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經濟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6 16:03:3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出口貿易經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出口貿易經濟

篇(1)

 

出口作為GDP増長的三個主要動力之一,服務出口貿易與降級増長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服務貿易出口擴大服務產業市場,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増加服務貿易外匯收入,帶動服務貿易相關性部門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増長。以服務出口貿易額(X)為解釋變量,以GDP為被解釋變量,運用對數一對數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OLS),來分析服務出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回歸方程系數顯著,LnX的系數不能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通過10%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服務出口對經濟増長的正向促進作用相對較弱,解釋能力相對較小。經濟總量(GDP)在服務出口貿易増長1%的前提下,將會増長0.2527%。反映出我國服務出口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制約其經濟效應的發揮。

 

1.2服務進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根據宏觀經濟増長公式GDP=C+I+X-M,進口是經濟増長過程中的重要變量,進口通過影響出口和進口國內所需的生產要素以及生活必需品,作用于服務產品國際和國內市場,進而影響整體經濟。以服務進口貿易額(M)為解釋變量,以GDP為被解釋變量,通過對數一對數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計(OLS),來分析服務進口貿易的經濟效應。

 

2服務貿易的開放度與競爭力

 

通過以上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分析看出,服務貿易對經濟増長的作用日益顯著,服務出口貿易的經濟帶動作用相對較弱,服務進口貿易具有很強的經濟促進作用。盡管如此,我國服務貿易水平仍處于較低的發展層次上。我國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未充分發揮的部分原因在于服務貿易的開放度較低,而服務貿易低的開放度又在以一定程度上受到低的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低的服務貿易開放度和低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反過來又制約了服務貿易經濟效應的發揮。

 

開放度的內涵是一國經濟融入國際市場的程度和國外經濟主體和要素進入該國國內市場程度的綜合,主要包括服務貿易開放度和外商投資開放度。服務貿易開放度衡量了一國的服務貿易融入到國際市場和國外服務生產要素進入本國市場的程度,從另一個方面又體現了國際服務業市場對本國整體經濟増長影響度。服務貿易開放度為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該國經濟總量(GDP)的比重。

 

3政策啟示

 

為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和増強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充分發揮服務貿易的經濟效應,我國服務貿易應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升級以及發展環境改善。

 

3.1引進、消化國外先進服務要素

 

根據1997?2008的時間序列數據回歸分析結果,服務貿易總體、服務貿易出口、服務貿易進口與總體經濟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均對總體經濟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僅從回歸系數,不考慮置信區間,服務貿易進口對國民經濟増長的促進作用大于服務貿進口的整體經濟效應,服務貿易出口的經濟效應沒有充分發揮。因此,為提高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増長的帶動作用,在穩定具有傳統優勢的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的前提下,通過増加服務貿易的進口來獲得國內缺少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服務要素,以改造傳統服務業,進而極高服務貿易出口的層次。

 

3.2基于傳統服務優勢,提高服務貿易的技術知識內涵

 

從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度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來看,服務貿易的開放度雖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層次仍然較低,在物化技術、知識、管理等高級生產要素的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貿易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基于我國服務貿易的出口競爭現狀,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勞動密集型服務產品仍然是我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基礎所在,我國在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應以服務產業的比較優勢為基礎,穩定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服務產品的出口。同時,加快物化技術、知識、管理等生產要素的生產產業(金融、保險、咨詢、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的發展,増加現代生產業對傳統服務業的中間投入品比重,提高和増加傳統服務產品的技術和知識含量。

 

3.3重視高級生產要素的培育

 

根據競爭優勢理論,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優勢是傳統服務貿易產品,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中心是現代生產貿易產品,而先生產貿易產品的競爭力取決于其物化的技術、知識、管理等高級生產要素的層次。因此,應在服務業發展的結構性優化的同時,重視高級生產要素的培育,加大服務業的研發投入、開發人力資源和生產要素服務市場環境的塑造,通過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物化高級生產要素,進而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3.4政府在服務貿易競爭力培育中的角色

 

政府在服務業發展和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升中的作用就是拓展產業發展環境和完善服務業市場體系。政府通過支持現代生產的發展,對服務貿易企業尤其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實施傾斜和扶持政策,創造服務貿易發展的產業空間。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F7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4-0010-02

當前低碳經濟環境下我國出口貿易存在很多問題,從而限制了出口貿易的發展,主要因素包括生產成本、生產技術、污染、貿易壁壘等一系列因素,對出口貿易的結構等方面造成影響。低碳經濟的概念來源于英文白皮書中的定義,旨在通過對產業結構、能源體系以及新興技術等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單身新型的經濟形態,該形態可以實現低碳排放,保證環境的清潔。我國屬于經濟貿易大國,對資源能源的消耗量和需求量日益增多,且在貿易過程中對二氧化碳籌污染氣體的排放較大,造成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目前國家和政府對低碳和節能減排問題高度重視,并加強了對能源、技術和經濟等條件的制約,但在執行過程中并沒有發揮其作用,導致在出口貿易中仍舊存在嚴重的碳排放,致使產業鏈斷裂,產品受阻,出口貿易難以發展,甚至會出現崩裂現象。本文通過對出口貿易中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著重闡述了低碳環境下如何發展出口貿易的策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可靠性建議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的現狀

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的優化,加上出口范圍的增大,導致中初級產品以及工業產品的比重逐年增大,商品貿易結構發生轉變,且商品中碳的排放量雖有所降低,但仍達不到低碳經濟的要求。目前我國出口貿易中的商品包括具有高排放的劑、礦物燃料、高污染類的輕紡類產品。其他貿易出口的產品還包括橡膠制品、礦冶制品等,導致碳排放量仍處于較高位置,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

目前我國出口貿易主要面向亞洲各國,其次是歐洲、北美洲和非洲等國家,而且貿易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出口貿易量增加,美洲各國中對美國的出口貿易較多,東盟各國出口貿易量占12%,并且出口貿易的范圍仍在不斷擴大。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的問題

(一)出口貿易市場不平衡

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出口貿易的市場不均衡,尤其是很多出口商品需要依賴于較為發達的國家,對貿易市場以及出口貿易的結構等進行調整,也在不斷開拓新的出口貿易市場,增加了貿易的范圍,并波及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的其他國家。但從總體的數據來分析,目前我國的出口貿易合作伙伴仍是集中在美國、日本、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量相對較少。

(二)貿易摩擦影響出口增長

影響我國出口貿易成本增長的因素是由于在出口貿易中各國家對碳排放標準的嚴格要求,以及在貿易中的摩擦增大。我國目前儆詵⒄怪泄家,但出口貿易量較大,受貿易規模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導致新型的產業結構受到限制,并且在貿易中出現很多摩擦。各國提倡低碳排放、低碳經濟等,對碳排放要求嚴格,使我國貿易市場遭受沖擊,企業出口貿易的成本大大增加,嚴重影響到出口貿易的發展。

(三)出口商品競爭力低

雖然我國目前科技發展迅速,貿易市場也在不斷擴大,但出口商品的層次還是集中在初級階段,商品的競爭力和科技含量較低,大都是生活或者工業生產中較為普通的器材和原件等。出口貿易的商品缺少較高科技含量,難以在出口貿易的市場中提高競爭力。對于運輸設備、精密儀器、化學制品以及機械制造中的高科技產品出口量相對較少,跟當前的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一來,出口貿易的原料就會大量使用,會消耗大部分的能源和資源,導致環境問題進一步加劇,高碳排放量的增加,制約著出口貿易的發展。

三、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出口貿易的對策與路徑

(一)樹立低碳經濟下出口貿易發展概念

出口貿易的宏觀政策,國家首先要樹立低碳經濟下的出口貿易發展概念,制定與低碳貿易相關的戰略和規劃,在開展和發展出口貿易時必須要以低碳發展理念為核心,并依據制定的相關政策進行實施,加強對碳排放量的限制。讓低碳經濟理念與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相協調,實現中國貿易經濟政策、產業政策與環境政策相適應,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開展低碳經濟必須要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保護我國環境的同時,要積極的儲備可再生資源和能源,減少碳的排放。

將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相結合,高度重視高碳產品出口以及低碳出口貿易企業的相關政策,并制定退稅政策的措施,對與產品出口中減少碳排放,對低碳經濟做出貢獻的企業實施獎勵,以此鼓勵其在低碳環境下快速發展。規制貿易壁壘,建立和完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讓出口貿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對與存在高碳排放的產品出口需要進行限制,必要時進行取締。加大對國際貿易法律的宣傳和教育,讓出口貿易的企業人員具有環境意識,出口貿易的企業根據國家法律和法規打造與之相協調的商品,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并且可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而讓其他國家能夠最大程度的接受我國的出口貿易產品,增大出口貿易的范圍。

(二)優化出口貿易產業結構

通過行業技術和工藝等來優化出口貿易的’產業結構,減少勞動密集型、資源能源密集型的產品制造,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對污染排放高度重視,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方案,并要堅持走低碳工業道路。通過提升科技水平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發展綠色能源,著力打造綠色商品,減少碳泄露現象的發生,建立清潔、低碳的綠色貿易體系,將低碳產品作為出口貿易的核心。從能源的利用人手,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讓消耗的能源發揮更高的價值。通過對技術的引進和改造,創新能源利用技術,最大程度上提高碳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高碳排放,從而降低出口貿易中的碳排放強度。

篇(3)

關鍵詞:經濟控制論出口貿易經濟系統穩定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出口貿易已經成為拉動我國gdp增長的“發動機”,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超過了140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以上,貿易贏余達到1040億美元。2005年1-10月,出口額同比增長平均達到31.48%,貿易出口額如圖1所示。然而,我國經濟高增長的背后是其對出口貿易不對稱的依賴關系,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后是頻頻發生的貿易糾紛。

由于不斷遭受各國貿易制裁,促使我國政府采取部分的對沖政策,如提高利率,降低對房產的貸款等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信貸緊縮,可以實現順差的均衡,但這是以失業率的增加為代價的。資本的不可自由流動性限制了市場作用,另一方面,行政的管制與壟斷促進更多的企業選擇出口,因此,分析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具有現實而長遠意義的。

我國出口貿易模型

目前由于我國國內資本流動性較差,本文采用固定匯率,同時由于建模需要,假設貨幣凈流量只與外匯儲備增減相關。根據現實情況,做出以下假設:固定匯率;出口乃外生變量;貨幣信貸增減值為常數。

yt=ht①,yt代表t時期的國家收入,ht代表t時期的貨幣流量。

xt=x0+x*yt-1②,xt代表t期的出口,x代表邊際出口傾向,yt-1代表t-1期的收入,其中x0、x為常數。

mt=m0+m*yt-1③,mt代表t期的進口,m代表邊際進口傾向,yt-1代表t-1期的收入,其中m0、m為常數。

δht=δrt+δdt④,這個等式說明t期的貨幣凈流量(增減值)等于t期的外匯儲備增減值與t期的貨幣信貸增減值之和。

δrt=xt-mt⑤,這個等式說明t期的外匯儲備來自于t期的凈出口。

yt=ht=ht-1+δht=ht-1+δrt+δdt⑥,此式由以上五個式子經過變換得來。在經濟均上升的情況下,收入等于貨幣流量,而t期的貨幣流量,又等于t-1期的貨幣存量加上t期的貨幣流量增加值。把⑤式再變形可得:yt=yt-1+δht=yt-1+δrt+δdt,把②、③代入⑤,再把⑤代入⑥可得⑦式。

yt=(1+x-m)*yt-1+x0-m0+δdt⑦,此式為模型的狀態方程。把⑦式代入②式,消去yt-1,得此為模型的輸入方程。根據模型,做出系統的結構圖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到,期初貨幣的凈流量以常數形式輸入到系統中,即期初的收入等于期初外匯儲備與期初貨幣信貸增減值之和。以后每期國家收入不斷增加是以前期收入中部分反饋為前提的。

在此模型中,每期國家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通過其他途徑正反饋為下期收入,另一部分為當期出口貢獻值,這部分會引起國內外匯儲備額的變化,從而影響政府信貸政策,以及國家就業問題等等,所以該系統穩定與否對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起重要作用。

模型穩定性分析

根據上節分析,可知系統為:

系統的特征方程為:│λ-1-x+m│=0,對系統穩定性得出以下結論:

當0<1+x-m<1時,系統是漸進穩定的,平衡態為,式中的

為乘數。經濟含義的分析:將0<1+x-m<1改寫為m-1當1+x-m=1時,系統狀態方程變為

yt=yt-1+x0-m0+δdt,此時系統沒有平衡態,整個系統是發散的。

當1+x-m>1時,系統是不穩定的。也就是說當邊際出口傾向>邊際進口傾向時,整個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

貿易出口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

由穩定性分析可得,只有當邊際出口傾向<邊際進口傾向時,整個系統才能趨于穩定。目前我國實際是處于邊際出口傾向>邊際進口傾向的不穩定狀態,2005年的高額貿易順差把國家帶入了貿易摩擦的高發期,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國實行國別貿易、出口產品產業結構低端化,例如我國對美國、歐盟出口的產品占總貿易額比重過大,且出口到這些發達國家的都是紡織品、服裝等處于夕陽產業的產品,而從美國、歐盟進口的都是電子、機電等高科技產品,雖然在世界零售市場上隨處可見“中國制造”的終端產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認為中國是出口大國,但這些產品在國外都處于夕陽產業,不會給發達國家經濟結構造成威脅,而美國和歐盟之所以以保護傳統產業名義對我國發起各色貿易調查,最終目的是逼迫我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針對這些現象,筆者認為政府必須采取得力措施:

完善貿易救助機制

目前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加快建設與貿易摩擦相關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完善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改進與反傾銷、反補貼及貿易壁壘相關的法規體系,建立以企業和工業行業協會為應對貿易摩擦主體的新機制。對于紡織品、打火機等出口量大、價格低廉的產品,應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助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采取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措施,并隨時做好對外交涉和應訴的準備工作。目前,我國已建立了汽車、鋼鐵、化肥三個行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在此基礎之上,應加快建立電子信息產品、農產品等重點產品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提高預警能力。

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篇(4)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出口貿易波動也在增強。為此,采用增長率直接法、增長率趨勢法分析我國出口貿易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長周期波動,并采用協整理論分析我國出口貿易長周期的特征。研究結果表明,自1978年以來,我國出口貿易經歷了八次短周期波動、三次中周期波動(其中第三次中周期波動具有在適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征)和兩次中長周期波動。目前正處在第二個中長周期波動的擴張期;我國出口貿易的長周期與GDP的長周期具有相似的特征。關鍵詞:經濟周期理論;出口貿易;周期波動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07)07-0023-05 收稿日期:2007-05-08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中出口貿易更是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6年我國外貿出口額為9690.8億美元,增長了27.2%,我國出口貿易已經連續四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但是,我們在看到外貿乘數效應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應當警惕出口的波動也同樣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沖擊,盡可能避免出口的大起大落。從我國出口貿易的不穩定指數來看,自1992年以來,出口貿易不穩定指數呈上升態勢,偏離長期趨勢的幅度較大。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國出口貿易的周期波動規律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周期波動分析是認識事物變化規律的重要方法,在經濟研究領域,周期波動分析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宏觀經濟的諸多領域。但是相對于經濟學對經濟周期的較為成熟的分析研究而言,對國際貿易收支周期波動循環的分析與研究,還屬于開拓性階段。

我國的對外貿易收支在運行與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周期波動循環的現象,也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馬曉野提出了我國國際貿易波動分析的理論框架,認為不同類型的宏觀經濟沖擊以及貿易體制改革本身對我國總體貿易規模和進出口余額有很大的影響。孫林根據不同的時期和外部環境條件,對中國對東盟農產品出口額波動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王小平對中國服務貿易的周期波動問題進行了研究,指出中國服務貿易在近10年里呈現出前期波動較大而后期趨于平穩的特征;中國服務貿易自1982年以來,經歷了八次短周期波動、三次中周期波動和兩次中長周期波動。曹洪謙研究發現1998年以后的北京服務貿易增速前期波動較大而后期趨于平穩。以上文獻沒有專門針對我國出口貿易周期波動的研究,本文結合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踐在出口貿易周期波動研究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

國際貿易收支周期波動是國家貿易經濟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所呈現的起落更迭、擴張和收縮不斷交替的波浪式運動過程,是國際貿易經濟運行中反復出現的對其均衡狀態的偏離和調整過程。按時間的長短,經濟周期可以分成四種類型:3-5年的短周期,又稱基欽周期;8-10年的中周期,又稱朱格拉周期;15-25年的中長周期,又稱庫茲涅茨周期;50年左右的長周期,又稱康德拉梯也夫周期。在對中國出口貿易周期波動的實證分析中,本文

將采用增長率直接分析出口貿易的短周期;采用增長率趨勢法分析出口貿易的中周期和中長周期;采用協整分析方法研究出口貿易的長波特征。

二、實證分析

(一)短周期分析

增長率直接法是直接用實際增長率來測定變量的周期波動,這是分析經濟波動時通常采用的方法。表1給出了中國出口貿易及其增長率年度數據,增長率的折線。下面從波長、波型、波峰、波谷等方面對我國出口貿易短周期波動進行分析。波長和平均波長從時間的角度反映出口的波動狀態。波長是指一個完整波動周期的時間長度;確定一次完整的波動,可以從一個波峰到另一個波峰,也可以從一個波谷到另一個波谷。評價波長是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次波動的時間長度。按照波峰一波峰周期測算方法可以看出我國出口貿易從1978-2005年共有八次周期波動,平均長度為3年。因此,我國出口貿易的短周期波動基本上屬于基欽周期。

出口貿易的波型分為古典型波動和增長型波動。古典型波動是指出口總額出現下降的波動,也就是增長率出現負值的波動,其中必然包含出口貿易額與增長率同時下降的過程;增長型波動是指出口增長率下降但實際絕對額仍在上升的波動。因此,可以區別出我國出口貿易的八次周期波動均為古典型波動。一次完整的波動包括兩個階段和兩個轉折點,兩個階段是擴張階段和收縮階段;兩個轉折點就是波峰和波谷。自1978年以來的八次波動中各次波動年度及其峰值和谷值。峰值最高的年份是1979年,峰值為0.401;波谷最低的年份為1983年,谷值為0.004。

(二)中周期與中長周期分析

中周期與中長周期分析一般采用增長率趨勢法,增長率趨勢法是在增長率變量進行趨勢分離的基礎上來測量變量周期波動的方法,該方法不僅可以識別短周期,而且可以識別中周期和中長周期。假設變量GEXi表示出口貿易增長率序列,用Trendi表示增長率序列中的趨勢成分,用Cycle;表示增長率序列中的周期成分,則有:

Cyclei=GEXi-Trendi

(1)

通過Eviews5.0軟件,采用H-P濾波(Hodrick-Prescott Fiher)方法,脫離時間序列GEXi中的趨勢成分Trendi,生成周期成分Cyclei,分析結果見圖3和表3。圖3中橫坐標是年度時

間,縱坐標實際增長率GExi、趨勢增長率Trend;和周期成分Cyclei相對應的增長率刻度。結合圖3和表3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出口貿易的短周期、中周期和中長周期特征。從短周期波動來看,1978年以

來我國對外貿易周期成分特征與實際增長率周期波動特征基本相同,因此可以強化短周期波動特征分析的穩健性。

結合圖3和表3中的周期成分,還可以識別出我國出口貿易波動的中周期特征。現將整個周期成分劃分為三個階段:1979-1987年為第一個階段,1988-1994年為第二階段,1995-2004年為第三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絕對波幅和相對波幅等具有較大差異的繼起性,而且各個階段的時間跨度均為7-10年,各自內部又包括了三個左右的短周期,因而這三個階段基本上符合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對于這三個階段可以從平均位勢(即均值)、標準差(δ)和

波動系數(CV)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平均位勢這里采用各階段內周期成分增長率的算術平均值。標準差,亦稱均方差,是各階段內增長率數值與其相應階段平均位勢離差平方平均數的平方根,反映了波

動對于平均位勢的偏離程度,計算公式如(2)式。由于三個階段的平均位勢不同,應消除平均位勢的不同影響,常用的指標是波動系數,計算方法為標準差與平均位勢之比的絕對值,計算公式如(3)式。

對于三個階段的平均位勢、標準差(δ和波動系數(CV)的計算結果見表4。從平均位勢上看,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的平均位勢表現為第三階段最高,第一階段次之,第二階段最小的特征;標準差表現為第二階段最低的特征;而波動系數表現為第三階段最小的特征。由于平均位勢代表平均增長率,第三階段具有平均增長率高但波動幅度小的良好特征。這一良好特征基本上類似目前我國GDP增長率波動所具有的“適度高位平滑”的特征。所謂“經濟周期波動在適度高位的平滑化”,是指經濟在適度增長區間內保持較長時間的平穩增長和輕微波動,使經濟周期由過去那種起伏劇烈、峰谷落差極大的波動軌跡,轉變為起伏平緩、峰谷落差較小的波動軌跡。目前我國出口貿易的第三次中周期波動具有在適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征。

從圖3的趨勢成分的曲線軌跡我們還可以識別出我國出口貿易增長率所體現的中長周期及其特征。從結合圖3和表3的趨勢成分可以發現,從1979至1994年,中國出口貿易經過了一個從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一個周期過程。1985年的增長率為0.401,其后呈總體下降趨勢,到1983年下降到波底,增長率為-0.004;之后又呈現上升趨勢,到1994年達到波峰,增長率為2.3077。這個過程大約包含了兩個中周期和五個短周期,經歷了15年的時間,因此可以認為該周期屬于中長周期即庫茲涅茨周期。從1995年起,我國出口貿易又進入新的逐漸調整并擴張的階段。

(三)長周期趨勢分析

雖然我們不能對我國出口貿易的長周期直接進行識別和分析。但是我們可以借助于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通過建立出口貿易與相關指標變量的線性模型,來間接反映我國出口貿易長周期的情況。這里我們采用協整理論建立我國出口貿易與GDP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來間接反映我國出口貿易的長周期波動。采用GDP作為參照系主要是因為關于經濟增長的周期問題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如陳東琪研究認為,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的12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經歷了四個長周期,其中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中國經濟進人第四個長周期。于是本文就將我國出口貿易的波動態勢與GDP第四個長波聯系起來。這里我們首先對1978至2005年的出口貿易額和GDP數據取自然對數,分別表示為LnEX和LnGDP。然后采用Engle-Granger兩步法對LnEX和LnGDP進行協整檢驗。第一步采用ADF方法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LnEX和LnGDP兩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所以可以進一步做協整關系檢驗;第二步首先對這兩個變量的關系進行最小二乘估計,然后用ADF檢驗對估計結果的殘差序列做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因此可以確定變量LnEX和LnGDP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均衡關系,靜態回歸的方程就是協整方程,即:

LnEX=0.9503LnGDP-2.9488

(4)

(2.6066)(-3.0055)

篇(5)

黑龍江省的有機食品開發在我國來看是較早的省份。1990年,我國推出了有機食品工程,黑龍江省根據本身具有的地理和人文的優勢率先響應有機食品的生產。黑龍江的有機食品生產規模從初始到現在,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綠色基地面積和生產總量等都在全國首位,在我國有機食品發展中黑龍江省是發展較快的省份。黑龍江生產的有機食品除了國內的自銷之外,主要是進行出口貿易,為了完善有機食品出口貿易,本文接下來通過分析相關概念,研究出口現狀,做出實踐評價,國際經驗借鑒等方式總結黑龍江有機食品出口貿易。

一、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東北,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擁有大面積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地肥沃,在有機食品的生產和貿易發展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黑龍江省利用所具有的地理和環境的優勢,于1990年的時候就開始發展綠色食品,到了1995年又進一步對有機食品進行開發。發展綠色食品的企業也從開始的初具規模到目前具有極強實力的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代領下引領全省有機食品產業不斷發展。

目前有機食品產業已成為黑龍江省的重要產業之一,有機食品開發已經包括了全省70多個市縣,以及大興安嶺、852農場、饒河、嘉蔭等100多個林場和農場。到2013年為止,黑龍江省由國家專業認證的有機食品標識產品數量全國第一。種植有機食品的面積達到近30萬公頃,其中產品包括糧油、蔬菜、乳品、山特產品、畜禽產品等14大類。黑龍江省有機食品的生產公司近540家,在這些企業中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有黑龍江農墾北大荒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黑龍江珍珠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黑龍江省東北黑蜂開發有限公司,黑龍江巨龍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

黑龍江省有機食品的國際市場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目前主要市場在美國、德國、俄、法國、新、馬、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黑龍江省雖然是歐美、東南亞等國家有機食品貿易的重要基地,有機食品的發展具有極佳的市場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但在生產,銷售和經營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有待改進。

二、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出口貿易實踐評價

1、有機食品銷售和市場體系不完善

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在完善認證標準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完善有機食品銷售的市場體系,力求達到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黑龍江省在有機食品的生產上有很多優勢,但在建立完善的銷售和市場體系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黑龍江省有機食品的市場體系目前看來已經初具模型,但市場的銷售渠道還非常有限。

2、有機食品認證標準與國際接軌不足

有機食品具有良好的認證體系不僅是對食品本身的質量的保證,還是在國際市場上進行銷售和開拓市場的通行證。中國有機食品認證標準依舊不完善,不能與國際有機食品要求接軌,這也是發展黑龍江省有機食品的制約因素之一。許多有機食品的認證標準,達不到進口國對有機食品的檢驗要求標準。這樣就使得出口規模不大,影響在國際市場的發展。

3、政府支持和監管都需加強

有機食品的生產不僅僅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并且可以帶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如果由生產者自行進行生產的話很難發揮有機食品生產的全部效益,因此政府對有機食品生產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生產最初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運作的,但都以有機食品的基地建設為主,沒有及時的和產品開發和銷售結合起來。導致有機食品的規模和產業化水平都相對不高。

三、國外經驗借鑒

1、市場的服務體系功能齊全,流通體系靈活多樣

在歐美國家有機食品在發展的初期,隨著有機食品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服務性的組織開始產生。這些組織主要包括了首先生產者組織,這個組織主要作用不僅能加強生產者與生產者之間的溝通,還可以讓政府和消費者即使得到最新的信息,進而有助于政府改進關于有機食品的政策法規。其次,研究和培訓的機構,這些機構主要是從歐美各國的科研部門、研究院及大學選取具有,有機食品專業的技術的人才組成研究人員隊伍,并且由這些專家學者到企業去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再次,咨詢機構,主要是通過這個機構進行技術經驗的交流,用以解決生產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歐美各國現在擁有各種各樣的有機食品咨詢機構,例如有企業自行聘用的、有官方建立的、有針對性咨詢的機構等,有效促進了有機食品的發展。最后,其它組織,例如環境保護,生態發展等組織,提倡綠色消費,有效提高大眾環保意識,推動有機食品市場需求。

2、完善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

歐美等國家有比較完善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對有機食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控制程序。以美國為例,美國的有機食品對生產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為主要認證對象,具體要求是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符合有機食品標準的材料和方法,這些材料和方法必須有清晰和連貫的記錄,并且記錄每個有機食品的產地,用以查驗有機食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3、國家政策體系積極支持

從1994年開始歐盟專門設立法規,來支持有機食品的發展。一方面是有機食品生產產業的支持,主要是政府通過制訂有機食品的發展計劃及頒布相關法規,提供環境保護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政府對農戶的直接支持,主要是通過政府直接將資金提供給農戶的方式進行支持,例如政府補貼和優惠貸款等,用來對農戶生產有機食品提供的補償。并且實施減免稅政策在有機食品生產的初期,設立“綠色資金”等專項資金對農戶綠色生產進行支持。

四、提高黑龍江省出口貿易量建議

1、加強有機食品品牌建設,采取靈活多樣的市場流通渠道

商品的品牌效應非常重要,對有機食品來說市場競爭也可以視為是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強有機食品品牌建設是黑龍江有機食品從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主要方法是加大科研開發和宣傳力度,加強有機食品的基礎產品研究,完善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技術,生產出和國際接軌的有機食品。通過本身產品質量的提升,培育出國際高端的有機食品品牌,在國際上對黑龍江有機食品加以認可。憑借黑龍江所特有的產品優勢,例如龍江大米、林果等地域有機食品資源,通過加強培養和創新打造屬于龍江自己的品牌,例如“五常大米”,“完達山乳業”等龍頭企業品牌產品的進一步精益求精和加強宣傳推廣。

2、提高有機食品質量,完善有機食品的認證標準

加強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出口貿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機食品精深加工的擴大,由原始的半成品變為精深加工及系列加工之后的成品,不僅可以提高有機食品價值,而且可以提升有機食品的品牌。在提高有機食品質量的同時更要完善有機食品的認證標準,與國際認證標準接軌,才能打開國際有機食品的市場。

3、政府加強有機食品貿易扶持力度

政府為有機食品提供優良的配套支持體系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有機食品的發展。增加有機食品研發投入和先進科技成果的引進,培育和研發有特色的有機食品。政府組織和成立統一的有機食品研究指導協會,指導協會可以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給有機食品生產企業。政府還要推動有機食品企業品牌申報,依靠品牌效應,整體謀劃和實施,建立完善有機食品生產銷售體系,保證有機食品國內外銷售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有機食品可能是未來食品的發展趨勢,黑龍江省發展有機食品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地理人文優勢。因此,黑龍江省應總結這些年有機食品出口貿易經驗,借鑒和學習國外有機食品生產和銷售的經驗,在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扶持下,大力開拓國際有機食品市場,不斷提升有機食品的國際競爭力,實現黑龍江省有機食品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比較優勢下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出口貿易戰略研究》,課題編號:GC13D109;“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我國有機食品出口貿易戰略研究》,編號:12532238。)

【參考文獻】

[1] 李曉燕: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國際營銷問題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3.

[2] 馬慧蓮:黑龍江省有機食品出口貿易發展策略[J].商業經濟,2012(9).

篇(6)

關鍵詞:

低碳經濟;出口貿易;建議

我國是生產業大國,在國際商品貿易市場中占據重要比例。然而,能源的高消耗、生產制造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世界各國都在倡導低碳環保。對于發達國家來說,低碳的完成率較高,但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長期的發展才能從一個商品貿易大國完美轉變成貿易強國。

一、我國出口貿易的現狀

1.資源消耗大

我國出口貿易的商品大多都是高污染、高消耗的機械設備、化學材料和礦物原料等,這些產品無論是在加工、運輸還是使用中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由于我國主要以能、資源密集型的產品為主進行出口貿易,導致我國承受的碳成本較高,這不僅僅不利于環境的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長期采用這種傳統的出口模式,將會使得中國的資源消耗程度大,嚴重阻礙中國以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以貨物加工貿易為主

中國的加工業比較發達,發達國家一般讓中國進行加工,中國對他們的所需的原料進行加工,主要是以化工、建材原料為主,需要高度的消耗,對環境的污染極大。中國為外國提供加工場地和材料,一方面促進了中國的加工貿易,一方面也是對中國資源的嚴重損耗,造成碳的大量排放,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排放碳含量最大的國家,這嚴重制約了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長此以往,會使中國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泡影,更不利于中國以后的發展及提高自身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3.商品結構不合理

我國的出口商品貿易的產品結構相當不合理,各產品所占的比例不均衡,主要以勞動和資源為主。這種出口貿易結構能源消耗多、環境污染大、成本較高,與世界倡導的低碳經濟社會格格不入。我國的這種出口貿易模式,導致了中國的能源消耗遠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這不利于提高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會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以及出口貿易水平。另外,由于中國的高污染與國際和國內的環保問題相悖論,因此,中國必須改變生產模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社會。

二、低碳背景對我國的出口貿易的影響

1.低碳經濟縮小我國的出口貿易規模

由于我國的出口貿易主要以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產品為主,具有高排放、高污染等特性。但目前由于低碳經濟的提出,多數發達國家對出口貿易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低碳、技術水平高等。這一方面對中國的資源造成浪費,另一方面會阻礙中國的高碳產品的出口。另外,在高碳產品出口時還要繳納相應的稅務,因此會使得中國的高碳產品的出口貿易規模縮小。

2.低碳經濟對高碳出口產品及其企業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貿易出口模式便是把廉價的勞動力和生產產品進行出口,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畢竟資源是有限的。隨著世界各國紛紛建立低碳型經濟,在國際貿易出口中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對高碳產品進行了抵制。其中不僅僅是各國的生產要求提高,國際貿易機構還提出要進行對高碳產品的收稅,因此極大的阻礙了高碳產品的出口。對于貿易出口企業來說,應積極響應低碳號召,采取措施發展自身的低碳產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產成本。

3.低碳經濟促進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

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以及各國的紛紛響應,為了減少碳的稅費,我國的高碳企業紛紛轉型至發展低碳產業。這對于中國來說,一方面減少了高碳產品的生產,降低了我國的能源消耗,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高碳產品規模的降低,企業將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技術設備發展低碳產品,有利于我國實現二氧化碳的低排放量。這有利于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使中國向著綠色產業的方向發展,使中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4.低碳經濟推動我國低碳產業的發展

低碳經濟一經提出便對我國的經濟產業鏈造成嚴重的打擊,但低碳經濟對于中國來說的意義重大。它在對我國經濟造成沖擊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企業的低碳產業的發展,低碳產業不僅僅對資源的消耗低,而且對環境的污染較小。低碳經濟給中國帶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的低碳產業已經有了起步,并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應該大力支持低碳產業的發展,讓中國走上低碳經濟的道路,提高自身在國際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三、發展低碳經濟下的出口貿易的建議

1.完善環境法規

我國的相關環境法規雖然存在,但由于監督的力度不夠導致執行的力度也大大降低。我國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無法恢復,因此保護環境、節約自然資源刻不容緩。只有不斷完善環境法規,才能對無節制開采資源的行為進行禁止,才會使中國的出口貿易朝著綠色產業的方向發展。對于企業來說,需要嚴格遵守環境法規,大力發展低碳產業;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在不斷完善環境法規的過程中,應注意遵循可行性、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的效果,才會達到中國的可持續性發展。

2.不斷創新技術

中國之所以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是由于中國缺乏技術的創新,只能以傳統的工業進行出口貿易,能源消耗大,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新技術,應開發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以取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不斷完善中國的出口貿易體系。

3.加強國際交流

我國的技術跟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因此,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的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并引用到中國的低碳產業中,不斷的進行資源優化,使中國的出口貿易產業以綠色產業為主,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低碳經濟的發展才是時代的主流,只有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才能加速中國的外貿發展,才能使中國在世界國際貿易中有較高的競爭力。在低碳經濟的號召下,中國必定會不斷完善企業的生產制度,注重低碳的進行,一定能實現經濟和環境效益的雙豐收。

作者:于欣欣 單位:遼寧行政學院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國際貿易環境;出口貿易;影響

一、青海發展出口貿易的現狀及必要性

(一)青海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青海省出口貿易飛速發展,至2014年,據青海省海關數據,青海出口貿易額達到11.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3.2%,其中一般貿易出口額為9.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63.5%;加工貿易出口額為360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6.5%;機電產品出口額為2.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83.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136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4%;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8.2%;硅鐵出口額為2.0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9.2%;地毯出口額為439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32.6%。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青海從沒有出口貿易到出口原材料類型的資源密集型產品到初級工業制成品到現在出口的一些高興技術產品、民族特色產品。高耗能的原材料出口在逐年減少,而加工工業品、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名族特色手工產品出口額迅速增長。出口種類原來越多,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出口的國家和地區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20多個國家(地區)發展為今天的120多個國家(地區),其中主要的出口市場還是日本、中國香港、巴基斯坦、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等地;據統計,2014年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額為1.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4.1%,對印尼的的出口額為2048萬美元,同比增長了782.8%;對巴基斯坦出口額為90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2.6%;對美國的出口額為8444萬美元,同比增長了68.9%;對澳大利亞的出口額為1484萬美元,同比增長59.2%。從數據資料中可看出,近年來,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在大幅下降,對中國香港、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印尼等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出口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前景是非常美好的。

(二)青海發展出口貿易的必要性

由于青海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處于高原地區,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地貌垂直差異明顯,而且大氣、水體、土壤污染少,農產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例如,蠶豆以其籽粒大而飽滿、無蟲蛀、顏色乳白鮮亮、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肪等都堪稱高原綠色無污染的高品質產品,而油菜籽、藏藥原材料、畜牧產品等都被公認為高營養價值高品質產品,深受廣大國外消費者的喜愛;由于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原材料是青海外貿出口的主要力量,硅鐵以及其他礦產資源的出口既增加了青海省的財政收入,又帶動了青海一些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重要地位的45種礦產中,青海占有32種,其中18種的礦產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10位,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總值達17.25億元,占全國保有儲量潛在價值的19.2%。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個要素中,只有擴大出口才能給青海省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再者青海省的產品在國外市場具有更遠大的發展前景。青海發展出口貿易不僅可以創匯增加青海人民的收入,企業獲取超額的利潤,還可以促進青海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高新技術的引進,發揮資源優勢最大化。

二、影響青海出口貿易的國際貿易環境因素分析

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大發展;跨國營銷以及跨國公司的出現都大大的為國際貿易的發展開創了一個好的環境。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國際貿易環境得到有序的發展,WTO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飛速發展。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由于經濟實力的增強,在世界貿易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各個區域內國家的出口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貿易環境,歷經國際金融危機、歐洲危機之后、美元和歐元相繼通過貶值來降低本國的進口,國際政治環境動亂,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沖突不斷,所以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變幻莫測,看似平穩卻暗藏危機,一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名族工業,借口興起了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貿易環境破壞,出口企業受挫。

(一)國際政治因素

當前世界形勢總體屬于和平穩定時期,戰爭沖突也比較少,但是還是有個別地區一直名族矛盾不斷,新的軍國主義者又開始冒出苗頭;例如,2012年下半年中日問題的爭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海省向日本出口額大幅下降,一直以來,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額一直呈迅猛增長態勢,但是2012年下半年以來,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迅速下滑,2011年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為20634萬美元,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26.2%;然而,2012年青海省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下降到了18008萬美元,同比下降了12.7%;2013年又大幅下滑到了11812萬美元,同比下降34.3%;呈現出直線下滑的負增長態勢。中東一直以來都是沖突較多的地區,而青海省地緣與中東接近,近年來也是青海省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所以所面臨的形勢具有不確定性和一定的風險性。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反傾銷反補貼也使國內出口企業受損,究其原因,其中就有中國缺乏熟悉國際法律的高技術型人才,才屢屢遭遇制裁。所以說,國際政治法律因素也是一個影響青海出口貿易的基本因素。

(二)國際經濟因素

國際經濟環境一直都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它關系到一國出口的方向和策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青海省出口過程中避免不了要考慮經濟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策略,確保出口貿易的順利增長。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影響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機浪潮。例如2008年美國華爾街爆發的金融危機,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發展。青海2009年出口貿易深受影響,出口貿易增長及其緩慢,美國通過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升值,持續的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引發了中國進出口的低迷,無形中使中國出口的產品價值縮水,價格升高;歐洲債務危機的蔓延是整個歐洲經濟發展緩慢,對商品的需求量大大減少,也是導致青海省出口增長放緩的原因之一;還有主要發達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普遍實行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出大量流動性貨幣。而近年我國經濟成長性較好,對國際資本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就短線因素而言,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及升值預期、國內較高的基準利率,以及離岸和在岸人民幣之間的利差,為熱錢提供了跨市場套利的空間,所以大量的熱錢涌入中國市場,不得不讓人擔心這會引起新一輪的經濟泡沫,促發經濟危機。

(三)新貿易保護主義因素

快速的工業時代造成國際環境的嚴重破壞,人類開始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于是開始采取措施阻止環境的惡化,其中就包括一些技術革新問題,但是也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幼稚工業而借口設立一些規章制度,形成貿易壁壘,限制外來產品的進入。如日本、歐盟、美國等歷年來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頻頻出擊。2005年歐盟實施農藥最大限量殘留標準檢驗,2014年又開始進行修訂;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一直以來都是有增無減的;2006年起,日本對進口的食品、農產品中農藥化學品殘留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執行了新的殘留限量標準,與原來的標準相比,新的標準和規則更加苛刻,更加嚴格,無疑給青海農產品的出口注入一股寒流。2006年青海對日本的出口貿易總額為1.87億美元,到了2007年下滑到了0.76億美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對每種食品、農產品涉及的殘留限量標準平均為200項,有的甚至超過400項。因此,出口貨物的通關速度將大大減慢,檢測費用上升,出口成本大幅增加,直接影響青海省對日出口農產品企業的收益。

三、改善青海出口貿易國際貿易環境的對策

(一)從政府角度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策略

青海省政府應該針對本省出口的產品以及出口方式,積極的引導,提供健全的檢驗認證機構,嚴格執行WTO規定的標準,為青海省的產品出口做好基本質量把關;積極參加各種商貿會,商展會。加大對青海省的宣傳,例如在青海省省電視臺播放青海省外向型產業及品牌宣傳片等,吸引外商投資合作,拓寬經營渠道;繼續充分利用“廣交會”、“高交會”、“香港中醫藥展”、“清食展”等渠道,建立一個讓企業穩定放心的出口平臺,并加大對青海省特色產品的宣傳等,為青海省出口企業尋求新的出口渠道,開拓更大的市場;政府作為一個中介式的機構,為進出口企業作擔保,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貿易環境;另外,及時關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分析其中利弊,為出口企業出口方向做好市場調查;根據青海省出口的具體情況,有方向有目的的制定出口政策,做好出口退稅工作,鼓勵優勢產業的出口,調整弱勢產業的出口情況,完善出口制度。

(二)從企業角度應對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策略

青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1151家,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142家。其中,有出口業績的企業102家,出口上千萬美元的企業27家。青海出口產品主要有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山羊絨、地毯、硅鐵、服裝及衣著附件、帽類產品等。一般貿易占據出口貿易的主要地位,雖然2009年有所向下波動,一般貿易在青海出口貿易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一方面,作為一般貿易的出口企業,應該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充分發揮產業間合作共贏的關系,形成一個有利于青海省出口的體制,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創造新的貿易方式以及新型營銷模式。例如,出口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可以合作,進行大市場營銷策略,共享雙方的營銷渠道,出口方式,必定會節約很多出口成本,獲得更多的凈利潤。而山羊絨、地毯以及服裝衣著附件以及帽類產品可以形成一個名族特色出口產品行業規則,豐富行業內出口產品的名族文化內涵,共享出口經驗以及出口渠道,嚴格把好質量關,保證出口的產品屬于真正的具有名族文化的特色產品,這樣才具有高的價值,慢慢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品牌形象,創造更高的價值;另一方面,青海外貿企業需要做到改變出口產品的質量,克服貿易壁壘。例如,青海出口的農產品都是高原生態產品,但是農藥成分還是相對較高,極容易遭到綠色和技術壁壘的限制。作為外貿企業可以引進一些高技術人才,懂得國際貿易法律以及貿易規則,不斷改進企業的出口方式,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培養和擴大以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藏醫藥等為主的文化產品出口,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盡量節約成本形成規模生產,繼續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和對外發展水平,達到國家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的標準,并進行一系列的國家級和省級認定工作,把自己培育成為具有出口競爭優勢的大企業。

作者:蔡震 單位:青海大學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裴長洪,付彩芳.當前我國外貿形勢分析與預測[J].中國經貿導刊,2013(11).

[2]郭霞,沙鵬洲.青海對外經濟發展現狀分析[J].青海統計,2006(5):53-56.

[3]張鵲橋.淺析青海省進出口貿易形勢及調整對策[J].青年科學,2009,(5):22-27.

[4]中國統計年鑒(2013)[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5]青海統計年鑒(2013)[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篇(8)

一、引言

經濟增長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經濟增長不僅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體中所處的地位,同時也關乎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研究經濟增長的理論十分充分,建立的經濟增長的模型也有很多種:哈羅德-多馬模型得出的結論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與一個國家的儲蓄率呈正比,與該國的資本-產出比呈反比,他們提出的經濟增長路徑是很難實現的,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實際經濟增長率=有保證的經濟增長率=自然增長率,這是難以實現的“刃峰狀態”;新古典學派的Solow-Swan經濟增長理論通過否定哈羅德-多馬模型中資本產出比不變和勞動資本不能相互替代的假設,得出的結論認為,穩態下人均資本可以通過儲蓄率的上升,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和技術進步而增加,從而實現更高水平上的經濟增長;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一個國家可以實現長期經濟增長的事實,揭示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迅速,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以更開放的心態和政策措施應對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對外貿易進出口出現了快速增長,到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本文將開放經濟背景下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相結合,研究經濟增長與不同貿易方式出口的互動關系,比較加工貿易還是一般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更大。

二、文獻綜述

關于經濟增長與不同貿易方式進出口的關系,杜運蘇(2014)研究結果表明,出口技術復雜度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但主要是通過一般貿易出口實現,并通過面板分位數回歸證實了經濟增長與出口技術復雜度間存在互相增強的效應。董彥龍(2011)通過建立廣東省一般貿易出口、加工貿易出口與經濟增長間的協整關系得出廣東省加工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大于一般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趙麗佳,馮中朝(2008)研究了加工貿易進口、一般貿易進口與經濟增長間的協整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加工貿易進口與經濟增長間存在較為緊密的關系,主要的傳導機制是制度變革,而我國一般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為遲緩,主要是通過影響人力資本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易行健(2006)對我國出口、進口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實證結果表明我國出口、進口與經濟增長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同時,出口增長和進口增長都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以上的實證結果由于樣本選擇不同和模型處理方式不同,沒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結果,對于究竟是加工貿易還是一般貿易對經濟增長發揮更為持久有力的影響這個問題,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但他們一致認為不管是一般貿易進出口還是加工貿易進出口都與經濟增長間存在正向關系。

三、基礎數據

(一)數據來源

本文進行實證分析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數據,從《中國統計年鑒》中選取了從1981~2012年的一般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出口額、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以1978年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二)數據處理

考慮到我國物價水平在1981~2012年波動較為劇烈,為了剔除價格因素對上述相關變量產生的影響,用1978年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一般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出口額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進行了調整,調整方式為分別將一般貿易出口額、加工貿易出口額和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除以了以1978年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記為aexyt,aexjt,agdp。由于經物價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的波動性仍波動比較大,所以對物價調整后的國內生產總值取對數并記為。在模型的設計中,經濟增長的衡量指標為經差分并取對數的國內生產總值。

四、經濟計量分析

分析時間序列數據間的關系首先要對這些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只有平穩的時間序列間才能建立因果關系,否則會產生偽回歸的問題。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對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額,國內生產總值的對數值進行ADF檢驗,結果表明它們均為I(1)序列。

根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經濟增長、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為同階單整,滿足建立VAR模型和協整方程的要求。為選擇最優的滯后階數,在AC和SIC值最小的情況下,選擇滯后1階,建立模型。該模型的各階系數均高度顯著,且殘差不存在自相關,所有的特征值均在單位圓之內,此VAR系統是穩定的。

根據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建立脈沖響應函數。一般貿易出口的一個正向沖擊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正向刺激作用十分顯著,并且這種影響會一直持續很長時間,這就表明,在中長期內,一般貿易出口額的上升會刺激經濟在相當長時間內的增長。相應的,加工貿易出口的一個正向沖擊對經濟增長也表現為積極作用,但其影響力度比一般貿易出口小,并且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時間要短于加工貿易出口。

根據脈沖響應函數提供的結果,分析得出,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低,生產處于價值鏈的底端,其出口增值率明顯較低。加工貿易具有兩頭在外的特征,其收益僅僅依賴于加工費的獲取,因此,其收益的增值空間比較小。而相對而言,一般貿易涉及的生產環節比較復雜,并且參與一般貿易出口的企業都是生產率水平比較高、盈利能力比較好的企業,從研發到生產銷售環節,一般貿易出口企業都親身參與,它們處于生產價值鏈的高端,因此,一般貿易出口的增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更為明顯。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從長期來看,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都會促進經濟增長,脈沖響應函數表明,一般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要強于加工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這是因為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低,生產處于價值鏈的底端,一般貿易涉及的生產環節比較復雜,并且參與一般貿易出口的企業都是生產率水平比較高、盈利能力比較好的企業,因此,一般貿易出口的增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更為明顯。

因此,我國要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鼓勵自主創新,推動一般貿易的更好更快發展,將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放在價值鏈更高的一般貿易出口上,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逐漸擺脫低層次的世界工廠的國際形象。同時,提高加工貿易生產的產業鏈,提高加工貿易的利潤水平。

參考文獻

[1]杜運蘇.出口技術復雜度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基于不同貿易方式和企業性質[J].國際貿易問題.2014(9).

[2]董彥龍.廣東省一般貿易出口、加工貿易出口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特區經濟.2011(2).

篇(9)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日益明顯,氣候問題在備受關注的國際大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有的國家甚至提出要發展“零碳經濟”。 這里講的“低碳”不同于簡單理解的單純減少煤的用量,而是說在同樣的生產下要提高碳的產出效益,“低碳經濟”作為一種與科學發展觀相符合的經濟模式,其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而提高“碳產出效率”這點對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出口貿易中的碳排放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是歐美、日本等西方發達國際的主要貿易伙伴國,貿易是導致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我國碳排放量急劇增長相當一部分是發達國家消費需求拉動所致。作為世界工廠,我國的貿易出口與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有直接正相關關系。我國出口高能耗加工產品,承擔了生產和加工這些產品的全部排放成本,包括能源燃料排放成本、加工過程排放成本以及交通運輸排放成本,先來了解一下我國對幾個典型的出口貿易國家的碳排放問題。

對美國的出口貿易方面:2008年,美國進口產品所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31億噸,相當于該國碳排放量的30%,而這些產品中有許多來自中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如果在美國本土生產,那么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增加3%~6%。中國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7%~14%是為美國消費者提品而產生的。

對日本的出口貿易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獨自承擔了世界范圍內相當比例的制造業生產,日本企業為躲避國內的碳稅,到中國等一些沒有碳排放限制的國家投資或生產,又從這些國家進口粗鋼回日本精煉,生產粗鋼的所有過程排放都被轉移到了中國。最終的結果是雖然日本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但對中國及整個地球來說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是在增加的,這就是要考慮的“碳連鎖”問題。

對英國的出口貿易方面:英國對中國商品越來越多的依賴加劇了中國及全球碳排放的增加,原因是中國工廠生產每件商品產生的二氧化碳多于英國工廠,據估計,中國工廠生產同一件產品產生的二氧化碳比英國工廠多l/3,而且在運輸這些產品的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2008年據英國統計大約1.97Gt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中國的凈出口導致的,占中國當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6%(當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是7.29Gt),是英國全國排放量的2倍多。

對瑞典的出口貿易方面:中國進口的大部分自然資源是以增值產品的形式再次出口,而這其中增值的過程就是碳排放強度最大的,由于中國為瑞典人生產消費品,瑞典已經將自己的碳排放減少了10%。全球消費者,特別是發達國家消費者,對中國在海外日漸增長的生態影響負有責任,中國不是其生態足印唯一的責任方。

在我國出口貿易總額中占前三位的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這些加工制造工業,而這些加工也都是以能源密集型產品為主,主要消耗國內的原材料,對國內能源和環境影響較大,而在能源消耗的同時會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和碳排放。

二、出口貿易增加帶來的碳排放不容忽視

總而言之,上述研究不管是從“能源消耗”的角度,還是從“出口碳排放”、“碳連鎖”等其他角度,都揭示出如下事實:第一,貿易會導致“碳泄漏”。發達國家將高污染、高能耗及資源型行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再從這些國家進口低附加值產品或半成品,這樣雖然可以減少發達國家自己的排放量,實現他們單個的排放目標,但發展中國家及全球的碳排放總量卻增加了。第二,中國由于貿易順差所導致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顯著的,絕對不能忽視。隨著大量“中國制造”走向世界,中國也直接或間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資源,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使中國碳排放大幅增長,占有很大份額,必須引起注意。第三,西方消費需求加劇了中國碳排放增長。近年來中國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長,不僅是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膨脹的結果,更是國外市場的消費需求拉動所引起的貨物出口迅速增加所致。

而以上三點在我國的出口貿易中是非常典型的,可以說就是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都在經歷的一個事實,而當一個國家是以大量的碳排放作為貿易順差前提的時候,其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是對環境的影響,大量的碳排放帶來的是對環境的高污染,其中是以水質和空氣的污染最為顯著,而這兩項又是民生的關鍵因素,貿易順差額的增長都無法去抵補環境治理的增長額。其次是貿易的轉移效應所引起的國內資源的大量消耗,我國的出口貿易中以加工貿易占了較大的比重,隨著我國加工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加工貿易出口方式所進行的能源間接輸出不僅使我國遭受了巨大的隱含能源成本損失,而且為滿足加工貿易業規模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而逐年加大能源生產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其損失也是驚人的。

三、創導“低碳經濟”環境下出口貿易的新主張

針對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創導“低碳經濟”的應對策略應從對外、對內兩個方面來探討:

1.對外方面

(1)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談判中應始終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并構建具體的談判標準與細節。重要的一點是有必要去衡量溫室氣體排放的歷史責任問題,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應該承擔相當一部分碳排放所產生的現實責任,而強調對發展中國家要求減排并不公平。因此,中國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參與國際談判中要堅持一個基本的立場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2)我國在國際上要增強“遵循個體應該享有平等的環境權利這一原則”的呼聲,我們應該借鑒印度的談判立場,堅持將“人均排放指標”納入國際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的計算體系,而非“單位GDP下的能耗標準”這一有違公平原則的指標。我國是人口大國,從大層面來講的話碳耗得絕對指標肯定是要比其他人口基數小的國家大,所以如果一味地要求我國減少碳排放的總量也不妥。

2.對內方面

我們應該對低碳標準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影響有清醒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并采取措施主動應對。將來,國際溫室氣體減排后可能出現的新的制度安排,例如將生產一件產品所需碳排放量作為為技術或貿易標準,如果是這樣的話對中國經濟貿易包括中國出口、國際貿易分工在內的方方面面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綜合考慮目前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所占份額以及所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了解動態,主動采取一些有效的減排措施,以便去應對將來更加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

(1)我們應該從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進行相應的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在國內設立區域性強制減排規劃,要求區域內企業遵循強制減排的原則,不足者從區域外企業購買以補償其超額排放量,我們可以在東部沿海地區先行出臺強制減排方案,使得中西部省市以制度優勢吸引產業進入、利用發達沿海城市工業資金與技術,進而在較低成本下實現產業升級與重構,促進貿易的新發展。從目前的太湖流域限排的規定可以看出國家已經在往這方面努力了。

(2)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各產業大規模推廣應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化的共享平臺和系統整和可以大量節約包括能源、材料在內的各種資源,實現運營成本的下降,促進經濟生態化的進程,降低碳排放量。農業管理信息技術可以利用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實現品種培育、模式化栽培、節水灌溉等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工業管理信息技術可以應用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縮短產品開發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服務業管理信息技術可以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管理優化供應鏈,降低溝通成本,增加產業附加值。 這些都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運用生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來經營和管理傳統產業來實現經濟資源配置的生態最優化,目的就是減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增強我國的各類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總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必須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維持一個平衡,結合中國國情與國外經驗,堅持談判原則,主動應對國際形勢變化,深刻研究以發展低碳經濟為突破口進行的產業升級與重構,內外兼修,爭取獲得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篇(10)

(一)美國的經濟增長幾乎停滯。

2007年第四季度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并進一步引發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危機。美國經濟增長存在重大的下行風險,而通脹的風險在加大。2008年以來,美國的經濟產生新一輪的動蕩。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沒落,繼3月份美聯儲拯救貝爾斯登之后,9月份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被并購,五大投行中僅存的兩家,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獲批轉變為商業銀行;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經營困難的“兩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

這一舉措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資本市場及美元信心,擴大了抵押貸款能力,但同時也擴大了政府負債,使潛在財政負擔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并產生了較大的道德風險。紐約股市已進入熊市,經濟增長前景不確定。

(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失業率總體上升。

200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經濟同比分別增長414%和319%,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0104個和0146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各國失業率明顯上升,美國失業率從1月份的419%持續上升至8月份的611%;日本從318%上升到412%;歐元區從713%上升至715%。同為資源出口大國的俄羅斯和巴西失業率分別從1月的518%和8%下降到8月份的513%和716%;韓國和墨西哥分別從3%和411%小幅上升到312%和412%;馬來西亞則從2007年四季度的310%提高到2008年二季度的315%。

(三)全球貿易增長放慢。

據OECD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量環比增速放慢,一季度增長1%,二季度下降012%。其中,OECD國家出口從114%回落到014%;進口一季度增長016%,二季度則轉為下降018%。美國前七個月出口額為1094612億美元,同比增長1813%;進口額為1514417億美元,增長1219%;進出口差額為-419815億美元,減少011%。歐元區前七個月出口額為9280億歐元,同比增長715%;進口額為9393億歐元,增長1119%;進出口差額為-113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順差210億歐元。日本前八個月出口額為566027億日元,同比增長319%;進口額為539134億日元,增長1215%;進出口差額為26893億日元,同比減少5819%。中國前八個月出口額為937619億美元,同比增長2214%;進口額為785619億美元,增長30%;進出口差額為151919億美元,減少612%。

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我國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的現狀。

1、我國采用的是出口導向型戰略,出口數量多,貿易順差大。從1990年起我國進出口貿易基本連年順差,2000年至2007年出口額從2492億美元增加到12180億美元,貿易順差也從241億美元2621億美元。

2、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主要出口貿易伙伴是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2007年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日本的出口增長分別為2912%、1414%、1114%,位居前三名。

3、我國出口商品的特點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價格低,生產過程中忽視環保和勞工福利。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比重過高,出口商品層次不高。出口價格偏低,國內同類企業競相壓價,有的企業出口贏利僅靠出口退稅所得,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粗放式的出口增長方式給了一些新型的貿易壁壘可乘之機。

4、加工貿易的比例和規模過大。1979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為2135億美元,只占當年出口額的214%,2007年我國的加工貿易出口為617615億美元,占到當年的出口額的50%以上。還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貿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資企業,近幾年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到總進出口額的70%以上。加工貿易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貿易特別是來料加工中,外商投資企業完全掌握市場和銷售渠道,嚴密控制關鍵技術,把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參與簡單的加工裝配環節。它阻礙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此外,還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甚至將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重的工業轉移到我國生產,給我國的環境帶來災害性的后果。

(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出口增長速度放緩。

由于外貿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之一,因而美國經濟放緩和全球信貸緊縮,將使我國整體外部環境趨緊。盡管中國出口結構的升級和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美國需求變化對出口的影響,但事實上中國出口增速從未與美國經濟增長脫節。只要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出口就有可能明顯放緩。2007年第四季度的數據也顯示,中國的出口增速較前三個季度下降了6個百分點,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2008年的出口增速明顯放緩。

2、受次貸危機影響,歐美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

2007年,全球共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調查近80起,特別是反補貼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國啟動案件數量居首,僅反傾銷案件就達13起,占對我國反傾銷立案數的21%。次貸危機的爆發使美歐經濟下滑的風險明顯增大,這可能促使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升溫,使我國出口商品受到進一步不公平的打壓。近年來,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次貸危機已經導致美國經濟增長轉弱,失業率上升。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和美國貿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更加頻繁,各種名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紛紛出籠,這一切都將構成我國食品、機電產品、紡織品和服裝以及玩具鞋類對美出口的障礙。近年來,美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主要目標的“337調查”個案明顯增多,中國已成為被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最近,美國又不斷炒作我國寵物食品、水產品、牙膏、輪胎、玩具等產品的安全問題,限制我國有關產品進口,嚴重損害我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相關出口企業的利益。

受次貸危機影響,歐盟內部的經濟狀況和就業不容樂觀。2008年1月31日據歐盟統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的失業率為618%,高于警戒線。歐盟的反傾銷及其它貿易保護手段再度抬頭,歐盟從2008年2月16日起開始對原產于中國的一般蠟燭、錐形蠟燭和類似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紀念性和戶外蠟燭除外。整個調查程序將歷時15個月,初裁將在9個月內作出。歐盟已選定巴西作為惟一的成本參照替代國。6月27日,歐盟《關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銷售及使用的指令》(簡稱PFOS指令)正式生效,規定歐盟市場上銷售的制成品中PFOS含量不得超過總質量的01005%。該指令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將遠大于先前其他技術性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

3、美元持續疲軟和人民幣升值擠壓出口利潤空間。

2007年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明顯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個月累計升值了514%,這比2007年前10個月升值幅度還高019個百分點。

2008年,受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增大的影響,美元貶值的趨勢恐難扭轉,我國企業對美出口的利潤將進一步減少。同時,次貸危機引發的美國資金市場調整及可能的貨幣政策的放松都會增加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并可能引發對華投資的新一輪,將對人民幣升值形成更大壓力。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也將使企業進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同時,2007年人民幣兌歐元在波動中累計貶值了316%,因此我國企業對歐出口利潤有所增加,加上一年來對歐出口比重明顯上升,與對美出口形成鮮明對比,這些因素將對美元貶值的負面影響有所緩解。

三、對策。

(一)外貿出口目標應重新定位。

外貿出口目標應由單一出口創匯拉動經濟增長向提升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和確保宏觀經濟平穩快速發展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鎖定在出口創匯和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等短期目標上。

正是基于這樣的出口導向戰略,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財政、稅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貿增長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對外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加上當前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持續的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以及日益多樣的貿易摩擦,單純關注外貿總量的增速和增長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很有必要進一步上升到提升國家經濟整體競爭力和確保宏觀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等更高層面上來規劃外貿發展的方向,只有如此,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二)要加快建立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體系和服務平臺。

從政策和制度層面上看,要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起穩定、透明、可預測的財稅、信貸、外匯、保險等政策體系,明確政府對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融資支持、稅收減免優惠、投資風險保障等鼓勵政策,減少資源流動和重組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幫助各類走出去的企業有效規避政治風險、經營風險,鼓勵各類保險機構開發面向走出去企業的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解決走出去企業面臨的各種困難。要及早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企業服務機構,承擔向走出去的企業全面介紹和宣傳國外的法律、法規和投資環境,預警投資風險,開拓市場等全方位的咨詢服務,防止不顧條件地一哄而起往外走,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負面影響。

(三)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匯率傳導因素。

自我國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度升值,這很大原因在于美國次貸危機加速了美元貶值,使得人民幣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貶值和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企業的出口帶來了壓力,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無法消化匯率的升值幅度,使得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隨著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發展,美國經濟將繼續走弱,從近期看,美元貶值還將持續。從目前的情勢看,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過了生產率的提高,而且與其他國內政策疊加后,出口企業已經很難承受。為此,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必要時可適當利用人民幣貶值支持出口。

(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

1、促進傳統出口產業轉型升級。

支持出口產品的研發設計,提高質量檔次,推進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鼓勵企業加強產品質量和生產體系的國際認證。推動和支持行業組織、龍頭企業建立質量檢測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提供公共檢測服務。

2、加強調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

通過總量調整,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密切關注“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動向,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加強源頭治理,兼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逐步實現生產、消費和出口的相互協調,推動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3、實施出口品牌戰略,提高企業和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制訂國際品牌發展戰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設政策支持體系,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進名牌展會建設,為中外企業提供開拓國際市場的信息、采購和合作平臺。

(五)促進企業構建和諧社會的意識。

遵守勞動法,遵守稅務、外匯、海關、進出口法律法規,尊重員工合法權益,保護員工利益。加快制訂員工最低工資標準,履行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嚴格規范勞動強度、勞動環境保障制度和衛生安全制度。促進企業擔負起保護自然環境,防治環境污染的責任,合理反映出口商品的勞工成本、環保成本和資源成本,自覺維護誠信經營的規則,這是為了防止國外一些新型的貿易壁壘如TBT、SA8000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六)完善調整加工貿易和外資政策。

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加工貿易和外資項目,嚴格限制甚至取消,提升加工貿易的發展水平和檔次,發揮加工貿易的技術溢出和產業帶動效應,鼓勵發展和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競爭力。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完善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推動加工貿易沿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向上下游延伸,提高我國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通過技術轉移、合作開發等形式自主創新。制訂有效政策,調整區域布局,引導加工貿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七)鼓勵國有和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改變重外輕內、重國輕民的觀念,鼓勵國有和民營企業走出去與擁有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完善的營銷網絡和管理經驗的國外企業合資,促進企業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競爭能力。通過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資助、國際市場信息提供和服務、人才培訓、市場推廣、國外參展推介宣傳等方式,鼓勵國有和民營企業建立自主國際營銷網絡,深度開拓市場。取消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審核,放寬投資用匯和人員出入境管理,提供全面的境外投資信息服務和境外權益保障。

(八)大力促進服務貿易發展。

上一篇: 科學素養的培養途徑及方法 下一篇: 財務戰略的特點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婷婷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亚洲色中文字幕先锋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色婷婷缴婷婷5月情综天天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 | 日本精品久久免费观看 |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