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 16:03: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臨終病人心理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4-0094-01
臨終護理是指對因病而生命垂危或因年老處于臨終階段人群衛生保健,心理護理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只有全面掌握臨終病人的心理活動及心理特點,加強對臨終病人心理、生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關懷,才能更好地提高慢性臨終期病人的生命質量。
1 臨終病人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心理護理
1.1 多數病人有悲觀情緒,精神萎靡不振,沮喪、少言寡語,悶悶不樂、唉聲嘆氣恐懼、脆弱。臨終病人有恐懼心理,心理上想盡一切辦法否認事實,對疾病的治療極為不利,此時的護理人員應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語言,耐心細致地與病人溝通,多用一些技巧語言從他最關心的問題談起,交談中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面向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使用恰當神態,完美的語言,告訴病人病情很重,根據需要護士可以隨時陪伴在病人身邊,讓病人體會到被照顧、體貼、關心的感覺,取得病人的信任。
1.2 絕望心理 多與病人溝通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痛苦以及許多生活中的不便,經濟負擔、病痛折磨等掌握絕望病人的心理特點,給予真誠的關懷和撫慰,做好正確疏導使病人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并給予講述治愈或生命得到延長的具體事例,動員親屬、朋友多陪伴病人,做到無微不至地關懷病人。護士要熱情對待病人,應用積極暗示性語言開導病人,做好心理指導,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幫助病人分析產生情緒低落的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對嚴重抑郁,情緒不穩定不能控制的病人,防止自殺的發生,強化護理措施,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完成對病人的各項護理。
1.3 情緒不穩、憤怒 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預感到病情嚴重,常表現驚恐不安、易怒、脾氣暴躁,態度及其惡劣,語言生硬,往往把這種憤怒情緒發泄在護士身上,讓護士難以接受,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行動上表現摔東西、拒食、發脾氣,擺脫這種恐懼導致憤怒情緒隨時隨地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真誠熱情的態度,耐心地指導,鼓勵病人把想法表達出來,如果患者在不理解你的情況下,你可以設法找話題,讓他開口,如你為什么心情不好,那不舒服啊?需要我幫助嗎?我能為你做點什么等,這樣可以拉開話題,順勢利導,就不能把病人這種憤恨情緒看成是對某個護士而來的,應多多理解同情病人,讓他們把悲憤的心情表達出來,幫助病人度過這個不可避免的經歷,使臨終前的患者通過臨終的護理,使病人感到臨終前護士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料,將是對他們一種極大的安慰,從而使病人減少恐懼、憤怒情緒,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
1.4 壓抑、悲觀失望、抑郁的心理 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病人情緒低落、拒絕治療、精神抑郁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全身衰竭狀態、沉默寡言、表情淡漠、呆板、病人充分了解到自己接近死亡,心情明顯抑郁、深沉的悲哀、內心及其痛苦,有消極的悲觀心理,有時暗自流淚、尤其看到同種疾病的患者死的時候變加重了他們的思想負擔,此時護士應以真誠的關懷和撫慰,用關心的態度同情的目光撫摸病人用自己的語言、行動去影響病人,使病人視護士為親人,盡量讓病人把這些恐懼和憂慮心理表達出來,減輕心理壓力,以此達到精神上的解脫。
1.5 接受階段 隨著疾病的不斷變化,病情越來越重,病人自我感知不好,知道自己病情危重,即將
面臨死亡,往往心情極度平靜,承認面臨死亡的現實,表現昏睡、孤獨、疲倦、懶言,此時護士不應與病人強行交談,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清清撫摸病人,陪伴在病人身邊,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是護理,為臨終病人提供心理上的關懷,讓病人恬靜地死去。
2 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
病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濕度適應,清潔整齊,盡量美化病房,如擺放鮮花、病人平時喜愛的物品裝飾,避免產生死亡之屋的氣氛,以調整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平衡。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防止突發性并發癥,病人常有意識及進食障礙,排便障礙,以及排泄異常為臨床綜合表現,選擇責任心強素質高的護士,密切配合醫生及時準確地完成各項治療及護理任務,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如大出血、窒息、昏迷等,護士熟悉各種可以發現的急性癥狀及早期征象,及早發現,及時搶救。
做好病人的營養護理,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虛脫,感染等并發癥,延長壽命,鼓勵多進食,少食多餐,進餐前控制疼痛,惡心等不適,創造良好的進食環境。
1. 對象
臨終癌癥患者,經醫師確定其生命接近尾聲,大致不超過六個月;病人和家屬放棄治療,只做止痛等支持療法?
2. 病人心理評估及護理措施
臨終癌癥患者心里評估分析及目前心理反應所處階段:抑郁心理,孤獨心理,恐懼心理,愧疚心理?根據評估,分析發現病人的心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和措施?
2.1.1 抑郁心理:據資料統計,70%-80%的腫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這與患者經受疾病的長期折磨及治療費用的不斷增加有關,且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等,加劇了患者的抑郁心理?
2.1.2 護理措施:此階段鼓勵病人傾訴,護理人員耐心傾聽病人訴說撲捉信息,給予相應的支持,增加病人同疾病做斗爭的信心;營造溫馨氛圍,在病房及走廊擺放鮮花,病房裝飾以暖色調為主,保持整潔?安靜?溫馨,提供親人陪伴場所,允許親人陪護在床旁及帶進病人喜歡的特殊食品及生活用品?
2.2.1 孤獨心理:癌癥患者病程遷延長,家屬因為生活工作等有時不能陪伴在病人身邊;由于癌癥病人失去了應有的社會地位和作用,要求與親朋好友見面,希望有家人陪伴照顧等,使病人增加了孤獨感?
2.2.2 護理措施:提供娛樂場所,隨時調節病人情緒,讓他們擁有快樂?我們啟用社會力量陪病人下棋?打牌?聊天等,為每一位住院期間過生日的病人開生日聯誼會,我們請臨終關懷志愿者為病人服務,使其感受到社會沒有遺忘他們,讓他們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感受人間最可貴的真情和關愛?
2.3.1 恐懼心理:患者得知自己治療無望,即將面對死亡,害怕離開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產生焦慮與恐懼心理?
2.3.2 護理措施:在此階段我們除了給予病人感情上的支持(安慰?傾聽?表示同情)外,還應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觀規律?通過與病人推心置腹的交流?討論,使病人對疾病的現狀?發展和治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使病人能夠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生活質量,維護病人的尊嚴?
2.4.1 愧疚心理:患者對因自己生病給家人和子女帶來的沉重負擔,常常自咎自責,導致心理上的失衡,造成苦悶?煩惱?沮喪?憂愁等消極情緒?
據我們對30例診斷明確,治療無望,瀕臨死亡的住院病人,實施了臨終護理體會最深的是,對臨終病人在積極搶救的前提下,輔以心理治療,使處于瀕死階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長。不僅可以達到相對“安樂”的目的,而且更能體現人道主義精神,符合我國國情,這就是當今提倡“臨終關懷,人文護理”的內容。
利用語言的感染力及其誘導作用,提倡優質的生物環境與人際環境是心理護理的主要手段,如何發揮語言藝術的作用、注意觀察臨終者的心理變化和要求,以及靈活的調整周圍環境,去理解、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給病人以堅強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護理成敗的關鍵。本文著重談一下如何滿足臨終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給予心理支持及護理措施。
一、 語言與非語言交流技巧的運用
交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觀點或感情傳遞給另一個人的過程。護士交流的技巧和靈敏的感覺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決病人身體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對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與理解,啟發病人講出自己的思想顧慮,然后再通過交流,對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醫療指導,在減輕病人心理負擔的基礎上,相應地減輕其身體方面的痛苦。結合臨終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規律,從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為了使患者置于較為安適狀態。從心理學角度,使預感臨近死亡,對疾病的進展感到不安和畏懼的患者,從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中解脫出來,從容地死去。我們對不治之癥的病人進行臨終護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們利用語言交流的方法使臨終者,正視現實,擺脫困難。如:一位x線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診,加上幾日內周身出現大片的出血點與瘀斑癥狀,一系列血象檢驗,出于職業敏感引起他的懷疑和重視。當他被確診為白血病時,他與其他患者一樣進入否定階段,不敢面對自己的疾病,產生了恐懼心理,懼怕死去。此時出現害怕孤獨,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聽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醫護人員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他的病情,是否還有其他疾病可出現類似癥狀,不會的,一定是化驗結果搞錯了,渴望醫生護士能常看望他。這時,護士要盡量注意傾聽,表示熱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適的神態,維持適當的希望感,但不應該采取回避或欺騙手段。我們是這樣對他講的:“您多年從事x線工作,是否有過這種癥狀?”他回答:“沒有。”“那我們就要觀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從飲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棗……”在與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確、易于為病人理解的語言,注意說話的語氣音調的使用,它會起到幫助表達語意的效果。尤其是對癌癥病人,隨著病情加重,甚至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他們的心情沉重,情緒很壞,焦慮伴隨著僥幸,悲哀,伴隨著反抗,擔心和憂郁,平靜和絕望,在這種消極復雜的心情支配下,多數患者表現出煩躁易激怒,護士面對這種情況,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辦法是坐下來保持沉默,對病人各種責問,不滿等不作回答。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靜下來。
相反,對答、解釋、爭辯會進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緒。坐下來就證明我們已經騰出時間行動上表現出同情與理解,讓病人盡量傾瀉自己的情感。護士也要讓病人覺得你是在積極認真的特別關心地去聽,不是聽聽而已,花上充分的時間去傾聽,在談話中隨時注意病人的反應,護士善于從病人的言語特點,語調、聲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發現他的內心活動,然后據此而因勢利導地引出問題,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繼續為例,他按著護士交代的飲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現,病情不斷的惡化,他的情緒進入了絕望,問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達了“是不是白血病”這一內容的同時,話里還傾訴著痛苦和郁悶的心情。如果我們單純的告訴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們帶著感情去安撫,關懷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嚴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對你進行治療,你所需的藥品,正在想盡辦法,保證用藥,你知道已有專人去外地專程為您購藥。有這么多同志在你身邊,你不會感到孤獨的,你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會隨時出現在你的身邊。”使臨終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時間內看到自己價值的意義。通過臨終護理,讓病人看到社會、國家、家庭在自己臨終前仍然對自己進行無微不至地照料,將是對他的一種極大的安慰。因而可以減少恐懼。這無疑是對臨終者和活著的人的一種精神凈化。臨終護理也是對患者家人的一種精神寬慰和精神補償。自己的親人即將離自己而去,對誰來說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對誰來說都愿意為即將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滿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減輕自己的悲痛。這位病人在臨終前說到我不在恐懼,不在憂慮,不在孤獨,也沒有被拋棄,沒有受鄙視,看到的是尊敬,關懷。愛護我。即使我馬上離別人世,也無遺憾,謝謝大家!醫護人員的語言只有引起臨終病人的心理共鳴,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細心觀察,靈活誘導,抓住病人瞬間表情,言談舉止的細微變化,以窺探其復雜多變的心理特征,敏銳地選擇恰當的語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有的放矢地進行語言誘導,逐漸消除病人的憤怒、疑慮、煩躁、悲傷等有害心態,代之以鎮定自若、信賴、快慰的有利心態,去正視事實,配合積極的對癥治療和搶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臨終階段盡可能多點的享受人間的友善和溫馨,美好與幸福,在自然的安樂中漸漸離開人生。
(二)非語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態、體態、姿勢等。非語言的行為,往往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動機和內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語言方式表達,而臨終病人隨著病情的惡化和出現復雜的心理,這對他們的需求多為非語言式表達。在死亡不可避免時他們更多地需要身體的舒適及心靈上的平衡和安寧。維護臨終病人的尊嚴,減輕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員的悲痛,實行人道主義,是非語言行為護理要達到的目的,目光接觸是非語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們常稱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目光可以傳遞感情,也可以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保持雙方的思路一致。如:語言障礙的病人對某些護理人員的到來會表現出欣喜、歡樂、興奮的目光,說明他們歡迎護理人員的到來,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緒。如病人用憤怒的目光或是面對墻壁,或是閉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難言之處。這時護士不要回避,應找出根源加以解決才是。我們曾護理過一位喉癌術后一年,轉移多處的患者。此患者已40歲,孩子只有7歲。他的心情明顯的憂郁,極度的悲哀和痛苦,經常流淚,妻子怎么護理也不對,經常摔東西,又經常用乞求的目光看著護士。他的情緒進入了絕望期,逐日沉默,出現了孤獨感。針對此情況,我們坐下來開始同樣保持沉默,用關懷的目光看著他,似乎在問他有什么要求嗎?無聲陪伴在他的身旁,這種做法也是給病人溫暖與力量的一種表現,等他安靜下來,我們便詢問加以手勢進行開導式的發問,他的妻子才告訴我們,她把孩子寄托給親屬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兒也能在身邊。我們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處理方法,用真摯的語言,充滿同情、關切的目光告訴他,破例讓妻子和女兒一起陪伴他度過最后的時光,在病室可以擺放鮮花和他喜愛的用品。他用滿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點頭向護士表示謝意。他的情緒一下就好起來了。這一實例闡述了對臨終病人非語言行為的護理,它不同于一般的護理,它通過患者的細微甚至瞬間舉止神態來窺探其心理狀況,要研究臨終者的心理,并對他們有一顆愛心,誠心和責任心。這樣,護患之間才能溝通,在臨床上才可以真正實施非語言行為護理,同時,也體現對其家屬的關懷,從而減輕他們的負擔,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共同幫助垂危病人平靜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時刻。
二、環境的靈活性與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爾曾說過:癥狀和痛苦一般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發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癥狀,而是其它的癥狀,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氣、光線、溫暖、安靜、清潔……。環境對一個即將結束生命的人來說,是需要感覺溫暖和情誼的,為此要為臨終者創造一個優美的周圍環境是極為重要的。臨終護理是特殊的護理,如果仍按教條的管理病室,嚴格控制探視,會使病人及家屬感到不盡情理,增加悲哀。為此我們采取了放寬正常的病房管理:1.對環境的處理。我們除提供充足的空氣,光線及溫暖、安靜、清潔的環境。對病室的空間設計采取靈活的態度,病室擺設鮮花,精美的掛畫,允許擺放病人喜愛的物品,避免產生死亡之屋的氣氛。2.根據臨終病人對生活的依戀和親人永別的痛苦心理,在處理人際環境中,允許最親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響病人休息情況下,可以允許適當的探視,不規定時間,讓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間的情誼,針對患者對死亡的否認――回避――認可的心理。護理人員不能采取回避的態度,主動關心病人,象對待其他患者一樣,從他們語言或非語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動詢問,鼓勵,而不象以往對待危重病人那樣忙于處置給藥,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協助安排處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盡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來臨。優質的生物環境和人際環境,會使病人在臨終前的一段特別人間的溫暖,社會的尊重。醫護人員的關懷,會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與他的死亡對人們是重要的,從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靜、舒適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221-01
冠心病是常見的一類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1]。冠心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預后效果較差。因此近年來再在對冠心病治療康復的研究中證實:在不斷提升治療手段的療效時,給予人性化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尤其冠心病患者在承受疾病的折磨同時,會出現焦慮緊張絕望等悲觀的情緒。此時針對性給予人性化護理,對維持正常的治療進展和治療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次研究就詳細的對人性化護理應用于冠心病護理中的臨床意義進行了探究,內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12月于我院就診的5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規定的冠心病評定標準:心律過快,心悸,胸部放射疼痛等。入選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25例)和研究組(n=2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59.4±8.5)歲;研究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1.3±9.9)歲。組間性別年齡差異對研究無影響。
1.2護理方法
在兩組患者使用同樣強心,利尿等冠心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普通的護理,研究組給予人性化護理服務,主要為以下幾點。
1.2.1心理護理
做好護患關系,有問題及時與患者溝通,很多護患關系緊張或發生糾紛時,往往不是護士技藝欠缺,而是交流交談過程中態度欠佳所致,因此,一定應體諒患者及家屬焦急的心理,給予溫和的態度和笑容。對情緒消極,對治療有恐懼心或者不積極參與治療的患者給予及時的感情溝通,幫助其樹立信心,提升對治療的依從心理,從而配合治療流程的完整,對療效有重要的輔助作用。
1.2.2針對性護理
首先當患者入院后[2],對病情進行詳細的評估,做出針對性護理方案,指導患者疼痛降低的有效做法,跟蹤監測患者的臨床表現,對及時癥狀給予應急護理方式。在護理過程中注意無菌消毒,動作要輕慢,干擾到患者或讓其有不適感的護理措施實施前應與患者良好溝通。及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血壓檢測,心電圖,氧氣吸入等工作。藥物進行治療時,護理人員應熟悉掌握藥物注意事項及禁忌,并叮囑患者合理用藥。非藥物方面在飲食,生活習慣方面及時給予患者指導,切忌吸煙酗酒,攝入過多高脂肪食物。
1.2.3日常生活護理
協助患者日常生活,包括病房內衛生保持干凈,及時協助不能自理的患者日常生活,為患者翻身,擦背,預防壓瘡的形成。另在護理措施實施過程中應保持溫和的態度,對患者表示同情,動作輕柔。另應不斷學習,扎實自己的專業基礎,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2.4康復指導
給患者制定康復計劃,避免因長久臥床引起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狀,在可承受范圍,多做輕微運動,下床散步等。
1.3研究方法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月后的護理滿意度急情緒狀態,采用SAS焦慮評定量表對所有患者進行焦慮情緒進行評分,記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結果采用SPSS19.0處理,給予t檢測,x2檢測,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x2=11.482,p=0.012
3結論
由本次研究得出:人性化護理應用于冠心病護理中,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極焦慮情緒,對疾病的治療有促進作用,且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老年;心梗;應用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是一種護理模式圖式,是根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某類特殊患者制定的,其主要特點為有準確的時間要求,有嚴格的工作順序[1]。臨床護理路徑以教育、活動、飲食指導、護理、治療、用藥、檢查、診斷及出院計劃等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制定的有預見性有計劃的一個日程計劃表[2]。近年來,臨床護理路徑被國內外廣泛應用到各類各級健康服務機構[3,4]。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內科進行治療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實施,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4月-2011年9月于我院心內科進行治療的26例老年心梗患者,其中7例女性,19例男性,年齡范圍為62-89歲,平均年齡為(71.3±3.7)歲。入院時均無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將26例患者平均隨機平均分為2組,即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研究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送入CCU病房,采用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臥床、心電監護等基礎護理。 研究組:13例患者采用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路徑表,由臨床路徑發展小組制定臨床路徑表。其內容包括入院指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活動、飲食指導、護理、治療、用藥、檢查、出院計劃等。 對照組:13例患者在進行溶栓、肌肉注射杜冷丁、吸氧、臥床、心電監護等基礎護理的基礎上,根據常規醫囑進行護理。 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等。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進行X2檢驗和t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對比后發現,對照組13例患者中有4例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2例對護理工作較為滿意,7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不滿意,患者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為46.15%;研究組13例患者中有10例對護理工作感到滿意,2例對護理工作較為滿意,1例患者對護理工作感到不滿意,患者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為92.31%,兩組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
對照組1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發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胸痛等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53.85%;研究組1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3.0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臨床路徑經過國內外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對于提高病人滿意度、加強醫護合作、規范診療護理手段、限制醫療費用增長、縮短病人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能起到積極的作。
臨床路徑的基本功效就是通過主動關心病人,護士及時發現解決問題,有疑問及時處理、解答,入院時告知病人大概費用,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減少工作的失誤,更有效的利用衛生資源,降低服務或住院的天數,減少無效服務項目等,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路徑護理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2.31%,而傳統護理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46.15%,有統計學差異。因此,采用臨床路徑護理能減少醫患矛盾。
通過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士能預見性、有計劃的進行護理工作,主動參加護理過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計劃的診療過程,使衛生資源利用有效,減少無效服務項目,減少住院天數[5]。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護理的患者,而住院天數也明顯少于傳統護理的患者。這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2]。
綜上所述,對老年心梗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楊桂濤.臨床護理路徑[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1-3.
[2] 郭潤珍,云雅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42(5):619-621.
[3] 吳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3.
臨床護理路徑(CNP) 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的、深化整體護理的整體醫療護理工作模式[1],是為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組病人制訂的、以病人為中心、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醫療護理整體工作計劃。2010年8月~2011年4月,我們運用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路徑表,對AMI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首次入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齡45~79歲,入院時均無嚴重并發癥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按照病人入院登記的先后順序,將病人隨機分為路徑組40例與對照組4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及制定 CNP以醫療路徑為基礎、以住院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入院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出院計劃等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2]。參照這一方法制定臨床路徑, 由日期、時間、內容組成, 內容包括檢查、治療、藥物、飲食、活動、衛生宣教、主要護理診斷、措施。并將健康教育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制定成病友篇發放給病人。
1.3 實施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無時間性的隨意性教育。對進入CNP組的病人由責任護士進行護理評估,根據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結合醫生治療計劃,按照臨床護理路徑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并在路徑上對病人需要的已執行的內容打勾并簽名,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征求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對路徑進行修改與完善。應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表于出院前了解AMI患者掌握AMI相關知識、應對技能和遵醫行為,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
2 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較,見表1。
3 討論
3.1 改變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護理人員溝通能力 護理人員須每天評估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并評價健康教育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對預測差異進行干預,這樣,健康教育就有計劃性、預見性、針對性。在護理工作中,很多年輕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時不知做什么、怎么做。采用臨床路徑的健康教育方式,使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時變得有章可循,增加了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機會。
3.2 滿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病人滿意度 臨床路徑表格實際上也是健康教育的計劃表和時間表,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健康教育中,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須沿著路徑的內容進行,從而保證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連貫性,滿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將病友篇發放給病人,滿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權,所以路徑組的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的提高。
3.3 縮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通過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對疾病治療的理解,對疾病相關知識及應對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從而自覺加強了治療的依從性,可以更快地緩解病情,提高治療效果,縮短平均住院日,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減少了不必要的物資消耗,明顯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有利于護理管理,提高了護理質量 護理管理人員可以對照路徑表格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和全程控制,將各項措施具體落實,不斷分析總結,有利于護理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
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使得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等醫生指示后方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病人易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的過程,增強病人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和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3]。但病人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不同病人健康教育的內容要有所增減,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有所改變。在實際工作中,應因人而異,不斷總結與改進,已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護理路徑。
參考文獻:
本人從事護理工作二十一年,接觸臨終病人較多,現談談自已在對臨終病人護理方面的一些體會。
1、臨終護理的目的
臨終護理的目的是通過對臨終病人精神的關懷,生活照顧,以減輕病人的疼痛,心理上的痛苦。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平靜的離開人世。
2、 臨終護理方法
臨終病人一般失去治療價值,這時主要應以護理為主。其中包括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
2.1、對臨終病人要有同情心,有親切感,盡量滿足病人一切合理要求,并給予心理上的關懷和支持。
2.2、生活護理;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翻身預防褥瘡、擦浴、調整飲食、大小便護理等。如喘憋的病人床頭抬高的角度,水腫病人臥位姿勢,服藥時的水量,臥床病人飲水時水杯傾斜的角度,是否用吸管等。這些表面上看來與治療相比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臨終病人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
2.3臨終病人因代謝循環紊亂至組織缺氧,意識水平低下,表現為失去定向力,表情淡漠或煩躁或不分晝夜的昏睡,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變化,與病人講話時要耐心、誠懇、清晰、努力使病人鎮靜,同時減少噪音和燈光的刺激,并可試著放一些輕松的音樂使病人心情放松,盡可能多花時間陪伴病人。握住病人的手并以撫慰誠懇語氣交談,盡管看上去似乎無反應,但這樣努力仍然是必要的。
3、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方法
3.1、勤巡視,態度和藹,以良好的語言和患者談心,使病人感到護理人員對其關心,并有安全感.
3.2、 關心患者病痛,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堅定患者的醫療信心,了解病人臨終前的愿望和要求,并盡量滿足。
3.3、鼓勵家屬和親友隨時來院探視,使患者有較多的時間與家人共聚,幫助病人從復雜的心態中解脫出來,從而提高患者臨終期的生活質量,維護病人的尊嚴。
[中圖分類號] R48[中圖分類號]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4-152-02
無論人類生活如何提高和醫療科技如何進步、發展,生命只能被延長,死亡是構成完整生命歷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當死亡成為不可避免時,護理人員能否使瀕臨死亡的病人在即將走向死亡這個非常階段,采取相應的人性化護理使死亡不致于經歷得如此孤獨、如此痛苦,如此具有傷害性。那就需要我們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以病人為中心,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追求,進行人性化護理。幫助臨終患者減少和解除軀體上的痛苦,緩解心理上的恐懼,維護尊嚴、提高生命質量,讓他們從一切的痛苦和失落中,再次發現生命及生命的意義,讓他們平靜、安寧、舒適抵達人生的終點,安然愉快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1為臨終病人提供舒適的生活治療環境
醫院是臨終病人延長生命和緩解病痛就醫場所,病房是臨終病人生活治療環境。環境因素對病人的心理和情緒有很大影響,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為臨終病人提供一間面積較大的特殊單人病房[1],保持室內溫度在22~24℃,濕度在50%~60%,同時注意室內的采光和通風,布局合理,符合病人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如:房間可配有電視、書報、電話、衣柜及桌椅,擺放適量鮮花和綠色植物,可以容納陪護床。同時,對病人室內東西放置不要作過多的限制,允許病人在室內放些自己喜歡的畫、工藝品和相片等,盡量把臨終病房布置成家庭化,使病人有住在家里的感覺以減少恐懼感,增加安全感,從而有利于護理人員對臨終病人的生活和心理護理。最大限度地為病人創造良好的休養、治療環境,讓病人在舒適的環境中度過最后時光。
2尊重病人的權利 滿足和適應他們需要
護理人員應該充分尊重病人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各種需求。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人,病人在生命結束之前仍然享有正常人平等的權利和需要。因為他們即將告別人世,許多要求對他們來說僅僅是最后一次,所以,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務于病人,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需要和尊重他們的權利。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應逐一解答,對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給予滿足。各項檢查治療打破常規,隨病情及病人的需要隨機進行,體溫、脈搏、血壓的測量避開休息時間,常規靜脈輸液分段進行。病人愿用自己被褥給予滿足。在檢查身體時,可能讓病人暴露隱私,在向病人充分解釋的同時要注意遮蓋,對病人的隱私應該充分尊重。如:病人夫婦應該有權利享受夫妻間的親密,病人如果愿意回家住上一夜,護理人員應該予以滿足;病人的親屬朋友探視和陪伴,勿需過多地限制,讓病人與親朋好友之間能在快樂的氣氛中進行情感交流,盡情享受親情帶給他的關心和快樂。這樣,病人感到自己仍然在被人們所關愛和尊重,產生心理平衡,增加愉快心情,從而讓病人帶著尊嚴和滿足走向生命的終點。
3控制臨終病人的疼痛與不適 提高生存質量
重視和減輕臨終病人的疼痛是提高生存質量,體現人性化護理的最好方式。疼痛是臨終病人的主要癥狀,首先,醫護人員要根據病人的癥狀確定給藥方式、給藥時間和用藥的劑量,即計算好時間,在疼痛出現之前給藥,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無疼痛與清醒之間的平衡[2],一般來說,對臨終病人不必過分控制鎮靜藥和麻醉劑。其次,護理人員應加強生活護理,為病人提供舒適的臥位,定時翻身,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不適;勤換衣服,保持床單、被褥干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幫助病人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新鮮的空氣;減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雖然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但護理人員可以讓病人沒有痛苦、面帶微笑地走向另一個世界。
4走進病人心靈世界、分享他們的適應過程
臨終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現實。在臨終階段,病人心情復雜,心理壓力大,很想知道自己的真實病情。雖然我國實行的是醫療保護性制度,但對臨終病人這樣的特殊患者,隱瞞和欺騙會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作為護理人員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以真誠的態度告訴病人實情,這樣病人既能正視自己的病情,消除猜疑心理,又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與此同時,護士要走進病人心靈世界、分享他們的適應過程,及時了解病人真實的想法,隨時掌握病人的心理變化情況,根據各自不同的職業、心理反應、社會文化背景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幫助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使其明白死亡是生命運動的自然現象,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引導和鼓勵病人面對現實,樹立信心,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也要生活得更充實和更有勇氣。通過及時的溝通、交流和心理疏導,也可以讓病人及家屬了解疾病治療的有關信息,對疾病的現狀、治療效果以及發展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不僅增強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安全感,而且可穩定病人的情緒,提高其抗病能力,延長生命時間。
5護士與病人家屬建立良好關系
護士要及時了解病人家庭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做家屬工作,如病人是家屬最親近最重要的人,當家屬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經無法挽回時,精神上會受到沉重的打擊,表現十分悲傷。護理人員要注意及時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動關心和安慰他們,作好該疾病及目前醫療現狀的解釋工作,以減輕他們心理上的痛苦。若病人年紀已高,家庭經濟狀況差,家屬放棄貴重的檢查與治療,我們表示理解。假如家屬對病人冷漠,我們給予動之一情,曉之一理,說服勸導。總之,無論病人家庭如何,我們都要作好臨終病人的人性化護理,做病人的親人,家屬的朋友,為了讓病人安然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護理人員和家屬應共同為臨終病人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生活氛圍,以減輕病人臨終時的心理壓力,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3],讓病人在充滿寧靜而溫情的氣氛中離開人間。
6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預后的估測和搶救的準備
痰液堵塞、呼吸困難是臨終病人的常見癥狀。應及時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當呼吸表淺、急促、困難或有潮式呼吸時,立即給予吸氧,病情允許時可適當采取半坐臥位或抬高頭和肩,有的病人由于快速呼吸加上焦慮而引起喘息,可根據醫囑應用抗焦慮劑,必要時使用嗎啡降低呼吸速率。同時,護理人員要儀態平靜、和聲細語、幫助病人保持平靜。此外病人出現痰名鳴音即所謂的“瀕死喉聲”,可使用濕冷的氣霧進行霧化,促使分泌物變稀,易于咳出。床旁備好吸引器。隨時做好搶救準備。因此,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加強巡視,做好預后的估測及搶救的準備[4]。
總之,對臨終病人護理人員除了掌握本專業的知識以外,還必須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想方設法讓病人在人生最后時刻精神舒適和放松,脫離痛苦和恐懼,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帶著美好的記憶走完人生旅途。護士被稱為“白衣天使”,護理工作被視為是對“生命的守侯”,人性化護理是臨終病人的人生最佳體現。
[參考文獻]
[1] 余曉分. 肺癌病人臨終關懷的護理1例[J]. 實用護理雜志,2002, 18(4):73.
[2] 任輝,向國春. 臨床常見癥狀觀察與護理[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2.
一、前言
突發的自然災害(如:地震、火災、水災等),意外傷害 (如:交通事故、施工事故、溺水、急性中毒等), 或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等都有可能導致急癥臨終病人的存在。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空間的擴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率明顯提高,意外死亡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對急癥臨終病人的護理研究開始引起護理學者們的關注。
二、護理方法
臨終護理又稱“臨終關懷”,是指向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照料,控制癥狀,提高生命質量,維護家屬身心健康,病人無痛苦、安寧舒適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旅程。臨終關懷不以延長臨終者生存時間為重,而是以提高臨終階段的生命質量為宗旨,因此護理的重點也應從關注病人的疾病轉為關注病人的痛苦,促進病人的舒適方面。護士要根據病人病情、對疾病認知程度、心理特點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滿足生理、心理需要。
1.提供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
盡可能安排在單間或病人少的病房,保持環境安靜,滿足陪護需求,病室每日通風換氣,床單元整潔,生活能自理時盡量幫助病人實現自我護理,以增加生活樂趣,保持自尊,理解病人心理,允許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室內用品擺放合理,保證病人安全。
2. 做好基礎護理,滿足合理要求
進入急診科搶救的患者病情危急嚴重,大多數在入院時就已經接近死亡,病情嚴重無法獲得治愈,但是仍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對停止心跳的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必要的時候采用呼吸機機械通氣和氣管插管治療,但是對于年齡較大、處于惡性腫瘤晚期和患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否要進行插管治療,應該與患者家屬溝通,最終遵從家屬的意愿。對所有入院急癥臨終患者做好各項生命指標的監測,做好各項搶救,盡量維持患者的生命。
準確的判斷患者的病情,并將具體情況及時的匯報給主治醫生,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對癥治療和處理,做好隨時搶救記錄。對于意識狀態極不清醒并且趨于腦死亡狀態的患者也要持續搶救和治療,除非家屬要求并簽字同意后方可終止治療。
為急癥患者做好各種管道護理,做好管道標識,保證護理時的無菌操作,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要先洗手消毒,避免發生院內感染。
3.疼痛護理
急癥臨終患者大多都飽受病痛的折磨,疼痛在這樣的群體中十分常見,在入院搶救的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對伴有劇烈疼痛的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適當的止痛、鎮靜藥物,盡量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避免不必要的生理疼痛。
4.重視心理護理
臨終意味著面臨死亡,在即將告別親人結束人生的最后日子里,病人的心理反應非常復雜。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博士臨終心理理論認為:當一個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癥或疾病發展到晚期面臨死亡時,其心理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否認、憤怒、協議、抑郁、接受五期,護士要多與病人交流,根據不同病人、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采取恰當的心理護理措施。如處于憤怒期的病人,心理不平衡,經常大發脾氣,斥責身邊的醫護人員與親屬,這是一種求生無望的心理表現。護理人員要以寬容的態度給予同情、疏導,使憂慮、恐懼情緒得到適當宣泄。協議期病人希望奇跡出現,此時他們對醫護人員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希望得到重視,給予最好的治療,減輕病痛,延長生命。護理上應給予更多的指導和關心,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優先給予治療,多巡視,多溝通,加強護理,使其感到被關懷,被重視,樹立生活信心。隨著病情進展,治療效果不明顯,病人感到失望,不得不接受現實,出現抑郁、內疚、焦慮等情感反應,部分病人存在自我感受負擔(即拖累家庭,成為別人負擔的心理感受),認為別人對他們的付出太多不值得,他們會拒絕治療,聽不進別人意見。此時護士應尊重病人的意見,不要強迫交談,可用非語言的交流方式給予一些安慰和心理支持,有條件時提供單獨的環境,盡量讓家屬陪伴,幫助解決未了心愿。到了臨終前,病人出現全身衰竭,病人感到接近死亡,內心極其痛苦,有時會暗自流淚,尤其是看到相同疾病的病人死亡時更加重了他們的思想負擔,此時要真誠地關懷,讓病人把恐懼和憂慮表達出來減
輕心理壓力,達到精神上的解脫。
5.關懷病人
面對處于痛苦又瀕于死亡的急癥臨終病人,護士要以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同情感、責任感,給予病人親切的關懷和細心的照料。
對待意識清醒,有希望越過臨終期而生存的病人,護士工作還是應該本著救人于危急之中的原則,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全力以赴,不要輕易放棄。護士仍應注意和病人交流、做好心理護理,消除其對急診環境和各種搶救設備的陌生感、恐懼感,認真做好各種搶救、監測治療和維持生命需要的護理。
對遭受意外傷害而導致態度、情緒反應激烈的病人,護士要給予諒解和寬容,主動關心照顧,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應急措施,一絲不茍地做好每一個護理操作,以緩解病人的身心痛苦。
對意識不清、救治已無望的病人,護士要持“ 慎獨”的態度,自覺地、認真負責地做好各種護理工作,盡到最后的職責,直至病人死亡。
三、護理效果
經過臨終患者的精心全面護理,所有患者都能夠從焦急恐慌的心理狀態中走出來,能夠正確的面對死亡,生活質量有明顯提高,患者家屬也在陪同護理階段緩解了心理緊張和痛苦,能夠比較平和的面對患者的疾病和死亡。
四、結束語
由于急癥臨終患者具有如下重要特征,即危、急、重等。雖然入院搶救絲毫沒有治愈的機會,對這類患者進行臨終關懷護理的目的是為臨終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的緩和性與支持性照顧,使患者能夠滿意安詳的度過生命中的最后時光,這不僅是對臨終患者尊嚴的維護,更是對患者家屬的一種安慰。
參考文獻:
[1] 董瓊芬.臨終病人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01):81-82
1生活護理
創建一個溫馨,積極,和諧的家庭式環境氣氛。為喚起病人的積極性情創造良好的背景條件,護士要把病房布置的溫馨,整潔,舒適,保持空氣流通。盡可能的體貼患者,生活上多給予照顧,加強交流。使病房充滿家庭式與溫暖。淡化患者的角色,使病人有安全感,歸宿感。加強基礎護理,重視晨,晚間護理。為病人勤翻身,經常改換臥姿,每日早晚2次按摩皮膚復壓部位,預防褥瘡的發生。保持口腔清潔,不僅使患者被感到舒適,而且能增強食欲。消除呼吸道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會清潔,保持大小便通暢,對安置各種導管的患者加強護理。防止脫落,復壓,扭曲。堵塞,創造寧靜環境,盡量安置在單間病房,陽光,溫度適宜,使晚期癌癥病人有安全感,舒適感。
2疼痛的護理
疼痛是晚期癌癥病人最常見的合并癥,持續的疼痛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引起患者嚴重的心理變態。特別是疼痛持續時間長而且逐漸加重時。患者感覺生不如死,常常失去生存的希望。
所以患者對疼痛的恐懼超過對死亡的恐懼。護士可按醫囑給藥,另外還需要教會病人熱敷,冷敷,按摩。放松等分散患者精力,用非藥物的方法減輕疼痛。當病人疼痛時,護士首先要穩定病人的情緒。注意做好心理護理,對病人要熱情,真誠,尊重和負責。通過語言消除焦慮,穩定情緒。治療及護理過程中,操作要輕柔,嫻熟,給患者親切,溫暖,信任感。根據疼痛的程度和緩解的時間,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和間隔的時間。
3幫助病人減輕疼痛,延長生命
患者經過了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接受期—五個痛苦的心理過程,首先想到的是延長生命。在化療期間護士應提前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和反應程度。化療藥物刺激血管。要注意保護血管,嚴防藥物外漏。同時注意飲食護理,調解飲食種類,來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改變營養不足的狀態。提高身體素質,提高藥物療效。同時加強病區完全消毒。疼痛時配合醫生給予一定的止痛,靜脈營養等支持治療。取得患者親屬與朋友的配合,動員家人親近患者。親屬對患者的鼓勵和支持能使病人心靈上得到最大的安慰。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提高療效,延長壽命。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