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6 16:22: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篇(1)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是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要資源,其推廣和應用于社會,是科研任務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科研工作從確定計劃任務、科研設計論證、研究實驗,到成果鑒定、成果推廣應用,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響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影響科研工作的效益。對科研工作的預測、科研計劃的決策、課題選擇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動有反饋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撐,管理的流程性、規范性、精益化無法保證。

群眾性技術創新是發揮企業員工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也是推進技術進步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的重要途徑。隨著企業的長遠發展,對職工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始終要以“人才戰略”為抓手,以全面提升員工技能為有效途徑,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人力資源儲備,加快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

群眾性創新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貼近生產實際,覆蓋公司全部業務,在電網建設、生產運行、技術改造和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群創項目涉及各單位各專業,小且雜。目前存在管理難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監控手段、同類項目重復申報和成果共享與轉化應用率不高的實際問題和難題,迫切需要開展群創項目管控技術和交流轉化應用提升手段的相關內容研究,更好的為群創活動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提供策略支撐。

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從國內外開展的相關研究情況來看,為適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成果利用周期縮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后,既為國家創造財富,又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基本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體系,然而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為經濟社會和企業發展服務,應引起科技管理人員的關注。

技術革新是我國國內使用最早和最廣泛的概念,企業多年來開展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群眾性生產活動,是群眾性創新的主要內容。

由于群創項目小且雜的特點,目前國內企業大多實行分級管理,即企業總部實行總量協調、備案管理,基層單位進行項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業總部對于群創項目的開展過程、實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轉化等各方面無法進行有效管控,各基層單位獨立實施造成相關項目的重復申報和成果無法共享,造成較大浪費。

因此項目開展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管控技術和交流轉化應用提升手段的相關內容研究,促進科技與群創成果交流轉化應用見實效。

3 項目研究內容

針對以上關于科技成果與群創管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創項目征集優選、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轉化為目標,研究相關精益控制技術和成果交流轉化手段,提升規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構建省、地市、基層三級管理體系,通過項目申報優選、實施過程管控、綜合驗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轉化等手段,全面推進科技城管與群創項目管理水平。

項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網公司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征集優選、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術支撐手段為科技成果、專利成果管理與技術支撐工具,其研究包括:

線下運行:科技成果、專利成果管理與技術支撐工具以線下運行為設計思路,通過單機獨立管理方式,為各級人員提供工作智能化輔助。通過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級人員的信息導入導出。

項目管理全過程輔助:針對科技項目、群創全過程節點突出關鍵內容校準、流轉時效管控、活動環節固化和閉環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層級細分:根據基層、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單位層級進行管理需求細分,差異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創項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統計分析。

4 項目建設目標

(1)研究垂直一體化管理機制,實現省、地市、基層統籌管理。垂直管理機制是項目研究的支撐性成果,通過省、地市、基層三級統籌管理手段提升企業科技成果和群創活動的過程管理水平,針對具體工作提出規范性要求,促使各級活動開展主體目標一致、行動統一。

(2)研究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精益化管控技術,實現申報優選、專家審查及過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成果評價、交流共享、成果轉化應用的相關手段和方法。

篇(2)

教育部在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必須堅持以強化實踐教學為著力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畢業設計對于高校自動化測試與控制類本科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加強對本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努力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對于實現教育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畢業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

1.就業壓力及考研壓力巨大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巨大,受就業壓力影響,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畢業設計中去,畢業設計和就業應聘在時間上有所沖突,學生們往往十分注重和關心尋找工作崗位。而且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崗實習,所以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有限,為了完成畢業設計,有些學生敷衍了事甚至抄襲他人。

2.客觀條件對畢業設計的影響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類學科知識和社會需求更新較快,新的技術、工藝、器件、軟件和算法層出不窮,學生在畢業設計時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另外,很多本科畢業設計需要的知識是多個學科知識的融合交叉,學生本來就貧乏的專業基礎知識此時就更加捉襟見肘。

3.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現狀

現在的畢業設計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整個過程繁瑣、涉及人員多。對于遠程管理難以達到要求。在使用校外資源彌補校內資源不足時,存在監控困難和質量不能保證的隱患。

三、本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

所謂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就是從學生正式開始畢業設計這一刻直至畢業設計完全結束整個過程的管理,科學的過程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工作包括確定指導教師、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答辯及歸檔等各個環節。

1.確定指導教師

畢業設計教學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應對整個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活動全面負責。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應由講師及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由助教任導師時,應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共同指導。需要在工廠或校外其它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工作時,可聘請該單位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協助我校指導教師進行指導。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不宜超過6人。

2.畢業設計選題

畢業設計選題應盡量從生產、科研和教學的實際問題中選定,其難度和工作量應適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相應的實驗條件。選題不得與往屆重復。應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

畢業設計的內容應涉及學生所學或相關專業范圍,且能達到科研工作訓練的目的。畢業設計工作期間應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完成一個大題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學應對整個題目有全面的了解;數名學生完成同一大題目時每位同學的工作要各有側重,有獨立完成的內容,能夠反映出各自的水平。指導教師將畢業設計題目選定后,應交由教研室審查,通過后,由教研室主任簽字、備案。

3.畢業設計開題

由教研室組織開題報告會,檢查每個學生的開題準備情況。開題檢查的要點如下:檢查學生的選題是否正確,文獻綜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論證是否合理,判斷是否已充分理解畢業設計的內容和要求;進度計劃是否切實可行;工作量是否適宜;是否具備畢業設計所要求的基礎條件;開題檢查不合格者必須在一周內重新開題。

4.畢業設計中期檢查

學校組織一次中期檢查,中期檢查時每個學生要匯報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對課題內容與要求的深入研究情況、有關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情況及學生提交的已查閱到的參考文獻、已獲得的實驗數據、應完成部分的論文初稿等情況,主要檢查以下內容: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與題目是否一致,論文的基本觀點是否正確;學生是否按計劃完成規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飽滿,所遇到的困難能否克服;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的表現;教師的指導工作情況。

5.畢業設計答辯

答辯環節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畢業要求的重要手段。為了充分發揮答辯環節在畢業設計方面的作用,答辯由答辯委員會主持。答辯委員會由教研室(或系)負責組織,由5~7名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其中至少有兩人具有高級職稱。答辯委員會由院(系)審批,并張榜公布。根據需要,答辯委員會可決定組成若干答辯小組,答辯小組由3~5人組成,設答辯小組長一人,具體負責答辯工作。需聘請校外人員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時,由主管院長(系主任)批準。

答辯委員會采用協商或投票方式給學生評定成績,一個專業或班級分設幾個答辯小組時,要統一標準、統一考慮。答辯委員會要向院(系)學位委員會提出是否準予學生畢業的建議。

學生必須在答辯前5天,將畢業設計(論文)全部材料、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日志和指導教師評語提交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將其轉給評閱教師(應由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審閱,評閱教師要寫出評語。

每個學生答辯時間在25分鐘左右,答辯時要出示畢業設計有關的全部資料。對于答辯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如設計方案不明確,設計內容、繪圖工作沒有完成等需參加學院組織的二次答辯。

6.畢業設計論文管理

畢業設計及有關圖紙由院(系)資料室負責長期保管,其中優秀畢業設計論文送校檔案館永久存檔。論文裝訂要整齊(論文封面由教務處統一提供樣板),要統一按照封面、內封、畢業設計論文評語、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論文正文、參考文獻、致謝、附錄等順序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的知識產權歸學校所有。

四、結束語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工科專業,具有軟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運行與制造結合的特點,因此畢業設計在該專業的培養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實踐的角度提出了本科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為做好本科畢業設計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童榮,高軍.加強工科本科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科技信息,2013,(2):195.

篇(3)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234-01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倉儲管理課程設計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過程的倉儲管理課程建設,符合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其課程設計的基礎是企業倉儲管理崗位能力和具體倉儲工作過程,其特點是學習內容和工作任務緊密結合、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和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提高了學生的倉儲崗位能力

《倉儲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主干課和專業必修課,它在本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能夠學、做一體化,既掌握了倉儲管理知識,又鍛煉了倉儲實踐動手能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倉儲崗位能力。

2、加強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通過案例教學、實習等方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愛崗敬業精神,為學生將來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模式

1、設計思想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思想是以就業為導向,對倉儲企業或相關倉儲崗位進行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確定職業崗位,分析本崗位典型的工作任務,以此為依據確定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教師根據倉儲管理教學大綱,整合教學內容,形成本課程的教學模塊。

2、教學內容

本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遵循兩個原則:基于倉儲管理崗位的能力要求安排教學內容、基于倉儲工作流程安排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按照崗位能力在工作過程的先后順序排序,使學習接近實際工作要求。通過倉儲企業調研、物流行業專家訪談等方式,歸納出倉儲管理的具體工作崗位:倉儲業務員、倉儲合同審核員、入庫管理員、質檢員、出庫管理員、保管員、倉儲會計員、倉儲信息員和倉儲主管等。根據崗位任務確定教學內容見表1

根據倉儲管理的運作流程,按照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具體教學內容如下:(1)倉儲商務

①倉儲認知。了解倉儲的沿革,熟悉倉儲管理的模式。

②倉儲商務是倉儲企業進行的經營活動,是一種經濟交換活動。其內容包括: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把握商業機會,組織貨源;根據市場需求,設計產品營銷策略,促進產品銷售;提供令顧客滿意的倉儲服務,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妥善處理商務糾紛,防范和減少商務風險。

(2)倉儲合同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根據倉儲業務范圍和經營項目,組織與客戶的商務談判,明確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簽訂倉儲合同。在倉儲合同履行過程中,面對變動的經營環境,能夠處理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3)倉儲業務

倉儲業務包括入庫、保管和出庫三個組成部分。入庫管理包括入庫準備、組織商品接運、商品檢驗、辦理入庫手續等一系列作業環節。商品保養包括商品盤點、商品保管場所的分配和布置、商品堆碼設計、商品苫墊、商品保管秩序的建立、商品養護、倉儲安全等內容。出庫管理包括核單備料、復核、包裝、點交、登帳和發運等一系列環節。

(4)倉儲成本

倉儲成本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倉儲成本、倉儲收入和倉儲成本核算。

(5)倉儲管理系統

倉儲管理系統是一套應用性的操作軟件,包括入庫管理系統、出庫管理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和系統管理子系統。通過本叫教學模塊學習,使學生可以熟練操控倉儲管理系統。

(6)倉儲管理

倉儲管理可以從倉庫管理和人員管理兩個方面來研究。倉庫管理包括倉庫選址與建設、倉儲設施設備選擇和庫存控制;人員管理包括倉儲組織結構、人員選拔、培訓和績效考核等內容。

三、教學組織實施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上,理順了教與學的關系,側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生自學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1、教學準備

(1)教學資料收集。收集學科發展、學生的需求信息,向學生提供最有價值的倉儲管理案例、參考書籍、參考報刊和參考網站等信息。

(2)教學大綱制定。根據物理管理學科發展動態和物流人才未來職業需要,確定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大綱,作為授課教師的指導性文件。

(3)教案制作。針對倉儲管理課程的特點,制作了集圖片、聲音、影視的動態PPT教案。

2、教學過程

(1)課堂授課。授課內容與崗位能力培養緊密聯系,強調系統性和先進性;授課形式上體現多樣化和互動性,充分運用教師講授、情景體驗、案例討論、疑難解答等方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2)實訓模擬。配套開設倉儲實習環節,聘請倉儲企業工作一線的人員進行進行實習指導,采用現場指導方式,增強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社會實踐。向學生提供真實的社會活動平臺,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倉儲活動。

(4)課程考核。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采用了筆試、平時成績、實習報告、等多種課程考試形式。

3、教學總結和研究。

針對教學內容的組織,為了達到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目的,定期舉行教研活動,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內容,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完善倉儲管理課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真虹,張婕姝主編.物流企業倉儲管理與實務第二版[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7

_

篇(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081-01

現代物流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現代物流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由于物流業務和技術跨度較大,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在確定培養層次的基礎上選擇一定的專業范圍進行準確定位。

一、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

物流是典型的服務行業,是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具有很強的執行性和操作性。結合現代物流的功能特點可分為幾個工作領域即: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根據幾個工作領域所涉及到的任務確定學習領域。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

(一)設計原則。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設計的思路是根據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設計的基本原則,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在具體設計充分考慮物流企業現實崗位(群)的操作技能要求和新崗位適應性,同時還要兼顧人才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企業由于競爭的需要在不斷地創新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為適應流通領域對物流活動的更高要求,物流企業急需的物流人才恰恰是那些既懂得現實崗位操作,又能適應管理創新的技能型人才。作為適當超前于企業現實需求和人才儲備性培養的職業教育,應在關乎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質量的課程體系設計中適當考慮企業未來的需求。

1.基于“工作過程驅動、項目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分析。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設計應參照國家物流職業資格標準,以物流活動的特定任務為起點,以典型作業流程為主線,根據設計的學習領域(理論要求)的知識點,把專業知識與企業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理論和實訓教學滿足實踐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時,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應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由于物流企業對人才職業能力的要求會隨著物流行業新技術的應用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動態變化,因此,要求這一完善的過程應不斷地繼續下去,更好地適應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變化。

2.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解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課程架構,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人才培養的規律和職業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的動態要求重新解構課程內容,架構全新的專業課程體系。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于應用技能型人才,人才的服務層次為崗位操作型的一線管理人才。課程體系的重新解構應在人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崗位技能和崗位素質養成、崗位應用和技能創新的綜合素質三個層面上全面適應企業的需要。

3.課程體系中各項目課程的合理銜接與排序。重新解構后各項目課程的銜接與配合十分重要,要體現課程間在知識銜接上的邏輯順序,同時還要兼顧不同學期學時分配上的適當平衡,以利于教學組織。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圍繞職業崗位能力設定教學內容。高職教育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求我們以職業崗位能力的形成為核心,組合教學內容,構建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使教學內容對目標能力的培養具有更直接的意義和價值, 體現實用性。同時,還要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實現職業資格“直通車”。其中,理論知識內容應圍繞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能力的專業基礎與職業知識來構筑,以適度、夠用為目標進行優化;實踐教學目標與專業能力目標相對應,實踐教學內容以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的技能的獲得及勝任工作為目標進行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在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崗位的任職要求,確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定學習領域,以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把原來的專業課程知識體系解構, 重構知識和課程體系,整合教學內容,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形成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時,應以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以實現知識和技能目標為基本出發點,打破學科界線,重組課程結構,形成模塊化課程、項目課程,開發綜合化的新課程,并將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漸進式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同時,建立見習、實驗、實訓、實習層層遞進的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踐教學比例,運用分散在課內的見習課、實驗課與集中實訓、實習相結合的形式,使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緊密結合,最后以職業資格鑒定驗收課程質量。

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課程體系

篇(5)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135-02

Abstract:According to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ory,research how to organize measurement of inter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t proposes inter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procedures,give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it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implement evaluation work,then Perform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valuation results,to find sectors with low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issues,and promotes analysis of its own reasons,continuing to improve its working methods,thereby improving desig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Internal Customer;Satisfaction Measurement;Evaluation Index;Statistical Analysis

高速發展的世界經濟,進入到全球化、一體化的時代,當市場的供求關系,由“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后,“質量標準”將發生重大變化,以超越顧客期望的“富有魅力的質量”來滿足顧客的需求,以其“驚喜”來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顧客滿意將是質量的最終標準;同時“以顧客為中心”作為質量管理原則之一,都表明顧客滿意是質量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顧客滿意度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指標。在ISO9001:2008的8.2.1中明確提出了把顧客滿意作為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業績的一種測量,監視顧客關于組織是否滿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并確定獲取和利用這種信息的方法[1]。通過對顧客滿意度的監測、分析和評價可以發現顧客對組織的滿意程度,對其進一步分析和評價,找出不滿意的原因,可以為組織提供持續改進的機會和方向,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使組織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用戶作為外部顧客,其滿意度對企業組織尤為重要,而企業組織內部也存在著顧客關系,為提高企業工作效率,保證完成任務的及時性,有必要對內部顧客的滿意度進行研究與應用,以支持企業內部持續改進。

1 內部顧客滿意度定義

顧客滿意度理論是西方近年來發展、成熟起來的跨領域、跨專業的新型邊緣學科。簡單說,顧客滿意度就是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對該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本文研究的是內部顧客,按照相互關系的不同,分為職級顧客、職能顧客和工序顧客三類(見圖1)。

職級顧客:由組織內部的職務和權利演變而來的顧客關系。

職能顧客:職能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提供服務的關系以及與業務部門的上下級關系。

工序顧客:在工作或作業中存在著產品加工或服務的提供與被提供關系。

內部顧客滿意度指設計過程存在著輸入輸出或服務關系的部門,下游專業對上游專業提供的輸入滿意程度,設計對管理部門提供服務的滿意程度。

本文主要研究工序和職能內部顧客。

2 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方法

進行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首先根據企業組織架構,對具有輸入輸出關系的設計部門和提供服務的管理部門進行調研分析,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確定測評指標和測評內容,制定測評表,形成測評方案。

(2)測評打分采用百分制,滿意度分為5 檔:[90,100]為非常滿意、[80,90)為較滿意、[70,80)為滿意、[60,70)為不滿意、[0,60)為非常不滿意。

(3)制定測評流程,如圖2所示,指導實施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工作。

3 內部顧客滿意度在設計研發中的應用

3.1 設計工序定義

工序是指組成整個生產過程的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這里講的是制造加工中的工序概念,實際上在設計研發中也存在著工序的概念,稱之為設計工序,具體是指上游專業完成必要的設計工作后下游專業才能開展設計工作,即上游專業的設計輸出提供于下游專業作為設計輸入。

3.2 滿意度測評在設計部門的應用

按照內部顧客滿意度側方法和流程,征求多方意見,設計部之間測評確定三項測評指標:及時性、完整性和正確性。

依據設計工序的概念,各設計部門梳理自身的輸入和輸出內容,經多輪相互協調和確認,確定對其它設計部的測評內容,各設計部分別形成一個測評表(見表1)。

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測評方法和流程以及測評內容等開發出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系統,實施測評工作;測評打分采用百分制,滿意度分為5檔:[90,100]為非常滿意、[80,90)為較滿意、[70,80)為滿意、[60,70)為不滿意、[0,60)為非常不滿意。

3.3 滿意度測評在職能部門的應用

對職能部門滿意度的測評有別于設計部門,職能部門設計研發過程中主要起管理、協調的作用,工作中并不輸出設計文件和圖樣,輸出的是無形的服務和協調等;根據這個特點,經征詢職能部門和設計部門,對職能部門的測評指標確定為四項:主動服務、溝通協調、反饋及時性、工作質量,同樣形成一個測評表(見表2),設計部門對職能部門的測評和職能部門之間的測評均采用此表。

3.4 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結果分析和改進

按照制定的測評表,各設計部從三項測評指標“及時性、完整性、正確性”在系統平臺對其它設計部進行測評打分,并將測評結果均值進行匯總,見表3所示。

以“被評部門”為單位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1)單次測評結果統計分析。

對各設計部的三項測評指標結果對比,形成及時性、完整性、正確性均值以及總均值折線圖,以“及時性”均值折線圖為例,見圖3,由圖3中可以看出各設計部在及時性指標的差異,并能看出整體滿意度情況。

(2)多次測評結果統計分析。

按照測評頻次,隨著測評次數的增加,數據積累一定數量后,可以觀測一個設計部各項測評指標的滿意度隨時間變化情況;以被評部門作為一個整體,統計分析設計部的測評指標均值隨測評時間分布情況,形成設計部均值-時間分布圖。

通過對測評結果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各設計部的滿意度高低情況,對于滿意度較低的部門發起改進行動項目,要求查找分析原因,給出糾正措施,從根本上提升滿意度,提高設計工作質量。

4 結語

對顧客滿意程度的監視和測量,是組織持續改進的不竭源泉;同樣在設計研發過程中貫徹顧客滿意的理念,研究并實施企業內部顧客滿意度測評工作,也是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以及提升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

篇(6)

一、《國際投資與跨國企業管理》課程要求

《國際投資與跨國企業管理》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國際商務專業本科必修課程,也是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碩士和國際商務專業碩士核心課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及發展、國際投資環境及評估方法、跨國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戰略、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與資本運作、跨國企業的內部貿易與轉移價格、跨國企業的營銷、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國際社會對跨國企業的管理等。

本課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系統掌握國際投資和跨國企業管理的主要內容與前沿研究成果,訓練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投資項目選擇、國際企業管理和實際業務操作的能力。

本課程教學方法為,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理論知識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學生通過聽課、課堂討論、案例閱讀、及分析世界500強企業的小組作業等方式,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案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強調案例教學,因此對教師的要求是:(1)提供課堂討論案例;(2)提供章節教學案例;(3)關注跨國企業時事熱點新聞事件等。

本課程對學生的要求是:(1)通過世界500強企業官方網站,了解跨國企業經營與管理;(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世界500強企業經營與管理活動;(3)分小組完成一個世界500強企業分析作業。

二、《國際投資與跨國企業管理》課程教學環節設計

1.課堂講授

課程講授重點內容: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組織形式;跨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方式;跨國公司全球戰略;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跨國公司技術貿易;跨國公司的研發、生產、營銷、財務、融資、稅收、人事管理;跨國公司社會責任;跨國公司在華投資。

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理論:跨國公司投資理論、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投資理論、跨國公司投資理論的新發展等。

2.案例教學

課堂討論案例是以世界500強跨國企業為主,主要有:案例1,美國迪士尼進入日本、法國、香港和上海等國際市場方式比較及分析;案例2,韓國三星集團技術研發跨國戰略聯盟戰略分析;案例3,美國蘋果公司技術創新戰略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案例4,瑞士SWICH手表的國際轉移價格避稅案分析;案例5,世界500強企業撤出中國市場典型案例分析等。

案例討論和分析內容包括:(1)針對所學章節知識分析上述案例,如戰略聯盟、國際轉移價格、技術戰略、進入國際市場方式等;(2)通過案例分析和了解跨國公司戰略決策導致企業成功或敗的原因;(3)案例分析過程要求學生參與。

3.時事熱點新聞

在課程講授的整個學期中,教師密切關注與世界500強企業相關的時事熱點新聞事件,在課上結合講授的相關章節知識,做到每周一個新聞事件,及時分析,使學生深切感受到:(1)書本知識與實際問題的相關性;(2)理論知識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指導作用;(3)學習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重要性。

同時要求學生關注時事熱點新聞,特別是與本書章節相關的發生的與世界500強企業相關事件、跨國公司戰略、跨國企業收購并購案例等。

例如:2015年9月份,披露的“德國大眾企業尾氣排放數據造假事件”,由此,引發的德國大眾總裁文德恩因造假事件辭職的報道。針對這一事件,對德國大眾企業品牌、股價和跨國誠信等一系列問題的分析。

4.小組分析作業

在學期開始時,布置小組分析作業,每4名-5名學生一個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分析一個世界500強企業。分析內容包括:企業概況(涉足的行業、現任CEO、500強排名);經營產品(系列品牌名稱);企業標識;海外市場分布情況;組織結構圖;技術領先領域(重要的技術發明);成功的經營與管理經驗;企業國際化戰略;在華投資情況等。

其目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資料收集,全面了解世界500強某一企業,以PPT演講方式與全班同學分享。

小組分析作業的教學預期是:一個學期大約有10-12個小組,分析了10-12個世界500強企業,整個學期每位同學都能夠較深入地了解10-12個世界500強企業。開拓了學生的眼界,通過收集世界500強企業資料,閱讀企業年報,獲得企業二手資料。

三、考核方式及教學效果

《國際投資與跨國企業管理》課程考核目的是了解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試和學生平時課堂表現。考核包括三部分,具體分值占比為:學生課堂討論發言占總成績的20%;小組分析作業PPT演講占總成績的20%;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60%。上述考核方式,較全面地考察了學生的能力,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篇(7)

【分類號】G712.3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沙南方職業學院2014年度院級立項課題“基于工作過程施工組織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編號:14YB04)階段性成果之一。

一、《施工組織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施工組織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其核心是根據工程實施復雜程度研究工程建設項目整體統一規劃和系統性管理內在規律,是建筑施工單位以整體化、系統化理念對施工項目制定決策、做出規劃、組織施工、控制質量和成本等并協調各個施工環節的統籌工作中的重要一項。因此本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很多時候我們的高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弱,綜合能力有待加強,于是本文將從以工作過程分解施工組織的任務進行研究,以期提高施工組織管理課程實踐教學能力。

二、全面貼合建筑施工實際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實踐型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價值追求,將崗位工作實踐為課程的邏輯起點和主線,引入企業職業資格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形成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職業態度有機結合的課程目標體系,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形成課內外結合、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工作崗位及所需工作能力分析

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主要考慮工作過程中的系統性特點,課程組對湖南建工集團公司等建筑企業的調研,我國現在建筑工程項目主要采取的是項目經理責任制的生產組織形式,崗位組織普遍采取在領導決策層下設置執行、作業層的形式。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等構成了項目領導和決策層;領導決策層下的執行層也肩負項目管理職責,主要由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材料員等人員崗位構成;最基層的作業層主要是指各工種的施工班組,常見的有砌筑工班組、鋼筋工班組、模板架設工班組等。建筑技術專業所涉及到的主要有施工員、質量員等位于工程建設執行層的崗位,而各個崗位所需要達到的工作能力要求則由企業技術人員以及課程組老師在分析崗位能力的基礎上加以確定。

具體來講,施工員所需的職業技能主要為讀圖能力,包括正確識讀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構圖能力,即借助建筑CAD軟件繪制建筑圖紙的能力;能夠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能力;對建筑工程施工良好組織的能力;對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規劃和制定能力;建筑工程的基本測量技能;正確使用、檢驗和保存建筑材料的能力;對項目工程費用進行預算和決算的財務能力;依照相關技術規范和文件檢驗工程質量的能力等。通過對職業崗位分析,可以明確培養目標,使之具備建筑施工能力。

在總結相關職業技能之前,我們對工作崗位和崗位能力M行了充分地調查和研究,分析建設施工的具體施工過程,分解相關工作環節,依照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和專項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并進的策略與企業共同構建了基于行業需要、突出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二)創新“以實踐為指導、課業評價”課程實踐教學設計

1、以課程實訓為主線的情景教學設計

結合實踐情境進行教學能夠使課程內容更加生動具體,不僅易于學生接受、操作而且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1)課內實訓。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之中有計劃的引入實踐教學,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鞏固的相統一,使學生能在實踐中了解諸如施工現場的布置、勞動量的計算等現實性的知識內容。實踐教學能有效解決理論知識抽象、枯燥,不易掌握和運用的問題。

(2)集中實訓。除了課內實訓之外還要以課程集中實訓提升實踐教學的含量,可以采取與建筑公司合作進行學生頂崗實習,利用集中的實踐有效提升學生對工程進度及主要施工方案編制能力,以及對實際問題的把握和處理能力

(3)綜合實踐。實踐教學的內容必須多樣,形式也必須豐富,常見的形式有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以此提升學生對施工組織整體策劃、施工進度安排和施工具體技能運用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知識與能力相統一,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工作環境。

2、模擬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設計

在課程理論講解過程中掌握學生學習程度,正確理解技能為主理論夠用思想,模擬工作過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前提要做好相關準備,教師要提前發放一套簡單的圖紙,積極準備教學過程的資料,才能使得該模擬實現。模擬實踐教學法主要包含以下模擬實踐環節。

四、改革的預期成效

1、教學實效性得到明顯提升。我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該實踐教學體系完成了2015屆及2016屆的教學,從教學效果看,我發現動手操作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和熱情,更能夠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較熟練地安排施工組織進度計劃。教學做到老師教、實踐教、學生學、學生做幾個環節相統一,為學生未來工作打下堅實的職業技能基礎、個人興趣基礎。緊貼未來真實的工作環境設置教學領域,研究、設置教學內容,使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職業綜合素質、職業興趣得到同步提高,切實增進其未來的個人競爭力。

2、不僅注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更使學生職業綜合素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通過對兩屆畢業生在頂崗實習工作跟蹤調查,我系學生普遍表現出極強的工作責任心,勤奮踏實,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能專業地編制分部工程施工組織進度計劃,學生實習的各個崗位能得到相關崗位人員的好評。

五、結語

“以學生為本、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是以培養適應社會、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施工組織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要以就業崗位的實際工作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學生的專項基礎能力、綜合實務能力、畢業頂崗能力、社會溝通能力,使學生達到畢業即可頂崗就業,成為生產一線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延該.加強專業建設實踐“工”與“學”[J]. 新課程研究,2014.

[2]安素莉.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4.

篇(8)

管理無處不在,任何一個部門、組織,要協同勞動,要經營要發展,都需要進行管理。《管理學》課程就是研究各種社會組織中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實踐性極強。

一、實踐能力型課程教學定位

《管理學》課程是高職高專所有經濟管理專業的必修基礎課,也是其他各類專業的選修基礎課。《管理學原理》課程以培養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建立“124”教學內容體系。“124”是指“一條主線”、“兩大基礎”、“四大關鍵能力”。

1.一條主線。以培養基層管理崗位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這種基層管理崗位綜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業單位基層部門主管等管理崗位所需要的綜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以這種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進行設計。

2.兩大基礎。一是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包括管理的概念、屬性,管理主體、管理對象與環境、管理機制與方法,管理職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進過程、最新趨勢,管理原理、組織文化等。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管理基礎知識,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與理念。這是培養管理技能的基礎與前提。

3.四大關鍵能力。按照基層管理者進行綜合管理的需要,《管理學》課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大關鍵能力,即決策與計劃的能力、組織與人事的能力、領導與溝通的能力、控制與信息處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職能反映了各級管理者的共通作用與程序。教學過程中在介紹四大職能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主體與重心放在基層管理者所需的實用技能上。

鑒于高職高專教學的特點,《管理學》課程服務于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以管理技能培養為主線。具體教學目標定位為:培養基層管理崗位的基本管理實踐技能,同時為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后續教育考試打下基礎。

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課程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核心。除講授、提問、學生分析、討論等常用的方法外,結合《管理學》課程實踐能力型的定位,適應管理職業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參與式、體驗式、交互式和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為基本形式的多種方法。

1.頭腦風暴法。針對講授中、案例中、寓言故事中、學生身邊生活中提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放開思路,大膽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解決方案。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管理學》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的特色形式。教師的指導要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多視角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也不要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

3.角色扮演法。給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由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輪流扮演),設身處地地分析與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從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發,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分析與決策,以提高學生實際決策的技能。

4.實地走訪法。在課上或課外,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有條件時,直接訪問企業家及其他各級組織管理者,組織學生與企業家等各級組織管理者的對話活動。

5.管理游戲法。游戲圍繞著對技能的學習和使用而展開,它幫助參與者思考、反應、操作,更重要的是會有很多啟迪,通過一個完整的游戲過程,讓他們在非正式的、非緊迫的情境下學會一個技巧。

三、創新型的教學考核

針對《管理學》課程應注重實踐性、創造性和實際管理技能培養的要求,同時又鑒于各專業教學大綱中以考查課的身份出現,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改革“期末一張卷”的傳統考核方法,實行以能力為中心的開放式、全程化考核。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理解理論、概念,注重考核思維與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開放式的。特別是思維力與能力的考核,可以無標準答案,可以超出教材與課堂講的范圍。三是實行全程化考核,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堂參與狀況、作業完成情況,特別是實踐教學中的表現等進行全面考核,記入成績。

篇(9)

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在這一領域是越來越受到關注的研究熱點。本研究依據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從微觀角度作為出發點,為市場上的“客戶”和“產品”進行調查,從而解決“客戶”需求和特殊“產品”的要求,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提供理論依據。同時,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市場需要量是很大的,“市場”上的“產品”需求非常強勁,甚至迫切需要。目前各組織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營銷運作,生產系統運行平穩等需要大量工商管理人才。這項研究是根據目前工商管理畢業生面臨的困難:行業困難,就業后工資低,難以適應工作環境,出現工作任務完成困難和職業發展瓶頸。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甚至部分解決我們大學工商管理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問題,有效提高工商管理畢業生的素質和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改善就業困境和職業發展困境。

一、相關理論

工商管理專業是工商企業在經濟管理基礎理論和一般學科方法的研究,包括業務戰略發展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個方面。該專業應用非常強大,專業范圍比較廣泛,課程更多,涵蓋了經濟,管理多門課程。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方向。如企業管理,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會計,企業投資。工商管理專業的顯著特點在于其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1)可雇傭性理論。二十世紀初在英國發起的可雇傭性能力能力概念是獲得初次就業,維持就業和獲得新工作的能力。對于個人來說,如知識,技能和態度;因此在面對雇主時將這些資本提供給雇傭人員。從小學到高中,大學階段是培養和加強就業能力的好時機。

(2)就業力理論。英國經濟學家Beveridge(Beveridge)在1909年歷史性地對就業能力作出了定義,在他的理解中,“就業能力”等同于“就業”,即為個人尋求及維持工作的能力。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的一些學者修改了就業是獲得初次就業,維持就業和重新選擇和獲得新工作的動態過程的概念。在強調就業,就業市場,國民經濟政策等宏觀方面的就業能力的同時,更全面地解讀了就業概念。2005年,美國教育和就業委員會再次界定了就業概念。“就業能力”是指獲得和維護工作的能力。勞動力不僅包括在狹義上找工作的能力,而且包括繼續工作和實現良好職業發展的能力。

(3)有效教學理論。教學的有效性是20世紀上半葉的教學思想和理論的代表,其核心是教學的有效性。關注點核心在教師的教學效率,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成績,老師要有效率觀念。“有效教學”是一套教學策略,要求教師掌握相關戰略知識,做出具體決策,及時做出決策。

(4)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的過程,教育者的任務是將知識轉化為適應系統發展的一種形式,將發展秩序描述為教學設計模式,使學生知道學習。所謂的發現當然不僅限于人們不了解的事物的發現,而且還以自己的想法獲得所有形式的知識。

(5)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認知理論。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核心可以歸結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積極發現和建構知識對于人生的意義。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認為教師的教學是“為每個學生的發展”。

二、在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貫穿可雇傭性

作為人才培育及增強學生可雇傭性的重要環節,課堂和實踐教學兩者要互相滲透,在理解理論概念的同時,也應不斷進行實踐驗證工作,以此提升教育效率。

(一)在課堂教學中貫穿可雇傭性

在高等教育中,以課堂教學作為培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借助一系列合理、高效的方法,在所有教學活動中注入可雇傭性的培養環節,比方說課堂上的引導、互動環節、第二課堂教學等,這些都能夠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第一,應該把課上教學活動與可雇傭性技能的培養結合起來,在教材中添加此類技能的具體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借助一系列高效的方法,積極培養該類技能,另外應該注意的是,此類技能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貫通性的學習,它脫離不開當今時事政治與經濟等現狀。第二,研究在課上教學中,實踐技能的高效培養模式。探尋更好的教學組織結構與該類技能的練習方式,推動師生關系的發展,增近雙方友誼,促使兩者成為合作伙伴,擯棄掉傳統守舊的教育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導權,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轉變為啟發、互動、合作型的模式,在保證可雇傭技能教育質量前提下,積極探究更高效的理論教學模式。第三,想要保證實踐技能的高效引導及訓練,就應該積極促進合作教學模式的優化及健全。同時積極借鑒各領域相關學者的實用性建議,投身于課程體系的規劃活動中。以課程特征與具體內容作為重點參考,給專業人士布置一些專業性較高的授課任務。積極和企業達成教育層面的合作伙伴關系,尋求一種更合理的企業、雇主參與課程規劃的合作方式,教材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貫通,讓理論知識更貼近于具體發展現狀,創造出更富有生命力的教學體系。

(二)在實踐教學中貫穿可雇傭性

想要有效提升專業能力,就必須有系統的實踐課程,專業性人才的誕生離不開系統化的實踐培訓。面向社會的服務模式,決定了學校開放式的教學形式,想要充實同學們的經驗,就應該讓他們充分與社會接軌。而實現這方面的重點就在于實踐教學,老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在遵循現代化教學理論的前提下,借助不同的教學形式,尤其是案例、演示法,讓同學們吃透教學內容,借助實戰以及模擬實戰的方式,充實它們的實踐經驗,培養他們的遇到困難時的克服能力,真正做到對應用型人才的高效培育,可謂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造的核心突破口。以增強可雇傭性為初衷的高效實踐教學模式有很多種,比方說學院內的課程實驗、作業、畢業論文、社團組織活動等,還有實習考察作業、調研工作、畢業實習等。借助上述形式,能夠激發同學對實踐活動、實習工作等的參與積極性;積極尋求且建立“強化技能訓練—理論教學實踐—綜合運用培養”的多層級、進階型的教導架構,將實踐、實習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部分,樹立可雇傭性能力的重要性。

三、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可雇傭性技能的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素質

學院應該將工作重點放在對雙師型組織的創建及完善工作上,借助一些辦法,大力促進教育者自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第一,對所有老師,尤其是骨干型教育工作者進行系統的培訓工作,比方說進行相關能力的評估測試,以期提升教育者的綜合素養與實戰教學能力;第二,讓更多具備較高專業能力的人士參與相關教學活動,積極推崇廣大企事業部門的相關技術人才,到校上任一系列輔導工作。增加校內專業人士的數量;第三,應該建立起“校企互通、動態組合”的師資團隊,為兼職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應職渠道,形成外界兼職人才庫存。

(二)分層次培養學生可雇傭性技能

此類技能被劃分成多個層級,即核心、基本以及高層次技能,第一級技能即為人處世、企業管理方面的能力,具備這種技能能夠有效提升就業能力,并能夠保證自身的長遠發展,這一技能的培養應該滲透于整個四年的教學體系中;第二級技能作為工商管理工作中必須掌握的內容,是第三級技能的發展前提,具體內容即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操控能力;第三級技能即管理、創新的能力。

(三)建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可雇傭性技能發展檔案

創建相關檔案是以熟練該類技能為初衷的。同學借助具體化的數據檔案,便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清楚現階段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今后的訓練中便有了更為清晰的方向,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為自己做出更為客觀的規劃。創建檔案、隨時保持與學生的聯系,創造出評估體系,為今后教學方案的修整及優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四)建立多種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強化學生職業生涯意識

通過職業生涯干預,使學生努力充實自身的科學知識,為自己制定合理的職業計劃,掌握高效的求職方式。今后用人單位的很多聘用標準與條件,都可以作為學生發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同時也可以作為高校培養可雇傭性的具體方針。因此,借助合理、科學的職業規劃引導,能夠在早期為學生樹立起可雇傭能力的重要性的意識,讓他們對相關培訓活動重視起來,激發其參與主動性。

四、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可雇傭性能力培養實例研究———以長春理工大學為例

一直以來,長春理工大學管理系始終把學生可雇傭性能力培養作為核心內容,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

(一)以就業為導向建立實習基地

我校工商管理專業傳統的教學實習基地,主要是以一汽集團、可口可樂、蒙牛乳業等為代表的當地企業,然而,隨著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的廣泛化,過去的實習基地教學素材,已經無法順應當下的職場環境,那么此專業就需以就業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不斷尋求、創建各個領域、職位的實踐基地。所以,該校此專業的實踐基地建立,應該充分借助相關部門的力量,在當地工信機構的幫助下,積極與周邊企業達成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就業市場。

(二)采取多種實習方式

我校工商管理專業實習的組織和安排,完全采取“雙向選擇”模式,在企業和學生雙方之間做出合適的匹配調整。有聚集型實習,有分散實習的,有輪崗實習的、有只是參觀聽講座的。

(三)構建特色實踐體系,實現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良性互動

把同學的培育和企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促成“雙贏”的形成。學校外界實習規劃體系具體涵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自由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等環節。認識實習涉及自我、社會、企業組織等層面的認知,這一環節多針對低年級的同學。專業實習以“走出去”與“引進來”作為主要形式,讓學生更高效地掌握專業知識。自由實習即為倡導同學們在閑時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即為綜合型實習,同校外實習極為相似,都需在外界創建基地,將學生分配至基地,為其匹配比較對口的職位進行實習,通過實踐鍛煉其綜合能力。

(四)以專業性學生社團為載體,深化可雇傭性能力培養

現在學校各種社團很多,鼓勵學生參與,納入創新學分,并配備了相應指導教師。發展專業性活動,以引起外界相關領域的響應,召集相關企事單位來參與活動,將就業與實習融為一體,拓展社團活動領域。

結語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尤其強調實踐性和可雇傭性,這種轉變要求該專業的培養模式應做出全新的調整。把在可雇傭性能力培養貫穿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各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探索更豐富的路徑。

參考文獻: 

[1]李鋒.基于教學過程的大學生可雇傭性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 

[2]李躍軍,葉才華.試析大學生可雇傭性能力的培養途徑[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 

[3]陳廣,張好徽.大學生可雇傭性的培養與開發探析[J].文教資料,2015(7) 

篇(10)

中圖分類號:F406.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8-000-02

一、科技成果管理的主要內容

科技成果是指在科研、生產、試驗及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具有應用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方法等。僅依賴個人經驗和技能、技巧,不可重復實現的技術、方法不屬于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按其性質分為:應用技術成果、理論研究成果和軟科學成果。應用技術成果是指為解決科學技術問題、提高生產力水平而進行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技術攻關、技術革新中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方法等,主要表現形式為實物、應用軟件、設計文件、工藝文件、報告、標準等。理論研究成果,指自然科學中純理論性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形式為學術論文、學術專著;對于可以直接指導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的理論成果,當它的作用已表現在被該理論指導的應用技術成果上時,視同應用技術成果。軟科學成果是指推動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現代化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技術經濟分析與論證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研究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的實際問題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形式為論證報告、管理課題研究報告等。

科技成果管理是指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獎勵、保管、保護與推廣應用等一系列工作。

二、企業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實踐經驗

1.科技成果樹梳理

項目結題后一個月內,項目負責人組織項目組成員梳理項目科技成果樹,成果樹最多可劃分為系統、分系統、設備(專題)和零部件/元器件(子專題)四個層次,對組成較簡單或者規模較小的項目,其劃分層次可相應減少。

2.科技成果鑒定

科技成果鑒定是指組織同行專家,按照規定的形式和程序,對科技成果的技術價值和實用價值進行審查和評價,并做出相應的結論,以正確判別科技成果的質量水平及應用前景。

科技成果鑒定內容包括自主創新程度、難易/復雜程度、先進程度、成熟性/完備性、綜合效益、應用效果與科學技術價值六個方面與技術有關的內容,不包括成果歸屬、完成者排序等非技術內容。其基本含義為:自主創新程度指通過自主研究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并取得技術突破,掌握核心技術并進行系統集成的情況。難易/復雜程度指成果研制開發中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范圍、規模、技術難度的大小、需要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的數量、技術密集度、任務風險程度、有無可借鑒的技術信息或樣品、樣機等情況。先進程度指整體技術、產品水平或整體研究水平與國內外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相比,其主要技術指標或技術經濟指標所處的位置。成熟性/完備性指成果達到實際應用要求并在生產、應用時具有的穩定性、可靠性、標準化程度,以及在功能、數據等方面的完善程度和技術水平提高的程度。綜合效益指成果對提高社會、經濟方面的綜合實力或水平產生的效果和影響。應用效果與科學技術價值指應用的實際情況和所取得的效果如何,以及成果的潛在應用價值和預期能產生怎樣的效益,對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科技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影響及實用價值。

科技成果鑒定分為會議鑒定、函審鑒定兩種形式。復雜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鑒定一般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組織鑒定,專業技術相對簡單的一般采用函審的方式組織鑒定。

科技成果免于鑒定的條件:整體技術已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應用技術成果,理論研究成果(學術論文、著作)已正式發表的,制(修)訂的標準已正式頒布實施的,論證軟科學成果通過評審或獲得批復的。其它科技成果均需進行科技成果鑒定。

科技成果鑒定應提交的技術文件和資料:項目任務書等輸入文件、成果研究總結報告、應用證明,應用技術成果還應提供測試報告和試驗報告、知識產權狀況報告等。

科技成果鑒定的程序:由成果主要完成人填寫鑒定申請表、經項目負責人審查后報科技成果管理部門;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對鑒定申請及相關文件資料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是否重復申請鑒定、是否符合鑒定條件,提交的文件資料是否完整、齊套、符合規定,鑒定組建議名單是否合理,是否同意鑒定等;符合鑒定條件的,每年6月、12月分兩批集中組織鑒定,形成鑒定意見并反饋成果主要完成人。

3.科技成果登記

科技成果登記是指對通過鑒定或免于鑒定的科技成果進行形式上的確認和登記。通過登記的科技成果,方可申報科技成果獎勵。

科技成果登記的條件: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后,或具備免于鑒定的條件后。

科技成果登記的主要完成人,應是對該科技成果的完成做出創造性貢獻、有創新點的人員,應根據其所創造性勞動的貢獻程度由大到小排序,實事求是的明確。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人員,不得作為主要完成人。

科技成果登記的程序:由成果主要完成人填寫科技成果登記表,附證明符合科技成果登記條件的文件資料報科技成果管理部門;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對科技成果登記資料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是否重復申請登記,是否符合登記條件,提交的文件資料是否完整、齊套、符合規定;符合登記條件的,就成果權屬、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進行編號登記。

4.科技成果獎勵

科技成果獎勵指為了鼓勵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個人而實施的獎勵。

科技成果相關獎勵分為三類:科技成果獎勵、科技成果專利保護獎勵、應用技術成果獎勵。其中科技成果獎勵包括:應用技術成果獎勵、標準獎勵、理論研究成果獎勵、論證軟科學成果獎勵和管理課題研究軟科學成果獎勵。應用技術成果獎勵設置為特等獎20萬元、一等獎8萬元、二等獎5萬元、三等獎2萬元;標準獎勵設置為國家級標準10000元、行業級標準5000元、省/集團級標準1500元、企業級標準500元;理論研究成果獎勵(應用技術成果獎勵同)設置為SCI引錄3000元、EI/ISTP/ISR引錄2000元、CSTPCD/CSCD引錄1000元、國外期刊/國內核心期刊發表500元、省部級及行業學會論文集/國外期刊增刊/國內非核心期刊發表300元;論證軟科學成果獎勵設置為通過國家級評審/獲得批復10000元、通過省級評審/獲得批復5000元、通過集團/市級評審/獲得批復2000元;管理課題研究軟科學成果獎勵設置為特等獎5萬元、一等獎2萬元、二等獎1萬元、三等獎0.5萬元;科技成果專利保護獎勵設置為發明專利授權2000元、受理1000元,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授權700元、受理300元。

科技成果獎勵的程序:由成果主要完成人填寫科技成果獎勵申報表,經項目負責人審查后報科技成果管理部門;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對科技成果獎勵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是否重復申請獎勵,是否符合獎勵申報條件,提交的文件資料是否完整、齊套、符合規定;科技成果管理部門組織會議評審,形成獎勵等級建議提交辦公會;辦公會決議形成獎勵等級結論;根據辦公會決議結果,形成對獲獎成果表彰的文件,兌現獎勵,并在年度工作會上予以表彰。

科技成果獎勵均獎勵給成果第一完成人。成果主要完成人為1人以上的,由成果第一完成人根據成員對成果貢獻的大小決定獎勵分配比例、金額。

5.科技成果懲處

在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和獎勵申報過程中,不得弄虛作假,不得剽竊他人科技成果,如有違反一經發現,除取消該項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和已獲獎勵外,將處以通報批評,并按已獲獎勵金額的10%處以經濟處罰。

已經鑒定、登記、獎勵和推廣應用的科技成果,在后續應用過程中,發現依據科技成果相關文件資料,無法實施應用或應用效果與鑒定、登記、評獎時的描述、評價程度差距很大時,因科技成果相關文件資料內容不準確導致的問題,成果主要完成人應在一個月內完成相關文件資料的修改、完善,否則,將取消該項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和已獲獎勵;因科技成果本身不完善導致的問題,將直接取消該項科技成果的鑒定、登記和已獲獎勵。

三、加強企業科技成果管理幾個環節工作的建議

針對幾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對加強企業科技成果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1.注重科技成果在企業內的推廣應用、成果共享

除加強科技成果的對外推廣應用外,對于自主研發、生產型企業,更應注重科技成果在企業內的推廣應用。企業花錢對產出科技成果的團隊/個人給予獎勵,一方面,是為了激勵成果完成人勇于創新,后續產出更多、更高質量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是為了促使成果完成人將成果研究的思路、方法進行總結和分享,讓企業其它同專業人員不必做重復研究,并能夠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研究。為促進科技成果在企業內的推廣應用,科技成果管理部門可根據獲獎的科技成果,提出科技成果推廣培訓計劃,由成果第一完成人擔任培訓師完成培訓,培訓效果評估情況作為發放科技成果獎勵的依據。

2.加強科技成果的保管、保護

企業科技成果管理部門應建立并維護科技成果庫,妥善保管科技成果的信息、載體。科技成果庫主要包括科技成果檔案、科技成果實物及科技成果臺帳。科技成果管理部門應建立科技成果檔案,將科技成果鑒定、登記、獎勵過程的文件資料按年度統一歸檔管理;應建立科技成果實物庫,對登記的科技成果實物實施管理,建立庫房管理制度和實物臺帳,確保實物狀態完好、帳物相符;應建立科技成果管理臺帳,包括科技成果的基本信息以及鑒定、登記、獎勵等信息,并實施動態維護更新。

科技成果的保護包括兩個方面: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的保密。對于符合專利申請條件的科技成果,應先提出專利申請,自專利申請日后,方可對外進行、技術評價、評估、評獎、產品展覽與銷售等可能導致成果公開、喪失新穎性的活動;對確定為企業商業秘密的科技成果,需經解密和審批,方可以論文、報告等形式對外披露。企業科技成果管理部門應建立制度,明確要求和措施,妥善保護企業的科技成果。

3.設置科技成果作廢的有關規定,做到對科技成果的閉環管理

科技成果作廢主要包括兩種情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新登記的科技成果可完全替代的科技成果,且新登記的科技成果技術水平更先進、推廣應用價值和效益更大;因科技成果申報、應用問題,被懲處取消的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管理部門應每年度集中組織梳理、審查登記的科技成果,符合作廢條件的,填寫科技成果作廢申請表,經成果完成人、原成果登記部門和主管領導審批同意后,辦理科技成果檔案作廢和實物報廢,并更新科技成果臺帳。做到對科技成果的閉環管理。

參考文獻:

[1]武秀芳.關于科技成果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機電兵船檔案, 2009,(2).

上一篇: 安全作業風險分析法 下一篇: 模塊化建筑項目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人成视频欧美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蜜桃 |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亚洲免费无l码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