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15:0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高效課堂的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師應積極轉變角色,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徹底改變“滿堂灌”“一講到底”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做到三個“精講”――核心問題精講,思路方法精講,疑點難點精講;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內容不講,不講也會的內容不講。一般情況下,教師連續講課應控制在5~10分鐘,做到精講、互動,力求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發揮最大效益,只有這樣才能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培養他們的自主精神,讓他們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使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那么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情境,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
比如,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獨立或合作)來完成。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同學,可以說一說;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還可以試著用一個精練的詞語概括一下濟南冬天的特征。然后把這部分內容匯報一下。”10分鐘后,七八個學生展示了自己的收獲,有的用精彩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描繪了濟南冬天的美景,有的畫出了幾幅栩栩如生的圖畫,有的動情地朗讀了一段自己喜歡的課文,還有的則用精練的詞語概括了濟南冬天的特征。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厚,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也更加深入了。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探究學習為主,突出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應是高效課堂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質疑和探究,既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創造能力得以培養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時,我先用課件展示過去水草豐盈、綠林環繞的羅布泊圖片和現在寸草不生、死寂荒涼的羅布泊圖片,請學生暢談自己觀看圖片后的感受。接下來我說:“同學們,羅布泊曾經是美麗的仙湖,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水如明鏡。20世紀70年代,仙湖卻消逝了,成了一個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呢?《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明確的解釋,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然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研讀探討,深入透徹地理解文意。學生通過觀看課堂上展示的羅布泊古今對照的圖片和對重點語段的品讀探究,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理解了文本內容,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整體上感知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整體感悟并分析了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后,讓學生聯系現在的生活環境,展開討論,并談談人類對現實環境的破壞情況,以及對人類面臨如此悲劇應如何去做的看法,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也達到了教學目標。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這就足以說明興趣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想盡辦法,變單調乏味的課堂教學為活潑生動、妙趣橫生的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自由性提問、預設性提問、總結性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爭取做到人人都能回答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答題的自信心。如在教學選修8《Pygmalion》這篇閱讀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然后欣賞電影《窈窕淑女》,不僅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也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尤為重要。筆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在課前創設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第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根據對話或短文內容用英語回答問題,看圖說話等,讓學生置身于英語語境中,扮演語境中的角色,學生的情感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如在教學lie與lay這兩個單詞時,筆者教學生口訣記憶法:“規則的說謊,不規則的躺,躺下就下蛋。” 當lie是“撒謊”的意思時,它的詞形變化是規則的,即在詞尾直接加-ed;當lie是“躺”的意思時,詞形變化是不規則的,它的過去式lay是另一個動詞原形(下蛋)。根據教材內容模擬交際情境,用直觀的教具創設情境等形式,能使枯燥的單詞、乏味的句型教學寓于情境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9—0083—01
一、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情境,營造高效課堂氛圍
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只有師生和諧相處,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學生才會有安全感和愉悅感,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學得開心。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盡量少批評或不批評。教師還應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科學地設計學習活動,創設問題情境,充分喚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競爭的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要精講多練,把時間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我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時,首先以“‘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等網絡流行語引入課堂,之后讓學生反思這些流行語反映的經濟現象,進而使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投入到新課的討論和學習中,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二、注重高效教學方法的使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課由于理論性強,學生容易覺得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借助因特網、多媒體、投影儀、錄音等教學輔助手段實施教學,這些現代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視頻等內容于一體,使知識的容量增大,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憶一憶、談一談、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辯一辯等形式,通過設置巧妙的懸念,組織競賽、動手實踐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變為主動學,愛上思想品德課。
三、注重主動探究習慣的養成,倡導輕松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28-02
1.高效課堂模式的概述
1.1高效課堂模式的概念
高效性課堂或高效課堂簡稱為高效課堂,實質上就是指在課堂教學時,通過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讓學生能夠高質量的、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與實現教學目標。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必須建立在高效教學的基礎上。若是課堂僅僅是實現了單一的效益最大化或是效率最大化,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它需要兩者和諧統一才能形成“高效課堂”。換言之,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同時在教學時間、教學效果、教學任務量三個方面取得突破,具備輕負擔、全維度、低消耗、高質量的特點。
1.2高效課堂模式的現實意義
從大的方面來說,教育為發展之本,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書育人。從小的方面來說,教育關系著一個人的發展程度,好的教育可以為其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教育必須注重方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和構建,讓教育真正實現其現實的意義。在高效課堂構建時,要求不斷提高課堂的效率,但是這種提高并不是一味的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是反對教師在課堂上一直充當教學主角,主張學生自主、合作的進行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如何在課堂上學習,才能高效的掌握技能與知識,同時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具備較好的情感態度。此外,還應多給學生一些課外時間,以供其自由支配。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不但要保證其與新課程改革理念保持一致,而且需要符合學生發展的方向,它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自己的專業才華的平臺,更為學習實現科學發展的目標指引了方向。所以,正確認識高效課堂是十分關鍵的,總的來說,其有如下好處:其一解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兩者的矛盾沖突;其二,解決了學生全體發展和個別發展的矛盾沖突;其三,改變以往的師生關系,將師生都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其四,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構建高效課堂模式的方法
要想實現“高效課堂”,就必須同時在教學效果、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三個方面取得突破,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探討構建高校課堂模式的方法:
2.1提升教師素養,以理論的準確性構建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因此,提高教師的綜合教育素質非常的關鍵。教師的素養表現方面非常的廣泛,包括教師的認知、決策、評價以及對各種活動的操作。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問、去讀、去思考,注重培養他們的個性,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意志力,從而促使老師不斷地進行自我提高,學習掌握新的知識。
2.2認真鉆研教材,以知識點的科學性構建高效課堂
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應對將要講授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并明確課堂講授的主次點以及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在講解時,應該結合課前制定的切實可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進行,并能讓課堂具有活力,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和改進,以便教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使之更好的為學生教學服務。
2.3掌握學生基礎,以人本的開發性構建高效課堂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占有組織者的地位,他們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以學生的出發點進行教學,讓學生采取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成果展示等各種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角。要嚴禁課堂中出現一切由教師包辦的現象發生,應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條件和空間。教學時既要確保全體學生共同進步,還需注意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個別指導,因材施教,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其為未來的歲月和事業做準備,根據其自身的特色在各個領域綻放光彩。同時,教師應改變以往的老師學生的關系模式,要和學生站在同樣的高度,以朋友的關系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關心。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團結互助精神,可以通過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的方式,從比賽過程中學會分工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此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精心設計學習過程,還應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確保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4建立學案高效模式
教學效率的提高是高效課堂建設的關鍵之處,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通過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方式進行,學生在被引導的情況下,體味到學習的成果和樂趣,才可能愛學、樂學、會學,才能增進更多的知識。
學案高效模式正是將傳統的教學徹底顛覆的改革。首先教師對教學大綱、教材進行系統分析和整理后,設計學案,達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能夠激發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其次學生先學習學案,再學習教材,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尋找答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進行適度指導。在學生學習了學案及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采用頭腦風暴法,針對學案中的難點、重點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習成果互補,而不是教師直接公布。進行完此階段后,教師應加強鞏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精講,并輔以針對性的練習。最后進行總結,將課堂能力梳理清楚,形成知識網,使學生對當堂知識更容易消化理解,使其系統化、條理化,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3.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讓老師、學生以及教學過程三者進行改變,才能實現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的目標,這就需要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在教師具備較高的素質的基礎上正確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能力。教學的效率能否提高,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實現的。
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2期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和空間里,將教學目標最大化和最優化。也就是將新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最大化、最優化。對于打造高效課堂我有如下幾點做法:
一、教師和學生都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教師要由課程規范的復制者轉變為新課程的創造者。在封閉的指令性課程模式中,本應作為課程主體之一的教師,其職能只是按部就班地復制教育行政主體既定的課程規范,這樣的課堂缺乏活力與靈性,學生自然就不會很喜歡,這樣也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高效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為此,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自主發展。
二、教師備課要扎實,學生預習要充分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在備課之前,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底,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開展新的內容。其次,教師要認真地去研究課標,研究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把握好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能有的放矢,為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書,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關鍵點、障礙點及知識的內在聯系等,科學地確定教學目的,不斷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此外,教材處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選擇編排教學內容,在“課標”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對教材進行處理,其中“縱”指知識的“線”,即知識的內在聯系,“橫”指知識的“塊”,即橫向聯系。這樣便于學生將知識聯系起來,避免前學后忘。
三、高效課堂要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程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個體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達到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當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時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當成是課堂的主人,而非局外人或看客,問題情境就像一個無形的線索一樣牽著學生去學習本節內容,以尋求最后的答案,這樣即使課堂內容很多,學生也不會有很雜很亂的感覺。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把問題情境故事化
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百聽不厭。因此,可以把教材中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樂趣,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中。
2.把問題情境生活化
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置身于生活問題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覺得所學知識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3.把問題情境活動化
學生對自己通過實踐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是印象最深刻的,記得最牢的。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投身于問題情境中去活動,使學生在手操作、眼觀察、口表達、耳傾聽、腦思考的過程中去獲取知識,提高學科素養。
四、高效課堂要注重建構知識的條理性
高效課堂的課堂容量比一般的課堂要大一些,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使所學的知識有層次感,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時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地培養學生的學科修養和科學素養,體會學科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為以后大學的專業選擇和終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高效課堂中教師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表揚
老師絕不能吝嗇對學生的表揚,“數子十過,莫如贊子一長。”即使學生做得不夠好,也不要開始就對他們潑冷水,找他們身上閃光的地方進行表揚,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對老師的喜歡,他們自然就會喜歡你的課了。當你上課時,他們會懷著一種期待兼被肯定的心態來等待老師進入課堂,給他們傳道授業解惑。表揚學生并不局限于學習這一個方面,他們在美術、音樂、體育等方面的亮點都可以用來表揚。比如,我上課時,有一個女孩不好好聽講,在底下畫畫,無意間,我發現她竟然偷偷地畫動漫,而且畫的還是我,我當時并沒有批評他,而是夸她的素描很好看,是不是小時候練過,這之后,她上課就慢慢地認真聽講了。只有當老師和學生之間達成一種很好的默契時,課堂氛圍才會變得非常活躍,學生才會輕松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一提到高效課堂,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師,因為我們一直認為老師是課堂的實施者,學生只是接受老師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法老師累,學生更累。高效課堂是教師創設的一種課堂情境,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在這個情境中相互呼應,共同開發探究課程資源,教師幫助學生建構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課堂重在領會學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新課程是時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效課堂是開發新課程的一種有效方法,需要我們每一個老師認真思考、探索。
參考文獻:
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高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的課堂教學藝術。
高效課堂不能異化為“全面放手”的高效自學,教師的內功應體現在合理情境的選擇、問題創設的韻味、認知沖突的設計、運用點撥的精妙、精彩生成的把握、課堂進程的掌控。高效基于有效,有效源于教學設計的優化,優化的設計必須與有效的教學行為相匹配。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研究教材是課堂高效的基本點
教師對課程標準的領悟程度,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果。三維教學目標中,過程和方法是關鍵性的目標,因為,知識和技能目標要在過程和方法中達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要在過程和方法中滲透。
提高教材處理功底的途徑主要有三條: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理解教材和熟悉教材有較大的區別,熟悉教材是淺層次的、表面化的;而理解教材是深層次的,即要理解教材設計這些內容其預期的功能是什么。教材上所給的情景素材蘊含著編者的意圖,要領悟教材的編寫思路,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處理好章節之間的相互聯系;還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開發、創造和延伸,更好地發揮教材設計的“原始”功能,擴大教學效果。
二.學情分析是課堂高效的突破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一)預測分析。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要潛心研究學情,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設計。研究學生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準備情況和思維特點,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情感態度方面的適應性,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再次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個性特點和達標差距,以便為不同狀態和水平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最佳發展的教學條件。
(二)實時分析。
真正的學情源自于課堂,最有效的學情分析應是對課堂教學的高度關注,教師必須重視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隨時進行學情分析。一方面,要通過認真的觀察和傾聽,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為,并以此為依據合理地調整教學問題并適時地調控教學進程;另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準確了解學生的體會和感受,有效開發和利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修訂、充實和完善教學方案,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三)反思分析。
經歷過課堂教學,通過與學生的對話和互動,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了解會更加準確;從課后學生完成練習的質量,既可以看出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課堂學習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將這些了解、認識、感受與思考及時進行總結,不僅能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也有利于及時補救教學中的不足。
三.問題設計是課堂高效的生長點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同樣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呈現方式如角度、時間、次序等不同,引起的教學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樣。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找準在哪里設計問題,然后再考慮如何設計問題,哪些問題是讓學生個體思考的,哪些問題是需要學生分組討論的。問題設計時必須緊扣教材重點與難點知識,呈現清晰的教學思路,從縱向與橫向的知識點綜合考慮,彰顯課堂的線索和結構。要大體有一個問題設計的走向,體現出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最好能有承上啟下、拓展延伸、前后呼應、環環相扣等特點。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有思考價值,不能過于簡單,流于形式。
四.教學機智是高效課堂的支撐點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再完美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之間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在落實教學設計時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調節教學的節奏與步調,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爍的亮點,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的信息資源,利用教學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處理效果,往往彰顯教師的智慧,也能反映出教師的專業素養。
五.適時點評是課堂高效的關鍵點
一、要清楚高效語文課堂的指標是什么。
高效語文課堂的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基于以上兩點,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從學生的角度應衡量:這節課,我參與探究了嗎?參與發言了嗎?參與討論了嗎?與人合作了嗎?提出問題了嗎?觀察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從教師的角度應衡量:這節課,我考慮學生認知水平了嗎?有漠視學生的現象嗎?有浪費語文課堂時間的行為嗎?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帶給了學生什么?各環節目標達成度如何?
概括講,高效語文課堂有這樣六個維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續的內在動力、適度的思維張力、強大的團隊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長遠的發展潛力。
二、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轉變學習方式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調動學生思維的幾點做法:
1.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知道學習的目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調節學生學習行為的一種好方法。創設“自覺學”、“自己學”的氛圍,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參與語文課堂的積極性,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礎。
2.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而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應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
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提問是語文課堂對話的開端,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的激發。問題的有效性表現在一要具有一定的開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對象的層次性,以達到讓不同的學生都擁有思考的興趣、思維的空間。 轉貼于
3.創造合作進取的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和諧的氣氛中,在充滿自信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語文課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可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監控、反思、調節、補救,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小組的組建,要關注學習差異,也關注個性特質,讓語文課堂充滿團隊合作氛圍,同時通過小組合作評價制度調動學生的參與。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語文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4.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語文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優化語文課堂的微觀結構,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根本保障。
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想按照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一步一步地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學生的學習活動偏離了原來設計好的軌道時,教師就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引,說白了,就是老師設計好圈套,讓學生往里鉆。這就違背了新課程“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內容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的理念。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勢去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微觀結構,實現高效語文課堂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作為一節好課的幕后策劃者,其主要任務之一便是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習者身臨其中,觸景生情,因為它關系到學生是否集中精力聽課以及本堂課能否順利進行。
比如我在講授"異面直線"概念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在長方體模型和圖形中找出兩條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線,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就叫做異面直線,接著提出"什么是異面直線"的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嘗試敘述,經過反復修改補充后,得出簡明、準確、嚴謹的定義:"我們把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上的兩條直線叫做異面直線。"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找出教室或長方體中的異面直線,最后以平面作襯托畫出異面直線的圖形。學生經過以上過程對異面直線的概念有了明確的認識,同時也經歷了概念發生發展過程的體驗。還比如我在講授"二分法"概念的教學中,設計了中央電視臺幸運52欄目的電視節目"手機估價問題" ,具體是這樣設計的:首先給定手機價格的大致范圍500至1000元,接著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價。學生回答750元;我說高了,那么價格就會在500~750元;學生回答625元,我又說高了,那么價格就會在500~650元……經過這樣幾次折中并逐漸逼近的方法學生得到了手機的近似價格,順水推舟,我說數學上把這種方法叫二分法,然后讓學生嘗試敘述,得出簡明、準確、嚴謹的定義。試想這樣的問題情境,怎能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呢?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判斷,在充滿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
我認為學生學習經歷的過程與最后的結果同樣重要。過程就是探究歷程和探究方法,結論就是探究的結果。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如果沒有求異思維過程和多樣化的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爭論和比較,那么所掌握的知識很難真正理解和鞏固。我們的高效課堂應該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合作、共贏的課堂學習環境,激發和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內在的心理需求,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自我表現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3.注重課堂形式更應該注重課堂實效
現今的課堂教學模式很多,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校情和學情結合我們自己的學科特點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型,甚至不同的學生都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不能刻意的來追求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我們在臨帖的時候更應該想象如何來破帖。如果過于追求形式,表面上看去課堂上熱熱鬧鬧,其實課堂上很難高效。我們的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過于追求形式,到最后發現教學進度跟不上,很多知識學生掌握的不到位,達不到我們理想的教學成績。
4.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會,能力也得到發展。
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來組織課堂教學。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甚至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一些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5.教師要適時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上嘗試探索、自學等是學生課堂高效率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學生大量的自主性學習面前,學生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就突顯出來,因為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則對于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有好處,二則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會促進當下學生的學習,會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教師要對學生作以下要求,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施展課堂分層教學法。由于信息技術走進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以及個人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成長環境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施展教學方法,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用以不同的教學方案,注意分層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尊重每個個體的文化差異,做到不歧視,不排擠。另外,教師也可以以談話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發展和具體情況,以便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施展教學方案,也可以在課堂之外設定一定的目標,并進行進一步的指導,進而幫助信息技術水平靠后的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讓學生更好的去掌握信息技術的技能。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帶動學生積極性。常言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要施展高效的課堂既要學生在學習上持續擁有極大的熱情,還要積極的在課堂的教學中與同學互動。當學生表現出主動地學習并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才會更加深刻的記憶所學到的知識點,學習效果和效率也會進一步提高。因而,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可操作實踐題目,豐富并擴充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增加圖片以及影片的播放,多角度、多方面的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也可以再講解教學時以小游戲的方式,與學生互動,讓枯燥的教學變得有趣。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統一,增強實踐應用。在科學上有一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學生可以及時的發現自身學習上的漏洞,并且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彌補,做好課本知識的整理疏漏。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來考量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師要讓學生以自己的能力水平去發現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師可以讓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到課堂的前面進行細致的講解和操作,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加個人信心。也可以經常組織一些電腦網頁的獨立制作、電腦繪畫接力比賽、電腦游戲闖關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教師還要指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再將總結的問題做深入的講解和演示。這些比賽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加深對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發揮學生的個人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信息系技術“教與學”的課堂上,教師實施的是“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只是扮演知識的梳理和灌輸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知識的獲取和接收者。這樣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課堂的學習效率。而新型課堂教學就克服了這些弊端,不僅尊重每個個體的個人能動性,還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更加有效地增強課堂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方法,把班級的所有學生分成合理的若干小組,并分給每個小組相同或者不同的學習任務,讓組員進行相互的學習與合作,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然后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各學習小組進行細致的演示。通過學生講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還可以做到互動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與默契度,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問題以及彼此合作的能力。
九年級學生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度不斷加強,往往有許多人出現學習物理較為吃力的情況。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于物理的各種原理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很難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及時地意識到這一點,努力改變自己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物理理論與現實狀況聯系起來,以達到充分理解直至熟練運用的效果。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強、形象性的特點,對于抽象物理的教學具有助力作用。在初中物理課堂上,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改變原來那種只依賴老師口頭講課的教學模式,通過圖像、視頻等途徑將抽象的物理原理具象化,以便于學生對新授課程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學習“運動的描述”時,老師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將開動的火車與靜止的火車、速度快的火車與速度慢的火車、開動的火車與路旁的景物形成對比,讓學生在形象的對比中感悟出運動的真諦。
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物理這門學科來說,一些狹隘的認識會阻礙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的理解。所以,老師要在課堂中鍛煉學生的自主求索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功率”時,不僅僅要教授學生測量電功率的方法,還應拓展一些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可以羅列一些電器名稱,先讓學生猜測每種電器的功率是多少,然后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各種途徑查詢電器的額定功率,與自己之前的猜測進行對比,從而進一步思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