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普法宣傳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5 17:25: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家庭教育普法宣傳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家庭教育普法宣傳

篇(1)

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宣傳,堅持面向群眾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樹立男女平等觀念,尊重婦女,保護兒童。

(一)組織重大紀念日和節日的宣傳教育活動。以“3.8”維權周、“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傳日等為契機,組織區、街、社三級婦聯上下聯動,集中開展聲勢浩大、各具特色的普法宣傳活動。送法進社區,通過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活動,提高婦女群眾的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和依法維權能力。增強社會各界認識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婦女權益的觀念,營造大維權輿論氛圍。

(二)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宣傳與婦女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借助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家庭驛站電子顯示屏,展示婦女群眾依法維權的成果;在區婦聯網站及時充實完善有關法律知識,發揮網絡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獨特功效。

(三)開展家庭法治文化宣傳活動。組織普法工作者、女法律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家庭教育志愿者等開展廣場普法宣傳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組織協調各部門廣泛深入開展法制文化宣傳活動,有針對性地抓好《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障法》等關系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宣傳;利用母親學堂、家長學校舉辦報告會,邀請專家、學者和法律工作者前來授課,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法律、崇尚法治、鼓勵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

二、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強化來信來訪調處辦結力度

充分認識做好來信來訪調處工作是預防矛盾激化,維護婦女合法權益、減少不和諧因素的重要舉措,認真做好工作,把“平安家庭”創建落實到解決困難、化解矛盾上。

(一)提升接待能力。堅持依法治訪、以情接訪。按照“分級負責”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把住初信初訪關。積極參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綜合運用教育、疏導、服務、調解的辦法,做好上訪婦女的情緒疏導、矛盾化解工作。及時發現涉及婦女兒童權益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努力推動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二)鞏固婦聯干部接對走訪制度。發揮群團組織優勢,扎實開展“下基層、訪婦情、辦實事”活動。針對婚姻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影響家庭平安的突出問題,開展社會矛盾的大排查、大調解;完善和強化工作,探索建立集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心理疏導于一體的工作模式,在協調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拓展婦女議事內容。從實際出發,重點開展當前婚姻家庭中婦女權益維護難點問題的專題調研,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大力推進社區婦女議事制度,通過開展多形式婦女代表議事活動,激發廣大婦女源頭參與的熱情和水平。

(四)健全工作責任制。堅持接訪工作專人負責制,確定專人承擔日常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為婦女提供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維權咨詢與法律服務,教育引導婦女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提高自我維權能力,理性合法地表達利益訴求。

三、拓展平安家庭創建的深度和廣度,夯實社會穩定基礎

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的大局,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拓展領域,提升創建水平,充分發揮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在服務婦女、維護權益、促進和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篇(2)

結合我鄉實際,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繼續加強對婦女的科技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確保每次培訓的女性比例達到15%,引導婦女學習現代農業科技,科學種田,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繼續加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和剩余勞動力轉化工作力度,以紡織為中心,農產品加工業為支撐,做好招工、培訓、協調工作,爭取在本年度輸出女性勞動力200人次以上。

二、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1.充分發揮婦聯組織的作用。積極參與婦女兒童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和監督,堅持依法維權、科學維權、社會化維權,大力推進“維權行動計劃”,進一步健全婦女兒童利益協調和權益保障機制,協助黨委政府作好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工作,引導婦女通過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努力協助解決婦女兒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2.大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將《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到法律法規的宣傳納入各單位的普法規劃,結合打擊“兩非”,防止家庭暴力,整合教育、司法、派出所、計育辦、辦資源,做到涉及婦女兒童的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三、深入開展和諧家庭創建活動

大力推進和諧創建活動,反對虐待老人、虐待婦女兒童等家庭暴力的行為。加強農村婦女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繼續開展“美德在農家”、“潔美家庭”活動,以“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樹新風”為主要內容,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切入點,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繼續加大對做優秀婦女典型的宣傳力度,培養表彰1-2名致富能手,1-2名好媳婦,1-2名優秀婦女干部。

四、加強家庭教育工作,搭建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的平臺

篇(3)

二是開辦__女性網,網頁設置了婦兒快訊、時事聚焦、維權驛站、女性社團、巾幗風采、親子樂園、時尚麗人等子欄目,一些與婦女兒童家庭相關的社科知識和資訊。

三是開通“__女性”微信公眾號,開設關注、一線、悅讀、生活、育兒、法問等欄目,每周兩期,推送婦女工作最新資訊和女性素質提升、家庭教育指導、女性維權服務等內容,成為了婦聯運用新媒體服務婦女兒童的新渠道。

一是“普法宣傳進萬家”活動。組建__市老媽媽普法宣講團,進社區、進企業、進高校、進機關開展宣講,用講述故事、以案說法的形式,生動形象地普及法律法規知識。在城鄉村居創立了一批康乃馨家庭工作室,選聘法官、律師、心理專家、基層婦聯干部等為調解員,通過接訪調解的形式,宣傳法律法規,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開展“反家暴聯動快車”行動,通過展板、宣傳冊等形式,宣傳反家暴法及制止家暴的操作程序等。

二是“科學家教進萬家”活動。每年都舉辦50余場的科學家教知識講座,普及科學的育兒教養知識。

三是“好家風好家訓進萬家”活動。在全市層層季季開展最美家庭評選表彰、好家風好家訓有獎征集活動,組建最美家庭事跡宣講團,開展“最美家庭講好家訓”百場巡講活動,通過學古代名人家風家訓,講身邊典型家庭故事的形式,宣傳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篇(4)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家庭成員的法律道德水平為重點,以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以創建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為目標,通過開展集中宣傳月活動、開辟電視專欄、建立宣傳一條街、發放“公開信”、建立家庭檔案、簽訂責任書、組織“巾幗文明隊”巡回演出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教育,多渠道、高密度、高頻率地把創建平安家庭的目的意義、內容標準、方法措施,倡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時代意義、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廣泛宣傳到千家萬戶,努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加強普法宣傳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規,廣泛開展“三八”維權周、普法宣傳月、“送法下鄉”、“法律進萬家”、法律咨詢等活動,大力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和安全知識,不斷提高廣大婦女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全縣100余支“巾幗文明隊”結合村情,把一些法律、法規、常識,編成文藝節目進行宣傳,影響帶動家庭成員學法、守法、用法,教育婦女依法管家、依法治家,深受婦女群眾的歡迎。

加強傳統美德教育。豐縣有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了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改變目前存在的尊老不足、愛子有余這一社會現象,在全縣廣泛開展了“愛心獻老人,科學育子女”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家庭成員從小事做起,為老人做好事、辦實事,使尊老敬老、養老愛老成為人們一種自覺行動。

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我們以“好事做在婆家、光榮送到娘家”、“好媳婦”、“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豐富多彩的評選表彰活動為載體,教育家庭成員尊敬贍養老人,科學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實,家庭成員之間寬容謙讓,鄰里之間平等友愛、互幫互助,逐步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和新型鄰里關系。明確要求“五好文明家庭”評選不漏村,并總結推廣了多年來各鎮創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層層評選表彰好婆婆、好媳婦1000余人,“五好文明家庭”20__余戶。

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我們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宣傳教育注入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之中,以開展“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為抓手,教育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為兒童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們針對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輕德等突出問題,聘請教育界的心理專家授課,目前,授課次數達50場次,教育面遍及全縣。

二、做到榮辱分明,及時化解家庭矛盾

豐縣婦聯組織把倡揚社會主義榮辱觀,轉化為化解家庭矛盾、指導行動的規范,充分發揮鎮街道婦聯主席兼任調解中心副主任或成員的工作優勢,把家庭矛盾的排查納入鎮街道矛盾糾紛排查范圍,定期排查、主動排查,把工作重心下移,及時了解婦女群眾生活現狀和思想動向,有針對性地疏導群眾情緒,堅持當庭調解、現場調解、預約調解和訴訟調解相結合,及時調解處理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家庭、化解在萌芽狀態,構筑起建設“平安豐縣”的第一道防線。全縣100余支“巾幗調解隊”、近400支“巾幗巡邏隊”利用對本地民風、習俗和家庭情況熟悉的優勢,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村”,為推動全社會形成榮辱分明、正氣昂揚、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做出了積極貢獻。去年,全縣“巾幗調解隊”成功調解糾紛200余起,成為群眾信任的“百姓法官”。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提高到90。

三、創新活動載體,增強創建實效

我們立足實際,把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題的平安家庭創建有機融入豐富實效的活動之中,使廣大婦女從中受教育、得實惠,從而充分調動了她們的積極性、主動性。

篇(5)

2.努力促進婦女創業成才。深入推進婦女“巾幗建功”活動,與勞動保障所配合為婦女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發展幫助困難婦女兒童的公益事業,引導婦女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3.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科學有效的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機制,扎實開展“xx”普法宣傳,教育引導婦女增強公民意識、強化公民責任,提高婦女依法行使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的能力,推進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婦女的合法權益在各個領域中真正得到落實。

4、繼續加強群眾來信來訪和反家庭暴力工作,切實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掃黃打非、禁毒、防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5、加強未成年人工作。深入開展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活動,著力實施家庭教育與性別平等,推廣科學家庭教育指導,建設高素質的家庭教育隊伍。

篇(6)

一、建立組織,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創造條件

婦女權益的保障,涉及到社區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區的共同努力。本著這一想法,該社區建立了社區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領導組織,設立了由社區主任為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居民小組長、轄區片警、轄區單位負責人和社區居民代表為成員的社區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領導小組。還將居民組長、小區樓幢長、轄區單位負責人、有調解能力的居民,作為社區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小組的信息員和義務工作人員,形成社區、轄區單位、居民小組、小區樓幢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網絡。目前社區還設立婦女維權工作站、家庭暴力投訴站、調處站等婦女維權組織。同時還充分利用社區居委會下設社區服務委員會、社區衛生委員會、社區文化委員會、社區治安委員會等組織,積極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服務,使社區婦女維權工作步入正常軌道,有效保證和促進了社區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開展。

二、廣泛宣傳,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營造氛圍

1、以活動為載體,豐富內涵。堅持把宣傳教育貫穿于“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全過程,緊緊圍繞提高群眾對“平安家庭”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加大創建工作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抓好宣傳教育。一是面向社區居民廣泛宣傳。充分運用社區宣傳橫幅、宣傳櫥窗、巷道黑板、張貼宣傳標語、社區廣場宣傳展牌等手段,宣傳“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號召廣大家庭積極參與。二是面向家庭深入宣傳。印發《致居民家庭的一封公開信》,舉辦“三八”婦聯維權知識講座、與困難百姓手牽手與弱勢群眾心連心社區廣場法律咨詢、興廉潔之風創平安家庭社區廣場簽字儀式等宣傳活動,在社區內開展四進社區活動免費向群眾提供科技、衛生、法律咨詢服務、發放宣傳資料,組織學生參加“消防安全”和“法律法規”知識講座活動,組織社區家庭參與“禁毒”知識宣講和“不讓進我家”活動,舉辦社區干部家庭參與“平安家庭”座談討論等形式,使“平安家庭”創建活動走進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建立陣地強化宣傳。利用社區活動室、宣傳隊、演出隊等自編自演以創建“文明健康家庭”為題材的文藝節目,在社區內巡回演出,廣造聲勢,形成了濃厚的創建氛圍。

2、以特殊紀念日為契機,提高知曉率。社區婦聯在每年的“三八”婦女維權知識講座活動中,主要突出《婦女權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其中,2005年社區在市紀檢和市婦聯的協助下在社區廣場舉辦了“興廉潔之風,創平安家庭”社區廣場簽字儀式,有150多名婦女參與了活動。在活動中社區兩名婦女還作了表態發言,2007年社區在市民政局鎮司法科的支持下開展了“與困難百姓手牽手,與弱勢群眾心連心”社區廣場法律咨詢活動。多次與駐區單位聯合在社區廣場舉辦“四進社區”活動,免費為居民提供服務,每年社區文藝隊都要在小區廣場舉辦1-2次大型的廣場文藝演出,主要圍繞構建和諧社區、創建平安家庭一些相關內容努力掀起宣傳新;以家庭文化建設年活動為載體,開展“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努力促進普法宣傳進家庭,文化科技進家庭,道德禮儀進家庭,安全知識進家庭,使更多的家庭實現無、無賭博、無暴力、無糾紛、無事故、無、無犯罪的目標。二是將“平安家庭”創建與“五好文明家庭”、“無毒家庭”等創建活動緊密結合,用家庭的和諧文明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6.26”國際禁毒日前后,社區婦聯組織社區婦女黨員積極開展“進社區、入學校、到家庭”的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共發放禁毒宣傳資料300余份,張貼宣傳標語100余條,展出禁毒知識站牌10多塊,動員千家萬戶積極參與到禁毒隊伍中來,使家園更干凈,社區更安寧。社區還定期召開社區婦女代表會議,交流如何進一步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創建工作,通過家庭文化的建設,促進家庭的和諧幸福,以家庭的和諧帶動社區的和諧,進而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同時,在國際家庭日、反家庭暴力日等特殊紀念日中,組織社區普法員為婦女開展普法宣傳講座,充分運用法制書刊、電視、普法知識講座等宣傳方式,讓居民在潛移默化中使家庭成員自覺參與“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努力提高我社區廣大干部群眾對“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知曉率。

三、注重維權,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多干實事

1、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社區婦聯始終堅持以婦女群眾的需求為導向,以提升婦女法制意識和法律素質為目標,學習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全社區居民自覺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心婦女兒童進步發展的責任意識。一是舉辦法律培訓班。利用社區市民學校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活動。二是以“五五”普法為契機,大力開展法律進家庭活動。結合當前婦女來信來訪反映的家庭暴力這一突出問題,深入家庭宣傳婦女權益保障等知識。截止目前,組織維權志愿者開展送法進家庭活動8次,共發放宣傳資料200多份,接待咨詢約500多人,接待婦女求助24次,舉辦普法維權講座10期,有60多名社區婦女志愿者參與了社區各項宣傳活動。

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各類家長學校為依托,引導廣大家長學習家庭教育新知識,進一步提高家教水平。一是舉辦“兒童保護骨干培訓班”,組織社區婦女志愿者學習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產生的歷史背景、框架、原則,兒童權利實質性條款等內容,樹立兒童的生存權、保護權、發展權、參與權的新理念。二是以家庭教育為主線,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結合家庭文明建設,以“爭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才”為主題,開展“知榮辱,建設廉潔、幸福、和諧的家”書法比賽,開展“學習型家庭”、“五好家庭”“和諧家庭“等評選活動。結合轄區未成年人的思想狀況,利用駐區學校、社區家長學校開展兒童教育講座,邀請兒童教育專家,舉辦“維護自尊、健康成長”、“家庭美德之我見”等有關環境保護、兒童心理、道德觀講座,使未成年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成為自我教育的主體。結合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活動,開展在家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護公物、講究衛生、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的“五小”活動。以“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為主題,積極開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公民道德建設、榮辱觀教育、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誠信互助、交通安全、廉政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把道德認知自覺轉化為道德行為。

3、努力做好服務工作,加大婦女維權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維權網絡。社區婦聯成立社區維權工作站,設立維權工作崗,建立健全了維權網絡。在社區成立巾幗維權志愿者隊伍,把婦女群眾的矛盾化解于最基層、化解于萌芽階段,為弱勢群體提供了家門口的維權服務。二是堅持工作規范化。建立文明接待、登記、重要回訪、信息反饋等制度。同時,經常與居民小組長聯系,掌握工作動態,努力化解源。

4、努力為婦女群眾解決就業問題。社區婦聯和勞動保障部門聯合舉辦家政服務、絨線加工等勞動技能培訓班,努力培育婦女再就業技能;組織社區失業下崗人員參加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慶三八.架金橋.促就業”專場招聘會。

5、搭建愛心平臺,搞好弱勢群體服務。社區婦聯始終把服務婦女兒童、關注困難群體作為工作的落腳點,充分體現暖童心,穩民心,聚人心。一是做好特困兒童救助工作,為貧困兒童教育提供經費幫助。社區婦聯組織調查,及時掌握貧困女童的家庭和學習情況,多方聯絡為她們爭取助學資金。社區有24名貧困女童先后得到社區婦聯的幫助。二是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每年在節日期間社區都要組織開展春節、“三八”、“六一”等節日上門慰問貧困母親和兒童結對接幫扶,讓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區婦聯組織的力量和作用。

6、積極發揮婦女組織作用,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篇(7)

一、影響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是離婚率逐年上升。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地變化,離婚率的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大因素。突泉縣民政局一年受理的離婚案件達180多件。

二是老人贍養問題突出。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贍養案件達26件。 有如下幾種狀況:

1、一些子女推卸責任,使老人生活無著落。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占全部贍養糾紛的80%以上。

2、部分農村青年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拒不承擔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

3、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并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4、個別子女由于自然災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學、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經濟非常困難,導致在贍養老人問題上心有余力不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使老人的贍養存在危機。老人贍養問題最終成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間存在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引發兩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四是留守婦女問題凸現。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對于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婦女”來說,家中缺勞力和生產勞動強度加大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出現婚外情和婚外, 影響了夫妻感情給婚姻家庭帶來不穩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機。

3、養老、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新問題。因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的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在養老和子女養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況問題:一是虐待老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二是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呈下滑趨勢。

4、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后,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范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

以上種種情況給婚姻家庭帶來不安定因素。

五是留守兒童問題需要特別關注。目前我縣留守兒童有1200多人。存在問題很多:

1、 缺乏嚴格的督查指導,造成學習動力不足,成績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又因年齡、文化、體力等條件限制,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學習指導和監督,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2、缺乏父母的親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礙。青少年正處于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強烈渴望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難以企及,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3、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觀念淡薄,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由于平時缺乏及時有效的家庭約束管教,對很多的問題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出現行為偏差和道德滑坡,紀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監管,造成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著諸多隱患。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 這些也是影響家庭平安的問題之一。

二、影響“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效果的因素

一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知曉率應進一步提高。由于鄉鎮經費不足,宣傳渠道不寬,宣傳手段單一,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宣傳還存在死角,還沒有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二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吸引力應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地區開展傳統的創建活動較多,缺少新穎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創建活動、方式方法和載體。

三是普法工作尤其是婦女權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參與調查的部分婦女不知道《婦女權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應享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正因為如此,對一些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不以為然,如家庭暴力。說明普法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由于對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認識不同,所以創建活動在各旗縣之間、鄉鎮、村之間開展的還不平衡。

三、對策及建議

根據調研結果,縣婦聯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一是以宣傳營造聲勢,進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創建的知曉率。即過強化輿論宣傳、深入家庭宣傳、鞏固陣地宣傳等方式,使全縣上下形成“人人講平安、家家創平安”的良好局面。

篇(8)

1、加強學習:作為一名基層 家庭教育指導——與Xx社區聯合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導站,與Xx社區聯合建立了周末家庭教育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請專家作講座。請法律專家董照永律師為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家長作《法律知識進校園、進家庭》專題講座,夏海濤律師作《未成年保護法》專題講座,深受教師和家長們的歡迎。

假期德育作業——每年布置暑期德育作業,對學生假期在家的學習、生活、安全、參與社區的文明創建等提出具體要求,同時要求中高年級學生到所在社區報到,讓社區評定學生暑期在社區的表現等,受到家長、社會的好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關愛留守兒童——學校特別關心留守、單親及特困學生,大部分教師主動與困難學生分別建立了幫扶對子,及時補學補差,幫教工作有計劃、有措施。

3、文明創建工作扎實,成效卓著

學校一年來先后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綠色學校、市級青年文明號。目前校園環境做到了

三化:綠化、凈化、美化

四無:地面無破損、無積水、無蚊蠅、無陳舊垃圾

四性:教育性、知識性、藝術性、人文性

校園的每塊墻壁都能“說話”,每塊場地都能“開口”,每一寸空間都凝聚著“愛心”。漫步校園,賞心悅目,到處都呈現出自然美、藝術美和內涵美,處處散發著濃郁的詩意,成為孩子們的學園、花園和樂園。

4、法制安全教育扎實,深入人心

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不斷鞏固“五五”普法成果,積極推進依法辦學和依法治校進程,充分利用“全國戒毒日”、“全國環境保護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請專家作講座,開展征文比賽、出黑板報、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傳單等多種形式,普及《憲法》、《教師法》、《環境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教育,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法制建設,增強了師生的法制觀念。學校還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工作預案、層層簽定責任書、建立學生安全檔案,開展了燃氣安全進校園、交通安全進校園、消防安全演練、進行緊急疏散演、冬季鏟雪等活動。在今年流感的預防過程中,由于各位班主任的努力,課任教師和各部門的協助,我校的甲型H1N1防控工作非常成功,到目前為止,我校只有一個班級停課,是全區的唯一。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平安校園的創建工作卓有成效,今年學校被評為市級平安校園。

5、充分發揮工會職能,民主管理

積極發揮工會在學校橋梁紐帶作用,協調各方關系,增強教師凝聚力,致力于建設團結、協作、奮斗的團體,做老師的知心人。組織學習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加強民主建設,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創造性。關心困難職工,慰問看望困難職工和生病職工。開展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組織教師暑假去西安、開封、洛陽等地去作尋根之旅、文化之旅,舉辦教工羽毛球比賽、健美操比賽、籃球賽等,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之中,雖然年過四十,體力不支,但我不怕苦不怕累,不計個人得失,只求為校爭光。正是由于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我校今年三八節大眾健美操獲區二等獎,教職工男子籃球賽獲區第五名和優秀組織獎。

三、做好兼職工作

兼職一:區教育工會組織委員,積極完成區教育工會交付的各項工作任務。

兼職二: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組長,積極參加區數學中心教研組活動,深入七所學校參加教學研究活動,一次區級骨干教師教學評比活動,所獲良多。

四、主要不足和努力方向

我的不足:

1、在平時的學校管理中,工作還不夠細膩,方法靈活性不足;

篇(9)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2-0062-02

一、農牧民法律社會化概述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個體法律觀念的形成與發展、法律知識的獲得是法律社會化的重要內容。法律社會化是法社會學中的重要的概念。

“社會化是指個體在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成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社會化是一個貫穿人生始終的長期過程”。

郭榛樹在《法律社會化問題導論》中指出,中外學者對“法律社會化”概念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從法律本位的意義上來理解這一概念,將法律社會化理解為法律從個人本位向社會本位的發展過程。二是從人的社會化意義上來理解這一概念,將法律社會化看成是一個人從‘自然人’向‘法律人’的發展過程”。。這里的“法律人”是指具有較強法律意識和養成一定法律行為習慣的人。我們把前一個概念認為是“法律的社會化”,而把后一個概念認為是個人的“法律社會化”。

法律社會化與法律的社會化是兩種概念。我們認為法律社會化是指社會成員通過與法律的交互作用和通過社會互動,學習法律知識,內化法律規范,樹立法律觀念,培養法律角色,從‘自然人’向‘法律人’的發展過程。它的內涵包括:①法律知識的習得;②法律規范的內化;③法律觀念的樹立;④法律角色的培養。由此法律社會化過程也是個體法律觀念的形成過程。法律社會化與政治社會化、角色社會化一樣,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內容。

法律的社會化主要是指專門的普法活動。周旋在論文《法律社會化的內在途徑研究――遵循市民社會的視角》中說:

“關于法律社會化,我國付諸實踐的主要是普法運動,中國法律的社會化運動肇始于1985年,這場法律社會化運動以學習法律性文件為基本指導思想。”這里說的法律社會化,實際上是指法律的社會化,是指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從1985年推行的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規劃。

綜合以上概念,根據法律社會化的定義,可以認為農牧民法律社會化是指農牧民通過與法律的交互作用和通過社會互動,學習法律知識,內化法律規范,樹立法律觀念,培養法律角色,從“自然人”轉變為“法律人”的過程。農牧民的法律社會化過程是通過農牧民自主學習法律和有關部門推行的普法活動來實現的。

二、農牧民法律社會化的社會主體

社會化的過程中對個體社會化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環境條件被稱為社會化的主體,同樣,我們可以將對個體法律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和最有影響的社會環境條件稱為法律社會化的主體。在普法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發揮法律社會化主體的作用,創造條件和環境,更好的對農牧民進行普法。

農牧民法律社會化的主體有以下幾種:

首先,家庭教育是個體法律社會化的開端。

(1)家庭具有多種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項是教育功能。家庭中父母從小教育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等。兒時受懲罰的害怕是個體受法律社會化的開始。父母告訴孩子“不可以偷人家東西”“不能罵人”“不能與別人打架”等,這時,孩子們不知道法律是什么,但知道違背了父母的教導就會受到父母懲罰,受父母的批評。這樣個體在父母和親人的教育下慢慢學會了社會禁忌、社會規范、社會契約等共同遵守的戒律,慢慢養成能夠被社會接收的合格的人格。

(2)父母長輩的法律觀念、法律知識水平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法律觀念和可能受到的法律知識教育。邢紅飛在論文《法律觀念辨析》里將法律觀念定義為:

“法律觀念是人們對于法和法律現象的比較自覺、比較穩定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的要求和態度以及對人們某些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有一項調查中發現,很多農民錯誤的認為從祖輩繼承的耕地就是他們家所有的財產,并且認為土地是可以買賣的。這種錯誤的法律觀念是從祖輩那里獲得的,而且一代一代流傳到現在。

這樣,孩子在家所受到的教育有道德教育,也有零星的法律知識。父母的道德修養、法律知識水平、父母的言行舉止都影響著孩子的法律社會化。所以,這就需要父母一輩更新法律觀念,提高法律知識,給孩子們做出一個好榜樣。

由此,發揮家庭對農牧民普法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人手:

(1)普法宣傳以發揚傳統美德為鋪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偷、不搶、不侵犯他人”、“尊老愛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發揚傳統美德,能夠讓農牧民以道德準則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致達到“自律”的境界。生活中,我們碰到很多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債務糾紛,這些糾紛大多不是由于農牧民不知道法律,而是沒有濃厚的道德意識引起。發揚傳統美德,會得到法律所得不到的好結果。

(2)更新農牧民法律觀念是目標,提高農牧民法律知識是主要內容。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農牧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有很多錯誤的法律觀念,如“以牙還牙”、“耕地是自家所有的”、“耕地可以買賣”、“耕地可以用來抵債”、“砌墻占地”、“權利大于法”、“以禮服人”。我們的普法工作應以這些錯誤的法律觀念為突破口,個個擊破,規范農牧民行為。做法上,應由原來的具體法律規范和條文的教育為主轉為現代法律意識的教育為主,給公民灌輸法律價值觀、民主平等觀、法律權威觀、權力義務觀等現代的法律基本觀念,提高農牧民法律意識,讓他們能夠從被動學法,轉為主動學法。

農牧民普法,內容上應密切聯系農牧民生產生活,傳授在他們生產生活中能夠用得著的法律知識,比如《農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森林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普法形式上,要針對農牧民從事農牧業、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使用民族語言,地方口音重、言表能力差等特點,探索并應用農牧民易于接收的方式方法宣傳法律知識。

其次,生產生活實踐是農牧民法律社會化的主要場所。農牧民沒有念過書,文化水平低,很少受過正規學校教育,他們的法律知識、法律觀念主要從父母教導中學到以外,還從生產生活實踐中學來。他們從生產生活實踐中所經歷的、聽到的、看到的事例中吸取教訓,學到處理問題的方法,學到法律知識,產生法律觀念。如,林業部門的人抓住砍柴的農牧民后重罰,他們也就知道不能再砍柴,砍柴是違反法律的,但他們不知道是違反了什么法律。農牧民來往密切,加快了社會規范、政策、法律在農村的傳遞,每一個特殊的“新聞”成為農牧民議論的話題,農牧民也就從議論中學到了法律知識。

農牧民的法律知識水平跟他們的生產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外出務工幾年的人,比長年待在農村的人所知道的法律知識多,在嘎

查委員會工作的人和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比單一從事農業或牧業的農牧民所知道的法律知識多。

由此,加強生產生活實踐對農牧民普法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

①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正面宣傳。“社會輿論是指多數人對社會生活中有爭議的事件發表的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看法。社會輿論對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在農村社會,成員間來往頻繁,這促使了社會輿論的形成。這時,輿論的正確性就變得尤為重要,錯誤的輿論會讓農牧民產生錯誤的法律觀念。比如,我們調解了一起土地流轉的案子,外出務工者返鄉后,要回土地成功,這時,農牧民議論“目前,外出務工者返鄉后返還原先耕種的土地”。這種錯誤的輿論就會在農牧民頭腦中樹立錯誤的法律觀念,影響他們的行為。所以,我們需要在工作中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正面的宣傳。

②結合實際,通過典型案例,提高農牧民學法興趣。農牧民的經歷會讓他們增長見識,提高法律知識。然而,為了提高農牧民法律知識水平,我們不能讓他們去從事各種活動,去嘗試各種行為,但我們可以通過宣傳貼近農牧民生活實際的典型案例,讓他們在實際案例中學到法律知識,培養他們學習法律的興趣。

第三,電視是農牧民獲得法律知識的重要途徑。隨著電視的普及,收音機慢慢被人遺忘,但喜歡聽烏力格爾。的老人、在外放牧的牧民、沒有電的牧業點仍然收聽著收音機。報紙對于農牧民來說是奢侈品,而且由于他們不識字,報紙也是多余的。一句話,電視比起廣播、報紙對農牧民普法作用更大。

電視媒體具有對象廣泛、時效性強、豐富直觀、接收隨意等有利特點。這些有利特點給農牧民學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如果應用電視媒體給農牧民宣傳法律知識,他們可以調整時間、選擇節目,自主學習法律知識。但這種方式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對于一個小單位是不太現實的。

第四。政府部門是法律宣傳的骨干力量。①司法部門和綜治維穩部門有宣傳法律的職責。然而在基層,普法工作主要由司法所來承擔。雖然鄉鎮法庭、派出所、鄉鎮宣傳部等部門都有宣傳法律的職責,但只是他們的一項附加職責。②政府其他部門在開展工作過程中也涉及到法律知識,比如計劃生育部門在工作中涉及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林業部門在工作中涉及到《森林法》和當地《禁牧》條例;土地部門在工作中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法》。然而目前,各個單位的工作與法律知識宣傳相脫節,有實際工作,但法律知識宣傳不到位,加大了開展工作的難度。

發揮政府各個部門對農牧民普法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普法工作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首先需要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按照法律進機關、法律進單位的要求,需要當地黨委、政府沖鋒陷陣,身體力行,加強自身學法。如果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支持普法工作力度不夠,也不加強自身學法,那么農牧民普法更從何而談。

②普法部門需加強力度,普法對象需積極配合。一方面,長期普法工作中形成了一種“普法部門請求學法,普法對象被動學法”的局面,給普法工作帶來了很大難題。按照司法部“法律六進”的要求,司法行政部門應該將法律送進機關、單位、社區、學校、企業、鄉村,但如果這些單位配合不夠,普法工作很難開展。另一方面,胡爾勒鎮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人員少,經費緊缺,設備不夠,各種人力、物力、財力的局限性,普法對象的不配合,使普法工作人員失去了信心,影響了普法工作的進度和效度。普法工作需要建立有力的監督、指導、獎懲機制,能夠使普法部門積極普法,使普法對象主動學法,提高普法工作效度。

③政府其他部門在開展工作過程應首先進行普法宣傳

政府很多部門在工作中涉及到法律,并需要依法辦事。這就需要,各基層站、辦、所轉變觀念,不能蠻橫罰款,應法律先行于工作,應用法律與農牧民對話,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學校教育是正規法律教育的開始。在學校,學生受校訓校規的約束,它一方面能夠塑造較好人格形象,另一方面將學生的行為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課程設置來說,學生從初二起就接觸到了基本的法律知識,受到了規范的法律知識教育,雖然內容不深,沒有涉及到深層法律條款,但這對學生繼續法律知識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有些校領導和家長重視升學率,輕視學生法制教育,課程設置上減少法律知識課程,教材內容上初三和高中的教材中減少了法律知識內容。在大學期間也有法律基礎知識課程,但這一課程被很多大學當作為一門選修課。教育考試制度問題,校領導和家長重視不夠。這些都成了影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癥結。

充分發揮學校正規法律知識教育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篇(10)

二、目標任務:

1、創新普法形式,提高全校教師和青少年學生及其家長的法制水平。

2、建立校園保護機制,維護教師和學生合法權益;加強教育行政執法針性,促進社會辦學機構良性發展。

3、堅持依法執教,規范辦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民主法治水平。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普法教育,打造與我區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法制環境。

1、量化考核,教師法制教育落到實處。近幾年來,國家和我省新頒布和修訂出臺了數部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規,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大力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以這些法律法規為學習重點,采取自主學習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組織多形式的學習和培訓活動,確保學校教職員工學法時間不少于40學時,并進行全校教職工普法考核。

2、以人為本,青少年法制宣傳注重實效,要充分研究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法制教育應采取的不同策略,要以人為本,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為載體,途徑要多、角度要新,避免空洞說教,例如可采用:法制小故事演講、法制小品表演、法制漫畫、攝影評比、模擬法庭、參觀看守所、制作法制宣傳標志,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著力推進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學校要掌握分析在校生思想情況,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開展教育轉化和管理方式專題研究,積極探索有效地幫教方式,遏制在校生違法犯罪。

3、整合資源,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合力。要采取多種形式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法制教育網絡。

(二)夯實基礎,發揚民主,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臺階。

推進民主和依法治校進程,既是深化學校管理體制改革,保障師生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逐步實現學校辦學民主化、法制化、科學化的重要途徑。

1、進一步增強了廣大師生的民主法治意識和依法育人、依法參與民主管理、依法進行民主監督、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為學校構建開放、民主、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依法治校的現代化學校制度奠定了基礎。

2、打造有力的法制隊伍。進一步打造好學校法制安全辦公室這一機構載體,選派好法制聯絡員,繼續實行聘任制副校長制度,聘請思想品德好、工作經驗豐富的政法部門人員擔任法制副校長,加強法制副校長來校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并創新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長、德育主任、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長、德育主任、法制聯絡員、班主任及品德課教師要認真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切實提高法制教育隊伍的整體水平。

上一篇: 網絡安全防護方法 下一篇: 法律意識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 亚洲а∨天堂手机版在线观看 | 久久极品免费视频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AV字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