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理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22 09:33:2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長期投資理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長期投資理論

篇(1)

2000年,國家體改辦等8部委出臺《關于城鎮醫藥衛生工作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衛生部等4部委推出《關于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把醫療機構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較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從此開始。政府負擔減輕了,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改善,但醫療費用隨之上漲,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人生階段、財富需求、理財建議

面對上述資料您做何感想?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您又擁有多大的信心?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增長、高通脹,如何規劃您的中長期投資理財計劃,輕松面對未來所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壓力,這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要想成功的投資理財,您就需要更細致地去考慮您的未來。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個時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夠制訂出一個有效的投資計劃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人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年輕時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養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別也是極大的。

一、年輕時期

剛結束學生生涯,開始職業旅程,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莫過于是“獨立”,而錢似乎永遠不夠花。對于手中的錢財,常會停留在學生時期有多少花多少、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階段,甚至因為可以利用銀行借貸,而隨意擴張信用,造成負債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學畢業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畢業后情況完全發生了改變,要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進行消費。根據現有的經濟實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必須在能夠承受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策。不論是房屋、家具、汽車、衣著,還是娛樂,都要與現狀吻合。必須考慮的是在收入范圍內選擇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決策,還是繼續依靠父母支付賬單;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費,還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時刻的到來。

不如先學會記帳吧!把自己每個月的支出記錄下來,然后制訂一個符合自己收入狀況的預算,堅持執行它,避免因為年輕而產生的沖動消費。適時的建立自己的應急備用金,貨幣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有了應急儲備,接下來該是儲蓄第一桶金了!未來您將面臨購房、結婚的壓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儲備些,您會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開通定期定額基金會幫助您養成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由于短期內您就會面臨購房、結婚壓力,建議考慮債券類或平衡類基金,它會幫助您抵御風險,盡快累計財富。早日購房,擁有一項有價值的資產,買房其實是長期儲蓄的一種方式,總有一天您會還清貸款,在此過程中,您不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費,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產上未來您會得到很大的回報。

如果是單身,可能暫時不需要壽險。不過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面臨,所以聰明的做法可以考慮一些健康和殘障險,消費性的保險會是一個更經濟的選擇。

二、三十而立

經過五至七年的打拼,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財富積累也經歷了初步階段。事業逐漸步入穩定,收入處于一個高速的增長期,同時家庭也逐步地開始完善起來。多數30歲的人已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早一點的,已經在策劃為家庭添一個新成員,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樂融融”了。在這個年齡段,消費和支出也漸漸地開始進入一個比較高峰的階段。理財,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財富巨子李嘉誠就非常重視30歲的理財。他在總結自己的理財經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后,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那么,在這個時候您同樣需要一份備用金,另外也請為您的房屋貸款儲備一份備用金,數額最好能滿足您3-6月的總支出,儲存的方式仍建議為貨幣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該開始考慮為孩子儲備教育基金了,尤其是準備今后送孩子出國念書的家庭。由于可投資的年限較長,不妨考慮放大些投資風險,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利器,而風險完全可以利用時間來沖淡。

在這個人生階段,很多人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如果家人依賴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該購買人壽保險以防不測,當然健康險和殘障、失能險也是必須的,這時的保險該是一個長期的規劃了。

三、步入中年

事業、收入達到頂峰,而此時孩子的教育、上一輩的養老,種種支出也把你變成了一塊“三夾板”。對于40歲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處于較為穩定的時期,事業步入豐收期。在這個時期內,家庭收入較高,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并且能夠較快地增長,同時家庭又面臨著教育、養老等責任。

從財務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應當是自我養老的理財規劃。社會保障能夠提供的保障比較有限,按照常規的估算,國家社會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養老保障,而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財務尊嚴,每個人都需要靠自己積累的養老金來養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壽命在延長,養老金的需要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因此40歲時再不進行養老規劃,您將會后悔終生。

您或許已經累計了一定的經驗和金錢,有足夠的知識來進行更積極的投資,以便資本增長的更快些。或許您該建立一個投資組合,不妨用試試這個公式,100減去您的年齡,用這個數的百分比投資于風險類資產,隨著年齡的上升,逐步降低風險資產的比例,適時的往低風險的債券類資產轉移。如果有能力或許再投資一套房子出租,它會更好的幫助你抵御通貨膨脹,建立更完善的養老基金組合。

處于這個階段,您的人壽健康保險可能更貴了,但是為了您的家庭,請合理規劃您的保障。

四、過了六十

開始收獲果實,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費用(如醫療等)卻會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齡時仍有可觀的收入,但大多數人會在適當的時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費多半會減少,但收入同樣也會減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來自家人的贍養已足夠讓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資的目標放在財產的增長上。不過,多數人總會需要從原有的資產中取出錢來,以貼補生活。和從前相比,保護您的資產不受損失已成為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了。

現在帶來定期收入的理財工具越來越豐富,之前您購買的養老保險可以為您受益,債券、債券基金、結構存款、低風險的信托產品都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組合。總的來說,加強對財產的保護,把風險降到最低,將是最為明智的決定。按使用時間的遠近,購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債券,啞鈴式的債券期限組合,將會是更為理想的選擇。

如果您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又在多年前買下保單,您現在可能還不難支付上漲的保單;那么也請準備些應急醫療基金,應付突發狀況,還是必須的;如果可能的話,保持一張年輕時使用的信用卡,將會是一道有利的護身符。隨時您也可能告別您的親人,為了不給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煩惱,不妨建立一份遺囑,讓后人感受一份您對他們的關懷。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輪回,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復,如何輕松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參考一下如下的財富建議。

一、盡早投資

您可以三十歲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歲建立養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發,可能要追一輩子?

投資要獲利,一定要先行。就象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早出發的,就可以輕松散步,留待后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這就是提早投資的好處。

假如您20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為10%,投資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60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達162萬元;而假如您26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月500元,10%的年報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續扣款,到60歲才累積到154萬!相比之下,早投資是不是更輕松?

另一方面,投資一旦開始,就千萬別停下來。時間越長,投資的效益就會越顯著。假設您26歲都沒有停止投資,而是繼續堅持每月投資500元,那么,到了60歲,累積的財富將是316萬,幾乎是2倍的收益!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師,它對投資結果的改變是驚人的。

二、長期投資(定期定額)

每個月給您100元,能用來做什么?下一次館子?買一雙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沒有想過,每月省下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呢?

如果每個月定期將100元固定地投資于某個基金(即定期定額計劃),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5%的情況下,堅持35年后,您所對應獲得的投資收益絕對額就將達到147萬。

過去,銀行的“零存整取”曾經是普通百姓最青睞的一種儲蓄工具。每個月定期去銀行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存起來,過上幾年會發現自己還是小有積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們把每個月去儲蓄一筆錢的習慣換作投資一筆錢呢?結果會發生驚人的改變!這是什么緣故?

由于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復利的作用,投資金額的累計效應非常明顯。每月的一筆小額投資,積少成多,小錢也能變大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帶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會改變您的一生。

更何況,定期投資回避了入場時點的選擇,對于大多數無法精確掌握進場時點的投資者而言,是一項既簡單而又有效的中長期投資方法。

三、組合投資(資產配置)

俗語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分散投資卻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策略。

如果您只買了1只股票,一旦選錯,賠個精光;但您如果買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漲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漲跌互相抵消之后,結果可能是小賺或小賠。顯然,全部的錢投資在1只股票上的風險,比分散投資在20只股票上的風險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種資產類別中進行分散投資以外,您還可在不同的資產種類中選擇多種投資方向,如股票、債券、現金和銀行存款等。選擇風險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資品種構建組合,您可以兼顧風險與回報。例如,一個股票占40%、國債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資組合,1996年至2003年間的平均年回報率為9.07%,高于100%投資于定期存款的組合;同時,其標準差(衡量回報率的波動程度)卻遠遠小于100%投資于股票的組合。

四、優質投資(相信專家)

基金將會是個人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一個非常好的幫手。門檻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額計劃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從中國開放式基金誕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國的股票型基金連續5年跑贏了大盤,基金經理的專業投資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站在投資專家的肩膀上,您有機會賺得更多。

選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煙彌漫的股市戰場,您是否會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無奈?買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數人心中永遠的痛。何不考慮些大藍籌股票長期持有,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優質大盤藍籌絕對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

以上只是幾個個人中長期理財的小建議,其實我們大家可以做的更好。這篇論文,主要就是闡述個人中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需求,各種問題,以及各種合理的規劃手段。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財務狀況,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的理財需求,盡早規劃,長期投資、合理組合您會擁有更幸福的明天!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2003年、2004年、2005年。

篇(2)

股權投資業務在企業運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也是多渠道的,任何一項投資都會產生與之相關的交易費用,這些交易費用是計入投資成本還是計入當期損益或其他,對于企業資產的確定以及利潤的形成都會造成較大影響。然而關于交易費用的核算,新準則只在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提及,既然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在內的金融資產業務會產生交易費用,那么長期股權投資業務同樣也應有相關的交易費用,但新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中幾乎未涉及長期股權投資交易費用的處理。筆者對此做一些探討。

一、不同渠道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1.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新準則規定,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這些規定中并沒有明確提到交易費用,但交易費用的處理是隱含其中的。舉例說明:2007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團內B公司的原股東定向增發1 5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價13.02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權,并于當日對其實施控制;同時A公司發生交易手續費150萬元,合并日B公司的賬面所有者權益總額6 606萬元,合并前兩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后B公司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66 060 000

貸:股本15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49 560 000

銀行存款1 500 000

說明在此種情況下,投資方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交易費用并沒有計入投資成本,而是沖減“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如果資本公積不足沖減,再調整“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新準則規定,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確定的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并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相關費用之和。這意味著這種情況下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應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是不同的。舉例說明:2007年4月30日C公司為取得D公司75%的股權,支付的資產包括銀行存款1 200萬元和一項專利技術,原價1 500萬元,至合并日已累計攤銷400萬元,支付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 600萬元,取得該股權后C公司能夠控制D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合并中C公司支付相關費用100萬元。假定合并前C公司與D公司不存在關聯方關系。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27 000 000

累計攤銷6 000 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技術15 000 000

銀行存款13 000 000

營業外收入5 000 000

此例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2 700萬元由C公司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 600萬元和支付的相關費用100萬元組成,而銀行存款1 300萬元包括付出資產的1 200萬元存款和支付的相關費用100萬元,借貸方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二)企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 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這種情況比較簡單,將交易費用直接計入投資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銀行存款。舉例說明:E公司2008年2月10日自公開市場中買入F公司20%的股份,實際支付價款8 600萬元,其中含有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600萬元,另外,在購買過程中支付手續費等相關費用200萬元。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82 000 000

應收股利6 000 000

貸:銀行存款88 000 000

此例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由8 000萬元購買款和200萬元相關費用構成,特別需注意的是,實際支付價款8 600萬元中的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600萬元不是交易費用,也不能計入投資成本,應作為未來可收回的應收股利處理。

2.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為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相關費用不構成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應自溢價發行收入即“資本公積——股本溢價”中扣除,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應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這種情況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比較類似。

3. 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這意味著交易手續費等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舉例說明:E公司設立時,其主要出資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對F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作為出資投入E公司。按約定,該項長期股權投資作價6 000萬元,交易中E公司發生相關費用200萬元。E公司注冊資本為24 000萬元,甲公司出資占E公司注冊資本的20%。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60 000 000

貸:實收資本48 000 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10 000 000

銀行存款2 000 000

二、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

雖然長期股權投資的形成是多渠道的,不同渠道形成長期股權投資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各不相同,但對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產生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應該基本相同,基本處理方法是將取得的轉讓價款與該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具體的賬務處理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準備。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除上述規定外,還應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交易費用應直接沖減處置資產的收益,即減少“投資收益”的賬面額。舉例說明:G公司原持有H公司4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該長期股權投資。2007年12月20日G公司決定出售10%,出售時G公司賬面上對H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構成為:投資成本1 800萬元,損益調整48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萬元。出售取得轉讓收入715萬元,另支付轉讓手續費10萬元。

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7 05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750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4 500 000

——損益調整1 200 000

——其他權益變動750 000

投資收益1 350 000

本例中投資成本1 800萬元,損益調整48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萬元是H公司40%的股權,現G公司出售10%的股權,就是在以上數據的基礎上乘以1/4,該10%的股權的具體數據為:投資成本=1 800×1/4=450萬元,損益調整=480×1/4=12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1/4=75萬元。單純的轉讓收益應為145萬元(715-450-120),因為支付了交易費用10萬元,使最終的投資收益只有135萬元,而收入的轉讓款項為705萬元。

參考文獻

篇(3)

2000年,國家體改辦等8部委出臺《關于城鎮醫藥衛生工作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衛生部等4部委推出《關于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把醫療機構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較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從此開始。政府負擔減輕了,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改善,但醫療費用隨之上漲,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人生階段、財富需求、理財建議

面對上述資料您做何感想?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您又擁有多大的信心?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增長、高通脹,如何規劃您的中長期投資理財計劃,輕松面對未來所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壓力,這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要想成功的投資理財,您就需要更細致地去考慮您的未來。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個時期可能需要些什么,您才能夠制訂出一個有效的投資計劃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人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年輕時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養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別也是極大的。

一、年輕時期

剛結束學生生涯,開始職業旅程,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莫過于是“獨立”,而錢似乎永遠不夠花。對于手中的錢財,常會停留在學生時期有多少花多少、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階段,甚至因為可以利用銀行借貸,而隨意擴張信用,造成負債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學畢業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畢業后情況完全發生了改變,要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進行消費。根據現有的經濟實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必須在能夠承受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策。不論是房屋、家具、汽車、衣著,還是娛樂,都要與現狀吻合。必須考慮的是在收入范圍內選擇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決策,還是繼續依靠父母支付賬單;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費,還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時刻的到來。

不如先學會記帳吧!把自己每個月的支出記錄下來,然后制訂一個符合自己收入狀況的預算,堅持執行它,避免因為年輕而產生的沖動消費。適時的建立自己的應急備用金,貨幣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有了應急儲備,接下來該是儲蓄第一桶金了!未來您將面臨購房、結婚的壓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儲備些,您會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開通定期定額基金會幫助您養成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由于短期內您就會面臨購房、結婚壓力,建議考慮債券類或平衡類基金,它會幫助您抵御風險,盡快累計財富。早日購房,擁有一項有價值的資產,買房其實是長期儲蓄的一種方式,總有一天您會還清貸款,在此過程中,您不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費,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產上未來您會得到很大的回報。

如果是單身,可能暫時不需要壽險。不過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面臨,所以聰明的做法可以考慮一些健康和殘障險,消費性的保險會是一個更經濟的選擇。

二、三十而立

經過五至七年的打拼,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財富積累也經歷了初步階段。事業逐漸步入穩定,收入處于一個高速的增長期,同時家庭也逐步地開始完善起來。多數30歲的人已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早一點的,已經在策劃為家庭添一個新成員,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樂融融”了。在這個年齡段,消費和支出也漸漸地開始進入一個比較高峰的階段。理財,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財富巨子李嘉誠就非常重視30歲的理財。他在總結自己的理財經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后,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那么,在這個時候您同樣需要一份備用金,另外也請為您的房屋貸款儲備一份備用金,數額最好能滿足您3-6月的總支出,儲存的方式仍建議為貨幣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么該開始考慮為孩子儲備教育基金了,尤其是準備今后送孩子出國念書的家庭。由于可投資的年限較長,不妨考慮放大些投資風險,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利器,而風險完全可以利用時間來沖淡。

在這個人生階段,很多人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如果家人依賴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該購買人壽保險以防不測,當然健康險和殘障、失能險也是必須的,這時的保險該是一個長期的規劃了。

三、步入中年

事業、收入達到頂峰,而此時孩子的教育、上一輩的養老,種種支出也把你變成了一塊“三夾板”。對于40歲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處于較為穩定的時期,事業步入豐收期。在這個時期內,家庭收入較高,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并且能夠較快地增長,同時家庭又面臨著教育、養老等責任。

從財務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應當是自我養老的理財規劃。社會保障能夠提供的保障比較有限,按照常規的估算,國家社會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養老保障,而為了建立您年老以后的財務尊嚴,每個人都需要靠自己積累的養老金來養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壽命在延長,養老金的需要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因此40歲時再不進行養老規劃,您將會后悔終生。

您或許已經累計了一定的經驗和金錢,有足夠的知識來進行更積極的投資,以便資本增長的更快些。或許您該建立一個投資組合,不妨用試試這個公式,100減去您的年齡,用這個數的百分比投資于風險類資產,隨著年齡的上升,逐步降低風險資產的比例,適時的往低風險的債券類資產轉移。如果有能力或許再投資一套房子出租,它會更好的幫助你抵御通貨膨脹,建立更完善的養老基金組合。

處于這個階段,您的人壽健康保險可能更貴了,但是為了您的家庭,請合理規劃您的保障。

四、過了六十

開始收獲果實,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費用(如醫療等)卻會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齡時仍有可觀的收入,但大多數人會在適當的時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后您的花費多半會減少,但收入同樣也會減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來自家人的贍養已足夠讓你生活,那么可以把投資的目標放在財產的增長上。不過,多數人總會需要從原有的資產中取出錢來,以貼補生活。和從前相比,保護您的資產不受損失已成為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了。

現在帶來定期收入的理財工具越來越豐富,之前您購買的養老保險可以為您受益,債券、債券基金、結構存款、低風險的信托產品都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組合。總的來說,加強對財產的保護,把風險降到最低,將是最為明智的決定。按使用時間的遠近,購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債券,啞鈴式的債券期限組合,將會是更為理想的選擇。

如果您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又在多年前買下保單,您現在可能還不難支付上漲的保單;那么也請準備些應急醫療基金,應付突發狀況,還是必須的;如果可能的話,保持一張年輕時使用的信用卡,將會是一道有利的護身符。隨時您也可能告別您的親人,為了不給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煩惱,不妨建立一份遺囑,讓后人感受一份您對他們的關懷。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輪回,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復,如何輕松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參考一下如下的財富建議。

一、盡早投資

您可以三十歲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歲建立養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發,可能要追一輩子?

投資要獲利,一定要先行。就象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早出發的,就可以輕松散步,留待后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這就是提早投資的好處。

假如您20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為10%,投資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60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達162萬元;而假如您26歲才開始投資,同樣每月500元,10%的年報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續扣款,到60歲才累積到154萬!相比之下,早投資是不是更輕松?

另一方面,投資一旦開始,就千萬別停下來。時間越長,投資的效益就會越顯著。假設您26歲都沒有停止投資,而是繼續堅持每月投資500元,那么,到了60歲,累積的財富將是316萬,幾乎是2倍的收益!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師,它對投資結果的改變是驚人的。

二、長期投資(定期定額)

每個月給您100元,能用來做什么?下一次館子?買一雙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沒有想過,每月省下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為百萬富翁呢?

如果每個月定期將100元固定地投資于某個基金(即定期定額計劃),那么,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5%的情況下,堅持35年后,您所對應獲得的投資收益絕對額就將達到147萬。

過去,銀行的“零存整取”曾經是普通百姓最青睞的一種儲蓄工具。每個月定期去銀行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存起來,過上幾年會發現自己還是小有積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們把每個月去儲蓄一筆錢的習慣換作投資一筆錢呢?結果會發生驚人的改變!這是什么緣故?

由于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復利的作用,投資金額的累計效應非常明顯。每月的一筆小額投資,積少成多,小錢也能變大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帶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會改變您的一生。

更何況,定期投資回避了入場時點的選擇,對于大多數無法精確掌握進場時點的投資者而言,是一項既簡單而又有效的中長期投資方法。

三、組合投資(資產配置)

俗語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分散投資卻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策略。

如果您只買了1只股票,一旦選錯,賠個精光;但您如果買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只股票都漲停,但也不太可能每只都大跌,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漲跌互相抵消之后,結果可能是小賺或小賠。顯然,全部的錢投資在1只股票上的風險,比分散投資在20只股票上的風險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種資產類別中進行分散投資以外,您還可在不同的資產種類中選擇多種投資方向,如股票、債券、現金和銀行存款等。選擇風險收益特征不同的投資品種構建組合,您可以兼顧風險與回報。例如,一個股票占40%、國債占40%、定期存款占20%的投資組合,1996年至2003年間的平均年回報率為9.07%,高于100%投資于定期存款的組合;同時,其標準差(衡量回報率的波動程度)卻遠遠小于100%投資于股票的組合。

四、優質投資(相信專家)

基金將會是個人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一個非常好的幫手。門檻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額計劃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從中國開放式基金誕生的2001年至2005年,中國的股票型基金連續5年跑贏了大盤,基金經理的專業投資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站在投資專家的肩膀上,您有機會賺得更多。

選股票呢?每天博傻于硝煙彌漫的股市戰場,您是否會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無奈?買什么套什么!恐怕是大多數人心中永遠的痛。何不考慮些大藍籌股票長期持有,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優質大盤藍籌絕對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

以上只是幾個個人中長期理財的小建議,其實我們大家可以做的更好。這篇論文,主要就是闡述個人中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需求,各種問題,以及各種合理的規劃手段。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財務狀況,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的理財需求,盡早規劃,長期投資、合理組合您會擁有更幸福的明天!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2003年、2004年、2005年。

篇(4)

1.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新準則規定,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這些規定中并沒有明確提到交易費用,但交易費用的處理是隱含其中的。舉例說明:2007年6月30日,A公司向同一集團內B公司的原股東定向增發1500萬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價13.02元),取得B公司100%的股權,并于當日對其實施控制;同時A公司發生交易手續費150萬元,合并日B公司的賬面所有者權益總額6606萬元,合并前兩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后B公司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66060000

貸:股本15000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49560000

銀行存款1500000

說明在此種情況下,投資方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交易費用并沒有計入投資成本,而是沖減“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如果資本公積不足沖減,再調整“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新準則規定,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確定的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并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相關費用之和。這意味著這種情況下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應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處理是不同的。舉例說明:2007年4月30日C公司為取得D公司75%的股權,支付的資產包括銀行存款1200萬元和一項專利技術,原價1500萬元,至合并日已累計攤銷400萬元,支付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600萬元,取得該股權后C公司能夠控制D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合并中C公司支付相關費用100萬元。假定合并前C公司與D公司不存在關聯方關系。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27000000

累計攤銷6000000

貸:無形資產——專利技術15000000

銀行存款13000000

營業外收入5000000

此例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2700萬元由C公司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2600萬元和支付的相關費用100萬元組成,而銀行存款1300萬元包括付出資產的1200萬元存款和支付的相關費用100萬元,借貸方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二)企業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1.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這種情況比較簡單,將交易費用直接計入投資成本,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銀行存款。舉例說明:E公司2008年2月10日自公開市場中買入F公司20%的股份,實際支付價款8600萬元,其中含有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600萬元,另外,在購買過程中支付手續費等相關費用200萬元。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82000000

應收股利6000000

貸:銀行存款88000000

此例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由8000萬元購買款和200萬元相關費用構成,特別需注意的是,實際支付價款

8600萬元中的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600萬元不是交易費用,也不能計入投資成本,應作為未來可收回的應收股利處理。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以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為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相關費用不構成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應自溢價發行收入即“資本公積——股本溢價”中扣除,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應沖減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這種情況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比較類似。

3.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

新準則規定,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這意味著交易手續費等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舉例說明:E公司設立時,其主要出資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對F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作為出資投入E公司。按約定,該項長期股權投資作價6000萬元,交易中E公司發生相關費用200萬元。E公司注冊資本為24000萬元,甲公司出資占E公司注冊資本的20%。

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60000000

貸:實收資本48000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10000000

銀行存款2000000

二、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

雖然長期股權投資的形成是多渠道的,不同渠道形成長期股權投資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各不相同,但對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產生交易費用的會計處理應該基本相同,基本處理方法是將取得的轉讓價款與該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投資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具體的賬務處理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按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已計提減值準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準備。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除上述規定外,還應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產生的交易費用應直接沖減處置資產的收益,即減少“投資收益”的賬面額。舉例說明:G公司原持有H公司4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該長期股權投資。2007年12月20日G公司決定出售10%,出售時G公司賬面上對H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構成為:投資成本1800萬元,損益調整48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萬元。出售取得轉讓收入715萬元,另支付轉讓手續費10萬元。

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705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75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4500000

——損益調整1200000

——其他權益變動750000

投資收益1350000

本例中投資成本1800萬元,損益調整48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萬元是H公司40%的股權,現G公司出售10%的股權,就是在以上數據的基礎上乘以1/4,該10%的股權的具體數據為:投資成本=1800×1/4=450萬元,損益調整=480×1/4=120萬元,其他權益變動=300×1/4=75萬元。單純的轉讓收益應為145萬元(715-450-120),因為支付了交易費用10萬元,使最終的投資收益只有135萬元,而收入的轉讓款項為705萬元。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S].200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應用指南[S].2006.

篇(5)

引言

電力市場化改革使得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并積極采用合適的風險管理工具和方法來回避或控制風險。

在電力市場中,由于運行模式不同,不同的電力市場有不同的市場結構,但一般都有長期合同市場、日前市場、實時市場、平衡市場,有的還設置了期權和期貨等金融市場來抑制和對沖實物市場的交易風險。因此,市場參與者如何在各個市場投資,使自己收益最大的同時風險最小就是他們特別關注的重點問題。投資組合理論正是解決如何分散投資以到達收益和風險的均衡問題,在電力市場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1.投資組合理論

投資組合理論也稱投資分散理論,其思想簡言之,就是把財富分配到不同的資產中,以達到分散風險、確保收益的目的。1952年,哈里.馬克維茨(HarryMarkowitz)提出均值-方差模型,標志著現資組合理論的誕生。馬克維茨認為,投資者的效用是關于證券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和方差的函數。一般而言,高的回報率往往伴隨著高的風險,理性的投資者追求在一定風險承受范圍之內盡可能高的回報率,或者在保證一定回報率下風險最小。

1.1投資組合模型

最優組合要求收益最大化同時風險最小,因此是一個兩目標優化問題,理性的投資者通過選擇有效的投資組合,以實現其期望效用最大化。這一選擇過程可借助于兩目標最優規劃實現,數學描述可以表示為:

(1)

其中:E(π)為投資公司在各個市場的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D(π)為投資組合所產生的風險損失,在這里為投資組合收益的方差,xi為投資公司在各個市場的投資比例,k為組合的資產個數。

通常可以利用其效用最大化來確定最優的投資組合,也可在可容忍風險范圍內最大化收益,或在某一確定收益下最小化風險(或損失),這樣就可以將多目標優化轉化為單目標規劃問題。

1.2風險測量因子

(1)方差

馬克維茨投資組合模型中使用方差衡量風險,簡單方便,但方差表示雙側波動,而風險一般是對于收益低于預期值得情況,因此方差測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此,有人采用半方差或標準半方差模型來標示下方風險。

(2)風險價值

風險險價值(Valueatrisk,VaR)是在金融領域中評價金融風險的主流方法。VaR的含義是“處于風險中的價值”,是指(市場在正常波動條件下)在一定的概率水平下(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資產在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的最大的可能損失。

由VaR的定義可知,它是用來衡量風險資產在某一概率水平下的風險值是多少的一個有用的工具。它概念簡單,易于理解,能直接比較面臨不同風險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對風險度等。然而,當投資回報不滿足正態分布時,VaR在數學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①缺乏次可加性,即投資組合的風險不一定小于各單獨投資風險之和;

②VaR尾部損失測量不充分。這一點使人們忽略小概率發生的巨額損失事件(如股市崩盤,電價飛升等),而這又恰恰正是監管部門和投資商所重點關注的。

(3)條件風險價值

由于方差和VaR的一些缺陷,Rockafeller和Uryasev等學者提出了條件風險價值(ConditionalValueatrisk,CVaR)這一概念,CVaR是指損失超過VaR的條件均值。從定義可以看出,CVaR是以VaR為基礎,代表超額損失的條件期望值,比VaR包含更多的尾部信息,可以反映出投資組合的潛在損失。另外,CVaR是個一致性的風險度量,并且不依賴于投資回報符合正態分布的假設,在數學上也容易處理,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投資組合在電力市場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1供電公司決策

市場條件下,特別是輸配電市場不分離的情況下,供電公司面對變化的購電市場、不變的零售電價和瞬時變化的電力負荷,如何合理購電以滿足負荷需求,同時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是供電公司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

對于供電公司如何利用投資組合方法在各個市場購電,以最小化購電費用為目標給出了購電商在時前市場、日前市場和獨立系統運營商ISO市場的購電方案,但沒有考慮風險約束;根據投資風險理論中的Markowitz理論建立了供電公司收益最大和風險最小的雙目標數學模型,通過解析方法求得了在現貨市場和遠期合同市場的購電分配方案;以風險價值(VaR—valueatrisk)作為計量工具,以包含風險和收益的效用函數最大為目標,分別建立了峰荷和谷荷時供電商在遠期合同和現貨市場的購電方案;以方差和風險容忍系數為基礎,構造了供電公司在現貨市場、遠期合同市場、備用市場和自備電廠之間購買費用最小的折衷方案。以半方差作為風險測量工具,討論了供電公司在包括日前現貨市場、掉期、期權以及自有電廠等多市場間的中期購電組合問題。

以條件風險價值(CVaR)作為風險量測,以對數正態分布模擬未來市場電價,使用實際購電數據,為購電商(地方配電公司)建立一種新型的均值-CVaR模型。對其在3個市場的購電作優化組合和風險評估,并與均值-方差模型所得結果作比較。結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在保證一定的成本約束下使配電商承擔的CVaR風險最小,較均值-方差模型提供更能反映實際風險的結果。

在假設用電需求為隨機變量的基礎上,利用條件風險價值(CVaR)為風險計量指標,以供電公司利潤的CVaR值最大化為目標,構建了供電公司在現貨市場的購電優化決策模型,并給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同時,分析了供電公司因為購電不足而導致給用戶的賠償額度以及供電公司風險厭惡程度對最優購電量的影響。

使用條件風險價值作為風險度量工具,建立了同時考慮低電價可中斷負荷合同和高補償可中斷負荷合同的供電商負荷削減決策模型,使用基于蒙特卡洛隨機模擬的遺傳算法對模型進行了求解,分析了不同負荷需求水平下供電商的負荷削減策略。

2.2發電公司決策

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最先分離出去的就是發電公司,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對于發電公司來講,面對的電力市場價格和燃料或來水量都是變化的。

目前對發電公司如何在各市場間進行分配調度發電量的研究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以方差作為風險測量因子,同時考慮發電商在日前市場和備用市場間自調度風險和收益權衡問題,由于考慮了開停機計劃,采用的模型是一個混合整數二次規劃問題,并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來求解。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引入風險效用的概念,考慮了發電商電量在年度合約市場和月度合約市場間的分配策略,以投資組合中的效用函數為目標,以收益的方差作為風險,討論了發電商在能量市場和合同市場的分配方案,有人則以類似的效用函數模型,討論了能量市場和備用市場的分配問題。

在電力市場中,發電機組由于故障而強迫停運常常是引起市場價格上升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發電商需要規避的風險之一。特別是在日前市場投標后機組故障,發電商不得不在實時市場購電然后再賣給獨立系統運營商,當實時市場價格高于日前市場價格時就會虧損。將報價函數分為高、中、低三種,以發電商可以接受的最大VaR為約束條件,討論了發電商在投標策略中如何最小化強迫停運風險的問題。引入VaR方法進行風險評估,結合實物期權的思想,建立了考慮旋轉備用和現貨市場的發電商運行資產價值模型,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

采用一致性風險因子CVaR度量風險,克服了方差和VaR的局限性,但(有的)沒有考慮電力系統的技術約束;(有的)也只考慮了發電約束而沒有考慮網絡約束,使得計算結果過于樂觀。

3.結論與展望

篇(6)

一、投資者行為理論形成與發展

自從經濟學誕生以來,“經濟人”思想一直統治經濟學界。在古典經濟學家看來,市場機制如同“無形之手”支配著“經濟人”行為,市場價格能夠隨著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社會經濟始終處于均衡狀態。均衡理論自從亞當·斯密創立以來,經新古典經濟學派馬歇爾、瓦爾拉斯及貨幣學派的弗里德曼,理性預期學派的盧卡斯等人的深人研究,日臻完善,成為描述市場運作方式最全面、系統的理論。均衡理論涉及到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投資者行為理論是均衡市場理論的延伸,是均衡分析方法在證券市場中的運用。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柯威茨(HarryMarkowitz)發表了題為《資本選擇》的論文,運用收益、方差的分析方法,確立了風險資產組合的有效邊界,形成了最優資產組合的思想。該理論被認為是運用均衡思想建立的最早的資產管理模型。20世紀60年代,夏普(william sharpe)和林特(Johnlinter)與莫西(Janmossion)以資產組合模型為基礎創立了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模型)。該理論在一般均衡框架下研究單個投資者理性選擇而形成的整體市場均衡,用證券市場線來描述證券價格的形成機制,即在均衡條件下證券的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關系。投資者通過分散投資化解非系統風險,市場風險則是單個證券對系統風險的敏感度(B值)。投資者依據所承擔的風險得到相應的風險溢價。投資收益的正態分布和收益與風險的對稱性是CAPM模型所揭示的均衡股票市場的實質。CAPM模型把均衡分析、理性選擇運用到證券市場,把風險資產的預期收益看成是風險證券對市場風險的敏感度來決定的,把系統風險作為風險概念運用到資本市場分析中,被稱之為證券市場理論的革命。但由于CAPM模型建立在嚴格的假設條件之上的,后來的經濟學家對其有效性提出了質疑。羅斯(Ross1976)認為,在平均分散的競爭性市場中,風險證券組合的收益與風險在實證中是不可能測定的。20世紀70年代中期,羅斯創立了投資者套利定價理論(APT模型)。與CAPM相比,ATP放松了假設條件,認為影響證券收益的不是一個因子,而是多個因子,證券的收益同影響收益的多個因子有關(因子模型)。投資人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尋找相同因子對相同股票產生不同影響的投資機會。因子模型表明承擔相同因素風險的證券應是有相同的收益,而當風險證券的價格處于非均衡狀態時,就產生了套利機會,套利活動將改變證券的收益,使證券市場達到均衡。

投資者行為理論的又一個分析視角是有效市場理論。如果說資產組合理論解決了均衡證券市場中的收益與風險的關系問題,那么,作為均衡市場的又一支點的有效市場理論(EMH)則解決了證券價格的形成機制問題。早在1900年法國經濟學家巴歇利爾(I~uisbachelier)就提出了商品價格的隨機波動原理,商品的當前價格是對其未來價格的無偏差估計,商品的現在價格等于其未來的期望價格。1938年,美國投資理論家威廉斯(williams)提出了證券的內在價值是由未來股利的折現所決定的。該理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完全信息及理性預期判斷股票的價值,投資者的行為反映市場的信息。1959年英國統計學家坎達爾(kendal1)研究發現資產價格的變動呈隨機游走規律,證券未來的價格獨立于當前的價格,價格變化完全是隨機的,不存在特定的規律。1970年法碼(Fama)在對過去的有效市場理論進行系統的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的有效市場理論框架,法碼(Fama)給有效市場的定義是,有效市場的證券價格總是可以體現可獲得信息變化的影響。托賓認為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包括:有效信息、有效組織、有效評價。即在公開信息、市場無障礙條件下,證券價格能夠被市場充分反映。

資產組合理論、有效市場理論構成了現代均衡股票市場理論的基石。“理性人”與信息充分是其共同的理論假設,均衡市場和有效市場是其理論的結論。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金融市場各種“異象”的積累,基于理性分析的均衡市場分析范式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遇到了挑戰。首先,均衡市場假設的投資者完全理性及公開信息在理論上受到了越來越多經濟學家的質疑。AndreiShleifer認為投資者的偏好和理念符合的是心理學規律并不是標準的經濟學模型。“投資者心態”是基于心理學的啟發,而不是貝葉斯理性的概念。其次,在實證方面,席勒(Shiller1981)發現股票波動不是簡單“價格由未來紅利凈現值決定”所能解釋的。就連法馬也承認,基于證券過去收益所做的預測‘與早期的研究結論不相一致。正因為股票市場存在著許多均衡理論所不能完全解釋的現象,激起了非均衡股票市場理論的誕生。行為金融理論認為,實體經濟與證券市場并非存在完整的線性關系,股票市場并非總是均衡的市場。因為投資者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世界時,并不能保證完全的理性,人們的投資行為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而且心理因素在投資決策與資產定價中具有不可缺少的影響力。

二、投資者行為理論要點及現實意義

(一)投資者行為理論要點

均衡證券市場理論由其前提條件和結論兩部分組成。就研究方法來講,均衡股票市場理論以新古典經濟學理性選擇和均衡分析為基礎。

第一,從經濟人和理性人的角度研究人的行為:在行為動機上,投資者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行為方式上,能夠在環境和約束條件下,選擇最優的行動方案。所以,證券投資者總是在既定風險條件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者在既定收益條件下尋求最小的風險。

第二,以“市場出清”為依據,闡述信息的作用以及投資者對市場信息的反映。首先,市場的信息是公開和真實的,不存在“非對稱信息”;其次,信息的傳播渠道是暢通的,投資者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得市場信息;最后,投資者能夠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分析、判斷所獲得的信息,不存在對信息反映過度或者反映不足。

第三,同古典經濟學一樣,均衡證券市場理論是在既定的市場制度下,來研究投資者的行為,或者說,均衡證券市場理論認為:市場機制是有效的,在自由競爭的市場制度下,理性人的競爭與選擇以及對收益與風險的權衡是均衡證券市場形成的動力。

篇(7)

Abstract:"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Application guide " ( 2006 ) to explain and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 ) ( 2006, 2008, 2010 ) on the use of 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 ( equity premium or capital premium ), retained earnings to adjust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merger under the same control of the long-term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principles of regulatory limitations to some extent, is used to adjust the accounting subjects also lacks unity necessary. Standards also not on the merging party used to adjust the statutory surplus reserve should keep balance of legal provisions that restrict, this and " enterprise financial rules ", " company law "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e inconsistent. Limitations of the criteria system is likely to lead to the use of or specific practice dispute. Suggest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o be improved in the " interpretation "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same control; holding merger; equity investment debit balance; accounting treatment; criterion limitations

中圖分類號:E23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企業并購的動因和作用是促進企業合并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企業合并方式有著重大差異,合并方式的不同可能導致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的存在。財政部在不同時間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及其所適用的指導原則也有著根本區別。在“收入費用觀”原則指導下,2001年(2002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原準則”或“舊準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在“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中核算,并以分期方式進行攤銷,攤銷時確認為或沖抵“投資收益”。在“資產負債觀”原則指導下,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先用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進行調整,若為貸方差額直接調增“資本公積(溢價);若為借方差額,用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調整之后,仍不足調減部分,應用合并方的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繼續進行調整,直到把借方差額調平為止;但未對留存收益中“法定盈余公積”應保留法定余額作限制性規定。本文從“股權投資差額”的定義和理論依據入手,簡要地比較了新舊準則關于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方法的差異,然后引入本文論述主題并進行分析。

一、股權投資差額的定義及新舊準則對其會計處理方法回顧

㈠原準則的規定

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該差額分為“借方差額”和“貸方差額”。

股權投資差額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資企業直接投資于某一非上市企業,所投出資產的價值高于或低于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從理論上講,初始投資成本高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可能是由于被投資單位按公允價值計算的所有者權益高于賬面價值或被投資單位有未入賬的商譽。但是這兩種情況所形成的差額往往不可區分,人為地將其確認為商譽或負商譽,均有悖于商譽或負商譽的性質。這種投資差額的存在現實是不可避免的。

原準則本著適當簡化原則和便于會計核算,將股權投資差額全部作為股權投資差額。在“收入費用觀”原則指導下,為了避免虛增或虛減利潤,采取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原則,但在投資的后續計量時增加了攤銷工作量。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借方差額,在未來期間內攤銷時將形成利潤抵減因素(攤銷時,借記“投資收益”,貸記“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事實上,股權投資差額是對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當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應相應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基于此種理由,股權投資差額不適于作為資產或負債予以確認,而應將其直接包含在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之中。股權投資差額就成為初始投資成本調整項目,通過調整,無論是否包含商譽或負商譽,它們的確認已顯得不重要,重要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投資時仍然應當反映其初始投資成本,反之,如果將差額單獨作為資產或負債入賬,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投資時反映為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而不是初始投資成本。

通常情況下,股權投資差額在取得股權時按照取得股權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總額計算確定,并對初始成本進行調整,調整后,新的投資成本應等于按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調整公式為:初始投資成本+借方差額(-貸方差額)= 投資時發生的全部對價支出。初始計量時應設置“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和“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兩個明細科目。

㈡關于新準則下企業合并方式及其類別規定的概述

在“資產負債觀”原則指導下,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和2006、2008、2010年《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以下均統一簡稱“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和股權投資差額的確認與調整的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合并方式被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種方式。不同方式下企業合并又被分為“控股合并”與“吸收合并”等。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不同控股類別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及其所產生股權投資差額的會計處理是不相同的。

限于篇幅,不對上述會計處理規定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說明,僅引出新準則下的有關規定,并以同一控制下一次交易方式實現的控股合并為例進行論述,且假定合并前參與合并雙方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成本中所包含的已宣告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已作為“應收股利”單獨確認,合并方為進行合并發生的有關費用已按新準則規定進行了相應處理……

二、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和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簡述

㈠《長期股權投資準則》相關內容

1.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

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方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借記“管理費用”)。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賬面貸方)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

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3.會計政策調整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如子公司按照改制時確定的資產、負債評估價值調整賬面價值的,母公司應當按照取得子公司經評估確認凈資產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該成本與支付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所有者權益。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財務報表,則應當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財務報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㈡《企業合并準則》關于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會計處理原則性規定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合并方在合并日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于因該項企業合并形成的對被合并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二是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1.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合并方應以合并日應享有被合并方賬面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形成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注意事項(僅以資產負債表為例)

為表述之便,以下內容在準則講解基礎之上作了適當歸納調整。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合并方一般應在合并日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反映合并日形成的報告主體的財務狀況、視同該主體一直存在形成的財務狀況。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被合并方的有關資產、負債應以其賬面價值并入合并財務報表。合并方與被合并方在合并日及以前期間發生的交易,應作為內部交易按照《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要求進行抵消;對于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之和)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應按以下原則,自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⑴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應將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

⑵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

①應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貸方余額為限,將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

②因合并方的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全額恢復的,合并方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這一情況進行說明。

(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⑸》擬對上述內容進行修訂,目前正在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㈢《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規定(限于篇幅,此處略)

三、新準則關于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確認、計量時賬務處理所涉會計科目

㈠“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賬務處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并日按取得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借記本科目,按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貸記有關資產或借記有關負債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為借方差額的,借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借記“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

㈡“資本公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額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主要賬務處理: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應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借“記長期股權投”科目……按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貸記有關資產科目或借記有關負債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本科目(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為借方差額的,借記本科目(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借記“記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的資本公積。

㈢“ 盈余公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本科目應當分別“法定盈余公積”、“ 任意盈余公積”進行明細核算。主要賬務處理:企業按規定提取的盈余公積,借記“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盈余公積補虧”、“ 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的盈余公積。

㈣“利潤分配”科目

本科目核算企業利潤的分配(或虧損的彌補)和歷年分配(或彌補)后的余額。本科目應當分“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轉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積補虧”和“未分配利潤”等進行明細核算。主要財務處理: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借記本科目(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貸記“應付股利”科目。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決議,分配給股東的股票股利,應在辦理增資手續后,借記本科目(轉作股本的股利),貸記“股本”科目。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借記“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或任意盈余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盈余公積補虧)……年度終了……結轉后,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外,其他明細科目應無余額。本科目年末貸方(或借方)余額,反映企業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四、《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對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用途的限制性規定

㈠《企業財務通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有關規定:

《企業財務通則》(簡稱“財務通則”或“通則”)的法律效力與“新準則”平級,均屬于部門規章,效力低于《公司法》(法律)。財務通則的有關規定如下:

經投資者審議決定后,資本公積用于轉增資本。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企業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包括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可以用于彌補企業虧損或者轉增資本。法定公積金轉增資本后留存企業的部分,以不少于轉增前注冊資本的25%為限。企業增加實收資本或者以資本公積、盈余公積轉增實收資本,由投資者履行財務決策程序后,辦理相關財務事項和工商變更登記。企業發生的年度經營虧損,依照稅法的規定彌補。稅法規定年限內的稅前利潤不足彌補的,用以后年度稅后利潤彌補,或者經投資者審議后用盈余公積彌補……企業可以采取新設或者吸收方式進行合并重組……企業合并的資產稅收處理應當符合國家有關稅法的規定,合并后凈資本超出注冊資本的部分,作為資本公積;少于注冊資本的部分,應當變更注冊資本或者由投資者補足出資……

㈡《公司法》(法律)之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簡稱公司法),其法律效力依次低于《憲法》、《立法法》,但高于同屬于部門規章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財務準則》。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如下:

股票發行價格可以按票面金額,也可以超過票面金額,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額(注:不得折價發行股票)。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從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35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超過股票票面金額的發行價格發行股份所得的溢價款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列入資本公積金的其他收入,應當列為公司資本公積金。公司的公積金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注:這里的資本公積金特指“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不得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

五、新準則有關規定的局限性及其與公司法可能相抵觸情況分析

對前面引述內容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后,不難發現,新準則關于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會計處理有關規定的確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這些局限性問題很可能與公司法相抵觸。情況如下:

㈠新準則有關規定存在的局限

1.未對法定盈余公積應保留法定余額出作限制性規定

⑴新準則完整意思表達重述:

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或與所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若為貸方差額,應當直接增調“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若為借差額,應先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為限進行調整,仍不足沖減的,再調整留存收益項目下的有關明細(包括“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⑵重述后新準則完整意思表達存在的三個缺限:

①缺限之一:

當合并方“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不足沖減股權投資借方差額,而用留存收益進行斷續調整時,新準則未對后續的調整順序作出明確規定。即,存在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孰先孰后的排序問題。

②缺限之二:

公司法和通則均明確規定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當第①種情況出現時,新準則未對“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應保留法定余額作出限制性規定。

③缺限之三:

新準則規定,在合并日,合并報資產負債表編制時,確認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后……合并方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小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①.應以合并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貸方余額為限,將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自“資本公積”轉入“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借記”資本公積”項目,貸記“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項目。②.因合并方的賬面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水溢價)貸方余額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未予全額恢復的,合并方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這一情況進行說明。

〔注:《企業會計準則解釋(5)》(征求意見稿)已涉及這方面內容〕。

據新準則意思表達,當合并方“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賬面貸方余額仍不足沖減時,可以將“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沖至為負數。合并行為發生之后,立即讓原本為貸方余額的“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立即變成為賬面借方余額(即負數)。但新準則未明確要將這一情況在報表附注中加以披露。在所有權與經營相分離情況下,該情況一旦出現,讓股東搞不明白過中原由。

2.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確認時所涉四個科目之規定缺乏必要統一性

除“長期股權投資”和“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兩個科目互相照應外,“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均與“長期股權投資”或“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缺乏必要的統一性。新準則分別將“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各自用途意思表達為“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或轉增資本”和“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其共同點為“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虧損”。這樣的意思表達似乎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相干。換言之,新準則中“盈余公積”和“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用于調整同一控制下企業控制合并形成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規定本身就存在先天性的局限問題。

3.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的企業控股合并存在的局限問題

⑴新準則未提示被合并方原股東退股等相關事宜

在原股東部分退股的情況下,被合并方實際控股率與控股投資協議約定的控股率將存在重大差異。

⑵新準則未提示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形成反向投資的合并報表如何處理事宜

新準則對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所產生的反向購買作了詳細說明,但未對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被合并方股東持有合并方股權所產生“反向投資”(注:為區別于非同一控制下反向購買,將其臨時定義為反向投資)行為進行提示,在理論上,反向投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㈡新準則有關規定可能與財務準則和公司法的規定相抵觸

當合并方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不足調整借方差額時,須用“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斷續進行補充調整,但新準則未明確規定其應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額,一旦出現法定公積金調整過度情況,其余額與注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將違背《企業財務通則》、《公司法》的“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25%”強制性規定,換言之,新準則的規定與《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相抵觸。

雖然《企業財務通則》之“資本公積用于轉增資本。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為新準則的制訂留下了一個“大活口”,但是《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的法律效力畢竟均低于《公司法》,于是可以這樣理解——新準則在制訂時打了《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一個“球”。

只要《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和第一百七十三條“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設合并。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合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等條款內容不作修改,那么《企業會計準則》關于用盈余公積賬面貸方余額來沖減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產生的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規定分別與《企業財務通則》和《公司法》在某種程度上相抵觸的嫌疑將無法徹底排除,或者說,所存在的爭議或異議將可能持續下去。

六、企業合并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

《企業會計準則(2006)》執行后,2008年、2010年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全文刊載了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的《關于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設、趨同、實施與等效問題》講話稿(以下簡稱“講話”)。該講話中有以下內容:

“企業合并準則是一項新準則。1570家上市公司中,411家上市公司按照準則規定將企業合并分類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其中,披露了企業合并類型判定依據的有348家上市公司,有63家上市公司未明確披露企業合并類型的判斷依據。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184家上市公司明確指出以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存在交易價差的有112家上市公司,占有此類交易公司數的60.22%,其中,投資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的有41家上市公司。2007年發生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并入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當期凈損益 的有133家上市,總額為212.29億元,占有此類交易公司凈利潤總額的5.82%”。

劉司長的講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財政部權威數據或信息的公布,從數據中不難獲悉,在當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屬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上市公司就有186家,占上市企業的百分比約為11.85%,這個比例大于并且符合重要性判斷比例10%的標準,即,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總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妨簡單地推斷其在社會經濟中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186家上市公司中,存在交易價差的就有112家,占該類企業總數的比例約為60.22%。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投資成本大于所享有被合并方凈資產賬面價值份額(即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有41家上市公司,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約為36.61%(比三分之一還強)。這兩個比例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劉司長的講話所披露的信息僅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上市公司,但沒有包括未上市企業,若將后者包括進來,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公司的數量將遠不止186家,按簡單加法計算,其在社會經濟中重要性的砝碼應將有所增加。

透過財政部權威信息,經深入分析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同一控制下合并方式形成的企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其中,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情況的公司也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管窺進一步規范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借方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的重要性。這應是勿庸置疑的事情。

七、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范例的重要性被忽視的現狀

如前面所述,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處理具有重要性,那么《企業會計準則講解》等規范性資料中應有這方面的大量應用范例。2006年、2008年、2010年《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沒有一道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范例。以會計核算實務處理見長的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統一考試的輔導教材也同樣未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范例。

這個反差實在太大。是什么原因?在企業中從事財會工作的廣大專業技術員至今也不知其所以然。

據不完全統計,部分年度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統一考試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的“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等主觀類大題,也未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所涉及的知識點作為考點。從應試角度來講,這對廣大考生是有利的。廣大考生在考后慶幸之余,也仍不明白個中原由。

難道是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的會計處理不重要?抑或是準則規定的確存在局限而不便列舉范例和出考題以免引起爭議?或者因為它太簡單了以至于不足以作為一個考點納入有關考試?

權威工具書或參考資料的情況如此,那么部分高校學者們所編寫的新準則應用方面的參考資料和民間有關考試培訓機構所出版應試參考資料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應用舉例情況又怎樣?

筆記對所能收集、購買和查閱到的資料中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同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舉例情況作了簡單統計,據不完全統計,有關情況如下表(數字表示應用例題或考題數量)如示: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股權投資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應用情況統計簡表

〔注:表中第⑵部分被納入統計的范例,主要指章節內容中的例題,或章節中的強化習題等,因時間原因,未統計其“考前模擬試題”等部分相關例題。同一類資料中,各年度相同或同一冊資料中重復例題均重復計算,借方差額和貸方差額同時出現的例題分別算作一道〕

數據顯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應用范例在《企業會計準則講解》、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統一考試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考試中幾乎被完全忽略;而在部分高校學者或民間考試培訓機構所編寫資料中的出現比例僅為36.84%,占抽樣總體的比例僅為21.88%。

本文前述內容已提及,據劉司長講話分析得出結論“存在借方股權投資差額的41家上市公司占存在交易價差的112家上市公司的比例約為36.61%……”,36.61%這個比例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應用范例的比例36.84% 基本接近。從另一個側面,不難看出,部分高校學者和民間考試培訓機構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方面的應用探討情況明顯好于“新準則講解”、全國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統一考試的輔導教材。換言之,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應有舉例情況在權威程度不同資料上被重視和關注程度出現了“倒掛”現象,并且這種倒掛現象比較異常。一言蔽之,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范例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被主觀忽略或忽視了。

在“新準則”沒有應用范例指導具體實務操作的情況下。處于學術“金字塔”頂端的高校學者,他們在會計理論應用問題的研究過程中所遇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將是從事財務工作廣大專技人員可能遇到的難題。那么部分高校學者們所編著作中列舉的應用例題又存在什么樣問題?并引起怎樣的爭議和再思考?

八、長期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應用例題及其有待商榷的地方

㈠應用例題

以下【例-1~3】均引自于某高校學者所編寫的有關專著,特此鳴謝他們的勞動成果!為方便論述,個別例題作了適當改動。

1.以支付現金為合并對價方式所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1】A企業支付8 000 000元獲得了B企業90%的股權,B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為6 000 000元。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為300 000元;未分配利潤為3 000 000元。

本例中,A企業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6 000 000 × 90% = 5 400 000(元)。A企業的投資成本與其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8 000 000-5 400 000 = 2 600 000(元)。合并方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 5 400 000

資本公積 300 000

未分配利潤 2 300 000

貸:銀行存款 8 000 000

【例—2】A、B兩公司同為C公司控制之下的子公司。20X6年6月1日A公司以現金600萬元的對價收購了B公司100%的股權。在這次合并過程中發生審計費用、法律服務費等直接相關費用為8萬元。合并后,B公司續存。20X6年5月31日,A、B兩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數據如下:(單位:萬元)

注:本題在原例題基礎上作了形式的修改,并作了一些刪減。

⑴ 20X6年6月1日A公司通過支付B公司600萬元現金取得了B公司100%的股權。由于A、B公司同受C公司控制,所以,它們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續,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日的賬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500萬

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100萬

貸:銀行存款 600萬

⑵ 為時行企業合并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8萬元,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 合并費用8萬

貸:銀行存款8萬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股票)為合并對價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

【例—3】甲、乙兩家公司同屬丙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于20X6年3月1日以發行股票的方式從乙公司的股東手中取得乙公司60%的股份。甲公司發行1500萬股普通股股票,該股票每股面值為1元。乙公司20X6年3月1日所有者權益為2000萬元。甲公司20X6年3月1日的資本公積為180萬元。盈余公積為10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200萬元。

則該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為2000×60% = 1200(萬元)。該成本與所發行的股票的面值總額1500萬元的(借方)差額300萬元,應首先調減資本公積180萬元,然后再調減盈余公積100萬元,最后再調整未分配利潤20萬元。其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12 000 000

資本公積1 800 000

盈余公積1 000 000

未分配利潤200 000

貸:股本15 000 000

㈡部分應用例題有待商榷的方面

1.【例—1】會計處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合并方A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呈異常狀態——資本公積為3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300萬元,而無盈余公積,盈余公積到那里去了?在不存虧損、未進行分配或轉增資本等情況下,盈余公積(假定只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應保持的比例為1:9,可以倒算出法定盈余公積金至少應約為33.33萬元。顯然【例-1】題設條件不符會計常理。

當然也可以假設,A企業在合并B企業之前,已經合并了其他企業,并按新準則規定將原有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賬面貸方余額抵減完了,既然盈余公積已被抵減完,根據新準則的規定,在此之前應先被抵消的是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原賬面余額,即資本公司應先于盈余公積抵減完畢,可是資本公積還保持著賬面貸方余額30萬元,這明顯不符合新準則的規定。當然也可以假設A企業在合并B企業前因增資擴股而發行股票產生了30萬元的溢價收入。這些問都有待商榷。

【例—4】承【例-1】其他條件相同。再假設,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全是股本溢價而無其他資本公積)分別為10/0/0萬元三種情況;未分配利潤為分別為250/259/0萬元三種情況。

A企業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600 × 90% = 540(萬元)。

A企業的投資成本與其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800 - 540 = 260(萬元)。

【解析】: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合并雙方的賬務處理分別如下:

①.合并方A企業的賬務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540萬

資本公積10萬 / 0 / 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50萬 / 260萬 / 260萬

貸:銀行存款800萬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當盈余公積為0、未分配利潤為259萬元時,需要調整的未分配利潤應為260萬元,此時其賬面余額為借方余額1萬元;當盈余公積為0、未分配利潤也為0時,需要調整的未分配利潤仍應為260萬元,此時其賬面余額為借方余額260萬元。該兩種情況的出現,均導致原本為貸方余額的未分配利潤成為借方余額。

在合并前,報表數據顯示,在最不濟的情況下,未分配利潤充其量為零,可合并后,A企業賬面未分配利潤最差的情況是負260萬元。如果合并方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不對與合并相關的情況進行適當披露,股東在看不董報表變化情況下,企業合并行為可能會遇到一定的麻煩。

②.被合并方B企業的賬務處理(假設B企業的原股東不存在退股的情況)

借:銀行存款 800萬

貸:股本/A企業540萬(按股本面值總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260萬

2.【例—2】會計處理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合并日,從有限的會計信息中看不出合并方A企業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數據信息,在調整100萬元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時,借記“資本公積”或“留存收益”100萬元。到底是調整資本公積,還是留存收益?這是合并方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會計信息不充分導致的疑惑。

【例—5】承【例-2】其他條件相同。在合并日,假定合并方A企業的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均為零。

【解析】: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合并雙方的賬務處理分別如下:

①合并方A公司的賬務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只能將未分配利潤沖減至負數(即為借方余額)。由于合并后B公司仍然存續,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權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500萬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0萬

貸:銀行存款 600萬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當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和未分配利潤的賬面余額均為零時,無法用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來調整100萬元借方股權投資差額,只能調整未分配利潤,即使其賬面余額為零。對于合并方A企業來講,合并后的未分配利潤賬面為負100萬元,這樣的反差,能否讓股東接受?是個問題。

②被合并方B公司的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600萬

貸:股本/A企業500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100萬

九、控股投資后合并方實際控股率問題的探討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就是在指在合并行為發生之前,參與合同并的雙方均受同一企業控股控制,被控制的雙方均是能實施控股企業的子公司,被同一企業控制下的兩個子公司間的合并行為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對價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支付現金、非貨幣性資產、承擔負債、發行權益性證券等。

合并方要想通過合并來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從母公司那里取得被合并方的控制權,要想取得100%控制權,被合并方其他小股東必須全部撤資退股,否則不可能達到100%的控制權。二是合并方與被合并方的共同母公司不從被合并方撤資,為了達到控制目的,被合并方只能增資,增加的資本部分全部(或絕大部分)須由合并方出資,當然也不排除被合并方企業的其他小股東撤資退股情況,只要其原共同母公司和其他小股東不完全撤資或只部分撤資,合并方就不可能取得100的控制權。

以下為論述方便,僅以支付現金和發行股票為合并對價方式為例,并分別原共同母公司和原少數股東退股和不退股兩種情況,且暫不考慮合并方的“法定盈余公積金”應保留法定余額限制性規定等事項。

㈠合并方以支付現金為合并代價方式下投資后的實際控制率問題

1.被合并方原股東不撤資退股,合并方消納被合并方所增資本方式下的控股合并

【例—6】 A企業與B企業同受C企業控制,C企業占A企業80%股權,C企業占B企業60%股權,經C企業股東會同意并報經有關部門批準,同意A企業合并B企業,為此,兩企業簽訂了股權投資協議,A支付800萬元現金獲得了B企業90%的股權,C企業及B企業的少數股東均不退股且保持有持股數量。合并日,B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為600萬元(假定:實收股本300萬元,股本溢價100萬元盈余公積20萬元,未分配利潤180萬元)。合并日,A企業的資本公積為30萬元,盈余公積為2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180萬元(假定A企業稅后凈利潤未作分配)。

【解析】,在被合并方B企業原股東不撤資情況下,合并方欲通過企業合并達到控制B企業目的,則按被合并方B企業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700萬元為基礎,A企業應支付的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至少是:

設假面價值為X,并將其代入以下一元一次方程中:

X /(X+600) = 90%,解出:X = 5 400(萬元)

即,在B企業原股東不撤資的情況下,A企業至少要支付5400萬元的合并對價才能達到90%的股權權;也即,B企業只能采取增資方式,增資額5400萬元,只能由A企業出,但投資協議只約定由A企業出資800萬元。顯然,這份投資協議不可能實施,因為A企業的實際控股率的最大值(不考慮股份數量百分比)僅為57.14%〔=800/(800+600=1400)%〕,而不是90%,但達到了實際控制目的,而此時關聯關系變為:C企業與A企業仍保持原本正常母子關系(即C仍控制A80%股權);A企業實際控制B企業57.14%股權,而C企業實際控制B企業股權由60%降為25.71%〔=(600×60%=360)/(800+600=1400)%〕,即C企業又是被A企業控制下B企業的一個小股東;合并報表,先由A企業編制,最后由C企業匯總。

結論⑴:在被合并方原股東不撤資退股情況下,合并方對被合并方不能達到100%的控制權。

2.被合并方原股東撤資退股

在此種情況下,被合并方原母公司須撤走較大比例股權資金(可將這部分股權直接轉讓給參與合并的合并方),或者與其他少數股東共同撤資達50%以上,否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行為不可能實施。

結論⑵:當且僅當被合并方原股東全部撤資退股的情況下,合并方才能達到100%的控制權。

㈡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代價方式下投資后的實際控制率問題

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代價實施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實際控制權的情況與合并方以支付現金為合并對價的情況類似但又相對復雜一些。其中,如果被合并方所確認的股本溢價遠高于實收股本,那么根據同股同權原則,合并方在被合并方的實際控股率可能將遠低于投資協議約定的控股率,也即實際控股率將因股本溢價的確認而被“稀釋”。限于篇幅,僅以點到為止的方式進行提示,不作深入探討。

十、例析用法定盈余公積金調整借方差額后應保留法定限制性余額的問題

以《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2》第二十章《企業合并》【例21—1】和《CPA會計2012》第二十四章的【例24—1】為基礎資料,將其修改為一道以討論盈余公積沖減合并借方差額后法定余額受限方面的例題,并借以表達筆者的觀點。

【例—7】A、B兩公司分別為P公司控制同上的兩家子公司。A公司于20×7年3月10日自母公司P處取得B公司100%的股權,形成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后B公司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為進行該項企業合并,A公司發行了4 000萬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作為對價。(公司法規定,法定公積金轉為資本時,所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轉增前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五)。A、B公司采用的會計政策相同。合并日,A公司及B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的構成情況分別如下表所示:(單位:萬元)

【解析】:

在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賬面貸方余額不足以調整借方差額之時,A公司用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來繼續進行調整,不足的余額用未分配利潤進行調整。本題的難點也是關鍵問題,在于綜合考慮了公司法對法定盈余公積金調整股權投資借方差額后應保留法定余額限制條件。

本例中,A公司的投資成本是以B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2 000 × 100% = 2 000(萬元)。A公司的投資成本與其所付出合并對價賬面價值的差額為:4 000-2 000 = 2 000(萬元)。

“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調整后的最低限額900萬元(=3600×25%),低于此數時則不能再予調整。

①合并方A公司在合并日(3月10日)的財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000/2000/2000/2000/2000/2000/2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800/ 800/1000/ 800/ 0/ 0/2000

盈余公積/任意公積金 450/ 500/ 400/ 300/ 450/ 0/ 0

盈余公積/法定公積金 0/ 100/ 0/ 0/ 0/ 0/ 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750/ 600/ 600/ 900/1550/2000/ 0

貸:股本/B公司 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000

②合并報表處理注意事項及調整分錄:

A公司在合并日,通過賬務處理,只有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為3300萬元沖減2000萬元后剩余1300萬元的剩余貸方余額的情況,才滿足大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于合并方的部分(1200萬元)的條件,因此在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編制如下調整分錄: 借:資本公積(調整“股本溢價”明細項目)1200

貸:盈余公積400

未分配利潤800

十一、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可能形成“反向投資”的注意事項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2010)之《企業合并》增加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反向購買”的會計處理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交換股權的方式進行的,通常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為購買方。但某些企業合并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因其生產經營決策在合并后被參與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雖然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為會計上的被購買方,該類企業合并通常稱為“反向購買”。

例如,A公司為一家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B公司為一家規模較大的貿易公司。B公司原股東發行普通股用以交換B公司原股東持有的對B公司股權方式實現。該項交易后,B公司原股東持有A公司50%以上股權,A公司持有B公司50%以上股權,A公司為法律上的母公司、B公司為法律上的子公司,但從會計角度,A公司為被購買方,B公司為購買方。

另外,《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2010)還同時規范了“企業合并成本”、“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和“每股收益的計算”等有關內容。參照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反向購買的規定,在實務中,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也可能存在類似情況,為了加以區別,遂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類似情況暫定義為“反向投資”。

單純地從數學角度考慮,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且與并合并方股東互換股權交叉持股的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可能遇到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類似的反向購買情況,但考慮到在上市實務操作中可能遇到子公司上市與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的法律限制問題,并且類似情況著實不例舉例,或因舉例將涉及諸多前提條件或限制性假設,限于篇幅,不再舉例進行深入探討。

十二、結束語

財政部會計司劉司長的講話強調:“我國的企業合并準則規定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國際準則只規定了購買法,明確了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在我國實務中,因特殊的經濟環境,有些企業合并實例屬于同一控制同下的企業合并,如果不對其加以規定,就會出現會計規范的空白,導致會計實務無章可循。因此,中國準則結合實際情況,規定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認為,中國準則在這方面的規定和實踐將為國際準則提供有益的參考”。該講話表明,我國《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合并》等有關準則在國內和國際上的重要性。

既然重要,那么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借方差額會計處理原則方面的應用范例應在有關工具書中見諸筆墨,可包括《企業會計準則講解》、會計專業中級職稱和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在內的一些權威資料,卻沒有這方面的應用范例。這些工具書或權威的參考資料對借方差額重視程度與劉司長講話強調的重要性實在不相稱。這種情況實在異常。

新準則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中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的確又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這些局限性問題本身又與《公司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可能相抵觸。目前,財政部正就《企業會計準則解釋⑸(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借此機會,建議財政部一并考慮完善同一控制下企業控股合并產生的股權投資借方差額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以便會計、審計等相關專業廣大從業人員正確理解、運用準則有關規定,以減少或避免實務中誤解準則規定可能導致的偏差或錯誤。

參考文獻

[1]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2001.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7

[2]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2002.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10

[3]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11

[4]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5]財政部 .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0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篇(8)

現在國內還有不少的所謂精英投資者,在電視節目中動不動就把所謂國際投資大師放在嘴上,好像他們與巴菲特、羅杰斯和索羅斯都是師生關系,都往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上套近乎。仔細觀察,卻都是在忽悠國內投資者達到隱藏他們沒有技術的弱點。請看所謂國際大師的忽悠術:那個花5萬元請羅杰斯吃飯,欺騙股民被逮捕的“股神”,在2004初對中國股市是這樣預測的:“上證指數大約12個月后出現大底。”12個月?未免太長了吧!還好他沒有說10年內必到1萬點,這個我想倒是可能會對的。再看巴菲特,2007年最高價買人世界石油,2008年在道瓊斯指數跌破11830點的181周移動平均線,反抽181周移動平均線屬線下陽線拋時,他卻向全世界宣布抄美國股票大底而嚴重失誤,導致美國眾多投資者損失慘重,巴菲特不得不在媒體公開道歉。

篇(9)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0)04-0053-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and Stock Index Based on DSSW Model

CHEN Jun, LU Jiang-ch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SSW model, this paper structures model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pric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mean and variance on investor sentiment, this paper refers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stock price. Moreover, this paper uses Haodan Index as the index of investor sentiment,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odan Index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index. The result supports our theoretical conclusion. At las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Key words:DSSW model; investor sentiment; expected horizon; stock index; Haodan index

1 研究文獻綜述

1.1 理論研究文獻綜述

自Kahneman和Tversky[1]通過研究人們的非理性決策進而提出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并于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投資者情緒與市場的關系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學者們基于認知心理學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行為金融學的視角,進行理論和實證兩方面研究,發現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市場之間具有密切關系。

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 Waldmann[2]通過構建兩期代際模型(Strip-Dow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發現股票價格由理性預期的投資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和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共同決定,非理會導致股票價格對價值的背離,這個模型被稱為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3]基于兩個普遍存在的事實,即股票價格對類似盈利公告信息反應不足和股票價格對好消息和壞消息在序列上的過度反應,構建了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定價模型,并揭示了投資者信念的形成模式。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4]將投資者分為知情交易者(Informed)和不知情交易者(Uninformed),后者存在兩種心理偏差,包括過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和自我歸因偏差(Self-Attribution)。過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驗信息的權重更高,從而引起過度反應;自我歸因偏差不僅導致短期的慣性效應和長期的反轉效應,而且強化了過度自信。Mehra和Sah[5]利用貼現因子(Discount Factor)和風險回避程度(Level of Risk-Aversion)這兩個主觀性參數描述投資者情緒,構造出了投資者情緒波動下的資產定價模型。Brown和Cliff[6]認為在某一期間,如果投資者非常樂觀,就會抬高股票價格,當然也很可能獲得好的收益率,即“浪潮”效應(

Bandwagon Effect),此時投資者情緒與市場同期收益正相關。但當投機者看到市場股價變得很便宜時,他們會將此視為購買機會并變得樂觀,這種“便宜股購買者”效應(Bargain Shopper Effect)將使投資者情緒與市場同期收益呈現負相關關系。

我國學者王美今和孫建軍[7]通過構造理論模型證明,投資者接受價格信號時表現出來的情緒是影響均衡價格的系統性因子,他們實證研究發現,投資者情緒的變化不僅顯著地影響滬深兩市收益,而且還顯著地反向修正滬深兩市收益的波動,并通過風險獎勵影響收益。陳彥斌[8]在Mehra和Sah[5]研究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對投資者情緒波動與股票價格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研究,發現影響股票價格波動的情緒因素是風險回避系數、跨期替代彈性和主觀貼現因子這3個變量的波動。

1.2 實證研究文獻綜述

Fisher和Statman[9]實證發現,個體投資者本月的情緒水平與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統計上顯著負相關;投資媒體本月的情緒水平與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統計上也是負相關,但不顯著;華爾街戰略投資者本月的情緒水平與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統計上顯著負相關。Chan和Fong[10]對香港市場的個人投資者行為進行研究發現,投資者情緒指數越樂觀,該成交日的收益率越大,但隨后幾天的收益率則較低。Verma和Verma[11]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S&P500指數研究發現,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其投資者情緒與市場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但與市場波動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Kling和Gao[12]利用央視看盤數據對我國機構投資者情緒與市場收益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與大多數觀點不同的是,他們認為機構投資者情緒與市場收益并不存在長期相關關系,只存在短期相關關系,他們發現,投資者情緒并不能對市場收益進行預測,但市場收益卻可以通過正反饋效應對投資者情緒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投資者情緒是影響股票市場波動和市場收益的重要因素。但現有文獻沒有將投資者情緒根據預期時間跨度的不同進行分類,因此研究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本文認為,預期時間跨度不同,投資者情緒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對股票市場有不同影響,這在前人研究中較少受到關注。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投資者情緒進行細分,研究不同預期時間跨度下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的關系。

2 不同預期時間跨度下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關系模型的構建

在已有投資者情緒定價模型中,只有DSSW模型利用預期分布對投資者情緒進行了描述,因此本文以DSSW模型為基礎,細化不同預期時間跨度的投資者情緒。

根據該模型,本文給出以下分析:

(1)(10)式右邊第一項為完全理性條件下風險資產的基本價值,第二項和第三項為由于不同預期時間跨度的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對風險資產價格的影響。

(2)從第二項和第三項的結構看,長、短期噪音交易者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方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們對風險資產的預期價格分布不同(均值和方差不同),對市場價格的影響不同。

(3)從整體上看,風險資產的價格由基本價值、長短期噪音交易者對風險資產價格的預期分布、及整體市場不同預期時間跨度的投資者結構決定。

3 不同預期時間跨度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關系分析

3.1 投資者情緒時間跨度特征

對短期投資者來說,股票市場走勢接近于隨機漫步模型,即股市本期收益率為上期收益率加一個白噪音的沖擊。投資者預期時間跨度越短,其情緒變化就越接近于隨機漫步模型。極端情況看,假定投資者的預期時間跨度為1天,則對未來1天看多與看空的投資者數量從長期看是相當的,即預期時間跨度為1天的投資者情緒的均值為50,方差為白噪音方差。

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股票市場長期走勢是一個帶時間趨勢項的隨機過程,即從歷史角度看,股票市場長期走勢是震蕩向上的。因此,對預期時間跨度為長期的投資者來說,其預期均值大于50。極端情況看,假定投資者的預期時間跨度足夠長,則有理由相信,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應該對足夠長的未來市場看多,因此,其投資者情緒的均值接近100,同時由于足夠長的未來市場年均收益率可以用市場資本化率表示,其預期方差接近于0。

總之,短期投資者情緒的均值比長期投資者情緒均值小,而其方差比長期的方差大。

3.2 投資者情緒預期均值和方差與股票價格的關系

3.3 不同預期時間跨度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從(12)式和(13)式可知,投資者情緒的均值和方差影響股票價格。由于不同預期時間跨度投資者情緒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對股票價格有不同的影響。

(1)短期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當投資者對未來預期時間跨度由長期逐漸趨于短期時,其預期均值趨于減小,因此有dρt/dρ*

(2)長期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當投資者對未來預期時間跨度由短期逐漸趨于長期時,其預期均值趨于增大,因此有dρt/dρ*>0,所以由(12)式得,長期投資者情緒均值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為正向的。同樣,隨著投資者預期時間跨度由短期逐漸趨于長期,其方差趨于減小,所以由(13)式得,長期投資者情緒的方差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為正向。

4 不同預期時間跨度投資者情緒與股價指數關系實證檢驗

4.1 指標選取及平穩性檢驗

在我國,投資者情緒指數主要有央視看盤情緒指數和《股市動態分析》的好淡指數。央視看盤情緒指數只分別給出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情緒指數,沒有給出市場整體情緒指數和不同預期時間跨度的情緒指數。好淡指數的問卷調查對象涵蓋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能夠較好地反映市場整體狀況,并且其情緒指數有短期和中期兩種(沒有長期好淡指數),前者預期時間跨度為1周,后者為1至3個月。可以用這兩個指數作為不同預期時間跨度下的短、長期投資者情緒的變量。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的時間跨度是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剔除“黃金周”等節假日的閉市,共有163組數據。另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每周收盤價作為股票價格指標,為了消除異方差性,均對其取自然對數。

采用SC準則(由EViews 6.0確定滯后階數)對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得到: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數在原序列上平穩,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在原序列上不平穩,但其一階差分序列平穩。因此,對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取一階差分序列。

4.2 因果關系檢驗

將長、短期情緒指數與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發現:

(1)在5%顯著性水平下,短期好淡指數是引起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變動的Granger原因,上證綜指也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數變動的Granger原因,但深證成指不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數變動的Granger原因。這可能因為:上證綜指在代表性方面強于深證成指,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市場進行短期判斷時,更看重上證綜指。

(2)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中期好淡指數是引起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變動的Granger原因,但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不是中期好淡指數變動的Granger原因。這可能因為:投資者對未來預期時間跨度越長,對市場判斷越傾向于基本面分析,受前期市場走勢的影響也越小。

4.3 脈沖響應檢驗

(1)股價指數對短期投資者情緒的脈沖響應。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受到短期好淡指數沖擊后,第1期達到正向最高點,其后出現負向反應(第4期有小幅正向),第7期達到負向最低點(見圖1,深證成指圖略)。即股價指數對短期好淡指數的反應是:短期為正向、長期為負向。

(2)股價指數對長期投資者情緒的脈沖響應。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受到中期好淡指數沖擊后,基本上都為正向反應(第2期有小幅負向),分別在第6和第7期達到正向最高點(見圖2,深證成指圖略)。即股價指數對中期好淡指數的反應是正向的,特別是較長期的反應。

5 結論及建議

通過細分投資者情緒和構建不同預期時間跨度下投資者情緒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模型,研究得出長、短期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不同影響。進一步,運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方法,對我國投資者情緒與股價指數的關系進行檢驗,研究發現:長短期投資者情緒均是股價指數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但股價指數僅是短期投資者情緒變動的格蘭杰原因;股價指數對短期投資者情緒有負向脈沖響應,對長期投資者情緒有正向脈沖響應。支持理論分析結論。

根據研究結論,本文給出如下對策建議:

(1)引導和鼓勵長期資金入市。由于長期投資者情緒對股價指數有正向影響,股價指數不是長期投資者情緒變動的格蘭杰原因。所以長期資金入市,不但可以獲得正向投資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其不受前期股價指數變動的影響,更多關注基本面分析,因此不會像短期投資者那樣追漲殺跌,這對保證我國股票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重要意義。

(2)擴大機構投資者規模。由于投資者情緒是由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的持續性和理性投資者的套利有限性造成的,擴大機構投資者規模,提高理性投資者在市場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股票市場非理性投資行為,另一方面可以增強理性投資者的套利能力,從而有利于穩定股票市場,降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

(3)短期投資可以運用技術分析,長期投資應基于基本面分析。因長期投資者情緒對股價指數有正向影響,而股價指數不是長期投資者情緒變動的格蘭杰原因,所以在進行長期投資時,不應過多基于前期股價指數的走勢和技術分析,而應更多關注股票的基本價值和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對長期走勢進行價值判斷,并通過長期持有獲得收益。但由于股價指數是短期投資者情緒變動的格蘭杰原因,所以判斷短期走勢、進行短期投資時可以運用技術分析。

(4)依據短期投資者情緒指數僅能進行短期投資,依據長期投資者情緒指數可以進行長期投資。因短期投資者情緒對股價指數的影響除第1期外均為負,所以依據短期情緒指數只能進行短期投資(即1期,這里為1周,與短期預期時間跨度相同),進行超過1期的較長期投資不能保證收益為正。但長期投資者情緒對股價指數有正向影響(第2期除外),特別是6~7期的投資能獲得更高的收益(與預期時間跨度均值吻合),所以依據長期情緒指數可以進行與預期時間跨度相當的較長期投資,而進行短期或更長期投資均不能保證收益為正。

參 考 文 獻:

[1]Ka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esk[J].

Econometrica, 1979, 47(2): 263-292.

[2]De Long J B, Shleifer A, Summers L H, et al..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4): 703-738.

[3]Barberis N, Shleifer A,Vishny R.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07-343

[4]Daniel K, Hirshleifer D, Subrahmanyam A.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53(6): 1839-1886.

[5]Mehra R, Sah R. Mood fluctuations, projection bias, and volitility of equity pri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2, 26: 869-887.

[6]Brown G, Cliff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near-term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04, 11: 1-27.

[7]王美今,孫建軍.中國股市收益、收益波動與投資者情緒[J].經濟研究,2004,(10):75-83.

[8]陳彥斌.情緒波動和資產價格波動[J].經濟研究,2005,(3):36-45.

[9]Fisher K L, Statman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0,

3/4(2): 13-23.

篇(10)

引言

創業投資作為一種對新興的、快速成長的企業進行投資的方式,極大地促進創業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創業企業成立時間短、投資家與企業家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雙方不能簽訂一份完全契約,當出現合約中未規定的事項時,就出現控制權配置問題。

由于投入資金、提供增值服務的不同,以及與企業家簽訂契約的條款和期限不同,投資家可以分為短期與長期投資家,短期投資家積極參與到創業企業中,提供高質量的增值服務,但是由于受到資金的約束,會選擇較早的退出企業,如獨立的創業投資機構(IVC);而長期投資家沒有資金約束的壓力,可以一直向企業提供資金,但是提供的增值服務質量較低,如附屬公司的投資機構(CVC)或附屬銀行的投資機構(Captive VC)。由于兩類投資家存在差異,導致兩類投資家與企業家合作時在公司治理、契約設計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進而對企業控制權配置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從投資家投入資金、提供的增值服務等方面研究創業企業控制權如何配置,對于完善企業控制權配置、促進創業投資的成功與發展意義重大。

1文獻回顧

目前,學者主要從投資家投入資金、提供增值服務等方面研究投資家的這些特征如何影響企業控制權配置。(1)在投資家投入資金方面。學者主要研究投資額的大小會對投資家是否擁有控制權與擁有多少控制權產生影響。有學者認為投資額越多,投資家擁有的控制權越多[1]- [3]。而另有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投資額的增加,企業的均衡控制權安排分別是企業家控制、相機控制和投資家控制[4]- [5]。(2)在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方面。有學者認為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可以提升企業績效[6]- [7]。另一些學者發現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影響到企業決策權,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分配[8]- [10]。

學者在研究創業投資機構特征時,發現由于投入資金、提供增值服務的不同,投資機構存在不同的類型,獨立的投資機構與附屬公司或銀行的投資機構向企業提供的資金、增值服務以及在契約設計、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較多學者認為獨立的投資機構能夠向企業提供更高的增值服務。Julia等[11]發現,獨立的投資機構相比附屬公司的投資機構使用更多的契約設計機制,能夠積極的參與,擁有更多的投票權。Chemmanur等[12]發現附屬公司的投資機構在培育企業創新方面與獨立的投資機構存在差異。Giacinta [13]發現附屬公司的投資機構比獨立的投資機構分配更少的控制權。

綜合國內外研究發現:首先,雖有研究投資家提供的資金和增值服務對于企業控制權配置的影響,但是很少有學者研究不同類型的投資家在投資金額、提供的增值服務質量方面存在的差異如何影響控制權配置。其次,已有研究很多是在一次性融資架構下研究控制權配置,而對階段化投資下控制權的最優配置缺乏研究。再次,創業企業具有高度的人力資本依賴性,而現有研究往往忽略企業家的人力資本因素,忽略對企業家進行事前激勵。最后,已有研究忽視了創業投資的專用性特點,忽略了投資家由于對企業進行管理和監督而產生的成本,以及投資家提供的管理監督服務對于企業家努力水平的影響,進而產生對企業控制權配置的影響。

針對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不完全契約理論為基礎,在金融契約和控制權配置理論的框架內,應用博弈、公司治理等理論與思想,基于兩類投資家在投資金額、增值服務等存在的差異,引入企業家努力水平、投資家投資額和管理監督成本、項目清算價值等變量,構建控制權動態配置模型,分析投資家控制與企業家控制下投資契約參數,在此基礎上確定創業企業最優控制權配置。

2模型構建

2.1模型描述

假定企業家擁有一個市場前景良好的項目,由于缺乏資金,需要向投資家籌集資金。項目存在4個時刻, 。在時刻0,企業家計劃向投資家融資;項目需要兩個階段的投資,在 需要資金I1,在 需要資金I2,投資家通過投資獲得企業股份。市場上存在兩類投資家,一類是長期投資家,用下標L表示,能夠提供項目初始階段和中期階段所需資金。另一類是短期投資家,用下標S表示,只提供初始階段所需資金,在項目中期階段退出企業。假定企業家與投資家都是風險中性。

在 時刻,企業家與投資家簽訂契約,投資家投入資金,企業家付出事前努力水平( )( ),投資家付出管理監督成本( )。企業家憑借良好的項目擁有完全的討價還價能力[14],向投資家提供契約。

在 時刻,投資家與企業家根據觀察到的關于企業狀態的信號,有兩種選擇:(i)清算項目,清算價值為L,雙方根據契約分配各自獲得的清算收益,投資家獲得的收益為 ( ,是長期投資家獲得的清算收益, ,是短期投資家獲得的清算收益),企業家獲得的收益為 。(ii)繼續經營項目,長期投資家會繼續向企業投入資金I2。而短期投資家將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給外部投資家,外部投資家以 的價格購買股份( ),并投入中期階段企業所需資金。

如果項目繼續經營,在 時刻企業可以成功IPO,獲得收益R,成功的概率取決于企業在中期階段的自然狀態( )。企業存在兩種自然狀態, 。如果企業狀態好,產生收益R的概率為1,如果企業狀態差,以 的概率獲得收益R,否則以 的概率獲得等于0的收益。企業狀態由企業家付出的努力水平和企業盈利能力 共同影響[15]。因此,企業狀態好的概率是 ,狀態差的概率是 。由于企業家付出努力,將會產生努力成本 , 是單位邊際努力成本。

2.2模型假設

根據對學者的研究發現,兩類投資家向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質量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兩類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又會對企業家投入的努力成本產生影響。用 和 分別表示企業家與長期和短期投資家合作時付出的單位努力成本。由于短期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質量更高,其對企業的貢獻使得企業家可以在經營過程中投入較低的努力成本[11],即 。同時,短期投資家比長期投資家付出更高的管理監督成本,即 。

假設:企業狀態好時,項目繼續經營收益大于清算收益,即 ,應選擇繼續經營;企業狀態差時,繼續經營收益小于清算收益,即 ,應選擇清算項目。一旦項目清算,投資家收不回投資成本,即 。投資家的激勵約束是 ,即項目收益要大于投資家付出的資金和管理監督成本。

2.3確定企業家最優努力水平

首先,計算出企業家與投資家在博弈過程中達到均衡時的項目凈現值,即企業收益減去初始投資、企業家努力成本和投資家管理監督成本。

接下來對比分析在企業家控制或投資家控制下的投資契約參數,確定可能的最優控制權配置。

3投資家控制權配置分析

假定投資家擁有控制權,當其認為項目不成功時有權決定清算。分別比較企業家與長期和短期投資家合作時的契約參數,選擇能給企業家帶來較高收益的契約,確定哪類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可以實現相對較優配置。

3.3兩種契約比較分析

如果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其會選擇出售項目而不是清算,這會產生無效的結果,即不成功的項目未被清算,反而獲得額外資金。但是,短期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對于企業的成功十分重要,這也促使企業家投入更高的努力水平來增加企業成功的可能性。

接下來比較兩類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對項目凈現值的影響。通過比較兩種契約下的凈現值,幫助企業家選擇更適合的投資家。

命題3如果下面條件成立,長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契約的凈現值高于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契約的凈現值。

如果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其會采取無效的經營決策;如果長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其會采取最佳的經營決策,但是此時企業家的努力成本較高,投資家增值服務質量較低。因此長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企業的經營收益應足夠補償投資家提供的增值服務質量的不足。如果上述條件滿足,長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對企業家更具有吸引力。

4企業家控制權配置分析

如果企業家擁有控制權,比較企業家與兩類投資家簽訂的契約參數,選擇能給企業家帶來較高收益的契約,確定與哪類投資家合作時,企業家擁有控制權可以實現相對較優配置。

4.1選擇長期投資家時企業家控制權配置分析

如果選擇的是長期投資家,對于前面討論的結果(長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不會產生影響。在 時刻如果企業狀態好,雙方會同意繼續經營項目;如果企業狀態差,企業家會由于不能獲得中期階段資金而被迫選擇清算項目。

4.2選擇短期投資家時企業家控制權配置分析

短期投資家由于受到資金的約束,在中期階段退出企業。如果企業家選擇繼續經營項目,短期投資家會出售持有的股份。如果企業家清算項目,清算價值根據契約在企業家與短期投資家之間分配。

企業家根據企業狀態、不同決策下的期望收益,決定是繼續經營或是清算。企業狀態好時,企業家選擇繼續經營。企業狀態差時企業家會選擇不同的策略。

這種情況下,短期投資家與外部投資家的參與約束條件、企業家目標函數與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是一樣的。約束條件產生的結果與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也是相同的。

命題4當企業家擁有控制權,與短期投資家合作時,如果企業家選擇不清算項目,契約參數與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是一樣的。

此時,企業家擁有控制權與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產生相同的結果,應該被清算的項目被繼續經營,這支持了很多學者所發現的,企業家總是傾向于選擇繼續經營項目。

隨著投資家投資額和管理監督成本的增大、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項目清算價值的增加,企業家努力水平隨之減少。該契約下,企業家總是采取最佳的經營決策。然而,由于投資家必須向企業家分配一部分清算收益,該契約也不能獲得最優的均衡結果。

4.3兩種契約比較分析

文章顯示不論企業家或投資家誰擁有控制權,企業家與長期投資家合作可以產生相同的契約參數和決策行為,實現控制權相對較優配置。在企業狀態好時繼續經營,在企業狀態差時清算。

而與短期投資家合作,會產生兩種契約,一種是企業家選擇繼續經營項目。這與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時一樣,產生了無效的經營結果:不好的項目被繼續經營而沒被清算。然而,還存在第二種契約,可以剔除無效結果。企業家選擇在企業狀態差時清算項目。此時,企業家需要從清算項目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如果項目清算收益低于繼續經營收益,企業家不會選擇清算。總之,在企業狀態差時分配控制權給企業家比由短期投資家擁有控制權更好。

5結論

文章以不完全契約為基礎,考慮了對企業家進行事前激勵,并引入企業家努力水平、投資家投資額和管理監督成本、項目清算價值等變量,在階段化投資的條件下,構建了控制權配置模型,研究如何根據兩類投資家在投資金額、增值服務等方面的差異設計創業投資契約,在此基礎上研究在各變量的影響下,哪種控制權配置可以實現相對較優。

通過模型分析發現:(1)如果企業家選擇的是長期投資家,投資家會采取最佳的經營決策,即在企業狀態差時清算項目;在企業狀態好時,繼續經營項目。在這種情況下,不論企業家或投資家誰擁有控制權,均可實現控制權相對較優配置;然而,由于長期投資家沒有像短期投資家一樣提供高質量的增值服務,不能實現控制權的最優配置。(2)如果企業家選擇的是短期投資家,當企業狀態差時,短期投資家不愿清算不好的項目,而是將其出售給外部投資家,這產生了無效的結果,不好的項目被繼續經營。在這種情況下由企業家擁有控制權可以實現控制權相對較優配置。

由于企業家和投資家的有限理性,而演化博弈的有限理性基礎允許參與者擁有有限的認知能力,因此,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創業企業控制權的最優配置可能是后續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培宏,劉卓軍. 多階段創業投資過程中控制權轉移范圍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8,16( 6):29-32.

[2] 王雷,黨興華,王修來. 基于不完全契約的創業企業控制權配置影響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4):59-66.

[3] 王聲湊,曾勇.階段融資、再談判與風險投資企業控制權的配置[J].系統工程學報,2011,26(3):291-297.

[4] 燕志雄,費方域.企業融資中的控制權安排與企業家的激勵[J].經濟研究,2007,(02):111-123.

[5] D. Cumming,S. Johan.Preplanned Exit Strategies in Venture Capital[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8,52(7): 1209-1241.

[6] 魯銀梭,郝云宏. 創業企業控制權初始配置影響企業成長的機理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3,27(1):113-117.

[7] Xuan Tian.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enture capital stage financ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101:132-159.

[8] 王雷. 兩類控制方式下創業企業剩余控制權、特定控制權配置機理――以金融工具為載體的創業投資兩階段投資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9] Yunfei Li, Zongfang Zhou. 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cash flow rights and control righ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contract[J]. Modern Economy,2012,3(1):54-60.

[10] Bengtsson O,Sensoy. Investor abilities and financial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venture capit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1,20(4):477-502.

[11] Julia Hirsch,Uwe Walz.Why do contracts differ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typ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0(3):511-525.

[12] Thomas J. Chemmanur, Elena Loutskina, Xuan Tia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EB/OL]. SSRN: http:///abstract=1364213, 2013-11-05.

上一篇: 高效生態養殖技術 下一篇: 市政路規劃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在线观看欧美gv视频网站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四区五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