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稅務管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5 17:25: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大企業稅務管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大企業稅務管理

篇(1)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有關負責人對2009年出臺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的解讀: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充分利用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與一般企業相比,大企業的稅務風險通常不僅來自于做假賬或者簡單的賬面差錯,而更多地來源于相關治理層和管理層的納稅態度和觀念不夠正確,相關內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夠健全,經營目標和經營環境異常壓力等諸多方面。

二、大企業稅務風險特征

大企業由于在經營范圍、業務規模以及經營理念等方面與中小企業存在顯著差異,其稅務風險與中小企業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大企業稅務風險呈現以下特征:

1.業務復雜,稅務管理難度大。大企業通常具有經營范圍廣、生產經營復雜、組織結構龐大、跨地域和跨國經營等特點,適用稅種多,涉稅問題廣,稅務管理難度大。很多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根本涉及不到的業務,對于大企業而言卻經常發生,這些業務通常存在著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甚至會持續影響企業后期經營期內的稅收負擔,加大了企業的稅務管理難度。

2.稅收違法成本大。大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及業務總量大,某一涉稅事項通常成為整個大企業上下的共性問題,一旦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違反稅法,所涉及的補繳稅款、罰款、滯納金都是巨大的。更為重要的是,稅務上的違法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聲譽損失,甚至可能使企業陷入危機,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稅收監管力度強。大企業是國家主要的稅收來源,無疑也是稅務機關監管的重點。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大企業的檢查力度,國家稅務總局每年都會選擇幾家大型企業實施稅務風險審計。在當前日趨嚴厲的稅收監管環境下,大企業稅務違規很少有逃避檢查處罰的機會。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問題原因分析

1.稅務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夠。一直以來,大企業管理層更為重視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發等環節,對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稅務風險管控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全過程。由于稅務風險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在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控體系當中,較少考慮稅務風險的因素,很少建立系統的稅務管控制度,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基礎薄弱。

2.稅務風險管理簡單、滯后。目前仍有較多大企業并未專門建立起稅務管理部門,即使有大企業設立了稅務管理部門或崗位,更多的也是執行日常納稅申報、維持與稅務部門的關系等職能,忽視了稅務風險管理,稅務管理的模式簡單。稅務管理不參與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不跟蹤和監控相關稅務風險,稅務管理環節滯后,屬于被動管理,缺乏系統化防范稅務風險的機制。

3.稅務風險管理專業人才儲備不足。大企業由于涉稅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對稅務管理人員提出的較高的要求。很多大企業稅務管理部門人員偏少,甚至有的企業由財務人員兼職稅務崗位。稅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自主處理復雜稅務問題的能力較弱。稅務管理人員由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業較少,對稅法及稅收政策的了解不夠全面、準確,不能充分研究與企業相關的稅收政策信息,從而無法充分利用相關稅收政策。

四、加強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建議

1.樹立正確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大企業管理層應充分認識到,稅務風險越來越成為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管理層應給予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一定的重視,在做出重大經營決策時,要充分考慮稅務影響因素。同時,管理層應在整個企業內部積極傳達、貫徹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使各個部門能夠積極配合財務部門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將稅務風險管理納入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常態性工作中去。

2.建立、完善稅務風險管理內控體系。稅務風險內控機制是企業內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范稅務風險的有效手段。大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稅務管理部門,特別是對于行業跨度大和涉稅業務復雜的大企業,應當設立相對獨立的稅務管理部門,實現稅務管理不相容崗位的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大企業應當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在規范的環境下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稅務管理部門應參與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經營決策的制定,科學、合理防范政策遵從風險、準確核算風險、稅收籌劃風險、業務交易風險等。

篇(2)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法規定,造成企業應納稅而未納稅或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法處罰及聲譽損害等風險。當今大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把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作為稅收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也是優化大企業稅收服務的基本要求,為了引導大企業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實現涉稅業務零風險,全面實施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現就稅務風險成因及風險管理進行探討。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成因分析

第一,政策執行不到位。大企業財務人員注重對財務會計知識的學習、培訓,能夠對多種經營業務會計上處理的得心應手,但對稅收政策的理解難免不夠準確、不夠深入,對稅收政策的了解不夠及時,出現了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未享受的情況。大企業經營形式多種多樣,有些行業過時的規定仍在運行,加之稅收政策的復雜性,致使稅企雙方在稅收政策的認識、把握和執行上存在差異易造成企業對稅法有自己的看法,而稅務機關卻做出不同的解釋,由此產生納稅風險。

第二,內部控制不力。大企業組織機構龐大,財務核算方面一般比較及時、準確、規范、納稅行為通常比較規范。但由于企業內部管理觀念和方式的不同,部分企業的稅務管理相對比較薄弱,在實際操作中,納稅遵從常常有差異。

第三,溝通協調不夠。大企業負責人一般重點關注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財務報告目標,在分析財務管理中的涉稅內容與稅務機關的溝通有所欠缺,容易忽略一些具體的涉稅業務,從而造成納稅風險。

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

第一,建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構。負責日常稅收征管及稅收輔導工作,辦理納稅申報、稅務復核、發票認證,稅收宣傳,稅務審計評估,使企業通過內控制度體系防范規避稅務風險。

第二,實施專業化分類管理。依據信息化管理手段,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橫向數據分析,對同企業不同時期的縱向數據分析,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防范稅務風險。

第三,建立大企業稅收核算風險預防機制。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工藝流程、財務狀況,制定適合于本企業的各個稅種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對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涉稅事項以稅收政策為依據,予以標準化列示,成為辦理涉稅事項的操作指南。

篇(3)

根據稅務機關的調查研究,我們認識到當前企業稅務風險的嚴重性,對此企業必須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盡管大企業也在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地落實“指引”,但從執行稅收政策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尚不成熟,企業管理人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管理工作的存在問題,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的緊迫性已經凸顯,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對中石油、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華能集團、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華為、五礦集團和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8戶企業集團,由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和稽查部門合作開展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

一、概述大企業稅務風險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概念

稅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經濟活動相關涉稅活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稅務機構以及企業單位對這一不確定的認識和判斷。因為大企業自身的涉稅行為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自身行為不當,稅務制度的改變等,導致相關部門無法及時、準確的根據國家稅務制度要求最終自身財產遭受損失、企業名譽受損、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等的風險。大企業是我國稅收重要來源,在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方便進行稅務管理,我國稅務部門通過列名的方式對大企業進行確定。現階段,國內的定點聯系大企業已經確定了45家,每年國家稅收的兩成來自這些企業。

(二)大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國內對于大企業的劃分標準為:同時滿足銷售額3億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而國際上通常使用下面五項標準進行衡量:創業核心技術;規模經濟;供應鏈管理能力;品牌價值;資源壟斷。大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龐雜,經營內容復雜,多元化企業甚至會存在跨行業、跨區域的情況,涉稅事務繁重,稅務管理工作非常困難。同時也因為大企業業務重大,所以一旦被查出違法稅務行,相應的稅務金額處罰也是非常沉重的。更為嚴重的會挫傷企業的信譽,同時極易給企業引起各種經濟危機。對企業的發展形成嚴重的影響,對于其宏觀經濟的運行造成重大的影響。

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為內控制度中一項關鍵性內容,是大企業進行稅務防范工作而制定的一套稅務風險管理規范制度。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實施高效的稅務管理工作,也是企業稅務防范當中采取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具體體現在,大企業董事會等機構及其成員一同參與實施,主要是為了合理的保障企業在有效的防范自身稅務風險的前提下,創造更高的稅務價值,進而制定完善的流程和規范。

二、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

在國內,稅務管理進步相對較晚,相關理論尚不健全,實踐經驗較為缺乏,直至今天,依然沒有制定一套相對完善的稅務法律對大企業稅務內控工作進行合理的指導。現階段,我國的征管法等相關稅務法律制度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控制等方面設立相應的要求和規定,同時也缺乏較為詳細的稅務控制鼓勵措施。我國稅務總局頒發的稅務風險管理規范性文件,主要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作用,不具有相應的強制性。

(二)缺乏系統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大企業自身的部門機構設置相對混亂,崗位職責不明確。比如部分單位在稅務風險內控方面設置了專門機構,部分企業設立了風險控制機構,一些企業則同時設立了兩個部門。此外,有關稅務風險防控責任,部分企業落實在自身的風險內控部門,而一些企業則分配到自身的財務部門中,有的企業稅務風險是內審部門在負責,和其他單位的聯系不足,全局統籌不到位,使得大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效能下降。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企業沒有建立較為高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稅務風險評估工作較為形式化。同時稅務單位通過風險評估信息反饋可以對企業的稅務防范工作進行一定的指導。稅務機關的工作能力受到稅務人員、稅務信息化程度、涉稅信息等多項因素的影響,如果稅務人員素質較差,稅務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等情況下,稅務機關難以對大企業自身的涉稅風險進行系統、有效的識別,所制定的風險評估報告的指導性不高,此外風險評估反饋不及時,對于大企業的風險防范進行合理的指導。

(四)稅務風險管理的執行力不足

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建立不到位,具體的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加之部分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工作執行力度嚴重欠缺。同時大企業組織結構復雜,相關的經營項目繁多,信息化程度較高,技術組織管理能力均較強,基層稅務人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整理資料、稅額催繳、日常巡檢等工作上,無法抽出充足的時間組織納稅評估、稅務風險分析等風險排查工作,使得精細化管理無法得到落實。

(五)缺乏有效的監督及風險管控效果評價工作機制

很多大企業對于自身的稅務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稅務風險管理不到位,更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導致風險管理工作較為混亂,風險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對于風險管理和控制效果沒有進行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缺乏相應的評價工作機制,風險管控不到位企業難以認識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無法及時的優化和完善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一)完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

大企業要想建立健全自身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以及制度,需要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機制方面,國家法律依然處于空白狀態,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已經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規程(試行)》,各個方面應當努力學習相關指導合規程,可以結合相關指導和規程制定符合本企業具體的情況的稅務管理基本制度。同時稅務部門也必須加快大企業稅務風險法律建設工作,需要盡快針對稅務風險內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將其劃入我國法律法規中。由此大企業在組織自身的稅務風險可以嚴格按照法律進行,稅務部門在進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也有明確的執法依據。

(二)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確定管理職責權限

應當率先從人員方面著手做起,提升領導層的稅務風險觀念,同時將這一風險意識融入企業的運營當中,企業各個分支結構設置相應的部門,聘請素質過硬的人才負責稅務工作,參與稅務決策分析、外部信息稅務影響分析、稅務核算等工作,切實遵循崗位分離原則,防止出現稅務人員兼任的情況。此外應當確定完善的稅務風險管控機制,和企業其他內控制度有機融合,確保在稅務政策落實、外部經濟環境變動充分分析稅務風險問題,確定完備的工作流程,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同時通過研究制定科學的建議,一旦發生稅務風險可以快速進行應對,減少為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制定科學的風險預估辦法

大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當中,采取科學的合理風險預估方法。對企業涉稅活動中面臨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將評估結果及時的反饋給企業的管理層、決策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企業相關部門以及人員可以結合相關可以根據反饋信息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有效的控制風險,降低企業稅負壓力。

(四)強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執行的監督與效果評價機制

對于企業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保障風險管理的全面落實。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安排專門的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對管理工作中,工作態度不佳,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及時予以提醒或警告,促使其及時修改和整頓。同時建立較為合理的效果評價機制,對自身的風險管理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和優化。

(五)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激勵機制

為了促進稅務風險管理加強,應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針對稅務風險控制效果良好的部門,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于風險管理工作混亂,態度不端正等進行相應的懲罰。由此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鼓勵,由此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在國民經濟中,大企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大企業經營范圍龐大,經營業務復雜,涉稅事務繁重,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負擔較大,企業必須重視對自身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深入的研究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探究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天燈.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

篇(4)

1.成立專業化風險管理團隊,建立大企業稅務風險控制中樞

大企業經營范圍廣泛,涉稅事項復雜,對稅收管理與服務的要求高。某市通過遴選的方式,在全市國稅系統選調12名人員,組建市風險監控中心,負責任務的整合、分發,起到風險管理中樞的作用。成立情報管理、風險分析識別和風險應對管理三個緊密型團隊,明確各團隊的崗位職責,在縣局把情報管理、風險識別、風險應對管理由征管科扎口管理。

2.成立專業化風險應對分局,構建大企業風險應對系統

大企業作為重點稅源戶的典型部分,其稅務風險天然地與其他重點稅源戶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和關聯性,某市設立風險應對實施分局,專門負責專業化風險管理團隊下發的典型戶應對、行業解剖性應對和重大風險應對,形成典型案例分析報告和行業性應對指南,并承擔重點稅源戶的應對實施管理。在縣局通過職責調整,組建2個專業化應對分局,分別負責重點稅源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風險應對;在市區分局組建3-4個稅源專業化應對科,以此形成網狀結構系統,全方位鎖定大企業稅務風險。

3.成立重點稅源管理機構,扁平化實施大企業風險管理

在屬地管理模式下,總局、省局、市局、縣(分)局均對大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業務邊界不清,效率低下且很容易影響納稅人的遵從度。某市國稅局由國際稅收管理處上收原先分散于各地管理的大企業風險管理事項,承擔全市列名所有大企業的稅收服務、風險分析與識別、評定審計和反避稅為主的風險應對實施職責。市局大企業和國際稅收管理處和省局大國處對口,對下級風險應對分局具有指導職能。明確各級大企業管理機構業務邊界后,市局直接實施管理的大企業占全市稅源總量60%以上。

二、大企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5年來某市對大企業風險管理的探索過程來看,筆者認為在實際管理中還存在亟待思考解決的問題。

1.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對大企業管理的基礎薄弱

某市國稅系統目前有在職干部1015人,比1994年僅增加169人,而管轄的納稅人有近70000戶,比1994年增加53400戶,特別是“營改增”實施以來納稅人增加7694戶,大企業的戶數也是連年增加,采取以往“人盯戶”“以票管稅”的方法越來越管不了,大企業的隱藏在巨大業務量下的細微風險很難被及時發現。

2.大企業風險管理的要求日趨提高

大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大,業務復雜,資產重組、股權投資活動頻繁,產業結構呈現多層級、跨行業等特點,基層干部風險管理能力與這些大企業財務人員及其稅務中介機構的財務水平差距很大,也就很難實施有效的管理,“以弱對強”越來越不好管。

3.稅企雙方層級管理及信息不對稱

對于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尤其是跨地區經營集團企業、股份公司、跨國稅源等,不同層級的稅務機關在大企業管理過程中很難取得全面的信息和類比分析數據,尤其是在對大企業分支機構實施稅源管理時,基層主管稅務機關普遍存在“管得著看不見、看得見管不著”現象。

三、進一步優化大企業稅務管理的思考

目前,稅務機關對于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大力推進以風險管理、信息管稅等為主要內容的稅源專業化管理是強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前進方向,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轉換工作重點,建立平等互信合作的新型稅企關系

將過去事后的監督檢查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向預防和及時發現事前事中風險延伸,做到最大力度地預防風險發生,最快速地發現潛在的遵從風險,最大限度地以共贏方式解決已出現的稅務風險。大企業一般內控較強、財務核算健全,納稅遵從能力較高,稅務機關應依據大企業的上述特點,促進其主動提升納稅遵從度,以求從一定程度上走出稅務管理人員“人少事多”的管理困境。

2.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縱向推進內部職能調整

篇(5)

一、近年來國家稅收政策導向

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稅收政策也在不斷演變。國家稅務總局于2009年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就大企業風險管理的制度與目標、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監督和改進等問題進行了明確。隨后,在不同城市試點《稅收遵從協議》,稅務機關的監管方式取決于納稅人對其納稅申報過程的控制程度。我們從這些政策中可以看到的關鍵詞是針對大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稅務風險。那么什么是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又會有什么作用呢?

二、稅務風險與內部控制的聯系

(一)稅務風險

一般認為,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這種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導致未繳、少繳或遲繳稅款,產生相應的補繳稅款、滯納金和罰款的義務,造成企業經濟的損失和連帶的聲譽損失;另外一方面,由于企業對稅收政策把握不準,企業沒有享受到本該享受的稅收優惠,或多繳、提前繳納了稅款,也會造成企業的稅收行為不經濟。

稅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結合稅務目標和戰略,運用風險管理體系和流程,對企業可能面臨的涉稅風險事項進行管理和控制的一個過程。稅務風險管理通過識別可能影響企業稅務合法性的潛在事件,運用相關風險管理流程和工具,把稅務風險控制到企業可接受的水平,使企業的營收最大化,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內部控制

1972年,美國準則委員會(ASB)所做的《審計準則公告》,該公告循著《證券交易法》的路線進行研究和討論,對內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義:“內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單位為了提高經營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和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管理目標,而在單位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的組織、計劃、程序和方法。”具體來說,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開始于管理流程控制,有助于管理層實現經營目標;結束于會計控制,將企業的經濟活動真實完整地記錄下來,反映在財務報表中。

(三)稅務風險和內部控制的聯系

與一般企業相比,大企業通常規模更大,內部架構復雜細化,經營業務多樣,管理協調難度大。稅務風險的存在通常不是來自于辦稅人員主觀故意,而更多是由于企業管理層的稅收風險意識不強,沒有建立起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稅務管理環節薄弱,防控意識不強,從而導致企業辦稅人員對稅法規定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從而產生風險。由于企業規模大,稅務管理只能依托于企業的采購、銷售、開票、記賬等等系統,而不可能依賴于手工操作。一個環節中的微小失誤就可能造成巨額稅款的少繳,從而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對于大企業來說,以風險管理為導向,良好的內控系統支持,完善的風控流程的建立是稅務風險管理的前提。

三、稅務風險防控及制度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法律法規框架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框架體系來支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08年6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這個基本規范重點關注的是企業經營目標和財務報告方面的目標。國家稅務總局于2009年的指引只是引導企業建立全方位的稅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并非強制性執行。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只有部分重視稅務風險管理的企業開始建立與稅收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而相當一部分有能力、有基礎的大企業還沒有意識到稅務風險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因此大企業的制度發展狀況也是千差萬別的。如果可以在立法層面上逐步推進企業稅務內控的建設,以大型國企、跨國企業為起點推進稅務風險控制,可以促進大企業提升稅務風險應對能力,極大地降低企業稅務風險。從稅務機關的角度看,加強大企業的稅務風險控制,在稅收管理方面也實現了80/20法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強管理層稅收意識

長期以來,企業的管理層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企業的戰略目標、研發、運營的主要活動上面,對于稅務風險不夠重視,在企業的戰略層面沒有對稅務活動進行考量,認為稅務只是企業經營末端記賬核算的一部分。由此導致當稅務問題發生時,企業往往連補救的措施都沒有,造成巨大的稅收成本。相反,如果企業的管理層足夠重視稅收,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在企業設置稅務專業人員隊伍,并在做出重大經營管理決策、發生重要經營活動和建立重點業務流程前聽取稅務專業人員的意見,經過企業內部管理層研究和審議,有針對性地關注相應的賬務處理和會計核算方面的風險,就可以從源頭上控制稅務風險,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稅收從業人員的素質

稅收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而現實狀況是,很多大型企業都沒有專門設立稅務崗位,或由財務人員兼職完成最基本的納稅申報要求。由于辦稅人員的非專業,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國家的稅收政策,也不懂得怎樣和稅務機關溝通,造成很多當期和潛在的稅務風險。在政策環境多變,經營環境復雜的條件下,大型企業打造一支專業的稅收工作隊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稅務風險內控的核心。同時,企業應與專業的第三方機構適當合作,在系統構建和做出重大稅務決策時聽取專業意見。

(四)建立以系統為基礎的內部控制制度

由于大企業的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加上很多企業在運營中并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導致其經濟行為不能得到精確控制,難以收集據以做出經營決策、控制風險和對外報送的有效數據,工作效率低下。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為了與大企業的規模相適應,企業應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建立科學、有效、完整的核心系統,并據以進行嚴格的內部控制。從計劃到決策、執行、監控、總結的每一個環節,將企業各個部門、層次的人員都納入大系統中進行管理。核心系統的構建將輔助企業經濟活動的開展,強化人員績效管理,并通過系統痕跡追蹤細化責任,是當代大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依托。同時,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五)完成企業稅務制度體系建設

在管理層重視,建立企業內部系統支持和打造稅務專業團隊的前提下,企業可以積極完成稅務制度的建設。以下為幾點具體的建議:

一是權力方面。企業稅務風險控制機制應在機構設置和業務流程方面做到互相監督、互相牽制。納稅申報表的填報與審批崗位、稅款繳納劃撥憑證的填報與審批崗位、發票購買保管與財務印章保管崗位、稅務風險事項的處置與事后檢查等環節都要求進行職責分離管理。辦稅人員應在企業重大經濟事項過程中參與決策、審查、研究等,并對重大合同提出稅收影響和風險意見書。與稅務相關的企業內外信息應及時匯總到辦稅機構和辦稅人員的手中,辦稅人員有權了解所有的涉稅信息。

二是責任和義務方面。辦稅人員應為企業規避稅收風險,節約納稅成本,并對自身的稅務意見負責。將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成效與相關人員的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及工作業績相聯系,在業績考核時實行稅務差錯一票否決制。企業外聘的辦稅機構有義務向企業決策者提供及時、準確的稅務信息,在重大稅務問題上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意見。

三是系統開發方面。建議開發一套內部涉稅風險評估與監測的軟件系統,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設定的財務指標,及時評估發現涉稅風險。對企業納稅遵從情況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并分析產生風險的原因。估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并決定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編制容易發生涉稅風險的問題清單。形成一套日常控制稅收風險點的機制和發生稅務風險的應急程序及措施,力求將稅務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編制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更新及時、使用方便的稅收手冊,讓不懂稅收的業務人員也能知道怎樣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配合企業完成稅收目標。

同時,積極推進企業涉稅文化建設,將提高稅收遵從意識以及防控稅務風險的意識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建立健全每個員工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將依法納稅作為企業的價值觀,將依法籌劃作為每個員工的行為標準。這樣的良性發展可以把企業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體系有成效地建立起來,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戰略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為北京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崔九九.企業稅務風險與內部控制[J].都市家教(下),2015(7).

篇(6)

    (一)稅務風險企業所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包括稅收法律風險,然而,避免稅收法律風險專業性很強,相較于避免非稅收法律風險更具復雜性,因此,并非每一個經營者都能夠掌握的。所以,了解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并運用稅務風險管理方法予以防控,是企業決勝商場的有力武器。

    什么是稅務風險呢?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筆者認為,稅務風險就是實際稅務結果不同于預期的可能性,即出現并非預期的稅務結果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產生的原因有多種,比如,稅收法律的變化、稅收法律解釋的不確定性、稅務檢查頻繁度等。

    (二)稅務的七大風險領域稅務風險通常存在于如下七大風險領域,企業應從這七大風險領域有效控制稅務風險。

    第一,交易風險。這種稅務風險是指將稅收法律、規章和稅收決定運用于企業的某一具體交易而產生的風險。企業應確保每一具體交易符合相關的稅法規定。

    第二,合規風險。這種稅務風險與企業稅務遵從義務相關。例如納稅申報義務、稅源扣繳義務等。

    第三,運營風險。這種稅務風險與將稅收法律、規章和稅收決定運用于企業的日常經營相關。當企業沒有稅務意識、企業交易文件的缺失、財務和稅務報告系統的控制不足時,稅務風險隨之產生。

    第四,財務會計風險(如財務會計系統和政策的變化)。

    第五,管理風險(如人員的變化)。

    第六,組合風險(指各種風險的組合)。

    第七,名譽風險(如稅務機關的調查、不利的媒體報道或市場反應、股東或投資者的不信任、稅務機關之外的國家行政機關負面看法、法律訴訟)。

    (三)稅務風險管理的作用稅務風險管理是用來幫助企業制定針對稅務風險識別和管理的管理框架,這種管理框架將有如下作用:

    第一,有助于識別企業現有的和潛在的稅務風險。

    第二,有助于企業根據影響及可能性,對稅務風險進行優先次序的排列,把適當的關注度和資源傾注到最關鍵的稅務風險領域。

    第三,對重大稅務風險,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

    第四,及時向關鍵利益相關方(包括企業高管層、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通報稅務風險管理流程。

    第五,根據企業的風險的耐受水平, 建立評估未來稅務籌劃機會的程序。

    本質上而言,稅務風險管理有助于理解稅務風險何時產生并對稅務風險作出應對決定。

    二、內部控制的最新發展及其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稅務風險與企業內部控制的三大目標(運營的有效性及效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法律遵從度)密切相關。

    許多國家都以立法方式要求企業提高財務披露和股東利益保護的程度,要求提高企業稅務事項的透明度。企業被要求向政府和股東提供的信息越來越多,這種趨勢的代表性事件包括:

    第一,2002年通過的美國薩班斯法案。該法案要求企業關注的風險管理包括與財務報告相關的稅務風險管理。為此,企業必須制定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政策和控制,以便管理稅務風險和報告稅務風險。

    第二,中國于2008年通過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2008年6月,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其中,規定了上市公司應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確立了我國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框架,標志著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企業內部控制具體規范》正在起草中,不久之后將在上市公司實施;2008年6月財政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草擬了《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征求意見稿)。

    第四,200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中,明確提出:稅務風險管理由企業董事會負責督導并參與決策,董事會和管理層應將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作為企業經營的一項重要內容。

    因此,在法定報告和法定披露不斷強化的的環境下,公司必須實施針對稅務遵從、透明度、公司治理的流程,并且,公司董事會和董事不僅要了解上述流程,而且要監督上述流程的執行以有效降低稅務風險。

    三、稅收體制現狀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影響

    (一)我國稅收體制的漏洞及其所帶來的稅務風險對企業稅務風險狀態構成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包括:企業會計簿記的質量、會計系統的局限、企業文化、企業聲譽、稅務遵從意識、企業內部交流流程、企業與稅務機關的關系、風險偏好程度、稅務遵從流程、跨境遵從流程、立法變化、政府稅收政策、立法宗旨、國家間稅收安排或協定、國際經合組織稅務指南等。

    在中國,稅收體制仍處在發展階段,稅收監管環境是一個重要的稅務風險因素。企業應特別關注如下因素:

    第一,中國稅法的體系不夠完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中國企業不斷嘗試運用國外企業的各種運營方式,但中國稅法卻沒有與此類國外運營方式相對應的規定。這種情形下,立法機關不得不使用概括式規定的立法技術,以便日后根據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授權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對概括式規定進行細化。由于稅法規定會對經濟活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這樣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此一來,中國的法律(包括稅收法律)難以避免地存在滯后性。并且,中國稅法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稅法漏洞,對于利用這些稅法漏洞的納稅人來說,日后稅務機關可能會裁決這些納稅人的行為違反了稅法的基本原則,因此稅務風險是很大的。

    第二,中國稅法的體制不夠透明。稅務機關常常會制定一些旨在補充國家稅法的行政規定,而這些規定往往并不向社會公布,因而成為一些“內部規定”。這無疑會增加納稅人的稅務風險。

    第三,中國稅法的解釋不夠統一。由于中國稅法仍處在不斷發展階段,包含很多概括式規定,稅法中的很多術語沒有統一的解釋。在稅法實施過程中,更多地依賴于地方稅務機關的解釋(“地方解釋”),對同一稅法術語各地給出不同的地方解釋是難以避免的,這就造成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困難。更糟糕的是,地方解釋可能被上級稅務機關推翻,這無疑增加了納稅人的稅務風險。

    第四,中國稅法的實施不夠統一。在中國,存在這樣的情況:出于宏觀經濟控制的需要,對已經公布了的稅法并未加以嚴格執行。例如,為抑制炒賣地皮,中國于1993年出臺了土地增值稅條例;然而,或許由于后來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并沒有嚴格征收土地增值稅。中國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對于國家統一規定的某些稅種,各地的地方稅務機關執行力度不一,有的地方稅務機關甚至根本不執行。但是,納稅人并沒有收到免繳或緩繳的書面通知。這成了高懸在很多納稅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第五,缺乏稅務裁決制度。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通常有這樣一種稅務裁決制度:即當納稅人就某個納稅事項向稅務機關提出書面詢問時,稅務機關有義務作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答復。如果稅務機關的書面答復僅僅對提出書面詢問的納稅人產生法律效力,則這種稅務裁決被稱為“個別稅務裁決”(Private letter rulings);如果稅務機關的書面答復對所有納稅人產生法律效力,則這種稅務裁決被稱為“一般稅務裁決”(Public letter rulings)。有了這樣的書面裁決制度,納稅人就可以避免事后被稅務追查的風險。中國稅法處在不斷發展階段,包含很多概括式規定,中國更需要這樣的稅務裁決制度。

    第六,實踐中,缺少針對稅法的司法審查。盡管中國法律明確規定,在與稅務機關就納稅事宜發生爭議時,納稅人有權提起行政訴訟。但是,現實中,很少有納稅人膽敢起訴稅務機關。究其原因,大致有兩大主要方面:其一,精通稅法的中國法官實屬罕見,如果納稅人起訴稅務機關,最終仍是由稅務機關向法院作出解釋,這顯然對納稅人不利;其二,如果真有某些納稅人膽敢起訴稅務機關,即使納稅人贏得納稅爭議的訴訟,則其后,稅務機關會對該納稅人成立以來的全部經營活動進行全面的稅務檢查,最終憑借高懸在很多納稅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迫使這些納稅人屈服。

    隨著中國稅收法治的進展,納稅人的上述稅務風險將逐步降低,但是,在中國最終達到稅收法治前,中國的納稅人仍應重點防范上述稅務風險。

篇(7)

通常情況下,大企業均具有資產規模大、經營范圍廣、投資能力強、生產周期長等特點,因此加強其內部財務管理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首先,通過合法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是稅務管理的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加強稅務管理,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稅收成本,為企業實現基本財務管理目標。其次,加強稅務管理,能夠使企業提高自身財務管理能力,進而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最后,開展良好的稅務管理,可對企業財務資源科學配置產生促進作用,并在準確掌握國家相關稅收政策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大企業稅務管理面臨的主要風險

大企業在開展稅務管理活動時,稅務籌劃工作是核心環節,因此不可或缺。良好的稅務管理雖然能夠促進財務管理的進步,但不表示其完全處于零風險狀態。從大企業稅務管理角度看,認為現階段其稅務管理工作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1)政策風險。從現階段我國立法角度看,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雖然具備一定穩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成熟,有關稅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還不夠健全,進而使相關稅收政策公開性和透明度偏低。當政策發生改變時,一定程度上會給稅務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帶來影響。

(2)財務風險。在大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常常要面臨嚴峻的財務風險,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稅務管理的實效。例如,在進行籌資活動時,債務資本額度越高,雖然能夠為財務籌劃帶來更大規劃空間,但在獲得利益的同時,財務風險也相應增加。而銀行貸款資金比例越高,則將帶來更多財務杠桿效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風險。

(3)市場風險。在市場經濟制度下,更多大企業擁有相對自主權,并可根據市場整體運行情況調整自身財務管理方向。這樣一來,就會帶來市場風險,如銀行貸款利率、通貨膨脹及市場供求等因素,均可能加大企業籌資活動的難度,進而增加籌資風險的發生概率。因此,大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充分考慮現階段市場環境,保證稅務籌劃科學合理。

三、加強大企業稅務管理的策略

新時期,稅務管理應成為企業管理中相對獨立的項目,并對自身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分析稅務管理問題時,要將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負稅的影響作為重點內容,同時不斷對稅務管理工作進行優化。文章以企業“籌資”活動為例,說明加強稅務管理的策略和重要性。

(1)發行債券――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大企業發行債券,能夠迅速籌集到資金,并獲得相關所得稅收益。發行債券資金成本較低,能夠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債券支付利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定期返還本金并支付利息。二是分期支付利息方式。當采取定期支付付息時,應根據相關規定對利息進行定期支付,計提應付債券利息,并對相關費用進行分攤,進而減少資金占有率。目前,我國對企業發行債券控制力度較強。因此,雖然企業能夠通過發行債券來控制納稅,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2)銀行貸款――有效減少納稅額度。銀行貸款的主要成本構成是利息,因此企業可通過利息攤入成本方式來進行合理避稅,且有效利用資金往來雙方(銀行與企業)的關系及所處經濟地位,來進一步實現“節稅”功能。與此同時,企業向銀行貸款,將資金用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可以在納稅前將相關款項扣除,因此具有一定抵稅效果。

例如,某油田企業欲購置兩臺1000萬的機械設備,投資收益期限為10年,每年可獲得200萬元盈利,也就是說該企業需用10年時間才能累積2000萬資金。若向銀行貸款,每年貸款200萬,年利率為10%,共貸款10年。假設企業所得稅率為25%,則:1)企業自我籌資:該企業盈利后每年平均納稅額:200×25%=50(萬元),則10年納稅總額為50×10=500(萬元)。2)銀行貸款籌資:企業每年納稅額:(200-200×10%)×25%=45(萬元),則10年納稅總額為45×10=450(萬元)。3)兩種方式納稅差額:500-450=50(萬元)。

從上述計算結果可知,10年下來,自我籌資方式納稅額比銀行貸款多出50萬元。相比之下,銀行貸款能夠使企業提前籌到資金,且企業承擔的風險較小。同時,銀行貸款利息支付方式多樣,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付息方式,進而為現金流數量、時間及額度提供判斷標準。

(3)融資租賃――減少所得稅納稅額。融資租賃是指利用租賃公司來實現籌資,租賃公司根據大企業的相關要求,出資購買相關生產設備,在合同規定期限內向承租者提供使用信用。在進行融資租賃時,與租賃資產相關的風險全部轉嫁給承租方。這樣一來,企業不僅能夠迅速獲得經營所需資金,而且能夠按照固定資產(機械、設備等)租入進行折舊處理,并以折舊費用作為相關成本費用,進一步減少所得稅納稅額度。融資租賃時,租金利息在支付所得稅前進行扣除,進而減少納稅基數。

(4)權益資本――增加權益性投資收益。通過發行普通股票來為企業籌集經營資金,不能夠提升企業的信譽,也能為債務資金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普通股票沒有截止日期,也無利息負擔,并且在發行過程中不用償還本金。因此,通過這種方法進行籌資風險較小。但是,普通股票發行費用比較昂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籌資成本。投資者要求高回報和高收益,且股票紅利不能在納稅行為前進行列支,只能在稅后利潤中進行支付。我國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紅利、股息等具有權益性質的投資收益為免征稅收入范疇。

篇(8)

隨著國際金融流動速度的日趨加快,跨越國界的多行業大型公司相繼出現。這種大型公司不僅結構龐大,且涉及的核算體系也相當復雜,大型跨國公司分散的經營體制與絕對集中的決策管理,使其擁有相對復雜的稅務事項,稅務數據不僅龐大,且往往還涉及到各利益方面,這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抬高了稅務的風險性。因此,大型企業完善自身稅務風險防控體系,提高自身對稅務管理的意愿性,以避免因為企業稅務問題造成經營及企業聲譽方面的損失,便成為各大型企業規避稅務風險的主要內容。

一、大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風險

國際金融方面的不安因素使企業本身原有的價值被低估,企業面對金融危機更傾向于尋找聯盟伙伴或者謀求海外貿易,這種跨行業或者跨國的交易,使企業的稅務安全頗受壓迫。比如企業在股權以及資產交易時,若無法及時精確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某些稅務風險,那么便會踩進高額稅務的陷阱區域;或者企業在談判或者簽訂合作意愿書時,因缺少財政部門的參與,便很可能會因了解不清而給對方繳納稅務,這也會在不經意間增加企業的稅務成本。

相對于中小型企業,大型企業一般不會因為“做假帳”或者“賬面數據錯誤”等低等稅務錯誤而陷入稅務麻煩,但大型企業經常會在經營過程或者會計處理過程中引發稅務風險。這些問題看似比較淺顯、微觀,但其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卻是比較深層次與宏觀的。這種問題往往是由于企業管理不善或執行能力較差而引起的,這是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企業控制手段失調及控制目標不明確的表現之一。

(二)外部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在經營時,一般都采取金字塔的經營管理模式,即少數管理者處于管理上層,其余的工作人員等處于最底層,這種管理模式無形中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增加了不少壓力,同時也給企業財政部門在處理涉稅事宜時增添了不少的壓力。企業的這種經營管理模式,使企業的管理資源無法發揮其正常的管理效率,且同時企業因管理標準的不一致化,使企業監管模式無法規范化,企業的信息速率也會隨之而降低,那么這就給“稅務信息失真――會計信息失真”,最后到企業稅務風險埋下了隱患。

除此之外,是來自于外部政策環境方面的壓力。相對于國內及其他行業來說,我國的稅務政策處于一個相對較為動態的環境之中,我國的稅務政策不僅多變、穩定性差,且長期處于一種隨經濟形態而變化的動態性中,稅務政策多變一定程度直接導致企業經營與反應的遲滯。

二、大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完善大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控機制

完善大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內控機制,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首先要做的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建立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所謂企業的實際情況,即企業的機構與管理規模。涉及多種行業及地區性跨越較大的大型企業,要設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專門與財政部門合作,監管公司的稅務事宜。對于行業相對較單一,企業結構較小的企業,可在企業財政部門之下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組。而對于經營規模較小的單位,則可以在財政部門內設立稅務風險管理崗位,由專人負責具體事務。

(二)加強稅企溝通

針對政策引起的稅務風險,國家稅務機關可以與企業建立起信任機制,引導稅務信息的流動,盡量減少由于稅務信息不通暢而導致的企業稅務風險。當國家稅務政策出現調整及改動時,稅務機關可以對此進行專門的講解,將國家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快速地傳遞給企業,這樣不僅直接加快信息流動,同時還可以統一企業對于稅務信息的認知,避免不必要的因理解有誤而產生的稅務風險。同時,企業無法深入理解國家稅務政策,就應該及時地與本地稅務部門溝通。

(三)正確評估與應對稅務風險

稅務風險評估是企業經營及管理時,為避免稅務風險的主要措施之一。所謂稅務風險評估,即以稅務管理為基礎,以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影響程度大小等為依托,判斷、預測稅務風險的重要性。由此可見,稅務風險評估評判的主要標準是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稅務影響程度等,其中發生率越高,影響范圍越大,稅務風險也就越高。

在發現稅務風險之后,接下來就是稅務風險的降低以及轉移。我們應根據稅務風險的不同級別,對稅務風險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考慮到處理涉及的各種程序工作及資金等,企業一般不會完全消除稅務風險,更傾向于降低風險等級及轉移風險等。

(四)實施團隊化稅務風險管理

篇(9)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建筑行業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大,大型施工企業因其項目點多面廣、納稅環境復雜多變、稅務管理薄弱,面臨的稅務風險日益顯現,稅收違法成本急劇加大。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也已成為大型施工企業風險管理中一個重要方面。而要有效地進行稅務風險管理,其關鍵是構建一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本文主要是參照國家稅務總局2009年下發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結合大型施工企業實際情況,對大型施工企業如何構建有效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展開探討。

一、目前大型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現狀分析

總體上看,目前大部分大型施工企業尚未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已經成為了大型施工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公司領導層及項目管理層稅收遵從意識不強。隨著建筑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施工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基于短期利潤考慮,施工企業員工,特別是公司領導層及項目管理層納稅觀念淡薄,稅收遵從意識不強,對稅務風險管理不重視,導致企業稅務風險加大。

第二,內部稅務管理機構或崗位未設置或者設置不合理。一是大多數施工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或稅收管理崗位。二是有些雖然設置了稅收管理崗位,但其職能定位主要是報稅,而沒有相關稅務風險管理職能。三是在稅收管理崗位的人員,一般是財務人員兼任,大部分缺乏必要的稅收專業素質。四是同一個人經辦稅務事項全過程。

第三,缺乏必要的稅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機制。一是無動態的稅務風險識別、分析和評估機制。施工企業往往沒有及時識別、科學分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的稅務風險;對于項目投標決策等重大事項未做專項的事前稅務風險評估。二是無具體稅收業務控制流程。對于企業重復性、固定性的稅務事項,暫未形成規范的業務操作控制流程。三是無常態的稅務風險應對機制和措施。目前施工企業主要是被動承擔稅務風險帶來的損失,未形成主動應對稅務風險的機制,未建立起風險預防和風險抑制措施;稅務風險管理重心在事后管理,主要表現為稅務危機處理。

第四,未建立健全的稅務信息管理體系和溝通機制。一是未建立稅務法律法規資料庫及企業稅務案例庫。二是難以及時掌握稅收制度變化對施工企業的影響。三是項目部有關的稅務信息,不能夠及時傳達到公司本部。四是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稅務信息交流不足。五是同稅務機關的溝通不暢。

第五,稅務風險管理的內部監督缺位和持續改進機制尚未形成。一是施工企業的內部審計等監督部門,往往只重視財務和管理方面的問題,對于稅務風險的關注度不夠,有的甚至忽視。二是施工企業在面對稅務機關的每一次稽查,都抱有“過一關算一關”的心態,未考慮充分吸收每次稅務稽查的經驗教訓,來持續改進企業的稅務管理,防范類似的稅務風險出現。

二、大型施工企業構建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議

第一,樹立“合法納稅、誠信納稅”理念,營造良好的企業稅務文化。構建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建立起良好的企業稅務文化,特別是誠信納稅文化。只有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基礎上構建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效地降低稅務風險。筆者認為,要建立良好的企業稅務文化,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司董事會、經理層及項目領導層應提高納稅意識,樹立正確的稅收觀,在稅務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主導和典范作用。二是稅務文化建設應納入到企業文件建設體系中來,以企業“誠實守法、合法經營”的企業文化理念促進企業稅務文化建設。三是增強企業員工的稅收遵從意識,共同參與到稅務風險管理建設中來。四是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稅收籌劃,有理有節、合法合理地減少公司稅收成本。

第二,建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和崗位,配置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實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對大型施工企業而言,在項目眾多、稅務業務復雜、基層財務人員稅務知識缺乏的情況下,要提升稅務管理效能,防范稅務風險,保證稅務信息通暢流動,應在公司本部設置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和崗位,配置具有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主管公司稅務事務,指導項目部或分子公司稅務工作。在崗位設置上,還應考慮不相容崗位分離。對稅務管理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崗位培訓,鼓勵其參與注冊稅務師等相關稅務專業資質考試。

第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稅務風險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有助于實現企業對稅務風險的事前控制,有助于企業將稅務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減少企業非主觀意愿造成的稅收違法事件的發生。一是建立動態的稅務風險評估分析制度。結合大型施工企業外部環境、行業特點、業務流程、管理能力、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等情況,科學評估分析施工企業經營活動中存在的稅務風險、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確定稅務風險控制點,為制定對應風險控制措施奠定基礎。二是在稅務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兼顧成本效益原則,針對企業重大的經營決策、高稅務風險領域、日常業務流程中稅務風險關鍵控制點,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對于項目部一級的涉稅事項,應建立一套有效的流程控制機制;公司稅務管理部門應該加強對項目部一級的稅務指導;對于公司重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重要的合同簽訂、經營模式的決策,應加入稅務風險評估環節。

第四,建立有效的稅務信息管理體系和溝通機制。稅務信息管理體系與溝通機制,是企業及時、準確地收集、傳遞與稅收風險管理相關的信息,確保稅務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內部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是實施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條件。一是建立稅務信息管理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信息及時溝通,促進稅務風險管理有效運行。二是建立稅收法律法規庫和案例庫,并及時更新相關內容;對于初次進入的經營地區,應注意及時收集相關的地方稅收政策信息。三是做好稅收法律法規的研究,特別是對施工企業有重大影響的稅收法律法規的研究。四是及時收集公司涉稅信息,并加以分析處理,按照稅務管理需要,進行稅務信息的內部傳達。五是加強稅收法律法規的宣傳,編制企業稅收業務手冊。六是加強同地方稅務部門的溝通,建立良好的稅企關系。

第五,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內部監督和持續改進。通過對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內部監督,評價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及時發現稅務風險缺陷并加以改進,是實施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保證。對于無論是內部監督還是外部檢查發現的稅務問題,施工企業都應高度重視,結合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改進。一是對于稅務風險管理的內部監督建設,應納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內部監督建設范疇,在企業內部監督制度中予以明確。二是對企業在內部監督或稅務稽查中發現的問題,應納入企業稅收案例庫管理;對于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還應針對性地制定控制措施,合理地予以規避。

參考文獻:

1.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Z].2009-05-05.

篇(10)

現代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工作是監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的保障。監獄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怎么管?作為現代監獄企業的財務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適應市場競爭和單位實際工作的要求,對財務管理職能進行重新認識和定位。在經濟發展中財務人員所起的作用,決不能僅停留在戰術和業務層面,而應更多地向戰略層次滲透,不但要做戰略的設計者,而且要做實踐者和推動者,承擔起管理職責,在戰略管理中必須承擔起管理的職責,具體體現在兩個層面:第一層面,履行戰略審查職責。審查的內容包括:單位在進行發展、規模擴張時,具體指的是上新的經營項目時,對市場是否進行了充分調查,在市場競爭中單位所面臨的競爭格局怎樣、有哪些主要競爭對手、市場占有率是多少等;與競爭者的戰略有何不同、進入市場會引起競爭者怎樣的反應、這些反應對單位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單位為實施發展戰略需要的資源是否具備,怎樣爭取具備;在開拓市場和尋求合作伙伴時是否考慮了有關財稅、金融政策的變化等等。第二層面,制定財務戰略,保證發展戰略順利實施。具體包括:一是要進行資源優化與配置。除了應注重一些被量化在財務報表上的傳統資源外,還應重視市場資源、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組織管理資源的優化配置。二是制定遠期的財務規劃,包括對單位發展過程中的負債規模進行規劃、對財務資源進行規劃及對單位發展的未來獲利能力與現實獲利水平進行規劃等等。

對財務管理的認識通俗的講概括為三句話:一是財務資源是單位最基本的資源,沒有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二是財務風險是單位經營活動最致命的風險,錢沒了,大家只能喝西北風;三是財務控制是單位最有效的控制,控制了資金,就控制了單位的血液。單位在抓經營管理中抓住了財務管理這個“綱”,就能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搞好了財務管理,就能準確把握單位經營狀況和各類資產價值狀況,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用足國家賦予的財權,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增強單位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財務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以及監獄自身發展的要求決定了財務管理在監獄經營管理體系中的中心地位。概括為五點:一是財務為監獄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財力支撐。二是財務目標與監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獲得利潤并實現價值最大化,財務資源在配置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花錢少,收益大。三是從管理對象看,財務管理的對象是監獄經濟活動和資金流動。資金的問題是經營活動的核心問題,抓住了資金,就等于抓住了財務管理的“牛鼻子”。四是從管理內容看,財務管理貫穿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包括融資、投資、產權、收益、分配等,承擔監獄內部各單位資金核實、分配、結算、考核的職責,凡是牽涉到資金或將會引起資金運動的所有業務活動,都是財務管理的內容。五是從管理的職能看,監獄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職能是決策、計劃和控制,財務管理不僅在決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執行決策上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銳意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運作體系

監獄企業財務運作有自身的特點:一是資本控制性。監獄對各基層單位的財務控制從資本控制的角度入手,通過健全資本控制機制來控制財務風險以獲取投資回報。二是目標的一致性。各基層單位的財務運作目標與企業整體目標必須是一致的,并受之約束和影響,通過財務運作促進整體經濟利益和價值的最大化。三是資源的共享性。資源的聚集與整合帶來了基層單位間經濟往來的增多和經濟關系的聯系。合理鑒定基層單位的各項經濟資源,理順相互之間的經濟關系,加強內部財務資源和其他非財務資源的聚合與共享,是企業財務運作的首要目的。四是運作的協同性。監獄企業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財務運作體系,一方面加強了對基層單位財務的宏觀指導和控制,規避整體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在財務政策、財務計劃等方面實現統一戰略規劃,從而協同獲得整體和各基層單位個體財務收益。

基于以上特點,結合財務活動的點、線、面來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財務運作體系。就是財務活動要以資金運動為主線來開展,首先表現的是籌資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現金流”;其次是投資活動,投資活動形成“資產”;最后是核算與監督活動,核算與監督活動構成了企業的財務活動流程。所以說,資金運動過程是一條線,資產形態是點,會計核算是面,資金、資產和會計構成了點、線、面的關系。即建立以現金流量為核心的資金運作系統、以盤活資產為核心的資本運營系統、以電算化為核心的會計信息系統三大財務運作體系。同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要理順財務管理體制。財務管理體制不理順,基層單位財務責權利配置不對等,財務運作體系就很難有效運行。二要系統化實施。財務運作體系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并形成內在的邏輯聯系,應將財務、審計、人事等最重要的職能管理部門聯系在一起,相互配套,一體聯動,避免單打一和不協調的現象,從而形成管理合力。三要把握財務運作體系的核心。從管理角度看,對資金和主要人力資源的控制是企業對下屬單位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監獄要結合實際情況,遵循相對集權與適度分權有機結合的原則,創建與監獄管理體制相適應、新型高效的資金集中管理系統。四要確定資本運營的中心。資金一經投入,形成的是資產,資產構成了監獄的財務資源。俗話說:“投資不控制,資產必流失”。五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即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財務運作體系的優化。

三、開拓創新、塑造財務文化和財務品牌

監獄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包括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由此形成財務制度和財務文化。制度管理是通過對資源的配置方式和對業務的處理程序作出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來規范職工的行為,更多地強調外在的監督與控制,是我們倡導的“文化底線”。文化管理是通過職工對單位理念的認同,自覺地服從單位的利益,并按照某種與單位利益一致的方式行事,更多地強調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力量及內在的自覺與自律,是“文化高境界”。對監獄企業而言,如果說管理制度是想讓犯罪的人員沒有機會犯罪,那么企業文化就是讓有機會犯罪的人員不愿意犯罪。

塑造財務文化、財務品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設。制定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各項財務工作程序。即:以內部控制制度為核心的資金、投資、成本、債權、擔保等制度體系,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防火墻”作用,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機制;其次,抓好制度學習和落實,即不僅在財務部門內部,而且在企業整體,從嚴抓好制度落實;此外還要制定財務人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依法經營、依法納稅、依法建賬、依法理財。以此塑造財務隊伍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二是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服務”意識。企業的財務管理就是要服從和服務于經營管理的需要,一切工作要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利益為目的。三是促使財務人員樹立發展型管理理念。發展型管理理念強調的是人的作用和人的發展,強調個人、單位和社會的和諧。因此,在財務管理中樹立開放、合作、誠信、服務、創新、奉獻、競爭與和諧的觀念,使財務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對監獄整體利益的忠誠度。四是重視財務控制,規避財務風險,即培養一批具有經營風險意識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使之具有先進的理財觀念和內部控制觀念,根據職業判斷能力及時、準確發現和估計潛在的風險并有效處理。更重要的是在財務管理中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監控機制,通過財務聯查、內部審計、財務信息報告等對企業整體的經營和財務活動實施全過程控制,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預警和有效控制,并及時進行信息反饋,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并采取相應措施,將財務風險消滅于萌芽狀態。現代財務管理的本質就是要處理好有關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這種處理貫穿于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之中。處理好了,理財就有了成效,共同利益得到增長,作為企業品牌重要方面的財務品牌也就樹立起來了。這也是和諧財會追求的理想目標。

四、依法理財、樹立財務經營理念

上一篇: 公司績效審計 下一篇: 暑假安全防護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999久久久综合 | 午夜打电话福利视频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