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0:20:3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經素養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 夯實專業基礎強化人文素質
強化人文素質和文學素養的培育,是中文本科專業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礎化的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承擔著傳承與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的重任,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影響他們的社會觀念與價值觀念。學生將文化知識內化之后所養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與人文情懷,雖然在實際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卻能使他們受益終生,有著實用性專業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語言學、中外文學史及基礎寫作等中文專業傳統課程,對于學生掌握較為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理論和知識,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培養文化素養和藝術鑒賞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財經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不能機械地以實用性專業的應用性作為衡量標準,應該在充分考慮本專業人文性的前提下來理解應用性的內涵,這樣培養的學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發展的后勁。
西安財經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是2001年6月經陜西省教育廳批準成立的四年制本科專業,該專業方向定為高級秘書及宣傳出版,主要為培養高級文秘方向的實用性人才,故在課程設置方面更多側重于公文寫作等實用技能的培訓,從而相應地壓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基礎課的課時。這樣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基本素養不夠,基礎不扎實,沒有底蘊,沒有后勁。雖然一時上手易,但跟進時代難,缺乏持續競爭力。而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較寬廣的基礎知識和厚實的專業理論,不能因為突出應用而縮窄專業知識面,削弱基礎理論教學。因此,我系在培養規格上,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礎理論課的份量。我們不斷修訂培養計劃,遵從規范性、科學性、系統性與前瞻性等原則,在課程設置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要求,在借鑒其他同類院校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取消了一些與中文專業相容性不大的課程,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有機地銜接相關課程,并選用能夠反映本學科最前沿理論的課程教材或部、省獲獎等重點推薦教材。通過不斷地調整培養計劃,我系的培養特色愈加鮮明,培養質量愈加提高,收效也很明顯。由于增加了漢語言專業基礎理論課的課程與課時,使得我校學生在考研時與外校學生能同臺競爭,大大提高了考研升學率,如2009年漢語言文學20人參加碩士生入學考試,上線16人,在學校及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二 增強知識儲備適應社會需求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既要有理論的修養作功底,又要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職業技能的培養,這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應用性的基本定位。由于財經院校所培養的學生不是研究型的而是應用型的,學生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期望不同,畢業生主要是走向市場融入社會,從人才定位上,還是從辦學實力上,其建設發展方向應是應用型的,培養的人才應是適應現代經濟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學生在學習好本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還需廣泛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大膽突破學科體制的限制,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與應用能力,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與社會的結合點,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現代轉型。
我系根據不同行業與領域對人才規格的需求,在夯實漢語言文學基礎的前提下,對專業進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礎加特色的培養模式,開設一些實用性強的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選擇不同的課程學習,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和目標感。我們利用學院在經濟學、法學、新聞學、外語與廣告學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給廣大學生開設了會計基礎、財經寫作、法律實務、新聞采訪與寫作、影視創作與欣賞、實用英語口語和廣告設計等跨學科的選修課程,從而大大拓寬了學生的專業基礎,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如文秘知識和辦文、辦事、辦會的能力,新聞知識和文字宣傳能力,法律知識和起草合同、協議等法律文書的能力,廣告策劃知識和廣告文案創作能力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知識平臺。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既有比較厚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功底,又有適應未來就業方向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從而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我系培養的學生除了考取公務員及中文專業的研究生之外,還有的考上了法學、新聞學與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有的甚至還考取了會計資格證,從事金融行業方面的工作。
三 強化實踐教學培養應用技能
實踐教學環節一直是文科人才培養中的一個薄弱環節。財經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應體現以培養側重實踐應用能力、具有創新能力、有特色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我們要想使自己培養的人才有市場競爭力、專業針對性和快速適應性,就必須在實踐教學方面下工夫。
第一,突出課堂實踐教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上崗快、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除了課程設置科學合理,還必須在教學中加強實踐訓練。要增加實踐性強的課程,主要是加強實驗課,開設技能課,并提高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我們按照“一體兩翼”培養模式的要求,建設了投資180多萬元的文化資源與文化創意實驗室及語言實驗室兩個實訓中心,從而使學生在實驗中得到充分鍛煉,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勝任未來的工作。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脫離實際學生往往喜歡選擇宏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例如“我國…研究”等。由于范圍過大,這些選題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內進行深入分析與論證,加上選題超出了大多數本科畢業生的知識范疇以及本科畢業論文的研究深度,從而導致論文論述不夠深入、重點不夠突出、觀點脫離實際,缺少應有的針對性。
1.“2舊”:內容陳舊
缺乏新意畢業論文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創新,即能否發現新問題、新方法、新觀點。但是目前很多論文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論等方面均缺乏創新,有些甚至直接從文獻和教科書上拼湊而成,嚴重影響畢業論文質量。
1.“3空”:語言空洞,缺少實證
由于缺少實地調查研究,不少論文往往泛泛而談,言之無物,缺乏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或者觀點和結論不明確。有些論文只有定性分析,缺少定量研究,導致相應觀點和結論缺少必要的實證支持,影響了論文的可信度與說服力。
1.“4假”:內容抄襲,數據作假主要表現在
第一,直接復制粘貼其他專著、文獻、網絡上的數據、觀點及其他內容而不標注引用;第二,修改甚至虛構實驗或調查數據;第三,編造參考文獻;第四,尋找畢業論文或者網上購買論文等。
1.“5亂”:邏輯牽強,格式混亂主要表現在
第一,邏輯牽強,有因無果或有果無因,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不對應,前言不對后語;第二,論證過程不夠嚴謹,結論牽強附會;第三,格式問題較混亂,例如字體、字號、行間距等不統一,標點亂用以及有錯別字等。
2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質量滑坡的原因
造成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質量嚴重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生源質量相對下降
以浙江省為例,隨著招生規模的急劇擴大,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8.9%急增到2014年的54%,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許多在過去沒有機會上大學的高中生畢業生也能進入地方本科院校學習。
2.2教師指導力量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教師數量沒有與招生規模同步增長“,生師比”和人均指導的畢業生人數過多,影響了畢業論文指導效果。同時,以科研為導向的考核機制促使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用于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和精力不足。
2.3缺少約束與激勵機制
論文成績與畢業和就業無關,學生既無壓力也無動力,只求通過不求優秀,甚至有學生主動要求放棄優秀成績以減少修改工作量。同時,畢業論文指導質量與教師的業績考核無關,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2.4與學生就業相沖突
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巨大的就業壓力迫使高校和畢業生不得不將就業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考慮,而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正好與畢業實習、擇業、考研、考公務員、出國考試等相沖突,為確保就業而犧牲畢業論文的時間和質量就成了許多高校和學生的無奈之舉。
2.5人才培養目標錯位
畢業論文要求具有理論性、創新性、邏輯性,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水平、研究能力和學術素養,是精英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本科院校普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大部分學生缺少科研和學術訓練,缺乏論文寫作的基本知識和技巧。
3浙江財經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革與探索
作為一所典型的地方經管類本科院校,浙江財經大學在畢業論文實踐教學中也存在許多有代表性的問題,同樣具有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畢業論文工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改革與探索,畢業論文質量與人才培養效果顯著提高。
3.1制定相關政策
鼓勵實踐探索浙江財經大學先后出臺了多項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綜合導師制、畢業論文質量抽查等配套制度,定期召開教學改革大會以及開展“教學質量年”等活動,鼓勵各二級學院根據自身學科與專業特點積極開展畢業論文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例如,設立“經管類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試點研究”等教研課題。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范圍內形成了重視畢業論文的教學氛圍,為開展畢業論文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2創新論文形式
實行作品替代畢業論文不是目的,而是對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和檢驗的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創新和實踐能力。為鼓勵創新,提高學生參加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更好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浙江財經大學突破傳統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制訂了《本科生科研作品替代畢業論文(設計)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根據該《辦法》,可用于替代畢業論文的科研作品包括學生在校期間完成的與本專業相關且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論文、著作、學科競賽獲獎、省級(含)以上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結題成果以及發明專利等。《辦法》實施以后,畢業論文形式更加豐富,學生參加科研和學科競賽等活動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3.3設立綜合導師
加強指導力量為拉近師生距離,密切師生關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浙江財經大學從2001年開始實施本科生綜合導師制度。綜合導師制度從大二第二學期開始實施,直至學生畢業。擔任綜合導師的教師對學生的學年論文、專業論文、畢業論文以及各階段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一體化指導,并兼顧學生的學業、就業、思想等。綜合導師制度將專業課教師與學生之間分散、零碎、階段性的關系綜合起來,形成明確、固定、連續的關系,導師像帶研究生一樣帶本科生,大大提高了畢業論文的指導效果和質量。
3.4加強事前控制,嚴格過程管理
首先,建立畢業論文選題逐級審查制度,由教研室、系、學院層層把關,保證論文選題符合專業要求,提高論文選題的理論與實際意義;第二,建立畢業論文開題答辯制度,幫助學生明確研究內容、完善研究方案、理清寫作思路;第三,建立畢業論文互評制度,在答辯前由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進行交叉評審并提出修改意見,保證畢業論文答辯的順利進行;第四,嚴格答辯要求,堅決不走過場,對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堅決要求二辯、三辯甚至延期畢業,把好畢業論文出口關。
3.5推進學風建設,預防學術不端學校從源頭抓起
通過“教學質量年”“、學風建設年”等活動全方位推進學風建設,營造不參與、不姑息、不縱容各種不良學分的誠信學習和學術氛圍。同時,引入畢業論文系統,在答辯前對論文進行重復率檢測,重復率在30%以下的可以直接進入答辯,重復率在30-50%之間的必須修改后再查,直到符合要求,如果重復率超過50%則直接進入二辯。通過上述措施,有效預防了學術不端行為。
盡管柳光露、劉紅主張構建經營管理戰略發展能力、業務流程管理能力、崗位作業技能能力的三維能力體系,但其能力結構過于強調實踐能力而忽視了理論教學,無疑容易導致教學的高職化。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作為2-11高等院校,自然不應止步于實踐能力培養,更要求我校正確處理教學理論性與實踐性、科研創新與立足實踐的矛盾。
二、構建科研、教學和實踐的三元結構體系
(一)三元結構解析
Research(科研),education(教學)andpractice(實踐)簡稱“reap”模式。Reap為“收獲”之意,意為將更多兼具課程基礎知識、科研創新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吸納到旅游專業中,從而為旅游業這個“朝陽產業”提供更多的人才儲備,進而使旅游業“收獲”更美好的明天!同時,也旨在將教學功能、科研功能、實踐功能都聚集在校園中,創造更好的人才培養環境,從而“收獲”更多的旅游業發展人才。
(二)三元結構發展方式
通過圖示不難看出,教學、科研、實踐既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又有所交融。這一結構在保持普適性,即適用于所有涉及教學、科研、實踐的學科實踐的同時,又能夠適應不同學科的特殊性要求。針對普通高職高專學校,應致力于提升實踐比重,著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針對普通高校,則應根據不同定位在三者中力求平衡點,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獨創之路。
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目前其飯店管理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應著力提升學生實踐與科研能力,形成三者鼎足之勢。
三、飯店管理教學創新舉措
(一)教學
1.教學理念創新,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推動教學理念創新,由注重教師單一主體地位向發揮主導地位轉變、由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向更好滿足市場需求轉變、教師授課方式由“?B續性細節式”向“探索素質式”轉變,充分挖掘、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市場引導作用。
2.教學課程重組,明晰課程劃分界限
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飯店管理、餐飲管理等課程設置有所重復,易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和學生積極性下降等問題。教學創新應著眼于明確課程界限劃分標準,對課程設置進行重組,促進資源的優化利用。
3.增設實踐應用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
針對現實教學中存在的英語重書面表達能力、輕口語表達能力,對飯店管理相關實踐認識較膚淺等問題,加強學生飯店管理英語表達能力、飯店管理相關軟件應用能力等的培養,促使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提升。
4.教學設計模式創新,教學相長
課程教學要勇于突破傳統單向教學模式,適當增加情景表演、案例教學、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活動,并積極邀請業內專業人士定期進行相關行業知識、行業現狀、行業前景的介紹,促使學生對本專業、本課程有更加準確的認知,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并力爭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奮刻苦的優良品質,并提升其行業敏感度、崗位適應性,從而提升其實踐、科研能力。
5.考核體系創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課程考核應突破傳統的期末試卷考察的方式,綜合考察學生飯店管理的綜合素養。在具體實踐中,適當增加平時考核比重,平時可采用情景模擬、課程實踐、專業論文寫作等綜合考查方式。
(二)實踐
除上文中提及的教學中更多涉及實踐外,學校應開設本校飯店管理課程實驗室,促使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消化專業知識。與國內飯店開展合作,促使學生在飯店營銷、飯店規模擴大、飯店連鎖和聯號經營實踐中鍛煉實踐素養。
論文寫作、課程實習的頻率也應提升,積極推動課程實踐的全面化、層次化、階段化。積極豐富實踐形式,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合適的實踐活動、針對學生個人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針對性的提升實踐能力。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大一、大二學年應加強課程情景模擬表演、最新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強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利用寒暑假加強學生飯店實習工作,從而增強其實務能力,促進教與學的更好融合。大三、大四加強學生更深層次的專業素養培養,以學年論文為標準引導學生加以創新,進行論文寫作;由老師帶隊參與相關專業前沿比賽,促進三元結構的更好融合、利用。
(三)科研
飯店管理方面科研在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脫離實踐、空洞化、理論化等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9―458x(2012)04―0069―05
一、研究背景
目前,電大的畢業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踐和綜合實踐兩大部分,其中,綜合實踐又分為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本研究主要聚焦綜合實踐部分。對于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和答辯,有的電大采取本科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并答辯、專科生只進行論文(設計)撰寫的方式,有的電大則采取全部學生撰寫論文并答辯的方式。目前,電大在學生進行綜合實踐之前,基本上沒有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的學術素養培養,導致這一環節存在較多弊端,無法達到原有目的,社會對電大學生學術水平也多有質疑。基于此,本研究擬對電大畢業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綜合實踐部分,進行改革探索,即嘗試在學生學習期間,給予學生學術素養方面的培養,變最終的學術“檢驗”為平時的學術“熏陶”。
二、國內外高校培養學生學術
素養的基本做法
國內外高校在學生學術素養培養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做法,許多學者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
(一)國內普通高校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做法
國內一些高校在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畢業論文答辯環節上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做法,在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機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開展了一些研究。一些高校在學生入校初期就開設了與論文撰寫相關的基礎課程和講座,并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從閱讀數量上對學生提出要求,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學術素養。不少學校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學習資源,都在中國知網、龍源網等期刊網站購買了大批電子圖書。學生在校園網內可以自由地在網上查閱、下載期刊。不僅如此,這些學校還常常聘請校內外的名家大師,為學生作學術專題講座,與學生互動溝通。通過這些環節逐步熏陶、提高學生的學術素質。[1]
例如,西安科技大學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主要做法是:① 邀請名師作學術講座,使學生通過聽講座得到學術上的耳濡目染,認識一些有學術價值的東西,為自己今后的學術研究打下基礎。② 在校園網上為學生提供往屆學生撰寫的優秀論文以供參考。 ③ 強制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定的閱讀量。作畢業設計的學生,必須查閱大量相關的行業規則和近年來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④ 在學生入校后,院系組織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基本情況,如專業發展的現狀及最新的學術動態等等,使學生對本專業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同時關注一些科研方面的事情,積累相關科研材料。⑤ 給學生介紹搜集資料的方法,如圖書館查詢方法、網上圖書資料查詢方法以及互聯網的基本查詢方法,等等[2]。
西北大學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主要做法是:① 每個專業給學生列出主要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在畢業設計之前作必要的閱讀。② 每學期組織若干場學術報告會,使學生通過報告會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有些專業要求學生聽完報告后撰寫心得體會,其中有的報告會就是專門講如何獲取支持論據和資料的,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提高學術素養。③ 將歷屆學生的論文收集起來并掛到校園網上,使學生可以隨時查閱[3]。
(二)國外高校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做法
國外高校在培養學生學術素養方面,一般采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加之專家的學術講座,注重對學生進行學術上的訓練。[4]國外大學非常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生入學一般都要辦兩卡:學籍卡和圖書卡。后者的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例如,南非納爾遜曼得拉都市大學(Nelson Mandel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主要做法是:① 學生進入大學后,就要作若干paper(即小論文),paper通常是圍繞專業的。② 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組成學習小組,人員相對固定。大作業,包括后面的論文,小組成員均可分工協作完成。③ 學校開設有“研究方法論”選修課程,專門指導學生掌握學術研究方法。另有一門選修課程專門指導學生如何搜集資料。④ 學校提供便利讓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圖書館免費給學生提供要查詢的資料。只要學生把要求提出來,圖書館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把相關的材料搜集好寄給學生。⑤ 圖書館有專人為學生搜集網上材料,而且是免費的。[5]
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主要做法是:①國外留學生入校后一般有9個月的預科,在此期間除了學語言外,主要進行課程的準備,包括接受學術上的培養。②第一學期就開設專門課程讓學生學習如何寫論文,如何使用SPSS技術。③學生撰寫論文前,需要先確定論文的框架,撰寫essay(小論文),然后進行陳述。校方據此確定導師。④學生在每學期開學初都要通過專門課程學習研究方法,并與導師討論小論文。[6]
(三)電大系統培養學生學術素養的做法
電大對開放教育實踐教學制定有相關規章制度。中央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本科專業開設過論文寫作訓練的選修課,教材為《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7]中央電大還編寫了通識課教材《信息檢索》。[8]中央電大有關系部,如財經部還制作了有關論文寫作的電視教學片。
電大系統內各學校在遵守中央電大統一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對畢業實踐教學環節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但總體而言,基本上沒有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學術方面的培養與訓練。一些規范和要求對電大學生而言,明顯偏高。[9]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本科課程“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采用的是北京大學的教材,教材集北大、南大、武大、復旦等高校學術之精華,其內容之深,遠非電大學生所能貫通。[10]《信息檢索》相對來說比較實用,但偏重于數字圖書技術領域,且作為通識課,只是供學生選修所用。[11]有關論文寫作的電視教學片的主講人是普通高校教師,授課只是照搬對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理論教學。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國內全日制普通高校對學生學術素養的要求和培養方法比較規范,有很多好的做法,但學術要求比較高。國外高校更注重對學生學術素養的培養過程,采用的方法有不少獨到之處,能夠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術能力,進而培養科學、嚴謹的學術精神。電大系統有較強的學術培養意識,也采取了一些教學和保障措施,但基本上沿用的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做法,對目前在職學習的電大學生而言并不完全適用。
三、研究的過程
本研究以西安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綜合實踐部分為例,針對電大畢業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嘗試對電大學生進行學術“熏陶”,探索一套能夠適應電大學生在職學習特點的學生學術素養培養機制。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因素分析法、SPSS數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12]
從整體情況看,西安廣播電視大學辦學30余年以來,一直堅持本、專科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撰寫和答辯的做法,制訂了一系列涉及論文指導規范性、論文撰寫規范性、論文格式、答辯程序、評判標準、答辯成員聘請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對社會實踐環節也有嚴格的要求,整個畢業實踐教學比較規范、嚴謹,對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曾發揮了較大作用。但是,近幾年,畢業實踐教學環節出現了較多問題,改革呼聲較強。
(一)問卷調查
本研究采用無記名和隨機的方式對西安廣播電視大學基層教學點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了解學生對畢業實踐教學,特別是畢業論文撰寫、指導、答辯以及學術素養培養方面的意見。
2010年6月5日和6日,在西安廣播電視大學直屬一分校五味十字校區和直屬二分校長興校區共發放問卷150份,剔除未答完及未收回的問卷,有效問卷為118份。本次問卷調查主要涉及4大部分內容共28個問題,分別是:對論文寫作環節的調研、對論文指導環節的調研、對論文答辯環節的調研、對實踐教學的整體評價。
2010年11月27日和28日,在西安廣播電視大學直屬一分校五味十字校區、城南明德門學習中心、直屬二分校長興校區、直屬三分校城西學習中心,共發放問卷350份,剔除未答完及未收回的問卷,有效問卷282份。本次問卷調查主要內容涉及5大部分26個問題,分別為:對學術指導環節的調研、對論文寫作環節的調研、對論文答辯環節的調研、對電大學生學術培養機制的看法、對實踐教學的整體評價。
問卷調查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摘取核心問題的分析數據。
2010年6月有45.8%的學生(54人),2010年11月有49.6%的學生(140人)認為應該“電大本科生進行論文答辯,而專科生只要求撰寫論文”。 2010年6月有51.7%的學生(61人),2010年11月有45.7%的學生(129人)認為“不需要撰寫論文的客觀理由為:電大培養目標為實用型人才,對學術要求不高”。
2010年6月有50%的學生(59人),2010年11月有36.2%的學生(102人)認為“不需要撰寫論文的主觀理由是:個人水平達不到,完不成”。2010年6月有28%的學生(33人),2010年11月有46.5%的學生(131人)認為“不需要撰寫論文的主觀理由是:學校沒有提供良好的學術氛圍,撰寫比較困難”。
2010年6月有52.5%的學生(62人),2010年11月有52.5%的學生(148人)認為“電大的論文和答辯最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學術素養的提升”。
在2011年6月的問卷調查中,在回答“您認為在參加答辯考試的考生中,論文有抄襲現象的比例為多少?”問題時,有92.6%的學生選擇“70%以上學生論文存在嚴重抄襲現象”,90%的學生在“您的論文是否存在嚴重抄襲現象?”的問題后選擇否定。這本身是矛盾的――別人都是抄的,就自己沒抄。盡管是無記名的,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問題,我們認為前者是比較真實的。
(二)專題調研
本研究于2011年9月至11月,隨機抽取西安廣播電視大學某分校21名正在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進行專題調研。其中,17名為行管專業,2名為漢語專業,1名為旅游管理專業,1名為廣告專業。21人中有4名為本科專業,17名為專科專業。21人第一次提交的論文,經清華同方學術不端檢測平臺查驗,均屬抄襲,其中全文下載的為13人,達到62%。筆者與17名學生面對面或電話進行交流,他們表示,個人理論功底不夠,選題和撰寫論文比較困難,不知道該怎么寫,以前教師也沒教過,加之工作又忙,下載和抄襲也是無奈之舉。
2011年6月至11月,本研究還進行了相關的調研。調研發現,一些電大學生選題過大,比如《關于公共管理研究的評述及社會性內涵》、《淺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餐飲》等等,這些選題電大學生是難以把握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抄襲的。再如某場次的漢語言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答辯,全天12人,有6人論文涉及魯迅作品,其中有4人寫阿Q;有3人寫紅樓夢。答辯教師說,不少論文東拼西湊,毫無新意,枯燥無味。調研還發現,雖然學校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要求理工科學生進行實習或設計并撰寫報告,文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并撰寫報告。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學生自行找單位實習、給出評語并蓋章,其真實性可想而知。
(三)專題訪談
筆者于2011年6月5日,分別采訪了曾經參加過電大論文指導的西北大學、西安文理學院等高校的向平、張青、廉澄文等教師,并與參加答辯的部分教師進行座談。他們認為,電大學生很多是在職的,一些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撰寫論文,確實很有價值,但很多學生的論文都是抄的,答辯教師也是無可奈何。很多人表示,嚴格按照電大的標準根本就無法進行評判,很多學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寫論文,也沒有接受過學術方面的訓練,答辯時,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論文不熟悉、不了解、一問三不知。建議電大從根本上改革畢業實踐教學環節。
四、研究的結論
通過問卷、調研和訪談以及相關的因素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一)電大現行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太高。目前的要求和做法,電大學生難以達到,實踐教學機制不適應電大學生的實際狀況。
(二)論文抄襲現象較嚴重。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下載網上資源變得非常容易,論文抄襲現象也愈演愈烈。加之現在的電大學生與以往的電大學生相比,無論是年齡,還是知識水平或個人工作閱歷等均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實踐教學環節在很多情況下流于形式。論文(設計)選題盲目、重復、陳舊、宏大,論文層次結構不清,格式不規范,等等,造成了指導、寫作、答辯等環節形同虛設,失去了畢業實踐教學環節原有的意義。
電大原先設置畢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本意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術水平,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學術素養的培養。換句話說,電大沒有把對學生學術素養的培養列入教學的基本任務。這或許是導致當前實踐教學環節出現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當然,這里也有學生學術能力不強、誠信度不高,指導和答辯教師工作不力等原因。因此,對原有的畢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五、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根據電大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我們認為,電大畢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應該從電大學生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變檢驗為熏陶”,注重學術培養過程,培育良好的學術精神,打造基本的學術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學術素養培養的課時。
(一)進行全新的學術素養培養教學設計
學術素養的培養決不能臨時抱佛腳,應貫穿于日常教學中。可以將電大目前的社會實踐(3學分)和畢業論文(5學分)融合為一體,分解為學術素養課程(必修)和實踐考核,分別占5學分和3學分。
學術素養課程可以在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開設,內容包括:① 研究的方法。如信息檢索方法、基礎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等,特別強調對學生網絡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 ② 課題的選題。采用案例和評析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科學選題的方法。③ 調研報告或論文撰寫要領。采用與學生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切忌艱深、空泛。④ 簡單課題或案例的訓練。⑤ 論文格式的要求。⑥ 畢業答辯的應對技巧。
(二)建設全新的學術素養培養教學資源
電大學術素養培養的資源較少,且缺乏系統性,今后應在如下幾個方面加強資源建設:① 建設相應的系列文字教材。如修訂已有的《信息檢索》教材,編寫《學術素養培養教程》,等等。② 建設視頻資源。聘請相關專家錄制與文字教材相應的教學視頻。對社會實踐過程可以以案例呈現的方式制作多媒體課件,靈活生動地表現實踐過程。③ 集成數字圖書資源。建立以課程為單位的數字化專業課程書架,提供強大的網絡資源支持服務。
(三)建立全新的學術素養培養質量保障和反饋機制
在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應該貫穿培養學生學術精神的理念,使教師、管理人員、學生樹立強烈的學術意識,同時要健全和規范制度,及時進行反饋。
1. 制定教學大綱、考核說明等相應的規章制度,指導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
2. 制定《學生學術素養培養指南》,讓學生清楚了解畢業綜合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意義、學習內容與資源、考核方式、學習平臺操作流程及步驟。
3. 制定《學生學術素養培養教師工作手冊》,明確教師的工作職責、工作標準以及平臺操作方法、步驟等。
4. 制定《學生學術素養培養教學管理及督導工作指南》,對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了解和監督教師和學生情況,聽取意見,評估效果。
(四)提供全新的學術素養培養技術支持服務
通過網絡全面推廣過程性管理系統,利用數字化平臺對學術素養培養提供技術支持。改造遠程教學平臺,充分發揮畢業論文遠程指導系統的服務功能。
1. 將畢業綜合實踐教學視為一門課程,在該課程管理界面按照教學內容設置任務模塊,上傳學習資源。
2. 通過形成性考核平臺實現學術素養培養形成性考核任務的提交、批閱和成績查詢。
3. 拓展畢業論文遠程指導系統,增加系統功能,如對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選題審核、對論文1至3稿指導過程的記錄等。
4. 在網絡上進行畢業綜合實踐環節的終結性考核。
(五)設計全新的學術素養培養考核體系
不同層次、不同專業應該有不同形式的畢業實踐教學考核,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 學生學術素養考查。以給出專題、讓學生查資料并撰寫報告的方式進行。比如,以《云計算是什么》為題,讓學生查找資料,撰寫文章。在對學生學術素養的考查中,要縮小“評”和“考”的成分。
2. 撰寫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注重與學生工作實際相結合,一般不選純理論性質的研究課題。
3. 進行畢業論文答辯。改變以往“檢驗”的作法,將答辯作為提高學生學術水平的一次機會。
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情況選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
對于非藝術、醫療、外語類學科的本科生,應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并進行畢業答辯。其考核由日常學術素養學分和畢業論文及答辯學分構成,比例為4:6。
對于藝術、醫療、外語類學科的本科生,可以采取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學校統一評判的方式。其考核由日常學術素養學分和論文學分構成,比例為5:5。
對于各專業專科生,可以采取學術素養考查的方式進行。其考核由日常學術素養學分和學術素養考查學分構成,比例為6:4。
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如藝術、醫療等,可增設實操考核。學分統一歸入學術素養考查的學分。比例為5:5。
(六)規劃全新的論文答辯規則和流程
改變以往論文答辯僅僅是考查的方式,對論文答辯的規則、流程進行全面改革。設計新的答辯內容、規則和流程,突出對學生學術素養提升的關注。答辯教師在聽完學生對論文的基本介紹后,不僅要對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進行評價,更要對該選題在學術界的影響、最新動態、各方觀點、研究方法、主要成果等相關知識進行介紹和講解,淡化考核色彩,強化對學術素養的關注,讓學生通過論文答辯在學術素養上得以提升。
[DOI]10.13939/ki.zgsc.2016.05.138
畢業論文是本科學生畢業前要完成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對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次綜合考核,寫好畢業論文具有重要意義,畢業論文不該淪為一種形式。但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很多高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的總體質量和水平不容樂觀,對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已經十分迫切和必要。
1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視程度不夠。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通常安排在畢業前的第七個學期末或第八個學期初,這個時段正好與學生尋境、業務找就業單位時間相沖突,面對現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尋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務員等各類考試中,對于需要進行市場調研才能完成的畢業論文重視不夠,有些學生甚至從網上全盤下載,敷衍了事。尤其是已經簽訂就業協議或者已經在崗實習這部分學生剛剛參加工作,對工作流程等還不是很熟悉,工作比較忙,資料收集也有一定的困難,一些學生認為工作已經落實了,對畢業論文的撰寫就放松了要求,不能及時與指導教師溝通匯報,造成了專業畢業論文整體質量偏低。
通過調查顯示,有57.1%的學生寫畢業論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順利畢業,拿到文憑。大學文憑不僅是學校對學生四年來學習成果的一個肯定,也是決定學生自己能否順利就業的一個敲門磚;而寫作動機是綜合運用大學所學知識和鍛煉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分別占到20%,這部分人可能會選擇繼續深造;剩余2.9%的學生對自己寫畢業論文的動機不明確。
(2)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水平偏低。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外,更看重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在培養方案中也沒有安排相關寫作課程,這就使得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缺失。同時,市場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英語、計算機能力比較看重,因此,學生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用于考取各種資格或等級證書上,平時對于寫作并無過多重視,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從近幾年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論文輔導過程看,許多學生對畢業論文感到無從下手,論文選題陳舊或多人類似,有些選題脫離所學專業或準備從事的崗位。學生缺乏查閱、檢索等獲取信息的能力,材料運用不當,尤其不重視實際調研,很少有第一手資料,很多同學直接從網絡上復制粘貼,抄襲現象嚴重,導致論文結構內容雷同。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寫摘要和提煉關鍵詞,多數學生不會寫文獻綜述,因為擔心論文,而導致寫作口語化嚴重,語言表達不通順,缺乏專業的、規范的學術用語。
(3)對畢業論文過程管控不夠嚴格。雖然學校有明確的畢業設計(論文)實踐環節組織管理辦法,但面對的是全校所有專業,所以并不夠具體細致,市場營銷專業雖然近兩年也有公布關于畢業論文寫作規范的指導意見,但是形同虛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第7學期確定指導教師后,畢業論文選題、擬定提綱和撰稿環節缺乏系統地監督和管理,只是規定了提交終稿和答辯的時間。由于一些學生畢業實習結束后不能按照學校要求準時返校,論文指導多是通過電話、郵件等形式,所以畢業論文指導過程難以監控。一些學生和老師并沒有認真對待畢業論文的寫作與輔導過程,嚴格執行管理辦法,敷衍了事。在論文最終的答辯和評定成績環節,鑒于畢業設計(論文)成績不及格會導致學生不能畢業,進而影響其就業,所以老師在評定論文時感覺很為難,常常不自覺地對學生“開綠燈”,這也造成學生“重就業、輕設計”的錯誤心理。
(4)畢業論文安排時間不盡合理。一般學校要求在第7學期末安排畢業論文工作,分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后,學生就放假回家了。第8學期的前8周是畢業實習,學生在校外實習過程中,一來適應工作沒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來撰寫論文,二來無法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很多學生苦于無法查找資料而難以完成論文。脫離學校,和論文指導教師多是電話、郵件等非面對面的溝通,一些學生缺乏自覺性,老師也很難監督論文寫作過程。再返回學校已經是第8學期的第9周,距離論文答辯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時候做論文十分匆忙緊張,論文質量自然難以保證。調查顯示,有13%的學生認為把畢業論文放在第6學期更合適,有65.2%的學生認為把畢業論文放在第7學期更合適,簡言之,多數學生希望把畢業論文的時間提前,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2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論文改革的思路
(1)端正思想,引起重視。采取課堂、講座、畢業生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重要性的宣傳,使每個畢業生正確理解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及其內涵。在專業教學環節,專業老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畢業論文、畢業實習和畢業就業方向等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方向逐漸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并且能應用到最后的畢業論文中,這樣就能使學生對畢業論文引起重視,產生興趣,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就業。
(2)培養寫作能力,提高學術素養。首先使全體專業老師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和作業要求方面更加緊密地結合畢業論文的要求,讓學生在平時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并開始思考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通過學年論文、實習報告、課程設計等環節,加強對學生選題、語言運用、寫作規范等基本學術素養的培養。提前介入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教育,將畢業論文涉及的規范、內容和格式要求等以專題講座、宣傳資料等形式介紹給學生,而且要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通過調查顯示,92.8%的同學認為畢業論文寫作前,專業老師有必要舉辦“畢業生論文寫作指導”培訓,這樣可以提高畢業生的論文寫作能力。說明絕大多數同學已經意識到了自身的寫作能力欠佳,并有改進的意愿。
(3)加強管理,規范論文指導過程。切實做好畢業論文階段的教學管理工作,從選題、擬定提綱、開題、下達任務書、教師指導、初稿檢查、實施進度、答辯評審、總結歸檔等各環節的管理工作都要引起足夠重視,制定出明確的規范標準和要求,對畢業論文指導過程的管理應該具有系統性與嚴謹性。同時,將畢業論文的相關管理辦法或指導意見傳達到每一位老師和同學,使每個畢業生和指導教師都明確畢業論文的工作進度、紀律、內容要求、評分標準及答辯要求,真正提高認識,實現專業技能和畢業論文成果的有效結合。校外做論文的學生應該有指導過程記錄,并嚴格履行論文輔導的時間和次數要求。學生最終的畢業論文成績應由指導教師成績和答辯成績兩部分構成,并嚴格按照成績評定標準考核,不得對已就業的學生無原則亮綠色。
(4)調整畢業論文寫作時間,提前安排指導工作。為了解決學生就業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的沖突,可以將畢業論文撰寫的時間調整一下,提前到第6學期末或第7學期初來安排畢業論文工作。這樣學生就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查閱文獻、收集資料,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在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可以和指導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很多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同時還可以帶題參加畢業實習,在工作的同時調查研究,收集資料,使畢業論文更加理論結合實際,避免內容過于空泛。通過調查顯示,52.2%的學生花費兩個月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約17.4%的學生認為三個月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對待畢業論文,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畢業論文的任務重,工作量大,應該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提前更早的安排畢業論文工作對于學生和指導老師在時間和心理上都是更好的選擇。
3 結 論
綜上所述,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嚴謹性、語言表達邏輯性和解決問題創新性的過程,是一個專業知識凝練、升華和發展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學生做好崗位工作,更為重要的是創作過程中獲得的隱性知識和思維方式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因此,應該不斷探索和改革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二、研究目標
通過對研究樣本所采用形式的分類和整理,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理論上,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形式應該包括哪些?不同形式的論文形式適用什么樣的條件?實際已完成的論文形式又是哪些?理想形式與實際形式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造成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三、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形式
(一)畢業論文形式的多元化趨勢
筆者試圖找到適合于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理想形式,為此,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畢業論文形式”等關鍵詞,得到相關文獻十多篇。部分學者們的觀點如下:吳洪霞(2014)提出,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考核的形式應多元化,包括撰寫畢業論文、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實踐作品、參加各類比賽(競賽)獲獎、在公開刊物發表科研論文、撰寫涉及相關領域的調查報告、參與企業項目研究。武云亮等(2013)以財經類專業為例,認為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改革要以推進應用性選題為主,突出學生能力鍛煉,鼓勵學生采用文獻綜述、財經類調研報告、財經管理實務和創業方案設計等畢業論文形式。周同旭等(2015)認為,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論文)形式分為:專業技能形式,包括設計作品、專業證書計劃、音樂曲目創作、賽事獲獎等;畢業論文形式,包括選題畢業論文、實踐報告、發表學術論文、設計說明等;項目成果形式,包括發明專利、研發產品、自主開發技術、基礎、應用軟件等。任森春等(2014)提出,除學術性畢業論文外,調研實習報告、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問卷分析報告等也可作為考核形式。
筆者認為,市場營銷是一個理論性很強的專業,本科生開展一定數量的科學研究,研究市場營銷的相關理論,探討營銷的發展規律,撰寫專業學術論文是必要的。同時該專業又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理論學習的目的在于發現現實世界中企業所面臨的營銷問題,探討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操作性較強的策略。因此,非學術論文的調查報告、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咨詢報告以及其他形式,也應視為與畢業論文分量相當的成果,都可以成為本科生畢業的重要條件。
(二)畢業論文不同形式的特點
筆者擬以上文任森春等學者的觀點為評判標準,分析一下幾種不同的畢業論文形式的特點。
1.學術性論文
國家標準GB7713-87對學術論文所下的定義,學術性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簡介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的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在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學術性論文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從事的研究工作發表簡單的學術總結。需注意的是,這里的學術總結指的是能夠發表的原創性的工作總結。
2.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象,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鉆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于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采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指結合文獻資料對單一對象進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規律的方法。
4.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是針對某一主題做的深入研究。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與同學、老師、家長等一起選定一個主題,進行一系列有意義的研究。這個過程包括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綜合、思考等,最后得出結論或新的知識。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獨立進行或與他人共同探究。
5.其他
如專業技能大賽的成果、相關產品的研發、相關軟件的開發等。
四、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形式的實證分析
筆者以河南工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本科2012-2014屆679篇畢業論文為研究對象。經過初篩,其中有76篇屬于無效論文(指論文材料不全),其余603篇為有效論文,作為研究的樣本。
根據已有材料分析所得,實際存在的論文形式有:學術性論文、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專題研究及其他等五種類型。
從畢業論文所采取的形式來看,首先市場營銷專業本科論文采用最多的形式為調研報告,占到總數的60%以上。其次為案例分析和學術性論文,兩者合計超過35%。其他形式占3.48%。課題研究為0。
從不同形式畢業論文的屆別分布來看,2012屆畢業論文選用最多的形式是調查報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再次為學術性論文。2013屆畢業論文選用最多的形式仍是調查報告,其次是案例分析和學術性論文。2014屆畢業論文選用最多的形式還是調查報告,其次是學術性論文,再次為案例分析。可見,市場營銷專業本科三屆學生畢業論文采用最多的形式都是調查報告(盡管其中占比有所波動),而案例分析和學術性論文分居第二、第三。以其他形式代替論文的占比很小,而專題研究類畢業論文暫缺。
(一)調查報告選用的原因分析
調查報告這種形式,需要畢業生用科學的調研方式,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實地調研,從而獲取第一手數據,具有難度大、耗時長、實踐性強、創新性高等特點。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大多選擇此種畢業論文形式的原因大致為:部分畢業生期望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喜歡挑戰難度較大的事情。調研報告這種形式,借助自己的專業知識,從實際生活中得來的一手數據極為真實,減少和降低了畢業論文的風險。雖然前期投入較多,但在后期畢業論文答辯中容易過關,學生也有較高的成就感。
(二)案例分析選用的原因分析
相對于調查報告,案例分析這種形式,可在圖書館、網上搜索到相當多的材料,必要時也需要到案例企業進行實習、調研,但整體難度較高,較調查報告的選擇性要小些。
(三)學術性論文選用的原因分析
學術性論文形式規范,論證嚴謹。論文答辯的通過率高。只要學生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和專業知識儲備,導師的認可程度較高,學生的成就感也較強。
(四)專題研究選用的原因分析
選擇導師的課題進行研究,需要幾個條件:導師有課題,自己有能力從事課題研究,并能夠把課題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時也需要學生投入較多的時間,有科研的興趣、動力和能力等。這幾個條件湊在一起,就有很大的難度,這也是多數大學生棄選的重要原因。
(五)其他形式選用的原因分析
用研發產品、研發軟件、參加專業技能大賽的作品來取得畢業資格,同樣需要一些主客觀條件:學生的前期積累、導師的輔導等,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選擇這種形式的。而且不同的學校對這類形式的認可程度不同,如果學生投入了較多的精力,完成了上述形式的作品,而學校不予承認,反過頭來要求學生撰寫學術論文,時間上就來不及,學生也會感到得不償失。
五、總結
(一)結論
筆者通過對河南工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本科三屆畢業生畢業論文形式的統計分析,發現調研報告和案例分析仍是畢業論文的首選形式。學術性論文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他形式采用甚少,專題研究則缺失。
隨著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強需求,畢業論文形式的多元化己經是大勢所趨。對于像市場營銷這種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畢業論文的形式絕不可能僅僅有學術性論文這么一種。調查報告、案例分析的比重將會逐步增多。專題研究也將有所加大。另外,以技能大賽獲獎、競賽作品、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研發產品、開發的軟件等,作為畢業論文的一種形式,也將逐步得到各界認可。
(二)建議
1.學校應構建畢業生多元化論文形式選擇機制
學校應給學生提供多種畢業論文的形式選擇,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能與個性。畢業論文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但必須具有一定的標準限制。以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為例,可以是學術論文,也可以將在省級營銷大賽中獲獎、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或是有一定深度的案例分析和專題研究成果,作為畢業論文的一種形式,成為取得學位的重要條件。
工商管理類課程最基本的一個特點就是活動性。工商管理類課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自然科學類課程,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工商管理類課程的理論都是來源于對成千上萬工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概括、總結、提煉和抽象,都是最具實際活動性的課程。正是因為來源于企業和市場經濟的生產經營實際,使得工商管理類課程的知識雖然是理論,但又不是一般的純理論或純學術問題,而是與實際情況存在極其緊密聯系的應用性理論。與此相適應的就是,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就不僅僅只是知識點、基本原理等的識記理解,也不是如計算機、測繪、畫圖等一樣的某一具體操作技能的訓練,而應該注重其實際活動性,主要是注重與課程的理論應用性相關聯的、工商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專業能力素質的養成,諸如專業閱讀能力、專業信息收集能力、專業分析提煉歸納能力、專業寫作能力、專業表達溝通說服能力、專業策劃能力、專業組織能力、專業人際能力等等。一般學生和不少青年教師,尤其是缺乏工商企業實際鍛煉經驗、從校門到校門的研究生或青年教師,不少認為工商管理類專業比較務虛和空泛,雖然授課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很多,但大多變成了講故事,忽視或沒有認識到該類課程教學需要達成的正是培養切合工商企業實際需要的能力素質,也沒有把對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的認識,上升到系統性的擴展學生上述諸多方面專業能力素養的層面。
2.工商管理類課程特點與形成性考核的契合性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一方面,工商管理類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是工商企業實際所需的諸多種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而這些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需要采用實時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去訓練。另一方面,形成性考核的特點正是注重過程、注重參與,注重過程參與中知識、技巧、能力、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的習得和養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工商管理類課程具備的特點、同這一特點相適應的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及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形成性考核的特點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這一天然契合性為我們探索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提示了有益的方向。
二、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從注重過程參與中綜合素質的習得和養成出發,筆者提出以下一些基于形成性考核的非傳統的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
1.注重閱讀的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是無論如何強調也不為過的。工商管理類學生以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各種各樣的計劃、總結、會議紀要、公司方針政策、調研分析報告、市場信息文獻等各種材料。因此,在該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能力尤其是專業閱讀能力的訓練是極其必要的。要運用廣泛的閱讀訓練的教學方法,通過快速閱讀、慢嚼閱讀、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自主閱讀、任務閱讀、專業閱讀、業余閱讀、精深閱讀、泛覽閱讀、專門專題閱讀、博聞廣看閱讀、教材閱讀、專著閱讀、學術論文閱讀、財經評論閱讀等等不拘一格豐富多彩的閱讀訓練,培養鍛煉學生廣泛的信息搜集、分析、提煉、綜合、歸納、演繹、抽象等能力。
2.注重表達的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類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大量面對的是開放式、非結構化、動態性、人際談判型的企業工作環境與溝通模式,具備較強的表達說服能力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工商管理類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知道“是什么”,還要提倡多問“為什么”。要通過采用提問回答、案例討論、觀點發表、三分鐘演講、五分鐘辯論、談判情景模擬、招聘面試實訓等形式各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分析演繹、歸納總結、概念抽象等能力,鍛煉經管類學生提出觀點、收集論據、進行說服論證的專業表達能力。
3.注重寫作的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類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尤其是想提升或上升到一定的管理層次,是需要具備一定理論水平的,必然要面對不少專業寫作活動。因此,僅只訓練會閱讀、會表達還不夠,還要具備一定的形成文字、形成理論的專業寫作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課外經典閱讀等方式,要求學生寫專業小論文、專業調研報告、專業心得體會、專業財經短評等,鍛煉學生的專業語言寫作能力。
4.注重團隊合作的教學方法
在當今的社會化大生產和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工作環境中,工商企業的大多數實際生產經營活動,都需要各部門、各項目團隊、各科室小組的團隊分工合作,相互協調配合才能順利完成。但現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強調個性和自我,對團隊合作的觀念比較模糊。通過團隊論文寫作、團隊調研報告、團隊情景表演、團隊困難解決等注重團隊合作的教學方法的實施,對工商管理類學生形成團隊觀念意識、明白如何在一個團隊中提升自我、發現自我價值、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利共贏等都是很有作用的。
5.注重職業素質養成的教學方法
工商管理類學生以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表現出優良的職業素養,是需要經過大量和長期訓練的。比如辦事嚴謹,原則性與靈活性恰當平衡,工作與說話有條不紊,事情安排輕重緩急,職業形象明朗干練,精神風貌靈敏有主張等,都是工商企業商務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職業素養。而當代大學生實際上有不少養成的日常行為習慣是比較自由散漫,或者粗心大意,或者“差不多就好”,有時候甚至是玩世不恭的,精益求精的職業專業素養還有待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0-0030-03
一、 日語專業(財經方向)的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貫徹實施,日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日語人才已經成為普遍共識。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高等學校專業目錄,截止到2011年,設立日語專業的學校已達到671所,占高校總數的59.3%;其中235所院校開設有與商務日語相關的專業方向,在全國高等學校現有日語專業中所占比例為35%。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于2010年正式招生,專業設置定位為日語專業(財經方向),這一專業方向的設立在國內高校中尚屬首例,所以,中央財經大學日語專業(財經方向)教學改革研究視域中的教學模式兼具創新和改革兩方面功能和雙重作用。我校日語專業盡管起步較晚,但定位精準獨特,起點層次較高,創新培養模式既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也適應著社會對專業性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因此,以“日語+財經”創新培養模式為方向的教學改革研究具有客觀、現實的價值和意義。
二、核心概念界定:“日語+財經”
盡管“日語+?琢”這種培養模式得到日語教育界的廣泛認同,但“?琢”具體是什么才能滿足社會需求?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可以看出多數學校是根據自己所處的地域區位優勢、固有的學科布局為依托對新建的日語專業的學科發展方向進行設計和支撐。詳細情況可參見下表:
目前,國內其他財經、商務類院校所開設的日語專業大多按照傳統模式設置課程,只有少數開設有商務日語的教學內容。具體情況參見圖表:
上述院校“日語+商務”的培養方向和教學理念雖與我校的“日語+財經”應用創新培養模式有著質的區別,在重心所在上也不能等量齊觀,但其各自的專業設置規制和教學研究經驗積累由于同我校日語專業相近、領域相鄰故而存在可資借鑒的地方。我校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充分利用本校的傳統學科和教學資源優勢將新開設的日語專業設定于財經方向,這一不同于國內其他高校的專業定位決定著我校日語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學科發展模式以及教學教研方式等方面均會與其他高校的日語教學存在一定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決定著我校日語專業在教學研究、教學改革上必須具備自身特點。“日語+財經”創新培養模式從核心概念的解析上又能夠表述為“日語+財經”培養模式下的日語教學創新。我校的日語專業以“日語+財經”作為專業設置的方向定位,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依托我校財經專業所具有的國內領先的學科優勢和強輻射力的社會影響,正是這樣的堅實基礎和前提因素決定了我校日語專業在方向選擇上有條件區別于多數學校的“日語+商務”模式。有鑒于“日語+商務”模式的宗旨是在日語專業教學方面注重培養學生在商務方面的知識和某些具體技能,這種模式的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教材選擇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較為適用,卻并不適合我校這樣的財經類綜合性大學,與我校提出的建設“有特色、多科性、國際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戰略目標的高位要求亦不相適應。“日語+財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置內容上的特點是在完成《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基礎階段教學大綱》(2001)所規定的基本專業教學要求前提下,拓寬專業口徑,在教學環節中同步增加和延伸財經類的知識內容,培養既具有日本語言文化素養同時兼具財經專業知識,能夠勝任國際財經語際交流的高素質日語專門人才。
三、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及階段性成果
具體教學模式改革需要一個長期探索過程,總體研究思路為:在基礎教學階段通過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拓展教學空間,將部分高年級教學內容重心下移,使學生在學制的前兩年內夯實基礎并同步提高能力,以利其在高年級階段的學習中將知識和興趣繼續向“日語+財經”方向延伸拓展。也就是說,利用前兩年的基礎階段教學,使學生運用日語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達到相應的水準,以確保到高年級階段實現和完成學習角色的轉換,熟練掌握并創新性地應用“日語+財經”培養模式覆蓋下的學術與實務知識。2001年修訂的日語基礎階段教學大綱與原有的教學大綱的最大區別是把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日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進行跨文化交際須具備以下能力:其一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行為傳遞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其二為對兩種以上異質文化的理解能力。要想通過日語教學達到上述目標,則需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不同環節對日本傳統歷史文化和社會大眾文化進行漸進性介紹,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打造搭建學術與實踐平臺,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把教學實踐納入“日語+財經”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范疇,為推進我校財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出積極努力。“日語+財經”創新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所提出的創新思路有兩個層面的基本構成:一是目標導向型創新。這方面研究具有較明確的目標針對性,目的是有效進行以具體班級抑或學習者個人作為預設目標的完成式提升能力教學。二是興趣驅動式創新。這方面研究不確定預設的針對性目標,采取設計范式、自愿參加的方式,通過培養興趣達到盡快提高能力的漸進式互動教學。在現有學時不變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中有意識加大融入財經日語、日本傳統文化及大眾傳播方面的內容,擴容同學們的相關知識儲備,為“日語+財經”創新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扎實的基礎。在課堂教學和課余活動中植入財經類日語知識的聽、說、讀、寫以及口、筆譯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參加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通過這方面活動推動從目標導向型逐步向興趣驅動式過渡的創新性嘗試。成立專業兩年以來,日語專業學生共申請立項7項科研創新、創業校級以上項目,參與率達到70%,目標導向型階段的成果已逐步凸顯,為下一步興趣驅動式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近兩年日語專業學生科研創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另外,在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創新的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教學活動,為實現“日語+財經”創新培養模式做多方面嘗試。作為興趣驅動式創新的一個環節,日語專業嘗試在專業學生三年級的時候導入學年論文寫作指導,在學生接受兩年基礎課程之后,在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分析和解決一個學術問題的能力。學年論文既可以作為興趣驅動式創新訓練項目,也可以作為學位論文的一部分,最終可以成為學位論文的前期成果。這一做法,目前在國內語言類高校或者語言類專業尚屬首次嘗試。日語專業(財經方向)成立兩年以來,在教學模式改革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階段性成果,但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今后將不斷深入、持久地探索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創新和改革兩方面功能和雙重作用。
四、今后的課題
盡管商務日語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日趨成熟,但卻難以滿足日益發展變化的經濟社會對復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剛剛嶄露頭角的我校日語專業(財經方向)在這方面逐漸顯露出優勢。“一枝獨秀不是春”,我校日語專業(財經方向)計劃與國內財經類高校日語專業同仁共同探討日語專業(財經方向)的教學模式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并將不斷完善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修剛.轉型期的中國高校日語專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4).
[2]李愛文.中國商務日語教育的歷史、現狀及未來展望[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4).
[3]王玉.論商務日語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實施[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3).
[4]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務人才需求與商務日語教學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2).
[5].商貿日語教學改革的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6]宋金梅,鄧燁燁.對商務日語課程設置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9,(11).
[7]劉綺霞.論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務日語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8]刁鸝鵬.商務日語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索[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2).
人文教育的定義與內涵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人文教育簡言之就是關于做人的教育,是 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作為社會主流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精神境界會對社會進步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大學四年正是大學生思想成熟定 型 ,形成世 界觀 、人生 觀的重要 階段 ,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兼具過硬專業素質與良好道德素養的大學生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命題。大學要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優化課程設置 。注重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
在課程設置上,將科學與人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課程門類、學時數、學習要求、課程建設等方面,關注人文學科及人文教育,保證人文學科的教學要求。許多大學尤其是理工類大學,在課程設置上,專業課、技能課鋪天蓋地,人文類課程則難覓芳蹤僅有教育部規定的幾門思想政治課。而現行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很難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 ,更不用期望起到教化作用。因此開設蘊涵人文精神同時又契合大學生思維方式、情感方式的人文類課程,改變機械、死板、說教的教學模式是大學人文教育的當務之急。《四書》、《老子》、《莊子》選、《史記》選、《詩經》選等中華經典名著以及宣揚獨立、博愛、平等、民主等美好思想的外國優秀著作都是人文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都能成為學生信仰基石,立身之本。
此外,在教學計劃中,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跨學科課程,開設兼顧人文與科學的綜合性課程,打通文、理、工相互隔閡的壁壘,強調知識的融合,方法的貫通,將科學與社會 、知識與責任、專業與歷史聯系起來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互滲透、競相輝映,給學生更加廣闊的視野促使學生對科學起源、本質、發展及其社會應用價值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現象、倫理進行思考。
二、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環境。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二課堂,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陣地;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構筑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通過加強校園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兩方面來實現。
硬環境即指校園的硬件設施。大學之大,不在大樓而在大師。加強硬環境建設并不意味著大興土木,建造宏偉建筑,校園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園硬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承擔著教化育人的角色。首先充分挖掘現有的校園硬件設施的德育作用,校園建筑、道路的命名除了單一的方位標示功能,更應兼具美感與寓意。其次美化校園環境,營造滿園綠色。現在的大學校園不乏高樓大廈,尤其是在許多新建的高教園區內,整齊劃一,氣勢恢弘的校園建筑頗讓人嘆為觀止。但相形之下,那些保留著古樸建筑,綠樹成蔭的老校園卻更讓人心生景仰,情致高遠。做好校園的綠化工作,少蓋一所高樓 ,多留一片綠蔭供學子晨讀、看書、游憩,讓綠樹在凈化空氣的同時,也凈化師生的心靈。
同時加強軟環境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每所大學都可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歷史傳承或專業優勢 ,打造具有影響力、號召力的校園文化品牌。比如,浙江林業大學的“紅綠”文化育嘉木,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傳承,育人無痕”,浙江財經大學的“開展讀百本書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等文化品牌就是所在大學校園文化的提煉與升華,它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最終實現以點帶面推動校園文化的全面繁榮,不斷提升校園軟實力的效果。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人文知識向人文情懷轉化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單純的灌輸一些詩詞歌賦、名家名作 ,恐怕最終只是培養了一批吟風弄月的風雅才子,只有走出象牙塔,融人社會,觀眾生百相,品稼穡艱辛,嘗民間疾苦,才能培養學生“身居校園,心懷天下”的高尚情操和社會責任感,才能真正與大師先賢產生精神上的交流,將人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人文情懷。學校可利用寒暑假等假期,組織學生到到貧困地區短期支教、做社區義工、給孤寡老人、患病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關懷等等。有條件的院校還可考慮組織學生大學期間游歷祖國的大好山川I,經費有限,也可徒步或騎 自行車短徒旅行,既強壯體魄,又能感受祖國山河之美好,培養浩然正氣。
同時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對如何做人、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 、如何處理各種關系等問題的思考真正有所思、有所悟,將外在的各種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內化為自己的做人準則,建立自己的道德信仰體系,從而奠定自我價值實現的基礎。
四、全面滲透人文教育意識。形成“全員育人”
人文精神的培育應當是立體的、全方位的過程,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人文學科承擔人文知識的傳授和道德信仰體系的建立,其他課程則寓人文精神于教學中,將其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環節,從而形成整體效應和局部效應良性互動,循序漸進地促進青年學生的成長。比如外語教師從文化的角度解析外語,引導學生汲取外國文化精髓,感受人類文明發展,培養學生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視野,而不是單純地灌輸語法技能;經濟學作為經世濟民之學,教師既要傳授經濟學理論,更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悲天憫人的情懷,深切關注國計民生,以探索真理,造福公眾為己任;理工科教師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應適時介紹行內大師學術成就、治學態度、治學方法和創新精神,引導學生見賢思齊……同時,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尊重每一個具體的教育對象,尊重每一個受教育者的人格,關心其內在潛能、需求、遭遇和困惑,對學生的喜怒哀樂多加了解、關懷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人文精神的關愛。人文精神有一種對自身、他人及整個人類都充滿信心的關愛,作為教師應將這種關愛的情懷施于接受教育的每一個人,通過教育,使學生樹立一種真誠的信仰,培養其自主自治的愿望和向善、求美、求真的欲望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包麗萍,孟麗波.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和諧發展問題探討[T].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4).
[2]黃清玲.論大學的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I].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