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8 10:44: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議

篇(1)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城鄉關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戰略思想,“統籌城鄉”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并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2007年十七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明確提出;再到2012年黨十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標志著我國城鄉關系已進入了國家戰略主導下的“以城帶鄉”階段。國家在戰略上對城鄉關系的認識由“城鄉分治”、“大力推進城市化”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發展一體化階段。城鄉關系轉變為阜陽市城鎮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解決好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快推進阜陽市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規劃的龍頭作用,從引領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一、阜陽市城鄉規劃建設的總體情況

1.城鄉規劃編制、修編情況

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政府指導和調控城鄉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手段,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的重要工作。隨著阜陽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級領導越來越重視城鄉規劃工作,阜陽市城市規劃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系統化的軌道。在城市規劃區內現已形成以城市總體規劃為綱,各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相輔相成的較為完善的規劃編制成果體系。臨泉縣、潁上、阜南已率先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上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太和縣、界首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正在進行中。小城鎮規劃工作進一步深化。在阜陽市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市域交通沿線90%以上的集鎮編制完成集鎮總體規劃,各個縣市區新編制完成30個中心村的建設規劃。

2.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情況

阜陽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安徽省實施辦法》的要求,制定了《阜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先后出臺了《阜陽市拆除違法建設暫行規定》、《阜陽市私人建房審批辦法》、《小街巷建設項目審批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阜陽市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市的道路。

3.城鄉規劃的實施成效

在城鄉各類規劃指導下,阜陽市城鎮化水平、城市規模、人居環境顯著提高和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初步顯現;潁上、臨泉、阜南、太和及界首市等4縣1市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二、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受長期以來城鄉分割傳統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工農差別、城鄉差別擴大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

城鄉經濟發展上的差距。由于受體制、機制的約束,城市、農村在資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不平等。城市聚集了各類城鄉資源要素,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而農村只是廉價提供土地、農產品和勞動力等基礎性資源,大量的收益最終落在了城市,從而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特征還很明顯。

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差距。由于資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統一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明顯的二元化現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越來越快,而農村道路、交通、通訊、水利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農村集中供水、排污、垃圾集中處理等設施配套性和共享性差,環境臟亂差問題嚴重。

三、推進我市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全面發展

1.構建政策支撐體系,有序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對于我市城鄉規劃重視的差距和鄉村規劃滯后的問題。政府要抓緊出臺“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文件”,切實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推進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推進城鄉政策措施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改變舊的城鄉關系,將城市和鄉村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城鄉一體化市場的建立和基礎設施網絡化的建設,賦予城市和鄉村同等的發展機會。

2.制定科學規劃,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

一是建立與城鄉一體化相適應的規劃管理體制。為了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戰略引導、綜合調控和資源配置作用。建議切實加強規劃管理機構建設,以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建設。組建阜陽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規劃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形成 “統一規劃、屬地管理、分級審查、強化監督”的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二是努力實現規劃滿覆蓋。開展農村地區規劃研究,形成城、鎮、村構成的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開展阜陽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形成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以抓社會主義美好農村規劃為重點,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三是提高規劃的質量和水平。為保證空間布局、資源調控、工業集中發展與保護環境相協調,形成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規合一”。

3.堅持區域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并舉,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4.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城鄉均衡的社會事業發展機制。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四是推進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動農產品特色產業科技示范等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途徑

1.加強中心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把阜陽建設成為皖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強大的中心城鎮是帶動阜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提升阜陽區域競爭力的核心。中心城市是市域經濟活動的核心。完善中心城市的經濟功能,構建城鄉經濟中樞、技術支撐點及文化創新高地,對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有著決定性意義。

2.加快加強工業發展,壯大第二產業,為城鎮化提供經濟支持。工業化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發動機,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工業化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也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堅持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按照總量快速增長、結構優化升級、優勢行業突出、產業集群帶動、區域協調推進、發展模式轉型的戰略要求,主攻外向,激活內源,緊緊抓住煤炭開發的機遇,著力培育新的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以產業信息化和現代物流業為促進手段,重點圍繞煤電、煤化工、機電、生物醫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3.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中小城鎮經濟,抓住產業轉移有利時機,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鎮工業聚集區集聚,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鎮集中,使之成為有效轉化剩余勞動力的基地。完善加快小城鎮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

4.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一是圍繞社會主義美好新村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以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為統領,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主要任務,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為關鍵,以完善帶動農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二是著力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圍繞區域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調整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農業龍頭向基地和農戶輻射,服務業向生產生活靠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優化配置、合理流動,加快構筑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加強要職業培訓,積極促進勞務輸出,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

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繁榮城鄉經濟。城鎮人口的擴張需要有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才能夠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加快城鎮化進程。阜陽市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是:著眼于蘇魯豫皖邊際地區10萬平方公里,5000萬人口的大城鎮圍空區,充分利用阜陽市區位居中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實施大商貿戰略,形成大區域商貿中心城鎮。

6.通過制度創新,支持城鎮化進程

篇(2)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形成的區域差異、城鄉差距在逐漸擴大。近幾年來,城鄉一體化思想正在逐漸受到重視,不僅是觀念上的轉變,也是政策措施的轉變,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步伐,帶動區域經濟增長,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對實現我國整體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有重要意義,所以通過對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把握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向,提出幾點合理的發展策略。

1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問題分析

1.1自然村落布局分散,城鄉工作難以開展

我國各地區在自然環境、文化構成、風土人情等方面差異比較明顯,造成部分地區農村自然村落數量龐大、布局分散,使得城鄉發展難以規劃,影響了城鄉一體化工作的發展。分散的村落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阻礙了農村城鎮化進程,也給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帶來了一定難度。近兩年來,隨著經濟和交通的發展,村與村的距離正在縮小,但由于各村鎮行政分割,在村鎮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上難以共建共享,也給新農村建設發展帶來了影響。

1.2村鎮基礎設施薄弱,城鄉一體化交流不暢

我國村鎮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最明顯的就是交通道路不暢。很多地區的道路建設落后,質量偏低,路面破損速度快,公路改造和維修不到位;農村基礎公共設施的不健全,部分村落的排水系統、排污系統、垃圾處理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比較匱乏,造成新農村建設質量偏低;代表信息時代的互聯網,在有些地區還尚未普及,不利于城鄉信息交流,給農村和外界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難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有序發展。

1.3城鎮建設缺乏合理規劃,資源浪費嚴重

很多地區富裕起來的農民建房熱情高,胡亂劃分土地進行建房,導致布局整體缺乏規劃,村容村貌問題嚴重,部分農村宅基地審批環節不當,造成樓房建設用地的隨意性,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缺乏管理和規劃,出現農民個人用地和公共設施建設用地的矛盾性;垃圾處理、排污系統等公共設施無人問津,垃圾污染、土地濫用、不完善的道路建設,存在著大量的落后局面。加之農民缺乏現代化意識,不懂得資源的合理利用,造成土壤污染嚴重和土地資源浪費,很多地區還出現了因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水資源污染和破壞問題,加劇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很多不利于新農村建設的問題正在發生甚至惡化。

2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下新農村建設的合理路徑

實現城鄉一體化對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通過技術、資金、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城鄉結合相互發展,以城帶鄉、以鄉促城的協調發展[2]。

2.1大力發展農村城市化

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步伐,首先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村城市化。首先,針對農村城市化地域差異進行區別對待,走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發展道路。由于我國農村各地自然條件不均衡、經濟發展不平衡,發展農村城市化就要針對這二者的不同找出不平衡原因,并進行特別指導,建設特色新農村。其次,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只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才能為建設新農村奠定經濟條件基礎,走向新的發展道路。最后,挖掘本地區特色經濟產業,大力發展支柱產業,以點帶面的發展農村經濟。

2.2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的實質是更新農民思想觀念,從基本層次上維護農民的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引導其自主發展,防止農民被邊緣化。所以農村基礎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式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關系著新農村建設的質量。這就要求建立農村基礎建設管理機制,基于農村服務發展農村經濟,大力發展農村道路建設、公共設施服務系統建設,加強城鄉交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原則構建聯系中心和各村落的干線公路,并對公路進行周期性的維護和改造;完成村落之間的電訊和互聯網覆蓋,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條件基礎,徹底扭轉農村交通不便、交流不便的局面。

2.3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小城鎮是城市化進程的關鍵過程,在農村城市化發展中的作用也也越來越大,充分發揮小城鎮的經濟發展作用,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小城鎮在經濟發展上有著輻射作用,對小城鎮周圍的農村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通過小城鎮的建設,給農村區域發展提供一個合適的著力點。發揮小城鎮的經濟輻射作用,以它貼近農業、根植農村、服務農民的特點,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新農村建設發展找到新路徑。

2.4引進多元化投資機制,發展農村經濟

新農村建設中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資金引進不到位,通過多元化投資機制的建立,有力的突破農村城市化過程中經濟建設的資金限制。在新農村建設中,形成國家投資、地方政府投資、個人投資和引進投資多種資金投入格局,極大的改變農村建設的內需不足問題。合理的利用引進的資金發展農村經濟,改革農村原有產業的運行模式,并逐步的創新農村產業發展新道路,提高資金的有效性,讓農民獲益。

3結語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關系著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3]。重視城鄉一體化發展、關注新農村建設的發展進程,讓更多處在現代化邊緣的弱勢群體感受到現代化、信息化的優越性,逐步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文琦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篇(3)

1、注重規劃編制,不斷發揮龍頭作用。針對撤鄉并鎮后鎮工業布局混亂的局面,我們結合城關鎮實際和縣城總體規劃、縣生產力布局規劃,新編制5.16平方公里的工業新區總體規劃。二是分步修編村莊建設規劃。鎮小曲村在98年修編了可容納100戶農戶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現已初步建立了有41戶農戶的新農村示范點,*年度該規劃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君原村的新農村規劃在縣建設局的指導下,也已編制完結,即將組織實施。

2、注重經濟發展,不斷強化產業支撐。一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鎮糧經比例調整為34:66,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至農業的占了27%。二是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全鎮上下形成合力興工,興工強鎮。建立了鎮三套班子成員聯系骨干企業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碰到的困難。實施了提升傳統產業改造工程。20*年全鎮工業性投入超過2.5個億,工業產值達到41億元。三是加快招商引資推進。開展了“招商引資年”活動,營造全民招商的氛圍,提出了“班子成員圍繞引進項目轉、部門負責人圍繞提供線索轉、工作人員圍繞做好服務轉”的工作要求,推行了服務承諾制。20*年實際利用外資380萬美元,引進縣外資金6000萬元,。

3、注重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僅用三年時間投入3400多萬元,完成41公里鎮村道路的標準化建設,使全鎮的鎮村道路全部達到標準化,基本實現了村與村道路硬化,三分之二的村實現了通組道路硬化,三分之一的村實現了到組道路硬化。二是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實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植樹造林生態綠化、環境整治清潔美化”三大工程,農村“雙整治”工作全面實施,已有3個村完成整治任務,2個村積極爭創省級小康示范村,其余村全部在開展農村凈化行動。三是完成河道整治13公里。

4、注重服務引導,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采取多種措施:一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鎮成人教育學校積極探索辦學的新路子,加強農民基本就業技術和文化知識培訓,近年來,我們每年都要轉移農村勞動力1000多人。二是大力推廣農村合作醫療。全鎮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年年有提高,*年達到了95.2%。不斷擴大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參與率,幾年來約有5800多名農民職工參保。

5、注重機制創新,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積極探索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的新路子,為撤村建居工作鋪平道路。對我鎮*村集體資產實行股份制改革。將村里的集體經營性資產如房地產、企業生產設備等清產核資,把分配權按原始農戶股、集體勞動補償股、人口福利股折股量化到人,量化到戶,組建起了新的股份制合作社。這在為今后我鎮撤村建居工作中村級集體資產的處置積累了一定

的經驗。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年,我鎮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上報了6個行政村為*年度省級整治村,示范村仍為去年上報的兩個。與*年度相比,*年的工作任務更加繁重,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縣委農辦的精心指導下,抓好以下三個重點,確保各項工作的完成。

篇(4)

推進城鄉一體化,經濟發展是基礎。龍潭區是工業大區,農業總量小,要加長農業這塊“短板”,只有依托城市資源,做大做強工業經濟,走工業反哺農業之路,不斷提高以工促農的能力。

1.1以“一地四園”建設為重點,全力抓好化工園區建設 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是經省政府批準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與區政府合署辦公,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園區未來發展,將緊緊依托吉化,按照原料路線多元化、產業發展延伸化、產品加工精深化的發展思路,加快完善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為基礎,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為特色的化工產業體系,推進化工產業向園區化、集群化、鏈式化方向發展,持續做大經濟總量,增強園區集聚和孵化產業的能力,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夯實基礎。重點是建設“一地四園”。“一地”,即國家級碳纖維基地。以吉化碳纖維為核心,主要發展碳纖維原絲、碳絲及其制品,重點實施千噸級碳纖維、千噸級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制品等項目。“四園”即精細化工園、生物化工園、汽車用化學品及三劑工業園和冶金工業園。現已開工建設了創業大廈、總部基地和展覽館,總部基地大廈現已入住企業11戶。

1.2積極實施“一線三點”發展戰略,加強鄉鎮工業小區建設 產業的集聚和城鄉經濟的融合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重點是實施“一線三點”戰略,規劃建設鄉鎮工業小區,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優化產業配置。“一線三點”,即沿松花江一線向北發展,在長琿高速公路以南,依托中油吉化和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做大做強化工產業,發展“圍化”經濟;在金珠鄉和大口欽鎮、缸窯鎮一帶,依托建龍鋼鐵,建設棋盤鋼鐵產業配套、大口欽耐火材料、缸窯炭素制品等工業園,發展“圍鋼”經濟;在江北鄉山灣子一帶,依托吉林―深圳精密裝備制造產業園和江北機械制造廠,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現全區規模工業企業已達到112戶。2009年全區農村工業總收入7302萬元,農民人均增收近400元。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計劃實現350億元,增長36.3%;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173億元,增長49.1%。

2.以“兩鎮兩村”建設為龍頭,推進農村城鎮化

要想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進程,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實現農村城市化,把農民變成市民或鎮民,使農民能夠集中居住,把村屯變成社區,使農村的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與城市一致。

2.1立足區情,超前謀劃 由于龍潭區的特殊區位,使它成為吉林市工業重心北移的主戰場和省級開發區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所在地,隨著進區項目日益增多,鋼鐵園區建設初具規模,涉及江北鄉、金珠鄉的征占地拆遷日益增多,失地農民日益增多,這給龍潭區的新農村建設既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實行土地整理,實現農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約、效益集顯的目標,創造了條件。烏拉街和阿拉底獨特的歷史和民俗資源,烏拉街強鎮建設的入選,也為龍潭區的新農村建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龍潭區委、區政府從龍潭區的實際出發,積極搶抓機遇,超前謀劃,適時啟動了以烏拉街強鎮、金珠小城鎮和阿拉底朝鮮族民俗村、江北農民新村的“兩鎮兩村”建設,推進全區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2.2突破瓶頸,強力推進 無論是進行新農村建設,還是小城鎮建設,資金問題是首先必須突破的瓶頸和攻克的難關。龍潭區委、區政府憑著“在職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感,敢想敢試、大手筆迎得大發展的開拓精神,以及政府在資源宏觀調控的獨特優勢,終于打動了投資者,“兩鎮兩村”建設都是先由承建單位全額墊資建設。金珠小城鎮由吉林市鴻博建安公司承建,僅一期工程九座農民新村項目,就需要資金3.5億元。江北農民新村由龍潭建筑公司承建,一期工程需要資金3500萬元。阿拉底朝鮮族民俗村建設項目也由龍潭建筑公司承建,包括大門景區和院落區在內的一期工程,需要資金近1000萬元。烏拉街強鎮建設,現在已與吉林市隆鑫建筑公司達成協議,隆鑫公司先行墊資2億元進行建設。

目前,龍潭區“兩鎮兩村”建設正在按規劃順利展開。

金珠小城鎮一期工程九座農民新村建設工程,已正式命名為“金珠豫園”,已接近主體完工。小區總占地18公頃,建樓61棟,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戶數2851戶,可解決6個村13個自然屯近萬人的居住問題,可以整理出土地5600畝。項目將于今年8月末全部竣工,10月份農民開始正式入住。按設計,金珠豫園將會成為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吉林市一流的花園式住宅小區,所有回遷農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都可以達到吉林市一流水準。

烏拉街強鎮建設的各項規劃都已進入論證階段,今年的重點建設項目都已上報省發改委,而且,參加了中國首屆小城鎮博覽會,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按規劃,經過近10年的發展建設,烏拉街將逐步成為吉林市北部中心鎮,吉林省民俗旅游基地,吉林省最大的生態農業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集散地。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計劃容納人口7萬。屆時烏拉街現有人口除去從事特色產業的以外,全部搬進新鎮區,實現由農民向鎮民的轉變,基本實現農村城市化。

江北農民新村坐落于城區,規劃總用地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5萬平方米,建多層住宅樓24棟,可安置回遷戶1780戶,人口6240人。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安置回遷的農戶179戶,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后,所有的回遷戶可以實現由農民到市民的飛躍式轉變。

阿拉底朝鮮族民俗村建設,現在一期工程大門景區和院落區,已投資近1000萬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今年年底將投入運營,民俗村初具規模。當地農民通過轉產轉業,大力發展民俗旅游業和勞務經濟,足不出戶,不離家園就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

3.以產業化經營為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

推進城鄉一體化,必須以產業為支撐,其中農業既是基礎,又是薄弱環節。堅持以產業化為方向,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

3.1積極壯大龍頭企業 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2009年,益海嘉里(吉林)糧油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6億建設的年加工40萬噸優質水稻項目、吉林省金烏拉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0萬噸綠色水稻加工等一批投資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先后落戶,并建成達產。目前,全區共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2009年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產總額8.7億元,年銷售收入實現了15.2億元,利稅4109萬元,帶動了11000余農戶共同致富,企業用工人數達到了3451人,農戶增加收入2575萬元,實現了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3.2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 以市場為導向,優勢產業和產品為基礎,依托龍頭企業、經紀人、專業大戶等,采取農民自辦、農村能人領辦與農業龍頭企業合辦等多種形式,探索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全區共有各類農民合作社57個,農民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正在顯現:吉林市乾益種植合作社依托永昌米業,帶動1000與戶農戶種植600公頃綠色水稻;烏拉街鎮和興毛蔥專業合作社帶動420農戶種植1120畝毛蔥;江密峰鎮南沙村食用菌合作社,帶動農戶260余戶種植黑木耳300萬袋,年產銷黑木耳30萬公斤。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逐漸成為龍潭區農業產業化的新動力。

3.3做強規模農業,做優特色農業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初步形成4大特色生產基地:一是以金烏拉公司、普康農業等公司為龍頭,建設和發展了牛河水系2000公頃綠色水稻基地,精心打造了吉海、江密峰貢米等綠色有機大米品牌。二是充分發揮紅陽飼料、烏拉食品等企業帶動作用,建設和發展了10000公頃專特用玉米基地。三是發揮吉熱醬菜、烏拉北方等蔬菜加工企業的輻射作用,建設和發展了烏拉街3000公頃無公害蔬菜基地;四是以永福公司和九江潮為龍頭,建設和發展了種雞、蛋雞和肉雞養殖基地。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近3萬公頃,其中,優質水稻播種面積10444公頃,優質專用玉米播種面積13198公頃;棚膜蔬菜生產計劃達到3萬畝。

4.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4.1創新領導機制 2008年末,抽調精兵強將在全省率先設立了職能相對獨立的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而且為確保新農辦在新農村建設中總調度職能的發揮,由主管農業工作的副區長任主任,并且撥付專款為新農村建設辦公室配備了車輛和電腦等辦公設備。今年在農村工作考核指標中,加大了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權重,在農口工作中所占比重最大,一家獨占40%,其他農業、林業、水利、農機、畜牧等占60%,從而從機制上確保了各鄉鎮街必須把新農村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事實證明,新農辦職能的充分發揮是加強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堅強保障。

4.2創新工作機制 區委區政府各部門積極將職能向農村延伸,創建了“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了橫向聯動、縱向互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特別是在農村環境整治方面,初步建立起了長效機制。在全區6個鄉鎮都建立起了綜合執法大隊,配備專門執法車輛,負責鎮容鎮貌管理和村容村貌監督工作;組建了鄉鎮環境衛生管理所,配備人員、車輛和工具,負責本區域環境衛生日常保潔、環衛設施設備維護和垃圾轉運等工作。同時,在各行政村設立環境衛生管理站,由村民委員會成員負責全村的衛生監督和管理,初步建立起了 “戶集、村收、鎮運”的三級保潔管理體系和動態保潔機制。

4.3創新投入機制 在堅持新農村建設投入政府為主導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起了企業投入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進行了拓寬新農村建設融資渠道的嘗試。缸窯鎮蛤什螞村的新農村建設,永福集團先后投入600余萬元,九座農民新村、阿拉底民俗村、烏拉街強鎮建設等工程,都得到了企業大力支持。

篇(5)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172-02

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一體化,以消除城鄉差距,使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是蘇州發展的一大鮮明特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始終牢牢把握的工作重點。改革開放初期蘇州積極探索“以工補農”、“以工建農”新路徑,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積極實踐統籌城鄉發展新思路,尤其是2008年列為江蘇省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以來,蘇州全面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經過幾年來的科學謀劃、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取得了顯著成績。城鄉空間布局明顯優化,富民強村活力明顯增大,現代農業建設明顯加快,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政策支持體系明顯加強。蘇州已經基本確立了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品牌地位,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日趨成為新時期新階段蘇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

一、蘇州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踐和經驗

1.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著眼。作為全省唯一試點,蘇州市委、市政府清醒認識到這是省委、省政府交給蘇州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責任重大。市委、市政府跳出一般工作部署層面,而是把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作為一項事關蘇州“兩個率先”發展全局的整體性、開創性工程來謀劃,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最新實踐、經濟社會全面轉型升級重要抓手、加快科學發展重大機遇來把握,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建設“城鄉一體示范區”的重要目標,并把“城鄉一體”上升為蘇州“十二五”發展“六大戰略”之一,努力以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率先推進蘇州科學發展的領先。

2.注重城鄉規劃機制先行。通過整體規劃,確定城鄉空間布局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正是由于規劃先行,蘇州城鄉一體化能夠把城市和農村作為整體進行規劃,科學確定各地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在規劃過程中盡量做到尊重農民意愿、尊重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尊重風土民情和地形地貌,從而實現了蘇州城鄉一體化過程與保護吳文化、水文化的傳統風貌和深厚底蘊的結合。

3.加快構建城鄉互聯的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注重改革攻堅和構建長效機制,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為突破口帶動全局改革、促進全面發展。比如,通過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農民變市民轉換機制。率先實施以居住地為登記的戶籍管理制度,頒布鼓勵農民進城進鎮落戶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農民通過“三置換”落戶城鎮,即以集體資產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股份合作社股權、城鎮社保和城鎮住房,實行換股、換保、換房進城進鎮,享受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通過大膽創新農村股份合作改革,加快構建富民強村長效機制。探索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新途徑,大力發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等“三大合作”經濟組織。

4.強化黨委政府主導、各級各部門聯動的推進機制。蘇州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已基本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從而保證了改革發展試點工作的有序高效強勢推進。蘇州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城鄉一體化領導小組,發改、財政、國土、公安、規劃、建設、農林、農辦等多個部門參與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在蘇州各市(區)都建立集中辦公制度,強化對改革試點工作的綜合協調、政策指導和督促檢查。

蘇州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深層次分析,還存在一些障礙和難題,需要通過深化綜合配套改革,逐漸加以克服和消除。這些困難和挑戰主要體現在: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支撐能力還比較薄弱,局部地區的農村環境面貌還不盡如人意,農民持續增收難度不容低估,土地、資金等瓶頸制約不可忽視,拆遷難度逐漸加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仍需努力等。

二、新階段深化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措施

1.在整體規劃上實現新突破。在各地、各鎮完成總體規劃、鎮村布局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各地制定的規劃情況,結合“三區三城”要求,制定全市統一的布局規劃。首先,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明確各鎮發展的不同目標要求,即有的布局規劃為高端產業區、有的布局為生態環境區、有的布局為文化旅游區等,針對不同的布局,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提高集約發展水平,著力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促進產業集聚、企業集群、資源集約利用,符合“三區三城”建設的不同要求。其次,統一布局,統籌發展。全市規劃根據各鎮優勢進行錯位發展,出臺整體規劃布局,突出重點、強化特色、差別競爭,做到點面結合,既體現各地當地特色、文化,又融會貫通全市發展要求。再次,保障規劃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規劃盡可能的詳盡,兼顧到各種細節、特殊問題、遺留問題等,可具體分為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區域規劃、功能分區規劃和其他各專項規劃等。規劃制定也要在可執行性上確保時間、空間的銜接,引領規劃科學有序發展。

2.在富民惠民上實現新突破。要堅持把農民增收作為城鄉一體化的核心任務,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計劃,力爭農民收入增幅繼續高于城鎮居民,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蘇州市委、市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把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統籌處理好發展與富民的關系。堅持就業、創業、產業、物業并舉,進一步拓展富民空間,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快、社會貢獻大、居民實惠多的協調發展新路子。一要進一步減少農民,致富農民。按照“讓更少的農民經營更多的土地,獲得更高的收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的要求,加快農民市民化、職業化進程,減少農民,致富農民。二要進一步突出科技創新,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促增收。進一步創新農業發展載體、農業經營機制和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著力推進“園區化、農場化、合作化”,實現“水稻規模化、蔬菜設施化、水產標準化、營銷現代化”,推動一產業向二三產業拓展延伸、融合發展,通過農業產業化和營銷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要進一步提高股份分紅水平。重點要加強各類股份合作經濟的規范化管理力度,加大農民參與、民主管理力度,科學界定資產收益用于發展再生產、股份分紅、管理費用的比例。加快股份合作經濟股權固化改革,在推動農民現金入股、增量擴股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規范民主管理,完善收益分配機制,努力提高分紅水平。

篇(6)

1. 加快中心城市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建設美好安康,是我們三百萬安康人的共同愿望和奮斗目標,是貫徹黨的十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結合本人的工作實際,就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談幾點認識

(1)安康市古稱“金州”,位于陜西省最南部,是陜、川、鄂、渝四省市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是連接祖國西南、西北通向華北、華中、華南的重要交通樞紐,陽安、襄渝、西康鐵路在此交匯。管轄一區九縣和一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陜西省第二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是東方圣母女媧的故鄉,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中藥材之鄉、中國硒谷、中國民歌之鄉、中國茶鄉”等美譽。

(2)2013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批復》,《規劃》提出的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方向是:安康市建設新型材料工業基地和特色生物資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區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2009年12月省政府通過安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的批復。《安康市城市總體規劃》將安康中心城市確定為連接關天、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西北重要的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安康絲綢、生物醫藥基地;旅游休閑、生態宜居的山水園林城市。《總規》將中心城市規劃為“一江兩岸、一心多區;山水環繞、橋道貫通”的結構格局,“六橫七縱”加快速外環形式的路網骨架系統,以及“一心、兩軸、三河、多帶、外環”的點、線、面相互結合的完整綠地網絡結構,形成“山水環繞、城景交融”的綠地格局。

(3)安康市遠景規劃為“打造核心、開發江北、西進東延、提升江南”,控制區按百萬人口大城市構架,將瀛湖風景區、漢陰至安康月河川道和安康主城區區域一并進行通盤控制,其規劃控制區范圍為45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規劃區160平方公里。按照“一江、兩岸、三區、五橋、八景”的總體空間結構進行規劃建設,以生態建設為主體,完善服務功能和游覽功能,形成“一江兩岸、一心多區;山水環繞、橋道貫通”的結構格局。

(4)按照規劃,安康市將形成“六橫七縱”加快速外環形式的路網骨架系統,結合高速公路形成環城高速,城市五個出入口通過快速環線與各個干線公路連接;按照力求豐富漢江水系景觀、突出安康山水城市的特點,形成“一心、兩軸、三河、多帶、外環”的點、線、面相結合的完整綠地網絡結構,突現安康“山水環繞、城景交融”的綠色景觀。《總規》市域規劃依托陽安鐵路線、漢江城鎮發展帶,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月河川道城鎮帶為主體,旬陽、平利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城鎮空間結構。中心城區按照“打造核心、開發江北、西進東延、提升江南”的城市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一江兩岸,一心多區;山水環繞,橋道貫通”的空間布局結構。

2. 在《總規》的指導下,統籌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

(1)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工作。要以安康市中心城區為核心,以漢濱區、漢陰縣、石泉縣的月河谷地為主體,以旬陽縣和平利縣為兩翼,加快建制鎮標準化建設,構建以城鎮為支點,以農村新型社區為節點的網絡城鎮化發展模式,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逐步形成城鄉統籌的新格局。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和城市功能,把安康市逐步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特色突出、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2)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統籌城鄉規劃,發揮好規劃的龍頭帶動作用,關鍵是阿克力拜克?加爾旦別克規劃要先行。如果規劃搞不好,那么這個城市的建設不是雜亂無章一團糟,就是今天建了明天拆,勞民傷財,浪費財富。要充分認識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性。以前我們的一些規劃都是產業歸產業,城市歸城市,基礎設施歸基礎設施,相互間協調溝通不夠。在當前形勢下,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兩個規劃尤為重要。可以這么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先行,很多工作將寸步難行,這兩個規劃不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這兩個規劃的重要性,切實發揮兩個規劃的牽頭作用,各項建設必須嚴格依據這兩個規劃,搞開發區更要符合這兩個規劃,征地搞基礎設施建設也要符合這兩個規劃。當然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要相互銜接、相輔相成。

3. 城鄉規劃引導城鄉統籌發展

3.1以城帶鄉、以鄉保城。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將具有密切聯系的市、鎮、鄉和村莊納入統一的規劃,實施統一規劃前提下的管理,加強市、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保證一定空間距離范圍內的城市、鎮、鄉和村莊在資源調配、生活供應、設施共享等方面能夠實現相互依存、緊密聯系、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3.2空間集聚、劃定城鄉。

城鄉規劃是一種空間戰略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綜合調控手段。城鄉規劃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統籌城鄉規劃,實現區域產業和人口的合理集聚,增強城鎮的輻射作用,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實施好城鄉協調發展規劃,組織編制并落實城鄉基礎設施、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規劃改善生態環境,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農村活力和農民生活水平,拓展城鎮發展空間。達到城鄉之間取長補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階段。

3.3設施先行、區域共享。

城鄉規劃需要堅持全面統籌發展的理念,從單純注重城市發展轉向更好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區域的互促共進,規劃編制要關注公共利益、長遠利益和社會公平,完善城鄉功能,營造良好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3.4錯位發展、尊重文化。

合理規劃布局城市和農村建設用地;城鄉統籌建設同時要兼顧現狀和長遠發展,城鄉統籌建設要將生態文明理念放在首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滿足自身需要而不損害自然環境。

4. 工作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加快啟動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工作,城鄉規劃編制體系,應堅持以城市規劃為重點,以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依托,整合城市總體規劃、建制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控制性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使規劃編制覆蓋到行政區域內的鄉(鎮)、村,構建科學、合理、合法的城鄉規劃體系,強化城鄉規劃對城鎮建設和發展的先導、統籌作用。

4.2“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大膽創新、分類實施”的原則,打破城鄉規劃分割的格局,促進資源向農村配置。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4.3發展區域優勢,確定城市特色。

4.3.1安康城市的最大資源是山水,安康城市的特質個性是山水城的融合。通過結構的有效組織;加強城市周邊的山體――龍王山、香溪洞、文武山、天柱山、鯉魚山森林化,成為城市際線遠景;培育城區漢江段及黃洋河、吉河、月河近城段河體及兩岸景觀自然化,并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河體、局部丘陵、山體形成諸多園林化公園,成為城市片、線交織的中;加強中心區域和各片區結構的完善,充分通過橋道的貫通,和景觀廊道的貫通,使整個城市山環水繞,山水城相間,從而顯現山水園林城市格局。依據高速路、現有道路、鐵路、高壓走廊、江河走向確定城市道路格局,形成“六橫七縱”加快速外環形式的路網骨架系統。

4.3.2城市規劃必須要有科學的理念作為指導,提出的“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統籌規劃、有限開發”的規劃指導思想正確,確立的“無限框架、有限布局,近遠結合、有機銜接”的規劃思路清晰,富有創新性,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一個真正的城市規劃領導者要具有前瞻性和高層次的統籌思想,立足長遠發展需要,科學謀劃,切實遵城市發展自身的客觀和地理位置的規律。努力實現規劃目標:

(1)充分利用區域自然資源、生態優勢、區位交通優勢,將安康城市打造成為具有區域競爭力,各類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城市。

(2)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形態完整、布局合理、適應發展需求的新安康。

(3)強調陜南獨特的生態景觀特色,優化城市內外生態環境,通過人工綠化環境和自然山水的有機結合,體現“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共生”的生態型城市理念。

(4)突出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強化旅游休閑功能,營造多元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整體環境,將安康建設為旅游名城。

(5)充分結合城市建設實際,通過分期規劃,為安康城市建設提供靈活、動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指導。

4.3.3規劃是建設的“龍頭”。

篇(7)

2017年1月25日,省政府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為我市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切實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學校黨的建設,深化綜合改革,推進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質量,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和建設,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增加城鎮義務教育學位和鄉鎮學校寄宿床位,推進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一是優先發展,統籌規劃;二是深化改革,創新機制;三是提高質量,公平共享;四是分類指導,有序推進。

(三)工作目標。到2018年,全市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縣、區試點推進優質均衡工作。到2020年,全市城鄉學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學校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村小和教學點達到相應要求;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大幅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教育脫貧任務全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5%以上,市域內更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措施

篇(8)

一、城鄉規劃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作為沿海地區更要高標準、高起點。把科學規劃作為發展的龍頭和基礎,制定規劃既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應堅持把統籌推進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這“三個集中”原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又要立足農村實際,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做到最高標準建設與農民的承受能力相統一,不搞“一刀切”。在建設模式上,力求自然和諧、形式多樣;在建設方法上,一次規劃、分次實施,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努力做到規劃的協調發展,切實做到城鄉一體的科學規劃。

二、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礎設施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力量,統籌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基礎設施體系是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因此,沿海地區應發揮資金實力雄厚的優勢,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公共財政,建立政府主導、各種主體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并且實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的延伸,為了促進城鄉對接,要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進程。在交通上,立足構建大通道,加大路網改造力度,完善路網結構,實現連線成網、內外通暢,逐漸實施村村通柏油路,逐步實現村村通公交車。在能源上,立足提高保障水平,實現總量擴張、結構改善,優先開發性能好的水能資源和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大力推廣應用沼氣。在城鄉建設上,立足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實現擴容提質、完善功能。主要是加快農村道路、供水、供氣、防火、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村民飲水工程、解決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在水利上,立足綜合利用,實現抗災有力、配置合理。以防洪抗旱為前提,優化利用水資源,逐步建立人水協調的現代水利體系。重點抓好山丘區水利設施建設,完成一批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水庫改造,興建節水灌溉設施和農村飲用水工程。在信息上,立足整合資源,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不斷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加快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的相互融合。

篇(9)

>> 大城市軌道出行45分鐘時空圈與交通一體化策略研究 研究城鄉發展一體化得出的10個結論 駐馬店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現狀研究 莆田市城廂區城鄉空間一體化發展研究 寧德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問題研究 海口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 阜陽市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 城鄉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 礦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研究 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研究 西安城鄉一體化發展路徑研究 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研究探討 完善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研究 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路徑研究 基于城鄉差異的忻州市城鄉一體化研究 蘭州市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研究 桂林市陽朔縣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模式研究 江蘇省揚州市城鄉體育一體化發展指標體系與實證研究 探究桂林市城鄉一體化 臺灣城鄉一體化對安徽城鄉發展的啟示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國家體育總局.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32.

[3] 常州市政府辦公室.常州市城市“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的通知(常政辦發〔2012〕15號).

[4]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校體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6.

篇(10)

通過對尚志市農民合作社進行典型調查,了解當地農民合作組織主要存在以下特點: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合作組織數量較多。

(2)產業類型多。

(3)組織規模不一。

(4)主體功能不明顯。

(5)經營方式多樣,但不夠靈活。

二、尚志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存在的不足

現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內有農民自身發展需求、外有政策引導和法律保障的條件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經濟實力、市場開拓能力將日益增強,功能也將日益增加。然而從調查結果看,社員發展思路和經營途徑是多元化的,尤其是產品儲存、加工、融資等方面。而從提供資金、信用、擔保、高技術、先進設備、大型銷售網絡、全方位信息等方面研究,合作組織的綜合競爭力較小。

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構架不健全,設計不科學、不規范

科學的組織機構是實現農業合作機構實施戰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但目前尚志市農業合作社還存在著構架不健全,設計不科學工作和不規范的實際狀況。主要表現包括:首先,權責分配不合理,存在“一股獨大”情況。合作社的重大決策由理事長或幾個高層拍板,但決策結果的執行風險由全體合作社成員來承擔。第二,機構重疊 、職能交叉或者缺失。一般合作社出于對成本費用節約的考慮,仍存在會計兼出納現象,同時絕大部分企業由出納核對銀行對賬單。第三,內部運行效率低下,在生產人員管理制度上缺失,存在著嚴重的人力資源浪費現象。

2.發展戰略不明確,財務預算不健全

通過對尚志農業合作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相當部分的合作社沒有進行發展戰略的綜合分析,或是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是,有的是在沒有對企業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的宏觀環境進行分的情況下盲目發展,其結果是資源浪費嚴重。在制定年度發展目標或預算時,絕大部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將財務預算與財務目標相混淆,只有年度綜合數據,沒有具體量化到各個實施主體,相關業務部門的參與度較低,預算管理存在權、責、利不匹配現象;小部分合作社對財力標具體量化了,但是缺乏實施過程中的差異分析以及動態調整。此外,還存在著一定的財務預算考核的實施不到位現象,人情成分較大。

3.人力資源總體規范欠缺,人情招聘現象突出

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因絕大部分來自于農民,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在管理上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管理者存在家庭主義思想。主要是合作社相關負責人的家庭成員擔任管理人員,或是擔任與該職位不相容的職務。二是合作社管理層與員工之間信息溝通不及時,員工缺乏獨立判讀和決策的權利,使合作社無法高效運轉。三是三人力資源規劃中,大部分合社總體規劃沒有按照企業戰略發展制定年度的人力資源需要計劃,普遍在需要人手的時候才進行招聘,存在較大隨機性。四是合作社在人員聘用、激勵和約束及退出機制不健全,執行不嚴格。

三、尚志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未來發展的思考

從許多發達國家農業發展的歷程看,農民合作社在逐步壯大后,直接興辦農產品加工、銷售、貯藏、運輸等活動的企業,是一個必然趨勢。不僅給農民提供投入品、營銷、技術、信息、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能從整體上大大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延長產業鏈和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產品品牌化經營。農民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開展加工,銷售等經營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農產品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這些都為尚志市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鑒于尚志市農村專業合作社現狀,應該從以下方面來進行

完善。

上一篇: 財務會計和初級會計的區別 下一篇: 初中物理光學筆記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看 | 天堂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