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學情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6 16:22: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音樂教學學情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音樂教學學情分析

篇(1)

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并且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提起精神,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情境教學法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實施教學,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實物和語言結合的方式,創設出逼真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讓他們真正的融入學習中去,不僅能夠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的創作力。

一、利用自然創設生活情境

音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室內教學,教師應該帶學生走出教室,回歸自然,在自然之中體會音樂的樂趣。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處于發展階段,他們對抽象的事物往往很難理解,對于教材中的內容很難真正吸收,在音樂教學中,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讓學生將音樂中的意境和生活場景相互結合,才能夠使他們真正的體會到音樂的意境,這對學生學會深情演唱歌曲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歌曲《春天在哪里?》時,恰好正值春天,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自然,體會源于自然的音樂。在出發之前,教師先讓每一個人在一張紙上用彩色的筆畫出代表春天的植物以及代表春天的顏色,學生將五顏六色的色彩涂滿了紙張。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去體驗郊外春天的景色,在途中,學生看到了翠綠色的小草,燦爛的山花、飛舞的蜜蜂,聽到了小鳥的歌唱,潺潺的流水聲,置身于大自然的萬千景色當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濃郁,從而加深了他們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此時,教師找到空曠的山坡,再教學生唱歌,學生快速的融入到歌曲當中,很認真的學習歌曲,一些學生還學習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為音樂教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趣味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以及計算機技術迅速的深入到小學課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

例如,在學習《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曲時,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幫助別人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樣幫助別人這一話題。然后播放動漫《雷鋒的故事》中的部分章節,動漫是小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表現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寓教于作品中,學生通過觀看影片,能夠漸漸的融入到音樂教學情節中來,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讓他們懂得雷鋒精神的可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樂于助人。在學習歌曲的時候,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更能夠深刻的體會這種光榮的精神,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歌曲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新的歌曲,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日常生活中學會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更多的快樂。

三、利用表演創設活動情境

音樂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這種表現形式與表演有著密切的聯系,將表演引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會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通過讓學生自身參與表演,能夠加深他們對歌曲的理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歌曲創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時候,教師讓學生坐成一圈,歌曲第一段第一句,“如果感受幸福你就拍拍手”,學生集體拍手兩下,歌曲第二句,學生集體拍手兩下,唱到第一段最后一句時,學生整體拍手三下,后面跟著歌曲的旋律學生做著不同的動作,跺腳,拍肩,通過積極參與,能夠讓學生融入到歌曲中去,從而真正的體會幸福拍手歌的樂趣,同時通過表演能夠讓學生體會歌曲的含義,更加熟悉歌曲的節奏。又如,在學習歌曲《種太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種太陽的過程和經過,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看到種東西的過程,想象自己種太陽的情境,再想象中學習歌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

總之,教學情境的設計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情境,并且還需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綜合這些情況下設置的教學情境才能夠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才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學情境的設置應該結合教學目標要求,情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要求,讓學生從教學中養成良好的品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對于教學情境的設置還需要考慮到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被吸引力,例如在自然情境設置中,一些小學生會過于投入情境中,從而忘記學習的目標,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很好的把握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利用好自然的景色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結束語

合理的情境教學設置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為教學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用教學方法要適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創設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音樂,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通過情境教學能夠將復雜、刻板的教學內容生活化、簡單化,讓學生能夠置身于情境當中,并且樂在其中,對于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淑娟.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旬,2013.

篇(2)

音樂教育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要進行學習的基礎性質的課程,小學階段音樂方面進行的相關教育工作就是為了使小學生能過理解各個層面的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使小學階段情感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

一、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可以將情感教育當做小學階段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育相關活動的靈魂。在對小學生實施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之中,融入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不僅僅能夠在小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層面的內容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也能夠讓小學生情感方面的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實,使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能夠擁有活躍性更高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使小學生的個性向著和諧的方向進行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從小學生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就開始培養和構建音樂方面的學習觀念。由上文可知,情感教育在小學階段對小學生進行的音樂方面的相關教學活動中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不能夠僅從教育藝術和教育手段的角度對情感教育進行評價,其在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使小學生的心靈世界更加的豐富多彩。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怎樣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可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對小學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

在小學階段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從事音樂教育教學相關工作的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將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音樂作品具現化的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生的情感起到激發作用。上文中所說的創設情境的方法其實就是音樂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內在層次的思想情感,創設與之相對應的音樂課堂氛圍。如果情境的創設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能夠讓小學生感知方面的器官在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之中得到充分的調動,提升小學生所具有的想象力,促進小學生思維方式的構建,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課程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內在層次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激發小學生對音樂進行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創設情境的音樂教學方法主要可以劃分為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借助學校之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創設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第二個方面,通過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景物以及事物的形象,對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進行創設;第三個方面,通過從事音樂教育教學相關工作的教師的語言,對音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情境進行創設。

(二)通過讓小學生聆聽和欣賞音樂作品,來使小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

音樂其實就是一種藝術層面的表達形式,其本身所蘊含的價值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得以體現的。小學階段進行的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主要就是為了使小學生能夠擁有一定的對音樂進行欣賞的能力,并讓小學生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之中,開發出自身所擁有的音樂方面的聽覺能力、思維構建能力以及創造力

三、結語

小學階段的對小學生進行的音樂方面的教學是小學階段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使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一定的充實,使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等感性方面的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朝著健康的方向轉變。作為在小學之中從事音樂方面教學工作的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教學相關活動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小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每一個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對小學生進行的教學相關活動所具有的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長,將音樂方面的作品所蘊含的內在層面的情感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相關活動之中,在小學生音樂方面的學習興趣以及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和新課改提倡的培養綜合素質水平高的人才,形成一定的相互呼應。

篇(3)

就目前多數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現狀來看,我國高中英語青年教師群體的專業化水平并不算太高,而專業化的青年英語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各類新型教學方式和新課程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能夠將學生感興趣的網絡英語資源融入到教學體系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全面的了解英語文化和英語語言特征,完成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但我國多數高中的青年英語教師都跟這個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校長及高層管理人員并沒有真正重視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平時的時候也沒有針對性的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使得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速度非常慢,已經跟教學改革出現了較大的脫節。

二、促進中小學學校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向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英語教師不能一味的采取灌輸式教學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主動接受教學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從以前的主導地位轉變為了引導地位。因此,高中英語青年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盡快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一方面,學校應該將這些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轉變傳達給青年英語教師,讓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溝通渠道,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和講授式教學。另一方面,青年教師還應該注重累積英語文化知識,在教學中使用這些文化來讓學生自主探究英語語言的形成與發展,避免向學生傳授單向的結論性知識。

(二)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

在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中,知識累積和結構搭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于高中英語教師來說,豐富的專業知識是特別必要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可以知道,高中英語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即知識廣度和知識深度。教師不僅要具有非常專業的英語知識和教學技能,同時還要掌握英語相關的教學知識,能夠將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青年英語教師的專業化需要教師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識體系,并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使用自己預先制作好的英語視頻小課件,結合當下流行的影視作品來引入教學內容,在強化教學重難點的同時,也提高學生對于英語教學內容的興趣點和關注度。而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專業的英語教學知識,同時還考驗了教師對流行英語影視作品、多媒體課件制作、高中生興趣點把控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各個高中應該注重培養青年英語教師的這些能力,促進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

(三)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并在下一步工作中進行相應的改善,屬于一種自我審視行為。事實上,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能力提升,實現終身學習的關鍵性能力,在高中英語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中至關重要。因此各個高中也應該引導青年教師群體認識到教學反思對自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有意識的提高自我監督能力和行為反思能力。特別是目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已經在社會上引人詬病,很多人都認為高中英語教育比較死板,無法培養出對英語文化有較深理解的學生。很多高中生都是為了應對高考來學習英語,而教育模式也遷就與高考英語內容,因此也就無法對學生進行原汁原味的英語教育。從這些角度來看,高中英語教育還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各個英語教師的教學活動也跟理想中的英語教學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青年英?Z教師群體更容易通過教學反思來明確自身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在提高自身專業成長水平的同時也能夠改善英語教學模式。

(四)強化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篇(4)

二、確準目標,優化綜合―說教材和學情,體現要求

【教材和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孩子們學習了位置與方向、面積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愛學校的良好情感。

【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孩子們認知水平,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設計校園,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的有關知識,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討論交流、合作實踐,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培養熱愛學校的良好情感。

【活動重點、難點】

在調查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小組合作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活動準備】

生:①調查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么,填寫調查匯報表、寫出初步的設計新校園的計劃。②進行實地測量、設計新校園平面圖所需要的尺,記錄用的筆和紙。

師:多媒體課件展示校園現在的平面圖、播放輕音樂。

三、體驗探究,培養能力―說教學策略,體現自主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活動激發了學生不斷探求新知的欲望和興趣。通過設計孩子們熟悉的環境“校園”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孩子們已經學習的有關知識,讓孩子們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

四、互動交流,充分參與―說流程,體現合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盡可能把實踐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

1.激趣導入

(1)孩子們,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樂園,應該保護它、建設它,讓它變得更美好!今天我們的活動主題就是《設計校園》(大屏幕展示)。

(2)多媒體出示本校校園平面圖。展示某校校園平面示意圖,說說這個校園設計得漂亮嗎?合理嗎?你有什么建議?你們想不想自己也設計校園呢?(板書課題)(出示平面圖,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平面圖,以圖而設計。)

2.談話了解

(1)小組交流:說說每人調查的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設施。

(2)反饋討論:本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3)集體交流: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4)出示本校的校園示意圖并討論: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設備?綠化上面你有什么見解?操場的大小或形狀如何?你還有哪些設想?

(5)以小組為單位,孩子們合作動手設計自己的校園,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作品,小組介紹設計意圖。展示每個人的設計圖,讓同學們去參觀交流。(此過程是讓孩子們掌握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方法。)

3.考察與設計

(1)多媒體展示實地測量要求:①各組同學要帶好尺、筆和設計計劃,確定好記錄、測量、監督的人員,測量時分工操作、各負其責。②根據測量結果對計劃進行調整。

(2)回教室進一步討論、修訂原設計校園的計劃,并畫出設計的新校園的平面圖。

4.匯報交流

(1)展示各小組設計的校園平面圖、交流設計意圖。

(2)師生共同評價:評價設計的優點、缺點。評出最美校園平面圖。

5.活動延伸

今天的活動,你一定有許多要說的,快說給大家聽聽!

五、突出重點,呈現結構―說板書設計,體現美觀

設計要體現教材結構和各部分重點,必須條理清晰,簡明扼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上北

左西 ―|― 右東

下南

篇(5)

教材分析

《快樂的舞蹈》是湖南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9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舞蹈是學生常見并樂于參與的藝術活動,人們在舞蹈時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優美的運動。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飾、道具極具表現力,非常適合學生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本課旨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斷口感受,充分運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識和方法進行情感表現,充分宣泄他們的快樂情緒。教學中,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此達到師生共同體驗、表現和享受音樂之美、舞蹈之美、繪畫之美的目的。

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思維活躍,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已有一定的造型表現能力,不過,由于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利用音樂的感染力、游戲的牽引力進行教學,融聆聽、觀察、模仿、游戲、舞蹈為一體,讓學生為教師的設計所引領,在玩中樂,在樂中學。

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利用一段節奏自由、充滿變化的樂曲,喚起學生舞動起來的愿望,在積極的情緒中明確學習的主題。之后,教師現場演示遠古時期人們勞作而產生的節奏,帶領孩子們一起模仿、律動,以此詮釋舞蹈的起源。這種讓學生全身心參與的方式,會加深他們對舞蹈起源的了解。本課的重難點,教師是以一組舞蹈人物的剪影和舞蹈視頻,采用定身法游戲的形式,讓學生直接參與、游戲、繪制,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予以揭示與突破的。學生繼而在不停觀察與教師逐步示范骨架圖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表現舞蹈者形象的方法。他們創造出豐富的形象之后,教師帶領他們喻快地舞蹈,更是把課堂氣氛推向,讓學生得到繪畫、音樂、舞蹈三重美的體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舞蹈的起源以及人物動態產生、舞蹈動作形成的原因;能用簡潔的線條勾畫出舞蹈者的優美姿態。

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游戲、舞蹈等活動,積極、愉悅地參與體驗,并觀察分析舞蹈動作的規律,學習在骨架圖的基礎上逐步豐富舞蹈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感受舞蹈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懷。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優美的運動產生的。

難點:大膽表現出各種優美生動的舞蹈動作。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舞姿剪影,示范用具,用于獎勵的小音符、小魔棒等。

學生準備:油畫棒、彩砂紙等。

教學過程

一、音樂欣賞,導入新課

教師:“在今天的美術課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請你們聽一聽,然后告訴我你們的感受。”

課件播放樂曲《春之聲圓舞曲》,教師帶領學生隨著節奏做簡單律動,然后請幾名學生談談剛才的感受。

學生甲:“心情變得很好。”

學生乙:“有讓人想要動起來的感覺。”

教師順勢贊揚并介紹:“你們的音樂感受力太強了!這是一首圓舞曲,音樂里明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要跳舞。告訴你們哦,我們今天的課題就是《快樂的舞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藝術是相通的.借助樂曲的感染力創設良好的藝術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環節的展開做鋪墊。

二、初步感知,認識舞蹈

1師生互動,簡單了解舞蹈的由來

教師設問:“你們一定都很喜歡跳舞,可是有誰知道遠古時候的舞蹈是什么樣子的?那個時候沒有音樂,在勞動的過程中,人的手和腳總會活動。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在重復的過程中,就產生了有規律的節奏。”

教師以手拍擊,以腳踩踏,產生節奏-x XIXXIXX XI,看到學生都伸長脖子看著,于是,教師帶領他們手腳并用,一起擊打節奏。

在學生興致高昂的時候,教師再示范:“伴以呼喊的動作,或者是打擊用的小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現了。”

【設計意圖】教師的簡單律動,讓學生對舞蹈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在師生共同的有節奏的踩踏、敲擊中,在有趣的身體活動的同時,感受原始舞蹈的魅力。

2.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有代表性的舞蹈

對這群興致勃勃的孩子,教師繼續提問:“到了現代,舞蹈的種類和風格可就越來越多了,你們都知道些什么舞?”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拉丁舞、民族舞、霹靂舞

教師故作驚奇:“知道的還真不少呢!讓我來考考你們,現代的舞蹈你們能認識哪些。” 教師播放課件,請學生辨識各種舞蹈的姿態特性—一芭蕾舞、千手觀音、孔雀舞、踢踏舞、校園集體舞(圖1至圖5),等等。這些不同的舞蹈,孩子們都能通過觀察圖片叫出名稱。

3.介紹兩位畫家,初步感知繪畫中舞蹈的美

教師露出驚嘆的神色說:“你們都很了不起啊,能分辨出這么多的舞蹈!老師還認識兩位更了不起的人,他們能畫出各種各樣的舞蹈。”

播放課件,教師引導欣賞:“一位是法國畫家德加。這是我們課本上的一幅他的作品—一《舞臺上的舞女》(圖6)。畫家是從上往下看的,舞女的白色紗裙蓬蓬的,就像是一朵盛開的花。還有—位是我們中國的畫家趙士英。他的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能把正在舞蹈的人快速地捕捉下來。看,他用的是水墨畫的方法。這位舞蹈者身子扭動成了美美的‘S’形(圖7)。看這幅(圖8),脖子、腰扭動的幅度真夠大的。還有這幅(圖9),跳躍的瞬間也給畫下來了,太了不起了!”教師話鋒一轉,又故作不解:“有誰能猜猜,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跳舞的動作快速地記下來的啊?”

學生丙:“他應該是先用照相機拍下來,然后再慢慢畫的。”其余的學生則似乎生出些疑問的樣子。

三、游戲引領,嘗試表現

1.教師趣味示范,用骨架圖3秒鐘畫出站立的人

教師不否定學生丙的回答,神氣地說:“我知道一種方法,只需要3秒就能畫個人,你們相信嗎?”

學生們一個個都很不相信的樣子。

教師示范立正姿態的骨架人:“看看唄! 1、2、3,我畫好了。”

教師又自言自語:“可是,這是跳舞的人嗎?不是?為什么?”

學生丁發言:“頭、身子、腰、四肢,全都沒有動。”

教師繼續追問:“可是要怎么動呢?”

2.學生模仿表演,體驗、感知舞蹈動作的形成

這時,教師拿出一疊舞蹈者的剪影,提出游戲要求:“老師這里的跳舞的小人,她1、2、3出場,你們就3、2、1模仿,咱們來學學。”(圖10)

孩子們一起開心地根據教師出示的剪影人物的姿態調整著自己的動作,竟然能有很高的相似度!幾輪模仿下來,教師提出問題:“現在你們知道了嗎?要怎么樣動才像是跳舞啊?”

學生戌:“脖子要扭動起來。”

學生己:“腰也要扭一扭。”

學生庚:“胳膊和腿不能畝著不動。”

教師恍然大悟一般:“哦!原來,要讓咱們的頭、身體、四肢全都和諧地動起來,才像是在舞蹈啊!”

【設計意圖】學生在模仿舞蹈者剪影的有趣游戲中,自然生成:明白了原來優美的舞蹈動作的形成是靠身體各部位和諧的運動產生的,教學重點得以強化。

3.游戲“定身法…定住”視頻,嘗試用骨架圖表現

教師說:“大家剛才模仿得特別快,為了獎勵你們,我陪你們玩個游戲。我請來了一位舞蹈家為咱們表演(圖11),大家在我的小魔棒的指揮下,只要說‘我是孫悟空——定!’,她就會被咱們給定住。”孩子們好奇起來。

教師在事先制作好的課件節點,佯裝使用神奇的小魔棒,定格住了舞蹈視頻。學生們滿臉隙奇!

成功地匯集了全班學生的目光之后,教師開始示范骨架人。教師邊畫邊說明:“看我用橢圓畫她的頭,身子用一條彎曲的線概括,還有舒展著的胳膊——這就畫好了。”接下來,帶領學生—起來玩“我是孫悟空——定!”的游戲,只不過,這個游戲變成了讓學生練習用骨架畫法表現被定格的舞蹈動態。他們邊游戲邊畫畫,竟然能畫得十分認真,看來,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設計意圖】好玩的游戲,輔以簡單的動態線練習,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順利地解決了舞蹈動態的問題,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

教師繼續強調:“彎曲的線條能表現舞者舞蹈時身體各個部位的運動。”

四、深化認識,共同表現

1.在骨架圖上畫出完整的人物形象

教師課件展示各種舞蹈中的頭飾、服飾、道具等,啟發學生思維。

教師做了一個舞蹈的動作,接著說:“我特別喜歡這個動作,想要畫一個這樣子跳舞的人。”

教師拿出范畫(圖12),請學生觀察:“看我先把它的動作大大地畫下來——頭頂著天,腳立著地。畫完了,你們滿意嗎?”

看著這個單薄的骨架人,學生們都搖起了頭,紛紛發表意見:“還要有五官、表情、漂亮的服飾。”

教師質疑:“舞蹈的人兒都是怎么裝扮自己的呢?”

教師提議:“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去看看吧!”(圖13至圖20)

【設計意圖】在前面動態線已勾畫完成的情況下,借助一組圖片,學生通過對舞蹈者的細致觀察,對服飾、道具的回憶,師生一道充實并完善優美和諧的舞蹈者形象,讓創作變得不再是件難事,學生自如地創作變得水到渠成。

教師示范演示,將一個骨架人物添畫成完整的舞蹈人物。

教師茅塞頓開般地說:“我現在有了好主意,我先給她畫上大大的眼睛、長睫毛、耳朵、鼻子,你們看,她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要求學生模仿出喜悅的表情,學生們或微笑,或咧著嘴笑,那是他們認為的舞者的神情。教師繼而示范,對底紙的顏色和畫筆的顏色選擇做出說明:“紙是黑色的,我就不能選黑色了,我得挑個跟它差別大的顏色。”

在學生不停地建議下,教師為骨架人添加脖子、胳膊、小褂、小腰、腿褲,然后是腳。

他們有了對舞者圖片的觀察,還會建議衣服上加些小吊墜,褲子上添加一些大花花。在他們七嘴八舌地“指揮”下,教師完成了范畫,他們也都是…副成就感十足的樣子。(圖21至圖25)

五、自主創作,教師巡視

教師適時提議:“怎么樣,你們親自動手畫…個比老師畫得還要漂亮的跳舞的人,好嗎?”學生們一呼百應。

教師明確提出要求: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舞蹈動作,畫在作業紙上,并將形象表現完整;2.構圖要飽滿;3注意畫面上色彩的搭配。

學生開始作業(圖26),教師巡回指導構圖、用色,同時拍攝已完成的作品,準備在大屏幕上呈現展示。

六、交流評析,欣賞提高

教師將學生的畫作收集上來,召集大家介紹自己作品、欣賞他人的作品并進行點評,同時分發小音符獎勵。(圖27至圖38)學生們紛紛露出驕傲、自豪的神色。

篇(6)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48-02

一、指導思想

“摧毀敵營”是一節綜合素質練習課,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體育課程教育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我們在進行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增加一些素質練習的內容;同時,要考慮初中學生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喜歡游戲和歌舞等特點。

二、學情分析

在《摧毀敵營》的教學設計中,如只是單純的素質練習,學生肯定會感到枯燥和乏味,所以,我把游戲和舞蹈融入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摧毀敵營”是一節綜合素質練習課,它不受年級,班級,場地,人數和運動水平的限制,容易開展.通過學生完成“摧毀敵營”這樣一個軍事任務,通過模擬情景教學,結合游戲和舞蹈,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興趣盎然、情趣高漲,產生強烈的角色體驗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玩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技術進行積極的身體素質練習和娛樂,能夠積極開動腦筋,學會勇于創新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掌握快速反應能力,跑跳能力、投籃的準確能力、創新技術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培養學生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以及頑強拼搏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情景教學的導入。

難點:穿越封鎖線和奪取陣地兩個環節的創新表現。

六、教學策略

1.導入熱身部分通過游戲看誰反應快和行進間徒手操的練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2.在學習知識技能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情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放松結束部分,師生伴隨優美的音樂,共同做好放松動作,在慶祝勝利的氣氛中全面放松,使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全面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

七、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本節課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示范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八、教學流程

(一)教學內容

“摧毀敵營”[綜合素質練習]:(培養學生跑、跳、鉆、投能力及自由創新能力)。

(二)場地器材

籃球場一個、大跳繩3根、排球60個、大體操墊六塊、礦泉水瓶16個、跨欄架8個,小墊子12塊,大竹籃四個、信號旗兩面、放滿沙子的水桶兩只。

(三)教學環節

1.導入熱身部分。課堂常規:(1)體育委員整理隊伍,清點人數。(2)師生問好檢查服裝。(3)安排見習生。(4)宣布課的內容。

教師活動:(1)教師宣布課堂要求和任務。(2)教師講解練習要求(學生在跑動中聽哨音做動作,一聲做反方向跑,兩聲下蹲,三聲立定)。(3)行進間徒手操:①頭部運動。②直臂繞環。③擴胸運動。④體側運動。⑤體轉運動。⑥腹背運動。⑦跑跳運動。(4)隨著教師一起練習。(5)師生一同完成徒手操。

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講,注意觀察。(2)學生在教師指揮下練習。(3)充分活動各關節。

教學組織和要求:(1)學生成四列橫隊。(2)學生跑成圓形。

2.學習知識技能部分。課的任務:A.摧毀敵營。(1)急行軍:快速跑20米(用大跳繩布置兩條跑道)。(2)趟過小河:跳過六個石頭(用小墊子布置)。(3)穿越雷區:變向跑(用礦泉水瓶布置地雷八個)。(4)穿越封鎖線[學生自主創新](跨欄架放置于體操墊上邊)。(5)炸碉堡(一邊的竹筐裝滿排球,距離3米放空竹筐,把排球投入筐中)。(6)奪取陣地:學生自主創新(體操墊、旁邊放裝滿沙子的水桶,插上信號旗),學生拿下信號旗后在墊子上做一個慶祝動作。

教師活動:(1)教師講解示范。(2)教師講解練習要求,特別強調創新部分的動作要求,鼓勵學生多開動腦筋,多做創新動作(選擇優秀學生示范)。(3)穿越封鎖線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從跨欄架下鉆或爬過。(4)奪取陣地;教師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拿下信號旗后在墊子上做一個慶祝動作(提醒學生做完后把信號旗插回水桶)。B.大比武:學生基本掌握動作后,按要求把動作完整做一遍進行比賽兩次,看誰做得好,創新能力強。把學生按男女生分兩組進行比賽(男生在外圈)。

學生活動:(1)學生認真聽講。(2)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做的示范。(3)學生按教師要求練習。(4)學生分兩組進行比賽。

教學組織和要求:把器材按要求布置成一個半圓形,學生完成練習后回到起點。

3.放松結束部分。教師活動:(1)放松(慶祝勝利):播放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做放松動作,在歡快的音樂中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2)本課小結:本次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設置學習目標,發展學習策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同時還運用了游戲法、比賽法、情景教學等,使枯燥乏味的素質練習變得生動有趣。(3)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在課后利用愛好的體育項目鍛煉身體。(4)宣布下課。

學生活動:(1)學生跟教師練習。(2)表情飽滿,注意力集中。(3)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組織和要求:學生成圓形練習。

九、教學效果預計

1.預計90%以上的學生能基本掌握本課所學的動作技術。

篇(7)

一、英語的重要性

現在英語的用處越來越廣泛,在國家與國家的政治交流中,在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上,人們的通用語言都是英語。為了加強與國際接軌,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貿易或交流,英語已經成為我國學生必學的一門學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國的學生就開始接觸并系統地學習英語了。另外,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它更是一種技能。

二、初中英語學情分析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國學生就開始對英語有所了解和掌握了,經過四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對英語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和認識。升入初中以后,學生對英語已經不再陌生,四年的英語學習讓他們具有一定的積累。從小學到初中是人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在身體和智力的成長上都進入了快速成長的黃金階段,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以英語課為例,對于初中生來講,單詞的積累需要達到一定的量,因此,單詞的學習和認識會大幅度增加;語法的學習也開始出現在英語課堂中,輔助學生對句子及段落進行翻譯理解;初中英語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再像小學那樣只是單純地記憶,初中英語開始傾向于閱讀理解,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段落和文章的具體意思、內涵。初中英語詞匯量大,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如何讓學生掌握詞匯,適應教材的要求,是我們長期研究探索的課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詞匯教學的關鍵。

初一年級的學生經歷了嚴格管理的小學學習生活之后,突然進入初中這一管理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松懈的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初一年級的老師應多加關注學生的狀態變化,適當地給予學生激勵和鼓動,讓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小學和初中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學習環境,初一新生對于新環境的陌生感和新鮮感可能會成為他們學習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幫助新生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也是初一年級教師的重大任務。年齡的增長讓這一階段的學生開始渴望自立,同時他們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初步嘗試把課堂一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快速成長。從英語課上來講,相對小學英語學生只要了解即可,初中英語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這也就意味著這門課對于學生的要求更高,所以,初一年級的英語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英語的態度和認識發生轉變,提高重視。

學生升入初二之后,經過一年的磨合與鍛煉,學生對初中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已經十分了解了,學生基本適應了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師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上繼續實施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已經駕輕就熟了。八年級英語詞匯量增多,學習任務加大,對學生的要求更多。

初三的學生從新學期開始,就會感受到中考的壓力,伴隨著心理、思維的成長提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日漸成熟,學生的自主學習基本已經沒有問題了。初三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節約時間,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再逐個擊破,不可采取全班統一“滿堂灌”,要強化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三、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上存在的困難

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學生都有他們各自的特點。

初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小學升上來,普遍對學習沒有自己的主見,在學習上比較被動,習慣于聽從老師的安排和指導。在英語課的學習上明顯表現出擅長記憶性的東西,喜歡死記硬背,對理解段落和文章的深層意思有較大的障礙。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因此,初一年級的英語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去嘗試分析段落、理解文章。此外,因為在小學階段每個學生所接受到的英語教育有所差異,導致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和水平不太一樣,所以初一的英語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英語基礎。

學生進入初二以后,對于校園環境更加熟悉,與同學朋友之間更加了解,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顯著提高,他們對于自身也有一定的認識,對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逐步有了自己的主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于段落和文章深層意思的理解相對來說會變得簡單。初二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多閱讀、多做題來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

初三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相對來說已經比較強了,在英語學習上,他們也基本可以通過獨立思考來分析理解整篇文章了。但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復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明確指導,幫助他們設計復習計劃。初三年級的教師更加注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讓學生對段落和文章的理解更加簡單,同時也能夠更有信心地面對

中考。

四、改進措施

從教師角度分析,首先,教師在人格上要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一個好的教師要從“教學技能”和“自身品德”兩方面來提升自身素質。要提高“教學技能”,豐富的知識儲備是不可或缺的,學生更敬佩那些學識淵博的教師,豐富的知識儲備可以促進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育教學更加順利。“教學手段”的合理使用可以在課堂上更加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從英語課上來說,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多拓展一些英語學習的小知識或小笑話,讓學生感覺到英語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或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是有用的,不僅僅可以看懂很多電影,聽懂音樂,閱x一些英語書籍,也可以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主動地去學習英語。“自身品德”可以讓學生更加信服教師,教師成為學生一個好的榜樣,有利于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習主要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在上課前,學生要提前完成預習課本的任務,大致了解本節課老師要講的內容,找出自己覺得比較難理解的部分以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比如,在英語課前,學生可以先把單詞記住,預習本節課文章或段落,嘗試自己理解其意義,課前進行查閱標注,這樣的話,在課堂上聽講就會有目的、有重點。課堂時間只有短短的45分鐘,要讓課堂高效有序地進行,良好的課堂紀律以及師生之間的配合協作是十分重要的,經過學生課前的預習以及教師精心詳細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更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讓課堂效率最大化。下課后,學生的復習回顧與習題訓練也是重要的一環。只有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緊密相連,每個環節都完成任務,學生的學習才會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

綜上所述,只有師生共同合作,在課前認真做好自己相應的工作,在課堂上及下課后相互協調配合,英語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實效性。

篇(8)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個別化教學的理論依據是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即心理特征的個別差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性別差異、生理差異、心理差異、身體差異、智力語言差異、經濟差異、家庭差異等方面的差異。個別化教學也可以說就是差異教學。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們在性格、興趣、能力等心理特性方面存在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獨特的自然基礎上,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實踐活動而形成和發展。生理差異只是造成心理差異的一個原因,產生心理差異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則是社會環境。每個學生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從而形成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即他們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的本質特征。

珍惜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性的人,應成為教師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一般年齡特征及其心理的個別差異,給予適宜的教育和訓練,可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像教學7班中的徐X是剛從普通小學轉入的,每天早晨,他的進教室方式都很獨特:打著滾進、蹲著走進、后背靠墻一步步踱進教室……臉上的表情更是異常豐富,嘻嘻笑著、哼哼唧唧,嘴里叨咕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這不是進入教室就結束了,而是伴隨著整節課。剛開始我厲聲呵斥他要不就給他講道理,但是不但都沒有什么效果,還仿佛給他打入了興奮劑,讓他更加變本加厲起來。后來發現他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我就冷處理,對這些怪異的表現不理睬,果然徐X消停多了。但是同一個班的田X恰恰相反,別看他整天默默無語,能力差、動作慢,但是老師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讓他一天都沉浸在喜悅里,因此課堂上我就注意為他創造發言的機會,讓他體驗快樂與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擁有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知覺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等7種智能。由于組合或發揮的程度不同,不同智能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過程。采取適當教育和訓練,可使每一種智能發揮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像《烏鴉喝水》一課讓學生小組合作,做一下往瓶子里放石子水面升高的實驗,讓學生在操作中明白這個道理,分散課文難點。而《司馬光》一課則是課后拓展: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怎么辦(如在超市里和媽媽走散了)。《機靈的虎子》一課則是讓學生把文章的內容表演出來。這樣不論是什么樣的課文,學生都樂在其中,在生機勃勃的語文課堂中得到發展。

二、做好個別化教學設計,體現可操作性

個別化教學設計,結構流程與我們平時所寫的教案有所不同,它依據的是個別化教育計劃,即長、短期目標,為實現此目標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形態、教學進度等設計成的教學方案,顯然這種教學方案沒有固定的程式,而是通過教者靈活應變,想方設法讓學生的能力達到所訂目標。教學的內容來源依據:一是中度智力殘疾兒童教育訓練綱要;二是智障兒童個體的實際需要。

根據智障兒童的特點,從生活需要的角度出發,可以采用主題教學的形式來設計。教學主題的設計還可分成生活核心單元主題、領域核心單元主題。這種教學模式輕學科知識的教學,重能力的培養。例,在口語康復課中,就要設計生活核心為主題的單元。以動物為主題的設計:《可愛的小動物》,設計時充分圍繞本主題,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從而設計出相應的可操作的活動模塊。有一定語言能力但發音不準的學生學說童謠,發音困難、構音不清等不能發音的同學學習構音、詞語等,隨音樂做《小動物叫聲模仿操》,鍛煉舌肌。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他們可以通過圖片、動畫片、音樂、活動,來學習語言,矯正發音,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還可讓學生認識小動物,熱愛小動物,具有愛心等。這樣的主題活動可操作性較強,學生們也非常愿學、樂學。

三、實施個別化教學過程,體現個體差異性

個別化教學過程主要通過課堂來實現。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要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必須在上課之前充分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像教學4班的語文課中,我總是盡量把需要動腦筋思考的問題留給智障輕度的學生,把按照內容找一找、讀一讀的問題留給能力稍差的學生,而能力最弱的學生我通常安排他們看圖認讀,從直觀方式入手幫助他們理解。班級里的陳X,他是一名腦癱學生。自主運動困難,動作僵硬、不協調、不對稱,在進行任何活動時,都不能隨意地、有選擇性地控制自己的肢體,而且伴有較重的語言障礙,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成句說話,不能正確表達,他不會說話,有時很努力地要去表達,但是我卻不知所云。由于肢體障礙,他無法支配自己的手去完成寫字的動作,數學的數字還好說,語文的字詞根本不能寫,但是我仍然讓孩子準備了作業本。每天,我都認真地在他的作業本上用紅油筆范寫生字,然后手把手教他寫一、二個字,更多還是鼓勵他嘗試自己去寫。開始,作業本上格太小了,他寫的全是“小黑塊兒”,我看不懂。但是我還是對他說:“你進步真大!寫字要讓別人看清楚才行,不一定非得寫到田字格里的。”這以后,他的字越寫越清楚,而且也工整多了。現在,他已經能獨立寫作業了,速度還不慢呢。

課堂中,我格外關注他。集體教學時,我一遍遍示范字詞的發音,直到他口型正確或者能聽出他的聲音為止;小組自學時,組長給他當小老師,教他讀字讀詞;課文學習中,雖然他說不出句子,但是他思維的理解能力基本正常,所以只要他會的問題,他要求回答的,我都會給他機會,實在聽不懂他說什么,我就讓他到黑板上去寫出來。

我說的最多的就是“口型對了,再使點勁,出點聲音。”

篇(9)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一)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入學之后,一方面由于學前段的教育不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也是參差不齊,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本來就比較好動,加上學習環境的突然改變,學生會很難適應小學的學習方式與方法。通過習慣養成這一校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讓他們盡快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

二、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三、本學期習慣培養的具體目標要求:

行為習慣:

1、尊敬國旗國歌

2、講文明懂謙讓

(十一月重點)

3、維護公共衛生

(本學期重點)

4、課間午間活動正常秩序

(本學期重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學期重點)

6、孝敬父母

(本學期重點)

學習習慣:

1、做好課前準備

(九月十月重點)

2、寫字姿勢:一拳一尺一寸

(本學期重點)

3、上課聽清老師的要求,發言先舉手

(本學期重點)

4、與書報交朋友

(本學期重點)

衛生習慣:

1、衛生好習慣

(本學期重點)

2、小學生衛生習慣

(本學期重點)

3、講究個人衛生

(本學期重點)

四、教學措施:

1、新生入學一月內加強各項習慣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開學一周內集中訓練學習常規。

2、寓訓練于游戲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習得習慣,體會到小學學習的樂趣,熱愛學校生活。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滲透小學生日常行為要養成好習慣的思想。

4、做好家長工作,家校聯動,向家長講明習慣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在家庭鞏固各種正確的習慣。

5、努力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二)一、目的意義

教育德為先。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工程。更是一年級新生德育工作的重點,通過系列有效地常規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豐富我校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內容,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具體內容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養成教育的內容分為下列幾個板塊:

(一)禮儀常規

1、自學生入學起,著重讓學生懂得:

①上學穿戴要整潔;

②上課鈴聲響立即有序的進教室坐好,不打鬧、不講話,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揮下朗讀或背書。

③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問好。站立正直、聲音自然洪亮、整齊。

④上學遲到,應在教室門口先向老師報告,經老師同意后才可進入,進教室時,腳步要輕捷,入座時不要發生較大響聲,并立即集中精神聽課。

⑤懂禮貌,在校內外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會用“請”、“您好”、“對不起”、“沒關系”、“謝謝”等禮貌用語。

⑥課間如有緊急情況需要離開課堂,須向老師請假,經老師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學習常規

1、培養學生養成課前準備的好習慣每天自覺將下堂課所需物品準備妥當。

2、班主任要結合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我愛國旗”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國旗是祖國的象征,升旗時態度要認真嚴肅、列隊要整齊、唱國歌時聲音要響亮、整齊。

3、老師上課時應向學生強調讀書寫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擺放:書、本分別擺放在課桌左右角,文具盒與書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課擺什么書;

②坐姿:兩手自然下垂 分放兩邊,胸離課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視;③握姿: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④寫姿:眼距書本一尺,書本擺正,不歪頭、不斜肩、不橫寫;⑤讀書:書拿 起,傾斜45度角,朗讀時身坐正,讀書聲音洪亮,要抑揚頓挫,不能唱讀。注意句與與之間的停頓;⑥發言:先舉手,動作要輕,經允許再發言。身體站直,聽準 問題,回答完整,聲音洪亮,不說半句話。

4、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及時、獨立完成作業,并交老師批改,如作業有錯誤要及時訂正。

5、班主任和數學老師要利用晨會和口語交際課,讓學生學會專心傾聽,積極思考,主動表達。

(三)紀律常規

班主任要結合新頒布的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校紀、校規教育。

1、每天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師請假。

2、集隊做到快、靜、齊,行進中不打鬧。

3、上下樓梯時靠右走,不準推擠別人,不扶肩搭背。

4、課間活動不追趕打鬧。

不大聲喧嘩,不做危險、劇烈的動作。

5、愛護公物,不破壞花草樹木。

(四)衛生常規

1、各班設立學生輪流值日制度。

學會打掃衛生。學生值日時不許家長代勞,班主任要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2、不亂涂墻壁,不亂丟亂吐。

3、注意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

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愛惜課本、文具。

6、教育學生不亂扔雜物,主動維護校園衛生清潔,見到紙片拾起來。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舉行如“我能行”、“小鬼當家”之類有益活動。有針對性的開展“比學習、比紀律、比能力”的活動。同時要善于發現優點,及時表揚,以點帶面。

(五)列隊做操

要求學生學會聽體育口令,班干部報數。培養從小鍛煉身體的意識,齊步走、向右、向左轉等基本常識。養成做操認真、動作規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習慣。

具體內容:

1、是否快速準確到達指定地點。

2、按音樂完成整套動作。

3、做操動作正確,規范、到位,整體效果好。

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計劃(三)一、指導思想: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在行為習慣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許多好習慣都尚未養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所以一年級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只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 的保證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他們必須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來認知世界。我堅持從實踐出發的 原則,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等作為確立養成教育內容的主要依據。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初步歸納出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特點需要的10種道德 行為習慣,像愛國、守紀、待人、勞動、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助人、勤儉、刻苦奮發、團結友愛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誠實、虛心、正直、寬容、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圍以內的,也是小學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動開展目的意義:

播種一個信念,收獲一 個行動;播種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播種一個品格,收獲一個命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真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為此,我根據 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

三、活動內容:

1、熱愛祖國,關心時事,收聽收看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

2、自覺參加學校的升旗儀式,尊敬國旗、國徽,唱國歌聲音洪亮。

3、熱愛班集體,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

愛護公物,熱心為集體服務。

4、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5、尊敬師長,有禮貌。

見老師能主動問好;對家長稱呼“您”;不頂撞老師和家長;

6、使用文明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等已成學生口頭語、

7、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不罵街,不打逗,不欺負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規,走人行橫道,不亂穿馬路。

四、教育計劃:

(一)學習習慣:

1、課前要盡量早點進教室,擺放好學習用品,靜靜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課。

離開教室整理好桌面。

2、課堂上積極表現,大膽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可以使自己變得更開朗、更樂觀,還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隊會及晨會的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班級內設立“小小監督崗”,專門負責監督檢查學生的日常行為,并在班會時間進行一周總結,通過監督崗的匯報,評出“最 佳拇指獎”“文明禮儀之星”等,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舉行一些有意義的主題班隊會,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篇(10)

【摘要】“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關注差異、發展個性的學習模式,使小學英語教與學變得現代化、立體化、生活化,本文以Can you draw these lines?故事教學為例進行深度剖析。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故事教學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 課例分析 實踐感悟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英語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我校自2010年底建成了江蘇省第一間移動教室(上網本為學習終端)到2014年底建成的未來教室(平板電腦為學習終端),“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雖然還沒呈現“壟斷”態勢,有效應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身處大數據時代下的全校師生正為此著魔。合情、合理地設計,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給我校英語教學吹來了一股新鮮、靈動的風,它如英語教學活動的“催化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充滿情趣的語境,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聽、說、讀、寫、唱、演、玩并舉,使教與學變得更加輕松、和諧、高效。本文將以敏特英語天天學Can you draw these lines?故事教學為例,旨在讓學生基于“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通過豐富的語言輸入轉化為語音輸出,提升自主學習詞匯的能力及良好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關注差異、發展個性的學習模式。

一、教學設計 意圖解析

1.學習目標

A.知識目標:

復習動物名稱及動作詞匯,學會熟練讀準并拼寫7種線段詞匯。

B.能力目標:

學會利用句型Can you draw these lines?和These are...lines. 來形容所畫的動物,并能用新學的7種線段來繪畫動物,并創編、講述故事。

C.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故事Can you draw these lines?激發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充分發揮多元智能,培養創新思維。

2.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

A.能夠正確認讀單詞:bent、straight、zig-zag、wavy、dotted 、Curly、curved、line.

B.可以正確理解故事含義,熟練跟讀,并講述故事。

學習難點:

利用句型Can you draw these lines?和These are...lines. 來形容所畫的動物。

3.學情分析

眾所周知,缺乏語言交際的真實場景是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之一。然而學生能否通過語言材料想象交際情景,并創造性地使用語言,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因此,學生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全新的學習環境下,充分感知圖、文、聲、像等信息,進而更善于探索,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有效地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將英語與信息技術兩門學科有效地整合起來,更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及運用信息的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校自2012年開始實施蔣鳴和教授領銜的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重大課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研究”的子課題項目研究以來,學生在三年級開始就利用敏特英語學習平臺學習英語詞匯并閱讀電子繪本,達到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利用學校的外網,在家也可以輕松復習鞏固或學習拓展單詞、故事及歌曲。學生通過學習實踐,詞匯量及語言運用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4.技術支持

以百兆無線局域網絡、教師機1臺、平板電腦42臺(配耳機)及電子互動白板1塊搭建好教學環境,并以敏特英語學習平臺及課程學習賬號為載體,形成較為適合的可操控的數字化教學環境。

敏特英語小學天天學平臺將記憶引擎和聲音、圖片、歌曲、故事、游戲集成在平臺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調取其中的多媒體文件,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同時,故事、歌曲為教學內容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和情境對應,為知識和語言的運用提供練習的場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學習數據,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的指導,并且不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度。用記憶引擎學習和記憶詞匯的過程中,數據都是實時的,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師可以實時地對所有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練習及鞏固。

本課的教學課件及學件都是應用白板互動軟件制作而成,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學件所創設的情境,自主、自由、自然地運用語言,充分體現分層教學,師生均能及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課已盡而意無窮,學生還可課后利用此學件在平臺上進行復習鞏固,可持續發展地學,這也正是學習的宗旨所在。

5.突破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在不斷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才能進入最優化的境界,并得到充分發揮和提高。教學中打破了傳統“書本+黑板”的單一學習模式,打破教師主講的陳舊模式,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變單一書本為多種渠道輸入,讓學生圍繞自己的疑惑,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有限的40分鐘內無限地拓展學習空間。在這節課中,學生借助“平臺+平板”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圍繞話題主動展開學習,或個人自學,或雙雙對話,重點句型及有關詞匯師生共同學習,層層展開,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合作活動。時而歌唱,時而聽說,時而對話,時而游戲,時而又測試,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自主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在自由的氛圍中自然地學英語,每個學生的內在能力都有了個性的發展。有助于重點、難點的攻克,同時又拓展了知識點,切實地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A. 學生利用敏特學習平臺實現了課上與課下的有機互動。教師利用敏特教師管理賬號對學生的學習進程及學習成效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及時指導。

B. 學生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學件形象、直觀的特點,有效地提高了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

C. 學生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利用平板電腦進行個性化學習,突破了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模式,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學情整合教學資源來輔助學習,充分尊重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差異,拓寬了學習渠道,改進了學習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D.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互相幫助、調整學習方法進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片段 呈現剖析

本節課旨在訓練和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使學生最終能達到英語新課標相對應的目標,用英語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所創設的情境中自由地就話題展開對話、進行交際。學生能充分利用平臺、學件和網絡工具及資源,獲得更多信息,進而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充分感受現代教學方式的變革,促使其學習方式的更新和優化,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互相協作,促使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的實現。

Step 1:Warm up.

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FLASH歌曲,學生隨音樂齊唱歌曲What can you do?熟悉的曲調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可看著畫面思考問題“What can the animals do?”,并利用學件將動物與動作匹配后回答問題。歌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的演唱為下一環節的新課教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人機一對一的思考、匹配和交流的過程中,挖掘極具個性的知識儲備,為自身下一步的學習寬度及深度準確定位。

【優勢】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教師量“生”定制教學學件,利用網絡的延伸性與互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及需要,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取盡可能多的學習與進步機會,表現自己、鍛煉自己,發現優點、培養特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們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思考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情感體驗,都有與眾不同的感悟和獨出心裁的想象,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化發展的平臺。

Step 2:Watch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學生利用敏特英語學習平臺播放FLASH故事Can you draw these lines?學生按照任務要求,自主地在平板電腦上觀看并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有疑惑的單詞用“網易有道詞典”自主探究學習。而后,學生們嘗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What can the boy do?

What can he draw?

What makes a beautiful butterfly?

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趣盎然地學到了新知識,實時得到平臺、網絡軟件工具等一對一的幫助,本課難點在此突破,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個性,有自由度。

【優勢】部分學生之所以在學習了多年英語后還是聽不懂,開不了口,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課堂大班集中教學的弊端,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起點不同,讓所有的學生同時學習同一個知識內容,有些學生很快就能聽明白,有些學生可能會錯過,前面內容未明白,導致對后續內容失去興趣。“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支持每個學生自行調整聽說節奏,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快速聽、反復聽等功能,自主控制播放進度,實現聽力訓練的個性化、針對性。有困難的話,還能借助“網易有道詞典”等網絡軟件工具硎凳“一對一”的救援服務,實時地化解障礙,重新鼓足勇氣前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無論是用于學生課前的預習,還是課中的學習反饋以及課后的復習拓展,都能讓學生輕松自如地調整節奏,切實提高聽力水平。

Step 3:Watch the story and learn the names of these lines by themselves.

1.Match the words and pictures.

學生利用學件來自測單詞的形、義理解,同伴商量合作完成。

2.Listen and write.

學生利用學件來自測單詞的聽、讀及拼寫,在完成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學件給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及時幫助。此時,學生可戴上耳機隨意點擊聽標準讀音跟讀,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反復點Read鍵播放直至完全掌握,省卻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盲目大量枯燥地、機械地跟讀。增加了學生學習單詞的趣味性,學生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變換學習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也很好地解決了一個教師不能同時輔導全體學習的問題,學生得到了學件及平臺一對一的幫助。

3.Read the story.

要求學生即時來“反饋”,不但用英語講,而且用英語想,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運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培養。

【優勢】《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對學生進行發展性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并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策略、思維和習慣上的不足,完善自我。“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的在線自測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即時反饋,及時矯正,當堂鞏固,使教師對每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便于實現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教師、小組、個人共同參與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挖掘、發揚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個性差異在這里得到極大的關注。

Step 4:Draw and tell your story.

學生們利用平臺和學件兩人或四人一組來講故事,根據各自的情況可以改編,可以跟讀。對滿意自己表現的學生予以鼓勵,不滿意自己表現的學生課后還可重復再來練習。這樣,學生練習的深度與廣度得到了全面的體現,即時的反饋能讓學生隨時糾正學習誤差,激勵與調動學生的內在能動性。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也能立即得到信息,從而調整教學策略,組織補償教學,完善教學過程。

學生將故事內容消化后,依據自己的喜好和掌握情況,可以獨自、倆倆或四人小組,選擇新學的7種線段在平板電腦的畫板中來繪畫動物,并創編、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這是語言材料輸出階段,學生們通過創編、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提升,讓學生的個性化創意和差異化能力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

【優勢】面對個性不同、層次不同、理解能力各異的學生,教學目標難以統一,教學效果不容樂觀。然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利用課堂上人手一機的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實現了師生、生生、人機之間一對一、完全個性化的教學互動,每個學生能夠得到更多被關注的機會,從而使我們的教學過程變得細致和豐滿起來。

Step 5:Homework.

學生利用敏特英語學習平臺和學件,課后在家進行復習鞏固和預習探究,完成三項作業:

1.Describe your picture to your friends.

2.Read and try to share the story with our parents.

3.Preview the song whose name is“Hey, diddle, diddle”.

【優勢】學生在課后只要一人有一個賬號和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利用學件就可以真正做到“一對一交互式的個性化學習”的延續,留給學生很大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學習英語。同時, “一對一數字化學習”作業的布置也更具層次性和多樣性,根據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對作業進行分層布置,利用數字化的可調控性,對作業量、作業難度、作業形式加以分層和調控。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突破自我的潛能。學生通過上傳和展示作品、在線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參與智慧分享,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課上學到的內容延伸至課外,養成自主探究的好習慣。

“一對一數字化W習” 引導學生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創設了想說、敢說又樂說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一對一數字化學習”使小學英語教與學變得現代化、立體化、生活化,真正實現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多趣味、大容量、高效率的特色,提升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效率和效果,點亮小學英語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筻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智慧城市市場 下一篇: 跨境電商的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久久99 | 亚洲人成色44444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不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