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9 16:22: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環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篇(1)

二、更新教學內容

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學內容以所選用教材為綱,在保留經典知識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前沿技術與發展動向,不斷對相應內容進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課內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作為資環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及農學植保專業的選修課,“環境科學概論”理論教學一般安排3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講授總論,主要有緒論,包括環境和環境問題,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內容和分科、發生和發展以及和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生態學基礎等;第二部分講環境污染與防治分論,主要有大氣環境污染與防治、水體環境污染與防治、土壤環境污染防治與土壤生態保護(簡)、物理性污染與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與環境等內容;第三部分講授環境管理的有關內容,主要有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法規等內容;第四部分講授全球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內容。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學效果,各章節開始講解之前,均會將本章節重難點提前告知學生,要求學生適當預習,課堂上提問以前所學相關知識,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各章節結束后,針對當前熱門環境問題布置相關作業,指導學生如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并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展開討論。加強課前預習及課后作業,鞏固了教學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課程提供了大量的擴充性資料。為學生們提供了可以從圖書館獲得的輔助書籍和期刊及網絡資源地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題討論等互動性教學,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改進教學方法

篇(2)

進入20世紀60年代第一次環境保護運動興起,學者開始倡導社會責任的觀點,而環境責任作為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也進入學者們的研究領域,環境管理會計開始萌芽。到70年代,以比蒙斯撰寫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馬林的文章《污染的會計問題》為起點,人們對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逐步深入。而且,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會計理論界開始對環境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研究。但是與外國的研究相比,我國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環境管理會計在企業制定與實施競爭戰略尤其是環境戰略中將大有用武之地。這種理論的困境與現實的需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環境管理會計的略顯雜亂的研究進行系統回顧與評述,并進行簡要的評述。

一、環境管理會計研究現狀綜述

本文將從環境管理會計實施的必要性、定義與定位、目標等角度入手,對現有文獻進行綜述,對各方觀點進行比較。

1.環境管理會計實施的原因

有關環境管理會計實施的必要性,可以從許多國際機構出版的關于環境管理的指導性文件總結出來。認為環境管理會計引起關注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來自關注環境問題的利害相關者的壓力不斷增長。(2)環境相關成本的占企業總成本不斷增加。(3)人們對現有會計實務缺陷的不斷認同。

我國學者的觀點大致相同,但各有差異。郭曉梅分析了環境管理會計的實施原因:社會經濟動因使然;也是管理會計職能作用擴展的必然結果。李勐則分析了環境管理會計對企業管理系統的作用,認為有效的環境管理信息可以幫助企業充分確認和計量環境成本,降低風險,并改善企業的財務業績。肖海、丁景華認為,環境管理會計的建立發展與實施有助于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有利于抵制發達國家的環境剝削。

2.環境管理會計的定義與定位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環保局(1995)從管理會計的定義出發,將EMA表述為:“為幫助組織決策而確認、收集和分析關于環境成本和環境業績的信息過程”。國際會計師聯合會(1998)提出環境管理會計是透過發展和實行適當的環境會計系統來管理環境面以及經濟面的表現。Stefan Schaltegger和Roger Burritt(2000)在文章《環境管理會計的當前進展――環境管理會計的復雜框架》中將環境管理會計定義在狹義層面,即僅包括有助于經理人員決策并對決策后果承擔受托責任的環境導致的財務影響。日本環境省(2005)的定義:環境會計是數量化評估企業環境保護活動的一種體系,為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周圍環境保持良好關系,并推動同時具有效果及效率的環保活動。

3.環境管理會計的目標

環境管理會計的目標可以分為最終目標和具體目標。一般認為環境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促使企業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此鐘朝宏、干勝道指出環境管理會計是以雙贏為目標,即管理和改進組織的財務業績和環境業績,重視和實施環境戰略能為企業帶來財務上的利益,贏得優勢。黃宏斌(2006)將最終目標概括為引導企業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的統一,為實現企業經營可持續性發展而服務。對于二元化目標,張亞連指出環境管理會計中不同層次的目標不可能同時達到,其具體目標的實現可能相對容易些,而最終目標的實現相比之下要困難得多。因此,環境管理會計的具體目標又是近期目標,而追求可持續經營目標,實現整體價值最大化的終期目標則只能是遠期目標。

二、評價

通過上述的國內外對環境管理會計的文獻整理,可以看出,環境管理會計研涉及的范圍較為全面。對于一些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拓寬了研究的整體思路。而且都認為環境管理會計的實施是非常必要的,環境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和目標也大致達成了共識。但國際上仍未就企業環境管理會計的總體框架體系形成共識。同時,我國的環境管理會計研究的發展較為滯后,研究的切入點與研究路線尚未找到。

環境管理會計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研究,把環境管理引入會計工作中,其切入點在哪里?當前擺在我的面前的研究主題是什么?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釋,那么,以后我國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只能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國外學者關于環境管理會計研究,其基本主題是以環境與會計關系作為基本的研究內容,界定了一個較為寬泛的研究主題。我認為我國的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應當以我國社會經濟背景作為切入點,將環境會計學的研究目的、方法和理論原則與我國環境問題的現實結合,先理清我國環境問題歷史、現狀及成因,然后再考慮構建相應的環境管理會計理論架構。

參考文獻:

[1]干勝道,鐘朝宏. 國外環境管理會計發展綜述[J]. 會計研究,2004

[2]頡茂華,王珉,胡偉娟。環境管理會計研究:綜述、評價與思考[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

篇(3)

 

一、選擇合適教材

 

立足教材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一個有效的途徑,環境科學概論課程的教材種類比較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內容上各有千秋,有必要對環境科學概論課程的內容加以調整和充實[1]。何強主編的《環境學導論》圍繞人類活動與環境質量的關系,以及環境保護措施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展開論述,同時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環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并引用了大量實證數據和常規參量,其特點是取材豐富、涉及面寬,適合經濟、管理、法律等文科專業[2]。左玉輝主編的《環境學》系統地提出了環境學的基本規律和理論,編寫上增加了許多不少資料和圖解說明,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但人居環境和景觀環境的引入,使環境科學的范疇過于寬泛[3]。程發良,常慧主編的《環境保護基礎》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有關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系統論述了環境問題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對人類活動引起的各環境要素的污染過程、危害及污染控制原理和方法進行了比較詳盡的介紹[4]。林肇信等主編的《環境保護概論》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生態學、資源保護、環境污染、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經濟、環境法、環境標準的基本知識、概念、原理和方法,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等專業進行環境基礎知識教育的經典教材[5],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增強環境意識,提高對環境保護、治理環境的認識,還能初步掌握治理三廢的基本技能。綜合對比各版本教材,長江大學資源與環境專業近三年來以程發良,常慧主編的《環境保護基礎》作為主教材,吸收《環境保護概論》精華內容,同時注意實時更新學科最前沿信息。但課程教材只是幫助學生建立環境知識的框架,更多的環境科學知識的獲得則是來自對日常發生的環境問題的分析整理的過程。

二、更新教學內容

 

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學內容以所選用教材為綱,在保留經典知識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前沿技術與發展動向,不斷對相應內容進行更新和深化,每年授課內容至少有25%的更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更新學生的知識體系。作為資環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及農學植保專業的選修課,“環境科學概論”理論教學一般安排3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講授總論,主要有緒論,包括環境和環境問題,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任務、內容和分科、發生和發展以及和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生態學基礎等;第二部分講環境污染與防治分論,主要有大氣環境污染與防治、水體環境污染與防治、土壤環境污染防治與土壤生態保護(簡)、物理性污染與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與環境等內容;第三部分講授環境管理的有關內容,主要有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法規等內容;第四部分講授全球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內容。為了提高使用教材的教學效果,各章節開始講解之前,均會將本章節重難點提前告知學生,要求學生適當預習,課堂上提問以前所學相關知識,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各章節結束后,針對當前熱門環境問題布置相關作業,指導學生如何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并利用課間時間與學生展開討論。加強課前預習及課后作業,鞏固了教學成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課程提供了大量的擴充性資料。為學生們提供了可以從圖書館獲得的輔助書籍和期刊及網絡資源地址,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專題討論等互動性教學,使學生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注重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貫穿于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讓學生們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和探索。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把課程的講授內容做成形象直觀、教學容量大的教學課件,學生易于在共鳴中接受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并與傳統板書結合,通過適時板書、巧設提問,在課堂上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與環境之間的多相互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反應和創造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習慣。除了讓學生對環境科學有較全面的認識,掌握環境學基本知識和理論外,注重激發學生對環境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問題,用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分析研究,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加深他們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與“填鴨式”學習相比,學生學習興趣大大增加。

 

四、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獲得知識的便利性,但知識比較零散、系統性很差,而且良莠不齊;另外這種便利性也可能導致學生懶得“死記硬背”,學習惰性更加嚴重。環境學概論中基本概念、專業術語較多,課程的成績評定應注重學生平時對具體環境問題的思考和參與,教師可通過學生出勤率、平時小測、小組作業成績、課堂討論、課程論文及綜合考試等環節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在輕松又緊張、競爭又和諧的環境中培養起對生存環境的欣賞和熱愛。

 

篇(4)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119-02

一、環境管理會計的基本概述

(一)環境管理會計的定義

迄今為止,不同組織對環境管理會計的定義有所不同。環境管理會計的概念最早是由聯合國“改進政府在推動環境管理會計中的作用”專家工作組提出的,他們認為,環境管理會計是“為滿足組織內部進行傳統決策和環境決策的需要,而對實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等)、環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貨幣信息進行的確認、收集、估計,編制內部報告和利用它進行決策”。這個定義強調了環境管理會計范圍內須考慮的實物流信息及貨幣流信息,以及環境管理會計通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技術。

在過去的十幾年,針對企業環境事件導致的經濟后果越來越多,國際上成立了許多專門研究環境管理會計的機構,如Tellus學會、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司環境管理會計專家工作組以及美國環保署的環境管理會計研究與咨詢中心等。這些機構對環境管理會計(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的定義闡述如下。

1.Tellus學會:環境管理會計是組織說明其業務的物料使用和環境成本的專門會計。物料會計,是通過跟蹤工廠或營運場所物料流量的方法,將其投入和產出反映出來,以達到評價資源效率和發現環境改進機會的目的。而環境成本會計是進行環境成本的確認,并將其分配到物資流或公司經營的其他有形方面。

2.國際會計師聯合會:環境管理會計是通過開發和實施恰當的與環境有關的會計系統和實務,來達到對環境和經濟績效進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它包括與環境有關的會計信息的披露和審計,但更側重的是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全成本法,收益評價和環境管理戰略的規劃。

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部環境管理會計國際專家組:環境管理會計是用來辨識和度量當前生產流程的環境成本以及采取污染預防或清潔流程的經濟效益的各個層面,并且將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業務決策中的一種機制。

(二)環境管理會計與環境財務會計的區別

環境管理會計起源于環境會計,它是環境會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環境會計由環境財務會計和環境管理會計兩部分構成。兩者的區別主要包括:第一,環境財務會計是專門關注與環境相關的投資、環境負債、環境收益和支出,及與組織環境業績相關的其他重要支出的外部會計;而環境管理會計是專門關注資源流動的實物信息,同時關注相關成本、收入貨幣信息的內部會計。第二,環境財務會計需要向外呈送相關的環境財務報告,并且這種外部報告具有強制性;而環境管理會計沒有專門的外部報告要求。第三,環境財務會計是幫助外部利益關系人了解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對財務和環境的影響;環境管理會計則是幫助內部管理者了解環境信息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影響。

(三)環境管理會計的特點

環境管理會計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公司內部成本,不包括企業難以確認的外部社會成本或外部環境成本;強調與環境有關的成本,如廢棄材料的損失價值、廢物管理成本;強調以實物量表示的材料和能源流動的信息;強調在環境管理中的運用,但也可用于企業內部管理和決策的許多領域,并日益用于外部報告。

二、環境管理會計的作用

(一)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如今,企業的發展也不單單只考慮經濟效益,還要兼顧環境保護,“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現今的環境保護工作不再是“事后治理”,而是從最初開始就要進行全程控制。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投資決策活動必須注重環境效益,它要求企業從整體效益出發,才能符合社會的要求。下面以一項設備購置決策為例說明環境管理會計在投資決策分析中的運用 (采用凈現值法) 。

例如,某企業將要投產的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殘余物,該殘余物可以用兩種方法清除。

1.采用蒸汽去除法。所需設備投資50萬元。每年發生的開支有:購買材料6萬元,交納排污費6萬元,生產控制支出4萬元。這種處理方式會產生一種有毒廢氣,企業目前沒有處理該廢氣的能力。但國家近幾年將會頒布一部有毒廢氣排放的控制法規,企業的行為很有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經過估算,罰款額將高達150萬元(假定罰款在設備報廢時一次性支付)。

2.采用堿式去除法。該工藝不釋放任何廢氣,只會產生1種含堿廢料,廢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費用:設備投資100萬元,購材料8萬元,交納排污費2萬元,生產控制支出3萬元,堿廢料回收1萬元(假定兩套設備使用年限均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舊,無殘值;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折現率為15%)。兩種方案投資及現值,見表1。

表1 兩種方案投資的比較 元

資料來源:龔凌、李鋒民,《論環境管理會計》,工業安全與環保2004年第1期。

注:60000×(P/A,15%,10);*1500000×(P/S,15%,10);*500000+301128+301128+200752+370770-250940

從表1可以看出,方案1的凈現值是大于方案2的凈現值,應選擇方案2。如果不考慮環境損害的罰款支出,則方案1的凈現值就是1 052 068元(1 422 838-370 770),小于方案2的凈現值,應選擇方案1,這一錯誤決策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二)提高質量

環境管理會計首先體現的是一種環境管理理念,環境管理理念要求企業采購無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材料和使用清潔的能源。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產品生態設計、全面質量管理、成本企畫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有效地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售后產品不含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利用。

環境管理會計是一種應用技術。作為企業環境污染主要動因的資源流動與消耗,需要企業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系統去跟蹤、識別和分析整個資源流轉,深入各環節分別計算廢棄物發生成本,尋找全面提升環保效率、降低環境污染和提高產品質量的潛在動因。“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由于消費者對企業質量的信賴,必然會增加對其產品的購買,市場需求的擴大和市場份額的提高,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三)有助于改善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力

環境管理會計向企業內部的管理者提供進行管理決策所需要的與環境有關的信息,為企業整體的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立提供支持,向利益關系人提供改進環境業績的保證,樹立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競爭優勢。如從事清潔生產的工廠可以給公眾留下正面、有形的提示,向公眾傳遞該企業是對社會負責的企業,是保護環境的企業,是善待環境的企業等有利信號。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會計可以獲得資源的節約、政府的獎勵、企業形象的提升、知名度的擴大、員工意識的提高,對員工健康損害的減少等好處,使企業競爭力得到增強。

(四)更好地預測環境成本和效益

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認識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從投入到衰退整個生命周期將發生的環境成本,幫助企業識別和預測環境管理活動的財務利益和其他商業利益,預測推行環境管理體系所產生的環境效益。通過比較成本、效益,更好地計量和報告環境業績和財務業績,以取得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從而保障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在實踐中可采用凈現值、投資回收期、內部收益率等傳統管理會計的指標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價。

三、我國建立環境管理會計的必要性

在我國,不論是當前的環境管理制度,還是企業自愿實施的環境管理體系,都存在著與環境管理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有:企業在投資決策中,可以利用環境影響評價所確定的主要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環境的可能影響,并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從而把環境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分析中,使企業投資活動對環境產生有利影響。另外,要使企業環境行為得到控制,必須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要求通過內部審核或外部審核進行檢查,以發現偏離目標的行為并及時糾正,這需要通過建立環境業績評價體系來保障其實現。創建我國環境管理會計的必要性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體現出來。

(一)我國企業同樣存在環境活動和環境業績

我國企業,尤其有污染能力的企業只要運轉,就必然會或多或少地給環境帶來污染,許多企業也確實為環境凈化保護做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企業就應該對環境保護活動的業績予以適當的反映和對外報告。

(二)對外開放也要求我國盡快創建環境會計,以便改善投資環境,更好地進行國際交流和合作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些大型外國企業進入國內,我國企業不僅面臨殘酷的國內競爭環境,而且必須接受世界經濟環境的挑戰。我國現在的許多企業在實力方面同國際大型企業相比較差,從長遠來看,如果不重視環境治理及核算,將不利于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也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帶來危機。

(三)企業內部管理也需要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不單單為企業對外提供環境信息,還為企業內部的管理服務,為企業長期、短期預測與決策、日常控制、事后分析評價提供有益信息,從而保證實現最佳的環境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

(四)環境管理會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環境管理會計對于政府利用環境會計信息制定相關的法規政策,改善環境質量;投資人及社會其他方面清楚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對環境的影響,確定企業的環境經濟效益乃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作用。

結語

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和環境管理制度,已經對企業產生影響,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實施了環境管理體系。雖然環境管理會計當前仍然存在一些理論及實踐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但是其在我國企業的實施有著廣闊的前景。隨著人們對環境管理會計認識的深入、研究的深化和應用的普及得到解決,我國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TU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159-01

現如今,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隨著環境問題的引出,逐步發展起來一種專業環境工程管理。環境工程管理主要是研究保護和改善環境,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一些環境問題。隨著技術的進步,國家對環境工程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環境工程管理已經在我國工程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環境工程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環境工程及環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環境工程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于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環境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包括了大氣、水體、聲學、固體等知識,并且需要掌握較高的分析測量技術,能夠有效利用現代化測量手段進行檢車,并且能夠獨立判斷環境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做好環境的規劃、設計和管理。

2、環境工程管理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自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急速加快,使得我國的環境遭受了很大的污染,各個城市紛紛涌現霧霾、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給我們人民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為了轉變這種現象,環境工程應運而生,對環境污染源的治理投入了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

二、環境管理工作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重大環境因素的評估非常不充分

目前,對于重大環境因素的評估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評估指標不全面、未成系統的缺陷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樣在制定大環境因素目標與指標時存在較大的困難和不足,項目實施過程中因為指標不夠“堅挺”導致資金、方法、職責、機構、監控手段及相關程序文件方面無法配合實施細則,相應地配套措施也無法落實。

2.環境工程管理優秀人才缺乏

在我國,雖然公眾環境意識有所提高,但公眾對環境工程管理的認識仍然一知半解,即使各地出現了一些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但運行效果依然是個疑問。

3.環境工程管理體系的不完善

我國還未能夠對重大環境因素進行全面、系統以及科學的評估,這就直接導致在后期制定大環境因素的目標及指標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繼而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形成較多的軟指標。沒有完善的環境工程管理體系作為保證,就很難從資金、方法、職責、機構、監督檢測手段及必要程序文件等方面同實施細則做有效配合,同時也無法落實配套相關措施,從而不能確保它的統一性。

4.缺乏合理的市場管理

在環境工程市場三個主體,即政府、客戶、生產商中,作為宏觀管理的執行者,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如何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其對環境工程管理的調整作用,則是當務之急。環境工程的市場管理從根本上講是法制管理,即完善市場法規,規范市場行為,加強市場監督。

5.環境工程管理缺乏監管

環境工程管理在建立與運行一個管理系統之中起著無法替代的關鍵作用,我們只有通過這個系統的高質量、高效率的運轉,環境工程管理的有序性、規范性以及它的有效實施才可以得到保障。為此一定得組建相應的組織機構和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保障實現各項環境工作的制度化與規范化。然而我國沒有完備的工程監理、招投標制度、驗收制度,十分的容易引起工程質量糾紛和工程中個人腐敗等問題。

三、解決環境工程管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1、提高廣泛的意識,調動資金的儲備

在目前如此嚴峻的環境問題面前,我們國家的人民還沒有高度的重視起來,所以,我們目前應該以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和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從中央到地方很好的促進觀念上的轉變。同時,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方面的支持,我們始終不渝的貫徹從實際出發的觀點,然后去分析問題,也就提出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方案,為此管理部門的表率作用就顯著尤為的重要。

2、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

從國情出發,加強學生隊伍的團隊建設,大力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加強各專業、各學科的相互融合,有針對性地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儲備專業技術力量,以滿足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積極開展環境工程培訓,提高人員環境保護認識。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就是這個問題的主人,鼓勵職工教育制度化、規范化和正規化,我們可以通過獎懲條例更加提高職工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質。

3、加強環境評審力度和監督制度

在環境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對環境的評審力度和監督力度,污染環境很容易,但是改善環境很難,因此在環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環境評審力度和監督制度,通過切實可行的評審要求和監督制度來規范與環境污染有關企業的種種行為,對環境污染過于嚴重的企業進行關閉或者整改,使環境保護的評審力度加大,并且使各企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主動配合環境工程管理的工作。

4、把管理的相關體系與實際的工作相結合

要想完成管理的真正目的,就要把管理的相關體系與實際的工作結合起來,在最大程度發揮管理職能的前提下,來完成環境管理賦予的使命,并且環保體系還要與現行的治理環境方案相結合,為環境治理找到最適合的政策和方式,在現有環境管理方案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的擴充,將更加合理、符合要求的方案納入其中,然后進行實際的操作,以達到最終的審議通過。

5、環境管理的體系要和實際的規劃建設相結合

作為環境建設規劃的改造目標,在環境保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直接與間接的管理和治理方式相結合,才能保證環境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環境管理在運行和建立一個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它的高效率運轉,環境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轉,才可以得到相應的保障,因此,必須組建相應的組織機構和采取一定的方案,來實現環境工作規劃的規范性和制度性。

6、與時俱進,有效的利用信息手段進行宣傳

當今屬于網絡時代,可以有針對性的建設環境類的官方網站,對政策法規、相關動態隨時有效的傳遞給受眾人群。建立協會形式的網站,在進行公益宣傳的同時,可以將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進行推廣,淘汰不符合產能的技術,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項目進行有效的推廣。并且,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資源優勢對擴大投資渠道。對有志于投資環保的企業和相關認識進行有效的疏導。

結束語

環境工程管理工作對我國未來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些年,國家不斷加大環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許多地方政府也已經認識到環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到環境污染問題如果不及時治理,就可能影響到經濟建設,影響到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雖然現階段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沒有一套很完整適用的管理辦法,但是我們相信,通過政府的支持、科學的管理以及不斷的努力,環境工程管理的最終目標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曦,鄧D.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2012.

篇(6)

Abstract: Environmental GIS basic concepts and functions, while cited environ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focus and direction to elaborate and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environment;the buffer model

中圖分類號:[P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門新技術,從其產生后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歷史中得到迅速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GIS給傳統的信息系統引入了空間的概念,使得抽象性的數據變得直觀和容易理解。同時在環境信息化中有了突出的表現,通過該系統可查看全市地表水、空氣質量等功能區規劃圖,而且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環境規劃與管理,還綴入了降塵、降水、地下水等環境質量標準。

一、首先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如下:

1、基本功能包括對空間和屬性數據的輸入、存儲、編輯,以及制圖和空間分析等功能。編輯功能允許用戶添加、修改、刪除點、線、面或修改其屬性信息;制圖功能可以靈活多樣地制作和顯示及輸出各種專題地圖,如污染分布圖、水功能區劃圖、環境規劃圖等等,地理要素可放大縮小以顯示不同的細節內容,并能夠測量地圖上線段的長度或指定區域的面積。

2、疊加分析(Overlay Analysis) 功能允許兩個或多個圖層在空間上比較各空間要素和屬性,分為合成疊加和統計疊加。合成疊加得到一個新圖層,它將顯示原圖層的全部特征,交叉的特征區域僅顯示共同特征;統計疊加可以統計一種空間要素在另一種空間要素中的分布特征。對不同的圖層進行疊加分析,從而獲得各種感興趣信息,如利用類型疊置分析獲取新的類型。如土壤圖與植被圖疊置,以分析土壤與植被的關系,可以計算某一區域內的植被類型的數量及面積,即通過對同一地區、相同屬性、不同時間的柵格數據的疊置,可以分析由時間引起的變化,通過與所需提取的范圍的疊加運算,快速地進行范圍內信息的提取等。

3、緩沖區分析(Buffer Analysis) 是GIS 的基本空間操作功能之一。例如,某地區有危險品倉庫,要分析一旦倉庫爆炸所涉及的范圍,這就需要進行點緩沖區分析,結合與居民地圖層的疊加分析,可以獲取需要疏散的人口數等等。

綜上所述,空間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軟件的核心,基礎空間分析、疊加分析、緩沖分析等功能為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強大的環境分析功能與廣闊的應用空間。隨著其功能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將為環境各部門提供一個功能強大的空間信息服務和管理工具,成為各部門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作手段。

二、其次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信息化中的應用

1、電子地圖使環境管理工作變得輕松直觀

由于采用空間數據和數據庫掛接,改變了傳統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圖由傳統的靜態紀錄變為信息豐富多樣的動態的電子地圖,實現了數據可視化。它使環境主管部門對各種環境要素的管理變得直觀、簡單和輕松。如通過直接對地圖要素進行查詢,可以獲得環境監測點位、污染源等的空間分布及其與環境敏感區域的空間關系等信息。可以對各種環境數據進行綜合的統計并分析以及采用直觀的豐富多樣的表現方式進行展示,為環境決策提供科學快捷的支持。

2、強大的環境規劃手段

區域環境規劃是EGIS 應用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基于EGIS 的環境規劃模型還處于深化研究階段,將環境應用模型與GIS 集成為一體,可以為環境規劃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手段。由于應用EGIS 能夠更好地考慮和評價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建設項目的環境評價中得到廣泛應用。

3、危險物運輸管理

借助GIS 的運行路徑選擇功能,可以對危險物轉移運輸線路進行優化選擇,能避開人口集中居住區、飲用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域制定運輸計劃。并可以通過GPS 對危險物的運輸線路進行實時監控。

4、環境模型模擬分析

環境模型在環境決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過模型模擬出污染事故發生后各個時間的擴散情況,為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大氣擴散模型、1維水污染擴散模型、2維水污染擴散模型等等,實現各種模型的模擬結果的生成、2 維和3 維的顯示等功能。

5、為數字環保提供技術平臺

數字環保是最近提出來的終極環境管理系統,它是繼數字地球概念提出以后,環保領域提出的新概念,它將是未來十年環保領域信息化建設的終極方向,EGIS 作為數字環保的基礎平臺,將能夠為用戶提供實時動態環境信息服務,也能夠為環境管理者提供決策信息,逐步控制污染,改善環境狀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最后淺談環境地理信息的發展和建議

隨著國外EGIS 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數據采集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立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條件開始逐漸成熟,而且將成為我國發展GIS 的重點領域,從GIS 在我國近幾年的發展領域也可以看出這種趨勢。當前我國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廣東省環境信息中心開發的珠三角水環境信息管理系統等,但鑒于我國GIS 基礎工作薄弱,特別是基本的空間信息數據庫尚未建立,因此EGIS 的開發費用十分巨大;加上EGIS 的發展涉及眾多部門和多種技術,因此有關部門應當重視和開展我國EGIS的發展策略研究。

1、由于EGIS 的發展不但涉及眾多環境部門,還包括與其他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如土地管理、環保、環境管理等部門) 之間的信息交流;同時又涉及多種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十分迅速,為了降低空間數據資源采集和管理的成本,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必須在多方部門的參與下,統一規劃和構建EGIS 的發展框架。

2、由于我國GIS 發展基礎薄弱,數據基礎是系統生命力的關鍵,失去了完善可靠的基礎數據的支撐,系統的功能再強大也不能發揮其作用,因此要在統一規劃的思路和明確的發展框架下,不斷加強基礎空間數據庫和基礎環境數據庫的積累與建設。

3、在技術上緊密跟進國外先進的GIS 技術,高起點進行系統開發,與我國的信息產業發展速度相協調,共同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EGIS。這樣才會更突出表現環境信息化的優勢和作用。

當前我國各地許多部門雖然已經開展了EGIS的研究與開發,但這些開發均是出于本部門的需要,很少考慮到將來部門之間的數據交流和共享,加上沒有全國性的EGIS 發展框架和數據標準,數據的通用性將成為影響EGIS 開發的關鍵因素,建議有關部門及時組織開展EGIS 發展體系和框架標準的研究。

四、結束語地理信息系統是近二十年來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應用已經從早期的礦產資源管理拓展到與空間地理相關聯的更廣泛的領域,特別是在環境保護領域,而且還有多種環境信息處理技術(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突發應急系統) 正在與地理信息系統融合,逐漸形成具有強大功能并具有環境特征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統,即環境地理信息系統(EGIS)。它將成為各個環境管理部門日常信息處理不可缺少的新工具。它將徹底改變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可以說它是環境管理進入信息時代的標志。

參考文獻:

[1]張清宇,田偉利,沈旭.環境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篇(7)

[中圖分類號] P228.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3-278-1

0引言

GIS的發展一方面使得計算機知識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國信息技術。對基于計算機技術的GIS 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能夠有效指導GIS 研究工作的開展。

1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1.1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統(GIS腸eogarphiealIL-oflrmationSystem)是一種決策支持系統,具有信息系統的各種特點,一方面,它是一門介于地球科學與信息科學之間的交叉類學科,另一方面它是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系統的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模擬、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綜合而言它是為區域和工程規劃、設計、管理決策服務的信息加工與管理技術的學科池是一種綜合性強、適用性廣的工具。

1.2地理信息系統的構成

地理信息系統(GSI)是由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不同的方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設計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處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

1.3地理信息系統(GSI)的特征

地理信息系統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1.具備采集、管理、分析和輸出多種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具有很強的空間性和動態性;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為手段,具有空間分析、多要素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的能力,并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3.由計算機系統支持進行空間地理數據管理。并由計算機程序模擬常規的或專門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間數據,產生有用的信息并完成人類依靠傳統方法難以完成的任務。

2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

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基本功能體現在6個方面:1.數據的采集與編輯,用于獲取數據,保證GIS數據庫中的數據在內容與空間上的完整性。2.數據轉換與處理,保證數據在入庫時內容上的完整性,邏輯上的一致性。3.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功能地理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是數據存儲和管理的高新技術,包括數據庫定義、數據庫的建立與維護、數據庫操作、通訊功能等。4.制圖功能根據GIS的數據結構及繪圖儀的類型,用戶可獲得矢量化的地圖或柵格地圖。可以為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圖,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分層輸出各層的地圖。5.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功能包括拓撲空間查詢、緩沖區分析、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分析等等。6.二次開發和編程功能用戶可以在自己的編程環境中調用GIS的命令和函數,或者GIS系統將某些功能做成專門的控件供用戶開發使用。

3 GIS的發展

3.1 GIS軟硬件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讓GIS能夠將更為復雜、更為大量的計算任務完成,使其所處理的空間分析和圖形更加復雜等等優勢。此外,努力改善開發平臺能力能夠決定GIS技術的發展,并能將軟件的可移植性增強和其所應用的領域擴大化,在相關技術的輔助下,將GIS系統的集成度和用戶友好度提高。美國的ARC/INFO、MAPINFO,澳大利亞GENAMAP和加拿大的TITAN/GIS、PCI是目前較好的GIS開發平臺;而國內中國地質大學的MAP/GIS和北大遙感所的CITYSTAR軟件也比較好。這些都是較為強大的二次開發功能;但在各個領域的開發利用的重點不一樣,在數據結構、集成化和智能化都有所不同。

3.2 MGIS―多媒體GIS

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聲、像、圖、文和通訊等集合到一體,通過最為直觀的方式和感知信息,以及形象可感的、甚至能夠聲控對話的人機界面對信息處理進行操縱。GIS的系統結構、系統功能及應用模式的設計深受多媒體技術的影響,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呈現更為豐富、靈活、友好的表現形式。多媒體地理信息系統(MGIS)實現了文字、圖形(圖像)、色彩、聲音、色彩、動畫等技術的融合,使得GIS應用的市場和領域更為廣闊。它一方面能夠將生動直觀、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務提供給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旅游、商業和決策管理等領域,另一方面能夠讓電腦技術真正滲入到人們生活當中。多媒體技術在GIS領域的應用以及具有良好集成能力的MGIS的出現,都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3.3 WebGIS技術

基于Web的GIS系統綜合利用了信息處理、計算機圖形學、數據庫、Internet、地理信息系統(GIS)、軟件工程等先進技術,借助現代網絡通信設備,使各類數據能夠很方便的到網絡上。達到了由用戶自定義數據檢索方式、自定義圖形層結構、在網絡上直接處理數據,顯示各類圖形等目標。

4 GIS技術的應用

4.1 GIS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一般來說,地理學任何一門分支學科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都必須收集前人的成果資料,并進行調研和分析測試,上述數據則是GIS信息管理分析的重要數據源之一,它和專題地圖提供的數據以及各種遙感數據構成了GIS的三大數據源。在地理學的研究工作中,不管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有何差異,三種類型的基本數據是利用GIS進行管理與分析的必要條件;然后針對具體問題采用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方法,解決所要研究的問題;最后可以應用GIS進行專題地圖的編輯處理,或者應用GIS數據庫資料及相應的數據模型對研究對象的現狀或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與預測。

4.2 GIS在環境科學領域的應用

隨著“數字地球”的概念的提出“,數字環保”的概念隨之形成“。數字環保”是在EMIS、DE、DE、GPS等技術的基礎上所衍生的大型系統工程。當前,引進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一個熱點,GIS使EMIS的功能更加強大,可實現環境制圖、專題分析、統計分析表現、空間等值分析、模擬結果表現、信息查詢等功能。不僅把環境信息進行科學直觀化,將管理者置身于自然和社會環境中,而且使管理工作變得直觀、生動和全面。GIS除了在環境管理方向有重要的應用之外,在環境規劃、環境監測與評價以及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應用。

5結束語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唯有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掌握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更快地作出科學的決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并同時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回報。GIS技術在我國取得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只有正確了解GIS技術發展動向,利用GIS最新技術開發產品,推廣應用,發展產業,才能立足于世界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中。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 TL372文獻標識碼:A

環境工程管理是在全球環境污染加劇的背景下興起的,其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改善生態環境,在生產和生活中注重環境保護,為可持續發展事業提供保障。環境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圍非常廣,相關人員要對大氣、水體、固體等知識都要充分的掌握,對環境做好規劃和管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對環境工程管理的重視也逐步增加,環境工程管理已經成為我國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

環境工程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環境工程及環境工程管理的基本概念

環境工程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環境工程同生物學中的生態學、醫學中的環境衛生學和環境醫學,以及環境物理學和環境化學有關。由于環境工程處在初創階段,學科的領域還在發展,但其核心是環境污染源的治理。環境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包括了大氣、水體、聲學、固體等知識,并且需要掌握較高的分析測量技術,能夠有效利用現代化測量手段進行檢車,并且能夠獨立判斷環境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做好環境的規劃、設計和管理。

(二)環境工程管理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自從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急速加快,使得我國的環境遭受了很大的污染,各個城市紛紛涌現霧霾、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給我們人民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為了轉變這種現象,環境工程應運而生,對環境污染源的治理投入了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研究。保護環境最理想的途徑是盡量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工業造成的污染是當前最主要的污染,而它的廢水、廢氣和廢渣中的污染物一般是未能利用的原材料或副產品、產品。工業上加強生產管理和革新生產工藝,政府運用立法和經濟措施促進工業革新技術,是防止環境污染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生活和生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是難于從根本上予以防治,因而控制對環境的污染是環境工程的基本任務。從環境工程管理的基本內容和意義看來,其對于解決現階段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優化人們生活環境、穩定生態平衡具有很積極的重要作用。

當前環境工程管理的目標

環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滿足當前對環境的需求,并且,要使環境本身的需求與其他要求不相互矛盾,與其他系統相融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環境工程保護的工作和活動。環境工程管理注重的是從整體上對環境系統的提升和優化,使環境管理提升至一個新的層次和狀態,它不僅注重對工程本身目標的實現,也注重工作中的成本投入,盡可能的使用最少的成本來達到最好的效果。

例如,當前的房屋裝修有很多對環境有污染效果的化學釋放物質,為了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污染,我們可以采用兩種方法進行解決,一種是購買質量更好的產品,有效的降低其中不良物質的含量,使環境得到保護;另一種方法就是從家具或者涂料制造的廠商入手,使其采用綠色環保的加工工藝進行生產,使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具備超標的化學物質。這個問題如果用環境工程管理的方式來解決,就可以對其進行認真的分析,尋找出成本最低的方法,使環境管理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同時,要確保產品生產的系統與其他系統不沖突,生產的產品不與其他系統相矛盾,有效的對矛盾進行解決,以提升其產品和系統的綠色環保性。

環境工程管理的要點及主要方法

環境工程管理的實施要點

環境工程管理的實施要點主要與環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標有關,而環境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標又是實現對生態環境的管理和控制,并且增進人們對環境工程的認識,是人們明確環境工程的基本內容,例如,環境工程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環境工程管理應如何進行?環境工程都進行什么方面的工作等等。通過人們對環境工程管理內容和目標的認知,使人們更加的支持環境保護事業,并且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加入進來,為環境工程添磚加瓦。

環境工程管理的主要手段

環境工程管理要是想科學、有秩序的運行,就需要建立一個規范的管理系統,并使其中的各種要素都按照一定的秩序規范運行,同時要采取具有技術含量的方法來保障環境工程的順利開展。具體的來講,環境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建立環境工程管理的有關機構和單位、明確和落實管理人員的職責、制定相關的制度、加強環境評審力度和監督制度。

建立環境工程管理的有關機構和單位

環境工程管理機構和單位是落實有關環境工程管理有關工作的關鍵,有了環境工程管理機構才能更好的制定有關制度、規章,并切實的進行落實和監督。環境工程管理機構在設定的時候要注重對管理人員資質的考察,并明確其從屬于哪個主管單位,并對其工作范圍和管理范圍進行明確的界定,并明確其基本職責。

明確和落實管理人員的職責

環境工程管理人員的基本職責是為了環境保護工程作出貢獻,對于其基本工作范圍和職責也應作出明確的界定,制定與崗位相關的薪酬體系與制度,確保每名管理人員明確自身的工作任務,并為之而不斷的努力。

制定相關的制度

制度主要包括對人的制度和對工作的制度。對管理人員的制度就是指的薪酬制度、獎懲制度、激勵制度等,通過崗位的不同和員工貢獻的不同來對其薪酬和獎金、懲罰進行設定。對工作的制度是指制定與環境工程有關的制度,例如環境保護制度、污染源治理制度等,通過對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來促進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加強環境評審力度和監督制度

在環境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對環境的評審力度和監督力度,污染環境很容易,但是改善環境很難,因此在環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加強對環境評審力度和監督制度,通過切實可行的評審要求和監督制度來規范與環境污染有關企業的種種行為,對環境污染過于嚴重的企業進行關閉或者整改,使環境保護的評審力度加大,并且使各企業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主動配合環境工程管理的工作。

四、結語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也是我們生產和發展的保障。當前盲目的城市擴張和經濟增長對環境產生了很惡劣的影響,進一步威脅到了我們的未來。環境工程管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推行環境保護、改進環境污染現狀的重要途徑,不僅為當前的人類生存帶來了新的曙光,也為未來人類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為環境工程管理人員,要努力增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提高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工程管理的有關知識,從污染源入手,從根源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為我們換回一片藍色、純凈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吳曼林,朱蕾,文邦偉. 環境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基于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J]. 裝備環境工程,2009,06:60-63+68.

[2]肖海金. 環境工程管理現狀與對策[J]. 生物技術世界,2013,03:23.

篇(9)

關鍵詞 :環境審計;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多年來,我國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但我國經濟的增長模式簡單粗放,從而引發了一系列較為嚴重的環境與生態問題。水、大氣、土壤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環境污染呈現復合型、壓縮型的特征,嚴重增加了環境問題治理的難度。1992 年,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對環境問題有了共同的認識: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主要問題之一,世界各國不能也不可能忽略環境問題。努力協調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長期戰略選擇。

環境問題的出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環境監管的缺位。環境的監管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除了政府機關環保部門加強督查、公眾依法監督外,審計部門更應該發揮其監督與環境審計職能,讓更多的環境污染事件在發生之前就被遏制,減少由于環境問題而引發的不必要代價和成本。審計署在《2008-2012 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確定了資源環境審計的重要性,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全面大力推進。該規劃報告針對我國環境審計的發展,明確提出了加強兩個方面的建設:①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②資源環境審計評價體系建設。環境審計作為加強環境管理的一種重要工具,必須在保護環境方面有所貢獻,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有所作為。

二、環境審計的定義

環境審計作為審計的一個重要分支,亦被稱為生態審計或綠色審計,其定義比較寬泛。國際商業學會(ICC)給出的定義為:環境審計是環境管理的工具,它是對與環境有關的組織、管理和設備的業績進行系統、定期、有說服力的客觀的評價,并借助有利于環境管理控制及有利于對公司有關環境規范方面的政策鑒證等手段,進而實現保護環境的目標。

2009 年環境審計工作小組(WGEA)在第六次環境審計調查報告中指出:通過開展對政府環保承諾的環境審計最高審計機關在環境治理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環境審計在各國最高審計機關中處于一種上升的趨勢;并一致認為需要持續關注我們生活的環境所發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天然資源、廢物管理、水和空氣污染、生態系統以及其他人類活動等。全球最高審計機關確立了環境審計的四項基本屬性:①環境審計與組織的內部環境審查不同,雖然這兩者不能混淆等同,但其本身與其他審計沒有本質差別;②環境審計在內容上主要包括財務、合規和績效等方面的審計;③環境績效審計考察的重點是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國內外一直比較認同的3E 審計;④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構成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石。

環境審計按執行的主體來劃分,一般可分為:政府環境審計、民間環境審計和內部環境審計。政府環境審計的內涵是:為鞏固和促進政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由國家審計機關對政府和(或)事業單位等被審計單位的環境管理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型所進行的監督、評價和鑒證等工作。民間環境審計的實施者是指依法成立的民間審計組織,主要業務范圍是提供環境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活動,審計的主要內容是被審計者環境經濟活動方面的財務收支及其環境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目前,我國的民間環境審計對象僅限于對環境活動的財務收支情況,對環境活動的效益性、合法性幾乎未涉及。內部環境審計是由企業內部審計機關依據有關的環境法律法規、環境標準、企業各類環境管理政策和計劃以及財務與會計核算準則,監督企業受托環境責任的履行,并對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評價,其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企業自身的價值和可持續發展,企業內部受托環境責任是內部環境審計產生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環境審計歸根結底還是審計,甚至它的具體三項分類也還是承襲了傳統的審計分類。因此,從實質上來講,環境審計仍然是一種經濟監督活動,只不過審計的對象是環境而已。

三、環境審計的研究進展

環境審計的興起不過近半個世紀,它的產生直接源于西方企業環境管理上的需要。在上世紀70 年代末,北美的一些企業為了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和評價企業內部的環境問題,自發地委托獨立的第三方對環境進行審計,這便形成了環境審計的雛形。上世紀80 年代,歐美發達國家都相繼開展了早期的環境審計工作。這一時期,一些國際組織也開始制定環境審計的定義、規范、標準以及初期的技術框架。1992年,“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清晰并獲得全世界范圍的認可。隨之作為第十五次國際審計大會(1995 年)的主題,環境審計被提升到了一個重要的地位。世界審計組織第二十屆大會(2010 年11月)上,“環境審計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會議的兩大主題之一,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環境績效審計成為衡量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工具,逐漸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伴隨著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相關的研究成果也陸續涌現。目前環境審計的研究成果豐富,主題寬泛。研究成果主要覆蓋了環境審計的基本理論、環境審計政策、環境績效審計性質、環境審計的程序與方法等方面,研究主題寬泛,技術手段豐富,并強調實用性。從研究內容看,涉及環境審計的基本概念、環境審計的理論政策、環境審計程序和技術方法等;從所研究的主體看,涵蓋了政府環境審計、企業內部環境審計以及民間環境審計;從所研究的對象看,既包括區域性、宏觀的環境審計問題,也包括基層的、微觀的環境審計問題;研究方法上,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并重。

相互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國外對于環境審計的研究比較細致深入,而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環境審計理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環境審計的熱點是環境績效審計,但是我國對環境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建立,該評價指標體系亟待建立和完善,以更好地指導環境審計實踐,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我國環境審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基礎薄弱

在我國,環境審計概念的引入時間較晚,起點較低,再加上重經濟輕環保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環境審計的基礎框架建設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環境審計的基本理論和模式大多數照搬西方環境審計基礎理論方法,沒考慮我國環境審計本身的特點和應有領域的特殊性,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研究主要關注政府環境審計問題,對企業、微觀的內部環境審計問題研究成果較少,更無法涉及深入系統的實務研究。而且所作多為純粹性的理論研究,跟實踐緊密相連的應用理論較少,尚未完整地建立起適應中國國情的理論框架。

(二)環境審計的立法、規范工作滯后

截止到目前,我國關于環境審計的規定仍然以政策和道德倡導為主,尚未在法律層面明確環境審計的內容和實施辦法,未能像環境評價法那樣把環境評價作為一項企業法定的義務。作為環境審計,其意義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因為缺乏嚴格的法律規定,導致環境審計的推動力度遠遠不夠。關于環境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環境信息的披露制度都亟待完善,這些都嚴重阻礙和制約了環境審計的迅猛發展。

(三)環境審計體系薄弱,基層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除了審計署和派出機構中設置有環境審計部門外,許多省級及基層都沒有設置相關環境審計機構。環境審計從業人員數量不足,技術人才體系非常薄弱,僅能支撐國家層面針對重大問題開展的環境審計工作。而且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片面、單一,具有實際環境背景知識的審計人員少之又少,環境審計的教育、培訓和認證體系尚未建立。

(四)環境審計的廣度、深度不夠,質量不高

我國的環境審計以政府審計為主導,民間審計和企業內部審計少之又少。由于企業以經濟利益為驅動,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目標,忽視經濟發展的長期效益,再加上我國環境審計的立法工作滯后,環境審計缺乏強制性,企業進行環境審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絕大多數企業更不愿意將自己的環境信息、基礎數據提供給第三方民間組織,因而民間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變得難上加難。

五、加強我國環境審計工作的若干構想

(一)加強環境審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加強我國環境審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三方的共同參與。首先,政府需要加強環境審計立法工作,加強環境審計組織結構建設,注重環境審計人才的培養,構建適應我國國情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其次,企業需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及時依法公開企業信息和環境基本數據,自愿接受或委托民間組織開展環境審計工作;再次,社會公眾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作好環境審計的監督與宣傳;最后,學術界要加強審計應用理論的研究,研究成果要更貼近實際,針對環境審計中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開展規范性的研究,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技術或方法指南。

(二)確立環境審計的法律地位

加強環境審計的立法工作,不能僅僅依靠政策和道德層面的倡導,政府應象環境評價法那樣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強制企業必須進行內部環境審計,對于重點排污企業,必須經由獨立的具備審計能力的審計機構審計,最后定期提交源自第三方的環境審計報告。只有明確的法律的規定,環境審計成為企業法定的一項報告內容,環境審計才能有快速的發展。

(三)注重環境審計人才培養

建立環境審計專家人才庫,組織環境、審計、財會、法律等行業的專家共同參與制定環境審計法規和環境會計法規。建立環境審計專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認證與考核體系,定期進行環境審計人才交流,在質和量的雙重方面要求下壯大環境審計專業人才隊伍,為推廣環境審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后盾。鼓勵各類人才積極探索環境審計的理論與方法,以加速企業環境審計研究的發展進程,從而早日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審計技術方法體系。

(四)提高環境審計的覆蓋面和成果質量

環境審計應當實施區域差異化戰略,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應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環境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不斷擴大環境審計的主體和范圍。重點進行事前和事中環境審計,必要時進行事后跟進審計,旨在側重環境審計的預防性動機,但也決不能忽視對環境審計的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的檢查,從而提高環境審計的成果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志方,肖序.國外環境財務會計發展評述[J].會計研究,2010年.第一期,79-96.

[2]房巧玲.環境審計“去審計化”:現實沖突與概念重構[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六期,40-43.

篇(10)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3-0052-01

1 基本概念

1.1 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的概念,是指關于監測規范和制度構建的基本范疇。在廣義上,進行監測的內容有:地質、人氣、水體、土壤和生態系統等等。環保部門又把對環境的監測分為“人監測”和“小監測”。所謂“人監測”,是指對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監測,并不局限于環保部門的監測活動:所謂“小監測”,就是主要山環保部門參與的,對具體污染活動和污染源進行的監督活動。這樣的劃分存在許多問題,并不能為政策的制訂提供有力的幫助。

1.2 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監測體系中的信息公開,即可通過依職權公開,也可以依申請進行公開,這樣的信息公開制度可以滿足民眾在對環境監測數據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也可以使民眾對相關部門的環境監測工作進行一定的監督。雖然民眾可以通過這些途徑獲知相應的環境監測數據,但是實際情況卻并不能使信息得到及時的公開。例如,在民眾申請公開監測數據信息時,相關部門并沒有及時的回復,這樣即使以后得到了相關信息數據,也因為時過境遷使得這些數據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又例如,在相關部門應當依職權公開相應監測數據信息時,沒有公開,拖延公開,或是公開數據不真實,都會使信息公開制度無法正常運轉。所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相應的信息公開制度時,應該同時規定相應的救濟措施,這樣才能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也能使民眾的監督作用得到最人的發揮。

1.3 環境監測的法定地位

環境管理工作要求必須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去實施。所以,我們環境監測部門更要做出具有真實性、可靠性代表性、精確性、完整性以及可比性的權威監測數據。環境管理工作如果脫離環境監測去執法,就意味著失去了依據和執法的準繩,也就背離了以事實為依據的準則,就不能科學判定被服務單位環保法規的執行情況,很難保證科學的有效的監督管理工作。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執法職能中起著技術監督與保障工作,主要是按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標準方法與技術規范的指導和約束下,對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觀察、分析其變化和對環境影響的測定過程。其主要任務是及時、可靠、準確、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污染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規劃、環境管理、污染防治、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做好服務工作。

2 生態環境監測的對策

2.1 構建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庫

計算機、3S技術與地面監測完美結合,可用于全面審視生態質量,為生態環境監測信提供一種全新的技術支撐。網絡設計日趨一體化,可以構建生態監測信息庫、全面統籌文字等相關數據,切實執行產業化管理,全面了解影響生態環境狀況各因素,實現對生態環境發展的監測和評價。

2.2 完善國家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

全球對生態環境監測都十分重視,中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充分把握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一方面需要建立一個專業的生態環境監測點,另一方面必須要生成一個完善的系統。結合現實情況,通過對新型技術的深入應用,將遙感、航照、監控等所有可利用的技術手段相結合,利用多維角度使生態監測智能化,構成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環境監測網,與常規生態監測網組成一個整體,實現生態監測網絡化。

2.3 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監測方法

生態環境監測對中國而言是一項較新型的工作,很多新型技術和方法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傳統的生態監測中,傾向于污染、災害等方面的定性描述,無法實現具體化的描述。對于生態深入的發展方向、特性和造成破壞的各項相關因素的監測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執行動態監測分析,并且憑借3S技術對不同時間、多方位角度測得的數據予以深度分析,籌劃建立生態環境動態監測模型,從而實現定量描述、定量分析。完善比較成熟的監測方法和一些已經通過檢驗的儀器,日益形成系統監測能力。

3.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

1.完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讓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才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有效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第一,應該建立明確管理制度,讓各部門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并設立相應的能夠量化的考核制度和考核體系,采用多手段全方位的考核模式,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可靠性。第二,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健全的組織結構能夠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要做到合理分工,按照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分配合適的工作崗位:要做到分工明確,工作人員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避免工作任務出現重復交叉以及管理黑洞的現象:要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促使工作人員盡力完成工作,確保工作的積極性。第三,要建立適應快速發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制度和評價模式要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范圍不斷擴大,要建立起全程需的檢測質量管理理念,把評價模式從實驗室內的質量控制延仲至等個監測站。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組織機構,才能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強檢測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意識。加強監測隊伍的專業素質是確保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共組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首先要確保人才一的培養,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制度,組織學習、培訓、進修等多種加強監測人員專業技術的培養機制:其次要從源頭入手,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給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制定匹配的人才培養計劃,如在高校設立相關專業等等,能源源不斷的為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輸送人才第三,要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員的思想意識,加強其思想教育工作,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工作。

3.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技術水平。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監測領域的不斷擴張,要不斷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技術水平,把全新的技術手段加以整合,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系統,一以此來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水平。與此同時,還應該不斷的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進行新的研究和探討,研發新設備并加以合理運用,來全方面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

4 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監測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生態保護和生態管理的有力支撐,也是生態保護和生態管理的基礎,經過努力,生態環境監測將會被廣大環境監測工作者認識和掌握。

上一篇: 初中所有化學知識 下一篇: 初中德育的基本內容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熟睡乱子伦 |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日韩久久精品五月综合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