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案例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6 16:03:4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案例

篇(1)

(一)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管理要求

創新基金主要包含科技部門的創新基金以及地方配套的創新基金,均為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分期補助方式。在這些基金中,政府的資金占據一定成分,大部分則主要來源于企業的籌款。創新基金屬于合同化的管理方式,在支付基金之前,首先需要與企業進行綜合談判,簽訂有關的協議,要求創新基金必須用到指定的研發項目或者固定資產購置過程中,關注研發過程中基金的投入。同時,詳細記錄每一筆基金的投入情況、所投入的具體金額,要求在中小企業開展完成技術創新活動后,對銷售的收入、凈利潤以及創匯等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匯報。

(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用途分析

我國相關財務管理辦法中規定,創新基金開支的范圍為儀器設備購置與安全費用、商業軟件購置費用、材料費用以及燃料費用等等。《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合同》中指出,資金支出主要用到項目產品的開發與研制、各類儀器設備的購置等,結合這些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用途,可以看出創新基金的用途管理較為嚴謹。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款專用管理情況不佳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專款應付款是核算企業接受國家支持具體專項資金的撥款,主要是科技三項撥款。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專項付款需要核算企業取得政府支持的專項撥款具體情況,并結合企業的相關科技研發需求,進行適當投入,明確各項專項撥款或者是特定用途的款項。財務管理辦法中規定創新基金如同科技三項經費,不管是國家創新基金還是地方配套基金,都需要結算在專項應付款中,實施全面的核算。但是在實際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專項專用費用僅為一種抽象性的理論要求,沒有設置專門的創新基金管理賬戶,比較難以區別哪一項基金是政府補貼,哪一些基金是企業投入等,專款專用的管理情況不夠理想。

(二)專項應付款核算中沒有享受到企業所得稅優惠

創新基金是國家相關管理部分所固定的專項用途資金,主要是為了鼓勵中小企業科學技術的研究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在項目管理的相關辦法中,明確指出了該項資金的管理辦法與專項用途。但在實際的專項應付款核算中,卻存在較多中小企業沒有享受到企業所得稅優惠的情況。財務稅收相關管理辦法中規定,不征稅的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能在計算應納稅收所得稅務中同時扣除。而企業的不征稅收入用在支出所形成的資產中時,需要計算折舊的費用、攤銷的費用等,此類財務專項資金不能作為相關的應用費用,相關費用不能夠在稅前扣除,故而實際上中小企業并沒有享受到所得稅的優惠,使得企業專項應付款中核算享受的所得稅優惠失去了其應用價值。

(三)難以真實反映補貼收入的金額財政部門以及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的相關管理方法中規定,企業從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或者其他部門中所得到的技術創新基金補貼,需要一并納入到收入總額中,符合相關管理辦法的要求,則可以不作為征稅的收入。但是在實際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過程中,同一個企業在每一年度中僅具有一個可以申請的項目。實施一種制度規劃,企業需要通過科學的規劃、合理的分析,設置分離或者子公司,進而才可以重新申請創新基金或者是下設子公司。在這種管理方式下,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則會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包含創新基金在內的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在專項應付款核算時,則難以切實表現出補貼收入的全貌。

(四)專項應付款核算沒有實現收支配比創新資金支出或者形成資產,抑或者轉變為費用,集中在專項應付款核算中,不屬于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在實際的專項應付款核算過程中,需要集中在專項應付款的核算方面,加強對企業創新基金資金的審計監督管理。而很多企業存在著固定資產、管理費用核算沒有實現專款專用的問題,更沒有實現收支的配比。

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會計核算與審計監督策略分析

(一)明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會

計核算與審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主要存在著創新基金管理問題、創新基金支出問題以及創新基金申請等會計核算與監督問題。在實際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需要在明確各項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分析相關解決對策,不斷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潛力,促進中小企業的全面發展。

1. 針對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管理問題,普遍存在著重視事前審核、輕視事后監督的問題,通常前期投入較多,而在后期的審查與管理中卻存在不足之處。項目驗收活動大多流于形式,由于缺乏適當的監督與管理,項目驗收普遍存在著不合格的情況,補助資金全部回收或者部分回收的案例相對較少,也沒有結合返還的撥款結余進行綜合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投入力度逐漸減少,缺乏全面的監督與管理,難以真正發揮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價值,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綜合發展。針對這種問題,需要注重事前全面審查、事后細致審計監督的價值,重點關注每一項細節,注重對中小企業的全面管理,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能夠可持續開展,為中小企業全面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 針對創新基金支出內容難以真正展現出研發支出的問題,需要加以深入分析。例如,產品開發及試制包括購置儀器、設備是在研發支出核算,但最終可能形成固定資產,也可能進入管理費用,研發支出也不包括流動資金、銷售費用。在這種情況下,研發支出難以切實反映創新基金資金支出的全部內容。針對這種問題,需要將研發支出中各項資金的投入進行合理劃分,明確各項儀器購置費用的組成比例,真正展現研發支出的應用用途以及應用價值。

3. 在申請創新基金方面,需要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中小企業概念要求,合理劃分中小企業,并且切實發揮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支持的價值,通過綜合性的財務核算方式,為中小企業的可持續開展創設良好的條件。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會計核算與審計監督的完善及發展對策

結合當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會計核算與監督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創新基金會計核算與監督的相關建議,通過完善會計準則、政府補助條例與審計準則,簡化創新基金會計核算內容,明確各項資金支出的具體配比以及稅法對財政專項補貼基金進行適當修改等方式,保證每一項政府補助核算的內容,保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投入價值。

1. 完善會計準則、政府補助條例與審計準則。創新驅動背景下,需要結合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實際發展需求,完善相關會計準則與政府補助條例,研發的費用開支需要適當增加,并明確羅列出相關的核算內容,賬戶兼具有成本與期間費用的性質,利潤表中需要羅列出四項期間的費用。同時,完善相關審計準則,強化審查監督管理。

2. 簡化創新基金會計核算內容。盡管創新基金是附帶條件的政府補助,但是企業前期已投入資金,第一期70%撥款已經到位并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首次撥款70%確認為遞延收益;驗收合格后,第二次撥款30%直接計入補貼收入,首次撥款也轉為補貼收入。在這種情況下,購置安全儀器設備的資金則可以朝著固定資本化的方向發展,記錄每一筆數據的應用情況,并盡可能將各項數據納入到管理費用當中,消耗費用也可以采用指數收益法實施管理費用的全面核算。

3. 明確各項資金支出的具體配比、重視審計監督。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各項資金支出的具體配比情況,并進行詳細、全面的記錄;完善審計監督的方式方法,以內部審計為主,輔以國家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保證各項創新基金的應用價值。

篇(2)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AHP;模糊綜合評價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echnology innovation risk;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0-0001-03

0 引言

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廣東省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實施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行動計劃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扶持計劃,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相關政策。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技術進步和創新將是企業在商場成敗的關鍵所在。廣東省內中小企業也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積極開展技術創新,但不可避免會遇到諸多風險。

1 廣東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因素

任何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不可避免要考慮的的風險因素有:①技術風險:主要包括技術先進性,技術成熟度,技術開發難度等;②市場風險:現代技術日新月異,新產品從投放市場到衰退的周期已經大大縮短,對于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必須準確把握時機,掌握這種規律性,及時地開發出顧客所需要的新產品,才能不斷地贏得競爭優勢。新產品投放市場,主要依靠獨特的產品,優惠的價格和完善的服務來取得競爭力。客戶的需求往往是多方面的、不確定的,同時又是不斷變化著的。這就需要企業把握消費者需求狀態,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動進行相應的技術創新。

對于中小企業管理風險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處在發展壯大期的中小企業,其管理者素質和能力將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組織成員的認同度及組織協調能力,也是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因素之一。廣東省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數所占比重不斷上升,而中小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流動率大,技術能力低,成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之一。

廣東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還將受到環境風險因素及財務風險的制約:今年來國家和廣東省頒布一系列法律及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但國際經濟趨勢慢慢復蘇。競爭對手的行對都將影響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近年來廣東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與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雖然有較大增長,但占GDP總量只有2%-2.5%左右。雖然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科技創新,而企業接收到的政府科技經費撥款只有30%左右,在企業總的科技活動經費中只占3.28%左右。雖然廣東省經濟在全國遙遙領先,但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享受不到。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①金融機構受一些政策與規定的約束,很難形成突破;②貸款給中小企業風險較大;③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很多價值是無形的,有型的,可以用作抵押擔保的很少。

2 用AHP法確定各風險因素權重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T. L. Saaty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 AHP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本文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廣東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因素的權重。

2.1 構造遞階層次模型 據此將廣東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歸類,構造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如表1。建立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判。采用專家打分的形式,按照1—9標度方法,確定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權重和模糊關系矩陣。經有關專家對指標的評定,構造各層次指標的判斷矩陣并計算權重。其中每一標度對應的含義如表1所示。

將所有的風險因素分為5個子集:

U={U1(技術風險),U2(市場風險),U3(管理風險),U4(環境風險),U5(財務風險)}

其中:U1(技術風險)={技術先進性,技術成熟度,技術開發難度};U2(市場風險)={產品市場生命周期,產品市場競爭力,消費者需求變動};U3(管理風險)={管理者素質,技術人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U4(環境風險)={法律政策,經濟波動,競爭對手};U5(財務風險)={技術創新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

2.2 構造判斷矩陣 根據專家評判構造判斷矩陣A。

A1= 1 5 31/5 1 1/31/3 3 1 (C1,C2,C3相比)

A2=1 1/3 1/53 1 1/35 3 1 (C4,C5,C6相比)

A3=1 1/4 14 1 41 1/4 1 (C7,C8,C9相比)

A4=1 1/4 1/34 1 23 1/2 1 (C10,C11,C12相比)

A5=1 1/51/3 1(C13,C14相比)

2.3 得出權重:

W=(0.0951,0.3590,0.0432,0.3978,0.1049),

W1=(0.63,0.11,0.26),W2=(0.11,0.26,0.63),

W3=(0.167,0.666,0.167),W4=(0.125,0.569,0.306)

W5=(0.75,0.25)

通過一致性檢驗。

由此計算結果我們知道目前對廣東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影響最大的風險因素是:市場風險及環境風險。

3 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進行風險的綜合評價

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s)的概念于1965 年由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L.A. 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達事物的不確定性。這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本論文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廣東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進行綜合評價。

將風險因素的影響程度分為5個等級:很大(0.9),較大(0.7),一般(0.5),較小(0.3),很小(0.1)。即評價集V=(很大,較大,一般,較小,很小),評價集的標準隸屬度V=(0.9,0.7,0.5,0.3,0.1)。

3.1 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和模糊矩陣:

R1=0.2 0.5 0.1 0.2 00 0.15 0.35 0.4 0.10 0.33 0.17 0.2 0.3

R2= 0 0.11 0.49 0.2 0.20.1 0.53 0.27 0.1 00.46 0.14 0 0.2 0.2

R3=0.1 0.03 0.47 0.3 0.20.66 0.24 0 0 0.10.15 0.37 0.25 0.23 0

R4=0.36 0.11 0.39 0.14 00.6 0.22 0.18 0 00.03 0.27 0.5 0.1 0.1

R5=0.65 0.15 0.2 0 00.2 0.35 0.25 0.2 0

3.2 一級模糊評價:

利用公式Bi=Ai*Ri分別對五個風險因素進行評價,得到模糊矩陣

R=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 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3.3 二級模糊評價:

評價矩陣B=A.R=(0.0951,0.359,0.0432,0.3978,

0.1049)*0.126 0.4173 0.1457 0.2087 0.0890.3158 0.2381 0.1241 0.174 0.1480.48131 0.22664 0.12024 0.08851 0.10.39558 0.22155 0.30417 0.0481 0.03060.5375 0.2 0.2125 0.05 0

=(0.35989,0.244,0.207,0.111,0.078)

=(■,■,■,■,■)

4 結論

按最大隸屬度原則,廣東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技術風險是最大的。

計算綜合隸屬度:P=B*VT=(0.360,0.244,0.207,0.111,

0.078)*(0.9,0.7,0.5,0.3,0.1)=0.639,由此結果知廣東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較大。

參考文獻:

[1]葛新權,李靜文,彭娟娟.技術創新與管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77-281.

[2]范道津,陳偉珂,風險管理理論與工具[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89-106.

[3]程工.企業技術創新論[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24-66.

[4]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M].2000:20-34.

[5]王同律,王季云.企業技術創新管理[M].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141-158.

[6]華錦陽.技術創新管理理論與案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2-10,53-61.

[7]邵輝,趙慶賢,林娜.風險管理原理與方法[M].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115-121.

[8]胡正東.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3.

[9]周麗娜.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3.

[10]彭文清.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綜合評價與對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

篇(3)

中圖分類號:TP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10-0012-02

1 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分析

1.1 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數量少,社會化程度低

盡管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很大,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但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數量少,社會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一種大型企業壟斷技術創新的格局。

1.2 技術創新的水平低

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果不但數量少,而且水平底。就以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為例,不少企業只是組裝企業,缺乏技術創新的內涵。

1.3 引進創新和合作創新多,自主創新少

我國的中小企業由于技術人員少,技術水平低,資金困難以及技術裝備落后等原因,使得其技術創新的來源主要是引進國外技術或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創新,自主創新少。

1.4 工藝創新多,產品創新少

產品創新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之所以不占統治地位,未成為主導型的技術創新形式,這首先與我國長期的銷售市場格局有關。產品創新是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通過工藝創新提高競爭能力變得有限時,才離開這一市場,重新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的必然選擇。而我國長期以來市場競爭不很激烈,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感覺到市場競爭的存在,產品創新缺乏足夠的壓力。其次,產品創新需要花費更大的“決策成本”,需要更為勇敢的創新精神。

2 SD公司的技術創新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 SD公司技術創新現狀

SD公司主要由原來的杭州四康智能設備廠和深圳科潤電腦有限公司組成。這兩家企業以前均為信息產業部某研究所下屬全資子公司。該所是信息產業部直屬的計算機外部設備國家一類研究所。它同大多數研究所一樣,最初主要為國防建設和軍工服務的,后來轉制為民辦企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具備較完整的技術開發、生產、銷售體系。公司在深圳、青島、常州等地設立辦事處,形成地區性的銷售輻射網點。SD公司在家用數字智能控制技術方面,積累了較多的技術開發經驗和生產管理經驗,在行業內培養了一大批富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

2.2 SD公司技術創新目前存在的問題

(1)缺乏技術與戰略的有效聯結企業發展戰略不是很明確,缺少對技術戰略體系的研究、規劃、制定、宣貫以及各個具體任務目標的分解、落實、反饋、評價等具體戰略執行工作。企業對行業的認識建立在原有經驗的感性認識基礎上,沒有深入地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容易導致決策的偏差。造成整體研發方向的難以把握,企業研發方向有時不明確。

由于市場能力的薄弱,造成產品開發的滯后。具體表現是在產品的成熟期沒有新產品開發的跟進或開發新的用戶,不同產品生命周期的間隔過長,造成企業經營的危機和市場機會的丟失。從事營銷的人員缺乏對技術的了解,所謂營銷只是圍繞售后服務進行,造成技術人員去攻市場的情況,使得公司關鍵部門力量薄弱。

(2)技術創新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技術部門與生產、營銷等其他部門缺少信息上的溝通與反饋,降低了開發效率和效果。同時,由于原有質量體系未將產品開發納入其中,使得開發部門與生產、采購等部門的工作聯接不明確,在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處理。公司在產品技術開發方面缺乏系統的宏觀控制和科學的項目管理,沒有一個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論證過程。研發進度不能很好的控制,有時造成市場機遇的喪失。

3 SD公司技術創新戰略措施和建議

3.1 建立激勵機制

SD公司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性發揮,需要企業各個職能部門之問的有效協調,需要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生產人員個體的創新積極性的提高。企業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就是充分調動企業各個部門、企業各個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效率。

(1)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任何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主要包括具有技能、智能、創造性和主動性的人員。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方法有多種,如提供有競爭力的酬薪,制訂完善的醫療保險福利制度,配備能力強、坦誠相待的管理人員,營造家庭友好的工作環境等等。如何調動這些人的積極性是技術創新的關鍵之一。

公司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太粗略,需要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內容包括對人員挑選、錄用的標準和程序,業績考評的辦法,工資獎勵制度,職務升遷的方式等。對現有人力資本進行評估,制訂人才一使用計劃。

給予技術人員與其智力、勞動所付出相對應的報酬,制定至少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上的工資標準。建立對技術部門和技術人員的考評體系,根據其在項目工作中的貢獻和作用來考核績效。

考察人員的滿意程度,找出主要問題,改善管理方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保持員工隊伍的相對穩定,考察人員流動的情況,防止關鍵崗位人員和骨干的流失。

(2)技術創新管理。

企業建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可以激發人們的創新熱情,并收到直接的效果。企業管理方法在許多方面涉及和影響到人們的創新精神,如知人善用、自、資源利用、課題組、監督鼓勵和組織支持。在很多情況下,阻礙創新的做法不是管理人員有意識的個人行動,而是企業的體系和管理思想在起作用。

3.2 強化項目的選擇與R&D活動的管理

在確定項目計劃時,請技術部門、市場營銷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有關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建立項目評審制度。從市場、技術、財務的角度對項目進行風險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從而選擇最佳項目。

利用原來的技術優勢,選擇重點開發項目。將變頻技術和家電網絡化控制的技術開發放入開發體系中的超前開發層,加快基礎應用技術的預研和關鍵組件的研究,包括變頻器產品開發和信息家電項目。變頻器產品開發為中期項目,信息家電為長期項目。根據現在的技術發展趨勢,緊跟國際潮流,盡快使空調變頻器的技術研究成熟化,再進入電冰箱、洗衣機等難度較大的直流變頻器產品開發和規模化生產工作。目前在技術方面要完善軟件設計的模塊化、硬件功能的集成化、驅動部件的強化工作。在降低生產成本、穩定產品質量方面做工作,為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做準備。技術研究的重點放在空調用交流變頻器上,直流變頻器的研究,重點放在開關電源和功率因數校正器上。

篇(4)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01-0000-02

企業要發展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實現利潤最大化,企業技術創新是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可見,企業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現狀及分析

(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現狀

中國是一個中小企業占主體的國家,技術創新對中國中小企業的作用非常顯著。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對中國企業技術創新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大企業229個,中小企業797個,通過技術創新,有93.2%的企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增加了產品品種,有96.7%的企業提高了經濟效益,96%的企業擴大了市場,91.5%的企業提高了產品的質量,88%的企業提高了產量,77%的企業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業降低了能耗。據農業部、國家科委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進行的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調研結果顯示,被調查4530家企業,有70.7%的企業有技術創新活動,34.4%的企業從事了研究與開發活動,22%的企業有研究活動與開發機構。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經費主要用于購買機器設備,占技術創新總支出的73.4%,用于購買技術的費用僅占9.3%。鄉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是市場需求,創新的主要目標是開拓新市場;在影響創新活動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資金缺乏、技術人才短缺和市場信息不足。

(二)存在問題及分析

1.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仍較顯薄弱,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創新是國家強盛和企業走出困境實現振興之本,從應對經濟危機的成功經驗案例便可見一斑。所以要高度重視,真正認識到“創新是靈魂”。目前一些企業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的認識還不到位,缺乏內在動力,影響了企業在技術創新中主體作用的發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仍較為薄弱,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主要原因:一是資金投入少,企業沒有成為創新主體。多數企業由于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二是項目安排往往按照國內一些名企和國外的經驗及做法,對企業發展所需要的重大問題關注不夠。三是主攻方向習慣于跟蹤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思路,選擇人家做過的成功項目,穿新鞋走老路。

2.高新技術應用不夠,成果轉化效率較低。技術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成果轉化,占有市場。聯想總裁柳傳志說:“技術創新的實質是技術變成錢,錢變成技術,技術再變成更多錢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市場運行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高新技術起著關鍵作用。但由于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夠,有些企業重生產輕科研,重挖潛輕創新,重營銷輕技改。有些企業仍固守在傳統工藝、方法、技術和產品上,未能及時選擇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從傳統產業中突圍,嚴重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有的新產品存在這樣的現象:由于各種原因,從設計、研制、試驗、投產、推廣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即使試驗成功了,等到產品出爐的時候,恐怕為時過境遷了。所以,提高技術成果轉化效率,使其在短時間發揮最大效益顯得尤其重要。

3.技術創新激勵機制缺乏,基礎管理運行不夠完善。多數企業因科技創新缺乏激勵機制,以致創新能力不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如管理決策層素質低,管理水平落后,不思進取,可導致技術創新的障礙。有的企業在資源配置和政策導向上,存在諸多問題。如部門、地方之間相互分割,重復研究現象嚴重;科技政策與投資政策、產業政策、消費政策、貿易政策之間缺乏有機的銜接等。在技術創新方面,有些企業的管理還未完全實現網絡化。

二、新形勢下科學發展觀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諧社會主義建設和新的經濟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實踐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實現長期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的提高,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這是科學發展觀對企業技術創新提出的明確要求。

三、踐行科學發展觀,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更新技術創新理念,強化科學發展意識

在新形勢下,只有把技術創新與時代和經濟發展相結合,才能做到科學發展,真正發揮其作用。不能單純為了創新而創新,要搞清楚創新的目的,有的放矢,把握方向。作為可持續發展主體的企業,要充分認識到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重視“綠色技術創新”, 把綠色技術創新提到日程上來,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綠色技術創新是指能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和節約原材料與能源使用的技術、工藝或者產品的總稱,綠色技術創新是既要社會經濟發展又要保護環境不受污染的產物。

(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信息平臺建設

1.優化外部政策環境。建立促進技術創新的良好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科技開發貸款政策、技術開發經費成本化政策、科技人員獎勵政策、減免稅政策、產業政策以及融資等政策。建立和完善技術市場、中介服務體系。

2.健全內部創新體系。構建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企業成為自主型的市場主體,增強創新動力。完善企業的管理基礎工作,從創新觀念、創新組織、創新規劃和創新決策上,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微觀環境。加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建立起科學的人才創新激勵機制,提高員工的創造性。

3.加強信息平臺建設。使企業技術創新在實踐中快速反應,高效運行。充分發揮高速傳網絡、數據基礎設施和信息管理系統等信息平臺的基礎性、綜合性和共享,適應各種需求。

(三)注重高新技術應用,推動經濟提速增效

要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整合各類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提高決策能力和工作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產業競爭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企業技術轉型進程,才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技術競爭力都是在競爭中取勝的法寶,所以企業要高度重視技術和技術創新。中鐵正是靠這個法寶變危為機,逆勢提升。

(四)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篇(5)

基金項目:2015年河北金融學院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DXSKYY2015016)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環境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以高新技術及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轉化和銷售經營為主體業務的中小企業,是一種知識、技術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實體,它富于創新,具有靈活的高科技產品開發研制機制和經營機制,具有靈活快速的市場適應能力,是整個社會的中小企業中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

為了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與管理工作,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該辦法認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具體標準如下:1、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在1,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在40,000萬元以下;科技服務業企業: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在10,000萬元以下;其他行業企業:依照國家有關中小企業的劃型標準。2、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20%以上。3、企業上年度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能力。4、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或創新集成能力,且形成產品或服務。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現狀

(一)行業創新發展不均衡。通過調查發現,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處于第二產業,其中制造業、采掘業與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排行業前三名。調查還發現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涉及的技術領域為新材料技術領域,而當今發展最為迅猛的電子與信息技術領域的占比僅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行業發展不均衡的現狀。

(二)創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創新,而缺乏自主創新。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而技術創新又是創新的核心。根據調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創新,占比為37.18%,相對于5.13%的原始創新來說,企業更加傾向于模仿創新。這樣,就必然導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較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僅有1.95%。技術研發能力弱是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主要內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實力嚴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業甚至沒有設置研發機構,這就導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大多處于模仿創新階段、自主創新能力弱、創新水平差的狀態。

(三)缺乏技術開發戰略思想,研發費用投入少。擁有持續不斷的技術開發積累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企業高層缺乏技術開發的戰略思想。據調查數據得知,只有26.32%的企業有較為詳細的技術發展規劃,有超過半數的企業除了現有的產品和服務外,只有一個甚至沒有后續的新產品和服務。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將其大部分資金投入到購買機器設備的環節,研究開發費用的占比僅為12.42%,如此少的資金投入必然會影響到技術創新的質量,甚至會導致技術研發人員的消極情緒。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機制和激勵機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有幾個特點:就人力資源規劃來說,只有9.94%企業擁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資源規劃,大部分企業缺乏長期的人力資源規劃;就人員結構來說,有68.21%的企業總經理來自于企業創辦人或領導家族成員,人員結構不合理;就人才類型來說,有34.44%的企業亟須研發人才,研發人員稀缺。配套的激勵機制可有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促使員工創造更多的價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對于員工的激勵方式大都處于物質激勵階段,通常給予加薪的獎勵,部分企業給予股權激勵或技術入股的獎勵,缺乏精神層面的激勵。

(五)融資渠道不暢。融資包括兩個方面,內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銀行貸款、向民間機構借貸、獲得風投資金支持等。據調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為企業規模小、成長性差、技術優勢不強等原因造成融資不暢。75%的企業沒有得到過風險投資基金扶持,49.01%的企業因為融資困難太大而放棄吸引風險投資,44.08%的企業因為沒有足夠的抵押貸款而無法獲得銀行貸款。這些數據都說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環境主要影響因素

(一)企業家創新意識和創新戰略。企業家是企業內部技術創新的倡導者、推廣者和領導者,是驅動企業技術創新最重要的因素。通過調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只有1.95%的企業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的戰略思想和戰略格局。作為一種高級的人力資本,企業家的創新愿望和創新傾向的強烈與否對技術創新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資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完善,人員結構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發創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小導致對研發創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業資金實力欠缺使得公司對后期的人才培訓環節不夠重視,再加上后期的內部激勵機制不完善,造成人員流失率高,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企業進行創新研發活動。

(三)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通常包括資金投入、購買新設備、購買原材料、購買相關技術、建新實驗室等,其中資金是科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基礎和首要資源,足夠的資金投入是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得以順利開展和長期維持的關鍵。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對資金的依賴貫穿于整個技術創新活動的始終,從研發人員的培養和使用、研發中心或實驗室的建設到中間試驗與新產品的推廣都需要大量資金的強力支持。

(四)技術創新實力。技術創新是保持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保證,而目前許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持續創新能力弱的問題。大多數企業的技術水平僅處于省級先進或一般水平,技術研發機構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沒有。即使是采用技術引進的方式提高創新力,也只是進行技術入股或購買設備,并沒有引進創新人才從根源上提高企業技術自主創新實力。除與國內企業、國內科研機構合作外,較多的企業并沒有與國內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這同樣導致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保持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

(五)市場環境。技術創新是與市場緊密結合的行為,需要在企業創新產品的不同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市場創新。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都會影響企業創新。市場對于某種產品或服務需求增大時,企業會根據市場加快創新研發速度,當競爭者推出新產品或服務得到更多的消費者時,企業也會迫于壓力不斷研發新技術。總而言之,市場不僅決定企業未來創新方向,也會增加企業技術創新的數量和質量。

(六)政府政策環境。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沒有完善的政策法規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給予相關的指導和幫助,企業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影響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發《關于財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十項措施》,提出要把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重要抓手,加快轉型升級。主要包括: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吸引省外人才來河北省創業、發展股權投資、拓寬融資渠道和實施風險補償等。

(七)融資與風險投資環境。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總會不斷地發生對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主要來自銀行貸款和風險投資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小,沒有足夠的抵押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另一方面企業因為融資太難沒有得到過風險投資,而美國的相關研究已經表明風險資本投資與技術創新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由此可看出,融資與風險投資環境嚴重影響著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環境改善建議

(一)企業家應提高創新意識,制定創新戰略。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戰略是大多數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難以持續創新的瓶頸。增強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企業領導者的創新意識,就需要分享創新成功案例,明確創新重要性;完善創新愿景、戰略和使命;隨時注意和監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進展情況。

(二)增加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過低是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應該將研發放到企業戰略的高度,增強研發費用的投入,注重基礎研究,加強應用研究和工藝的開發,優化研發資源的配置。同時,還需要對研發管理體系進行有效控制,提高研發資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

(三)設立技術研發機構,加快產學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往往受到其研發資金、研發平臺和創新人才的限制,企業應設立技術研發機構,與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這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節約技術創新成本并提高創新效率的關鍵。

(四)調整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吸引并培養創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現階段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結構和比例,增加技術研發人員比例;建立員工培訓制度,從企業內部培養創新型人才;完善激勵機制,一方面留住企業自身員工,減少員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術創新型人才,為企業注入新的創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創新時機,加快創新發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許多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如《關于支持企業創新的八條措施》、《保定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保定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辦法》等等。政府針對不同特點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都有相應的優惠政策。企業應該緊緊抓住這個好時機,利用政府給予的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加快創新進程。

(六)成立創新協會,謀求共同創新發展。個體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都比較差,各行業可分別建立創新協會,企業間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創新水平。創新協會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平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交流、市場數據分析和知識學習的網絡信息平臺,滿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需求。

(七)進一步加強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明確政府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實優惠政策、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有效途徑。(1)政府部門設立金融機構,幫助中小企業籌資和融資;(2)建立風險投資基金;(3)銀行信貸。銀行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出專項信貸模式,改變授信額度和信貸業務流程,增加多樣性和可選擇性。

篇(6)

伴隨著建立創新型大國戰略的提出,如何形成創新驅動的內在沖動便成為學界和業界所關注的問題。作為支撐國家戰略的廣大企業,仍然面臨著上述問題的拷問。以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在市場需求導向的倒逼機制下,其能在特定程度內實現技術創新沖動。然而,受到企業文化、組織資源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下,創新沖動將逐漸消失。從而,難以形成具有持久創新創新意愿的能力建構。究其原因可歸納為:(1)項目開發目標模糊;(2)市場需求偏好還未升級;(3)業態環境的惡劣等。從中可以得到啟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構建不僅取決于內生解釋變量的決定,還受到外生解釋變量的作用。為了使本文的問題分析具有收斂性,著重關注內生解釋變量的調整。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以中小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為研究對象,針對本文主題展開討論。

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的經濟學視角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明確指出,同部門內某資本家在追求超額剩余價值的利益驅動下,將自覺增進企業的生產效率。生產效率的增進使得單位時間內產品生產數量得到增加,而在勞動強度不變的基礎上,單個產品所蘊涵的價值量則較其它企業減少。最后,在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確立的價值量為產品售賣基準,則能在同部門內獲得超額剩余價值。伴隨著該資本家超額剩余價值的實現,又將刺激其他資本家不斷提升自有企業的生產效率。由此可見,在資本逐利性驅使下,各同類型企業在競爭壓力下形成了技術創新的源動力。

根據上述經濟學視角,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形成包括以下幾個要件:

(一)利益使然

在馬克思的眼中資本家本質上是“人格化的資本”,這一點決定了他們唯利是圖的本性。然而,拋開階級意識不論僅就企業管理者的內生偏好而言,必然存在著持續獲得經濟利潤的沖動。伴隨著市場需求導向的出現,企業唯有適應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偏好,方能在有限市場份額內獲得預期利益。從而也就意味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將決定著“適應性消費”(適應消費者偏好升級)的獲取;同時,也決定著創造出“消費適應性”(通過技術創新改變消費者的傳統偏好)。

(二)競爭使然

技術創新是一項持續不斷的活動;借用熊比特的語言結構,即是持續的“創造性毀滅”活動。為此,如何建立起企業持續技術創新的內在驅動力,便決定著企業能否不斷地將“潛在創新能力”轉換為“現實創新能力”來。關于這一點,非同行市場競爭莫屬。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時,英國資本主義經濟正處于自由競爭時代。正是在競爭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同部門企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技術創新沖動,并在學習效益的促進下逐步形成了企業內在的創新能力。

本文開篇已經提出,著重關注內生解釋變量的調整。因此,在模式構建分析中也主要考察就企業內環境展開討論。

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的經濟學分析

馬克思在探究“價值決定”時,得出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外決定因素。內部的利益驅動和外部的競爭壓力,構成了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源動力。這一點明顯不同于國家層面的創新能力建設。為此,在形成企業創新能力的模式構建下,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分析

以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時代背景,來分析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為此,可以將其分為經濟效益目的、社會效益目的。

1.經濟效益目的。作為市場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天然具有獲得經濟效益的愿景。在SCP模型下可知:一定市場結構決定企業的經濟行為,而企業的經濟行為由決定著市場績效。同類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壟斷競爭形態的市場結構,這就決定著它們唯有不斷增強自身產品的技術差異性,才能避免因同質化趨勢而導致競爭壓力的增大。

2.社會效益目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提出,不僅意味著環境保護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約束條件,而且資源節約使用也成為企業當前的內在要求。為此,若要形成與社會、自然間的耦合共生性,企業唯有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通過資源替代、資源節約等方式,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技術創新的手段分析

在經濟學說史上,首先明確提出“技術創新”概念的經濟學家是熊比特。他在定義“技術創新”時特意指出,它應在最終的商業活動中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由此可見,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在于創造商業價值。那么,對此應運用怎樣的手段呢。當然,建立在“成本—收益”基礎上的比較,則是問題解決的歸宿。因此,手段的建立應充分限制在企業已有的資源范圍內。

1.人力資源。應在學習性企業文化的建設下,實現學習型團隊的組建;并在知識外溢特質下,形成企業范圍內的人力資本存量的提升。

2.物質資源。針對該類型企業的物質資源現狀,應著重開展以局部技術創新為主的創新模式。

(三)企業技術創新的評價分析

上文已經指出,企業創新能力的構建在于將“潛在能力”持續轉換為“現實能力”。因此,建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模式,便能在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共同作用下,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實效性。

三、在實踐中的應用

聚焦于企業內生解釋變量的調整,筆者將根據以上經濟學分析在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實踐。

(一)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范圍內的意識形態,將有助于形成員工共同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傾向。上文已經分析,若要構建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首先就須不斷提升企業人力資本存量。根據“干中學”的經濟學觀點:應建設學習型的企業文化,在此氛圍下促進“隊生產”中成員間的知識互補、交流等機制,為技術創新建立起強大的智力支撐;并在知識外溢效應下,擴散到企業的其它生產技術環節。這里需要注意: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企業管理者做出表率。唯有這樣,才能在非權利性影響力下形成員工的學習自覺。

(二)建立漸進式技術創新

從技術創新的分類來看,有突變式和漸進式技術創新之分。前者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毀滅”,而后者則在于根據已有成果來開展局部創新活動。針對中小企業的技術能力和財力資源存量,唯有選擇后者才能符合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在建構創新能力時可以從深化產品線環節入手。伴隨著資金存量的增長,以及技術創新知識的累積擴散效應的獲得,在從拓寬產品廣度上下工夫。

(三)設計“創新”的績效體系

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人,而人唯有在不斷激勵的條件下才能充分調動起自身的創新潛能。因此,設計“創新”的績效體系則顯得必要。其中,最為關鍵的應是激勵機制的構建。筆者提出,應在激勵兼容條件下實施激勵機制。具體而言,企業應針對技術創新人員的切實需要,設計出激勵內容。一般而言,他們普遍具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應為他們的技術創新活動營造起相對寬松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建立績效獎金制度。

綜上所述,以上 便構成了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不難看出,本文主要從企業內環境出發討論的技術創新能力的構建。實則不然,企業的外部競爭環境,以及技術創新所需要的專利保護制度等,都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的因素。關于這一點,筆者只是最后指出。

四、案例

以上海通用汽車的柔性化生產為例:

在上海通用汽車3年的發展歷程中,柔性化管理也已經成為上海通用的一道亮麗風景。目前,中國幾乎所有的汽車工廠都是采用一個車型、一個平臺、一條流水線、一個廠房的制造方式。惟有上海通用是另類,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條線上共線生產四種不同平臺的車型。這種生產方式就是“柔性化”生產方式,它在國內汽車企業里是絕無僅有的。柔性化生產能為廠家和消費者最直接帶來的就是時間和金錢。上海通用的別克GS、別克賽歐就是很好的證明。上海通用,以柔性化生產線為基礎,嚴格而規范的采購系統,科學而嚴密的物流配送系統,以市場為導向高度柔性化的精益生產系統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客戶關系管理共同構成了其柔性化生產管理的支撐體系,使上海通用汽車成為GM(通用公司)全球范圍內柔性最強的生產廠家,形成了企業柔性化管理的經典范例。

五、小結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形成包括利益使然、競爭使然兩大要件。即內部的利益驅動和外部的競爭壓力,構成了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源動力。在具體的構建實踐中,應建設學習型企業文化、建立漸進式技術創新、設計“創新”的績效體系。最后,企業的外部競爭環境,以及技術創新所需要的專利保護制度等,都是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的因素。

伴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的提出,企業惟有開展持續的技術創新活動,才能在技術壟斷下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從而形成技術再創新的驅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亮.產出效益下中小知識先導型企業技術創新競爭戰略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 2011(35).

[2]李國強.淺談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及其提高途徑[J]. 現代商業,2011(36) .

篇(7)

1 規范研究方法的應用

1.1 在技術創新審計自身理論研究方面的應用

陳勁等(1997)對技術創新審計的思想概念、理論模型,以及審計工具的內容準則、使用方法和應用結果進行介紹并系統分析,歸納總結在實際應用中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對審計工具作相應修改等結果。得出結論:審計工具能夠對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現狀進行全面評估。

陳勁等(1999)通過比較歸納管理審計、高標準定位、技術創新測度以及技術創新審計理論,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對其理論來源進行推理,作者認為技術創新審計包含與審計對象有關的模型、關聯問題和應用過程。

盧寧文等(2009)結合審計理論,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匯總解析創新型企業的工作目的和具備條件。并從系統論觀點出發把過程審計和績效審計納入創新審計的具體內容之中。研究表明,審計工作可以準確反映創新績效信息,為企業提出管理措施。

由上可見,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從思想啟發、比較分析、差異性等多個角度對技術創新審計自身理論進行研究時,大多使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由研究假設和目的出發,從中推導出為審計工具實際應用提供依據的合理原則和程序,對創新審計理論進行歸納分析。

1.2 在技術創新審計與其他理論結合方面的應用

張煒(2007)歸納技術創新理論、審計理論,對創新型企業評價基準進行研究。結合全面創新管理理論及模型,定義相關操作性概念,采用演繹推理方法構建全面創新評價標準的“創新輸入―創新過程―創新輸出”因果關系概念模型。

廖雅等(2010)解讀技術創新管理的現狀,假設了技術創新審計概念的完整體系。采用系統工程法構建技術創新審計概念模型。以劃分各級創新利益關聯方為前提,并結合技術創新管理概念相結合演繹推理,提出企業推行技術創新審計時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黃益等(2015)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審計有關問題進行調研。結合價值鏈分析理論演繹推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審計工作,形成以價值鏈為基礎的技術創新審計理論框架。結論為結合價值鏈理論可以促進審計管理理論的完善與進步。

可見,在技術創新審計與其他理論研究相結合的規范研究方面大多采用演繹推理、邏輯推理的方法。從普遍性原則出發與其他研究相結合將理論進行延伸,演繹推理出個別的研究結論。研究人員以各自既定的價值判斷為根基,力圖推導出邏輯最優的審計模型,對于技術創新審計相關理論延伸的建立進行討論。

2 實證研究

齊薩等人(1996)提出假設并構建技術創新過程審計模型。他們采用數據檔案研究和實證統計分析方法,利用現有資料作了大量的數據收集和統計整理工作,設計審計的方式方法。結論表明該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驗證,能夠真正發揮審計積極作用。

馬寧等(2000)提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審計內容及準則。并采用技術創新的學者理論測試(α檢驗)和技術主管人員工業測試(β檢驗)對以打分卡為形式的審計準則進行驗證,對相關變量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結論,這一框架基準合理且具有可行性。

陳勁等(2002)對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關系等四個方面進行統計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對主要障礙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并將符合審計條件的企業的三類綠色技術創新績效進行匯總均衡,求其相對比值。驗證了它們之間的高度相關性。

由上可見,在技術創新審計實證研究方面,多采用相關性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描述統計分析等方法。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從變量、指標等角度對建立的技術創新審計模型進行檢驗,對其合理性進行評價,注重對相關理論的驗證,以幫助我們正確的解釋和預測審計現實。

3 案例研究

李飛宇等(1999)以杭州鍋爐廠為樣本進行個案研究。采用齊薩等人提出的創新審計績效評價體系對鍋爐廠的技術創新過程開展區域試驗。研究表明檢測指標體系評價能力突出,鍋爐廠技術創新源等方面做的很好而消化吸收等能力不足。

陳勁等(2006)建立適應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審計的SPRE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對浙江某集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審計評估,積累模型應用經驗。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指標還有些不足,需要改進完善此模型以及創新體系結構。

張煒等(2009)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選取浙江區域范圍內的三家創新型企業作為樣本進行試驗性應用,實證檢驗了全面創新審計模型和創新型企業評價標準。此項創新審計工具和操作流程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創新能力和動態過程的效果。

篇(8)

【記者】:韓總您好,非常感謝您能接受我們《中國經營報》的專訪!

【韓耀國】:不客氣!

【記者】:在您這么多年的營銷、策劃生涯中,您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是什么?

【韓耀國】:以前人們認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根本是核心技術,認為有了核心技術就成功了,但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首先是市場意識、其次是核心技術、還有就是創新意識,這三點非常重要,市場意識是前提,根據市場來研發產品,而不是閉門造車,創新意識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而核心技術不是永遠都是核心,必須得不斷創新,在掌握了核心技術的同時還要具有強烈的市場意識,不懂市場,再好的技術又有什么用。

【記者】:在目前技術、產品、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您認為中小企業應如何提煉自己的競爭力?

【韓耀國】:在這里我可以給您舉個中小企業提煉競爭力的實戰案例,也是我們蒙虎營銷策劃機構2007年最成功的一個策劃案例,香港美倫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是香港商人劉氏兄弟在國內創辦的一家獨資企業。2000年后就把生意逐漸轉移到內地市場,尋找新的投資項目。當時劉氏兄弟當時看中了國內的一個專利產品——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并以1500萬元的高價從專利發明人金文光手里買斷這個專利。

但是不懂市場營銷的香港人,雖然握有專利技術的金字招牌,卻不知道如何使用,一把有專利技術的牙刷竟然賣得比普通牙刷還便宜,沒有足夠的渠道,沒有系統的品牌傳播,不到兩年就敗下陣來,錢投了幾百萬,而2年銷售不到1000把,最后找到了以實戰策劃著稱的蒙虎營銷策劃機構。

2006年我們蒙虎營銷策劃機構接下這個項目后,認為香港美倫作為一個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大投入做品牌是不現實的,走差異化的營銷策略是上策,而納米稀磁這個專利技術就是其核心的支撐。首先,要改變銷售渠道,避開競爭非常激烈且高成本的商超渠道,改走零售藥店渠道;其次,在價格策略上,也改變以往中低定價策略,改走高端策略,例如,5個刷頭的產品定價98元,充分支持其產品的獨特功能和專利技術。

經過一系列包裝和重新招商,重新上市的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在全國市場大獲成功,站住了腳。重新定位和包裝后的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在渠道、定價、命名、包裝等各個環節都有效的突出了其專利技術的核心支撐,在細分市場上和特定的渠道中就具有了較強的競爭力。截止到2008年5月份,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已占領了國內85%的市場,并且針對三口之家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又推出“家庭裝”,熱銷全國各大城市,成為名符其實的口腔護理領導品牌,目前已出口美國、日本等國家,產品的品牌提升已列入下一步的戰略計劃,而經過蒙虎團隊重新策劃后,啟動全國市場的費用連30萬都不到,目前,蒙虎營銷策劃機構這個“差異定位、逆向招商——亮白納米稀磁牙刷上市策劃案”已被數十家企業和數家大學作為學習案例列入課本。

亮白納米稀磁牙刷就是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進行了提煉,并且將其商業價值最大化地挖掘出來,把其作為企業的核心支撐進行擴大、升華,企業的所有資源都圍繞這個核心來支配,最終獲得了空前成功。

【記者】:是的,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實戰策劃案例,而且香港美倫集團也是非常幸運的,能夠遇到蒙虎營銷策劃機構這樣有戰斗力的實戰團隊,相比較一些企業就沒有這樣幸運了,您覺得,這樣的中小企業該如何尋找突破口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韓耀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認為中小企業只要抓住以下三點,就可以走在市場的前沿,那就是“市場突出細分化、營銷突出差異化、策劃突出實戰化”,在目前同質化嚴重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如何發現潛在的消費群體,將市場進行細分,抓住適合自己產品的消費群體是成功的第一步,然后在營銷手段上要盡可能突出差異化,這樣更容易抓住目標群體,最后就是可以在適當時機借助外腦,現在國內的智業機構多如牛毛,第一種是玩理論,只會紙上談兵,只會拿別人的錢做策劃,如果哪一天讓他自己操作個產品,他就瞎了,而另外一種就是實戰策劃機構,比如目前業內都熟知的蜥蜴團隊,還有我們蒙虎團隊(蒙虎營銷策劃機構),玩得都是實戰,我們既給別人做策劃,同時也有自己的實戰營銷演練平臺,所以做營銷這一行必須得有市場實戰經驗,否則不行,誰都會說,關鍵在做。

【記者】:您覺得在與媒體的合作上,中小企業應該把握哪幾點?

篇(9)

中圖分類號:D923.4

在當前信息網絡社會,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保障。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本身也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高度融合創造了重要條件。本文基于促進技術創新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角度,探討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若干問題。

一 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對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重要性

企業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的重要性是由于專利等知識產權信息的重要性所決定的。以專利信息為例,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信息、法律信息和經濟信息,具有巨大的經濟、技術、法律和情報價值,在企業信息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專利信息和專利文獻密切相關,是對專利文獻經信息化處理后的信息。專利信息對企業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專利信息甚至被認為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它是企業實施專利信息管理和專利信息戰略的基本載體和對象,企業通過實施專利信息管理和專利信息戰略,可以有效地指導技術創新活動,防范法律風險,贏得市場競爭優勢。

二 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公益性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例如“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建設條塊分割,重復建設,沒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機制”、“社會對知識產權信息的重要價值認識不夠,運用知識產權信息的能力不強”、“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利用的服務隊伍嚴重不足”、“現有的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和服務網絡遠不能滿足創新活動的需要,公眾缺乏獲取知識產權信息的權威、高效、便捷的手段”。我國公共性質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總體上存在分散而缺乏整體性、缺乏統一制度和規范體系,運作效率不高的弊端。以專利信息數據庫為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盡管數量較多,但深度加工不夠、數據庫資料欠完整和規范,檢索技術和手段較為落后,不能有效地支撐企業對技術創新和專利戰略實施的需要。

我國企業建立專題性質的專利文獻數據庫的情況也不夠理想。國家知識產權局曾對1245家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狀況做過調查,關于企業專利文獻數據庫建設的問答中,有效回答1145家,其中建立了專利文獻數據庫的企業191家,占有效樣本的17%,沒有建立專利文獻數據庫的企業963家,占有效樣本的83%。國資委2006年的一項調查則顯示,中央企業缺乏專利及其文獻檢索制度 的 占47.3%。科技部2011年的調查則顯示,盡管只有6.4%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究開發或者受讓技術之前沒有進行專利文獻檢索和信息分析,但對專利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程度并不高。

三 加強基于促進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

戰略融合的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的思路與對策針對上述我國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大力改進和完善。改進的基本思路如:提高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對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以增強利用知識產權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增加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資金投入;整合現有知識產權文獻與信息公共平臺,創建內容全面、資料權威、更新及時、檢索方便快捷的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數據庫平臺。根據相關政策和一些地方的實施經驗,為促進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與技術創新,在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方面主要應落實以下措施。

(一)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信息網絡服務平臺

總體上,我國目前已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以專利信息為例,建立了包括國家專利數據中心、區域專利信息服務中心和地方專利信息中心在內的專利信息服務網絡體系。

(二)在企業層面,建立與其技術創新特色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

1.企業建立與其技術創新特色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的基本內容

這是企業提高其知識產權管理與運營能力的重要手段。企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應根據自身技術創新需要,收集、整理相關的知識產權文獻與信息,如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國家關于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政策與制度、專利文獻與信息資料的檢索與分析,如國內外產品和技術專利的申請、授權、權利要求、技術方案、技術背景、同族專利情況、專利侵權預警信息、主要競爭對數技術和產品專利、商標動態信息,典型案例、國際市場信息等。

2.企業專題性知識產權數據庫的建設

企業建立專題性質的內部專利數據庫大有發展空間。企業可以收集相關領域的專利信息和其他相關科技信息,保持數據庫的及時更新和檢索的便捷,為企業科技開發人員等從事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信息文獻和信息支持,促進企業在現有技術成果上實現新的突破。這種專題性質的數據庫具有個性化特點,能夠根據企業技術戰略需要量身定制,節省檢索時間,直接服務于企業自主創新活動。

3.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情報網絡建設

為支撐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企業建立健全以專利情報信息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信息情報網絡,建立以知識產權信息情報戰略為導向的知識產權信息情報體系非常重要。在當代信息化社會,知識產權信息情報應當從戰略的高度加以認識,企業也應當在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高度融入知識產權信息情報戰略。

4.企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和信息平臺的一體化建設

企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和信息平臺是相互聯系的兩個內容,需要將企業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開發與信息平臺建設特別是信息網絡平臺建設很好地結合起來,使之產生集合效應,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戰略和技術創新工作。

篇(10)

1.做好投資風險防范工作

把有限的資源合理配置到最能給企業帶來利潤,同時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資風險的行業和區域是任何企業經營者都要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中小企業自身勢力相對較弱,應對風險的能力不強,而國際市場相對國內市場來說風險更大、變化更突然,稍有不慎就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所以說中小企業在開展對外直接投資時做好有關風險防范工作至為重要。筆者認為應該從決策前全面的市場調查、對經營伙伴的實力及信譽的分析、對欲投資國家風土人情、法律法規、政治環境等方面的考察,做到知己知彼以充分降低投資風險。

首先,企業地對外投資應該是企業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的完美結合,任何企業都應該在決策是否對外投資時都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經營者能力、企業資金技術實力、對國外市場的了解程度、人才等各方面的優劣。頭腦發熱型的對外投資往往會給企業帶來毀滅性地打擊。

其次,企業在做出的對投資決策必須是建立在嚴密的市場調查和對合作伙伴的考察的基礎之上的。

再次,考察東道國經營環境要軟硬結合。

最后,在開展海外投資時中小企業要依法辦事。中小企業在對外投資時一定要盡量遵守投資東道國的法律法規,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法律法規不健全,也經常不能有效實施,中小企業可以適當利用。

2.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我國中小企業資金融通渠道狹窄的問題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政府在不斷地制定一些政策措施來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方便。但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資金獲取困難狀況依然存在,筆者認為,在這種相對困難的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決不能在消極中等待,而應該主動出擊,尋找各種可能的金融資源。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融資環境,爭取發展資金。

一是加強企業自身建設,以良好的信用來贏得銀行等金融、非金融機構的信賴,充分利用國內資金。二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三是因地制宜地利用東道國的資本。四是采用國際金融租賃等較為先進的融資手段。

3.加強對海外投資的管理與控制

管理與控制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這一點無論對于國內的企業經營還是海外投資都是成立的。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中小企業海外投資決策管理和對海外子公司的控制兩個方面入手來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的海外投資管理。

一是加強我國中小企業對外投資時的決策管理,建立相對健全的決策體系。正如筆者在上文多次提到的那樣,我國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經營者個人素質不高,管理水平低的現象,企業中往往是董事長、總經理和企業創始人“三合一”,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嘗試建立比較完善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例如可以嘗試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并明確各個機構的職責,使幾個機構在進行對外投資的重大決策時真正能夠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使中小企業的決策達到靈活性與穩健性的完美結合,以盡量減少非理性決策,降低海外投資的風險。

二是加強對海外子公司的控制。境外子公司的日常經營決策相對獨立于母公司,如果母公司對子公司管的過多過嚴會降低海外公司的靈活性和對市場反應的靈敏性,如果管得過松,則又不利于企業總體經營管理戰略的貫徹實施。

4.加強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

當前,我國政府正制定各種各樣的政策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逐漸有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對于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也應該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素質,以便借助于外部環境改善的東風,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首先,增強創新意識。技術創新能力比較弱的企業,可以暫時采用引進外部成果和模仿創新的模式,盡量縮小與國際技術水平的差距,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但從長遠來看,單純的引進和模仿并不能給企業帶來壟斷性的競爭優勢和高額的經濟利潤,不利于中小企業建立起自己的研發能力和自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其次,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國際上一般認為,研究開發費用占銷售收入l%的企業難以生存,占2%的企業可以維持,占5%以上的企業才有競爭力。然而,根據有關方面對我國制造業的抽樣調查,我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平均比重為0.71%,足見差距之大。為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立足,我國中小企業必須認識到技術創新的戰略意義,增加對研究開發的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再次,聯合其他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新技術開發。科技人才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中小企業可以嘗試與其他企業聯合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可以走產學研聯合之路,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搞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何帆.中國對外投資:理論與問題[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6).

[2]徐登峰.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模式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0(3).

[3]盧進勇,杜奇華,閆實強.國際投資與跨國公司案例庫[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5(5).

[4]厲以寧,曹鳳歧.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6.

[5]上官學進,胡鳳玲.論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可行性[J].國際貿易問題,2003(8).

上一篇: 檔案管理的內容 下一篇: 文化常識匯總分析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 日韩va亚洲va欧美va久久 | 色男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 亚洲色婷婷踪合久久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