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8:59: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技能訓練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46-02
大學生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驗和工廠實習)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是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食品學院各專業的應用性、實踐性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及思考能力等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實踐教學在工科培養人才過程中有著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而專業技能訓練是增強人才培養過程中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其靈活性與實用性并存,有著傳統的課程實驗、專業定期實習、工廠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實驗實習與畢業論文的過度和鋪墊。
隨著現代食品分析及檢測技術的發展,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要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化學、生物學、管理學等基本理論,還要掌握食品加工技術和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管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熟悉食品法律法規體系、食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技術[2],能在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食品檢驗機構、監督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等相關部門從事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產品銷售、分析檢測、檢驗檢疫、安全評價、監督管理、技術開發、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高等教育與中職教育在專業技能培養目標上有著明顯的區別。中職教育以培養動作技能為主,通常是“工廠熟練工”的訓練,輔以少量的智力專業技能訓練。高等教育在專業技能上培養的是高級專門人才,而高級專門人才應以掌握專業的智力技能為主,并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3,4]。因此,食品類專業的高等教育在設計專業技能訓練項目的時間及安排上,都要突出食品專業智力技能訓練為主的特性,并兼顧動作技能訓練。下面以食品類質量與安全專業為例,談談技能訓練項目的設計思路與探索。
一、技能訓練項目設計的依據
技能訓練項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專業實踐鍛煉,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掌握規定要求的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實現培養目標,以滿足科研單位或企業崗位用人能力標準的要求。
專業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的一項重要實踐教學活動,技能教學訓練項目的設計必須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要求學習生物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質量檢測和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專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參照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專業教學標準》和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和人才標準,以此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和專業訓練項目設計的依據,同時參照企業崗位及檢測單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確定出不同年級訓練項目大類和二級子項目,再對各個專業技能訓練項目的二級小類子項目進行教學設計,制訂成為專業技能訓練的實施方案。
二、以智力技能為主的專業技能項目設計
根據已確定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人才標準,按照專業能力進階培養規律,選取適合的專業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訓練項目,并對這些項目進行分析和整體教學設計,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技能訓練的實施方案。
(一)項目的選擇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可以根據不同年級,按照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設置。每個一級項目可分解成若干個二級(見表1)。
(二)二級項目的教學過程設計
下面以表1中的二級項目:同一食品不同工藝的制作,以山楂果膠提取實驗說明該項目的具體教學與訓練實施過程。
1.選擇實驗過程的表達方案。學生先查閱相關資料,將山楂果膠提取方法查到,資料篇數在10~20篇,并精讀。一般每位教師的學生人數在6~8人,可以把學生分成2~3個小組,由各小組學生討論每種提取方法的優缺點。
2.分析實驗方法。討論結束后每個學生向教師匯報資料閱讀心得,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分析,了解山楂果膠的提取方法、種類和特征等。在此基礎上分析每種提取方法的優缺點,需用到的相關藥品、儀器等,以及與實驗室相關配合的要求,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確定一種可行的實驗方法。在分析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分析,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3.準備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根據實驗資料上的方案結合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并準備所需實驗用品,包括玻璃器皿、藥品、需用到的儀器等。根據以前的要求對玻璃器皿進行清洗、干燥,以備用。
4.實驗過程操作及結果分析處理。根據實驗方案,要求每組學生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并規范每個操作步驟,包括儀器使用過程中記錄的填寫、實驗臺面的清潔等,并對實驗結果加以對比分析,找出實驗的誤差原因并分析。
(三)技能訓練的特色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技能訓練有3個顯著特點:(1)覆蓋面寬。以一年級為例,在一年級未開設專業課,但技能訓練中包括一些實驗的基本操作及查閱資料等科學的實驗方法。(2)系統性強。技能訓練(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涉及該專業的主要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形成了食品加工工藝、品質控制、食品安全檢測(重金屬、有毒有機物、致病微生物、激素等)、食品營養功能組分及有害組分分析、食品標準熟悉及制定、食品衛生學評價、食品活性成分提取分離、實驗設計、結果分析和數據處理等系統性訓練,對于強化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力培養十分有必要。(3)與其他實踐教學形式互補性強。結合食品質量與安全形勢和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有的放矢且機動靈活地開展綜合性強的技能培養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更顯著,這是課程實驗與生產性實習的有益補充,也是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的鋪墊和過度。
三、實際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通過探索和改進智力技能訓練項目的設計和實施,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效。一是想做實驗的學生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較大的提高,并能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實施。二是學生的畢業論文成績比之前有了較大提高,動手操作、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三是從學生問卷調查統計看出,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比兩年前提高了13%。綜上所述,食品類專業智力技能訓練項目研究、設計與實踐,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發揮了較好的積極作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項目的設計還不能完全與實際操作相融合,學生的專業基礎與培養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等等。這些問題都還有待今后在專業技能訓練及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劉素穩,朱鳳妹,常學東.淺談食品工科大學生的實踐教育創新[J].職業時空,2014,10(9):98-100.
隨著我國教育變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體系已經發生著重大變化,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訓。這是我國實施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針對這種教學新任務和新要求,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要積極主動學習職業教育理念,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注重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教育社會和企業需求相結合,讓學生能順利投身到未來工作中。
一、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功不到位
師范專業學生的基本功指的主要是板書和語言表達能力,但調查顯示,我國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基本功的鍛煉方面還有待加強。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人很少有機會寫鋼筆字或者是粉筆字,而是通過電腦來替代。這使得現在學生的鋼筆與粉筆字完全無法直視,很少有續上可以寫出美觀、大方的板書。此外,對于教師來說,語言是傳播知識的重要方式,語言表達能力的缺失會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而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普遍不足,主要表現在說話節奏把握不夠好、詞語貧乏方面。
(二)不能很好地駕馭教材
教案的設計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因此,對于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編寫教案是技能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教案的設計我們發現,學生在駕馭教材內容上存在一定問題。第一,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以及整合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學生無法深層次挖掘出教學內容與相關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在分析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與整合工作不夠到位;第二,部分學生能夠存在投籃、敷衍的情況。對于教案的設計作業,有些學生為了投籃于是直接從網絡上下載,有的則是將不同的教案拼接起來。這種態度完全發到提高自身技能的目的,反而會讓學生養成不負責任的壞習慣。
二、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訓練方法
(一)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作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就是要寫得一手好字、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學生必須要會寫鋼筆字、毛筆字以及粉筆字,同時還要會講流利的普通話,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專業技能。為了讓學生這些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加強,學生需要多多練習并做到持之以恒。此外,教師還需要發揮監督的功能,為學生制定勞逸結合的科學訓練計劃。
(二)培養學生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能力
教案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課堂效率的決定因素。但是很多學生在試講的時候沒有對教案的編制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視,僅僅只是照本宣科,因而無法完全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對于教師來說,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此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應該著重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具體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設計教案的能力來實現。教案的設計需要以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基礎知識扎實程度為依據。通過對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來設計教案,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就可以很快抓住此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防止學生從網上抄襲,一旦發現應該進行深度的思想教育。
(三)傳統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有著靈活、直觀、生動等優點,在社會的不斷進步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時候,讓學生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手段并靈活運用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對多媒體手段的過分依賴,使得很多學生無法在沒有多媒體教學的情況下開展教學活動。針對這一問題,在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將傳統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也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輪流使用兩種教學模式。
(四)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實踐技能的培養不僅要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各方面教學能力的培培養和訓練,但是教學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其最終離不開實踐機會,只有真正深入到實踐中。高師學校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要加強與中學或小學的練習,定向中學或小學申請指標,能定期將學生派遣到中學學校觀摩,甚至可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授課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親身感受和體會,能夠不斷反思和及時發現自身還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通過實踐活動能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己,促進自身全面而協調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教學技能的訓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是高師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職業素質之一,同時也是教學的最高戰略目標。因此,教師要全面開發學生潛能,注重培養學生分析教材和設計教案的能力,同時還要訓練學生“三字一話”使學生具有扎實的教學功底。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全面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更好地回報社會,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論壇”上就提出,培養信息化人才應特別關注師范院校信息技術教育,因為師范生不僅要掌握一般基礎性信息能力,更要懂得如何適當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并具備一些信息化教學開發的能力,使信息技術和教學充分結合。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師范類學生而言,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以后,尤其需要提高從師技能的訓練。為使學生在形成綜合教學能力以前,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我們以必修課《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中教師技能訓練實訓項目為基礎,創新教學模式,改革訓練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教學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創新訓練內容.強調內容與技能融合
《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強調學生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技能的掌握,在教學技能的訓練內容上,我們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備課、說課上面,而是創新內容,將訓練內容巧妙融合到不同的技能達標要求中,要求本科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教學技能主要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共三個方面。
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備課、教案寫作以及課件制作。備課要求備教材,備學生。能夠根據教材所講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教案寫作要求按照微格教學教案的格式及內容,認真設計教學過程,規范填寫教案內容,項目完整,內容具體。同時應根據教學內容,制作有利于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課件應美觀,實用,對教學確實起輔助作用,對學生有吸引力。多媒體課件應是教學的輔助,不應該是教學的全部。
課堂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導人技能、教學語言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演示技能、反饋和強化技能、板書技能、結束技能等。要求學生通過強化訓練和課堂模擬試講,能夠較為系統的掌握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具備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教學評價能力: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過程、課件質量與板書、教學情感和基本功、整體教學效果和教育性滲透等五個方面對課堂教學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既能在肯定優點的同時,又能指出不足的地方,給出改進意見或建議。
2創新訓練模式.注重實踐與應用
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的理論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關鍵是如何用已掌握的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備好課,上好課。在教學技能的訓練方式和步驟上,我們改變傳統微格教學模式,而是進行優化組合,將所有參訓學生分組,每組20人,進行集中示范、訓練,每人每次講述10一15分鐘,然后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小組進行教學評價和互議,給出鑒定意見。
具體訓練實施步驟分為訓練前、現場訓練、訓練后三個階段。
(1)訓練前:指導教師首先安排學生根據《高中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材,挑自己最擅長的1學時的教學內容。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如何針對本課教材進行教學設計。然后由學生認真備課,設計教學,寫作并完成一份《學生微格教學教案》,送指導教師審閱合格后準備試講。嚴禁學生沒有教案上講臺。
(2)現場訓練: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現場訓練。首先,教師指定一名學生進行課堂講授。學生講課時間一般為15一20分鐘。講課過程中,所有聽課的同學都要做好講授內容的記錄,同時認真填寫《聽課記錄表》。教師用《聽課記錄本》記錄。講課結束后,聽課學生抓緊根據《教學技能訓練評價表》,給講課學生打分,指導教師隨機選擇幾位同學(一般不多于3位),對講課同學的教學方法、講課聲音、課件質量、教態、課堂互動性、普通話是否標準等內容進行點評,說明優、缺點。學生評課可參考《教學技能訓練評價表》,但要內容具體,避免空洞的念條文。最后,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點評,同時指導老師對點評學生的點評結果進行點評,指出學生點評的是否淮確,存在的問題等。指導教師同時填寫《教學技能訓練鑒定表(教師用表)》。
(3)訓練后:一組訓練完畢后,指導教師對講課學生給出綜合排名,對講課不達標的學生,將反饋中發現的問題按指導教師和小組評價意見修改教案,經準備后進行重講,直到達到教學評估的要求。另外,要求指導教師收齊學生教案和學生用表,整理好《教學技能訓練鑒定表》,連同《聽課記錄本》一同交評估辦,存檔備案。
3創新評價體系.采用多元評價模式
在教學技能訓練的考核與鑒定方面,我們采取學生自評、小組組員互評、教師總評的多元評價方式,避免了教師一人主觀打分的片面性。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講課、評課,同時參與小組評議,對講課學生的教學情況及學生點評情況給出客觀評價和鑒定意見。同時科學制定評價項目,力爭做到客觀、全面、公正、公平。師生共用的主要評價項目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包含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能以適當的方法和手段突破教學難點;能深人淺出的化解疑點;能將講授的知識結構化、系統化。
(2)教學方法和過程:包含教學設計有創意,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注重啟發式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貼切吻合,教學技能運用嫻熟,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知識密度和梯度,有易到難,由淺入深。用典型性的事例解析使學生掌握規律性的東西,努力達到舉一反三。
(3)課件質量與板書:包含課件內容充實、切題;用語及文字表述科學規范,有條理,能發揮輔助教學的作用。課件制作色彩及主題模板搭配合理、美觀,視覺效果好;對學生學習有吸引力;板書工整、清楚、有條理,版面布局合理;使用字詞、符號合乎規范。
英國微格教學專家G·布朗說過:“微格教學將幫助教師加強、改進教學技能和方法、減少失誤。并使師范生盡快地建立信心。它下能在一個晚上改變教師或師范生的個人素質和習慣.它不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它不一定能把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天才的完美無缺的教師、但可以把他變成一個好一點的教師。”多年來.廣大微格教學工作者不懈努力‘微格教學越來越顯現出它的價值、在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及提高師范生教學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微格教學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初,是美國50年代末興起的“教育改革運動”的重要成果之一。
微格教學是師范教育微觀研究的產物、以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促進教育、把重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過程和各種技能的訓練上。它是把課堂教學活動分解為若干教學技能,在專門組建的微型課堂中,應用電教技術對師范生或在職教師進行分項技能訓練的教學方法。其特點主要表現為:(1)分解變量,明確目標;(2)單項訓練,突出重點;(3 )及時反饋,準確評價:(4)真實安全,減輕負擔_微格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教師的口傳心授的灌輸式,倉貯式方法,將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分類.采用啟發式、訓練式、探索式的培訓方法、追求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觀念,把傳授式教學變為動態研究式教學,成為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微格教學訓練體系的建立
教學技能是每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技能,它是教學過程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熟練地掌握教學技能.方使教學更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_因此,提高教學技能水平,構建微格教學科學的訓練體系至關重要
微格教學的技能訓練要重特點、抓關鍵其訓練流程可概括為:(如圖所示)
(一)學習和研究微格教學理論
實施微格教學之前、指導教師和實驗人員對微格教學必須有較透徹的了解、主要是組織學習和研究有關微格教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教育理論,即學習和研究微格教學概念、步驟‘特點、理論基礎及微格教學的設計、評價和反饋;教學技能分類.教學目標分類、教材分析、課堂教學的觀察方法和評價等。通過學習.理解微格教學的思想、了解微格教學的程序,掌握微格教學的設計方法,學會微格教學的教案編寫,懂得技能訓練的要領,知道如何去觀察和評價自己及別人的教學活動;
(二少分類學習,觀看示范、掌握教學技能
“分”的觀點是微格教學最本質的思想內涵,微格教學的核心是教學技能分類。采用還原論的方法,從技能的角度出發.把課堂教學分解為若干基本教學技能。井對某種技能進行分析、研究和組織培訓,在教學技能這一新的層次上探討教學的規律:我們按課堂教學中師生信息交流的構成要素把教學技能分為:導人技能、提問技能、語言技能、講解技能、結束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等。通過分類.對各種技能都作界定,并指出各種技能的教學功能,提出各種技能的訓練要求,為受訓者理解、識別、訓練并掌握各種技能提供有利條件。
在分類學習的過程中。應為受訓者提供生動、規范的技能應用范例,通過示范,使受訓者產生廣泛的感性認識,建立起鮮明的摹仿形象:微格教學示范的形式多種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利用錄像示范或用實際的角色扮演示范:學員的微格教學錄像示范或特聘優秀教師的示范;單個技能的示范或若干技能的綜合示范:正面典型的成功示范或反面典型的失敗示范等等。
(三〕分組設計,編寫微格教學教案
微格教學小組通常由5--20人組成。一次微型課的教學不是所有的技能要素都涉及到,要根據學員自身的特點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每次只重點訓練一個技能以便受訓者容易把握。當訓練目標的內容確定之后.結合技能的評價表明確訓練目標的教學行為內容和所應達到的掌握程序,編寫出詳細可行的教學方案。微格教學的教案不同于一般教案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同時具有技能訓練和內容教學兩個目標。因此,要處理好訓練目標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應注意突出訓練目標微格教學教案在編寫形式和內容描述上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殊要求,一般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教學技能訓練目標;②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③教師教學行為;④所應用的技能要素:⑤學生的學習行為:⑥教學媒體的使用;⑦時間分配;⑧教后反饋
(四)組成微型課堂,進行教學實踐
微型課堂要由扮演的教師角色、學生角色、教學評價人員和攝像人員組成。在課堂上被培訓者按所準備的內容實施教學。所用時間為10分鐘左右.受訓人員輪流扮演教師、學生角色,認真實施教學。在正式上課前.受訓者應做簡短說明,以便明確訓練的技能、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思想。在進行角色扮演時,一般用錄像的方法對教師的行為和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以及時準確地進行反饋。 (五)及時反饋,討論評價
準確及時地反饋和恰如其分地評價,是幫助受訓者提高的關鍵。當兔色扮演完成以后.要及時重放錄像.使受訓者迅速獲取反饋信息。微格教學小組成員和指導教師一起觀看錄像,進一步觀察受訓者技能練習和達標程度,必要時可反復觀看某一片斷或定格于某一場景。
觀看錄像,每個人都要對訓練過程作出認真地評價-首先是自我評價,直接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客觀的評價;其次是討論評價,小組成員可以從自己扮演的學生盒度談感受等進行評價;再次是指導性評價,教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準確、中肯地對受訓者的教學進行評價在評價階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運用微格教學技能訓練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②研究教學技能和策略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學結構是否優化;③分析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達標差距及其原因;④提出改進教學的新的設計方案。
在討論評價的基礎上.受訓者要認真總結。修改教案,然后重新實施教學。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學員的教學技能則會日臻成熟。
二、微格教學實施原則
(一)理論為先導。技能訓練為主線
理論學習是技能訓練的基礎,而技能訓練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是提高微格教學質量的關鍵。微格教學的深人開展.首先要以理論為先導.學員在學習領會微格教學理論的前提下,方能使得訓練的目標更加明晰化,訓練的步驟更為科學化,評價的內容更為規范化:而理論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因此,在微格教學中。要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突出技能訓練這一主線。受訓者要提高教學技能,實現從多方面改進原有的教學素質離不開在理論指導下的有目的、有計劃和具有特定目標的訓練過程技能訓練包括技能示范的分析,教案的編寫,教師角色、學生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自我分析和討論評價等訓練是體現微格教學特點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二)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就是確認學生在微格教學中的實踐和發展的主體地位。微格教學的整個過程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各種教學技能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過程,把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轉化成靈活的運用能力,要靠學生本人積極自覺的實踐活動來完成,指導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J教師的主導就是確認指導教師在微格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組織指導地位:教師是教學設計的編導,教師是學生認識與發展過程的指導,教師是點撥解惑、因才施教‘因勢利導的向導。導之有方,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有利于訓練目標的有效實現:
(二)語言表達不過硬。語言表達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外語專業的學生,通過幾年的專業訓練,口語水平怎么樣,一開口就應該聽出是專業的水平。可是,有的學生朗讀英語文章很不流利,音調把握不準,節奏感不強,語速控制不當,感彩不豐富,甚至吐字渾濁不清。在進行教學實踐中,不能利用好英語口語組織教學,或者語言非常生硬,這樣的口語水平怎能教好學生。在書面表達方面,有些學生還只能寫些初中水平的簡單句子,要表達一個觀念,沒有適合的詞和句子,或句子之間聯系不緊密。
(三)教學技巧應用不靈活。授課要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在開展實踐教學時,英語教育學生不能把握好導入環節,采用單一的導入方式,或者沒有進行導入就直接進入新課內容,這樣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授新課時,方法單一,授課方式單調,一般就是朗讀、練習加講解,。沒有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方法,教學中就只能按固定呆板的方法,學生聽多了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低迷。有些學生組織教學時,只會按步就班地照教案進行,不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面對課堂突然發生的問題,缺乏應對的教學機智。
(四)備課說課基本功不扎實。有些師范類學生在實習前,要進行試講,還不知道怎樣備課,教案包括哪些環節。當提到教師應聘時要進行說課時,有些學生還以為說課就跟上課差不多,這樣的學生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如何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平時就缺少備課和說課技能訓練,備課時就會無從下手,找不到重點、難點。備課訓練中一些同學不動腦筋,依賴于網絡教案、教參,照搬他人的優秀教案,但不能他人編寫教案意圖,運用起來不得要領。
(五)課件、圖片制作不熟。現在的課堂教學,教學必須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其中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目前師范類學生都開設了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里面有多媒體課件制作內容。但有的學生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或教師組織學生實踐操作機會少的原因,許多學生制作課件的基本技術沒有掌握,對于應用一些動畫技巧,制作漂亮的課件根本沒有嘗試過。雖然也開設了美術課,但基本上沒有真正學到為教學服務的真本領。其實從應用角度來說,課堂中應用最多的是簡筆畫,所以在美術課中要加大對簡筆畫的訓練力度。
二、英語教育類學生教學技能提升策略
師范生要從一名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教師,在大學幾年,不僅要認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加強各種教學技能的訓練。師范生畢業能否順利走向職場,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就看教學技能的培養水平。英語教育類學生教學技能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充分把握時間,發揮各種課程優勢,利用各種途徑訓練實踐技能。
(一)適應教學技能需要,調整課程設置大學時間就3、4年,一般現在都采取3+1的培養模式,英語教育類學生實際在校時間就是3年,要開設的課程數量很多,有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基本素養課程,還有一些選修課等。所以在課時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應該將有關課程進行優化調整,總的宗旨應該是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以實踐為取向,著重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根據教學工作的要求,英語教育類學生主要的教學技能有:二字(鋼筆字和粉筆字)一話(普通話)、繪畫、英語教師口語、聽力、歌唱、課件制作,備課、說課、講課、評課。開設如下技能必修課,英語教師口語,雙語書寫和板書設計,教學簡筆畫,英語聽力、英語寫作,普通話,現代教育技術、英語教學法。根據技能培養要求,適當增加技能課時,創新上課形式,課堂以實踐訓練為主。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技能示范和悉心指導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極為重要。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展現他們的知識面、基本功和教學能力,這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大學教師應該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想方設法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地提高自己教學技能,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設計,靈活使用各種方法,把講授與設疑、自主探究、合作與交流等方法綜合使用,為師范生參加教學實踐起到示范作用。為了適應英語教育學生技能培訓要求,教師要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尋找機會參加技能培訓和研討會,加強教學技能訓練和教學研究,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現自己過硬的的教學技能。
為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要求,我校是這樣探索機械類專業一體化教學的,將原先各教學環節,通過合理配置、循序漸進地安排在一體化教學中,實行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化,專門技能提高產品化,核心技能培養系列化。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完整的、系統的技能和技術。
一、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化
我們依據本專業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將一體化課程劃分為:入門知識教育系列、基本技能訓練系列、量具使用和保養系列、刀具刃磨系列、技巧形成和生產性實。在每個系列中進行細化,劃分為若干小的模塊課題,課題之間既有嚴密的邏輯聯系,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可結合產品加工穿插交叉組合。
1.課題積木型
一體化教學中必須做到每個學生有事可做,但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統一課題實習工位不可能每人一個。為此,我們充分利用課題積木型的特點,循序漸進,穿插交叉。例如,機加工一年級學生開始學習時,根據工位數量安排一部分學生上機操作以熟悉機床結構,其余學生安排刀具刃磨、量具測量練習等,不僅使單調、枯燥的入門知識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又解決了實習工位不足的矛盾。
2.課題帶產品
我們依據典型工作任務,設法按課題要求尋找產品加工,例如,銑工課題用圓柱刀銑平面及平行面,磨工課題磨平面及平行面,我們先在鑄鐵塊上示范、練習,待學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要領后,立即轉入產品加工,選擇16D氣泵殼體零件作為課題實習產品,該零件需要銑磨平面及平行面。學生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制成了產品,學習積極性更高了,也解決了課題重復練習的難題。
3.產品帶課題
機械產品門類眾多,并非每一個產品都能適合一體化教學,怎樣選擇合適的產品呢?我們認為,應以大綱為原則,以模塊課題為依托,選擇數量、質量適中,而且能代替多模塊課題的產品作為教學產品。對精度高、難度大的產品,我們根據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工藝方法,采用工序分散的原則,化難為簡安排加工。例如,我們選用液壓馬達轉子零件為機加工學習的主要產品,加工工序有:車、磨外圓、銑臺階、銑等分槽、銑鍵槽等,該零件加工分為粗加工、半精加工,質量約為3千克,可帶動車工模塊課題五個、銑工模塊課題六個、磨工模塊課題四個。總之,一體化教學為主的產品不能脫離教學的主線,必須圍繞大綱主軸運轉,防止生產與教學脫節的傾向。
二、專門技巧提高產品化
技巧的掌握僅是起步,技巧是技能的高級階段。技巧分為個別操作的技巧,工序技巧,綜合作業技巧。這些技巧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
1.營造生產氣氛,掌握個別操作技巧
個別操作技巧是指學生單動作操作的能力。根據教學的要求,操作練習應使學生形成科學概念,達到動作自如,接近自動化的程度。在此階段進行模擬生產性實習,即給學生下達生產任務,發正式生產圖樣,編制工藝流程,以形成生產氣氛,人為地制造壓力,使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刺激中樞神經正確地實現意識的要求,達到信息反饋。教師只需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指導糾正誤差,使學生由“自覺”階段進入“自動化”階段,從而掌握個別操作技巧。
2.通過典型零件加工,掌握工序技巧
工序技巧是指學生單件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同的加工工序有相應的工序技巧。那么技校學生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工序技巧呢?抓住典型零件的加工工序技巧是關鍵。例如,車削液壓馬達轉子階臺外圓時,我們指導學生采用分段法切削加工。又如,在零件上切寬槽及切割大直徑零件采用趕刀法,保證切割不振、不斷刀,保證尺寸精度要求。經過典型零件加工,使學生觸類旁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選好產品,掌握綜合作業技巧
綜合作業技巧是指學生操作應變的能力。前兩個技巧的訓練和提高屬初級階段,是后一技巧訓練提高的基礎。綜合作業技巧是高級階段,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而綜合作業技巧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精度的產品練習。我們和某動力機廠聯合開發蝸輪蝸桿減速箱,其中一零件有多種表面的加工技巧:車削螺紋、錐度及偏心組合件等相關技巧。只有掌握了這些技巧,才能保證產品加工質量,符合加工效率的要求,以適應工廠生產的需要。通過產品的加工,提高了學生掌握綜合作業技巧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勞動觀念,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三、核心技能培養系列化
1.更新技能課程內容,開設核心技能課程
長期以來,傳統的技能訓練主要采用“工匠式”教育模式,往往是技能單一,知識面陳舊。自1994年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建立以來,要求學生畢業之際都要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鑒定,以確認專業技術水平,因而導致技能訓練圍繞技能鑒定標準轉,一切為了考證而教學,把專業技能鑒定推人了應試教育的流程。而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寬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能在生產現場解決技術難題,進行技術指導和組織管理的,并在今后具有較強發展后勁的高素質人才。顯然,目前職業技能教學課程不能擔當如此重任,必須突破職業技能訓練以某一崗位技能為目標的培養標準,更需考慮到某類職業群的共同基礎能力和后續發展能力。就更大范圍而言,必須培養從事任何職業或行業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技能,即以核心技能為培養日標。
核心技能就是人們在職業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并能體現在具體職業活動當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具有廣泛的可遷移性。核心技能包含認知、動手、效果、社交四個方面,它們成為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特定技能的基礎。
2.開發核心技能模塊,提高行業通用技能
強化核心技能的培養,關鍵是開發核心技能訓練課題。編制核心技能訓練課題,應以核心技能內涵為依據,滲透行業通用技能標準。為了便于教和學,便于教學檢查,可以把核心技能教學內容分解成思維、能力、方法、技巧、意識、品質六大系列。在每個系列中進行細化,劃分若干個單元訓練課題模塊,可以拆裝組合,模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把核心技能課題模塊融入整個教學環節之中。
實施核心技能課題訓練,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編寫一體化課程的教案。教案是核心技能教學活動的藍圖和方案,它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品質、學習方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一門綜合新型課。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明確教案編寫的依據,也就是分析該教案的學習對應的一體化課程描述、學習任務設計方案、教學活動策劃、學習工作站的設施設備及師生學習基礎等。其次要明確教案的組成要素,如學習目標、學生情況分析、學材分析、學習重點及其化解方法、學習難點及其化解方法、資源準備、學習任務教學組織流程方法與考評材料、教室布置圖籌。在此基礎上,撰寫一份優質的一體化課程教案,要寫好“學習目標”“內容與過程”和”學習評價”三個內容。充分實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給學生活動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說,教案為一體化創新的空間導航,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助力。
核心技能融于行業通用技能,同樣,行業通用技能課題訓練又可促進核心技能的提高。如凹凸配合課題,配合件的尺寸精度較高,配合間隙較小時,要完成此課題需獨特加工的工藝方案。教師要善于結合課題要求,多設置些開放性的教學疑點,利用這些方法創造環境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同傳統加工方法、測量方法挑戰;鼓勵學生求異、求變、求新,以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在學生對加工工藝方案論證交流,相互討論、比較評價后選擇的基礎上,指導教師及時講評,再經實踐檢驗,聚集最佳方案,達到訓練學生聚合思維的目的。把創新思維能力訓練貫徹到行業通用技能模塊課題中,對職業特定技能的掌握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一體化教師培訓,優化知識結構
眾所周知,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最關鍵的是必須造就一支具備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發展能力和企業工作時間能力的一體化教師隊伍。由于技工院校大部分教師來源于各大學或專科院校,直接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企業實踐工作經歷,沒有參與過企業實際工作任務,不清楚企業三產工作流程、勞動組織方式、工作協作方式、設施設備使用、技能需求及知識運用情況等,所以在設計開發學習任務時脫離行業企業工作現場。同時,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向,教師備課、上課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向學生傳授知識這個問題上,甚少考慮如何實施工作任務,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問題。
通過聘請國內外職業教育專家、課程改革專家、學者開設培訓講座;教師校內培訓;開展集體教研活動,反思與探討;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邀請行業專家、企業能手來校組織培訓;選派教師參加各類專業技術培訓班;選派教師到國內外考察學習;開展教學設計與說課比賽;與兄弟院校學習交流等,加強教師一體化理念、理論、思想的學習,并貫穿一體化課程構建與實施工作的始終,以達到初步領會、實踐體驗、反思提升、不斷持續改進、層層深刻領會的效果。同時使全體教師掌握一體化課程的開發技術路徑,而熟悉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的提取技術,掌握一體化課程標準的編制路徑,學會學習任務的設計開發方法等,為構建出高質量的一體化課程,實施出高水平的一體化教學服務。
通過核心技能的培養,不但保持和改進了培養學生基礎素質的內容和方式,也改進了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特別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知識、更新技能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8018403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張景川(1977-) 男,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物理與信息技術系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基礎理論與教育教學。
0 引言
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作為教師除了要有廣博的知識之外,還必須要有傳授知識的技能和技巧。而高師學生教學技能的高低不僅體現了高師生的素質,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未來中學的教學質量,認真做好每一步的教學技能訓練和應用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大多數高師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在教師基本技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甚至有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因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安排在其它崗位做一些日常性工作。因此,高師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應受到高度重視。下面通過分析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和微格教學的特點,提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微格教學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措施及步驟。
1 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導致了教與學觀念的轉變。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吸收者,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而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后,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異地接受其他教師的授課。在學習的過程中,疑難問題的解答除了向教師求助,還可以向網絡上的其它學習者求助[1]。
(2)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更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的核心是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信息技術能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能使宏觀事物微觀化,微觀事物宏觀化。課堂的重難點應該先講授,在學生有所體會、理解的前提下,再應用多媒體模擬。講授是抽象的,模擬是形象的,多媒體突破難點的過程就是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用信息技術手段將知識、方法在課堂上呈現出來,使之形象化、生動化、人性化,學生就會印象深刻,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教師的角色及地位發生了轉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得知識,也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等依據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的角色要根據教學需要不斷地發生變化[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督促者、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
(4)信息技術環境下大量信息資源的產生和資源庫的創建使得教科書 (教材 )的含義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非印刷材料的出現(如視盤教材、錄像教材、網絡課程等),更重要的是不再受過去那種條條框框的限制。人們會更多地使用教學材料庫、教學資源庫、教學包或學習包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尋求知識的樂趣,而且能在海量信息中尋找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時也改變了將教科書和大綱作為教學目標或任務的唯一來源,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出發,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出發來施教,搭建平臺,支撐學習。
(5)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突出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資源之間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特點。個人探究、小組協商與互助、全班呈現、交流與評價將有機結合。學習的過程將會更加突顯任務分工、責任到人、互相協作、共享結果 ,“合作學習”、“小組學習”、“任務驅動”、“項目責任制”等策略會在課堂上按需采用。
2 信息技術環境下微格教學特點
微格教學,英文Microteaching,意為微型化教學。愛倫(W.A11en)博土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微格教學的創始人之一,他對微格教學是這樣定義的:“微格教學是一個縮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它使準備成為教師或已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我國學者黃曉東先生將微格教學定義為:“微型教學法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利用現代的錄音、錄像等設備,訓練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北京教育學院微格教學課題組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認為:“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它使師范生和在職教師有可能集中解決某一特定的教學行為,或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學習,它是建立在教育理論、視聽技術的基礎上,系統訓練教師教學技能的方法。
教育技術的發展進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使信息技術環境下微格教學與傳統的微格教學相比發生一系列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
(1)形成了新的微格教學環境。傳統微格教學實驗系統包括微格教學教室、主控室、觀摩室等。傳統微格教學實驗室有以下不足: 一是教師和學生在訓練時自由性受到了限制,他們必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反復的訓練;二是由于受到設備的限制,參訓學生很難反復回放和觀看自己的訓練錄像,導致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不強;三是教學錄像一般保存在教師或管理員手中,學生很難找到資料進行交流學習,教師之間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導致查詢和評價很難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微格教學,是將微格教學教室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相結合,以數字視頻采集和處理技術、數字視頻點播技術、數字化大屏幕投影機以及多媒體計算機等, 建構集計算機、網絡、多媒體、音視頻、存儲、傳輸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的數字化微格教學系統[3],為現代教學技能的訓練創造了物質條件。
(2)微格教學技能訓練有了新模式。傳統微格教學訓練的基本模式是:事前學習和研究、確定培訓技能和編寫教案、提供示范、微型課、反饋評價及修改教案等六大步驟,訓練模式比較單一, 很多訓練只是簡單地重復,很難地體現出信息技術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理念和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等基本教學理論。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微格教學不再單純使用現有模式, 而是采用各種模式和訓練方法有機結合,形成一種靈活的、多元化的教學訓練體系;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將教學評價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教學過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發揮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促進作用。
3 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微格教學訓練高師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措施及步驟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和微格教學跟傳統的課堂教學和微格教學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教學技能訓練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對師范生的教學技能進行訓練的活動模式也就有了新的變化。主要是以先進的“主導—主體”教學設計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建立起來的,整個訓練過程既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要強調教師的訓練指導作用,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各種便利條件。被培訓者既能訓練各種設備的使用, 也能在網絡上查找資料、自己創建和使用學習資源庫、通過網絡上傳電子作業等操作。講課視頻的存貯記錄方式采用多種形式,比如硬盤存貯、刻錄成光盤, 這樣既能方便教師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或光盤進行觀看點評,同時學生也可以自我反饋。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信息技術環境下微格教學流程
根據流程圖,認真分析各個環節,可將信息技術環境下利用微格教學訓練高師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的措施及步驟分為以下4個階段:
3.1 準備階段
(1) 建立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主頁。為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提高訓練的成效,便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應在學校校園網上專門開設“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主頁”。主要欄目包括:參訓必備基礎知識、精選教案、視頻案例庫、專家點評、師生互動平臺等。
(2)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主要是使訓練者通過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理解操作規程及要領,掌握技能的結構和程序。在觀念上懂得在某種情況下應該怎樣做,并且能夠舉一反三,為實踐做好準備。學習的內容有:教學基本理論、微格教學操作流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分類、教材分析、教學技能分類、課堂教學觀察方法、教學評價和學習者的特點等。既可以由教師系統講授,也可以由學生通過校園網自主學習。
3.2 實施階段
(1)確定訓練技能。訓練的技能主要有導入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能、演示技能、提問技能、板書技能、媒體使用技能、組織技能、結束技能等。
(2)觀摩學習。訓練者在試講前,先播放幾段錄像資料,這些錄像資料可以是正例,如優秀教師的典范教學錄像,或前一屆師范生留下的優秀案例等,為師范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也可以是反例,如前一屆師范生訓練中出現的典型問題等,為師范生即將進行的訓練做好預防。在播放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評價,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每一項教學技能訓練的要領,培養學生自己歸納、選擇對應的教學實踐策略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在微格參訓視頻案例庫中自由地查找相應的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3)教學設計,編寫教案,或制作課件。依據教學設計和訓練的要求,學生選取一段15min左右的教學內容編寫試講教案。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除了編寫一般文字教案之外,還要求編寫適合于多媒體教學的簡易課件,以便在微格訓練室使用。
(4)模擬練習。師范生按照訓練程序依次進行試講。參加試講的人員主要有模擬訓練的師范生、訓練者的同學、指導教師及其評議人員。并依據訓練目標提供每一單項技能訓練的評價表,為評議人員打分提供依據。
(5)全程錄像。在試講過程中,中心控制室教師將其試講過程依次錄制下來,并將學生的訓練情況上傳到校園網,方便學生的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
(6)建立微格訓練視頻案例庫。把經過編輯和整理的參訓錄像存儲在微格訓練視頻案例庫中,以易于查詢和檢索。視頻案例庫以流媒體方式對學生和教師提供服務,通過校園網可在有網絡連接的任何場所自由地下載或在線瀏覽。案例庫中的案例可包括“精選案例”、“名師授課”、“典型范例”、“實況錄像”等,每個案例應附有背景介紹、分析說明、教師解說和評價、專家點評、適用對象、參考資料等。通過建立數字化的視頻案例庫,可以有力地支持微格教學技能訓練[4] 。
3.3 評價反饋階段
(1)實時評價。試講完成之后,管理人員可及時再現該生的教學錄像過程,同時進行評議,使被培訓者及時、準確地獲得反饋信息。也可以在網上進行評議,即參訓者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依據自己的時間通過校園網平臺與教師或同學進行討論和評議,以獲得更多的建議和經驗。
(2)非實時評價。由于課時的限制,有時很難做到完全的實時評價,這時可以采用非實時評價方式。充分利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主頁”上師生交互平臺,師生均可自由安排時間參加評議,參評學生在瀏覽他人的教學技能訓練視頻錄像的過程中,也可以發表自己見解。這種評價極大地增加了師生交流的靈活性,參訓學生得到了一個全方位的評價和反思。
3.4 教學技能整合階段
由于傳統微格教學是專門針對某一教學技能進行的訓練, 沒有注意各項技能之間的相互聯系,將單個技能平等對待,面面俱到,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對整堂課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對多技能的融合不熟練。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單項技能的過程中要適當探索已經實踐過的教學技能的優化組合,這樣, 才能在整堂課的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自如安排,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每一單項技能訓練如果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和要求,需要循環進行。通過檢查和驗收合格之后,則進入下一單項技能訓練。單項技能訓練完成后,就可以把各種單項技能訓練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技能的訓練,通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錯誤,最終形成較完美的教師教學基本功。
4 結語
信息技術化境下的微格教學訓練是對傳統的微格教學訓練的提升,有其獨特的優勢,具體的實施步驟是訓練前的準備階段、訓練過程中的實施階段和評價反饋階段,以及最終的綜合技能形成階段。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 有效地解決了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不足,體現了學生主體認知建構的思想理念,同時也方便了教師對多數學生的及時指導, 擴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提高了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 也提高了微格教學實驗室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陳婷.信息技術環境下微格教學的變化及其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07(6):9395.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65-02
一、引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自建國以來已有過多次課改。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新課標認為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系統的英語知識,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也要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另外,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教師應該有能力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相互交流,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培養學生對信息處理的能力。新時代教師應面向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情感層面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效地引導學生發展智力和個性,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它的提出對英語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及職業技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英語教師迫在眉睫。
二、英語師范生培養現狀及主要存在的問題
1.授課模式傳統,理論難于內化
目前,高校對于英語教師的培養模式都比較傳統。在英語教育本科課程設置中,英語教學法的理論課時遠超過了實踐課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了知識的傳遞而忽視了意義建構。筆者對在校的63名大三英教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已經意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的實踐課程的課時量太少,要求加大學生技能訓練。英語教學法中理論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理論知識,雖然教師們一直在努力地改變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都流于表面,忽視了內在的學習動機,而理論也難于內化。
2.大班授課,課時較少,學生參與機會少
英語教學法總課時較少,大班授課效果不夠好。雖然近年來對英語教育班級人數有所控制,但總體來說,學生個體參與的機會較少。我系對英語教學法設置了34個課時,如果按照一班30人來計算的話,每個學生能夠分到1個左右的課時,其中還包括了教師理論授課的時間。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可能性極小。
3.實踐環境過于理想化,缺乏真實感
在模擬授課中,學生互相聽課,不授課的學生要扮演聽課的小學生。相對于真正的小學生來說,模擬授課中的學生已經有了大量的英語知識的積累。在授課過程中大部分聽課的學生都在努力地扮無知,極力地“配合”授課的“老師”。這樣一來對這位授課的學生有了很大的鼓勵,也使得授課能按計劃順利地進行。但是我們卻忽視了在真實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狀況,比如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學生的思維模式等等。
4.教學反饋單一
教學反饋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重要的學習經驗。高校師范生在教學實踐階段通常有一個指導教師,教案及PPT的制作、課堂的組織、教學活動的設置等等都是在一個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并改進的。因此,指導教師的風格往往會直接影響他的弟子。在評課過程中,指導教師往往從自己的習慣、喜好出發,使得評課過于主觀,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甚至讓學生無法真正地接受負面評價。因為對教學反饋的不重視,使得教學反饋只停留在表面,學生當時聽了,指導教師卻忽視了給予他更多的機會再嘗試。最終授課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對這些反饋意見進行反思,更不用說改進教學了。
三、英語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模式研究
面對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以及在目前高校師范生的培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高校英語師范專業的培養內容應該強化技能訓練,更新培養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培養“零適應期”師資,并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就熟練掌握在職教師所需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而應用微格教學進行技能培訓是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它將師范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教學技能。
微格教學由美國的教育學博士德瓦倫?愛倫提出。這種教學模式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被北京教育學院的孟憲愷和郭友采用,不久便受到了各大教師教育機構的歡迎。微格教學是一個有控制的實習系統,它的操作系統包括六個步驟:講解教學技能、觀看示范錄像、編寫微格教案、微格實踐錄像、反饋評價和修改復錄。[1]
1.講解教學技能
理論輔導是開展微格教學的必要前提。教學法授課教師先按照授課計劃完成教學技能的理論講解。新課標下教師職業技能包括英語語言技能、英文書寫和漢字書寫技能、教學技能、教學設備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針對以上各項技能對學生進行細致的理論輔導,為之后的訓練確定目標。
2.觀看示范錄像
課中播放示范課視頻讓學生觀看并討論,討論過程須由授課教師來組織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視頻中授課教師的各項技能進行分析,學生討論其優缺點。也可以將實訓中會用到的評價表格讓學生填寫,在觀看完視頻后再統一進行口頭表述,最后由指導教師歸納總結。
3.編寫微格教案
為了改善學生參與機會少的現狀,我系對英語教育專業班級的學生進行了以寢室為單位的分組訓練,每組學生人數不超過6人。一個班級的學生除了有一位教學法授課教師外,每組學生還配備了一個指導教師,并從每組學生中選出一位較優秀的、有教學經驗的學生作為組長。在理論學習和研究之后,由授課教師布置教學技能作業,學生按要求自行設計教學活動并填寫微格教學教案表格,所有教案的編寫必須要符合新課標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在進行微格技能實訓前必須按指導教師的要求認真寫好微格教案并交由指導教師檢查,與試講不同,微格實訓通常只對某一項或幾項教學技能進行訓練。學生的微格教案必須要通過指導教師認可后才能進行下一步驟。
4.微格實踐錄像
微格實踐錄像過程中,學生互相聽課,輪流扮演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每位學生的授課時間約5到10分鐘,其余學生則充當學生的角色配合授課的學生完成微格實踐。因為微格教室有限,實訓時間有限,我們也充分利用了現有的多媒體資源,如攝像機、智能手機、網絡等在課余時間進行類似的活動。微格實踐錄像中需有授課學生的影像,也必須要有師生互動的影像。
5.反饋評價
每一節微格課的結束都是一個延續的過程,因此在授課結束后,指導教師立刻組織學生一起觀看視頻及時反饋信息,深入反思。每組進行了微格實訓的學生可以邀請其他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觀看授課的視頻,然后由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授課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授課的學生進行自我分析、反思并聽取大家的反饋意見。
6.修改復錄
在各類反饋信息中可能有些比較主觀的點評,授課教師必須要在所有反饋評價之后做總結,授課學生認識到各類問題之后,采納好的建議用于改進教學方法,對之前的微格教案進行修改,也對自己的一些錯誤習慣加以改正。在完成了新的教案后,開始進行復錄。復錄之后再聽取反饋評價,如此反復進行步驟4到6,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教學技能得到了提高。
采用新微格教學之后,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對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也增強了。授課模式的改變讓學生的實訓時間增加了,針對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復地訓練幫助學生提高了職業技能。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即授課對象缺乏真實感。筆者認為,高校應與周邊的小學、中學建立合作關系,在學生進行授課時能夠用真正的低年級學生作為授課對象,增強授課的真實性。
四、結語
微格教學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在師范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束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英國微格教學專家喬治?布朗說:“微格教學將幫助教師加強、改進教學技能和方法,減少失誤,并使師范生盡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個晚上改變教師或師范生的個人素質和習慣,它不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它不一定能把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天才的完美無缺的教師,但可以把他變成一個好一點的教師。”另外,筆者認為新微格模式也可以巧妙地運用到其它的學科中,比如導游,新聞等等專業,既降低了成本,又能提高微格教室的建設層次。可以讓微格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冠群、夏家順.微格教學原理與訓練實用教程[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2;5.
[2]肖惜.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劉艷.利用微格教學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教學能力[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6)
[4]高嵩,隗峰.基于探究的微格教學模式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1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3-177-01
為進一步對社會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過硬,教學技能良好的幼教人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學生中開展了模擬教學模式的實訓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實施促進學生結業后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盡快在幼教工作崗位上找準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能適應滿足于當前教育事業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此,筆者談一談自己對實施此種教學模式的個人觀點,供教育同仁交流參考。
一、模擬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開展實施的模擬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是指教學思想指導以行為導向為主,將模擬角色和扮演角色有機相結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其主要是通過人為的創建與設計一個模擬仿真的幼兒園的情景以及心理氛圍,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這種情景及氛圍下,按照既定的情境扮演主要和配合的角色互動,進行心理模仿和行為表現的訓練,達到職業技能的教學目的。
二、實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辦學的生命線是培養滿足于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學習與發展的關鍵還得是想法提高學生自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中,由于一些實習單位負責人怕因實習學生的教學失誤,造成對正在成長發育的幼兒及其家庭一定顯性或者隱性的責任損失。因此,對某些實踐教學訓練活動進行了參與人數、場所條件的限制,更有甚是直接否決其實踐活動,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被有所剝弱。而在高職院校中推行的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恰好避免了此種現象,它在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教學技能實踐的廣闊空間下,在不承擔任何風險、法律責任等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完全放開手腳去進行自主職業技能的訓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在創設和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大量教育資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依據教學任務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設計并組織實施技能訓練方案,從中體會自我發展。另外通過模擬教學模式,也可以有效地解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師資和基地的不足,職業技能訓練不到位的問題,成為適應長期反復大批量職業技能訓練的“真正場所”,而且成本較低。
三、實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
做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實施,須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驟進行,在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現分別闡述如下。
1、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
實施模擬教學模式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模擬教學模式的事前籌備工作。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些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然后結合教學任務,按照教師的指導,精心設計課時方案,方案中須做好主角試講教案和環境布置,配角要設計好配合方案。二是組織實施模擬教學方案的訓練。在此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課程方案進行模擬教學,但也可有所創造行為。教師要隨時抓住細節進行點評,總結優點和缺點,控制好整個教學方案實施的過程與質量,以備后期學生學習時可借鑒參考。三是及時交流評價模擬教學方案的訓練成果。課程結束后,學生之間要及時組織交流,相互評價,開展討論等多種方式,形成對模擬教學成效的書面報告,老師對上報的材料,在堅持客觀評價的基礎上,以鼓勵學生為主的原則,進行點評和總結。四是學生對模擬教學結果進行自我反省總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地方,分析原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或者實踐活動中能揚長避短。
2、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職業技能訓練,在實施中準確到位且收到良好的實施效果,因此,我們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五個問題”,即:一是加強對指導教師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訓練能力的提高。在實施活動教案中,學生雖為主體,教師卻是引導者,他們的素質與能力直接決定著整個模擬教學方案的成功實施,貫穿在整個模擬的實訓中;二是教案前期籌備工作的準備要充分。學生都要抱著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對學前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要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在實習基地與幼兒親身接觸,直接獲得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言行舉止,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感性經驗;切忌將模擬教學變成個別學生的“表演舞臺”。三是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確保訓練能達到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模擬教學訓練的機會;四是學院要全方位對模擬教學提供支持。提供優質教學服務,教學場地設備等等;五是教學后須完善評價和反思模式。只有在老師的評價與學生自我總結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模擬教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改進逐漸提高。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施模擬教學模式,能很好的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能更好的實現學生就業的無縫對接。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產物,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具體體現,該類高校已經成為我國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是地方中小學師資的后備軍,是推進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力軍,其教學技能直接影響地方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不長,尚處于本科建設初期,對于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的建構和實踐還處于摸索階段,在借鑒老本科院校成功經驗的同時,還得根據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區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練自身的特色,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本文旨在探討英語教學技能培養的內涵、英語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培養的原則,以期為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和實踐課程設置、教學技能訓練方案、教學技能評價體系建構等提供指導性的理論依據和理論基礎。
一、英語教學技能的內涵
教學技能是師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個術語,提到教師必然提到教學技能,緣于教學技能是一個教師生存和發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技能”的理解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國內學者胡淑珍認為“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中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系列有效的行為方式”。[1]李克東認為,“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及教學理論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2]澳大利亞學者Cliff.Turng認為“基本教學技能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系列教學行為”。[3]《教育心理學》中對技能概念的闡述:“技能是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4]莫里遜等認為教學技能是“為了達到教學上規定的某些目標所采取的一種行為常用的,一般認為是有效果的教學活動方式”。斯諾(R.F.Snow)認為“教學技能是由與行為及認知有關的事項的結構系列組成”。 [5]也有學者將教學技能理解為“用于具體情境(教學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驟,包括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動作技能、智慧技能、認知策略等”。[6]
從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教學技能的理解來看,他們對什么是“教學技能”還沒有統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學技能的內涵,可大致概括為“行為方式說”(如胡淑珍、李克東、Cliff.Turng)、“活動方式說”(如莫里遜等)、“結構說”(如斯諾)、“知識說”(如荀淵)。學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們提到的教學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認為它與教學方法無異,有人將它與教學水平或者教學能力混為一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縮小、或擴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頗現象。
綜合眾多學者的教學技能觀,筆者認為,教學技能是教師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的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結合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基于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運用與教學有關的知識和經驗以及有效的教學手段,組織課內和課外教學活動并促進學生學習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英語教學技能就是融英語和教學為一體,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為專業,以教學為途徑,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完成既定英語教學目標的教學技能。
二、英語教學技能的構成要素
英語教學技能就是“英語+教學”的復合技能,該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學技能的要素,如導入技能、教學語言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教學演示技能、講解技能、提問技能、反饋強化技能、結束技能、組織教學技能[6]、多媒體使用技能等,同時又涵蓋英語作為一個學科的單項技能和綜合技能,即聽說讀寫的訓練技能和語音、詞匯、句法、課文的教學技能。為了明確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范疇,為改革課程設置、制定可操作的訓練體系和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奠定理論基礎,《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組基于《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1994)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2004)中的教學技能的內容,結合英語教學中所運用的實際技能,將英語教學技能的內容歸結為五大板塊:教學表達技能、教學設計技能、教學組織技能、教學手段運用技能、教學研究技能。
(一)教學表達技能
教學表達技能指的是教態和語言面貌,即教師的儀表風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勢、站姿、服飾以及教師的語言表達,即普通話和英語口語表達技能、英語書寫規范和書面表達技能、英語課堂用語中語音、語調、語體的把握技能。教師應該做到面帶微笑、眼望學生、手勢自然、站姿平穩、服飾整潔,語音標準、語調正確、用語恰當,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學設計技能
教學設計技能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整合和優化各教學環節,梳理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實際選擇教具,基于課型確定授課形式和板書設計,從而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該教學設計的最終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設計要科學、完整,要充分體現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因為教案“是教師上課前對課堂上所教內容、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活動的系統安排及決策,是一堂課的框架”。[7]教案分為授課教案和說課教案。授課教案是教師為上課而準備的授課框架,說課教案是教師就一節課如何操作且為何如此操作進行闡釋而形成的教學方案。
(三)教學組織技能
教學組織技能就是教師為保證課堂各環節順利有序運行而調用各種教學技巧的過程,比如,如何通過導入、提問、對子或小組活動等,靈活處理新授課、鞏固課、閱讀課和復習課的不同課型,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不斷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使用正確的英語課堂用語,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適時處理突發事件等,以體現課堂的駕馭和調控能力。
(四)教學手段運用技能
教學手段運用技能指的是教師利用黑板、實物和簡筆畫以及多媒體等進行教學的技能。板書是課堂教學中輔助交流的教學技能,要提綱挈領、突出重難點。簡筆畫是利用簡筆畫勾勒教學內容,使之生動形象、簡單明了。課件制作是教師的必要技能,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制作多媒體課件,立體、動態處理詞匯、句法和課文,通過網絡平臺的交流學習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
(五)教學研究技能
教學研究技能就是教師基于具體的教學環境,以學生、教材等為研究對象,借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和課程建設等教學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所采取的種種舉措直接影響教學改革的成敗,直接體現教師研究的能力,直接影響一個教師的發展后勁。如說課教案的設計、教改項目的組織等,均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的原則
(一)凸顯實踐
新升本院校的英語專業師范教育是培養該類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礎教育英語師資的中堅力量,如何培養英語基礎扎實且具有較好的教師基本功、熟悉英語新課標的英語師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教育的重點研究課題。英語口語好、教學技能精應該是該類院校英語師范教育的目標,要實現該目標需要在貫穿四年的人才培養中凸顯實踐。從頂層設計到每個教學環節實施,都應該基于“英語+師范”的復合技能理念,即凸顯英語技能和教學技能的實踐。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辦學歷史相對短暫,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還有待加強,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辦學經驗和培養模式。該類院校必須基于自身的具體情況,看菜吃飯,培養方案中要加大實踐性、技能性課時的比重,統籌規劃技能實踐,加強技能鍛煉平臺建設。在第一到第五學期進行英語技能即聽說讀寫強化實踐,舉行英語誦讀、英語配音、英語播報、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原著閱讀等競賽活動,每個項目配備指導教師且要求學生務必參與,納入相應課程的平時考核。教學技能項目化和模塊化訓練,貫穿第一到第六學期,見習和研習穿插其中,第七學期實習和研習,第八學期頂崗實習,建構英語技能和教學技能共同提高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師范生技能進行全程化、系統化、個性化和專業化指導。
(二)建構模式
當前,新升本院校的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常局限于“三筆一話”,教師儀表及備課講課說課技能的訓練得不到充分的重視,該類英語專業師范生技能訓練常放在英語教學法課程的課堂講授中完成,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訓練和實踐平臺,沒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技能培養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歷史使命是為地方培養合格的中小學英語師資,該類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養目標,并將培養目標落實于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需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就課程開設、教學計劃、實踐平臺、教學評價等進行切合實際的設置,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養,健全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技能訓練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形成“理論-課程-實踐-評價”四位交互的培養模式。理論要夠用,即一定的英語語言理論和從事中小學英語教學所需的教學理論;課程要合理,即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要適中,確保技能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不缺位;實踐要凸顯,要建構技能實踐平臺,包括技能訓練方案和“見習-實習-研習”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教學評價要科學,建立促進師范生全面發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學技能評價體系。
(三)建立實踐基地
順應社會發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負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使命,諸項技能中英語口語和教學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新升本院校應該為英語師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空間,促進所學理論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自動轉化,除了課內課外提供足夠的技能發展舞臺,還需在見習、實習、研習各個環節上加強管理提高效率。該類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地方中小學建立長期合作的教學實踐基地,積極探索互利雙贏的合作機制,讓實踐基地成為師范生見習、實習、研習的最佳平臺,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四、結束語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21世紀以來,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履行服務社會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為了增強社會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設施,從師資建設到人才培養,不斷加深教育教學改革。然而,由于本科辦學歷史不長,改革多停留在宏觀和中觀層面,教學技能培養模式屬于微觀層面,系部管理層的主任們由于管理、教學、科研的壓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暇縱觀全局去建構比較科學合理的體系,而一線教師疲于上課完成科研工作量,只憑感覺和經驗指導學生,不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系統全局觀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卻不是針對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鑒,但是實用性不強。基于新升本院校實際,探討適用于建構該層次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模式的理論基礎意義重大。英語教學技能的內涵、構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技能培養應該遵循的原則等理論探討為該類院校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改革、技能訓練方案的制定和教學技能評價體系的建構等奠定了理論基礎,為該類院校深入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見解。
[參考文獻]
[1]胡淑珍.教學技能[M].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李克東.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學教師教學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