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經濟建設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2 09:33: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全面推進經濟建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從機遇方面看,奧運會籌辦對全區營造靚麗溫馨的城市環境、歡樂祥和的人文環境與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必將起到有力推動作用,同時加快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十次黨代會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為石景山區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首鋼搬遷調整,將極大地優化區域環境,必將為我區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石景山區正處于從傳統重工業區向現代化的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轉變的戰略轉型期。我們將緊抓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努力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8年我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和諧石景山為目標,以辦好奧運為重點,以功能區建設為依托,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行政能力建設為保障,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CRD建設步伐,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努力建設現代化首都新城區。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辦好奧運為重點,全力做好奧運保障工作。辦好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是歷史賦予我區的神圣使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石景山區將大力弘揚“奧運五種精神”,切實做好奧運服務保障工作,確保奧運會成功舉辦。重點抓好奧運場館改造建設收尾工作;全力打造與奧運相協調的城市環境,做好重點大街、奧運場館、簽約酒店周邊和奧運火炬傳遞路線周邊環境整治,加強城鄉結合部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老舊小區的改造進程;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規劃和控制大氣污染的各項措施,確保奧運期間大氣環境質量達標;大力發展奧運經濟,謀劃好奧運后場館開發利用工作,大力發展體育休閑產業。

二、以功能區建設為依托,全面推進CRD建設。繼續實施“一二三六”的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CRD產業支撐體系,落實我區CRD建設行動規劃,全面推進CRD建設。“一”,即加快一個科技園區的開發建設,完善中關村科技園區石景山園綜合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北Ⅰ區一級開發工作,啟動北Ⅱ區土地開發的前期準備工作。“二”,即加快兩個休閑旅游區建設,要加快推進東部現代娛樂旅游區建設,完成若干景區國家4A級初評工作,完成若干娛樂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西部生態旅游區建設。“三”,即加快三個產業基地建設,要發展壯大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加速基地成果產業化,全力支持首鋼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統籌做好首鋼調整搬遷后的產業規劃和項目策劃,加快推進產業培育基地建設,整合澤洋大廈、萬商大廈及南園大廈等一批產業載體,發揮園區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生產業快速發展。“六”,即加快銀河商務區、TSM商務區、北京國際雕塑園地下商務區、蘋果園交通樞紐商務區等六個商務功能區建設。

篇(2)

(一)積極開展干部作風建設年活動。按照上級部門的總體安排,該鎮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了活動辦公室: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使黨員干部都能了解制度、熟悉制度,并按照制度辦事,提高了工作效率;集中開展了全鎮干部學習研討活動,組織召開了干群懇談會,查擺問題,并制定出了整改措施:鎮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蹲點調研,通過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了群眾意見,撰寫了調研報告:對為群眾辦實事情況進行了公開承諾:開展紀律作風“集中整改月“活動,對機關干部進行警示教育,從嚴懲處。全鎮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自律意識和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干部作風明顯轉變,業務工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提高,為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縣動員會后,鎮黨委召開專題黨委會進行研究,全面部署此項工作。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業務能力強、工作負責的7名同志組建了4個指導組,配置了電腦、電話及車輛,負責活動具體事項;制定了鎮《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學習調研階段方案》、《實行零掉隊方案》、《破解五個難題方案》,確保活動順利開展:針對農村黨員隊伍現狀,在30多個村舉辦了”黨員夜校”,目前已累計辦學習班120多課次:在邯鄲、石家莊等地成立了4個臨時黨支部,開展了寄送學習資料、網上送學、電話述學等學習形式,確保了學習全覆蓋。

(三)扎實推進“三年大變樣”活動。按照縣委、縣政府“三年大變樣”活動要求,強化了城鎮建設管理工作,完善了相應推進機制,為縣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召開了黨政班子專題研究會以及涉及村干部群眾代表會議,對涉及該鎮的“三年大變樣”工作進行逐項安排部署,明確工程分包責任人,確保工作有序進展:由各工程責任人牽頭,與縣級各部門搞好協調,共同推進。

二、以新民居建設為抓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篇(3)

自1978年以來,中國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現在已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特別是加入WTO后5年間,中國對外開放程度又有明顯提高,開放型經濟獲得了更快發展。國內制造業領域幾乎全部開放,服務貿易業的160個領域中已經開放了100多個,達到了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2007年,中國吸收外資達到747億美元,連續1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進出口貿易額達21738億美元,仍居世界第3位;外匯總額已超過1.5萬億美元,高居世界第1位。這幾年中國的對外投資也獲得突破性的發展,2007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接近200億美元,累計已超過1000億美元,展現出了一個正在“走出去”的發展中大國的崛起。中國在當代世界開放經濟的格局中已經轉型為一個開放度較高的新興經濟體,這是不用置疑的。

與世界上很多經濟崛起的國家相比較,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既有共性,也有其獨特性。具體來說,可以概括以下幾方面:

其一,開放過程的漸進性。我們采取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許多領域的制度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出臺,都是先試驗、先探路,然后再逐步鋪開。對外開放區域也是通過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地展開,有效地控制了開放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嚴重挫折。

其二,開放程度的非均衡性。過去30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和發展對外經貿活動,過分地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導致我國區域經濟開放程度的非均衡性發展和貧富差距的擴大。據統計,我國利用外資總量的80%和對外出口總額的近90%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這里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度最高地區,也是經濟最發達地區。

其三,開放市場的不成熟性。我國的市場化基礎是通過政府主導改革建立的,政府與市場關系遠不如成熟市場化國家那樣界定分明,在很多情況下政府行為成了推動經濟開發的主導力量。而且,政府行為造成國內市場的“行政壁壘”,交易阻隔,產業雷同,使對外開放的市場吸引力也有很大削弱。

其四,開放風險的不可預見性。相對于美國等高度開放國家的開放風險可預見性而言,我國開放風險有更多的不可預見性。這是因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基礎還比較弱,處于全球產業分工的低端,同時對外依存度增長很快而又缺乏主導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的能力,在對外開放中很容易出現難以預見的風險。

其五,開放環境的打壓性。盡管我們抓住了冷戰結束后的和平發展機遇,但外部環境并不寬松。從80年代末我國遭遇西方國家的制裁之后,又遭遇到拉美國家的經濟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接著又發生“9?11”事件、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非典”流行疾病,以及當前的美國次貸危機、美元貶值和國際石油價格瘋漲等等。

應該說,中國發展開放型經濟,實際上是一個與世界開放經濟體系不斷融合的過程,又不斷發生撞擊的過程。中國經濟正是在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與撞擊中不斷地走向開放,現在已經走出了封閉經濟體制的桎梏,進入到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當前,中國要不要發展開放型經濟已經沒有選擇,對外開放已不可逆轉。可以預見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開放型經濟將會出現全面地提速與提升,也將會出現新的或潛在的開放風險,這將是一種基本的發展態勢。

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之所以會出現全面提速和提升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國內經濟層面看,我國經濟正處于產業結構全面升級與優化的發展期,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也正處在由要素驅動到向效率驅動的轉型之際。尤其是我國東部地區,人均GDP已達到4000美元,正在進入效率驅動的上升期,這使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具備了必要的內在動力。從國際經濟格局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特別是中國與開放度高的西方大國的經貿關系有了長足發展,相互依存的空間明顯擴大。據統計,2007年,中國同美國、歐盟、日本的貿易額又創歷史新高,分別超過3000億美元、3500億美元、2300億美元。現在,中國已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日本也分別是中國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貿易伙伴,相互的關聯和依存十分緊密,已到了休戚相關、榮損與共的程度。中國加快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發展開放型經濟,也就成為必然的政策選擇。

正因為如此,中國經濟在加快融入世界開放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在獲得更多收益的同時,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沖擊帶進來的風險也會更大,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二、創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國際競爭優勢及其戰略支撐點

全面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要在加快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中,增強我國開放經濟的安全性,防范新的對外開放風險,消除各種潛在的隱患。包括可能出現的我國滯留在全球產業分工末端的產業安全風險;對國際資源依賴度日益擴大的資源安全風險;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中的生態安全風險;以及資本市場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風險等等。

中國之所以要選擇發展開放型經濟,當然不只是為了融入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更重要的是要為我國未來的發展贏得更廣闊的空間,以便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去占領國際市場,整合國際資源,加快中國的崛起。這是我國新世紀的發展目標,也是實現“中國崛起”戰略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一長遠的發展戰略目標呢?或者說如何更全面地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呢?這其實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發展開放型經濟僅僅靠擴大外貿依存度是不夠的,甚至是危險的,因為發達國家的開放經濟體,首先是建立在自主經濟實力的基礎上的,即使對國外資源、國外市場的依存度較高,但依賴性較低,它們都有國家的強大自主發展力和整體競爭力作支撐。中國入世后,外貿依存度增長很快, 2004年就高達70%,遠遠高于當年美國的24%和日本25%的水平。盡管這里面有一些不可比因素,關鍵是推動我國外貿依存度迅速擴大的主要原因,不是靠國家自我發展能力的提升,而是靠“外資主導”和“出口擴張”兩方面拉動,自然也就增大了開放進程中的風險性。如果我們繼續推行“外資主導”下的低水平“出口擴張”戰略,繼續增加對國外資源和國外市場的依賴性,即使我們采取很多風險防范措施,其風險也不可能防范或消除。

我們認為,要全面地提高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創建競爭優勢,防范開放風險,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重新審視我國對外開放方式與戰略重點。在對外開放的新時期,我們需要樹立“以我為主”的對外開放新思維。也就是說,維護國家自主發展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對外開放的“命門”所在。我們需要引進外國資本,不能依賴外國資本;需要利用國外資源,不能依賴國外資源;需要進入國外市場,不能依賴國外市場。世界上任何大國的崛起,依靠的都是本國自主發展的實力,依賴任何國家都是沒有前途的。中國越是擴大對外開放,越要減少對國外的依賴性,這是我們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基礎,也是我們加快創建開放型經濟國際競爭優勢的基本要求。

要增強自我發展實力,創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新優勢,還需要尋找和培育對外開放戰略新的切入點、支撐點。具體來說,我們需要重新打造三股力量:一是國內市場對國際優質資本的吸引力;二是國內優勢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力;三是國內大型企業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力。只有把這三股力量不斷放大做強,疊加起來,切入我國開放型經濟的主動脈,轉化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的內動力,我國經濟發展才會排斥對外的依賴性,擁有更強的自我發展實力和整體競爭能力。究竟如何打造這三股力量?如何培育對外開放戰略新的切入點、支撐點?這里還需要分別作一些深層次的具體分析:

1. 增強國內市場對國際優質資本的吸引力

中國入世以后,國內市場已面向全球敞開,這只是發展開放型市場的基礎,并不是開放型市場的本質特征。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型市場,應該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國內需求十分旺盛的市場,應該是一個對國際優質生產要素具有吸引力和配置力的市場。現在,由于我國國內市場需求不足,“行政壁壘”很多,不僅開放度不高,且市場的巨大潛力也未有發掘出來。事實上,只要我們充分利用好國內大市場這一獨特資源,充分發揮好國內市場需求對國際資本配置的影響力,我們在掌控國際資源與國際市場主導權方面就擁有了最重要的戰略性籌碼。為此,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快增強國內市場對國際優質資本的吸引力和配置力:(1)完善法制市場建設,營造一個統一有序、公平透明、信用度高的市場環境;(2)提高國內市場需求和消費購買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需求對國內外生產要素的基礎性調節作用;(3)大力發展符合國際規范的要素市場,加快國內外高端市場包括資本市場的接軌;(4)發揮國內市場需求的規模優勢和潛在吸引力,加快世界先進技術項目的引進,依托市場實現合作共贏;(5)進一步采用國際標準、國際慣例和國際貿易規則,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建立既開放又擁有保護力度的市場體系等等。

2. 提高國內優勢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力

發展開放型經濟,必須打造和擁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開放型產業。目前,隨著國際產業的轉移,大量外資進入中國,我國產業對國外資本的依附性日益強化,這種趨勢應該警惕。我們不能總是按照國外壟斷資本利益的需要去調整產業結構,更不能總是停留在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要改變我國產業發展的落后狀況,必須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技術創新,維護產業安全,建立起我們民族創新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業體系,形成更具競爭優勢的產業結構。為此,我們要強化自主創新,以不斷提高國內優質產業結構升級的創新力,要著力打通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升級的通道,著力打通產業鏈由國內向國外發展的通道,加快我國產業高級化、國際化的進程。具體包括:一要加快國內優勢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培育附加值高的傳統產業在國際上的獨特優勢;二要加大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與消化力度,發展企業的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國內制造業技術的開發層次和自主創新力;三要進一步擴大對高新技術的投入,集中力量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技術,培育高端產業鏈,擴大自主品牌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四要選擇包括服務業在內的一些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創新,促進產業鏈向國外同業領域延伸;五要努力擴大國家戰略性資源產業的海外投資,加快對產業鏈高端的控制,不斷拓展海外產業的國際化領域與市場規模等等。

3. 擴大國內大型企業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力

在當代的企業體系中,國際跨國公司是最具開放性的企業。與封閉型企業相比較,開放型企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憑借自己有限的資源優勢,能夠吸納整合各方面的社會資源,甚至包括全球某一領域的優質資源。以往,我們過多地拘于所有制轉型,其實單一的國有制或私有制企業,都不是開放型企業。我們應盡可能地打破單一所有制的封閉性,打破單一地區或國家的局限性,使我國企業建立起更開放的投資主體結構、產權管理結構及產業關聯結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斷擴大國內大型企業對國內外資源的整合力和控制力。這也是中國跨國公司的發展方向。從目前來說,我們至少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其一,加快國有資產的優化與重組,盡可能促進同業的國有資本與國內外的社會資源向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集中,突出主業,擴大其主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其二,大力推進國內外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產權融合,充分利用國有資本的規模優勢,去主動整合某些跨國公司的產權、技術和品牌資源,建立起擁有相對控制力的國際化企業;其三,努力發展高科技民營企業,通過其掌握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以小搏大,不斷吸納國內外資本,整合國內外的優質資源,使之成長為擁有競爭活力或整合能力的國際市場新型主體;其四,中國已經發展起來的跨國公司應通過參與外資并購和自主并購,實施全球戰略,吸納整合全球資源,提升中國跨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并在與全球公司的合作與競爭中,進一步成長壯大為全球性公司。

三、建立健全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范體制

與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相比較,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弱勢在于存在體制,最大的風險也來源于體制。要加快發展我國開放型經濟,必須花大力氣全面拓展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推動外經貿的可持續發展。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針對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水平來設計其風險防范體制?在這方面我們還缺少實際知識與經驗,還需要進一步摸索或實踐。依據科學的發展觀,結合我國對外開放中存在的風險問題,當務之急是要深入研究開放型經濟的風險源及風險形成機制,并著力推進開放型經濟體制與機制兩個層面上的轉變。也就是說,我們要按照經濟市場化的運行規律,在加快市場經濟體制創新的基礎上,來建立健全一套更加科學系統的、更適應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需要的風險防范體制。具體來說,至少應在以下諸方面加大建設力度:

第一,建立健全外經貿促進與管理的法律體系,尤其要按照國際規范和國內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盡快修訂完善我國現有的外經貿法律法規,建立起以法律為基礎的、更加完整的進出口效益約束指標和監控機制,以減少政府的行政控制,形成更加開放、有序、競爭、高效的市場體系。

第二,加快建立合理保護國家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健全產業發展基金制度,搞好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建設。對重點扶持的戰略出口產業和涉及貿易救濟的產業,都要建立跟蹤機制與評價制度,鼓勵企業依靠自主創新,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以加速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產品結構升級。

第三,建立和完善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的儲備體系,特別是要建立起形式多樣、配置合理的石油等戰略資源儲備制度和預警體系,包括處理危及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要加快海外資源多元化投資,確保海外重要資源的穩定供應渠道,減輕進口資源價格變動對國內經濟的傷害,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盡可能降低“資源安全”風險。

第四,健全與國際接軌的綠色環境標準及生態安全監控體系,發展“綠色貿易”,特別是集中在產業低端的生產企業和資源性出口企業,要加快建立進出口預警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要通過嚴格的環境標準和環境付費政策,迫使企業必須支付環境成本,約束企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鼓勵企業進行綠色生產或向生態型企業轉變,從源頭上防止發生重大的危害生態安全的事件。

第五,逐步建立更加完備的資本市場開放體系和金融資本監管機制,當前要加快改革外匯體制,完善國際收支平衡機制,避免國外短期資本的沖擊,防止國內金融資本泡沫膨脹。在改進金融監管和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起對進出口貿易的完整金融支撐體系和公共財政體系,并相應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國際化和儲備貨幣化,進一步化解潛在的金融風險。

第六,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完善針對弱勢群體的福利模式,避免為追求出口數量增長而犧牲勞工福利乃至國家整體福利的做法。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健全社會成員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因發展外經貿而產生“貧困化”,避免社會利益階層分化而引發的社會危機。

篇(4)

寧夏沿黃經濟區是寧夏乃至西部地區的重要戰略地帶,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較強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2010年3月,總書記到寧夏考察時明確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快沿黃城市帶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努力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加快推進寧夏沿黃經濟區建設,不僅對于實現寧夏及周邊地區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而且對西部地區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創新和示范意義。

1、加快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的基礎條件

“沿黃經濟區”緊靠黃河中上游,是西北地區重要的引黃灌溉地帶,集中了寧夏水、光、熱等核心資源。煤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310億噸,居全國第6位,是西部水資源和煤資源結合最好的地帶。寧東煤田含煤面積約3500平方公里,是中國13個重點開發的億噸級礦區之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

2、加快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的現實意義

2.1 這是立足區情實際促跨越的需要

有水就有靈氣、就有生機、就有活力。古往今來,世界主要城市都是依靠大江、大河、大海而建設、而興旺、而發展。俗話說,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流經寧夏的區域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和精華地帶,可以說,寧夏唯黃河而存在、依黃河而發展、靠黃河而興盛。沿黃經濟區利用黃河流經寧夏397公里、沿黃地帶集聚十座城市的優勢,傾力打造西部最具潛力、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適宜居住和創業的沿黃城市帶(群),顯現出一幅“黃河玉帶綴玉珠,玉珠落玉盤”的美景。

2.2 這是統籌城鄉發展促協調的需要

從發展階段來看,寧夏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寧夏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不能形成新格局的制約因素。從寧夏發展實際來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住房條件、發展機遇、就業機會、收入水平上。建設沿黃經濟區是寧夏現階段統籌城鄉發展促協調的突破口,承載著人民群眾渴望發展的新期待、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的新愿望。

2.3 這是優化發展模式促轉變的需要

沿黃經濟區地處黃河上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占黃河灌溉之利,得國家支持之策,結群眾勤勞之果,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千百年來,沿黃城市致力于發展傳統產業,解決了群眾溫飽,但守著金碗喝稀粥,群眾生活并不寬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的10年間,寧夏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區情實際的興區富民發展路子,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少生快富和退耕還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寧夏雖是一個小省區,但如果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能夠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迸發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小省區也能辦成大事情。

3、加快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搶抓機遇、科學決策是加快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的前提

加快推進沿黃經濟區建設,加快建設以銀川和吳忠為核心,石嘴山和中衛為兩翼的城市群。在城市發展上,瞄準國際化大城市,做大做美銀川,增強龍頭帶動力和區域輻射力;科學定位石嘴山、吳忠、中衛沿黃骨干城市功能,制定大縣城、特色鎮的發展思路,構建以沿黃城市帶為核心區,大縣城、重點鎮、中心村點線結合、良性互動的城鄉一體新格局。

3.2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奮力寧夏推進跨越式發展的保證

篇(5)

3、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開展“七五”普法教育

4、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5、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創、崇尚法律權威,維護法律尊嚴,培養守法習慣,強化用法意識

7、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力服務發展大局

8、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9、弘揚民主精神,加強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治環境

11、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設靠大家

12、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3、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

14、學法用法、依法辦事,提高全社會法治化水平;

15、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16、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全力推進“法治社區”

17、天天學法明是非,時時想法強觀念,處處守法樹、加強法制宣傳,服務經濟建設,堅持科學發展。

20、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21、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法治新會建設;

23、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推進法治社區建設進程

24、以憲為尊,以法為本,依法辦事,依法維權;

25、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

26、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7、公民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統一;

28、您的權益需要法律保護,法律權威需要您的維護;

29、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制觀念,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治環境;

30、積極學法,自覺守法,主動用法,誠心護法;

31、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民主參與,民主監督;

32、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

33、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4、學法辨是非,知法明榮辱,用法止紛爭

35、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36、法治建設無止境,和諧社區伴終生

37、加強法制宣傳,服務經濟建設,堅持科學發展

38、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建設;

39、以法為準 以理說話 理性維權

40、加強法治、學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維權不吃虧

43、法以民為本,民以法為天

44、學法銘于心,守法踐于行

45、實踐科學發展觀,法制社區天地寬

46、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為你為我為大家

47、法制社區重在行,和諧家園我先行

篇(6)

1、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3、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4、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三、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2、要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

3、要牢固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躍升、不斷形成共識和合力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學習完這篇重要的講話后,認識到教育系統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樹立科學教育發展觀,深化對科學教育發展觀的理論基礎、深刻內涵、基本要求和指導意義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統籌兼顧,推動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教育發展觀是關系教育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不僅包括要發展教育,而且包括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有什么樣的教育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教育的發展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

我覺得樹立科學教育發展觀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這正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的要求,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教為民的本質。樹立和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就是要把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篇(7)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科學發展觀適應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新形勢。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繼續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從國際形勢看,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針對這種形勢,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緊緊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從國內形勢看,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針對這種形勢,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這為我們科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學發展觀體現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我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我國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迫切要求我們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迫切要求我們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適應了這些新的發展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科學發展觀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第一,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進一步回答了“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第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回答了“為誰發展”的問題;第三,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合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進一步回答了“怎樣發展”的問題;第四,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堅持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進一步回答了“靠誰發展”的問題。所有這些,都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內涵。

篇(8)

1. 我國總體小康的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3.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① 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② 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③ 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

④ 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其宗旨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社會各個領域全面發展。

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發展。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5. 怎樣促進全面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① 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五個統籌)、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② 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a.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c.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d.統籌區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③ 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高一政治必修1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知識歸納相關文章:

1.高一政治經濟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知識點

2.高中必修1政治《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的教學設計

篇(9)

前言

伴隨我國經濟現代化建設的日益發展與深入,水利工程建設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不僅僅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同時更是因為水利工程關系到民生發展。因此,運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推進水利經濟的發展是當前一定要特別關注的課題。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水利經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趕超國際上的發達地區,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特別是科學規劃、有效管理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更加科學完備的方法和措施,從而最終達到更高水平,推進我國水利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概述

從我國經濟發展角度分析,一般我們說到經濟,就會想到國民經濟,而水利工程經濟建設與發展在國民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從概念上分析,水利工程經濟主要是要以水利工程作為主要發展目標,通過科學有效的設計、規劃、勘查以及施工,建立起科學有效的水利經濟發展模式,從而不斷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發展與進步,進而為國家建設以及經濟民生服務,這是發展水利經濟的最終目標,同時也是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二、必要性及現狀分析

1.必要性分析

水利經濟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其以水利工程建設為本體,在此基礎上水利工程的設計、規劃、施工、運營、管理以及保護工作等等都屬于水利經濟建設范疇,水利經濟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是關乎我國民生生計的大事,因此要給予高度重視,同時水利工程的發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做好水利經濟建設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的必要內容,故此,水利經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在未來的幾年中給予科學規劃,使其更好的推進我國生態水利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現狀分析

就目前而言,在政府政策的大力督導下,在國家資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的水利經濟建設已經較過去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由于水利建設是一項相對規模比較龐大的項目,因此在經營管理以及健康發展方面還存在這一系列的問題和難點有待進一步解決,這也就給今后的水利經濟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把控水利建設發展的方向與要點,并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給予改進與完善,進而更好的推進水利經濟建設朝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邁進。

三、科學發展有效策略研究

1.做好統籌,全面協調

統籌規劃對于水利經濟建設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屬于規模相對比較龐大的體系,因此涉及部門也相對較多,特別是各個職能部門,分工不同,工作內容不同,所需要的政策扶持也有不同,因此,在進行對水利建設規劃與協調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各個相關職能部門的具體情況,并根據上級政策,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幫助,對于相對較差的部門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從而更好的推進其快速發展,進而實現水利經濟建設的健康、平穩、快速發展。

2.采取科學有效的改進策略

采取科學有效的發展改革措施是當前水利經濟建設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水利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按照政府的明確指示,并且在政府有效監督的基礎上,擺脫盲目競爭,提高水利建設過程中職能業務的有目標開展,特別是要進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項內部整改工作,避免在建設過程中出現過度的資源浪費情況,更好的確保水利企業及單位的既定經濟效益的獲得。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開展良性的競爭,在上級相關領導的指示下,全面有序的開展各項符合市場的經濟活動,加大對于外部資金的吸引,并且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申請必要的政府補貼,能夠在確保經濟效益,減少成本支出的基礎上健康有序的推進水利建設的全面發展與壯大。

3.進一步完善管理及監督機制

管理與監督是全面推進水利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水利建設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一旦問題產生勢必會影響到水利經濟建設發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就需要管理與監督機制在此情況下發揮作用,強化對相關工作的監督管理力度,特別是對于資金去向的監管,并且根據建設發展的實際情況給予相關企業以及單位有力的政策及資金幫助,最終推進水利經濟建設能夠更加順暢的開展。

4.全面提高專業人員業務水平

篇(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形成,是我們黨對領導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深刻把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部署,必須深入領會這些部署對于建設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從明確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到強調加強社會建設,再到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深刻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任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在這個總體布局中,深入貫徹講話提出的重大部署,當代中國必定會得到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定會展現新的勃勃生機。

上一篇: 銀行證券投資基金 下一篇: 壓瘡護理的研究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夜鲁夜鲁夜鲁很鲁在线视频 |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 色综合网日本久久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