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20:0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中學生誠信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誠信自古被奉為做人之根本原則,因而,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意義深遠。學校、家庭是中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做好誠信教育責無旁貸。要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我們就必須從小教育學生要誠信。而現今的誠信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家長素質有待提高,家長和教師缺乏溝通,不能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我們應反思,分析其說謊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糾正其說謊與行為,強化其誠實行為。
一、環境對中學生誠信的影響
任何優良品德和行為的養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形成,都受到環境的熏陶與感染。中學生也是社會人,其誠信方面出現的問題,必然是受各方面影響的產物。下面從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社會風氣的影響。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與現象影響了人們對社會的信息,假冒偽劣產品也大大危害了人們的利益,這為中學生接觸不良風氣提供契機,使其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例如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不能在假期得到有效延續、甚至被破壞的問題,恰恰不是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夠解決的。學校5個月的優質教育積累,如果在暑假2個月碰到不良社會環境,頓如春雪消融,轉眼即逝,令老師、家長痛惜不已。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
教育學上有個“5+2=0”的理論,大意是說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敗,足以抵消學生在校5天學習所得。比如,學生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刻苦學習,回到家來,父母卻在麻將桌上噴著酒氣說:“讀書有個屁用!”當然,這樣的父母現在越來越少了,家庭教育越來越多地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續。
家庭是中學生最早接受教育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潛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談舉止將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三)學校教育的不良影響。
學生撒謊、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不誠實的情況時有發生,雖然問題表現在學生身上,根源卻在教育上。學校教育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學校和教師在進行誠信教育的同時,違反誠信原則,譬如,上級來檢查,學校提前交代好學生該如何做,說是為了學校的榮譽著想,某些教師開公開課前先預演幾遍是為了給聽課老師留下個好印象,等等。
這種的脫離教育的目標與宗旨的教育,能把誠信教育開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的轉變,從不良到規范,從不成熟到完善。學生接受的只不過是誠信的理論教育,并不能把誠信表現在日常行為中。
因此,誠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號。教師要做誠信的表率,只有從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誠信,營造一種誠信氛圍,為學生樹立誠信榜樣。
環境的不良影響會導致中學生的說謊行為。當然,環境對中學生誠信的養成也有正面影響,規范中學生的道德準則和行為習慣,引導中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環境的影響要通過中學生的內心起作用,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對中學生說謊心理進行分析。
二、中學生說謊心理分析
欺騙和撒謊的行為將隨著社會習俗和義務同時產生。可見,說謊并非學生的天性,當他們為自己應該承擔的事感到痛苦時,不得不用說謊逃避和掩飾。中學生說謊大多都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一)中學生因想象而說謊。
對此父母可不必過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對,在中學生能夠理解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助他們把希望、想象和現實分開,這樣有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切不可粗暴訓斥,或把它歸結為道德問題,否則會使學生感到驚慌失措。
(二)中學生因害怕訓斥、打罵,逃避責任、推卸責任而說謊。
中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覺很好奇,尤其是家里的東西,非要親自動手拿一拿,仔細看一看,很容易不小心就摔壞東西。這時中學生會因為內心緊張而產生恐懼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訓斥和打罵,而不知不覺地開始說謊。父母發現其說謊后,要搞清基本事實,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嚴肅并耐心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指出說謊是一種惡劣的行為,讓其知道說謊的危害。
(三)中學生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說謊。
學校中中學生攀比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們相互吹噓。有學生撿了東西交公,受到老師的表揚,有的學生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把自己的東西交給老師謊稱是撿到的。對于此,教師和家長要謹慎、耐心地教育學生,告訴他們做人要實事求是,得到老師表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別人,愛護公物,講究禮貌,等等。讓學生明白,只有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夸獎。
(四)中學生為了掩飾自己而說謊。
我們可以發現,某些中學生在學習中有不懂裝懂的現象。在同一個學習集體中,中學生們都希望自己和別人一樣出色,因此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問,怕被同學瞧不起,受到別人的排擠。教師要了解中學生的性格特點,主動關心幫助他們,告訴他們,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就要問,問同學問老師,沒有人會因此而嘲笑他,反而會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只有幫助他們克服了心理障礙,此現象才能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五)中學生因為模仿而說謊。
中學生的心智發展尚未健全,他們還不能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斷標準,往往是根據成人的行為進行判斷。他們的模仿力很強,父母和教師某些無意間的行為舉止可能就被中學生習得,在他以后的行為中表現出來。譬如,父母不想見某位客人,可能會對孩子說:“某某人來,就說媽媽(爸爸)不在家。”還有些教師喜歡嚇唬學生,因為這頗為有效。這些不經意的行為都可能“教會”學生說謊,這就要求父母和教師在學生面前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
中學生能否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誠信教育是寓于生活,而非脫離中學生的生活細節和身邊小事的一味講大道理的教育。我們只有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讓中學生感受誠信,這樣開展的誠信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中學生說謊行為的糾正
(一)教師和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要教育孩子誠信,首先教師和家長必須是誠信之人,言必行,行必果。英國作家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對教師和家長而言,這種播種就是育人。我們在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個行為舉止上,每一個臉色上,都要讓學生感受誠信,學做誠信之人。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學生思想與品德都未定型的時候,家長、教師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加強其自身修養。
(二)及時教育。
中學生說謊要及時教育。那種對中學生說謊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加批評指正的態度是十分有害的,這其實是縱容。當孩子出現一些欺騙的苗頭時,就要及時抓緊批評教育,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古話說:“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要讓學生明辨是非,要讓他們知道誠實是人生的一張通行證。
學校可嚴格按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執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不說謊,不抄作業等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三)給學生足夠的尊重。
如果發現學生有說謊的行為,不要當眾揭發他、批評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邊,單獨跟他談話,一是指出他說謊的,大人已知道了實情;二是告訴他這次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不會當眾揭發批評;三是闡明說謊和欺騙的危害性,同時警告他,下不為例;四是相信他今后會做得更好。
(四)給學生多一些鼓勵。
鼓勵是幫助中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有效措施對于主動承認錯誤的學生,家長和教師要及時表揚他勇于承認錯誤,而不是歧視他們。家長和教師應多給學生溫暖和信任,用細心、耐心、誠心去呵護他們,循循善誘。當然,對于那些不能認識自己錯誤,或者知錯不改的學生,為了讓他們改正錯誤,適當處罰。
(五)對學生的錯誤處罰要恰當。
當發現學生說了謊,父母和教師要冷靜地考慮學生為何說謊,然后教育學生,在氣頭上教育學生,父母往往脾氣暴躁,引起抵觸情緒,教育效果低,甚至相反。不要對學生太嚴厲,要耐心地向學生指明錯在何處,如何改正錯誤。對于主動承認錯誤的學生,要減輕懲罰,告訴他這是他主動承認錯誤的結果;對于不主動承認錯誤的學生,要加重懲罰,并告訴他,他還多犯了一個錯誤——說謊。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誠信,教師必須是誠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誠育人、以誠待人、以誠服人,逐步確立誠信意識和行為的形成。教師的一言一行要處處講究“誠信”,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作好誠信的表率和楷模。對待學生,教師要理解他們的苦衷,同情他們的處境,寬容他們的過失,保護他們的天性,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與家長交流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把微笑留給家長、用真誠對待家長、用愛心打動家長,明禮誠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長,真正做到師生家長攜手,共筑誠信長城。
二、制定目標,有的放矢
根據我們班情況和初中學生特點,我們擬定了以下一些開展初中生誠信教育的目標:
1、教育學生以誠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對人對事要做到表里如一,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對作業和考試要做到如實反映情況,不抄襲、不作弊。
2、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培養學生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情要盡量辦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能勇于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
3、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在開展誠實守信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遵守法律法規、校規校紀的教育,開展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立足課堂,隨時滲透
要把課堂建設成為學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的作用,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和形式。
教師要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把德育工作與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時機,結合教學內容,將誠信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德育課程和文科教學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誠信人物、事件于課堂教學之中。如“烽火戲諸候”這個故事學生都很熟悉的,周幽王為了博取愛妃一笑欺騙諸侯,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才導致了最終自取其辱,身死國亡的可悲下場。教師要結合教學環節培養誠信品質,把誠信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從而實現教書和育誠的統一,完成教書育人的最終目標。
四、開展活動,形成觀念
誠信的品德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須從小培養,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誠信教育重點在知行統一,關鍵在踐行。因此,我注重精心安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誠信教育活動。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喜歡空洞的說教,要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以豐富多彩的形式為載體開展誠實守信主題教育活動。
1、開展誠實守信的主題班會:由同學們收集歷代守信重諾的故事,如立木為信、 晏殊信譽的樹立的故事 ;收集有關誠信的名人名言;觀看同學們自編自演的一些文藝節目,思考為什么要開展誠實守信教育。針對當前社會存在并關注的誠信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如三鹿奶粉引發的中國牛奶危機,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危機。通過召開誠信主題班會,同學們進一步明確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了誠實守信的觀念。
2、收集誠信學材:廣泛發動學生自己收集關于誠信的故事、格言、典型案例等,尤其是尋找身邊的誠信故事。讓學生在搜集誠信學習材料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誠信教育。
3、主持誠信辯論會:俗話說,真理愈辯愈明。因此,我經常針對學生中一些有關誠信的認識不清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讓學生在辯論中明白真善美,明白是非標準。
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在中學生中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有著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正確估價、辯證分析和評價學生的誠信道德
在中學生中開展誠信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他們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應該說,經過多年的教育,絕大多數中學生的道德素質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社會上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等活動的蔓延,一些家長在日常行為中不講信譽的行為,都給中學生的成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有些學生在誠信過程中受到欺騙,使他們潛移默化地把這種欺騙轉嫁給其他同學;有的同學內心想說真話,但是又不愿在老師面前說真話,怕說了真話會遭到老師的批評;有些同學對不關自己的事情漠不關心,既不得罪老師,也不愿得罪同學,做“老好人”……
二、教師要以誠信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切都應該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的魅力是德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質。試想,一名教師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那么他的學生就可能會不信任他,他也就難以培養出誠實守信的好學生。教師要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做誠實守信的表率。只有這樣,才會不失信于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心目中形成榜樣的力量。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是主動、具體、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資源,教師以身作則,把言教和身教結合起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可以培養出誠實守信的學生的。
三、實施誠信教育,須凈化校園環境
第一,學校應該形成一種人人講誠信、處處有誠信的氛圍。誠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實,沒有真實也就沒有了誠信。在日常學習中,針對同學中出現的脫離誠信的現象,教師應該發現苗頭,及時加強引導與教育。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他們的日常交往活動也是在學校的大氛圍中實現的。學校要營造誠信教育的環境,培養學生“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背信棄義為恥”的道德規范,讓他們處處感受到“誠信”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益處,使之受到感染和影響,從而遠離虛偽和欺詐的環境。這是誠信教育的重要環節。
第二,學校要深化誠信道德體驗教育。誠信道德是在道德實踐中形成的。要創設道德情景,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區和大自然中主動尋找誠信角色,通過切身的實踐和體驗,接受誠信道德教育,使之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不斷積累經驗,認識到誠信道德對其成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自覺和主動地參與誠信實踐活動,在參與活動、體驗互動中學會誠信做人,恪守諾言。比如開展無人售報活動,即在校園一角設置無人售報箱,給出報刊單價和投幣箱,由學生自己投幣取報,并組織學生輪流管理負責清點報紙和錢幣,并把每天的情況作記錄,寫下自己的感想。小小售報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參與管理、記錄情況、發表感想等形式,使學生真實的體驗了校園的誠信狀況,并作出反思,較好地達到了誠信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形成誠信道德的校園輿論氛圍。學校在實施誠信教育活動過程中,要開展相應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櫥窗、宣傳板報、校園廣播、電視和校報,宣傳誠信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強化“誠信光榮,不守信可恥”的道德觀念,真正形成“誠信者受贊揚,不守信受貶斥”的校園氛圍。尤其對校園發生的不誠信的事情,要看準苗頭,認真對待,及時進行輿論譴責。
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要密切結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誠信教育的啟蒙學校。現在諸多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誠信教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種教育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或者理論的灌輸,更多地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和示范作用。實際生活中,有些家長幫助學生完成作業,幫助他們開脫或者撒謊,有時甚至還“諄諄教導”孩子,以為老實人吃虧,那樣,孩子們必然在心靈上打上不誠信的烙印。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擔當其對子女進行誠信教育的最佳指導教師的責任,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才能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另外,社會教育也要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起來。政府職能部門在誠信道德的宣傳教育中,要有號召,更要有行動。諸多報刊、電視對不誠信的案例宣傳,在廣而告知市民的同時,也有相當的負面影響作用。社會的倡導、號召和公務人員的以身作則都會在無形中對學校誠信教育帶來良好的促進作用,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
參考文獻
第一,傳統誠信思想教育。如“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人無信不立”等傳統誠信思想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寶貴資源。
第二,正確的交往觀教育。通過真誠待人教育,使學生懂得真誠是人際交往的第一要素,使他們學會通過培養和完善自身“誠信”品質來處理好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
第三,公民意識教育。公民意識中蘊含著誠實守信等公德意識,通過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學生公德意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誠信意識。
第四,紀律及法制教育。把誠信教育和紀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寓誠信教育于紀律教育之中,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誠信行為,促使學生自覺地養成誠信品質。
二、進行整體設計,突出誠信教育的層次性
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誠信教育應貫穿人的一生。為使誠信教育取得實效,遵循學生人格形成的一般規律,把整個高中階段三年時間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學生誠信教育的方案,使誠信教育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高一年級作為起始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以“做誠信社會的高中學生”為主題的理想教育和誠實守信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進一步將誠實守信內化為學生的品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二年級作為發展階段,在繼續進行誠實守信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同時,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使誠實守信內化為學生的品質。通過對高二年級的教育使學生不僅知道應該怎樣做,而且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幫助他們變他律為自律,養成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再內化為自覺誠實守信的思想品質。
高三年級作為升華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誠信人格形成教育。通過對高三年級的教育,使學生站到更高的起點上,明確人生的理想,將遠大的理想同眼前的具體學習任務結合起來,養成求真務實的生活和學習態度,形成誠實守信的人格。
三、打通三條渠道,強化誠信教育的協同性
誠信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具備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成為有益于社會、有益于民族的建設人才。因此,誠信教育要打通社區、家庭、學校三條教育渠道,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一,營造誠信的校園氛圍,優化誠信教育的環境,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啟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使他們的誠信品質得到升華。
第二,充分發揮教師的誠信示范作用。要求每一名教師,不論在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職守,認真負責,決不能敷衍了事,弄虛作假;要求教師對學生必須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教師在講公開課之前不得反復“演練”,在書寫學生評語的過程中,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地反映學生的優點、缺點。
第三,將誠信教育落實在課堂教學之中。組織教師編寫了校本課程《高中學生誠信教育讀本》,作為德育課程來學習,并納入學分制管理,實現誠信教育課程化。
第四,制定學生誠信守則,實行“誠信”承諾制度,建立“學生誠信檔案”,使學生誠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第五,組織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活動。如讓學生到社區散發誠信宣傳資料,組織社區居民在誠信公約上簽名,利用居委會板報等宣傳陣地進行誠信宣傳。在參加社區誠信宣傳和具體商業活動過程中,豐富了學生們對誠信的體驗,為學生們誠信品質的升華奠定了基礎。
第六,通過開辦家長培訓中心、舉行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引導家長在思想上重視誠信教育,號召家長誠信做人,當好子女的表率,指導家長科學地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
四、創新教育方法,提高誠信教育的實效性
一是灌輸曉理法。誠信意識不可能自然形成,強力灌輸才能收到教育的功效,這種灌輸必須時時處處反復地講。
二是案例討論法。引導學生討論誠信兩難問題,引起學生的道德認知沖突,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道德思考,以促進學生誠信水平提高。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8所中學分別分層隨機抽取80人,共計400名在校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查閱收集了有關國內外誠信教育與體育教學方面的資料共15余篇。
1.2.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7份,回收率為96 %,其中有效問卷361份,有效回收率為97.7%。
1.2.3 數理統計法
將所有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文字、圖表采用word2000系統制作。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中學生誠信道德狀況的具體分析
2.1.1 關于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理
2.1.1.1 中學生對自身群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不高
根據調查顯示中學生普遍認為自身群體的誠信道德水平一般,與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不相符合。其中認為自身群體誠信意識強的學生有55人,只占14.2%;認為“一般”的占68.7%;認為差的有66人,占17.1%。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2.1.1.2 中學生對自身個體誠信道德認同度高。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調查顯示,盡管中學生對群體道德水平的認同度不高,但對個體的道德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認為中學生誠信意識狀況“一般”和“差”的學生有85.8%,而有76.5%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可見,中學生對于所屬群體和個體的誠信道德的認同上出現了矛盾的心理。
2.1.2 關于初中學生對待體育課的態度
調查顯示:“經常”“偶爾”請假的人中女生人數明顯多于男生,排除一部分女學生因進入青春期例假的原因,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害羞或是不愿意活動出汗、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等原因,而提供虛假信息作為遲到、見習的理由。
2.1.3 關于體育考核與運動競賽
在體育測試和校際,區級等小型比賽中,由于組織不嚴密,有的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常常出現找人代考替考的現象。
2.1.4 關于體育教師的誠信表率
體育教師的言行具有示范性和后延性的特點,出自教育者的不講誠信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對學生造成極不良的影響。
2.2 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2.2.1 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文化市場上的污染無時不在侵蝕著中學生的心靈,錯誤思想極大的腐蝕了正在成長中的中小學生原本純潔的心靈,使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產生了很強的投機取巧的心理,各種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
2.2.2 家庭教育的缺陷
家庭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談舉止及教養態度、教養態度和方法存在缺陷將會對子女產生不良的影響。
2.2.3 學校教育的偏差與失誤
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在評價教師和學生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分數,只要學生的學習成績好,教師的教學就有成效,“升學率”成了評價教育教學的唯一標準。這不僅背離了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教師和學生的投機心理,使教育過程出現大量非誠信現象。
2.2.4 體育教師自身的原因
往往有些體育教師不注重提高自身的素養,不注意自身言行對學生的成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缺乏誠信意識,師德失范,影響了中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
除以上因素以外,中學生自身的一些心理特點和道德自律意識的欠缺,也會影響他們誠信品質的養成。
2.3 初中體育教學進行誠信教育的優勢
中學時期是學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又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可塑性很大;而 體育是各學科中唯一一門從幼兒園開設到大學的必修課程,是學校中開設時間最長的一門學科,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優缺點往往在劇烈的運動中比安靜狀態更容易表露出來。
3.結論
3.1 中學生普遍對自身群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不高,而對自身個體的誠信道德認同度高。
3.2 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誠實的態度,上課遲到請假的現象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3.3 在初中體育考核和校際,區級等小型比賽中,有的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出現一些誠信迷失的現象。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3.4 有些體育教師自身誠信意識不強,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體育教師不值得自己信賴。免費論文,誠信教育。
4.建議
4.1. 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加強誠信教育
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誠信教育,要大力加強誠信方面的宣傳,在全校形成誠信光榮可敬,弄虛作假可恥的良好氛圍。
4.2 與課外活動緊密相連,加強誠信教育
在課余體育競賽中,要求學生遵守競賽規則和體育道德,要公平競爭,公正競賽,求真務實,要尊重對手,要正確對待他人犯規,布置課外體育作業,教師憑學生的誠信匯報來掌握學生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
4.3 建立學生誠信監督評價體系,做到監督護誠
一是制定學生日常行為誠信守則,使學生有規可循且使學生的誠信狀況有據可查。二是制定學生的誠信狀況評估條例,定期對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行評估。三是制定獎罰分明的制度。四是建立學生誠信檔案,以便對學生誠信道德形成過程進行長期的跟蹤和系統教育。
總之,一個學校是否能卓有成效地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關鍵在教師。體育教師是教育隊伍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育體、育心、我們責無旁貸。如何通過體育課教學貫徹德育要求,把強身健體與德育結合起來,把誠信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之中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實踐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傅維利,劉磊.論誠信教育的原則和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2,12.
關鍵詞: 中學生;誠信;教育;對策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nesty;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5-0304-02
0引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中對學生的要求。中學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好時機。從總體上看,中學生的誠信道德狀況主流是好的,他們普遍為人忠厚、誠實,做事講信用,是一個講文明、講道德的良好群體。但是,由于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學生誠信道德不容樂觀。筆者就“在校未說過謊話”這一主題,對某鎮的三間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是:在校學生中未說過謊話的平均只占5.8%,其中,幼兒園小朋友占85%,小學生占49.5%而中學生僅占20%。針對以上令人擔憂的數據,作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有必要對誠信教育進行反思,針對存在問題,分析原因,采取對策。只有教育好中學生,祖國未來才有希望。
1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現象
現代社會誠信包含誠實與守信兩個方面,誠實是守信的基礎,離開誠實就沒有守信,守信是誠實的外在表現,也是判斷誠實的標準。作為一名中學教師,通過與學生的直接接觸和側面了解,發現中學生缺失誠信主要有如下幾表現:
1.1 遲到、曠課、缺課現象嚴重《守則》、《規范》明確規定,學生不遲到、不曠缺,但學生就是不能遵守。對早午讀遲到、曠課缺課習以為常,時間觀念淡薄。不管遲到、曠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們總是會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即使教師舉一反三耐心教育,學生仍不以為然。
1.2 抄襲作業,不交作業教師經常教育學生“作業自己獨立完成、準時上交”。不少學生上課不認真,課后不復習,把時間精力放在玩耍中,無心向學。為了應付老師、家長,抄襲他人作業、不交作業現象時有發生,作業完成質量差,成績上不去,甚至倒退。
1.3 考試作弊,涂改分數有部分學生,特別是基礎薄弱、成績差的學生,平時不認真,到了各種類型、各種科目考試時,為求考試合格或貪慕虛榮,或為了取得更好成績向家長匯報而考試作弊,涂改分數。筆者對某校高二級320名學生進行調研,在調查問卷中問道:“為了考出好成績,即使作弊也無所謂”,持同意態度的占15%,有過作弊行為的占25%。
1.4 語言、行為失信言而無信、出爾反爾,視許諾為兒戲;言行不一致等等。教師耐心細致教育學生,學生當面答應會做好,虛心接受,但屢教不改,如說臟話侮辱同學、恃強凌弱、出手打人或頂撞老師等等。這是教師在教育學生中碰到較為普遍問題。教師找他談話,要做誠實守信的人,對老師的批評他“虛心接受,保證改正”。然而,一星期甚至一天未過“舊病復發”。
2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一舉一動無不打上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烙印。盡管導致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歸納起來無非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大環境影響。
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然而,有些父母受社會影響,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做人不能太老實了,否則,會吃虧”之類的觀念。有些家長只重視成績好壞,忽視思想品德教育、誠信教育,甚至家長一些不正確的教育行為對子女產生負面影響。如個別家長對孩子承諾不兌現;為了自己的孩子當上班干部,坐上好位置,不惜請客送禮等等,這些都是造成中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
學校教育是整個教育主要階段,但受應試教育制約,受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中學教育不得不把中、高考升學率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標,重視成績的提高,而難以搞好包括誠信在內的優秀道德品質的培養;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學生流失率、普高率的檢查,學校“靈活地”造出各類假材料,甚至讓學生冒名頂替某某來達到合格的標準。另方面,教師誠信素養影響學生健康成長,遺憾的是少數教師成為學生不誠信的“楷模”。例如:要求學生向教師問好,自己卻態度冷漠。此外,學生中的一些不誠信行為如說謊話――以學校為由,騙取家長錢物,用于上網、買零食、甚至賭博等等,往往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也會影響一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同學。
社會大環境對學生誠信起潛移默化作用。現在的中學生絕大部分是80或90后,是跨世紀的一代,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影響下成長的。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負面影響及制度不完善,處罰機制不健全,國人法律意識不強,監管不力,以權壓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權法交易,錢法交易的長期存在是導致中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這些負面影響對學生心靈創傷是難以低估的。例如:中學生以為“做老實人吃虧,講信用無用”;以為“會做假是腦子活絡”。現在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事件不斷,虛假廣告、虛假新聞屢禁不止等等對學生影響頗大。
3中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方法
中學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培養他們誠實、守信的品質,對他們最終人格定型具有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變化日新月異,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思想觀念,道德素養均處于一個過渡時期,可朔性強。結合實際,筆者認為,加強中學生誠信教育可以如下三大方面入手:
3.1 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大誠信宣傳力度雖然大部分中學生都能夠按照誠信的標準要求自己,待人以誠,但在少數學生身上仍有一些不誠信行為。要發揚光大我國“禮議之邦”的美譽,一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電視、報刊、雜志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發展信用文化,批判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和觀念,讓全社會的人都認識樹立誠信道德的重要性,培育“信用至上”的社會道德,讓“誠實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最終在社會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評價體系,從而起到揚善抑惡的作用。二是誠信道德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狼來了”的故事,在我們這一代孩提時已深入人心,使我們懂得了說謊的危害。三是中小學課本應多加些有關誠信道德教育的內容,讓孩子從成長開始就受到誠信意識的熏陶,從而樹立講實話、守信用的道德觀念。
歷史表明,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和,業無信不穩,世無信不安。誠信無論是對于治學經商、治國理政,還是對于修身齊家、為人處世來說,都是最基本、最簡單的要求和原則。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贏利原則的普泛化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說謊、考試舞弊、抄襲作業等現象在中學生中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為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
一、中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近些年學生作弊行為還是較普遍的,有一成左右的學生經常作弊,有三成以上的學生有過作弊行為,而且作弊現象不僅存在于不認真學習的同學中間,還存在于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中。
2.作業抄襲司空見慣。作業抄襲對于不少學生是家常便飯,而且和考試作弊現象一樣,作業抄襲不僅存在于不認真學習的同學中間,還存在于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中。
3.欺騙行為屢見不鮮。學校幾乎每天都有學生遲到、曠課現象,理由五花八門,如鬧鐘沒響、車子輪胎破了、鏈條壞了、父母親忘記叫起床了等等,而了解之后的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貪睡。此外,在學生中還有大量騙人行為,包括欺騙同學、老師、父母親等,如癡迷上網而找借口請假外出、因貪睡怕遲到挨批評索性稱病、向同學借錢不及時歸還、多花錢后向家長要錢時稱學校收錢、損壞公物拒不承認等等。
4.人際關系淡薄冷漠。很多學生由于缺乏對他人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不愿意在生活中與人交往而是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影響身心健康發展;還有的學生為喜歡的異性與別人爭吵打架;因戀愛不成而打擊報復等。
二、中學生誠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學生誠信的缺失,實際上是社會、家庭、學校誠信缺失的一個縮影。導致中學生們誠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毒米毒酒毒奶粉的事件不斷,企業惡意逃避債務,做假賬,假證書等現象都對中學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2、意志力差,缺乏自律。 一方面,多數學生對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講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當涉及到個人利益或安危時,便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使知與行相背離,這主要是意志力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學生涉世不深,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辯的能力,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關系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容易受到消極觀念的影響。
3、學校德育工作的滯后。在升學的壓力下,學校普遍存在著德育工作滯后的現象,德育工作只是應付檢查,流于表面。在教育中重“知”輕“行”,重知識教育,輕情感教育等。
4、家庭教育乏力。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視或根本不進行道德品質方面的引導。少數家長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憑孩子“自由發展”,有的甚至把錯誤思潮帶回家中,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也有的家長自己不講誠信。例如,家長本來在家干私活,卻給單位打電話請病假等。甚至有的家長也在“教”孩子撒謊。
5、認知與行為的脫節。大多數中學生都知道做人要講誠信的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如許多學生對《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背的滾瓜爛熟,可就是不能好好的體現在行動中。有人在場與無人在場不一樣,在校與在家不一樣,在班主任老師面前是一套,在任課老師面前一套。
三、中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1、教師要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教師的言傳和身教是培養學生誠信品質的兩條重要途徑。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高素質的老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學生才會自覺自愿的接受其“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的為人師表。”再有,教育本身就是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塑造另一個高尚的靈魂,用一個誠信的人格塑造另一個誠信的人格的過程。教師無言的人格感化,遠遠超過刻意的“教育”。
2、找尋多樣教育形式,寓教于樂。開展以誠信教育為抓手,將誠信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格言、經典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活動中,使學生感受、體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7-014-1
一、緒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范,是一個人、一個集體甚至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但是,當今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是一個挑戰,對人們價值觀的正確形成是一個挑戰。針對不斷出現的一些誠信問題,我們加強初中生的誠信教育也迫在眉睫,這不僅是中學生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更加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誠信教育對提高國民整體的誠信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強對農村中學生的誠信教育,這也是誠信教育建設中頗具意義的一個方面。由于我國城鄉差距較大,廣大農村的教育水平相對城市而言還比較低,所以,加強農村教育,尤其加強農村中學生誠信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誠實守信,嚴于律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已成為初中學生行為準則之一,這對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有著重要意義。而加強農村中學生誠信教育,更需要農村初中班主任肩負這一歷史使命,需要農村初中班主任努力對誠信教育的方法進行探究。
二、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為人處事的根本道德標準。從哲學上看,誠信屬于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1.從國家的角度來看,誠信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對其他社會關系培養誠信起著引導、規范和決定性的作用。誠信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價值所在,加強誠信文化及管理體系建設是提升整體國民誠信度的重要性措施,也是樹立我國在國際社會中展現國家信譽的重要舉措。
2.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一個企業的誠信也是該企業的經營管理之本,對外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與信譽,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樹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離不開提升企業的誠信度,增強企業的文化競爭力。
3.從個人的角度來看誠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誠信是人類共同呼喚和締造的美德,誠實守信也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個人生存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誠信主要表現在信用、信譽上,我國自古就有許多關于誠信的名人名事,也流傳下來許多經典名句,反映了自古誠信的重要性就不從改變過。誠信教育可以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能使廣大中學生形成正確道德價值觀。
總而言之,誠信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已經成為大家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成為國家強盛、文明的重要標志。
三、農村初中班主任加強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誠信教育是對中學生人生的一種道德投資,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是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塑造社會文化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村中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方法與手段,需要初中班主任對確實可行的誠信教育方法進行更深刻的探究,摸索出適合于初中學生的教育途徑。
首先,加強中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誠信教育本身離不開教育,誠信不僅僅是一個道德范疇,在另一種程度上來講,誠信還是一個能力范疇,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講誠信,希望自己“言必行,行必果”,但是,很多時候并不是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能做到“言行一致”。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具備“行必果”的能力,所以,加強中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顯得很重要,這樣,我們也能緩解出現在學習乃至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當今出現在中學生中的誠信考試問題也能得到較好的解決。
其次,拓展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通過采用因材施教的方針對廣大中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因為,如果我們一味地進行統一的教育方法,可能使學生感覺到神經疲勞,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接受教育的情緒,從來不利于更好地對他們進行誠信教育。因此,我們可以拓寬誠信教育的方式方法,運用正反教育的模式,提高中學生接受教育的能力。
再次,建立誠信教育制度。加強誠信教育離不開制度上的規制,也離不開對誠信的宣揚制度。對于中學生而言,得到學校、家長和社會的肯定,是一件能令他們開心自豪的事,所以,建立誠信制度對中學生的誠信行為進行肯定、認可,對于中學生塑造自身素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從制度上對中學生的行為也進行了相應的規制,有助于中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個人品質,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筆者從事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已有兩年,發現對貧困大學生非常有利的國家助學貸款近日已有凍結的跡象。大學生拖欠國家助學貸款被曝光的報道頻繁出現在各個媒體上,打開網絡,更隨處可見呼喚大學生誠信的文章。這使大學生“誠信”再次成為社會矚目的話題。以本院為例,2007年本院貸款學生為85人,最后貸款成功的有80人,其中5人因學習成績原因或材料欠缺原因貸款未獲批準。到2008年,貸款學生人數增加了一倍,貸款學生有一半不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批準。而在筆者手上,每年需要追繳銀行貸款的人數也日益增加,一些學生為了逃避還款,將自己的手機號碼換掉,使學校無法與之聯系,時間一長。這部分銀行貸款就成了呆賬、壞賬。此種情形之下,鑒于可能招致的信貸風險,銀行只能選擇不發放貸款或縮減貸款規模。以緩解追繳貸款的壓力。
國家助學貸款工作難度加大只是目前大學生誠信危機所反映的冰山一角,在貧困大學生的資助、貧困大學生的認定及畢業后貸款還貸問題上,不少的貧困生表現了失信。因此,筆者就如何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貧困生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進行闡述。
一、大學生的誠信狀況
(一)貧困生認定中存在弄虛作假
在每年的開學之初,學校都要進行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認定中一般以學生提供的當地民政局出具的貧困生證明為主要認定依據。這本是惠澤學生的一項利好政策。但近幾年來,一些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了享受學校的資助。以弄虛作假的方式,在當地疏通關系,用鄉鎮部門出具的假的貧困生證明去當地的民政部門蓋章,而民政部門對考上大學的本地學生也往往網開一面,不去深究其真正的家庭狀況,這就給不少非貧困學生以可趁之機。
(二)一些大學生在就業和還款確認時存在失信表現
學校為了統計就業率,要求每個畢業生落實工作單位后上交就業協議書。銀行要求大學生在畢業前夕要填寫還款確認書,認真填寫自己的工作單位及聯系方式。然而大學生隨意更改、撕毀協議書的現象比較嚴重。畢業后,不少學生由于在異地工作,手機號碼頻頻更換,而他們不將新的聯系方式告知學校,使銀行和學校找不到人。
(三)畢業后國家助學貸款債務遲遲不還
據調查,國有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壞賬比例高達10%,遠遠高于普通人貸款壞賬1%的比例。按現行政策,貸款學生應于畢業后四年內還清所貸款項,但并不是一次還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銀行約定四年內還款的次數及每次的還款數額。有些大學生由于履約還貸意識不強,對所欠債款有意逃避。加上近些年大學生就業困難,一些貧困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這就使得還貸變得更加遙遙無期。
二、措施及對策
整體而言,目前我國信用缺失現象是比較嚴重的,高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重任,理應擔當起誠信教育的重任,檢討誠信教育失誤,重構誠信教育機制。面對大學生的誠信危機,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人手:
(一)社會層面
1 利用社會宣傳,大力倡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形成以誠信為核心的社會信用制度。誠信既是思想觀念的認知過程。又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和積累過程。誠信自古以來就是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仁、義、禮、智、信”,可見信之重要。應廣泛利用社會媒體對誠信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倡導一種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念,使大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 運用法律杠桿,形成以誠信為基本要求的法律規范體系。民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被奉為帝王規則的基本原則――誠信原則,體現了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統一,其精神實質滲透到各類法律法規之中,“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借錢還錢,天經地義”等理念應成為大學生行為準則。新加坡等國家法律對不講信用的人處罰之重值得我們借鑒。
(二)學校層面
1 建立學生個人信用檔案,配合社會推行個人信用制度。信用是一種資源,一種無形資產。“上海模式”試點成功,使人們深刻認識到言而無信、惡意逃避、欺詐等行為,不僅會上“黑名單”,“失一信,失百信”,而且會處處受約,事事受制。浙江溫州和廣東汕頭在失信與誠信過程中前后巨大的反差,深刻地說明了誠信經濟是多么重要。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信用鎮”、“信用縣”、“信用市”、“信用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國家民族進步的標志。必將有利于社會信用體系的重建,也有利于大學生社會進程的加快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2 建立健全大學生的誠信監督機制。公示監督:將困難學生名單、家庭收入、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學生名單及其個人誠信狀況進行公示,設立誠信監督信箱,接受廣大師生的監督;動態監督:國家助學貸款的貸前、貸中、貸后都實行監督管理,發現學生存在虛假信用狀況或不良行為記錄即停止貸款或削減貸款額度;社會監督:建立大學生信用體系并逐步與全國個人信用體系聯網。讓全社會監督大學生誠實守信。通過監督,使大學生自覺地遵守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
3 建立健全大學生的失信懲戒機制。學校的年度評優,要將誠信作為重要內容,有失信行為者不得評為優秀學生;黨團組織要將誠實守信作為入黨入團和考評的重要條件,一旦違反即對其進行黨團紀律處分;違反校紀校規,要受到紀律處分,在大學校園里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讓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價,既是對失信者本人的教育和挽救,又是對其他學生的警醒和鞭策。
4 加快誠信網絡化建設。筆者認為,充分利用互聯網,搭建大學生誠信教育平臺,塑造誠信文化,培養誠信品質,造就誠信人才,是新形勢下大學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出版誠信報刊,開設誠信教育電視專題節目,曝光典型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嚴懲假冒偽劣行為,不僅對大學生,而且對國人也是很好的誠信教育手段。必將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國人的文明程度。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就是指人心理情感、人格、情緒等方面能夠完整和諧,且具有正常協調情緒的能力,能夠控制好自我的情緒,能夠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不會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心里狀態發生很大的波動,能夠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
當今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經濟信息時代,社會競爭壓力大,而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壓力,升大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家長期盼帶來的壓力等等;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承受不住這份壓力,學習的動力會減弱,對待生活的態度會變得消極,對待人生會缺少希望,容易產生一些心理疾病和怯弱的性格,這些對于我們肩負祖國未來的中學生來說是不應該存在的,所以下面筆者主要分析了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現和其原因,并且筆者就如何通過中學體育教育來解決中學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給出了建議。
2、中學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其存在的原因
2.1.關于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中學時期,學生主要就是圍繞著學習這個問題在生活,在學校要學習,在家父母要關心你的學習,自己想著成績,想著升學,想著父母的殷殷期盼,給自己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在考試失利的和遇到學習中的問題不能解決時,就特別容易焦慮,容易悲觀;對于學習成績不太理想而且又十分積極向上的學生而言,在心里就特別的自卑,每次看到同學能夠一次就掌握的知識,自己怎么努力都學不會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是存在智力問題,對自身的價值會否定到一文不值,產生扭曲的人生的價值觀。
2.2.關于人際關系方面的心理問題。對于中學生而言,接觸的人群大多為,教師、同學、家長。因計劃生育制度的原因,我國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而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學生因在家收到過多的溺愛,而形成自私自利,不懂得團結合作,不懂分享的性格,導致在學校與同學教師的人際交往存在許多的矛盾,而學生自己不懂的處理,就采取不處理或逃避處理的方式,導致人際交流圈窄,而產生孤僻、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和家長間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家長怕青春期的情感問題對學生有影響而相互之間產生矛盾,學生可能容易產生情緒激動等心理健康的不良行為。
2.3.關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方面的心理問題。中學時期,學生的挫折是來自多方面的,例如學習方面的挫折,情感方面的挫折,人際交往方面的挫折等等。這些挫折產生的原因也是有多種的,由于獨生子女從小的生活模式,由于這個時期叛逆的性格特點,由于這個事情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如果學生在遭遇挫折時,不加以引導,可能導致學生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甚至危害到學生的生命健康,存在許多這樣的例子,某學生因為感情失利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3、如何通過中學體育教育解決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3.1.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多進行集體性質的體育活動,重視學生團結合作和與人和諧交流能力的培養。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具體表現,體育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筆者建議體育教師能夠選擇集體性強、合作性強的體育活動,例如:拔河、乒乓球雙人賽這種需要全班參與的活動,學生之間必須進行溝通和合作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成績,這樣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間的感情;因活動過程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了解到團結合作的力量,了解到強大的集體凝聚力必不可少,了解到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樂趣,在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團結協作的能力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減少心理問題的產生。
3.2.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教育。青春期,中學生不僅是處于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學生內心情感“發育”的重要時期。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在學生平時的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查看學生的處事特點、行為是否規范等方面,研究學生的心理,從而針對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都能夠健康發展;體育教師還應該要重視中學時期男女生生理的差異,針對差異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具體情況,讓他們了解到在青春期出現的許多生理和心理情況都屬于正常范圍,例如:男生開始長胡須;女生生理期的到來;男女生都會萌發的對異性的情愫等,這些情況在青春期幾乎每個人都有經歷,同時教師應該傳授相關的處理方式,輔助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使他們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解決。
3.3.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心理情緒不良的學生進行心理調控。在青春期,學生都特別敏感,容易因為學習或者是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問題而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這些情緒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筆者建議體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要注重情緒不良學生的心理情緒的調節問題。借用體育教學來調節學生的心理情緒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幾個要點:1)對學生多鼓勵,少打壓,因為學習的壓力,鼓勵和贊美能夠讓學生更有信心做好當前的事情,對自己更自信;2)在體育活動過后應該要注重學生的放松練習,學生可以在放松練習過程中,平靜內心的情緒,也可以緩解一定的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