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街區設計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3 16:30: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商業街區設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商業街區設計

篇(1)

中圖分類號:TU98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97-02

1 引言

1912項目街區是南京的一個重要的品牌,其含義是紀念民國政府的成立元年。“昔日總統府邸,今朝城市客廳”是1912的目標定位,其消費人群主要鎖定城市白領、小資、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務客人、游客等。將1912引進滁州的最大目的就是提升滁州市的消費層次和品味。因此,在商業街區的業態規劃上,在商家的入駐問題上,管理層都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從而在根本上保證了整個商業街區的質量。

同樣,景觀小品作為“城市的家具”也對一個項目的品味和氛圍的營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1991年張寒松在《城市的視覺污染》中提到藝術價值很低的建筑小品,園林雕塑會令人感到庸俗,認為這對人們的行為、思想、感覺和生理都會產生強烈的刺激、控制和調節的作用。所以,景觀小品往往能在一個景觀項目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筆者將立足于實際,從項目本身出發,對滁州市1912中的景觀小品做出具體的介紹和分析,并從景觀設計學角度提出看法以及今后仍需完善的細節內容。

2 景觀小品的基本概念

景觀小品一詞,最常出現在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等相關的專業或者學科,包括有小型的建筑物,室內外雕塑,花池,樹池,景墻,坐凳,燈具,標識牌等一系列的小型構筑物或裝置。也是放置在某一特定空間中的各種元素和設施,既能為人群提供一定的便捷服務,也具有美化空間環境,豐富文化空間內涵,滿足使用者各種空間需求的作用。因此,景觀小品在功能性和放置場所的限定性上和公共藝術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景觀小品是經過人為設計和制作的一種產物,對體現空間的美觀性和功能性十分重要,所以要求在設計布置和使用時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經過全方位的考量。每一處小品的設計和在空間環境中的作用必須有充分的理由,并與空間中的整體環境相協調,發揮功能,體現價值。

對于景觀小品的分類,目前在學術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參考的分類方法,比如按功能特性可以分為觀賞性、實用性和參與性的景觀小品;也可以分為現代景觀小品、功能性景觀小品以及地域性的特色景觀小品。根據所處的空間性質分為可進入性景觀小品和不可進入性的景觀小品;按藝術形式也有著具像景觀小品和抽象景觀小品之分;如果將其按照題材來劃分,那么種類將更加的豐富,包括寓言格言小品、文藝性小品、計時小品、動物小品和兒童小品等等,種類愈加的繁多。而筆者根據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空間范圍,將1912中的景觀小品劃分為觀賞性景觀小品,實用性景觀小品和特色景觀小品三類。

3 1912中的景觀小品

3.1 觀賞性的景觀小品

1912作為一個品牌性質的特色商業街區,其觀賞性的景觀小品在其中必然要占據很大的比重。在這其中就包括一些景觀雕塑,抽象形式的建筑造型,人物雕像以及一些植物花卉。這一類景觀小品雖沒有功能性的作用,但是在營造整體空間氛圍,提升場地靈活性上卻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在整個街區的一層和地下負一層的電梯處的富有現代藝術感的建筑小品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一層和負一層之間的高差,將燈光、植物以及水景融為一體(圖1)。避免了空間層級變化時所帶來的生硬與單調,將整個街區的空間層次感處理的更加豐富。由于整個街區都是仿民國式的建筑風格,主要材質為紅磚和青灰瓦,使其給人帶來一種醇厚,沉穩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覺,而在建筑之間或者是建筑的轉折處巧妙的設置一些小品,比如:綠化植物、創意雕塑等,就可以使整體建筑群落充滿著生氣與活力,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會給游客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體驗。

3.2 實用性景觀小品

實用性景觀小品是指帶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藝術品或者建筑小品,包括在公共空間中的座椅、板凳、路燈、指示牌、垃圾箱等公共設施。既有一定的美感和藝術性又能為游人提供基本的便利,是公共空間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12中有實用性的景觀小品也經過了精心的設計。例如:在路線導圖的設計上就采用了手繪軸測的形式加以表現,不僅使游人能明確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更增加了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街區內不僅有普通的供人休憩的木制長椅,還有以歷史脈絡和家具演變融為一體的銅質座椅,座椅的造型體現唐、宋、明、清不同朝代的風格,將中國古典家具的演變清晰的表現出來,在不同朝代的座椅之間還放置了所對應時代滁州市的平面圖,讓這個城市的歷史脈絡清晰的展現在了游客的面前,將文化宣傳和日常實用性巧妙的結合起來,為滁州的1912街區增添了新的亮點。

3.3 特色景觀小品

2012國際風景園林設計師聯合會(IFLA)亞太區會議暨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中提出城市景觀小品與城市意向的關系。說明景觀設計需要立足與城市的特色和其自身的發展歷程。1912商業街區雖然有成熟的體系和具有競爭力的業態資源,但對于滁州這個城市來說它還是屬于舶來品。因此,想要立足于滁州并獲得好的發展就需要在情感上得到本地市民的認同。而在這一點上,1912無疑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它對當地的人文情懷做了相對深入的發掘。如1912這塊場地的舊址是滁州市第三中學,是滁州市中歷史較為久遠的中學之一,很多本地人甚至是他們的子女都曾經在這里讀書。當街區建成后,便獨辟一塊場地專門用于紀念滁州市第三中學并以此為主題設計景觀小品,建成后引得群眾參觀拍照,合影留念,深的市民的好評。又如,滁州有個名叫張志忠的老爺爺,每天在街上叫賣“香蕉糖,薄荷糖”數十年如一日,不論是我們父母還是我們小時都能見其身影,并時常花五角或者一元買其糖果。如今雖再也聽不見親切的叫賣聲,但甜蜜的味道卻一直存于心中。1912街區專門為老人設置了雕塑和宣傳框,放置于街區的入口處,滁州市民每當看見這個雕塑都會不由自主的回憶起曾經美好的時光,既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對整個商業街區的好感,也能體現社會對微小個人的一種認可和關懷,使人心生溫暖(圖2)。不僅如此,街區在設計當中還充分重視滁州市自身的歷史文化底蘊,將醉翁亭記這個元素融入街區的細節當中。比如地面鋪貼上就會體現醉翁亭記中的一些原文;在景觀小品上也能將其中的一些元素做具象化的處理,使之更形象的展現在游人的面前。這些景觀小品的存在,雖沒有實際的使用功能,但卻能引發市民強烈的共鳴,增加了對這個外來商業品牌的認同感。

4 結語

1912落成時在滁州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作為滁州市第一個完整的特色商業街區,其所產生的效應有目共睹。內部的景觀設計也有很強烈的時代感,景觀小品不論是樣式還是創意都能達到一定的水準,開啟了滁州市內景觀小品設計的先河,為今后的城市建設提供了很大的借鑒和幫助。但是,從這個街區環境上說,景觀小品在細節上也并非盡善盡美,對整體氛圍的代入感也不是很到位。雖然景觀小品在整體上應該作為配角存在于街區當中,但是在局部也可以進行強調,使其成為主角并作為某一更大區域的視覺中心從而對整個環境氛圍產生影響,而不是全都分散在各個角落等待游客自己去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1912的人氣也在逐漸地下降,甚至出現了門店大面積停業的現象,未來想要平穩地發展下去,不僅要在商業運作上多下功夫,也要對內部的一些景觀小品和硬件設施上做出調整,使其不斷展現新意,讓這個街區不僅成為消費場所,也可以成為普通市民日常休閑、觀光攝影的最佳選擇之一。

參考文獻:

[1]阮儀三,孫 萌.我國歷史街區保護與規劃的若干問題研究[J].城市規劃,2001,25(10):25~32.

[2]黃漢民.福州“三坊七巷”保護改造的實施與思考[J].規劃師,1996(1):95~97.

篇(2)

一、城市環境發展

早先的城市環境設計討論的是城市規劃和城市建筑。工業化以來,城市生活形態大為改觀,20世紀城市的最大變化即是通訊與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原本適合人行走、慢速移動的城市空間尺度,大量改變為以汽車等各式快速交通工具為主體的空間設計。在此期間,城市環境設計著重于大尺度的規劃設計,強調的是建筑物與車行道等,汽車成為了主體,占據了街道的主要空間。人不再是都市中的主角,被排擠到汽車使用空間的邊緣地帶。為了汽車的高速行動“效率”,人們不得不爬越天橋或鉆入地下道,步行成為都市中最崎嶇的移動方式。雖然人流物流更為快速便捷,但是因為只強調建筑,不重視建筑周圍的環境和空間,使得城市中出現了許多無人使用的“灰色地帶”。大量的工業產物如建筑、車道、機械,成為城市的主體,人則處于附屬地位。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仿佛有所醒悟,對環境、城市空間和公共空間的認識發生了變化。1992年美國建筑師協會(AIA)在芝加哥的年會上,呼吁建筑師積極參與城市環境設計,提出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是兩個獨立的領域,城市設計要處理的主要是城市和環境形象問題,這時整體的環境設計就逐漸成為“城市設計師”所要關心的主要問題。

二、街區環境與城市環境的關系

街道是群體共同擁有的生活地點,每個人每天只要踏出家門,就必然要與街道接觸,融入街道的環境里。街道及人行道是城市主要的公共空間,同時也是城市里最具生命力的器官。只要談起城市,最先映入腦海的就是街道,假若城市中的街道看起來生氣蓬勃,那么城市本身也就充滿了生命力;反之,街道若沉悶無比,那么整個城市也就乏善可陳了。③街道是公共設計的必備元素,如同人體的血管一般,布滿在每一個城市中,沒有一個城市沒有街道,也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街道。在與街道密不可分的生活中,人們早已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來自街道環境的影響,形成一個集合印象,而這個印象往往成為人們對一個城市的主要感觀。行走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觀賞商店櫥窗、贊賞美景,或與人聊天等。整體來說,人們行走、觀看等自由是都市地區文明象征的指標,步行是可欣賞建筑局部、細部和城市細節的惟一方法。因此街道不該只用于通行,供人活動的街道更可以說是情感聚集的地方,是文化交流、信息獲取的重要場所。

三、貴州地區特色商業街區塑造的設計要素

1.使用多功能性

商業街區的職能決定了其可供景觀設計的面積非常有限,這就要利用空間立體化,提高使用率,強調復合型功能,盡可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滿足人們更多的活動需求。在商業活動的大背景下,也滿足使用者休息、娛樂、交往、觀光等目的。

2.尺度宜人性

商業街區由于自身性質和客觀條件所限,是寸土寸金之地,所以景觀設計的空間結構趨向立體化,提倡高密度、小尺度的人性化設計,充分挖掘空間,盡可能以小型設施為主,滿足功能需要,更應充分考慮到使用者對景觀的感受,人與人的交流,人與自然的交流。讓使用者對街區產生親切感、歸屬感和認同感。商業區內街道尺度的設計是街區景觀規劃的重要內容。街道作為街區的開放空間具有各種機能,合理的街道尺度對街區非常重要。令人愉快、舒心的,人車分流的街道空間是街區的框架。街道不僅具有單一通行機能,對步行者來說也應是魅力十足的空間。其設計可拓寬人行道,增加與街道和地區的親近感,使用更適合步行質感與尺度的鋪裝材料和行道樹,配置藝術化的街道附屬設施,使天然質感和自然氣息渾然予街道之上。

3、文化創意性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會在人們的生活里,對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觀念和行為起著無形的影響。只有深刻理解本土文化,才能產生出具有世界沖擊力的現代城市文化。在商業街區景觀設計中,也應考慮開發的項目中如何保存該場所的歷史與記憶。再現歷史會勾起人們對那一場所的記憶,由此可想到我們將來應該留下什么,開發時不能把一切都抹掉,歷史是不能建造的。文化設施的建設也應是商務區建設的特色,環境優雅的劇院、會展中心、展廳等可舉辦各種展覽、藝術表演、音樂會等文化活動,這會提高商務街區的城市品味,豐富其城市內涵,也為其建設聚集更多的人氣。

四、商業街區設計的建議

建設一個生動宜人的街區,首先要確定一個“用于指導整個規劃方案構建與實施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認識和理念”,即概念規劃,制定城市發展的“游戲規則”,避免規劃方案的無謂反復,并由此作為街區設計的總體原則。從形式上,不必刻意追求對稱和比例,讓街區構成流水般的、融合的連續動感空間,強調其時間上的連續性。從精神上,保留和運用傳統的場所和尺度,延續城市的脈絡,提高居民的心理認同感和歸屬感,實現空間結構與生活結構的一致。根據不同的發展方向,合理運用形式的各種要素:點、線、面和方向。提倡“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開放空間混合使用”的城市傳統。使城市產生親切的表情和性格,傳達宜人的感情和氣氛。街道必須被組合,不能將居住區同娛樂區和商業區完全分開。

篇(3)

1 前言

1.1項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粵、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別是農、副產品生產銷售基地。黃泥井商業街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城區河西商業區。該片區是永州市冷水灘城區實施舊城區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這一地段建設是舊城改造和周邊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傳承冷水灘城區原有功能的具體體現。

現狀的黃泥井市場是當地的農貿產品集散地,商業文化氛圍濃郁,每天有上萬人在這交易,在冷水灘區及周邊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個片區地理位置的商業價值愈見增長,但場地明顯偏小,基地現狀建筑品質較低,沿街建筑大都與相鄰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將肌理往地塊內部延伸。人流、車流混雜給零陵路帶來一定的交通壓力,同時,這一片區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規劃設計新的商業市場勢在必行。

1.2用地現狀

基地西靠零陵路,東臨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巖公園,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90―280米。近幾年來,在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引導下,加快了舊城區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區過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別是零陵路沿線,舊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黃泥井超級大市場的建設開發正是由于這種趨勢。規劃區內,還有永州市生資公司、種子公司、冷水灘區供銷社等單位建筑為2-7層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觀陳舊簡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公共活動場所,商業、辦公與居住混雜,對片區的建設和景觀營造增加一定的難度。

1.3交通現狀

本規劃區位于永州市冷水灘老城區,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東西向的解放路、獅巖路上。規劃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內,尚未貫通。規劃區有鐵路通過,近期將被拆除,沿原鐵路線改造為區內機動車道。

南北向的榮輝路、任家院路段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質,交通均為居住區內交通,具備步行化可能。同時由于本次舊屋區改造的統一建設開發,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設為統籌疏導超級大市場和居住小區交通提供了條件。黃泥井市場的建設勢必會減輕了舊城區的人流、交通過于集中的壓力。

2 規劃理念

2.1統一設計的理念原則

強調商業街區完整性與統一性,以風格統一的環境設計規范整條街道,并要求對這條街實施統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設計小品、水景與綠化,整治廣告與店面。

2.2“以人為本”的理念

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購物環境。新經濟時代的商貿業不應局限于單純的購物,更應體現對人的關懷,注重營造一種休閑享受的氛圍,讓購物成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3 規劃構思

依托現狀及其區位條件,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質定位為集商業購物、文化娛樂、居住、辦公、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商業街區。規劃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環境,布局劃分以步行商業街為主,配置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商業步行街、高層商業辦公大廈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綜合小區。完成城市商業與居住;城市交通與建筑格局;建筑密度與城市環境的改造及規劃設計。使該片區成為冷水灘城區一個“以人為本”、以“商業文化”為內涵,具有功能空間多樣性、景觀空間特色性、環境空間可持續性的現代綜合性城市商業街區。

4.規劃布局

4.1功能分區

本片區的功能傳承商業功能,注重各種互補功能,是綜合商業街區開發建設的重要經驗。黃泥井商業街區由三部分組成:北面,中部為步行商業街,南面規劃為花鳥市場。靠近零陵路建設高檔寫字樓,東側為居住小區,其中西、中部為商業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遷的居民。此外,黃泥井商業街區涉及改造安置區、東面商品房小區等居住區,同時中心入口小廣場還涉及市場和西側高層區。

摘要:黃泥井商業街區是永州市冷水灘城區河西商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該地段商業價值的提升,規劃結合舊區改造打造一個全新的綜合性商業街區。本文結合湖南省永州市黃泥井商業街區規劃設計項目,闡述了在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綜合性商業街區的設計。

關鍵詞:商業街區;規劃設計;市場

1 前言

1.1項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粵、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別是農、副產品生產銷售基地。黃泥井商業街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城區河西商業區。該片區是永州市冷水灘城區實施舊城區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這一地段建設是舊城改造和周邊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傳承冷水灘城區原有功能的具體體現。

現狀的黃泥井市場是當地的農貿產品集散地,商業文化氛圍濃郁,每天有上萬人在這交易,在冷水灘區及周邊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力,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個片區地理位置的商業價值愈見增長,但場地明顯偏小,基地現狀建筑品質較低,沿街建筑大都與相鄰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將肌理往地塊內部延伸。人流、車流混雜給零陵路帶來一定的交通壓力,同時,這一片區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規劃設計新的商業市場勢在必行。

1.2用地現狀

基地西靠零陵路,東臨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巖公園,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90―280米。近幾年來,在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引導下,加快了舊城區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區過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別是零陵路沿線,舊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黃泥井超級大市場的建設開發正是由于這種趨勢。規劃區內,還有永州市生資公司、種子公司、冷水灘區供銷社等單位建筑為2-7層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觀陳舊簡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公共活動場所,商業、辦公與居住混雜,對片區的建設和景觀營造增加一定的難度。

1.3交通現狀

本規劃區位于永州市冷水灘老城區,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東西向的解放路、獅巖路上。規劃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內,尚未貫通。規劃區有鐵路通過,近期將被拆除,沿原鐵路線改造為區內機動車道。

南北向的榮輝路、任家院路段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質,交通均為居住區內交通,具備步行化可能。同時由于本次舊屋區改造的統一建設開發,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設為統籌疏導超級大市場和居住小區交通提供了條件。黃泥井市場的建設勢必會減輕了舊城區的人流、交通過于集中的壓力。

2 規劃理念

2.1統一設計的理念原則

強調商業街區完整性與統一性,以風格統一的環境設計規范整條街道,并要求對這條街實施統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設計小品、水景與綠化,整治廣告與店面。

2.2“以人為本”的理念

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購物環境。新經濟時代的商貿業不應局限于單純的購物,更應體現對人的關懷,注重營造一種休閑享受的氛圍,讓購物成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3 規劃構思

依托現狀及其區位條件,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質定位為集商業購物、文化娛樂、居住、辦公、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商業街區。規劃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環境,布局劃分以步行商業街為主,配置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商業步行街、高層商業辦公大廈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綜合小區。完成城市商業與居住;城市交通與建筑格局;建筑密度與城市環境的改造及規劃設計。使該片區成為冷水灘城區一個“以人為本”、以“商業文化”為內涵,具有功能空間多樣性、景觀空間特色性、環境空間可持續性的現代綜合性城市商業街區。

4.規劃布局

4.1功能分區

本片區的功能傳承商業功能,注重各種互補功能,是綜合商業街區開發建設的重要經驗。黃泥井商業街區由三部分組成:北面,中部為步行商業街,南面規劃為花鳥市場。靠近零陵路建設高檔寫字樓,東側為居住小區,其中西、中部為商業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遷的居民。此外,黃泥井商業街區涉及改造安置區、東面商品房小區等居住區,同時中心入口小廣場還涉及市場和西側高層區。

4.2業態分布

1)農產品交易市場―――依托現狀商業條件,新建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延續黃泥井市場的傳統功能的同時,也提高對市場的綜合管理。

2)步行商業街―――中心廣場北側的商鋪為三層,中心廣場南側的中央商鋪為三層,東西兩側為商住混合的商鋪,一至二層為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時尚購物街,四至六層為居住功能,作為就地安置拆遷住戶。二層商鋪之間設計連廊方便顧客購物。

3)商務大廈―――根據規劃要求,沿零陵路擬建高層綜合性商業大廈,北面的二層建筑為綜合性商業空間,南面為高層公寓式寫字樓,可作為辦公或酒店靈活置業。

3)花鳥市場―――結合南面的虎巖公園,新建休閑型的花鳥市場,創造輕松、舒適、獨具特色的商業環境,給城市肌理注入新的活力。

4)住宅小區―――結合安置拆遷區的就地安排,在步行商業街東側統一規劃建設住宅小區,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4.3空間組織

北入口結合輔地和植物配景,形成標志性入口廣場。中心入口結合旱地噴泉和駐留平臺,與對景廣場形成曲線化的景觀空間。此外,布置了兒童戲水區和地面噴霧設施,營造歡快的氛圍。南入口簡化處理,以花鳥市場中間通道的標識牌和廣告牌作為引導,將真正的入口廣場置于南面廣場上,結合小型園林廣場與噴泉。該廣場位于虎巖公園對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引導區景觀和過渡作用。

5 交通組織

在步行商業街中部設置中心廣場,強調步行者優先的原則,建立一個安全的步行系統,實行人車分流和機動車管制交通方式。強調無障礙設計的原則,在步行街區增加對殘疾人的專用設施,體現人性化關懷,反映市民文明程度,強調城市對外形象。

步行街區只允許行人、非機動車通行。機動車交通利用步行街道路進出,避開主要人流,便于卸貨與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并實施紅綠燈交通管制。機動車流盡量控制在街區入口附近,減少對步行的干擾;步行街路寬控制在12.0m,分別為5.0m、5.0步行道和2.0m綠化休憩區,符合商貿空間的步行尺度。步行街區在緊急情況下,可通行消防、急救等特殊功能用車。區內主要圍繞農產品交易市場、商業街及商務大廈布置室外停車坪,地下停車庫主要布置在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商務大廈地下層。

6 街景形態

規劃全區建筑以多層為主,在規劃區西側建設高層商務大廈,形成“一點”的高度控制形式;同時,通過商務大廈東側布局的多層步行街形成有機的聯系,使規劃區中心的空間更為開闊,共同構筑富有變化的城市天際輪廓線。

街道空間形態強調沿街建筑界面的連續,沿街高度控制,步行街空間高度和寬度比在0.8-0.9之間,空間感適中,極具有圍合感,同時又沒有壓抑感,收放自如。可充分利用朝夕的光影效果營造商業生活氣息。

7 景觀規劃

7.1廣場景觀

廣場是城市的起居室,是城市社會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規劃根據規劃區的需要設置了交通性、文化性等性質的一系列廣場。在規劃區的中心上,布置中心區休閑文化廣場空間,并與城市開發型綠地相結合;而在步行街北面入口處布置交通性廣場,引導人流進入步行街與農產品交易市場。圍繞著中心文化廣場,布置了駐留平臺、旱地噴泉、夜景燈和張拉膜等設施。在南北入口建入口小廣場和標志夜景燈,以激光燈和光燈營造夜景標志。

7.2步行街景觀

在步行商業街上結合帶狀綠化布置休閑小景,以豐富中心區域的景觀,達到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適當運用騎樓、塔樓等傳統建筑要素,形成視覺趣味的中心。大力組織增加小廣場空間,結合支路路口分車行管理,當打破過于封閉,單調的街道空間格局。強調商店前的步行空間的縮放,豐富道路景觀;取消和弱化道牙;可采用彩色瀝青作為道路路面材料,豐富道路景觀。

7.3建筑裝飾風格

運用騎樓、塔樓等傳統建筑風格,同時展現商業店面的現代建筑繁華風格。依據城市設計確定的裝飾原則對各商店進行裝修設計,嚴格把關,令其在統一中求變化,使店面裝修既符合商業街整體環境的要求,又造型各異,豐富多彩。

8 經濟技術指標

總用地面積:59034.5

建筑基地面積:26211.3

總建筑面積:113332

容積率:1.92

建筑密度:44.2%

綠化率:30%

篇(4)

前言:

隨著我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品位及生態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居住區的環境景觀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今,居住區內建設商業街的熱潮正在興起,商業街是看似平常,實際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論是景觀、環境、功能、建筑外立面、空間尺度、功能分區、景觀小品或是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都應該統籌規劃,完整的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更具文化與居住區風格特色的景觀小品,都成為商業街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規模適度的規劃設計

規模適度原則是指居住區商業街的長度、寬度、高度以及營業面積都要適度,不能超越界限無限發展。

1、從一般觀察角度看,商業街的“有效長度”大多為300米到600米。在一些城市中,城市商業街的道路總長數公里甚至數十公里,但商業的繁華也和一首樂曲一樣,不可能全曲從頭到尾盈漫,而是有最熱點、次熱點。一般商業街有短暫的非商業區段夾雜其間,其商業興奮點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業街的建筑不宜過高,一般在2層樓高,個別大商場可到4層。一是逛商店誰也不喜歡爬樓,就是有電梯,人們也不喜歡上上下下地來回折騰;二是過高的建筑會產生壓抑感,影響人們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狹窄,兩邊建筑物過高,會產生高樓效應,令顧客無法在街頭駐足。

3、商業街的寬度應在20米至30米,不宜過寬。因為人們逛商業街行走規律是走“之”字形折線,即先在一側走上一段距離,再穿行到另一側,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邊。如果街道過寬,會使人們在街兩邊往來體力耗費過大,抑制觀賞、購物的欲望。

4、商業街的營業面積也不應過大。從一般消費者的反映看,一條商業街有20萬米的商業營業面積可能是人們體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慮人們的體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業街變成走馬拉松。

總而言之,居住區商業街的主要特點是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購物、休閑、餐飲等功能空間,基于商業街的店鋪特色,決定了其設計的核心就是讓空間有用而舒適。根據調查,一般商業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這又是針對兩側都是店鋪的商業街,又考慮到車行對人流的影響,利用豎向高差的變化將其劃分成兩個不同的空間。在根據建筑的軸線在相關節點上設置種植壇形成景觀序列,根據建筑的收放控制臺階的收放。

二.道路與交通系統規劃設計

居住區商業街確定適當距離的關鍵不僅是實際的自然距離,更重要的是感覺距離,通過景觀節點的設置,景觀設施來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單調平直呆板的街道雖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離卻很長。彎曲的街道使步行變得更加有趣,且再見少風力干擾方面是由益處的。變換的街道空間,小型廣場的穿插使步行網絡的心理距離變短了。人在步行時都愛抄近道,人們走捷徑的愿望是非常強烈的。開場空間中的步行線路,橫穿空間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間的邊緣既可以體驗到大空間的尺度,又能欣賞到街道或空間邊界的細枝末節,令人賞心悅目。臺階是打斷步行節奏的破壞元素,我們采用平緩的坡道替代。

人車分流是必要的。同時,要各主要人流入口安排了必要的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場位。車行路與步行街交路口實行步行優先原則,盡量保證步行街的連續性,貨流與人流分流,互不交叉。 具體的措施如下: (1)車行流線布置在商業街及建筑背面避開主要人流,在部分地段采用盡端式道路,便于卸貨與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機動車流盡量控制在商業街入口附近,減少對步行的干擾。 (2)自行車停車在入口處設集中停放處,沿街結合花壇分組設置部分小型停放處。 (3)為使步行系統連續化,通過地下商場,二層過街道連廊加強不同層面的行為連續。(4)貨運:大量集中貨運可通過地下層解決,少量常規貨運可通過與步行街垂直的支路解決。

三.空間組織與環境規劃設計 居住區商業街的布局以線性的步行系統為主,同時與大型公共空間,庭院,以及廣場綠化相結合,形成人性化的現代購物空間。

商業街空間的組織又可以景觀意境為線索,按其所處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設置幾大景觀區,它們既相互聯系又具統一性,通過軸線的控制來實現,分別滿足人們的購物娛樂,休閑的功能,動靜分區的過渡功能,人們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靜態活動功能。

街區的空間景觀軸線與整個居住區景觀相結合,統一風格特色,將居住區綠帶引入街區,構成有機的形態。根據美國經驗,好的商業街不僅能吸引顧客,也能引來商家,根據經驗,他們愿出高于平均價格20-25%的租金來租用這些零售空間。步行街屬于在一根軸線上水平展開的空間,擬在步行軸線上選擇若干節點,將空間局部放大形成小型廣場,打破線性空間的單調,有節奏地營造出空間的點。通過不同形式和氣氛的廣場,營造豐富變化的外部空間。沿街店鋪形成尺度宜人、符合購物心理的商業空間。

四.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停留區域與心理學邊界效應理論指出:森林,海灘,樹叢,林中空地,建筑廣場的邊緣,建筑的凹處,柱下等使人們喜愛停留的區域。我們在商業街設置休息的座椅,給人們提供駐足,停留,停下來與人交談,停留一段時間的動作誘因。愛德華?霍爾在《隱匿的尺度》中指出處于邊緣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個人,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是人們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們要緊兩創造多層的邊緣。人的活動是從內部和朝向公共空間的的中心的邊界發展起來的,通過孩子們總是現在門前聚集一會,然后在開始游戲并占有整個空間。

據測算,一般消費者連續逛街購物的疲勞時間最多為2小時(可逛1萬平方米左右的營業面積的商場),中老年顧客還要低于這個水平,而只有休閑、娛樂、餐飲等才可以增加消費者的滯留時間。因此,應注重商業街休閑功能的完善與改進。要注重廣場和座椅的設計,增加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等場所,處處為逛街的顧客提供休息、娛樂方便,必然會延長顧客的逗留時間,增加商業街的活力。

商業街服務對象是人,居住區商業街是為整個居住區業主服務。所以居住區商業街的景觀規劃設計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的行為、心理、視覺出發,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空間多方位、多層次的需要;注意環境空間的組織和環境設施的安排;以人的視覺、觸覺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為參照,在功能、樣式、質感、色彩等方面,強調精品意識,創造優質的商業購物環境,突出景觀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兩旁和建筑主體種植樹木花草或擺放盆栽,創造輕松、愜意的視覺效果。

篇(5)

關鍵詞:城市建設;步行街區;設計

Abstract: urban walking street,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citizens sharing space, it provide to the people shopping,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an attract visitors from all directions, is a city of wealth that gathered, modern city space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block,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lleague.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Walk blocks; design

隨著步行街的建立,人們對步行街的關注反映了現代人對生機勃勃的街道生活的向往。步行街區源于德國、丹麥、荷蘭最早推行的“無交通區”(TrafficFree Zone)概念,意思為都市里沒有汽車行走的區域。在英文中也稱為Pedst ri an Mal l,Pedest rian原意是“On Foot”,亦即走路的意思,Mall則是指一種寬敞而供步行的大道,合起來意思為供人步行而不受汽車干擾的街道。現今隨著私人小汽車的增多,城市交通問題日趨嚴重,存在著車輛擁擠、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停車場少、交通違規等等問題。因此在人群集聚的城市商業中心地區禁行汽車,把街道還給行人漫步使用成為城市擺脫交通困境、復興城市中心區的良策。

1 步行街區的歷史沿革

步行街主要由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綠化、廣場、小品等組合而成。古代許多城市步行街的形成,并沒有經過真正的規劃,也沒有相應的理論研究,它們是在最有利的地方,由市民自己直接參與建設而形成的,是一種原始的、自然的步行街。到了中世紀時期,城市空間效果和建筑形態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步行街的規劃形態由藝術家進行設計,帶有強烈的形式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如對稱的幾何形態、強烈的空間序列等。

工業革命后,以柯布西耶為首的CIAM的“現代城市”理論,在相當長時間里影響了城市空間和步行街設計。這一時期因城市街道難以滿足大量交通車流,為了對城市中心交通加強管理,保護和促進中心區商業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采用封閉某些街道、不準機動車駛入或在步行街外兩側另辟平行的貨運道路的方式來建設步行街區。

受西歐的影響,北美自50年代也開始在市中心建設步行街,且各有特點,如美國1959年密執安州的凱拉孟佐城步行街,美國巴爾的摩內港的商業中心區,其中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的空橋步行系統是最佳范例,僅美國60~70年代,就有200多個城市建成了步行購物中心。此外加拿大多倫多市和蒙特利爾市也興建了龐大的地下步行系統。

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大量建設新的步行街區,同時順應時代的需要對許多歷史悠久的商業步行街、老街區、里弄進行了承啟性的改造,新建的如:成都的春熙路商業步行街、文殊坊步行街,重慶的解放碑、觀音橋商業步行街,武漢漢江路濱水步行街,南京新街口等。進行了改造的如:有700年歷史的北京王府井,十里洋場的上海南京路,上海城隍廟,麗江古城的四方街,蘇州清雅的觀前街,成都傳統蜀國風蘊的錦里、寬窄巷子休閑步行街,重慶磁器口等。他們各具特色:有的是大型的商業、娛樂、休閑綜合步行街,現代而國際化;有的是親切宜人的歷史文脈步行街,體現著各個地域的風貌和人文,傳承和延續著自己的傳統和精神。

2 步行街區的功能作用

現在我們常說的步行街區最早源于歐洲大陸的荷蘭、德國、丹麥等國的“無車輛交通區”,它的出現實質上是一場“步行者的革命”,倡導的是人在城市空間中的主導地位,并通過對環境的更新,重新審定了歷史悠久的步行街在現代化城市中的巨大價值,提高了城市的對外形象。

社會效益:步行街在高密度的舊城中為市民提供了富于人情味的高品質空間環境,使人們在步行、休憩、社會聚會等活動中,增進了相互的交流和認同感。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培養市民維護、關心市容的自覺性,從而增進社會凝聚力。此外,步行街通常是由傳統商業街改建的,那些熟悉且具有獨特魅力的歷史文化建筑環境最能激發人們對自己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引發對其的深切熱愛。

環境效益:步行街建設本身就是整體環境的再創造,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景觀設計。通過對汽車交通的限制,減少空氣和視覺的污染,減少交通噪音,使空氣更清新自然。而街道上的富于人性化的服務設施,創造出一切為“人”服務的和諧、優美的都市環境。

經濟效益:步行街建設使商業老街從原來單純商業零售功能拓展為綜合購物、休閑、娛樂一體化、全方位經營服務。隨著環境質量的改善,促進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地區地價、房租升值,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交通效益:良好的城市通常以平衡的交通管理為特點。以步行代替車行,減少車輛,并減輕汽車對人活動環境所產生的壓力。通過改善步行的環境質量、增加步行人數、減少城市中心用于汽車交通的空間等手段,使更多人乘坐公交車,避免人車沖突,達到步行、公交、小車、地鐵的良好平衡。

3 步行街區的空間形態

“最理想的街道必須形成一個完全閉合的單元!一個人的印象越被限定在其內部,那生動的場面會越美妙:當個人的視線總是有可注視之處而不至于消失在無限里的時候,他的體驗是舒適的。”

步行街作為城市中一個濃縮社會歷史、文化的場所,處于一個多層面、多形態的動態平衡空間體系之中,其形態及設計理念總是隨著社會生活、社會意識的發展而變化。根據不同的功能和環境要求,步行街又分為封閉、半封閉、轉運和步道拓寬等幾種形式。從深層結構看,大致可以被抽象為兩個組成部分,即街區吸引點(節點)以及步行道路(路徑),節點可理解為點的概念,路徑可理解為連接節點的線性空間。

3.1 街道的長度

黑格曼和佩茨指出“有效地設置一個終點形象是街道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舒爾茨也提出“在過去的城市里,斜角和弧線創造了‘終止印象’使眼前的景色充滿活力。”因此,步行街的長度控制,就顯得十分重要。

篇(6)

生活中提及的城市中心系概念是指城市中人們公共生活的區域,一般在城市中集中的主要是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第三產業又包含各種項目,比如公共建筑、行政辦公建筑、科研和文化學校建筑、商業建筑等等,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筑在施工過程中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比如一般市中心為商業中心,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等,主要是為了方便人們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需要的,而一些政治性的建筑如天安門廣場的建筑,這主要是為了滿足政治和文化需要的。具體來說,商業中心和居民的生活最密切,許多商業、金融、購物的職能單位都在這些商業中心進行,很多情況下,人們進行商業活動都是依靠步行的,從開始到結束,無論是休閑購物、還是需求某些幫助,尤其在繁華的地段,步行可能比汽車還要實用。一段步行街的繁華程度能很好的證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程度,城市的商業中心街區總會劃分眾多的功能區,以方便人們前往。

1.商業中心區的問題與矛盾

1.1交通效率下降

在世界各個地區,商業中介區的堵塞問題都是讓人頭疼的。城市的交通相對集中給商業中心區帶來的壓力逐漸加大,這種問題主要體現在,交通擁擠和堵塞兩個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人群的過多以及城市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停車面積的減少。

1.2環境質量下降

干凈的城市向來是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而商業中心區的環境主要取決于周圍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強度。一般來說,中心街的建筑過密,就會造成很多時候的氣候和氣流的堵塞,空氣不流通,污染擴散條件差,再加上城市中心的車流量加大,長久下來,就會造成城市空氣水平下降的情況,汽車尾氣的排放,已經使得很多的上班族有頭暈、惡心的現象發生,工作的效率會隨著下降。

城市人群過多,是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另一原因。由于商業中心區本身就有過量的交通和過密的建筑,而單一的交通方式使得步行的區域逐漸縮小,甚至和一些行車路段的道路相似,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路段就被行人放置了自行車,占用車道。由于步行空間的限制,人口密度的提升,很多人不會滿足狹小的生活環境,環境的質量下降的水平提升,人們自身的擁擠程度更甚,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隨之加大,沒有人愿意到戶外來進行運動,甚至買東西,口罩成為人們出門的必備,公共活動中心失去了原有的樂趣。

2.步行街區對商業中心的重要性

2.1交通管理

為了進一步的優化環境質量,對于交通管理部門來講,最好的方式就是平衡管理,通過一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環境的局部改善,從而達到環境質量提高的目的。進行私家車限行或是提倡大家乘坐公交車,或是以步代行的方式,從而實現步行、公交和汽車之間的良好平衡。

2.2經濟復興

眾所周知,步行街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城市發展水平的體現,而發展步行街能更好的促進商業板塊的發展,這也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步行交通可以促進臨街商鋪的開張,因此,搞好步行街內的環境衛生,對于對生活質量要求極高的今天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點在歐洲國家已經被證明,主要是因為:

(1)步行至少增加了50%的人流。

(2)行人不再恐懼來往車輛,因而更易于購物。

(3)行人更傾向于逛商店購物。

2.3環境改善

步行街的增加和修建對于環境的影響很大,當步行的人數增加之后,開車的人數自然就會減少,在商業區購物或是尋求服務的人群增多,一方面可以改善環境質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第三產業的盡快發展,是一項雙贏的事情。通過減少對古建筑有損害作用的汽車廢氣的排放,以及消除汽車對古建筑周圍環境的破壞,有助于盡情欣賞古建筑風格,保護古建筑及商業中心的歷史風貌。

2.4社會效益

當商業中心環境因步行化而得到改善后可產生許多社會效益。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的機會大大增加了。不同文化背景、種族的人相互交往,多元文化共存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對兒童的成長尤為重要。步行街往往配備有舒適的座椅,尤為受到年長者、孩子、殘疾人和帶嬰兒的父母的喜愛。一個人行走在行人眾多的市中心比獨自在一條街上會感到更安全。

步行化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商業中心的活力和形象常常由街道上行人的活動來衡量。盡管其他一些指標可能更準確的反映出商業中心的經濟狀況,但平民百姓看待一個商業中心是充滿活力還是死氣沉沉則是根據街上行人的數量及步行環境的質量來判斷的。

3.步行街區系統的組成

3.1步行購物中心區

商業中心區的現代步行購物中心通常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集購物、娛樂、消閑、觀光于一體的室內建筑(圖一),并通常附以燈光,花草樹木,雕塑及其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舒適物。步行購物中心通常提供以下場所和服務:零售業,包括百貨商場和各種專業商店;餐館、酒吧、咖啡廳、電影院、劇院、商業俱樂部、兒童樂園;生意及業務洽談室等等。

3.2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是步行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將商業中心的主要步行點聯接在一起,步行通道可分為凌空性,如空中走廊和天橋;地面型如便道,步行街及地下通道三種類型。

3.3廣場

廣場通常是指購物中心與公園之間的空曠地帶,是商業中心步行街區的結合部,它可以提供專門來此消閑和過往行人稍事休息的場所。廣場的三個基本用途是:循環功能——提供足夠的步行空間;休息功能——為步行者提供稍事休息的區域;美化功能——為步行區增加一些綠色。

3.4步行區

篇(7)

基金項目:本文為2007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7FJJ027)和河南省教育廳2007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7-GH-00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趙楠(1968-),男,河南鹿邑人,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博士后,河南財經學院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經濟、國際投資、國際產業轉移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F1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96(2008)01-0032-04 收稿日期:2007-10-16

一、轉向服務業:FDI的產業選擇方向

隨著世界經濟和生產結構的不斷演進、升級,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重點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通過分析聯合國貿發會議年度《世界投資報告》得到佐證。從1991年起到2004年,聯合國貿發會議跨國公司和投資司連續發表了14部《世界投資報告》。這些文獻不僅記錄了世界投資流量和結構的變化,而且反映了全球最富有學識和經驗的經濟學家對國際直接投資所作觀察和分析的視角與觀點。雖然這里不能詳細介紹他們的看法,但年度報告的副標題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他們對當年國際直接投資趨勢的綜合判斷(裴長洪,2005)(見表1)。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新技術革命不斷深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在世界范圍內興起,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形成了龐大的國際需求與國際市場,國際直接投資向服務業投資變化的速度加快。1975年,發達國家初級產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的對外投資存量分別為580、1030、680億美元,分別占對外投資總量的25.3%、45%、27.7%.而到了1997年,各產業的對外投資存量都大幅增加,分別為2850、10670、17670億美元。但各個產業的增加幅度差異很大,例如1990年一1997年,初級產業的年均增長率僅為8.6%,第二產業為9.75%,服務業最高,達到13.7%,比初級產業高5.1個百分點。到了1997年,初級產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的對外投資存量占總存量的比重分別變化為9.1%、34.2%和56.7%(聯合國貿發會議,2000),初級產業和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根據聯合國專家估算,1990年~2002年間,全世界制造業的FDI流入存量增長了2.03倍,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增長1.46倍和3.81倍;而同期全世界服務業的FDI流入存量增長了3.60倍,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分別增長2.99倍和5.74倍(裴長洪,2005)。這種流量結構變化造成服務業成為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領域。

《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的統計也顯示,2001年~2002年間,服務業占到整體FDI流入總量的三分之二,約為5000億美元,而在1989年~1991年,僅占44%;服務業在世界外國直接投資存量中的比重由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四分之一、90年代的不到一半發展到2002年的60%,估計約4萬億美元,表明了服務業已經取代制造業,成為FDI結構中的主流。而在同一時期,初級部門在FDI存量中的比重由9%下降到6%;制造業的降幅更大,由42%降至34%(聯合國貿發會議,2005)。從《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中不難看出服務業在國際直接投資中的比重不斷上升的勢頭。

就中國而言,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1世紀初的20多年間,中國利用外資、特別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已經達到了當初最主要的既定目標,即利用境外資金和海外市場,加速經濟增長并擴大經濟規模。從未來趨勢看,雖然利用外資仍然具有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作用,但隨著國際投資方向和結構的變化以及中國國內經濟主要矛盾的變化,利用外資的其他作用和功能將逐漸成長,中國經濟對利用外資的需求也將逐漸發生變化,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比重將會不斷提高(裴長洪,2005)。

根據“全球500大公司在華投資企業概覽”的統計資料,全球500大公司1983年至2003年間在中國投資設立的企業,按行業屬性劃分,有以下兩種發展趨勢:一是服務業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數量越來越多。全球500強最大的Wal-Mart Stores 1994年3月開始進入中國,至2003年4月,共在中國設立了各類分支機構43家,其中大部分設立于2000年之后;Citigroup 1990至2003年間共在中國設立各種分支機構10家,其中大部分也是設立于2000年之后。其他諸如商業服務、金融保險、電訊、軟件、高技術研發、運輸等行業的投資企業,在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企業中所占比重也是越來越高。二是在非服務業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企業中,從事商業、金融保險、資產管理、研發、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業務的越來越多.如Exxon Mobil、Royal Dutch/Shell、General Motor、Ford Mo-tor、Daimler Chrysler等都設立有上述分支機構;有些公司甚至將研發、銷售中心遷到了中國,把中國作為其全球業務的研發、銷售服務中心。

二、必然趨勢:FDI轉向服務業的內在動因

國際直接投資轉向服務業不是偶然的。根據克拉克――配第定律,經濟進步的一般規律是“勞動人口由農業轉移到制造業,再由制造業轉移到商業和服務業”。可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處于主體地位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是經濟進步的必然結果。當今發達國家服務業在GDP以及就業中比重普遍提高的現象就是例證。西方大多數學者認為服務業在GDP以及就業中比重提高的現象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轉型,他們認為在經歷了工業化進程后,高度發達國家進入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新的社會經濟結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當今世界的國際直接投資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必然影響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由于服務業已經成為當今發達國家的主導產業,國際直接投資轉向服務業也勢在必然。

再者,從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構成與發展經驗來看,國際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演化規律:在起步階段,投資主要集中在較為低級的產業,很多是從資源開發開始。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增強、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的增強、對世界市場的熟悉等,國際直接投資就會發生由低級產業向高級產業的轉移。根據有關分析,目前在國際分工比較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間只占其全部循環過程的5%不到,而處在流通領域的時間要占95%以上;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增值部分不到產品價格的

40%,60%以上的增值發生在服務領域。因此,服務業已經成為提供就業的主要行業,成為產業結構優化的主導行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行業。服務業能否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分銷服務、金融服務以及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已成為判斷產業結構水平高低和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經濟發展的直接結果是服務業在經濟構成中的比重越來越高,國際直接投資轉向服務業勢在必然。

從國際產業轉移的現實角度看,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向服務業轉移的特點和趨勢。世界銀行的統計資料顯示,20世紀50~80年代,國際產業轉移主要以初級產品加工和原材料為主,并且主要是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單向進行轉移。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產業轉移不僅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也由發展中國家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達國家和次發達國家轉移,并且其重心開始由原材料工業向加工工業、初級工業向高附加值工業、傳統工業向新興工業、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其中服務業中的金融、保險、旅游和咨詢等業務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信息、電子產業)則是當前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

三、建設服務外包基地:有效承接服務業國際轉移的途徑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服務業越來越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導產業,而服務外包則是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主導方式。國際直接投資的這種產業趨勢和投資方式給我們的啟示是,今后中國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利用外資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引導外資投向服務業,而服務外包則應成為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

印度和愛爾蘭是國際上承接服務外包最發達的國家,兩國承接的服務外包額幾乎占全球外包額的80%左右。它們發展服務外包的成功經驗是,建設密集型的服務外包基地。通過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資源,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形成合力,能夠增強外包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逐漸達到品牌快速形成的目的。因此,借鑒印度和愛爾蘭經驗,以若干有條件的城市為中心,有效地聚集區域優勢,形成區域特色,應該成為我國有效承接服務外包的路徑選擇。

服務外包、尤其是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規劃和扶持。國家商務部會同信息產業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上半年開始醞釀、實施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就是我國政府重視和扶持服務外包基地建設的重要舉措。“千百十工程”的目標是“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設10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我國,培養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服務外包企業,全方位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目前,商務部已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簽訂了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將在今后5年內,為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提供總額50億元的政策性貸款,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將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和信用保險服務。

根據國際上承接服務外包的經驗,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有三種類型:一是跨國公司自建基地,承接本公司和其他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二是東道國新建基地,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三是其他國家的服務外包公司設立的分支機構,用于轉包國際服務外包業務。根據我國市場廣闊和人力資本復合聚集的資源特征,我國的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應走復合型之路,即每一個基地都允許三種類型的基地存在,以實現規模效應。

四、政策取向:更加有利于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

為了支持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更好地吸引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今后中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積極性政策。

1 進一步提升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提高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

根據產業投資的一般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資主體的等量資本投資在與母國產業發展結構水平相同或較高地區比投資在產業結構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就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而言,由于國際服務業的結構朝著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因而只有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國家(地區)才能為國際直接投資提供更高的收益,也才能吸引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鑒于中國目前服務業結構水平較為低下,餐飲、商業零售、交通運輸等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仍然占據主體地位,現代服務業如電訊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比重偏低的狀況,無論就中國今后自身產業結構調整而言,還是就吸引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而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不斷優化服務業結構、提高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提升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提高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應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優先發展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支持國民經濟高效運行的生產業,大力發展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行業。積極發展旅游、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行業。這些都屬于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只有充分發展這些行業,才能形成高水平、結構合理的現代服務業結構體系。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一般而言,國際產業轉移有項目外包、業務離岸化、外商直接投資三個層面。具體形式包括新設投資、收購兼并、風險投資等。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也不例外。我們應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支持中國企業承接國際項目外包,有關部門要為國內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詢服務,引導其積極參與國際項目外包市場,承接外包項目,與外國服務企業進行有效合作;允許并鼓勵境外投資者通過并購等方式對中國進行投資,培育有利于吸納并購投資的制度環境,為服務業跨國公司參與企業的改組、改造創造有利條件。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可以建立吸引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平臺,為吸引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提供可能性;二是可以疏通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渠道,為中國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提供現實路徑。惟此,才能進一步提升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提高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

2 加強國內引資環境建設,為擴大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創造條件

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取決于直接引資行業(企業)的吸引力,而且受整個國內引資環境的影響。國內引資環境既涉及與服務業市場開放有關的承諾,還涉及國內經濟環境。就承諾環境而言,服務業市場的真正開放,不僅表現在要制定出符合《服務貿易總協定》要求的、有利于市場開放的法律、法規和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可操作的實施辦法,更重要的在于落實這些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實施辦法;就國內經濟環境而言,在經濟發展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決定外資進入的因素是該引資行業的自由競爭程度,也就是是否存在自由進入的限制壁壘以及限制進入的程度。雖然改革開放尤其是“入世”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改善以上這些影響服務業引資的環境,并且也已經根據“人世”承諾制

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承諾給予外商投資企業與國內服務企業在體制上和政策上的平等地位,但現實的環境狀況與未來因中國服務業高速發展而需要大規模吸引外資的需求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2006年以后,中國“人世”談判中服務業開放的承諾全部到位,擴大開放的領域不僅包括金融、保險、貿易、零售商業、房地產等外資已經進入較多的行業,而且包括通訊、會展、旅游、專業商務服務等眾多以往開放程度較低的行業。這就對中國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在引資法律、法規建設方面,一是針對中國目前仍然沒有專門針對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立法、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的狀況,在實踐中,依照服務業的開放進程,要予以不斷豐富和完善;二是對一些還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要制定出必要的實施細則和明確、配套的單項法規。另外,針對服務業中相當一部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事先無法確定,只有在服務過程中才能表現出來的特點,加快服務業行業標準和行為規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快制訂和實施行業技術標準與技術規范,加快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和服務標準的制定,在服務行業中大力推廣國際標準組織體系(IS09000系列)認證;在市場環境建設方面,一是要打破服務行業如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等領域中的行政壟斷,通過深化改革,引進多元投資主體,促進發展;二是對電信、金融、保險、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廣播電視等自然壟斷性行業,除個別涉及國家安全和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領域外,都要進一步推進改革和完善改革措施。

3 改善服務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基礎

篇(8)

(二)擬訂全區商業街區建設的發展規劃、產業規劃。

(三)編制全區商業街區建設的近期及中遠期實施方案。

(四)擬訂全區商業街區建設管理相關政策。

(五)負責商業街區綜合管理工作。

(六)負責全區商業街區、重大商業項目的策劃、包裝、推介工作,并進行整體的宣傳、推廣。

(七)負責市小寨地區綜合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指導各街道辦事處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九)承辦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區商業街區建設管理辦公室內設3個事業科室:

(一)規劃科

負責擬訂商業街區發展目標、功能定位和結構布局,使商業街區特色鮮明、健康有序地發展;擬訂商業街區建設和管理的發展規劃;組織實施全區可開發改造資源調研摸底工作;負責全區特色街區開發改造的策劃、規劃、設計工作;擬訂商業街區建設管理中各項政策,指導和推進各職能部門結合各自工作提出能夠有效推動商業街區建設管理工作進展的優惠扶持政策,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負責小寨地區控制性規劃的對外解釋和指導工作,指導各部門、街道辦事處、項目單位按照控規要求進行設計;負責商業街區土地開發利用的協調工作,指導各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深入轄區,推動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單位加快開發改造步伐,實現國有土地更為合理的開發利用;對開設大型商業網點的單位或個人,在向市商貿管理部門提出聽證申請前,提出初審意見;收集整理規劃設計過程中產生的圖片、文字等相關資料。

(二)建設科

篇(9)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 A

二戰以后發展的商業步行街增添了新的要求和內容。最早期比較有特色的商業步行街有:荷蘭鹿特丹林邦步行街、英國考文垂舊城步行街。這些世界一流的商業步行街或多或少都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創意底蘊,它們的存在和發展總是和繁榮的歷史、文化、經濟各方面相關聯。如今,若單純的復制這些經典模式的商業街已經無法達到相同的經濟效應,規模龐大、功能復雜、多樣的商業空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國內近幾年出現了很多新型的商業街區,它們不僅處理好商業購物功能,同時兼顧城市公共客廳的功能,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自由”穿行的體驗空間。現以北京三里屯時尚商業街區(village)和南京水游城(aquacity)為例,試探討新的商業體驗空間的內涵。

1 商業街區背景介紹

北京三里屯時尚商業街區(village)位于北京朝陽區二環線上, 2006年確定規劃方案,建筑師隈x悟和一些來自日本、香港、美國的建筑師參與了village的設計,總建筑面積超過13.5萬O。主區為高檔商業住宅、一家五星級酒店和少量高檔零售店;南區為時尚文化休閑中心,包括藝術文化酒吧區、“潮流區”、文化廣場、時尚大道等。

南京水游城(aquacity)地處中華路健康路交叉路口,由美國知名建筑設計公司――MIX執筆設計,總建筑面積16.7萬O,其中商業面積約10萬O,算得上是南京城城南地區最大的商業設施。

兩個大型商業街區不再從事單一的商品售賣,而是將各種休閑文化活動聚集在一個場所中,包括餐廳、高檔咖啡屋、酒吧、電影院、藝術展覽廳及各種室外活動場所。建筑設計的重點也放在如何聯系這些復雜功能的空間上。

2情景式體驗空間

在龐大的復合商業空間中,建筑不再是單一的個體空間,而形成是建筑群體或復合化的單體形式存在,復雜的商業文化功能被消解在建筑群體空間中,單體建筑與建筑之間的“間隙”空間成為最有價值的城市公共空間,即情景式體驗空間的核心,商業街區的可達性和開放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表達。

三里屯商業街區的體驗空間體現在一系列的由單體建筑圍合成的室外庭院(圖1),這是一條通而不暢的購物走廊,空間既變化又連續,將人的動線曲折化、情景化。設計師隈x悟試圖以此表達對老北京胡同生活場景的理解。這個互動式開放的廣場和通廊(圖3-4),鼓勵每個人駐足停留,鼓勵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進行交往。街頭表演表演不定時的在這里出現,為延長消費者的逗留時間創造了條件,也將商業、藝術、娛樂融合到一起。

南京水游城最具特色的是一條寬8米,長280米的人工景觀運河,如圖2所示,運河成半圓形(圖2中藍色),將建筑劃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單體,形成開放式體驗空間。運河的中間位置有一個150平方米圓形舞臺。水游城提出的概念是“時間性消費”,中心舞臺在建筑上引入了向心力的概念,它將通過365天全天候不同主題的活動、節日慶典、裝飾、環境、舞臺、表演等使整個商業街區保持長久新鮮感,從而打造一個“永不落幕的都市劇場”。連續的庭院廊道和人工運河(圖6)都是設計者在有意營造一種可在室內室外、各種不同功能單體自由穿行的空間。

設計者將這種原本屬于室內大廳的空間轉換成一種室內室外的過渡空間,各種不同功能圍繞這個體驗空間布置。首先過渡空間將復雜的功能空間組織起來,形成統一而有秩序的商業體系;其次過渡空間對大眾絕對開放,為人與人、人與建筑提供了互動的場所。曲線的空間設計可以強化人們的體驗,增強人們的好奇心。

從城市的角度來說這種體驗空間解決了密集城市公共活動空間缺失的問題;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消費者在這種開放休閑空間中,更容易獲得場所認同感和歸屬感,延長消費者的逗留時間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3 商業街區環境設計

宜人的環境設計為商業街區注入了活力,特別是在重要的節點處,人流聚集的地方,環境設計也活躍了的場所氛圍。

三里屯商業街區最重要的環境特色即是其大大小小的庭院,庭院中的燈柱、普轉、廊道都是與建筑單體相協調設計的,另外,三里屯充分利用二、三樓的屋頂,設計了一些露天茶室和穿行在庭院上空的連廊。

南京水游城的人工運河設計也很具特色,運河的線條優美,各色噴泉、燈光、水生植被(圖7)創造了一個靈動的視覺、聽覺空間。圍繞運河設計的一系列景觀也各具特色――水岸、水上舞臺、空中庭院、屋頂花園,處處都體現了獨一無二的開放。

商業街區體驗空間的環境設計要層次多樣,步行道、水景、綠化、燈光、音響等層次多樣、細致可以增強空間的體驗效果,也能營造場所熱鬧的商業氛圍。

4 建筑界面設計

界面的設計是指復雜建筑空間中可被感知的立面設計,界面的型式可以改善一個區域的整體空間形態。三里屯和水游城都很好的應用了建筑表皮設計來達到界面設計的豐富的新穎。

三里屯由19棟低密度的時尚建筑組成,外形設計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多是利用色彩艷麗、形態奇特的表皮達到視覺的沖擊與享受。它有解構味很濃的“鉆石型”單體(圖8),有色彩絢麗的玻璃盒表皮,也有鑲有金屬框架的古典味的表皮(圖9),材質都很簡單,包括塑料和波紋板,但做工很細致,帶給身處其中的人無限遐想。

水游城則以解構的手法將不同材質的、形態的元素交融在一起,在一個簡單的圓形基體上勾勒出不同層次的灰度空間。它還特別利用垂直樓梯、電梯的造型元素,用膜結構和玻璃體表皮包裹起來,成為建筑中活躍的元素;圓形舞臺穹頂的設計采用鏤空的方式(圖10),使中庭空間通透而輕盈。

4結語

三里屯時尚商業街區和水游城商業街區的建筑設計和景觀規劃充分體現了當前商業街區設計特點,利用單體建筑圍合出各種不同層次的過渡空間,將復雜的商業空間聯系到一個建筑群中。通過人性化的開放空間設計,將自然、建筑、人融入到一起,旨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使消費者逗留的場所,更為市民提供了互動交往的舞臺。

篇(10)

雖然物業管理是商業街區的售后服務工作,在房子交付使用后才真正開始向業主以及商家提供服務,然而在商業街區的營銷策劃過程中,開發商就必須要將物業管理作為項目營銷策劃的重要內容,提前為業主和商家設計好商業街區物業管理的服務藍圖,對市場作出一系列的物業管理服務承諾,將物業管理服務融入到項目形象當中去。從項目開始招商一直延續到項目的整個營銷過程,為促進項目的前期招商和后期大拆零銷售帶來無限動力。

1、商業街區的六大管理職能

一、建筑物與裝修的維護

商業街區是一組現代化建筑物業,為了保證商業物業的形象,做好建筑物與裝修的維護,保證物業不受損害尤為重要,一方面,是保持良好的商業形象,相信沒有消費者會喜歡到建筑破爛、裝修陳舊的商場購物消費;另一方面,也是物業保值和增值的需要,商業街區中的商業物業以投資市場為主要市場,投資大型商業項目和買鋪就是想賺錢,越是經營良好、保養得當的商業物業,就越是能不斷增值。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l商業物業建筑結構維護

2商業物業建筑外觀維護

3商業街區公共區域裝修

4商家裝修審批與管理

5規范單、雙鋪店面門面裝修

6商業街區內部導向標志維護

二、商業街區配套設施、設備的維護

配套設施和設備的維護首要工作是保證配套設施、設備能夠安全運轉工作,如果不幸出現故障,往往會對商業街區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商業街區物業管理公司應對配套設施、設備進行完善的保養,杜絕事故隱患。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l電梯、自動扶梯的維護保養

2后備發電機維護保養

3電線、電路的維護保養

4供水、供氣系統維護保養

5大型商業設

施空調、冷氣系統維護保養

6三廢排放及處理系統維護保養

三、商業街區物業消防與安全的管理

商業物業是通過配套設施、設備、人員和保險方式來避免由于人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對物業或人員的危害。讓商業物業的業主、經營者安心從事商業活動,讓消費者安全、舒適地享受購物的樂趣,消防與安全的管理工作不僅是物業安全的保障,而且也是廣大市民公眾人身安全的保障。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l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

2消防器材配置

3消防設施標志

4大型商業設施出口與通路管理

5大型商業設施內部保安巡查

6自動報警系統維護保養

7其他危及安全的防范:

四、環境清潔衛生管理

這個職能是商業物業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特別是向一些強調生態的商業街區,綜合步行街、文化休閑廣場、康體公園、游樂場所的日常清潔以及對當地飲用水源的水質維護,環境清潔衛生管理對創造一個良好整體形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l商業街區內部道路清潔

2公共區域管理

3公共區域的擺設和植物管理

4商業物業的日常清潔

5促銷宣傳資料發放管理

6垃圾清理

7環衛設施維護

8公園及游樂場所清潔管理

9自然河道及人工河道、人工湖的環境及水質維護

五、車輛及交通的管理

在越來越多汽車走向家庭的今天,停車難的問題將成為阻礙人們出門購物消費的因素,停車是否方便,另外交通的安全與否、都將直接影響到商業街區客流的增減,車輛與交通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消費者創造舒適、便利的消費機會。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l車輛交通疏導指揮

2停車場管理

3貨流運輸管理

4車輛安全管理

5路面交通管理

6部分道路限時通行管理

六、商業街區緊急事故處理

商業街區是一個人流集中的公共場所,物業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要隨時保持戒備的工作心理,防范包括來自商業街區內部和外部的突發事件。主要服務內容包括:

1商業建筑與裝修事故

2停電或電路故障

3電梯故障

4設備或設施故障

5發生火警

6惡劣天氣

7人員受傷或急病

8買賣糾紛

9消費者之間嚴重沖突

l0犯罪事件

2、商業街區應體現的物業管理特征

一、多層次服務

商業物業管理的多層次的服務主要體現在物業管理服務針對不同對象實施,服務的對象具有多層次,一方面,服務針對商業街區的業主和商家,這是物業管理服務的主體,為他們做好物業的管理工作,使商業街區內的商業物業能夠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服務將針對到商業街區消費的顧客,物業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來消費,并讓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滿載而歸。不同的群體對服務有

上一篇: 數字校園的特點 下一篇: 最新煤礦風險防控措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 一道本国产不卡视频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 | 日本精品视频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