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21: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精益思想的原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61
[中圖分類號] F270.7;TP311.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107- 02
0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傳統企業紛紛提出要擁抱互聯網,要向互聯網企業轉型。傳統企業掀起一個信息化、互聯網化的熱潮。在一些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內部一般會設立自己的軟件研發團隊來承擔企業內外部應用系統的開發工作。但在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傳統的研發模式在創新能力、交付速度等方面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企業對IT服務的需求,企業迫切需要改變其軟件研發管理模式,提升軟件研發能力以應對內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筆者認為利用精益思想轉變研發管理,提升企業軟件研發能力,提升軟件交付速度和軟件質量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1 精益思想的發展
精益生產源于日本豐田管理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20世紀90年代,MIT的James Womack、Daniel Jones和Daniel Roos研究考察了豐田生產系統,提出“精益(Lean)”這個術語。它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費,持續改善。它融合了單件生產方式及大規模生產方式各自的優點,并同時避免了前者高成本的不足及后者低柔性的缺點。豐田公司憑借著這種獨特的管理方式取得驕人的業績。2007年,豐田的產量已超過通用,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制造商,在全球170多個國家的年汽車銷售量超過937萬輛。精益生產是一種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并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學習和借鑒。1996年,James P. Womack和Daniel T. Jones在《改變世界的機器》的基礎上,發表了《精益思想》一書,該書把精益生產進行理論化,并系統地描述了精益的原則和方法,形成了精益的思想體系。
2 精益思想在提升軟件研發能力方面的應用
精益思想已被廣泛的應用于生產制造管理,但應用于轉變研發管理,提升軟件研發能力的實踐尚屬不多見。軟件研發能力主要體現在三要素:人、技術、流程。精益原則和精益思想在提升企業研發能力主要體現在將這三方面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協調發展的系統,具體表現在:
2.1 利用精益思想提升軟件研發人員創新能力
軟件研發能力的核心在于發揮研發人員的創造力,將每個員工的能力發揮到極限。傳統企業管理是基于科學管理創始人泰勒所提出的原則,管理者對工作進行分析,將其分解為更小的較獨立的任務。這些任務由專門的工人來進行,工人不需要理解任何東西,只需要盡可能高效地完成他們的具體任務。這種工業時代的管理方式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漸漸不適用。精益管理主張發揮人的作用,主張利用“使命式指揮”替代命令與控制。“使命式指揮”指的是通過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員工目標和企業目標之間建立一致性以實現員工的自主性。
2.2 利用精益思想提升軟件研發技術能力
精益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浪費。在精益生產中,精益理論指出不能在生產線的最后工序才檢測產品的質量,在過程中的每一個工序應該能夠進行錯誤驗證和自檢。映射到軟件開發工程中,精益思想指導的精益工程實踐提供了一套實踐工具,包括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部署流水線、自動部署、自動等。利用精益工程實踐將大幅提升軟件研發技術能力,提升開發過程中各環節的反饋效率,聚焦預防,消除浪費,提升軟件交付質量和交付速度。
2.3 利用精益思想提升軟件研發流程管理能力
傳統軟件研發管理為了保證研發過程的可管理、可重復、可回溯,一般會有一套嚴格的配置管理、過程管理、研發測試流程、生產流程等。利用精益思想一方面可以通過價值流的角度去分析軟件研發過程中的活動和流程,對價值流中存在的等待進行消除,對沒有帶來價值并且是不必要的活動進行摒棄,消滅其帶來的浪費;另一方面利用精益工程方法可以將研發過程中手動的流程自動化,實現價值的快速流動,提升企業軟件價值的交付速度和質量。
3 結 語
精益思想的產生主要是用來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通過吸收精益思想的精髓,結合企業自身的管理文化,將其思想應用到企業軟件研發管理過程中提升人、技術、流程的整合效率,必能提升軟件研發效率,為企業內外部客戶交付高質量、高價值的軟件,使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浪潮時取得有利先機。
主要參考文獻
[1][美]James Womack,Daniel Jones,Daniel Roos. 精益思想[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中圖分類號:C931.1 文獻標識碼:A
一、精益化管理的內涵
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理念源于精益生產。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是美國麻省理土學院教授詹姆斯•P•沃麥克基于“國際汽車計劃(IMVP)”,通過調查和比較分析全世界17個國家90余家汽車制造廠的管理過程而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方式是最適用于現代制造企業的一種生產組織管理力式。實現價值最大化。精益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從需求出發,徹底杜絕浪費,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所謂精益,借用企業的術語:“‘精’,包含精品、精制、精確、精準之義,質量為其最核心的內容,以追求產品的‘零缺陷’為終極目標。”“‘益’,則指效益。”精益化,就是按一定的運行規則,使管理系統化、程序化,投入少效益高。精益化管理,就是理順工作關系,提高運轉效率,樹立節省觀念,精確負責,人人崇尚成果完美的價值追求。
二、軍隊院校引入精益化管理的意義
(一)激發軍隊院校的創新意識。精益化管理是一種指導思想,其價值取向是精益求精,盡善盡美,不斷進取,開拓發展。軍隊院校肩負教育和科研雙重使命,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指引下,必將采取創新的態度,完善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流程。只有在創新意識的推動下,才會有創新方法的運用,只有使創新的方法得到運用,軍隊院校的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增強軍隊院校的責任感。精益化管理追求“零缺陷”,要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費,這其中反映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降低和消除浪費是精益化管理的核心,它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人力資源成本、物質資源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精益化管理控制的范疇,成本增加而沒有創造價值的活動和過程都是精益化管理消除的對象。軍隊院校引入精益化管理,其核心目標是消除教育資源和科研資源的浪費,這是院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責任,責任是推進軍隊院校各方面建設的內在動力,是提高管理效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體現軍隊院校的人本精神。精益化管理強調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躍的能動因素,體現的是一種關注雙重主體的精神和文化。軍隊院校管理帶有軍隊特有的行政風格,然而過于注重命令式的管理并不利于管理環境的優化。精益化管理非常重視人對過程的干預作用,被管理者不僅是管理措施的執行者,更重要的是積極參與并發揮參與決策和輔助決策作用的主體。軍隊院校引入精益化管理,應重視被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充分挖掘其各種潛能,讓他們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以此作為提高院校管理效益的原動力。
三、軍隊院校精益化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堅持精益化管理的原則。軍隊院校實行精益化管理,首先應以精益化管理的原則為指導,使精益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和諧性原則。任何一種管理方法的實施都必須以良好的管理環境作為依托,軍隊院校應營造一種團結一致的氛圍,上下齊心,形成合力,使院校全員都意識到實施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具備了和諧的環境,才能更好地支持管理工作的開展。
導向性原則。在軍隊院校的管理機制中,院校辦學方針的制定、科研項目的規劃、對行政和技術人員的獎懲、對各類學員的教育方案等,都要從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出發,制定有關規章制度,使各級各類人員在精益化管理秩序中合理謀劃教學、積極科研攻關,時時處處以精益化管理為己任。
實踐性原則。精益化管理對軍隊院校來講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應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修正不足,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推進精益化管理工作的拓展。
創造性原則。軍隊院校實施精益化管理,是一種管理機制的創新,應當在實踐的過程中,注重不斷創新,總結取得的成績,形成系統的理論,便于下一步更好地開展院校管理工作。
長效性原則。精益化管理理念在軍隊院校的運用,要堅持長效機制,任何理論都有一個認可、吸收、運用的過程,精益化管理在教學和科研的管理中也是如此,應著眼長遠進行規劃。
軍隊院校的精益化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院校管理者不僅應注重精益化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而且還應把握關節重視既定方案的落實情況,做好精益化管理的績效評估,收集和分析反饋回來的各種信息,為進一步優化精益化管理流程做好準備。實施精益化管理應注重科學性,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依據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并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做出決策。效益是管理者創新的成果,也是精益化管理價值的體現。精益化管理應得到院校各類各層次人員的認可,并成為每個成員的責任,成為人人自覺追求的行動。
(二)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的理念。軍隊院校是為軍隊培養指揮和技術人才的搖籃,是為軍隊提供科學技術支持的重要基地,履行這兩項職能要求其必須具備完善的管理機制,院校各類人員齊心協力、積極進取,形成精益化的管理思路是院校管理效益得到躍升的重要途徑。
要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做好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宣傳教育工作,讓精益化管理的理念深入院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頭腦,成為他們提升教育和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追求。軍隊院校精益化管理,思想理念是基礎,只有讓院校管理系統中的所有成員都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的內涵,樹立起其思想理念,院校精益化管理才能具有能動性和主動性。
要深刻理解精益化管理的行為理念。精益化管理的思想理念是院校精益化管理的內在動力,精益化管理的行為理念則是對院校精益化管理的行為指向。院校首先應根據自身的客觀實際制定精益化管理的規章制度、具體措施及實施細則。其次應針對這些方案進行有效的監督,盡管精益化管理是院校全員自覺的負責的行為,但合力的督促也是必要的。院校精益化管理的目標是精益求精,節約資源,因此精益化管理必須有嚴格的制度作為規范,必須有精細的態度作為支撐,必須有不斷的創新作為動力,必須有全員的責任作為保障。總的來講,精益化管理的行為理念就是嚴中求細,不斷創新,人人參與,精益求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17
[中圖分類號] F27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08- 0031- 01
在精益建設理論之下,如何實現對施工成本的控制,以下從精益思想理論的核心出發, 介紹精益建設的有關基本理論,分析施工項目成本控制以及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有效控制施工企業成本的對策。
1 精益建設理論
精益建設也被稱為精益建筑、精益施工等,在建筑中包括線路、管道以及設備安裝、土木工程建筑、裝修裝飾3個方面內容。精益思想,其基本原則包括正確確定價值、價值流流動、識別價值流、需求拉動生產以及盡善盡美,也正是這些原則,使得精益建設在現代企業施工成本控制中具備適用性,通過不同專業的分工配合,實現用戶的需要。
2 精益建設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在建筑企業施工中,對于施工成本控制不僅是項目管理中的重點,而且施工成本控制也是提升施工質量的關鍵。將精益建設思想應用到施工成本管理中,可以消除浪費,在企業施工成本管理中取得較好的應用成果[1]。建筑施工企業中,由于其生產依然存在著重復與循環性,因此對于其供應鏈以及價值鏈思想,在精益生產理論中都可以通用;還有就是在建筑施工中,對于施工中的裝配化、工業化發展趨勢,也可對裝配化生產的工序進行合并和分解[2]。再有就是由于建筑產品的特點,更利于實現精細生產,因此在施工成本管理方面,也更容易利用精益建設思想,完成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
3 當前施工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對于當前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實現對施工成本控制的優化。①就是對于當前施工成本控制中,并沒有從價值流角度對施工成本進行控制,并且其施工成本控制方面,還在依據組織機構職能、權限以及目標任務劃分責任,這樣就導致責任控制系統顯得不利于管理,縱橫交錯的責任交織,導致管理困難度加強[3]。②在當前的施工成本控制中,忽視流動活動是基于業主的需求價值而創造的,而是將所有活動都認為成增值轉換活動,不僅限制成本控制效果,還降低施工成本控制效率。③就是對于當前企業在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管理者會認為整個項目成本為最小化的,能夠通過轉換活動實現成本最小化,然而這樣的成本管理方式只能實現對于局部的優化,而不能實現對整體成本的優化。④就是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其目標就是把成本控制在企業的預算內,且所有成本管理活動都在圍繞此目標進行,不僅不利于施工成本管理的提高,還不能實現對施工成本盡善盡美的管理。⑤在施工成本管理之中,只針對施工生產成本控制,忽視對項目供應鏈的成本控制,只是對施工最后進行成本控制,忽視對施工項目材料以及庫存、成產等多個過程中的成本控制,不能有效控制施工項目成本。
4 施工成本控制中應用精益建設理論的對策
對于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是降低企業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質量的關鍵,由于精益建設理論與施工成本之間存在一定的適應性,因此應用精益建設理論對企業施工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可以降低施工成本,還可以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具體執行對策如下:
(1)精益建設在施工成本控制中,不僅考慮產品生產以及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而且還會改進成本管理手段,將成本管理與建筑生產相結合降低成本。精益建設理論在成本計劃、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等角度,都對施工成本控制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精益建設中的成本管理,應該從施工規劃與設計、生產以及整個價值流中進行,從而構建支持精益建設的成本管理體系,在施工流程、施工要點處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正確理解精益建設的思想,提出合理的成本管理體系,將多種成本管理方法與精益建造的思想融合,促進施工成本管理的提升。
(2)對建設施工項目管理進行總結歸納,在借鑒現有成本控制方法的基礎上,得出有效的精益成本管理方法,并可以根據建筑施工產品的單件性,在設計的前期系統化分析用戶需求, 使客戶需求更加具備全面化與專業化,并且可以在項目施工設計的初期階段,就明確客戶需求,讓施工設計方案能夠更好地體現出用戶的需求。
(3)在施工成本控制中,可以根據生產現場的特點,重新審視建筑生產過程中建筑產品的根本特性, 改進建筑生產流程,提升建筑產品的確定性,根據建筑組織特點, 按照精益思想, 實施基于精益原則的建議,最終提高建筑生產成本控制水平。
(4)在精益建設理論之下,對于施工成本控制中改進學習以及信息反饋資料,提升團隊的作流空間,使其避免條件限制,改進施工工作流程,改進信息流通率, 使得生產流程透明度化,按照精益思想, 實施基于精益原則的建議,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信息的透明度,促進建筑業成本控制中應用精益建設的進度。
5 結 論
綜上所述,在行業生產中,為降低建筑企業的生產以及施工成本,可以采取精益建設理論,優化企業的成產管理方法,制定不同的成本管理策略,結合建筑施工中的生產理論與精益建設思想原則,對其進行施工成本控制,不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還可以推動施工成本控制技術的提升,值得在實際中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一、企業財務管理精益化的成因
“精益”生產思想發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豐田汽車公司,后來由美國學者將其提煉成理論并被廣泛應用,精益化財務管理更成為一個嶄新而且十分引人注目的領域。
精益管理思想是與企業財務管理的思想相結合,而設計的一套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具體地說,精益化理念的精髓在于“精”——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益”——多生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升級的目標,更加精益求精。簡而言之,精益化財務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資金獲得最大的效益。
二、企業財務管理精益化的表現方面
1、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精益化成本管理由成本規劃、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精益化成本管理的理念是利潤來源于降低成本的不斷追求之中,這樣就把企業為保證利潤需要提高售價與保證客戶價值這對外在矛盾轉變成降低企業成本的內部矛盾,實現從成本決定售價到售價決定成本的轉變。
精益化成本管理以客戶價值增值為導向,融合精益采購、精益設計、精益生產、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務技術,把精益管理思想與成本管理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化成本管理。
2、財務預算的“精益化”
“精益化”的財務預算要求預算管理工作做細,要求把影響企業效益的因素考慮齊全,從而能夠在洞悉企業經營環境變化的同時,客觀評價對企業的影響,為企業經營者做出經營決策,調整企業經營策略,實現既定目標提供財務專業支持和服務。
3、信息管理“精益化”
如今,信息已成為企業的生命線。企業信息化管理也推上了章程,全新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可以逐步實現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集成和數字共享,保障企業預算、結算、監控等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高效化和精益化。
4、財務流程“精益化”
財務流程設計關系到企業整個財務系統運行的效率和順暢,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精益化”原則的指導下,對其自身的財務流程進行變革和重新設計。
三、實現財務管理精益化的具體措施
1、實現成本管理的“精益化”的具體措施
(1)完善成本控制機制
管理層通過在日常成本管理對費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審核,要適度增加合理有效的費用開支,減少無效支出,這樣才能使得各項成本費用支出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加強成本抑減
成本抑減的內容包括檢查成本花費的目的,以及通過各種方法消除或減少花費的需求。它是企業運用計劃或算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從消除浪費、挖掘潛力、增加生產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進行考察和評價,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
(3)成本改善
成本改善是在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動,是通過徹底排除生產制造過程的各級浪費達到降低成本的活動。
精益生產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幾種方法:一是改善制造技術降低成本,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改造技術是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先決條件;二是開展價值工程和價值分析,把技術和經濟結合起來考慮,在確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三是依賴精益生產,消除一切浪費,實現精益生產成本管理。
2、實現財務預算的“精益化”的具體措施
(1)建章立制,落實權責
通過建立完善的章程,落實權責,保證預算管理的規范化和程序化,同時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從組織上保證預算體系正常運行,各級預算責任單位嚴格承擔起本單位的預算管理責任,規范預算編制方法和流程,使企業整個預算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理順各部門的相互關系,保證全責一致,加強預算執行的跟蹤評價與獎懲約束,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引導和控制作用。
(2)加強預算執行跟蹤分析
公司的預算跟蹤分析工作應是一項日常性的工作,通過預算分析,一方面對差異進行分解和細化;另一方面,通過企業的經營分析,從經營角度尋找差異的根源。通過對差異的分析和對未來經濟環境的判斷,形成較為詳細的預算完成情況分析報告。報告可以作為經營管理者順利完成年度經營計劃,適度調整經營策略,把握重點收入,成為成本項目動態的重要參考文件加以利用。
3、信息管理“精益化”的具體措施
(1)構建財務信息系統
利用網絡構建財務信息系統,既可實現遠程聯網處理,也可采用在線管理與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離與時間差概念,加強對下屬機構的財務監控,高效快速地收集業務數據,為整合財務資源,有效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
(2)協調企業的信息
財務與業務的協同因網絡的構建從靜態走向了動態,大大豐富了會計信息內容,提高了會計信息容量及價值。快速及時的信息,讓企業及時作出反應,并部署經營活動和作出安排,使財務數據更有決策意義,從而提高了財務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4、財務流程“精益化”的具體措施
(1)原則“精益化”
財務流程再造原則:一是戰略的原則,要從戰略的高度理解和實施財務流程再造。二是顧客價值原則,明確精益化財務流程再造的核心是“顧客價值”。三是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員工的個人潛力和積極性,強調合作精神使流程發揮更大的作用。
(2)目標“精益化”
財務流程再造的目標:一是建立健全以會計控制為核心的內部控制制度,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適應國際、國內多變的市場環境。二是通過人力資源的投資、開發、激勵和保護,形成專業的管理團隊,嚴格貫徹執行財務流程再造。
總而言之,精益化財務管理的推行,是以財務管理為核心,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要內容,通過優化財務管理手段、深化財務管理內容、拓展財務管理領域,將財務管理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劉作慶,吳益兵,吳一平.公司精益財務系統的構建[J].財務與會計,2009.
中圖分類號:TM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提出公司必須實現兩個轉變——電網發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綠色方向轉變;企業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轉變。電網企業推行精益化管理,是持續改進電網企業管理、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選擇。然而現實中,我們的配電網規劃、建設依然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仍未在配電網網架結構優化工作中真正實現精益化管理,導致配電網規劃建設不協調、重復建設嚴重,資源浪費,效益低下。筆者在開展配電網規劃工作中嘗試使用精益化管理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精益化管理要求
南方電網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是以提高公司綜合效益為目標,對核心業務的全過程實施精細控制,更加注重細節管理,將具體、明確的量化標準滲透到管理的各個環節,使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提高管理的成本意識,講求管理效益,靠管理控成本,向管理要效益,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當前效益和遠效益的綜合最優。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產出,以滿足工作需求、實現企業工作目標,降低資源消耗及浪費,使工作獲得最大的效益。
3.配電網架優化原則
在以往的配電網規劃和改造中,基層單位的規劃思路往往是以滿足負荷接入及解決重過載問題為主,網架完善為輔;以理想的目標網架為主,未對負荷增速不同區域合理設計不同階段的目標網架等,造成電網建設資金需求巨大,資金使用成效不高,網架結構薄弱無法得到及時完善。引入精益化管理思想后,為配電網架優化工作制定了具體的實施原則,以指導優化工作的具體實施。
3.1電源和負荷需求協調原則
1、進行規劃組網時,綜合考慮區域用電需求和電網投資規劃,靈活設計目標網架滿足區域不同時期的用電需求。合理構建供電分區并根據區域實際負荷需求合理選取目標網架,對于負荷密度較高的成熟區域,宜選用3供1備、3-1單環網等供電可靠性較高的接線方式;對于負荷密度較低的區域,宜選用2-1單環網等較簡單的接線方式。
2、評估考慮變電站出線間隔使用情況及調整優化。
3、優先考慮輕、重載線路搭配形成環網,對沒有條件實施輕重載搭配的區域,也可先將兩條輕載甚至兩條重載的線路環網,以后逐步完善。
4、充分考慮負荷發展,系統地解決重過載以及低電壓問題。
3.2資產運營效益最大化原則
配網結構優化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供電可靠性,減少用戶停電,滿足用電需求。線路可轉供電率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手段和指標,但不能單純為了提高指標而提高可轉供電率。為了使現狀電網供電能力充分發揮,除按全年最大負荷來計算可轉供電率外,還需要貫徹精益化管理思路,分析時段可轉供(包括月可轉供、日可轉供)的具體情況,以及思考如何科學、合理運用這些可轉供的時間窗口,以更加精細化的轉供電管理和停電管理,更加嚴密安全的運行保障,多措并舉減少客戶停電,充分發揮現狀網架供電能力,充分發揮有限的存量資產的運營效益。
3.3物資管理效益優先原則
1、統籌考慮年度可利用的各種口徑物資,效益優先。
2、充分利用利庫物資、閑置物資。
3、空載退運。對空載的線路退出運行,減少安全隱患;對負載率較小(小于20%)的線路考慮將負荷改接至鄰近線路后退出運行。
4.實踐成效
根據以上原則,通過對原不滿足環網或可轉供電要求的線路進行逐條梳理,分別制定優化方案,分門別類,納入改造項目庫,按照實施難易程度、緊急程度以及所需資金規模進行排列,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安排實施計劃。充分利用庫存、閑置物質,立即實施部分容易實施的項目,僅僅只需增加施工費用約56萬元,可實現可轉供線路由原來61條增加到106條,可轉供率由38%提升到67%。如按照原來舊有規劃思路,要實現同樣的可轉供率提升幅度,需要電網建設資金2600多萬元。從這些成效可以看出,由于在配電網的優化工作中貫徹實施了精益化思想,極大的發揮了我們對于存量電網資產運營效益,快速提升了電網關鍵指標,完善了網架,滿足了客戶用電需求。
當然,在這些工程中,一些優化方案是階段性而非永久性的,一些網架結構也是階段性(2~3年或5年)的目標網架,但可以滿足階段性負荷增長需求。從中長期看,仍需按照精益化管理思路,滾動修編配網規劃,進一步調整供電片區,針對各片區負荷發展情況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目標網架,充分利用好配網投資逐步完善網絡結構,實現電網的協調發展。
5.結束語
配電網建設資金缺口巨大,每年投入的資金捉襟見肘,如何更有效使用有限資源,使每一分電網建設資金發揮最大效益,需要我們認真思索,本次在配電網架優化工作中推行精益化思想,將為電網企業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提供有益的經驗。
同時,精益管理的推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斷總結、持續改進,要按照精益管理思想,對現有配電網規劃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和剖析,要讓精益思想融入到規劃和建設的各個環節中,努力實現電網規劃建設效益最大化,為逐步打造結構清晰、方式靈活、負荷均衡、高效可靠的配電網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理論綜述
1.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及研究現狀
業務流程再造的概念是在1990年由美國的著名管理學家Michael Hammer博士首次提出以來的:“企業流程再造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重新設計,其目的是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改善,使得企業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以顧客、競爭、變化為特征的現代企業經營環境”。在邁克.哈默博士與詹姆斯.錢皮先生《再造公司一企業革命的宣言》一書出版后,國內管理學術界和工商實業界對BPR從各個方面開始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在BPR的引進與介紹方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苗明杰教授與其學生錢平凡博士合著了《再造流程》一書,重點研究了流程問題,給出了再造理論的流程圖。甘華鳴介紹了流程基本概念,給出再造的方法和技術。張煥波、吳俊軍指出我國企業實施流程再造可能遇到的各種障礙。實踐應用方面:朱友芹,依據流程再造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了流程再造的模型。
2.精益思想理論及研究現狀
20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造了豐田生產方式,1990年,MIT教授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出版了《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提出了精益生產的概念。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又出版了標志著“精益思想”誕生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書。進一步將精益生產方式提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精益思想》強調精益思想的目標是“用盡善盡美的過程為用戶創造盡善盡美的價值。”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在《精益思想》中,將由豐田開創的精益生產方式總結出五個基本原則價值、價值流、流動、拉動式生產和盡善盡美。另外很多學者也對精益思想的理論工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比較成熟的有6S管理,準時化生產――JIT生產系統,標準化作業,并行工程和全面質量管理等。
二、基于精益思想的業務流程再造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的情況下,積極的進行業務流程的再造是我國煤炭企業創造和保持持久的競爭能力的最優途徑。但是為了提高我國煤炭企業進行BPR的成功率,降低再造的成本,采用精益思想及其方法進行再造是煤炭企業進行再造的一個明智選擇。本文認為,基于精益思想的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就是用精益的思想對流程進行根本的思考和重新的設計,把原來的流程進行分解,然后再應用精益方法,按照精益的原則重新組合起來,最終形成新的、適應市場環境的核心業務流程。用精益思想進行的意義在于提供了一種成熟的、低成本的、易于操作的變革方式體系。提出該理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精益思想理論自成體系,解決了傳統BPR方法中各種技術繁多,關聯性低的缺點。其次,精益思想理論簡單、易懂,對員工的知識水平要求低,擺脫了對技術的盲目追逐和依賴,避免了大規模的技術投資。第三,精益思想理論采取漸進式的變革方法,降低了再造的成本,減少了變革的阻力。第四,在煤炭企業實施BPR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和精益變革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加強企業的管理基礎,降低變革中的阻力。總之,精益思想及其方法為BPR提供了一種完整、成本低、阻力小的新型的方法體系,比較適合煤炭企業的再造實踐,或者也可以作為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前的過渡性方案。
三、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
自從BPR理論提出以來很多企業踐行了這一理論,但是也不乏失敗的案例。據統計,通常實施BPR項目所需的時間、資金和其它資源是預先估計的2.5-3倍,巨大的再造成本使得很多企業望而卻步。這樣一來,由于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之間的分離,管理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被巴克雷等人(1998)稱為“不連續”的問題。這些原因主要體現在對信息技術的錯誤理解、變革的激烈程度、實施技術的復雜性和企業變革管理等幾個方面。因此,急需一種對信息技術依賴度低、成本低、風險低、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完整的方法體系來幫助企業,特別是我國企業來完成企業流程再造的艱巨使命。在進行企業變革的道路上,精益思想及其方法己經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成本相對較低,方法體系完整、成熟的變革理論
2.現實意義
自從美國的Michael Hammer博士首先提出了“業務流稱再造”的概念后的短短幾年里,BPR成為西方管理學界最熱門的話題,被稱為“現代管理的一場革命”。一些世界級大公司如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公司等紛紛報道了其帶來的巨大成效。但是,汽車制造業的成功案例帶給煤炭行業啟迪的同時,煤炭行業更應該去深思其在煤炭行業的應用現實。煤炭行業與汽車制造業有著很大的差異,煤炭行業不同于汽車制造業流水線作業,井下條件復雜多變,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且受計劃經濟體制束縛很深,管理粗放,浪費嚴重,煤炭企業的這種現狀就決定了推行精益思想也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只有在精益思想的指導下,才能夠真正改變煤炭企業的現狀,才能提升煤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基業長青。在降低實施成本的同時加大了業務流程再造在煤炭企業實施的可行性,這一研究成果在煤炭行業的推廣更會為整個行業帶來福音。
四、精益思想進行煤炭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的導入研究
1.文化導入
精益管理的企業文化將系統的建立煤炭企業文化體系,本文通過以下幾方面導入精益文化體系:第一,領導做表率;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領導不僅僅要用智慧將精益管理文化建立起來,而且還要以身作則、講求信用,自己率先垂范。第二,制度保障;在精益管理文化導入過程中,制度的保障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 “精益管理文化導入制度”。第三,行為導入;以行為方式導入是精益管理文化導入的最佳切入點,而員工參與是行為導入的關鍵。第四,視覺形象導入;首先是影視導入,可以通過在企業網站上視頻或者將精益管理文化的相關影像內容刻錄成光盤進行導入。其次,報紙導入。最后是物質視覺導入。企業可以將企業標志設計與精益管理文化相聯系,從而通過企業標識在各個角落進行導入。第五、培訓導入;盡管精益管理文化的建立本身就是對企業已經存在的理念進行提煉和升華,但這些經過加工和提升的理念對廣大員工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那么培訓就成為了廣大員工知曉、理解精益管理文化的一種手段。
2.精益方法導入
精益管理組織的導入
精益管理組織就是指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員工都能坦誠以待,注重實效;精益管理組織的人員、戰略、運營三個核心流程是有機整合在一起的,它能確保企業的戰略和運營計劃最終取得成功。
精益管理信息技術的導入
精益信息管理可以采用精益管理的企業資源規劃(ERP)技術。ERP系統通過定義事務處理(Transaction)相關的會計核算科目與核算方式,在事務處理發生的同時自動生成會計核算分錄,保證了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
精益設備物資管理原則的導入
在煤炭企業引入精益設備管理的思想,從系統的角度對設備物資的使用、維護情況進行管理。精益管理運用多種管理方式和手段對生產過程的人、機、料、法、環和檢測諸要素進行優化組合,消除無效勞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
精益工序成本管理的導入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生產、工作過程成本。在各個環節中不斷地消除增加成本的作業,杜絕浪費,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精益成本管理具體來說應包含以下內容:精益采購成本管理;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精益服務成本管理;精益設計成本管理;精益生產成本管理等。
精益管理質量控制技術的導入
質量方針的確定:細采精選,改進創新,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持續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期望。質量目標的確定:商品煤產品合格率100%;商品煤合同履約率100%;顧客滿意率95%。貫徹實施的要求:質量管理體系覆蓋內的各個單位應根據煤炭企業制定的質量目標,制定本單位的質量目標。
關鍵詞:精益思想 精益生產 戰略成本 精益成本 價值鏈
引言
當企業戰略成本理論從“成本驅動定價”演繹到“價格驅動成本核算”時,成本競爭的根本就表現為企業能否根據顧客價值創造出一種產品,并按照顧客所能承受的價格去定價,而后以此為標桿驅動成本降低。以上內容與精益思想內涵剛好吻合,本文從精益思想視角去分析企業戰略成本優勢的構建。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起源于日本的豐田汽車生產,其核心在于只生產顧客需求的,為顧客解決實際問題、為顧客創造價值,同時使自己的企業獲得利潤。“精益”用英文表示為Lean,原意是精瘦,可以理解為精確、精美。精益思想就是根據顧客需求定義企業生產價值,按照價值流組織全部生產活動,使要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流動起來,讓顧客的需要拉動產品生產,而不是把產品硬推給顧客,暴露出價值流中所隱藏的消耗資源不創造價值的活動,不斷完善,達到盡善盡美。精益思想的關鍵在于:顧客價值的識別、以顧客價值定義價值流并持續改進(邁克爾?波特,2005)。
精益思想在企業戰略成本優勢構建中的價值體現
在日益激烈的價格大戰中,獲勝者最終取決于企業成本是否擁有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或主要競爭對手水平的優勢。如何構建企業戰略成本優勢,一般根據價值鏈進行分析。一方面通過整個行業價值鏈系統分析確定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并確定企業的成本戰略;另一方面通過企業自身的價值鏈分析,進行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構建企業絕對競爭優勢(李麗萍,2010)。
如果從精益思想角度來看,能夠在深度上賦予了企業戰略成本優勢更全面的內涵,即是“企業戰略精益成本優勢”,企業是否具有成本優勢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創造出一種顧客價值;企業成本優勢是否體現精益,關鍵在于整個價值鏈系統能否實現成本最小。精益思想能夠在構建企業戰略成本優勢發揮價值,主要表現在:第一,在理論上突破了只“以利潤為導向”的成本管理模式,將競爭的范圍擴展到了整個價值鏈之間的較量。第二,發展了以價值鏈各個環節為根本,找到驅動成本降低環節的理念,形成了以整個價值鏈優化為根本,價值鏈的優化降低了各個節點的成本思想。第三,彌補了企業戰略成本構建中過于關注成本而忽略市場需求的弊端,使得企業能夠在最接近真實狀況的環節上進行生產,并能滿足顧客真正的需求。第四,從顧客角度出發將顧客與企業利益統一起來,為企業戰略成本優勢的構建贏得了市場與利潤。如,20世紀60年代,IBM在進行計算機生產過程中曾提出一個正確的問題:“顧客愿意為計算機的哪些特性掏錢?”,然后,他們設計出了一種全新的計算機,雖然在技術上這臺計算機不算最為先進,但是與控制數據公司進行對抗過程中,贏得了市場地位與利潤。
借鑒精益思想進行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基于精益思想進行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最終目標是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具體表述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優的質量,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要。因此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對象是整個價值鏈系統,管理貫徹是全面成本管理原則,管理的方式為目標管理。
(一)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對象是整個價值鏈系統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僅是企業之間的較量,更多表現的是企業集團間的競爭;不僅僅表現為產品與服務的競爭,更多的是整體價值鏈系統之間的較量。
企業價值鏈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造顧客價值,而處于企業上游的供應商則擁有企業創造顧客價值所使用的輸入價值。因此企業能否獲取競爭優勢并不斷保持不僅取決于對企業自身價值鏈的理解,更主要的取決于企業能否適應于相應的整體價值鏈系統中。以優化整體價值鏈系統為背景,進行精益管理,根據顧客價值定義整體價值鏈系統,明確價值鏈上的各項業務活動是自己完成還是外包給他人,確定價值鏈各個環節最好的合作伙伴以及之間的關系,降低交易成本,加快系統磨合,進而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提升競爭力。
(二)企業戰略成本管理貫徹的是全面成本管理原則
精益生產是在流水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是區別于大量生產模式,強調企業系統結構、人員、市場、顧客需求的協調運作,生產方式靈活,并且能做到成本最低。企業競爭優勢如何保證成本、品質,必須貫徹全面成本管理原則。
首先是成本的全員管理。成本管理是個系統工程,降低成本須全員努力,每個員工對于成本的管理都具有權力與不可推卸的責任,“人員的成本管理意識”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根本。其次是成本的全過程管理。成本管理“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整體價值鏈系統為依據,協同運作價值鏈,從供應鏈、生產鏈到銷售服務鏈,全部過程監控成本,優化協調價值鏈系統。再者是成本的各環節管理。成本管理要“以全部森林為視角,關注每個樹木”。在優化協調價值鏈系統的前提下,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抓住任何一個環節,尤其是占整個價值鏈成本比重最大以及成本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的環節。最后是成本的全顧客推動管理。精益思想關鍵環節在于顧客價值的識別。忽略顧客需要的成本管理勢必會遭到市場淘汰。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來確定企業的價值流程,從顧客的角度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將顧客的需要貫徹到整個生產流程中,所有顧客的意見與需要都將推動成本管理。
(三)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方式為目標管理
曾經邯鋼因采用了“低成本目標管理戰略”而獲得了相應的成功,其成功主要憑借內部設定與推行“模擬市場核算,設定目標標桿,實施目標管理,進行成本否決制”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經典之處就在于成本管理考慮了顧客需求及市場競爭狀況,規避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只有這樣做成本管理才能為企業在成本競爭中贏取優勢。基于這樣變化的企業戰略成本理論已不是“成本驅動定價”,而是“價格驅動成本核算”,將過去從產品的原材料進價開始,按廠內工序逐步結轉的,改變為從產品的市場售價減去目標利潤開始,按廠內工序反向逐步推算的使目標成本等指標真實地反映市場的需求變化。對每一個產品定出合理的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等項指標。制定目標、依據目標、根據目標進行績效考核的目標管理方式最能體現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
基于企業價值鏈優化的戰略成本優勢構建
企業成本戰略的根本就是企業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為顧客提供物有所值的產品。而劣勢就是企業關注成本的同時可能會忽略市場需求的轉變。為了解決該矛盾,本文從精益思想視角來談企業戰略成本優勢的構建,具體措施表述如下。
企業通過優化整個價值鏈系統而降低價值鏈各個節點的成本,從而降低總成本獲得“企業戰略精益成本優勢”。這種成本的獲得得益于企業的精益價值鏈,為此打造精益價值鏈需從源頭做起。
(一)采取低成本供應商戰略
低成本供應商戰略不是將成本降低的責任推給供應商,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而是選擇優異的供應商,與供應商協作,降低整體供應鏈成本,達到整個供應鏈“零庫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由于地域原因造成的輸入成本差異,直接廠家訂貨或最為根本的是將供應鏈納入到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中去(雷星暉、蘇濤永,2007)。比如零售業巨頭,沃爾瑪的全球采購戰略與格蘭仕的低成本供應商戰略。
(二)采取低成本產品生產戰略
在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環節中,第一,強調全過程高質量產品設計以及生產“零缺陷”,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證產品低成本。第二,以顧客的需求拉動生產,在顧客需要的時候,按照需要的數量進行生產,保證生產與銷售的同步性。如豐田采取的“看板”系統以及現在制造型企業采用的ERP或MRP信息系統將需求信息在企業內部形成共享。第三,進行產品再設計時,進行業務流程改造。簡化產品設計,減少零部件,將各種零配件標準化,盡量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優化企業生產的價值鏈;加快工藝革新,技術研發、對核心業務進行流程再造,合并工作步驟,去掉低附加值的活動。第四,借助規模效應、學習經驗積累等結構性成本驅動因素,降低轉化成本。
(三)采取低成本物流控制戰略
生產即銷售,降低物流費用率,有效地建立無間斷的價值流以快速適應多變的環境。將價值流中不增值的無效時間盡可能壓縮,以期縮短整個價值流的時間。如沃爾瑪為了強化物流成本控制,建立了強大的配送中心系統,其物流費用比率是競爭對手的60%,大大降低了成本。為保證降低物流成本,企業也可以選擇“銷售聯盟戰略”或“前向一體化戰略”,整合整個價值鏈系統,通過重組上、下游的相關企業,降低成本。
(四)樹立全員成本管理意識
成本戰略的著眼點在于優化整體價值鏈,而成本控制實施落腳點在于每個環節。如何將每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在有效范圍內,這需要所有員工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成本控制的根本是樹立全員成本管理意識。首先,通過尊重員工的思想、尊重其主觀能動性,授予員工自主管理權,給他們提供充分發揮能力的舞臺,進而使其能夠主動承擔降低成本的責任;其次,強調團隊協作分工,采取項目組負責制。團隊合作能夠充分發揮每個專業人才的特長,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到銷售全權由項目組負責,提高組織運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再次,通過精益思想要求的“5S”準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不必要的浪費與內耗,節約成本。最后,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適時進行員工的激勵、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變革。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零浪費”,遵循的是“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極力滿足顧客需要,持續不斷地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當然企業成本優勢的構建是需要多種有效的措施才能實現,除了以上的分析之外,也可以結合價值鏈進行探討,找出影響成本的關鍵性驅動活動,進而降低成本,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5
2.李麗萍.淺析企業成本管理[J].財會通訊,2010(7)
關鍵詞精益質量文化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建設重點和實施路徑建議
精益質量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重要內涵,在當前國家要求大力開展以減少成本、提高效率、增進品質的精益管理理念已達成共識。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在培育和發展企業精益質量文化是未來長期引導以高速動車組、城軌列車、機車、貨車以及新產業等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的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等企業核心理念和提升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整體國際品牌,使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向全球、用戶認可、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精益質量文化概述
精益質量文化是企業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企業領導意志、管理承諾,質量文化、企業文化和精益管理相融合的一種企業文化是以全體員工為主體、以產品和服務為載體,領導推動,制度保障,建立高效的績效考核和靈活的行為方式的管理理念;是支撐企業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價值,以最集約化的管理投入獲得最高質量的產品,從而獲得用戶的認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文化理念。結合質量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精益管理得出的企業質量文化先進理念模型,如下圖1。
圖1精益質量文化示意圖
(一)精益質量文化現狀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以推行精益管理為契機,在質量方面提出了“質量精益求精”愿景,緊扣精益管理,引領精益質量文化的建設。提出了“六精”建設目標,部分子企業已完成精益管理全方位建設。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部分企業在精益生產、精益管理的企業質量文化建設已完善,且具備充分條件下,將逐步開展精益質量文化全集團建設。
其中“六精”具體包括:
(1)管理成本精:教育使人知,訓練使人會,科學教育培訓提高管理水平,精確精減管理、管銷成本;
(2)用人用料精:合理安排、統籌人員,減少閑散;用料開源節流,減少物料浪費。
(3)工時效能精:做好PDCA循環,而做到工時縮短的條件下,發揮更大效能
(4)技能品質精:精兵路線,畝提升技術力,生產優質、精致產品
(5)數據進度精:數據銜接(交接)目視化,進度預期可控化
(6)服務管理精:微笑服務,嚴格管制,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二)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精益質量文化建設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要從對“人性”尊重的角度入手。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必須體現以人為本的基礎上。
2.客觀性原則。精益質量文化建設的施行和考核標準要有客觀性。要有施行的基本要求和貫徹的具體辦法,在制訂質量文化建設工作施行和評價標準要客觀地反映事實,必須具備客觀公正。
3.科學性原則。精益質量文化建設要符合整個企業管理工作基本要求,要具有科學性,才能更好的有序開展企業精益質量文化的宣貫。
4.以客戶為主原則。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國內客戶比較單一。在精益質量文化建設中要增加以客戶為主的重要原則。在產品和服務中以客戶為主的思維可將客戶需求、產品質量、企業生產制造水平以及企業整體的品牌提升一定的高度,對客戶要求進行精準分析,得到客戶認可,才能從訂單、產品制造輸出到客戶整個鏈條業務端到端的打通。
5.集團企業全體參與持續改進原則。集團型企業精益質量文化建設中要做到全體參與,共同構建的重要原則。目前國內其他大型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文化,質量文化以及精益管理等建設,在具體建設實施從管理、設計、工藝、生產制造、維保服務等部分環節,要不斷優化改進,做到不同的階段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可持續原則。
二、精益質量文化建設關鍵點
(一)全面推進質量文化建設,夯實基礎
本著不斷創新管理手段和方法,全面推進精益管理、企業質量文化建設,夯實企業文化理念建設基礎。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以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滿意作為目標,健全建立符合戰略、高效、持續提升、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是進一步實施開展精益質量文化建設的基礎。
(二)堅決實施精益生產,推廣精益制造文化
把精益思想和先進的文化理念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合理運用精益6S管理、QC活動和六西格瑪工具和方法,結合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特殊性,全面推進準時化生產、精益設備、標準化作業、精細化加工、精益質量、精益現場、精益成本七大體系建設,為全面推廣精益質量文化做好準備。
(三)組建精益質量文化推廣團隊
精益質量文化團隊在建設過程中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質精益人才隊伍進行指導和推廣,使各層級的員工學習并持續改進精益質量文化實施計劃及內容,確保精益質量文化的順利開展。
(四)健全獎懲機制,形成自上而下良性循環
精益質量文化的建設一是充分信任員工,依靠員工,讓文化理念得到廣大企業員工的認同,充分激發員工銳意進取的精神。要激勵導向,獎懲分明,形成自上而下的良性循環,形成一個能夠使全體員工衷心認同的精益價值文化觀,激勵導向正確,考核獎懲公平公正,才可以使精益質量文化理念得以全面貫通。
三、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建議
(一)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基本模型建議
針對以上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原則和關鍵點,對未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開展精益質量文化建設,提出建設模型建議,具體如下:
圖3 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建議模型示意圖
目前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眾多,精益質量文化在進行全面精益管理情況下,從客戶到企業員工的精益管理,從生產設備到物料、到工藝方法以及生產加工環境、檢查檢驗數據到交檢交驗交付過程、以及后期的產品質量維護及產品后期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質量過程的精益管理過程都應該納入到精益質量文化當中,將精益質量文化的理念在企業整個企業文化傳達過程中做到標準化,流程化,并不斷的持續提升改進,打造出適合本企業的精益質量文化的宣貫和持續改進的文化理念。
(二)精益質量文化實施路徑建議
創建良好的精益質量文化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也是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品質品牌以及滿足客戶更多需求的重要保證。通過對精益管理、企業質量文化和精益質量文化的初步認識,得出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在實現精益質量文化建設中的路徑建議如下:
1.優秀精益質量文化方案借鑒。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精益質量文化實施方案,探討適合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離散性行業的精益質量文化建設方案,取長補短,精益求精的打造可持續性開展的戰略方案。
2.形成企業精益質量文化實施方案。結合企業自身特點,結合產品制造及特殊性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以及企業發展方向,建立健全,完整的企業文化、質量文化以及精益質量文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綜合型戰略實施方案。并在企業內,行業內進行評估,不斷優化,改進實施方案以得到最佳戰略實施方案。
3.開展核心部門精益質量文化講座。通過不斷評估改進后的精益質量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在企業內核心部門進行宣傳講座,并在宣傳講座過程中收集可優化部分,不斷改進實施方案,達到企業內宣傳講座和企業內人員全參與改進的目的。
4.優化精益質量文化實施方案。對開展講座之后優化的實施方案,在部分范圍內進行初步實施驗證,通過驗證過程中形成問題,形成可優化項,最終達到全企業,端到端全貫通的可行性實施方案。
5.對形成的精益質量文化集團內宣傳。對形成的精益質量文化在集團內大力宣傳和推廣。并使全部人員得到認可,逐步實施。
6.對管理層精益質量文化進行培訓。發揮領導層的作用,從領導層進行培訓開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精益質量文化培訓。期間建立考核和獎勵制度,發揮培訓高效效果。
7.對基層人員精益質量文化進行培訓。培訓完成領導層管理層之后,大力培訓基層人員,分階段,分業務,分領域的進行精益質量文化全方位培訓,力爭做到精益質量文化深入每個員工的思想理念當中。
8.開展全員精益質量文化宣貫。對各業務板塊,各員工層級,全集團員工進行全方位的精益質量文化宣貫,全員行動,達到高效、高質、低能耗、低成本的生產制造理念宣貫全面鋪開。
9.精益質量文化實施獎懲及管理機制貫穿。在進行精益質量文化實施過程中,在管理機制和實施獎懲方面要貫穿全過程,使實施有方法,建設有標準,獎懲有依據的開展實施,公正、公開、公平的開展全過程,才能得到全部員工的大力支持和認可。
10.逐步形成精益質量文化意識和行為。結合國外質量文化發展過程,在全員宣貫精益質量文化之后,要不斷的加強全部員工精益質量文化意識,使意識變成行為,為企業品牌建設、能力建設做到實質性的提升。
11.提升精益質量文化內涵及目標。不斷提升精益質量文化內涵和目標將使企業發展更加可持續。在實施過程中,以及實施完成后,要持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精益質量文化方案,使精益質量文化的實施適合當前企業的發展,適合企業的可持續經濟戰略發展需求,并不斷修正,避免發展方向走偏造成的負面影響。
12.形成全員精益質量文化行為。形成全員精益質量文化行為是建設精益質量文化的最終目標。要不斷的加大文化理念、管理理念以及精益求精的氛圍,加大基礎層級管理層的人員行為規范,做到精益質量深入人心,形成一種自我行為,企業將會不斷壯大,形成有底蘊,有生機和活力的國際化企業。
參考文獻:
[1] 趙璇.淺談企業質量文化建設[J].社科縱橫,2016.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周期進入優結構、多挑戰、新動力的“新常態”,煙草行業面臨著增長速度回落、工商庫存增加、結構空間變窄的局面。2014年全國煙草企業管理現場會工作會議明確指出,精益管理是煙草企業控風險、增效益、求生存、保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地市級局(公司)走精益管理發展之路既是對行業目標的貫徹落實,也是企業自身消除浪費、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地市級公司以精益管理為抓手,進一步深化勞動用工分配改革和提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浪費以往主要體現在設備、原材料和資金等方面,而恰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浪費則給企業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這是由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浪費不僅涉及人才本身的浪費,更會導致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低效運行的浪費,諸如因人崗不匹配造成工作任務不能有效完成或人才流失、因不注重人才培養扼殺了組織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缺乏有效績效管理導致消極心態,影響團隊氛圍,影響執行力等各種表現,都直接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經營績效。追根溯源,其本質都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浪費給企業帶來管理成本的增加。企業要實施精益管理思想,首先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要進行精益化,企業精益管理的全過程主要是由人來推動的,在人力資源活動存在嚴重浪費的情況下,煙草商業企業的主要業務,例如:物流配送、卷煙營銷、煙葉生產、專賣的精益化就很難實現,企業只有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消除了人力顯性和隱性的浪費現象,才能保證企業精益管理取得持續效果。
人力資源的浪費主要體現在人崗不匹配、部門間職能不清晰、激勵機制不完善、內部公平性不充分造成的效率低下、執行力差等方面,這與精益管理的理念和要求相悖離。為此,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總體規劃,理順部門職能、科學定崗定編、優化業務流程、實現人崗匹配,用正確的用人導向激發動力,提高人崗匹配程度釋放潛力,用良好的關愛機制增強活力,用全面的教育培訓提高能力,逐步消除人力資源“顯性”和“隱性”浪費,是實現人力資源精益管理的必經之路。
根據貴陽煙草商業的現實情況,2015年初提出了在“勞動用工、干部人事、收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方面以精益思想為指導的創新管理的指導思路,經過前期周密的準備和策劃,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有效激發了貴陽煙草商業廣大職工的強大內在潛能,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有效落地踐行了上級推進人力資源精益管理的指導思想。
一、梳理突出問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組織效率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消除流程中非增值步驟和流程瓶頸。貴陽煙草公司根據國家局的總體要求,規范了勞動用工梳理、業務外包等各項企業管理流程,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隨著行業形勢的發展,市場化趨勢加劇,貴陽煙草商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與煙草行業市場新常態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部門職能隨著業務職責的變化產生了新的交叉,配合流程仍有不順暢等方面,影響了企業運行效能的持續提升和又好又快的發展步伐。
針對貴陽煙草公司部門職能交叉重疊和推諉產生的精益方面問題,要以市場為導向、流程驅動組織、減少重復勞動、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的原則,依據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價值鏈的邏輯關系,通過對業務流程分析優化,比如:戰略規劃管理流程、煙葉基層站點驗收管理流程、固定資產中的閑置資產管理及安全管理流程、證照管理流程、安全責任承諾書管理流程等交叉接口流程進行識別、梳理、優化、規范,消除無價值流程最后形成精益化的業務流程,從而促進了企業由職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轉變,流程精益管理思想進一步得到體現和深化。
二、理順部門職責,科學定崗定編,降低用工成本
企業的崗位工作分析是否準確是衡量其人力資源管理是否精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在確定組織結構和崗位設置的前提下,按照“職責明確、工作飽和”為原則,通過使用工作量測算、工作日志法、關鍵事件分析等科學的崗位分析方法,對崗位的關鍵流程、工作輸入、工作轉換過程、工作輸出、工作的關聯特征、工作資源、工作環境背景等進行分析,同時根據煙草行業特殊性要求確定崗位所要的任職資格,如學歷、專業、年齡、技能、工作經驗、工作能力等,最終形成涵蓋崗位關鍵業務職責、公共職責、職責描述準確清晰、細化的崗位說明書,為崗位定編、崗位績效評價、員工職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合理、精簡高效定崗定編是人力資源精益管理的重要體現國家局的“分類管理、科學設崗、明確職責、嚴格考核、落實報酬”的總體要求,按照“精簡高效、因事設崗、分類管理、分工協作、總量控制、適度調整”的原則,在基于嚴格崗位分析分析的基礎上,針對貴陽煙草商業各部門及縣區局(分公司)的實際情況,依據貴陽市城網、農網客戶數量、煙葉生產收購量等經營指標進行了科學的崗位定編。(舉例:區局稽查大隊市場監管員按城網1:300、農網1:200設置、市場監管員與案件調查員按2:2配置)、其余崗位設置由部門按實際工作調整的思路。同時,對部分崗位明確了兼職職責、合署辦公、壹人多責等多種方法達到流程順暢、減人提效的精益目標。
中圖分類號:U652.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精益物流管理理論是受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精益生產(JIT Manufacture)理論并結合精益思想衍變而來,該理論的核心就是在保證不降低消費者滿意度的前提下追求“零庫存”。物流學家們將JIT理論與精益思想運用到物流管理中,并把其嵌入供應鏈管理,形成精益物流概念。當然,精益物流理論亦是起源于國外,而且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對我國物流管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1.精益物流理論的起源
1.1 精益生產理論(JIT Manufactur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汽車產業中,美國福特公司無疑作為行業巨頭稱霸了整個行業,其所采用的生產方式以流水線形式少品種、大批量生產產品著稱。而日本作為戰敗國,其汽車工業一直得不到長足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日本借鑒了福特公司的這種生產方式,并對其進行了改進,創造了享譽世界的殊獨的精益生產(JIT)理論,其以多品種、小批量、高質量和抵消耗為特點。
精益生產的指導思想是“零庫存”,一切生產活動以消滅庫存為目的,據此,豐田汽車公司發明了看板管理形式,其又叫“及時管理”,即在生產活動中只在需要它的情況下才讓其發生。從理論上來講,如果完美的達到了“及時管理”,那么庫存就會長期保持零狀態。而事實上,這種“零庫存”只是一種完美狀態,但是這并不影響該理論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其在實際應用中更多的是強調及時服務、品質可靠,通過消除浪費使庫存減少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1.1.1 JIT管理方式的構成
JIT管理方式包括兩大板塊,分別是及時化管理和目標管理(MBO)。及時化管理又包含平準化生產和看板方式,目標管理包括消除浪費的具體措施和目標管理方法。
1.1.2 JIT管理方法與傳統庫存管理方式(EDQ)的比較
JIT與EDQ在質量—成本、庫存、柔軟性、運輸、供應商關系、供應商交流、推動力七個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EDQ模式下的庫存管理有如下特點:低成本實現最低質量和服務要求,大量庫存,貨物交納周期長,缺乏柔性,擁有較多的供應商,并依賴于成本推動與供應商的交流。而JIT管理方法實現了高標準質量要求,在庫存方面時刻保持著維持正常運營的最低水平,而且貨物交納周期短,柔性強,物品運輸也更安全可靠。在企業供應商關系中,所涉及的管理條目較少,并以服務為先推動雙方的溝通交流。
1.2 精益思想理論
由于日本豐田公司的JIT管理方式的應用,使得其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了顯著的優勢,而美國也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985年Daniel T.Jones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將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命名為精益生產,并對其核心思想進行了系統的概述,第一次從理論的高度歸納了精益生產中所蘊含的管理思想,將其擴展到所有行業,特別是服務業。
精益思想的內核實際上是從投入—產出方面出發的,它強調以最少的投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保證對顧客的服務質量,為其精準的提供他們需要的特定的產品。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精準的把握價值是該思想關鍵的步驟,然后是確定每個產品的價值流,最后是要使其保留下來的、創造價值的流程有機的整合起來,最終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使得傳統的物資管理由數月時間減至數周乃至數天。有了這種服務的保證,就可以使得生產與顧客需求進行完美的對接,從而根據顧客的實時需求進行生產作業,即按用戶需要拉動產品。
2. 精益物流理論的內涵
精益物流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JIT管理方式和精益思想的結合,并將供應鏈管理的思想糅合其中,是一種全新的物流概念。
2.1. 基本原則和目標
狹義上來看,精益物流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其有五個基本原則:(1)以顧客為導向;(2)生產活動與價值流保持一致;(3)無中斷、無繞道、無等待、無回流的增長活動量的創造;(4)創造僅由顧客拉動的增值活動;(5)消除浪費。精益物流所要達到的目標可以概括如下:將投入降至最低水平的同時提供令顧客滿意服務。在企業實現精益物流的過程中,需要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關于價值流的認識;這是精益物流應用的大前提,沒有價值流的重新設計就沒有精益物流的實踐。這里的價值流主要包含產品流、信息流、物流。關于價值流的通暢性;這是精益物流得以施行的保證。在精益物流的具體實施中,首先是確定流動過程的目標,確保價值流動方向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沿著價值流將相關的企業集成在一個有效的系統內,以顧客價值最大化為導向,探討最優物流途徑,剔除冗余的缺乏價值的行為。顧客需求的重要性;顧客的需求是價值流的動力,它是精益物流的關鍵。在精益物流模式下,價值流的流動依賴于下游顧客的拉動,這保證了庫存的最低化。整個精益物流的運行宗旨就是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其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在動態管理中,逐步消除浪費,達到精益求精。
2. 2 精益物流管理成功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