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程資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5 16:21: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小學音樂課程資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小學音樂課程資源

篇(1)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充分地深挖音樂教材,實現“例子”的教學價值,是每一位音樂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的。如何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立足課堂教學,不斷地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不斷地充實課堂容量,做到創造性地使用音樂教材。

例如,《進行中的歌》這一課,旨在通過讓學生聆聽不同風格和類型的進行曲,使學生深入地了解“進行曲”這一音樂體裁。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深層次的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聽辨能力。在教學中,我從大家都熟知的《義勇軍進行曲》入手,讓學生在隊列中進行踏步、擺手,結合音樂感受進行曲的強烈節奏。繼而播放《運動員進行曲》《婚禮進行曲》等不同風格的進行曲,讓學生比較它們在音色、節奏、力度、韻律等方面的區別,感受不同進行曲不同的表現方式,培養細微的聽辨能力。

二、建設校園音樂文化,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創建濃厚的校園音樂文化,有利于讓學生處于耳濡目染的音樂情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收到音樂的熏陶,形成自己的音樂情感和音樂感受。因此,學校可以著手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音樂文化,使其成為資深獨特的音樂課程資源。首先,學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中要裝備數量豐富、種類齊全的音樂書籍、音頻資料等供教師備課和學生的學習、娛樂使用。其次,應將學校的宣傳渠道充分利用起來,如可以在課間十分鐘、午餐休息時間等通過校園廣播播放優秀的音樂曲目,通過悠揚、動聽的音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也可以利用起學校的宣傳櫥窗、校園報紙等,將優秀的音樂推薦給學生。最后,學校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音樂活動,如組織校園合唱隊、舞蹈隊,成立學生音樂社團,經常舉辦校園音樂比賽,使學生音樂才藝得以充分展現,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融入流行元素,注入時代活力

隨著流行文化的發展,流行音樂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推崇。筆者對200名在校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將近85%的小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程度超出了其他類型的音樂,95%以上的小學生都能夠演唱兩首以上流行歌曲。由此可見,小學生對流行音樂是十分喜愛的。流行音樂元素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與學習價值,因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心理,將合適的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教學。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教唱《我的中國心》《紅旗飄飄》《龍的傳人》等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教唱《外婆的澎湖灣》《同手同腳》《朋友》等歌曲,讓學生通過歌詞內容,學會珍惜親情和友情;可以教唱《飛得更高》《揮著翅膀的女孩》《相信明天》等歌曲,增強學生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流行音樂元素為課堂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是一種有益的教學資源。當然,流行音樂與小學音樂的結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為不少主題都不適合青少年兒童,因而教師必須重視對歌曲主題的甄別和選擇。

四、立足本土,傳承鄉土音樂資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響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其中有的已經流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隨著社會文化的多元化,西方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等已經逐漸地為學生所推崇,而一些民族的內容卻被大家所遺忘。在音樂方面,有的鄉土音樂已經瀕臨消亡,對其進行傳承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在日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傳統的民間音樂遺產進行搶救性整理、挖掘、開發和利用,將本地區的具有代表性的鄉土音樂與音樂教材進行融合,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地區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

篇(2)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如何用好這個例子,引導學生有效的學、快樂的學,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按部就班的教學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的需求,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創新使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享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1.聯系背景材料。一首首旋律優美的樂曲,都有著其創作背景:或與詞曲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或與創作的時代背景有關,或與作者的表達目的有關……我們在教學中若能合理聯系這些背景資料,一定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如,蘇少版音樂教材四下第六單元教學內容是白居易的《憶江南》等歌曲,我們知道白居易曾在杭州、蘇州為官數年,青年時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與感情,而這首詩是他在六十七歲回憶江南時寫的,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教學中教師如果將白居易創作《憶江南》的這些歷史背景加以適當介紹,必將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而我們又恰恰地處江南,更能在歌曲的吟唱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興趣愛好延伸。課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我當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歌詞的添加,引導學生想象,“我當老師”除了教貓咪、小狗、小鳥等之外,“我”還可以做哪些小動物的老師,“我”又會教他們做什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編成歌詞,并用原曲調唱出來。這樣的設計,學生的興趣必將會受到極大的激發,其語言和審美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音樂素養的培養可見一斑。

二、合理拓展教學資源

音樂課程屬活動類課程,因此具有強烈的實踐性,《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學科活動有機融合。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課程實踐與活動性強的特點,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通過演唱、演奏、欣賞,開展音樂游戲、主題活動、唱游樂園等活動,讓音樂真正“樂”起來、“動”起來、有聲有色起來。

如,春天來了,教師可以根據二年級教材的編排,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找春天”,在柳樹下、花叢中一起吟唱《春曉》,在校園里、田野里,唱著《尋找春天》一起去尋找春天,并且把自己的創造和同學一起分享。這樣的音樂活動設計與教學,將音樂、人與自然合一,實現了學科的綜合,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更深化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感悟。

2.社會生活資源科學整合。“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增強集體主義精神。”根據課程標準這一要求,我們應該關注到音樂課程的主旋律,實現音樂與育人的完美統一。

如在二年級下冊《學做》的教學中,學生學唱結束后,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你做你要保衛哪里?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或歌曲、舞蹈等,讓學生感受到戰士給人民帶來的幸福生活,從而樹立保衛祖國的遠大理想。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進行一些唱游或創編活動,讓社會生活資源走進教室、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讓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成長起來。

3.動態生成資源巧妙利用。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此時,教師要能做到因勢利導,特別是結合這些突發事件中的音樂元素,進行有效的遷移引導,發揮突發事件的正能量。

篇(3)

關鍵詞:

常州;鄉土音樂;小學音樂

由于溧陽戴埠鎮太平軍鑼鼓、金壇談莊秧歌燈等鄉土音樂被被評為“國家級”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市頓時掀起了弘揚鄉土文化、倡導傳統民俗的熱潮。過年過節時大街小巷、文化廣場,大型文藝表演的演出舞臺,經常能夠看到常州市傳統文藝、音樂的表演,常州市的鄉土音樂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重視。

一、常州市小學音樂鄉土課程資源的現狀分析

對常州市溧陽、金壇、天寧、泓口等地20多所小學的走訪調查發現,常州地區的多數重點小學已經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鄉土音樂教程。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小學音樂教程只是局限于國家材,鄉土音樂的實施大多都是以學校為中心各自開展,沒有統一的規劃與方案,實施的進程也各自不同。由于多種原因,導致鄉土音樂在小學范圍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常州市小學音樂鄉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文獻研究

根據《常州傳統音樂的傳播、傳承與發展策略》《論本土傳統音樂課程資源與地方高校音樂教育的有機整合———以江蘇常州為例》《江蘇常州天寧寺梵唄音樂保護現狀調查》《論常州吟誦的保護與傳承》等文獻的記載,常州市的幾個重點鄉土音樂項目在歷史的流傳和發展中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和阻礙。如今,國家和省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又為常州市的鄉土音樂提供了發展的土壤,鄉土音樂又一次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了。

三、常州市小學音樂鄉土課程資源的選擇

本文選擇國家級非遺項目天寧寺梵唄唱誦、常州唱春、道春以及省級非遺項目茅山乾元觀的道教音樂、泓口絲弦、溧陽戴埠鎮太平軍鑼鼓、溧陽社渚“跳幡神”和金壇談莊秧歌燈進行研究分析,探討其在常州市乃至全省、全國的弘揚與發展。

四、常州市小學音樂鄉土課程資源實施策略

(一),全市小學聯合編寫“太平軍鑼鼓”教材

“太平軍鑼鼓”是常州市鄉土音樂中較為容易掌握,也較易傳承的一項民俗音樂。全市的各個小學可以聯合力量,組織學校精英音樂教師及聘請“太平軍鑼鼓”方面的專業藝人,共同商討、研究開發“太平軍鑼鼓”教材。在教材編寫時要注重把“太平軍鑼鼓”的歷史、演變、樂器、技巧方法、動作要領等詳細地編入教材,從而充分激發學生演奏“太平軍鑼鼓”的演奏興趣。

(二)創編小學“金壇談莊秧歌燈舞蹈”

常州各個地區的小學可以共同協作,合力創編“金壇談莊秧歌燈舞蹈”。利用教師周末、課下的時間共同開會研討,商定“金壇談莊秧歌燈舞蹈”的創編方案。每個學校的教師再根據“金壇談莊秧歌燈”的特色舞蹈動作及表達情懷,寫出本學校的創編動作。通過多輪商榷、推敲、否定、重編,最終確定適合小學生學習并大范圍普及的“金壇談莊秧歌燈舞蹈”。

(三)組織校園“唱春、道春”合唱團

每個學校可以組織自己的“唱春、道春”合唱團。教師組織對“唱春、道春”有興趣并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進行排演、訓練。通過“唱春、道春”的經典曲目練習增加學生對“唱春、道春”曲藝的了解和掌握。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唱春、道春”藝術專家,定期到學校合唱團進行指導、傳教,把教師的唱功和學生的掌握要領提升上去。

(四),讓民間藝人走進課堂

學校還可以定期聘請市內優秀鄉土音樂表演專家到學校進行表演,讓鄉土音樂的民間藝人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讓學生與傳統藝術零距離地接觸,更加真實地體驗常州鄉土音樂的表演與傳承。學校還可以聘請個別藝術家到課堂內手把手地教學生的動作要領和情感展現,讓學生也可以通過豐富的肢體動作表達出熱烈的內心情感。

(五)組織學生參觀天寧梵唄唱誦、茅山乾元觀等道教音樂

及溧陽社渚“跳幡神”等民俗音樂對于天寧梵唄唱誦、茅山乾元觀的道教音樂、溧陽社渚“跳幡神”這種與宗教有關的民俗音樂,學校可以利用周末、春游的機會,組織學生去這些寺廟、道觀參觀鄉土音樂的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這些傳統音樂的博大精深和文化精華。

總之,將常州市的鄉土音樂融入到小學音樂教程,需要各方面協調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只有常州市的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及鄉土音樂傳承人都致力其中,常州市的鄉土音樂才能有更好的推廣和發展。

作者:蘇暢 單位:常州市鐘樓實驗小學

篇(4)

當前,湘西民族地區本土音樂文化遺產面臨著存續環境變化、傳承人斷代及外來文化的沖擊。為了促進湘西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要將湘西本土音樂文化和中小學音樂課程有機結合,在當地中小學校開發利用本土化音樂課程資源。怎樣合理開發與利用當地音樂課程資源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實地調查。此次調查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民族中學及保靖縣岳陽小學為研究對象,在深入了解該縣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的同時,進一步探索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的途徑。

一、湘西民族地區本土化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現狀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湖南省保靖縣教育事業發展迅速,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日漸受到重視。筆者對保靖民族中學和保靖縣岳陽小學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星”APP線上調查和線下訪談調查兩種形式,對保靖民族中學及保靖縣岳陽小學分別發放了150份、100份調查問卷,其中,對保靖民族中學8名專職音樂教師及岳陽小學3名專職音樂教師進行了訪談。通過問卷星專業調查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得出調查結果。

(一)教材使用情況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學歷史悠久,始建于1938年,時稱“國立第八中學”,1957年易名為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學。保靖民族中學形成了“開放辦學,突出外語,體藝見長,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配備了大量優秀教師與教學資源。根據調查,保靖民族中學選用湘教版音樂教材,同時,該校教師自己編寫音樂校本教材,該教材共分為十二課,主要為土家族、苗族音樂,內容涉及民歌、舞蹈、器樂等,形式較為豐富。保靖縣岳陽小學前身為梅花小學,岳陽市一直以來對口扶持保靖縣教育、衛生事業,岳陽小學在岳陽市的援建下應運而生。岳陽小學配有專門的音樂教室,電鋼琴教室,雖硬件設施齊全,但缺少師資力量。岳陽小學選用人教版音樂教材,但由于缺少專業教師等情況,沒有自己學校的音樂校本教材。對于教材的選用,85%的音樂教師表示滿意,僅有15%的音樂教師對于教材的選用表示不滿意。在學生當中,78.12%的學生對所選教材表示滿意,21.88%的學生表示不滿意。

(二)音樂教師情況

保靖民族中學現有教職工291人,其中有8名專職音樂教師。在這8人中,聲樂專業教師4名,舞蹈專業教師2名,器樂教師2名。保靖民族中學教師資源充足,專業涵蓋面廣。保靖縣岳陽小學現有教職工140名,音樂教師僅3名,其中器樂教師2名,舞蹈教師1名。隨著大班額的取消,各年級班級不斷增多,自2016年以來,岳陽小學3名音樂教師主任語、數、外課程,兼任音樂課程,從專職音樂教師變為兼職音樂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兩所學校的音樂教師工作年限均在5—10年之間,兩所學校教師均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且都為土家族、苗族,但是僅有21.05%的教師掌握本民族語言。100%的教師表示對本土音樂感興趣,并且認為在音樂教材、音樂課堂中有必要加入本土音樂。其中有68.42%的音樂教師在自己的音樂課堂中融入了本土音樂,但僅有一半的音樂教師會唱湘西民歌,且只有26.32%的音樂教師會演奏本土器樂。

(三)學生情況

保靖民族中學現有66個教學班,學生3737人,學生大部分來源于保靖縣城區,少部分來自各鄉鎮。保靖縣岳陽小學現有41個教學班,學生2124人,80%為農村留守兒童。筆者對保靖民族中學八年級及高一年級、岳陽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對于音樂課,65%的學生表示“很喜歡”,僅有7.6%的學生表示“不喜歡”音樂課,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很感興趣。對于問卷中的部分樂理題目,如“你是否會打下列節奏?”“你是否會唱下列歌曲?”保靖民族中學選擇“是”的學生約為52%,選擇否的學生約占48%,保靖縣岳陽小學選擇“是”的學生約為13%,選擇否的學生約占87%,由此可見,兩校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水平都不高,且兩校學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對于問卷中本土音樂相關知識,如:“下列哪首歌曲是土家族民歌?”“擺手舞是下列哪個民族的舞蹈?”正確率僅為12%左右。對于“你會唱本民族的歌曲嗎?”“你會演奏本民族的器樂嗎?”這樣的問題,88.12%的學生表示“不會”。綜上所述,通過對教師和學生分別進行問卷調查,筆者發現以下問題:一、音樂教師對于本土化音樂資源有興趣,但自身了解度不高,不能充分向學生教授;教師對本土音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了解本土音樂對于地方文化傳播的意義。二、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水平不高,對于本土音樂的認識尚淺。由此可見,對于我國民族地區本土音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還需音樂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才能進一步提高。

二、湘西民族地區本土化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小學音樂教育水平的差距

以湘西州保靖縣為例,保靖縣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一是像保靖民族中學這樣的重點中學:不僅文化課教育質量比較高,而且音樂教育質量也相對較高,學生多來自城區,家庭條件相對優越,大多數學生參加過課外音樂培訓班,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二是像岳陽小學這樣的普通學校及鄉鎮學校,學生大多來自鄉鎮,大部分學生為留守兒童,學生音樂素質不高。而且這些普通學校的文化課教學水平本身就相對低下,音樂教育更是不受重視。有些學校由于缺少文化課老師,音樂教師兼帶文化課,導致音樂課課時不足,各校之間音樂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師對地方音樂課程資源利用的方式單一,開發主體的課程資源意識薄弱

首先,缺少對于音樂教材的充分挖掘。現行的音樂教材大多是音樂課程專家和學者編訂的,音樂教師在拿到音樂教材后,只把它當成教學的工具,開展教學活動的參考范本而未創造性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其次,目前我國的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模式大多以中央為主導,這種模式忽略了地域文化差異性,忽視了本土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最后,部分音樂教師缺乏本土音樂課程開發意識,他們認為自己并非教材的創編者,自己的責任就是按部就班上課,因此,他們不愿意嘗試對當地音樂資源進行開發。

(三)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缺乏認識途徑和手段

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基本遵循著本民族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學生對于本土音樂文化的學習意愿很高并表示很感興趣,但在部分學校,老師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授音樂課本上的內容,未給學生提供了解本土音樂文化的途徑,極少有教師帶領他們進行開發與利用家鄉音樂課程資源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家長平常也未能給學生提供認識本土音樂文化的資料和幫助。部分學校開展了一些本土音樂文化校園活動,如保靖民族中學大課間跳擺手舞,但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并未深入了解這一音樂文化。

三、湘西民族地區本土化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策略

(一)努力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加大課程資源培訓力度

在課程資源開發中,音樂教師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為了充分開發音樂課程資源,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是關鍵。當前情況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部門可選擇音樂師資雄厚、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活動開展得較好的學校進行試點,聯合州內其他學校音樂骨干教師組成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專家組,并且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課程理論以及課程開發技能培訓。同時,加大對音樂教師本土音樂非物質文化的學習培訓,聘請相關非遺傳承人對音樂教師進行線上或線下長期培訓,指導音樂教師開設非遺類音樂特色課程。

(二)提升本土化教學意識,整合課程資源

國家教育部門規定,各學校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自主研發的藝術課程。但是湘西地區一些學校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或缺少音樂骨干教師,難以開發本土音樂教材,所以當地的音樂資源很難整合。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多數鄉鎮仍然存在缺少音樂教師的情況。在城鎮音樂教師中,只有少數專職音樂教師意識到本土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性,并開始在教學中融入自己所了解的本土音樂課程資源,對音樂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但是沒有專家的指導,整合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可把各校音樂教師集中起來,成立專門的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課題組,利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大多數教師的音樂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整合可利用的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制定符合自己學校現實情況的音樂特色課程。

(三)調動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學習熱情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需激發學生學習本土音樂的動機。音樂教師可選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本土音樂的興趣,依據指定教材,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本土音樂,讓學生們欣賞豐富多彩的家鄉本土音樂。利用校園廣播站宣傳本土音樂文化知識,也可以讓學生課下利用網絡收集本土音樂有關知識等。通過學生們在課下的收集整理,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學生們自主發現一些知識,比被動接受一些知識更能使學生受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優秀的本土音樂,供學生們欣賞,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本土音樂的熱情。或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召開講座,為學生現場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本土音樂文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湘西這片土地上沉淀著多彩的音樂文化,也蘊藏著豐富的本土音樂課程資源,但是當前這些本土音樂課程資源卻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這也使湘西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體現不出自身的特色與優勢。作為音樂教師,應當激發學生學習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肩負起傳承與傳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因此,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湘西本土音樂課程資源,發揮其教育價值,從而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參考文獻:

[1]侯杰.湘西多民族雜居地區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

篇(5)

桂西北地區主要包括廣西河池市的宜州市、金城江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化瑤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東蘭縣、鳳山縣、天峨縣、南丹縣及都安、大化以及巴馬三個瑤族自治縣,有著十分豐富的少數民族音樂資源。但由于這里教育觀念仍比較落后,音樂師資比較缺乏,音樂課程內容比較單一,嚴重制約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的發展。作為桂西北地區的音樂教師,應高度重視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認真分析當前影響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的問題,探索創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音樂課程,為桂西北地區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各級各類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一、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文化資源概述

桂西北地區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生活在這里的壯、瑤、仫佬、毛南等少數民族有著各自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主要包括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器樂等。

(一)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主要有壯族民間歌曲、瑤族民間歌曲、仫佬族民間歌曲、毛南族民間歌曲等。壯族民間歌曲按體裁劃分主要有山歌、小調、風俗歌、敘事長歌,其中流行最廣的是山歌,主要集中在宜州、都安、大化、東蘭、鳳山、巴馬等縣,幾乎成為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瑤族民間歌曲按題材分類有歷史歌、勞動歌、情歌等,如廣西大化的飛撒,巴馬、大化、都安瑤族的撒簧,巴馬土瑤、番瑤的浪希結歌,南丹瑤族的筵席歌等。仫佬族民間歌曲題材廣泛,品種繁多,主要分為“古條”“隨口答”“口風”三種。毛南族民間歌曲主要分為“比”“歡”“耍”“排見”“師公調”五大類。近年來,地處桂西北地區的河池學院在桂西北少數民族民歌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改編的瑤族民歌《天下有瑤就有愛》、仫佬族民歌《葡萄歌》、毛南族民歌《花竹帽》都曾獲全國首屆民歌合唱比賽金獎。

(二)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民間舞蹈

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民間舞蹈主要有壯族民間舞蹈、瑤族民間舞蹈、仫佬族民間舞蹈和毛南族民間舞蹈等。壯族民間舞蹈豐富多彩,歷史悠久,其特點是主題鮮明,舞步雄健,感情細膩而逼真。時而激昂慷慨、悲壯激烈;時而纏綿悱惻,詼諧活潑,充分體現出壯族勞動人民所具有的勤勞勇敢、樂觀豪邁、剛毅倔強的民族性格特征,主要有師公舞、扁擔舞、銅鼓舞、采茶舞等。由于瑤族各支系的族源、語言、自然環境、生活習俗、的差異,形成了具有本支系特點的鼓舞形式,主要有銅鼓舞、猴鼓舞等。仫佬族和毛南族民間舞蹈多為祭祀性舞蹈,一般多在仫佬族依飯節、毛南族分龍節等節日中表演。近年來,河池學院在桂西北少數民族舞蹈的開發創作方面取得較大的成績,如2005年至今,先后創作的壯族舞蹈《唱山歌》《甜蜜蜜》、瑤族舞蹈《白白的褲子黑黑的哥》連續三屆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

(三)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戲劇

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戲劇主要有壯戲和調子戲。壯戲多是反映人民的生產生活、歌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英雄和愛情,在藝術上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主要有師公戲、北路壯戲、南路壯戲三種。調子戲又稱彩調、采茶,主要流傳于桂西北地區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區,最早是從民間歌舞和說唱演變而成的,內容多為贊美大自然或歌頌愛情,所用曲調都是民歌、山歌和小調。

(四)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器樂

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器樂主要有壯族民間器樂、瑤族民間器樂、毛南族民間器樂等。壯族民間器樂分為吹奏器樂、拉奏器樂、彈奏器樂和擊奏器樂四類。瑤族民間器樂的產生、發展、使用與流傳,以及器樂形制的形成,都與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地理環境、民族習俗緊密相關,最有特色的瑤族器樂是嗩吶、扎絨和黃泥鼓。毛南族民間器樂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擊奏樂,全由打擊器樂演奏,又分單件擊奏與多件擊奏兩類。前者有木魚、小鈸等單件獨自擊奏,分別用以伴奏念經腔、吟誦腔,后者有鑼、鼓、鈸等多件共同擊奏,用于伴奏佛歌及其穿插的舞蹈或與佛歌輪番更奏;二是吹奏樂,常見為海螺獨奏,穿插于佛事當中,用以通神;三是鼓吹樂,由嗩吶、長號、海螺和鑼、鼓、鈸等合奏,主要用于開壇前、佛事間歇和出喪等場合渲染氣氛。

二、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課程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

桂西北地區雖然有豐富、獨特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但通過筆者多次深入環江、羅城、都安、大化等縣調查,當前如果不做好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這些民族文化資源將面臨消亡的危險。而要保護和傳承好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最好的辦法是把它們開發成特色音樂課程引入各級各類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學之中。然而,這樣的音樂課程資源開發在較落后的桂西北地區面臨諸多問題。

(一)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主觀意識不強

2011年的《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小學音樂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弘揚民族音樂。作為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教師,應加大力度對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建立適應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特色音樂課程體系,弘揚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事實上,這一指導思想并未得到當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地方學校在開發民族特色課程時較少得到政府部門的經濟支持和政策支持。再加上當地一些學校的領導及音樂教師對音樂課程開發的主觀意識不強,總認為音樂是一門副科,對學生升學考試沒有壓力,沒有必要太認真對待。長久下去,學校缺少對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最終造成對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不了解、途徑不清晰、目標任務不明確等現象的發生。

(二)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專業能力偏低

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特色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必須依靠各級各類學校的音樂教師來完成,但根據河池市教育行政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各縣市的專職音樂教師很少,雖然城區的每一所學校均配有專職音樂教師,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被主科教師用去教授其他課程。許多農村小學基本沒有音樂教師,大部分本來是音樂專業畢業的學生分配到農村學校工作后都被安排教授語文和數學等課程。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逐漸降低,加上缺乏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部分音樂教師只能教學生一些普通的音樂歌曲或者是自己熟悉的歌曲,不能勝任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談不上如何開發地方特色音樂課程資源。

(三)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民族特色缺乏

近年來,由于國家、自治區及河池市先后出臺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相關文件精神,桂西北地區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開發民族音樂資源的重要性。如宜州市第一小學和宜州市第二小學,積極開展本土音樂資源開發工作,讓桂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山歌、彩調走進音樂課堂,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傳承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感。但開發出來的音樂課程缺乏應有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現為開發內容過于單一,音樂課堂上僅局限于唱歌、跳舞,缺乏音樂課程與桂西北地區的民族性、民俗性、地域性和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有機融合。

三、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課程資源開發的保障措施

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各級各類學校在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由于受到上述問題的影響,開發工作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從而影響音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一)發揮政府部門開發音樂課程資源的保障作用

為傳承和保護音樂資源,開發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應是當前地方學校積極參與的一項活動。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采取相關措施進行音樂課程資源開發,保證該地區的音樂課程開發能順利進行。首先,要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為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課程資源開發提供有力支撐。其次,要成立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傳承與保護中心,專門負責搜集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資料,規劃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方案,有計劃地完成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整理與保護工作。最后,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音樂教師開發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課程的積極性,創造條件為各地音樂教師搭建對外交流合作的平臺。

(二)發揮學校領導開發音樂課程資源的指導作用

桂西北地區各縣市中小學校的領導應針對本校音樂教育教學的實際狀況,發揮領導在音樂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指導作用。首先,要認真指導校內音樂教師制定相應的音樂課程開發計劃,積極開展音樂教學教研活動,對桂西北少數民族特色音樂課程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開發。其次,要做好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指導工作,堅持音樂理論與藝術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音樂教師的積極性,更好地將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資源運用到學校音樂教育教學中。最后,要組織各級各類學校的廣大師生積極參加各種重大的節慶活動,如每年舉行的河池市銅鼓山歌藝術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分龍節、宜州劉三姐文化旅游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依飯節、廣西南丹?丹文化旅游節,東蘭國際銅鼓文化旅游節、鳳山神奇洞穴國際探游節、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文化旅游節、都安密洛陀文化旅游節、大化奇石文化旅游節、天峨紅水河文化旅游節等。讓廣大師生通過各種節慶活動更直觀地感受桂西北少數民族民間歌曲、民間舞蹈和民間器樂的魅力,激發他們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情,從而達到成功開發少數民族音樂資源的目的。

(三)發揮音樂教師開發音樂課程資源的主導作用

各級各類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主要由一線教師完成,因此,桂西北地區音樂教師理應承擔起開發音樂課程資源的重任,發揮自身在音樂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主導作用。首先,各地音樂教師要積極申請外出參加音樂國培計劃、音樂區培計劃等各種類型的音樂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參加培訓活動了解國內外或區內外先進的音樂教學理念,豐富桂西北地區音樂教師的音樂基礎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其次,各地音樂教師要積極參與探討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開發途徑、課程體系、教材創編、教學模式等問題,制定特色音樂課程的具體實施目標。再次,各地音樂教師要虛心向當地民間藝人學習,主動邀請民間藝人為音樂教師傳授桂西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歌曲、民族器樂、民族舞蹈等知識及技能,從而提高教師音樂教學的能力。最后,各地音樂教師應在民間藝人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努力將桂西北少數民族的音樂資源按照民間歌曲、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器樂等歸類搜集整理成冊,形成具有少數民族特色音樂教科書,供當地中小學校使用。這樣,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才能得到很好地保護和傳承。

總之,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資源豐富多彩,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各地學校領導及音樂教師的作用,鼓勵音樂教師積極參與開發和利用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課程資源,將現有的課程資源與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音樂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注:本文為廣西“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科研課題“桂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課程資源開發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3C081)

參考文獻:

[1]杜亞雄.中國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概述[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和云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篇(6)

1、網絡輔助教學在音樂課程中的作用

1.1有利于音樂知識的整合

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唱歌、欣賞等等教學內容均有著強烈兒童特點,因此通過網絡輔助展開音樂教學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在通過網絡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校園網絡提供的資料,此外教師還可以依據具體的章節選擇性額在網上下載素材,進而選取最優教學素材為音樂課程服務。還可以對網絡食材進行整合,增長學生見識。例如在講授《春天來了》這一章節時,可以提前選取春天美術圖案對比,讓學生養成對比、重復的思維。而后依據歌曲意境選擇小學語文課本中相關圖畫,配上《春天來了》,可以使得學生想象自身處于春景之中,進而通過音樂來表現春天。教師還可以在互聯網上下載與春天相關的動畫、美術作品、作為,小學生在瀏覽的同時,會將知識進行整合,將各種關于春天的知識相聯系,可以讓學生準確、快速的掌握春天的藝術形象,進而達到自我教學的目標。

1.2有著較強的感染力

音樂課程樂曲旋律的生成,既是音符的組合,還是樂曲作者思想的體現。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得其對色彩、聲音有著較強的敏感性,小學生可以在動聽的音樂氛圍中,較為全面的把握藝術形象。通過網絡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將聲音、畫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樂曲創設的意境。在音樂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通過網絡輔助設置相關情境,幫助其在身臨其境中體會音樂旋律之美,小學生再通過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對樂曲進行加工,使得其受到啟發、感染,最后達到激發小學生參與音樂課堂的熱情。

2、小學音樂課程網絡輔助教學設計

2.1音樂氛圍設計

小學音樂課程有著一定特殊性與針對性。小學生因為年齡的特點,其理解能力、自制力都相對較差,在小學音樂網絡教學中需要對具體樂曲的意境、情感、內如進行引導、鋪墊。這樣不僅能夠使得小學生更好的感受并領悟音樂魅力,還可以激發其學習音樂課程的熱情。在音樂課程進行時,最為關鍵的是引導學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導入音樂環節選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將音樂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靈活的方式加以呈現,為小學音樂網絡教學創設優良的氛圍,盡可能的將學生興趣轉移到音樂學習之中,進而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提升音樂課程網絡教學的教學質量。

2.2教學流程設計

優質的學習氛圍是提升音樂課程網絡教學的基礎,而優化音樂教學流程是確保音樂課程質量的核心。在音樂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最為主要的環節是“聽”,因此教師在課程講授時應當給學生一定空間,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理解、消化音樂內容,便與其感受音樂旋律魅力以及樂曲思想。音樂課程中第二大核心環節是“模仿”。如果出現學生理解、掌握音樂不到位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通過原創直觀感受展開模仿學習,由技巧與情感這兩方面加深小學生對音樂鑒賞作品的感悟與理解。在音樂課程網絡教學的設計階段,教師應當對此部分有著特別的指導與準備。在音樂課程講授過程中,音樂技能學習也是極為重要的,小學生在嫻熟的掌握音樂技巧之后,可以更加準確的通過音樂來表達自身感情,使得音樂課程更加真實。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網絡教學設計階段,應當注重音樂技巧訓練,通過練習和表演總結經驗,進而提升音樂技巧。

3、小學音樂課程網絡教學的實現

3.1鑒賞能力的實現

在小學音樂講授過程中,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非常重要,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是長期積累、訓練的過程。在以往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有著時間、空間差異,阻礙著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音樂鑒賞能力培養應當在學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圍內,展開靈活多樣的鑒賞能力培養。比如在音樂課程網絡教學插入與音樂相關的信息、資料,為音樂欣賞提供背景資料,創設優質的授課氛圍。于此同時,小學生的音樂興趣與注意力需要教師對其進行照顧、關注,進而確保音樂教學質量。在鑒賞音樂之前,可以提問音樂作品蘊含的內涵與學生感受,使得學生鑒賞能力有計劃、有目的的提升,進而保證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注意力的專注度與集中度。還可以在不同音樂背景和水平的情況下,吧同一鑒賞課劃分為不同部分,依據個性和特點安排鑒賞的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鑒賞能力。

3.2音樂技巧的實現

小學音樂教育為基礎教育組成部分之一,良好基礎是音樂學習的核心 。在小學音樂課程講授的過程中,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是教學計劃實現的關鍵,音樂技巧也是音樂課堂需要練習、鞏固的部分。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講授時,教學方式課堂氛圍對音樂技巧有著重要的影響。歡快的課堂氛圍與高效的教學方式對音樂技巧、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積極影響。在音樂課程網絡教學時,不可以像面對面教學提問的方式整合、運用教學內容,這就給教師提出了通過引人注目的方式為學生示范的要求,使得學生在音樂課程網絡教學保持較高注意力。與此同時,使得學生在音樂課堂之余主動的去嘗試和提高自身音樂水平與技巧,達到高質量音樂教學的目的。在音樂課程網絡教學中,需要激勵學生主動練習,增加鍛煉自身的機會。

結束語

小學音樂課程教育高效的利用網絡輔助展開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網絡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音樂課程的講授有著積極意義。利用網絡輔助小學音樂課程教學,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必將帶來小學音樂課程飛速的發展,進而普及網絡課程教學,最后提升小學生音樂水平、音樂素養,為社會發展提供綜合性的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篇(7)

一、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影響因素

1.小學音樂師資情況的影響

在進行課程資源整合與開發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占據著主體的地位,所以,在音樂校本開發過程中,音樂教師的師資是非常重要的。受到影響的有以下幾個方面:(1)音樂教師的數量。在大多數學校,音樂教師的資源都保持在劣勢狀態,特別在我國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數量更是少之又少,如果在學校中沒有一定的音樂教師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將成為一項難題。(2)音樂教師的音樂素養。在我國許多小學,存在音樂教師的音樂水準低、學歷不高、教學水平差等現象,這種現象都會導致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對課本及課程內容缺乏認識,從而使音樂校本課程受到

影響。

2.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了小學音樂校本課程的開展

我國大多數小學,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和學校的教學質量。這種片面的看法使音樂課程遭到了忽略,經常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部分學校為了提升教學質量,讓一些所謂的“主科”占據了音樂課程的時間,不僅降低了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且在工作方面的創新性也有所下降,影響了音樂校本課程的開展。

二、促進現階段小學音樂校本開況的對策

1.加強小學音樂師資隊伍

在我國眾多小學中,只有不斷地擴大音樂教師的隊伍,引進一批專業水準高、創新能力強、能力素養精的教師隊伍,才能在進行校本創新時,提出比較專業的教學標準,創設出比較貼切的教學理念,編排出比較科學的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才能得到更加長久的發展。

2.將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小學音樂校本課程

在開發音樂校本課程資源時,應當大量地關注民間的文化資源,并且加以創新,運用自己獨特的思路將其融入音樂校本課程中去,增強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熱愛的情懷。

3.利用社會音樂資源改進小學音樂校本課程

音樂教師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社會中整理并且搜集大量的音樂資源或讓學生去觀賞一些社會中的演出,使學生的課余時間得到充分利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還讓學生對音樂的實踐能力有所

提高。

在我國,小學音樂校本課程在音樂課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就我國小學音樂校本課程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音樂校本課程的發展,受到了教師的自身素質以及學校重視程度的影響。所以,在現階段,我們只有不斷地對小學校本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并且創新,同時加強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對一些地方的音樂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才能使小學音樂課程真正地走向音樂校本課程的道路,從而使校本課程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發揮更好的

作用。

篇(8)

八孔豎笛具有固定音高,又容易入門,是一件教學兩便的樂器,但也有不少教師認為八孔豎笛不如六孔豎笛更簡單易學,這種錯誤的看法影響了八孔豎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使用和推廣,有必要予以糾正。六孔豎笛是模仿八孔豎笛研制的,指法簡單,上手容易。但作為八孔豎笛的過渡產品,又具有氣息控制難度大、音域窄、轉調難、吹變化音困難等“硬傷”,因此,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八孔豎笛指法科學,氣息簡單,音域較寬,演奏變化音容易。作為十二平均律樂器,它可以吹奏任何曲調的半音音階、任意轉調,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固定音高概念和在音準上的優勢,使八孔豎笛對小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培養和長遠發展有更大的幫助。八孔豎笛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巴洛克時期就被廣泛使用。八孔豎笛音色純正清麗,柔和輕盈,全名叫孔Recorder,意為“像鳥歌唱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動發音,簧片永久性地固定在發音窗內,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響。巴赫、莫扎特、維瓦爾第等大音樂家都曾為其寫下大量流芳百世的名作。八孔豎笛是系列樂器,適合獨奏、合奏,目前已經有九種之多,常見的有五種,分別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八孔豎笛在許多國家的專業音樂院團特別是中小學被普遍使用,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樂器之一。因此可以說,八孔豎笛應是小學課堂樂器之首選。我在八孔豎笛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一些具體做法提出供參考。

一、激發興趣,上好八孔豎笛教學序言課

諾貝爾物理學得獎者楊振寧博士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八孔豎笛的興趣,使得八孔豎笛教學的第一節課非常重要。我首先給學生介紹八孔豎笛吹奏的好處,特別鼓勵那些平時不愛唱歌或嗓音條件不好的學生,通過八孔豎笛吹奏同樣可以學到音樂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并教育學生:人各有長短,要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學生會馬上受到鼓舞。接著給學生吹奏兩首風格不同的豎笛曲,通常是一首世界名曲(如“歡樂頌”),一首流行歌曲(如“泰坦尼克號”主題曲),學生立即就被八孔豎笛柔美的音色所吸引,對吹奏豎笛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抓住學生的興趣,給他們介紹八孔豎笛各部件名稱,介紹八孔豎笛的演奏姿勢、吹奏口形,并在以后的每一節課嚴格要求。我發現,自從上好了第一節序言課后,八孔豎笛教學深受那些“視唱歌如猛虎”的學生喜愛。我執教的是處在變聲期的學生,每次上唱歌課都愁眉苦臉,自從八孔豎笛序言課后的每次音樂課他們都心情舒暢,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二、“視”“聽” 結合,學習八孔豎笛演奏技能

聽力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學習樂器的關鍵。教學中,我首先強調聽力,目的是讓學生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培養學生品味音樂、笛聲帶來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八孔豎笛產生濃厚興趣。具體教學時,我將“視”與“聽”結合起來,要求學生思想專注,精神集中,學會聽老師講、聽別人吹、聽自己吹,看別人的嘴形、手形,從而發現吹奏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如,吹奏時出現口風不正,堵孔不嚴,呼吸不正確,沒有“丹田氣”的支持等現象,導致吹出來的聲音尖、直、刺耳。通過反復的視、聽,讓學生明白口風應該做到靈活,力度適當,既輕松又充分,吹中、低音時做到“緩氣輕吹八”,嘴巴放松,氣息是管狀的,否則會吹成高八度的尖叫聲,而在吹高音時,絕不能使足勁吹,而應將嘴巴拉緊,使氣息均勻,成線狀。這樣,學生將聽到的轉換成自己的情感、樂感,通過表情表現出來,變成渾厚、悅耳動聽,有氣息的笛聲。教學中處處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只作引導,為在豎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打下基礎。

三、建立完善的音樂課程資源管理機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音樂課程資源的利用規范,從制度上更好地實施小學八孔豎笛課程資源開發。對已開發的音樂課程資源進行篩選、整理、共享,方便對音樂課程資源的管理, 避免部分已開發的音樂課程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成立課程資源庫,對不同類型的音樂課程資源進行分類、整理。課程資源庫的建立,最好可以教學資源存儲在學校的內網或云備課平臺, 這樣可以讓教師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都能隨時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縮短備課時間,避免精力的浪費。還要建立符合自己學校特點和學科組特點的評價制度,及時總結在音樂課程資源開發中取得的成績,發現哪些八孔豎笛課程資源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審美需求,對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非常具有保留價值; 哪些教學效果不太好,需要修改或替換,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通過對已開發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評價,能夠提升開發內容的質量,還能對教師的開發行為起到激勵作用,科學有效地評價制度能夠保障小學八孔豎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順利進行。

四、從激發學生創造性出發,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八孔豎笛教學相結合

近些年,本人在研究小學八孔豎笛教學過程中發現,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豎笛教學相結合,融入到音樂課堂教學課堂中效果顯著。教師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模式與八孔豎笛教學相結合,通過在課堂上的教學,使學生充分運用豎笛這個小小的樂器,演奏出不同風格的小樂曲,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創造性思維,而且能更好地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卡爾?奧爾夫(Car Orff )的兒童音樂教育方法是一種重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實驗方法。其實質是通過節奏讓孩子產生音樂設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音樂中創造自己的音樂。而這一切要求教師與孩子在一起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這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學到音樂中的各種技能、技巧與知識。所以,我將它有效地與豎笛教學相結合。通過這種教學法,讓學生在豎笛教學中輕松愉快地掌握豎笛的演奏形式及方法。通過豎笛演奏的學習,注重學生在演奏實踐中的體驗,從小培養他們的音樂素質和創造思維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

綜上所述,小學八孔豎笛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打好基礎吹奏的同時,還要運用奧爾夫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從而達到器樂進課堂的教學目的。

篇(9)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尤其是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誤區。音樂被視為學習的一種調味品,而忽視了音樂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音樂不被重視的原因

1.音樂不是考試學科

我國的教育教學體制決定了考試對于一門學科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決定了一門學科的發展。小學是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因此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想通過小學教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考試奠定基礎,這就決定了在他們的意識當中,文化課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學校的教學理念中沒有突出小學音樂的地位

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音樂在教師和家長心中的地位無疑是比較低的。盡管存在一些家長為孩子報音樂特長班的現象,但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們認為音樂的學習影響到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就會毫不猶豫地停止學生的音樂學習。這種現象在學校教學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當考試來臨的時候,或者是要占用課堂學習時間進行某一項活動的時候,體育、音樂和美術的課堂往往成為被占用的對象。

3.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著課程資源不合理和教學方法落后的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課程和教學方法作為基礎。盡管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其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課程的選擇和方法的使用是一個長期摸索和探索的過程,絕不會因為一兩個文件的出臺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學音樂課改當中應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樂課改的理論依據

我們要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這兩個文件是小學音樂教學發展的法律支撐,也是小學音樂課程深入進行的依據。通過這兩個文件的學習,我們可以認識到,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充分關注人的和諧發展和終身發展,教育要體現滿足需要、普遍適應情意統一、綜合滲透和協調發展的原則。

2.改變傳統的理念

在教學中,學校和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小學音樂教學的觀念,要充分認識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它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人格健全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學校和教師還要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要完善學校音樂教學的硬件設施。硬件設施是更好地實施音樂教學的關鍵,也是更好地進行小學音樂課改的保障。

3.在教學中要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新教學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有能力制定小學音樂教材,也為了更好地統一小學音樂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統一的音樂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樂教材具有普適性,但是對于某些地區來說,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滿足學校教學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學校在實施教育部制定的課程任務的同時,還要主動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學資源,拓寬自己的課程資源。

教無定法,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我們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大多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活動性強、模仿力強,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針對小學生的好奇心,我們要采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的好奇心,為其學習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施小學音樂課改勢在必行,我們只有轉變觀念,在實踐中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才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篇(10)

音樂教學法是根據音樂教育學的理論,使師范生獲得各種音樂教學方法、培養其音樂教學能力、使之成為合格的音樂教師的課程。它包括學前音樂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法、中學音樂教學法等。本文主要探討的是中小學音樂教學法的課程教學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當代的音樂教育按其性質來劃分,一般可分為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兩個系統。就教育規律、對象和性質而言,各系統的音樂教育都有著自身的體系和特點,不可相互代替。而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長期接受專業音樂教育的影響,追隨與沿用專業音樂教育模式,一直忽視對自身體系的研究和建設。這種狀況直接導致了中小學音樂教育只面向一些具有音樂天賦或音樂特長的學生,在一些省、市、地區和學校成了準職業教育、準專業教育的現象。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屬于基礎教育范疇,它是面向全體中小學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性的音樂教育。因此,“面向一切學生,適應所有學生”是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觀。

為了實現這個教育目標,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定的適應素質教育目標、促進音樂教育健康發展而又切實可行的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終于通過審查正式公布出版。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作為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的高等師范音樂院校要想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就必須從高師自己的課堂教學抓起,尤其應從研究音樂教學方法的“小學音樂教學法”“中學音樂教學法”課堂抓起,因為教育專業課程是最能體現“師范性”的,是解決未來教師“如何教”的課程。

二、問題的解決

(一)滲透新課程理念。

音教法課程一般在最后一年開設,有的院校開一學年,有的院校開一學期。建議在新學期第一節音教法課上就引入與新課標有關的內容。

首先是確定教學內容,將《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作為音教法課的第一個教學內容。其次是改變教學理念。教師拋棄用熟用慣的“講授法”,而將“新課標”的內容轉變成大綱式的問題交給學生去解決。還可以改變學習理念。對于學習內容,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理解,提出問題并給出答案。答案不唯書本,不唯教師,是生成性的,是開放式的。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自由的,既可以看書自學,又可以參加小組討論,可以向教師請教、討論,還可以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最后是改變評價方式。新課標要求轉變評價方式,在總結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采用自評、互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營造和諧、團結的氣氛。

以上種種做法的目的就是通過教師的行為告訴學生:作為未來的教師,必須從現在起就樹立科學的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即將開始的教師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否則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二)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的課程觀認為,學習者是課程的中心。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緊密圍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審美認知規律來進行。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變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自主的、探究的、合作式的學習。使學生對音樂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為終身學習和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下面記錄的是筆者教學中的一個案例。

《新課標》歌唱部分規定:學習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持的發聲、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呼吸是歌唱藝術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歌唱時的呼吸與自然的呼吸有著本質的不同。要想教會小學低年級學生掌握準確的呼吸方法真不容易,如果選錯了教學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結果。下面是一個學生設計的得到大家認可的方法:

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封閉的不透明的小塑料袋,要求全班一起放在鼻子前打開。這個設計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學習興趣。當學生們打開,發現里面裝的是芳香撲鼻的鮮花時,不僅發出了驚喜的歡呼,并深深地嗅了起來。這時,教師才帶領同學們邊嗅邊體會呼吸的動作,在呼氣時同時發聲,然后要求學生拿開鮮花,用相同的感覺進行發聲練習。

這個設計在實習中應用,果然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小學生們表現出了高漲的學習熱情。

通過這件事,同學們意識到,傳統意義上的“備課”著眼于“教什么”和“怎么教”,忽視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情感需求。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音樂教學,要求實現師生角色的根本改變,以及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巨大變化。

(三)開發和利用音樂課程資源。

《新課標》的第四部分特別對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提出了建議,認為《音樂課程標準》和據此編寫的教科書是音樂課程最重要的基本資源,它們和其他的具有地方、民族、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建設對于實現基礎教育的音樂課程目標,特別是對于提高中小學的音樂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此深有感觸。

為了培養高師學生利用與開發音樂教育資源的意識,在音教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根據學生專業特長的不同成立學習合作小組。為了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使其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每四到五人自由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盡量各包括一個具有聲樂、鋼琴、舞蹈、音樂理論、其他樂器特長的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增強專業自信。

2.不僅充分利用校內音樂教學設施,如專用音樂教室和各種教學設備,學校的廣播站、電視臺、校園網以及禮堂、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都是音樂課程資源的一部分,還要積極開發與利用校外各種音樂課程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音樂交流活動。

3.積極開發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系統交流課程資源,為音樂教學服務。計算機音樂教學軟件、課件和網絡上的音樂資源正在迅速得到開發和應用,并為資源共享提供了廣闊前景,大大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內容和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

(四)在見習、實習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理解新課標。

教育教學實踐是音樂課程結構最重要的一個板塊,是從學生“變成”老師必需的過渡環節,是從“紙上談兵”到“真刀真槍”的蛻變。只有參與見、實習活動,學生才能將幾年中學到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運用新課標的的理念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們在校學習期間就對新課標有所了解,所以到中小學實習時就感覺心中有數,聽課、備課、上課、輔導課外活動等環節都能很快地進入角色。

課程改革不僅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而且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引發了師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轉變,新課程的理念必將走進每個師生的心中。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育的現代化,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有待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目的是使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吸取無限的知識和技能,使我們的教師盡可能有效地傳遞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上一篇: 行政處罰的類型 下一篇: 股票投資入門與技巧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麻豆久久久久久久 | 日本A级作爱片网页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