銀行職員的發展前景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9 16:22:2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銀行職員的發展前景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有這樣一個場景,或許反映了刷手機的用處之一。在偏遠的一個山莊里,這種地方不會有銀行取款機,甚至沒有銀行,當地居民如果想要取款怎么辦,如果在這種地方領取養老金似乎更像是天方夜譚。但是,現在卻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手機來完成了。一位銀行職員會手持NFC手機讀卡,卡片是一位老人的ID卡,用此方法識別老人身份。銀行職員確認后,通過藍牙打印機,打印出票據,老人簽字之后就可以把養老金提走。在受理環境不太成熟的環境里,利用NFC手機完成銀行交易轉賬功能。可以說,一部簡單的手機把銀行的取款機帶到了偏僻山村。這是在“第二屆NFC亞太地區峰會”上的一個NFC手機支付功能應用的最新案例。手機支付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完善的受理環境,也不需要有非接觸式POS終端,即可完成支付功能。

雖然NFC多用在移動方面,但是它不僅僅限于移動方面的很多用途,支付公交費用,而且也可以把NFC用在門禁系統,還可以用NFC把數碼相機上的照片通過打印機打印出來。可見NFC的用途非常廣泛。

國外的發展情況

據研究機構ADLittle的報告,全球移動支付市場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歐洲的奧地利、挪威在移動支付應用方面領先全球其他地區。韓國、日本以手機近場支付、手機電子購物等為代表的移動商務應用已經多年。2009年,據市場分析機構ABI研究的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消費者使用手機進行金融交易的人數在不斷增長,預計今年通過手機商務支付的金額將達到16億美元。

日本是NFC手機支付的領頭羊,運營商通過收購銀行的方式解決了兩虎共斗的局面,并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日本移動運營商在市場推動層面也頗費力氣,為鼓勵商家采納移動支付方式,NTT DoCoMo在業務開展初期承諾為商家承擔安裝特殊讀卡器的費用(以每月向商家收取租金的方式收回投資),向商家收取的交易傭金也比銀行低。

韓國在非接觸式手機支付方面僅次于日本,韓國三大運營商通過RFID技術改造開始對原有基于紅外線的非接觸式手機支付系統進行升級,通過與銀行的通力合作來開展基于RFID的非接觸式手機支付業務。NFC手機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非常受到用戶歡迎,目前有高達45萬使用T-money服務的用戶采用這項服務,85%用戶認為使用非接觸式手機比掏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加方便。

歐洲的NFC手機支付在2006年起步,2007年開始了實驗型推廣。在德國,諾基亞、飛利浦、沃達豐是主要的推動者;在法國,Orange和Cofinoga是先行者;在荷蘭,主導方有JCB、Rabobank、Orange等。歐洲創建的單一歐元支付區(Single Euro Payment Area,SEPA)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機支付存在的很多障礙,許多運營商擁有自己的銀行執照,這樣更有利于開展業務。

在我國發展前景

我國手機用戶快速增長,到2008年3月底我國手機用戶超過了5.74億戶。我國已發放1億多張非接觸公交卡,僅手機和公交卡的結合,就將形成巨大的市場。從去年8月開始,NFC手機在廈門、廣州等地開始發售。

篇(2)

一、國有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范疇

零售銀行業務是相對于批發銀行業務而言的,通常來講,商業銀行對個人客戶提供的、零星的、小額交易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稱為零售銀行業務,而對企業客戶提供的大量的、金額較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稱為批發銀行業務。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零售銀行業務的定義,本文將零售銀行業務定義為商業銀行向個人和家庭提供的綜合性、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包括存取款、貸款、結算、匯兌、投資理財、電子銀行等業務。

(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必要性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進入21世紀,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零售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中的比重和地位不斷上升。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具名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廣闊的農村市場急需得到開發。面對國外投資者的競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抓住發展機遇,迎難而上,大力發展零售業務。

2、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為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提供了可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目前,我國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接受信用消費,投資理財的觀念,尤其是文化素質較高,收入穩定的年輕人,稱為了銀行零售業務的主要目標客戶群,而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只在大城市中出現,在廣大的中小城市,甚至是農村地區,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這一行列中,相較于其他的投資,銀行因為有著相對的穩定性成為一般人的首選。

3、科技水平的提高為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當前社會科技發展日星月易,科技水平的不斷為經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契機。一方面能夠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從而增加消費主體的數量和消費量,使信用消費的規模日益擴大,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提高了銀行開展零售業務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零售業務面臨的問題

1、零售業務的產品種類較少

與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產品種類還較少。發達國家銀行我們可以稱之為“全能銀行”,尤其是投資業務、中間業務更為發達,其可以為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然而,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開發具有盲目性大、模仿性強的缺陷,很多金融產品的運營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產品種類少、形式少、技術含量低。

2、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商業銀行的服務渠道仍以柜臺業務為主,信息化、網絡化發展滯后,服務質量不盡人意。近些年,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為提高競爭力紛紛加快了營業網點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建設,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商業銀行在服務質量,服務效率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排隊問題的長期存在,對一些不熟悉銀行業務辦理手續人的指引工作不夠,再有零售業務產品的創新力度不夠。

二、江蘇宜興地區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競爭力調查

(一)概況

江蘇宜興位于太湖沿岸,是一座具有活力的縣級城市,近年來隨著全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宜興這座太湖西線第一城的經濟也得到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金融業的發展。該地區商業銀行分布相對集中,競爭激烈。除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近幾年多家股份制銀行相繼進駐宜興,到目前為止加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該地區的商業銀行共有12家,尚無外資銀行。

(二)實例的比較分析

1、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上的優勢

(1)與零售業務客戶的關系上具有一定優勢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入,分散的個體經營者、中小企業因為有著體制、機制、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逐漸成為富有活力和具有競爭力的潛力群體,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在位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方面大有空間。從2007年到目前為止,宜興市已有上市企業12家,其中境外上市11家、境內上市1家,由此可見,縣級城市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數量并不是很多,中小企業市場廣闊。

(2)具有與客戶聯系密切,熟悉客戶信貸與經營狀況的優勢

與具有強大市場功能的國有商業銀行相比,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迅速,與長期的合作中對刻畫經營狀況的了解,信息相對對稱有關。大銀行因為經營需要,地方分支機構經理經常調換而降低對地方企業了解程度,或了解經營情況,難向其上級機構傳遞經營信息,使其對地方企業的聯系相對較弱。導致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產生差距。而消費者為什么傾向于選擇股份制商業銀行辦理業務,表1中的數據顯示:在客戶心中,后起之秀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服務態度,辦理業務效率等方面都比國有商業銀行更具有競爭優勢,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柜員大多是一些年輕人,他們的活力也能感染客戶,相較于國有商業銀行中柜面上的老員工,雖然辦理業務時會比較熟練,但是態度比較冷漠客戶更愿意選擇去股份制商業銀行,并且,在一些國有商業銀行的營業大廳經常會有排長隊的現象,再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職員會給顧客更多放入介紹一些理財產品,讓客戶更好地了解金融商品。客戶選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理由,如表1所示。

(3)中小商業銀行具有經營靈活,決策效率高的優勢

相較國有商業銀行,中小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決策層較少,業務相對集中,決策效率高,業務調整快,可以為企業推出更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種類,如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信息調研、結算便利等。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因此吸引客戶,擴大市場份額,帶來可觀的非利息收入。股份制商業銀行采取靈活服務體系,根據客戶的業務需求設計金融產品,依照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提升銀行競爭力。

2、股份制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上的劣勢

(1)在資產規模和經營規模上劣勢明顯

相比較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言,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從資產狀況上看,截止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仍在50%左右,而存款總量仍然保持在60%以上。聰慧銀行網點上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網點遍布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則收經營地域的限制,經營范圍較小。開展零售業務時,市場拓展的空間有限無法與大銀行抗衡。

(2)進駐時間較晚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因為進駐縣級城市較早,擁有了一大片較為穩固的大客戶,出于熟悉度和情感因素,這些大客戶不會轉而去選擇后來進駐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三、啟示與思考

(一)不斷創新,加快零售業務產品的研發

國有商業銀行發展零售業務要堅持不斷創新,要加快零售業務產品的研發,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加快產品研發將是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主題,此外,銀行在加快產品研發的同時,還要注意對金融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究,開發一攬子金融產品來提高新產品的吸引力,銀行通過不斷地創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銀行的整體競爭力。表2顯示了抽樣調查的客戶對銀行推出新產品抱有的態度,完全不感興趣的只占22%,銀行可以抓住剩下78%的客戶,推銷新產品。客戶對銀行新產品的興趣調查,如表2所示。

(二)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質量

爭創一流的服務水平,以贏得更多的客戶,提高服務質量的過程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嚴格的管理相結合的過程,要對銀行職員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都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大力推廣以舊帶新,老員工對年輕的新員工傳授熟練的業務操作。

(三)優化營業網點布局

打破過去按行政區設置營收網點的做法,結合本市,本行的實際,按照經濟區劃和經濟效益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適當撤一批,建一批,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在繁華的鬧市區、城郊區新建、改建一批上檔次、上規模、上水平的高標準營收網點。實踐證明,外部裝潢精美、室內窗明幾凈的營收網點,不僅是銀行經濟實力的象征,而且給客戶帶來安全感、舒適感、認同感,能有力促進業務發展。

四、結束語

金融危機剛剛過去,社會對經濟發展的前景還是持有比較樂觀的態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界的領頭羊,正接受著來自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在一些中大型城市中還要面臨外資銀行的挑戰。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和監管指標的剛性化,占據銀行絕大部分資產的傳統貸款業務的盈利能力逐漸受限。因此,商業銀行迫切需要調整業務結構,發展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網站[DB/OL].

2、葉濱.國內中小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現狀分析[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4).

篇(3)

一、扶貧與小額信貸

小額信貸是指為低收入家庭提供金碘服務,包括貸款、儲蓄和匯款服務。小額信貸的共同特征是:服務于窮人或低收入群體,額度較小小額信貸額度一般不超過當地的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不少發展中回家和國際組織一直試圖為窮人提供信貸服務的項目,但始終沒有找到既能為窮人提供信貸服務.又能解決機構自我生存的途徑。

到20世紀70 80年代,一些為窮人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項目和機構,不斷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出現了一批小額信貸項目,如盂加拉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的農村信貸邪(UNHT)、玻利維亞的“陽光銀行”(Bacosol)、泰國的農業和農村合作社銀行(BAAC),國際社區資助基金會(FINCA),這些信貸聯盟利眾多的非政府組織開展的小額信貸項目,成功地覆蓋了大量貧困客戶,小額信貸機構逐步實現了制度化及自身財務的持續發展。

由于出現和發展時間短,絕大多數的小額信貸項目仍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到1998年全世界大約有10000個左右的小額信貸項目,其中,實現運作持續額的項目不過50個左右,而實現金融持續性的項目和機構不過20個左右,目前,世界上有上萬家小額信貸機構,據世界銀行的扶貧階商顧問小組(CGAP)統計,僅有1%不依靠捐贈獨立運行,其中,儀63個小額信貸機構有持續盈利的紀錄。20世紀70年代產生于孟加拉國的小額信貸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一種成功的扶貧方式。

中國小額信貸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從農村開始的。

1986年,我國設立國家扶貧專項貸款、其中部分資金由農業發展銀行(目前是農業銀行)以小額信貸的形式發放,貸款對象中有部分貧困農民,扶貧貼息開發貸款從1986年的每年23億元,逐年增加。

1997牛10月,中國人民銀行要求農村信用社對農戶發放的貸款不低于50%,對農戶小額信貸可采取信用貸款。農村信用禮農戶小額信貸之后覆蓋了中國所有行政區。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還包括主要依靠財政資金,通過婦聯、總工會、殘聯等單位實施的小額信貸以及”些國際組織提供的蹭與資金實施的小額信貸項目。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開始仿效孟加拉的“鄉村銀行”模式,借鑒了連帶小組這種發放貸款的技術。在最初運作中,特別強調“貧困瞄準”。由于后來最貧困戶出現還款困難,后來的項目主要針對貧困地區中低收入的農戶。

1997年,小額信貸項目的連續性、小額信貸“雙贏”的假設被廣泛接受,但操作中的問題日益突出:項目100%的還款率無法實現,風險貸款率和拖欠率明顯上升,“雙贏”的信念動搖。

中國小額信貸發展已經經歷了從外援試點、政府推行到正規金融機構的進入過程,今后仍會呈現多樣化的特征。

二、小額信貸的模式

目前,小額信貸機構分別以非政府組織、社區合作金融組織、非銀行金融中介、商業銀行等形式存在。比較有影響的小額信貸模式有村銀行模式(VillageBanklng)、小組貸款模式或孟加拉鄉村銀行模式(Group Model)、個人貸款模式(Individual Model)和其他混合型模式。

在這眾多模式中,有兩種與我國狀況比較吻合:

一個是印度尼西皿人民銀行(BRl)的農村信貸部(UNIT),它與我國的農村信用杜在結構和運作方式上都十分相似;

另一個是盂加拉鄉村銀行(GB)的團體貸款模式,這是我國非政府組織推行較廣的一種模式。

1.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l)的農村信貸部(UNIT)

印尼人民銀行(BRI)是印度尼西亞被允許經營外匯業務的五大國有銀行之一,它主要為農村和農業提供金融服務。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印尼人民銀行的農村小額信貸部始終保持著盈利,被認為是農村小額信貸體系挽救了印尼人民銀行。

1969年,印尼政府為鼓勵水稻生產者使用化肥等生產投人品,在村一級成立了人民銀行營業所,為投人品使用者提供貼息貸款。但信貸項目回收率低,虧損嚴重。

1984年,印尼政府對人民銀行體制進行改革,將3000多個村級營業所由業務機構變為在財務上不依靠政府補貼、自負盈虧的經營單位,要求營業所的信貸資金主要來源于儲蓄,因此信貸資金的實際利率必須能覆蓋所有經營成本,銀行自身也建立了一套良好的信息反饋、激勵和監督機制。

印尼人民銀行的改革取得了成功。大量低收入和貧困人口從該銀行提供的信貸服務中受益,截至2004年,存款客戶達3000多萬,借款客戶為310萬;盈利2.3億美元,管理成本儀占貸款余額的8.4%;擁有4046個村銀行,其中96%的村銀行盈利。村銀行體系“(Unit Sys―tem)發放的貸款只占印尼人民銀行總貸款的15%,卻創造了大部分的利潤。

印尼人民銀行的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

1)建立了良好的組織結構和體制。

1998年,為應付金融風險,印尼人民銀行分成三個部門:

①法人業務部,負責3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貸款;

②零售業務部,負責2500美元至30萬美元之間的商業貸款及貼息貸款;

③小額信貸業務部,下設地區辦公室、分行和村銀行。

在2003年股份制改革前,印尼人民銀行的主管部門是印尼財政部和中央銀行,銀行蕈事會直接向財政部負責,同時受中央銀行監督。其村級銀行是基本經營單位,實行獨立核算,在限額內能自主決定貸款數量、期限和抵押,同時盡力增加儲蓄和保證貸款的收回。

每個基層銀行負責管理10個左右的村銀行。基層銀行經理有權解釋上級各種規章制度,決定每個村銀行能自主決定的最高貸款限額。基層銀行的監督和管理費用由村銀行負擔。

2)對村級銀行和貸款客戶提供了有效的激勵機制。

村銀行是獨立核算的經營單位。村銀行推行利潤分享計劃,每年經營利潤的10%在下年初分配給職員,約為月薪的2.5倍。

職員的大部分工資足由村銀行所創

造的利潤決定的,業績突出還可獲得半年的現金激勵。職員的工資和獎金與當地標準比很高,他們有很強的激勵經營好村銀行。

貸款客戶如在6個月內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將每月返回本金的0.5%作為獎勵。獲得獎勵的客戶,預期能獲得更多的貸款。貸款利率不論期限長短均為32%。但如果客戶不按期還款,利率將提高到42%。

3)鼓勵儲蓄和適當拉大存貸利差,擴大盈余空間。

1983年印尼政府允許商業銀行自己確定利率。印尼人民銀行的存款利率是根據存款數額決定的,數額越大,利率越高。如,5-500美元為10%,500-2500美元為11.5%,2500美元以上為13%。銀行按存款的流動性不同設置不同的儲蓄產品。利息根據賬戶上的最小余額每月計算一次,這對儲戶有很大吸引力。村銀行靠自己吸收儲蓄增加可借貸資金的成本約13%,而從基層銀行拆借資金的利率約17%。這種利率安排大大增加了村銀行吸收儲蓄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村銀行發放貸款可獲得32%的利息,而將資金存人基層銀行只有得到17%的利息,這極大地刺激了村銀行盡叫能多地發放和管理好貸款。

4)自由的貸款定價機制。

貸款利率必須覆蓋成本、利潤、損失和通貨膨脹率。貸款利率較高,使得較富裕的非目標群體沒有動機排斥目標群體,低收入者和小企業才有機會獲得貸款。高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抵押和擔保,簡化了貸款手續,降低了貸款的交易成本。到2003年,印尼人民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已降到20%以內。

5)較低的單筆貸款限額確保貸款瞄準中低收入者和小企業主。

印尼人民銀行早期發放的單筆貸款最高額度為1000美元,以后調整到5400美元。貸款限額較低有效降低了政治權力干預的可能性,瞄準了中低收入階層。貸款對象主要是掙固定工資和能提供抵押品的人。580美元以下的貸款一般不需要(有的也需要)抵押,抵押品可以是土地、固定資產、儲蓄、工資單和動產,如自行車和電視等。村銀行非常接近客戶,減少了信息不對稱。

6)努力降低貸款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借款人從第一次貸款申請到獲得審批通常只需要一個星期,老客戶的審批時間更短。在業務量較少的地方,每周至兩次造訪邊遠地區客戶。與孟加拉GB銀行不同,印尼人民銀行不發放小組貸款,只引對個人。由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同時印尼人民銀行規定每個崗位職員的服務定額:每名信貸員負責400名貸款客戶(不包括固定收入貸款),每名出納員每天辦理200筆現金交易,每個會計每天記錄150筆交易。

7)重視人員培訓。

印尼人民銀行有5個地區培訓中心,85名專職教師。所有雇員都需定期接受培訓。

8)簡明的信息上報和監督體制。

每個村銀行每天上報試算表,每周上報現金流入流出表,每月上報進展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每季度上報職員表,半年上報業績指標表,年終上報制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為防止腐敗,銀行職員定期輪換。基層銀行設有監督員,人民銀行設有獨立的財務審計部門。

9)分離政策業務,減少政府干預。

印尼人民銀行上市之前是國有銀行,承擔了部分農村政策性業務。發放貼息貸款等農村政策性貸款業務由分行直接負責,與村銀行無關,這樣村銀行系統就不會因政策性業務而扭曲自己的經營行為和混淆經營業績。

2.孟加拉鄉村銀行(GB)模式

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貧窮且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面積14.7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1.3億,8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業為農民提供的就業時間在一年中只有160天,全國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超過半數的人是文盲。多年來,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每年給孟加拉國的各種低息貸款和捐贈達20億美元,但這些項目成功率極低。

1976年8月,孟加拉國吉大港大學經濟學教授尤里斯(Yuns)用自己的財產做擔保,說服當地一家農業銀行按照市場利率給窮人提供一筆貸款,而且效果很好。在成功經驗的鼓舞下,孟加拉國中央銀行和政府有關機構于1983年出資成立了“鄉村銀行”(Grameen Bank)。截至1996年底,該鄉村銀行已發展成總資產在10億美元以上的全國性大銀行。鄉村銀行的還款率平均高達95%-100%。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模式已被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所模仿。

鄉村銀行(GB)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GB有層級組織結構。借款小組和鄉村中心是GB運行的基礎。村中每5人自愿組成一個借款小組,每6個小組組成一個鄉村中心。GB總行下,各地設分行。一個分行下有10-15個支行。每個支行管理120-150個鄉村中心,支行在財務上自負盈虧。

2)GB以婦女為主要對象,實行小組貸款制度,小組成員之間具有連帶擔保責任。貸款期限為一年,分期等額還款,對借款上限進行控制。

3)GB通過中心會議保持業務過程的透明度。鄉村中心定期召開會議,進行集中放款和還貸,集體進行培訓,便于成員之間互相監督,并營造團隊精神。

三、我國小額信貸路徑的思考

對中國小額信貸的發展前景,有兩種認識,一是農村信用社轉變為小額信貸服務的主要提供者,二是非政府組織小額信貸機構實現持續發展。

1.農村信用社應成為農村小額信貸的主力。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放的小額信貸占全部小額信貸的60%左右,如果農村信用社能夠通過動員的儲蓄來擴展農戶小額信貸,使其成為長期的目標和有利可圖的業務,將有可能成為中國小額信貸的主力。我國的農村信用社無論是在組織結構還是運作方式,與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BRI)的農村信貸部(UNIT)都十分相似。但兩者的業績卻相差甚遠。我國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建立良好的治理結構和與之相配套的激勵和監督機制,基層經營機構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借鑒印尼人民銀行的成功經驗十分必要。

1)在好的制度和激勵下,農民是負責任和有效益的借貸者。農村金融機構并非必須向城市發展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其經營業績不佳的主要責任在金融機構本身,因為其沒有創造出適合小農的經營機制和產品。

2)在較高的利率下,農戶(包括貧困農戶)也有能力儲蓄。從長遠看,農戶儲蓄的需求高于借貸的需求。儲蓄動員是農村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和低成本資金的來源。

3)對儲戶和借貸客戶,銀行應提供便利的服務和靈活的產品,以降低雙方的交易成本。農戶不愿意與正規金融機構打交道的原因是金融機構門檻太高,直接和隱性的交易成本使客戶對銀行望而卻步。

4)為減少信息不對稱,應使最基層的銀行成為經營和盈利中心,同時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要保證基層經營單位員工的利益直接與經營業績掛鉤。

5)對客戶的激勵是保證高還款率的重要條件。而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目前的許多做法是負向激勵,金融機構自己的一些行為(如結息轉貸)是在制造不講信用的環境。

篇(4)

中國發展出版社 2010-3

無所不在的通貨膨脹,無孔不入的資產泡沫,尤處安生的個人財富幾乎把人人都逼成宏觀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師。但是,作為一名普通日姓,要想在紛繁雜亂的金融世界里,保持頭腦清醒,判斷敏銳。決策理性,少受危機與蕭條的沖擊,不再經歷泡沫破滅、資產縮水的切膚之痛,必須先了解經濟、金融和投資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經驗,據此努力看清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和中國經濟的大致走勢,做出資產優化配置的準確判斷,才能最終獲得財務上的自由。

本書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通俗易懂的邏輯,生動可感的實例,客觀翔實的數據,細致分析了經濟、貨幣、金融和投資泡沫等基本原理和歷史教訓,深刻揭示了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大膽預測了世界及中國的未來經濟前景,并對投資理財提出了獨到看法。

在本書中,你看不到情緒性的喧囂,夸夸其淡的賣弄,牽強附會的臆測,字里行間唯一閃爍著的是作者客觀冷靜的理性思維之光。

海思,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之后進入某國有大型銀行總行工作。先后在行長辦公室,全球全融市場部等多個部門任職,現為總行證券投資風險經理。擁有美國注冊金融分析師(CFA)執業證書。

夢想啟動未來 通用電氣夢想之路

編著:白潔 彭婷 張文東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2

本書通過重現通用電氣130多年的發展歷程與管理特點,挖掘孕育在其科學的治理結構、靈活的組織架構、卓越的領導力、龐大的產品市場、精益求精的流程質量管理,以及誠信企業文化中的成功秘訣與實踐,是基礎研究與市場導向創新的結合?還是基于資本融合的專業并購?還是產品服務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抑或三足鼎立,共奪天下?

外資在華并購研究

編著:黃中文 劉向東 李建良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0-2

自2001年中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外資對中國企業的投資方式開始有重大變化。外資對中國企業的并購已經成為中國新吸引的直接投資中一個最有影響力的因素,登上歷史舞臺。從2000年到2006年,外資并購中同企業的金額從22億美元迅速增長刮67億美元:一些經典的外資并購案例曾經引起了無數的爭論,如達能并購娃哈哈、SEB國際并購蘇泊爾、凱雷集團并購徐工,這些案例研究,都將對我國今后完善相關法規有所裨益。

第二次轉型――處在十字路口的發展方式轉變

主編:遲福林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10-3

在剛過去的2009年,中國政府及時采取一系列反危機的應對措施,在“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功地實現了保八的增長目標。在這樣一個背景和前提下,人們更加關心中國未來5年、10年、30年的改革發展前景。我們認為,今后幾年。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從發展階段性的變化看,公平與可持續發展成為中國發展方式轉型的主題。

由生產大國轉向消費大國的第二次轉型,是后危機時代中國發展方式轉型的現實選擇。過去30年的第一次轉型,中國成為世界性的生產大國,但還不是消費大國。在這次反危機中看得很清楚,以歐美市場為代表的外部需求萎縮將成為中長期趨勢,出口導向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即使外部市場恢復,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也不能把經濟增長長期建立在外需基礎上。為此,無論是短期內鞏固反危機成果,還是從保持中長期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現實需求看,都客觀上要求盡快啟動第二次轉型,以實現由生產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型。

金融的王道

編著:(英)葛霖

翻譯:段娟 史文韜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3

這是一場金融與哲學的智慧盛宴,這是一次經濟思想與人文歷史的交鋒,這是一部300年資本市場憂思與展望的啟示錄。從艾略特到浮士德,從米蘭大教堂到耶路撒冷,匯豐集團主席憶古思今,上通天文,下析地理,縱橫捭闔,為我們展現出一代金融大鱷對金融世界的哲思與夢想。葛霖(Stephen Green)現任匯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主席、英國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以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董事。葛霖先生在匯豐銀行工作了26年,被譽為“創造神話的銀行職員”。由其執掌的匯豐銀行十分重視在中國的服務與發展,成為向中國投資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

親歷殼牌――企業帝國的經營細節

編著:藜豐

機械工業出版杜 2010-2

為什么殼牌能登上世界500強排名第一的寶座?為什么殼牌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變遷仍基業常青?為什么殼牌能夠誕生諸多如學習型組織、寬容型管理、情景規劃法等著名的管理思想?為什么殼牌會成為許多管理大師、管理咨詢專家必須研究的一家公司?作為一家具有百年歷史且是世界500強第一位的長壽公司,殼牌無論在經營管理的哪一方面,都有足夠多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去研究與學習。作者用他在中海殼牌的親身經歷,用最直接的視角為我們剖析了殼牌成功的方方面面:優化人才比優化資產更重要、卓有成效的執行力、領導力不是一個人的事、全員成本控制、決策與風險控制、組織結構與效率、人性化管理、殼牌持續贏的戰略:這些經營細節均可以幫助我們的企業實現不只是做大,還要做強的心愿。

重塑思維:為企業瘦身

編著:(美)里克?麥里菲爾德

翻譯:劉寅龍

機械工業出版杜 2010-2

在《重塑思維:為企業瘦身》一書中,商業大師里克?麥里菲爾德將通過生動的事例告訴你怎樣克服“為企業瘦身”這個難題。

里克?麥里菲爾德將會告訴你,怎樣從繁雜的、對組織而言非必需的冗余事項中解脫出來,學會分辨哪些是對公司成功最關鍵的活動,以及哪些是邊緣性的、非必需的甚至是阻礙公司成功的活動。

里克?麥里菲爾德從事各類咨詢工作近15年,曾協助諸多組織設計和實現其運營目標。自進入微軟以來,他在經營構架領域的工作已超過10000個小時,并取得了12項發明專利。這些專利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重塑經營模式,擺脫本書所屬的“如何”陷阱。

為什么雪球滾不大

編著:(美)貝弗

翻譯:粟志敏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3

篇(5)

女人經濟很給力

《成都女報》:作為女性,您認為女性消費在帶動成都經濟發展中占到了什么比重,起到了什么作用?

羅維:女性消費應該是還是在日常消費中占到很大比例的,大型商場里肯定是女士比男士多,這也是女人的天性吧。而且在高檔化妝品、服飾、奢侈品等等一些領域的消費,很多女士都是“先鋒”。

《成都女報》:曾經有媒體對“女人經濟”做過一些介紹和分析,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羅維:我覺得女人經濟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點,女人經濟不僅僅是說奢侈品的這個層面,很多消費品是只針對女性的,這也就能看到女性購買力有多么強大。再加上今年成都時尚界算是有兩件比較重大的事情,zam和H&M進駐成都,這對成都時尚界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們的風格和成都女性很相配,進駐的過程和效果也都很不錯,從這兩個時尚品牌的入駐來看,成都的女人經濟十分給力。

女人時尚引領成都經濟

《成都女報》:成都吸引您的是什么?

弗瑞茲?杉克:成都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現在成都的發展已經開始帶動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而且相對于中國很多大城市比如上海、重慶、北京等,成都是其中我認為人居質量最高的城市。

《成都女報》:在您看來,您認為影響成都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弗瑞茲?杉克:高科技的產業發展,現代化的商務模式,全世界500強企業,有100家在成都設點,足見成都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成都女報》:成都是美女之都,您到了成都之后覺得她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功勞?

弗瑞茲?杉克:對,我知道成都是一座美女之城,這里的美女們都很會打扮,穿著都很時尚前衛,她們的這種消費理念和時尚觀點會影響著整個成都的經濟趨向,也是成都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幸福離不開高質量消費

成都市民“幸福感”回饋數據:感到“很幸福”的4059人。占被調查人員總數的46.3%。表示“比較幸福”的有2736人。占被調查人數總數的31.2%。兩項合計。成都人幸福指數高達77.5%。再次印證了“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稱號。

消費能力已經毋庸置疑的成都女人們的購物過程,已經不僅僅是刷卡買單這么簡單,購物的行為對于她們來講,其實早就成為了一種態度的體現。這種態度影響著她們的生活,也影響著成都的時尚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消費為她們帶來的幸福感源于內心,不休不止。

購買對于女人來說會變成一種習慣,甚至會上癮,因為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

美術設計 杜顥

女人生來就是以購物為己任的吧,每個女人都是不同程度的購物狂,有的是奢侈品忠實購買者,有的是化妝品堅強購買力,總之不管你是月薪多少的女人,總會有一股無法掩蓋的購買欲充斥在你的生活里。

空姐 桃桃

我認為購物對于女人來說不是一種生活構成部分,而是一個人生主題。

酒店公關 許珊珊

沒有購買欲的女人是不完整的。

銀行職員 焦一一

女人的購買力絕對是消費中的戰斗機。

藥品銷售人員 李愉歡

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果斷地決定去買東西,所以對女人來說,消費就是一種調節。

出版社員工 邊畫

購買是女人天生的義務,每個女人都樂于履行這個義務。

保險銷售人員 陳函媛

你永遠不用告訴女人你需要去買什么,你告訴她怎么可以買到更實在一些。

大學教師 袁偉

篇(6)

20世紀初,伴隨西方世界的殖民活動,商業銀行操縱了伊斯蘭世界的金融活動,自由收取利息,這與《古蘭經》教義背道而馳。一些穆斯林商人雖然是被迫參與利息交易,但仍產生了道德罪惡感。為擺脫這種良心上的困境,特建立了遵循伊斯蘭金融原則的伊斯蘭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競爭。

伊斯蘭金融活動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巴基斯坦,隨后很快蔓延到阿拉伯世界。不過,伊斯蘭銀行的迅速擴張則是得益于石油出口國大量的經常項目盈余。伊斯蘭銀行業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70年代,出現了著名的阿聯酋迪拜伊斯蘭銀行、沙特阿拉伯的伊斯蘭開發銀行、科威特的金融社等一批擁有可觀資金的伊斯蘭銀行。現在,幾乎所有伊斯蘭國家都建立了某種形式的伊斯蘭銀行。此外,在某些歐美國家也出現了一些伊斯蘭金融機構或辦事處。伊斯蘭金融并不限于伊斯蘭國家,而是分布在每一個較大的穆斯林社區中。如今,伊斯蘭銀行已有300多家,遍及70多個國家,銀行總資產達5000多億美元,營業額從2003年的80億美元迅速攀升至700億美元,預計2010年將達到1400億美元。盡管伊斯蘭金融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還比較小,但每年的增長率卻高達15%。

有哪些獨特之處

把伊斯蘭金融體系簡單地描述為“無息”并不能反映該體系的真實面貌。毫無疑問,伊斯蘭金融體系的核心是禁止收取和支付利息,但它和伊斯蘭教教義所倡導的其他原則也是相輔相成的,如風險分擔、個人權利和責任、財產權以及合同的神圣性等,強調資金一定要涉及實際的經濟生產活動,強調財富的公平分配,而投資的企業亦要符合社會倫理原則。與強調成本和利潤的西方金融制度相比,伊斯蘭金融制度無疑添上了更多的社會公益色彩。伊斯蘭金融只從事符合伊斯蘭教教義的商務活動,對從事諸如酗酒、投機、武器、煙草、豬肉、賭博,涉及人類、動物基因工程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活動的任何投資都避之不及。伊斯蘭金融禁止投機行為,對高風險投資也有一定限制。伊斯蘭金融體系并不限于銀行業,而且還涵蓋資本形成、資本市場以及所有類型的金融媒介。

所有的伊斯蘭金融產品都沒有利息――不管是收取利息還是支付利息。投資是作為一種租賃安排,或將投資的錢交給第三方受托人,由他和伊斯蘭存款人分享收益。伊斯蘭金融制度主要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盈虧分攤制(穆達拉巴制) 這種制度提倡銀行與顧客(儲戶)結為伙伴關系,雙方分擔經營的盈虧。顧客在銀行存款時,便根據其資金數額和存款條件與銀行達成盈虧分攤協議,也就是說,銀行經營的利潤由兩家分享,經營時出現的虧損也由兩家分擔。同時,銀行向外發放貸款時也實行盈虧分攤,銀行貸款的收益也直接與借款人用該筆款項的經營狀況相聯系。

穆拉巴哈制 即銀行在資助貿易時,從標高價格中獲取收入。例如:顧客需要銀行出資為他買下他所需要的東西,之后顧客或是按期限一次性向銀行償還債款,或是分期向銀行付款,或是雙方達成某種協議。無論哪一種情況,經過一段時間后,顧客付給銀行的錢都要高于原先物品的價格,這其中的差額就是銀行的收益。

手續費制 許多伊斯蘭銀行在禁止利息的同時,允許在貸款時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手續費是對銀行職員在經辦貸款業務中花費的勞動的報酬。手續費是固定的。

總之,在資金來源上,銀行提供伊斯蘭存款(保本型及投資型)作為伊斯蘭教徒的投資管道。資金運用方面,提供成本加利潤銷售、租賃合約、股本參與、盈利分享等融資工具,以提供消費者購買房屋、汽車以及企業周轉融資貸款。除了銀行,還有一些伊斯蘭投資公司提供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投資和增長基金。目前,全球較為普遍的伊斯蘭金融工具為伊斯蘭債券和伊斯蘭基金,前者又以蘇庫克(Sukuk)為主;而后者的投資則需要根據伊斯蘭的投資原則,投資于經教法認可的伊斯蘭投資產品。過去伊斯蘭投資者看投資項目時先考慮伊斯蘭教義,如果不符合教義則不投資;現在他們投資時先看回報,如果回報高,他們則改變投資產品,使之符合教義后再投資。現在的投資相對變通靈活。例如,伊斯蘭教義禁止飲酒,但他們可以投資酒店,如果酒店里有酒吧,那酒吧的投資和收入一定要和酒店分開。

投資由西向東轉移

過去伊斯蘭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到歐美國家,9.11之后,伴隨美元持續貶值,他們就把錢放到中東及亞洲。但他們投資金融產品一般在房地產方面比較多。他們投資亞洲區有幾個不同的模式:一個是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他們是直接擁有業權;還有一種是伊斯蘭式借貸模式。比如我要買一輛汽車,價格20萬。銀行先買下這輛汽車,然后將汽車以租賃的形式讓我使用,租賃期5年,租賃費用是40萬。5年期后,汽車所有權歸我,多出的20萬實際上就是利息,只不過概念不同。另外一種是房地產基金。伊斯蘭基金認為投資在一個地方風險比較高,應投向不同的地區,以分攤風險。現在伊斯蘭基金都是投放于不同的房地產。2006年開始,中東的錢也開始投放到中國了。一方面他們是看到中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他們覺得人民幣升值了,基金投放到中國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伊斯蘭金融正成為金融市場的新平臺。許多國家都宣傳自己擁有豐富的伊斯蘭金融產品,爭當伊斯蘭金融中心。馬來西亞將自身看作是穆斯林的金融圣地。幾乎每個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特和阿聯酋都力爭成為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作為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的英國,也力圖成為全球的伊斯蘭金融中心。日本金融機構也大舉進軍伊斯蘭金融,日本加入伊斯蘭金融服務委員會(IFSB),籌備發行伊斯蘭債券和成立伊斯蘭保險。日本此舉目標明確,直指伊斯蘭國家的石油財富。

中國的機遇

伊斯蘭金融在將目光投向亞洲的時候,更青睞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前景。中東石油資本偏好投資金融、酒店和能源等有長期穩定收益的行業。中東石油資本對中國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投資是近幾年才開始的。2006年初,巴林沙密爾銀行和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成立了1億美元的伊斯蘭基金,專司投資中國房地產。2006年6月,迪拜達馬克投資約27.3億美元開發天津塘沽區濱海項目。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全球IPO(首次公開發行),引得全球各路投資者高調追捧。沙特阿瓦立德王子斥資20億美元認購工行股票。之后,在中國銀行的國際配售中,阿瓦立德又拿出20億美元認購中行股票。在中資銀行發行新股過程中,很多伊斯蘭石油資本都下了大單。未來大量伊斯蘭資本應該會投放到中國,這是我們吸引石油美元的絕好機會。

香港于2007年10月首次推出在港發展伊斯蘭金融服務。香港匯豐及恒生銀行率先響應,宣布自行及代客推出伊斯蘭基金。盡管香港在伊斯蘭金融的起步方面相對較晚,但仍有專家表示,如果香港能以投資內地作為賣點爭取伊斯蘭石油美元的話,仍有吸引力。但要建立伊斯蘭金融中心,首要條件是教育投資者,使其清楚了解伊斯蘭金融產品的內容及特色。香港政府要培育或引入更多伊斯蘭學者,制定一套適合香港的伊斯蘭金融規則,而且要多與伊斯蘭教國家作文化交流,建立互信的關系。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中國信伊斯蘭教的人口有3000多萬,大多集中在新疆、寧夏、甘肅、青海、云南等西部地區,適于阿拉伯銀行和伊斯蘭金融的發展。中國也有一批熟悉伊斯蘭教法的學者和伊斯蘭經濟思想家。在進軍伊斯蘭金融方面,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掀起一股伊斯蘭金融熱,研究伊斯蘭金融教義,利用外資銀行進入中東國際資本市場,甚至在條件成熟時以發行伊斯蘭股票、債券的方式從國際資本市場

篇(7)

近年來隨著市場消費信貸需求和經營性融資需求不斷增加,配套的保證保險需求也非常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保險公司基于貸款保證保險進行了多種嘗試,并有逐漸擴大之勢,但與此同時,對于貸款保證保險應當如何管理,很多業內主體仍然存在相當多的爭議。毫無疑問,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育和成熟,貸款保證保險以及相關的其他金融產品必然地重新走到臺前,在這種背景下,認真審視保證保險走過的曲折歷程,特別是對車貸險經營失敗的經典案例再次進行重新反思,對于未來保證保險健康穩步發展,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由此展開,對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一些觀念進行剖析,對還貸保證類保險在經營管理上急需澄清的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1.我國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的歷史及現狀

在保險史上,可能沒有哪一個險種像車貸險一樣給財產保險全行業帶來過山車式的巨大震蕩和沖擊。我國車貸險真正開始于199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同年,中國人保推出機動車輛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即車貸險。車貸險從深圳肇源,迅速普及。

1999年4月,央行配套出臺了《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的相關舉措,有效刺激了私人的汽車消費,汽車消費貸款由此急速升溫。一時間,車貸險成為了各大保險公司競相爭奪的“蛋糕”,保險公司為了追求保費規模,將經營目標鎖定在車貸險及其帶動的車險保費上,車貸險市場在不規范的激烈競爭中急速畸形膨脹,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迅猛增長。到2002年下半年該業務發展到鼎盛,但是隨車貸險而來的風險也日益凸現,高賠付率、高貸款逾期率、高風險率、低費率和低追償成功率等都成了車貸險的致命所在,各家保險公司開辦的車貸險業務最后幾乎全部處于虧損狀態,巨大的風險使得保險公司不得不放棄車貸險。2003 年8 月開始到2004年,全國各家保險公司陸續宣布停辦車貸險業務,一度紅火的車貸險淡出市場,而由此遺留的各種問題直到2010年才陸續清理完成。此后,有部分保險公司嘗試重開車貸險,但大多以冷淡收場告終。

縱觀車貸險發展歷史,其對于配合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促進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開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個險種本身的市場價值是得到認可的,但是與此相伴的種種問題和嚴重后果成為很多公司多年以來沉重的負擔,并給銀行業和保險業帶來深重影響,至今車貸險仍是很多公司的夢魘。

2.車貸險經營失敗原因分析

回首車貸險的經營過程,很多業內見仁見智,進行了從內到外的系統性分析,但是分析的最終結論集中在詐騙嚴重、承保質量低、社會征信體系的缺失、追償乏力、產品缺陷等等,到今天,很多保險公司對車貸險視為畏途,并因此將還貸保證類保險劃入,不敢涉足。陰影深重,可見一斑。

但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上述分析切中了問題的表象,卻缺乏更深層次的思考,車貸險嚴重虧損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最應該吸取的教訓,這對于我們重新探索還貸保證保險領域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從更為根源的角度進行分析,車貸險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下述幾點。

2.1是經營管理者風險認識不清,缺少對信用風險和信貸流程的深刻認識。從產品的設計、業務流程的設定、實務操作的執行各個方面都要求管理者和經營者對于信貸風險的關鍵風險節點具有理性而深刻的認識,并與銀行的相應流程進行有機的嵌合,否則就會導致在業務管理及實務操作上設計不到位、執行易走形。從最初的產品設計來看,雖然在核保審核和貸后管理的流程仍有明顯缺陷,但整體看對于風險是有較為慎重的考慮的,然而在實際開展之中,絕大多數執行者對車貸險業務的風險性認識不足,盲目發展,對風險源控制不力,很多原則性的責任限制、流程要求都放松甚至放棄,導致風險失控。

2.2是大面積推廣、一哄而上,導致管理失控。還貸保證保險是對流程要求嚴格的管理型險種,必須置于強有力的管理和監督之下,適合專業團隊精兵推進,并不適于大面積鋪開,車貸險的教訓就在于無視險種本身的風險特點,盲目推廣,全面開花,管理完全失控。各地保險公司為追求規模,隨意刪除除外責任,任意擴大承保風險,濫簽補充協議,進入一種非理性競爭狀態。這對我們的啟示是:迫于市場競爭壓力,當市場主體一哄而上的時候,是否有足夠的冷靜與清醒,對管理者的智慧是一個重大考驗;車貸險的失敗給行業樹立了一個非常沉重的樣本。

2.3是責任分工不清,風險管控落空。由于銀行將全部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因此在審貸過程中主觀上放松了審貸的責任感,存在明顯的心理風險;而保險公司卻未承擔起審貸職責,相反,仍完全寄希望于銀行的審貸流程,完全接受銀行的審貸結果。這樣權責不對等的狀態,使得風險管控落空,甚至于銀行為擴大貸款規模,隨意放松審貸門檻,造成業務質量低下,更有甚者,“一車多貸”、“空車套貸”、“虛擬貸款人”等惡意騙貸行為暢行無阻。

2.4是保前、保中、保后的風險控制意識不強,風險管理流程形同虛設。

汽車信貸風險的主要來源包括可控風險(有意違約) 和非可控風險(被迫違約) 。可控風險主要來自于道德風險、違規操作風險、首付款風險等,雖不能完全消除,但通過對可控因素的調節控制,可以有效地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非可控風險主要來自于突發意外事件導致還貸能力喪失、利率風險、流動風險等等,這些風險是不可控的或控制起來是難度很大的。

良好的保前、保中、保后風險控制,包括核保控制、貸后管理、追償處理等,就是要控制可控風險,同時最大限度地識別和預見非可控風險,并及早采用對策,以最大可能地降低損失的發生。由于機動車輛的流動性、快速貶值性,車貸業務尤其需要采用嚴格的全程風險控制。全程風險控制,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有嚴格的整套控制流程、專業化的后臺管理團隊、先進的檔案管理技術和靈敏的信息反應速度。遺憾的是,車貸險經營中,在絕大多數基層公司,上述條件并不具備,甚至嚴重缺乏風險控制意識,風險管理流程和制度形同虛設,直接導致業務質量低下,同時也刺激了道德風險的發生。

2.5是內外勾結,道德風險加大。在車貸險迷局之中,道德風險導致的損失漏洞非常之巨大。如前所述,由于車貸險經營管理流程風險控制薄弱,因此給部分從業人員以可乘之機。在整個業務鏈條中,涉及到的具體人包括貸款者、經銷商、銀行職員、保險公司人員等人員,這些人中的部分人員相互勾結,采用虛擬貸款人、編造手續、一車多貸等手段,直接從銀行騙貸,并將風險完全轉嫁到保險公司。這種道德風險在狂熱的市場氛圍和明顯的管理缺陷誘惑下得到不斷強化,最終給保險公司留下了巨大的窟窿。

2.6是一些客觀因素導致車貸險風險擴大。如企業和個人征信制度尚未建立、部分地區車輛抵押登記制度不完善、汽車大幅降價使得車輛貶值速度加快、國家信貸緊縮政策、政府治理違章超載、2003年突然爆發的非典事件等,都對借款人的還款意識和能力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這些因素大多屬于非可控因素,大大增加了還貸違約行為,而保前風險控制手段難以針對這些因素有效發揮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車貸險的經營風險。

其實,反觀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過程,上述結論同樣適用,經營者管理失控、風險認識不正確、非理性競爭、市場參與者一哄而上、嚴重的道德危機等等導致風險迅速累積,直到某一刻客觀環境的變化引爆了多米諾骨牌式的連環雪崩。這為所有信用風險市場的參與者敲響警鐘,信用風險的特殊性,要求所有參與者保持冷靜頭腦,張弛有度,進退有據。

3.未來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前景

我國信貸規模逐年擴大,2011年末全國銀行貸款余額為55.1萬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個人消費貸款8.9萬億元。此外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經銷商的分期付款方式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實現了貸款發放的功能。這些都為信用保證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特別的,我們以融資租賃公司為例,對其發展前景進行簡要展望。作為一種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租賃立足于“資產信用”,使得一些信用狀況一時不易鑒別的新企業或中小客戶也可以享受到融資服務。金融租賃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轉型升級方面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010年末,全國融資租賃公司數量達202家,融資租賃交易額約4500億元,同比增長了60.7%。 2009年我國融資租賃總額位居全球第四,但從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租賃額占廠房及設備所有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來看,我國滲透率僅為3.1%,遠低于世界平均滲透率17%,預計到2015年末,融資租賃業在中國將發展成銀行信貸和證券融資的重要補充。融資租賃公司需要從銀行獲取授信,在這個過程中,保證保險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國家對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高度關注。自2011年10月以來,中央屢次強調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對商業銀行下達了行政命令,要求其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的平均水平,近日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獲批也可視為政府支持小微企業金融的一個姿態。與此同時,市場也不愿意錯過小微企業金融的盛宴,小貸公司在夾縫中頑強生長,近年來實現爆發性增長,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貸款余額391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貸款1935億元。貸款保證保險也可以在小微企業貸款領域發揮出積極地作用。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金融市場,一些其他風險轉移機構,如融資擔保公司這些年也得以迅速發展,但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其償付能力及經營穩定性存在令人擔憂之處,如最近北京金融局宣布26家不滿足條件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營許可證過期作廢,數量占到北京融資擔保公司的25%。與此相對,保險公司在資本金、償付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則非常明顯,因此保險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融資擔保公司的有效替代者。

4.保證保險經營管理策略探討

深入研究保證保險的風險分布,采用強有力的內部管理和資源組織方式,是開展和穩健推進保證保險的關鍵;因此,重開還貸保證保險,必須從戰略和戰術上進行科學架構、合理規劃。

4.1建立垂直化的組織和人員管理架構

保證險管理要求高,專業技術性強,過程監控要求高,簡單地按照一般財產險產品的管控模式,極易出現前述規定動作變形、管理失控的情況。因此應當建立總分支垂直化的組織和人員管理架構,確保總公司對經營團隊直接的人權、事權控制,對保證保險實施嚴格的授權經營,確保各項風控要求能夠從始至終貫徹到底。事業部制管理形式是較為可行的組織形式。

總公司保證保險主管部門必須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組織能力,并對金融市場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因此,總公司應當設置專崗進行行業發展研究,建立跨行業的溝通機制,以便及時發現行業性的資源動向,實現保證險業務的隨時跟進或者轉向。

4.2采取專業團隊拓展與有限度推廣

保證險的前述特點決定了業務的拓展與推廣不能簡單利用現有隊伍,必須結合資源分布,組建專業團隊,確保團隊的技術水平及管理控制能夠實現全流程的操作規范到位。

同時保證保險不適于全面鋪開,切忌大面積推廣,應當從信貸資源豐富的大中型城市進行由點到點地漸次鋪開。一旦全面鋪開,風險選擇標準必然降低,風險管理水平難以保證,這也是車貸險的經營所驗證的。盲目的市場拓展以及非理性的市場競爭,必然地導致管理失控。因此,必須將市場的推廣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標準之上,符合一點,開展一點,不盲從,不跟風,穩扎穩打,精英化經營。

4.3建立規范完善的承保及保后管理流程

鑒于保證保險風險的特殊型和專業性,必須在承保核保、保后跟蹤、理賠、追償等一系列環節設置科學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流程,以充分滿足保證險的風險管理要求。考慮到不同信貸模式風險狀況的差異,必須就具體項目類別對全流程進行充分深入地研究和認識,對于各環節的風險點設置有效的識別和防范方式。結合不同貸款項目,流程會有所差異。關鍵在與下述重點環節:

保前風險審核。保險公司必須全面介入審貸環節,進行深入的信用風險評估。通過調取信用評估報告、第三方調查、問卷調查、家訪等方式,綜合判斷借款者的還款能力和潛在道德風險狀況,做出可靠的信用評價。在此環節,調查問卷、家訪流程、文件資料要求等等必須設定嚴格的標準,并且要求執行者嚴格執行,所有環節都必須準確到位,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拒保,堅決杜絕“動作變形”,不給管理失控留下隱患。

保后跟蹤管理。承保后,應為客戶建立完整的信用檔案,并采用便捷的電子化管理方式,以便進行高效的保后跟蹤。跟蹤事項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來自銀行反饋的財務信息,如銀行帳戶資金的顯著下降,還款逾期等,發生上述情況,必須立即啟動客戶回訪,視需要進行催收;二是檢測非正常的環境變化,比如本地市場環境的變化、政策調整等等,根據環境變化對特定客戶可能產生的影響,決定是否啟動客戶回訪;三是客戶回訪,包括前述有風險預警的回訪,和一般性的定期回訪,回訪應著重調查客戶的經營和財務現狀,了解是否信用風險是否擴大,此環節也必須嚴格按照一些列規范流程和標準進行嚴格執行,如果回訪給出了明確的預警信號,必須進行二次風險評估,必要時采取止損手段。

追償與資產處置。追償及資產處置是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最后環節,也是一個保底的環節。結合不同類的抵押物及業務類別,追償及資產處置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一款保證險產品設計之初,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合作渠道,以保證追償與資產處置的有效實施。

4.4明確定位,價值發展

在銀行—保險公司—貸款人的鏈條中,保險公司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開展信貸保證險,除銀行外,還可能涉及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等準金融實體,如何與這些金融市場參與者做好角色分工?保險公司作為一個行業的獨特價值體現在哪里?這是需要在業務開展中時刻牢牢把握的,唯此,才能在不理性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清醒頭腦。

保險公司的價值集中體現在通過還貸風險的承擔使得貸款者信用升級,從而促成信貸交易的達成;站在放貸者的角度看,保險公司的價值在于有效降低其“或有負債”,美化財務報表,從而使企業在股市有更好的表現。保險公司的特別優勢在于資本金雄厚、償付能力充足、信譽有保證。保險公司具有其他的關聯保險產品,能從其他角度降低還貸風險,這是其他公司難以替代的。保險公司具備一定的數據積累及風險管理積累,因此對于特定行業的信用風險識別和判斷,保險公司有條件能夠具備更為專業的能力。另外,保險公司本身也沉淀大量的資金,可以承擔投資者的職能,因此,在特定的時機,保險公司的資金也可納入整個信貸流程之中,從而實現更高程度的資源整合。

保險公司的還貸保證保險業務在很多場合,必然面對諸如擔保公司等的競爭,保險公司必須積極發揮自身的特定優勢,進行錯位競爭,如果與擔保公司等陷入簡單的價格之爭,還貸保證業務的虧損指日可待。

4.5積極探索業務創新,實現風險收益平衡

保證保險的經營必須滿足市場需求,才能獲得生命,如果保險保障責任范圍過窄,管理過于簡單嚴格,有可能根本無法滿足市場有效需求。前面提到近年來部分保險公司重啟車貸險,因為要求過于苛刻,比如要求必須設置一定比例的絕對免賠率,銀行根本無法接受,所以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同,很快便無聲無息了。兼之單純采用傳統業務模式,保險公司并不能充分凸顯行業性價值,還貸保證保險的發展空間受到嚴重限制,因此必須通過不斷的業務創新,突破風險控制瓶頸,彈性地滿足市場需求,實現保費規模與效益的均衡發展。目前較受關注的業務創新形式包括:

4.5.1引入新的風險承擔者,實現風險分散與轉移。比如,有些保險公司在工程機械融資租賃過程中,將工程機械生產商和銷售商引入保證保險體系,由其承擔10%的初始損失,并承擔回購責任,進而用繳納部分保證金的方式,將生產商和銷售商的責任鎖定。這種操作模式就通過引入新的參與者,分擔了保險風險,一方面,相當于保險公司首先設置了10%的絕對免賠率,同時確保了抵押物的變現,對全流程風險點進行了有效的控制,業務合作得以順利達成。

4.5.2通過供應鏈融資等手段,整合分散企業,實現風險分散。供應鏈融資是近年興起的創新融資形式,指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基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由于供應鏈中除核心企業之外,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供應鏈融資就是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這種方式將大量分散的中小企業整合到一起,與核心企業的信用綁定,形成了有效的風險分散,使得整體的違約率和信用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這種方式的不足之處在于風險水平高度依賴核心企業的風險狀況,如果核心企業出現嚴重的經營問題,保險公司將面對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因此采用這種方式,需要對行業和核心企業進行全面的可行性論證,并采取有效的風險轉移手段。

4.5.3強化保險集團資源整合,實現全流程運作。還貸保證保險存在的前提是融資需求的普遍和旺盛,在與銀行、融資企業等市場主體合作過程中,綜合調動保險集團的資金、關聯金融資源,通過全流程的資源整合,能夠通過滿足市場主體的其他需求,從而為保證保險的穩健開展提供更好的條件。

4.5.4聯合政府,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借助政府力量政府,緊扣經濟熱點,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探索發展保證保險,可以做為保證保險開辦初期的一種有效借力模式。浙江寧波通過“政府+保險+銀行”的風險共擔模式,去年一年向1485戶小企業的15.64億元貸款提供保險支持,為緩解當地小微企業融資困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4.5.5利用互聯網經濟的高度分散性,實現業務模式創新。互聯網經濟的力量正在不斷釋放,其高度分散性的客戶分布為很多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長尾理論”已被眾多實踐所證實。保證保險也可以借力互聯網,實現銷售的創新。可供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是阿里金融,其利用淘寶平臺積攢的海量交易數據為信貸決策提供支持。阿里金融開發了貸款團購,正在打造一條信貸流水線,建成真正的信貸工廠,實現貸款的批量化“生產”,據了解,阿里金融總共已為10萬戶企業提供了貸款,壞賬率只有0.9%,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

4.5.6利用新型風險轉移手段化解保證保險風險。近年來各種新型風險轉移手段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保險連結證券(ILS)產品包括巨災債券(CAT Bonds)、行業損失擔保(ILW)、Sidecars和債務抵押債券(CDOs)等都越來越多地被用來將風險向資本市場轉移。這些新形式的證券產品在傳統再保險和轉分保之外提供了新的巨災保障的替代手段。車貸險,以及其他的還貸保證保險都可以借助債券形式,向社會進行風險轉移,從而為保證保險的經營提供穩定的條件。這是一條可以探索的道路。

4.6逐步積累信用資料

保險公司通過持續的數據積累,可以逐步建立并完善個人和企業的信用檔案。通過資料積累以及深度挖掘,可以為保證保險的進一步做大,包括為將來信用保險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儲備。

參考文獻:

1.徐昊遜.基于多方博弈的汽車消費信貸問題研究,《知識經濟》2010年第02期

2.宋瑋.對車貸險市場風險管控的思考,《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年第06期

3.周萬春.工程機械按揭銷售的風險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企業家天地》2007 年3 月號

4.錢雪亞、鄧娜.汽車營銷模式的金融創新, 《統計與決策》2004年第10期

5.呂志銘.保險公司與證券公司、金融公司合作的前景,《經濟論壇》 2007年24期

篇(8)

[中圖分類號] F8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6)11-0158-03

[作者簡介] 丁兆明,江西理工大學講師,金融碩士,研究方向為金融;

曾春水,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江西 南昌 330013)

周賢群,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江西 南昌 330063)

一、引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眾多,國民教育水平較低,就業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同時并存,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新成長勞動力就業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相互交織。近年來,在就業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采取多種措施控制城鎮失業率的急劇上升。2003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800萬人。而今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將達到創記錄的413萬。要解決這么多人的就業,需要下大力氣、苦功夫拓寬就業渠道。

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等量資金投資于小企業,它所創造就業的機會是大企業的4倍。 如果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于小企業,勞動者就有65-80%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與中介)。據來自APEC的21個成員統計表明,中小企業占各自企業總量的97-99.7%,就業占55-78%,各國、地區無不把中小企業作為扶持的重點。我國小企業太少,中國13億人口,小企業只有700多萬個。為了創造了一個比較寬松的自主創業的政策環境,這幾年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各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鼓勵小企業創業和發展,希望能夠以此來活躍經濟,促進就業。一般來講,同樣的資金,大企業通常是越大的企業、越先進的企業越是資本密集型的,它的資金的投入產出率較高,但是它用人量就相對較少。小企業一般來說是勞動密集型的,它的資金回報率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它創造就業的機會很多。所以,世界各國對小企業都實行減稅、免稅政策鼓勵。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對小企業減免稅收,就是希望小企業活躍經濟,創造較多的就業機會,小企業間接地對社會的貢獻是很大的。

但是,鼓勵小企業的發展,除了政府出臺的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即寬松的政策環境)之外,還要有一個相對較好的商業環境。那當前我國自主創業的商業環境如何呢?

二、一種普遍現象――開戶門檻太高

1.據近期中央電視臺、國家發改委、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曾經聯合做過一項調查――《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48%的人,他們的創業資金規模是在10萬元以下。而且大部分自主創業者的創業資金規模也就是3-4萬元,也就是說,目前創業者成立的都是小公司、小企業。

2.一例個案。徐先生大學畢業后,準備自主創業。他好不容易籌集了一筆資金,在北京中關村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剛剛成立,注冊資金為20萬元。由于國家在自主創業方面的政策影響,公司在辦理營業執照、企業代碼證書等方面都比較順利,但接下來在銀行開戶問題上遇到了麻煩。銀行拒絕為他的公司開戶,原因是該銀行規定企業最低開戶金額為100萬,相對徐先生的20萬差了一大截。徐先生跑了幾家銀行,情況均是如此。

本案中徐先生的創業資金相對大部分創業者3-4萬元來說算不少了,但在銀行仍然開不了戶。拒絕開戶的現象是個別情況嗎?下表所示為北京中關村地區銀行開戶最低資金統計。

從上表看出,若按照北京中關村地區的開戶要求,有將近一半的創業者無法開戶,也就無法享受到銀行便捷的服務。即使考慮到全國地域的差別,有些地方的最低開戶要求可能會低一些,但由于企業資金達不到銀行最低開戶金額要求而無法開戶的小企業比例應該是較高的。而《公司法》修訂以后,把注冊資本金的數額降低了,這個問題便更突出,可能3-5萬元就成立一個新公司,這種情況在銀行看來,就是屬于太小的客戶,它不愿意提供這種服務。而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其自主創業普遍存在資金缺乏,創業的資金可能就只有1-2萬元,那銀行更可能拒絕開戶,從而使其創業之路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國家出臺了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而銀行卻設立如此高的門檻。顯然,就銀行開戶的門檻來看,目前創業的商業環境并不大寬松。

三、銀行拒絕提供金融服務的原因

1.銀行有自己的經濟核算指標。銀行是個商業機構,它有自己的經濟核算指標,有各種各樣比例的業績衡量指標,如吸收存款的比率、貸款的比率、收回貸款的狀況,銀行關注的是這些指標,在這些指標當中大企業的業務占到相當的比重,銀行可能沒有把小企業這塊當回事,它認為可以忽略不計。相對做大公司,一筆業務的利潤相當于銀行做許多個小企業的類似業務,而許多小企業到銀行開戶,可能就是轉個賬,發個工資,銀行認為在小企業方面得不到什么利潤,反而會增加其人工的成本開支,銀行得不償失,致使銀行拒絕為小企業提供服務。

2.資金是一切社會的稀缺資源。在當前我國經濟環境下,金融產品的供給尤顯不足,銀行更加有機會去挑選客戶,致使銀行有了天生的優越感。此外,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漫長的過程,而目前我國銀行職員的“升遷”激勵機制,容易走向“官本位”。為了追求短期的政績,使得銀行傾向于拒絕為小企業提供服務,這是銀行的短視行為,也是銀行激勵機制方面的欠缺。

3.小企業存在的問題。(1)由于小企業實力較弱,其財務制度不建全。據調查,我國小企業有近50%存在著財務制度不健全的情況。(2)資信等級差。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小企業60%的資信等級在3B或3B以下,有些小企業開具空頭支票,拿著支票到處亂填,使得銀行覺得麻煩,因為持票人找到支票開具的相關銀行去兌付的時候,發現這張是空頭支票,銀行就會覺得信譽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負面的指標,如果銀行大量吸收小企業,但由于市場的無情,小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自生自滅的小企業很多,肯定會存在一批實際上沒有業務,這個戶可能就沉淀下來變成死戶。如果“死戶率”過高,也許這個營業所、支行就會受到它的上級行的處分。為此,銀行為了規避其考核上的責任風險可能就會拒絕這些小企業。

4.銀行員工中的尋租現象。如果嚴格按照銀行所設立的注冊資金的門檻的話,絕大部分的小企業(公司)是無法在相應的銀行開戶的。但問題是,有的能夠開戶,有的就不能開戶。這些小企業為了能夠在銀行開戶,通過各種各樣的例外情況,通過各種各樣的關系破例,然后突破銀行規定的界限,可以注冊了。這就等于是銀行給它內部職工、關系戶人為地設立了一個尋租的機會,平白地給那些小企業增加了成本。同時也污染了社會風氣,助長了腐敗的滋生。實際上當尋租現象變得很嚴重時,它可能對銀行造成的潛在風險非常大,如果銀行的業務人員已經被金錢所收買,已經徹底喪失了作為一個機構、一個從業人員所應當具有的操守,這種小的腐敗現象一旦被演繹放大,將造成銀行經營的極大風險。

5.銀行缺乏改革創新的動力。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國有銀行取代財政成為企業的主要資金供給者。雖然我國的金融市場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融資工具、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已經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但到目前為止,占存貸款市場份額60%以上的國有銀行貸款仍然投向國有企業,約占貸款總額的80%。相對于經營大企業的收益和風險而言,小企業規模、資金量小,收益低,但風險大,銀行自然也沒有研究小企業風險測度、營銷策略、資產負債管理的動力。在現行銀行體制下,盡管國有商業銀行喪失了相當部分的經營自,但在銀行利率尚未市場化和政策性金融還沒有徹底分離之前,對銀行的經營績效缺乏客觀、合理的評價機制,加之中央銀行近乎無限的支持,又無倒閉之虞,銀行自然缺乏改革的動力。

四、加強銀行對自主創業者的金融服務

1.鼓勵自主創業,需要銀行履行其社會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在我國確定的原則中,將國際商業銀行通用的經營與管理內容中的“盈利性”變為了“效益性”,而效益性既包括銀行的經營效益,也包括宏觀經濟效益,國家要求銀行在經營活動中將自身的盈利與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但當前銀行對自身盈利看得太重,而將其承擔的社會效益置之不理,比如房貸,國家三令五申地強調不許盲目放貸,但所有的銀行趨之若鶩,其原因是因為銀行覺得房貸利息高,而且放貸時間長,它只要放出一筆可能就是30年的收益、20年的收益。可是相比國家助學貸款,政府反復地讓銀行貸,但每個銀行都不愿意放貸,為什么?每一筆可能助學貸款額度都不多,利息也很低,且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工成本,銀行都不愿意做。同樣地,現在國家鼓勵自主創業,需要銀行提供一個比較寬松的商業環境,是銀行履行其社會責任。總理強調:國家要保證對四大商業銀行的絕對控股。鼓勵自主創業是國家既定的方針政策,作為國家金融主體的商業銀行有義務為這項政策提供良好的商業環境。對銀行來說,銀行提供的是一種“準公共”服務,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也是銀行營銷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實行培養客戶的戰略。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其機構網點遍布全國(甚至全世界),采用多層管理體制,由于結構層次多,在客戶管理上必然有一個分工,級層高的機構管理大客戶,級層較低的機構管理小客戶,這種分工在戰略上要求注意培養潛在的有發展前景的客戶,因為現在的小客戶將來有可能成為大客戶。因此,對于處在級層較低的基層分(支)行在選擇客戶上要發展和培養那些潛在的優良客戶。雖然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規避風險是其重要的準則。但銀行規避風險并不是把有風險的業務全都放棄不做,因為這類業務中有風險,同樣它也存在商機。關鍵是銀行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防范風險的制度、機制。

3.商業銀行設立另類考核指標或由大企業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對于商業銀行,有些已經股份化,或者已經上市了,它要回歸自己的商業本性,許多銀行著力強調這一點。銀行可能會提出,國家能不能設立政策性的銀行,類似國外的風險投資基金,重點是提供大學生助學貸款、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進行政策扶持。但是從近期來看,這是不太現實的,那么多小公司等著開戶,那么多大學生等著貸款,銀行不能讓這些人都等著國家先去成立一個政策性銀行,再來做這項工作。現實的做法是:首先,政府要對銀行進行善意的規勸,商業銀行可以設立一個另類考核的指標,不要設立門檻逼分行、支行、分理處拒絕接受這類小客戶,但是銀行在對下級機構的考核指標上可做另外的安排,不至于因為吸收小客戶就可能在業績上受影響。其次,可以更高程度地開放金融業務。金融業的管制可以稍微放松一點,使開設銀行,或者信用機構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一點。因為有些具實力的企業可能愿意扶持、培育這些小企業,由這些有實力的企業出資成立一個促進小企業發展的風險投資基金,用于資助小企業的成長。一旦這些小企業得到發展,那么扶持企業也能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或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小企業解決一些問題。

4.改革銀行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的靈活性和激勵性。從當前銀行的經營制度方面來看,銀行主要面對大企業,從大企業、優質客戶的角度考慮自身的經營,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激勵動力。我國加入WTO后,已經到了金融放開的時間,在與外資銀行競爭中,優質客戶的競爭在所難免,一些優質客戶可能因此流失。但廣大的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市場,依然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后方陣地”。通過大力發展農村工業、鄉鎮企業來吸納過剩的勞動力,以實現農村與城市的“趨同”,這種發展道路使得農村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日益顯現化。而在中小城市、農村中存在的企業大部分是小企業,這就要求銀行下力氣去研究經營小企業業務的辦法,通過靈活的經營機制,培育新的優質客戶,從而增加自身的發展空間和獲利機會,從容面對外資銀行的挑戰。

一個好的創業環境的形成,需要政府出臺寬松的政策環境,通過減免稅收、制止亂收費、減低門檻等;銀行應該給這些小企業提供充分的、到位的服務來完善這個環境;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部門,比如輿論、媒體的大力宣傳等等,這個環境是各部門共同促成的。既然國家要保證對商業銀行的絕對控股,銀行就有義務從國家整個經濟發展的全局去著眼,此外它們也可借鑒國外銀行對小企業的一些做法,開動腦筋,制訂一定的辦法,使得銀行既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又可以積極地為小企業做一些實事,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創業和發展的商業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EB/OL]. 中國人口網,2005-06-20.

篇(9)

【關鍵詞】個人外匯理財 匯率機制 初級階段

一、相關文獻回顧

外匯理財產品從誕生之日起,由于制度上的優勢,發展步伐一直快于人民幣理財業務。

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管理,如黃毅(2006)闡述了外匯理財產品風險管理的風險計量、操作風險、衍生交易等十大問題;顧少華、于葉陽、陳凡(2009)對世界經濟危機導致的國際經濟環境改變對外匯理財產品市場的調查研究;張曉樸(2006)對投資監管提出系統建設、交易限額等監管措施;王美瓊(2007)分析了制約產品差異化的因素,強調加強營銷與服務。

國外學者已經在銀行外匯風險度量、外匯風險規避等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其先進成熟的外匯風險管理理論和技術工具對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提供了借鑒。從國外研究成果來看,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國外銀行不斷豐富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產品,其已成為主要的匯率風險管理方式,具有更高的時效性、成本優勢和更大的靈活性。然而,國內外對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研究大多是注重理論的分析,采取文獻調研、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研究方法研究的卻很少見,在所翻查文獻中很少見到。

二、外匯理財產品概述

(一)外匯理財產品的簡介

外匯是指:{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的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④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⑤其他外幣記值的資產。

外匯理財產品是指個人購買理財產品時的貨幣只針對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收益獲取也以外幣幣值計算。現在的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有:貨幣、大宗買賣、貴金屬(其中又有許多很小的門類)。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二)外匯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

表1 外匯理財產品的風險類型主要是以下幾種

三、調查問卷基本情況說明

國內外對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研究大多是注重理論的分析,采取文獻調研、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等多種研究方法研究的卻很少見,在所翻查文獻中很少見到,所以這次本課題從個人投資者和商業銀行兩個角度進行研究,尤其注重個人投資者對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研究。

為了使結論更加深入客觀,本次研究專門設計了對投資者需求狀況的問卷,在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等區域的公共場合簡單隨機抽樣,發放問卷800份,在發放及回收問卷后,將利用SPSS20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深入全面地了解投資者的需求狀況。另外,通過查閱文獻和到銀行實地考察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商業銀行對外匯理財產品的供給情況。從而揭示投資者對外匯理財產品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我國個人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狀況調查結果分析

問卷發放共800份,有效回收627份,有效回收率為78.375%。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總結出:

第一,被調查的有效的627人中,在18~25歲之間的被調查者有209人、26~32有177人、33~40的有153人、41~50有145人、50以上92人。在這個調查中也可以看出一點就是被調查者以年輕化為主,可是在中國的財富分布中主要財富掌握在45歲以上人群手里。可是他們大多數不愿意接受調查,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個人資料被泄露而遭致各種金融機構的各種形式的“騷擾”。這也是現在很多投資者比較厭煩的事,也是很多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營銷方式和戰略手段,怎樣提高效率是關鍵。

第二,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對象當中,高中/中專及以下205人、大專科382人、研究生及以上180人。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的教育水平越來越向更高的教育層次發展,調查者中大部分是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且主要是大專及本科。

第三,根據調查顯示,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手里的閑置資金也逐漸增多,可是對理財產品的了解還是很不透徹的,對于外匯理財產品更是很少,被調查對象中非常了解41人只占8%、 了解部分146人占30%、很少了解134人占28%、不了解163人卻占到了34%。在目前比較常見的理財產品中,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各有不同,在調查者中,選擇銀行理財產品188人、股票144人、基金123人、保險176人、房產66人,可是沒有投資理財產品的人占的比重還是挺大的,有267人。

第四,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投資者的許多信息都是通過網絡來了解的,大多數人了解外匯產品都是自己去網站查閱了解信息。但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投資者的信息了解渠道是有限的,而且較為盲目,很大部分的人是根據“經驗者”的選擇而選擇。他們所能掌握的信息也不是很全面。

第五,由于大家對金融市場風險的擔憂,不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錢投入未知的事情當中,所以被調查的757人中只有120人購買過外匯產品,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16%。其中購買美元的最多,歐元和日元也是較多的。但是多數人還是沒有買過外匯理財產品的。此外,大多數投資者認為銀行和證券公司風險較其他的金融要小,所以證券公司和銀行是購買外匯理財產品主要的交易機構

第六,對于理財產品來說,廣大投資者認為收益和風險是他們最關心的,投資就是為了使閑置資金得到最大化利用,使它們帶來更大的利益。當然期限也是很關心的,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收益,并且時間越長,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會越大。但是很多投資者認為不太懂那些理財產品是怎么設計出來的,而且也不需要理解,因為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投資后是否有收益,所以對于設計原理不太關注。時間太短利率不高,但時間太長風險有太大,所以折中之后就是能夠在足夠的時間里承擔少數的風險而達到獲取高效的利益是大多數人的追求。但是相比利率而言,投資者對風險更敏感,在兩者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會有多數人選擇低風險型的投資方式。

圖1 問卷調查分析摘錄

綜上,我們可知外匯理財產品在北京的發展前景很廣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閑置資金的增加,怎樣讓大家把錢投資出來,是大多數的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營銷策略問題。另外就是設計怎樣的理財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也是一大問題。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外匯理財必將成為投資者以后面臨的重大問題,外匯理財產品必將成為人們所熟知、所專注的金融產品之一。

五、北京地區商業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供給分析

(一)被調查商業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基本情況

表2 被調查銀行主要外匯理財產品

(二)被調查商業銀行外匯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

1.客戶與銀行間信息不對稱。一些商業銀行在對相關產品進行宣傳時宣傳資料不全面,主要體現在沒有提供必要的風險提示和便于客戶理解的例子,只是一個簡單的列表。對于一些更復雜的產品,銀行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沒有為客戶做出明確的關于理財計劃合同相關指標的定義和計算方法的解釋。

2.專業人才異常匱乏。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形勢下,由于中國的金融市場尚不發達,但可以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的金融業務將面向海外市場,主要投資產品屬于衍生品的范疇,所以熟悉國際貿易規則的衍生品,是維護我國商業銀行的合法權益,是從事國際貿易的衍生品的關鍵。但銀行相關員工異常缺乏國際規則的衍生品交易的經驗,不能對國際慣例靈活使用,以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3.宣傳力度不夠。金融機構對外匯理財產品宣傳力度一直停留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在銀行營業大廳,只是把金融產品宣傳冊、宣傳紙等陳列在一個專柜里,銀行職員一般也都不會去主動介紹,客戶根本不知道有這款理財產品。另外,有些理財產品具有復雜的條款,客戶往往需要解釋才能懂,但銀行都沒有主動介紹給客戶。

4.“同質化”現象嚴重。我國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也存在“跟風”的現象,一家銀行剛剛發出新的品種,其他銀行就能立刻跟進,一時間市場就會出現很多“克隆品”,這種“同質化”現象嚴重。此外,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缺乏特殊的產品和個性化的項目,不能及時滿足客戶的需求。

六、針對出現各種問題的建議

(一)銀行方面

從長遠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務將面向海外市場,主要投資產品屬于衍生品的范疇,個人外匯理財將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投資項目。這一舉措與商業銀行利用金融創新實現戰略轉型和多元化經營的內在需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拓展空間。

1.突出個人外匯理財業務對銀行轉型經營的重要性。首先,個人外匯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能夠提高手續費和傭金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業銀行實現收益來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結構的優化;其次,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個人外匯理財業務與客戶建立持久信任關系,成為客戶完全可信賴的金融顧問,不僅能夠極大的降低優質目標客戶的流失率,還將促進理財業務與儲蓄存款、銀行卡、電子銀行等不同業務類別交叉銷售和協同效應的實現。

2.提供特色服務,不斷創新。對商業銀行而言,目前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市場還是一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目前國內銀行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所以只有依靠特色的服務提高客戶的認知度和榮譽度,商業銀行應準確定位自己的目標客戶,并為他們推出合適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不斷更新理念,做到針對,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產品和激烈的同業競爭中超出。

3.健全個人外匯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銀監會相繼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等多項政策,很多投資對象的價值將被重新發現,更多的市場品種將被發掘,所以健全個人外匯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商業銀行應根據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風險管理方式和所開展的理財業務特點,制定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和風險管理規程,建立健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中。

(二)投資者方面

1.學會基本的理財知識,多方面了解行情。對于投資者來說,收益是他們投資的最終目標。面對變幻不定的市場環境,投資者應該慎重選擇,學會基本的理財知識,并且多方面了解行情,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對自己造成的損失。如: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多數商業銀行都已經有自己的專門網站,投資者應該定期關注以了解情況。

2.豐富理財經驗,學會分散風險。豐富理財經驗,嘗試多樣化投資,學會分散風險,不要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3.避免跟風,理智投資。許多投資者并不懂得該如何去投資,都是看別人買什么就跟風,有的甚至聽信那些投機分子的投機思想,盲目投資。針對這一現象,需要投資者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加強鑒別能力。

七、結論

該項目運用文獻調研、實地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調研方法,了解外匯理財產品的含義、種類、特征等。

二是實地訪談方法,通過實地走訪銀行等方法對商業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的供給情況的了解,揭示北京地區商業銀行個人外匯理財產品還處于初級階段,并且管理機制不全面的供給現狀。

三是問卷調查方法,在街頭簡單隨機抽樣,主要調查區域是:北京市海淀區、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石景山區等區域的公共場合。發放關于“個人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狀況調查”的問卷800份,利用SPSS20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揭示投資者對外匯理財產品并不十分了解,并且也不太愿意去了解的現狀。

通過對供需情況的調查分析,得出的建議結論是:銀行從自身入手,提高產品研發質量和產品銷售服務質量,以獲得更多的優質投資客戶。

投資者也應從自身入手,提高自身判斷能力,開拓身邊的資源,在了解行情的基礎上理智投資。

參考文獻

[1]黃毅.當前銀行機構外匯風險管理的十大問題,2006.

[2]顧少華、于葉陽、陳凡.經濟危機導致的國際經濟環境改變對外匯理財產品市場的調查研究,2009.

[3]王美瓊.制約產品差異化的因素,強調加強營銷與服務,2007.

[4]王思程.外匯理財操作策略及其應用,2009.

[5]王欣.外匯理財內涵、特點及主要方式,2009.

[6]杜淼淼,許 敏,金義旻.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對策研究,2009.

篇(10)

由上述需求可以看出,私人銀行強調財富管理能力,通過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確保私人資產的保值升值,而不是銀行提供的一般意義上的股票、基金、保險的貴賓理財。其業務范圍更廣,金融產品的復雜程度更高,其內容涵蓋資產管理、投資、信托、稅務及遺產安排、收藏、拍賣、現金管理、繼承人教育安排等廣泛領域。

(二)進入門檻高。與針對普通個人客戶的個人銀行業務不同,私人銀行業務的進入門檻較高。從已有的資料看,開戶“門檻”最低為50萬美元,最高為500萬美元,且有些銀行在不同地區的規定不同。比如匯豐在把亞洲區私人銀行的下限定為300萬美元(區別于英國本土的200萬英鎊),目前他們正試圖進一步提高“門檻”,為亞洲總資產達10億美元以上的豪門巨富提供“一站式”服務,而低于300萬美元的客戶則交給零售銀行的“卓越理財服務中心”。

(三)服務私密性。私人銀行面對的客戶,大多坐擁億萬財富,協助管理如此龐大的財富,自然要求保證其私密性。西方私人銀行通常為富裕人士提供具備高度技巧、訓練有素的客戶關系經理(relationshipmanager),由客戶經理針對客戶的所有需求提供全方位與專業化的財產管理服務,并設計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在國外,私人客戶管理經理和私人律師一起,常常是富豪不離左右的“心腹倚重”。在一些特別的服務領域,諸如財務咨詢、規劃投資、合理避稅、遺產管理、信托和托管等,更需要私人銀行家提供高度私密性的服務,以實現財產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在境外,私人銀行的服務場所一般設在金融中心甲級寫字樓的高層,沒有華麗的門面和精美的地毯,也沒有笑容可掬的銀行職員在門口迎賓,只有戒備森嚴、隱秘的小會議室、雅致的桌椅和異常安靜的空間。上千萬美元的理財交易,都在極為私密的交流中完成。客戶總是在隨從的陪同下悄悄而來,乘坐直達電梯,交易完成后便迅速離開。多數情況下,客戶根本不露面,而是讓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專屬顧問登門拜訪。

(四)具有明顯的批發業務性質。據世界銀行估計,全球高凈值財富的總人數約700萬,持有27萬億美元資產,其中私人銀行存款規模約17萬億美元。以美林集團為例,其下屬的水星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達5000億美元,平均每個賬戶資產為1億美元。從交易角度看,通常一筆交易的金額都以幾十萬美元為單位。私人銀行業務毫無疑問是零售領域的批發業務,單位交易成本較低。

二、國內私人銀行業的市場潛力及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意義

(一)國內私人銀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世界領先財務管理和顧問公司美林集團,聯合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詢、技術服務與外包服務提供商凱捷咨詢,連續十年《全球財富報告》,該報告每年針對富裕人士(即不包括個人居住的房產、收藏品及耐用消費品,擁有個人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人群)進行定向研究,并進行大量嚴密的數據和區域分析,如今已成為業內最具權威的財富報告之一。該報告從2003年起,對中國內地富豪人數進行了較為具體的統計(見圖1)。

如圖所示,2002-2005年,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我國富豪人數和平均資產擁有量逐年穩步增加,到2005年達到32萬,人均資產高達500萬美元,成為全球富豪人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是亞太地區除日本之外富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2005年,由于中國股市的持續不景氣,導致該年富豪人數增長率放緩。

2006年,中國股市一舉告別了長達4年多的熊市,開始步入牛市周期。按照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指數計算,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的全年漲幅分別達130.43%和132.12%。2006年是中國股市的股改年,股市效應將帶來金融財富的迅速集中,富豪人數的增長率和財富的積累速度有望進一步增加。據新華網(北京)統計,2006年,在滬深股市上市公司中,持股市值排名前50位的自然人已經擁有近400億元人民幣財富,其中近半數的人市值超過5億元,而這50人的身價市值幾乎全部超過2億元。隨著股改后全流通時代的到來,上市公司高管因手中的股票可上市交易而身價暴漲,滬深股市由此誕生數百位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其中,由于深圳的中小企業板是率先完成股改的,成為億萬富豪誕生的"俱樂部"。

這些"新富階層"對私人銀行業務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需求。無論是從投資的角度還是從資產管理的角度,對私人銀行而言,中國都是令人著迷的市場。

(二)私人銀行業務對國內商業銀行經營的意義

私人銀行業務的業務特點和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得私人銀行業務對國內商業銀行的發展戰略具有深刻的影響。

1.私人銀行業務和公司業務具有緊密的聯動關系

一般的零售業務,在業務拓展前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對公業務提供客戶支持,實現零售業務的批發化。但由于中國富豪的誕生和產業投資具有緊密的聯系,富豪階層的產業特點,使得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狀況將直接影響到對公業務的發展。從中國富豪的產業分布特征來看,主要為房地產業、科技信息產業和一些市場巨大的傳統行業如食品、印刷等。富豪的人群主要為企業創始人和公司高管,其中民營經濟占較大比重。這個現實,使得私人銀行業務成為對公業務開展的瓶頸和喉舌。如果針對富豪個人的私人銀行業務開展順利,將穩固針對該公司的對公業務。反之,缺乏私人銀行業務的跟進和良好的服務,先前進入的對公業務將受到競爭者的有力挑戰,面臨流失的危險。因此,不同于一般的零售業務,私人銀行業務和公司業務的聯動效應,具有不同的方向,因而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2.帶動商業銀行零售業務、基金發行、保險、財務咨詢等中間業務的發展

由于產品的多元性和交易的規模性,以資產管理為基礎、以高價值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的私人銀行業務,在滿足富裕階層的投資和財富保全需求時,勢必帶來基金產品、保險產品的和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并可以為商業銀行帶來投資管理、信托、托管、收購、產品與服務組合等多元化經營機會;同時,針對部分客戶自主投資的傾向,為私人客戶提供財務咨詢、稅務咨詢等業務也會相應啟動。上述領域的拓展,將有力推動零售中間業務的發展,實現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由傳統的單一存貸利差向服務功能多元化和收益多元化轉變。

另外,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銀行、證券、保險的混業經營框架下,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將有助于實現各業務單元的協同效應。

3.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客戶分層統計顯示,可投資資產在100萬~500萬美元的私人銀行客戶對銀行的利潤貢獻是其他業務客戶的3倍。世界金融巨頭的國際經驗表明,私人銀行業務獲取了遠高于社會平均利潤的高額回報。在過去幾年中,美國私人銀行的理財業務年均利潤率高達35%,年均盈利增長12%~15%,其中資產管理費占收入的45%,經紀費占20%,凈利息收入占25%,遠優于一般的零售銀行業務的盈利表現。以匯豐為例,2005年上半年,其私人銀行業務稅前利潤高達4.51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利潤3.62億美元上升了24.6%,并計劃在2007年將私人銀行貢獻度由2004年的3.5%提高為5%。私人銀行業務已然成為現代國際知名商業銀行利潤率最高、成長最快且最有前景的戰略核心業務。

4.促進商業銀行的品牌建設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際上知名的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均有所建樹,私人銀行業務已成為銀行機構實力和品牌的象征。涉足位于金融服務頂端的私人銀行業務,依托強大的金融服務能力,進一步樹立強勢的品牌形象,有助于競爭能力的提高。

三、國內商業銀行啟動私人銀行業務的對策

從設立代表處到直接設立私人銀行業務部門,外資銀行涉足內地私人銀行市場的步伐在提速。雖然暫處于競爭劣勢,且在短期內難以拓展海外市場,但國內大型商業銀行在各中心城市擁有眾多的分支機構,距離目標客戶的半徑小,具有廣泛的客戶來源,并在與本土客戶的文化融通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

另外,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客戶結構不盡合理,高端客戶尤其是頂級客戶比重偏低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地推出私人銀行業務,加強針對頂級客戶的服務,寶貴的客戶資源將面臨進一步的流失。因此,對國內大型商業銀行而言,盡快躋身金字塔尖的角逐,是非常急迫的一個任務。具體來講,要做好以下基礎性工作:

(一)組織機構

要滿足私人銀行客戶全方位、多元化以及安全性和私密性的要求,不僅要求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專職關系經理提供個別服務,還要求有強大的專家組合和組織架構提供專業的客戶支援和日常的行政支持。從世界范圍看,大多數私人銀行由完全獨立的機構運作,也有些私人銀行業務作為營業單位設立在一般的商業銀行的零售、資產管理或財產管理部門,并采取整合的業務模式。

具體來講,我國商業銀行私人業務的組織結構,應類似信用卡中心,設立為總行零售板塊垂直領導的一個獨立的業務單元,并構建以業務線為主導的扁平化的縱向組織管理體系。

基本思路是在現有的體系之外,建立事業部制的組織體系,在上海、北京或深圳等高收入群體比較集中的區域成立私人銀行中心。其職責是集中人、財、物等資源并進行統一配置,針對高收入群體的金融需求,制定全行私人銀行業務計劃、政策、制度和管理辦法,組織、指導、推進和管理全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在營銷體系上,私人銀行中心既要成立自身的直銷團隊,也要充分依托于國內銀行現有的廣泛的分支行網點。分支行可成立相應的私人銀行分中心(分部),從事營銷工作,不歸屬區域分支行管理而直屬私人銀行中心總部管理。

另外,實行各條線客戶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獲取客戶資源,是私人銀行業務開拓的重要策略。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是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結合其事業部制的矩陣結構,建議業務條線實行雙重考核的辦法,并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內部結算體系,實現一致的利益目標。

(二)系統開發

私人銀行業務,不同于一般的零售業務,因而,針對私人銀行業務全球性、快捷性、創新性等特點,需要構建高效、安全的技術平臺,開發一套獨立的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大力發展全球性的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網絡支持服務手段。具體來講,私人銀行業務的系統開發應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客戶信息系統建設。要加強以客戶經理為中心的個人客戶信息的收集、處理和查詢系統的建設,發展高效的客戶關心管理技術,不僅集中掌握和統一處理高端客戶在自身金融機構的所有的信息,還要獲得客戶在其他機構開立帳戶和金融交易的記錄,全面了解客戶的財務需求和風險偏好,提高營銷效率。

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是分析與評估特定客戶和特定產品利潤的重要工具。建立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統有助于建立金融產品信息反饋體系和客戶信息資源的開發運用體系,分析產品和客戶對銀行的貢獻度,提高服務效率,為相關決策提高科學的依據。

創新的網絡解決方案。互聯網已成為銀行保持與私人客戶關系及提供新服務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高端客戶主要利用互聯網獲得全面帳戶信息,進行方便快捷的交易,與關系經理進行溝通和監察資產管理的表現,等等。據統計,截至2002年底,私人銀行管理的全球27萬億總資產中,有2500萬投資者的1.9萬億美元通過網絡進行管理,每年產生200億美元的收入。大力發展網上銀行系統,提供詳細、安全的網上解決方案,以滿易的私密性等需求,方便客戶經理跨區域開展業務,是提高私人銀行業務機構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三)產品設計

從世界范圍來看,私人銀行業務的產品最為復雜、廣泛、個性化,私人銀行部門不僅要提供種類齊全的投資、稅務籌劃、授信及各種規劃服務,并且產品的開發要確實迎合富豪的個性化需求,具有最強的針對性。

以花旗銀行為例。花旗的私人銀行家發現,對于很多超級富豪,“富不過三代”是他們最為傷腦筋的事情,如何讓億萬家財長長久久的傳承下去成為超級富豪最擔心的問題之一。鑒于這種情況,美國花旗集團的私人銀行部針對富豪的子女推出了各種教育計劃。卓有實效、趣味盎然的課程設計讓小富豪們能夠真正熟悉企業的實際運作流程和實業投資、金融理財等方面的知識。這些培訓和教育活動不僅滿足了富豪的需求,而且加強了和富豪的人脈聯系,確保業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另外,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由于客戶經理是與客戶聯絡的主要通道,他們最了解客戶的需要以及客戶愿意支付的價格。因此,在產品開發與定價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客戶經理的建議。

(四)業務專家

在私人銀行業務的開展中,客戶經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由于對客戶的爭奪非常激烈,客戶經理能否爭取新的客戶,發現新的客戶領域,或者從現有客戶里爭取更多的顧客份額(又稱錢夾份額,shareofwallte),或者從競爭對手里爭取客戶,將成為私人銀行業務能否順利啟動,并獲得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從國際經驗看,私人銀行的財務顧問大多擔任過跨國銀行的分行經理,具有10年以上專業經驗,學歷出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引進優秀的私人銀行專家,培訓未來的客戶經理,并避免優秀客戶經理的流失,使優秀的客戶經理真正成為銀行的資源,將是國內商業銀行人力資源部門的重要任務。

另外,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稀缺人才外聘制度。對于私人銀行業務發展需要而本行缺乏的專業人才,比如熟悉古董鑒定、拍賣、慈善、體育、藝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可通過外聘的方式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李貞彩.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06(3):74-75。

2.薛桂清.發展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的策略思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2):17-18。

3.王欣杰、趙波.關于我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思考[J].金融與經濟,2005(5):58-59。

4.胡文韜.財富管理業務的新發展新金融[J].新金融,2006(5):39-41

5.王賽芳.西方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創新發展與經驗借鑒[J].特區經濟,2006(6):154-156。

6.孫煥民、連建輝.私人銀行業務:高端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J].經濟導刊,2006(1-2):44-49。

上一篇: 德育最有效的途徑 下一篇: 新生嬰兒注意事項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北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