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培訓內容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4 16:19: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經濟培訓內容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數字經濟培訓內容

篇(1)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日益成熟,極大地推動了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興起。目前,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影像、動畫、圖形、聲音等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媒介為載體,內容涵蓋信息、傳播、廣告、通訊、電子娛樂產品、網絡教育、娛樂、出版等多個領域,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業集合,其更被稱為是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

1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現狀

1.1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技能人才缺乏

最近我們對全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根據調查,泰州市技能人才隊伍呈現如下特點:1)技能人才分布構成失衡。技能人才在傳統的機械、化工、電子等行業多,在新型的醫藥、高新技術、數字媒體藝術和第三產業分布較少。2)技能人才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在泰州,與數字媒體藝術有關的產業門類最多的是室內設計和廣告設計兩大類,而在這些企業中的員工大多都是中專、大專畢業。這些企業的員工真正從名牌大學畢業,有一定學術和科研能力的學生少之又少。而這一短板將成為泰州地區發展數字媒體藝術、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的“瓶頸”。3)技能人才總量不足,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不適應市場需求。在新經濟類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和其他第三產業中技能人才比例更低。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領域高級技能人才的嚴重不足,將阻礙我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2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技能培訓滯后

與上海有中科上影數碼培訓中心、IDMT環球數碼媒體科技有限公司、GA游戲教育培訓基地、水晶石、火星時代等著名的數字媒體藝術培訓機構相比,我市相關的培訓機構少的可憐。在高校中只有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三所高校開設了動漫、網絡游戲、設計等相關的培訓課程,且具有一定的實力。在泰州地區,純粹的電腦培訓機構中,名氣最響的是博日電腦培訓學校,但是我們通過瀏覽官方網頁的介紹,無論是師資還是學生的整體素質,離水晶石、火星時代等國內一流的電腦培訓學校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培訓力量的滯后,使得泰州地區數媒產業的人才供需產生了一個斷層。一邊是泰州地區相關產業的人才迫切渴望得到培訓或是再教育,進入泰州(如數碼領海公司、大地裝飾等企業)或是長三角地區相應的工作崗位,以提升工資待遇或拓寬自己事業發展的方向;一邊卻是泰州地區滯后的數字媒體藝術技能培訓力量,使得大多數的本市相關人才只能去附近的上海、蘇州、南京參加培訓與再教育,以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1.3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門類涉及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游戲軟件、動漫藝術、網絡媒體、時尚藝術、影視制作、品牌、工藝品制作等。而泰州在現階段主要以室內設計和廣告設計為主,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可以和國內相關行業一爭高下。但是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其他方面涉足不多,或是規模比較小。在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上就更是匱乏了,萬達廣場內的影城算是不多的亮點,但是這個亮點在蘇南等城市早已普遍存在。動漫玩具專賣店,自主設計的服裝品牌及專賣店,動漫樂園,主題公園等數字媒體藝術的衍生產品在泰州較難見到蹤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與泰州一江之隔的常州,卻將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衍生品開發的有聲有色。動漫嬉戲谷、恐龍園、春秋樂園是常州主打的三張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名片。數字媒體藝術產業衍生品的開發,不僅提升了常州在江蘇乃至全國的名氣,而且還拉動了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經濟改革轉型,促進經濟更加平穩、健康發展。

2 發展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優勢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產業雖然還沒有完全成熟,尚處在發展階段,但是泰州發展相關產業的條件卻是得天獨厚的。

2.1 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

泰州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沿岸,是江蘇“淮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地理位置臨江近海、水陸交通便捷,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蘇中入江達海的5條重要航道在此交匯,江陰大橋成為泰州與上海、蘇南連接的快速通道,328國道、寧通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以及新長、寧啟鐵路在泰州境內縱橫交錯,成就了泰州承南啟北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上海、蘇州、無錫、常州這些地區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基地相對來說比較成熟,泰州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區位優勢,學習先進技術和經驗,引進高技術人才,快速發展自身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

2.2 文化資源豐富,獨具地方特色

泰州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千百年來人文薈萃,名賢輩出,施耐庵,鄭板橋,梅蘭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境內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現存古遺址,古建筑、古石刻數百處,其中列為省市級文物保護的有134處,包括千年古剎光孝寺,安定書院,明代園林日涉園,始建于南宋的“江淮第一樓”望海樓以及梅蘭芳紀念館,鄭板橋紀念館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可以給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設計源泉(例如動漫設計中的人物角色,網絡游戲中的場景、故事等)。

2.3 市政府規劃、政策大力支持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出泰州將來文化產業的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都非常有利于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和基地的發展:

(1)發展目標:以實施“1210”工程(“一核”、“兩帶”、“十大園區”)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其中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園區2~3個,形成3~5個百億級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重點文化企業(集團),其中上市公司力爭2~3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達到10萬人以上;文化產業增速高于GDP和服務業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2)重點任務:緊緊圍繞“一核、兩帶、十大園區”的規劃建設,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傳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廣告會展、娛樂休閑、文化演藝、文化培訓等重點產業,確保文化產業發展各項目標順利實現。

2.4 初步建立了“產學研”的模式

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與泰州市海陵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及數碼領海公司在共建研發平臺、人才培養、項目申報等方面已經展開合作。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特長,希望通過互相合作實現共贏。雙方還簽署了《泰州市海陵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產學研合作協議書》。

3 泰州市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意義

3.1 發展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是發展文化創新產業的必然要求

進入21世紀以后,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崛起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變動的一個突出現象。文化創意產業的全球興起是知識經濟條件下城市產業和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繁榮不僅直接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而且也通過創意設計、品牌培育、營銷策劃等手段提高制造業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帶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領域的高端產業,對傳統文化的創造和改革,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才能使我國的文化產業與時俱進,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們國家的手機用戶居于全球之首,也正因為此,我們在手機彩鈴、短信等移動內容方面在全世界也走在了最前面,而隨著這個平臺的不斷擴大,意味著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中國的網民也在迅速的發展,我們相信,互聯網可能就會是下一個最大的創意產業的平臺,互聯網的出版、教育等產業將會是創意產業下一步發展的一個亮點。文化創意產業的巨大潛力,早已引起了泰州市政府的重點關注。

《泰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七章中重點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而數字媒體包括了圖像、文字以及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以及傳播形式和內容的數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發的數字化過程。其范圍涉及影視制作、動畫創作、廣告制作、多媒體開發與信息服務、游戲研發、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人工智能、系統仿真、圖像分析、虛擬現實等領域,并涵蓋了科技、藝術、文化、教育、營銷、經營管理等諸多層面。就其主要應用領域進行分析后不難看出,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發展對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2 數字媒體藝術主要產業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數字電影:數字化的電影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它已經涵蓋了電影的三個重要的環節――制作、發行和放映。數字電影中的數字特效更是重中之重,商業電影中也越來越依靠特殊視覺效果贏得觀眾,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與震撼。數字鏡頭比例越來越高,并且在現代,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數字特效成分了。數字特效如今是確保票房的最大熱點并且成為與電視業的競爭中獲取勝利的法寶。從《星球大戰》中虛擬的太空世界到《泰坦尼克號》中數字處理的人群再到《角斗士》中的古羅馬圓形競技場等數字技術的創新充分體現了影片的商業賣點和藝術亮點。精妙奇幻的效果在全球市場產生轟動效應,其文化意識和觀念也逐漸進入各國,影響到其他國家的消費心理和方式。如《泰坦尼克號》,它的全球總利潤已經超過了19億美元,同時在藝術上的成功也是破紀錄的,獲得過14項奧斯卡獎。在國內,張藝謀的《英雄》耗資三億人民幣,其中一半是用于后期特效的制作。它創造全球一億八千萬美元的票房奇跡,無論從藝術水準上,還是從商業意義上講,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動漫:動漫產業無論是給個人還是企業、國家,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 在國外,動漫產業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過延伸產品來實現,盡管動漫電影放映票房收入本身不俗,但由其衍生出的玩具、游戲、用品等產業鏈條的收益,卻遠遠大于動畫片本身,動畫片的播出只占整個產業很少一部分。全球動漫產業每年產值400億美元,但是相關的衍生產品卻達到了4000億美元。一部動畫片《變形金剛》的衍生產品就從國內賺取了5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90億美元的日本動漫,早與娛樂業一起成為國內經濟文化的主流和全球產量最大的動漫大國。動漫產業不僅代表了數字網絡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更對服裝、文具、玩具食品等關聯產業的發展具有強烈的牽引作用, 同時成為創意產業的領跑者。

電子游戲:電腦網絡游戲潛力巨大。IDC和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游戲出版物工作委員會(GPC)聯合了研究報告《中國游戲產業市場2008~2012年分析與預測》。報告表明,2007年是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取得飛速發展的一年,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達105.7億元人民幣,比2006年同比增長61.5%。IDC預計2012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將達到262.3億元人民幣,2007年到2012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9.9%。全球電腦游戲行業年銷售額已超過好萊塢的全年收入。網絡游戲已經顯示了成為一個巨大新興產業的潛力。

3.3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有利于推動經濟轉型

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將向數字媒體藝術產業升級。數字元素將作為產業發展舞臺上的主角,不僅作用于傳統文化產業,還將作用于制造業、旅游業、服務業甚至是農業,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數字元素、創意元素、文化元素滲透到工業、農業乃至傳統產業的任何領域,將催生全新的產業形態,使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向創意產業升級。數字媒體藝術驅動下的產業升級、變革,將有助于產業結構的改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使數字媒體藝術、技術及創意驅動下的其他產業在未來發展中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

4 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將使泰州的產業結構向更均衡更有活力的方向發展,將促進泰州市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泰州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所貢獻的,而目前工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表現在產業結構上,我們過多地發展了耗能大、污染重的工業,從而導致了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和對環境的破壞。長此以往,不僅無法使經濟實現進一步的可持續發展,而且還會破壞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當前“耗費資源損害環境”的產業結構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調整的階段,必然要朝著“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技術”產業的升級和轉化。以創意為主的數字媒體藝術產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體現了現代產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同時它是一種典型的節能產業,因而可以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泰州市數字媒體藝術產業的發展將把泰州豐富而優秀的人力資源,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和世界先進的科技制作手段,國際化的策劃創意團隊,國際化的市場行銷渠道充分結合起來,從而使泰州市能夠順利實現文化產業振興,發展21世紀知識經濟核心產業,開拓繼IT、醫藥產業后,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辜居一.數字化藝術論壇:回顧與展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曉文.創意與夢想――透視常州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J].蘇南科技開發,2006(05):2628.

篇(2)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6-0154-05

數字經濟作為世界創新和包容性增長的動力,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政府的共識,而數字經濟戰略的制定往往會使得這些國家在數字信息革命浪潮下占據國際制高點[1](衡量數字經濟主要是基礎技術設施、IT和通信部門投資、電子商務和寬帶普及率等)。2016年舉辦的杭州G20峰會,中國首次將數字經濟列為峰會的一項重要議題,主持并起草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如今,全球約有25億人連接互聯網,預計2020年互聯網用戶將增加到40億人,2016年G20集F成員互聯網經濟規模達到4.2萬億美元,平均E-GDP增長率為4.2%,超出其GDP平均增長率5%以上。2010―2016年全球E-GDP平均增長率為11%,發達國家為8%、新興經濟體為18%。在數字經濟不斷驅動下,全球有28個國家制定了數字經濟戰略,分別是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埃及、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雖然一些國家并未制定整體數字經濟戰略,但數字經濟內容被包含在國家寬帶戰略、電子政務戰略和網絡安全戰略和國家創新戰略之中。數字經濟將是未來增長最快,也最具潛力的領域。

一、全球ICT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背離

縱觀全球主要國家信息、通信和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簡稱ICT)產品貿易,其整體貿易中比重普遍出現下降趨勢,這與經濟全球化下生產網絡的片段化和分散化趨勢比較吻合[2]。與此相反,ICT服務貿易占各國服務貿易比重卻普遍呈現上升趨勢,表明ICT服務貿易對各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在不斷增強。

貨物貿易方面,從出口看,2013年ICT產品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中國、韓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以色列、愛沙尼亞、荷蘭、美國和日本(如下頁表1所示)。與2000年相比,有6個國家ICT產品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別是智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中國和俄羅斯。從進口看,2013年ICT產品進口占整體進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美國、荷蘭、日本、愛沙尼亞、韓國和瑞典。與2000年相比,2013年有六個國家的ICT產品進口占整體進口比重有所上升,分別是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

服務貿易方面,從出口看,2013年 ICT服務貿易出口占整體服務貿易出口比重位居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印度、法國、愛爾蘭、中國、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較2000年相比,2013年有4個國家的ICT服務貿易出口占整體服務貿易出口比重有所下降,分別是印度、意大利、印度尼西亞和冰島;而增長較快的國家則分別是愛爾蘭、比利時、巴西、西班牙、中國、芬蘭和盧森堡(見下頁表1)。

二、全球ICT服務業增加值的貢獻

選取上述38個國家的最終ICT服務業需求作為研究對象,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國家、非OECD國家、中國、印度、美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ICT服務業對該38個國家的最終需求的滿足程度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ICT服務業自我增值貢獻占比偏高且自給自足模式明顯

在全球生產片段化趨勢下,ICT服務業增值的自我貢獻部分占整體需求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以OECD國家平均值來看,由1995年的75.73%下降至2011年的71.91%(如下頁表2所示)。雖然呈現出小幅度下降,但是階段性平均值一直在70%以上;相對于OECD國家,BRICS國家(包括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ICT服務業增值的自我貢獻占整體需求比重則同樣較高,由1995年的79.75%上升至2011年的82.89%,中國增幅相對較大,由1995年的84.29%上升到2011年的91.86%。ICT服務業的自我貢獻率較高往往代表著該類服務業封閉度相對較高,其國內呈現典型的自給自足[3]。

(二)ICT服務業增值貢獻表現出顯著的區域集中性

以澳大利亞為例,1995年其ICT服務業自我增值為114.22億美元,2000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別為110.44億美元、100.13億美元、159.34億美元、219.25億美元、215.84億美元和292.14億美元,2000―2011年平均增速為20.73%,相對于全球對澳大利亞貢獻的平均增速20.67%基本持平。但是,中國在其中所體現的參與度卻較高,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51.45%,2011年中國ICT服務業對澳大利亞最終需求的貢獻值達到4.05億美元。OECD國家ICT服務業對澳大利亞整體需求的貢獻年均為7.99%,非OECD國家對其年均貢獻為4.93%,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縮寫為APEC)國家則為7.82%,東盟國家是1.93%,北美自貿區國家是2.13%。

(三)發展中國家ICT服務對中國需求貢獻的地域集中度和發展相似度較高

在對中國貢獻較大的國家或集團中,APEC國家、東南亞國家和東亞國家位居前列(如本文表3所示)。相對于1995年的ICT貢獻值,2011年ICT貢獻值排名靠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日本、美國、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德國、馬來西亞、英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印度尼西亞和印度。但從增長速度來看,排名靠前的均為發展中經濟體,分別是巴西、印度、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相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和地區的ICT服務業對中國貢獻的增長速度較慢,如西班牙、荷蘭、法國、日本、美國、德國、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可見,發展中國家的ICT服務對中國的貢獻增速遠超發達國家經濟體。

三、全球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實施路徑

從供給側角度看,上述實施數字經濟戰略的28個國家努力改善、提供通信技術設施質量,促進信息通信技術領域變革[4],其目標共性主要體現在:支持信息通信技術部門研究和開發,促進信息通信技術標準建立,吸引風險資本投資對信息通信技術投資,加強信息通信技術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5]。各國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實施路接幸韻錄父齜矯媯

一是普遍加強國內ICT基礎設施建設。各國普遍將國內寬帶容量和速度,提高寬帶覆蓋面積進而更好連接較為偏遠的地區。這些國家對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都設定了目標,比如,加拿大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入3.5億加元使至少28萬個加拿大家庭的寬帶接入速度達到5兆比特每秒;美國國會考慮60億美元的聯邦撥款計劃,以支持國內建設無線、互操作的寬帶公共安全網絡。提高寬帶基礎設施的彈性和適應性可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6],這些國家通過建設包括海底電纜在內的國際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或者區域分布數據中心以鼓勵和支持建設互聯網的分布交換和備份系統[7]。

二是加速ICT新技術、商品和服務創新。這方面內容包括加速ICT研究和開發項目的培育,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是技術投資的優先領域,如開發超級計算機、發展云計算、深化大數據和信息網絡分析;促進區域性或全球性ICT標準統一[8],例如,歐盟為了實現成員國任何新的IT設備和應用程序、數據存儲和服務的無縫交互鏈接進入,啟動了互操作性標準建設;鼓勵吸引外國資本對ICT領域進行投資,有些國家通過引入全球性競爭較強的風險投資改善ICT產業投資效應,或者鼓勵初創型企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或者有針對性支持ICT創始公司在本國設立企業等[9];擴大ICT產品和服務出口,例如墨西哥數字經濟戰略的目標就是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IT設備出口國,并且IT產值要在全球居第四位。

三是建設數據開放和電子政府。數據開放的重點主要是政府以及公共部門的數據向民眾開放,為民眾和企業提供跨境數據服務[10]。通過建設一站式的電子商務網站,能夠確保政府公共部門可以在一定權限下進行數據訪問,實現普通商業數據為國家層面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撐[11]。一些國家也通過建設數字信任來完善國家管理,例如建立居民數字身份識別和電子審批系統等。

四是開展數字身份和電子認證。公民電子身份體系建設,包括移動數字身份體系、推進公民電子身份識別認證跨境下的可操作性。政府通過投入大量資金來建設高度安全和有效的電子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以便為公民和私營部門提供移動設備參與下的高效和可使用性[12]。同時,加強個人和機構數字號碼的分配和設計,以便系統快速準確地對身份識別和驗證。根據目前對于數據需求特征,合理合法設置行業數據知情標準,以確保政府可以對需要了解的關鍵行業數據進行獲取、分析或者公開[13]。另外,開展電子文檔驗證服務,例如數字簽名驗證。

五是維護數字隱私和安全。數字信任是數字經濟戰略的目標和核心所在,而隱私保護是建設數字信任的基礎。上述各國數字經濟戰略幾乎都涉及隱私保護問題,并將隱私保護視同于知識產權保護行為。其做法主要有:提倡公司在使用和公布傳播信息資料的自律性,公布和踐行數字公民行為準則[14];出臺最先進最有效的法律制度來保護公民和企業的核心敏感資料,比如為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專門成立機構來檢測ICT技術的進步和技術形式的變革,及時修訂落后法律和規章制度以符合技術進步要求,并且對已違反法律規定的相關方面實施制裁和懲戒;開展數字風險監測和預防研究,比如,政府與研究機構致力于開發和利用創新的網絡安全監控系統,大力支持網絡安全的相關研究等。

六是促進ICT與教育、醫療和運輸結合。在加強ICT與教育融合方面,利用數字技術提高和改進駕馭系統的有效性,重視對教育機構的數字化建設投入,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推廣和改善在線學習環境,為方便民眾在圖書館使用相關數據而提供的個性化學習輔助或高效快捷的寬帶解決方案。在ICT技術手段與醫療體系結合方面,加速遠程醫療系統建設,提供在線健康和醫療保健預定,全面普及建設老年人等醫療電子檔案,擴大遠程醫療保險和福利范圍,匯總研究和分析遠程電子醫療出現的醫療糾紛以及制約電子醫療推廣的制度障礙[15]。在ICT與運輸物流結合方面,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創造一個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型的道路交通體系。

七是促進信息包容和提升數字職業技能。促進信息包容方面,不斷擴大對寬帶接入服務不足的地區進行扶持,特別是輔助家庭弱勢的社會群體,政府加速推進全民數字素養水平,提高網上風險自我防范意識教育、網上機會識別能力和捕捉能力[16]。提升數字職業技能方面,提升數字化素養以幫助女性回歸工作崗位,以Web為基礎對勞動力進行培訓、加大對數字培訓機構公共資金支持,擴寬與數字技術相關的課程,提高ICT技術培訓課程的數量,提高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畢業生數量和水平,以及提高政府公務員數字技能。

四、對中國制定和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啟示

全球金融危機后,新興國家日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而我國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同時,應積極從供給側角度制定和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并逐漸推動數字經濟成為國家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引擎。從以上主要國家實施數字經濟戰略的供給側核心和實施路徑看,可對我國數字經濟戰略的制定有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培育國內數字市場。我國應大力培育國內數字經濟良好的生存環境,在數字經濟的管理上,政府監管和引導定位不是放松而是加強,在為數字經濟參與方提供開放數據共享平臺的同時,提供公開透明、法制化的市場環境。通過共享基礎數據源方式促進數字經濟參與方享有平等市場準入地位,進而降低參與的進入壁壘,擴大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

二是大力發展ICT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要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寬帶服務支持,更要加快對最先進數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斷跨越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鴻溝,努力ICT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和主導權。建立國內統一的高標準的ICT技術設施網絡,為國內創新型社會建設提供強大的數字信息共享和分享型支持。

三是加速ICT新技術和商品及服務創新。我國應為數字技術的革新項目提供資金激勵,并建設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共享開放式平臺,這要在研發領域率先實現數字和信息的開放共享,降低企業數據重復搜集和數據庫建設的成本。

四是建設強大的數字開放平臺,促進電子政府服務體系的形成,不斷豐富服務層次和內容,全面鋪開數字城市網和智慧民生服務體系建設。

五是開展公民和企業數字身份數據庫建設。大力拓展數字身份的識別和認證體系建設,為深化公民和企業的其他相關數據的采集形成構建平臺。

六是繼續加大維護數字隱私和數字安全。大力開展確保數字隱私和數字安全的技術研發,高度確保對數字經濟參與者的數字信息保護。

七是促進ICT與其他民生領域或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切實可行的實用性技術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利用數字經濟改善民生領域或助推其他產業,如智能制造業發展。

八是通過人力培訓和開發不斷提高數字經濟參與者的數字職業技能水平,強調數字經濟的普惠性,特備是要重視和實現對弱勢群體的數字包容支持建設。

參考文獻:

[1] D.W.Jorgenson,MS Ho,K.J.Stiroh.Lessons from the US growth resurgence[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5):453-470.

[2] J.Jalavaa,M.Pohjolab. The roles of electricity and ICT in economic growth: Case Finland[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2008,

(3):270-287.

[3] M.L.Mueller,Y.Park,J.Lee,T.Y.Kim.Digital identity: How users value the attributes of online identifiers[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06,(4):405-422.

[4] W.D.Nordhau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the New Economy[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2,(2):211-244.

[5] P.M.Rome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5):1002-1037.

[6] P.A.David.The Dynamo and the Computer: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odern Productivity Paradox[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2):355-361.

[7] 何梟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及我國的戰略抉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3,(3):39-43.

[8] 閆世剛.數字內容產業國際發展模式比較及借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104-107.

[9] D.W.Jorgenson,KJ Stiro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2):109-115.

[10] S.D.Oliner,DE Siche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where are we now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3,(5):477-503.

[11] 李忠民,周S穎.美國數字貿易發展態勢及我國的對策思考[J].全球化,2014,(11):60-72.

[12] 李忠民,周維穎,田仲他.數字貿易:發展態勢、影響及對策[J].國際經濟評論,2014,(6):131-144.

[13] 張娜.我國數字經濟現狀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0):22-23.

[14] 彭德雷.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與中國路徑選擇[J].亞太經濟,2015,(2):39-44.

[15] K.J.Stiroh,J.Baldwin,S.Greenstein,B.Hobijn,M.Orl. Are ICT Spillovers Driving the New Economy? [J].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篇(3)

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技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是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的階段性統領。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ICT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和深入拓展,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相繼制定了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規劃,以期能夠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

作為國際組織的歐盟及歐洲各國也在極力地通過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頒布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例如,丹麥在2010年頒布了《信息技術宏大規劃》,旨在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提高高中學生注冊、考勤檢查、課程安排及考試等流程的效率。荷蘭在2010年啟動了《知識網年度計??(小學、中學和職業教育)》,以幫助教師和學校管理者提高ICT能力,使數字資源更易查找和訪問等。2016年3月,英國《教育部2015-2020戰略規劃:世界級教育與保健》,制定了未來五年的教育發展戰略與規劃,其中提出要大力推進STEM課程的開設率,提升相關課程的質量。德國在2016年10月出臺了《數字化教育戰略2030》,以大力促進數字化技能培養及數字化媒體的廣泛使用,充分發掘數字化在教育各領域的潛能,增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制定體現時代特色的法律框架,并推進相關組織的戰略發展,以數字化推動德國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如上頁圖1)。

教育信息化發展背景

1.社會經濟背景

20世紀末期,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同時,經濟的發展也打破了國家間的界限,加強了世界各地間的聯系和交流,與此同時,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國際競爭也日益激烈。歐洲各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撐,提供各種渠道,讓每個人獲得廣泛的知識,并培養其就業的能力。歐盟于21世紀初期相繼提出了數字化歐洲、i2010、歐洲2020戰略等戰略規劃,有力推動了ICT在歐洲社會經濟領域中的支撐。

2.多元文化教育背景

歐盟現有28個成員國,各成員國在其法律制度、經濟、教育發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應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戰,2010年,《歐盟2020戰略》成為歐盟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同時,有關歐盟未來十年教育質量提升的《歐盟教育與培訓合作2020戰略框架》,提出了歐盟教育與培訓系統要面向2020年的四大戰略目標,即實現終身學習和流動學習、提高教育和培訓的質量與效益、促進公平教育和社會凝聚力、在各級教育和培訓中提高創新能力。

歐盟教育信息化進程和政策分析

從信息社會的構想到ICT在教育領域中廣泛且深入的應用,歐洲教育信息化發展經歷了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根據不同時期歐洲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關注點,筆者將歐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信息社會的初步構想、ICT初步應用、ICT深入應用。

1.信息社會的初步構想

(1)政策內容

20世紀90年代早期,互聯網的誕生、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傳統生產結構被打破。為了應對信息技術時代的挑戰,歐盟國際組織于1993年頒布了《成長、競爭與就業白皮書》,首次提出信息社會的構想,指出歐盟國家必須提供渠道,讓每個人可以獲得廣泛的知識及培養就業的能力,鼓勵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從而促進信息社會的構建。1994年,歐盟了《歐洲邁向信息社會之路:行動計劃》,加強了信息技術在遠距離工作和教育、大學和研究中心信息網絡的建設等方面的應用。

(2)政策分析

①強調信息技術在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白皮書指出信息技術在讓人們獲得廣泛的知識及培養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如解讀信息的能力、淵博的知識及創造力、判斷和決策力以及評估的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指出,要培養就業能力及競爭力,必須先知道什么是未來必備的技術,包括基本知識、技術知識和社會技能。

②強調職業訓練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白皮書指出,歐盟國家必須將學校和企業結合,注重學生的職業訓練。通過師徒制、鼓勵服務業的新職業訓練等將學校與企業相結合,通過設立再教育學校、開展志愿服務等開發潛在的勞動力市場,增加學生進行職業訓練的機會。

縱觀該階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點是強調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增強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并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就業的能力及競爭力。

2.ICT初步應用

(1)政策內容

20世紀90年代末期,為了進一步促進信息社會的實現,歐盟委員會分析了ICT將對未來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以及自身經濟及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在1999年提出了《數字化歐洲:一個全民的信息社會》(簡稱“數字化歐洲”)的方案,其整體目標是加速歐洲向知識經濟轉變。“數字化歐洲”方案分為兩個階段,即2000年啟動的eEurope2002(2000―2002)行動計劃和2002年啟動的eEurope2005(2003―2005)行動計劃。eEurope2002的目標是促進高速互聯網的建設及其使用,其中包含架設廉價、快速、安全的互聯網,向人和能力投資,促進互聯網的應用三個方面。eEurope2005的目標是確保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將更具有價格競爭力的寬帶接入,開發更好的服務、內容和應用,以促進互聯網在教育等領域中的全面使用。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歐盟在eEurope2002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必須要加強廉價、高速、安全的互聯網建設,確保至2001年底,所有學校都能夠接入因特網并能夠使用多媒體資源及相應的服務,確保至2002年底,所有教師都能配備和熟練使用因特網和多媒體資源。eEurope2005行動計劃強調了更具有價格競爭力的寬帶接入和各教育機構的連網,指出至2005年底,歐盟所有成員國的所有學校都要連接到因特網上,并能夠實現網絡上教學和教研,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等機構也要連入網絡。

②教師ICT能力培訓。數字化歐洲方案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用數字技術培訓教師”,具體采取的相關措施有:為學校、教師、學生配備互聯網接口和多媒體輔助手段;培訓教師使用數字技術,并對課堂上采用數字技術的教師給予獎勵等。歐盟2000年啟動的eTwinning是數字化歐洲方案中的一個重要行動計劃。作為在線學習社區,eTwinning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歐洲的學校、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開放的、多功能的交流和協作平臺。不同學校的教師充分利用eTwinning進行合作交流,分享教學實踐經驗和教學資源,開展科研項目及在線培訓活動,有力推動了自身的專業發展,從而也使eTwinning延伸為教師的專業學習網絡平臺,提升了教師的ICT應用技能,促進了學與教方式的革新。

③信息?Y源的開發利用。數字化歐洲方案中指出,應將“開發歐洲教育服務和軟件”作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eEurope2002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強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制定了《歐盟開發公共部門信息框架》等專項規劃。大多數歐盟成員國都計劃將國家知識資源如圖書館資源數字化等。

縱觀該階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其重點圍繞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教師ICT能力培訓、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展開,強調寬帶網絡的接入及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這一階段,歐洲ICT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數據顯示(廖瑾,喻東,2010),與信息和通信技術相關的產業和應用對歐盟GDP增長的貢獻率達25%,對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貢獻率達40%。

3.ICT深入應用

(1)政策內容

2005年,歐盟推出建設歐盟信息社會2006―2010年5年戰略計劃《i2010-建立充滿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歐洲信息社會》(簡稱“i2010戰略”)。該計劃希望建立一個開放的、有競爭力的數字經濟,并且強調信息和通信技術是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會融合的推動力。“i2010戰略”以ICT技術為核心,包含三大支柱,涉及到建設低價、安全的高速寬帶,提供豐富多樣的數字服務等方面內容,其框架如上頁圖2所示。

面對外部日益嚴重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人口老齡化、長期結構性失業等系列問題(廖瑾,喻東,2010),歐盟委員會頒布了指引歐盟發展的《歐盟2020戰略》(Europe 2020-Europe’s growth strategy)(EU Commission,2010),提出了歐盟未來10年的發展重點和具體目標,它包含七大旗艦計劃,其中《歐盟數字化議程》旗艦計劃指出,“構建數字化統一市場、構建信息化領域統一標準、建立高速互聯網、加強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發、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加大對信息化的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在一切可能的領域應用信息技術,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資源和能源,從而達到應對危機、促進增長的目的。

(2)政策分析

①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持續更新。《數字化歐洲:一個全民的信息社會》方案的實施,即通過架設廉價、快速、安全的互聯網,有力地推動了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歐盟“i2010戰略”明確指出要“建立單一的歐洲信息空間”,關注寬帶網絡速度、內容資源、互操作性、安全性四個方面的內容。《歐盟數字化議程》旗艦計劃也明確指出“加強歐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覆蓋整個歐洲的高速信息網絡”。

②教育信息化相關標準的制定。2010年,《歐盟數字化議程》旗艦計劃指出,推進信息化領域統一標準的制定,統一信息通信協議,實現成員國內的互聯互通,提高數字信息的可用性。因而,在2011年6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了《歐洲標準規則》提案,要求加大信息化標準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并在2011年12月,通過一項關于建立歐洲各相關方信息技術標準平臺的決定,要求各成員國、企業界等認真執行有關信息化標準的政策,推動信息化標準工作的開展。

③加大信息化宣傳力度和提高信息安全。歐盟把提高公眾信息化素養、增強公眾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作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因而建立了信息化素養指標體系和在線教育平臺。另外,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加大信息安全工作力度,歐盟制定實施了信息安全宏觀政策,加強對網絡數據和隱私的保護,加強對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打擊網絡犯罪,加強宣傳工作等計劃,并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在2013年,歐盟公布《網絡安全戰略》,確保數字經濟安全發展。

縱觀該階段的教育信息化政策,《i2010戰略》和《歐洲2020戰略》一脈相承(廖瑾,喻東,2010),認為信息技術是歐盟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關注了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更新,尤其是高速互聯網絡的建設,強調了推動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信息化相關標準的制定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歐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對我國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或在相關文件中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經過不斷地努力,我國教育信息基礎設施也初具規模,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取得了重要進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信息化人才培養和應用技術培訓也有持續推進。

縱觀歐盟教育信息化政策內容及其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引領作用,其對我國的啟示如下。

1.持續更新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保障教育信息化順利推進

從寬帶網絡的接入、高速互聯網的建設及信息安全保障到ICT設備的配置及更新,歐盟充分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在整個教育信息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并頒布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持續更新,從而有力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2.制定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標準,推動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標準對其進行規范與引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歐盟委員會開展了一項“關于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指標”項目,通過定量的方法對歐盟各個國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情況進行了比較,確立了影響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指標(盧雙奇,趙建華,2013)。另外,《歐洲標準規則》提案的通過及“信息技術標準平臺”建立的決定有力推動了歐盟教育信息化標準工作的開展。

3.建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階段性目標,確保教育信息化政策持續推動

篇(4)

遠程教育是以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主、將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思想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是構建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具有開放性、靈活性、自主性、資源共享性等特征。

一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地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二是遠程教育以學習者為主體。在遠程教育中師生處于分離或準分離狀態,教師角色出現了明顯的轉換,由傳統教育中的主導者變為教育資源的一部分,成為多媒體教材中的一個組合因素。學習者也從教育的對象變為教育資源的選擇者、利用者。教育技術的介入,使信息傳輸更便捷,遠程教育使全球的學習資源共享,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資源,學習成為學習者主動的選擇。三是多媒體遠程學習的設計更為個性化。遠程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主體,遠程學習材料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教育技術手段,從人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征出發,考慮諸如學習主體的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化需求等因素。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學習主體對學習時空的特殊要求,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對學習媒體的選擇與綜合應用,以及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等因素。四是遠程教育注重對學習者的學習支持。學習支持,不僅局限于教師答疑和批改作業,還包括對學員學習全過程多方面的指導。

例如,對學員有比較詳盡的學習指南,突出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指導學員如何控制學習過程和有效地分配學習時間;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技巧,指導學員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師生之間、學員之間多種途徑和形式的交互設計。遠程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學員以自學為主,大部分學習時間與教師、同學是分離的,沒有教室更沒有課堂的氛圍,這種學習形式會使得許多剛剛開始遠程學習的學員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難,這就需要幫助學員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樹立長久的學習信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遠程教育從為勞動者提供學習機會擴展到面向社會全體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服務,彰顯出遠程教育的核心價值,而發展遠程教育,即成為行政學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領域。相對于社會公眾,各級公務員在擁有信息資源和技能方面優勢明顯,這為各級行政學院提高數字圖書館建設水平、整合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卓有成效的公務員遠程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務員遠程教育通過數字圖書館,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而數字圖書館為各類教育提供文獻資源保障的優勢和效率,也將在公務員遠程教育事業中得到最為顯著的體現。由此可見,遠程教育不只是一種技術,因為技術只是傳送內容的手段,重要的是本身以及通過學習所產生的巨大變革,這才是遠程教育的主要意義。一是遠程教育改變了以往“統一調訓、集中授課”的公務員培訓形式,把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傳送到每一個終端,使得教學從封閉的知識體系轉變為開放的知識體系,從以講授為主轉變為以自學為主。通過遠程教學,將大部分教學時間用于學生獨立的學習和研究活動之中,而面授的學時將大幅下降。學生知識的獲得和合理的智能結構的形成,主要依靠學生自己獨立的學習和研究。沒有數字圖書館的全面介入,公務員遠程教育就無法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有數字圖書館與遠程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完備的公務員遠程教育系統,實現主動學習的學習模式,充分滿足公務員終身教育的需求。二是遠程教育把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傳送到每一個終端,教與學的過程超越了時問和空間的局限,能夠有效化解公務員培訓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工學矛盾,有利于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營造和諧的學習和工作氛圍。同時,遠程教育應用于公務員培訓領域,可以彌補傳統培訓中包括師資、校舍等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大幅度降低了因為進行集中培訓所需的交通、住宿、課酬等費用,有利于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率。三是遠程教育引進優質培訓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公務員的需求,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保證學員各取所需,提高學習效率和培訓質量。

篇(5)

一、數字圖書館人力資源內涵

數字圖書館人力資源是指數字圖書館館員的整體綜合素質、知識服務技能和知識水平等。人力資源是數字圖書館的館員在工作和生活過程中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和創新形成的,能夠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能夠形成一定量知識和能力積累的客觀存在形式。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決定數字圖書館提供知識產品質量和知識服務質量優劣以及服務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形式和速度,決定著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成敗。

二、數字圖書館建設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難和問題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人員思想消極、觀念陳舊。目前仍然有很多圖書館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觀念保守、落后。他們認為圖書館的功能就是以藏為主,沒有必要開展主動的外向型信息服務,沒有意識到未來網絡化傳遞信息和進行虛擬世界交流的必然趨勢。第二,人員層次不齊、水平較低。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工作人員除了要有信息收集、處理、研究、傳播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掌握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科技知識和較高的外語水平,同時還應有經濟、法律、教育等多學科的知識。第三,人員服務深度不足、手段落后。目前不少數字圖書館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手段落后。針對網絡的深層次服務也還沒有廣泛開展,咨詢服務普遍還停留在初級的水平,定題服務和二、三次文獻深層次信息服務不多。而這也正與圖書館員的素質有關。因此,從以上現狀來看,搞好數字圖書館的人力資源建設迫在眉睫。

三、加強數字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數字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以人(館員)為本”。首先,要尊重館員,尊重他們的人格、個性、意見、勞動成果、發展意愿、個人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其次,要充分認可館員對數字圖書館的貢獻,客觀評價館員的工作業績。最后,為館員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提供發揮潛能的機會。要完成以上幾方面的“人本管理”,需要在數字圖書館中做到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注重對館員的培訓,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

(一)制訂人力資源規劃

將館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圖書館對館員的職業生涯管理結合起來。一是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應具備日常的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學和管理學知識,最好還具備現代信息網絡技術背景。二是數字圖書館員:可將其簡單地理解為能夠滿足數字圖書館建設與運作要求的合格人才為數字圖書館員,利用各種電子化手段為用戶開展信息服務的人員。三是技術人員:數字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主要內容是數字化資源,因此要求數字圖書館技術人員具備數字信息技術能力,不僅具備網絡硬件技術而且還要有信息管理學相關背景。四市場營銷人員應該樹立營銷觀念。五是法律人員:數字圖書館對法律人員的需求主要表現在解決知識產權、商務與合同方面的法律問題上。

(二)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配置效益的高低直接影響數字圖書館知識資源合理利用和創新的效果。根據圖書館人力資源規劃,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列出目前急需的人員類別,并根據其崗位要求,從館內或館外選拔符合條件的人員。人員選,接下來就是一個用人的問題。合適的人員要放在合適或相應的崗位上,這樣才能做到人得其職,人職相宜。

(三)加強館員的培訓

數字化圖書館要求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不斷更新和補充,因此圖書館對工作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和培訓顯得十分重要。教育側重的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概念與方法,以及工作中可能應用到的工具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是在各類院校中完成,有完整的體系、理論與方法。這一完整的體系構成了一個專業的職業內涵數字圖書館應該根據不同館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出詳盡的、科學的、系統的培訓計劃,不斷擴展館員的專業知識,增強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競爭能力,保證他們具有一種持續性的、符合工作需要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保證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順利開展與實施。

(四)建立激勵機制

就其內容來說,可歸納為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激勵機制既要從數字圖書館特征出發,又要考慮當前社會的市場經濟特征,在倡導奉獻的同時,必須有適度的物質獎勵。有效的激勵會大大調動館員的積極性,促使數字圖書館工作圓滿完成。因此,領導需要重視人本管理的方法、重視館員的作用,激發館員的活力。

(五)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數字圖書館的規章制度是數字圖書館工作規程的體現,是館員和用戶必須遵守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準則。規章制度對數字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的標準做出了規定,對館員和用戶的行為加以規范和約束。總之,規章制度是數字圖書館科學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數字圖書館正常有序工作的保證,規章制度不僅通過控制和調節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達到管理的目標,還能起到調動館員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工作績效。

參考文獻

篇(6)

中國數字創意產業呈現高速發展

數字創意產業是以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滿足人們現代生活需求、引領新供給新消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它主要包含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創意設計、VR(虛擬現實)、在線教育七個細分領域。

2009年是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界碑,此前這一產業在中國處于萌發狀態,此后隨著國家不斷推出政策促進和大量科技相繼加入,而加速發展。

《報告》對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概況、長三角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概況、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指數進行了專業解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數字創意產業已集聚了36948家企業,同比增長13.8%;從業人員384萬,同比增長13.1%;產業規模達5939.85億元,同比增長22.9%。中國數字創意產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

《報告》還對2009年以來中國數字創意產業政策的發展脈絡作了一次系統梳理。指出數字創意產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將持續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消費增長、引領社會風尚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供給。

這一產業呈現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比歐美,中國尚有十多倍差距

近年來,全球數字創意產業不斷突破創新,成為信息服務業中一個高速增長的新興產業,并引領著文化產業的發展。

《報告》深入分析了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情況,為中國企業的決策者提供了參考:目前數字創意產業占GDP的比重,英國高達8%,中國僅為0.7%,有著十多倍差距;全球音樂的15%、視頻游戲的16%來自英國,全球影視票房收入的1M3歸于美國,全球60%的動漫制作來自日本……

這些數據表明在數字創意產業發展上,中國既有較大差距,又有巨大發展空間。因為中國受眾眾多,市場龐大,具有后發潛力。

數字創意產業漸成長三角經濟發展主動力

《報告》對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整體和區域發展狀況做了全面客觀分析。其中的2015年數字創意綜合指數顯示,獲得區域排名前三的依次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發展已經呈現差異分布格局:長三角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珠三角成熟穩定,京津冀則有分化,河北發展程度偏低。江蘇省數字創意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與北京、廣東等發展較為成熟穩定的地區相比,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區域綜合指數還顯示:北京市在政策扶持、產值占比、文化普及和工作薪資等方面表現突出,綜合指數居于榜首;上海市需求指數排名第一,文化娛樂消費意愿較強;廣東省企業指數居于首位,營收能力旺盛;江蘇省要素指數、企業指數均高于平均值,政策和技術環境、企業數量和營收規模可觀。另外,江蘇省在政策扶持、科研人才和企業發展方面都排名前三,科研支出方面最為突出,說明江蘇省高度重視創意產業研發,推動行業發展。

“數字創意產業成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主力。”《報告》認為,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這一可喜局面:三地發展數字創意產業,有著“經濟效益高、創意基石多、文化特色濃”的良好背景,如有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吳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等;三地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加以扶持,第三產業獲得快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占地區GDP的比重均超過5%,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動力之一;創新研發動力強,呈現多元化、開放性、融合發展的特點,如上海以“文創+旅游”為主,江蘇以“文創+金融”為主,浙江以“文創+高端制造”為主;數字創意企業積極采用VR、AI等新型技術,如常州恐龍園文化以“恐龍人”為主題打造優質IP內容,《恐龍寶貝》、《米多龍》等作品贏得國內外市場。

從細分領域看發展尋商機

2015年中國數字創意產業規模達5939.85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VR增幅最大,達267.5%,顯示其發展具有較大的潛力和活力。

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的七大細分領域,目前呈現出“游戲盈利強,動漫衍生廣,VR潛力勁”的外部特征。睜眼細看,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商機―――

網絡文學:處于發展階段,作為IP源頭,提升機會大;

動漫:處于發展階段,IP衍生市場潛力大;

影視:處于成長階段,受眾廣泛,優質內容爆發力強勁;

游戲:處于成熟階段,電競、VR是其新增長點;

創意設計: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經濟附加值空間大,但創意理念和水平有待提高;

VR:處于起步階段,潛力大,高增速,但技術、產品和內容等有待提升;

在線教育:處于成長階段,融合語音識別、直播互動、AI等技術可獲得快速發展。

突破瓶頸,方能獲得大發展

篇(7)

    中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發展農業遠程教育極有意義。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農民學員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好的教育資源,極大地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推動各地農業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中國農村基礎薄弱,大多數基層農廣校缺乏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資源,在地方電臺、電視臺也沒有教學節目播出時段,但從長遠看,這都不會影響遠程教育優勢和效益的發揮[1]。發展農業遠程教育,存在一個發展模式選擇的問題。考慮到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廣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家庭條件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應該采用數字技術與非數字技術恰當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綜合利用VCD光盤、有線電視、衛星網、互聯網等手段,采取以下兩種不同的教育發送和傳輸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衛星傳輸數字化教育發送技術,適用于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區可以采取的擴展數字化教育應用的技術方案為:CD-ROM光盤刻錄和發送方案;各類局域網應用方案;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多媒體數據廣播系統方案和電話撥號接入或其他公眾電信網回傳方案。

    2.替代模式

    計算機寬帶網的地面接入技術,適用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

    二、農業遠程衛星教育系統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衛星網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開始在遠程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但很多農村家庭由于家庭貧困買不起電腦,另外,受農村人口教育水平限制,很多人也不懂電腦和網絡方面的知識。中國廣大農村地理條件復雜,通信網絡線路建設難度較大,架設網絡線路成本相對較高,互聯網普及率和使用率非常低,短時期內,在中國農村推廣互聯網教學還很難實現。衛星教育網建設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疇,由政府投資建設,具備提供話音、視頻、通信服務的綜合能力,性價比高、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是提供農村遠程教育簡單經濟、行之有效的手段。衛星遠程教育不受時空限制,能為農村學員提供與發達地區質量相同的遠程教育服務,能有效解決廣大農村教育發展不均衡、優秀教育資源稀缺的局面。目前,農廣校在以色列政府的援助支持下,已經建設了擁有1個中心主站和360個雙向遠端站點,以中央農廣校為演播和資源服務中心,各省、地、縣級農廣校以及鄉鎮教學班為衛星網絡遠端接收和教學服務點,能實現數據通信、遠程教育培訓和視頻廣播會議的遠程衛星教育系統。通過衛星教育系統,中央農廣校將農業教育培訓、實用技術等音視頻節目、多媒體課件、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實時發送到網絡各遠端接收站,面向全國開展實時交互式的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對各級農廣校農業教育和科技培訓工作進行遠程指導和管理,實現信息互動交流,共享教育培訓資源。農廣校衛星教育系統利用“SkyBlaster”衛星通信系統,采用“TrainNet遠程教學/培訓系統”作為遠程教育培訓平臺。衛星系統網絡結構是星型網,主站可聯接大量的VSAT遠端小站,支持所有基于IP的數字信息技術,可實現全國范圍的遠程實時教學、數據文件多點分發等業務。衛星網主站提供DVB-S標準的出向信道,信息速率從2Mbps到52.5Mbps,遠端小站的入向信道采用FTDMA接入機制,系統采用不對稱的數據流通信方式[3]。在衛星平臺上,運行應用軟件的各類功能服務器通過快速以太網聯接到衛星主站數字基帶設備,通過衛星發射到全國各地的衛星小站。基層教學點的學員通過遠端小站接收主站發送的教學內容,與主站老師進行雙向視頻、單向音頻的互動交流,獲取各類教學支持服務。

    三、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近年來,農廣校綜合采用各類教學手段,整合應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獨特的媒體資源優勢,緊跟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引進、吸收、應用各類遠程教育技術的最新成果,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以農廣校體系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涉農教育培訓工作進行高效管理,對涉農科教需求迅速反映,對基層辦學機構提供便捷服務。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集信息采集、存儲、編輯加工、傳輸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運行機制公益性、媒體應用大眾性、教學內容多樣性和服務對象定向性的特點[4]。

    中央農廣校作為國家級的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教學中樞和媒體制作傳播中心,具有廣播電視和網絡教育節目的制作、播出和傳送等多種功能,將具備自辦1套廣播和電視節目的能力,可以錄制各種文藝節目、語言節目,對錄制的文藝節目和語言節目素材可進行編輯、復制、加工、審聽,可對外交換錄制好的素材和成品節目。每年能制作電臺節目、區域節目、少數民族節目和綜合類等農業專題廣播節目1500集,電視節目1270小時,網絡教學節目2000小時,發送音頻資料100萬張,節目原始磁帶數字化存儲1910小時。農廣校將逐步實現媒體資源制作、存儲、管理、應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建成農業媒體資源數字化采集、加工、整理、存儲和傳播利用的數據中心、工作平臺和傳播共享網絡,并具備以下功能:

    1.資源數字化加工存儲整合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教材、光盤等多種媒體資源,統一集中存儲管理數據,建立數字化媒體資源庫,實現數字化存儲。

篇(8)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成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推動力。指出,“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離不開大量職業工人和職業技能人才,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不管是生產、流通還是消費環節,將會誕生出更多新的職業和職業技能要求,因此職業教育將會是中國未來高等教育中的兩條腿,要持續推動傳統職業教育向現代化職業教育轉化,為行業和企業供應大量符合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復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從數字創新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需求、數字政策環境等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和研究,《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15位。湖南屬于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呈現產業集群特點,長沙作為省會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初步形成了“一園五區兩山”的產業發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續的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對湖南數字經濟發揮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鯤鵬首臺服務器下線、中國首條“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產業園”的持續發展、長沙高新區互聯網企業的上市、5G技術在工程設施等方面的應用、傳統零售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使得湖南區域經濟轉危為機。2020年湖南移動電商、社交新零售、跨境電商、鄉村振興、電商扶貧、網絡視頻、在線教育、移動辦公等細分領域融合創新,逆勢上漲。2020年,為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湖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但是數字經濟在湖南省經濟總量中占比依舊相對較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問題主要集中在自主創新能力偏弱、高端復合型人才和應用技能型人才雙重短缺等方面。

2數字經濟對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的需求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數字貿易快速向前發展,移動電商、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扶貧、社交新零售等行業快速崛起,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對人才的職業技能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傳統的高職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符合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數字化轉型不僅使企業和行業急需稀缺行業的高學歷高級人才,也急需經驗豐富的職業工人和職業應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對人才需求更新也是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高職院校商科不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而是需要把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的數字時代新科技結合起來,轉變人才培養思路,以培養具備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人文素養等具有綜合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目前在數字經濟方面最熱門的行業有互聯網服務行業、教育和培訓行業、農業、傳媒行業、移動互聯網行業(見表1);而在商科專業方向,互聯網/電子商務、貿易/進出口領域招聘需求增長較快,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也是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比2020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見表2);隨著出口貿易的逐漸恢復,進出口貿易行業在就業上也受到利好影響,競爭指數相對降低,職位供給比較大,在長沙地區商科方向薪水方面,貿易/進出口行業薪水相對較高(見表3)。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發現,職位供給旺盛的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其競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體現在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本身求職人員職業素養不匹配的問題,如何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也是高校一直在摸索和研究的課題。

3人才培養瓶頸分析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扶貧、社交新零售等新產業、新業態的出現,商科專業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變化,同時受疫情持續影響,中美貿易摩擦等各方面壓力,2020年大學生就業遭受重大沖擊,中小企業校招崗位需求減少,大企業崗位競爭壓力激增,導致崗位要求不斷升級,不斷向名校傾斜,不斷向高學歷傾斜,出現研究生學歷搶占本科生職位、本科生搶占專科生職位的局面,進一步壓縮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求職空間,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培養面臨巨大瓶頸期。如何為湖南區域經濟發展輸送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不斷研究的問題。

3.1專業定位偏差。專業定位偏差包括認知性偏差和結構性偏差。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湖南數字經濟發展的特性,使得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有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和標準,但是存在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商科專業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容易導致學生的專業認知存在偏差,比如國際商務專業學生認為國際商務和國內電子商務類似,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認為營銷等同于推銷。結構性偏差主要體現在高職商科專業定位及設置結構與企業職業人才需求結構及規模之間的偏差。在數字經濟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消費模式和銷售模式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商科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大有可為,因此,高職院校在商科專業建設方面,應該結合湖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比如2020年湖南自貿區成立等利好信息,結合本校和企業資源,明確專業定位,為湖南地區經濟發展輸入應用技能型人才添磚加瓦。

3.2人才培養方式認知偏差。迎合市場需求,追求就業率,過度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忽視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是高職院校容易走入的人才培養極端。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培養應該與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區分開來,避免陷入重技能輕人文素養的誤區,要注重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人文素養的深度融合與綜合培養。專業知識是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基礎,在課程設置上應從專業對應性、崗位適用性和知識前沿性等方面進行考慮,提高所學知識和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實驗室建設、學習氛圍、教學模式和專業群方面的建設,這些都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對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中國制造2025》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應當向國家輸送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但是當前高職商科學生人文素養缺失很明顯,不利于他們融入企業和社會。如何在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教學中,適當融入社會、歷史、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藝術、法律、工匠精神等信息,從而全面提升高職商科學生的人文素養,達到商科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為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也是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深入摸索和研究的問題。

3.3教師隊伍培養單一。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中的關鍵環節。但是,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都是從“高校”到“高校”,有扎實專業理論知識,人文素養較高,職業技能相對缺乏;高職院校引入的高層次人才平時重點也放在了科研能力的培養上,職業技能培養有所忽略,這些問題導致教師隊伍培養比較單一和單薄。但是在大數據時代,經濟環境瞬息萬變,行業和企業也在對用人標準不斷進行更新和調整,單純只追求專業知識授課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能為學生提供新鮮的資訊和信息,比如國際商務專業的關務知識,海關每年都會有信息變更,如果教師只守著自己的固定教材認真上課,不去經常與外貿企業交流獲取最新信息,所傳授的過時的知識對學生也將是無用的。因此,高職院校不僅要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通過創新創業、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也要鼓勵和激勵高校教師多到企業中去實踐學習,多與相關商科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交流和學習,獲取最新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也將有助于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

3.4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積極性不高。湖南省出臺關于深入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的若干意見,但是具體如何操作及其實施細則條款并沒有出臺,具體操作細則并不完善。大企業因為人才需求層次不同,一般較少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積極性不高,另外,中小型企業比較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人才培養的長遠意識和戰略意識,合作意愿和合作主動性不強;同時企業也會擔心自己的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擔心人才培養成本和人才流失問題。這些瓶頸問題都制約企業不能高質量的參與到高職院校商科專業的人才培養中來。

3.5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有待提升。對高職院校商科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環節缺失,將直接體現在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方面。除了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養,部分學生容易出現參與學校組織的校企合作實習主動性不高,學習主動性較差、自律性較差、責任感缺失、不能很好的遵守學校和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等問題。高職院校教師和輔導員應該在平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人文素養宣講,先成人后成才。

4對策研究

4.1專業定位精準化和動態化。高職商科專業定位應該精準化,在給學生做學前教育和專業宣講時著重明確學生的職業方向和定位,糾正專業認知偏差。但是根據職業不斷變遷的社會現實,專業培養又不能陷入一成不變的困局,要實施動態化的專業定位調整,既要使學生明白所學專業是干什么的,又要考慮學生就業和企業的用人需求,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要至少考慮3~4年的因為社會經濟環境變化引發的周期性風險,確保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圍繞一個核心內容和方向,在不超出職業方向和定位的范疇內,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學生的學習方向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環境變化和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

4.2注重人才培養方式的融合和多樣化。高職院校應該根據數字經濟背景下湖南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與時俱進的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注重人才培養方式的融合和多樣化,培養適合湖南地區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善于根據湖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進行高職院校商科專業課程調整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以滿足湖南區域經濟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商科專業設置應緊跟數字經濟發展步伐,深入行業和企業進行調研,通過對商科對應崗位和職業的深入分析,合理調整商科專業設置。

4.3提升教師實踐技能水平。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對提升教師實踐技能水平項目的財政投入,鼓勵剛出校門的青年教師積極申報省培、國培、企業掛職鍛煉、參加企業組織的師資“1+X”證書培訓,獲取行業前沿知識和新動態;鼓勵老師帶隊參加湖南省技能競賽以及商科行業技能賽項,如互聯網+國際貿易賽項、電子商務技能賽項、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能賽項等等,通過參與技能比賽達到以賽促課、以賽促教的目的,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4.4提高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積極性。高職院校大力提倡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產學研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的通力合作和互相配合。政府層面需要制定和完善能夠激勵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政策和制度,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如政府撥款鼓勵企業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中來,企業稅收優惠等措施。同時政府聯合地方行業協會,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定期舉辦行業、企業、教師專業知識實操能力培訓,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學生流失問題,學校可以與企業簽訂第三方協議,明確“高職院校—企業—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加大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

4.5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人文素養內涵包括法律意識、職業道德、誠信意識、通識教育等內容。高職院校不光要培養商科專業學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從商技能,同時也要加強人格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把立德樹人作為辦學的方向。高職院校應該鼓勵教師把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來,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家、湖南省、行業組織的各項專業技能比賽,通過比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湖南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培養應結合湖南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各校發展情況,在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教師培養、企業積極性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等方面下功夫,采取適合各校的人才培養路徑,為湖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博,楊延.職業教育專業定位偏差所致就業風險的應對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8(12):18~23.

篇(9)

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出現了新的工作領域和工作方式,人們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發生了變化。開放、自由的信息化社會需要開放、便捷的檔案信息服務,這就對數字檔案的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工作來源于社會需求,服務于社會需求。如何做好數字檔案服務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已成為檔案工作人員當前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數字檔案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數字檔案館要求檔案管理由傳統的手工操作到應用現代新技術的轉變,服務方式要求由以本館(室)為基礎的有限被動服務轉向網絡資源為主的無限主動服務;由以傳統的靜態、間接服務轉向以提供參考咨詢和開展編研工作等多種服務方式為主的動態、直接、快捷的高層次服務。但是目前數字檔案服務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檔案利用主體需求的提高與數字檔案服務內容貧乏之間的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發展日益多元化與個性化,檔案利用主體日益龐大起來。從之前的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逐步擴展到教育與科研工作者、各類經營者和普通居民。信息化社會環境下,公眾對信息需求的加大,對自由、平等的利用檔案信息的要求的迫切。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也更為頻繁,對政治、經濟和文化信息的了解、知情的渴望也更強烈,公眾對信息需求面越來越廣,需求點越來越深。在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效率、便捷、公眾滿意度成為衡量服務行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數字檔案館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普遍信息憑證與傳遞的服務的中介,人們希望在此能夠很方便地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檔案服務工作日益成為社會公共服務事業,然而數字檔案服務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暫時不能滿足廣大利用者多角度、多層次的需要。目前數字檔案服務工作顯然是不盡人意。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存在著單一、落后的問題,缺乏對檔案信息深度加工的高品質產品,難以滿足大眾的需求。一些檔案的目錄雖然已經上網,但大多數只有條目,沒有任何的說明文字和圖片,更沒有全文,這樣只能起到提供線索的作用,不能滿足利用者即點即利用的需要。而且數字檔案的服務內容還沒有形成體系,很多利用者根本看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有些能找到相關內容的,但沒有相關的專題,這樣讓廣大的利用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查找自己想要的材料,帶來諸多不便,降低了查檔效率。另外,數字檔案服工作仍處于“以我為主”的局面,建立的絕大多數檔案網站扮演的不是信息傳播的角色,而是檔案宣傳者的角色。利用者在網上接觸到的一般是有關檔案部門、檔案信息、檔案信息利用相關情形的介紹,很少有與利用者互動的情況。數字檔案服務工作中很少有反饋制度,檔案部門不關心具體的利用效果,不存在與外界的溝通。筆者點擊了一些經濟較發達城市的檔案信息網,有的沒有設置互動的欄目,有的設了在“與我聯系”、“給我留言”等這些網頁,但是利用者發表的意見、看法很少,這種狀況沒有很好地體現數字檔案服務工作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數字檔案服務工作的優勢。在服務制度上,不注重利用者的參與,這給利用者帶來不便的同時,也影響了數字檔案的服務效果。

(二)檔案信息服務難度的增加與檔案服務技術力量薄弱之間的矛盾

傳統的檔案信息服務只是手工翻閱檢索工具和查閱案卷的簡單手工過程。而數字檔案服務是基于局域網的數據管理的工作,數字檔案管理和利用都是基于互聯網、專用網和局域網環境下進行的。檔案中文件檢索、信息傳遞和利用都是在計算機上實現的。這要求工作人員要會對檔案信息數據庫及檔案網頁的建設、維護與更新,要會完成檔案數據庫與檔案信息查詢管理工作,檔案信息的網上傳輸、下載、原文檢索、查閱等工作。數字檔案服務工作人員在網絡信息技術方面受到了挑戰。工作人員不僅要精通檔案業務,而且必須掌握數字檔案管理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做好數字檔案的服務工作,發揮數字檔案的信息化功能。調研顯示,目前檔案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遠遠不能適應數字檔案館建設的需要。盡管他(她)們或多或少地經過了數字化方面的培訓,檔案數字化意識已大大加強,但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在技術基礎和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目前檔案工作人員中“技術型”和“中間性”人才嚴重不足。調研發現,目前檔案工作隊伍中具有信息技術專業背景(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的比例還不到5%,數字檔案館建設需要一支既懂得數字化技術又懂得檔案專業知識的“中間性”隊伍。然而,用浙江省檔案局副局長韓李敏的話說:“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最缺的就是那種處于檔案專業和計算機專業中間地帶,精通計算機同時又非常了解檔案專業的‘溝通人’,這種人在檔案部門非常難得,也非常需要”。如筆者打開某一檔案部門網站的“聲像檔案”后,發現僅有幾張圖片,沒有任何聲音,與人們期待的在線音頻、在線視頻相差甚遠,也與建設一個與“e”時代相稱的高效的數字檔案服務差距甚大。

(三)數字檔案服務工作開展與資金缺乏之間的矛盾

要做好數字檔案服務工作,必須配備一定的設備。如:計算機、服務器、安全操作系統、安全硬件平臺、安全數據庫、PKI/CA 、PMI、VPN等。要購買這些設備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支持。目前有些經濟不發達地區,基本沒有開展數字檔案服務工作,這些地區不可能象青島市、深圳、紹興市等檔案館那樣把數字檔案服務工作搞得有聲有色,資金缺乏成了這些檔案部門實現數字檔案服務工作的瓶頸。還有些部門實現了數字檔案館,由于相應的配套硬件和技術人員,檔案數字服務工作跟不上。目前我國的檔案數字服務工作由于經濟的差異,各地區發展很不均衡,有些開展得很好,有些沒有開展,有些開展了但比較粗糙,技術水平發展不夠等問題。

要做好數字檔案服務工作,還必須有計算機能力較強的工作人員。目前檔案部門自身由于受經費或管理體制的影響,也很少能給檔案工作人員有激勵的政策。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對職業的選擇更多地趨向于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面對經濟待遇或發展前景更好的外資企業、實權機關、高等院校等的競爭,“清水衙門”的檔案部門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吸引力。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很少將檔案部門作為就業的首選單位。雖然各高校檔案專業近年來針對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出了一大批管理與技術人才,然而,即使是這些“定制”的檔案數字化人才,畢業后選擇檔案職業的也并不多。據調查,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四川大學檔案學院等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后真正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很少。即使不得已暫時選擇了檔案部門工作,也往往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一有機會就會另謀高就,導致在檔案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真正能夠起到“主導”、“溝通”作用的雙料人才少之又少。

二、提升數字檔案服務工作水平的對策

鑒于當前數字檔案服務水平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提高其服務水平。

(一)加大宣傳力度,增加經費的投入,增加技術資源

由于政府或學校絕大多數人認識不到檔案的價值,認為檔案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是一堆“故紙”,檔案的價值被忽略,不受重視,檔案被利用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這樣的結果使檔案事業被社會冷落,處于邊緣化的地帶。一般地方政府和學校不太重視公共產品(包括檔案館)領域的建設,當各種利益沖突時檔案館又成為了犧牲品。在經費問題上也不象給其它部門那么大方。檔案部門(特別是縣級市檔案部門)要加大宣傳,增強廣大民眾的檔案意識。利用圖書、刊物、網絡等宣傳讓人們明白是一種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社會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通過一些鮮活的例子使民眾認識到檔案是具有潛在和現實作用的寶貴財富,讓全社會認識到檔案存在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數字檔案服務工作可以隨時、隨地為人們和社會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樣能刺激人對檔案的需要,人們對檔案和檔案工作的依賴性就越強,可以使地方政府和學校有更多的積極性投資到數字檔案館建設中來,面對數字檔案服務工作發展不平衡的形勢,檔案部門必須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建設數字檔案服務工作所需要經費的支持,力求使數字檔案服務工作發展得平衡而又快速。

檔案館自身也要通過多種創收渠道增加收入,如檔案部門可以效仿南京大學的做法,可充分利用館藏資源,為廣大師生開展有償服務,一方面方便廣大師生,另外也為本館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例如:可通過開展為畢業生拍攝學位照歸檔,為畢業生拍攝電子畢業照歸檔;為學生進行學籍翻譯、畢業證書翻譯;幫助教師編輯出版著作或成果匯編;開發檔案管理、學籍翻譯和有關軟件系統等等方式,進行有償服務。檔案工作人員也可以積極申報國家、省、市和學校的科研項目,獲得資金支持,增強檔案館自身的造血功能。

有了經費的支持,檔案館就可以配置適當的信息技術設施,為數字檔案的服務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提高數字檔案服務的人力資源

數字檔案服務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檔案服務模式的創新,它給檔案部門的服務工作帶來了活力,也給檔案工作人員帶來了挑戰。它不僅要求工作人員會上網、打字,它還要求工作人員懂得網絡管理技術、應用管理技術、數據管理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等。數字檔案服務不僅要求檔案服務工作者掌握檔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技術,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能獨立完成檔案信息資源的提取、鑒別選擇、提煉加工、制作目錄、網上傳輸,最后制作出用戶可直接利用的電子刊物、數據文件等可視資料。

要做好數字檔案服務工作,很關鍵的一點是不斷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檔案部門在招新人時可以采用檔案工作人員職業準入考試制度,對想進入檔案部門工作的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上崗資格考試。考核范圍與考核要求必須規范化,考核結果及證書頒發應公開透明,取得準入資格證書后方能從事檔案工作。其中,檔案信息化基礎知識、檔案信息化基本技能和檔案專業基礎知識作為考核的基本內容。職業準入考試制度,不僅提高了檔案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整體水平,而且可克服用人上的隨意性。對既精通計算機同時又非常了解檔案專業的人才要加大引進力度,實施優惠政策,加強對其的吸引力。二是要加強檔案工作人員的交流和培訓。大部分檔案工作人員是不可能有時間和機會到學校進行系統學習的,檔案部門應該為檔案工作人員積極搭建各種工作交流平臺,特別要與數字檔案服務做得好的部門進行交流。研討和交流的形式應不拘一格,可以通過專題會議、網上討論、現場觀摩、聯合研究、同行部門之間的訪問交流等。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研討、交流,可以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推廣經驗、認識不足,努力進取,提升現有高校檔案工作的信息化素質,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的檔案服務工作質量。對于省里組織的數字檔案培訓,盡量讓工作人員去參加。為了提高培訓的效率,培訓必須制度化、全員化。所有工作人員要定期參加各種類的培訓,并要將參加的培訓情況列入考績、評審的范圍。檔案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提高了,相應地數字檔案的服務功能也就增強了。

(三)建立以利用者為焦點的服務體系,建立良好的關系資源

數字檔案服務較之傳統檔案服務的優點是有網絡作為媒介提供服務,檔案部門應該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以利用者為焦點的服務體系。因為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檔案服務工作創造了一個美好的新天地,檔案部門有條件進入一個動力十足的新型運作模式,使得數字檔案服務既有效率又方便快捷。首先檔案部門要花精力采集各類有用檔案的信息,而且要擴大到現行文件、資料、社會公眾服務信息、數字圖書館等,再是將這些豐富的資源數字化,建成館藏目錄查詢系統,給利用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可以查閱和分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具備很好的數字化設備和技術人員的檔案館,沒有豐富的檔案信息,它的服務功能就無從談起。再站在廣大利用者的需求立場上,對豐富的館藏進行歸類,提煉出大眾所需的檔案信息知識產品,盡可能地對檔案信息內容進行濃縮、提煉,做成專題,以引導利用者在海量信息世界中,快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檔案信息。檔案部門在網絡上不僅提供目錄、索引、全文等文字信息,還應包括音頻、視頻、圖像等多媒體信息,給利用者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信息檢索查詢服務,以滿足利用者的多元化需求。

檔案部門要借助網這一數字平臺,通過其提供的多種傳播手段,網上檔案原文傳遞、數據庫在線閱覽、讀者者論壇等,這樣檔案部門與利用者之間提供了可進行即時溝通與交流的 “公共話語”的空間。利用者可以通過網頁中的“用戶留言”框、電子郵件等即時性通訊工具向檔案信息傳播者發表自己瀏覽網頁信息后的想法,檔案部門也可以做出反饋,可以大大提高利用者的滿意度。數字檔案服務的咨詢系統設立自我服務和幫助系統,可以提供利用者與服務人員的互動平臺和自動引導利用者如何查找資料,還可以讓檔案部門及時了解利用者的服務需求和期望,及時調整相應的服務手段和方式,讓數字檔案服務的水平得到不斷地完善和提高。檔案部門還應加強外部門的聯合,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建立聯合目錄是用統一的著錄格式和編排,聯合報道兩個或兩個以上檔案館、圖書館(室)館藏的檔案目錄。實現資源共享能使檔案、圖書、情報等文獻部門相互分享各自的資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獲得更多、更廣泛的信息。通過建立聯合目錄,形成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使各文獻部門實現文獻資源互補,提高館(室)藏資源利用率,更好地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要,同時也提高檔案館自身在社會中的影響和作用。

在信息化的時代,網絡媒介為檔案信息傳播與服務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同時對檔案工作人員的數字化素養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各檔案部門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網絡資源優勢,充分尊重利用者的需求,創新服務手段,讓數字檔案服務水平和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蔣國勇等.數字環境下高校檔案隊伍建設研究[J].云南檔案,2011(3).

[2]馮秀娟等.淺析現代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手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

[3]郭玉秋等.從七個方面加強科技檔案管理[J].蘭臺世界,2008(21).

[4]婁麗霞等.創新服務手段拓展服務領域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檔案工作新途徑[J].山東檔案,2007(3).

篇(10)

1.數字電視發展概述

數字電視作為電視數字化和網絡化后的產物,近年在政府、媒體生產廠家等多方的大力推廣下,快速發展。電視媒體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電視正成為眾人矚目的新的電視產業經濟增長點[1]。數字電視產業涉及內容提供商節目集成商網絡傳輸商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或以太IP網用戶等環節。其中節目集成商基本形成以中數傳媒、上海文廣互動、鼎視傳媒三足鼎力的格局;網絡傳輸由中廣集團、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等運營商來運作,并輔于歌華有限、東方明珠、廣電網絡、中信國安和電廣傳媒等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中央電視臺、中視北方股份等雖然作為內容提供商來進行運營,但真正的內容提供商則是源頭的影視節目制作商。目前,數字電視內容的匱乏成為影響數字電視推廣的主要瓶頸,同時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也是各省分享數字電視產業一杯羹的主要途徑[2]。

2.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現狀

2.1 陜西數字電視發展概況

陜西省自2004年開始運營數字電視業務以來,經過近5年的發展,截至2009年,轉換數字電視用戶為150萬戶。雖然數字電視用戶的數量在政府的推動下有所增長,但是付費電視收費率較低,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用戶。而截至2009年,陜西省共有廣播電臺11座,電視臺1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88座。全省共播出123套電視節目。其中,省臺無線節目3套,有線節目5套,西部電影集團有線電視節目1套;市級臺無線節目11套,有線節目15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88套①。

2.2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基礎

2.2.1 影視制作能力較強,為數字電視內容提供奠定了良好基礎

廣播電影電視業的穩步發展是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重要基礎。目前,陜西省擁有兩三百家傳媒制作企業,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產業潛力巨大。2009年全國獲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機構132家,陜西省共3家,為西安電影制片廠、陜西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西安電視劇藝術中心,約占全國總數的2.27%;全國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3343家,陜西共162家,約占全國總數的4.85%,如表1所示。

雖然陜西GDP位居全國第19-20位,而影視劇產量則位居第5、6位,僅遜色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影視作品,如電視劇年均15部、400-500集左右,如表2。

2.2.2 部分影視創作企業脫穎而出,具有一定的國內影響力

陜西省影視制作,即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單位較多,作品數量也較多,部分企業脫穎而出。例如: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在全國電影制片單位中,第一個在國際A級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獲國際獎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國第一。西影曾經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成就。而西安光中影視是國內獨立投資制作發行影視作品數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全國24家擁有甲種許可證的民營電視劇制作單位之一,其拍攝的《關中匪事》《軟弱》《雙槍李向陽》等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目前,省內丫丫公司、大唐影視公司、陜西金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約占全省企業的90%,將成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軍。

2.2.3 影視基地的建立為數字電視內容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西安光中影視基地、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和西安曲江影視基地等紛紛投建運營。西安光中影視基地將建成西部最大的室內電影電視拍攝中心以及數碼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影視動畫制作中心、西部藝員經紀培訓中心、創意視聽工業制作中心、影視節目制作中心、國際影視制作外包服務平臺,形成年產50部1200集電視劇、1000小時影視節目的生產能力。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引進世界先進的影視數字化加工設備,將結束我國西部地區拍攝的電影難以在當地后期加工的歷史。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市影視聯盟,加快基地建設,有效整合省內資源。基地建設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2.4 深厚的文學文化底蘊,為數字電視內容創作提供了可能

陜西文學底蘊深厚,文化氛圍較濃,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創作人才和文學創作作品,在國內外獲得諸多獎項和榮譽。例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實的《白鹿園》、賈平凹的《秦腔》相繼獲得矛盾文學獎,尤其是賈平凹,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5年度杰出作家”、美國美孚飛馬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法蘭西文學藝術最高榮譽和“紅樓夢文學獎”。總之,陜西省經過千年歷史的沉淀、濃厚文化熏陶,涌現出諸多優秀的作品為影視內容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豐富素材。

2.3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3.1 競爭能力一般,缺乏精品和大制作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制作雖然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廣播電視臺不少,收視率不高;影視節目制作商不少,優秀作品不多;影視劇數量全國名列前茅,而有影響力的精品制作和大制作較少。這主要是目前影視競爭不是企業數量、影視劇數量的競爭,而是質量的競爭,一個大片的票房率或收視率可能高于一個小片的百倍。大制作、精品制作,將是影視制作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競爭取勝、提高獲利能力的必由之路。

2.3.2 資源分散,單打獨斗現象明顯

面對火爆的影視消費市場,新一輪影視制作投資熱潮掀起。但是業內普遍缺乏整體觀念,沒有從產業發展的高度看待產業電視,省內各個經營單位資源分散,各自為陣,單打獨斗,形不成合力[3]。內容特色不明顯,針對性較差,尤其是硬件資源共享性差,而各個單位由于自身資金制約,大型設備投入有限,致使區域整體拍攝處理能力有限。這種局面有望隨著影視基地大平臺的搭建而有所改觀。

2.3.3 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

目前,民營中小企業成為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融資困難、資金緊缺,成為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陜西又是經濟欠發達的省,省政府難以給予資金支持,導致企業對大戲、大制作的投入少,精品少。此外,省內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較少,企業基本都是通過自有資金來發展,無法享受如北京一樣根據劇本評估,進行銀行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諸如以上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陜西數字電視的發展。

3.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基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以西安光中影視基地等三大基地為主要載體,加快基地建設,搭建良好的產業發展軟硬件支撐平臺,使其成為新媒體節目研發、孵化中心、技術支撐中心,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影視拍攝、制作、處理水平。同時,有效整合三大基地優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級數字影視基地,擴大知名度和全國影響力。

3.2 制定產業政策,加強產業扶持

放眼未來,長遠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力爭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企業等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發展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傳媒與資本的直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給予的空間[4]。政府應鼓勵各類擔保基金向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開展信貸業務,通過項目評估和產業抵押等多種形式,有效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針對我省影視制作民營企業多、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等現狀,選取1-2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共同探索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發展之路,從而推動區域數字電視內容產業邁上新臺階。

3.3 轉變觀念,促進大制作、精品制作和個性化服務

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必將走向市場細分,走向對象化、專業化、精細化,大品牌、大制作、個性化服務必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陜西省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立足源遠流長的陜西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通過對獲獎或收視率高的制作適當獎勵,催生出一批富有時代特點和陜西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劇、大戲,大片,實現由小片、短劇到大品牌、大制作的戰略轉型,擴大陜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積極推進廣播影視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商品化,強化內容提供商或集成商的個性化建設,豐富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鼓勵陜西廣電網絡集團聯合電視臺、電臺等機構共同建設集成全國節目資源、服務全省乃至西北的強大視音頻節目制作、展示、交易、運營平臺,并與省市政府加強合作,通過平臺的互動電視頻道,及時將政務信息、便民服務、教育培訓、商品信息等通過有線數字電視節目傳達給全省各地用戶,利民便民,切實豐富內容,滿足民眾需求。

注釋:

①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

參考文獻

[1]周應軍.“內容為王”:數字電視發展之路[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3(10).

[2]黃勇.數字電視之憂:沒有“內容”的盛宴[N].IT時代周刊,2004.

[3]高巍,吳祈宗.數字電視產業供應鏈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5(2).

[4]趙興玉,張紀.突破內容瓶頸 促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產業化發展[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9).

基金項目: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項目資助(No.DF0104090602)。

作者簡介:

上一篇: 檔案知識管理 下一篇: 市政工程質量評價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中文丝袜日韩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精品女神AV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亚州国产精品一线北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