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綜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5 16:21:4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精準醫學綜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精準醫學綜述

篇(1)

環境污染物與消化道腫瘤

美國啟動精準醫療計劃

大數據癌癥風險預測系統

歐洲移動健康發展狀況及對策

介紹一種改良T形切口開顱術

淺談國際康復醫學發展及啟示

美國醫院醫生是如何治療病人的

光化學轉染對腫瘤治療的研究進展

關于健康醫學模式的思考與解讀

全民智慧健康研究與實踐的新成果

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兩個里程碑

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

周圍神經損傷修復的新材料與新技術

我國數字醫學新學科的創立與發展

面向POCT應用的微流控芯片技術綜述

現代社會腸道復合微生態改變與疾病

膝關節對于足底支撐的生物力學響應

植物凝集素結構多樣性與藥物設計

兩種全血基因組DNA提取方法的比較

政治理論課教學生動化的做法

小兒胸腔積液150例病因及診斷分析

肺癌患者12項血液生化檢查結果分析

新生兒肺出血32例的早期觀察和護理

妊娠糖尿病30例孕期護理體會

愛嬰醫院消毒效果監測分析與評價

強化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動意識

術中熒光引導技術在泌尿外科應用的現狀

中藥治療單純性肥胖有效性的Meta分析

純中藥唐肌康治療糖尿病足2例效果觀察

移動醫療與神經外科醫學生教學方式的變革

超聲診斷和治療肌肉骨骼傷病的研究進展

MicroRNA對體細胞重編程的調控研究進展

多學科復合促進發展低劑量醫學成像技術

腦梗死患者的早期個體化綜合康復治療選擇

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

河南省密縣金銀花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

口腔頜面部復合組織異體移植研究進展

右腎結石、積水并自發性腎破裂1例

洋蔥提取物對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不同材料導尿管引起導管相關感染的研究

案例教學法在老年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PET代謝融合影像導航下膠質瘤外科治療現狀

住院病人92674例住院費用的影響因素分析

交互式經顱磁刺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進展述評

基于碳納米管的高性能核磁共振造影劑研究進展

篇(2)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064

嚴重燒傷后創面大量滲出引起循環血容量減少或血液濃縮, 體液分布異常而導致患者受到侵襲性感染, 嚴重感染是造成燒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感染的最突出表現為血流動力學紊亂, 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能改善器官的功能損傷, picco是一種全新的能進行血流動力學準確監測的微創檢測技術, 為判斷肺水腫程度和心臟負荷狀態提供實時資料, 盡早進行picco監測, 進行液體復蘇治療能有效改善危重燒傷患者預后[1, 2]。本次研究選取本院危重燒傷患者84例, 分別采用picco和常規方法監測,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危重燒傷患者84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2例。觀察組中男30例, 女12例, 年齡15~67歲, 平均年齡(41.08±

10.69)歲;對照組中男31例, 女11例, 年齡16~65歲, 平均年齡(40.69±11.12)歲。兩組患者的燒傷面積均達到60%~95%,

深度為Ⅱ~Ⅲ度, 均為火焰燒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核, 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監測指導液體管理, 實時監控患者心電指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picco心肺容量監護儀器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 行鎖骨下或頸內深靜脈置管, 置入雙腔靜脈導管, 連接CVP導聯線, 監測患者CVP變化, 測量開始向導管勻速注入無菌生理鹽水。

1. 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液體復蘇前后APACHEⅡ評分和HR、MAP、CVP變化, APACHEⅡ分值為0~71分, 分數越高病情越嚴重;②比較觀察組復蘇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數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液體復蘇前后APACHEⅡ評分和HR、MAP、CVP變化比較 觀察組液體復蘇前APACHEⅡ評分和HR、MAP、CVP分別為(25.55±5.36)分、(143.64±37.28)次/min、

(60.18±12.54)mm Hg、(4.24±1.68)mm Hg, 復蘇后分別為(18.48±5.59)分、(98.64±20.69)次/min、(91.65±17.68)mm Hg、(10.49±2.64)mm Hg;對照組液體復蘇前分別為(26.15±5.16)分、(142.65±35.68)次/min、(61.65±11.11)mm Hg、(4.31±1.63)mm Hg, 復蘇后分別為(22.48±5.38)分、(120.59±26.16)次/min、(83.97±17.61)mm Hg、(8.04±2.05)mm Hg。復蘇后觀察組APACHE Ⅱ評分和HR顯著低于對照組(P

2. 2 觀察組復蘇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數變化比較 觀察組復蘇后EVLWI(5.24±0.94)ml/kg、ITBVI(738.64±125.68)ml/m2、GEDVI(734.61±125.29)ml/m2顯著高于復蘇前(4.31±1.34)ml/kg、(532.08±65.05)ml/m2、(417.94±92.64)ml/m2(P

3 討論

危重燒傷患者常常合并嚴重合并癥, 直接威脅到自身生命安全, 液體復蘇管理是危重燒傷患者治療的關鍵, picco監測能夠準確反映患者血流動力學各項指標的變化, 為臨床提供血流動力學信息[3]。picco監測能為血管活性藥物調節提供準確的指標, 患者能在早期進行液體復蘇治療, 恢復各臟器的血液循環功能。有研究表明, 及時的早期液體復蘇治療可令危重燒傷患者死亡率降低26%[4]。

魯海燕[5]認為治療嚴重感染的傳統液體復蘇方法是大量的液體輸注, 而不合理的輸注量會對后續治療帶來不良影響, picco監測在復蘇過程中能準確的顯示相關參數異常, 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精準的參考依據。本次研究結果表明picco監測結果有利于早期準確把握輸液速度和補液量, 有效改善機體內血氣和炎癥狀況, 急性肺水腫發生率顯著下降, 患者的各項指標逐漸趨于穩定狀態, 生命體征更穩定, 病情得到有效緩解, picco的監測對危重燒傷患者的心肺管理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患者早期的循環穩定對組織灌注和器官功能的保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picco監測利于危重燒傷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 指標精準, 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伍義, 馬月丹, 吳壽坤, 等. PICCO容量性指標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的臨床應用.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1):16-17.

[2] 崔廣清, 冒秀宏, 孫衛和, 等. PiCCO 指導重癥患者液體管理及臨床預后的評價. 東南國防醫藥, 2015, 18(2):122-126.

[3] 韋妍飛(綜述), 曹莉(審校). PiCCO容量指標在感染性休克液體復蘇中的臨床應用. 醫學綜述, 2015, 15(7):1223-1225.

篇(3)

近年來,我國各項研究工作進展迅速并累累碩果,文獻在不同行業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顯突出,尤其對醫院而言,怎樣快速進行相關文獻的檢索,為醫院管理工作提供可行性指導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目前來看,醫院管理人員除熟練掌握管理文獻檢索的常用方法外,還應及時了解出現的新方法,并結合醫院實際加以合理利用,為提高文獻檢索方法管理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1 文獻檢索工具

醫院管理中文獻檢索方法包括較多內容,其中檢索方式、檢索工具是影響檢索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著重從分析了在醫院管理中,最適用于醫院醫務人員的常用的文獻檢索工具與檢索方法。

1.1 檢索方式

文獻檢索方式可分為計算機文獻檢索、手工檢索兩種方式,其中手工檢索并不需要特殊設備,由管理人員人工查找,方法相對簡單,但工作量較大,檢索效率較低。計算機文獻檢索基于計算機快速的運算能力及查找功能,直接從信息量龐大的管理文獻中檢索出所需文獻。計算機文獻檢索不僅檢索效率高,大大減少勞動量,而且查找精準度較高,檢索方法靈活,是當前醫院管理文獻檢索應用的主要方法。

文獻數據庫有時并非是對全部的臨床試驗文獻進行了收錄,即便被收錄,也可能由于在數據庫中使用的術語不易被識別出是臨床試驗而不能被檢索出來。因此,手工文獻檢索可以作為計算機文獻檢索的一個補充。

1.2 檢索工具

不同的管理文獻檢索方式采用的檢索工具有所區別,其中手工檢索方式中荷蘭的《醫學文摘》、美國的《醫學索引》以及《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版》等是主要的檢索數據庫。計算機檢索方式中比較常用的中文檢索數據庫有《維普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路》、《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NKI中國知識資源數據庫》、《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讀秀學術搜索》等。常用的外文檢索數據庫有《Medline》、《Embase》、《OVID》、《Pubmed》、《Clinical Trinals》、《Cochrane Library》等。

在文獻檢索時無論采用何種檢索工具,與文獻原文存在一定的時差,例如,手工檢索需要等待一定的時間待刊物出版后才能檢索到最新文章,而計算機檢索需要事先對文獻原文進行掃描處理存儲到特定的數據庫才能被檢索到。

1.3 免費醫學信息資源

網絡免費醫學信息資源是指可以在線免費獲得的,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信息資源,能極大的方便用戶對學術信息的獲取,降低成本。在醫院管理中,是用戶首要的文獻檢索方法。

(1)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自動從互聯網搜集信息,可以滿足用戶檢索所需內容的網頁索引,是用戶獲得免費醫學信息資源最快捷的工具。網絡上免費學術搜索引擎主要有“谷歌學術”、“微軟學術”、“百度”等。更為專業一點的醫學類搜索引擎有“Medical World Search”、“Medical Matrix”、“MedSite”、“Healthlinks”,專業類搜索引擎收錄了與醫療衛生相關的服務、商業、科研、教育、臨床試驗、視聽等信息的查詢,便更能幫助臨床醫生、科研人員快速準確地在互聯網上查找醫學信息。

(2)開放存取學術資源。開放存取學術文獻具有數字化、網絡存檔、免費獲取的特點。網絡上綜合類開放存取資源有“DOAJ”、“Socolar”、“High Wire Press”、“國家科學圖書館機構知識庫”、“MIT Open Course Ware”、“OADT”等。作為醫院醫務人員,更常用的是醫學類開放存取資源,如“PUBMED”、“生物醫學中心”、“公共醫學中心”、“Free Medical Journals”、“Medscape”、“BMJ”、“科學公共圖書館”、“HINARI”等,這類專業類信息資源,內容涵蓋面廣,是專門為臨床醫學工作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

2 文獻檢索方法應用原則

醫學文獻資源豐富、數量龐大,因此檢索時應遵守一定的原則,縮短文獻檢索時間,提高檢索效率。經大量實踐表明,進行醫學文獻檢索時注重遵守以下原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獻檢索效率。

2.1 目的明確

醫學文獻檢索應遵守目的明確原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檢索效果。眾所周知,醫學文獻是諸多專家智慧的集中,內容涵蓋范圍廣,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從浩瀚的文獻中檢索到所需資源并非易事,因此,明確所要檢索文獻的目的,在涵蓋范圍廣的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可顯著提高檢索效率。

2.2 思路清晰

調查發現,部分人員進行文獻檢索時,沒有明確的思路指引,結果雖然檢索到所需文獻,但花費較長時間。為防止這一不良情況的發生,檢索醫學文獻時應遵守思路清晰原則,即,檢索之前應明確檢索方式、采用何種檢索工具、以及怎樣設置檢索條件等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要到要檢索的內容。

另外,醫學文獻檢索時還應注重臨近文獻的檢索。檢索過程中可能出現與待檢索題目或條件未安全匹配的情況,這就需要檢索人員注重臨近時間文獻的檢索。

3 文獻檢索方法應用

文獻檢索方法實際應用時可采取以下策略,以提高文獻檢索效率與質量。

3.1 明確信息資源分類

醫學信息資源按其使用性質分為RCT(CCT)信息源、系統綜述信息源、循證醫學研究方法信息源三類。不同類別的信息資源檢索工具略有不同。原始研究是指根據隨機對照試驗(RCT)與臨床對照試驗(CCT)得出研究結果的文獻,這類信息源主要分布在各種科技期刊、會議文獻、科技報告、學位論文及其他內部刊物。 系統綜述是一種全新的文獻綜合方法,是指針對某一具體的臨床問題,系統全面的搜索已發表的臨床研究,采用臨床流行病學嚴格評價文獻的原則和方法,篩選出符合質量標準的文獻進行定量或定性合并,得出可靠的綜合結論。系統綜述信息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綜合類數據庫如Medline, Pubmed,及Cochrane系統綜述數據庫等。循證醫學則強調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臨床研究證據的基礎上,并結合個人經驗制定出病人治療措施。其研究方法包括證據摘要、綜合證據、系統證據,信息源主要分布在UP TO DATE, BMJ-Clinical Evidence數據庫等。

3.2 把握文獻檢索細節

檢索醫學文獻時應根據不同的檢索目的,充分把握文獻檢索細節。一般情況下,每年均會出現一些新的醫學內容的文獻,為使檢索到的文獻與當今醫院發展實際適應,檢索時應將重點放在最近1~2年的文獻上。同時,保證了文獻時間外,還應選擇權威性較高的文獻,這樣以來檢索出的文獻基本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不過如檢索文獻的目的是科研選題,針對性會大大提高,對文獻檢索的要求較高,此時檢索文獻應注重兩點:其一,檢索文獻的內容應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文獻研究內容深入;其二,擴大檢索文獻范圍。另外,如為研究某個實際問題而撰寫論文,分兩種檢索情況:如果撰寫的論文為綜述,應根據綜述研究的范圍,詳細列出檢索提綱,而后逐一針對性的檢索相關文獻;如果撰寫的是一般論文,可結合論文研究實際,直接檢索相關的文獻,以支撐某個觀點。

3.3 注意檢索途徑與檢索詞

文獻檢索一般會涉及檢索詞,所謂檢索詞主要指文獻關鍵詞、主題詞以及內容分類號等,為人們檢索提供便利。目前計算機文獻檢索方法應用率較高,其中檢索詞包括提名、關鍵詞、刊名、作者、機構、文摘等內容,達到提高文獻檢索效率。另外,在選擇文獻檢索途徑時應注重考慮以下內容:首先,選擇合適的檢索詞。合適的檢索詞能夠幫助人們迅速找到所需文獻,減少系統檢索文獻工作量及時間。例如,當需要檢索有關“腎上腺素”類的文獻時,將關鍵詞設置為“腎上腺素”便能迅速找到有關腎上腺素的文獻。其次,規范檢索語言。通常情況下,文獻檢索數據庫都有相關的檢索說明,為保證檢索結果的準確性,應嚴格依據檢索說明進行操作;最后,靈活設置檢索時間范圍。文獻檢索數據中會記錄文獻發表時間,因此,進行文獻檢索操作時應結合檢索內容特點,適當的擴大或縮小檢索文獻時間范圍,以達到最快找到所需文獻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獻檢索中,有時因為數據庫中一些新入庫的記錄有的無主題詞,有的歲進行了計算機標引,但不規范,這就需要將主題詞檢索和關鍵詞檢索結合起來制定檢索策略。另外,有些研究者為了獲取與文獻中的研究結果相反的文章,也會對原始研究文獻后面所列的參考文獻進行檢索。

3.4 靈活采用檢索方法

醫學文獻檢索方法包括分段法、倒查法以及順查法,其中順查法的檢索時間起點為課題起始時間,由遠到近對文獻進行檢索。此種文獻檢索方法具有檢索全面的優點,但因檢索時會將時間段內所有文獻檢索出來,檢索工作量較大,投入的時間成本較高。倒查法與順查法剛好相反,其優點在于能及時檢索出近期文獻,尤其對于研究新課題時可采用此種檢索方法。分段法檢索可以是時間的分段,也可以是內容的分段,其中時間的分段通過設置檢索時間段實現,內容的分段一般先利用順查法檢索出部分文獻,而后對其參考文獻進行檢索,最終達到找到所需文獻的目的。

4 總結

醫院管理中工作的實施及相關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通常需要檢索相關文獻,以找到相關參考做法,以及現階段醫院科研方面獲得的成果。當今醫學文獻數量龐大,怎樣快速及時找到所需文獻是人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一方面需要人們明確檢索目的,熟練掌握先進的文獻檢索方法。另一方面,不斷總結文獻檢索技巧,結合自身實際加以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儲曉紅. 安徽省醫院管理文獻計量學分析及其對醫院管理創新研究的啟示[D].安徽醫科大學,2003.

[2]呂冰. 我國醫學文獻檢索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東北大學,2010.

篇(4)

現代醫學發展出現了二律背反的態勢:一方面,醫學科學與技術發展迅猛,醫學研究已經不滿足于普通病理生理學的研究,而是繼續探索分子病理機制,力求從基因水平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另一方面,隨著人類壽命的延續,健康成為人們當下的第一醫學需求,而老齡化社會中人類健康狀況持續惡化,現代醫學“診斷明確、治療單一”的發展水平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維系健康的需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教學中醫學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轉化醫學是在當前醫學教育體系“偏理論輕實踐”的情形下應運而生的,其概念源自美國Science雜志1992年提出的“BenchtoBedside(B-to-B)”,即是尋求將基礎研究成果盡快應用到臨床實踐的科學,目的就是消除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間的屏障。

作為一名醫生成長的起點,醫學教育應逐漸融入轉化醫學模式,即一方面需要適應醫學發展的狀況,另一方面更要體現醫學發展的要求。而目前我國醫學研究生的教育被嚴格劃分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在基礎醫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過程中對專業的具體強化,在理論授課時不重視與臨床知識的呼應,容易導致理論知識和臨床應用相互脫節的情況。而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重實用性輕理論的教學模式及對于臨床與理論相結合的必要性的認識不足,常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獲得的往往是一些粗淺的治療思路,而難以探尋疾病表象下隱藏的分子病理學機制,從臨床工作中尋找突破點來進行未知科學理論的研究探索更無從談起。在醫學研究生的教育中,應重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相結合,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醫學教學的效率、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在醫學研究生教學工作中培養科研能力的方法

篇(5)

中圖分類號:R445.3;R68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5-0146-05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高能量創傷致髖臼骨折發病率明顯上升,髖臼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8%。髖臼骨折常伴顱腦損傷、腹部損傷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致殘率及病死率高。髖臼骨折治療是創傷骨科領域的一個難題,其難度在于髖臼骨折有較多的近、遠期并發癥。髖臼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復位要求達到解剖復位,內固定力學性能要求高。內固定作為治療髖臼骨折的主要手段,其質量直接關系治療療效和預后。傳統方案是術前進行X線照片及CT掃描,提供二維圖像供手術醫生了解病情并構建手術計劃參考。手術計劃只能憑醫師的經驗和想象能力,無法將手術全貌與成員組交流。近20多年來,“數字醫學”概念的提出及在醫療領域的初步應用,信息科學目前在現代醫學方面嶄露頭角。在外科領域,“數字醫學”對外科手術產生了重要變革。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解剖的人體結構模型、用于評估治療效果的模型、用于術式評估的人路模型、用于手術練習的現場模型等。在數字化技術的指導下,數字化醫學成像系統及計算機系統完成手術前的數字化規劃,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及個體化。如何將數字化設計的術前規劃方案精準再現是一個難題,而3D打印技術在數字醫學輔助下可以在髖臼骨折手術術前規劃、精準實施手術之間搭起橋梁。然而,現有的數字化技術和3D打印技術在髖臼骨折的內固定治療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有待進一步完善。筆者就3D打印數字化技術在髖臼骨折內固定治療中的應用進展作一綜述。

1 3D打印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手術的比較

1.1術前優化設計

髖臼骨折的傳統手術方法是依據X線及CT橫斷面影像判斷髖臼骨折的移位情況,并進行骨折類型分類,選定合適內固定器械及相對應的手術入路,然后完成手術。而數字化技術及3D打印技術的出現,對髖臼骨折的治療起到劃時代的作用。3D打印技術又稱“快速成型技術”,是一種與傳統“減材制造”技術相反、在三維數字模型的基礎上采用逐層制造方式將材料堆積起來的新型“增材制造”技術。1986年,Chuck Hull發明了光固化立體印刷技術(SLA),并產生第一臺3D打印機,1989年Deckard發明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SLS),1992年Crump發明熔融沉積成型技術(FDM),1993年Sachs發明了3D噴印技術(3DP)等,3D打印在醫學中最先應用于牙科及頜面外科,近年來在骨科中的應用也日益得到重視。Wu等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2例髖臼、1例跟骨和1例股骨內髁(Hoffa骨折)復雜骨折的骨骼模型,在模型上模擬手術,術前將鋼板預彎,并明確螺釘的軌道和尺寸,使手術時間縮短,且增加了手術操作的精確度,術后X線片及CT檢查顯示骨折復位良好。Dai等采用3D打印技術為10例嚴重骨盆損傷需行半骨盆切除置換術的患者制備了骨盆模型,數字化設計手術方案,確定切除范圍,設計并植入個體化假體,術中操作順利,假體匹配良好,術后X線片示假置良好。Chen等利用該技術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使手術時間明顯縮短。Hurson等將3D技術應用于20例髖臼骨折患者,認為該技術可使醫生對骨折類型更加清晰,有利于培訓年輕醫生。曾參軍等將3D打印髖臼骨折仿真模型,體外模擬手術可使手術更加精準、安全、完美。

傳統的手術設計對于復雜類型的髖臼骨折,CT提供的有限信息在手術設計方面作用有限,不能做出準確的方案。影像科提供的圖像局限于幾個截面的三維圖像,骨科醫生不能按照自己需要任意角度、方向觀察骨折情況,這影響了骨科醫生對骨折情況的全面了解和制定詳細的術前計劃。數字化設計則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診斷明確、通用性高,可重復和共享手術設計過程。術前運用Mimics軟件利用髖臼骨折CT數據三維重建骨盆、股骨近端三維模型,運用三維編輯分離單一骨折塊并去掉股骨頭,能更加清晰地顯示關節內的骨折塊以及其方向和移位情況。在Mimics 3D界面,還能對三維模型進行任意方向和角度觀察,從而能讓臨床醫生更加細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骨折情況,為確定髖臼骨折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在內固定術前模擬演練手術操作步驟方面,數字化技術更有優勢。通過虛擬復位對每個單一骨折塊進行移位以恢復其解剖結構,運用復位骨折模型可以對鋼板植入位置和植入螺釘方向和長度進行最優化的設計,為體外模擬內固定植入提供參考。陳宣煌等提出利用多平面三維測量設計髖臼骨折內固定植入物,能夠精準定好重建鋼板植入位置。宋軍等應用三維重建技術虛擬模擬手術確定重建鋼板位置并測量螺釘方向,對手術有一定幫助。

1.2 3D打印數字化技術可簡化手術操作

3D打印骨折模型不僅能幫助醫生了解骨折復位前、后情況,而且利用模型術前精確預彎鋼板。在傳統手術中,折彎鋼板往往需要根據術中探查情況,決定鋼板的安放位置,再借助鋁板貼合骨面折彎出預彎雛形,然后依照鋁板折彎鋼板。這不僅在手術中消耗了大量時間,而且鋁板折彎精確度低,位置也存在不確定性。而數字化設計結合3D打印技g能在術前折彎好鋼板,提前折彎的鋼板位置唯一、精確度高,術中操作簡化,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術中軟組織的剝離。

利用數字化設計確定螺釘方向和長度并在3D實物模型上進行模擬手術,省去了在術中測量螺釘長度的時間。避免術中多次透視的煩瑣步驟,降低醫生和患者的射線照射量,同時也減少了手術時間。張國棟等提出的基于多平面三維測量應用于髖臼骨折數字化設計的方法,通過三維切割的方式實現虛擬骨折快速復位,并預設重建鋼板的植入位置,通過3D打印可以選擇重建鋼板進行預彎以適應復雜骨面。曾參軍等提出3D打印與腹腔鏡輔助的髖臼骨折手術可以顯著減少透視時間和透視量。

1.3建立手術導向模板

骨盆和髖臼骨折的影像導航手術已被很多骨科醫生所采用,但是導航系統耗材昂貴,且需要一定的技術,臨床推廣有一定難度。近年來,有學者將數字化三維重建技術、逆向工程技術和快速成形技術結合起來研究并設計出簡便的導航模板,輔助拉力螺釘置入,降低了手術風險,縮短了手術時間,為現代化骨科提供了新的輔助手段和治療理念。CT三維重建模型可以對手術區的結構進行數字化分析,在此基礎上應用逆向工程技術針對螺釘進釘通道設計出導航模板模型,并利用快速成形技術將導航模板模型生成實體。術中應用導航模板進行導航,為準確進釘提供了確實的位置和方向,不僅提高了準確性,而且使內固定操作變得更加快捷、簡便。陳鴻奮等將現代影像學、計算機三維重建、逆向工程技術及快速成形技術相結合,設計制作出髖臼后柱拉力螺釘進釘導航模板,實驗結果表明,根據該導航模板可以準確地輔助拉力螺釘的置人。徐勇強等進行了髖臼后柱骨折順行拉力螺釘置釘導向器的研究,通過CT數字化技術對髖臼后柱骨折順行拉力螺釘進釘點和進釘方向的測量,為導向器的設計提供了解剖學基礎,有助于提高髖臼后柱骨折順行拉力螺釘置釘的成功率和準確性,降低手術風險和減輕手術損傷。佟礦等設計的骶髂關節骨折固定手術導向模板為骶髂關節拉力螺釘的順利置入提供了良好的幫助。

篇(6)

關鍵詞: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口腔醫學;臨床教學;術前設計;術中導航

作者:孟凡皓1,朱智慧1,張小輝2,張韜1(1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100032;2深圳羅湖區人民醫院)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這兩項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改變,也逐漸被應用于醫學領域。VR是多種技術的高度結合,包括了模擬環境、感知、自然技能和傳感設備等方面;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可以讓使用者完全沉浸到該環境中,并且通過有觸感反饋功能的控制器與虛擬環境進行互動。而AR可以實時計算攝影機影像位置、角度,配合圖像圖形技術,在屏幕上把虛擬圖像疊加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目前,已有報道在微創肝臟手術[1]中運用AR技術將肝臟內部的血管和腫瘤的位置顯示在術區,也有學者嘗試將AR和MR技術應用于神經外科[2]和泌尿外科[3]等學科。早在1997年Wagner等[4]介紹了AR的概念,并首次在AR設備的輔助下完成正頜手術;2001年Thomas等[5]開發的Impulse2000訓練系統,可以模擬患者口腔內患齲情況,用于醫學生臨床技能練習。近5年來,VR與AR技術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主要包括臨床教學、術前設計和術中導航3個方面?,F就VR和AR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進展綜述如下。

1臨床教學

頭頸部解剖結構復雜,在狹小的范圍內可能同時存在腺體、肌肉、神經和血管等重要組織;在教學過程中僅依靠課本或視頻資料缺乏立體感和層次感,而尸體標本數量有限、價格高昂,這都為教學增加了困難。將VR技術應用到頭頸解剖教學中,可生動、立體地展現復雜的解剖結構。2012年,李陽等[6]利用Dextroscope系統進行上頜動脈下頜段的三維解剖研究,并與實際標本進行對照,為減少上頜動脈下頜段的術中損傷提供解剖依據。結果表明虛擬解剖組所測得的相關數據與尸體組測得的實體數據一致,提示該技術具有可靠性與一定的優越性。

操作技能的練習所用耗材成本較高,借助VR和AR系統,可為醫學生提供逼真的操作練習環境。目前已有用于正頜外科手術培訓的VR手術模擬系統[7,8],該系統可以為使用者反饋操作的力度和器械運轉的速度,并能提示操作者截骨角度和距離與術前設計方案之間是否存在偏差。Miki等[9]介紹了一種模擬內窺鏡輔助下完成頜下腺切除術的VR培訓系統,并通過試驗證實,初學者經過7次練習后均更加熟練,手術所需時間較一開始明顯縮短。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是頜面外科中一項基礎操作,但如果操作不慎可能會引起麻醉效果不佳或麻藥入血等問題,甚至造成更嚴重后果。Correa等[10]介紹了一種用于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訓練的VR系統,可以評估注射位置和深度是否正確,并且提供近乎真實的進針感覺反饋。也有學者將傳統教材與AR技術相結合[11],開發了一本貴金屬高嵌體預備教材,通過識別課本上每一章節的特殊“標識物”,AR設備就會將相應的操作過程以三維圖像的方式呈現在眼前,仿佛老師在眼前演示一樣。2013年,Kikuchi等[12]介紹了一種用于練習預備金屬烤瓷冠的VR系統。Llena等[13]對AR技術在培訓醫學生窩洞預備中的效果和使用滿意度進行研究,發現僅在一類洞的深度和二類洞頰、舌向預備范圍上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有差異。彭春等[14]對VR技術在口腔正畸進修醫師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主要是進行虛擬正畸托槽粘貼和排牙培訓,通過培訓后進行問卷調查和理論成績對比發現,VR技術可顯著提高臨床進修醫師的學習主動性,利于對口腔正畸教學要點的理解,提高口腔正畸臨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口腔正畸臨床進修醫師教學。

近幾年,伴隨著VR模擬系統在口腔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應用,比如大阪大學的HAP-DENT、伊利諾伊州的Periosim、荷蘭穆格Simodont和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iDental等系統,有諸多學者對VR和AR技術在口腔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2015年Wang等[15]對iDental系統的精確度進行評估,并分別從主觀和客觀上評價該系統在模擬牙體預備這項操作時的應用效果,發現還需在該系統中加入頰黏膜和支點才能更真實地還原口腔內操作環境。Ioannou等[16]對VR手術模擬器和動物模型的培訓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VR手術模擬器可以減少培訓的成本,并且培訓的效果也要優于傳統的動物模型試驗。2016年,英國的Mirghani等[17]對Simodont牙科VR模擬器在口腔教學應用中的效果進行評估,發現Simodont評分結果可以反映出大一與大五學生的水平差異。

2術前設計

頜面外科手術因其特殊的手術部位,手術的難度與風險較大,而且患者對美觀有較高的要求;術前對病變情況進行充分評估,可以更好地確定切除范圍,降低手術風險。VR和AR技術可以根據患者的CT或MRI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完整呈現病變的位置以及與重要解剖結構的關系,可以幫助醫生在術前更好地進行手術規劃與方案設計;并且,VR技術憑借其出色的沉浸感和觸覺反饋設備,甚至可讓醫生在術前模擬手術,使手術更加安全、高效。Olsson等[18]運用VR技術模擬游離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頜骨手術,可以通過VR系統在術前模擬腫瘤切除、腓骨重建方案設計及受區血管選擇,可以減小術中風險,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此外,有學者將VR技術應用于正畸和阻塞性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治療等方面。2016年Medellin-Castillo等[19]介紹了一種具有觸覺反饋功能的VR系統,可以將二維圖像上的標志點準確還原到三維重建模型上,幫助醫生準確確定頭影測量標志點,減少誤差和設計時間;并且,對需要正頜的患者,該系統還可以設計手術方案。李陽等[20]運用DextroscopeVR系統,借助CT數據進行重建與融合,獲得上呼吸道的三維圖像,在三維模型上對上氣道狹窄的區域進行測量,并根據測量結果,為患者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案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術后上氣道的狹窄部位均明顯擴大,各區段體積至少增大2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VR技術可以將二維CT、MRI數據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呈現在醫生的眼前,讓醫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病變信息。

3術中導航

傳統術中導航只能顯示二維圖像,并且術者需要反復觀察屏幕與術區,這無疑增添了很多不便。AR技術憑借其與身邊環境實時交互的特點,可以將術前設計方案或是重要的解剖結構以三維圖像的形式投射在術區,使術者實現裸眼觀察。2013年,Suenaga等[21]使用3DAR技術在實物模型上模擬截骨手術,以評估該系統的精準度和可行性。結果發現術者裸眼所看到的圖像位置不會隨觀察的角度而改變,而且圖像與實物重合的精確度可以達到1mm以下。2013年Lin等[22]介紹了一種基于AR技術的口腔種植系統,并通過術后CT數據來評估術前虛擬設計方案與實際預備位點之間的誤差。結果發現,總共完成的40例種植體的位置均在安全范圍內,深度和角度上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2015年,Liu等[23]利用AR技術在錐形束CT血管造影引導下行機器人舌癌切除手術,并與X線透視引導技術相對比,發現切除范圍更理想,并能更好地保護舌動脈等重要組織。雖然,現在大多數關于AR技術在術中應用還停留在實驗階段,但已有學者嘗試佩戴AR設備完成正頜手術,術中指導上頜骨的截骨和就位。2016年Zhu等[24]運用AR技術在頜面外科手術中將下牙槽神經管的位置投射到術區,避免了術中損傷重要神經。臨床中已經有20例應用經驗,包括偏突頜畸形、半側顏面短小和下頜角肥大等患者的整形手術,所有病例術后通過CT驗證都取得了滿意的結果;除1例術后出現血腫外,其余均未發生并發癥。這也為AR技術在術中的導航應用帶來了啟發。

2016年Profeta等[25]將AR技術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相結合用于檢測頭頸部腫瘤患者淋巴結轉移與分布的情況,并借助AR技術來輔助完成淋巴結活檢手術。該實驗結合了γ探頭(類似于傳統放射引導手術)和追蹤系統(類似于導航設備),為患者注射γ放射性同位素后,立即檢測頭頸部放射活性的分布情況,并以此來推斷有無可疑轉移淋巴結,最終借助AR技術以圖像的形式將可疑淋巴結直接疊加顯示在術區,讓醫生裸眼就可以準確看到淋巴結的位置。

4小結

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嘗試將AR和VR應用于口腔醫學的各領域當中,相較于傳統技術具有如下優勢。①臨床教學:VR憑借完全沉浸式的特點和觸控設備實現交互反饋,可以為醫學生提供逼真的練習環境,節省教學成本。②術前設計:AR和VR都可以完全真實的還原患者的病灶位置、與重要解剖結構的毗鄰關系等重要信息,不僅可用于設計手術方案,還可以用于與患者術前溝通,讓患者及家屬更好地了解手術風險或預后情況。③術中導航:AR憑借其可以與真實環境進行交互的優勢,并且可以裸眼觀察,讓術者更好地了解病情。所以,AR與VR在醫學領域中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VR和AR技術在醫學中也將實現廣泛應用。目前已有學者完成AR技術與手術機器人結合完成下頜角切除術的可行性試驗,同一個標本的兩側下頜角分別通過機器人和醫生完成,對比發現并沒有明顯差異。VR和AR技術的應用必將為醫生提供更多的幫助,讓手術變得更加精準、客觀和高效,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使患者和醫生都能從中獲益。

參考文獻:

[1]HaouchineN,CotinS,PeterlikI,etal.Impactofsofttissueheterogeneityonaugmentedrealityforliversurgery[J].IEEETransVisComputGraph,2015,21(5):584-597.

[2]Kersten-OertelM,GerardI,DrouinS,etal.Augmentedrealityinneurovascularsurgery:feasibilityandfirstusesintheoperatingroom[J].IntJComputAssistRadiolSurg,2015,10(11):1823-362.

[3]DickeyRM,SrikishenN,LipshultzLI,etal.Augmentedrealityassistedsurgery:aurologictrainingtool[J].AsianJAndrol,2016,18(5):732-734.

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031

人瘤病毒(HPV)僅能作為宮頸的一個提示, 并不能作為其診斷的依據[1]。隨著研究的不斷加深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腎上腺髓質素參與癌細胞的代謝以及腫瘤細胞生長的條件漸漸成為人們研究的方向, 因此, 腎上腺髓質素與微血管密度在宮頸癌中的表達意義成為人們研究的對象, 本實驗也基于此進行設計并研究,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15例, 宮頸癌患者41例, 年齡21~76歲, 平均年齡39歲;NCE而切除子宮患者20例, 年齡22~76歲, 平均年齡40歲。

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的研究方法, 具體操作如下:用二甲苯將石蠟切片脫蠟, 經酒精水化, 蒸餾水浸泡、磷酸鹽緩沖液(PBS)沖洗, 滴0.3%雙氧水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 室溫下孵育酶的活性15~20 min, 再次用PBS沖洗, 滴加非免疫動物血清, 室溫下再次孵育30 min, 然后進行抗原熱修復, 然后嚴格按照一抗、二抗的滴加流程進行滴加與孵育, 然后控制顯色、復染、脫水、封閉。

1. 3 對照 以PBS液置換一抗作為隱形對照, 陽性對照以試劑公司提供的陽性對照片為主。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P

2 結果

ADM 陽性率及MVD 的表達在NCECIN-ⅢICC 病變組織中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 且ADM 表達強度與MVD 表達呈顯著正相關(P

3 討論

通過研究, 作者發現血漿中的腎上腺髓質素主要來源于血管平滑肌細胞以及血管內皮細胞, 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腫瘤細胞以及心臟平滑肌細胞等也可以合成、分泌腎上腺髓質素。腎上腺髓質素主要是通過自分泌/旁分泌途徑參與調解機體狀態, 在糖尿病、高血壓、休克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與其強大的血管擴張作用以及排鈉利尿、以及血管內皮細胞凋亡、保護心肌等作用密切相關[2, 3]。

本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 微血管的密度與腎上腺髓質素與子宮頸癌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清楚的認識到這種相關性可以更加準確并且及早的對宮頸癌的患者進行診斷并及早的對宮頸癌患者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以維護的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心健康, 這也是作者做此研究的最終目的, 并最終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臨床對子宮癌的診斷與治療中。

綜上所述, 通過對腎上腺髓質素與微血管密度在子宮頸癌中的表達意義的研究, 不僅可以對宮頸癌患者做到及早的診斷、治療, 還可以為手術患者淋巴結的清掃范圍做到一個提示, 同時還可以將其作為宮頸癌治療的新靶點, 在宮頸癌的臨床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指導與提示意義。本實驗研究雖然證實了腎上腺髓質素與微血管密度在宮頸癌中的表達意義, 但是, 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 研究所得到的數據也許有失精準, 在后續的研究中會加大樣本量, 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靜, 沈海濱, 曾春英.微血管密度和中期因子在宮頸上皮內瘤變及宮頸鱗癌患者中的表達及其意義.中國婦幼保健, 2014(6):833-835.

篇(8)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各類型中診斷明確、臨床常見的類型,主要表現為頸部的疼痛僵硬、活動受限伴神經根受壓產生的根性癥狀,如受壓神經支配范圍的肩背上肢的麻木、電掣樣放射痛以及感覺過敏等癥狀[1]。刮痧療法是借助特制器具,在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相應的手法在體表進行刮拭,以出現皮膚潮紅,或紅色粟粒狀,或紫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變化,從而活血化瘀、祛邪排毒以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法[2]。目前,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臨床上有諸多方式,主要包括刮痧結合手法治療、刮痧結合中藥治療、刮痧結合針灸治療以及綜合康復療法等,本文綜述了刮痧綜合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干預效果的研究進展,旨在為臨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提供更為精準且有效的治療方法。

1 刮痧結合手法治療1.1 刮痧合整脊治療

整脊療法又稱“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法”,是一套治療手法,是以分筋彈撥、按壓疏理等整復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進督脈氣血通暢,使病椎恢復正常,從而治療脊椎損傷及相關疾病的一種方法。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現已有七十多種疾病與脊柱力學平衡失穩有關,采取以手法治療為主要方法恢復脊柱力學平衡而達到治療目的,已取得十分滿意的療效[3]。向氏[4]巧妙地將刮痧與整脊結合為干預手段進行研究,將6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刮痧合整脊組、刮痧組、整脊組各20例,同時設正常組對照組20例。結果顯示:刮痧組無效4例,有效16例;整脊組無效2例,有效18例;刮痧合整脊組有效2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達100%。由此可見,刮痧合整脊推拿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有確切的臨床療效,并優于單純的刮痧療法和單純的整脊療法。

1.2 刮痧結合火罐治療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郭氏[5]研究將火罐與刮痧相結合,選取106例臨床頸椎病患者,其中男60例,女46例。治療方法分為兩種,第一種方式單純刮痧療法,每周2次,兩周為1個療程;第二種方式結合火罐療法,患者取端坐位,暴露出頸背部及上肢部,選用合適的玻璃罐,進行閃火火罐并留罐10 min。隔日一次,兩周為1個療程。將火罐與刮痧相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總有效率達到了99.06%,說明中醫傳統自然療法結合中醫護理,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明顯,副作用小,操作方法簡單,價格低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3 井穴放血配合刮痧

井穴刺絡放血是中醫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 它是以三棱針等針具刺破手十二井穴, 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古典醫籍多有記載[6]。吳氏[7]研究觀察62例病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1例。治療組采用頸椎牽引治療、井穴放血合并刮痧,頸椎牽引采用數字程序控制頸椎牽引機,取舒適坐位,頜枕帶間斷牽引,角度為頸前屈20°,牽引重量自 5 kg開始,近似于患者體重10%,每次半小時,每日1次,10 次為一療程。刮痧頸椎牽引后行刮痧治療,選擇合適的刮痧板,井穴放血在刮痧后進行,采用點刺法;對照組刮痧合并頸椎牽引治療,方法同治療組。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占96.77%,對照組總有效率占93.55%??梢娭委熃M在牽引和刮痧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井穴放血,這三種方法相結合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方面可發揮協同的作用,達到緩解和解除神經根性疼痛,從而提高療效的目的。

1.4 平衡刮痧療法聯合牽引治療

牽引療法是應用外力對身體某一部位或關節施加牽拉力,使其發生一定的分離,周圍軟組織得到適當的牽伸,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韋氏[8]研究巧妙地將二者結合,選取59名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頸椎牽引)24例,治療組(平衡刮痧療法聯合牽引)35例。結果顯示,治療組顯效18例,臨床控制9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達94.3%。對照組顯效9例,臨床控制3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87.5%。由此可見,平衡刮痧聯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更為顯著,聯合應用優于單一頸椎牽引。

2 刮痧結合中藥治療2.1 刮痧配合中藥內服

劉氏[9]選取150名門診患者,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113例,頸型頸椎病37例。治療方法包括充分暴露患者頸部及肩部,將正紅花油或刮痧油涂于頸肩部, 醫者手持刮痧板(水牛角制)與皮膚成45°角進行刮拭,重點刮拭風池、頸夾脊、大椎、肩井及督脈之頸段,每次刮拭半小時,頸部由上向下、肩部由內向外,均勻用力,直至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或痧斑。隔2日1次,4次為一療程;中藥內服治療自擬通痹活絡湯處方日1劑,10日為一療程。結果顯示,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1.15%。由此可見,刮痧配合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見效十分迅速、操作簡便,療效較好,尤其值得在基層衛生機構推廣使用。

2.2 苗藥馬桑狗幫油刮痧治療

馬桑狗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在苗族民間配合刮痧法治療風濕病、肩背痛、腰腿痛等療效顯著。夏氏[10]研究選取180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刮痧治療結合茶油組)和治療組(刮痧治療結合馬桑狗幫油劑組),各90例。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苗藥馬傷狗幫油劑刮痧治療、茶油刮痧治療。刮痧部位為頭部(督脈及其旁開2、4寸循行線上)、頸背部(督脈及膀胱經循行線上)、肩背部(天宗至秉風連線直至肩胛下角),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由內向外進行刮痧。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占92.05%,治療組總有效率占100%。說明馬桑狗幫油劑刮痧治療對風寒阻絡證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具有明顯療效,且可靠安全,與常規茶油刮試相比,馬桑狗幫油劑在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方面效果更為顯著,尤其在改善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上療效明顯。

2.3 舒筋活絡膏配合刮痧治療

李氏[11]研究選取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40名,在刮痧治療前,取一定量舒筋活絡膏涂抹于頸肩背部,擦至皮膚發熱,使其充分地吸收,再行刮痧治療。用水牛角刮疹板與皮膚表面呈45°角從頸部由上向下進行刮拭。結果顯示,本組40例患者,治愈9例,好轉26例,治愈率達22.50%,總有效率87.50%。由此可見,舒筋活絡膏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較為安全、可靠、有效、簡便的方法,具有標本兼顧、 療效肯定等特點,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

3 刮痧結合針灸治療3.1 針刺配合刮痧治療

針刺手法是針灸技術中的核心技術,屬于針灸技術的高精尖部分,也是提高針灸治療臨床療效的關鍵[12]。張氏[13]研究選取45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遵循局部取穴、循經取穴及經外取穴相結合的原則,主要選取手三陽經、督脈、膀胱經腧穴。結果顯示,痊愈12例,顯效22例,好轉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8%。說明針刺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更為顯著。

3.2 針灸聯合刮痧治療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左氏[14]有機地將二者結合進行研究,選取40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觀察組使用刮痧聯合針灸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對患者痛側肩貞與天宗、大椎、天井穴、曲池、頸百勞、雙側風池進行針灸治療,進針后留針半小時可將針取出,后于患者頸肩部位涂抹一層刮痧油。同時使用刮痧板于患者頸部到肩部單方向刮痧;對照組使用推拿聯合TDP治療,使用治療儀器于患者上肢與頸肩照射半小時,通過治療儀治療后,再于患者上肢與頸肩軟組織行推拿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0.00%。可見,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針灸和刮痧聯合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病癥,提高治療有效率,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

3.3 針推刮治療

馮氏[15]研究選取86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針刺法主穴取雙風池和病變椎體附近相對應的夾脊穴3~4對;病人先俯臥位,推拿法取針后,醫者用滾法沿頸項正中,頸項兩側到肩背部來回進行10 min,充分放松局部肌肉;刮痧法患者取坐位,滴上刮痧油,再用牛角刮痧板,分成3條線(中線從風府到至陽, 頸夾脊到肩井,兩邊線從風池)刮,刮到皮膚出現紅點為止。結果顯示,本組治療中,治愈61例,有效 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70%。由此可見,將針推刮三者有機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顯著,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

4 綜合康復療法治療劉氏[16]研究將19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98例,對照組采用針刺加牽引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循經刮痧、頸椎操、葛根湯加減口服綜合治療。結果顯示,總有效率治療組為 96.90%,對照組為89.80%。說明采用頸椎操、循經刮痧、葛根湯加減的綜合康復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

目前刮痧合整脊治療、苗藥馬桑狗幫油刮痧治療效果最佳,總有效率達100%,這兩種方式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顯著、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值得向臨床推廣應用,但缺乏大量的研究對這兩種方式的確切性進行驗證。

臨床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中醫治療有諸多方式,然而公認的治療方式在臨床仍需進一步普及。

參考文獻

[1] 朱毅,徐曼文,黃艷,等.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8,37(12):1413-1418.

[2] 丁歡,陳宇婧,李瑋彤,等.刮痧療法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6(4):537-540.

[3] 孔力,邵明宇,徐炯.淺談整脊療法[J].吉林中醫藥,2005,12:37.

[4] 向開維,范宏元,譚維選.刮痧合整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6):226-229.

[5] 郭美霞.刮痧結合火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及中醫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6):205,207.

[6] 李秀軍.近10年井穴刺絡放血療法的臨床及實驗研究概況[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20):2689-2690,2692.

[7] 吳加勇,陳鴻欽,陳開珍,等.井穴放血配合刮痧牽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鎮痛觀察[J].福建中醫藥,2010,41(4):15-16.

[8] 韋運浦,楊柳.平衡刮痧療法聯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9例臨床療效觀察[J].大眾科技,2016,18(9):59-61.

[9]劉樹聲,崔建寶.刮痧配合中藥內服治療頸椎病150例[J].河南中醫,2006,2:61-62.

[10]夏景富,崔瑾,呂岑,等.苗藥馬桑狗幫油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隨機、多中心、平行對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6):2808-2811.

[11]李小軍,柏玉榮,陳劍峰.舒筋活絡膏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0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5):36.

[12]談太鵬,贠曉艷,張靜,等.淺談溫針灸結合針刺手法的臨床應用及適應癥[J].黑龍江中醫藥,2018,47(6):221-223.

[13]張麗華,蘇同生,萬兆新.針刺配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5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7,33(3):284-285.

篇(9)

[中圖分類號] R5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a)-0103-02

紅細胞平均指數包括有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個參數[1],上述三項紅細胞平均值可幫助臨床對貧血進行診斷。筆者對200例研究對象聯合檢測MCV、MCH、MCHC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就診者,分為缺鐵性貧血組、正常組各100例,均行MCV、MCH、MCHC聯合檢測;缺鐵性貧血組年齡(31±17)歲,男性62例,女性38例;正常組年齡(32±18)歲,男性63例,女性37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1.2 檢測方法

1.3 統計學分析

3 討論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鐵攝入量不足、吸收、轉運障礙、大量丟失、鐵利用功能下降等,導致紅細胞內鐵含量下降而形成缺鐵性貧血[2]。IDA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較常見,其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且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地區、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發病率明顯增高。IDA對于嬰幼兒的智能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可引起嬰幼兒智能發育緩慢、行為出現異常[3],長期IDA對兒童腦部發育產生不可逆損傷而形成終身性影響,故對IDA患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目前,檢測紅細胞平均指數等化驗室血液檢查是臨床診斷IDA的主要手段。

MCV、MCH、MCHC三個參數統稱為紅細胞平均指數,于1979年時,Bassmaan就早已提出了貧血的MCV、RDW分類法[4],而近年來隨著化驗醫療設備的不斷進步,MCV、MCH、MCHC檢測結果日益精準,該檢查項目在較多疾病的診斷工作中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而檢測紅細胞平均指數診斷IDA也備受臨床醫師和檢驗師的青睞和關注,目前已被作為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參考指標[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缺鐵性貧血組的100例研究對象的MCV、MCH、MCHC值顯著較對照組低,且P < 0.01;10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中顯示MCV、MCH、MCHC均下降者共96例,約占到96%,僅有4例顯示正常,原因可能為患者處于早期缺鐵,輕度缺鐵但可滿足幼紅細胞合成血紅蛋白,使得患者的血紅蛋白量水平和細胞形態均無顯著變化;由此可見,MCV、MCH、MCHC的檢測對于臨床診斷缺鐵性貧血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MCV、MCH、MCHC中,MCV可體現出紅細胞體積的總體改變,MCH、MCHC可將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含量水平準確地反映出來;MCV是國內外用于鑒別診斷貧血的主要指標[6],但其只能反映紅細胞體積大小及不均一性,卻不可體現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含量的變化情況,故需要聯合MCH、MCHC進行檢測,方可提高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準確性[7-9]。

總之,臨床診斷缺鐵性貧血的實驗檢測指標雖然眾多,但由于骨髓涂片鐵染色及血清鐵蛋白的檢測工作繁瑣、緩慢,而僅把MCV做為診斷依據,又不能了解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含量水平狀態;而MCV、MCH、MCHC三項參數聯合檢測不僅可獲得極高的陽性率和準確率,且操作簡便快捷,故可作為臨床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首選指標。

[參考文獻]

[1] 姜曉萍,陳波,解晶,等. 紅細胞參數及鐵代謝指、標在鑒別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病貧血中的臨床意義[J]. 中國傷殘醫學,2009,17(3):21-22.

[2] 常玉榮,葛慶峰,何曉娟,等. 289例貧血患者紅細胞參數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82-83.

[3] 沈健,陸燕,盛紅斌,等.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現狀及影響因素[J]. 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71-72.

[4] 江燕,趙琳. 缺鐵性貧血的診治進展[J]. 醫學綜述,2011,17(10):71-73.

[5] 冼中任,陳秋霞,朱伯珍,等. 紅細胞參數對輕型β-地中海貧血與缺鐵性貧血鑒別診斷的價值[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2):42-43.

[6] 黃品. 血紅細胞四項參數診斷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49-50.

[7] 周建中. 紅細胞參數在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評價[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7):87-88.

篇(10)

[中圖分類號] R81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1-0094-03

目前,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技術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疾病的診斷和普查中[1]。該技術具有操作過程簡單、精準性高、檢查費用低的臨床特點,是臨床常用排查乳腺疾病的主要方式。有關報道指出,鉬靶X線對乳腺癌的敏感性為80.7%,低于核磁共振成像[2]。鉬靶X線拍攝出來的圖像質量與臨床醫生的診斷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還與操作技術的熟練度、責任心、日常機器數據的校正有關系。研究發現[3,4],在乳腺鉬靶攝片的過程中應用質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攝片的甲級片率,保證圖像的質量。本文根據目前臨床乳腺鉬靶的攝片現狀,研究在進行乳腺鉬靶X線檢查過程中應用質量控制對拍攝圖像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進行鉬靶X線檢查的2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年齡23~51歲,平均(27.9±1.1)歲;體重46.5~71.4 kg,平均(59.6±1.5)kg。選擇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進行鉬靶X線檢查的200例患者作為試驗組,且此期間均進行圖像的質量控制。試驗組患者年齡24~53歲,平均(28.1±3.1)歲;體重47.9~73.1 kg,平均(58.8±12.4)kg。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5,6]

選取的400例乳腺鉬靶拍攝者均知情。且患者均>18歲。研究方法均按照我院倫理會制定的相關標準。

1.3排除標準[7,8]

①妊娠期患者;②哺乳期產婦;③有精神病家族史者;④有呼吸系統病變者;⑤患者不同意。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實施質量控制,僅行常規乳腺鉬靶X線檢查。試驗組則在乳腺鉬靶X線檢查過程中應用質量控制,具體方法如下。

1.4.1技術培訓 我院乳腺鉬靶X線檢查是由放射科技術主管負責,對從事鉬靶X線機的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主要包括:①儀器的使用;②投照;③圖像采集等。并且規范輔助人員的日間操作,確保實習生、短期進修生等其他編外人員熟知技能操作,提高圖像質量的甲級片率。

1.4.2規范攝片程序 整個乳腺鉬靶X線檢查的攝片程序必須按照醫院的相關規定進行,保證乳腺鉬靶攝片的質量。其中,常見的乳腺攝影包括軸位、側斜位。如果臨床醫師沒有特殊的醫囑,則軸位和側斜位可以滿足臨床醫生的診斷,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提供有力的基礎。(1)首先,要認真核實患者的申請單,根據醫生的醫囑和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的檢查。并向患者講解乳腺攝片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保證患者能較好地配合。告知患者因壓迫板擠壓乳腺,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疼痛,所以要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讓患者積極配合。在進行檢查前,讓患者脫去上身的衣物,確保充分暴露出,便于鉬靶的操作和攝片的準確性。(2)然后在技師工作站登記患者的信息,確保拍攝和患者信息準確無誤。通過圖像的采集系統進行攝片的選擇和視圖,確定曝光條件,做好攝片的準備工作。(3)用手拖住患者的,進行壓迫板的加壓。充分確?;颊叩纳煺归_,減少摺疊等情況出現。并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保證患者整個攝片過程的舒適度。同時還要注意患者的情況,防止下壓等狀況。(4)擺好患者的后,囑患者保持w位不動,緊閉操作門后進行曝光。曝光后進入計算機圖像采集系統。

1.4.3監督投照過程 在主管技師的監督下,責任技師進行以上相關操作,確保各個環節均嚴格按照乳腺鉬靶X線攝影的規范操作。一旦發現責任技師在拍攝過程中出現不當或者不正確的行為,應立即停止操作,并糾正操作人員不當的行為,保證圖像的質量。

1.4.4定期維護保養 每周四上崗的技師要進行操作機器的衛生打掃,并進行鉬靶X線的重啟和校準工作。校準前應清潔探測器及丙烯酸模體,對圖像采集系統進行質量控制測試,查看圖像是否存在外來物或準直器干擾。

1.5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鉬靶圖像指標,包括①軸位CC;②側斜位MLO;③內外側位ML;④局部加壓;⑤放大攝影。并記錄圖像質量的達標率。

1.6評價標準[8]

(1)甲級片:按照要求所拍攝的部位無丟失,且投照條件適宜,對比度和清晰度較好,黑白分明。同時不存在偽影或者顯影過度情況。檢查部位準確無誤,左右標記清晰。(2)乙級片:拍攝部位沒有包全,投照條件較差,對比度和清晰度較差。黑白存在一定的混亂,存在偽影。(3)不合格率:不能用于臨床診斷。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標準鉬靶片

雙乳CC位標準影像見封三圖4a,雙乳對稱成球形,呈切線位,無皮膚皺褶,腺體組織與脂肪組織充分分離。雙乳MLO位標準影像見封三圖4b,雙乳對稱成菱形,呈切線位,無皮膚皺褶,乳腺下褶皺充分展開,胸大肌顯示充分,腺體組織與脂肪組織充分分離。

2.2攝片質量影響因素

影響攝片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乳腺外表改變、置入假體、乳腺炎、乳腺腫脹等。試驗組實施質量控制后上述影響因素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圖像達標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經過質量管理控制后的圖像甲級率、乙級率、不達標率等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高清晰度鉬靶X線乳腺攝影是目前乳腺癌疾病診斷應用最廣泛有效的檢查方法之一[9]。該技術具有操作過程簡單、精準性高、檢查費用低的臨床特點,是臨床常用排查乳腺疾病的主要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鉬靶X線設備的日益發展,人們對于鉬靶攝片的質量愈加重視起來。目前,臨床上針對鉬靶乳腺X線攝影應用質量控制管理進行干預有著較好的作用。同時,實施質量控制也是為了讓受檢者的輻射風險保持在最低限度[10,11],且有效地提高乳腺鉬靶攝片質量的甲級片率。質量控制的優勢主要包括(1)定期維護保養。在患者進行乳腺鉬靶檢查前,要對壓迫板和探測器設備進行清理,并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板面的消毒處理。在患者檢查結束后,清理患者的分泌物以及脫落的皮屑組織等。(2)質量控制。定期進行設備數據的矯正,并讓專門的管理人員檢查設備管理、校準。校準前清潔探測器及丙烯酸模體,對圖像采集系統進行質量控制測試[12]。并且讓每天的上崗人員進行乳腺鉬靶X線機器的檢測,并記錄當天的溫度和濕度。同時配合物理工程師對設備進行檢測,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13]。(3)全面的質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乳腺攝片的圖像質量,保證臨床醫師的進一步診斷,為臨床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做好合理維護和日常保養可以保證設備性能穩定并延長使用壽命[14]。與此同時,設備的性能和適應環境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醫院在保證攝片質量的標準下,不斷提高影像質量標準,開發適當的管理程序,確保管理工作的正常發展。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規范化操作,做好質量控制,使每張乳腺鉬靶片都能符合影像診斷要求[15-18]。同時,高質量的乳腺鉬靶圖像還為放射科診斷醫生閱片和臨床醫師的診斷提供科學、有力的理論基礎。通過實施質量管理后可以使得操作技師養成一個良好的攝片習慣,減少由于圖像質量而出現重復攝片而帶來的輻射風險,減少漏診和誤診的出現,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有利于乳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本文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經過質量管理控制后的圖像甲級率、乙級率、不達標率等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臨床上針對鉬靶乳腺X線攝影應用質量控制管理進行干預有著較好的作用,明顯提高攝片圖像的甲級片率,保證圖像的質量,為臨床診斷提供精準、科學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鄒萬姣,曹滿瑞,朱志軍. 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檢查實施質量控制后對圖像質量的影響[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4,36(1):54-56.

[2] 王青宏,朱健,王曉強,等. 數字乳腺鉬靶X線攝影規范化操作與質量控制[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2,13(3):186-187.

[3] 宋偉興. 數字化乳腺X線攝影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因素[J].放射學實踐,2013,28(10):1010-1012.

[4] 洪鳳鳴. 乳腺癌應用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診斷的研究進展[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2(15):318-319.

[5] 孫莉薇. 全數字化乳腺鉬靶X線攝影與彩超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 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2):40-42.

[6] 梁紅. 乳腺病變X線檢查技術研究進展評價[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1,12(2):128-130.

[7] 陳佳兒,林建浜,江紅,等. 數字化乳腺鉬靶攝影技術探討[J]. 醫療裝備,2014,2(4):11-12.

[8] 楊皓,黃惠茹,沈嵐,等. 提高全數字化乳腺X檢查質量及疾病檢出率[J]. 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20(5):420-422.

[9] 張秉宜,張郁林,韓玲,等. 高頻彩超及X線鉬靶檢查對乳腺原位癌早期診斷價值的對照分析[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5,26(1):14-17.

[10] 李蔓,韓歷麗,高倩. 臨床體檢、超聲與鉬靶X線檢查在乳腺癌篩查中的應用[J]. 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4, 25(3):202-206.

[11] 杜北玨,鄭穗生,趙紅,等. 數字化鉬靶X線與MRI檢查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J].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2):214-217.

[12] 徐瑾,蔣震,沈鈞康. 非鈣化型乳腺癌的乳腺鉬靶X線的診斷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30(13):2106-2108.

[13] 李晶,趙武,回影,等. 乳腺癌鉬靶X線檢查的漏診及誤診分析[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5):2899-2901.

[14] 蝸虹,雷振,張祥,等. 乳腺癌鉬靶X線假陰性診斷的影像學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14(23):2744-2746.

[15] 張建友. 多發鈣化的鉬靶X線特征及其與乳腺良惡性疾病的關系[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7):159-160.

[16] 劉金全,莊偉雄,童志明,等. 乳腺鉬靶攝影技術在乳腺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41-42.

上一篇: 結算審計重點 下一篇: 課題研究流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每日更新AV | 先锋亚洲国产AV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综合第一在线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