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14: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培養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曾經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小女孩正在專心致志的畫畫。一個人覺得這個小女孩這么認真便很好奇,于是走過去問小女孩:“你畫的是什么呀?”“我畫的是上帝”,小女孩平靜地答道。這個人疑惑道:“你從來沒見過上帝,怎么知道他長什么樣啊?”小女孩答道:“等我畫好你就知道了。”
這個故事實際上也是從側面說明,孩子們愿意去嘗試未知的事物,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學習能力。而且創新學習能力人們天生便具備,只不過還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而提高。
那么我們也許會由此而想到,為什么中國國內至今沒有一位在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呢?為什么計算機技術中最為復雜和重要的中央處理器至今還只是掌握在歐美日等少數發達國家呢?為什么小到汽車大到艦船、飛機的引擎許多都要依賴進口呢?談起這些,也許大家可能會把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歸結為教育的偏失,以至于社會上竟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中國的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這確實是教師應該好好思考的。造成這一狀況,究竟是制度的問題,教材的問題,還是老師教法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如何讓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從自身的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從自身的教學理念上多做提高,從對教材的處理上靈活改變,讓我們的課堂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出更加適宜的環境吧!
信息技術課的課程目標與其他一些基礎學科有本質的區別,其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實際上也就是培養學生一種信息技能。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果僅僅是教會學生操作計算機、使用一些簡單軟件的話,那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我們能不能在課程的設計上多下下功夫,在教學環節上引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案例呢。我們認為這是完全可行并且有必要的。因此,我們應該利用信息技術課堂作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個平臺,賦予學生創新能力的翅膀,利用信息技術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由于信息技術課具有綜合性強、設計創新性強、操作實踐性強等特點,所以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著名特級信息技術教師李冬梅也曾經提出,要讓信息技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培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有一個情境,要有內容讓他們觀察,有空間讓他們想象,有吸引力讓他們創造。信息技術學科的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使教師有一個廣闊的天地來創設教學情境,教師要本著將信息技術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為指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去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具體問題,這樣可以創設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案例。
首先,可以將自主學習作為培養創新思維的一種重要方式。自主學習是一種積極狀態下的自主能動學習過程和教育理念,自主學習更適合于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學習;人機交互模式,師生交互模式,生生交互模式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中每一個學生都是構成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模式理論強調學生獨立和自主性,大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綜合發展。
其次,可以開展適合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本功訓練。對這些學生進行常規的軟件應用能力和網絡環境下應用能力的培訓。在培訓時間安排上可以使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平時信息技術課內時間、層次高的同學帶動層次低的同學或利用課余時間,由信息技術任課教師負責組織培訓。還可以由教師組織開展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能力競賽,如錄入速度、信息技術知識競賽、基本辦公軟件應用競賽、電腦繪畫、網站制作等比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增強運用能力,同時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引言
民族的靈魂是創新,在創新實現發展與跨越。在當今社會,創新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是人才的標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也日趨激烈。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再也不能照搬書本進行教學,進行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亟需進行的問題。學校要將學生培養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本文主要探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
1.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人們不可獲缺的必需品,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1]。初中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只是停留在較初級的層次,主要涉及計算機的基礎的使用知識,對于工作中稍微復雜的軟件,學生沒有經驗,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僅僅用于消遣與娛樂自己的生活。大多數初中生沒有意識到計算機對其今后生活以及工作的影響。但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社會競爭強烈。我國的人口技術大,就業的困難性大。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全面的技能,會失去很多競爭的機會。而創新能力是提高競爭力的因素,很多用人單位重視人才的創新能力,因此,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競爭能力。
2.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
2.1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教師應該將學生看做課堂的主體,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所要做的是關注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講授知識,教師不能只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知識的講授,這樣容易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2]。當學生表現出一些創新時,比如:學生無邊際甚至天馬行空地想象計算機軟件的應用途徑,不管學生想象的對與錯,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積極地鼓勵與肯定,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想象:“如果你就是計算機軟件研發人員,你會設計出一款什么樣的軟件?它有什么用途?你又會怎樣去設計它”?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同學們會在大腦中暢想,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通過這樣的方式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
2.2 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信心技術不需要大量的長篇大論,僅僅通過教師的灌輸式的純理論教學不能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因此,學生想要掌握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最重要的途徑是通過實踐。在書店里,即使學生能夠買到很多計算機軟件的教材,但是不能實際的操作,也是枉然。因此,在信息技術學習中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對軟件進行反復的應用,有了這個基礎,學生才會有探索計算機技術的愿望[3]。因此,信息技術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基本操作之外,還要讓學生樣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前,為學生制定一個目標,學生在解決問題以及朝著目標前進時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
2.3 走出課堂再回歸課堂教學
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一星期1―2節,所以,學生授課的時間比較少,并且,學生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種休閑性的活動。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學生上課表現懶散,即使教師已經準備好了教學內容,但學生沒有專心聽講,學習的效率與質量不高,因此,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得課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例如:在講授PowerPoint軟件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進行各種嘗試,對藝術字進行調整、對頁面內容進行排版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導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不要對學生的探索過程有很多限制,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對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成果表示尊重。
2.4 對考核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
大對數學校通過計算機試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掌握能力進行考核,將其變成了白紙黑字的死板文字。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進行復習,也完全扭曲了信息技術學習的主要目的。即使專業技術強的教師也不能將計算機中所有工具欄中的內容記住,所以,這樣的單純記憶的考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4]。因此,學??梢圆扇「屿`活的教育方式,教學考核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樣化以及開放化。
例如:要求學生在期末自主設計一個專門的活動宣傳海報,或者小組共同制作一本知識本子。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自己剪輯視頻以及音頻,要求學生原創,不管學生的水平怎樣,關注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自主地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索與制作。
3.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因此,初中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耐心,并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要求,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更新思想,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自主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提高,走出課堂又回歸課堂,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最后使得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為社會建設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馬亞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5,48(1):44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能的發展和延伸,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信息技術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價值。
分析信息技術的作用和特點
首先,信息技術面向的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未來,具有十分明顯的現代化特征,能夠為兒童的素質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知識性和技能性兼具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養成適應社會的技能,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做足充分的準備。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學是順應21 世紀發展潮流的基本舉措,也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進步的主要動力,在整個基礎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對此,教師也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和必要價值,把課堂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充分結合到一起。
其次,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僅僅局限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過多的計算機學科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具備學習的興趣,具備計算機使用的意識,并初步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把握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目的,只有這樣才不會盲目拔高課堂教學的要求和標準,才能真正為學生創造更加平等和開放的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優勢,不必受制于枯燥的理論和框架,最終喪失學習興趣和好感。最后,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并不僅僅體現在計算機身上,更是實現了多種學科的交叉融合與滲透,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計算機自身的學科性。這也就意味著,教師決不能把信息技術變為單純的理論課,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打破思維定勢,拓展教學方法,為現代化課堂注入更多的生機與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
分析信息技術課堂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激發興趣和好感
興趣始終是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的前提要件,學生只有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才能夠真正付諸行動,才可以讓思維活動變得更加多樣起來,靈活檢查信息,實現知識的質變,結出豐碩的成果。對此,教師必須要在課堂上激發出學生的思維和好感,要充分分析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激發出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例如,在鍵盤練習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就可以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漢字錄入競賽,讓學生充分使用計算機本身的考試軟件比拼打字的速度,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鍵盤操作的熟練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和理解,讓學生懂得挑戰自我,磨練學生的意志和品格[2]。
提煉教材精華
教師應當以教材為主線,通過各類元素的提煉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思維,要讓學生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存在區別的,他們的探索和創新欲望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把握好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要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開放性,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例如,在學習與word文檔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把美化文章當作主題,讓學生觀察自選圖形,繪制一幅畫,圖形的確定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教師可以適當的展示出實力作品,讓學生能夠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和主題,然后讓學生自由發揮,為學生保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當檢閱學生作品時,教師也可以觀察不同學生展現出來的畫作,有些學生用16 角形組成的太陽,有些學生用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了房子,以上這些都可以說明學生無窮無盡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電腦小報,這一任務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存在密切的聯系,可以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感受到計算機的神奇和奧秘,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先讓學生收集資料和信息,要自行勾勒出排版和框架,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學習并吸收知識,他們會在任務設計的時候展露出更多的思維獨創性,也會激發出更加濃厚的興趣,養成獨立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
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
實踐是引領創新的基石,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學生通過實踐可以把所有的創新思維付諸到現實中,能夠在創意和創新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而創新能力的發展,本身就是思想付諸實踐的鮮明體現,學生只有親自參與到探索中,才能真正推動思維向著物質的方向發展,體會到自己創新的樂趣。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保留多樣的實踐機會,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同時,教師也應當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意味著學生智力的發展,更是涉及到學生個人的情感和意識,學生只有具備了敢于創新的勇氣和毅力,具備了追求真理和結果的勇氣,才能夠真正越挫越勇,即便是遇到了困難,也能夠不氣餒,敢于挑戰自我。對此,教師如果在課堂上發現了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應當及時予以表揚,如果學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教師也應當讓學生積極落實到實踐中,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體會創造的愉悅感。在這里,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點撥,要讓學生敢于面對挫折,承認自己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發揮學生內在潛力的應有之策,也是開放學生思想,提高精神境界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興趣的引導,教材的提煉,實踐的延伸和拓展,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學生創新能力培育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尊重了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在信息時代到來的今天,人們不僅需要掌握多種知識,更需要掌握探究知識的技能。未來的人才除了具備基本素質外,還要具備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支配資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進行創新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這正是對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呼喚。創新教育是以創新人格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基本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素質教育。。但目前教育仍然只重視向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培養學生創新知識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創新能力的發展。如何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是中學教育所面臨的一個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本文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角度出發,討論高中信息技術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相關途徑。
1.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是人類社會獲得發展的必然條件,不斷地推動思想、觀念、技術、工具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是人類在精神和物資生活中享受更佳體驗的必要保證,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國家而言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學生思維能力逐步發展完善的高中階段,高中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推動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高中信息技術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工作營造了一種優渥的環境。當今時期,信息技術獲得了越來越快的發展,教育界在提高教學要求以及新興的教學方式的推動下,正面臨著一場極為重大的教育變革。我國的教育工作在當今時代必須保證學生處于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力爭實現對更多人的高層次教育,使學生學會在現代的網絡信息環境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實現對信息的加工、傳播以及創新,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2.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2.1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在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必須有創新的教育觀念,才能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學生。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學觀,并以此支配自己的教育行為。其次,教師要樹立“實現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觀,實現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化。法國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彼裕處熞虝寣W生受益終身的學習能力。第三,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人人成才”的人才觀,相信學生具有創造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2.2通過實例演示,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認識的主體帶著滿意的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主動積極地認識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興趣是可以激發個體進行創造活動的內部動機,充分發揮智力的作用,促使感知力敏銳,創新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從而提高創造的效率。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大多喜歡新鮮的事物,這就是創新的原動力。針對高中生的這個特點,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心理特征從激發興趣、培養興趣、提高興趣、鞏固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把看上去似乎是枯燥無味知識內容(如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一些奇異現象、有趣的知識聯系起來,就可能會產生超出預期的效果,激起學生渴望進一步探求知識的意向。
比如,我們在講flas制作的過程中,一般是先介紹概念、方法,再舉幾個實例,然后再做練習,布置作業。而有的老師在講解了概念之后,就馬上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去制作flas,因為學生對動畫感興趣自然就會去深入探索,他們查找相關書籍,上網搜集資料,作業做出來了flas制作的方法也就學會了。用如此復雜的方法教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其實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去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靈感得到迸發,從中找到規律,再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如法炮制。
2.3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創新能力
照本宣科的單一教學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思維疲憊,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無法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新課標要求每一課時的教學都應該充滿活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恰當選用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電子郵箱的使用”的時候,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枯燥,學生難免會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對內容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個有關電子郵件的故事“@之父——托姆林森”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原有的對故事濃厚的興趣,又可以自然的過渡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上。
2.4頭腦風暴,散射想象
美國學者奧斯本創立的頭腦風暴法分為直接頭腦風暴法(通常簡稱為頭腦風暴法)和質疑頭腦風暴法(也稱反頭腦風暴法)。直接頭腦風暴法的特點是能夠讓參與者放松思想,讓思維自由馳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大膽地展開想象,獲得盡可能多的設想,并且鼓勵參與者在思考他人想法的基礎上發展和提煉出新的想法。英國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把它作為一種教學法提了出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將這種方法借鑒到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中來。在課堂中不少學生有這樣一種心理:由于害怕自己的想法受到同學的笑話和老師的批評不敢在課堂上發表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這種思想包袱嚴重阻礙了發散思維能力的發展。發散性思維培養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要產生對問題的大量的看法,沒有量的積累不會有質的提高。直接頭腦風暴法具有“嚴禁批評”的特點,因此在發散性思維培養中可以把它作為一種激發學生馳騁想象的策略。在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過程中應用直接頭腦風暴法能夠使學生擺脫外部壓力,不必擔心被人嘲笑而框住自己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心理氛圍中自由的發揮想象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并在分享他人思維成果的基礎上萌發出新的看法。
2.5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開啟學生發散思維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還要努力指導學生發現自己講課中存在的問題,或者是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鼓勵他們進行質疑問難,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耐心地對其進行引導。比如教師在講述《PhotoShop圖層》這一節內容時,可以提供同樣內容,但存放在不同圖層之后顯示不同形式的PSD格式圖像。如小鳥在云層外面飛行與在云層中間穿行的比較,引導鼓勵引導學生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合并成只有一個圖層的圖像能修改嗎?如果將云層中穿行的小鳥移至云層外?圖層有什么作用?
然后逐一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接著再引導學生去思考類似軟件中像Flash中圖層的操作方式存在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散,提高其創新思維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勇于探索、實踐的教學環境,并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多實踐,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檢驗知識、發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為學生多設置一些問題,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教師即能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思維、學習、信息及信息技術運用等多方面的的創新能力。
0 引言
互聯網新興起的服務,如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等,使得人類社會面臨的數據類型越來越多,數據量越來越大,這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大數據時代。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在經過多年的積累、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大數據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開始顯現[1-2]。步入2014年以后,大數據對人類各個生活領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對教育領域的影響尤為深刻[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4],創新能力更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永久動力。進入大數據時代,對廣大高校學生尤其是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自上世紀以來,計算機成為了支撐我國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之一。計算機行業中的一系列技術革新,更是極大推動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對廣大高校中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迎接大數據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有助于促進我國的科技發展,全面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本文首先給出了創新與創新能力的定義,接著闡述了大數據時代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最后從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創新能力問題剖析和創新能力培養途徑三個方面對如何培養大數據時代計算機類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
1 創新與創新能力
熊彼特于1911年首次提出“創新理論”,之后又對其做了進一步的完善與提高,最終形成了以“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理論體系。熊彼特指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全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5]。熊彼特還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均依賴于創新,不進行創新資本主義國家就沒有出路。后來創新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在文化建設、科技發展、企業管理和制度構建等多個領域,并由此衍生出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等一系列廣義上的創新。
創新能力是指人在順利完成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的創新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潛在心理品質,是個人提出新理論、新概念或發明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6]。在大數據時代,對計算機類學生而言,創新能力應該包括創新意識、創新基礎、創新方法和創新才能四個方面。創新意識包括冒險精神、自信心、求是態度和渴望創新的精神等。創新基礎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交叉學科知識、隨時學習的新知識和社會常識等。創新方法包括綜合分析與概括方法、比較方法、演繹方法、反問方法、“用手去想”的方法和有意識與無意識相結合的方法等。創新才能包括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工程設計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等。
2 大數據時代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2.1 促進國家和社會發展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對高校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廣大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7-8]。這是因為廣大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全社會創新能力、乃至整個國家核心競爭力都有著重要影響。由計算機時代過渡到當前的大數據時代[9],計算機行業迎來了一系列挑戰:計算機、移動設備和終端設備等都面臨解決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存儲、通信和傳輸等難題;與大數據相關的各種高新技術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此時人才市場也需要更加專業的大數據存儲人才、大數據分析人才和大數據應用人才等。所有這些挑戰的解決,均有賴于計算機行業的技術創新。由此可見,培養計算機類乃至全體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并讓創新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有利于培養更加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有利于貫徹黨的基本教育方針,有利于促進國家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2.2 提高廣大高校學生綜合素質
應試教育在我國盛行已久,通常家長根據考試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優劣,教師則是根據考試成績來認定他們的學習效果。在中小學如此,廣大高校也如此。這樣導致大批高校畢業生“高分低能”的現象比較嚴重,以至于進入社會后不能勝任新的工作崗位。步入大數據時代,計算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在宏觀論證與總體推進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創新能力培養活動,進而形成培養創新能力的完整體系,才能提高計算機類乃至全體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為大數據時代國家和社會的高效發展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2.3 優化學科設置
計算機學科是一門研究計算機的設計、制造和利用它進行信息獲取、表示、存儲和處理等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原則的科學。計算機類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學科的相關基礎知識,接受嚴格的相關科學訓練,進而培養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較強的創新意識,最終能夠對成熟理論進行一定的分析,對成熟技術和方法進行一定的應用。從大數據的處理過程來看,大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包括:大數據采集、大數據預處理、大數據存儲及管理、大數據分析及挖掘、大數據展現和應用(大數據檢索、大數據可視化、大數據應用、大數據安全等)[10]。而且所有大數據的處理都需要以《大數據概論》、《分布式并行處理技術》、《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算法設計與分析》、《數據挖掘》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做鋪墊。由此可見,在大數據時代要突出對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除對現有相關課程強化之外,還需開設相關的大數據課程來彌補空缺。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了解大數據的概念、發展和應用領域,還要研究其在當今社會的需求和影響,以此為依據來改善課程考核方式和課程開展環境,最終全面優化學科設置,提高廣大計算機類學生的創新能力。
4 結論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更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永久動力。大數據時代加強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促進我國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2)本文首先給出創新與創新能力的定義,接著分析大數據時代培養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總結計算機類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剖析計算機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激勵機制、培養體系、實踐教學、學習環境、教師個人創新能力和學生科技素養六個方面出發,對大數據時代如何培養計算機類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
(3)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與科研經歷,對當前如何培養高校計算機類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個人見解,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文蓮,夏健明.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13(5):83-95.
[2]溫孚江.農業大數據研究的戰略意義與協同機制[J].高等農業教育,2013(11):3-6.
[3]姜雙林.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通識教育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30):165-166.
[4]張紅.論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12):175-176&150.
[5]王蕾,曹希敬.熊彼特之創新理論的發展演變[J].科技和產業,2012,12(6):84-88.
[6]田新蕊,王海英.創新能力實用教程[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9:21-22.
[7]陳昌貴,曾小軍.通過協同創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J].江蘇高教,2013(1):16-19.
一、要設計合理的創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被教育理論家們稱為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確定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首要環節。有了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與學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就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對知識沒有求知欲和探索欲,那么即使教師傳授了一定的創新方法和技術,也很難有實際的、有價值的創新突破。因此,創新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我們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著眼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要重視創新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對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實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東西,好多學生并不知道他們的實際制作原理和制作流程,我們就要用來源于生活中的這些實例,提到理性高度進行綜合分析、理性總結,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啟發和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反復實踐的興趣。
二、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教學情境是一種典型創設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以通過接近生活、形象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供有利的條件。例如筆者在講授Flash的遮罩功能時,就運用日常生活中幾個簡單的實例,以課件的形式展現了各式各樣的遮罩效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照畫面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反復的實踐。這種教學情境的營造,不僅使學生始終保持昂然的學習興趣,而且激發了他們參與實踐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體會到,努力把計算機引入各科教學中,為各科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可加大教學的密度,節省時間,而且還能將很多抽象化的知識生動化和具體化。
三、要大量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只有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體驗,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培養創新的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參加學習實踐活動。
(1)啟發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中的創造性品質首先表現在“質疑”上,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
(2)開設創造性的實驗,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計算機課程離不開實驗,加強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3)創設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是培養學生探索興趣和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途徑,適當的良性競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獨創力。
創新教育是以創新人格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素質教育。信息技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運用啟發式的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中成為獨立的思考者和創造者。由于信息技術有別于其他學科,具有實踐性強且知識更新快的特點,在現行應試教育模式下,其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以講解為主,缺乏啟發,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且教學內容陳舊與新技術脫節;學生以記憶為主,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研究的能力,學習與實踐相分離。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當前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解放教師思想,樹立創新教育觀
創新教育,首先應轉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觀念。教師應由傳統的教育者轉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作為組織者應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作為指導者應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識;作為參與者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學習、發展。
可見,教不再是單純的灌輸和訓練,教是為學服務的,必須從學生出發,引導、啟發學生的學。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改變灌堂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再拘于一種答案。照顧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營造民主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極易扼殺學生的創新行為,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對教學很重要,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首先,教學中必須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和人格,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善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提出質疑,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和機會;尊重學生的觀點,不強求統一,確保學生創新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產生歸屬感,表現出創新的意識。
其次,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確保全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只有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才能獲得最佳的知識學習效果。而任何學生都能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創造,只是范圍與層次不同。所以,教師應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通過分層教學的策略,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共同交流,使學生在個體產生的思維沖突中開拓自身的思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力。最終使全體學生通過對不同層次問題的探究和學習,獲得各自的成功,產生更強的創新熱情和欲望。
三、注重理論實踐,強化創新能力
教師只有不斷鼓勵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不能紙上談兵,而是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大膽探索、自主創新。
在實踐課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主題探究、合作學習、交流評價的教學方式。如在學習網頁制作中,筆者先展示自己的網站,在激發學生熱情后,根據學生水平層次分成互補的若干小組。然后由各小組成員自主確定網站主題,自行討論分工、收集素材、整理資料、設計方案,最終共同完成網站的制作。在各組匯報交流時,各學員對自身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實踐過程各抒己見,相互探討。但教師應注意,在完成一個問題后,必須通過作品的展示比較,再對該問題進行研究,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條件增減或技巧轉換達到相同的目的,如何設計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創新留下拓展空間??傊挥型ㄟ^“實踐――反思――進一步實踐”的途徑,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四、改善考試方式,落實創新培養
現今教育的改革并沒有涉及教學評價體系,還是以某次考試的成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靠平時記憶式的知識積累通過考試,這樣顯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相違背。應改變統一標準的考試方式,允許信息技術課程以綜合性大作業代替傳統考試,允許學員通過搜集資料對問題深入探究。減少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死記硬背的內容,把學生精力引導到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上來,以此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
當今社會是事物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新的知識、技術、產品是競爭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人們不僅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立力.教學創新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0
2. 精講多練,培養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應該從積極思維、動手實踐出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啟發的作用,從而使學生與老師的思維達成共識,達到這個目的并不是說老師的講授要面面俱到;相反,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講授為輔,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例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動畫時,講首先選定目標,選擇幻燈片放映菜單,再單擊自定義動畫命令,下面該怎么做,留給學生自己完成。同一任務有多種通道能實現的,應從不同角度加以展現,以達到傳授學習方法和培養發散思維的目的。如教PowerPoint制作背景時,講從格式菜單選擇背景,也應講右擊演示文稿空白處選擇背景等。在傳授學習方法的同時,既要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又要幫助學生掌握適合個體實際的具體學習方法。
當前,人類社會正在步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社會的發展要求教育培養出適應現代化社會生存與發展的人才,而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難以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因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探討在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創設探索性的問題情境能觸發學生思維的興奮,引發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調動學生的探索創新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提出的問題要貼近學生、引發求知興趣,激起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欲望,從而激發創新意識。
我在講修飾PowerPoint幻燈片時,設計了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學習任務:制作自己的個人簡介,要求有藝術字標題以及圖文混排結構。在制作作品時,學生們的情緒十分高漲,交上來展示的作品各有特色。有的把自己的姓名作為藝術字標題,旁邊配有學生本人的相片;有的把自己的各科考試成績輸入到文本框內,用藝術字標題注明是哪一次考試的成績;有的把自己寫的短文作為文本框的內容,短文題目則用藝術字標題制作;甚至有學生用“畫圖”程序畫了自畫像當成圖片插入到幻燈片中,然后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文本框內輸入。當在全班展示優秀作品時,看到別的學生設計的富有想象、各有特色的個人簡介,學生學習制作幻燈片的興趣更濃了,下了課還有不少學生圍著我,要我重新布置學習任務──制作自己的個人簡介,他們還向我保證,這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梢姡岢鲑N近學生實際的問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以自己的能力來創造,也就是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學習興趣能成為求知的向導,而這種帶有感彩的意象活動能成為一種內驅力,繼而可使它們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并導致創新意識的萌發。
二、引導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精選一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聯想、分析,以提出多種多樣的假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積極的思考。
教育家贊科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發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在講《在幻燈片中插入超級鏈接》一節時,給學生展示了一份簡介廣州旅游新八景的幻燈片文件,對學生說,你們想看哪一個景點的介紹,老師可以打開一張相應的幻燈片。學生看到老師把指針放在景點標題上輕輕點擊一下,就打開相應的幻燈片,個個都興致勃勃,學習的欲望被激發了,有幾個還沒等我布置任務,就嚷著要動手操作了。我接著把插入超級鏈接的操作示范了一遍,隨后提出了作為討論的問題──能否把圖片作為超級鏈接的對象?能否把某個圖形作為超級鏈接的對象?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我點撥學生注意觀察超級鏈接窗口中鏈接對象的位置。當學生會正確選擇超級鏈接對象的位置時,我又提問學生:插入超級鏈接窗口中有個“新建文檔”按鈕,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插入超級鏈接窗口中還有個“電子郵件地址”按鈕,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學生原本沒留意有這么兩個“按鈕”,我就鼓勵學生去單擊這兩個按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鏈接到新建文檔以及鏈接到某個電子郵件地址的區別。最后,我向學生布置了學習任務,把最感興趣的幻燈片鏈接到老師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結果很多學生都能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幻燈片鏈接到老師提供的電子郵件地址。
實踐表明:教師若能正確引導,點撥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并積極思考問題,學會多方面地設想與分析,也就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鼓勵自主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實踐,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某一任務出發,采用自己獨特的辦法解決問題,而不絕對服從教師或者教師提供的標準材料。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規律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形式、方法等。
例如,我在講“電子郵件的收發”一節時,把所有關于電子郵件的收發所涉及的知識問題,做成網頁的形式,在課堂上發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點擊相應的鏈接,打開相應的具體文件并通過閱讀其中的相關內容,加深對問題的了解。如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在網上申請一個郵箱地址,他可以點擊“申請郵箱地址”鏈接,還有的學生不知道哪些網站可申請到免費郵箱,他可以點擊“提供免費郵箱網站”鏈接,查閱相關的信息。在這一節的學習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實踐,既學習新知,又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實踐證明:豐富的體驗和經驗是創新的基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是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的。
四、營造自由空間,提供學生的創造環境
教師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的創作、想象。學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對學習內容自主選擇的自由,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關鍵。
一、 轉變教師觀念
作為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僅是訓練和灌輸的工具,它應該是幫助教師更好地發展學生認知的手段,信息化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師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信息化教學形式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解決教師觀念的問題。因此,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者應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和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新的能力。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單是上好一節課,而是怎樣利用信息技術,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把獲取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學生創新思維來獲得新的知識。過去課堂教學主要強調用好兩個工具,即字典和圖書館。而今許多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都可以通過網絡共享,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必須從根本上給予轉變。一個教師,他有多少優質的教學資源可供共享,有多少創新的成果能經得住實踐檢驗、為人所用,都將成為評價一個教師學術水平、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其教學和學術成果將接受社會的監督和評價。
二、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圍
影響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環境的影響是主要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倍裰?就是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凡是因為好奇而受到獎勵的學生,一定愿意繼續進行新的探索,從而促進智能的發展,產生創新的思想。
(一)運用信息技術趣化學習氛圍。
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非線性的結構來組織教學,把教學內容與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結構化認知形式,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信息技術集成了文字、圖像、動畫、音樂等多種信息于一體,形象逼真、生動新穎,能充分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和腦神經等多種器官,喚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趣化學習氛圍。只有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學生才敢于創新,才會產生創新的思維。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思維、想象空間。
思維、想象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應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更多想象和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從而產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設和結論,從而可能產生創造性的獨到見解。由于信息技術能融聲、光、情、景為一體,沖破時空限制,能借助文字、圖像、動畫、音樂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表象,擴大了學生的直接經驗范圍,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反映事物固有的屬性。所以,信息技術能將教學內容形象化、明確化,容易將新知與舊知或各知識點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由感性向理性飛躍。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的對象,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扼殺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信息化教學則提出:要以人為本,遵循人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以學生自主探索為途徑,以合作討論為形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從而構建教師導、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因此,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創設學習情景,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參與認知的全過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問題,并帶著問題主動參與解決,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的建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能力。學生的求知興趣是創新思維的內驅力,只有重視、引導、保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喚起學生的好奇之心,學生的想象思維才會激出創新的火花。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可以改變過去呆板的教學方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緩和課堂上緊張的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得到充分發揮,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一)運用目標、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現代信息化教學形式下,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機,創新的思維活動才會得以啟動運行,通過信息的獲得、檢驗,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量變到質變。
目標是人奮斗的歸宿,只有目標明確才會爭取目標的實現。針對實際確立的目標,激勵學生拼搏進取,自覺地朝著預定的目標不懈的努力追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方法展示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創設情景。此外,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還可以采用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作文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帶到微機房,組織上機作文競賽,看誰的文章內容詞句精美且速度快。這樣,不但能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還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對信息技術實用性也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挑戰、創新的能力。
(二)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誘發學生創新思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施教之功,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是教的宗旨。變學生被動學習式的教學為誘導思維式的教學,關鍵在于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保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抓住誘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思維,使傳統意義上的書本課堂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極大的擴展,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提供的思考誘因加深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信息技術為輔,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探索和創新欲望不同,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學中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并結合教材,大膽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培養創新能力方面的內容,提出難度適中、具有探索性、能培養創新思維的課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總之,在信息化教學中,大膽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以先進教育技術手段和現代教育理念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供創新的空間,從而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中探索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周菁:《教育信息化與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人民日報出版社,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