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課堂游戲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2 09:33:2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生課堂游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學生課堂游戲

篇(1)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從傳統教學中“你教我學”的沉悶氛圍里解放出來,體驗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找到學習本身固有的快樂,體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美好感受。

在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便會全情投入,還會獲得顯著的學習效果。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學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今天體育教師可根據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并結合所教授的課堂內容,創造性地將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改編成不同的體育游戲內容,用游戲形式完成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增強學習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樂之者”,從而進入最佳境界。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研究教學藝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場所”。

一、體育游戲在田徑教學中讓學生享受快樂

田徑運動包括走、跑、跳、投多個運動項目,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但在體育教學中,田徑運動由于是“體能類”項目,導致學生感覺枯燥無味,甚至出現厭學現象。為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利用體育游戲的特點,根據教學任務,通過有選擇地引入體育游戲,將枯燥的技能練習、體能練習融合在游戲中,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1.體育游戲運用到快速跑教學中

快速跑是速度素質的典型運動項目,無氧代謝是體內供能的主要方式。將快速跑選為中學體育與健康教材,是將快速跑作為一種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快速跑教學應抓住以下五個環節:一是提高快速反應能力與動作速率;二是掌握快速跑合理的技術動作;三是提高肌肉協調用力與放松能力;四是增強下肢速度性力量與柔韌性;五是適宜的發展無氧代謝能力。而快速跑的全程技術可分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跑。

以途中跑為例,彎道跑是跑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之一。技術特點要求身體向內傾,右臂擺動幅度和力量稍大于左臂,腿的擺動與蹬地方向都應向內傾斜。這些動作要求在具備一定力量的前提下,對學生平衡、自控、調節及空間感覺能力要求較高。

在高一年級一堂彎道跑的教學課上,我改變了過去首先由教師講解、示范動作,再由學生練習并糾錯,最后由學生進行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教學步驟如下:首先在準備活動部分以游戲螺旋跑的形式進行慢跑,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跑弧度時的不同。在基本部分上讓學生進行迎面接力和十字接力比賽,體會動作,并結合動作總結直道跑與彎道跑二者在跑的動作上的區別,并讓學生體會歸納總結,通過本課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發言踴躍,基本能歸納出彎道跑的動作要領,并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已有其他學科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在整堂課上學生都是很快樂的,對學習內容一直很感興趣。

2.體育游戲運用到耐久跑教學中

耐久跑是一項長時間的跑步活動,由于耐久跑具有枯燥、單調乏味、苦和累的特點,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望而生畏,沒有興趣,給教學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因此在耐久跑練習中可以通過游戲對學生進行訓練。

如“螺旋形跑”方法:一路縱隊排頭按實線做螺線形跑到中心,再由排頭向反方向成開口螺旋行跑進依次進行,如下圖:

又如“領先跑”方法:一路縱隊沿大圈跑,由排尾開始,加速跑至排頭后,自然跑進,依次輪流,如下圖:

通過游戲學生在游戲中練習耐久跑,把枯燥、單調乏味、苦和累的特點轉變為種輕松活潑、自覺主動、積極進取、饒有趣味的教學氣氛。

二、體育游戲在球類運動中讓學生享受快樂

球類運動項目很多,由于它對人體全面鍛煉的價值,以及其內容所含的對抗性、綜合性、游戲性等因素,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球類運動與體育游戲之間存有天然的因緣關系,在體育課球類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任務,可有選擇地通過體育游戲化處理,一方面使一些需要反復練習的“死技術”變得生動活潑,達到“死技術”活練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在簡化的條件下,進行游戲比賽,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實戰中的技術運用,而且學習規則與配合,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

1.體育游戲運用到排球教學中

排球教學中的排球游戲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觀性,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之一,有利于學生體力、智力、品行的發展及非智力的開發,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存在較大空間。排球類游戲的趣味性、操作性及延伸性都比較強,并結合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創編游戲,也要根據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發游戲。

篇(2)

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受諸多觀念、因素的影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就給教學工作帶來了莫大的困難,使教與學脫節,既不能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術的奧秘,又不利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讓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的能力,避免學生陷于繁雜的操作步驟中,提高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有效學習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誤區及問題

1、學生的課堂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對于高中學生,電腦操作并不陌生,他們樂于網絡游戲,經常在線聊天,發微博,轉帖子,進行網上評論,甚至還網上購物,他們只關心自己常見的、感興趣的操作。這也導致學生們對高中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誤以為上信息技術課只是文化課余的一種調劑,一門放松且具有娛樂性質的課程,完全背離了提高信息素養,為國家培養出新一代掌握基本信息技術的合格公民的最初目標。

2、教材內容跟不上信息技術發展的腳步。

教材是為教師備課、上課、指導學生練習、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練掌握教材內容,挖掘教材,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和首要條件。但目前信息技術課教材的內容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并不能緊緊跟隨信息時代及時調整相關內容。

3、信息技術課課堂實效性不夠。

日常教學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感興趣,課后卻不能進行獨立操作;在“照貓畫虎”的模擬操作后,學生卻對接下來進一步操作內容不能活學活用,運用自如;學生對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可以進行充分的瀏覽,卻迷失在互聯網這個信息的海洋中,被它淹沒了,最終忘記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說明信息技術的課堂實效性不足,導致直接后果是學生們的腦海中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數學生在老師講過之后再問起時,會以否認的態度說,這些知識老師并沒有講過。

針對以上分析,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獲得信息技術的能力,避免學生陷于繁雜的操作步驟為目標,找到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對策。

一、對有效學習的含義的理解

有效學習是在理解性學習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更加注意學習的遷移,幫助學習者達到不僅嘗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能對自己的思維加以思考的境界。“經驗”、“思考”、“活動”、“再創造”是有效學習的四個基本要素。我們的教學怎樣激起學生的有效學習呢? 只有課堂教學模式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結果才能變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一代。

二、在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策略

1、學習動機的激發:

現代認知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奧蘇貝爾在研究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時指出,動機可以影響有效學習的發生。信息技術課既有實際操作性強的章節,也有枯燥無味的內容,在課堂中要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為有效學習做好鋪墊。例如:在進行“信息的表達”一節課的教學中,在講課之前請同學們跟我一起做“有口難言做動作,心有靈犀猜詞語”這個小游戲,瞬間將課堂氣氛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到了最佳狀態,在同學們的笑聲與掌聲中結束游戲,得到日常生活中形體動作是信息表達的方式之一,從而引出在信息技術課中是如何表達信息的呢這一問題,自然引出課題。這樣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有勁,教師教得順心,課堂開展合情合理,自然有效,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增強,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

2、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

教師要盡量創設一個師生、生生之間良好互動的環境,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過程;經常給學生提供反饋的機會,指導學生如何提問及怎樣思考;指導學生概括材料;指導學生評估自己的思考力。

①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教學活動(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采用問題探究法。問題探究法是一種以學生共同的知探索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并提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資料,讓學生主動進行假設、探索、驗證、歸納、解釋及討論活動,教師站在引導的立場上,指引學生主動學習。例如:我在進行“信息的表達”一節教學過程中,兩個模塊都采用問題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參與教學,“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達方式都有哪些,是如何表達的?”“常用的信息表達技術有哪些?”“以前學習過的信息表達規范化的例子有哪些?”等等,逐步深入,有目的有階段的用問題來引導學生主動完成教學內容。這樣更好的鍛煉了學生間團結協作的能力,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探索的精神,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②多元化教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授課,比如用合理的問題、多樣化的視覺效果(多媒體的畫面、實驗演示)、恰當的模擬場景等。課件內容的深淺將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課件的教學內容,將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定,課件媒體表現形式,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所選擇的學習策略而定。

篇(3)

一堂課的前幾分鐘,學生還沒有從課外游戲中轉移到課堂教學上,這時如果直接地講授新的知識,學生很難進入角色。所以在剛上課我會采用實際生活中問題來引入新課。例如:學習“圖形的全等”,讓學生找出自己身邊的全等的圖形。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在組織教學時,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欲望。

二、 重視學習目的教育,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三、 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強化學習興趣和信心

1. 熱愛自己的學科,做到潛移默化,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老師,他的學生也充滿著熱愛知識、科學的感情。”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科,熱情關心學生,才能產生吸引力,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2. 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

3. 正確評價學生。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進。

四、 在教學中“民主”、“寬容”,讓學生感到輕松愉悅

教師上課自始至終要有飽滿的熱情,誠摯的愛心。某些學生再調皮、成績再差,再讓你有什么不愉快,也不要把這一情緒帶到課堂上,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我們老師的眼神中受到關愛,使他們都感覺到“老師在期待我、信任我”,這樣把一些表現不好的差生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不愁上不好課。例如:在上《有理數的加減》這一課時,有個學生連基本的“-2+15”也不會算,我這時很耐心的問:“7-5”會做嗎?他說:“會”,接下來我告訴他只要用交換律把“-2+15”變換成“15-2”就可以啦,這樣他就會做了。正是我一直用耐心的語氣他在整節課都很認真的聽課,這一節課的知識點他掌握的很好。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對待學生,避免學生有畏懼、討厭、緊張等情緒。

五、 開展適當競賽,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解法多、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分男女同學比賽;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六、 讓學生主動走上講臺

篇(4)

一、合作性學習方式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合作性學習與我們經常用到的自主性學習、競爭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都不同,這種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充當的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管理、引導、評價的角色,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通過小組內互相依賴、互相協作、互相幫助自主地完成學習內容。這樣的小組合作使每一個人都參與到教學中來,小組內的每一位學生也都可以成為老師,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興趣,擴大信息面,同時也可提高教學效率。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合作性學習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與口頭表達的能力,可以使學生為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可以在同學間形成更加積極的依賴關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課程改革以來,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下,合作性學習因其優勢而備受教師,學生歡迎,成為課堂的重要角色。合作性學習進入課堂,對教師、學生的要求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如何組織課堂,使課堂主體在自由地學習狀態下,朝著教師預定的方向前進,就成為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而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與發散性,使學生在合作性學習中,容易離題,或提出與討論題目無關的問題,也有搭便車現象,這時,課堂組織顯得凌亂,教學目標不易達成,就需要教師對討論過程進行干預,那么,怎么樣才能有效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難題。

二、合作性學習中教師的干預

學生的學習過程本身是學生借助媒介,獲得經驗與技能的心理活動,其學習過程會受到除媒介以外源于環境的其它因素(聲音,圖像,行為)的影響。教師的表情,肢體語言,語言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恰當的語言,鼓勵性的表情,行為會對學生學習起促進作用,反之,打擊性語言,夸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等,則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到消極影響。教師的行為可能促使學生學習向著積極面前進,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成為一種學生學習的反作用力,使課堂討論無法進行下去;還可能導致干預無力,引起課堂混亂,不利于教學。

三、生物課堂的合作性學習與教師干預實例

筆者以蛋白質相關公式的教學過程為例,講教師的有效干預與學生的合作參與:

教學內容教師干預活動學生合作學習

1、肽鍵數與脫水縮合反應中失去水分子數的關系1、讓學生寫脫水縮合反應式,看圖總結規律

2、對學生正確的總結給予積極的肯定1、小組派代表將反應式寫到黑板上

2、總結出:肽鍵數 = 失去的水分子數

2、氨基酸,肽鍵,肽鏈的關系

1、小組游戲:身體是氨基酸,左右手分別是氨基和羧基,拉手為一條或兩條鏈,并統計氨基酸,肽鍵,肽鏈三者的數目,找規律

2、教師通過幻燈示意或講解

1、小組合作,游戲中學習

2、討論激烈,交換總結規律

3、總結出:氨基酸數= 肽鍵數 +肽鏈數

(習題) 胰島素兩條肽鏈在形成的時候共脫去了49個水分子,一共有多少氨基酸組成?結合自主學習,學生先獨立做,再小組內互為師討論給出正確答案

3、氨基酸與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

觀察活動1中你們寫的脫水縮合反應式,看從物質上來說,蛋白質是不是氨基酸的質量和?怎樣總結它們質量間的關系?

(對普通班不理解可放引導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討論總結公式:

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脫去水分子數×18

(習題)一種蛋白質是由兩條肽鏈組成的,共含有100個氨基酸,若每個氨基酸的相對分子質量平均是120,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約是()

結合自主學習,學生先獨立做,再小組內互為師討論給出正確答案

評出優勝組

注意:1. 教師在課堂中的心理干預,充分運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時給予獎勵,盡可能少批評學生。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及時獎勵,在學習活動結束后,也應評選出優勝組,但是切忌針對某個同學,某個小組的批評,只點出某種討論行為是不當的,就可以達到干預目的。

2. 教師在課堂里的行為干預

建議的行為避免的行為

只有在絕對需要時才加以干預

用眼神進行干預

讓整個團隊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僅僅標注行為,而非學生

將注意力集中到“此刻”

讓學生解決問題

不斷投入去解決問題

站在團隊旁邊進行監督

僅讓一個團隊成員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通過指明某個學生而讓其感到尷尬

將注意力帶到“過去”

告訴學生應該干什么

四、小結及建議

1、適時給予全局性指導

合作性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在學生主動探討的同時,教師切忌不可成為旁觀者,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加以指導、點撥,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教師指導應是全局性的,不應專門投入到某個小組中去,這樣,就由教師變成了小組的一員,從表面看,加快了這個小組討論的進程,實則不利于全盤教學。

2、靈活把握合作與獨立

小組合作式學習和個人獨立式學習,各有其適用的場所,各有其對應的教學內容,各有其存在的必要。什么時候“合作”,什么時候“獨立”,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了學情,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來確定。該合作時就合作,不該合作就獨立;需要合作時就合作,不需要合作時就獨立。最理想的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便協同配合以實現最佳的整體教學效果。

3、恰當運用合作性學習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人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共同探討,合作完成。教師還必須選擇恰當時機進行合作性學習,如方法多樣時、學生思考困難時、意見不統一時。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向學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機,是否有真正合作的價值,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合作將變成一種無用的形式。與其將一些合作價值不大,甚至沒有絲毫合作價值的問題交給學生集中討論,倒不如讓學生個人獨立完成更有價值。

4、注重提高學生的熱情

教師要合理應用心理與行為干預,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成果匯報,應注意這是小組共同的成果,要肯定小組成員的貢獻。另外,成果還可以以多種形式展示,如圖片、表格、表演等,還應允許小組其他成員的補充與質疑。

5、注意合作的課后滲透

中學各科中,有很多內容可以在課后完成,如資料收集與處理、社會調查與實習、實驗材料的采集準備、學習經驗與成果交流等。要求學生課后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合作性學習機會,讓組員們相互影響與督促,先進帶動后進,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可以設計各種有利于發展學生身心發展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后仍有合作交流,讓合作性學習成為學生喜聞樂見、樂此不疲的一種學習方式。

篇(5)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理科課程,十分強調具體經驗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教材中充分重視為學生創造觀察自然、互相討論的機會,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實施環境,特別是實驗教學中,實驗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是客觀存在不可缺少的,因此,合作學習是適合于本課程教學的一種較好的策略。是生物新課程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法。只有展開有效地合作學習,才能夠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那么,如何在中學生物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實現這方面的目標呢?

一、建立“互助合作小組”

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首先要將班內所有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合作小組,以最佳的組合方式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使教學達到最優化。由兩名以上學生根據性別、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業成績、特長愛好、能力等諸方面合理差異而建立相當穩定的學習小組,但各個合作小組的力量應保持均衡。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在合作小組編制過程中,要體現民主精神,應盡量尊重學生個人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情況下再做適當的調整,以保證整體的均衡。一個合作小組確立之后,并不意味著在今后的學習中就一成不變了,應當在一段時間之后就做適當的調整,及時從人員結構上為解決實際中產生的矛盾提供條件,適應己經變化的情況,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分組完成之后,學生對合作技能的掌握也要有老師傳授。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在合作學習中,僅把一些對社交技能一無所知的學生安置在一個小組中,并告訴他們如何進行合作,不能確保其有效性。對于如何與人進行有效交流的技能,我們并非生而知之,也自然不會在我們需要時隨即產生,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社交技能,以進行高質量的合作。要使所有學生都進行有效的溝通,學會共同活動的有效方式,建立并維持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必須以良好的社交技能作為中介。

二、處理好合作學習中的人際關系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或是消極的因素。合作學習中生生互動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教學中開展的教學活動需要小組成員在共同活動中必須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意識要求,可以使學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和健康個性的養成。另外,合作學習中師生互動也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師生間要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這就要求教師的態度、價值觀、信念都要圍繞著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應具有親和力,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一種可能,合作成為一種需要。如本案例中讓學生上臺模擬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對每一種模擬情況都要肯定其積極的一面,對于學生的一些不成熟的帶有創造性的見解,教師應細心呵護,加以珍視,切勿求全責備,多提建設性的建議,多用真切期待的語言鼓勵學生,使學生發揮出潛在的智慧。

三、及時分享合作學習成果

合作成果分享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要在組間或全班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以進一步擴大課堂上的信息交流量,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尤其是那些發散性較強比較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更需要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小組發言人的確定,要發揚民主,給每個人以機會;小組發言要具有概括性,能代表小組成員集體的意見;各小組強調發表不同意見。當各學習小組的學習結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必須及時給予評價,以便各組獲得信息反饋,從而促使其強化動機、調整學習進程。在評價的過程中應注意實行積極性評價,授課老師應掌握一些管理學和心理學的常識,尤其對于合作學習起某種程度上就是管理學界提出的團隊合作的一個反映,在生物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不僅要從教育學的角度把握,如果能從管理學角度理解,實施起來會更順暢、學生也會受益更多。

四、組織形式多樣的合作學習活動

1.游戲活動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組織一些小組合作的游戲,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不僅可促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也可以發展學生的靈敏性,積極思維的心態。”

2.探究學習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內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時,一般都離不開組內合作,探

究學習有賴于合作形式;合作學習的真正價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夠并且整合起來。小組合作研究能使學生“好學”、“樂學”,激發積極進取精神,從情感上保證探究學習的質量,反過來探究學習又能加深合作情感,是人與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廣闊的時空中進行,從而提高合作廣泛性。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同時,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作為一個新的課題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和創新,以達到小組合作學習形勢與效果的統一。

參考文獻:

篇(6)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增強學生練習的有效性,一直是我探尋的一個問題。信息技術課堂上,一方面知識點有時呈現連續性,有時呈現零散性,另一方面學生有自主性、靈活性,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呢?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效學習、有效練習的基礎,沒有興趣這個基礎,提高學生練習有效性就無從談起。教師要想發揮主導作用,增強學生練習有效性,就必須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現在的學生所感興趣的是一些流行元素,與計算機有關的興趣,如游戲、QQ、電影等。對于信息技術教材中的知識,學生是“抵觸”的,不愿接受的,又不得不去接受。他們去接受,是外因作用的結果,這個外因主要有教師、家長、學校與社會要求他們必須通過考核;他們不愿接受,是內因作用的結果,主要因為中學生在外因作用下表現出一定的逆反心理。如何使學生主動學,讓學生不再抵觸,一直是我探索的一個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一、設置恰當的任務,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無論是單元練習,還是課堂練習,練是以“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所以,任務的設置,在課堂有效練習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精良的任務具有良好的效果,容易達到課堂最初的教學目標;粗糙的任務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的表現往往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信息技術課“煩”,與最初的神秘、有趣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失落感就慢慢滋生。

設置任務時,任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任務并不是靜止和孤立的,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能力等特點。“任務”設計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的余地,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探索式學習方法獲取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任務的難度設計為梯度等級,教師、學生都有選擇的余地,教學活動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通過嘗試發現,有趣的任務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往往效果顯著。

二、利用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人們在交往和信息傳遞中,應用兩種語言,一種是口頭語言,即我們所說的話語;另一種就是體態語言。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示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教師要善于適時發現和表揚學生的優點,如有些學生富有創意,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有些小組協調能力好,等等。

1.善于使用口頭語言

口頭語言要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也要注意幽默性,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師的權威性。要清晰準確,通俗易懂,因為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是通過語言傳送給學生的,學生理解了老師的語言,才能理解任務并有效地完成任務。要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活潑、簡潔練達,講究一個“趣”字。要使學生覺得練習“有趣”,關鍵在于教師布置任務時設疑激趣,扣人心弦,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學習興趣,強化練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優勢興奮中心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不斷得到調節、轉移和強化,增強教學效果。要使自己的語言熱情誠懇,富于激勵性,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富于鼓勵性。老師一句鼓勵性的語言,可能會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與情感融入言語中去,使“情寓于中,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據說魯迅講課,言辭并不抑揚頓挫,也不悅耳動聽,但他的聲音里充滿感情的魅力,讓每個聽課的學生都覺得意味深長,覺得有股信念的力量滲入自己的心里。此外,還要注意語言的啟發性。思維的規律告訴我們,思維的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

準確的任務布置,幽默的語言烘托,語調的把握,關心的話語往往能夠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反之,則不利于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2.善于使用體態語言

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姿勢、行為或舉止向學生提供信息或發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加深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比其他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方便、更形象、更具魅力,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教學內容學生不可能完全都懂,那么教師可以借助體態語言加以解釋,增強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因此體態語言尤為重要。除了有聲語言外,體態語言也有溝通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思想感情的作用。

恰當的手勢、夸張的表情往往能抓住學生的眼球,抓住學生的心,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培養,有利于課堂練習有效性的提高。

三、營造課堂練習氛圍,提高學生練習的有效性

篇(7)

關鍵詞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分析

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社會的發展更是需要大量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來推動。新課標中提出要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目標。有效教學的理念也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和重視,有效教學對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論述幾點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提出是在美國,所謂有效教學是指要關注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工作效率,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的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理念。在我國的新課標中有關于有效教學的幾點內容。首先是重視學生心智與情感的全面發展,這才是學生學習的本質。其次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最后是有效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關注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間觀念,重視教學的效率。

2.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2.1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智力水平,綜合素質以及性格等不同往往會導致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會使得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內容接受程度與接受速度不同。教師在教學的活動中要了解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通過對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了解進而為其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合理且適宜學生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有利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在學習中得到提高。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性格之間的差異,有些學生性格開朗,在教學過程中表現活躍,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教師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使其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對于一些性格內向或不自信的學生,不喜歡在課堂上表現,教師要適時地對其進行鼓勵,以溫和的方式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其克服心理上的恐懼,積極輕松地投入到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去。因材施教使得課堂中的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關注,使學生更有信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學習中更加積極。教學目標與要求適應學生的個體特點,往往會使得教學的效果更加顯著,數學教學課堂上的有效性能夠很好地提高。

2.2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

學生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會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教師要及時地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這有助于學生鞏固學習的成果,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好地做到融會貫通。對知識的梳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個人想法,對于學生提出的新想法要給予鼓勵和肯定,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知識的梳理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為之后教師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打下較好的基礎,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教導學生在學習后要進行總結和歸納,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得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輕松有效,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對知識加以應用,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率。

2.3進行啟發式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且自制力不強,教師在對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點,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的課堂應該是有活力的,動態生成的,在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重要的不是對其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要進行啟發式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開想象力,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后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要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的方式可以慢慢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遇到適合學生動手進行操作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增加實踐課,讓學生在動手中放飛思緒,感受知識的趣味性,這樣結合實際能更好的增加學生的記憶力和創造性,這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3.總結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效率的關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不斷進行教學角色的轉換,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多角度的靈活思考,在教學活動中慢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只是就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幾點建議,教師要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積極去探索和發現更多有利于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任愛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5:98-99.

篇(8)

1.學生課前練習

課前布置學生做20道的選擇題,內容涉及的都是一個章節里的知識點,而且一道選擇題往往只涉及一個知識點,不會很難但都是基礎的知識點,這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以前學習的主要內容,因為回憶是復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塊。在回憶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歸納和整理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梳理,梳理的過程也是把所學知識前后貫通、泛化的過程,在梳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規律,讓學生自己去判斷錯誤,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成就感,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記憶,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課前批閱

教師通過認真細致的改卷,發現并統計好學生易錯的知識點、不會的知識點,以及大多數學生不會的問題和個別問題,這樣為復習備課奠定基礎。

備課時,教師有重點地對學生中的疑難和章節中的重點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這樣可以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疑點和重點,從而使學生更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復習內容。

3.學生展示整理的知識點,教師做適當的補充

課堂上首先讓各學習小組進行組內交流,交流的內容就是課前各同學梳理的知識點,交流的目的是使分散的知識點盡量系統化、脈絡化,形成一個復習提綱。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組的知識點提綱。如此可有效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教師在補充時,進一步對教學知識加以系統整理,構建知識網絡,使之轉變為系統的條理化的知識點。同時還要注意大部分學生的薄弱環節,關注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更要注意提醒學生本章的重點,對重點內容和學生的疑難問題要進一步地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在課前批閱的基礎上,講評課前作業。把20道選擇題的答案公布后,先讓學生自己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更正、討論。如果經過討論等后還不能很好解決,那么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就要進行質疑解難,要講清楚將透徹。

4.10分鐘的課堂背誦

自古以來,背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手段,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背誦也是一劑良好的激活催化劑,它能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點。學生通過背誦,積累的知識多了,這時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當堂反饋

復習完成時,選取4~5道識圖作答題或一些綜合題進行當堂反饋。

可以設計一些緊扣學生易混、易錯知識點的綜合題,或者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讓學生通過做題不斷受到啟發,并進一步形成知識結構,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家就十分重視教學反饋,他們認為通過教學反饋,會給予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或緊迫感,從而強化、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由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展示、交流

篇(9)

目前,在初三階段,復習課占了大量課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數學教師認為復習課難上,既不像新授課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有成就感。但長期以來,對初中復習課教學改革的關注和研究較少,對一線教師而言,怎樣在復習課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很少。因此,如何上好復習課,是教師應重點關注并著力探索的課題。

一、當前初中數學復習課的現狀

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了很大轉變。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于復習課的特殊性,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都接觸過,比較熟悉,加之考試等方面的需要,教師在處理上往往會使復習課的形式過于單一,導致復習的效果不夠理想。在數學復習課的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套用新授課、練習課的經驗與模式來組織復習課的教學。當前在數學復習課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

1.“課前預設”的淡化

“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這是復習課的最終目的。可許多教師認為復習課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形成知識體系,因此在備課時,并沒有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學生的潛在狀態及發展可能等方面進行“預設”,影響了教師在課堂動態的有效調控,對一些可以預設的問題設計或答題困惑缺乏必要的應變條件,削弱了教學的實效性和生成性。

2.“課堂生成”的阻滯

許多教師在上復習課時往往一人在唱“獨角戲”,把自己的臆斷和想法強加于學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命活力,教師講的很辛苦,學生聽得也很累。這種不注重學生“課堂生成”的復習課平淡無奇,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課堂效果”的弱化

有些教師在上復習課時,不能靈活機動地根據學生課上的實際情況來處理課堂,怕復習不完而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教師按部就班地對試卷或作業予以更正,對學生閃現的生成知識或問題采取避重就輕的方法,導致復習課的僵化和無趣。

二、數學復習課與有效生成的科學解讀

1.正確認識數學復習課的教學功能

(1)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復習課要設計知識綜合應用練習,促使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來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要特別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整理能力,促進知識結構系統化。復習課應根據復習知識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薄弱環節,引導學生梳理、分類、整合已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使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知識有新的認識,達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目的。

(3)要體現“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要根據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組織不同層次的練習,提出不同層次的發展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2.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因此要重視預設。當然,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精心的預設也無法預知整個課堂的全部細節。課堂教學是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教學中,如果完全按照“預設”進行,結果將無視或忽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因此而機械和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即時的“生成”,也會因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引導,出現“放而失度”的現象。所以,課堂教學實際上總是在努力追尋著預設與生成之間的一種動態平衡。

3.有效進行問題的科學預設

(1)問題預設要有層次性。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明顯,因此設計的習題一定要有層次性,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將問題深化,揭示出解題規律,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發生。所以應多設計遞進式習題,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2)問題對知識的覆蓋要全面。要突出重點,要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數學方法的探究過程。問題與知識的對應關系要明顯,要有利于明確聯系方向,有利于引導學生聯想。對一個問題不能就題論題,而應進行適當的引申和變化,逐步延續伸展,在培養學生思維變通性的同時,讓學生思維變得更為深刻、流暢。

教育家布魯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的,是相輔相成的。數學教學需要預設,而精心的預設又必須通過課堂的生成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必須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整,追求動態生長,從而讓數學課堂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生命活力。

三、數學復習課“有效生成”策略的建構與實踐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75-02

從如何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出發,分析初中化學的教學和實驗課程的現狀以及出現的問題,在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教學方法、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此來提升初中學習化學的學習成效。

一、初中化學教學的現狀

1、教學方法不先進

在教學的方式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問題,義務教育的弊端在這里體現。首先,弊端存在教師給學生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上,盡管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對于化學這門課確實不適合的,化學課是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以及和生活息息相關,理論灌輸式的方式就顯得捉襟見肘。其次,化學課堂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課程,但是很多都成了教師表演的實驗教學,學生只看沒有操作,或者只是看老師炒作,實驗課也就跟理論課無異了。

2、教學設備落后

化學的教學和化學實驗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化學教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展開的,化學實驗需要諸多的化學儀器和化學藥品,教學才能正常的開展。然而,現在很多學校的現狀是,教學設備老化,實驗所需儀器不齊全,化學藥品沒有及時的淘汰更新,使得實驗結果和課本理論的描述完全的不一樣。課堂實驗教學缺少了必備的實驗的驗證,不僅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打擊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不佳,影響教學質量。

3、師資力量薄弱

有好的學生也需要有好的教師,要教好學生,首先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化學教師需要有著較強的專業化學基礎知識,熟悉各種化學實驗的操作。在我國的廣大地區,尤其偏遠經濟落后的地區,初中的化學教師師資欠缺,落后的地區引不進優秀的人才,這導致初中的師資力量水平不齊,許多老教師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滿足不了現在化學教學的需求,又得不到新的師資力量的補充,這也就導致很多中學的化學整體成績低下。

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采用新的教學理念

(1)大膽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們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教學和新時代人才的培養,要比高教學的有效性傳統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改變。新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因而,在教學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課程中來,所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與生活現象結合,展開問題,如在學習“氧化反應”這一章時,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自己家里的水龍頭以及鋁制品和鐵制品,觀看隨時間以及使用產生的一些現象。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對于鐵為何會生銹,而鋁制品為什么不會,銅制品為什么會產生銅綠等現象帶有疑問,這不僅讓學生從滿好奇心,還能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

(2)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采用給班級成員劃分小組,讓小組成員對某些現象進行討論,不僅能提升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疑問,在之后教師講解過程中帶著疑問去學習,事倍功半。例如,在石灰石加水生成碳酸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教師讓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然后把實驗材料交給小組,讓小組自己討論完成實驗,期間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探索實驗結果。組員間相互協調合作,進行實驗,期間如果有不清楚或者弄不懂的,教師再進行講解和操作。這種學習方法使得學生自助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3)將故事與化學課堂結合

教師可以在課堂引進有懸疑的故事,利用故事來創造了相應的情境,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授《燃燒》的課程時,教師可通過講述考古學家發現古墓這個故事展開,考古學家發現古墓,經查證是古墓的主人是一千多年的王侯,考古學家打開古墓墓門時,嚇得魂飛魄散,墓內棺木上還有一盞燈亮著,當時他非常害怕所以逃走了,幾天后,其他考古學家進入,卻沒有發現這這樣的一盞燈,這是為什么呢?教師采用故事引導學生,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會深究其答案,教師這時候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知識和實驗會幫你們解開這個疑問,學生有了疑問和解答的途徑,學習興趣會逐漸加深,學習成效也就顯而易見了。

2、引進新的教學設備

要讓教學有更好的效果,創造教學環境,引進和完善教學設備是必要的,

教學設備的投入直接影響著其教學的質量。當然,化學教學的投入是比較大的,首先,化學教學需要配置校準的化學實驗室。因而,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在這方面必須要有足夠大的投入,保證教學能夠正常的進行,其次,學校和教育部門要保障設備老化維修,化學材料和化學藥品的及時淘汰更新,為化學實驗課創造長久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得教學可以持續有效的進行。

3、提高整體師資水平

針對師資力量薄弱而影響化學課堂的教學問題,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更新,要由學校或教育部門組織,定期對化學教師展開專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定期更新,定期開展經驗交流,互相間傳播好的教學方式,讓好的教學方式得到應用和普及。另一方面,針對偏遠地區化學教師偏少問題,學校一方面要組織老教師進行培訓,及時的更新化學知識,教育部門可以組織與高校簽訂合同,讓優秀的畢業生進入學校鍛煉,既鍛煉了畢業生的執教能力,同時也對偏遠地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初中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教育,初中化學是化學課的入門,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文章通過分析化學教育的現狀得出結論,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師資水平、教學觀念、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加大教育的投入等方面入手,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才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才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上一篇: 個人消費信貸風險 下一篇: 德育原則的概念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综合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夜夜久久久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