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措施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6 16:22: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鄉村振興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鄉村振興措施

篇(1)

一、鄉鎮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1.1規劃方案單一

在第二輪土地規劃修改和整編中,依據國家的相關要求來對用地規劃進行設置和詳細劃分建設區,雖然增加了規劃的靈活性,但因物質條件、人力資源、資金、科學技術等多項內容的制約,使得原本繁瑣的土地利用問題太過簡單,加之規劃自身具有一定的制約性,部門規劃僅僅制定了一種實施方案,且尚未編制針對性的預案。一旦物質條件等制約因素發揮作用,將會導致規劃無法有效實施。部分政府忽略土地規劃,且鄉鎮抱著應付的態度,單純地分解上級指標,形成了土地規劃工作脫離現實生活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指導作用。

1.2缺乏創新性以及可操作性

在土地規劃工作中,片面強調評價,過度關注農業用地評判,忽視資源整體優化,忽略空間布局,其中在未來項目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因土地規劃缺少創新性,各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固步自封,觀點陳舊,大大阻礙了項目的開展,體現不出來土地規劃的合理性和現代性。另外,部分鄉鎮土地規劃缺少對當地民俗風情的考慮,導致地方特色不明顯,缺少可操作性。

1.3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

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地方政府引導力度不足、落實不到位、規劃不完整和溝通不良等方面。國家針對鄉鎮土地規劃工作在交通運輸、生態環保以及水利資源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保證有效銜接,然而在具體的規劃工作中存在較多的隨意性,待土地規劃批準通過后,一些鄉鎮重新進行鄉村規劃工作,再次開展集鎮規劃。同時,這兩者還和鄉鎮土地規劃存在銜接不到位的問題,有些甚至將基本農田作為鄉村建設目標,使得基層執法人員面臨較大的操作難度,群眾極度不滿,干部不認可。上述規劃的不協調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制約了規劃工作的正常開展,最終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還有一些規劃剛剛審批完,需要重新修改,外加規劃嚴肅性的制約,導致部分項目無法實施,毫無規劃指導意義。

1.4鄉鎮建設實施困難

在鄉鎮土地規劃工作中,雖然不同級別部門協調工作,且人民群眾也有所參與,但在實施環節卻存在地方政府片面關注文明建設、重視招商引資等事項,忽略意義深遠、經濟利益不明顯的工程的建設,例如,在美好鄉村建設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土地調整問題,村干部對這一問題均持有回避態度,群眾建房需求比較嚴苛,形成了一種房屋建設依賴公路修建的局面,猶如一條線,失去了鄉村建設規劃的意義。

二、做好鄉鎮土地規劃工作相關建議

2.1制定規范化的技術標準

依照當地社會政治、經濟水平、文化建設等眾多影響因素,著重探究鄉鎮發展態勢,借助先進的方法深入研究、科學分析,編制合理的動態可行性規劃。通過動態方法來分解規劃,同時,每一階段應配有清晰的任務指標和可行的預案,從而無論出現何種情況均可正常實施規劃,全面彰顯規劃的發展性和指導性。因此,各級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工作人員,仔細研究,編制科學的技術標準規劃,通過實踐活動,不斷優化,最終形成健全、成熟的土地規劃標準與規范。

2.2建立規劃監管機制

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在高度發展時期,城鎮建設進程較快,只有依托實際情況,不斷整改土地活動,才能確保土地規劃的正常開展。雖然,每一年國土督察局均會按照常規對土地利用情況和管理水平進行檢查,但是還應圍繞規劃實施編制完整的長效機制,主要包含政府機構主導、部門監管、人民群眾參與、及時公開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土地規劃按照正常軌道不斷實施。鄉鎮土地規劃具有繁瑣性,且十分緊迫,還要求應具有發展性。因此,規劃人員應推陳出新,認真學習理論知識,主動參與學術研討會,掌握最新技術,切實提升規劃水平,全面保障規劃質量,進而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權益。

2.3做好各個部門銜接

在鄉鎮土地的實際規劃和管理活動中,充分利用先進方法,進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管理活動的規范性。鄉鎮土地規劃不僅是調整和控制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還是鄉村建設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應有效完成規劃建設工作、合理規劃村莊格局,嚴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靈活應對村轉改造問題,禁止一刀切,固定的建設規劃不便于實施操作。同時,還應合理銜接集鎮、鄉村和鄉鎮規劃,確保規劃的效力,一旦通過批準,則應全面實施。各地政府應參照實際情況,逐步開展一戶一塊田工程,并提高土地流轉速率,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促進鄉村建設工作的開展。

2.4加大監管力度

2.4.1優化土地管理。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嚴格遵守“有效調控、改進結構、有效利用、集中集約”的原則,嚴格遵守政策法規和經濟體制,確保土地規劃處于正常軌道,進而構建一套健全的監管體制,以免在規劃實施出現中斷的現象,恰當運用先進技術,構建合理的數據庫,針對規劃實施編制科學的查詢體制和可行的檢測制度,確保鄉鎮土地規劃的正常開展;

2.4.2強化監管。在落實鄉鎮土地規劃階段,提倡構建綜合性工程,在該工程中依托鄉鎮政府,以鄉村為基本單位,堅持業務部門的引導,全體村民均參與;提倡當地政府在年度考核指標中,將違法用地治理情況和違法建設整改效果列入其中,并以此為依據來開展評優評先活動,采用一票否決體制;提倡參照土地違規處理規范,著重監管鄉鎮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將耕地保護情況列入干部考核指標中,簽訂合法的目標責任書,一旦出現違規違法現象,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進而提升國土監察工作的權威性,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只有有效結合疏通和堵截,才能保障鄉鎮土地規劃的正常實施,嚴抓違規違法現象和規劃落實情況,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降低土地幾率,實現當地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篇(2)

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是鄉村經濟產業的重點項目之一,它不僅能將鄉村與城市緊密連接,成為城市居民放松身心、擁抱大自然的有效方式,還有利于增加農業生產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維護環境生態和諧以及促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嚴賢春編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年正式出版發行的《生態農業旅游》,以生態農業為背景,探討與分析了農業旅游基本理論,并詳盡地介紹生態農業旅游具體實踐措施與涉及到的各類問題,對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有重要借鑒價值。《生態農業旅游》全篇共七章,主要包括生態農業旅游的基本知識、生態農業旅游者及市場開拓、生態農業旅游資源及產品開發、生態農業旅游環境與保護、生態農業旅游業及運作、生態農業旅游的規劃與實施、生態農業旅游管理等。

該書系統且全面地闡述了生態農業旅游的理論概念與實踐內容,有助于讀者對生態農業旅游產生基本了解。此外,該書還針對丘陵地區的地貌環境特征,提出適合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垂直生態觀景模式”,為生態農業旅游多元化模式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通讀全書,不難看出《生態農業旅游》結構清晰、內容全面,可作為農業及旅游類學科的教學輔導用書,也可供林業、農業及旅游業相關工作人員閱讀學習。生態農業旅游是近幾年所興起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經營模式,也是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它在強調農業生產的基礎之上,將生態、農業與旅游項目有機融合,并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田園風光、以及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活動與經營模式,吸引廣大游客到鄉村進行風景觀賞、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品味農家風味等休閑活動。

然而,隨著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愈發熱烈,一些問題也逐漸突顯。首先,商業化嚴重,鄉村特色不足。許多農業旅游經營者為追求即時利益與城市風貌,經營環境和旅游項目的設計過于商業化,缺乏鄉土風情的獨特魅力,反而會極大地降低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旅游經營的長遠發展。其次,服務水平差,缺乏專業人才。因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過快,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導致行業內部分工作人員職業素質低下、工作態度不端正,從而阻礙生態農業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最后,意識不到位,忽視生態保護。生態農業旅游經營者者往往以商業利益為前提,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加以重視,而在環境保護措施不完善、部分游客素質不高的情況下,更容易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鄉村振興是國家為建設美麗中國、構建現代化農村所實施的重大舉措,其關鍵在于推動鄉村產業融合,促進城鎮與鄉村的密切聯系,最終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以新農村建設為核心,全方位進行振興發展:一是加強人才振興,大力招攬鄉村優質人才,培育專業、實干的農民工作隊伍;二是加強農業振興,借助高新科技構建現代化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競爭力;三是推動文化振興,強化鄉村思想文明教育,提高農民基本文化水平,弘揚優秀鄉村文化;四是推動生態振興,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環境。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有助于處理生態農業旅游的部分問題,為農業旅游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時,也能讓鄉村振興戰略落于實處,發揮其有效作用。加強基礎建設,發揚鄉村特色。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在保障當地人民生活基礎的前提下,為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提供一定的扶助政策。與此同時,將當地自然風光和特色物產資源融入生態農業旅游項目中,不僅可以彰顯出當地獨特的旅游魅力,吸引更多游客,還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提升經濟效益,實現生態農業旅游的高效發展。注重人才培養,提升服務質量。當地各級部門需要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一支以農民為核心的地方人才隊伍,以推動鄉村振興。此外,生態農業旅游經營者還要對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服務水平以及當地特色文化進行培訓,以全面提升服務質量,為游客帶去良好的旅游體驗,從而有利于生態農業旅游的長期經營與發展。

重視生態問題,提高保護意識。無論是政府部門或旅游經營者都必須認識到,自然生態環境才是鄉村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因此,在生態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生態平衡發展意識,并制定出一系列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切實保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方位落實,使之成為鄉村振興與生態農業旅游發展的重要助力。《生態農業旅游》一書以生態農業旅游理論為基礎,對相關實踐與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包含諸多獨到見解,是一部優秀的生態農業旅游研究著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發展生態農業旅游,一方面能有效推動旅游行業發展,為其提供更多機遇,另一方面,還能大力促進鄉村經濟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使鄉村邁向現代化發展道路。

篇(3)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

想要更好的實施鄉村振興重要發展戰略,必須推動鄉村經營模式和人文文化進行大力振興,例如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等,在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帶動下,無論是現代家庭農場還是一些當地的龍頭企業,都要大量的吸引和凝聚復合型人才,所以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將鄉村內部的文化、生態等方面同步發展和振興[1]。隨著我國農村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農業經濟環境的不斷改善,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以及措施來鼓勵農村青壯勞動力留鄉,同時也號召外出的勞動力回鄉返鄉創業,另外還大力支持一些愿意參加到農村產業建設的科技型人才下鄉支持鄉村建設。近些年從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各類返鄉下鄉的人數已經逐漸增多,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780萬余人,并且學歷和技能方面也在逐步的提高;同時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達到了近300萬家,這樣的數據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又推向了一個新高度,成為產業振興的重要主導力量。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在我國各大經濟發展戰略中,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成為現階段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所以在農業發展階段的各級政府和組織人員應當首先在思想上有足夠的重視。將鄉村人才、產業以及文化的振興放在首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現階段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涌現,其特點吸引了大量的商業投資以及人才,因此可以看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助推器。另外在我國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也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城市經濟發展其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新型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的鄉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帶動青壯年返鄉熱潮,同時將更為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帶到了鄉村發展的環境中,使鄉村經濟真正的實現產業新、理念新以及模式新的“三新”發展現狀[2]。在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中,進一步的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將會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及解決大量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適應問題。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必須將農民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美好向往以及思想做出重點的引導,將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以現代經濟發展為基礎,著重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將先進的農業產業轉型工作加快落實,并且積極的調整農業發展結構,將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作為導向,加強新型農產品的安全,發展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品牌效應,利用農業產業的多功能建設農業“新六產”,大力推動鄉村經濟建設邁上新臺階。

3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廣大的農民利益相互兼顧

篇(4)

要堅持以“多規合一”為引領,對全市農村進行深入調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按客觀規律辦事。在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群眾發展意愿的同時,加強對村容村貌建設的管控,留住X特有的地域環境、歷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風格,堅持保護、治理和建設“三位一體”,對村莊規劃布局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完善總體和專項規劃,實行分類指導,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體現農村特色,將一張藍圖繪到底,建設好美麗新X。

每年選定一批條件較好的村開展規劃建設管理的試驗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從細節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個性,彰顯魅力,打造以生態文化為主題的多元化鄉村,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建設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進,形成特色鮮明的美麗鄉村片區。

(二)文化建設先行,在鄉村文明上見行動。

要把文化建設充實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深層次挖掘村莊文化元素,提升村莊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舊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注意挖掘文化資源,利用好村里現有的文化陣地,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正能量,提升鄉風文明程度;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組織開展道德模范宣講、家風家訓征集、曬曬我們的好家風、家風故事會等活動,以好家風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宣傳活動,堅持“除陋習”、“樹新風”相結合,從整治喪葬陋習入手,從禁止“黃賭毒”著力,向優秀傳統文化借力,強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強孝善教育、家風教育,推進農村文明誠信建設,推進鄉村文明大行動,力促移風易俗、鄉風文明。

(三)產業優化先行,在轉型升級上花心思。

要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亮點,走特色發展之路,堅持以文化為魂、以水系為韻、以花卉為媒、以投資為要、創新為最,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使農業品牌成為“別人沒有我有、別人有我大、別人大我好、別人好我精、別人精我極品、別人極品我唯一”。把產業培植當做美麗鄉村發展的動力源,讓X特色變為現實。

要抓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休閑養老、文化創意、文明公益等新型業態,并結合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全域旅游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形成全域化的旅游產品和業態,做好旅游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休閑農場、觀光農業、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讓農村產業的發展愿望變成現實;按照服務小農戶、提高小農戶、富裕小農戶的要求,加快構建扶持小農戶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拓寬小農戶增收空間,促進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使小農戶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要以脫貧攻堅為契機,抓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美麗經濟,有效解決村美和民富的關系,逐漸引導美麗村莊變“輸血”為“造血”,促進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四)人才建設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參與。首先,優化發展環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決后顧之憂,吸引各類人才到農村去。其次,大力培養鄉土人才,通過制定一些務實、具體的政策措施,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進大學生村官、在外就業的大學生、外出務工的人員、成功的本土企業家、退伍的老戰士等回鄉發展產業。第三,通過產業吸引人才,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持,好的產業有豐厚的利潤,就會吸引資金進入,人才就會隨著資金流動而進入。第四,鄉村振興幫扶,機關單位、院校主動介入,結幫扶對子,對鄉村振興開展針對性指導和幫扶。第五,激發內生動力。通過教育、培訓、宣傳、典型引導、邊干邊學等方式,幫助農民增強生產、經營、管理的本領,提升參與村級事務決策、協商、監督的能力和水平,讓廣大農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篇(5)

在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眾所周知,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中國發展的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發展提升都國家發展戰略高度,足見未來中國農業必將大展宏圖,農業這一國之基石將更加穩固。

鄉村振興催生好政策。報告指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對于7億多中國農民來說無疑是一顆“定心丸”,一劑“安心針”,連續14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農業工作,安排農業部署,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農業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廣大農業工作者已經認識到新時代新時期,農業農村將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四川省××縣××鎮是四川盆地腹地出名的的丘區農業大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轉型新路子,逐步建立數個“千畝產業”基地,極大吸引了在外務農民工返鄉創業,鄉親們回家建設美麗家鄉責任,為鄉村振興注入一股股新鮮血液。

鄉村振興引領新發展。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足顯國家在農村將有“大手筆”“大作為”,引導農民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運用現代化農業機械、依靠綠色高效農業,多產糧產好糧,即刻成廣大基層干部的“綠色使命”。四川省××縣××鎮積極倡導成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提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有效地助推鄉親們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開拓新局面。從建黨之初,我們黨就與農業農村農民產生魚水之情,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加強黨在農村的領導依然是我們新時期重要的職責,廣大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必須是農民的貼心人,必須是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的主心骨。近年來,××縣××鎮農業服務中心將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確立為核心工作,通過組織培訓,考察學習等方式,不斷增強三農干部素質,帶領父老鄉親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鄉鎮脫貧步伐日漸加快。

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祖國必將更加堅實屹立在世界東方,讓我們信心倍增地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牽引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番農村力量。

篇(6)

要樹立服務基層鮮明導向,激勵引導年輕干部以廣袤農村為考場,以鄉村振興各項目標任務為考卷,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扎扎實實為群眾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要出臺激勵保障措施,從經濟待遇、辦公條件、健康保險等方面給予全面保障,在干部提拔重用等方面向基層傾斜,讓年輕干部在農村能扎根、有盼頭。

引回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當好鄉村振興“突擊隊”。部分外出能人產業發展理念先進,創業有成,回鄉興辦實業、帶動群眾致富有著資金、技術和理念上的優勢。要注重引回品德素質較好、報效家鄉意愿較強的外出能人返鄉,實現人才回歸、資金回流、創業回鄉,有效填補部分貧困鄉村經濟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等掣肘短板。

篇(7)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州、縣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為核心,以健全全民社保體系為重點,以加強農民技能培訓為抓手,以強化農村人才供給為支撐,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助推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注入強大的人社動力。

(二)目標任務

到2021年底,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就業崗位、創業服務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5萬人次;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80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包括新生代農民)400人;大力實施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爭取創業培訓完成40人以上。組織創業專家團隊下鄉指導4次,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900人。全年累計舉辦招聘會8場,其中農村勞動力專場招聘會4場。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適時調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落實基層人員待遇、職稱傾斜政策,擴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引導人才向鄉村流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重點工作

(一)實施就業創業富民計劃

1.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收。(1)挖掘就業崗位。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站(所)作用,深入所轄園區、企業挖掘適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工作崗位,及時推薦就業崗位。(2)持續做好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統籌用好公益崗位,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進行就業援助。大力培育勞務經紀人,鼓勵勞務經紀人帶動農村勞動力有組織性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引導和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3)開展就業專項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送崗下鄉”、“就業扶貧行動日”等就業招聘活動,每季度至少組織1次農村勞動力專場招聘會或送崗下鄉活動,加大面對面對接,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信息,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4)打造“農村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在以半小時路程為半徑的鄉(鎮)、行政村地域內,設立一個就業服務場所,為當地貧困勞動力及時提供就業信息,促進就業創業。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招聘求職服務,方便農村勞動力享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就業服務。(責任部門:就業服務局)。

2.支持農民自主創業。(1)推介創業項目。開展“就業創業服務鄉村行”“創業培訓進鄉村”活動,廣泛征集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創業項目,免費提供給有創業愿望的農村勞動力和返鄉入鄉有創業意愿的人員。加強返鄉創業專家團隊指導功能,對有創業愿望的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等群體人員開展“一對一”的創業指導服務,幫助提升創業能力。(2)鼓勵自主創業。對貧困勞動力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且有正常經營行為1年以上,并參加社會保險的,給予一次性5000元初創企業補貼。對畢業三年內自主創業的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3)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計劃拿出10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指標,用于幫扶鄉村振興項目,給予項目資金支持。積極扶持農村電商創業,對在電商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貧困勞動力,也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政策。(4)強化返鄉入鄉創業載體建設。探索打造適合鄉村創業的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為入駐基地的農村勞動力和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創業服務,同等享受扶持政策,落實房租物業費減免、水電暖費定額補貼等優惠政策,降低入駐企業和創業者經營成本。積極選樹一批農民創業典型。(責任部門:就業服務局、小額擔保貸款中心)

3.強化農民技能培訓。開展就業技能培訓進行鄉(鎮)、村專項培訓活動,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培訓、推動新生代農民工接受就業技能培訓或崗前培訓,對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加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提高培訓和就業需求的匹配性和培訓后就業率,提升城鄉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責任部門:局職業能力建設科、就業服務局)。

(二)實施鄉土人才培育計劃

(1)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力量建設。在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錄(招聘)中,根據實際需求合理設置年齡、學歷、專業等招聘條件,拿出一定數量的職位(崗位)面向本縣市或者周邊縣市戶籍人員(或者生源)、退役士兵招錄(招聘),可靈活確定考試方式。根據《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帶編入伍方案》,將入伍高校畢業生招聘向鄉鎮一線傾斜,加強鄉鎮一線工作力量。(責任部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

(2)培育鄉村專業技術人才。結合縣域實際,開展教育、衛生等部門自主招聘。進一步降低招聘門檻,配合教育部門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協助衛生計生部門做好鄉村醫生“鄉聘村用”、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均衡基層教育、衛生人才資源配置。加強鄉鎮農經、農技、農水人才隊伍建設。(責任部門: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

(3)引導人才鄉村流動。推動實施人才政策2.0版落地,實施省內高校、科研院所、承擔科研項目的醫療衛生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兼職創新、在職創辦企業,保障其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權益。擴大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責任部門: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科、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行政審批辦、人才中心、就業服務局)

(4)落實基層待遇、職稱傾斜政策。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工作補貼、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高定工資政策。配合教育部門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政策。推進基層教育、衛生職稱改革。加大對長期在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鄉村教師、農村基層工作的衛生專業等技術人才職稱評審政策傾斜力度,對表現優秀、業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符合條件的可破格晉升職稱待遇。(責任部門: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行政審批辦)

(5)大力發展技工教育。支持縣技工學校(縣職教中心)強化涉農專業建設,開設一批面向鄉村的特色專業,針對性培養充實養老護理員、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等專業技能人才。加大技工教育宣傳力度,動員鼓勵適齡青少年入讀技工院校。落實技工院校免除學雜費政策。開辦專門班次,為本地企業培養輸送所需技能人才。組織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技能競賽等多種技能評價。(責任部門:局職業能力建設科)

(三)實施農村社會保障提升計劃

(1)全面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政策。依據《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銜接經辦規程的通知》文件要求,指導社保局嚴格按照制度要求經辦制度銜接業務,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責任部門:局社會保險科)

(2)適時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認真執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積極主動指導社保經辦部門持續實現符合條件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做好由政府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工作。(責任部門:局社會保險科)

(四)實施農民工勞動維權計劃

(1)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主動公開勞動監察、勞動關系、調解仲裁機構地址及聯系方式,全面受理農民工咨詢舉報投訴,及時做出回應。對具有爭議調解不成欠薪案件,啟動仲裁“綠色通道”,快速化解爭議矛盾。

(2)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強化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日常巡視檢查、專項檢查,以政府投資項目和工程建設領域為重點,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落實根治欠薪各項舉措。對發現的問題隱患及時進行通報警示,將拖欠農民工工資納入信用體系建設,對符合規定情形的違法企業及個人,依規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對嚴重欠薪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聯合懲戒,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企業和個人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確保勞動報酬全部及時足額支付到位。

(3)加強企業勞動用工指導。指導督促用工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簽訂并履行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責任部門:勞動監察大隊、調解仲裁管理科、勞動關系科)

(五)實施人社公共服務提優計劃

(1)加強人社基層平臺建設。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的意見》,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鄉村延伸,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經辦能力。

(2)提升就業服務水平。完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辦法,允許在城鎮常住并處于無業狀態的農村轉移勞動者在城鎮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責任部門:就業服務局)

(六)加大部門年度鄉村振興績效考核

緊緊圍繞省、州、縣的重大決策部署,并與州考縣工作緊密銜接,將過去脫貧攻堅指標轉換為鄉村振興列入績效考核體系,并賦予不低于15%(30分)的權重。充分體現績效考評的“指揮棒”作用,各部門重點職能工作指標體現鄉村振興工作,確保全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形成合力。(責任部門:局績效考核科)

三、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認識。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統一思想,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共同意志、共同目標、共同行動,局黨組定期研究部署鄉村振興工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篇(8)

鄉村融資對于鄉村經濟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鄉村振興不是鄉村自身就可以進行的,沒有社會資本和政府的支持,鄉村振興就是一紙空談。政府和社會資本需要針對鄉村振興策略制定新的政策,改革融資制度,增加對鄉村經濟團體的融資力度,為鄉村經濟發展積累經濟實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發展進度。

一、鄉村融資方面的概念

農村金融和城市金融共同組成了我國的金融體系,農村金融是指農村經濟中資金的流動和融合活動,也是農村貨幣、信用、銀行活動的總稱,關于農村金融的研究主要是在研究這些活動的規律性。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對農村貨幣資金的流動情況進行管理,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加強農村金融機構的運作和各種民間經濟活動運行。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農村是先于城市進行發展的,這是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最開始的體制改革也是從農村開始的,從改革開始,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富裕起來的農民手中也有了閑置資金,但是后來計劃經濟時代和市場經濟時代,都忽略了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直到改革開放之后,出現了大量的鄉鎮企業,這些企業對于資本的需求很大,為了順利經營,這些企業開始進行市場融資,完善了農村金融市場的體制和規模。農村融資涉及到資金提供者和資金接受者兩個方面,融資的意義是加強融資雙方的聯系和溝通,將閑置的資金重新進行分配,加快資金流動,促使資金帶來更多收益。融資的前提是資金接受者有對資金的強烈需求,所以對于農村融資研究就要從資金需求入手,對于資金的需求也是根據經濟主體的規模和目的進行分類的,按照這個條件可以將資金分成政府資金需求和非政府資金需求。農村非政府資金需求是指除了政府之外的各種經濟組織為了順利經營與金融市場和非政府組織之間進行資金流動的一種經濟活動。農村非政府資金需求受到市場條件的影響,是一種客觀的需求。但是政府資金需求最先考慮的是社會效益和成本。黨和國家要求政府的一切活動都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并存、區域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齊頭并進的要求,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務職能為準。因此政府的投資是充分考慮社會效益的,和企業從利益角度出發是不同的。政府進行的每一項項目都要評估社會成本和收益的平衡,這里的成本是指進行這個項目消耗的資源以及附帶影響,效益是指這個項目可以給社會帶來的效益,進行每一項鄉村建設活動的時候,都要充分考慮成本和效益的關系,既保證對鄉村的影響降到最低,還要達到鄉村收益的最大化。一般政府對于鄉村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水電設施、環境建設方面,這些設施都是大型設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和人力,僅憑鄉村自身的能力很難進行建設,政府投入資金可以極大程度上緩解鄉村居民的壓力,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在融資方面,融資是資金提供者和資金接受者之間為了實現資源和資金方面的互補,進行的資金流動行為的總稱。農村融資是農村方面接受社會或者政府資金支持的一種經濟活動,通過融合大量的資金加快農村建設和發展,在融資方面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1.互利性原則:農村融資堅持互利性原則,可以保證投資雙方都得到預計的利益回報,資金提供一方通過提供資金獲得一些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而接受一方通過獲得資金和技術,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2.合法性原則:農村融資的過程中,要確保融資雙方按照法律規定的流程進行融資活動,在政府和法律的監督下進行合作,確保整個過程合理合法,沒有不正當的利益輸送。3.公平性原則:在進行農村融資的時候,簽訂的條款需要保障雙方的權益,確保雙方可以通過融資活動得到利益,不能只實現單方面的利益。4.風險管理原則:任何的融資活動都是存在風險的,農村經濟活動主體的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弱,在進行融資活動的時候必須注意風險規避,需要在融資合同里充分標明風險措施,加強農村經濟團體面對風險時的能力。在進行農村融資方面,我國的主要融資形式是銀行信貸融資,銀行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為農村提供資金的主體。在銀行信貸融資這一方面,有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兩種,是農村振興發展比較常用的融資形式。隨著農村商品化、市場化、貨幣化的深入,除了銀行信貸之外還出現了資本市場融資這種形式。資本市場可以通過發行農業相關的股票債券等,對農村項目進行融資,還可以建立農村投資基金,為農村經濟的長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募集資金對農業進行扶持,增加農業的市場競爭力,也可以幫助農村鄉鎮企業的崛起和發展,改變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得比例。

二、鄉村振興在融資方面存在問題

1.鄉村優質項目少,管理成本高。鄉村經濟發展項目很多無法帶來高額利潤,一些基礎的項目甚至無利可圖,例如那些特色鄉村還有搬遷鄉村的經濟發展項目雖然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但是在經濟效益方面比較低。想要振興鄉村經濟,需要加入很大農業科技成果,創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雖然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斐然,但是在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方面還比較薄弱,推廣力度也不夠,想要通過農業科技改革方面振興鄉村經濟,需要投入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和資金,但是進行農業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投入大量的資本在短期內并不能取得收益和成效,農民對這些科技成果也不能充分駕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很低。在提高綠色農業水平,進行綠色鄉村建設方面,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項目,也無法取得很好的收益。對這些農業項目的管理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成本,成本與收益失衡,融資方會面臨投資失敗的巨大風險。2.鄉村擔保資源匱乏,風險較高。鄉村在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存在困難,銀行向鄉村信貸需求者進行借貸活動時需要充分考慮銀行內部考核機制、風險承擔機制、財政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經過綜合評定,一般會選擇拒絕給農村經濟團體貸款。因此,在進行借貸活動時,銀行會要求農村經濟團體進行擔保抵押,但是農村經濟團體的資產積累比較差,而且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很多農村經濟團體進行的是輕資產經營,沒有銀行要求的等價抵押品,導致農村經濟團體很難進行貸款申請。銀行即使給農村經濟團體進行貸款,也會面臨很大的風險。一旦出現不可控因素導致農村經濟動蕩,就會造成農村經濟團體經營崩潰的現象,銀行也無法收回貸款,造成銀行方面不良資產積壓,出現不良投資的現象。

三、探討鄉村振興融資改革的思考

1.融資改革的必要性。農業生產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在資金投入和回收方面都是有季節性的,在進行生產投入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個時候就需要金融市場的補充,農村融資改革可以有效調節農業季節性資金狀況,穩定農業生產情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想要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但是推動農業科技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資本,這種資本不是農民可以自己承擔的,巨額的資本投入只能透過借貸的方式來進行,如果沒有資本投入,農民只能沿用傳統的耕作方式,這樣就會嚴重阻礙農業科技的進步。沒有農業科技加入到農業耕作,就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就會導致農產品市場受到沖擊、競爭壓力大等問題,對于我國國家發展也是存在不利影響的;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存在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兩種,經濟風險主要是價格變化或者國家政策的變化,自然風險則是指自然災害等。農業生產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很低,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是致命的打擊,農民收入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農民一般無法抵御自然災害,這個時候農村融資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得到大量資金的支持,農民可以彌補損失,并且進行新的農業活動,農村融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抗風險能力。農村比起城市,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比較落后,很多農村目前還沒有自來水,甚至有些還在使用落后的供電設備等,因此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農村基礎設施越發達,農民的生活水平就會越高,也就會有更充分的條件發展農村經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不小的工程,不能只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進行建設,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還可以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消化使用,提高居民的收入增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政府的資本有限無法對所有的農村進行產業調整,這個時候就需要金融資本參與,充分利用社會資本,解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問題。農村融資在增加銀行收入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雖然農業拉動經濟增長的進度緩慢,但是總體來說農業生產總值是在不斷上升的,農業貸款基本也是呈現上升趨勢,對于銀行和經濟的貢獻率也是在呈現上升趨勢,因此農業貸款對銀行業務來說是呈現積極影響的,也可以調整完善銀行的經營模式,對于銀行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融資改革的途徑及方式。在融資改革方面,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加強網絡化手段的運用。通過加強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提供金融服務保證信息分布的廣泛性,方便借貸雙方可以有效迅速地搜集到信息,這樣可以在降低宣傳成本的同時給更多城鄉居民提供消息來源,擴大金融服務的客戶層次。鄉村振興也需要依靠互聯網的渠道才能有效實現,互聯網平臺可以發揮數據的優勢,帶來更多的信息資源。銀行也在不斷加深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將金融業務網絡化、便捷化,在鄉村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可以提高鄉村金融服務的電子替換率,降低服務成本。銀行也要加快金融服務的數字化步伐,和各大互聯網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推進大數據金融服務,滿足鄉村居民電子支付的需要,進一步推動鄉村現代化建設。

四、鄉村振興融資改革問題的應對方式

1.繼續大力支持糧安工程。農業政策性金融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糧棉油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的目標,加大對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糧棉油收儲。支持落實藏糧于地戰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積極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大田托管等農業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促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帶動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收致富。政府要加大糧安工程的實施力度,在糧食儲備方面給農村經濟團體更大的支持力度,建立糧安工程基金,增加農業資金投入,促進農業現代化、科技化升級,提高糧食產量,貫徹糧安工程內涵。2.創新服務模式。我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鄉村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呈現出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合作化的態勢,也出現了“企業+農民”“企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農民”“社會服務組織+合作社+農民”等新的產業模式,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完善,為金融產業鏈的結構調整奠定基礎,這樣的產業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為現金流提供服務,促進鄉村企業向信息化方向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是信息化和數字化,農村金融想要展現互聯網信息化優勢,就必須進行農村金融創新。3.多元化融資,降低融資成本。鄉村振興過程中還是需要政府的參與,政府需要主導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入規劃等,離開政府的作用就沒有辦法進行鄉村振興工作。各級政府需要加強對鄉村振興工作的資金投入,規劃一定的資金到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提高鄉村的自我再生能力,而且對于一些投資時間長但是收益比較少的項目政府要主導項目計劃,這些項目很難吸引到社會的投資,由政府進行主導規劃,才能幫助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在一些投資時間長、投入資金大的項目上,除了政府支持還需要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拓寬金融支持領域,解決農村融資難的問題。金融機構需要簡化貸款手續,放寬貸款條件,給更多的鄉村經濟團體提供資金支持,鼓勵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團體進行投資;除了政府和金融機構之外,鄉村振興也需要農民參與建設,農民才是農村的主人,只有農民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中,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工作,想要加強農民的參與程度,需要提高村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村集體的收入規模決定了鄉村建設的規模,村集體需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建立鄉村集體企業,這樣才能發揮村集體的作用,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為鄉村建設提供經濟基礎,在進行鄉村建設的時候,必須加強村集體的集資效能,創新集資方式,建立鄉村經濟活動基金,進行鄉村經濟項目建設。4.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和風險分擔機制。在進行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的作用,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企業的參與程度,簡化擔保流程,放寬擔保條件,給更多鄉鎮小微企業獲得擔保借貸的資格,并且簡化小微企業的擔保審核手續,出臺更多小微企業的擔保產品,提高小微企業的政府性融資擔保質量。政府也需要加強關于政府性融資擔保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擔保流程,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提供法律依據。政府性融資擔保企業也需要和銀行建立合作關系,簽訂風險共擔協議,實現風險共擔、互惠共贏的模式。政府性融資擔保企業和銀行之間也需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建立審查小組,共同對申請貸款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降低擔保風險。通過風險共擔協議,避免小微企業貸款方面的不良風險,對出現的不良資產進行按比例分配處理,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企業和銀行在處理不良資產方面的聯動作用,深化風險共擔機制。

五、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對鄉村經濟的扶持力度,占據鄉村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制定更多適合鄉村發展的政策,同時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工程的資金投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企業的作用,擴大鄉鎮小微企業貸款渠道,放松貸款條件,使更多的小微企業可以得到發展的資本,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鄉村經濟團體也需要發展自身經濟,積極爭取社會資本進行投資,為鄉村振興助力。社會資本需要加強對鄉村經濟的重視程度,積極推動融資改革,為鄉村經濟發展搭建更多平臺,給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性條件,進行現代化金融改革,實現金融信息化,加快鄉村金融信息化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篇(9)

2012年以來,縣內大量引入新農業技術,在生豬、水果、蠶桑等特色農業產業方面實現了技術化、標準化與規模化發展,大力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重點打造了縣內10個農業鄉鎮,建立了現代農業“一區五線”產業發展模式,并同步推出了新農村綜合體,強有力的促進了地方農業及農村的快速發展。

1.2蓬安縣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案思路

2018年11月專題評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方案,明確了未來縣內各大產業(特別是農業)發展的戰略工作方案及相關思路,明確了未來縣內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方針。在專題評審中,專門結合過往縣內針對農業工作結合性不緊密、特色不明顯、政策落地不強等問題展開分析,明確鄉村振興工作重點,完善總體規劃方案體系,確保全縣各個產業均能夠做到與鄉村振興戰略齊頭并進,實現下級與上級政策的有效對接。自2019年開始,蓬安縣已經圍繞農業方面在各個鄉鎮村建立了多個擁有良好基礎條件的農業產業發展試點,同時積極與縣內康養產業、生態旅游產業、保護開發產業等多產業形成深層次布局結合,再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實現了對蓬安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全方位統籌協調,切實增加了縣內資金整合能力與資金支持能力,同時在大量招商引資情況下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蓬安縣的鄉村振興戰略當中。從整體上來看,要做到鄉村振興戰略全方位統一規劃與分布實施,認真結合縣內農業實際發展情況做好相關規劃設計內容,務必將各項工作落實,避免出現“光說不做”“流于表面”等問題。在整個鄉村振興戰略中,縣內也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主體基本原則,切實確保了戰略工作效果。即在資源深挖、分類推進與自身優勢發展的多重基礎之上選擇特色農業產業,切實推動強化區域農業產業協同發展,為農業技術推廣建立有利空間條件。

2蓬安縣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未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發展建議

在基本明確了自身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背景與基本工作方案思路后,專門圍繞戰略內容建立了未來農業技術的推廣體系,并希望在體系建設中完成以下3點工作內容。

2.1調整規范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調整規范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蓬安縣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基本關鍵,督促地方農業快速發展進步,同時結合統一標準組建基層農技推廣站,并配備相應齊全的辦公環境與設施。另外,縣內還專門建立農業技術咨詢服務大廳,專門開展各項農業技能培訓學習班,建設科學化檢驗室。在農技推廣體系中,蓬安縣還專門基于定崗定責機制、從業人員崗位技能培訓及知識更新培訓機制等實現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中技術人員的有效規范,同時結合上述各項機制建立基層農業推廣站將更多農技內容通過推廣站宣傳給廣大縣內農戶,配合便民服務點,將大量農業科技示范戶推薦給農戶,共同在站內研討學習提高農技水平,為縣內農業生產水平優化創造可能性。

2.2創建優化多元投入體系

蓬安縣嚴格貫徹落實了當地的鄉村振興戰略內容,在農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中大力宣揚各項文件精神內容,希望農業技術人員技能不斷提升,知識不斷更新,并為他們提供充裕的政策資金支持以完備技術團隊建設。從2019年開始,縣內通過農技推廣體系全面帶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研發,同時滿足技術研發、引進、示范與推廣4項內容。在融資渠道方面也不斷籌資,目前已經爭取到了來自于市、省以及國家的農技推廣專項獎勵資金。另一方面,縣內也積極引導各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以及個人積極參與到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試圖發展推出農業新技術、新產品與新工藝,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果轉化[1]。

2.3強化農技推廣風險防范體系

篇(10)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在農村經濟形態的發展和形成過程當中,鄉村振興會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發展限制。所以,分析農村地區的金融領域發展現狀,結合其存在的不足和困境對應的提升措施,為后續鄉村振興道路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也可以為提升我國農村經濟環境起到推動作用。

1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對鄉村地區經濟振興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關鍵,也是農村地區經濟產業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首先,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想要實現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變化,就要實現農業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展,提高實現產業創新和整體競爭力。目前雖然我國農業產業發展有了較大進步,但整體生產技術相對落后,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低,種植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與城鎮相比,農村的整體經濟水平相對滯后,收入較低,不管是在農業科研設備補充還是產業融合等方面都缺少外來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的經濟發展[1]。其次,農村金融支持也是實現鄉村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基礎,和諧健康的農村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村地區長遠發展的關鍵保障。在農業發展環境下,農業種植過程當中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污染環境的原材料會影響土壤質量,降低作物產量,嚴重時會導致水土和耕地面積流失,阻礙農業可持續發展。肆意排放農村生活垃圾、焚燒秸稈等產生的污染,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來科學處理污染源[2]。再次,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是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淳樸的鄉風是實現農村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現在農村地區依然有盲目攀比、大肆操辦紅白喜事的現象,同時文化建設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區,有限的文娛設施難以滿足群眾的基本需求。留守老人的贍養問題、兒童的教育問題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另外保護傳統文化、修復歷史遺產以及宣傳和引導道德風貌都需要引入資金,保證工作順利實施[3]。

2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

農村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現。首先,農村金融是支持產業興旺、助力農業發展的基礎。金融對于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要以重視培育新型農業主體為基礎,以引入社會資本先進技術和完善管理經驗為目標,以此來調整現有的農產品結構,創新農村地區的產業布局,實現糧食、農林、牧業的統籌結合以及種植養殖和銷售的一體化發展[4]。其次,要強化涉農金融機構通過信貸手段來培育創新型農業主體的作用,實現農村產業的多角度融合以及農村地區全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確保多個產業結構可以實現互動補充,以此來促進農業產業的興旺發展。再次,農村金融要以扶持綠色農業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從傳統的追求高產轉變為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對應的金融導向也呈現出新的變化。涉農金融機構要在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進程當中引入綠色導向,以綠色信貸業務來支持農業綠色循環的低碳生產,實現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要改變傳統的種植養殖產業,使依靠自然資源消耗為主導的粗放型經營模式轉變成現代化的可持續綠色發展模式,重視在農業生產技術發展過程中引入節本增效的創新技術,強調推廣畜禽養殖新型農業發展模式。農村金融支持可以依托農村地區現有的綠色資源,發展并扶持休閑、旅游以及健康產業,推動農林牧漁等產業和教育、文化、養老等實現有效融合[5]。最后,農村金融支持要重視發展普惠金融,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較為失衡,地區金融配比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想要實現鄉村地區的可持續振興發展就要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缺陷。將有限的金融資源投入到鄉村振興的重點產業當中,通過拓展和延伸農村地區的服務鏈,形成一體化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以強化鄉村地區發展的前提開展豐富多樣的金融普惠活動,幫助農村居民提高金融服務的運用能力,實現農村地區共同富裕[6]。

3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的困境

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是以推動農村地區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以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資金融通可以確保各項基礎工作順利進行,但受外界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缺乏資金對農村各項事業的融通支持以及對不同經營主體的政策性支持,同時具體的對象和外部環境的差別會導致相關工作受阻。

3.1農村金融市場不完善

首先,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環境相對較弱,難以與城市地區相匹配。大部分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相對較慢,金融供給的主體相對單一,市場發展空間較小,商業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運營工作會過度關注個體利益,不能根據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完善工作細節。一些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數量少,有的地區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會因為結構單一而影響融資功能,直接限制鄉村振興的整體發展。其次,現有的農村金融市場結構不合理。受市場主體的供給和需求不對應問題的影響,金融監管體系對市場的約束性和管理性相對較低,直接影響農村金融體系的細化和完善,失去對地區經營結構的約束。

3.2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金融產品單一

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能充分展現出農村金融體系的發展情況。通過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展開分析可知,豐富的金融產品能從多個角度滿足農村地區金融主體的不同資金需求,以此來為農村經濟主體的項目建設提供基本支撐。分析目前的建設成果可知,農村金融產品的類別和形式還不夠全面,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整體要求,也不能實現外界環境和內部政策對經營的促進作用,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金融供給,導致資金的運營和使用受到較大的約束。

3.3貸款額度有限,貸款困難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所發展的業務當中,大部分為小額貸款,款項相對分散,存在一定的回收風險,會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對地方經濟水平的促進作用,甚至會阻礙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地區,農民對小額貸款的需求量較大,一般會以相應的擔保抵押為條件申請貸款,但因為農村地區的抵押物資較少,且大部分農民的個體條件不能滿足貸款要求,所以農村金融發展會受到一定約束,制約了農村經營主體的經濟發展水平[7]。

3.4農村金融保險不完善

農村金融保險對于鄉村振興產業的穩定和發展以及后續的風險防控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村金融保險在地區經濟發展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農村金融保險存在發展滯后以及缺乏擔保的情況,在當前社會環境當中,商業保險不斷發展,而農村金融保險相對落后,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限制了對保險的可承擔風險。另外農村金融機構的現有網點數量較少,在開展涉農業務時需投入大量資金,降低了貸款的收益率,導致資金流入到非農產業中。假如農村金融保險不能降低農業融資風險,就會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8]。

4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建議

4.1構建合理的金融服務政策和體系

首先,分析目前農村金融環境的發展情況可知,其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存在較大不足,要從農村金融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制定并落實對應的金融服務政策,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多元化農村經營主體的現代化發展,進而實現鄉村振興。其次,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結合現狀科學規劃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以多樣化的途徑引導多種類型的農村金融機構,確保該類金融機構促進農村區域實現經濟和文化水平雙重發展,滿足農村地區在各個領域建設工作的資金需求,另外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調節效應,合理布局農村金融的業務網點,為完善和發展后續經濟體系打下基礎。再次,要細化現有的監管機制,規避各類風險,構建完整、科學、優良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確保相應的金融服務制度滿足鄉村振興發展的需求[9]。

4.2創新服務模式和產品

首先,要引入新型技術手段完善金融服務。在過去銀行業的發展進程當中,信息不對稱對農業金融發展的阻礙較大,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銀行服務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涉農金融機構要根據新型農業主體的個體需求,結合現代化的智能手段創新并整合業務模式,提高服務的技術和數據處理能力,完善業務審批過程,簡化辦事環節,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質量。其次,涉農信貸增信途徑和方法有待豐富,農村金融機構應結合國家的政策方針來提高涉農信貸期限的時間和額度。例如,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繼續延長30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新型農業主體出現。農業金融應以此為契機發放農村土地經營和農房抵押貸款,在農業設施設備抵押和生產訂單等方面加強融資,以此來提高貸款的額度并延長相應期限,針對農戶、地方產業、農村合作社以及電商產業鏈等渠道增加貸款,并豐富融資模式,以此來滿足在土地流轉和服務過程當中涌現出的新經營模式。再次,要結合農村地區現有的產業鏈,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農村地區現代化農業規模的共同發展,農村產業鏈經營主體的基本資金需求從小額化向規模化轉變,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農業金融機構要以解決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及后續流通和營銷渠道當中的融資需求為切入點,打造出符合農業金融產業差別的新金融服務體系,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完善定價細則,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滿足不同農戶的基本需求。

4.3保證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全面提高

站在整體的角度分析,想要實現農村金融對“三農”工作的良好服務,就要完善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明確其在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具體職能。要改變現有的工作思維,強化金融服務模式,依照農村地區特有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的服務模式實現金融服務和農業種植生產等活動的有效融合。結合這些方面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對應的金融服務方案,進一步細化以多元化農村經濟為主體的金融服務,確保現代農業生產活動得到更科學有效的提升,從根本上解決鄉村振興工作當中的資金難題[10]。

4.4大力發展農村綠色金融服務

首先,要重視農村金融對綠色產業的引導、約束和杠桿作用。農業金融機構要依照農業發展基礎強調其實現綠色低碳化的轉型方向,結合有效的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呈現更高效、高質量的生產模式,從傳統的粗放型生產經營轉變為重視生態節約環保的綠色經營,在此過程中要加大綠色信貸的投放力度,重視對農業種植養殖以及深加工產業的金融支持。其次,要細化綠色農業信貸投放制度,通過制定差異化信貸策略,創新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結構。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生產和經營特點,探索農產品商標質押貸款的新型貸款模式,結合分類化的客戶管理渠道,對現有的信貸項目庫當中所涉及的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分級授信,提高其授信額度。構建以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為支撐的農業示范基地,開拓綠色貸款通道,實現農村綠色金融服務的可持續性發展[11]。再次,要強化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性支持,結合現有的政策標準和金融發展制度,落實農村綠色金融的相關要求和政策體系,構建并完善能和其相對應的、以服務于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為主體的中介服務機構,投入充足的資金,調動涉農機構發展綠色金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以綠色金融服務為基礎的綠色小微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投放。

4.5加大對農村農業貸款的管理力度

想要實現農村地區金融結構的穩定發展,就要完善利率定價機制,高利率會增加農民的貸款負擔,阻礙地方經濟發展。政府要以規范市場運營模式為主,合理調控農村金融市場,確保各項業務有序進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要結合科學的利率機制優化現有利率,確保農民主體得到金融優惠,積極參與地區經濟建設。要以小額信貸為主導,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信貸需求構建與實際利率相符合的金融制度,在強化融資效率的同時實現對金融機構運營工作的科學引導,確保金融服務能滿足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要求。

4.6拓寬信貸渠道,提高農村農業貸款額度

發展農村信貸領域要拓寬農村信貸渠道,提高農村信貸的利用效率,強化監管水平。通過機構擔保以及補貼政策,推進農村金融的創新和發展,拓展信貸渠道,發展不同的資金渠道,實現多個渠道資金抵押,保證農村地區經營主體拓展融資渠道。另外要加大農村金融對金融貸款的投入力度,從地方經濟的發展角度入手確定金融活動的發展方向,依照民間借貸的實際情況規范并引導市場環境有序發展。

4.7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風險

首先,要由財政部門設立專門的農業風險補償基金來補貼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信貸投入,并適當補償不良貸款造成的損失,完善并推廣農業保險制度。要豐富并完善農村信貸的擔保體系,優化現有的金融環境,確保各類金融機構能夠更多地參與到農村金融服務當中,有序推動城鄉文化和經濟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金融保險制度,構建農業金融信貸的對應風險。其次,要擴大政策性保險費用的補貼范圍,吸引更多創新型農業主體,結合政策性保險對策預防風險。可以通過政府補貼、稅收減免等方式引導并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相關業務,確保對應的保險服務能滿足農業市場的實際需求,為新型的農業主體提供更可靠有效的保險基礎。再次,可以推出盈利涉農保險產品,確保農業經營主體在遭遇自然災害時能得到啟動資金補償。最后,通過引入風險共擔及補償制度來構建政府機構、農戶和經濟組織等多位一體的聯保模式,充分落實集中擔保、分散使用的靈活模式,采用綜合化的保險措施來防范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金融風險,確保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可以完全應用到農村地區建設當中,促進農村地區各個領域的整體發展[12]。

5結束語

農村金融工作的發展和完善直接推動解決了“三農”問題,目前在鄉村振興工作過程中支持農村金融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農村金融發展受環境及制度的影響存在諸多困難,對應的保障制度也不能確保金融體系穩定發展,從而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影響了鄉村的發展。因此要以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為基礎,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制度,進一步促進中國農村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并實現了農村金融對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華,楊玉琪,程露.新發展階段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問題與解決方案[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7(6):41-50,257-258.

[2]李茂,王晨陽.金融創新如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銜接[J].河北學刊,2021,41(6):204-209.

[3]邵曉翀,杜爾玏.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新發展格局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10):76-80.

[4]袁文.鄉村振興中農村金融立法的困境與破解路徑[J].農業經濟,2021(10):94-95.

[5]王興國,吳梵,劉韜.農村金融發展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計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21(10):84-91.

[6]李昱呈.開發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1(5):41-48.

[7]馬天祿.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J].中國金融,2021(15):26-27.

[8]林暹亮.農村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大學,2020.

[9]李自強,陳佑成,葉偉嬌,等.網點布局視角下農信社信貸服務感知質量影響機制分析與展望———基于商譽評價的調節效應分析[J].農業展望,2019,15(11):27-34.

[10]陳麗.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思考———以廣東省梅州市為例[J].農村金融研究,2019(6):67-70.

上一篇: 防火的基本原則 下一篇: 化學的基礎知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