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6:06: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資產的相關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27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6-0094-02
0引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資產減值準則)。該準則借鑒了有關國際會計準則,并結合我國資產減值會計實際,對準則適用范圍、資產內容與概念、資產減值跡象判斷標準、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以及資產減值損失等方面進行了更新和明確。現結合實際工作實例,對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逐一分析。
1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一般情況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借記有關損益科目,貸記資產相關減值準備科目。在實務處理中,由于條件不同,會計處理也不盡相同。
1.1 存貨中對于有合同價和無合同價的計提減值準備如果同一類存貨,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另一部分沒有合同價格約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區分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和沒有合同價格約定的兩個部分,分別確定其期末可變現凈值,并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從而分別確定是否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由此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不得相互抵銷。
例:2007年12月31日,A公司某產品60萬/臺,數量為6臺,其中5臺系與B公司簽訂合同的產品,合同約定每臺60萬,該產品在年末市場銷售價格為65萬/臺,在市場上的銷售費用和稅金為1萬/臺。在2007年底A公司某產品賬面價值。
有銷售合同部分產品的可變現凈值=5×60-6×1=294萬,成本為60×5=300萬,其賬面價值為較小者294萬。無銷售合同部分產品的可變現凈值=1×65-1×1=64萬,成本為60萬,其賬面價值應為較小者60萬;因此該產品賬面價值為354萬。
1.2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時,有股差時計提減值準備在會計核算中,按其占被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或對被投資企業影響程度的大小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在權益法核算時,根據投資者投資數額與所享有被投資單位股權份額的差額,通過“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和“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來進行調劑。如果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在計提減值準備時,應先沖銷股權投資差額,不足沖銷部分再轉至“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例: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對B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00萬元,若尚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借方余額為30萬元,且2007年底該項投資可收回金額為(1)280萬元;(2)260萬元;若股權投資貸方差額為30萬元,且2007年底該項投資可收回金額為(1)280萬元;(2)260萬元。
對于第一種情況,在年底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30萬元,當可收回金額280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30時,會計分錄為: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20
貸: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20
當可收回金額260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30時,會計分錄為:
借: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30
貸: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30
借:投資收益—計提的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0
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10
對于第二種情況,在年底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存在貸方股權投資差額“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30萬元,當可收回金額280股權投資差額30時,會計分錄為:
借: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20
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20
當可收回金額260股權投資差額30時,會計分錄為:
借: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30
投資收益—計提的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10
貸:長期投資減值準備40
2沖回已計提的減值準備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影響資產減值的因素消失,已計提減值準備得以恢復,一般情況下,應在已計提的減值準備的范圍內沖回,做相反的會計處理,即借記資產相關減值準備科目,貸記有關損益科目。
2.1 沖回已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準備的注意事項按權益法核算時,如前期計提減值準備時沖減了尚未攤銷完的“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項目的,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長期投權投資價值恢復時,應按恢復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不再恢復原在計提減值準備時已轉銷的股權投資差額余額;如前期計提減值準備時沖減了資本公積準備項目的,長期投資的價值于以后期間得以恢復,在轉回已計提的股權投資減值準備X時,應首先轉回原計提減值準備時計入損益的部分Y,差額部分再恢復原沖減的資本公積項目X-Y,恢復的資本公積準備項目以原沖減的資本公積金額為限。即:
借:長期投權投資減值準備X
貸:投資收益—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Y
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 X-Y
2.2 沖回已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特殊規定在對已計提固定資產的減值準備沖回時,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賬面凈值時,應當轉回部分已提的減值準備,同時為了正確反映累計折舊,需要將累計折舊恢復到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的累計折舊,按恢復累計折舊的金額沖銷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例:2006年某固定資產原值500萬,5年折舊期,平均年限,無殘值,當年累計折舊100萬,可收回金額為320萬,年底計提減值準備80萬。2008年底,計提折舊80萬,可收回金額270萬。2009年底,計提折舊90萬,可收回金額240萬。
2007年的可收回金額表示上一年度發生的減值因素有所轉好,應對其減值準備沖回時,首先應當比較不考慮減值準備因素時固定資產賬面價值300(400-100)>可收回金額270,以較低者270與當年計提折舊后賬面價值240(320-80)的差額貸記“營業處支出”,按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計提的折舊100與實際計提的折舊80的差額20補記“累計折舊”。即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
貸:營業處支出 30
累計折舊20
2008年如果不考慮減值因素,其賬面凈值應是200萬,小于可收回金額240萬,以較低者200與當年計的折舊后賬面價值180(270-90)的差額20貸記“營業外支出”,按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計提的折舊100與實際計提的折舊90的差額10補記“累計折舊”。即:
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30
高校國有資產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基石,從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教育教學水平評估提出的必備條件來看,各類各型高校除了必須達到一定資產總量要求外,每年新增資產還應達到10%增量,同時,根據不同的科別,還有不同的生均值要求。由此可見,高校國有資產既是衡量高校辦學規模和辦學條件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高校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服務社會的物質基礎。
1當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高校每年會定期組織固定資產清查與盤點,然而,每次清產核資,總會暴露出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一大堆老生常談的問題,也令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職能機構一般為國有資產管理處(以下簡稱“國資處”)大傷腦筋。究其原因,有人認為,這是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缺乏統一的組織機構造成的。一般高校,國資處主管實物形態資產,財務處主管貨幣形態資產,管錢與管物的脫節導致了國有資產的價值分離,最終體現在資產賬與財務賬的“賬賬不符”上。也有人認為,這是高校資產管理者管理意識淡薄造成的。目前,高校資產靠政府投入,權屬國家所有,學校具體使用人只管用,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責權劃分不明確,當人員更換調離時,也不辦理轉移交接手續,其名下的資產也就隨時間延續而不知去向,最后導致“賬實不符”。然而,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原因都不是導致目前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出現這類問題的根本所在,真正的原因是人們對國有資產管理中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互之間關系的認識偏差及不足。
2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關系
在認知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關系之前,我們首先來明確實物管理、價值管理的定義。實物管理,是采購部門付款購得實物,經資產管理職能部門辦理入庫、建賬、建卡(標簽)手續后,使用部門(人)正式獲得資產的使用權,在使用過程中,同時對資產進行保管、保養等管理。價值管理,是指財務部門,對應所購入的資產,在財務賬上錄入準確的價值信息并進行賬面金額的管理。傳統意義上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實物管理一般由國資處負責,財務處則負責價值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基于這兩種管理概念簡單相加的一種管理模式。事實上,實物資產的獲得,也僅是具備了被管理的對象——實物,資產管理職能部門及使用人對資產管理的目標和要求也僅局限在保證資產的存在和完整,在這種管理意識的支配下,管理方法簡單、粗放,嚴重忽略了獲得這些資產的初衷和動機。同樣,負責價值管理的財務部門也只注重于自身的賬務管理,管理目標停留在“賬務”和“價值”的數據表面。
3傳統意義上實物管理、價值管理的特征和弊端
在這種片面又模糊的認知中,管理者把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構建在一種“并連關系”之中。同時,購置經費的報銷記賬,實物資產的登記入庫,都是分別圍繞兩個職能部門進行的,“職能部門”成為了這種管理體系中的主體,而實操中本應是作為主體的“管理”,實質上卻成了部門履行自己職能的輔助手段。
3.1兩個主體各行其事,少有溝通
國資部門、財務部門是兩個不同的管理主體,國資部門管實物,財務部門管賬簿,貌似主體清晰、職責分明,兩個管理主體在實際工作中卻是各行其事,少有交流和聯系,實則都是“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3.2兩個管理主體間沒有建立關鍵時點的截面數據留存
2014年1月以前,高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財務部門只管報銷記賬,多年之后,實物資產已滿足報廢條件,而財務賬薄金額仍保持著購置時的原值。同樣,國資部門只負責資產的登記建卡,幾年使用耗損,資產功能、性能必然降低,直至報廢處置,殘值收益遠遠低于購置原值。兩個主體都只注重各自的結果數據,忽略了過程數據,更沒有在關鍵時點建立截面數據的對比,最終導致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結果數據也存在著巨大差異。
3.3顛倒了主次關系
部門的存在都是因為管理工作的需要。但對于資產管理出現這種問題的高校,無論是國資部門還是財務部門,無不例外都只關注自己部門的職能本身,所進行的一切工作均只圍繞本部門職能而進行,忽略了管理的內涵和本意。3.4割裂了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內在聯系這種“分工又分家”的管理模式,把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置于一種“并連”關系之中,兩者之間互不干擾、沒有交融,表面看僅是阻斷了兩個主體間的交流,實質上嚴重割裂了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內在聯系,最終導致的管理結果不佳,體現在資產殘值與賬簿原值嚴重不相符。
4新形勢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要求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是國家財政管理的重要基礎和有機組成部分,財政部對現代高校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像管理資金一樣管理資產的”全新要求。資產是有“生命”的,從產生到消亡,同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生命”旅程。采購時花費的資金體現在價值,購置完成后獲得的物資體現在實物,報廢處置后的收益——殘值,又重新回到價值,資產完整的“生命”過程,呈現了這么一個規律,價值——實物——價值,它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串連關系”。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資產是資金的物化,資金是資產的量化,財資不能分家,傳統意義上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并連”關系,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高校發展對國有資產管理提出的要求。只有在這種“串連關系”下,才能真正做到以“管理”為中心,確立“管理”的主導地位。因此,高校國有資產管理,要準確把握形勢,牢固樹立“全口徑、全過程、全方位”管理的理念,構筑新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框架,并重新解析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解決當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根本所在。
5構建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新型關系的舉措
5.1革新認知、改變觀念,加強內涵建設
堅持問題導向,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重新定義新形勢下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概念,重新審視實物管理、價值管理的處延和內涵,重新評估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相互關系。
5.2協同參與,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管理體制
建立績效管理體制,加強對國有資產利用效率的考核,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這就要求我們打破陳舊觀念、拓展外延、豐富內涵,將資產管理的觸角延伸至購置前的立項審核。將財務部門的預算管理和國資部門的采購論證、實施納入學校層面內部控制系統。賬務與國資部門共同參與到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核中去,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以達到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有效統一。根據所立項目的具體內容,國資會同財務對項目進行認真審核,分析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預期效益。對大型申購項目的審核,可組織專家論證或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評審。項目完工后,及時組織驗收和總結,財務部門按規定編報項目預算的使用情況報告,國資部門對項目中的固定資產部分進行建賬立卡,為后續的實物管理做好準備。
5.3以財務管理制度為切入口,指導國有資產管理
按照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和財政部要求,重新定義全口徑臺賬內容,構建全口徑臺賬框架,樹立新的管理意識,修訂新的管理制度。與財務制度對接的新形勢下的國有資產管理,再也不是簡單地清點和報廢,加強“三全”管理意識,主動適應新時代國資管理的新要求。日常管理中計提折舊,以“月”為單位,設定臺賬采集周期,建立關鍵時點的截面留存數據,對關鍵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全面掌握實物和賬簿的變化情況。
5.4以資產管理政策解讀為引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363-01
0 引言
知識產權交易過程中,專利資產評估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技術性、理論性、政策性以及時間性相對較強,其學術研究范圍涵蓋了法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多門學科,其應用領域涵蓋了工農業與服務業等眾多產業。因此,通過對知識產權交易時專利資產評估研究的現狀進行把握,并根據實踐過程中的組織與計劃、協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評估方法的選擇和鑒別、評估效果的反饋與評價、評估制度的激勵與控制等等評估功能間的相互組合、實現,如此可完成專利資產的交易、完善專利資產的評估理論、加強專利資產配置效率等。
1 專利資產評估方法
1.1 收益現值法
專利資產評估過程中,收益現值法的本質其實是折現,就是計算專利資產帶給組織的全部預期收益的現值,并據此對專利資產的價值進行初步確定,用過如下評估公式進行:P=∑[Ri/(1+r)i](n=1,…,i)。其中,P代表專利權的重置成本,Ri代表每年新增的凈收益,r 代表折現率,n代表專利權的有效年限,i 代表年度序號。
1.2 市場價值法
部分資產評估專家認為,在知識產權評估方面可以采用2種以市場為依據的措施,包括:可比使用費率法以及可比市場價值法。對于市場價值法來說,若想運用,所交易資產的市場一定要較為活躍,具備一定的可比較的對象。部分專家認為,市場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的應用,首先要保證資產交易市場充分活躍、公平,可以收集到參照物的所有資料,但是由于專利自身具備的特性,還有專利管理制度所形成的約束,僅就目前形勢來看,專利資產交易市場還不屬于充分競爭的市場。因此,需要結合市場價值法以及其他方法。但隨專利資產交易日趨活躍,還有交易的手段、交易方式等等的變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可比較問題。
1.3 成本法
基于替代經濟原則,形成了成本法。即對于成本法的處理方式包括兩種:重置成本以及歷史成本。重置成本指在現實條件下,對某項專利進行重新購置或者是申請相同的專利所耗費的成本;歷史成本法的核心之處是找出開發某項專利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選擇歷史成本法相對比較簡單,只需查閱專利創造時的財務數據及其相關資料便可達成目的;但是選擇重置成本法,便要對購置、創造兩種不同的情形進行考慮。(1)對完全購置情形進行考慮,P=C+a∑Ri/(1+r)i(1+r)i](n=1,…,i)。其中,P 代表專利權重置成本,C 代表專利的外購成本,a 代表專利資產的貢獻率,Ri為代表每年新增加凈收益,r 代表折現率,n代表專利權的有效年限,i 代表年度序號;(2)對完全創造情形進行考慮,P=(C+B1)(1-B3)/(1-B2)+ a∑Ri/(1+r)i。其中,P 代表專利權重置成本,C代表研發專利所耗費的物化勞動,a代表研發專利耗費的活勞動,B1代表研究專利人員創造性勞動的倍加系數,B2代表研發專利的平均風險系數,B3代表專利權價值損失率,Ri代表專利權每年的新增凈收益,n 代表專利權的有效年限,i代表年度序號。由于發明專利具有明顯的“唯一性”,自行創造的難度較大,可購置的參照對象也無法找到。所以,在專利資產的重置成本分析過程中,完全購置以及完全創造在一定程度上還屬于理論假設,需要有機結合完全購置與完全創造的評估思路。
1.4 比例法
比例法是將有形資產作為參照,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估算的一種方式。大部分專利權交易時,并不僅僅是專利權的交易,還有其他方面比如專利權的載體以及相關配套設備、配套設施等交易。所以,交易雙方可以在明確總資產的價值時,依據當中專利資產的比例對專利資產的價值進行確定。若不明確總資產價值時,需預先評估有形資產,再進行專利資產價值的推算。
2 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未來研究趨勢
依據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不難看出,知識產權交易過程中關于專利資產價值評估研究方面,包括了不同傳統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適用性研究、新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開發性研究、專利資產交易特點與內在機理等的研究等不同方面,研究深度與研究廣度均有較大提高,但是需要改進的問題還有很多,主要涵蓋如下幾方面:
2.1 專利資產交易評估方法的內在機理研究
首先,目前的研究多數是以靜態角度,從成本與收益的觀點出發,靜止評估專利資產,并沒有涉及到動態指標,也沒有給出明確的選擇標準以及選擇方法,從而降低已開發評估方法對于實踐的動態指導意義;其次,與知識產權交易特點相關,評估方法內在機理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尤其是專利資產存在差異、專利資產交易信息不對稱、交易主體地位不對等以及專利產品市場有差異時,依據目前來看,很少有研究提到上述的情形,也很難看到上述條件下研究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內在機理相關文章,因為缺少對內在原理的討論,所以,評估者只能知道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可能連自己也不知道,如此是無法有效選擇專利資產評估的方法。
2.2 傳統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適用性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嫁接技術”。就是直接將成熟的有形資產評估方法嫁接至專利資產評估實踐當中,沒有對專利資產本身的特殊性進行充分考慮;與此同時,嫁接過程中,沒有深入研究各個有形資產評估方法在專利資產評估中的應用條件與范圍、設置關鍵變量等內容;還有,因為沒有深入研究適用性等問題,尤其是對“嫁接“過程中的利弊分析等的比較分析較為淺薄,因此,評估者在優化選擇多數專利資產評估方法過程中,沒有統一的選擇標準。
2.3 新專利資產評估方法的開發性研究
因為沒有深入研究專利資產和有形資產間的區別,從而導致多數的研究均采用了“嫁接技術”,在專利資產評估的理論以及實踐過程中直接使用有形資產評估方法,而基于專利資產特征進行的科學性以及實用性的評估方法研究遲遲沒有結果,幾乎停滯。例如:基于專利資產生命周期內的價值評估方法的創新研究,專利資產的交易主體與交易環境的評估理論及評估技術的研究等方面。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資產評估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加強經濟核算,達到資產保值及增值,確保資產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等。在資產評估過程中,資產產權的當事人、評估依據、評估主體、評估目的、評估程序、評估原則、評估方式以及評估目標等關鍵的因素都要考慮到,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相關評估方法過程中,要保持較為務實、彈性的態度。
參考文獻
[1] 范曉波:論知識產權價值評估[J].理論探索,2006(5)
[2] 林圣哲,薛求知. Black-Scholes模型應用于知識產權評價的研究[J].科技導報,2005,(11):43-47.
[3] 賀武,劉平.基于實物期權的專利權估值方法[J].財會月刊,2005,(20):14-15.
[4] 周英男,李昕楊,王雪冬.專利初始靜態價值的實物期權評估模型研究[J].科學學與科技管理,2007,(6):9-12.
一、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實務概述
在2006年新頒布的會計準則體系中《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相對于原準則的相關規定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充實,其變動主要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減值測試頻率的改變
新準則規定,企業在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資產存在減值的跡象時,應當進行資產減值測試,估計資產的未來可收回金額。但是,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無法進行攤銷的無形資產和由于企業合并而產生的商譽,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都至少應于每年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
(二)適應范圍的擴充
新準則引入了資產組和總部資產的概念,這一做法充分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有關現金單元的定義,只是加入了中國特色:企業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難以進行估計,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或者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而總部資產計提方法的明確則更完善了這一規定,總部資產是指企業集團或事業部辦公樓、數據處理系統等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而單獨產生現金流入的資產,對于這部分特殊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分擔,新準則作了較為具體的規定。
另外,新準則還特別明確了商譽的減值準備計提方法。商譽應當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相結合進行減值測試。這些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并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
(三)資產可收回金額估計方法的明確
新準則規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應當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在新準則的制定中,考慮到不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的銷售價格較難獲得,因此,將銷售價格更改為了公允價值,使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相對容易得出。
(四)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禁止
按照原準則,前期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如果在以后會計期間恢復的,企業可以按照恢復的金額,在不超過已確認減值損失金額的范圍內,予以轉回,計入當前損益。這個規定從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利潤操縱提供了發揮的空間。新準則對資產減值的轉回作了禁止性規定:前期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此法借鑒的是美國會計準則(GAAP.US)。
二、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的表現形式
由于與資產減值準備相關的會計準則界定模糊,并具較大靈活性,所以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轉回等在某些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挑起了制造利潤的大梁,成為上市公司調節利潤的法寶。具體表現如下:
(一)少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企業利潤
按規定,上市公司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全面檢查各項資產,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其本意是促使上市公司遵循謹慎性原則,糾正過去或有損失計提不足導致的“利潤泡沫”,夯實期末資產的真實價值和盈利能力,降低財務風險。但該項規定對“微利”特別是“避虧”類上市公司,則生死攸關。該類公司瀕臨虧損的邊緣,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期間費用大幅增加,若再據實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其結果肯定會造成當期的全面虧損。只有該提的減值準備不提或少提,才能避免當期的凈虧損而逃過“生死大劫”。
(二)多提資產減值準備,減少企業利潤
多提資產減值準備,“大洗澡”,即集中在某一年度巨額計提利潤,造成當年巨虧,來年可輕裝上陣,不提或少提減值準備,為來年扭虧做準備,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三)當期計提減值準備后,以后期間少確認成本費用以增加利潤
當期利潤穩健了,以后期間利潤卻并不穩健。比如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使得當期利潤計算偏低,期末存貨成本減少,會導致以后期間銷售成本偏低,從而使利潤反彈。比如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賬面價值減少,在折舊率、折舊方法、殘值率不變的條件下,以后各期因折舊額減少而使得利潤額增加。這種盈余管理無需通過大量沖回減值準備即可實現,具有更強的隱蔽性。
三、防止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的措施和建議
(一)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監管
在上市公司內部從上到下分別建立監事會、審計部,它們分別向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負責,企業資產減值準備提取業務內部審計監督應該是這樣的:由各部門互相牽制而確定的資產減值準備先由審計部進行審計,報董事會批準;根據重要性原則的要求,計提的減值準備對財務報告有重要影響的減值準備由監事會審計、監督。同時報股東大會批準,保證在整個資產減值準備的提取過程中得到監事會充分的監督;同時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財務報告中予以充分的披露。從而確保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的客觀性和正確性。
(二)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資產減值會計的運用需要會計人員有較強的職業判斷能力。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反映,它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準確理解和掌握,也需要對企業客觀經濟環境和經營目標進行全面深入了解。
(三)加強中介機構的審計作用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可以說是防止企業會計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線。但由于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職業經驗和專業判斷。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會涉及很多主觀判斷,以一種主觀上的判斷去判斷另一種主觀上的判斷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標準難以客觀固定。必然增加審計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四)進一步完善資產減值準則,加強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國目前強調會計信息可靠性的情況下,不允許轉回資產減值是現實的選擇,有利于防止公司濫用資產減值的會計政策調節利潤,但是允許轉回資產減值可能有利于反映資產的真實狀況,同時也為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新準則中大量使用公允價值,會計工作者更多的要依靠職業判斷,但是在目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會計準則不完善以及會計信息市場不完備的情況下,應謹慎地確定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范圍、謹慎地賦予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權。我國會計制度對資產減值跡象的提示過于籠統。沒有對市場利率或市場其他投資回報率的提高對資產產生的影響作出相應的規定。再者,對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和計量,國際會計準則按照單項資產和現金產出單位分別規范,并解決了資產減值測試的操作性問題;而我國會計制度不要求按現金產出單位進行減值測試,只規定按單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同時也沒有給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規范。由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特別是計提存貨和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影響因素比較復雜,其確認和計量有一定難度,因此,應該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完善資產減值會計規范,制定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標準或者獨立制定資產減值會計準則,以指導企業的會計實踐。
參看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2、有些單位對資產只設總賬。而沒有按規定建立明細賬,更談不上建立固定資產登記卡,甚至一些單位連資產總賬也沒有。購置時只記費用支出,不計資產賬,對資產也長期不做盤點,一旦進行盤點,多數單位存在賬實不符現象,且賬實不符的原因也無據可查,極易造成資產的流失。有些資產如手機、摩托、風扇等可流動性資產隨著使用人員的變更、調離而不知去向,也無人問津。
3、有的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概念模糊,不報經國有資產管理或財政部門批準就任意處置固定資產。由于脫離了財政部門的監管,導致本單位的固定資產家底不清或流失。
一、背景分析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基于各種利益動機會對公司進行盈余管理。資產減值政策提供的選擇空間成為公司管理層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會計準則具有經濟后果,準則的變化很可能影響企業盈余管理方式的變化。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對原來的資產價值準備做了較大的改革。新準則擴大了資產減值計提的范圍,特別是規定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長期股權投資等非流動資產的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以后年度不得轉回。這種制度安排的變革會給企業管理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政策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有什么新特點?新的資產減值政策是否對盈余管理有制約作用?這種分析,對于考察準則的預期實施效果及理解我國特定制度背景下,企業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實證分析
我們選擇在滬、深兩市上市,且上市時間為2005年以前的浙江省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樣本公司共3g家。我們以2006年為分界點,對準則變革前后上市公司資產減值行為方式進行細致考察,揭示出資產減值準則變革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具體影響,具體包括準則變革前后上市公司減值計提行為及減值轉回行為的變化及特征。
(一)準則改革后,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司明顯減少
我們對2005-2008年各年發生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公司數進行了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表1顯示。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對長期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公司明顯少于2005年的公司數。以各年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司數為倒,2005年有20家公司,而2006年突然下降到7家公司,而后2007年、2008年的公司數與2006年基本相當。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公司數量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卻比2005年有所增加,這說明,由于新準則規定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不能轉回,運用長期資產減值準備進行盈余管理的功能受到抑制。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市公司改變利用長期資產減值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的渠道,開始傾向于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來調節利潤。
(二)準則改革后,上市公司對存貨進行計提減值準備的幅度大幅上升,存貨等短期資產的減值政策成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依托
對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方式進行考察以后,我們對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準備的幅度進行細致考察。分析結果見表2,該表統計了準則改革前后上市公司不同資產減值準備占全部減值的比例及其變化趨勢。
表2反映了2005、2006、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各項計提減值準備金額占全部減值準備的比例關系。從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計提金額排前三位的資產減值準備分別是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它們分別占整體的30.30%、28.49%和27.92%;2006年計提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準備和2005年相同,也是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別占整體的52.28%、19.80%和17.60%,2007年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分別占整體的52.45%、35.53%和4.64%,2008分別占52.32%、35.60%和4.95%。2007年和2008年計提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準備和前兩年相同,同樣也是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值得注意的是,表中2005-2007年計提的壞賬準備占整體的比例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38.30%到2006年的52.28%,再到2007年的52.45%,分別提高了13.98和14.15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準則變革后,管理層強化了對壞賬準備的計提利用,該手段在盈余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而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所占的比例由2005年的27.92%下降到2006年的17.60%,再到2007年的4.64%,兩年時間一共下降了23.28個百分點。相較來說,2008年的數據和2007年相比沒什么多大的變化,這是因為2008年是準則變化后的第二年,各上市公司對于計提壞賬準備的政策不會有多大的改變。筆者認為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新資產減值準則出臺后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將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無法轉回,只會減少當期的利潤。所以,企業對于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能少提就少計提。這一政策的改變,還導致了上市公司轉而更傾向于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
(三)新準則實施前一年,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轉回達到高峰
根據需要對減值轉回時間進行安排也是資產減值政策給企業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機會。由于2006年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規定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一變化是否會對上市公司安排資產減值金額的時間分布發生變化。我們對樣本公司在準則變化前后各項資產轉回的金額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3,從表3的資產減值轄回金額的平均值可以看出,不管是流動資產還是長期資產,其減值準備的轉回數額在2006年都遠遠高于2005年、2007年和2008年。而且2006年短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額的平均值又明顯低于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額的平均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長期資產減值準備限制轉回后,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短暫機會,進行盈余管理。
我們進一步分析各項資產減值轉回比例的年度變化(結果見表4)。
表4反映了2005、2006、2007年和2008年轉回各項減值準備金額的比例關系。從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轉回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準備分別是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分別占整體的58.63%、19.18%和9.04%;2006年轉回金額排在前三位的減值準備分別是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分別占整體的44.54%、38%和11.08%,轉回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占整體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由2005年的9.04%上升到2006年的38%,增長了28.96%之多,轉回金額僅次于壞賬準備,排在第二位。轉回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占整體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從2005年的3.73%到2006年的4.33%,上升了0.6個百分點。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頒布的新資產減值準則中明確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的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規定意味著上市公司從準則實施日起,其以往會計年度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將不能沖回,這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將產生很大影響。因此,2006年被視為資產減值準備
沖回的最后期限,如果上市公司以往年度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準備沒有及時轉回,那就會徹底淪為沉沒成本,表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金額所占比例的大幅度提高驗證了這一點。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2007年和2008年上述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為0。同時,2006年與2005年相比,存貨跌價準備轉回金額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由2005年的19 18%下降到2006年的11.08%,下降了81個百分點,壞賬準備2006年與2005年相比。轉回金額所占的比例由58.63%下降到44.54%,降幅有14.09%之多。這主要是因為存貨跌價準備和壞賬準備不適用于新頒布的資產減值準則中關于資產減值準備不許轉回的規定,即企業在2007年以后仍可以按照準則關于資產減值跡象的要求計提和轉回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在2007年,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金額又分別上升至46.18%和53.82%。而且2008年和2007年的差別不大。可見。在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后,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這也就說明了盡管新的資產減值準則關閉了利用固定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來操縱企業盈余的大門,但其仍然有其他的途徑來進行盈余操控。
總之。以上分析表明在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后。上市公司更傾向于利用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來進行盈余管理。統計數據表明那些在此前年度通過計提減值準備私藏利潤,或需要通過轉回來滿足某些經濟指標要求的公司,存在趕“末班車”的行為,即在此期間尋找各種理由將資產減值準備集中沖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新資產減值準則的頒布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某些細節之處的可操作性仍然不強,而且企業仍然有其他的選擇進行利潤操縱。因此新資產減值準則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影響程度有限。
三、對策建議
資產減值準則變革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但其影響程度還是有限。結合上述實證研究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旨在縮小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則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一)完善會計準則,縮小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
新的會計準則實施后,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但是還是存在一些隱患。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在資產減值準備方面規定更加具體,操作性也更強,對于禁止長期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規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但是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短期資產減值準備仍然可以繼續沿用減值準備來操縱利潤。因此,準則制定機構可以按照商品、行業的特點,分行業分區域地制定相應的計提方法和比例,并定期修正。而且對于其轉回也應該規定合理的限制性條款,以制約利用資產減值準則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還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根據最新得到的可靠數據進行會計估計,如果不允許對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予以轉回,實質上就是否認了市場環境因素的變化,使資產的真正價值得不到真實的反映,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由此可見,允許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更符合理論邏輯,以降低相關性為代價的不允許資產減值準備轉回的規定只能是短期內的權益之計。
(二)加強資產減值準備的審計監督
資產減值準備項目存在內容特殊、金額較大、性質敏感、情況復雜等特點,這往往容易造成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發生錯報或漏報的風險很大。因此,在對該賬戶實施審計時,應由專業理論知識比較扎實、職業經驗較為豐富的注冊會計師制定合理的審計策略、執行適當的審計程序,從而客觀公正地評價被審計單位減值準備提取的正確性和公允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孫錚,王躍堂資源配置與盈余操縱之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1999(4)
[3]周忠惠,羅世全,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研究會計研究[J]2000(9)
[4]趙春光,資產減值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6(3)
[5]張曉鋒,中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8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家的財政收入也迅速增長。事業單位的資產總量伴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及公共服務投入的增加呈上升趨勢。同時,事業單位資產與預算面臨著財政管理改革的各種挑戰,如何增強財政當家理財的能力,是當前擺在事業單位眼前的一項迫切而重要的工作。筆者認為,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對接是大勢所趨,事業單位應當通過建立健全對接制度,建立資產動態管理的信息系統,規范資產預算編制的程序,完善監督制度等對策,真正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以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建成節約型的政府。
一、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必要性
雖然我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工作,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仍然是兩套較為獨立的系統在運行。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兩張皮”的管理格局依然存在,重預算輕管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資產配置管理各自為政、資產隨意配置、盲目配置的現象依然存在,造成了資產閑置浪費、使用效率低下等問題,甚至個別單位出現缺乏足夠空間存放購置來的儀器設備;另一些事業單位資產嚴重不足,卻無預算安排的渠道,苦樂不均,有失公平。
從實際工作看,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對接仍存在不少的障礙,對事業單位深化財政預算管理的改革以及資產管理的改革都造成了影響。具體的受制約原因包括:一是資產配置標準仍不健全,新增資產預算的審核依據仍缺失。二是在當前管理模式下,資產配置缺乏頂層設計,資產配置渠道過多,統籌協調難度大,導致出現資產配置失衡的現象。三是資產預算內容不夠細化,約束力不強。四是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無法取得支撐資產預算編審所需的基礎數據。
對于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的結合的運行機制,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活動,應當堅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推行實物費用定額制度,促進事業資產整合與共享共用,實現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緊密統一;應當堅持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原則;應當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且理論與實踐均證明在財政管理的構成當中,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是緊密相連、缺一不可的關鍵性內容,資產管理是財政管理實物形態的表現,預算管理是財政管理價值形態的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的資金來源是財政預算撥款,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配置的質量直接受制于財政預算的公平與客觀性;反過來,財政預算支出資金結構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又依賴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質量與水平。因此,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不但是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的要求,還是財政預算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機制的對策
(一)健全制度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資產配置管理制度
國家資產配置有相關規定,主要是從資產配置的工作原則與工作總體要求的角度做了要求,內容仍不夠具體細致,且操作性不強。各事業單位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以其作為參考標準,并結合資產配置的歷史數據和現實需要,制定出符合實際、具體詳細、適用于本單位的資產配置管理辦法。切實將事業單位發展所需的資產類型與數量加以明確,做到資產配置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構建資產配置標準體系
在事業單位資產配置的標準體系中主要的標準有:通用辦公資產標準、房屋標準、用車標準等。事業單位應進一步完善配置和細化標準,分別針對辦公用房、辦公專車、辦公基礎設備等資產建立配置標準。例如,在辦公用房上,規定不同級別單位職員的用房面積大小;公車的配置管理,應實行編制管理,嚴格控制公車的用車標準。
3、規范資產預算編制流程
建立健全資產預算管理制度,可以為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礎。事業單位應對資產配置的預算編制程序進行梳理,將其對接到部門預算的編制程序中,促進其規范化發展,使其流程變得更為流暢與緊湊。第一,事業單位應明確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內部資產管理與預算審核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與工作的流程。在編報資產配置的預算編制之前,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應先收集并分析資產管理部門的相關意見與建議,資產管理部門也應主動與財務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并需積極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形成合理、相互協作的工作機制,以促進預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事業單位應突出配置重點,逐步推進預算編制工作。事業單位中的資產種類與數量較多,且預算審核的范圍也在不斷增加新的資產配置內容,所以應突出配置重點,例如土地、房屋等重點資產的配置。資產配置預算屬于新業務,在實際工作中需先進行試點工作,再總結經驗,進行研究,逐步將其推進。
(二)建立動態監控系統,促進資產管理規范化
財政部2007年以資產清查數據為基礎建立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筆者認為該系統雖然比之前的固定資產管理軟件有了很大改進,但仍有應用開發的空間。在當今信息爆炸和信息飛速傳遞的時代,僅僅對賬面上資產進行增減變動的管理已經不能滿足資產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別是不能滿足資產基礎數據為預算服務的要求。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仍然是單位資產存量的靜態反映,未能很好的對資產的實際使用狀況、資產的使用性能、資產的使用率等數據進行反映,故而不能很好地依據其提出預算需求。
借助事業單位財務制度改革的歷史契機,財政部應組織事業單位構建資產信息網絡化動態監控系統,形成由實際使用人對資產狀況實時更新的資產管理基礎數據庫(網上辦公和云計算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需求),實現對資產的形成、使用與處置狀況的全程動態反映。實際使用人要對資產負責,在資產管理動態監控系統中,實際使用人應負責及時反饋資產信息變動情況并提出資產更新或資產升級需求。資產管理的技術部門應對資產的實際運營情況做出鑒定并對實際使用人提出的購置申請進行審核,財務部門結合預算要求,對資產需求進行排序,按照資金控制數提出單位的資產需求計劃并申報預算。
建立資產信息動態監控系統,首先使單位的資產狀況得到了更好地反映;其次對于資產的購置、處置等授權審批制度進行了很好的梳理;再次可以獲取準確、科學的關于預算與財務管理的資產信息,有利于提高經濟分析的準確度,增強經濟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大大提高管理人員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
(三)完善監督機制,健全獨立審計機制
事業單位應健全獨立的審計機制與完善監督機制,應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內部審計、財務檢查等功能,尤其要加強檢查監督新增的資產配置預算范圍。應嚴格按照資產配置管理制度中的規定審核新增的資產配置預算,經上級財政部門審核,批準通過的方可進行購置,若未經批準則不能購置資產;在執行預算時,若有特殊要求,屬于臨時購置或是追加預算的,也必須遵守程序按規定進行報批,取得批準后才能購置資產;未經申報預算的新增資產購置,應不給予經費。出現違法購置資產行為的現象,應及時糾正,并需嚴肅處理,以防止超編、超標資產配置問題的出現。
三、結束語
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是當前事業單位增強財政管理能力的需要,同時也是適應當前經濟政治改革不斷深入的發展需要。兩者相結合的機制,必須健全資產配置的體系,加強資產的管理;同時還需建立資產信息動態監控系統,促進資產管理的規范化與科學化;此外,還應完善監督體系,健全獨立的審計機制,以防止發生超編、超標購置資產的現象。
參考文獻:
[1]曹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必由之路[J].財會研究,2009(09):8-10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的明顯波動,人們對于公允值價值會計的思考也開始逐步增多,經濟學家認為,公允值的周期性,在經濟學中的體現存在必然性,這也是全球發生經濟危機的主要誘因之一。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可全面探究促使公允值具有周期性的進本原因,并且根據這種原因提出相關的經濟操作理念和經濟操作建議,促使公允值問題能夠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得以良好的解決。
二、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的重要性
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可以有效的探究公允值會計周期性和負債表數據波動之間是否具有直接作用,同時還能通過公允價值探究經濟的波動狀況。同時公允機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分析,是穩定發展經濟的基本前提。因此,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三、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
1.建立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分析模型
由于在發生了全球性經融危機之后,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公允值會計的順周期性是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下降的關鍵性原因,從而導致全球經濟出現了不穩定和下滑趨勢。因此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分析,建立經濟模型,應當選出銀行為基本研究模型。
2.進行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條件假設
在銀行基本研究模型后,進行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條件假設,可以進行三種經濟環境下的模擬,從而思考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性對于資產負債表的波動的影響,在經濟學上可已將經濟環境分為以下的三種:股票經濟環境的發展與衰退期;房地產經濟環境的發展與衰退期以及;利率經濟的發展與衰退期。假設這三種經濟環境相對獨立,互不干涉。開展著三種經濟環境下的資產負債狀況與公允價值波動的關系探究。
3.分析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數據
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數據分析,主要分為以下的3個階段:
(1)探究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公允價值會計對于經濟所有權持有人的權益影響。
(2)開展在正常的商業周期下,混合屬性模式與公允值會計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探究。
(3)開展在特殊的商業周期下,混合屬性模式與公允值會計之間所存在的關系的探究。
4.分析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結論
(1)經濟所有權持有人的權益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經濟自身的浮動因素,收到會計價值順周期的效應的影響相對較弱。
(2)會計價值順周期效應的產生,不會直接影響銀行財務報表上的數據的波動狀況。會計價值順周期效應的產生與財務報表上的數據浮動期限相關,但是銀行負債表上的數據的波動狀況主要取決于經濟指標以及經濟所有權持有人的權益的浮動狀態。
因此,分析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根據所得出的結論可知資產負債表的波動的根本原因不是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因此認為公允值會計的順周期性是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下降的關鍵性原因,從而導致全球經濟出現了不穩定和下滑趨勢,這一觀念是不可取的。公允值會計的周期性效應不能夠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因此促使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根本思路也不是控制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在開展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的發展思路應當為加強企業的自身的經濟預測能力以及經濟風險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可以有效的實現全球經濟水平的全面發展和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首先應當明確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的重要性,進而開展資產負債表視角下的公允價值會計順周期效應的相關分析.
參考文獻:
一、實施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證的必要性
我國是世界上水產養殖大國。目前,水產品質量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特別是有的水產養殖場用藥不規范,藥物殘留已成為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為加強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水產養殖用藥,需要明確水產苗種場配備執業獸醫師,并規定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人員應當取得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從而規范水產養殖業使用行為,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
二、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證考試內容及特點
2012年5月14日,農業部《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委員會公告》(第8號),對2012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類別、報名條件、考試科目、資格授予等有關事項做了具體的說明。《公告》還對考試科目做了具體的說明,其中水生動物類考試分為基礎、預防、臨床和綜合應用四張試卷,總題量300道,總分值300分。試卷一:基礎科目,包括獸醫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水生動物解剖組織及胚胎學、動物生物化學和水生動物生理學;試卷二:預防科目,包括水生動物免疫學、水生動物病原生物學、水生動物公共衛生學;試卷三:臨床科目,包括水產藥物學、水生動物病理學、水生動物疾病學。試卷四:綜合應用科目,包括水產養殖生態學、飼料與營養學。
通過上述公告的具體說明,可以看出水產執業獸醫資格證考試涵蓋了水產養殖專業的多門課程,具有知識覆蓋面廣內容豐富題量大等特點,通過該考試有一定難度。2011年起,首次將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分為獸醫全科類和水生動物類兩類。2011年水生動物類執業獸醫師合格分數線為174分,2011年水生動物類執業助理獸醫師合格分數線為156分。從2011年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中,可以看出試題內容覆蓋范圍非常廣泛,知識點非常細,常常是些比較不易注意的知識點,因此,要求考生應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例如魚類學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內容。如果在理論知識的掌握不足和實踐技能欠缺的情況下,成績并不理想,考試通過率較低。
三、水產養殖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
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對水產養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授課教師都是一次挑戰,對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授課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
1.教學內容的調整
作為水產養殖專業教師,應該結合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大綱對課程授課內容進行相關的調整,合理分配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課的比例,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完成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的講授,同時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我國水產養殖量大,水生動物疫病復雜,但水生動物疫病教學和研究都不夠。獸醫院校專門開設水生動物疫病課程較少,并且以選修課的形式設置,重視程度不夠。一些水產專業院校開設了水生動物病害防治課程,但也只是水產養殖專業的輔助課程,都不適應水生動物疫病防治需要。所以各類獸醫院校應高度重視獸醫教育這塊短板,逐步把水生動物疫病納入教學內容,水產院校應更加重視水生動物疾病防治方面內容的講授,尤其是魚類、蝦類、蟹類、貝類以及藻類等主要經濟動植物病害防治內容的講授。總之,要求教師在課堂的講授過程中更加側重水生動物疾病防治方面和養殖生產臨床病例的講解。
2.教學模式的改革
從水產類執業獸醫考試可以看出考試更加注重對水產類從業人員實踐技能的考核,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重視理論知識與水產生產實踐的結合,對教學模式進行相關的改革,更多的運用案例式教學方式來授課,這樣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接近生產實踐。一方面,學校要加大實驗實訓投入力度,完善校內實驗教學條件,滿足學生校內實驗專業技能培養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訓能力。同時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技能大賽,不斷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為備考執業獸醫考試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校外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在質量和數量上保證學生生產實踐實習的需求。同時還應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綜合應用科目中的考綱考點(包括工作紀律和職業道德要求)融入到學生實踐教學指導方案和考核項目中,讓學生明確生產實習目標、提高業務素質的同時,提升對水產行業的認知和職業道德水平。
四、加強水產養殖專業師資隊伍培養和學科建設
水產養殖專業本身具有實踐性非常強的特點,所以專業授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在保證提高教學能力的前提下,應積極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基層生產企業中去,指導并與學生一起參加企業生產活動,充分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和臨床經驗,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也要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鼓勵教師走出校門,走進企業,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班和學術會議,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水產類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起步較晚,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些新問題,作為水產院校的教師應加強執業獸醫資格證實施的重要性的意識,為規范水產類執業獸醫執業行為,加快執業獸醫(水生動物類)制度建設工作步伐,規范漁醫從業行為,提高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魏躍明.國外執業獸醫師是如何煉成的[J].北方牧業,2012,22.
[2]2010年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網上報名人數超10萬[J].中國動物保健,2010,(8):77.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5-0017-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nd observe the expression situation of healing related indexes of uterine scar sites at different periods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86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from January 200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86 women with natural labour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 healing related index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rmal muscle laye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uterine scar muscle layer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and the healing related indexes expression situ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uterine scar sites at different postpartum years were compared too.Result:The healing related indexes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uterine scar muscle lay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muscle layer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postpartum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Different periods; Uterine scar sites; Healing related indexes
First-author’s address:Shenzhen Longhua New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1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5.008
剖宮產產后子宮創面愈合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而影響創面愈合的指標較多,對這些指標的變化監測有助于早期的有效干預,為子宮創傷愈合干預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礎。臨床中與肌肉纖維增生相關的指標較多,其中膠原蛋白及細胞基質中的指標均與之密切相關[1-2],但是對于其在剖宮產產后不同時期的表達研究卻極為不足。故本文中筆者就剖宮產術后不同時期子宮瘢痕部位愈合相關指標的表達情況進行研究,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3年1月-2015年3月的86例剖宮產婦女為觀察組,并取同時期的86例順產婦女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年齡滿20歲的育齡婦女;足月妊娠者;能積極配合研究檢查者。排除標準:早產者;并發妊娠期基礎疾病者;不能有效配合檢查研究者。對照組86例順產者中,年齡20~32歲,平均(27.4±3.6)歲,孕周37.0~41.8周,平均(40.4±1.1)周,其中產后10年者16例。觀察組的86例剖宮產者中,年齡20~33歲,平均(27.6±3.5)歲,孕周37.0~42.0周,平均(40.5±1.0)周,其中產后10年者16例。兩組婦女年齡、孕周及產后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取對照組正常肌層和觀察組瘢痕肌層進行檢測,檢測指標為MMP(MMP-1、MMP-2及MMP-9)、TIMP(TIMP-1及TIMP-2)、bcl-2、PDGF、TGF-β1及膠原(Col Ⅰ及Col Ⅲ),首先將組織標本以甲醛進行固定,并以石蠟進行包埋處理,然后對其進行切片,檢測方法為免疫組化法,由資深人員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統計上述各項指標的陽性率。然后將對照組正常肌層和觀察組瘢痕肌層愈合相關指標進行分別統計分析及比較,并比較觀察組中不同產后年份者的愈合相關指標表達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AS 6.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對照組正常肌層和觀察組瘢痕肌層MMP及TIMP指標表達比較
觀察組中瘢痕肌層MMP及TIMP相關指標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正常肌層的表達情況,而觀察組中產后
2.2 對照組正常肌層和觀察組瘢痕肌層bcl-2、PDGF、TGF-β1及膠原表達比較
觀察組瘢痕肌層bcl-2、PDGF、TGF-β1及膠原相關指標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正常肌層的表達,而觀察組中產后
3 討論
剖宮產在臨床應用率較高,對于剖宮產患者各方面的研究也較多,其中短期及長期影響研究均不少見,其中產后的影響研究不僅僅涉及心理及功能轉變等方面,對于子宮恢復程度及后期的創口愈合、瘢痕形成也有相關的研究[3-4],但是關于此方面的研究仍極為不足,而瘢痕愈合關系到子宮的恢復效果及程度,對其后的再次妊娠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對此方面的進一步細致探討仍極為必要。臨床中與創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有關的指標較多,其中MMP及TIMP即是與創口瘢痕形成密切相關的指標,其對于創口愈合過程中的成纖維細胞外基質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而這是創口愈合過程中細胞增殖的重要基礎[5-6]。另外,bcl-2也是與創口愈合及瘢痕形成密切相關的指標,其對于創口瘢痕部位細胞的凋亡有較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對于瘢痕部位增殖及成纖維細胞均有代謝調節作用,因此對其在創口愈合的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監測價值。PDGF則是對細胞的炎性反應及修復作用均有積極影響的一類指標,在創口修復的過程中調節作用突出,對于細胞分裂作用明顯,對于細胞修復作用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且對于炎癥反應的消退也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故認為對其在剖宮產產婦產后不同時期的變化研究極為必要[7-9]。TGF-β1也是臨床中與創面修復密切相關的一類指標,其對于炎癥及組織修復的影響均十分積極,主要為通過間充質起源的細胞對其產生刺激作用,從而促進細胞增殖來達到修復創面的作用。再者,膠原是細胞外基質的構成骨架,對于細胞的遷移和發育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對于創面修復中的基礎物質提供有較好的作用[10-12]。鑒于上述指標對于創面修復及瘢痕形成的監測價值,對剖宮產產婦上述指標的變化研究則極為必要。
本文中就剖宮產術后不同時期子宮瘢痕部位愈合相關指標的表達變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剖宮產瘢痕肌層愈合相關指標的表達明顯異于順產產婦的正常肌層,主要表現為MMP、TIMP、bcl-2、PDGF、TGF-β1及膠原指標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肌層,產后10年以上者的陽性表達率也均高于順產產婦,說明剖宮產產婦產后的瘢痕修復過程持續存在,應長期注意對創傷的修復及干預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另外,剖宮產產婦產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剖宮產術后不同時期子宮瘢痕部位愈合相關指標的表達呈現一定的變化,應早期加強對創面愈合方面的監測及干預。
參考文獻
[1]吳秋芬,胡燕.經腹聯合經會陰超聲對子宮下段瘢痕愈合情況的檢測及對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選擇的指導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8):1192-1194.
[2]何澤亮,唐勇,姚宗江,等.創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結締組織生長因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7):1042-1046.
[3]張忠新,黃海鳴,鄭艷莉,等.妊娠晚期子宮下段瘢痕高頻超聲影像學特征及意義[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3,34(7):797-800.
[4]馮曉玲,李慕軍,茹美艷.再次妊娠剖宮產應用重組人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的臨床價值評價[J].吉林醫學,2014,35(23):5091-5093.
[5]張楠,洪雷,張喜,等.轉化生長因子-β在病理性瘢痕形成方面的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9(5):64-67.
[6]鄭和語.剖宮產子宮瘢痕部位妊娠50例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3):138-139.
[7] Jing Li,Renhua Fan,Susu Zhao,et al.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leased from Hypoxic Hepatocytes Regulates MMP-2 Expression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J].Int J Mol Sci,2011,12(4):2434-2447.
[8] Traci A Wilgus,Ahalia M Ferreira,Tatiana M Oberyszyn,et al.Regulation of scar formation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J].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Lab Invest,2008,88(6):579-590.
[9]張鵬,紀亮,張翠香,等.基質金屬蛋白酶促進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遷移及其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3):11-14.
[10]申穎,李斌.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在濾過性手術中抗瘢痕作用的實驗研究[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0,32(1):13-17.
[11]張莉,周秀梅.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治療[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0):54-55.
[12] Kang Rui,Tang Daolin,Yu Yan,et al.WAVE1 regulates Bcl-2 localiz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in leukemia cells[J].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Leukemia,2010,24(1):177-186.
[13]張占召,王喜梅.病理性瘢痕組織中基質金屬蛋白酶-2,-13及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劑-2的表達[J].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43(3):56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