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8:59:4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特色園林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傳統地域文化
傳統地域文化包含了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植物、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建筑裝飾等元素。景觀設計融入了這些元素之后,體現出民族歷史文化的獨特韻味,形成了當地獨特的景觀特色。從某種意義上講,有著傳統地域文化特色的東西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史料價值、藝術價值,這是很多藝術家所追求的目標。從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來看,越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越能為世界所接納和承認。
2融入傳統地域文化的方式
1)從總體構思,總體規劃中融入。在拿到一個項目之后,我們往往先確定項目的規劃范圍,考察基地及其周邊的現狀環境,以及所處地區的未來規劃,衡量其對基地所產生的影響并進行相關的分析工作,如區位分析,規劃分析,城市水系分析,城市綠地分析,地形分析,用地現狀分析等。同時,設計師對項目的傳統地域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從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如建筑特點,服飾特點,民俗活動,風俗習慣,宗教禮儀等。在充分研究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基礎上,進行文化元素的提煉,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歸納的方式可以從點、線、面三方面進行,使文化元素與設計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充分明晰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發散思維,思考文化元素在設計中的實際運用,并根據設計理論將各種元素融入到設計作品中。
例如:廣西南寧心圩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根據其項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定位為綜合性公園。南寧是以壯族為主,聚居著壯、漢、苗、瑤等36個民族,民族文化繽紛燦爛,民俗活動多姿多彩。在心圩江的景觀改造項目中,從總體規劃方面就充分結合當地民族特色,運用壯錦和山歌,這兩項民族特色來規劃。具體規劃中,設計師從壯錦的圖案中得到靈感和啟發,壯錦的圖案變化萬千,設計師將其抽象成菱形結構,以其象征景觀結構。并因壯錦引申聯想到織物的概念,把織物中的經緯網絡提煉出來,象征城市肌理。以此來聯系各景觀節點。
在“山歌”的民族特色文化上,提煉“歌”的特色,歌曲有序曲,變奏,,尾聲的特點,將其融入到景觀節點中,通過歌、舞及聲音等元素,并結合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一個有序曲、有變奏、有、有尾聲的縱向景觀序列,并以此來組織各個景點。確立了景點的選址及主題后,再將其提煉、升華,最后賦予其富有詩意的景點名稱,從而提升景點的意境和文化內涵,使“情”與“景”交融,使不同位置不同形態不同大小的景點通過相同的意境統一起來。
例子一:按照基地分析和候鳥生活特色分析,上游的功能定位為生態保育段,同時,從立意層面,此區域也象征著一首歌曲的序曲部分,既然是序曲,同時也象征為民族之源,序曲之源。作為河道的源頭,此區域內設置了三個呼應“源”的景點:①“林隱泉韻”,象征水之源;②“神木祭歌”,象征壯民族之源;③“攤戲古音”,象征戲曲之源。
例子二:中游為游憩生活段,同時此區域象征著一首歌的過渡(變奏)部分,同時為呼應生態保育的功能定位,此區域內設置了一個引鳥區——“野鳥鳴翠”,一個開闊的戲鳥廣場——“臨風戲禽”,一個觀鳥平臺——“憑欄聞鶯”。此區內設置的景點為體現過渡的作用,主要以游憩性質為主,并向人們展示各種文化元素,如銅鼓甬道、越人歌渡等。
例子三:下游為休閑娛樂段,此區域也象征著一首歌曲的部分,此區域的景點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活動,是整個設計范圍內景點最為集中的一段,同時其功能定位也主要是人流較集中的活動為主,如火舞燃歌、美食長廊、鼓樓踩歌等。
總的來說,心圩江的景觀改造設計是按照以下手法來設計的,在景點設置上根據地形特點和功能分區,通過提煉壯錦的標志性紋路來形成區域內的景觀空間序列,并以少數民族歌、舞及其衍生的聲音元素為切入點來展現少數民族文化及生活習慣。
2)從細節構思,節點中融入。從微觀層面,具象化民族元素、傳統文化元素,應當運用現代的構成方式,以一種現代的形式來詮釋民族文化元素和傳統文化元素。例如廣州云山詩意小區,定位為具有“東方神韻“的自然人文生態社區,作品以東方的審美觀為標準,并帶有濃厚的禪意。設計師在項目會所前設計一面照壁,照壁圖案參考了南越王墓出土的龍形玉飾圖案,將其雕刻于照壁之上,并運用了現代平面構成的手法,以黃金比例雕刻于照壁。使其有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形式活潑,時代感強。
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新校園景觀改造設計,挖掘了邯鄲的文化內涵,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成語皆出自邯鄲,設計師運用邯鄲的歷史文化建筑——叢臺,在新校區的文化軸上建造“意向叢臺”,邯鄲的叢臺相傳始建于趙武靈王時代,歷經兩千多年而依然得以留存。設計師設計“意向叢臺”,運用了邯鄲的歷史文化元素,并結合“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文化元素,用鏤空的手法,以剪影的形式,筑臺而建。
中圖分類號:S75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在關于園林景觀設計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進行論述。
一、明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題,突出特色
目前,有不少人認為園林景觀設計等同于種花種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園林景觀設計被引人簡單化境地,客觀上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結果,多同而少異,缺乏內涵和特色。對此,明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題,突出園林的特色極其重要。每一個園林都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與眾不同,才能被眾人記住。園林景觀設計的主題主要分為自然生態美和文化生態美兩個方面。自然生態美是指自然生態系統所表現出來的美,它是自然界長期演化的結果,是一種原初的美和直接性的美。將自然生態美作為主題的園林,一定要注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文化生態美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文化能夠融合共生,它們的潛能能夠得到自由實現所呈現出的美。中國古典園林就是文化生態美的集合體,其中包含了詩歌、繪畫、雕塑等等。自然美和人文美并不是沖突的,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要明確自己的主題,即要確定到底要以自然美為主還是人文美為主,這才能集中展示園林的特色。每個地方都應打造自己的特色,讓游客耳目一新、過目難忘;讓本地居民增強對本地文化的認識,增強其自豪感。
二、跳出園林景觀設計的誤區,提供精品
我國現階段的園林景觀設計市場較為混亂,大有敷衍應付之作。景觀設計師心理浮躁,出現精品難覓的狀況。特別是現在的景觀設計大多陷人了誤區,比如:在設計上盲目追求高檔次,不管設計出的作品是否能產生社會效益;盲目地效仿國外的園林設計風格,照抄照搬,不考慮本地特色和人民的需求,缺乏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色;盲目追求豪華精致,向舊時代的皇家園林看齊。結果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得不到群眾的擁護;喬木+灌木+草坪植物搭配模式,是一種理想的最佳生態模式,但是被一味地濫用等。
園林景觀設計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修建這個園林是為了什么?如果只是面子工程的話,那完全沒必要浪費人力財力物力,這些資源可以用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如果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那么可以去問問群眾需要什么樣的園林,可以去采納群眾的觀點和意見,
或許群眾的想法沒有園林設計師的那么專業,但是只有群眾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三、注重園林景觀設計的和諧,以人為本
注重園林設計的和諧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園林內景觀配置的和諧;二是園林景觀設計與人的和諧。園林內景觀的配置要和諧指兩個方面:一是某一種景觀的配置要和諧。例如園林中植物的配置要和諧,這就涉及到植物樹種的選擇、植物布局的策略、不同冠形植物間的搭配、植物顏色的選擇和搭配等。二是在園林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觀的配置要和諧,不能顧此失彼。山有真山和假山,有真山的要注重在原有山體的基礎上創新,將其雕琢為更美的景觀。假山的營造不能隨意為之,要模仿自然真山,不僅要外形像,更重要的是模仿其自然之性,讓人不見其假但睹其真。水是最具韻味的景觀,它有生命、有神韻。水有靜態之美,寧靜的水面宛如明鏡,讓人看了心平氣和;水也有動態之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會讓人不禁懷疑是銀河落九天。石和林則給人一種回歸自然、遠離塵囂的感覺,沏一壺茶、聽幾聲鳥鳴,微風吹過,神清氣爽。路徑亦有意趣,有曲徑通幽,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草坪是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園林景物的基調。在園林設計中,山、水、石、林、路、草坪等景觀和諧地配置,將能使園林更受歡迎。園林景觀與人的和諧表現在現代園林設計應考慮人性化空間,以人為本,多注重“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
四、重視園林景觀設計的創新,與時俱進
園林景觀設計創新要注重理念的創新,注重與時俱進。如生態園林的設計、節約型園的設計、低碳型園林的設計等等。創新也可以融人地域特色。創新不一定是創造出新的東西,也可以是更新、改變。很多西是可以變廢為寶,這也是一種創新,在我國的園林設計中,時候換一換思維,可能就能避免資源的浪費。
五、現代園林景觀特點
現代園林景觀考慮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間,以“人”為本,經常見到大家提,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廣場,廣場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樹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讓人進。雕塑很大讓我們窒息,比例關系和控制范圍考慮不足。現代園林景觀應多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不能違自然而行,不能違背人的行為方式。魯迅先生說過:“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們的設計應符合人的行為方式。既要繼成古代文人、畫家的造園思想,又要考慮現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運用現代造園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如果我們一味的推崇古代園林,就沒有進步。不同的時代要留下不同的符號。
六、重歸人性的場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當設計是為了生活、為了內在人的體驗,當設計師成為一個內在者而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當設計的對象具有功用和意義時,我們方可重歸人性的場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為此,設計師應該:
第一。認識人性:人作為一個自然人和社會人,他們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獨;人需要運動,需要坐下休息;人離不開水,人也愛玩火;人愛采摘和捕獲;人需要庇護和蔭涼,需要了望,看別人而不被別人看到;他需要領地,需要適當尺度的空間;人需要安全,同時人需要挑戰;人愛走平坦的道路,有時卻愛涉水、踏丁步、穿障礙、過橋梁。同時,人要交流、要戀愛、要被人關注、同時喜歡關注別人……。因此,需要設計的場所能讓人性充分發揮。
第二。 閱讀大地:大自然的風、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動物的運動過程,災害的蔓延過程等等,都刻寫在大地上,因此大地會告訴你什么地方可以有樹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瀆;大地也告訴你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與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險和恐怖的,因而是兇煞的。同時,大地景觀是一部人文的書:大地上的足跡和道路,門和橋,墻和籬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講述著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和狠,人類的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因此,閱讀大地是在認識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認識人自己。
第三。體驗生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當地人的價值觀。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邊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為什么成都被認為是中國最悠閑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車,就不理解北京作為“政治中心”的含義;如果你不到溫州街頭走走,你也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如果你不經歷青藏高原的缺養,也就不能理解為什么這里的人會成為釋迦牟尼的選民。只有懂得當地人的生活,才會有符合當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間的設計。
第四。聆聽故事:故事源于當地人的生活和場所的歷史,因此要聽未來場所使用者講述關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時要掘地三尺,閱讀關于這塊場地的自然及人文歷史,實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種源于當地的自然過程及人文過程的內在的力量,是設計形式背后的動力和原因,也是設計所應表達和體現的場所的本質屬性。這樣的設計是屬于當地人的,屬于當地人的生活,當然也是屬于當地自然與歷史過程的。
城市景觀是人類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在近萬年的城市發展歷程中,人類為擺脫自然力、神權、君權以及圍城般的約束,今天終于走進了一個天地人神和諧的人性化的時代。
回來吧,詩意的場所;回來吧,人性的空間;回來吧,那故事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造景特色分析
1.1常綠和落葉的混交,形成具有一定植物群落的造景園林
根據溫州當前流行的園林造景植物的運用進行分析可以了解,該地在地被植物的運用上比較缺失。地被植物的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外來的品種居多,且不具備地方特色。該地比較常見的地被植物是中華結縷草以及吉祥草等,其中野生的耐陰植物在溫州的自然群落中較多,在園林設計中可以多多使用。
1.2結合地形設計園林,突出造景的植物特色
溫州分布較多山川,溫州市區便有9座山,所以市區的園林建設往往把市區中的山丘當作公共的綠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園林建設。在市區的山丘中建設一定的綠地,并根據山區的山體特性,在其周邊建設綠化廣場。在布置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山體的多層次進行,合理利用現有樹種,補植彩化樹種,這樣可以增強藝術感,達到美化目的,從而強化市區本來的景物特色。
2溫州園林植物景觀的造景分析和意見
(1)在園林的造景中提高對植物種類的選擇重視度,關注熱帶景觀的營造氛圍。溫州的園林中使用的熱帶植物比較多,其中包含南洋杉、加拿利海棗以及紅桑等。熱帶植物確實具有一定的異趣,但是過分的移植熱帶植物使得熱帶植物的長勢變差,反而使得植物的景觀營造優勢變差。植物的生長變差,導致植物生病壞死之外,城市的園林植物景觀效果變差。所以,選擇一些比較適宜在溫州地區生長的植物,比如在溫州生長較好的棕櫚科植物,其中包含華盛頓棕櫚、燕尾棕等。其次,可以選擇一些比較適合在溫州生長的熱帶植物,使得植物的生長和溫州的園林景色相互協調,并在營造熱帶氛圍的同時,減少了植物反復修護的成本,延長了植物景觀的效果,同時也體現出溫州地方特色。(2)體現地域特色。溫州為了做好園林規劃,在近幾年建立了很多的公園,例如楊府山公園、黃石山公園等,使得溫州地區的園林特色更加明顯,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便如此,溫州在對園林的造景認識還需要努力。在進行園林造景設計施工中,往往過于隨意,對植物的布置科學性較低。在園林造景的設計中往往考慮不到位。即便設計階段的園林造景的科學性較強或者突出了園林的藝術性,卻在實際的施工中往往會改變設計的樣板,脫離了原來的設計方案。施工公司往往過分注重公司內部的經濟收益,使得園林的植物選擇上以及植物布置上都欠缺規范性,最終導致建設的園林景觀和原先的設計圖紙相互背離,導致園林景物失去原來的樣子。因此,溫州植物的造景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促進,并從各個環節中逐漸提高重視程度,突出溫州地方的特色,實現溫州園林的科學規劃。(3)科學配置美化、彩化、香化樹種。園林造景植物需要在園林配置中突出其活力,使得植物更適應更新更高層次的生活,最終使得社會環境達到讓市民滿意的景觀效果,科學配置彩花、香化樹種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彩化樹種銀杏在秋季所呈現的黃色符合秋季的景物特點,象征收獲的季節。香化樹種桂花在溫州的花期一般是在10月上旬,馬鞍池公園等幾處桂花林中密集的桂花樹結滿了桂花,各大園區充分利用香化樹種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賞花,調查顯示:馬鞍池公園的桂花園有桂花樹近200株;繡山公園有桂花樹231株;江心嶼有桂花樹100多株。
3南洋大道景觀提升工程案例分析(三角轉盤)
南洋大道(位于龍灣區,南起龍永路北與甌海大道交叉)的三角轉盤植物的配置比較密集,且十分擁堵,缺乏美觀性,沿街的商鋪居多,立體感單一。缺乏彩化植物,使得植物高低變化程度低,呆板缺乏活力。沿街的交通設施較為陳舊,為了提高該地的彩化以及美化特性,需要把多彩綠帶花漫新城當作主要的設計理念,打造植物立體化和復雜空間的打造,突出特色鮮明。根據現狀道路情況及周邊環境特征,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道路布局和綠化苗木,并考慮造價經濟為原則,修復破損路面,強化植物景觀,完善附屬設施,增強道路可識別性,提升整體景觀效果。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紹溫州的地理環境特點,分析了當前溫州園林景觀設計特色,介紹了植物在造景中的應用,根據溫州園林造景的植物選擇特點,分析植物在園林運用中的科學性,從而對其園林發展現狀提出溫州今后進行園林植物景觀的營造想法。溫州的園林植物景觀在建設時需要突出地域性的優勢,并合理使用外來植物,科學配置彩化、香化樹種,讓綠化“錦上添花”形成四季有植物景觀,體現溫州地理、民俗、文化、經濟特點,展現溫州城市形象,營造更好的溫州“綠”城。
參考文獻
一、特色定位的釋義及重要性
教育部相關主管部門曾指出:特色專業“應該是在專業建設的觀念上有獨特性,人才培養的手段上有新穎性,課程設置、知識和技能的結構上有科學性,產教結合架構上有獨創性”。[1]這一界定,是關于高校特色專業設置的屬性界定,其“四性”表述,對于特色定位的釋義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那么,什么是特色定位?簡言之,就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而言,特色定位就是與眾不同辦學風格、特點、取向的形成與確立,是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式和方向諸方面獨特性、新穎性、科學性、獨創性的個性展示。而就農林院校環境設計專業而言,特色定位應當以與農學林學關聯為辦學宗旨、以涉農涉林為課程設置原則、以培養寬口徑多用途生態環境設計專門人才為目標。對自身特色定位的權衡和考量要特別注重必要性、適配性和前瞻性,要與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專業優勢緊密銜接。在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愈來愈多的有識之士都清醒地認識到專業特色的重要性,都在充分施展自身優勢使專業盡可能辦出鮮明的個性特色。特別是一些冷僻專業、新辦專業和普設專業,為了吸引生源、提高社會知名度,尤其在專業特色上大作文章。據筆者了解,近年來,為了更好地謀求自身的發展,擴大生存空間,我國農林類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都在不同程度地嘗試打出自己的“特色牌”。為什么?這是因為,我國現有高等院校2845個,其中設置了設計類專業的學校有1947個,有400余所各類高等院校設立了環境設計專業。[2]這些數據充分說明,無論是就普通高校而言,還是就農林類高校而言,環境設計專業所面臨的競爭是何等的激烈!如果我們在專業特色上不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那么,下一個出局的就會是自己!
二、準確把握特色定位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特色定位應與本校辦學特色掛鉤
農林類院校一般都普遍堅持以“農”和“林”貫穿人才培養、專業設置、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過程。在農林專業背景下,即使是非農學科,也要與農林學科相互交叉,彼此融通。“非農”而不“離農”,才是農林類院校非農林專業的生存法則。為此,農林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應著力從專業的交叉性、關聯性和延伸性上發力。即:其一、在課程設置上做到與農林學科有交叉。比如,我校環境設計系開設的生態室內設計、景觀植物等課程,就較好地體現了與廣義農學的學科交叉。其二、在本專業與本校其它專業的設置上做到相關聯。比如,我校的園林設計和室內設計的關聯就是非常緊密的。其三、在人才用途的覆蓋上做到相延伸。比如,我系主要是為社會輸送寬口徑多用途生態環境設計專門人才,而生態與農業則密切掛鉤。
(二)特色定位應與學生就業創業掛鉤
學生的就業率與創業成功率是檢驗教學質量的硬指標。農林類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只有緊密聯系學生就業創業所必須具備的實際才能與本領,做到因需施教,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特色定位與社會需求緊密掛鉤。近年來,我系針對社會需求,以全面提高學生就業創業技能為目標,不斷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配強師資力量,開展學研產一體化流程化教學實踐,在全面打牢學生學識基礎的前提下,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實現了畢業生99%的就業率。不少學生還獨當一面,自主創業,取得了成功。
(三)特色定位應與教學資源優勢掛鉤
教學資源是師資、設施、科研、信息等各種資源的集合組合。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要辦出自身特色,就必須最大限度利用這些資源,使教師能夠施展自己的專業特長,設施能夠發揮它的最大用途,科研成果能夠得到有效運用,文獻信息能夠得到充分共享。我校的各種教學資源與“農”密切相關,我系辦學也緊緊依托這些優勢,在專業設置上堅持以廣義農學為學科支撐,體現涉農特色,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裝置藝術設計、陳設藝術設計、公共環境小品、創意設計與推廣等方面的寬口徑高級設計人才。
(四)特色定位應與人才培養目標掛鉤
農林類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離不開以培養農業林業科學類人才為主,以培養其它與此關聯類人才為輔的基本定位。如同農口和林口需要大量法律、財務、商務、計算機等人才一樣,無論是涉農涉林的產業體系、商業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都無疑需要大量環境設計類人才。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只要能夠使培養出的人才適應和融入涉農涉林的一切產業、商業和社會服務體系,并且學有所用,就算是正確的定位。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系確立了實現“三個取向”(即技術類人才、研究類人才、環境設計拔尖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較好地對接了學校培養農口類多用途寬口徑人才的既定人才培養目標,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
三、我校環境設計專業特色定位的嘗試與探索
近年來,我系在專業的特色定位上進行了一些可行的嘗試與探索,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主要有四點:
(一)緊扣農字,實現農學的關聯延伸
結合農業院校特點,我系開設了與“三農”密切關聯的專業課程。第一,新增新農村人居環境設計、環境公共設施設計等課程,使部分新增課程直接姓“農”。第二,將原有的數字化環境設計引入證書制度,與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的全國計算機技術認證(CAD)實現課程置換,學生學完此課程,經考試合格,即獲得全國計算機技術認證應用工程師證書(CAD工程師),以增加學生在農口領域的就業籌碼。第三,將原有的景觀設計概論和景觀設計,更名為生態景觀設計概論和生態景觀設計,在課程內容中加入生態學的部分,主要講述如何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景觀設計,將原有的室內空間設計1與2更名為室內生態設計1與2,主要講述如何從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居住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這樣調整,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多地融入大農學范疇。第四,將原有的建筑設計拆分為農業建筑設計和城市小型建筑設計兩門課程,對農業建筑和城市建筑分別講述,這樣調整,確保了涉“農”的專業課程能夠獨立門戶。第五,開發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適應新農村建設的實訓項目,將項目教學貫穿于城市小型建筑設計、農業建筑設計、室內空間設計1與2、生態景觀設計、新農村人居環境設計、家具與陳設設計、光環境設計、室內外空間色彩設計、材料及施工工藝等課程的始終,這樣做,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實體設計的實戰本領。
(二)取人之長,做到定位的兼收并蓄
我系所堅持的特色定位的兼收并蓄主要體現在課程建設、校企合作和隊伍建設上。在課程建設上,我系貫徹一個“請”字。通過外聘教師,補齊本專業師資力量的短板,收納各方英才為我所用。在校企合作上,我系貫徹一個“聯”字。以搭建校企數字傳輸課堂等方式,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3DMAX)等課程的教學交流。將企業工作流程、施工過程等實時傳遞到課堂,使企業兼職教師在工作現場可直接開展專業教學,實現校企聯合教學。校企合作開發核心課程資源包,合作開發施工工藝、材料預算等虛擬實訓視頻,聚集設計案例、行業企業技術標準、設計素材、教案、課件、視頻、資訊等,依托學校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形成校企共建共享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根據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需求變化,按照多種職業崗位的從業技術要求,不斷更新相應課程的教學內容,構建融入景觀、建筑及室內設計行業企業技術標準的課程體系。在隊伍建設上,我系貫徹一個“精”字。即精訓師資隊伍,蓄積教學能量。一是發揮本校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的作用,建立環境設計工作室,使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施展。二是有計劃地選送優秀教師到有關高等院校、企業進修深造,吸收外校的教學精華。三是鼓勵青年教師考取在職博士研究生,進一步提高在任教師的學歷層次。四是爭取引進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更好地優化師資結構。五是進一步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與學術研究活動,使教學與科研比翼齊飛。
(三)人無我有,辦出專業的個性特色
通過多年實踐,我系力圖將本專業辦出姓“農”的個性特色。一是落實培養符合專業規范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積極探索構建學研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具體包括:以“知識學習”為主線的課程模塊;以“科研培養”為主線的創新基地模塊;以“生產實踐”為主線的綜合實踐教學模塊。三個模塊按照學研產發展規律,整合成為環環緊扣的教學鏈,并依據該教學鏈制定全新的教學計劃,明確每個模塊課程的具體任務和要求。二是突出素質拓展,實施活動教育提量工程,通過課程展覽和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環境設計行業競賽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四)因需應變,對接社會的人才需求
因應人才市場需求,我系適時調整專業課程,具體表現在:一是與用人企業共同優化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實現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崗位要求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設計流程對接。二是深化“項目+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以小區景觀設計、新農村規劃、特色旅游資源開發、生態旅游開發和城鎮化建設、居住與公共空間設計與施工項目為搭配,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專業設計工作室、實驗室和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三引三進”,即將企業引入校園、將工程項目引入課程、將企業骨干引入教學團隊和教師進企業、學生進工作室、教學進現場,實現教、學、做流程化,推行“項目+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三是強化以參與、體驗、實訓為形式的實踐教學。加大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將學生畢業實習的時間確定為不少于3個月,將原有的9周更改為12周。同時將原有的采風與專業考查更名為傳統文化考查。主要對我國傳統民俗、民居文化等進行專業考查,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設計實踐。此外,還通過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開發一批學以致用的實訓項目,引入企業及行業的技術標準,為學生營造生產性實訓環境。四是精選學生就業創業的練兵場地。在一些環境實體設計精品較多的大城市(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設置一系列實踐活動基地,以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滿足學生高層次實習的需要。總而言之,農林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特色定位與生源、教學質量、就業率、社會知名度密切相關,與拓展藝術類專業在非藝術類院校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密切相關,與補齊補強農林類院校專業配置密切相關,是一個現實而且重要的課題,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并對此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98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5-0079-02
實訓基地是教學過程實施實踐訓練的場所,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1]。我院園林專業開設于2011年,校外實訓基地資源豐富,有東莞植物園、深圳園博園等。校內實訓基地相對較少,作為一名園林專業課老師,需身臨其境、現場分析的教學內容,用PPT講解,總覺有些紙上談兵、相去甚遠。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物質、制度、精神文化建設必不可少。因同時負責學院團委宣傳工作,團委每年藝術節工商模擬市場、綠色植物領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論壇等活動深受學生喜愛。這些工作交織,促使展開校內園林實訓基地與校園文化結合的特色實訓基地建設探索。
一、校內園林實訓基地與校園文化結合的特色實訓基地建設可行性調查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職業教育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2]。在論證特色實訓基地建設的可行性時,進行了四項調查:
1.省內外五所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情況比對
我校園林主要課程有園林樹木栽培養護等,有園林規劃制圖室;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園林主要課程有公共景觀規劃設計等,有實訓平臺――“創意工場”;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園林主要課程有園藝企業管理、園藝產品營銷等,有“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項目資助的“省級園藝技術實訓基地”多功能智能園藝溫室等;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園林主要課程有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等,有花藝制作實訓室等16個實驗實訓室、4000園藝綜合實訓溫室、1800植物多樣性溫室等;貴陽職業技術學院園林主要課程有園林植物栽培及運用等,因搬入新校兩年在建校內實訓基地“綠林花園”,待建“盆景園”等4個校內實訓基地。
2.本校園林大二學生對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需求調查匯總
學生需求:①學會基本園林經濟植物種植培育與養護;了解園藝公司經營流程;②建立有關設計與規劃的園林模型室,學生設計規劃的成果能以模型形式展現出來;③把植物栽培、施工管理、設計分開,建立必需的實訓基地;④基地實訓的內容和市場、社會聯系要密切一些,也可以和校外一些企業小項目合作,讓同學積累經驗,幫助就業。
學生建議:①插花實訓室;②模型制作實訓室;③制圖室;④建立植物培養基地;⑤建立植物標本或模型展房;⑥提供全套測量工具的設計規劃實訓室;⑦建立苗圃基地和植物營銷管理基地;⑧室內花卉培養室;⑨插花專業實操室;⑩室外微型樓盤展示基地。
3.61份園林大二學生《東職校園景觀規劃書》規劃意見匯總
現狀分析:①環境優美,原生態自然景觀特征明顯;②校園面積大、空曠,缺乏特色代表景觀和文化元素;③自然環境利用不夠,綠化結構欠合理,綠化過于簡單,缺少細節表現等。
設計思路:①突出嶺南地域性特色,傳統與創新、歷史與未來結合;②靜態改動態;③打造校園文化旅游景點、設計獨特新穎、富內涵的景觀小品等。
規劃項目:①校園正門入口校道改造規劃;②活動中心右側草坪改造規劃;③學生宿舍前景觀改造規劃;④、新教師樓前空地規劃設計等三十余處規劃意見。
4.第五屆科技文化藝術節部分活動內容
①“綠植領養”環保活動;②“科技文化伴我行”系列活動;③攝影展;④模型制作大賽;⑤圣誕工商模擬市場活動等39項活動內容。
四份調查顯示了學校實訓基地數量、學生需求、校園環境、校園文化活動的一些情況。因校內園林實訓基地少,學生提出需要;現有校園環境簡單,學生提出改造建議;跟園林專業有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喜歡。這就引起思考:能否利用建設校內園林實訓基地,改善校園環境,打造專業特色和環境特色?在建設園林實訓基地基礎上,開發與專業緊密相關的院級大型品牌文化活動?既滿足半工半學、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這些學生實際需要,還可整體規劃校園環境,開發文化品牌,突出特色,提高人文素養。
二、校內園林實訓基地與校園文化發展結合的特色實訓基地建設優勢
1.從專業建設上,打造特色專業
學科特色是大學特色最主要、最鮮明的標志。要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點,辦出公認優勢 [3] 。
把校內園林實訓基地當成企業來經營,提高實訓基地效益最大化。實訓實習、生產、銷售與校園文化結合,有目的的針對專業實習、生產、管理、營銷設計校園和社會活動,加大效益產出,讓社會參與進來,提高學校知名度、學生就業率。
把校內園林實訓基地當成最便捷的實習場地來建設。想學生所想,減少外出實習諸多不便,保證學生實操的時間和效率,提高實操能力。
例如:針對園林專業課程(園林樹木及栽培養護、插花與盆景藝術、園林植物造景、園林花卉學等),建設室外植物栽培園,按照園藝公司的運營模式經營管理。讓學生一邊實踐植物栽培,一邊了解植物訂購、裝運、銷售、發配等,為學生走入真正工作崗位做好銜接。
2.從校園環境上,打造特色校園。
校園環境與實訓基地融為一體,建造露天實訓基地,體現實訓基地的教育性與實用性,后期建設利用實訓基地的效益產出,達到自給自足、不斷更新,取得一舉多得,突顯特色所在的優勢。
建設具有科學、前瞻、現實、通用性的大型校內園林實訓基地。既滿足教學需要且統一規劃校園環境,使校園環境有整體性和人文內涵。解決師生教、學、生活需求,在建設過程中倡導師生參與,讓師生們感受到人文關懷和歸屬感。
例如:針對園林專業課程(插花與盆景藝術、園林植物造景、模型設計與制作、園林設計規劃、設計鑒賞學等),在新教師宿舍樓前空地建造類似深圳園博園形式的中外著名景觀微型園,突出特點--讓學生自己打理微型園。學生在園中能一邊學習體會微型實景,一邊模仿制作模型,還可以種植盆栽制作花藝,不斷豐富和改造此園,將此園打造成學校的一個特色旅游景點。
3.從校園活動上,打造特色品牌項目
校園品牌建設都有一個契合點,如何尋找這個契合點,體現文化傳承性與創造性,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21世紀職業發展趨勢預測指出,21世紀急需農業科技、環境保護等人才[4]。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順應時代需求,我們開發品牌可以掛靠園林專業的特點進行。
例如:設計“綠浪花海”大型品牌活動,按照植物的生長規律從春天萬物復蘇到廣東春節花市文化展現,一年四季都可以開展文化活動。三月是生命復蘇的季節,在當月開展植物領養活動,由園林專業同學栽培植物,分給每個宿舍領養,一定時間進行宿舍種植比賽、宿舍植物創意展覽、宿舍創意盆景賽、畢業生與新生進行宿舍植物傳遞活動;在工商模擬市場進行植物售賣;種植相應花束,在感恩節、母親節等各大節日里售賣;還有迎新花市等活動,發動學生創造實習、生產、管理、銷售的思維及能力,打造專業、活動內涵。
三、校內園林實訓基地與校園文化發展結合的特色實訓基地建設前景
在實現這一特色實訓基地之前,這些都還屬于設想階段,這一切設想都是站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展開。結合半工半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建立適合的校內實訓基地,真正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學到的知識,縮小在校教的、學的,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銜接差距;平衡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能;讓職業學校教的不是跟在社會需要的后面跑,而是與社會需要并行甚至領著社會需要跑。在建設的同時加入特色,突出特色。相信這樣的發展,是能使學生真正受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宇恒.園林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J].河北農業科學.2012,(03).
1新農村園林綠化的規劃與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整體規劃缺乏科學性、合理性
當前,新農村園林綠化大部分存在著重建筑輕園林綠化建設的思想,雖有整體規劃和建設,但是在方案執行中操作性不強、隨意性比較大。集中表現在:照抄照搬城市居住布局模式,與農村鄉土人情脫節;形式比較單一,未能真正體現農村生活氛圍和自然特色;存在重硬化亮化、輕美化綠化的現象,缺乏系統、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導致新農村園林綠化的規劃與建設工作比較滯后。
1.2規劃與建設未從實際需要出發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園林綠化工作逐漸受到重視,受大城市生活環境的影響,新建工程雖然越來越多,但由于大部分農村仍然延續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 從而就要求農村與城市在園林綠化的規劃與建設中要有著截然不同的功能需求。然而,由于過分借鑒城市做法,新農村園林綠化并沒有完全繼承或優化地方的特色與傳統,沒有真正體現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和地域特色,不符合生活生產實際和視覺美感的要求。
1.3管理維護力度不夠,缺乏可持續性
由于管理資金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明確、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不高、村民自覺維護綠化成果的意識不高等原因導致個別園林景觀荒廢,這種情況數量雖少但影響很大。
2搞好新農村園林綠化的規劃與建設的對策建議
2.1突出科學系統的規劃與建設原則
在新農村園林綠化規劃與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準確定位,充分吸取當地村民、林業、建設、環保等部門的意見,增強超前意識,突出個性特色,認真研究和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利用資源優勢,突出人與自然和諧、與生態功能相協調的特點,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長遠性。
2.2突出實際需要和自然特色的原則
秦嶺北麓環山路游憩帶兩側集聚著各種游憩資源。在新農村園林綠化的規劃與建設中應充分考慮當地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和生產生活習慣,以周邊景區為依托,緊緊圍繞秦嶺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傳承和旅游資源開發,全力打造集民俗文化、生態旅游、休閑觀光、國際文化旅游、新型農家樂為一體的秦嶺北麓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圣地。在保護鄉土人情特點和田園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內涵, 就地取材, 景用結合,豐富園林內容,塑造一個自然生態平衡、景色優美的農村環境,達到人與自然景觀的有機整體。
2.3突出管理維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形式是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語言,具有時間與地點的差異性,地方特色的一大體現為方言:北京話字正腔圓、四川話風趣辛辣、吳儂軟語委婉動聽,這些方言無不對應各自獨特的地域性格,同樣,園林景觀形式亦然。雖然設計園林場所時,設計師均運用水體、建筑物、植被與地形等相似因素,然而作品形式往往大相徑庭,這是由于設計師的文化背景與世界觀不同,從美國的自然風景、好萊塢與迪士尼營造的幻想王國再到萊茵湖畔的古堡、日本禪寺的枯山水,這些都顯示出設計者文化特質的不同。中國園林景觀講究步移景異、山水呼應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自然情境,追求植物形態與自然諧趣,這些都離不開東方文化的習俗與審美取向。
例如,萬科第五園中,設計者采用了白墻、水院、呈現幾何形態的門廊、景觀小品,營造出空間交錯、出入有致且明亮通透的現代生活居住環境,也體現出嶺南園林的氣質與風骨。因此,當時設計師應深諳傳統文化,景觀設計中反映文化特色。
1.2意在筆先
“意”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決定了整體園林的表現形式與思想旨趣。園林景觀的意義所在,一方面需要設計者于創造中融入人文要素、歷史文化,賦予環境社會性,使其具有一定內在意義;而另一方面,需要依靠觀者根據自身生活經驗、文化修養與所獲得的啟迪產生理解。例如,《觀滄海》、《滕王閣序》等文均是作者對于景觀環境的個人理解。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運用具有歷史價值或者文化的部分符號語言體現環境意旨;帶有文化趣味、敘述主題或者地方印跡的某些環境隱喻景觀意義;借助歷史事件賦予環境意義等。
2遵從當地自然環境
園林景觀的設計本身就需要借助自然環境,例如揚州個園中的四處景觀,春夏秋冬,正是巧妙借助自然物候使園林內涵得以豐富。地域建筑與園林在氣候及自然環境方面有許多成功點可以借鑒,例如嶺南園林綜合考慮了嶺南地區多雨、臺風以及夏季漫長炎熱的氣候特點,設計中注意通風、降溫、防曬與朝向,前疏后密的庭院與“連房廣廈”就是對地域條件的回應。傳統園林講究隨形就勢,對自然環境的特征進行強化。事實上,不同地形與區域性景觀特征聯系密切。
法國的凡爾賽宮呈現幾何造型,體現了當地平坦地形;英國的“自然風致”則通過曲折蜿蜒的水體與叢生茂盛的樹林展示了英國典型的起伏地形。因此,差異性的地域特征決定了多樣化的景觀,盲目復制或者模仿會使場地原有的特殊環境特質喪失。巧妙運用自然環境的潛在特質,使其在整個自然環境中整合,形成一種新型景觀秩序是園林景觀設計體現地域特征的重要途徑。設計時應注意保護植物資源,盡量不破壞其固有形態,強化自然特征,在這一點上,山水園林為其典范。
作者簡介:劉兵(1980-),女,黑龍江綏化人,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理論、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化強國視域下高職院校文化軟實力提升對策研究”(編號:2015SJD655),主持人:魏銀霞;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校級教育研究課題“示范性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研究”(編號:FYJY/2014/19),主持人:劉兵。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17-0046-03
文化是高職院校發展的DNA,它決定著高職院校的“性格”和命運。示范性高職院校不僅要在實訓教學設備、校園基礎設施、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加強自身建設,更要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方面提升內涵品質,從而真正成為發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和文化建設的模范。
一、特色文化建設對示范性高職院校發展的必要性
(一)能否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制定適合自身文化的發展戰略決定著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
按照華東師范大學陳玉琨教授“學校發展三階段論”的觀點,在學校發展的第一階段,學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長的觀念、人格與能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在學校發展的第二階段,學校管理主要依靠一種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在學校發展的第三階段,學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園文化與校園精神,這是一種從必然走向了自由。不要認為文化虛無飄渺,文化一旦被創造出來,就會發揮引導、規范、激勵全體師生的重要作用。文化如果已經融入人們的血液中,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1]在全社會共同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樹立文化興校、文化育人、文化管理的教育理念,以文化的方式培養人、教育人,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一種發展戰略統領學校各個方面的發展。
(二)能否營造和創設突顯人文關懷和職業特色的文化軟環境關乎著示范性高職院校發展的持續力、創新力和生命力
相對于示范性高職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服務設施等靜態的物質環境而言,思想觀念、文化氛圍、體制機制、規章制度及學校行政能力水平和態度等動態的軟環境或者說精神環境更能從深層次上彰顯學校的文化內涵、文化品質和文化精神,真正體現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三)示范性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詮釋著高職院校精神的真諦
無論是歷史文化的傳承,還是時代精神的融合,無論是自身文化的創新,還是企業文化的借鑒,示范性高職院校在建設和發展中不斷凝煉著、詮釋著和踐行著高職精神。作為高職院校中的典范,示范性高職院校應該在不斷積淀文化底蘊的過程中,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覺醒和反思,培養自身的文化自覺性,真正發揮文化引領的示范作用,以實際行動闡釋高職精神的真諦。
二、示范性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示范性高職院校大學精神的缺失
高等性、職業性是高職院校一詞中的應有之義。然而,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我們往往認為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的個性特征,是區別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重要因素,從而無形當中忽略了高等性特征。其主要原因,一是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比較短,歷史積淀不夠深厚,二是和辦學者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思想不無關系。但是,正如杜威所說,“職業教育”并不是營業教育(trade education),不是專門做行業的教育,做專門行業的教育是機械的,用不著心思和高深的學問,只希望養成本行的專業技能就算了。[2]因而,示范性高職院校應該排除外在干擾,打破慣性思維,走出認識誤區,高瞻遠矚地規劃自身的文化發展戰略,把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職業精神、區域精神、傳統精神融會貫通,滲透于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學校管理等各個方面中去,在探索和嘗試中孕育、培養和弘揚高職院校的大學精神。
(二)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歷史傳統與現實文化的碰撞
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即使作為佼佼者的示范性院校也倍感壓力。一是市場經濟時代下學校優良傳統的傳承、發展問題。當我們一談到市場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時,自然而然會想到“校企合作”、“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相適應”、“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學校實力、社會貢獻和辦學聲譽”等內容,所以外在文化環境的變化對高職院校的歷史傳統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一方面,高職院校如何在市場經濟時代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利用市場經濟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資源促進自身的建設和發展。二是學校歷史發展中的“慣性”思維的突破和革新問題。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發展既不能簡單移植國內外其他高職院校的具體做法,也不能照抄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現成經驗,更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需要不斷擯棄陳舊的思想觀念,轉變工作思路和方法,打破落后的機制和體制,激發全校上下推陳出新、銳意進取的熱情。三是如何把示范性高職校建設經驗與積累轉化成學校的文化內涵與發展動力的問題。示范性高職院校經過幾年的艱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也有了深刻的教訓。示范性高職院校應該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凝心聚力、銳意進取,繼續鞏固成果、深化改革,在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上下功夫。
(三)示范性高職院校管理中的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矛盾
為了促進學校運行的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工作效率、規范各個部門和教職工的行為,加強學校的制度管理十分必要。然而,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由于改革力度比較大,制度革新比較快,學校要求比較高,工作強度比較大,教職工會產生一些不適甚至是抱怨。因而,示范性高職院校一方面要依靠管理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另一方面要兼顧教職工的心理和利益訴求,制度管理既不能太嚴苛,又不能形同虛設、軟弱無力。然而,怎樣使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恰到好處,恐怕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以及探索和嘗試。無論如何,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所學校實行有效管理的基礎和前提,關鍵是制度的制定、執行和反饋不要混入“看關系、走人情”等人為因素,而要充分考慮到人性化的因素,包括制度出臺的必要性、科學性和公正合理,制度執行的嚴肅性,制度架構的人性化等,從而真正進入到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溝通的最佳狀態和最高境界。
(四)示范性高職院校技術技能教育與職業素質、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禮儀教育的失衡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服務于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而技術技能教育理應首當其沖,但是如果僅此而已,則自然而然使高職院校與其他社會培訓機構毫無二致。示范性高職院校在領導能力、綜合水平、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社會服務方面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建設環境,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除了繼續在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外,更應該在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禮儀、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上費心思、花心血。然而,大部分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職業文化教育還停留在職業規劃課、就業與創業指導課、公共課和校園文化活動層面,重技能輕素質的觀念仍然很濃厚。
三、示范性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培育具有優良取向的學校核心價值觀,塑造杰出的學校精神
學校核心價值觀是有關學校核心價值或基礎價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觀念,作為對學校成員的期待、要求和規范,它激勵、維系和約束學校中所有成員的行為。[3]學校核心價值觀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學校最根本、最持久、有深遠影響的精神信仰與價值追求,是融入學校全體師生言行舉止和內心深處的價值理念。示范性高職院校要滿懷著對職業教育事業的虔敬心和責任感,喚醒、提煉和重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一要動員全體師生梳理、解析和挖掘學校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凝煉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二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校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和融匯貫通,形成、闡述和踐行核心價值觀。三要通過教學管理、宣傳教育和文化活動等方式使學校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師生的思想觀念和言行舉止中去,使他們在日常學習、工作中逐漸領會、感悟、體驗以及弘揚和發展學校的核心價值觀。
(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師生的整體素質
職業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養職業人,使其擁有嫻熟的專業技能、廣泛的文化知識、高尚的職業操守。一是高職院校的教師不但要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崇高的師德修養,還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深厚的教研能力,才能擔當起培養職業人才的重任。二是示范性高職院校要推進自身的內涵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師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價值取向,真正把人才作為支撐學校科學發展的寶貴戰略資源,通過理念創新、制度改革、環境優化等途徑為師生的成長和進步開辟道路。三是高職院校利用與普通高校、企業、政府和其它社會組織開展科技研發、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合作平臺,在提升高職院校的技術貢獻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的同時,為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鍛煉和嶄露頭角的機會。
(三)提倡先進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
為了維護師生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全面推進,示范性高職院校制度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然而如何保證制度制定更科學、規范和合情理,如何保證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如何加強制度問責機制建設都是非常現實和緊迫的問題,它不僅關系到學校制度的權威性和約束力,更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諧與長遠發展。一要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技研發水平以及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目標,全面梳理和重新整合新舊制度,構建科學、統一和完整的制度體系。二要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吸收借鑒企業管理的經驗,逐步實現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再向文化管理的轉變,使學校管理更加民主化、法制化和人本化。三要加強對學校管理制度的考核和監督,建立師生及第三方評價和反饋機制。
(四)加強禮儀建設,促進學校文化的習俗化
毫無疑問,禮儀文化建設對學校形象和師生素質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在全國上下積極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示范性高職院校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加強宣傳教育、注重禮儀養成、營造文明環境、開展評比表彰等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素質、規范品行的通識禮儀教育和職業禮儀教育,其中包括購物禮儀、進餐禮儀、住宿禮儀、乘車禮儀等公共場所禮儀教育,教師禮儀、學生禮儀、服飾禮儀、上課禮儀、同學禮儀、開學禮儀、畢業禮儀、校慶禮儀等學校禮儀教育,以及求職禮儀、公務禮儀、社交禮儀、公關禮儀、商務禮儀、旅游禮儀等的訓練。一要在師生中廣泛開展禮儀教育宣講和傳播活動,普及禮儀知識。二要在實踐教學、文化活動、學校管理中加強師生的禮儀養成教育,加強禮儀訓練和評比。三要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學校的重大慶典、校園的文化活動習俗化、品牌化,營造重禮儀、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環境。
(五)改善物化環境,塑造學校的良好形象
一是把學校的歷史文化、辦學特色、教育理念與景觀布局、樓宇設計緊密結合,突顯學校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底蘊。二是充分發揮專業院系師生的聰明才智,打造彰顯職業文化氛圍的工作室、宣傳欄和實習實訓基地。三是有效利用校園廣播、網絡、校報等傳播工具和圖書館、演播廳、思想論壇、各種沙龍等開展與專業教育、創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有機聯系、豐富多彩的文化學習交流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發動師生積極參與愛護環境、美化校園的日常活動中去,使廣大學生和教職員工真正成為校園環境建設和管理的主人。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310(2015)10-001-08
1前言
城市園林是城市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城市的整體環境。城市園林設計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個較為綜合的學科,因為社會性質不同,它和觀賞性園林設計還有很大的不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園林的設計與建設也日益增多。城市園林的設計直接影響城市園林建設的效果,所以城市園林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當然不同城市會有不同的環境文化與人文文化,所以城市園林設計的側重點也應該不同,應該根據當地文化與特色來設計。就目前而言,雖然城市園林建設數量增多,但是城市園林設計至今還存在諸如設計理念跟不上時代潮流、內容不符合當地特色等方面的問題。可以說,城市園林設計是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城市園林設計,就可以提高城市園林建設的環境意義,從而影響城市風貌。本文在分析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詳細探究了城市園林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城市園林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先進的規劃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是引導城市園林設計的重要依據,任何設計必須要有先進的設計理念做引導,城市園林設計也不例外。所以在進行園林的設計與建設時,要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進行,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比如生態化設計理念。城市園林生態化就是在園林設計時融入生態學的理念,將生態學因素和景觀設計相結合,力求在達到美的享受的同時能夠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態化的設計理念是一種先進的設計理念,旨在通過先進技術使得園林生態實現穩定化,從而促進城市園林的生態可持續,最終實現城市園林景觀的環境友好型,為城市建設帶來生機與活力。
2.2因地制宜沒有在園林設計過程中有所體現
因地制宜是城市園林設計應該首要考慮的原則,它決定了園林的設計風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園林設計與建設的資源利用程度。只有考察好當地的地貌地勢以及當地周邊已有的自然資源,才能更加合理的進行園林設計與規劃,從而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低碳園林設計與建設。在當今社會,城市園林設計并沒有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而是大部分都盲目的原則地域環境進行園林設計與建設。
2.3園林設計沒有考慮與環境相協調
城市園林一般建在城市當中,目的就是凸顯該城市的當地特色,并起到調節當地城市的氣候,綠化環境的作用。所以說,園林文化就顯得格外重要,不同國家不用地域的園林設計與建設需要與當地城市的歷史與人文文化相協調,并展現出當地文化的獨特性。但是在現在的許多園林設計中,很多設計師只顧追求新穎,以至于隨便追求時髦,照抄別的國家與城市的園林設計理念,與當地城市的文化顯得格格不入,與當地環境極為不協調。這種不協調的園林設計還會造成設計與建設成本的增多,不利于低碳理念的體現。
2.4建筑材料和植物種植的選擇不合理
城市園林的設計與建設不僅在于展現當地人文特色,還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的作用。可持續發展應該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有所凸顯。但是很多城市的園林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再生性能比較差且壽命不長的化工材料,并且這些化工材料極易產生有害氣體和造成二次污染,使用這些化工材料與低碳設計理念相違背。綠色植物的功能是不一樣的,有的適應于美觀,有的適應于綠色環保。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選擇要首先考慮綠色環保,要側重于多選擇一些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強的植物,這樣能夠盡可能最大化的進行城市園林的綠化。但是當今現狀是很多園林在設計過程中并沒有注重這一點,而是選擇了一些外表美觀固碳能力較差的植物,比如說大草坪。
3城市園林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3.1生態低碳理念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城市園林的設計與建設不僅在于展現當地人文特色,還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的作用。在城市園林設計中,應該盡可能多的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要將低碳理念和生態理念引入到城市園林的設計中,使城市園林的循環和再生功能進一步增強,增加二氧化碳等廢棄的吸收,減少資源的浪費和不必要資源的使用。
3.2因地制宜和營造植物群落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決定了園林的設計風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園林設計與建設的資源利用程度。只有考察好當地的地貌地勢以及當地周邊已有的自然資源,才能更加合理的進行園林設計與規劃,從而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低碳園林設計與建設。另外,“適地適樹”的原則也應該在植物選擇方面進行遵守,為了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的生態綠化作用,應該盡可能多的種植一些像相關的垂柳、木荷、夾竹桃等固碳能力強的植物。
3.3保護多樣性和文化藝術性原則
保護城市園林的多樣性是城市園林設計與建設的一大趨勢。環境的多變性與景觀的多樣性能夠引起游客的興趣,一方面能夠有助于游客盡快融入城市園林的氛圍,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園林的生態理念及人文特色被游客所吸收。所以在城市園林設計中要注意多樣性特色的融入,只有這樣才能使城市園林具有地方特色。要想增添城市園林建設的升級與活力,可以適當的增加水體景觀。與此同時,水體具有調節氣候和周邊環境濕度的作用,充分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加入水體景觀,不僅能夠對于調節氣候、增加空氣濕度具有一定作用,還能夠最大限度的給大眾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使城市園林成為休閑度假的良好去處。
4小結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園林的設計與建設也日益增多。但是就目前來說,雖然城市園林建設數量增多,城市園林設計至今還存在諸如設計理念跟不上時代潮流、內容不符合當地特色等方面的問題。因此,要針對因地制宜沒有在園林設計過程中有所體現、沒有考慮與環境相協調、建筑材料和植物種植的選擇不合理等問題,在園林設計中嚴格把握生態低碳理念和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和營造植物群落、保護多樣性和文化藝術性等重要原則,從而設計出更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園林,促進其發揮經濟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宏民.淺析頤和園的園林藝術特色[J].安徽農業科學,2005(3).
【 abstract 】 our country region is vast,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will no doubt affec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 should be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respect for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do it with regional natural and humanistic harmony, especially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rural areas.
【 key words 】 regional natural featur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untryside;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P58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風景園林中運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穎的設計想法,因此我國的風景園林越來越豐富,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有些園林建設已經成為政府政績的表現內容,設計時忽略了地方的特色,只是一味的模仿,造成了中國如此之大,風景園林建設卻越來越單調化、一致化。特別是由于經濟的發展,跟上這個時代大潮的農村,本身地域特色較為顯著,但仍然存在這個問題,很多園林做成了城市園林的縮小版,失去地方特色、傳統和靈魂,缺乏生命力。
2.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
2.1地域自然特征對風景園林的影響
地域通常指一定范圍內的區域, 具有空間和時間的雙重性。[1]地域必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機融合,地域特色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出當地的地域文化,會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景觀,比如我國南北自然風光的大為不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因此這應該在地方風景園林設計上表現出來,尤其是至今保留地方特色較好的農村地區。地域的自然特征包含地形地貌、水文氣候、土壤植被等,不同的自然特征形成不同的風景園林類型,這是園林設計的基礎。
2.1.1地形地貌差異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地形類型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多樣且復雜,一定的地形地貌影響當地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風景園林的設計應該遵循這一特征,比如在平原園林設計中應表現出平原的平坦廣闊,山地的園林建設應凸顯山地的彎曲起伏。再者城市園林多是建設在視野開闊、地形特征較好的地區,園林的建設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相對農村小很多。
我國農村聚居大多分散,園林的建設更加依賴于地形地貌,可以依山而建,傍水而依,突出地域特征對風景園林的影響。而不應處在平原地形卻一味模仿山地園林的造型,盲目的建造假山等,既造成經費的超額支出,還失去地方特色。在經費不足的農村,更應因地制宜,根據原有的地形地貌建設園林,既節省資金,又體現地方特色靈魂。這樣才更具有地方吸引力。
2.1.2氣候水文差異的影響
氣候差異是造成地域差異的重要原因,它影響地域的水文特征、生物特征,甚至地形地貌等。水文在我國的園林建設中必不可少,例如我國南方園林的面積較大,而且植被茂盛、河流眾多,這是與南方炎熱的天氣息息相關的,植被較多可以起到遮蔭防曬的作用,這是氣候水文的影響;再者被稱為“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用江南”的蘇州園林,這與江南水鄉的地方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另外北方比如泉城濟南,有著72名泉,這是地方特有的奇特水文特征,因此濟南很多的園林建設體現這一特征,將泉水的特色突出;最后比如南方農村,很多是傍水而依,在建設風景園林時,可以將河流納入園林建設中,既可以保護水域,又可以為村民提供休息娛樂場所,將地域特色融合到風景園林的建設中。
2.1.3土壤植被差異的影響
氣候、地形、地貌不同,土壤也就不同,比如東北黑土、華北黃土、南方的紅壤,這些都影響到各地域植被的不同,而且植被在園林建設中必不可少。園林植物是指在園林建設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2]我國的植被特色主要體現在南北差異上,例如北方因為四季分明,著名頤和園一般都有常綠針葉林,在冬季可以形成 “松濤”、“大雪壓青松”等給人以壯美的視覺享受,這樣可以彌補冬季北方普遍的植被枯落,在頤和園一般是以種植落葉林為主,春季的嫩芽抽枝以及五彩絢麗的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楓葉紅一片,每個季節給人不同的感官享受。而南方比如海南海口著名的園林萬綠園,多是濃郁神秘的熱帶雨林、多彩繁茂的花草樹木和隨風搖曳的椰子樹葉,這與北方的園林植被是大大不同的。
在農村,農作物是農民生活的基礎,因此農村的園林建設中,更多體現地域農作物的特色,根據農作物的特色,建設觀賞性園林。既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又可以做到觀賞和生產的結合。比如南北方農村園林建設可以種植當地的果樹。
2.2地域人文特征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
2.2.1歷史特征的影響
歷史遺跡是人類在地域上活動和作用留下的種種印記。[3]每一個地方都有著自己傳承的歷史印記,歷史背景影響著園林的建設,由于歷史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有利于推動當地風景園林的發展和創新。作為風景園林設計的基礎性工作就應體現地方的歷史文化,挖掘出歷史信息,提煉出特有的歷史文化,綜合規劃歷史風景,使風景園林設計的理念與地方的歷史文化相符合,最好能將地方歷史遺跡納入風景園林建設中,將大大增加園林的價值和歷史底蘊。
例如,較為開放城市的園林建設多吸取海外的文化,更多體現現代性,這也代表這個城市的歷史開放性;與開放性不同的浙江楠溪江畔,坐落著許多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今天仍保留著古代文化的痕跡,村寨在布局規劃、建筑風格、楹聯碑記等方面展現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對于我國的園林設計有著很大啟發和借鑒。
2.2.2人文特征的影響
人文從社會的角度講可以認為是社會的精神面貌以及道德修養,由于地域不同,地方文化也不盡相同,園林設計應體現地方人文特征,人文是一個地方風景園林設計的文化靈魂,也體現風景園林的文化看點和文化吸引力。我們應通過人文風景園林的建設來團結當地人心,增加人們對地方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來推動地方性園林的建設,增加園林對于外界的吸引力。從古至今人們就認識到人文對園林建設的重要性,比如人們對于儒家文化的認同,建設有體現儒家特色的孔府、孔廟。再者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園林建設體現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
由于農村多比城市保留民風民俗,人文特色更加突出,因此地方性的農村園林建設應該以人文作為重點,通過一個地域的風景園林,人們可以領略地方民風、民俗。在園林設計中體現當地的特色,比如園林設計中加入地方名人的塑像和地方風俗建筑,來增加當地人們的自豪感。
3.結合地域特征設計風景園林
鑒于地域特征對于風景園林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風景園林設計中還應注意以下的問題,來確保建設極具地方特色的風景園林。
3.1園林設計與地域自然的和諧
地域的自然特征影響到風景園林的設計,應體現在園林設計中,而在園林設計中應做到與地域自然特征的和諧,保護自然特色,比如在園林建設中的植被,應注意引進的植被不破壞地方的環境,不應影響到原有環境的平衡。
另外在農村,田園風光是農村的特色,在風景園林設計時應注意規劃體現農耕文化的地域景觀特色,規劃保留山村和田野。可以讓來自城市的人們認識自然風光,體驗農村的耕作和鄉村生活,這樣也保留了一定的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模仿城市園林建設造成的生態破壞,做到了園林設計與地域自然環境的和諧。
3.2園林設計與地域人文的關懷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著重體現地域人文的關懷,加入民俗特色和歷史文化印記,這些都會增加園林的價值。在園林設計中,對于人文要合理保留和利用,尊重歷史,保護歷史古跡,加入民俗風情,并增加新的內容,做到創新,使整個園林具有生活氣息和地域歷史特色,展現人文關懷。
4.結語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我們要重視地域特征對于風景園林設計的影響,要做到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地方特色。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園林建設不再單調,更加豐富多彩。對于地域特色濃厚的農村,更不能忽視地域特色,要做到既保護地域特色,又促進農村的發展。應做到與地域自然環境的和諧以及人文的關懷,地域特色的加入會大大增加園林的價值和風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