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思考及評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7 16:06:5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學生職業思考及評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學生職業思考及評估

篇(1)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難是一個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是當今社會所不容忽視的問題,面對當前的社會就業供需矛盾問題,以及部分大學生缺乏自身與社會認識的現狀,高校大學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引入顯得尤為必要,高校必須要用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來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流程與內容

所謂職業生涯規劃,具體來講是指個人在職業生涯發展當中,對自身的特征優勢與職業、教育環境等資料進行探索,并在自身的環境資源上確立生涯的目標,面對各種生涯選擇事件與機會進行自身評估與決定,從而實現自我目標。

1.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通常包含自身的興趣、性格、特長、學識、情商、智商以及組織協調能力等評估,其評估途徑也是多方面的,可以自行分析思考,也可以通過與老師、朋友、家長等討論交流進行自身評估,另外還可以利用專業的職業測評軟件。

2.生涯機會的評估

分析各種因素對自身生涯發展的各種影響,諸如環境的發展變化、自身在所處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身的有利條件或者不利條件等。

3.職業的選擇

利用自我評估與生涯機會的評估,認清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在進一步分析環境的基礎之上做出職業選擇,職業選擇需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興趣與特長以及環境對自身的影響。

4.設定職業生涯目標

職業生涯目標一般分為短期、中期與長期目標,大學生在校期間主要需要規劃短期與中期目標。

5.制訂行動計劃

職業生涯規劃的順利實施需要有具體完善的計劃與明確實施。這也是對高校學生個體化教育的關鍵。

6.評估與反饋

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及時的評估與反饋,來適應不斷變化與不可預測的環境。其內容包含職業生涯重新評估、生涯目標的修正、計劃措施變更等。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意義

如今,一些高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往往停留在傳統的傳授就業方法、樹立正確擇業觀等方面,而沒有進行完整的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重視學生主體的興趣、特長、能力等。而職業生涯規劃則能夠通過學生主體的發揮,以社會為導向,并結合社會人才市場的發展形勢,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引導他們設計適合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計劃。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意義不言而喻,首先,其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搭建了一個理想的平臺,通過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讓學生找出自身特點、分析自己性格情緒、發現興趣愛好所在,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出符合自己特長的職業生涯之路,同時,學校利用職業生涯規劃為平臺,進行一系列的就業指導教育,例如包括面試求職、制作簡歷等求職技巧的培訓,拓展高校學生的職業修養,豐富學生就業指導內涵。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促成大學生自我統一性地認同,是激勵大學生學有所成的有效辦法,大學生就業觀念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其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體現,如今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一些學生盲目地參與社團活動,沒有明晰的目標與計劃,而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根據現階段學生所展示出的心態與思想方面的變化,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從低年級開始就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方向指導,讓學生積極地適應于大學生活,及時消除就業與擇業的誤區,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步入社會,實現自身的人身價值。

三、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意義的措施

如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還需要進一步推廣與完善,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人才較少,這方面的師資力量亟待加強。同時,隨著學生數量的逐年增加,高校在注重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的同時,更需要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正確對待自身在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方向的不足之處,認識差距,積極做好職業省規劃課程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1.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領導小組

高校需要建立起分管領導牽頭的工作小組,切實落實好各項工作,統籌安排,并建立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制度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就業指導等,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歸入就業指導部門。

2.加強師資培訓,優化設施

高校要按照德才兼備需求,建設其一支骨干專職隊伍,并實行專兼職結合,互相促進,對于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專職教師,需要納入學校培訓計劃當中,加強培訓,豐富教學經驗與專業知識,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引導。同時,要加強學校的硬件建設,保證學生指導工作場地與設備的使用。

3.體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張力,以人為本

校可以具體針對各個專業與各個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職業目標差異性與不同的特長及需求,實行個性化的就業培訓與指導,展現出職業生涯規劃的張力,根據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所體現出的諸如自我評估、行動計劃措施等認識偏差,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糾正。并且,對于學生的就業求職技巧培訓,需要具體拓展到價值觀、職業修養等素質教育方面,例如學生的口才、交際能力、學生的公德觀、愛情觀等歸入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當中,進一步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增強,幫助其求職就業。

四、結束語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形勢,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當中,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與教育,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實際需求,不斷創新與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夠適應當今高校就業工作需求,進一步發揮職業生涯規劃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作用。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的研究大致從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興起,Taylor和Betz從社會學習和認知行為理論出發,依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結構,提出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概念。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指決策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已有的研究表明,個人對自己職業決策能力的效能感越強,為選擇和規劃職業生涯所做的探索的水平也就越高,成功作出職業決策的機會也越大。

自我評估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包含社會行為準則知識和主觀經驗的復雜的自我認識過程,是指自己對自身的品德、能力、外貌、個性、人際關系、社會適應等方面所作的評價。“人貴有自知之明”,恰當客觀的自我評估,是自信心的源泉,也是自我意識成熟的表現,它直接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平衡的保持及在社會活動、人際交往中有恰當的行為表現。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都有實證,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國外學者研究表明,那些具有高自我評估的個體將會選擇適合自己特質的職業角色,而那些低自我評估的個體可能就不會這樣。而且,高自我評估被試對于職業規劃的確定性明顯高于低自我評估的被試。高自我評估的個體在第一職業選擇不能順利執行的情況下,能夠根據自己的職業偏好來選擇第二職業,而那些低自我評估的個體往往會做出相互矛盾的職業選擇。2000年以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開始進入我國研究者的視野,國內研究表明,個人對自己職業決策能力的效能感越強,為選擇和規劃職業生涯所做的探索的水平也就越高,成功作出職業決策的機會也越大。

因此,可以依據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來理解和解釋學生的職業選擇等職業行為問題,也可以把它作為職業咨詢的工具,用來了解學生的職業自信心狀況,也可以作為職前培訓和學生職業行為問題的有效干預手段,從而提高學生職業行為的有效性。

從已有的研究來看,都只是在淺層次探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自我評估之間的關系,對自我評估影響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具體因素卻極少涉及。本研究對大學生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而且在人口統計學變量方面也進行了認真分析。

二、調查方法

2.1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有兩個:①個人評價問卷(Shrauger,1990)。②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F),適用于大學生群體。

測試結果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2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河南師范大學800名在校本科生為對象,其中,一年級6.2%,二年級47.3%,三年級46.5%;藝術生(音樂、體育、美術)138人,文科生330人,理科生306人;男生282人,女生492人。

問卷按年級和專業分發集體施測,當場回收。實測過程嚴格按照心理測驗的標準程序進行,共發放問卷800份,有效問卷774份,問卷有效率為96.75%。

三、調查結果

3.1 性別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均表現出顯著性差異,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表現在職業決策方面,男性的就業思路更廣闊,敢于嘗試各種職業,相對來說,女生的職業選擇意向范圍就較為狹窄。研究者在師范院校進行的訪談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大部分女生認為自己將來會從事教師職業,而男生卻不拘泥于這一職業,有更多的選擇。另外,通過信息檢索和個人訪談發現,目前仍有許多招聘崗位存在著性別歧視現象,有些企事業單位明確表示只招男生。所以,即使在愈顯低迷的就業形勢下,較多男生則表示自己總會找到工作。因此,除了呼吁社會消除性別歧視之外,高校在職業指導教育中,應當著力改變學生尤其是女生的就業觀念。

3.2 專業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專業學生(藝術生、理科生和文科生)在自我評估及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上存在顯著差異:總得分及目標選擇、未來規劃和問題解決得分表現為:藝術生>理科生>文科生,但在自我評價和職業信息兩個維度上,得分表現為:藝術生文科生理科生。

這說明,藝術生往往有相對明確的目標和未來規劃,就業壓力相對較小。理科生善于動手、運用邏輯思維,著眼于解決具體問題,對未來的規劃較文科生明確;而文科生細致、謹慎,在自我評價和職業決策方面,善于搜集職業信息,缺乏果斷的決策。

筆者認為,由于專業性質不同,藝術生的知識技能藝術性強,理科生動手能力強,文科生則言語能力強。因此,學校及相關就業指導中心應當明確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及其相應的就業方向,健全職業興趣和能力測評機制,深入地了解大學生,使就業指導更有針對性。

3.3 年級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存在顯著差異,其順序為:一年級>三年級>二年級。這說明一年級學生的職業決策信心更強,三年級次之,二年級學生的職業決策自信心較弱。

調查發現,這主要是學生心態的影響。大學一年級學生跨入大學,學歷地位增高,自我優越感增強,對未來充滿信心;而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大學生活,發現了與別人的差距,感覺到對現實的失控,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冒然自信。然而,三年級學生大多已了解自己的能力,認可并擺正自己的位置,對社會的認識和未來的抉擇也更實際了。另外,走訪中發現,一年級學生對新生活充滿好奇,大膽嘗試各類比賽和兼職。然而,多方的打擊使他們畏縮不前,懷疑自己的能力,在二年級的時候變得比較謙虛謹慎。到了三年級,他們開始憧憬未來,備戰考研,兩年閱歷使他們對自己有了較清晰的認識,開始朝理想的方向奮進。

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生活指導,幫助大學生及早形成清晰的自我認識,樹立對未來的信心。

3.4城鄉差異

本研究將家庭出生地分為農村和城鎮,結果顯示,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總分上有顯著差異,城鎮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農村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

因此,在生活環境存在現實性差異的情況下,農村學生應當尋求更多機會,掌握更充分的信息,如參與社團活動、各類競賽等,鍛煉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更好的把握自己。學校輔導員也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采取不同的激勵和引導措施。

3.5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這表示對于大學生來說,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非獨生子女,其自我意識基本上已經成熟,大多時候他們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所面臨的就業形勢,理性思考問題。

另外,筆者認為,家庭教養方式未必會造成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差異。但這一點,還有待進一步的驗證。

3.6大學生自我評估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預測作用

積差相關分析發現,大學生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各維度的相關均達到的顯著水平,說明大學生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有顯著的相關關系。

典型相關分析發現,控制變量對效標變量的解釋效果達到62.5%,這表明自我評估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即高自我評估的個體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也高。這與以往在職業決策領域的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分析發現,愛情對大學生目標選擇有重要作用,自信程度對大學生未來規劃有較大影響,與人交談的能力對大學生自我評價和選擇目標有重要影響。另外,在走訪中發現多數人際關系不佳的學生,往往比較自卑,他們認為,處理不好同學關系,將來工作中必定會難以與人難相處。這類同學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慮。

這說明學業已不再是影響大學生職業決策的最重要的部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影響他們職業決策,尤其是目標選擇和未來規劃的重要因素。

而李莉、馬劍虹對大學生自我評估與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中發現,大學生職業決策的問題,多集中在問題解決方面。他們使用的自我評估量表包含學業表現、社會關系、個性特征和環境因素四個維度,發現大學生自我評估各維度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

因此,高校要關注大學生的人際交流,為其創造更多的機會,鍛煉其解決問題能力,幫助他們正確評估自己,為他們將來正確做出職業決策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莉,馬劍虹.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歸因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9(4):3-6.

[2] 劉婷婷,吳琛,褚卉.國內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研究綜述[J].繼續教育研究,2008,(8):88-90.

[3]彭永新,龍立榮.大學生職業自我效能測評的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2):38-43.

[4]許存,馬紅宇.影響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因素及干預研究述評[J].心理學進展,2008,16(5):760-766.

[5]趙馮香.大學生職業決策量表的編訂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5.

篇(3)

學前教育學CNKI高引文獻的深度分析

試論研究生學術精神的內涵及其價值評估

教育人力資本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分析

職業教育內部銜接與升學傾向悖理的思考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評估制度政策發展探析

大學組織結構有效性的一種評判方法

標準抑或標準化——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再審視

我國高校本科教學評估30年:成果、問題及展望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評估制度和政策發展探析

AACSB認證視角下商科院校使命的比較分析

基于生物進化理論的學校教育質量評估研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評價及干預

南非現行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及課程評價

國際非政府組織APQN理事會領導架構透視

高校學生評教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當代西方評估方法論研究的新動向

大學國際化水平評估指標的比較與分析

博洛尼亞進程中的烏克蘭高等教育:變革與挑戰

從南科大輿論走向看輿論與大學自主辦學的關系

俄羅斯職業教育進程與評估中的法制化探討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若干問題思考

蝴蝶效應:大學從“考研率”到應試教育

“十二五”期間上海中等職業教育評估探析

聯合培養: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的新模式

英美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地方高校院系本科教學工作考核的研究與實踐

民漢一體化背景下少數民族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

上海市高考選考物理考生群體應試能力分析與評價

上海職業教育開放實訓中心績效評估理念與技術探究

上海市中職校德育工作專項評估的實施及效應分析

俄羅斯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政策特征及啟示

大學章程建設背景下高等教育評估改革的若干思考

培訓、評估、激勵:美國高校有效學業指導的關鍵因素

基于學習成果評估理念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盲檢的優化

高職學生專業選擇的性別差異調查——基于女性主義視角

上海高職院校新一輪專業評估指標體系設計的幾點思考

形成性評價在中醫院校大學語文課程中的實證研究

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學生學情調研問卷設計及效度分析

淺析上海地方性評估與國家示范校建設的雙向促進作用

逆向教學設計視野下的課堂評價:內涵、基本要素與設計思路

課堂教學診斷:“后新課改”時代課堂的有效干預行動

關于國外考試取消我國內地“違反規定”考生成績的反思

大學生學習動力現狀分析與對策——基于肇慶學院的實證調查

提升教學質量新視域:基于教學方法改革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

篇(4)

1.前瞻性

指盡可能對未來進行預測。針對大革命時期黨內的一些悲觀情緒,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中國是全國都布滿了干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這極大地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促進革命形勢的發展,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它的準確性。大學生初入社會,涉世不深,難以對未來做出準確預測,但要借助各方力量、廣泛搜集信息,對未來的職業做最大可能的預測,有了大致的方向,才能安排現在要做的事情。

2.個性化

指隨每個人的特點而變化。根據每個人的理想追求、興趣愛好、個性特點、職業素質來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實現人與特定職業的最大化匹配。

3.可調性

指可根據目標及影響因素變化而進行適當調整。最初設定的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情況變化適當調整,也就是說,職業生涯設計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思考,不斷修正。

4.階段性

整個生涯包括若干階段,而在每個階段時間內,目標保持相對穩定。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一蹴而就,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若目標不斷變化,就成了朝令夕改、淺嘗則止了。

5.開放性

職業生涯設計并非閉門造車,而是集中多方智慧,融合多種資源的結晶。既有教師、學生、家長等參與,又有成功名人的導航啟迪,而在職業目標選擇與專業的不一致性上,打工、創業等就業形式漸為大學生所接受的擇業觀念上,都體現了開放性的特點。

6.高起點

大學生年富力強,是國家的棟梁,應該選擇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職業起點,如果隨便找一個誰都能干職業,就會浪費人才,枉讀四年大學,選擇高起點但又不能好高騖遠、志大才疏,要高、小結合,凡事從小做起。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很多,綜合多種方法可分成五個階段:明確自我認識、職業環境分析、確定職業目標、有意識的素質培養、調整和評估。

1.明確自我認識

正確的自我評估是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應該對自身愛好、個性特征、相關經歷以及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念、形象氣質、性格特點、天賦能力、興趣愛好、專業技能、知識水平等,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選定一條適合自己能力和價值觀的職業生涯路線,確定職業生涯目標。為了做好自我評估,可以通過專家或專業機構幫助來進行自我分析,通過這些機構和一些測評軟件進行職業測試、興趣測試、能力測試、氣質測試、性格測試等等,對自己的認識程度越高,職業生涯的目標和方向才越明確。

2.職業環境分析

在進行職業環境分析時,要盡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如當地的、全省的、全國的、全球的百強企業,了解這些企業如何起步的、利潤點在那里、如何發展的,盡可能地搜集各高校往屆畢業生分配情況,通過家長、親屬、朋友了解某些企業運營情況、某些事業單位的工作職責、某些單位往年的錄入人員方式等。現代職業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性。職業區域可以是國內或國外,可以是城市或農村,可以是經濟發達的特區或是經濟一般及貧困落后地區,要考慮職業區域的具體特點,如地區的特殊政策、環境習俗等。對職業行業性分析時,要對某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不能只看當前的熱度、高薪等,要分清哪些是夕陽行業、哪些是朝陽行業,要清楚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如當前全球升溫會迫使未來行業和人們生活方式向低碳綠色轉變,向使用可再生能源轉變。對職業崗位性分析時,要了解職業崗位對人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除了解所需要非職業素質要求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職業能力,可以通過實習、打工等方式對崗位要求做具體的了解。

3.確定職業目標

在充分的職業分析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個人的職業目標要符合整體利益,既個人的目標要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有機結合,人作為活動個體應該適應社會需求,才能實現個人的追求。職業目標是要實現最大化的“人職”匹配,“人”的因素涉及對自身性格、氣質、理想、興趣和道德等內在因素以及專業、知識、經驗和技能等外在因素,“職”的因素涉及社會的需求、勞動力市場變化以及未來發展的前景等因素。人生職業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就是就業,維持生存;第二層次是職業,從事比較穩定的工作,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第三層次是事業,這個層次不僅有豐富的生活物質,更有精神上的滿足感,這三個層次逐步推進,逐步實現,一般不能一步到位。當前大學生畢業普遍面臨四種選擇:考研、出國、就業、創業。考研可以繼續在校學習知識,擁有更多知識有利于提高處理問題能力,可以從更高的高度及更寬的角度觀察處理問題,但考研只是暫時回避就業問題。出國可以在專業方面深造,提高外語能力,增長見識,文化、地域、習俗等差異的碰撞往往會產生智慧的火花。就業選擇時要避免做臨時、倉促的決定,要進行充分的搜集信息、分析、篩選、應試準備等工作,避免高估或低估自己,尋找最佳的職業切入點,做好吃苦、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創業要做好市場分析、調研,尋找到合適的利潤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實現。

4.有意識的素質培養

在確立了職業目標后,大學生需要有意識的自我培養,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以達到職業目標的需要。首先,要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一般是專業+外語+計算機,有了專業知識才能找到職業切入點,有了外語知識才能站得更高、與更多的人交流,有了計算機知識可以更好地搜集、管理信息。同時,要培養職業所需的實踐能力,一般來說大學生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如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活動、創業活動、大學實習活動等,要注意提高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各種形式的講座,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參加各種勤工儉學活動,體驗實際工作的感受。

5.調整和評估

職業生涯規劃規劃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根據各種影響因素的變化對其進行調整、評估和修正。當前全球一體化經濟發展迅猛,為解決全球變暖問題而進行經濟轉型過程中,一些傳統行業會消失,一些新的行業會涌現出來,體現在職業領域就是新舊職業的更替。因此,大學生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認知和最終的職業目標,以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注意問題

1.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崇高品德

大學生應以國家、社會利益為重,應以為社會多做貢獻作為個人的人生奮斗目標,這樣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如果只是為了金錢、享樂,那么即使創造了再多的財富,也會感到空虛、寂寞、迷茫。要培養優良品德,誠實做人,與人為善,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為了一些利益而損人利己,那樣只能得小利而失大義。大學生要培養責任心、學會合作、助人為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大學生要強化法紀觀念,掌握與他們未來就業、生活和職業發展息息相關的法律,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要意識到只有懂法,才能守法,才能平等地與他人對話,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成為一名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公民。

2.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踏實走好每一步

篇(5)

一、六帽思維概述

人們傳統的邏輯思維是一種縱向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有著三大無法克服的弊端,一是它的綜合性使思維復雜化;二是它的垂直性使思維片面化;三是它的對抗性增加了溝通的難度。英國學者愛德華?德?波諾博士從平行思維的角度,開發的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為人們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思維的弊端,極大地提高了思維的效能。六頂思考帽代表的六種思維角色,幾乎涵蓋了思維的整個過程,在應用中,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單項的簡單的問題,按照設定的程序分步驟讓參與者從不同的角度逐項共同思考,最后得出合理的結論。

1、藍色:控制帽――代表對思維的控制和導引。是思維中的思維,職責是管理和控制思維過程。通常是會議主持人,在討論中提供思維框架、提出討論目的、控制討論內容、引導結果、設定限制等。藍色帽子作為控制者和組織者,其最主要的責任就是控制、組織、指揮和協調整個思考過程,使思考過程程序化、清晰化、條理化。

2、白色:信息帽――代表掌握和處理的信息。職責是以中立而客觀的方式不加任何解釋的提出純粹事實和數據。白色帽子思考法的主要特點是細致,客觀,注重細節和溝通。它是溝通的有效工具,它強調的是事實本身而不是解釋。

3、黑色:警示帽――代表對消極因素的警示與批判。職責要求是以冷靜和謹慎的態度,從邏輯思維的角度從負面分析判斷存在的風險,從而避免錯誤的決策。黑色帽子思考法的特點是否定的、懷疑的、悲觀的。它的行為要點是合乎邏輯的。同時,在運用這種方法時,要避免辯論、避免沉溺于攻擊他人的之中。

4、黃色:樂觀帽――代表與邏輯相符合的正面觀點。職責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按照邏輯思維的方式強調最大的益處和價值。黃色帽子思考法的特點是積極的、樂觀的。它是朝最好的可能情況去思考。不過,黃色帽子思考法的行為要點――要有邏輯,而不是想象,即使是想象也是有限的。

5、綠色:創新帽――代表創意。職責是用創造性的構想挑戰現狀,擺脫舊觀念束縛,尋求改進方案和創新概念。綠色帽子最大的特點是:新、變。要用創新的變化的想法,集中所有人的精力去創新;要清楚認識到這種創新可能是沒有結果的,但是這不妨礙在這方面付出心智去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創新性思維的方法很多,有坐標交叉法、隨意誘因法、加減法等等。

6、紅色:情感帽――代表感覺、直覺和預感。它的思維與白帽強調的純粹事實相對,職責是不需要任何的理由或依據的提出非理性的感覺、預感和直覺。紅色帽子思考法是情緒化、感情化、非理性的。因為人是情感性的動物,情感自始至終在引導、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所以在傳統的思考方法當中,把這些情感因素列為對思考的一種干擾,要盡可能排除。

二、應用六頂思考帽探討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六帽思維有其自身步驟。第一步:明確目的。要知道要解決什么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界定。第二步:設計六帽序列。根據目的,本著以結果為導向的原則,設計出在溝通中使用六帽的順序。第三步:六帽之間轉換。接下來就以對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思考為例。

1、“藍帽”,提出主題和分析問題的程序。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出來。大學生就業受就業政策、高校、用人單位、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通過著重對以上就業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嘗試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

篇(6)

綜觀國內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研究,數量不多,針對廣東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研究,更是空白。要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水平,關鍵在于提高其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職業決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是指決策者對自身成功完成職業決策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程度。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職業生涯行為的重要指標,掌管和監控著職業生涯認知與行為的發展歷程,是個人達成職業生涯目標的關鍵因素。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是指應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協助團體成員將自我概念轉變成相應的職業角色,進行職業探索,并做出職業決策的過程。本研究嘗試將團體輔導應用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探索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的被試對象來自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原廣東民族學院)2006級學生。首先通過召開宣講會,共招募愿意參加職業生涯團體心理輔導的少數民族大學生60名,接著進行每人15分鐘的單獨訪談,最后確定被試少數民族學生48名。再通過隨機分組,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4人。另外,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的效果,從該校2006級的漢族學生中隨機抽樣24人,作為漢族學生對照組。

2.研究工具。一是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彭永新、龍立榮(2001)參照Betz和Taylor的“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 Scale(CDMSE)”編制的“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量表”。量表分5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訂規劃、問題解決。共39個項目,五點量表計分,每個項目分別回答完成任務的信心程度,1一完全沒有信心,2一有一點信心,3一有一些信心,4一比較有信心,5一完全有信心。總分為195分,分值越高,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越高。本研究中克倫巴赫系數分別為0.7657、0.6304、0.8260、0.6081、0.7097,總體為0.94050。二是團體輔導效果評估問卷。自編問卷,共有十個問題,讓實驗組的成員在團體輔導后,根據自己的實際評估“學到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知識和技能有多少”“學到的內容實用性如何”“對于自身理解、思考職業生涯方面的問題是否有幫助”“對職業選擇的信心是否有提高”“對了解自己并與他人分享情感和經驗是否有幫助”“對自己的幫助有多大”“參加團體輔導的目標的達成程度”“是否喜歡參加這個團體”“本次團體的凝力如何”“如果再開展類似的團體輔導,是否愿意再參加”等。三是團體輔導滿意度問卷。自編問卷,主要了解參與干預的被試學生對活動設計、組織、實施的滿意程度。

3.團體輔導方案。本輔導方案以班杜拉(Bandra)的自我效能理論,特別是有關提高個體自我效能途徑的理論為依據,參考國內外有關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方案,再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特定的心理特點設計而成。本研究的團體輔導方案共分8個單元,分別是“萍水相逢”“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與職業”“美麗目標”“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來不是夢”和“笑迎未來”。每個單元有不同的目標、活動內容和家庭作業。所有的活動均是圍繞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五個維度——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訂規劃、問題解決而展開,活動中安排了大量的團隊訓練活動,如“樂隊總指揮‘個人演唱會”“鏡子”“我的成功”“微笑訓練”“形體訓練”等自信訓練活動,“棒打薄情郎”“20個我活動”“他人眼中的我”“頭腦風暴”“熱椅”等催化性活動,“背摔”“猴子撈月”等團體協作活動,“畢業生訪談”“SWOT自我分析”等團隊分享活動。

4.研究實施過程。為了更好地保證實驗組的互動性、實效性,根據一般團體輔導不超過20人的原則,研究者把24人的實驗組再分為兩個小組,每小組12人。為了排除干擾變量的影響,研究者采用抵消平衡法,對小組A、小組B的輔導,采用A—B,B—A…A—B,B—A的順序進行輔導,對兩小組同一單元的輔導在同一天完成,控制次序誤差和遺留效果的影響。對實驗組實施團體輔導共8次(每周一次,時間具體為周六),每次活動約2小時。對照組無干預,實驗組輔導結束,馬上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實施后測。

二、結果與分析

1.實驗組前后測差異檢驗。對實驗組前后測值進行比較(t檢驗),發現實驗組前后測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各維度差異顯著,具體見表1。

2.實驗組和少數民族學生對照組前測、后測差值差異檢驗。在實施干預前,研究者對實驗組和少數民族學生對照組各項指標的前測值進行比較(t檢驗),發組兩組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維度上未見顯著差異,因此兩組被試是同質的。在實驗結束后,馬上對實驗組和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照組的前后測差值進檢驗,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各維度差異明顯,結果見表2。

3.實驗組和漢族民族學生對照組前測、后測差值差異檢驗。在實施干預前,研究者對實驗組和漢族學生對照組各項指標的前測值進行比較(t檢驗),發組兩組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其維度上未見顯著差異,因此兩組被試是同質的。在實驗結束后,馬上對實驗組和漢族大學生對照組的前后測差值進檢驗,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及各維度差異明顯,說明團體輔導在自我決策效能以及各維度上不僅與少數民族學生相比效果明顯,而且與漢族學生相比同樣效果明顯,結果見表3。

4.團體活動效果評估。 實驗組成員對本次團體輔導的效果評估是非常肯定的。從對輔導內容的評價來看,83.33%的實驗組成員認為“在團體輔導中學到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知識和技能”非常多,87.50%的實驗組成員認為“團體輔導中學到的內容”非常實用。從對輔導的感受性評價來看,79.17%的實驗組成員認為“輔導對于自己理解、思考職業生涯方面的問題”有很大幫助,83.33%的實驗組成員認為“參加本次團體輔導,使自己對職業選擇的信心”有很大提高,75%的實驗組成員認為“本次團體輔導對于本人了解自己并與他人分享情感和經驗”有很大幫助。從對輔導的目標達成評價來看,79.17%的實驗組成員認為“參加本次團體輔導對于自己的幫助”很大(比較大的占20.83%),75%的實驗組成員認為“參加團體輔導的目標的達成程度”非常好(比較好的占25%)。從對輔導過程的認同感評價來看,66.67%的實驗組成員認為“本次團體的凝聚力”非常強(比較強的占33.33%),87.50%的實驗組成員表示“如果再開展類似的團體輔導,肯定愿意參加”。

5.實驗組對本次團體輔導滿意度。實驗組成員對八次活動的滿意評價接近80%或以上水平(評價“非常好”與“很好”兩項結果累加),說明他們認可團體輔導的整個運作過程,說明團體的創始階段、過渡階段、成熟階段、結束階段較為順暢、有效,具體見表4。

三、建議與思考

1.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應注重大學生職業決策效能的提高。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影響著人們對職業生涯行為的了解,影響著人們職業生涯抉擇方向及信心,影響著人們自我成長和職業生涯的成功。因此,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必須注重大學生職業決策效能的提高。本研究顯示,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提高,能有效提高其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訂規劃、問題解決的水平及能力,從而提高其生涯規劃能力和生涯發展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2.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應注意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要。 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關注的對象是全體大學生,但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性別差異、年級差異、民族差異、地區差異、學校差異,大學生當中存在很多不同的群體,每個群體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職業生涯輔導應關注不同的群體,從每個群體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出發,提供不同的個性化服務,才能進一步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本研究就從民族、年級的差異人手,基于大學少數民族低年級本科學生的特點展開干預,研究結果顯示,本次干預是積極的、有效的,這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實踐例證。

篇(7)

【分類號】G647.38

0前言

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另一方面,大學生又缺乏職業生涯總體規劃引導,導致其不能順利融入這個社會、無法激發大學生學習動力、就業難等問題,總結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解決對策迫在眉睫。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理念確失

一方面,雖然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實際的運用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普及,大多數高校相關方面的工作還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當作副課,對課程不重視,很多學生缺少職業生涯規劃主動意識。

1.2學生職業目標定位模糊

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目標的定位非常關鍵。由于自身片面的認識及學校引導不力許多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更不用談職業目標的定位了。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盡管在老師的指引下開展了此項活動,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目標歸目標、行動歸行動的不相一致現象。

1.3不良心態有待改善

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帶給大學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高職生大多是在名牌大學、重點大學、本科院校挑選后最后一批被錄入高職學習。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生大多存在自卑感、焦慮感,尤其是在當前就業制度、就業市場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很多高職生受負面情緒的影響只看到自身的弱項,信心不足、心灰意冷。在這種心理影響下,高職生訂立的職業目標不切實際,主觀意愿與客觀實際的巨大差距,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自怨、自責、自卑心理,使其不能客觀評價自身的優劣勢,難以正確面對擇業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承受不起失敗和挫折,更缺乏以積極的姿態付諸實踐實現職業目標的具體行動。

1.4自我評估有失準確

自我評估是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的第一步,客觀、合理、全面地進行自我評估是科學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前提。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高職生在高考之前僅將考入大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曾認真思考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特長,更不清楚自己的個性、能力及價值觀。升入高職后也沒能及時完成角色的轉變。受上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高職生往往對自身評估過于片面且不切實際。具體表現為下述情形:一是不能正確發現自己的優勢、特長,職業目標設置過低。這不利于高職生職業生涯的發展。二是不切實際地肯定能力,對自身缺點認識不足。這造成高職生職業目標設置過高,過分看重收入、福利、地位,業定位不合理。

2.解決策略

2.1克服自卑,增強信心

充滿希望的人會把妨礙目標實現的障礙視為挑戰,而不是停滯不前的借口。而希望的具體表現是目標,即高職生希望達到的預期狀態。合理設置目標,正確規劃實現目標的途徑是高職生樹立希望的兩種重要途徑。

這就要求高職生在做出職業生涯規劃時從下述兩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設立現實、具體、可測量、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倘若目標設置過高,容易導致失敗、打擊個體。因此,高職生應該學會將困難的長期目標分解成若干容易實現的短期目標,并依據內外部因素的變化做出適時的調整。二是正確規劃實現目標的方案。在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積極面對遇到的障礙并制訂相應措施克服障礙。實現目標的成功體驗,利于培養高職生健康的心理,樹立希望。

2.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師隊伍建設,指導學生明確目標,加強專業,個性化定位

在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教師質量不高的問題時,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專業化知識方面。針對教師進行專門系統性的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的培訓,教師努力學習心理咨詢、職業指導方面的內容,也可以要求教師取得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相關認證,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理論水平;其次,要將教師的薪資待遇與學生就業規劃成功率結合起來,這樣才可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最后,通過科研項目和經費支持讓教師在就業指導方面進行創新和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做出貢獻。

2.3對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指導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引帶學生認清形勢,找準方向

對于學校來講,要不斷健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服務機構,開設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理論課程,更多地面向社會需要開展課程,全方位地培養和構建大學生的能力及素質,為其找到一個良好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要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主導,社會教育為輔助,來構建完善的就業生涯規劃體系,以便于學生形成具有科學性的就業規劃。

2.4謀求社會資源共享,指導學生認識職業世界,了解企業需要,明確努力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實施中如果只依靠學校不僅難以真正普及,也難以取得實效,必須通過整合外界資源,加強交流與合作,建立互助機制才能取得實效。一是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除了為大學生爭取專業實習和就業機會外,學校可以與用人單位共同開發大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的訓練課程,聘請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經理擔任客座講師和兼職教師,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素材或便利;二是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和人才市場的合作。當前,政府為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可爭取有利的政策環境和信息支持;三是加強與第三方職業生涯服務機構的合作。

3結束語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很多,不斷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篇(8)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1-0054-05

收稿日期:2013-11-09

作者簡介:翟希東(1975- ),男,河南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等教育;齊莉麗(1977- ),女,河北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高等教育。

基金項目:天津市“十二五”教育規劃項目《提高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對策研究》(VEYP6004),主持人:齊莉麗;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適應現代服務業的中職物流專業建設研究》(FFB108141),主持人:郝海;天津市教改項目《職技高師經管類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D02-1102),主持人:趙麗華。

隨著社會經濟和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技高師教育的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其中,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不僅對職技高師大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也會對中、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有必要對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進行深入探討,為職技高師類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科學有效的理論支持。

一、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界定

由于職技高師教育的特殊性,使得職技高師類院校在人才培養時既具有高等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又具有較強的職業性和師范性,所培養的人才除了要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畢業生所要求的職業核心技能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專業領域實踐操作技能和作為職教師資所應具備的師范技能。

(一)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方面

對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界定和分析。劉艷艷從就業的角度對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進行分析[1];黃雯等在分析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對職業技能內涵界定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2];陳智武等在分析職業核心能力有關概念后,指出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界定的8種職業核心能力對普通高等院校學生的能力培養同樣適用[3];還有些學者從學生能力培養的角度對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進行界定[4][5][6]。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深入分析,將普通高校大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進一步提煉,結合職技高師大學生的培養特點,歸納出職技高師大學生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應具備的職業核心技能,即科學分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其中,科學分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涵蓋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等。

(二)實踐操作技能方面

中、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點,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是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作為中、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具備扎實理論知識的背景下,良好的實踐操作技能也是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因此,職技高師類院校大學生應具有相對更為優秀的實踐操作技能。在職技高師類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主要表現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論的實際應用和動手操作兩個方面,因此,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是實踐操作技能的具體表現。

(三)師范技能方面

師范技能是指職技高師大學生作為中、高職院校教師所應具備的師范技能及相應能力。根據國家教委師范司有關師范技能的訓練大綱[7],師范技能主要包括口語表達技能、書面表達技能、教學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方面。結合職技高師大學生的就業特點,可將口頭表達技能和書面表達技能歸納為專業表達能力,而教學工作技能所包含的課堂組織、管理、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等方面的內容,則涉及學生指導能力、溝通能力、協調安排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中、高職職教師資所應具有的職業核心技能除了師范能力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專業表達能力、協調安排能力和指導能力。此外,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是職技高師大學生就業和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因素,可將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歸結為心理承受能力,作為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進行培養。

綜上所述,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由科學分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專業表達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協調安排能力、師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指導能力、溝通能力等12種能力組成。這些能力相互作用、有機結合共同構成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在該體系中,不同的能力所處的層次不同,其相應的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和培養方式等方面也有所區別,因此,應進一步對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進行深入分析,以明確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結構。

二、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調查問卷設計

根據相關理論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結構進行量化分析。問卷初始設計題目為108個,邀請有關專家進行篩選,最后確定為44個問題,涉及12種能力,并采用“非常關鍵”、“關鍵”、“不確定”、“不關鍵”、“非常不關鍵”作為12種能力評判的備選答案,進行統計時分別被賦予“5”、“4”、“3”、“2”、“1”的分值。

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問卷調查對象的選擇則從三個層面來進行確定:首先,從調查對象構成方面,選取中、高職院校或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相關人員、已經畢業的學生(通常畢業年限在5年以內)、處于就業節點的學生(正在找工作的大學四年級學生);其次,從學科門類方面,由于我國職技高師類院校畢業生主要集中于工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四個學科門類,因此,在進行調查時所選取的調查對象主要集中于這4個學科門類;最后,從調查對象所在地域角度方面,調查對象涉及一線、二線城市及中小城市,包括沿海與內陸地區,所調查的對象均具有本科學歷。調查對象確定后,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收回279份,回收率為93%,其中,有效問卷為254份,有效率為91.04%,問卷調查具有可靠性。

三、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分析模型

根據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特點,利用因子分析法[8] 和灰色理論[9] 相結合的方法構建分析模型,基本思想是: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礎上,應用灰色理論中的灰色聚類評估方法,對因子分析的結果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進行聚類,從而得出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具體結構層次。具體的模型構建過程如下:

設職業核心技能的觀測變量為x1,x2,……,xp,且每個變量經過標準化處理后均值為0,標準差均為1,則將原有變量用k個因子來表示

式①可以表示成矩陣形式,即X=AF+ε,其中,F稱為公共因子,A稱為載荷矩陣,ε稱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解釋的部分,其均值為0。經過因子分析計算可得出m種能力在k個公共因子上的得分矩陣B。

將得分矩陣B作為灰色聚類評估的觀測對象,進行灰色聚類分析,采用基于中心點的三角白化權函數進行灰色聚類評估。根據評估需要,劃分灰類數s,并分別確定灰類的中心點λs;對于公共因子k的一個計算值bmk,則可由公式②計算出其屬于灰類q(q=1,2,…,s)的隸屬度;

則m種能力關于灰類q(q=1,2,…,s)的綜合聚類系數為:

其中,為k因子計算值關于q子類的白化權函數,ηk為因子k在綜合聚類中的權重,ηk為確定可利用因子分析時所提取出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

最后,由,判斷能力m屬于灰類q*。

四、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結構分析

(一)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層次計算分析

根據調查,應用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分析模型,對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進行分析。首先,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信度計算,可求得克朗巴哈α系數為0.989,說明問卷結果具有較高的調查可靠性。其次,根據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結構分析模型,借鑒文獻[10][11] 的職業核心技能層次劃分方法,結合職技高師類院校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特征,將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即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s1)、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s2)、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s3)三個灰類。再次,應用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技能體系分析模型對問卷結果進行因子分析計算,可對254份問卷所得統計樣本計算提取8個主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因子分析計算的解釋總方差表

從表1中可以看出,8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8.975%,所提取的主成分反映了原始數據88.975%的信息,可以認為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分析模型所提取的主成分有效,進一步計算求得m(m=12)種能力的公共因子得分。

最后,運用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分析模型,進行灰色聚類評估,通過分析與嘗試,確定灰色聚類分析中心點序列為:γ0=-2.5,γ1=-1.4,γ2=0,γ3=1.4,γ4=2.5,根據公式②和③,可計算得到12種能力的灰類隸屬度,如表2所示。

表2 12種能力灰類隸屬度表

由計算結果可知,屬于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s1灰類)的有:知識應用能力、動手能力、協調安排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屬于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s2灰類)的有:科學分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指導能力和溝通能力;屬于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s3灰類)的有:專業表達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和師范能力。

(二)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結構特點分析

根據職業核心技能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的結果可知,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12種能力可分為三個層次。

1.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

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處于整個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最核心位置,根據該層次能力的構成特點,可將該層次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兩個維度,即內在素質維度和應用實踐維度。內在素質維度包括心理承受能力和協調安排能力,應用實踐維度則包含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內在素質維度主要是從內在興趣、心理、意志力等方面促進學生形成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較好的協調安排能力,具有穩定性、控制性、自我調節性等特點;而應用實踐維度主要從實踐操作和知識應用等方面來強調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具有可發展性、穩定性、應用性等特點。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在職技高師類院校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形成中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不會隨時間和某些條件的改變而輕易變化,且較易實現不同行業、企業的工作和任務變遷。

2.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

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介于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和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之間,包含科學分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指導能力和溝通能力等5種能力。根據這五種能力的特點,同樣將該層次分為兩個維度,即觀察分析維度和溝通合作維度,其中,觀察分析維度包含科學分析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該維度主要強調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具有通用性、可發展性的特點;溝通合作維度則涵蓋團隊合作能力、指導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表達性、合作性、技巧性等特點。與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相同,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的職業核心能力同樣具有較好的可遷移性。

3.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

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對專業知識、理論和技能的要求較高,該能力層次處于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最外層,包括專業表達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和師范能力。專業表達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均需要一定的專業背景知識,而師范能力則是作為職教師資所應具備的專有能力。因此,該層次的構成能力專業性較強,對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具有較高的功能導向作用。

綜上分析,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由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和功能性職業核心技能層三個層次構成,三個層次中涵蓋各自的維度和能力,由這些維度和能力構成了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有機整體,如圖1所示。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體系中各層次、維度及能力是相互作用的、開放的,能夠在學生學習和職業生涯中不斷完善和提升。

圖1 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結構剖面圖

五、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培養對策

(一)課程體系設計方面

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注重學生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相關能力課程的安排,確立與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關系緊密的主干課程,并注重課程體系設計的層次性和系統性,以關鍵職業核心技能層相關能力的形成帶動其他層次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促進整個課程體系的優化和調整,從而有利于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形成。

(二)理論教學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應積極運用先進教學手段和方法,突出關鍵核心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團隊合作完成任務,鍛煉中間職業核心技能層的相關能力;采用學生授課、學生作業展示演講等方式,加強學生在一定專業背景下的表達能力、研究創新能力和師范能力的培養。

(三)實踐教學方面

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體系的三個層次。做好實踐教學,首先,要注重實踐課程設置的層次性和系統性,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等關鍵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其次,授課教師應為“雙師型”教師,在具有扎實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授課效果;再次,要有相應的實踐硬件設施設備作為保障,相應的管理制度、措施等軟環境建設要到位;最后,實踐教學軟硬件環境的構建要和學生實驗、實訓、實習等課程相適應,以保證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效果。

(四)課余生活方面

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對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實踐中,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個性及特長,積極引導,以大學生創業、創新基地為平臺,各種專業性比賽為支撐,將心理承受能力、協調安排能力等作為培養重點,兼顧職技高師大學生其他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效果,為大學生就業及整個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其他方面

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還需要政策環境、管理手段、評價方法改革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撐,只有各個方面的要素積極調動起來、綜合作用,才能有利于職技高師大學生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促進職技高師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艷艷,申去非.從就業難談大學生核心技能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9):20-22.

[2]黃雯,李淑珍,武紅.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式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9):68-70.

[3]陳智武,陳珠琳,吳光皎,淺談普通高校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法制與社會,2008(9):252-254.

[4]楊文明.英國核心技能教育的若干特點[J].教育評論,2005(3):99-100.

[5]唐湘梅.實施核心技能教育——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4):12-14.

[6]徐向平.理性認識職業技術教育中“核心技能”的功效[J].職教論壇,2009(9):33-38.

[7]將海春,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8):295-312.

[8]薛薇.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1):317-329.

[9]劉思峰.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5):122-126.

[10]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9):60-28.

[11]陳宇.職業能力以及核心技能[J].職業技術教育,2003(33):26.

Empirical Analysis on Students’ Core Vocational Skill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ZHAI Xi-dong, QI Li-li

篇(9)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5-0039-01

當今社會已經開始從身份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從認可學歷到認可技術之間逐步轉變,要從根本上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必須把大學生就業政策的目標從提高“就業率”轉向提升“就業力”,如何切實有效的提高大學畢業生力,教育部門、高校、社會各方面也都在為破解這一難題而積極的出謀劃策。

1 就業力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內涵分析

1.1就業力的概念及內涵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和界定,就業力不是一個名詞的統稱,根據求職者角色、企業要求進行區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大學生的就業力,在學校期間就必須完成的就業力訓練,通過系統的就業力訓練,提升初次就業的成功率;二是普通求職者的就業力,結合在校期間的就業力訓練和自己已有的工作經驗必須完成的就業力訓練,通過“就業力提升性質訓練”,提升能力的持續性。

1.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概念及內涵

大學生涯規劃內涵的實施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或者字面上的計劃,更是包含大學生涯規劃、引導、實施以及最終的監督審核直至提高大學生就業力的系統性工程,是今后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大學生科學規劃大學生活,認識職業崗位從業標準,了解人才市場用人需求狀的基礎。

1.3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力之間的關系

在就業力視角下來看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學生把“規劃好大學生涯”作為前提,學校為其提供引導、激勵、服務和保障的過程,加強其就業技能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最終內化體現在“就業力”提升的目標上,二者既是相輔相成,又是互為因果。

2 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大學生抓住自身職業生涯規劃黃金期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著名的“人生需求”理論,指出人的需求總是從低級向高級層次推進,人生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最終必將走向社會,他們只有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才華,才能充分獲得相對競爭優勢,才能充分發揮潛能,體現自我價值。

2.2有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學習主觀能動性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引導大學生確定自我的奮斗目標,調動自身積極性,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大學生自覺進行終身學習,使自身就業力逐步得到提升;能夠有助于大學生探索到適合自身的職業機會,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合理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不斷增強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2.3有利于高校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是以專業學科為體系,注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力,要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突破口,形成以學生個人發展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在現有教育體系中注重把專業能力和就業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更具有競爭力和創造力。

3 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問題及有效途徑

3.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高校專業性、系統性、連續性指導欠缺

絕大多數高校沒有成立專門職業生涯教育機構,為大學生提供職業生涯教育機構基本上是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或招生就業處等。許多高校充當生涯規劃指導的老師大多由輔導員或就業老師兼任,缺乏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缺少時效性和針對性。

3.1.2學生科學的自我評價體系欠缺

大學生普遍對自身缺乏充分了解,一是自我評價過高,職業目標定位高,不切合實際,理想與現實間的極大落差;二是自我評價過低,目光狹隘,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三是急功近利思想嚴重,期望值過高,不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對職業的認識,多數集中在幾個熱門職業,缺少理性的思考與規劃。

3.1.3科學性、合理性的評估與后續反饋機制欠缺

大學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宏觀上,它涉及到家庭、高校、社會等方面;從微觀上,它涉及到高校的就業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教學部門以及學院、班級、學生等多個環節。整個生涯規劃需要在實施中得以檢驗其效果,并及時進行調整,目前大學生生涯規劃由于缺少實踐,因此缺少對規劃各個環節的診斷,難以對規劃做出調整與完善。

3.2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3.2.1完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建設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積極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斷深化大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使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和發揮他們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指導作用。

3.2.2完善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精細化目標方案

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分類指導,貫穿大學學習全過程,指導學生嚴格做好自我評估、環境評估、明確目標、執行策略、及時反饋五個步驟,要對學期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對未完成目標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決障礙的對策,并進行修訂與完善。

3.2.3完善引入社會市場職業標準服務體制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141-02

從2007年開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正式納入我國高校的教學計劃,經過數年的實踐與完善,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90后一代終身化的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現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重實踐性、獨特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基于體驗的職業生涯教學模式正適應了新的需求,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顯示出其生命力而得以推廣[1]。本文試對體驗式的職業生涯教學設計進行淺析,以更有效的促成課程目標的實現。

一、體驗式職業生涯教學的理念與目標

(一)體驗式職業生涯教學的理念

體驗式職業生涯教學的理念,首先是滿足大學生生涯發展需求,通過提供必要的生涯探索體驗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成熟,進而啟發大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大學生生涯規劃能力。依據生涯教學的規律,設計探索性、活動化、情境化的教學主題,采用體驗式的教學組織方法,促進大學生自主開展生涯規劃行動,發展其生涯決策能力,幫助大學生逐步確立生涯發展方向,為自己的生涯發展做好計劃與準備。

(二)體驗式職業生涯教學的目標

體驗式生涯教學的實施主要包含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生涯決策、生涯行動與實踐。總的來說生涯規劃課的教學目標是:啟發大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培養大學生生涯規劃與管理能力。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十個方面:具有生涯規劃的自主責任意識;鑒別個人特質與潛能;了解大學所學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明確當前的生涯目標;收集評估職業信息資料;統合身邊生涯發展資源;統整職業信息完成職業生涯評估;運用生涯決策方法確立生涯目標;制定出短期的個人發展目標,規劃行動方案;落實生涯行動[2]。

二、體驗式職業生涯教學模式與操作

(一)體驗式生涯教學的基本模式

體驗的核心是感受與反思,因此體驗式生涯教學注重學習者的親歷參與和感悟升華,教學安排遵循“讓學生情感上觸動,認識上感悟,行動中成長”,具體為:參與生涯探索活動——提出生涯發展問題——引導小組討論、鼓勵全班分享——運用理論提煉升華——嘗試再次行動。在此教學模式中,對學生來說,必須通過內在體驗逐步完成學習,其體驗式學習的流程是:參與生涯探索活動,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反思分享生涯探索活動所帶來的體驗——整合升華已有體驗,形成新觀念——改進、再嘗試的學習過程。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模式開始于體驗,而后反思、討論、分析、評估。這一教學模式中,始終不斷促進學生進行生涯探索行動和反思,通過精心規劃生涯探索活動、呈現及反思活動經驗,灌輸參與者有關活動的內在價值,促進學生的生涯態度發展、激發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提升學生生涯問題解決能力,是幫助學生逐漸明確其生涯目標和獲得生涯規劃能力的過程。

(二)體驗式生涯教學的操作步驟

1、情境創設

情境的創設的直接影響著能否引導學生充分參與生涯探索活動,是體驗式生涯規劃教學的第一步,是體驗式教學設計的重點,也是后續教學展開的基礎。具體來說,好的情景能激發參與興趣,讓學生理解參與活動的意義、參與活動的方式與方法、明確參與活動的規則、了解活動的程序等。在創設生涯探索情境時既要抓住學生的生涯需求,又要能激發學生進行生涯探索的動機。可以通過故事、游戲、問題、案例等方學生引入生涯探索的情境之中。例如:采用案例故事引發學生思考自己面臨的生涯選擇和生涯困惑,激發其生涯選擇意識,之后開展關于生涯決策方面的單元活動幫助學生進行生涯選擇、解答生涯困惑。

2、參與體驗

上一篇: 地下水調查方法 下一篇: 資產的相關知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日韩熟女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