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5 16:21:3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工業企業發展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4392(2011)09-0070-03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工業中小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企業戶數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占全盟經濟的比重逐年提高。工業中小企業已成為錫林郭勒盟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在迅速發展同時,工業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格外值得關注。
一、工業中小企業發展情況
(一)工業中小企業戶數不斷增加
2010年末,全盟共有工業中小企業860戶,占全盟各類中小企業的20%。在全盟重點培育的能源、化工、礦產冶金、建材和農畜產品加工五大優勢特色產業中,中小企業戶數超百戶的產業有4個,累計達685戶。在全盟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中,五大優勢特色產業占390戶,占全部工業中小企業的94%,累計完成產值593億元。
(二)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
2010年底,全盟11個重點工業園區共入駐企業528戶,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92戶。完成工業總產值452億元,占全盟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1%,實現稅金27.6億元,占全盟規模以上工業稅金的71%。入駐企業50戶以上的園區6個。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白音華能源化工園區和多倫新型工業化化工區四個園區被列入自治區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
(三)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增強
全盟金融機構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扶持力度,2010年農牧業和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10億元,較年初增加49.5億元,增長78%,高于全部貸款增速59.3個百分點。全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120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5.2億元,累計擔保貸款14.7億元。其中,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咨詢服務中心,從2002年起,累計為330戶各類中小企業擔保貸款突破6億元,在促進銀企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幫助企業進行授信評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地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四)財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2003年以來,錫盟財政累計投入工業發展基金3100萬元,投入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95億元,投入信用擔保資金4860萬元、節能減排等資金24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中小企業技術進步貼息、發展專項、自主知名品牌培育、節能技改、資源綜合利用、淘汰落后產能補償等扶持和獎勵項目,獲得扶持獎勵資金超過1億元。這些資金的取得,有效地緩解了工業園區建設資金、企業節能技改、經營周轉資金的困難。
(五)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效益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盟工業在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擴大總量的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明顯優化。2010年,煤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全盟有6戶煤炭企業原煤產量超500萬噸,生產原煤占66%;充分利用風能資源優勢,風電得到較快發展,發電量占全盟發電總量的比重已超過20%,高于全國和全區水平;畜產品加工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能耗高、附加值低的工業品比重繼續下降,電石、鐵合金行業產值所占比重同比下降2.9%。全盟工業企業效益水平仍然向好,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5億元,增長38.3%;實現利潤總額38.8億元,增長77.5%;稅金總額36.5億元,增長31.5%,工業企業從業人員5.02萬人,增長10.1%;21戶重點項目就業培訓2349人,就業率接近90%,超額完成了自治區下達的目標,對拉動城鄉就業產生積極作用。
二、工業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小,實力弱,競爭力不強
工業中小企業發展初期大部分資金不充足,規模小,成長期較長。多數企業利用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勞動力資源進行一些簡單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經營粗放,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先進生產設備,產品結構表現為資源性粗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趨同產品多、優特產品少,低檔產品多、高科技產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發展潛力的名、優、特產品,缺乏競爭力,發展潛力有限。
(二)財務管理不規范,流動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一是因為大部分中小企業規模小,抵押物少,信譽度不高,難以從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或從金融機構獲得間接融資。很多中小企業財務狀況不夠透明,銀企信息不對稱。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帳簿、多頭開戶現象,報表數據失真,導致中小企業在尋求信貸支持時,銀行會因信息不對稱,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及不能準確判斷其信用程度,從而逆向做出選擇,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增大。而中小企業為了能得到銀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計地隱瞞與己不利的各種信息。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形成了銀行信貸供給缺乏符合條件的需求者,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缺乏供給者,貸款供求錯位,中小企業自然陷入了貸款難的境地。二是銀行服務體制建設不完善,缺少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特殊性的服務銀行。大多數銀行追求低成本、效益最大化業務。加上銀行系統實行了非常嚴格的貸款終身責任制等制約機制,銀行管理人員和信貸員普遍存在不愿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心理。而中小企業實力微弱,往往資信度較差,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不足,對其投資放貸所承擔的風險要比大企業大得多。商業銀行出于對風險控制的需要,除發放小額抵押貸款外,很少采用其它貸款形式。同時國家金融政策調控,多次上調銀行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嚴格控制信貸規模,銀行資本供求狀況比較緊張。另外,受國家投資導向政策的制約,能夠獲得國家信貸支持的產業有限也導致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三)管理方式相對落后,人才匱乏,發展緩慢
首先,工業中小企業在創業時期大多選擇家族企業制度,多數處于人員封閉、財產封閉、經濟運行狀況封閉的“三封閉”管理狀態,這種制度在創業時期與其他企業形式相比,資本籌集、管理效率和監督成本上都有明顯的優勢,更能適應中小企業初創時期的需要。但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些優點將會逐漸轉變為缺點,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同時部分中小企業老板管理能力較弱,缺乏一個現代企業管理者應有的文化素養與理性思維。事業心與責任感不強,缺乏規劃企業發展藍圖的戰略眼光,失去很多發展機遇。其次,人力資源管理嚴重滯后,整體素質偏低、技術基礎薄弱、專業人才匱乏。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專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的也只擁有少數的一兩人,行使最為基本的人事管理職能,使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應有的職能無法得到正常發揮。一方面現在仍有許多中小企業本著有錢就有人的傳統觀念,不重視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和塑造,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造成員工流動頻繁,很難讓員工形成心理歸屬感,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所能提供的薪資待遇比較低,對專業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造成企業招工困難,技術人才短缺和管理人才素質不高。全盟多數在建工業重點項目由盟外公司承建和施工,管理和技術人員也基本來自外地,一些非資源型產業需要的普通技術工人都不能就地解決;隨著生物制藥、機械制造、煤化工、氟化工等項目的陸續投產,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嚴重匱乏,很難滿足大規模生產的人才需求,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集聚效應未充分顯現,產業集群需進一步培育
企業彼此之間內在聯系較少,缺乏應有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部分企業都作為單獨個體面對市場競爭,嚴重影響了企業競爭力和社會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勞動生產率,產生了低水平的過度競爭,造成交易費用的增加,阻礙了企業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規模經濟效益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三、進一步促進工業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動工業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構建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設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介機構,加快建設會計、法律、資信評估、稅務等各類公共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強銀企對接,協調金融機構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積極解決中小企業發展用地。政府要把產業集聚區作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統籌規劃和建設,完善道路、供排水、供電、供氣、污水、垃圾處理、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對新上工業中小企業用地應按最低出讓價保障供給,鼓勵建設多層標準廠房,推動中小企業向產業聚集區發展。
(二)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一是建立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考評體系,對為錫盟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做出突出貢獻的金融機構和人員給予表彰獎勵。金融機構應建立中小企業專門信貸機構,確保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逐步提高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銀行應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和貸款抵押物認定辦法,采取動產、應收帳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抵質押不足的矛盾。推進建立以民間資本為主體、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區域性和專業性中小銀行和村鎮銀行試點工作。二是擴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規模。采取財政注資、旗縣市區參股、爭取上級資金、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等方式擴大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資金注入規模,加大政府對擔保機構資本金投入的力度,盡快培育注冊資本金超億元的融資性擔保機構。三是為優勢特色產業延伸配套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全盟金融機構和融資性信用擔保機構,應對實施優勢特色產業延伸加工或配套服務項目的中小企業信貸給予重點傾斜和支持。對實施此類項目成長性較好、信譽度較高的中小企業暫時無法按時償還貸款的,應采取有效措施,適當放寬還貸時間。
(三)進一步落實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政策
2.鼓勵企業加快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一次性獎勵企業10萬元和5萬元。對通過省級鑒定且技術水平達到省內領先或先進的新產品、新技術,每項補助企業2萬元。對列入市、縣(區)政府重點考核的企業技改項目,當年實際完成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完成20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給予30萬元獎勵。
3.推動企業加快品牌創建。對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獎勵資金在企業取得證書后一個月內兌現。對列入當年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申報計劃的企業,在申報過程中,每個(件)給予企業一定申報經費補助。
4.扶持企業擴大出口。對企業出國或出境參加列入我市年度計劃境外展會的每個標準攤位,給予50%攤位費補助。對年自營出口500萬(含500萬)美元以下的,每出口1萬美元獎勵150元人民幣;超出500萬美元部分,每增加1萬美元,獎勵200元人民幣。上年度有出口實績的自營出口企業超基數部分所形成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還企業。
5.鼓勵發展風險投資基金。在我市對工業項目有實際投入的風險基金,一般按其實際投資額的1-3%給予獎勵;經有權部門確認為投資高新技術工業項目的,按其實際投資額的3-5%給予獎勵。
以上補助和獎勵資金,市區屬企業從市區專項資金中支出;縣屬企業從各縣專項資金中支出。
二、鼓勵銀行加大支持力度
6.積極籌措和管好用好金融發展基金。市區要充分發揮已經籌措的金融發展基金(1000萬元)作用,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各縣設立的金融發展基金不低于500萬元。
7.各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照年初工業貸款規模再提高15-20%。各金融機構當年新增工業企業貸款增長率達到15%的,獎勵5萬元;以此為基數每提高1個百分點再追加獎勵1萬元。另外,各商業銀行對全市工業企業信貸投入單筆5000萬元的獎勵2萬元,以此為基數,信貸投入每增加2000萬元再追加獎勵5000元;單筆信貸投入3億元以上,一次性獎勵10萬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全市工業企業信貸投入單筆1000萬元的獎勵1萬元,以此為基數,信貸投入每增加500萬元獎勵5000元。
8.對工業企業貸款,各商業銀行在授權范圍內,在現行上浮利率基礎上下調10-15個百分點;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貸款在現行上浮利率基礎上下調10-20個百分點。其中,由政府補貼5個百分點。
9.鼓勵引進金融信貸機構,增設金融網點。每引進一個金融信貸機構獎勵10萬元;市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在開發區每增設1個金融網點獎勵2萬元。
以上獎勵資金由金融機構或網點所在地政府從金融發展專項基金中解決。
三、扶持擔保機構做大做強
10.鼓勵興辦擔保機構。鼓勵和支持國有、集體閑置資金及各類社會資金獨資或參股成立擔保機構。20*年底前,市區和各縣都要分別建成1個以上注冊資本金不低于1億元的擔保機構。
11.鼓勵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用。各擔保機構對工業企業擔保收費標準,在現有基礎上下調0.5-1個百分點,由各地從金融發展基金中補貼所降費用的50%。
12.鼓勵擔保機構放寬擔保條件。企業信用等級為AA級以上的(招商引資企業參照總部信用等級)免收保證金;其它企業保證金降低50%收取。放寬非固定資產抵押和擔保貸款條件,采取設備、股權、應收賬款以及個人信譽、公務員信用等多種抵押擔保形式貸款,并適當延長抵押和擔保期限。對為工業企業提供擔保業務量達到70%以上的擔保機構貸款(按規定標準收費),各地從金融發展基金中對其實際發生的呆壞賬給予5%的補償。
四、進一步落實稅費減免返還政策
13.及時辦理各項稅費減免手續。對現已出臺的各項稅收激勵政策,堅持當月征繳、次月返還;凡政府和部門規定的減免費用,一律在事項辦理時減免。
14.對上級政府組織的產品展銷、項目推介等活動,企業攤位費等由同級財政承擔50%。對投資1億元以上且符合“兩高兩低”(高技術、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要求的項目,按屬地管理原則,其環評費、安評費待項目投產達效后由同級財政補助50%。對涉及工業企業的市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定價的經營性收費,在現有基礎上再降低30%。
五、進一步加大企業用地支持力度
15.優先保障工業企業用地。全市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按不低于60%用于工業項目;各級各類工業集中區盤活的存量建設用地主要用于工業項目。
16.對現有工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對新增工業用地,其廠房建筑面積高于容積率控制指標部分,不再增收土地價款。
六、進一步完善開發區(工業園區)功能配套
17.加快開發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內服務體系,實現基礎設施建成區內全覆蓋。供電、金融、郵政、通信、廣電網絡等都要把網絡體系延伸到建成區,并在建成區內設有相關服務網點。供電部門要對每個新建企業的電力設施建設安排專人幫辦,直至驗收合格,同時加強各類企業供電保障,減少停電次數,如需停電應提前兩天告知企業(突發事件除外)。交通部門要將公交線路延伸到區內所有路網。開發區(工業園區)要在規劃建設上予以支持,提供合適的辦公用房,對網點、工程建設等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七、進一步搞好企業人才引進與用工服務
18.對新引進企業急需適用的和高層次人才,免費為其辦理人事。對引進碩士、博士學位或副高、正高職稱人才且人才在企業連續工作兩年以上的,一次性補助給企業6-8萬元/人。獎勵補助資金按引進人才的企業所在地分別從各地人才引進專項基金列支。
19.鼓勵社會各類職業中介機構為企業免費提供招工服務。對為企業免費提供招工、求職者免費提供就業服務的各類職業中介機構,可享受職業介紹補貼。凡企業招錄員工在市內職業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的,由企業所在地同級財政給予50%的培訓費補助。
以上有關補助獎勵資金,省補不足部分由各地財政補足。
八、進一步落實勞動保障政策
20.企業因特殊困難無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可依申請暫緩繳納,待企業生產經營好轉后再分期補繳,緩繳期不收滯納金。對無力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企業,可暫時參加住院醫療費用統籌,職工享受住院醫療費用統籌待遇,待生產正常后,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21.企業暫不具備條件全部參加“五險”的,可先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新投產的企業可優先為中層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和建立穩定勞動關系的熟練工辦理社會保險參保手續。
一、千方百計擴大產品銷售
1、擴大本市產品銷售。加大本市產品采購力度,市內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所需的材料,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燃料、輔料,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積極采購符合要求的本市產品。
2、充分發揮企業協同效益。鼓勵市內企業開展原料采購、產品銷售、融資擔保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建立企業雙方或多方互購互銷機制。探索建立資金統籌、應急的互助平臺,引導規范企業相互擔保,共促發展。
3、支持企業擴大出口。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國稅局要加強政策指導,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為企業在出口融資、信息咨詢、出口退稅政策落實等方面提供快捷、優質服務。
二、努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4、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工業貸款規模。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的信貸投放,按照工業(水電企業除外)貸款新增額、工業貸款增速、新增工業貸款占新增各項貸款總額的比重,給予金融機構一定額度的物質獎勵。金融機構要放寬企業貸款條件,優化企業貸款流程,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各級政府要充分挖掘、整合轄區經濟資源,依法用于重點企業發展融資抵(質)押。
三、加大對工業企業的資金扶持
5、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重點企業所繳增值稅地方所得部分,由同級財政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企業10%的扶助。對規模以上企業新增貸款(以文件之日企業貸款余額為基數),按財政隸屬關系,由同級財政貼息10%。懷化工業園、懷化經開區規模以上企業由懷化工業園、懷化經開區貼息。2009年市財政安排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800萬元,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以后按工業稅金增長幅度逐年增加。縣(市、區)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也要在已有投入的基礎上,按工業稅金增長比例逐年增加。
6、下浮新增電量價格標準。原則上以20*年4季度實際月均生產用電量為基數,超過基數的生產用電為新增用電,在目錄電價(含豐枯季節電價)的基礎上每千瓦時下浮0.1元(平段生產用電價格低于每千瓦時0.45元的企業除外)。
四、鼓勵企業擴大生產和就業
7、對受金融危機影響保本生產甚至虧本生產且堅持不裁員的企業,也可享受上述第5、6條優惠政策。
8、對積極響應擴大內需,擴能增效且增加就業崗位的企業,除享受第5、6條優惠政策外,每新增一名就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錄用滿一年,由同級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并按政策補助480元。同時,對企業新錄用農民工就業,由勞動保障部門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實行上崗前培訓。
9、整合勞動保障、農業等部門培訓資源,根據企業用工需要,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勞動保障部門要免費為農民工提供就業培訓、咨詢和就業市場組織。
五、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力度
10、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積極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切實加強新型工業化“雙百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調整擴大“雙百工程”項目規模,力爭“雙十工程”項目達到20個以上,投資額達20億元。搶抓機遇,加大投入,力爭2009年工業投資完成110億元,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幅達到20%。
11、切實加強工業項目開發力度。加快健全完善工業項目庫,積極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各相關部門要積極主動為企業做好項目包裝、申報和立項工作,通過相應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省里資金和政策支持。
12、加強工業項目的要素供給。加強項目建設所需的電力、土地、運輸、通關等要素保障。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合理需求,優先安排年度用地計劃,加強調度,優先辦理用地手續。對符合產業政策、產品有市場、支撐帶動作用強的工業企業新增電量給予優惠。保障重點企業原料的供應、設備以及產品的運輸。
六、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13、減少對企業的收費。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和落實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對規定的收費項目,要按下限執行,對特別困難的中小企業,應給予優惠。各級政府行政職能部門要依法切實履行職責,加大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行為的力度。要公開舉報電話,建立公開舉報制度,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及時依法處理。
14、減少對企業的檢查。除安全、消防等依法必須開展的檢查外,其他涉企檢查要嚴格執行備案報告制度。
七、加強協調服務
15、建立和完善重點骨干企業聯系責任制度。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落實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建立重點企業直通車服務協調機制,針對企業當前存在的產品價格下跌、資金短缺等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共同商討應對困難的措施和辦法,鼓勵企業克服當前困難,提振發展信心。各級監察部門要加大對當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和行政效能的監察。
(1)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政府及其部門捐贈給受災地區的,免征增值稅。
(2)自年7月1日起,對受災地區企業、單位或支援受災地區重建的企業、單位進口國內不能滿足供應并直接用于災后重建的大宗物資、設備等,在三年內給予進口稅收優惠。
2、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1)企業實際發生的因地震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自年5月12日起,受災地區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政府及其部門取得的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款項和物資,減免稅金及附加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
(3)自年5月12日起,對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允許在當年企業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3、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
對年5月12日以后(含5月12日)至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專項用于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等特種車輛,免征車輛購置稅。
4、鼓勵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優惠政策
(1)對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政府及其部門無償捐贈給受災地區的,由企業、個人提供合法單據,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實后,免征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2)對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由企業、個人提供合法憑據,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實后,允許在當年企業所得稅前和當年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3)財產所有人將財產(物品)捐贈給受災地區所書立的產權轉移書據,憑受災地區有權接受捐贈的部門和單位出具的財產(物品)捐贈證明,由財產所有人提供合法憑據,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實后,免征應繳納的印花稅。
(4)已完稅的車船因地震災害報廢、滅失的,納稅人憑交警和車船管理部門的證明,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辦理退還自報廢、滅失月份起至本年度終了期間的車船稅;對專項用于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能夠提供抗震救災證明的新購特種車輛,免征車輛購置稅。
(5)對外國政府、民間團體、企業、個人等向我縣境內受災地區捐贈的物資,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藥品、搶救工具等,免征進口環節稅收。
以上優惠政策中,凡未注明優惠期限的,一律執行至年底。
二、土地及資源配置優惠政策
1、按規劃需要整體搬遷的工商企業,原用地是劃撥用地的,收回其原有土地后實行劃撥用地;原用地是有償出讓用地的,辦理出讓用地手續,免收土地出讓收入。對投資規模大、促進經濟發展作用明顯的新建工業或大型商業設施等項目用地,可延緩征收土地出讓金。
2、可以行政審批方式批準設置災后重建急需砂石、粘土、石灰巖、塊石的采礦權,采礦權申請人可邊生產邊辦理手續。已設立探礦權和采礦權的區域,經原礦權人同意,可以重復設置砂石、粘土采礦權。經行政審批授予直接保障于災后重建的采礦權,待重建任務完成后依法注銷。
2010年市企業發展局總體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繼續深化“企業發展年”活動,將2010年確定為“行業振興年”,以發展振興為主題,突出協會建設、搬遷改造和定向招商三個工作重點,爭取在企業做大做強、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融資服務、市場開拓、管理培訓等六個方面實現新突破,掀起全市企業發展振興的新,努力開創企業發展工作新局面。
二、總體目標
--工業經濟大發展。到201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10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240億元,同比增長18%(下同);工業增加值316億元,增長15%;銷售收入1189億元,增長18%;利稅150億元,增長16%。力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400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300家。
--民營經濟大跨越。全年新增民營企業600家以上,新增個體工商戶4000戶以上;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40億元,增長15%;稅收收入22億元,增長15%;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民營企業力爭達到160家。
三、工作措施
(一)抓住一條主線:就是要抓住“行業振興年”活動這條主線,打響行業調整振興攻堅戰,努力在全市企業中構建“政府推動、協會拉動、企業聯動、社會齊動”的發展格局,著力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召開一次會議--全市企業行業振興工作會議;出臺一個文件--《關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的意見》;創辦一個刊物--《直通企業》簡報;打造一個品牌--“企業之家”政務品牌;發起一項倡議--號召全市企業“激情創業、做大做強”的倡議。
(二)突出三個重點:
一是全力加快行業協會建設。把行業協會發展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企業管理、實現產業調整振興的重要手段。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企業行業協會發展的意見》,全力推進制塔鋼構、木器家具、食品加工等10家行業協會組建,力爭用兩年時間,發展行業協會20家以上。配合市委組織部、市紀委等部門,抽調全市精干人員組成工作組,負責各行業協會的組建、規范和發展工作,同時,承擔行風監督員職責,進一步摸清行業發展現狀,規范涉企檢查、收費、處罰等行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加快行業調整振興步伐。完成企業家協會換屆和企業聯合會組建工作,實行“兩會合一”,開展企業家培訓、外出考察等活動,進一步凝聚力量,擴大影響。
二是大力推進企業搬遷改造。把企業搬遷改造作為壯大企業規模、推進產業升級、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在去年實現破題的基礎上,全面落實搬遷政策,規范搬遷程序,加快推進青島酒廠、船用鍋爐廠等首批10家城區內企業的搬遷改造工作,擇機啟動第二批搬遷改造計劃,爭取2010年取得全面突破,計劃年內完成投資3.8億元,10戶企業竣工投產,實現規模和效益的翻番增長。同時,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電網改造的機遇,全面推進東方鐵塔、武曉集團等項目的新建擴建,爭取通過企業搬遷擴產實現企業規模膨脹和產業升級。
三是合力開展工業定向招商。把實施定向招商作為轉方式、調結構和實現產業調整振興的戰略舉措。按照“抓增量、擴存量、提質量”的思路,制定我市《關于實施定向招商促進工業調整振興的意見》和《工業定向招商指導目錄》。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上下游招商、產業鏈招商,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裝備、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板塊,定向引進一批符合產業導向的關鍵項目,提升產業層次,實現產業調整振興。按照“高端、高質、高效”的原則,分類提出我市產業調整振興推進方案,努力構建“4+4產業模式”,即做大做強機械裝備、食品加工、服裝鞋帽、木器家具四大傳統產業集群,做精做實高節能高端化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風電及超高壓輸電裝備產業基地、高檔紡織面料產業基地、生物制藥產業基地四大新興產業基地。爭取到2012年,重點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年均遞增18%。要充分發揮企業在定向招商中的重要作用,篩選100家各行業有招商意向的企業作為定向招商的主體,在全市開展“百家企業定向招商行動”,派出精干人員,作為協調聯絡員,全面服務和督導企業定向招商,在全市企業界掀起招商引資、膨脹規模的。
(三)實現六個突破:
一是在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實現新突破。制定出臺《關于促進企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的意見》,鼓勵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強強聯合、搬遷改造、定向招商、增資擴產等手段做大做強。向全市企業發出“激情創業、做大做強”的倡議書。實施“百強企業培育計劃”,在各行業培育發展一批領跑企業。全年爭取新增注冊資本500萬元以上企業70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40家。爭取利用3年時間,發展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0-30家,過50億元的企業3-5家,過百億元的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二是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研究制定《膠州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加大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力度。培育膠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15家、青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組織企業申報《青島市企業技術創新重點項目計劃》,爭取全年列入研發項目的數量不低于120項。制定《全市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意見》,組織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計劃”,重點推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項目,重構我市工業技術改造管理體系。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全年爭取30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技術改造資金3億元。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引導企業節能降耗,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力爭全年推廣使用散裝水泥20萬噸,散裝率達到40%以上。
三是在企業品牌建設方面實現新突破。抓緊建立全市企業品牌創建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加快企業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鼓勵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創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山東名牌、青島名牌,積極申請商標注冊。通過積極打造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行業品牌、區域品牌,改變我市品牌建設方面的落后狀況,再創我市經濟發展新優勢。2010年培育省級以上名牌3-5個、青島市級名牌5-6個。
四是在企業融資服務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強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多層次、多形式地組建擔保機構,積極扶持盛宇擔保公司、昊運擔保公司和海豐小額貸款公司等擔保機構加快發展。加大過橋資金扶持力度。開展組團擔保集合貸款試點工作,積極引導融資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建立組團擔保集合貸款融資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實現低擔保費率、低利息貸款,完善企業擔保融資服務機制,加快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鼓勵東方鐵塔、海眾鍋爐、康原藥業等企業加快上市,實現我市企業上市融資的突破。新晨
從原實行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中分離發展科技研發服務、分離發展現代物流服務、分離發展貿易營銷服務、分離發展專業配套服務、分離發展設計策劃服務等服務業(不包括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經濟實體。
二、扶持政策
1、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形成的營業稅縣級財政留成部分,在第一年給予80%扶持,第二、第三年比上年增長部分給予50%扶持。享受上述扶持政策后,若稅負高于原稅負,高出部分由財政對分離主體企業予以扶持補助。
2、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新注冊過程中涉及不動產過戶而繳納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縣財政留成部分,給予全額補助。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情況下,城建部門予以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3、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生產經營發生虧損,其自用的生產經營房產應繳納的房產稅,可報經稅務機關批準,給予免稅照顧。
4、主輔分離后占地面積較大的物流企業三年內應繳納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如納稅確有困難的,報經省級稅務機關批準,給予減免照顧。推進物流集聚區建設,稅務部門在物流集聚區內提供貨運發票開具等涉稅服務,以方便納稅人。
5、主輔分離后實行查賬征收的服務業企業,其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費,按規定予以稅前扣除。企業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符合條件的,在按規定實行100%扣除的基礎上,允許再按當年實際發生額的50%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企業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部分已形成企業年度虧損,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6、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其所購置的固定資產允許采取加速折舊。
7、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用地,對需新供地的項目在供地安排上與工業企業同等考慮。
8、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在設計、監理、物業管理等資質申報審批時,在縣級權限范圍內給予大力支持。
9、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在辦理工商登記時給予綠色通道服務,并在“守合同、重信譽”、“誠信企業”、“著名商標”認定活動中優先考慮。
10、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在考核、獎勵等方面給予與同類企業同等待遇。
11、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予以優先支持。
12、主輔分離后的服務業企業是指2009年1月1日起主輔分離新設立注冊的服務業企業。
三、合力營造主輔分離的良好環境
1、切實加強對企業主輔分離工作的領導,縣發改局、經貿局、財政、地稅局、國稅局、國土局、建設局、工商局、統計局等有關部門要把促進企業主輔分離作為重要工作內容,明確工作目標,分解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職責,積極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企業主輔分離后的有關數據統計由縣統計局、國稅局、地稅局負責,財政局、審計局做好審核監督。企業主輔分離服務業認定由縣財政地稅局負責。
(二)加強財稅扶持。嚴格執行國家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節能環保型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對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導致按期繳納稅款確有困難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延期繳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從2012年起,根據財政增長情況,適當擴大工業專項扶持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開拓市場以及改善對工業企業的公共服務等。
(三)減輕企業負擔。嚴格執行收費項目公示制度,公開前置性審批項目、程序和收費標準,嚴禁擅自將行政事業性收費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省級以上規定必須交納的有下限幅度的收費項目,一律按下限收取。堅決治理向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及各種攤派行為,嚴格控制各種檢查和評比活動,物價、銀監部門要落實政策,確保取消的各項收費政策嚴格按規定執行。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執法部門對工業企業作出2萬元以上行政處罰和財物罰沒決定的,應按程序上報市法制部門備案。
二、化解融資難題
(四)強化金融服務。完善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落實銀行對工業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監管政策,適當提高對中小型工業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綜合運用窗口指導、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管理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對工業企業的信貸投放;對于工業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優先給予貼現支持,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優先給予再貼現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鼓勵支持商業銀行加大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工業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推廣應收賬款、倉單、股權、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年度貸款余額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的,參照《市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考核獎勵暫行辦法》(政辦發〔〕194號)由市財政給予獎勵。
(五)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和引導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發行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由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牽頭制定具體措施,對發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的工業企業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金融機構按一定比例給予補貼和獎勵。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公司和各類擔保機構經批準后為工業企業發行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提供擔保。實施企業上市鼓勵政策,對進入上市程序的市區工業企業,納入市財源建設重點支持范圍,財政給予20萬元人民幣一次性補助,用于企業上市前期費用。積極穩妥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等融資工具,引導各類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券商直投等資金投向工業企業。引導、推動并規范企業通過合資、合作、產權出讓等方式利用外資進行改組改造。
(六)健全擔保體系。鼓勵通過政府注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等多種方式做大政策性擔保公司規模,提高其擔保能力。各縣(區)要至少設立一家以本級財政為主、注冊資金1億元以上的政策性擔保機構,在全市形成30-50億元左右的融資擔保能力。支持發展再擔保機構,鼓勵發展商業性、會員制擔保機構,支持各類擔保機構通過股權聯合、信用聯合、業務聯合等方式,擴大擔保能力。嚴格把關擔保機構設立審批和資質審查,加強擔保機構動態經營監控監管,不斷提升各類擔保機構的總體質量和服務水平,維護金融秩序穩定,保障企業平穩發展。
(七)降低融資成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科學的貸款定價機制,在充分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生產經營狀況基礎上進行貸款利率定價,對工業企業貸款利率定價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工業企業,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合理確定貸款利率。不得將貸款與企業存款掛鉤,不得強制貸款企業購買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不得強制符合貸款條件的企業再到相關擔保機構辦理擔保,不得變相收取企業手續費和承諾費、資金管理費。抵押登記部門應當按照價格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繼續使用同一抵押物申請貸款抵押登記,距上一次登記未滿2年的,登記費減半收取。抵押評估機構收取的貸款抵押物評估費不得高于現行有關規定收費標準的50%;貸款抵押物登記期滿后需再評估的,評估費用按不超過規定收費標準的30%計收。
(八)緩解資金壓力。加大對市場前景良好、有效益、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工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信用狀況良好但短期內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工業企業不抽貸、不壓貸。對企業現有貸款原則上不予提前收回,到期符合貸款條件需要續貸的應予續貸,如因貸款條件以外原因確需提前收回貸款或不予續貸的,應事先通報市經信委和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由市經信委、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會同經辦銀行和企業進行協商,防止因銀行收縮貸款而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
三、完善公共服務
(九)健全協調機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市促進工業企業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委,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協調全市工業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逐步建立工業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保障重點項目和企業的要素供給,加強煤、電、油、運、汽、資金等生產要素協調,有效化解各種要素制約,扶持企業有序生產和防范風險,推進在建項目盡快投產、投產項目盡快達效、達效項目盡快入庫、入庫企業盡快成熟、成熟企業盡快擴張。
(十)提供生產配套。通過政府購買或補助的辦法,推動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工業設計、市場拓展、財務管理、人才交流、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法律咨詢等服務。充分發揮商會和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工業企業與政府部門間的聯系溝通,努力為工業企業排憂解難。建立公益性企業信息化應用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信用擔保、籌資融資、創業輔導、經營管理等網絡服務。實施信息化示范項目,帶動工業企業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研發、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鼓勵駐高校、科研院所利用科技資源與企業開展合作,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支持各類投資主體面向產業集中區和優勢產業,建設一批產品設計、研發、檢測、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平臺。
(十一)防范經營風險。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準備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的工作要求,制訂和采取有效措施,將企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將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低程度,全力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穩定和社會秩序穩定。對逾期不能償還債務但仍處于正常經營狀態、有發展前景的負債企業,通過協調債務人設置擔保等靈活方法,促成債權人給予合理的寬限期,幫助債務人度過暫時的財務危機。
(十二)保持職工穩定。人社部門要指導企業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改善用工環境,落實勞動保障政策,切實緩解企業用工和勞動力供給矛盾。在確保社保待遇按時足額支付、社保基金不出現缺口、保持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對符合轉型升級要求但確有特殊困難的企業,經批準后可實行社會保險緩繳政策。建立企業與大專院校、職業院校定向、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廣泛開展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職業技能等各類培訓,不斷提高企業人員素質。推動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企業工資自我調節和支付保障機制,引導企業采取調整班次、彈性工時、輪崗輪休等措施,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
四、提升產業水平
(十三)提高創新能力。加強對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推進工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高成長型企業培育和創新成果轉化“三大行動計劃”,注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鼓勵工業企業組建自主研發機構,對新認定為國家、省、市級的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的民營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資助。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所得稅、研究開發費用按稅法規定享受加計扣除等科技稅收政策。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支持工業企業爭創省級以上名牌名標,注重品牌保護,積極做好品牌經營,實現品牌效益最大化。對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馳名商標、市知名商標的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和2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地理標志的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和商標國標注冊的企業補貼5000元;對實施商標戰略有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緊緊圍繞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的目標任務,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融合發展為著力點,積極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加快骨干企業膨脹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末,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30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企業達到20家(含2家過千億元企業),過10億元企業達到100家,過億元企業達到1000家(以下簡稱“3211”工程)。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0億元,力爭突破12000億元。有關目標任務按年度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含高新區,下同)。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做大做強。加大規模以上企業調研和服務力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對有市場、有效益的重點企業搞好要素保障服務,促使其開足馬力,加快生產。指導幫助骨干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創新能力。鼓勵龍頭企業、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延伸壯大產業鏈,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二)促進中小企業提升規模。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提升服務水平,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和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對科技含量高、就業貢獻大、市場前景好的規模以下企業加大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按照分檔爬坡、梯次推進原則,逐步擴大企業規模,使其盡快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
(三)加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大項目策劃、引進、落地的組織協調力度,每年推進100項創新升級重點項目。進一步完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推進機制和綠色通道制度,加強對新開工項目的調度和跟蹤服務,加快建設進度,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達效。
(四)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引導各類要素向重點產業集中,以大企業為依托、大項目為支撐,著力打造汽車、電子信息、機械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醫藥、軌道交通裝備7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以產業鏈為紐帶,骨干企業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五)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圍繞新信息、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醫藥及生物、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圍繞“一高三區”(高新區、東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北部工業區)工業發展空間布局,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創建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引導企業定向集聚、集約發展。支持省級以上園區突出發展1個支柱產業,多個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公共服務設施高效利用、管理規范、服務優良、外向度與集中度較高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四、保障措施
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是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也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具體舉措。各有關單位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開展這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推動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體實踐的重要內容,作為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和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要按照“在存量中求增量、在分離中求壯大、在整合中求效益”的要求,大力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積極促進我市第三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我市社會經濟的整體綜合實力。
二、進一步明確指導原則
在推進企業分離發展服務業工作過程中,既要注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直接效益,更要考慮對我市第三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還要關注對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中要堅持五項原則:
(一)企業主體原則。要實行“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各方協作、上下聯動”的運作模式,在遵循企業意愿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加強政策引導,激發企業分離意愿。
(二)循序漸進原則。要在遵守和執行國家有關規定的前提下,按照“成熟一家、輔導一家、分離一家”的工作思路,在符合條件的企業中率先實施企業分離,循序漸進、穩步推行。
(三)因地制宜原則。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布局特點,立足企業實際,對不同行業和企業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抓住物流、安裝、研發技術、售后服務等環節,重點在“專業化”、“產業鏈”、“附加值”、“規模化”發展上下功夫。
(四)注重實效原則。要讓企業在分離過程中減輕負擔,推動企業更好發展。要對實施分離工作后地方財政收入情況進行仔細測算,確保地方財力有效增長。要注重分離后服務性企業的整合培育和整體提升,實現政企雙贏。
(五)內外結合原則。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分離可采用自行組建生產企業或將非核心業務流程剝離,委托給能提供優質、高效、快捷服務的社會化服務企業或專業化服務企業,進一步延伸及拓展制造業內部的生產業。
三、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
推進企業分離服務業要站在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重點推動大企業大集團主輔分離,促進大企業大集團做大做強。要堅持挖潛和開源并重,分離與整合并舉,抓重點帶一般,在依法落實稅費政策的前提下,有重點、分層次,循序漸進地進行推進。一是要立足于大企業大集團和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通過抓大企業大集團和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分離服務業,促進生產業的發展。二是立足于塊狀經濟和產業集群。通過推動區域內、行業內企業協作與分工,促進主導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進一步實現二三產業的融合與發展。三是立足于已分離的服務性企業。通過實行規劃引導、整合提升和引進服務業企業相結合,創造條件發展總部經濟和生產業集聚區,要著力搭建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和新型專業市場,推動生產業的融合壯大,實現集聚發展。
四、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
近兩年來,全縣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加大工業調整振興力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特色產業長足發展,產業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特別是家具產業,建立了省木制家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出口木制品安全示范區和市家具行業技術中心,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優質木制家具生產基地。二是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三是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纖維素產業,產業鏈延伸快,單體規模大,財稅貢獻率高,逐漸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國的特色產業基地。在正視成績同時,應清醒地認識到在重大項目培植、工業對財政貢獻率等方面同先進縣(市、區)相比存有差距。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規模效益不高,優勢產業不夠強,產業鏈銜接不緊;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牢固樹立,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投入不足、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偏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偏低,科技貢獻率和品牌價值貢獻率不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經營模式比較粗放,資源能源消耗偏高,產業整體素質較低;四是管理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這些嚴重阻礙了全縣工業化進程。
正確分析全縣工業發展現狀,立足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機遇,全縣各級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快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意義,堅定“工業立縣、產業強縣”的思想,增強緊迫感和壓力感,加大工作力度,積極作為,科學務實,推進全縣工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的跨越。
二、工作思路和任務目標
工作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膨脹規模、優化結構、壯大產業、提高貢獻為目的,以“重點突破、分類推進”為措施,積極營造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和跳躍發展的濃厚氛圍,通過加大投入、技術創新、創建名優品牌和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盡快形成我縣產業強、企業壯、產品優和貢獻大的工業新格局。
任務目標:
一是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提高。立足我縣實際,以家具業、五金機械(鐵路器材、汽車零部件、紡織機械、電梯及配件、電子衡器)、生物化工(纖維素產業)、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為重點,積極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強化配套協作,推動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到2012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餐桌餐椅、纖維素、五金機械三大基地。其中,餐桌餐椅市場份額由江北的30%提高到50%以上;纖維素年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
二是骨干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三年內,培植5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10家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骨干企業;2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重點企業。家具業、五金機械、生物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產業中骨干企業銷售收入和利稅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占整個產業的40%以上。
三是財稅貢獻率進一步加大。到2012年,納稅超千萬元企業達到6家,超500萬元的10家,超100萬元的20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強力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建設。要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機遇,立足家具、五金機械、生物化工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用足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把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工業發展的強力引擎。篩選工業項目建設優質載體,打造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亮點工程。對列入市級重點的中泰公司熱鍍鋁鋅硅復合板材項目、寶德龍公司健身器材擴建項目、瑞豐公司生豬養殖加工一體化及冷鏈物流項目、普瑞特公司電梯整梯項目加大培植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對工業項目支持。發改、經貿等職能部門要設立專門班子,安排專業人員,積極爭取項目扶持資金。凡獲國家和省、市支持的項目,要求企業配套的資金,必須確保足額按時到位。通過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推進,盡快使項目建成達產,為結構調整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培植骨干企業,引領產業優化升級。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把優質生產要素、最優惠政策向骨干企業傾斜,扶優扶強。2012年前,著力培植5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分別是:中泰公司、晉煤同輝公司、美華公司、三嶺公司、寶德龍公司;10家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的骨干企業,分別是:華偉公司、彈簧公司、宏業汽配公司、普瑞特公司、天翔精制棉公司、華興塑膠公司、天津融商公司、瑞豐食品公司、又一春生化公司、恒瑞精制棉公司。對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納入,對跟不上發展形勢的企業隨時調出。
(三)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增強工業經濟發展后勁。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開發新產品。支持企業爭取國家及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冠名,扶持企業建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檔次,企業擴張技改投入享受招商引資項目的一切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和重大產業技術研發。鼓勵企業加快信息化、標準化和知識產權建設。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的申報、管理和保護工作。對主持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并獲得認可和實施的企業給予獎勵。鼓勵企業更新裝備,充分運用增值稅轉型政策,利用信貸、融資租賃、信托等方式加快設備更新。
(四)加強扶持引導,鼓勵企業創品牌拓市場。支持企業創建品牌。從2010年起,每年滾動選擇2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作為爭創名牌名品的培育扶持對象。每年爭創國家級品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個以上,省級品牌5個以上,市級品牌10個以上。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縣鄉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專項用于舉辦產品展銷會和參加國內外產品展銷的費用補助。對企業參加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專業展及品牌會和省、市政府組織展洽會,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審定確認后,展位費由政府給予一定補助。提高本地產品配套程度。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制定優惠稅收政策,扶持工業企業從縣外引進或在本地培育新辦配套企業。
(五)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推進工業聚集發展。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縣里重點完善經濟開發區的配套建設和功能提高。同時加大對鄉鎮(區、辦)產業園區扶持力度。推進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凡新建和引進項目,除對建廠選址有特殊要求的能源、資源類項目外,按照工業布局規劃和環保要求必須進入工業園區。對不能進入工業園區的特殊工業項目,須經縣政府審核批準。突出園區定位,推進園區產業調整,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家具產業項目主要向鎮、時集鎮、張大莊鄉、大柳鎮集中,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向鎮、柴胡店鎮、長官鎮集中。完善工業集中區利益分配機制。凡屬“飛地工業”模式招商引資引進的企業,新建企業產生的稅收地方所得部分,歸引資方財政。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工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抓好企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縣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經費用于企業人才的培養引進。對按企業需求和納稅額指標引進的應屆大學生到企業工作的,事業列編、財政列支,企業工作滿5年后根據本人意愿可進機關工作,德才兼備的優先提拔重用。愿在企業工作的,保留財政供養人員待遇。鼓勵企業引進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對行業領域領軍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引進。切實落實專業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對社會知名度高的專家學者,可授予政府顧問等榮譽稱號。對修建專家樓、人才居住公寓的企業在土地征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要圍繞我縣家具、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和化工等特色產業在高校或職業學校開設相應的專業和課程,大力培養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企業應將其提取的教育經費用于職工技能培訓,其培訓經費不足部分,由縣勞動保障部門按規定給予適當補貼。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按納稅金額和社會貢獻排位次,給予表彰獎勵。切實提高企業家的待遇和地位。聘請一批知名企業家擔任縣、鄉政府經濟發展顧問,在各級勞動模范、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增加企業家的比例,為企業家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暢通人才流通渠道,根據工作需要,選拔優秀中青年企業家到有關黨政機關或事業單位掛職,選派部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優秀中青年干部到企業掛職鍛煉。建立激勵機制,對納稅大戶在子女就業安置上給予適當照顧。
四、健全保障機制,優化工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