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問題導學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9 16:14: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學問題導學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數學問題導學

篇(1)

初中的數學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存在差異性,其不但要教會初中學生學會相關的數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應用數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并且幫助他們構成自主學習、科學學習的觀念。同時,因為初中數學教學并不容易,所以初中數學及時一定要選擇正確的、合理的教學方案,才能逐步指導學生完成教學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能力。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案可以有效達到這一目標,以此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的意義

其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初中數學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不但要全面了解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可以正確應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培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正確應用問題導學法,就是在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并且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牢固掌握這些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學習者,有責任、有義務整改數學課堂教學,其要求教師不但要全面分析好研究教學案例,還要全面分析教學課堂內容,突破傳統意義上“灌溉式”教學方案的影響,展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拓展數學學習范圍。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應用問題導學法,就可以解決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問題的引入,促使學生可以全面認識問題在情境中的應用,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分析,在問題研究和分析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性,增加學生的知識印象,促使學生可以獲取成功的喜悅,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數學教W工作中[1]。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方案分析

(一)針對性導入問題

問題導學法就是在教學工作中提出問題,這是展現出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方案,由此數學教師需要關注有關問題導學,確保問題的目標性,也可以對問題的提問分析現階段的數學教學問題,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數學基礎知識提出相關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提出過于高深的問題,不然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難以獲取問題導學教學方案的質量。并且,教師設計的問題需要展現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加學習音響。如在學習“圖形平移”的過程中,教師的問題設計需要從基礎知識點出發,詢問學生有關圖形平移理念和符合圖形平移的重要條件,進行啟發式的詢問,從而指導學生詢問和分析。在這一提問中,不但可以鞏固學生學習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對理念和需求條件實施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促使學生掌控的知識更為牢固[2]。

(二)設計問題情境,指導學生思考

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的過程中,不能過于更多的提出問題,而是要結合整體教學內容設計一個問題情景,促使學生可以自主融入其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展現自身學習的自主性,與同班學生一起溝通和交流,設計和諧的學生、學生和教師、學生關系,促使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始終懷有熱情和動力,從而更好的深入到問題分析中,有效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基本平面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認識平面圖形的構建和對這些圖形的整體認識。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多媒體實施平面圖形的圖片演示,促使學生可以對平面圖形有深刻的了解,促使學生對平面圖形進行分組介紹,提問其中存在的差異性,這樣設計的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設計問題情境

在正式上課之前,數學教師需要規定學生課前預習,保障學生對自身學習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不但可以保障上課過程中不會出現聽不懂等問題,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一下幾點問題:第一,提問一定要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相符,只有提出具備目標性的問題才能保障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可以掌控所學的知識點。第二,提問有助于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第三,所提問題一定要具備思維價值。第四,提問內容一定要保障準確性。第五,提問形式要多變,可以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轉變。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有關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步行時間和步行路程之間的關系,設計出相關的問題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過程中,提出有關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內容。

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雖然應用問題導學可以有效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但不是所有的數學知識和教學方案都不能應用這種方案。由此可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設計有關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管理好問題的數量。提問過少難以展現出問題導學的優勢,提問的過多也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由此,應用問題導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適度性。第三,在設計相關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設計問題時,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由淺入深,預防提問過程中出現參差不齊的問題。第四,在設計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堅持避免出現以往教學方案出現問題,預防教師再一次陷入到傳統教學問題中[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方案,不但可以調節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保障學生可以參與到實際數學學習中,深入落實“以生為本”的原則,還可以靈活調節數學課堂環境,以此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方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問題導學的特點來設計優質的教學方案和教學重難點,只有將問題導學方法與教學素材相符的教學方案相結合,才能獲取更好的教學效率,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導學;問題設計;運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8-0027-01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激起學生學習與探究的欲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再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而應該以問題為主線、啟發引導為手段、點撥互動為抓手,讓學生發現、探尋,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獲得數學思維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設計問題、如何恰當引導、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和合作中解決問題,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而問題導學中問題設計則體現教師的業務水平、指導能力。

一、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問題設計原因及原則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是落實學生自主與合作探究學習、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教學思想結合的產物。高中數學課堂的問題導學教學模式,以問題為核心,力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數學思維運行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導學教學模式的關鍵就在于學生圍繞哪些問題學習與探討,在問題解決中獲得哪些知識和能力,怎樣有興趣和動力去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因此,教師為了課堂的高效,就需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和水平設計問題,并巧妙地安排好問題串、問題鏈;預設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出現的狀況和引導方法,深層次挖掘和拓展問題,從而在問題的設計和運行中,引導學生在不斷地生疑、質疑、研討、釋疑、再生疑的認知循環中獲得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素養的提升。

在問題導學模式的運行中,教師要關注學情和教學內容,在導入環節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沖動。學生在問題解決中遇到阻礙時,教師要通過追問、點撥和啟發,使學生找到突破瓶頸的辦法。在問題解決之后,教師要通過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運用與遷移的方法。因此,數學教師在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運行的問題設計方面就要注重以生為本原則、螺旋上升推進原則,重視數學思維提升原則,設計具有啟發性、層次性和典型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探索過程的樂趣,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與動力,獲得課堂學習的高效。

二、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及運行

教無定法,但不是不講究方法和策略。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時,也要注意設計方法和運行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設計問題導學。問題導學需要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將學生要學的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建立聯系,要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質疑生問,讓他們有興趣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如在“均值不等式”一節的課堂導學環節,教師就以生活中超市促銷的降價活動為教學情境。超市有某種商品采用降價促銷策略:問該種商品第一次打x折銷售,第二次打y折銷售,還是都打(m+n)/2折銷售優惠?這一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能夠激起學生思考和解決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并提出問題,能夠讓學生由現象到本質,激起聯想、發現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質量。

(2)趣味故事游戲,生成導入問題。教師設計問題要水到渠成,要讓學生有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用趣味故事和具有游戲色彩的情境呈現問題。如學習“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r,以李詠主持的欄目“非常6+1”中“價格競猜”環節切入,教師拿出自己的手機,告訴學生:這款手機價格為1500元~2000元,且是整數,老師只給出偏高、偏低或正確的提示,同學們如何快速猜出它的價格呢?如此,游戲導入生成問題,會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提高,并在問題的解決中對要學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同時,這樣的問題還能激發學生尋找新的解決方法,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另外,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注意對問題的深入挖掘,以追問和加深問題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知識掌握的質量。如在“導數與單調性定義”的學習中,教師先讓學生自己理解課本中關于導數與單調性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這個命題是單調遞增(或單調遞減)充分不必要條件,還是非充要條件、等價條件?如何證明?引導學生在典型的例題中解決問題。接著,教師追問學生:函數在單調遞增(減)的過程中存在有限個孤立的點會不會影響函數的單調性?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使自己的數學思維嚴密起來。

三、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數學“問題導學”教學模式運行中,教師要有效設計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通過問題的分解和深入,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

篇(3)

一、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問題導學法的初步認識結合教學實際。

1.目前,我們普通高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知識面也大小不一,就是對同一數學內容在理解上也會有不同側面、不同深度上的差異。數學學科的特征是抽象的,是以先前思維活動的形式或結果作為直接的研究對象,新知識的學習離不開舊知識結構的鞏固和完善。多年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禁錮著許多教師,使他們熱衷于講、滿足于灌,不厭其詳、滔滔不絕,生怕學生聽不懂,唯恐自己講不細,囿于一種僵化的模式,其結果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法消化吸收。數學教師的責任其實不僅是讓學生知道所學內容,而且要聽懂,理解數學教學的內容,領悟數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掌握其基本技能。這需要數學教師充分利用發揮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功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使用問題導學法是提高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從根本上改變以傳授為目的舊教育思想,完全地摒棄滿堂灌輸的“授魚式”教學方法或“填鴨式”教學模式,使教學工作真正轉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軌道上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有真才實學的能人、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2.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施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用導學式教學方法是實踐新的教育理論的要求。認識不是對于客觀實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主體以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為依托,對新的刺激或知識同化或順應,調整原有認知結構或新建認知結構,即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建構主義十分重視已有知識經驗,心理結構的作用,十分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數學教師必須徹底更新“以教師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教學觀,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發揮導學式教學方法的作用,上好每一節課。因此,研究班級授課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很重要。

二、針對學生的特點,對問題導學法的實踐

在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導學式教學方法主要對學生啟發引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用布魯納的“發現式”學習方式,產生學習需要。根據教學規律,導學式教學方法體現在以下三個階段。

1.創設情境

任何一門課程都有一定的課堂教學環節。轉入新課之前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感性認識,產生認識性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產生學習需要的前提,也是“漁”之方法的起點。否則,上課時就會感到無趣,感到吃力,這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自學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預習階段,教師應極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提高其自學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預習興趣的方式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多變。例如,學習橢圓知識時,我們可從前不久我國“嫦娥一號“衛星開始談起,暢談我國的科技進步以及人造地球衛星的運行。問:“大家知道我們地球衛星如何運行呢?”我們這時可談衛星軌道是橢圓曲線,再聯系到行星軌道等等。此時,學生從通過內心愛國、愛科學的思想,慢慢產生了對橢圓知識學習動機,進而對數學整體知識產生興趣。

2.課堂中思索、研討

在二項式定理教學中,教學實錄:那么在(a+b)n的展開式中,大家能猜想出a、b的指數規律嗎?

S,C:a、b的指數規律----a的指數,從n逐一減少到0,且等于組合數的下標-上標;b的指數,從0逐一增加到n,且等于組合數的上標.每一項a的指數與b的指數之和等于n.

T: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請大家大膽地猜想二項式定理.

篇(4)

(沭陽如東中學,江蘇  宿遷  223600)    

摘  要:在當代數學課堂實踐中,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何安排切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堂問題,是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積極探討的課題。吻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學生冷靜思考或者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后能夠解決的課堂問題,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文化。

關鍵詞:課堂問題;導學;高效提問

在當代數學課堂實踐中,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何安排切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堂問題,是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積極探討的課題。吻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學生冷靜思考或者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究后能夠解決的課堂問題,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文化。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全部教學技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有人把教師稱為“職業提問家”。現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已從“滿堂灌式”、“填鴨式”知識講解轉向為“合作探究式”、“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式”教學模式。評價一節數學課的優劣標準常常是看教師能否巧妙地安排好問題串、問題鏈,能否真正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否引導學生進入不斷生疑、質疑、研討、釋疑、再生疑認知循環。數學課堂的問題設置和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學問。

如何設計高效的問題串,如何根據課堂的教學實際因勢利導的提問,如何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思維碰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展示自己,反思得失、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認知水平,讓學生既樂于融入課堂,又在課堂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悟,更讓學生感受到心情的愉悅和自我的完善,都需要我們有深刻的思考和認識。對于如何高效設計數學問題,筆者有以下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一、問題設計要有梯度性和激發學生思考的“趣味性”

當代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于全盤授與,而在于相機誘導。”要讓學生敢想、敢說,最好能做到發現不同解法時,能據理力爭;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由疑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和研討探究,進而在深入探討和研究中發現新的問題,引發新一輪的研究;高中新課改理念中也多次提到教師的提問要達到效果,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高中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教師的提問若能緊緊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定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他們去鉆研教學內容,激發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因為只要抓住題目的變通處,知識的疑難點和興趣點的設問,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流暢性和靈活性,同時還能增進師生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傾聽學生回答時,要懂得給予學生肯定,回答:“你回答的很好。”然后進行適當的反問,引導學生完整的展示思維過程!設計問題時,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情和研究教法,在學生的興趣所在處多下功夫。江蘇的高中數學教材是應用數學的直觀體現,很多知識的發生都來源生活,同時又從生活中加以提煉,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老師因從生活中提煉問題,創設問題的情景,設計出高效而又有梯度的問題串,做到有的放矢,將復雜問題分解成一個有一個簡單的、回歸教材的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沿著螺旋式結構不斷提升,層層深入,逐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縱身發展。

二、設計問題要抓住知識的關鍵之處

所謂知識的關鍵之處,是指知識點的突破口,在這些知識的突破口處不斷的提問、反問、辨析,引導學生在這些知識的易錯點、易混點處不斷的探討、研究,設計難度不等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關鍵問題、關鍵知識進行思考,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中數學知識與知識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系,蘇教版的知識結構是螺旋式上升的結構,一個新知識的產生往往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產生的,這些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學生掌握應用新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在研究新知識、新問題的時候往往在舊知識的關鍵之處深入研究,這樣也就要求我們在研究舊知識的關鍵之處時能夠巧妙的設計問題,這樣的一些問題串或者問題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要關注一些設計問題的小技巧

數學課堂問題的設計要避免簡單、重復甚至是無效,更不能是一問到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堂教學的實效,要問得巧妙,問得及時,問得高效,更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研討、探究拓展,真正做到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互學互助,教學相長。鑒于學生水平的參差不起,同一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此時就需要教師因勢利導,設置矛盾,引發學生的思維沖撞,進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探究,促使學生自發的進行思維的訓練、無意識地理解知識的重點、難點!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技巧,下面所列舉一些方式方法是筆者的一些心得,提供給大家便于參考:

1、提出的問題應是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

2、探出身子,手心向上,請他回答問題;

3、目光對視,送去期待與鼓勵;

4、表揚有度,令人信服,切忌廉價“捧”殺學生;

5、少問“為什么”,多問“你是怎么想的”;

6、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7、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不要期待完美的答案;

8、既尊重學生的感受,又要有一定的價值取向;

篇(5)

對于初中數學教是來說,教學任務并不僅僅是教授數學知識,還重在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數學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因此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問題導學法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備受推崇,它可以打破傳統的固有教學模式,創造數學教學的新思路。

一、問題導學法

問題導學法是以問題來做導向,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探究主線的原則,通過問題來引導教學,通過圍繞問題而開展教學,最后通過問題來指引學生自主探究并解決,最后以新的問題結束教學。

問題在問題導學法中是貫穿課堂的主導線。教師通過問題的引導來開始課堂教學,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可以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預習學習及其對問題的探究思考;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合作來展示預習學習的結果,學生對問題通過協作或自主探究來找尋答案;教師在最后對學生的意見做總結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新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度層次的思考,使得學生的數學思路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問題導學法對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問題均是圍繞教學目標形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問題而獲得教學知識理論及技能實踐,有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思索中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使得學生可以自主去探究數學之間的內在規律,并在探究中培養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激發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及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運用并不僅僅限于數學教學的知識學習,還可以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對初中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情境,預習思考

教師要合理利用問題來切合教學目標,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得全體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對問題的思考。比如在圖形平移的教學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預習,設計基礎性問題來引導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去思考圖形平移所需要的前提與條件,結合書本的圖形平移概念加深學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其次,教師在基礎問題上再提出啟發性思考的問題,使得學生可以自主想象圖形平移的過程,在想象中結合問題來探究教學,使得學生在思考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創設情境課堂時,教師要注意:第一,問題的創設要切合教學目標,重點突出理論知識的重難點;第二,問題的設點要明確具體,使得學生可以有思路可循;第三,問題要具有層次性及延展性,切合實際的初中生數學基礎水平來設置問題,才能起到全體學生參與思考的效果。

(二)課堂提問,展示交流

課堂的教學提問環節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手段來激發初中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多媒體技術是其中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比如在進行一次性函數圖象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開展,通過對相關教學內容的形象圖表播放,來引導學生對圖象直觀性的思考,結合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通過對比及分析來引導出結論。這一過程不僅使得初中生對教學問題自主探索思考,還使得初中生在思考中激發對數學探究的興趣。

除此之外,游戲也是運用提問的有效形式。將問題與游戲結合,促使學生在一邊游戲一邊思考,給數學課堂增加趣味性,調動數學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可以自主發散思維,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綜合素養。

(三)知識生成,共同總結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階段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提示,幫助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并解決問題。在此探究階段,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形式來引發對教學問題的討論。

問題導學法的最終目標不是教授學生通過書本找到答案,也不是通過教師講解來獲知答案,而是經過學生自主探究來求取答案。如果學生不經歷探究的過程,就不能對教學知識有著良好的把握,也不能真正去理解并自主運用。因此教師要重視探究教學階段,必要時通過恰當的提示或方法來引導學生運用思考得出結論,切忌一講了之,失去問題導學法教學的意義。

最后的教師總結,要根據學生所探索的結論基礎來引導,一來增加學生對問題的層次性思考,二來在于啟迪初中生在數學探究的思維,使得初中生在課堂中自始而終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深刻理解,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對數學梳理清晰的脈絡,便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問題導學法是切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新興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課堂問題來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在問題探究階段,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使得學生可以經過自主思考來探索出結論。問題導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既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教學的知識理解層面,也引發學生的自主數學思維的拓展。

【參考文獻】

[1]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109

篇(6)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09

目前,各個學校對于教育的改革問題非常重視,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初中數學的日常授課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對問題導入法進行應用,便是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手段,通過創建教學情境,設置相關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對于這一教學手段的應用,其關鍵點在于,指導和啟發是教學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將學習的效果進行提升,實現數學授課的目標。

一、問題導入法引入初中數學授課當中的意義

數學知識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和綜合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需要牢固的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更要學會對知識的應用,使其數學知識能夠在生活中對學生有所幫助,從而鍛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問題進行發現的能力,遇到問題時愿意主動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會有非常大的提升[1]。對該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即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提升,使其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真實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借助某一個問題的提出,導入需要學習的知識,喚起學生的興起,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對于該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當中。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設置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有效的應用,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在于對問題的設置。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注意設置問題的科學合理性,緊緊圍繞當堂課需要講授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能力水平,有層次有條理的進行設計。此外,對于問題的設置一定要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以便學生能夠在問題中清晰該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難點。同時,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問題打造情境,將問題與實際應用進行結合,推進學生對其的理解。總之,對于問題的設置,可以依照真實的授課情況進行轉化,但對于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具有思維價值。

例如:在北師大版《認識三角形》學習中,教師應用問題導入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授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幅生活場景圖片,讓學生們找一找圖片中有哪些地方是三角形的。這樣,學生會非常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當中,認真的找尋圖片當中的三角形。這一教學步驟,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學生會感受到所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聯系,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創設良好的開端[2]。之后,教師要設置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對三角形主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可以提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試著歸納和總結一下三角形的定義。學生對會三角形的特征進行觀察,大概總結出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依次進行連接所呈現的圖像為三角形。這一問題的設置,引導了學生向三角形的概念方向進行思考,不但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能力,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之后的教學逐步應用導入法,使學生清晰該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

在將該教學手段應用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怎樣進行引導是教學當中非常關鍵的步驟。所以,在真實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不斷的進行探究。首先,教師要對需要講述的數學知識,有非常全面并且細致的了解;其次,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將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與提出問題存在的關聯進行提點,以便學生從正確的思考方向對問題加以思考,從而更快的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最后,在思考完成之后,學生要獨立將問題的求決過程完成,有益于學生鞏固相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探索全等等三角形的l件》學習中,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將課程導入[3]。教學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這樣的場景,班級里要開班會,可以怎樣才能使所有的小旗子大小和形狀都完全相等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向數學問題進行轉化,思考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已知三角形全等。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鼓勵,將自己的方法大膽的提出來,引導學生對每個方案當中的相同特征進行分析:都是相利用三角形的邊和角畫出一個全等的三角形,其中不同之處在于條件的個數不同。這時學生便會主動思考兩個全等三角形到底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明確這堂課對問題進行探究的方向。接著,結合學生的想法,可以提出:作一個三角形與一直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幾個條件?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會充分的應用已經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列舉反例證明已知一個或者兩個條件并不能得出全等三角形,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已知三角形當中的任意三條邊,就能得到全等三角形呢?該教學步驟,可以過渡到讓學生思考,已知三個條件作為三角形,有幾種可能的情況?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逐步歸納并且總結出可能的情況:三邊、三角、兩角一邊或者兩邊一角。隨著問題的設置,學生會逐步對知識明朗,教師在之后指導學生動手進行實踐,學生很快便會掌握知識的重點以及難點,教學質量會有明顯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對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問題的設置,使學生漸漸清晰所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升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數學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該種教學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使其具體應用更能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完成教學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53-01

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過去“知識本位,螢視結論性知識,輕視過程性知識形成過程”的做法,倡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問題導學法”便是落實新課程目標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問題導學法”進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現將一些體會交流如下:

一、以問導學,要把握好三個要素

“問題導學法”是指在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把教學內容轉化為有價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種解決方法的科學問題,在教師的引導、疏導、輔導下,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該方法進行教學,要把握好!“問題”、“導”、“學”三個要素。

1、“問題”是基礎: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學習的動力源泉。設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是實施“問題導學法”教學成功的基礎。為了保證問題的“探究性”,要注意以下“四度”:選好角度,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握難度,以達“跳一跳,摘得到”效果;體現廣度,以使面向全體學生;控制密度,以求保證思考時間。如初二“分式加減法”中異分母分式加減法的教學:我先讓學生思考和分組討論:①異分母分式相加減要先做什么?(通分)②如果分式的分母是多項式,要先做什么?(將分母分解因式)③怎樣確定最簡公分母?④要通分,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乘以什么?⑤通分后如何進行加減?以上問題學生對照例題一個個思考后教師進行釋疑,再要求學生做練習。問題的出現自然而然,富有邏輯性、層次性,解決問題所需的思維水平處于學生“鄰近發展區”,學生通過探究后有能力解決問題,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學。

2、“教師的導”是關鍵:新課程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學,但這并非意味若教師就顯得無足輕重了。主體性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問題導學法”下學生的“學”也是依靠教師的“導”來進行,教師是否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導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好以下三“導”:

(1)創設情景加以引導:筆者常常要求學生就生活中與數量有關的問題寫成數學問題交我整理,把寫得好的在課堂上展示,讓同學們探究問題答案,體驗數學的價值。面對起源于現實生活的問題,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由此引發相關的探究。如進行積的乘方運算時,提出問題:現有邊長為a的正方形紙片若十個,用多少張邊長為a的正方形紙片能拼成一個新的正方形?并用不同有法表示新正方形面積,你會有何發現?學生畫出了圖形,經過互動探究,學生討論得出了結論。

(2)循循善誘進行疏導:在進行同底數冪的乘法??.??運算教學時提問:①這是什么運算?(乘法)②參加乘法運算的對象是什么?(冪)③這些冪有何特征?(底數相同)④怎樣運算?(底數不變,指數相加)在循序漸進的誘導下,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3)不厭其煩給予輔導:不同學生存在著基礎差異,教師應特別關注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給予他們及時輔導。

3、“學生的學”是核心:“問題導學法”教學應強調將學生從回答問題的“被告者”轉變為解決問題的“主體參與者”,從向保證“學生的學”的課堂核心地位。為此,在基于問題的教學中可以將以上二種學習方式進行如下圖1所示的有機組合,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它們的優勢,使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二、“問”“導”“學”要有機聯系

“問”導“學”要有機聯系,構建起不同層次的“問題導學”。“問題導學法”的實施,其三大要素――“問題”、“導”、“學”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但是它們又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關聯,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具體又可以有如下兩種關聯方式(圖2):

篇(8)

近年來許多教育界的專家學者,針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不足進行了探討。特別是針對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提出了質疑,大多數學者最后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即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應該是被動接受的,而應該是主動、自主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給學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為學生提供主動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為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方式。以下是筆者對這一方法嘗試后的一些看法。

一、問題導學教學方法的定義

問題導學的教學是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需要,教師將教學內容(數學知識)問題化,以”問題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問題解決”獲得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從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重在“問”“導”“學”三個字。 “問”,是指問題,即數學問題。包括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布置的鞏固深化知識的問題。“導”,是指教師的引導,要求“三導”:導趣,導思,導法。 “學”,是指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問”、“導”、“學”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該方法的基本觀點是以問題為中心引導教學,使學生學會學習。

二、問題導學教學方法的實施

1、恰當合理地設置問題。在問題導學法中,如果沒有問題,這個方法也就成了空談。只有在所設置的問題恰當合理的情況下,這個方法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因此,問題的設置直接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好壞。問題設置一定要注意現教學任務,緊扣教學目標,解決了問題就等同于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問題的難易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筆者認為在初中課堂中使用問題導學法的時候還應與學生的學情相符合。比如在浙教版“分式的乘除“中,例2是分式及其乘除的應用。題目如下:

如圖,一個長寬高分別為l ,b ,h 的長方體紙箱裝滿了一層高為 h 的圓柱形易拉罐,求紙箱空間的利用率(易拉罐總體積與紙箱容積的比,結果精確到1%)?

這個題目涉及到參數的設置與使用,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講,這個問題過難了,有一部分同學讀完題目后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因此,本人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下列問題:①一個易拉罐相當于什么幾何體?體積怎么計算?

②假設易拉罐底面半徑為,每一橫排易拉罐有幾個?豎排呢?

③根據排列情況,易拉罐總個數是多少?

④紙箱的容積是多少?空間利用率怎么求?

這四個問題簡單易懂,絕大部分同學都能獨立回答,基礎差的同學也在合作交流中完全理解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解決了例2這個難題。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分式的乘除知識,體驗了參數的應用,還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還可以設置前后呼應的問題。問題根據其出發點不同,提出的方式也不同。比如學習”菱形“時,課題引入時可以提出問題:請你用兩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等邊)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幾種拼法?這兩個平行四邊形有什么不同點?目的是為了引出菱形這一概念。而在課堂最后提出:這節課剛開始時提出的另一種拼法為什么不是菱形?怎樣拼才能成為菱形?說明理由。目的是為了鞏固菱形的性質。問題的提前后呼應,呈現出整個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2、問題導學法要關注導的重要作用。導是問題式導學法最關鍵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使學生能更加高效地學習。對于任何一節課,教師提出問題的時間都不會很長,但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卻往往要花上幾倍的時間。在學生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能夠自主掌握大部分基礎知識,但仍然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組織組內合作,組間交流的方式,如還不能解決的,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引導要按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扣教材,引導其用正確的思路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尤其在問題導學法的實施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首先,要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數學最強調人的理性思維,如果沒有靜下心來獨立思考,數學思維將很難得到發展。其次,要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學會展示成果,分析思路的原因和過程,還要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學習。最后還要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歸納。這一過程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和課后練習反饋來實現。

三、“問題導學式”教學的原則

“導學式”教學應遵循自主性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求得學生的自我覺醒與完善。又要遵循興趣性原則,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覺學習。還應遵循常識性原則,讓學生在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去領悟方法,在嘗試和主動建構中形成能力。同時,還應該重視數學的實際應用,使數學回歸到生活,回歸到生活的普通常識上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總之,問題導學法的使用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能夠起到許多積極的作用,但是,這需要廣大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合理、科學的把握,不能夠把此法當做提高課堂教學的唯一法寶,而忽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指導作用,以便達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9)

問題導學法作為發展教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其核心要素一般為認識性與對話設計作業,想要把這份作業做得成功,出色地完成,老師要系統地對部分問題情境加以創設,然后帶領學生們開展一系列對問題進行解決的活動,同時讓學生自主探索,對已經達成共識的科學結論進行掌握,然后進行有機結合。課堂教學是教學內容的關鍵與基本組織形態,是提升教學質量與達到教學目標最有力的武器。所以說構建良好高效的課堂已經變成廣大教師談論的熱門話題。布魯姆提出了一套發現學習的理論概念,即學習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加入到建立該項學科知識體系構建當中來。

二、問題導學具體過程

一般問題導學法的步驟如下:

1)情境的導入。導入的成功設計,為接下來的課堂成功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內容不一以及課型的區別,在這里建議采用溫習舊知識、對新知識進行類比的辦法對情境進行創設,對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進行調動與激發。

2)學習目標的確立。師生一起研究本次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及預習當中容易遇到的困境,對問題進行初步預設,并且對該堂課研究的主要內容加以明確。

3)合作探究達成多贏局面。依據創建的問題展開接下來的教學步驟。首先提出本堂課的疑難點或者本堂課主要的教學內容;其次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答疑、溝通交流與展示信息,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轉而變成知識的主人,對知識進行發現、研究和探索。讓學生可以發現問題,善于發現問題,進一步通過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步驟,養成善于追根究底、勤于學習的好習慣。

4)通過總結達到升華的效果。根據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出來的結果,教師適當情況下給學生指明方向,并且對學生所取得的成效加以認可,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還有學生不太明白的地方加以講解。

5)通過達標的方法對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檢測。教學過程當中應當精心設計并多加練習,結合多樣化的方法做訓練,要夠高度、夠集中、夠難度,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具體選擇基礎練習、對比練習、綜合練習,對學生的思維加以開拓并且逐步向深度挖掘,基本形成解放優等生、督導后進生的目的。

三、問題導學法應用策略

3.1對前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從而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都是從書本內容出發分析數學知識,而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的解析上。受新課程理念影響,在教學設計方面、課堂內容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調整,認為課堂教學不應只包含書本內容,還應對新知識學習的重要和必要意義與編撰教材者的寫作目的予以分析,這樣既明白了學習這堂課的作用,又對教學內容與學習任務的掌握起到進一步輔助作用。如在對《對數函數》第一課時的課前分析上,除了分析它與函數、指數函數等函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實際運用外,還應分析該內容對于學生的后續影響。對前面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或者診斷一定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基礎,確保知識系統性、趣味性、新穎性等,徹底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從而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3.2對問題進行展示,對探究過程進行討論

問題是思維的基礎,可以說問題出現和思維激發是有很大關聯的,有問題了,才會想去解決它,思維才會被激發。因此問題設計之初要考慮它的啟發性,可以讓學生們有思維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熱情來,還要有針對性,主要是根據本堂課的主要內容而決定。難易要綜合考慮,不要太難也不要太過容易,并且將新課和溫習在課堂區分好,將不超過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作為參照原則。關鍵之處在于要以學生作為中心,以學生學習基礎作為前提,

3.3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正確點撥與引導

該步驟和上一步相互統一相互聯系,這一步的重點就要靠教師的引導了。問題導學法用問題鏈方式把有聯系的內容都做有機融合,它的知識內容條理與規律往往是雜亂無章地分布于教材當中,比較零碎還缺少系統性,教師的職責與任務就是分析教學當中的重點與難點,找出內在聯系,可以說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的引導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篇(10)

“問題導學”,顧名思義就是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導學問題不僅是課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向導,也是課堂師生共同研究活動的主線。導學問題設計的優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效。因此,我們在設計導學問題的時候,必須在“導學”上做足文章。下面,結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談談導學問題設計需要注意的幾條策略。

一、導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

多數小學數學新知的學習都建立在舊有知識的錨樁之上,圍繞新知的生長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提煉出有利于新知學習的概念、法則等等,為知識的順利遷移做好鋪墊。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問題:

(1)做一做。豎式計算并驗算。58+203,1007-478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

(2)學一學。預習例1,想一想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試著在書上完成第48頁“練一練”第1題。

(3)想一想。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點?

(4)問一問。我想提出的問題是()。

這組導學問題的設計圍繞整數加減法與小數加減法間的異同展開。先讓學生重溫整數加減法計算過程,提取“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的計算經驗;繼而通過對“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的追問,使學生明確把小數點對齊,其實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這與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在計算時同樣需要從低位算起,同樣得遵循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的計算法則。所不同的是,小數加減法需要對齊上面的小數點,計算結果能化簡的要化簡。應該說,這三個問題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這一導學問題著眼于溝通整、小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通過課堂學習實現對新知的自主建構。

二、導在自學關鍵點

就教材例題而言,多數例題都有關鍵點,引領學生關注并正確理解這些關鍵點,將有助于學生理解例題中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比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例1,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問題:

(1)學一學。自學課本,思考:18表示的是什么?用18÷2求出的是什么?試著將例1的表格填寫完整。

(2)想一想。你能想到用其他方法來列舉嗎?比如說畫圖。

(3)算一算。計算每種情況下面積的大小,說說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4)試一試。如果換成是24根柵欄,你能像書上這樣列舉嗎?

在這道例題中,正確理解18根1米長的柵欄與長方形周長之間的關系是關鍵。要“一對一對”地列舉出所有的可能,就要先求出“長與寬的和”,即用18÷2。再比如,教學《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例2,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問題:

(1)學一學。思考:“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表示什么意思?它包括哪幾種情況?

(2)試一試。你能用簡潔的方法把例2第一種思路的7種不同的方法列舉出來嗎?(比如說借助文字、符號或圖形)。

就這個例題而言,準確解讀“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的意思是關鍵。正確分類是“一類一類”地數出來的前提。其次,教材并沒有把例2的第一種思路完整地列舉出來,而提醒學生個性化地進行列舉,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例題。用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例題的重點與難點之處,并嘗試對問題進行思考和理解,這樣在課堂交流時,學生自然就有話要說,有話想說,交流會變得順暢,思維會更加活躍,也更容易理解與把握知識。

三、導在理解盲點處

教材往往是對動態知識的靜態處理,而且這種處理往往省略了一些過程性的內容。也正因為這種“固化”的處理,使得一些學生在閱讀文本時不知從何下手,因而我們最好能設計系列性的導學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真正走進教材文本,理解文本。比如,教學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例3,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學問題:

(1)學一學。思考:你是怎么理解“每個房間不能有空床位”的?書上第一張表格是從1個3人間列舉的,這時2人間的10是怎么得到的?3人間為2時,2人間的后面怎么畫了道橫線?3人間為3時,怎么算2人間的間數?你能繼續往下列舉嗎?

(2)想一想。如果從只住1個2人間想起,你會嗎?填寫書上的表格。

(3)試一試。如果住宿的人數改成24人,這時可以全部住3人間嗎?可以全部住2人間嗎?這時又該怎么列舉呢?自己試一試。

這道例題的列舉過程,教材回避了只住2人間或只住3人間的情況,因為2,3人單純住2人間或3人間都不滿足題意,因而在列舉的時候是從1個3人間開始的。但在實際生活中,只住某一種房間的情況卻是客觀存在的。當住宿人數變成24人后,我們的列舉就應該從0個3人間開始。再說用表格來列舉,如何完成表格的填寫過程,每個數據又是如何思考并計算得到的,也是學生理解時容易出現的盲點。通過這種連續性的提問,使靜態的教材變得生動,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夠逐步展開。

總之,問題導學中的問題設計要著眼于引導學生看懂文本,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上一篇: 通訊基礎建設 下一篇: 醫學教育探索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青青青免费国产在线91 | 中文字幕婷婷日韩欧美亚洲 | 中文字幕网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图片 | 亚洲AV日韩AV国内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