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審計的內容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6 16:03: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財務審計的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財務審計的內容

篇(1)

一、新概念框架的定位及其結構

理事會認為概念框架在會計準則制定和會計實務處理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尤其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作為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需要一套能夠適應形勢發展需要、概念清晰、內容完整、邏輯一致的概念體系來為其提供理論支持和概念基礎。為此,理事會在新概念框架中,將概念框架定位為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幫助理事會在一致的概念基礎上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此,理事會強調,新概念框架應當是一個全面的框架,應當涵蓋理事會在會計準則決策中所涉及的最為重要和主要的議題,應當能夠幫助理事會更好地制定出一套內在一致的會計準則,特別是對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無論是在同一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規范還是在不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規范的,均應當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概念框架應當在其中起到統馭作用。

二是幫助財務報表編制者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在通常情況下,財務報表編制者應當基于各具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規定擬定其會計政策,進行相應會計處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對于某項或某類特定交易,在尚沒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或者在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但該準則允許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情況下,財務報表編制者可能需要依據概念框架來擬定(或選擇)其適用的會計政策,即財務報表編制者需要按照概念框架的要求,依據能否向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能否達到有用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能否滿足財務報表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等,來決定其所應采用的會計政策。

三是幫助所有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利益相關者理解和詮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近年來,由于交易越來越復雜和有關方面對財務信息透明度要求越來越高,有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變得相對復雜,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這些準則已經成為現實問題,而通過概念框架則可以為此提供一個較好的切入點。有關方面可以通過概念框架中的理論和概念基礎,更好地理解理事會為什么在有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做出有關會計處理規定,其決策依據是什么,其成本效益是如何考慮的。毫無疑問,這對于正確理解和應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將很有助益。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主要規范了通用財務報告的目標是什么、什么財務信息是有用的、如何界定財務報表要素及其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要求等財務會計基本問題。具體而言,新概念框架從結構上共分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第一章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主要涉及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有用性及其局限性,關于報告主體的經濟資源、對主體的索取權和這些資源和索取權變動的信息,以及關于主體經濟資源使用的相關信息等內容。

(二)第二章為“有用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主要涉及有用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以及對有用財務信息的成本制約因素等內容。

(三)第三章為“財務報表和報告主體”,主要涉及財務報表的范圍界定和報告主體的界定等內容。

(四)第四章為“財務報表要素”,主要涉及財務報表要素的組成及其定義等內容。

(五)第五章為“確認和終止確認”,主要涉及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過程、確認標準以及終止確認等內容。

(六)第六章為“計量”,主要涉及可選擇計量基礎的組成及其所提供的信息、選擇計量基礎時所應考慮的因素等內容。

(七)第七章為“列報和披露”,主要涉及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目標及其原則、財務報表要素分類的原則、財務報表信息歸總的原則等內容。

(八)資本和資本保持的概念,主要涉及資本的概念、資本保全的概念和利潤的決定、資本保全調整等內容。

以下將對上述主要修訂內容進行介紹,并評估其影響。

二、新概念框架修訂完善的主要內容

(一)關于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

新概念框架將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是提供有關報告主體的、對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做出有關向主體提供資源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原概念框架將財務報表的目標定位為“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在經濟決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關于主體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動的信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在財務報告目標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

1.引入“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概念。理事會認為,理事會有責任擬定財務報告的目標,而不僅限于財務報表目標,盡管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體部分,理事會討論的許多問題也主要是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問題,但是如果概念框架的范圍僅限于財務報表范疇,明顯過于狹窄,比如有關公司戰略、風險、未來預期等相關信息,可能無法在財務報表中揭示,但可在財務報告中予以揭示,以向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理事會同時認識到,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有不同的信息需要,從而要求提供不同的財務信息或者相關報告,理事會認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應當聚焦于通用目的財務報告,如果需要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財務信息及其報告,其成本將非常高昂。因此,理事會認為,新概念框架和未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圍繞通用目的財務報告,仍然是滿足使用者需要最為有效的方式。

2.明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為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這些基本使用者(PrimaryUsers)。理事會認為,許多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通常無法要求報告主體直接向他們提供信息,因此,他們只能依賴于通用目的財務報告來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大多數財務信息。基于此,理事會將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界定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基本使用者,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目標是為了滿足這些基本使用者的決策信息需要。而在原概念框架下,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雇員、貸款人、供應商和其他商業債權人、顧客、政府及其機構和公眾”,理事會認為原概念框架的使用者群體過于寬泛,作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其基本目的應當是滿足那些無法直接從報告主體中獲取財務信息但又需要做出有關向主體提供資源決策的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這些使用者無疑應當是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至于其他諸如監管部門、公眾等,他們可能會發現通用目的財務報告對他們也是有用的,但他們不應是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基本服務對象。

3.明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滿足的基本使用者的決策主要是資源配置決策(ResourceAllocationDecisions)。原概念框架在描述財務報表目標時,只強調財務報表要滿足使用者的經濟決策(EconomicDecisions)需要,但沒有對經濟決策的涵義和范圍做出清晰界定。新概念框架認為,通用目的財務報告主要滿足基本使用者的資源配置決策需要,將使用者的決策明晰化。理事會認為,使用者的這些資源配置決策主要包括三類:(1)購買、出售或持有權益或債務工具;(2)提供或者結清貸款或其他形式的信貸;(3)對會影響主體經濟資源使用的管理層行為行使表決權或施加影響。理事會認為上述資源配置決策依賴于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信貸者所預期的投入資源的回報,而對這些回報的預期又依賴于他們對報告主體兩個方面情況的評估:一是對主體未來凈現金流入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情況的評估;二是對管理層關于主體經濟資源經管責任(Stewardship)履行情況的評估。為了進行這些評估,這些使用者需要以下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關于主體經濟資源、對主體的索取權以及有關這些經濟資源和索取權變動情況的信息;二是關于主體管理層如何有效率和有效果地解脫其使用主體經濟資源的責任情況。而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使命便是盡可能地提供這兩方面的信息,以滿足使用者評估主體現金流量和管理層經管責任履行情況的需要,并進而為其資源配置決策服務。

新概念框架較好地構筑起了通用目的財務報告使用者、使用者決策、使用者決策相關的信息需要及其與財務報告2之間關系的邏輯體系,澄清了經管責任在財務報告目標中所扮演的角色,使財務報告目標更加清晰一致,更加具有指導意義。

(二)關于有用的財務信息的質量特征

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那么什么樣的財務信息是有用的,就顯得十分重要。新概念框架對有用的財務信息應當具備哪些質量特征做了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并建立了有用財務信息質量特征的層次結構。新概念框架認為,有用的財務信息應當具備相關性(Relevant)和如實反映(FaithfulRepresentation)兩個基本的質量特征,在此基礎上,新概念框架提出了可比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和可理解性四個提升性質量特征,新概念框架還認為有用的財務信息還需要考慮成本制約(CostConstraint)因素。

1.關于基本質量特征

新概念框架規范了兩個基本質量特征:一是相關性;二是如實反映。

新概念框架規定,相關的財務信息應當能夠使使用者做出的決策有所不同,換句話說,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不同決策的信息是相關的。如果財務信息具備預測價值(PredictiveValue)和(或)確證價值(ConfirmatoryValue),則表明該信息有能力使使用者做出的決策有所不同,從而表明該信息是相關的。新概念框架還強調,重要性(Materiality)是基于有關項目性質和(或)程度的、在主體特定層面的相關性。

新概念框架規定,財務報告應當如實反映其意在反映的經濟現象的實質,因此將“如實反映”作為一項基本的質量特征。“如實反映”要求在最大程度可能的情況下,有關信息應當完整(Complete)、中立(Neutral)和無差錯(FreefromError),但并不意味著在所有方面都要求完全正確。新概念框架強調,中立性需要審慎判斷的支持。審慎性是指在不確定條件下做出判斷時應當保持謹慎,即資產和收益不得高估,負債和費用不得低估;同樣地,資產和收益也不得低估,負債和費用也不得高估,否則它們會導致未來收益或費用的高估和低估。

2.關于提升性質量特性

除相關性和如實反映兩個基本質量特征外,新概念框架提出了有用的財務信息的四個提升性質量特征,即可比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和可理解性。新概念框架強調,這四個質量特征可以使信息的有用性進一步增強,但它們不能使無用的信息(比如不相關的或者不如實反映的信息)變得有用。換句話說,這四個提升性質量特征扮演的是“錦上添花”的角色。比如,可比性可以使使用者辨認和理解有關項目的異同;可驗證性可以使使用者確信相關信息是否如實反映了其意在反映的經濟現象;及時性可以使使用者在其決策時及時獲得能夠影響其決策的信息;可理解性要求財務報告所反映的信息清晰、簡潔從而便于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等。

3.關于成本制約因素

新概念框架認為,成本一直是財務報告所能提供信息的一個制約因素。在考慮成本制約因素時,新概念框架強調,理事會應當評估要求主體提供特定信息的收益是否能夠超過編報和使用這些信息的成本。新概念框架還強調,理事會在制定準則考慮成本制約因素時,應當從財務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審計師、學術界以及其他方等廣泛的范圍獲取有關新準則的成本和收益信息,而且這種成本-收益的考慮不應當局限于單個報告主體,應當從廣泛的財務報告整體范疇來考量。

4.關于有用的財務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變化

在原概念框架下,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分為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四個主要的質量特征,其中,重要性納入相關性范疇,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謹慎性和完整性納入可靠性范疇,及時性納入相關和可靠信息的制約因素范疇。新概念框架與原概念框架相比,在有用的財務信息質量特征方面主要有以下變化:

一是建立了有用的財務信息質量特征的層次結構。新概念框架區分了基本質量特征和提升性質量特征,把相關性和如實反映作為有用的財務信息必備的基本質量特征,突出了這兩個質量特征的重要性,其他質量特征(如原概念框架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則作為提升性質量特征,這對于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會計實務的處理更有指導意義。而原概念框架沒有做這方面的層次區分,容易導致在涉及具體會計處理時出現相關信息質量特征取舍上的困難,甚至顧此失彼或者輕重難分。

二是將“如實反映”取代“可靠性”作為基本質量特征。新概念框架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中的“可靠性”質量特征,取而代之以“如實反映”質量特征。理事會在2010年修訂概念框架時已經做出了該項決議,但之后收到了不同的反饋意見。為此理事會又對此進行了重新審議,理事會最后決定保持原來的決議,即將“如實反映”而不是“可靠性”作為基本質量特征。其原因是原概念框架并沒有清晰界定和傳遞“可靠性”的涵義,在實踐和征詢意見過程中,不同的人對于可靠性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人將其理解為可驗證性,有人將其理解為準確性,有人將其等同于在計量不確定性下的可容忍度等。顯然,作為一個財務信息質量特征,應當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界定,而可靠性在概念和涵義方面不夠清晰,為此,理事會決定使用“如實反映”的術語,并細化“如實反映”所包含的內涵,從而更好地反映出財務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

三是進一步澄清了審慎性在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中的涵義和地位。近年來關于審慎性在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頗有爭議,尤其是在2010年理事會修訂有關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部分內容時,基于審慎性有可能與中立性不相一致的考慮,曾經不再將審慎性包括在財務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相關內容中,為此引起了不少爭議。新概念框架重新引入了審慎性的表述,強調審慎性是指在不確定條件下做出判斷時應當保持謹慎,它不允許高估或者低估資產、負債、收益和費用,即審慎性判斷的行使應當不影響中立性或者應當與中立性相一致。

四是明確了計量不確定性與“如實反映”質量特征之間的關系。新概念框架認為,強調“如實反映”的質量特征要求并不表明不能有計量不確定性,或者計量不確定性太高并不表明無法滿足“如實反映”的要求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新概念框架認為,使用合理的估計是編制財務信息的根本特征之一,它不會降低財務信息的有用性,只要這些估計得到了清楚并準確的描述和說明即可。

(三)關于財務報表和報告主體

新概念框架新增了有關“財務報表和報告主體”的內容,原概念框架沒有相關內容。新概念框架將“財務報表”界定為“提供關于報告主體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和費用情況的特定形式的財務報告”;將“報告主體”界定為“要求編制財務報表的主體或者可選擇編制財務報表的主體”,明確報告主體不一定是法定主體,它可以是一個主體的一部分,也可以包括多個主體。報告主體界定的是財務報表的邊界范圍,因此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新概念框架強調,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報告主體不是法律主體的情況下,有時要決定報告主體的恰當邊界可能是困難的,因此,新概念框架要求從考慮主體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角度來決定其邊界,即使用者要求的信息應當是相關的、如實反映的。

新概念框架根據新報告主體概念的界定,區分了合并財務報表、未合并財務報表和匯總財務報表的概念區別。其中,合并財務報表提供的是母子公司作為單一報告主體的有關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和費用信息;未合并財務報表提供的是母公司作為單獨報告主體的有關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和費用信息;匯總財務報表提供的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并非由母子公司關系聯結在一起的報告主體的財務信息。

(四)關于財務報表要素

新概念框架與原概念框架相比,在財務報表要素構成上沒有變化,都包括資產、負債、權益、收益和費用等五個要素,但是在要素定義方面,則發生了一些變化。新老概念框架下各財務報表要素的定義如表1所示。

新概念框架與原概念框架相比,主要針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作了改進:

1.關于資產定義的改進

關于資產定義的改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資產定義明確資產是經濟資源,并進一步通過單獨定義經濟資源的方式將資產的實質界定為有潛力產生經濟利益的權利,即將資產聚焦于權利而不是經濟利益的最終流入,這是資產定義的突出變化,實現了資產的實質由傳統的實物資產(PhysicalObject)到權利的嬗變,適應了經濟金融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基本概念創新的需要。

二是新的資產定義刪去了原資產定義有關“未來經濟利益預期流入”的要求,即在資產定義中淡化了經濟利益流入的可能性標準,而原資產定義則要求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是確定的或者很可能的,這也是新概念框架對資產定義的又一個突出變化。

三是明確資產定義中盡管取消了經濟利益流入可能性標準,但并不表明經濟利益流入可能性很低的經濟資源一定會確認為資產,新概念框架強調,資產的確認除了需符合其定義之外,還需要滿足有關確認標準和計量要求等。

表1新老概念框架下財務報表要素定義

pagenumber_ebook=14,pagenumber_book=13

2.關于負債定義的改進

關于負債定義的改進,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負債定義明確負債的實質是轉移經濟資源的義務,而不是經濟利益的最終流出。

二是新的負債定義通過對義務的界定引入了“沒有實際能力可予避免”的新的負債標準,按照該標準,無論該義務是法定義務還是推定義務,無論該義務有確定的對手方還是沒有確定的對手方,只要主體沒有實際能力予以避免,即符合負債的定義,這是對負債進行進一步清晰界定的一大變化。

三是新的負債定義刪去了原負債定義中有關“預期會導致含有經濟利益的資源流出”的要求,和資產定義的變化相同,新負債定義淡化了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標準,使得在負債定義中,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要求降低了。當然,和資產定義的有關規定一樣,新概念框架強調,負債的確認除了需符合其定義之外,還需要滿足有關確認標準和計量要求等。

關于收益和費用的定義,盡管從字面上看變化不大,但是由于收益和費用的定義是依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而界定的,因此,資產和負債定義的變化其實在本質上也對收益和費用的內涵和外延產生了影響。另外,新概念框架還強調,盡管收益和費用是從資產和負債變化角度進行定義的,但并不表明收益和費用信息的重要性低于資產和負債的信息,兩者同等重要。

(五)關于確認和終止確認

新概念框架對原概念框架中的“確認”部分做了較大幅度的修訂完善,同時增加了“終止確認”的內容。

1.關于確認標準的變化

確認是指將符合財務報表要素——資產、負債、權益、收益或費用定義的項目納入財務狀況表或者財務業績表的過程。

原概念框架規定了兩條財務報表要素確認標準:一是與某項目有關的未來經濟利益將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體;二是對該項目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加以計量。符合這兩條確認標準,相關項目才予以在財務報表內加以確認。

新概念框架對該確認標準做了較大幅度的修改,不再保留原概念框架的兩條確認標準,而是按照原則導向,建立了新的確認原則和標準。新建立的確認原則是將確認標準明確指向財務報告目標和有用的財務信息質量特征要求上,即如果因確認所產生的有關資產或負債和相應的收益、費用或權益的變動信息對于財務報表使用者是有用的,則表明該確認是恰當的。具體而言,新概念框架在要求有關項目符合財務報表要素定義的前提下,提出了兩條確認標準:一是有關資產或負債以及相應的收益、費用或權益變動的信息是相關的;二是如實反映了有關資產或負債以及相應的收益、費用或權益變動的情況。有關項目只有在滿足這兩條確認標準的前提下,才能予以確認。

關于上述確認標準中的“相關性”標準,新概念框架強調,該標準可能會受到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資產或者負債的存在是否有不確定性;

二是即使資產或者負債存在,但是相關經濟利益流入或者流出的可能性較低。

關于上述確認標準中的“如實反映”標準,新概念框架強調,該標準可能會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

一是計量不確定性的影響。新概念框架強調,在許多情況下,都會存在計量不確定性,有時即使存在較高程度的計量不確定性,也不能阻止有關會計估計提供有用的信息。當然在有限的情況下,如果有關資產或負債可獲得的所有相關計量都存在非常高的計量不確定性,而且沒有一項計量能夠提供有關資產或負債(包括相應的收益或費用)的有用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相關資產或負債就不符合確認標準,就不應予以確認;

二是確認的內在不一致性(即會計錯配)。新概念框架強調,在有些情況下,確認一項資產或者負債,要考慮相關的資產或負債是否也應予確認,如果相關資產或負債不確認,可能會導致資產負債確認上的內在不一致(會計錯配),從而無法如實反映一項交易或事項的全貌;

三是列報和披露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強調,確認只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環,考慮相關信息的列報和披露要求,有助于更好地使所確認的金額如實反映有關資產、負債、權益、收益或費用等情況,因此在考慮確認條件時應當將其與有關列報和披露要求有機結合起來。

2.關于新增的終止確認的內容

終止確認是財務會計處理的重要環節,幾乎所有的已確認的資產或負債最終都會涉及到終止確認問題,為此需要統一規范相應的處理原則,但是原概念框架并沒有涉及這一內容。為此,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終止確認的內容,規定終止確認是指將已確認資產或負債的全部或部分從主體財務報表中移除,終止確認通常發生在有關項目不再符合資產或負債定義時,其中,對于資產而言,當主體對所確認資產的全部或部分失去控制時,通常應當對該資產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終止確認;對于負債而言,當主體對所確認負債的全部或部分不再有現時義務時,通常應當對該負債的全部或部分予以終止確認。

新概念框架規定了終止確認會計處理的具體目標,即終止確認會計處理應當旨在如實反映兩方面的信息:一是終止確認交易事項發生后主體留存的資產或負債情況;二是終止確認交易事項導致的主體資產或負債變動情況。

根據上述具體目標,新概念框架根據不同的交易情形規定了終止確認的具體處理原則。比如資產報廢了、負債到期了,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包括全部或部分)應當予以終止確認,以如實反映企業的資產負債變化情況;如果資產還沒有報廢或者負債還沒有到期,但資產或者負債轉移給了其他方,在這種情況下,新概念框架亦規定了相應的終止確認原則,即主體通常可以通過終止確認相關資產或者負債加上恰當的列報和披露來如實反映資產或負債轉移情況;但在一些有限情況下,主體可能需要繼續確認所轉移的資產或負債部分,并將所收到的收入或者支付的支出確認為一項負債或者資產處理,同時加上恰當的列報和披露要求。顯然,新概念框架對不同情形下的終止確認會計處理原則的規定,對于有關會計實務尤其是資產或負債的轉移的會計處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六)關于計量

原概念框架盡管規范了財務報表要素計量的相關內容,但內容非常簡單,只是列示了四種不同的計量基礎(包括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可變現凈值和現值),同時指出“主體編制財務報表最為常用的計量基礎是歷史成本,應用歷史成本時常常結合其他計量基礎”。原概念框架沒有對如何選擇不同的計量基礎、選擇不同計量基礎時應當考慮哪些因素做出任何規范和明確,原概念框架也沒有涉及近年來已經被越來越多使用的公允價值等現行價值計量基礎等相關內容。因此,原概念框架在為財務報表要素計量提供原則指引方面顯得十分欠缺,也是原概念框架飽受詬病的一個重要方面。

新概念框架在財務報表要素計量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用了較大篇幅構建了新的計量基礎體系、明確了不同計量基礎意在提供的信息以及選擇不同計量基礎時應當考慮的要素,是對原概念框架的重大改進。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構建了新的計量基礎體系

新概念框架將計量基礎分為兩大類:一是歷史成本計量基礎;二是現行價值計量基礎。

關于歷史成本計量基礎,新概念框架明確了以下幾點:

一是歷史成本應當至少提供有關所計量項目的交易(或其他事項)價格信息,但原則上不反映價值變動信息;

二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并不表示有關資產負債的歷史成本一成不變,有時也需要隨著時間推移和情況變化予以更新,比如資產發生損耗需要計提折舊或攤銷,資產發生減值需要調減資產歷史成本;履行負債義務所需轉移的經濟資源價值增加導致履行負債出現虧空,從而需要調增負債歷史成本等;

三是對有關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采用攤余成本計量,是歷史成本計量基礎在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會計領域的具體應用,攤余成本屬于歷史成本計量基礎范疇。

關于現行價值計量基礎,新概念框架明確了以下幾點:

一是現行價值應當提供有關計量日狀況更新方面的信息,即有關資產或負債的現行價值應當反映自前期計量日后包括在該現行價值中的現金流量估計以及其他因素的變化情況;

二是現行價值計量基礎包括公允價值、在用價值(針對資產)和履約價值(針對負債)以及現行成本,其中,公允價值反映市場參與者對資產或負債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的當前預期;在用價值和履約價值反映主體特定的對資產或負債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不確定性的當前預期;現行成本反映當前購買相同資產需要支付或者承擔相同負債應當收到的金額。新概念框架從而對公允價值、在用價值和履約價值、現行成本的概念及其所反映的現行價值信息進行了清晰的界定和區分。

2.明確了選擇不同計量基礎應當考慮的因素

新概念框架明確,選擇不同計量基礎應當考慮的因素主要是相關性和如實反映,以使所提供的信息對使用者有用。由此可見,新概念框架在明確選擇計量基礎應當考慮的因素時,和前述確定財務報表要素確認原則和標準應考慮因素一樣,均指向了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和財務報告目標上,從而使得整個概念框架的邏輯體系更加嚴謹、更加內在一致,也更有說服力。

具體而言,關于一項計量基礎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滿足相關性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認為,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資產或負債的特征,比如有些資產或負債對市場因素或其他風險非常敏感,其歷史成本與現行價值存在顯著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者認為有關資產或負債的價值變動信息對他們是有用的、重要的,那么,這些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可能就無法提供相關的信息,而現行價值則可能能夠滿足提供相關信息的需要。

二是資產或負債貢獻于未來現金流量的方式,比如,一個主體的業務活動需要把若干不同的經濟資源組合在一起才能間接地產生現金流量(如固定資產,一般需要和其他經濟資源組合在一起,才能產生現金流量),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成本或現行成本可能能夠提供相關的信息。反之,如果資產或負債能夠直接產生現金流量,那么現行價值計量基礎有可能能夠提供相關的信息。新概念框架強調,資產或負債能否直接產生現金流量和主體的業務活動是判斷一項計量基礎是否滿足相關性要求的兩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關于一項計量基礎所提供的信息能否滿足如實反映的要求,新概念框架認為,主要受到計量不一致性和計量不確定性兩方面的影響:

一是計量不一致。新概念框架認為,當財務報表包括計量不一致(會計錯配)時,這些財務報表在某些方面有可能無法如實反映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一項資產或負債與另一項資產或負債的現金流量直接相關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這項資產或負債及其相關的資產或負債采用不同的計量基礎進行計量,有可能無法如實反映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對該類資產或負債及其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可能需要采用相同的計量基礎;

二是計量不確定性。新概念框架強調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對資產或負債采用某計量基礎進行計量但存在計量不確定性,甚至較高的計量不確定性,并不表明該計量基礎無法提供相關的信息;另一方面,對資產或負債采用某計量基礎進行計量,但計量不確定性如此之高,以致于無法充分地如實反映資產或負債的實際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考慮選擇采用其他計量基礎計量這些資產或負債是恰當的。

新概念框架還討論了財務信息質量特征中,提升性質量特征以及成本制約因素對計量基礎選擇的影響,并提供了有關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計量技術方面的指引,這些內容都是新概念框架相比于原概念框架的重要突破,對于未來會計計量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七)關于列報和披露

原概念框架沒有涉及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內容,新概念框架增加了相關內容,對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目標、原則以及財務報表項目的分類、抵銷、匯總等原則進行了明確,尤其是對損益及損益表、其他綜合收益及其轉回等列報和披露原則作了明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定位損益表(TheStatementofProfitorLoss)為反映報告期間主體財務業績的基本報表;

二是明確損益(ProfitorLoss)可以是一張財務業績表的單獨部分(如損益是綜合收益表的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張單獨報表的內容(如單獨的損益表);

三是明確所有的收益或費用項目原則上應當包括在損益表中;

四是明確在例外情況下,理事會可以決定將某些收益或費用項目(主要源自資產或負債的現行價值的變化)排除在損益表外,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從而更加如實反映主體的財務業績,向使用者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

五是明確所有包括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費用項目原則上均可在以后期間轉回至損益,只要該轉回能夠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或者更加如實反映主體的財務業績,如果該轉回無法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或者無法更加如實地反映主體的財務業績,那么理事會可以決定對該包括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收益和費用項目在以后期間不予轉回。

(八)關于資本和資本保全的概念

原概念框架對資本和資本保全的概念進行了專門闡述,新概念框架也專辟一章介紹了資本和資本保全的概念及其對利潤決定的影響,除個別文字修改外,新概念框架對原概念框架在這方面的相關內容沒有作任何原則性的修改。本文為此對該部分內容不再贅述。

三、新概念框架修訂完善對會計準則制定和會計審計實務發展的影響

新概念框架是理事會應對近二三十年來金融創新、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創新以及使用者信息需求變化等的需要而做出的一次財務會計基本概念領域的變革,盡管新概念框架本身不屬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范疇,但它對未來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會計審計實務的發展則有著較為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新概念框架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的影響

新概念框架雖然本身不屬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但它的實質是準則之準則,即它扮演著統馭和指導各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的角色,是理事會研究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做出各項技術決策的理論源泉和概念基礎,新概念框架在本次修訂完善中進一步強調和明確了概念框架的這一作用。

pagenumber_ebook=17,pagenumber_book=16

基于此,新概念框架對財務報告目標、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報告主體、財務報表要素及其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原則的明確、修訂和完善,必將對理事會的決策和未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比如,新財務報告目標聚焦于投資者、債權人等基本使用者的決策需要,要求理事會在未來研究制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時,需要更好地研究基本使用者的決策模型及其信息需要;新概念框架突出相關性和如實反映這兩個基本財務信息質量特征,并將其貫穿于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計量、列報和披露的全過程,要求理事會在做出相關決策時需要更充分地考慮這兩個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新概念框架對資產和負債進行了重新定義,將資產和負債的本質定位為“權利”和“義務”,并在定義中取消了經濟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標準,強調通過判斷“是否有潛力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主體”或者“主體是否有實際能力避免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主體”來看有關權利和義務是否符合資產或負債的定義,這使得現行實務中某些目前不符合資產負債定義的項目,未來有可能符合資產或負債的定義,從而對資產和負債的界定和范圍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新概念框架對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做出了大量具體規定,為理事會做出有關項目的確認和計量決策設置了具體約束條件、標準和原則,將會進一步增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內在一致性,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和說服力。總之,新概念框架為理事會制定和發展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設置了更加清晰一致的約束和指引框架,有助于理事會更好地制定一套全球公認的、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

(二)新概念框架對中國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趨同,并將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因此,新概念框架的修訂完善毫無疑問對中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和發展是有影響的。

中國于2006年2月15日了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基本準則)3,該基本準則扮演著中國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角色,但是該基本準則是基于原國際概念框架的有關內容制定的,隨著新概念框架的和生效,新概念框架對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國基本準則未來將何去何從。

顯然,我國基本準則的修訂完善勢必需要提上議事日程,否則會出現具體準則的制定與基本準則不相一致的情況,即未來具體準則可能是根據與新概念框架下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趨同而制定的,因此具體準則可能已經體現了新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則,但是基本準則仍然遵循的是原概念框架的理念和原則,這種情況不僅會對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產生不利影響,還有可能會對有關會計準則的理解和解釋以及會計實務的處理產生困擾。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現行基本準則屬于準則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會計法律體系的一部分(屬于部門規章),對其語言、范式、約束力等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而新概念框架則明確不屬于準則組成部分,不存在上述特殊性,這也使得我國基本準則的修訂完善可能具有獨特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因此,未來在修訂我國基本準則時,如何對基本準則進行定位或者重新定位,如何擺布好基本準則與概念框架之間、法律與概念指引之間的關系,將是一大挑戰,需要有關理論和觀念上的創新與突破。

(三)新概念框架對會計實務處理的影響

前已述及,新概念框架除了規范和約束理事會的決策行為、指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外,還發揮著幫助財務報表編制者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以及幫助財務報表編制者理解和詮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作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對于某項或某類特定交易尚沒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的情況下,財務報表編制者可以依據概念框架來擬定其適用的會計政策,對相關交易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因此,新概念框架對會計實務處理其實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正確學習、理解新概念框架的內涵、變化及其影響,顯得十分重要。與此同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即各項會計處理原則的理論基礎和理由往往來自概念框架,掌握新概念框架的精神和內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有助于更好地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有助于更恰當地選擇有關會計政策(在有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會計政策選擇的情況下),從而更好地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

(四)新概念框架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的影響

會計準則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執業依據和準繩之一,新概念框架的修訂完善無疑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也會產生較大影響,為此,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充分評估新概念框架對審計實務的影響,及時做好應對工作。具體而言,新概念框架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的影響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內容,從而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更有針對性的、更準確的專業意見和專業服務。

二是新概念框架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更好地開展與客戶的溝通和交流工作,通過新概念框架提供的有關概念基礎、理念和原則要求,敦促和推動客戶遵循準則,選擇恰當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減少不必要的審計風險。

篇(2)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村社會出現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不斷的巨變中,中國農村社會的管理已逐步向社區化轉變,逐漸由傳統的農村社會向農村社區發展。

1.農村社區的涵義

農村社區主要是指居民以農業為主要職業且經濟結構主要是農業生產、人口密度較低且居住區與農田或其他自然形態的農業生產資料緊密聯系、比較封閉、人際關系密切、基層行政區和居民自治結合共同進行治理的社會共同體。傳統農村社區的基礎性經濟活動是農業生產,但是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行,當今我國農村社區正處在向現代化、城鎮化轉變的進程中,社區的產業結構從單一農業生產結構向農業生產基礎上的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轉變。隨著農村社區的經濟多元化發展,財務問題也隨之變得越來越突出,因此,對農村社區加強財務審計工作是勢在必行的。

2.農村社區財務審計

農村社區財務審計是依法對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資產管理等經濟行為進行審查、評價和監督的手段。農村社區財務審計是加強農村社區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遏制農村腐敗現在發生的有效途徑。因此,不斷加強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對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的內容

對農村社區的經濟行為進行審計監督,主要分為定期對常規審計項目進行常規審計和對于重要的或者是突發的經濟事項進行專項審計。

1.常規審計的主要內容農村社區常規財務審計事項主要應包括:(1)農村社區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及其執行情況;(2)農村社區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和債權、債務、損益情況;(3)上級部門轉移支付資金、物資的管理和使用情況;(4)農村社區集體投資項目的賬目和損益情況;(5)農村社區的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獨立核算的村民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6)農村社區的集體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費收支情況;(8)農村社區的借入資金、代管的集體資金以及“一事一議”資金的提取、管理、使用情況;(9)農村社區財務管理制度與財務公開執行情況。審查有關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通訊費、干部報酬、招待費等具體規定。財務公開方面,審查公開資料是否齊全,公開時間是否及時,干部誤工及招待費是否逐筆公開等。2.專項審計的主要內容除了定期對常規的審計內容進行審計監督外,對于一些重要或突發的財務事項還應該進行專項審計,專項審計的內容主要有對集體土地征用、對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干部任期、離任等事項進行專項審計。專項審計主要針對的是與社區群眾密切相關的、極其重要的、非常關注的事項實施的審計行為,從而使農民群眾了解重要經濟事項的背景、事實和處理情況,增強農村社區經濟透明度,緩解農村干群關系。以上就是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中應該進行審計的全面內容,但是現如今在大多數農村社區的財務審計過程中,并不能全面地完成,因此,農村社區的財務審計工作總是有漏洞多,不規范等問題。

三、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由于農村社區財務因其資金量小,涉及的被審計人員處在最基層,從而容易被一些專業的審計部門所忽視。因此,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制度不健全近年來,全國各地普遍推行農村財務委托制度,也就是“村財鎮管”,雖然這一制度對于規范農村財務管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也使得農村社區的財務審計制度存在很多漏洞,有的鄉鎮甚至沒有建立相應的財務審計制度,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導致集體資金的管理失效,隨意開支的空間較大,民主公開的內容不全,會計處理的規范性不強。

2.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做保障目前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缺乏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法律法規,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還處于無法可依的局面。農村社區財務審計還沒有形成工作制度化、隊伍專職化。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始終無法定性。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可以依據的實施細則和相關辦法。這必將阻礙農村審計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與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是相互矛盾的。

3.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執行力度過小各級鄉鎮政府對農村社區審計出來的問題處理不及時、不嚴格,或干脆不處理,束之高閣。通過分析現行的農村社區集體經濟審計模式,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和法定強制力、審計人員素質不高、易受到鄉鎮行政干預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導致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度不夠,從而無法遏制違法違紀等腐敗行為的發生。

4.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程序不規范、內容不全面大多數鄉鎮對農村社區的財務審計工作沒有制定合理的中、長期審計計劃,更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而且對于審計的資料和審計后的有關文件沒有規范的送達文書和完整的審計檔案記錄。對審計通知書、審計報告、審計結論、審計取證、審計檔案整理與保存等一系列審計程序沒有作出具體規定或參照國家《審計法》規定執行,審計程序極為不規范。同時,在之前提到的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的全面內容,大多數農村社區根本就無法完成,僅僅開展的只是財務收支審計,沒有將任期內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成,村級集體資產是否增值等任期責任目標以及農民關注的熱點事項納入審計范圍。

5.農村社區財務審計人員素質普遍較低,隊伍建設需要加強審計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較為豐富的審計、會計、法律等專業知識,但由于農村社區經濟發展及管理滯后,承擔農村社區經濟會計、審計工作的人員業務素質普遍較低。各農村社區財務收支的審批工作多由村委會主任承擔,村委會主任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多數不熟悉經濟工作。加之忙于各種中心工作,從而忽略了財務審計工作,工作上側重于“批”、而忽略于“審”。因此審計質量普遍較低,達不到預期的審計效果。

四、加強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的對策

在開展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中,要求鄉鎮一級黨委和政府徹底轉變職能,進一步放活農村經濟政策,向農民提供公共服務,建設一個全新的農村基礎管理組織。這也對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農村社區財務審計中,要樹立以服務為主,寓服務于監督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民本審計的理念,不斷規范財務審計程序,完善財務審計的內容。因此,要做好現代的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應加強以下幾方面。

1.加快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立法,規范審計行為,加強法制化建設從目前實際來看,最迫切的需要是出臺一部由權力部門制定頒布的全國性的農村財務審計條例,規范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的執法標準,把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抓好農村社區財務審計的制度化、標準化、法制化建設,從而真正實現農村審計工作程序化,審計處罰法制化,做到審計監督制度化,審計反饋正常化,確立農村社區財務審計是國家審計的組成部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實施細則和相關辦法,解決長期困擾農村社區財務審計工作的政策問題,使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嚴格執法,在農村社區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財務審計的作用。

2.健全農村社區財務審計體系,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提高審計質量的基礎和關鍵就在于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堅定、作風過硬、紀律嚴明、適應農村社區財務經濟變化需要的審計隊伍。農村社區財務審計是一項政策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工作,客觀上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此,要加強對農村審計人員的培訓、考核和監督,達到隊伍建設標準化,業務工作規范化,工作管理法制化,政治思想現代化,從整體上提高農村審計人員的素質。

篇(3)

企業財務審計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的相關條令規定,對企業的資產情況、負債率、損益情況等財務狀況進行真實、有效的審核監督,并依法做出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的財務管理行為。

2.企業財務審計的意義

企業財務審計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財務的監督與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財務審計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穩定的財政狀況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企業通過有效的財務審計,可以有效保護企業財產,提高企業經濟效率,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2)有效加強企業管理:市場經濟在為企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風險,科學的企業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完善的企業財務審計制度,可以不斷加強企業管理機制,有效監督資金運作情況,確保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3)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科學的企業財務審計,可以保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平穩發展,有效規避財務風險,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企業財務審計存在的問題

1.企業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受限

企業財務審計作為一項重要的監督與管理工作,應最大限度保證其獨立性,但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往受到不同職能部門的限制,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企業財務審計的獨立性受限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的嚴密性,許多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監督作用;企業財務狀況的不透明也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

2.企業財務審計的執行力不夠

企業財務審計的執行力不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審計工作的形式化,缺乏對企業財務問題的事前預警與預測;審計部門獨立性受限,直接表現在執行力不夠,財務審計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對企業的財務問題沒有實際管理職權。另一方面,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普遍不足,審計人員大多是財務管理出身,從而導致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出現問題,審計報告也存在諸多缺陷。

3.企業財務審計的內容不全面

當前我國的企業財務審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會計審計與財務審計,與國外企業成熟的財務審計相比,審計內容存在片面性,難以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管理與監督。另外,財務審計工作中缺乏對財務管理的監督與審核,財務管理與財務審計作為兩個不同的財務部門,某些企業卻將兩者混為一談,極大得影響到財務管理與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優化企業財務審計的對策

1.設立獨立的企業財務審計部門

通過獨立的企業財務審計部門,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制定嚴格的財務審計規范制度,審計工作應獨立于財務管理工作,避免企業內部管理者對審計人員的干預,保證審計工作的權威性,使其有效地行使管理和監督企業財務工作的職能,確保企業財務狀況的健康與穩定。

2.在企業財務審計中引入信息技術

財務審計工作是一項繁雜的工作,如何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通過在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中引入新信息技術,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實時的監督網絡,有效減少企業內部腐敗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擁有強大的信息傳輸、處理、保存與加密能力,在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財務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數據的流失。

3.提高企業財務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篇(4)

關鍵詞:

農村財務審計;農村財務管理;農村經濟

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會嚴重影響到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面對當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難題,很多工作還需要從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源頭入手,切實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對于改善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所遇到的難題和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可以說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對于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非常大,不容小視。本文首先總結了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具體意義,而后總結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1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意義

切實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具有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在加強農村財務審計,便于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難題;有利于提高農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率,發揮農村集體資金最大效益;有利于促進農村財務公開制度的有效落實,讓百姓放心;對于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綜合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1.1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便于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盡管國家對于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借助工作職權便利謀取私利和侵害他人利益的現象加大了整治力度,但是違法亂紀的現象沒有徹底消失。進一步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加大審計力度,規范審計流程,很多違法亂紀和的現象都會得到控制,可以有效緩解農村財務管理過程當中的一些不良現象,解決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和難題。

1.2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可以提高農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率,發揮最大效益有效開展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可以及時的讓財務管理相關部門真實的了解到農村當前的財務情況,有利于解決當前農村存在的困難和難題,有效的保證農村經濟的科學合理使用,保證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農村集體資金使用效率的高低,與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開展的好壞有直接關系。

1.3切實開展農村財務審計,有利于促進農村財務公開制度的有效落實農村財務管理中財務審計的推行可以將農村財務審計的結果向村民公開,利于村民對農村財務管理的監督,從而使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公開透明且公正,進而大大減少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現象,并建立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與農村居民之間的良好關系,有利于促進農村財務公開制度的有效落實。

1.4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對于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綜合能力具有現實意義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開展的越嚴格,越細致,對于提升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越有益,同時加強農村財務審計的工作過程當中,不但有利于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其職業素養,培養其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

2進一步做好農村審計工作的具體措施

要想進一步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就要從多方面入手,筆者認為以下幾點不應忽視:積極改善農村財務審計環境,嚴肅農村財務審計紀律;加大農村財務審計力度,拓展農村財務審計范圍;建立健全農村財務審計體系,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2.1積極改善農村財務審計環境,嚴肅農村財務審計紀律農村財務管理部門首先要重視自己的本職工作,以身作則,強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積極推進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充分認識到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以促進農村建設部門積極改善農村財務管理的環境并提升其財務管理水平。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紀律性十分關鍵,農村財務審計制度的推行不僅要求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要具備較高的工作素養及工作能力,其還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開展財務審計工作,因此加強農村財務審計需要充分樹立財務審計的權威性并制定嚴格的農村財務審計紀律,以使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具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嚴肅對待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從而促進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工作素養的提升。農村的財務審計工作能夠幫助農村相關部門隨時掌握農村的財務狀況,增加農村財務的透明度,這對于農村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開展十分有利,因此農村財務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財務審計的結果與特點,將財務審計與財務監督相結合,既促進了財務管理部門公正的進行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又鞏固了財務審計的成果。

2.2加大農村財務審計力度,拓展農村財務審計范圍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內容需要根據農村建設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全面構建農村財務審計的工作范圍,以對農村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科學的審計,從而幫助農村財務管理部門準確的掌握農村的財務狀況。此外農村的財務審計內容需要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不斷拓展,逐步加大農村財務審計的力度。

2.3建立健全農村財務審計體系,切實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農村財務審計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及財務審計工作能力,此外財務審計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工作狀態以保證財務審計工作的質量,因此農村財務審計制度的推行需要提高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并建立完善科學的農村財務審計體系制度。

篇(5)

[關鍵詞]

企業;發展;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也得到了更新和發展,財務制度與社會發展是相適應的,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時代在發展,理念在改變,在新的社會時期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模式必然會出現很多不足,存在很多與社會理念、經濟制度矛盾的地方,需要不斷完善創新,此時就體現出了新模式構建的重要性。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環境財務審計模式能夠確保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環境的良好性,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企業內部環境審計工作主要包括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及合規性審計三大部分。其中財務審計是內部環境審計的核心內容,直接關系到整個環境審計工作的質量,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說一個科學合理的審計模式是整個財務審計工作的重點,審計模式直接關系到整個財務審計工作的整體規劃、審計標準以及審計方式等,是整個財務審計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想做好財務審計工作就必須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與經濟制度及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審計模式。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工作水平不僅能夠保證財務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對于自身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在優化內部管理結構、提高內部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良好的審計工作能夠對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有很強的監督管理作用,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內部資金使用效率,同時還能有效避免企業內部腐敗現象的發生,降低企業經濟風險。

2企業內部財務審計的現行模式分析

現階段財務審計模式主要有三種:財務導向審計、問題導向審計及項目導向審計。這三種模式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在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財務導向審計主要以財務報告為工作中心,通過對企業內部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從而判斷和了解企業內部的整個經濟活動,這種模式過于注重形式,最終結果的準確性要依賴于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評價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問題導向審計以企業暴露出來的問題為中心,這是一種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完善的重要模式,通過問題的分析研究,把握問題的根源,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可以說這是一種自我完善式的審計模式。項目導向審計主要以企業負責的重大項目為主,對項目的整個過程中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研究,一方面能夠確保整個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能夠對項目進行有效完善,防止目標出現偏離。現行傳統財務審計模式一直引領我國企業不斷向前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制度的變化以及社會主體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現行財務審計模式的局限性逐漸顯現出來,再加上企業內部對財務審計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導致企業內部財務審計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嚴重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缺乏完善的運轉模式

一個完善的審計模式不僅要明確審計從何著手,更要有具體的“著手”措施,即涉及具體的環境審計方面的內容,現性審計模式在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僅僅提出了一個問題的構想,并沒有具體展開進行分析,同時現行的審計模式對于不同領域的審計工作“一視同仁”,缺乏科學嚴謹的審計方法策略,造成審計工作內容不細致,表現得不能令人滿意。

2.2企業缺乏對審計工作的重視

企業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個審計工作的開展狀況,要明確審計工作對整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業對審計工作的認識不到位,認為審計工作可有可無,企業內部缺乏一個良好的環境來確保審計工作的發展。同時,在審計員工的招聘上要求較低,對員工的培養力度不足,造成了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較低,員工的工作態度消極,導致審計工作形式化嚴重,嚴重影響整個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

3科學合理的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模式構建探究

要想保證審計模式的科學合理性,必須立足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現代企業發展模式,以市場經濟為背景,在原有三種審計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形成一種目標明確、過程具體的新的審計模式。

3.1新模式構建方向探究

3.1.1財務審計職能

企業要進行部門改革調整,加強財務審計職能,形成獨立的內部環境財務審計部分,確保財務審計工作規范化、獨立化的同時提高其在企業內部的地位,以便更好地發揮出財務審計職能。企業內部要加強對審計工作的認識和宣傳,便于企業內部其他部門認識和了解到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便于發揮其職能。同時有關企業的各種性能優化問題上,要立足于內部環境審計工作,在確保其職能發揮和提高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3.1.2財務審計方式方法

科學合理的財務審計方法是保證財務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傳統的財務審計方法效率低,可靠性得不到保證,財務審計人員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審計方法,明確其他先進企業的會計審計方法,結合自身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引用,對傳統老舊審計方法進行改革創新,確保審計工作效率。

3.1.3審計人員素質

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直接決定最終的審計質量,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企業提高對審計員工的重視程度,確保審計工作者的企業地位,同時要注重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養工作,提高對審計工作人員的要求,結合企業情況為其制訂具體的培養計劃,同時為員工開展自由發展的平臺,鼓勵員工努力提升自我,確保審計員工的工作能力、思想意識等與社會保持一致,保證審計工作正常開展。

3.2新型目標導向式財務審計模式的構建

新型目標導向式審計模式的核心是“目標”,即圍繞著企業的既定目標開展審計工作,對審計目標、審計內容以及具體的審計依據進行分析,從而確定一個完善的審計方案,這種新型審計模式更符合現代企業的發展。

3.2.1審計目標和對象的確定分析

審計目標是整個模式的中心,所有的審計工作都圍繞著審計目標展開,審計目標主要圍繞對內部環境保護、內部環境治理相關資產等檢查和監督,確保企業內部資源的完整、信息的可靠。審計對象則主要是企業內部與目標相關的經濟活動信息,主要包括會計信息以及其他能夠反映與目標相關的企業收支信息,要確保審計對象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這與整個審計工作結果的可靠性有很大的關聯。

3.2.2審計內容的確定

審計內容是審計模式的主體,一個完善的審計內容需要包含資金財務、會計信息以及內部控制的審核控制。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側重點,其中資金財務審計主要對企業的資金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確保資金落實情況;會計信息審計則以確保會計報表中信息的準確可靠為主,排除隱藏在報表中的錯誤確保報表準確性,同時還能確保報表制定的規范性及數據的正確性。內部控制則是以控制理論為依托,確保環境內部組織關系協調,形成一個完整和諧的內部環境系統,確保財務審計與環境內部其他組織相適應。

3.2.3財務審計依據

審計依據是整個審計模式的關鍵,只有審計依據準確可靠才能確保最終的審計結果的正確性,審計依據主要包括法律法規、企業內部制度及科學理念等。例如:環境法律法規、與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經濟發展理念等。

4結語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要想不斷發展必須不斷改革進步,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企業做好內部環境管理工作非常關鍵。財務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明確現行模式中存在的各種局限性,立足于實際情況,認識到構建一個新的審計模式需要從審計職能、審計方式方法及審計工作人員等角度出發,同時要認識到目標式財務審計新模式的優勢,發揮創新意識,不斷促進財務審計模式完善與發展。

作者:余桂統 單位:浙江新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馮雅君.現代社會財務審計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風險[J].現代經濟信息,2014(12).

[2]秦項茹,紀海榮.財務審計模式的創新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5).

[3]許婷婷.企業內部環境財務審計的現行模式與新模式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4(2).

篇(6)

在經濟和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財務管理工作是事業單位發展的核心,如今財務管理工作也逐漸的呈現出一些不足,也就是財政財務審計工作問題。財政財務審計工作在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保證事業單位良好發展的關鍵,如今隨著審計工作對象的變化,財政財務審計工作中的不足也逐漸突顯出來,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阻礙。要想保證事業單位能夠得到健康發展,就需要解決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不足,并進行優化和完善,充分的發揮出審計工作的作用,從而不斷的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財政財務審計的重要價值分析

財務審計工作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主要就是指對事業單位的資產、財務負債情況以及實際財務運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督和審核,以下就是對財政財務審計價值的分析:

(一)預防職務犯罪職務犯罪就是指財務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其自身的違法以及犯罪行為,從而事業單位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從而威脅了事業單位的發展。而財政財務審計工作,可以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審計運行情況,進行準確的審查和核對,只有審計通過才能進行后續的工作,這樣一來,就能對財務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管束,一旦出現違法或者任何犯罪行為,審計機關都能及時的發現并對其進行應有的懲罰。在財政財務審計的施壓下,能夠有效的避免和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對公共財產的維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審查和監督財務情況,保證財務工作能夠有序運轉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就是監督和審查,工作內容就是事業單位的財務收入、支出、使用等內容,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審核,去分析和監測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還能保證能夠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開展相關工作,避免了不必要資金的浪費和流失,從而能夠有效的保證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有序運轉,從而推動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

(三)促進和優化制度完善除了上述兩種作用外,財政財務審計工作還能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起到良好的促進和優化作用。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建設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再加上財務工作人員自身能力和素養也有缺陷,在財務監督方面也不夠嚴格,不僅會影響單位的經濟受益,甚至很容易造成巨大的財務虧損,從而影響事業單位的發展。而通過財政財務審計工作進行審核和監督,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相關的建議,能夠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優化和完善,從而能夠保證獲取更大的收益,以便有效的推動事業單位的發展。

二、事業單位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現狀分析

如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審計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也不斷的浮現出來,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一)審計工作不完善目前在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財政財務審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其工作范圍不完善,僅僅包含一部分內容,對其他重要的需要審計的內容卻很少涉及。當下,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審計工作僅僅對單位的預算進行審計,對其地方財政的運營以及資金的轉移等情況缺乏有效的審查,涉及到的其他方面的資金監管工作也比較少,往往由于財政財務審計工作范圍的局限性,而無法將與民生有關的資金問題進行有效的審計,這就導致審計工作的開展缺乏全面性,從而就會增加財務問題,而影響了事業單位的發展。

(二)目標定位以及信息化建設上的不足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審計工作其工作深度方面并沒有進行完善和改進,依舊僅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甚至對于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及時的解決,無法為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的發展建議,并不能有效的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財政財務審計工作也沒有重視信息化建設,就難以滿足新時期下財務工作的發展需求,導致審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建設比較低;不僅如此,而且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評價,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這些因素都是影響財政財務設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完善的財政財務審計體制缺乏完善的財政財務審計體制是事業單位財政財務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正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運營體制,導致審計工作無法實現預期的目標,而且這一因素也是造成審計工作范圍和目標不明確的主要原因,導致審計的效果也不理想,甚至還會造成資金或者經費去向不明得情況,在加上工作人員的疏忽,就會導致審計的結果和效率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三、事業單位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優化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要想保證事業單位財政財務審計工作能夠發揮出有效的價值,更好的推動財務管理的發展,就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從而保證企業內部能夠科學有序的運營。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能夠有效的為單位資金和財產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而且還能規范會計工作人員自身的指責和義務,能夠對其工作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能夠減少和規避出現虛假情況的發生,各個會計工作人員之間也能進行有效的相互監督,從而能夠保證事業單位內部科學有序的運營。

(二)加強審計人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明顯的財政財務審計人員缺乏的情況,這就嚴重影響了財務審計工作的開展,所以要想不斷的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首先就應該加強對審計人才的建設,不斷的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建立完善的審計人才編制是十分重要的,為人才的選拔和建設提供保障,保證經過嚴格的篩選而選進高素質的人才;其次,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現代化建設,將落后的審計工作方式進行優化和改進,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現代信息化建設,推進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最后,加強對財務審計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的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每個工作人員都具備完善的愛崗敬業精神,能夠高效的開展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此外,在加強對審計人才建設的同時,還應該讓各級工作人員都正確的認識到財政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以便能夠嚴格的按照相關的規定,去有效的審查和監督財務管理,有效的規避職務犯罪情況的發生。

篇(7)

基層財務審計監督工作是確保基層集體與民戶基本權益、推動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以及構建社會主義新風氣的重要保障。就當前我國基層街道辦事處財務審計監督現狀來看,在財務審計監督上還存在基礎未落實、內控體系不健全、監督內容公開低、監督執法力度弱以及財務人員素質能力低等情況。怎樣解決上訴問題,進一步強化基層街道辦事處財務審計監督已經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落實審計基礎突出監督重點

基層街道辦事處財務審計基礎工作十分重要,確保基礎審計工作能夠全面落實是明確審計監督重點的關鍵,對此街道辦事處需落實以下審計工作重點。首先是在審計中避免出現白條抵庫情況,即防止出現用白條來掩飾公款玩樂或貪污挪用等行為。其次是準確判斷虛假憑證,在審核原始憑證時重點檢查經濟活動真實性,是否存在添加、篡改情況。接著是落實收支款審計,審查有無財務未入賬、隱瞞、截留情況,支出憑證是否完整,是否按流程審批、簽字、蓋章。然后是專項資金審計,審查是否存在專項資金收取、使用不合法、不合規等情況,避免出現資金挪用、流失現象。最后是重點落實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針對街道辦事處主任、會計人員及離職干部相關經濟工作進行審查,調查是否存在有損害集體經濟的行為,降低集體經濟損失。

二、制定健全內部監督控制體系

一是街道辦事處在進行財務審計監督上嚴格依照財經發及會計制度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著重構建基層審計工作內部控制制度,充分發揮財務審計職能效益,以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標準進行財務審計監督工作;二是財務審計監督人員要增加和街道各個集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協調各項經濟事宜,全面了解街道辦事處相關財務活動前后因果,提高財務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避免出現私設小金庫情況;三是街道辦事處領導在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管轄區域實際情況,聯合會計人員共同制定內部監督控制體系,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時,進一步調動會計人員審計監督積極性,依法指導財務活動的執行和開展,并提高財務審計活動透明度,主動接受民眾監督。最后,設立街道財務審計監督小組,并加強對他們的指導,提升小組成員對民主監督工作意義的認知,提高監督小組成員民主監督責任意識,將財務審計監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做好財務審計監督內容公開

基層街道財務審計監督要注重內容的公開化,提高審計監督工作與民主理財之間的結合度,一方面是要公開審計程序、形式及時間,指明某天為財務公開日,召開相關干部會議,討論公開內容。為避免財務審計中出現弄虛作假情況,應明確規定街道公開當月詳細內容,并上報相關部門進行審批,針對其中欠缺真實性、具體性的內容不予以批準,直至滿足標準后才批準公開;另一方面是在街道辦設置“群眾提問公開欄”,建立街道信息公開提問欄目,群眾可以將自己有疑問的內容在公開欄上提出來,辦事處干部人員則需及時予以答復,且針對每一個問題都應認真給予相對應的揮發。若群眾對街道辦事處審計工作存在不滿,或有任何改進建議,也可以通過欄目提出,對此街道辦應認真反思,若群眾提出意見可以應及時進行改正。通過設置欄目公開,不僅能夠提高街道辦財務審計工作透明度,還可以加深辦事處干部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有利于今后工作的更好開展。

四、加強基層審計監督執法力度

在對基層街道辦事處財務審計監督中,一旦發現存在問題或不規范情況,應切實予以嚴厲懲處和打擊,通過制定健全的審計責任追查制度,加強基層審計監督執法力度,嚴格落實執法從嚴、違法必究的工作準則。結合我街道辦事處財務審計監督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辦事處應在滿足相關章程規定基礎上進行程度,加強基層審計監督執法力度。對此基層街道辦事處應重點從以下方面落實監督執法力度:一是基層街道辦事處干部應在不超出財務支出規定的控制總額限度內,增收節支,對出現的違規情況予以處置。二是街道辦事處干部應督促管轄區民眾及時收回應收代墊款項,加強對集體資產利益受損情況的監督一旦發現有相關違規情況進行懲罰。三是街道辦事處干部需依照上級要求標準盡早落實未發放賠款發放情況,對其中存在的貪污受賄情況進行重處。

五、提升街道審計監督人員素質

基層街道財務審計監督工作對財務審計監督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需要他們具備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所以還必須要重視基層街道財務審計監督人員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對此,基層街道要重視審計人員隊伍的擴大,制定有專門的人才引入和培養機制,若條件允許還可以設置專門的審計監督組織機構,培養特定財務審計監督人員,切實做好村級財務審計監督工作。同時,街道辦事處還要重視其專業能力、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的提升,落實人才培養機制,并加強財務審計監督人員法律知識的提升,確保財務審計監督人員能夠掌握全面財會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此外街道辦還要重視財務審計監督人員協調能力、組織能力、綜合處理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六、結語

基層財務審計監督與廣大老百姓基本利益密切相關,強化基層財務審計監督不僅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大事,同時也是增強黨與群眾密切聯系、構建社會主義新風氣的關鍵措施。對此基層管理組織必須加強重視,切實加強基層財務審計監督,確保社會主義基層經濟建設腳步邁上飛速發展路程。

篇(8)

    一、部門財務審計松懈的成因

    1.知識經濟對財務審計假設的沖擊。部門財務審計假設需要以會計假設作為重要參照依據,然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理論中的四大假設正面臨著嚴重沖擊。第一,會計主體假設面臨的沖擊。當前,以信息網絡為依托的虛擬企業大量興起,不僅突破了地域空間對企業經濟交往的限制,而且也使得企業的外延界定更為困難,導致會計主體假定不清晰。第二,持續經營假設面臨的沖擊,會計主體在知識經濟環境下,處于競爭日趨激烈、風險日益加大的境地,使得企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隨時可能出現中止、清算、破產的狀況。第三,會計分期假設面臨的沖擊。會計分期假設難以滿足現階段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隨時、及時使用的需求,無法充分發揮會計信息為決策及時提供依據的重要作用。第四,會計貨幣計量假設面臨的沖擊。因貨幣種類不同而發展的物價變動會計和外幣業務會計,對會計貨幣計量假設帶來了威脅,同時預測非貨幣性信息對于衡量企業發展潛力越來越顯其重要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貨幣計量假設。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知識經濟對會計假設造成了嚴重沖擊,同時也間接地影響了財務審計假設的建立。

    2.財務審計內容滯后于財務會計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無形資產比例不斷提高,如商譽、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等均成為了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對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以及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與發展,致使知識經濟不僅增加了審計工作內容,而且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當前財務審計明顯滯后于財務會計的發展,沒有針對財務會計的變化及時作出審計內容的調整和拓展,從而導致財務審計工作不完善,出現審計松懈。

    3.計算機的運用模糊了財務審計線索。財務審計線索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審計人員通過跟蹤審計線索,遵循審計程序,審核相關經濟業務,收集審計證據。知識經濟時代轉變了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方式,會計人員只需將財務原始數據及其相關信息輸入財務軟件,便可以利用計算機完成從記賬憑證生成到財務報表輸出的全過程,其中產生的全部數據均可以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種方式模糊了財務審計線索,不僅增加了審計調查取證的難度,而且也容易造成部門財務審計的松懈。

    4.財務審計制度的局限。在信息化條件下,財務審計的方式方法和審計內容均發生了變化,致使整個審計工作流程也必須重新調整。然而,當前審計制度沒有針對這些新情況、新變化及時進行完善和修訂,從而導致部分審計工作出現無章可循的狀況,沒有給予審計工作充足的制度保障和約束,造成了財務審計松懈。審計制度作為整個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受其職能所限,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對權力的審計監督中遇到的問題形形,目前仍無完善的法律條文來評判,對行使權力應負的經濟責任也無法作出規范的審計評價。

    二、治理部門財務審計松懈的對策

    1.轉變部門財務審計觀念。知識經濟時代,部門財務審計應當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以應對財務會計的發展,滿足財務審計信息使用者的新需求。第一,樹立部門財務審計服務觀念。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管理日趨規范,內部審計工作也在不斷完善。為此,部門財務審計工作不能僅局限在核查賬目這一范圍內,而是要立足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實際需要,積極為企業管理和效益服務,并將監督與評價工作的開展建立在服務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財務審計人員不斷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更新觀念并拓寬審計領域,以此來幫助企業實現價值的再增值。第二,增強部門財務審計的導向作用。部門財務審計工作還應開展多項管理審計,如成本控制審計、投資項目效益審計、全面預算管理審計等等,借助對部門財務管理的分析和評價,為部門提出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建議,這有助于部門財務審計向服務型、增值型和導向型審計的跨越。第三,發揮部門財務審計信息預測功能。隨著財務審計信息使用者日趨多元化,如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員工、工商稅務部門、金融證券機構、銀行等,他們對信息的需求復雜多變,既要求審計報告信息具備公允性和真實性,又要求審計信息具備評價性,滿足公眾對信息的需要。

篇(9)

關鍵詞:

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比較;結合

一、財務審計的內容

財務審計是企業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產生的。因為最早的生意合伙人需要審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所以聘請了獨立的人員進行賬目的審查,所以出現了審計工作。審計工作最早啟蒙于意大利合伙企業制度,所以,最早的審計工作是查賬。而現在的審計工作是系統的、全面的。是為了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合法而進行的一種活動。1853年,愛丁堡會計師協會在蘇格蘭成立,標志著審計職業的誕生。財務審計工作主要是對企業的賬目進行審查,防止企業有錯賬、亂賬。財務審計還要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審查。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進行審查,是為了查看企業的經濟狀況,判斷企業的經濟償還能力,主要是企業在進行貸款時,是否不會應為經營管理不善導致無法償還貸款。財務審計注重的是企業的賬目審查,關注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審計審查完成,需要給企業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內容包含,企業的各個會計科目明細,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財務審計還要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評估,審查企業是否在財務報表中出現重大紕漏和失誤,財務審計工作,顧名思義,是對企業的財務進行審計。所以,財務審計是對企業的財務活動的監督,是監督企業在財務活動中,是否存在做假賬,進行違法違規操作的監督工作。

二、績效審計的內容

績效審計,是審計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活動。績效審計的側重點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審查和評估。績效審計除了對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進行評估,還要對企業未來的經濟發展進行建議和評估。因此,績效審計工作,不僅僅是對企業的過去進行審查,還要對企業日后的發展進行預測。績效審計的任職人員比財務審計的任職人員專業素質要求要高。績效審計也需要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對企業的財務基本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財務審計工作是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和真實進行審計,而績效審計在審計財務狀況之后,還要審計企業的經濟效益,審計企業的經濟效率。績效審計的產生,是因為政府的財務狀況不對外公開,國家納稅人對政府的資金去向產生質疑,資金的經濟效益沒有對社會民眾產生幫助,所以,在社會的巨大壓力下,績效審計進入到審計工作中。績效審計是對政府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使經濟的利用價值最大化,使公允價值得到最大的認可。經濟效益是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基礎,把從民眾中受到的稅款,以利國利民的方式還給民眾,讓人民受益,使經濟效益最大化,是績效審計的目的。績效審計可以避免政府浪費款項、造成財物損失的現象。績效審計主要審計的是經濟效率。

三、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區別

財務審計側重于對企業的經濟狀況進行審計,而績效審計是對企業的經濟效率進行審計。績效審計除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以外,還要對企業的未來經濟效益進行建議和指導。績效審計一般適用于政府企業,政府的經濟活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應該把資金的使用率調整到最大化,績效審計防止經濟的損失和減少。財務審計的審計對象是企業的財務活動和經濟活動,對企業的財務收支狀況進行審計,而績效審計是對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進行經濟效益和效率的審計。財務審計經過多年的完善與發展,已經有了正規的模式和程序,而績效審計因為是應時展而產生的,各個方面并沒有特定的準則和條例,因此,財務審計的方法因為有所依據,程序相對簡單。而績效審計因為沒有參照對象,所以審計程序相對復雜。財務審計的審計內容與績效審計的內容也存在差異。財務審計以審計財務收支狀況為主,而績效審計是與財務審計相結合才能進行審計的。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發展過程不同。績效審計是對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的效率性、效益型、效果性和經濟性進行審查。目前,我國的經濟背景和法律背景還不夠完善,因此,企業的經濟狀況和財務狀況存在諸多的紕漏,我國的會計制度仍然不夠完善,所以,需要進行財務審計,對企業的經濟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財務審計是對企業的過去的財務處理過程進行審查,而績效審計是對企業的經濟結果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和管理,以提高經濟的效益為目的。財務審計是對企業的財產進行清查,對企業資金的流入進行審查,從中找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糾正和解決。績效審計是對企業的經濟去向和經濟是否被執行進行審查。所以,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在審計對象、審計范圍、審計內容以及審計人員上,都有所區別。

四、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結合

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結合,讓審計工作發揮最大的作用。財務審計對于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管理和監督,找出企業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查找出企業在做賬過程中出現的錯賬、假賬,對企業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監督,績效審計幫助判斷企業的資金狀況,是否足以支撐企業繼續維持下去。在審計過程中,將績效審計和財務審計結合在一起,讓企業和事業單位的資金有明確的去向,根據企業狀況對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審計方法進行判斷。于企業的資金流入,進行財務審計,清查企業的賬目是否存在紕漏和錯誤,是否有違法亂紀行為。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結合,對資金的使用方式進行效益審計,效益審計可以清查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資金的調用是否做到合理和合法。

如果是個人企業,則對其會計賬目和報表進行審查,如果是政府或者事業單位,則對其經濟的流入和去向進行審查,對經濟的效益進行評估,讓經濟效益最大化,做到資金正確的使用。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可以讓資金的使用更加合理,使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于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可以確保資金的安全。現階段,我國的會計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偷稅漏稅和違法亂紀的資金問題一直存在,所以,審計工作的責任重大,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財產安全問題,都需要審計人員的維護和清查。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可以更加細致的對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構進行監督。

對于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都要聘用合格的審計人員,績效審計人員,因為審計程序復雜,更要求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作為審計人員應該不斷的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使財務工作的審查中減少漏網之魚,使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健康。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讓審計人員應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在道德修養和法律知識方面不斷的學習和提高。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讓審計工作可以更全面和細致的展開。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會計制度和審計制度還需要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在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結合,更要求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加大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接和力度,使審計的監督職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嚴查在企業、事業以及政府財務工作中的違法亂紀行為,使我國的經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來,趙明川.我國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比較與結合[D].財會月刊,2013,04.

[2]王寶貴,薛勇志.關于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的比較與結合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02.

[3]商家齊,關志鑫.財務審計與績效審計的比較與結合[J].財會通訊(學術版),2015,17.

[4]于宏偉,曹鳴齊.政府績效審計:促成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工具[D].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4,05.

[5]張連順,何月明.政府效益審計及其實現形式分析[D].審計月刊,2013,07.

[6]劉欣彤,王雪飛.美國的政府績效審計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09.

篇(10)

一、引言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都是黨與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黨和政府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由于黨和政府的重視,最近十多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財務管理在農村發展中的地位日漸突出,但是由于觀念、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一直都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不僅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影響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因此,如何加強新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就成為一項極為重要任務了。

二、我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構建法治社會。這就表明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與保障。對于農村財務審計而言也是如此。目前,在審計方面,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國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等。雖然在國家層面上我國對于財務審計頒發了很多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這些法律法規對于農村地區的財務審計而言過于宏觀,并不能為農村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具體、可操作性高、符合農村地區實際的法律法規支持。同時,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沒有構建或者尚未完善符合本地區的與審計有關的法律法規。由于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就使得我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使得財務審計工作質量大打折扣。

2.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執行力度缺少

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財務審計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并不是很重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這無形中就導致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難以得到執行,致使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執行力度缺失,不能發揮其應該發揮的影響與作用。具體而言:一是由于認識不足,很多農村村干部認識不到財務審計的重要性,不重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開展,更不用說嚴格執行相關審計規定了;二是由于部分村干部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往往會對財務審計工作百般阻撓,導致財務審計工作難以執行。

3.農村財務審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審計的內容日漸復雜多樣。要想做好現階段的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就必須要具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村財務審計從業人員。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農村財務審計人員的素質顯然是很難滿足農村財務審計要求。 具體而言:一是專業從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人員數量不足,導致很多從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人員都是兼職,是從相關部門調過來從事審計工作的;二是審計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由于工作環境較差,薪酬待遇不高,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來農村從事審計工作,導致農村審計從業人員都存在著年齡偏大的問題;三是專業素質不高。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審計的內容不僅多,而且更加復雜,這就對農村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審計人員都難以達到這個要求。

三、做好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建議分析

1.健全與完善財務審計工作有關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財務審計工作的需求有增無減。為了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審計工作的發展,健全與完善財務審計工作有關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此:一是嚴格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中國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保證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可以按照正確方向進行改革;二是由于我國每一個地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要想健全與完善農村財務審計相關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各個農村地區應該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自身財務審計發展的法律法規,以保證制定的法律法規可以取得實效。

2.強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度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要想強化財務審計工作的執行力度,使財務審計規定可以落實到實處,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當地上級部門與領導的重視,將財務審計工作看成農村工作的重點工作之一,并親手管、親手抓,以提高農村財務審計的執行力;二是加強對農村財務審計的檢查工作。上級部門可以在每年末都安排財務審計人員對農村相關審計工作進行檢查,對于檢查中存在的執行力度不夠、存在著重大管理漏洞與問題的做法要及時改正,并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以保證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貫徹于落實。

3.提高農村財務審計人員專業素養

具體而言:一是做好招聘工作。對于農村專業從事財務審計工作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要做好招聘工作,保證有足夠的審計人員專門從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杜絕身兼多職現象的發生;二是改善農村財務審計隊伍年齡結構,構建根據競爭力與活力的審計隊伍。其主要是要提高財務審計人員的薪酬待遇,改善財務審計人員的工作環境,以便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強農村財務審計隊伍;三是加強對農村財務審計人員的培訓,強化其審計業務知識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保證其可以勝任農村財務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上一篇: 財務基礎理論知識 下一篇: 漢字的規律和特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亚洲人在线68影院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 日本码亚洲成a人片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能播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