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7:3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學會獨立思考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方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只有擁有學習熱情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養成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現狀
1.概念教學的弊端對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影響
小學數學教育模式,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時跟進社會教育的發展,不能及時反映數學教育信息的變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是:預習、聽課、練習、復習,然后考試。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讓學生養成了死板的學習模式。如果這種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就會束縛學生的思想,嚴重阻礙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
2.學生主動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學數學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重要
依據。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表現出以教師為中心,形成教師控制整個數學課堂的習慣,由于標準答案掌握在教師手里,就會造成學生依賴于教師和課本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
養非常不利,會造成學生主動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學生對于數學問題和知識難點缺少主動性的主觀思考,還談什么培養學
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要想養成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就要改變現有的授課方式。
三、對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思考與建議
小學數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對學生初中、高中數學能力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優秀人才的標準,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對現有的數學教育模式,要進行積極改變,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同時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的現實意義,最后必須通過有效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1.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習慣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實際學習情況,嚴格依據客觀標準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對學到的數學知識,要懷著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質疑,從而養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又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學會交往、學會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組織學生針對某個物理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也要注重自身參與,一方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時引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學生積極討論、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獨立思考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內容是學生進入高等學校進行更高層次理論學習的必備基礎。在近幾年的高考考試說明中也指出,“物理學科考試要以能力測試為指導,把能力考核放在首位。”高考物理科考查的能力有理解、推理、分析綜合、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實驗等。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要有獨立思考能力,養成自主思維習慣,擺脫依賴性思維習慣。因此,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也是貫徹新課程理念中有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要求的基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等一系列教學實踐,不僅對所學的知識理解的更深刻,并且獨立學習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應該善于剖析物理學中各個物理量的定義,相關規律、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試圖在學生頭腦當中建立一個嚴謹、完善的物理圖景。同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課堂上教師對物理概念、公式、定理(律)、習題等的分析與講解過程中既不能過細、面面俱到,也不能只告訴學生結論,應該給學生留有時間去思考、提問,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可以增加一些對理解概念和規律有益的擴展問題、簡單的推導和論證等任務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給學生留出余地,讓學生自己去鉆研。
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高中物理課程中的理論性強的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一些理論的推導,復雜問題的深入分析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才算是真正的掌握,才能為今后進入高等學校學習高層次理論知識做好準備。
三、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相結合
對于我們的教學而言,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都是良好的教學方式,根據本學科內容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個方面,而應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使之成為等重的法碼,在實現自身平衡的同時,也促進課堂教學的平衡,促進學生發展的平衡。
1.寓獨立思考于合作開始之前,達到鋪墊之效。
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獨立思考能力是合作學習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在合作交流前,應該讓學生獨立思考,使得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數學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夠獨立的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地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情感,并盡可能地用多種不同的方法。
2.寓獨立思考于合作過程之中,達到互補之效。
序言
初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很久前就已經引起了教育者的關注,從很多相關的研究成果來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討論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途徑。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數學課程中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數學教學者對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一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綜合來看,研究培養途徑的還是占到了絕大多數,也有少量成果中提到了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認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等,但其主要內容仍然是對培養途徑的分析。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認識,以期豐富研究成果。
1.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
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也有其設定的目標,教育的目的絕對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充當學習機器,而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人,而不是成為依賴心重、不會變通的人。數學教學自然不例外,從1952年的《中學數學教學大綱》到2012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任何文件對數學教學的目的進行論述時,都沒有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其最終的落腳點都是讓學生充分“發展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數學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關系到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關系到學生對自己學習的宏觀把握,也關系到學生以后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因此,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研究者應該關切的問題之一。
2.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現狀
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教育部門對教育理念的更新取得了重大進展,各個學校和學校的大部分老師基本上能夠認可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實際的努力,這可以從很多研究成果的論述中得到證明。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引起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這里主要指出三點:
首先,學校依舊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一個班有五六十個學生,老師并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是非常困難的。其次,應試教育決定了學生和老師都只注重教學成果,對教學過程并不能給予太多關注,因為學生成績高似乎才是王道,于是,教師和學生都希望多做題,掌握做題技巧,從而考出高成績。這樣,學生的課業負擔就比較重,根本無暇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3.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途徑
關于培養途徑,已有的看法中主流的就是:創設教學情境、教師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興趣等。本文在這些看法的基礎上,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途徑做進一步探討。
3.1在教學中合理定位師生關系
類似的看法是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體驗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做到這一點是以合理定位師生關系為基礎的。老師應該時刻注意,體現引導者的身份,發揮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行動與思想不符。因為大部分老師能夠意識到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但是不能真正做到把學生視為教學中的思考者,他們基本上會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從而忽視學生的思考過程。
3.2從情感上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人都能關注興趣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大部分人能夠想到的方法,但是,一定注意不能適得其反。有時候可能會弄巧成拙,在激發學生興趣時反而讓學生逐漸地喪失對數學的學習,因為很多研究中都提到要善于講數學故事或用豐富多彩的手段提升學生的興趣。但是,數學故事講得乏味無趣當然就不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了。而且太多的教學手段會使課堂顯得混亂,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3.3尊重學生的創造力
學生的創造力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體現,又是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的保障。然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不是可以說到就做到的事,其實,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對事情的認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應該做的并不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是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在學生有自己對問題的解釋時,多多鼓勵和肯定,做到適當的引導。
3.4用具體題目引導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
數學教學離不開問題,教師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還是應該以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發揮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形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當然,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趣味性強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下題:
雞、兔共有200只,雞的爪子比兔的爪子少56只,則有幾只雞,有幾只兔?
這是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利用什么方法解答此題容易,然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最后得出答案。
結語
總之,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學生應該掌握的一個重要能力,其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應該從師生關系的定位入手,在情感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用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參考文獻
[1]丁保華.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3(9):106-107.
[2]張燕.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12):147.
[3]陳興雨.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雜志,2014(1):13.
[4]王思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探究[J].語數外學習,2014(1):6.
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建立“傾聽是重要”的表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體驗的增多,學生就會懂得傾聽的重要性,從中聽出美妙的旋律,吸取眾家之長,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智慧。
二、營造有趣的氛圍,讓學生樂于聽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方設法創造樂趣,如果選取了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素材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使上課有節奏、有彈性,而且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在樂中學,在玩中學。因此要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創設生動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傾聽。
三、加強傾聽引導,讓學生學會聽
1.培養學生傾聽時,要做到“五心”
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
2.教師要發揮榜樣示范功能
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要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教師的“傾聽”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
今年我要從初一開始帶班了,鑒于中學的起始年級,結合以前的教學經驗教訓,我深刻感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后續學習的影響。好的學習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壞的學習習慣會讓人終身煩惱。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一、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階段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由于受學生的控制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是被動的學習。到了中學階段,尤其是在初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迅速增長,且可塑性大,自主學習的培養就有了前提和基礎。
1.讓學生學會預習
預習有助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到了中學,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先要布置預習的任務,明確內容、目標,學生在預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檢查落實預習情況是督促學生養成預習習慣不可缺少的一環,教師必須要堅持。
2.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性相信大家是知道的,我認為培養獨立思考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在備課中要設計好問題,讓問題有思考性、新穎性、啟發性。在數學課堂中,每節課都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獨立思考習慣的形成,需要教師長時間的訓練,是長期的過程。
3.讓學生學會復習
“學而時習之”,復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環,復習可以檢查學習的效果,使知識得到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的能力,使自主學習得到升華,使自主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二、培養善于觀察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充滿了觀察、實驗、推理、驗證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對數、幾何圖形等的結構、特點進行觀察,從而找到問題的實質。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這可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培養善于聯想、猜想的習慣
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數學是最能發揮我們想象且最需要發揮我們想象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猜想力。在初二數學《四邊形》一章中,有一組相似的命題:
(1)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2)連接平行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3)連接矩形邊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4)連接菱形邊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5)連接正方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6)連接梯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思考以上問題你得出什么結論?中點四邊形的形狀與原四邊形的什么有關系?讓學生猜想,最終可得出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只與原四邊形的對角線有關系,即對角線相等時得到的是菱形,對角線垂直時得到的是矩形,對角線垂直且相等是得到的是正方形,根本與原四邊形的形狀無關。在解題中要大膽猜想,要借助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
在當下知識經濟時代,合作與競爭已成了時代的最強音,合作學習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逐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是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仍未脫知識本位的誤區,僅僅把合作學習當作學習知識的一種方式和手段,停留在合作學習的形式而忽視了其神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以更全面的觀點來審視和組織合作學習,讓合作學習折射出學生生命活力的光芒。
一、生活切入,在情境中感悟合作。
生存競爭不是生物進化的唯一原因,合作互助也是進化的重要因素,是生物的本能,是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進化法則。由此可見,合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重要的生命過程。目前我國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識,要讓學生主動合作,積極建構,首先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在日常生活情境中感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指向于合作的積極心理態勢。
要讓學生感悟生活,教師首先要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人與人之間合作互助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合作;其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生活化的情境設計,讓學生在“生活態”的情境中自主活動、充分感悟。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悟合作的必要性,我組織了一次圓柱形產品的包裝設計和推介活動,讓學生將圓柱形學具當作“產品”,小組合作完成“產品”的設計包裝,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求學生根據產品(圓柱)的特征裁剪包裝紙,更需要各小組根據成員的特長進行分工,確定量、算、剪、畫、貼以及“產品”介紹的最佳人選,只有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智力強項,才能確保任務完成得既快又好。在設計、制作、介紹產品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才能充分展示出來,結束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的設計采納了組內成員的哪些意見?小組合作的設計包裝與獨自一人設計的相比,有什么優勢?你還能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嗎?從而讓學生舉一反三,充分感悟。
學生合作中的靈動離不開主體的有效參與。在認識人的生活本質和參與創設的“生活態”情境中,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人與人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創生了課程資源,又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合作”為“我要合作”。
二、科學組織,在訓練中學會合作。
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相互間實現信息與資源的互補與整合,而且需要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因此,科學地組織和訓練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差異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使成員之間具有互補性。組建的合作學習小組之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開展公平競爭,通常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各一名。其次要選拔和培養好小組長,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成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指導組長對合作學習進行有序的安排和靈活地協調,保證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第三要訓練學生學會傾聽,培養與訓練學生“聽”、“說”、“辯”的能力,使學生“能聽”、“會說”、“善辯”。無論是聽教師的提問,還是同學發言都要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當同學發言出現錯誤時,一定等其把話說完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不足;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意見時要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改自己的觀點,同時聽取別人意見不盲從,做到有選擇接受。
三、把握時機,在交流中體驗合作。
合作的前提是個體對新知的自主探索,合作的核心則是對話交流。在數學教學中,無原則的一味合作,只會降低個體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合作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中國分類法】:G623.5
小學數學教育實質上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要具有創造性,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的重視,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做出思考與探索。
一、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
獨立思考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學習者在不借助外界幫助的情況下,通過自身的思考與探索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小學數學教育是小學生的思維開發的起始階段,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小學數學教育有其自身的教學目標,主要體現一下方面,一是要完成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二是要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與獨立思考能力,三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與動力。因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基本要求。其次,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正在全面的推進。從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的角度看,小學數學教育除了要傳授學生最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對于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二、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現狀的分析
首先,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主要的教學模式是灌輸式教學,學生學習是屬于接受式的學習。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傳授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應當負考試,取得高分,在升學考試中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而是學習活動的控制者,控制者課堂的教學進度,控制著習題的標準答案。學生在學習中失去學習的主體地位與學習中的主導性,在教師的權威下,學生的學習變成為機械的抄書與背誦。學生全面的服從于教師與課本的權威,獨立思考能力不能得到一點的發揮。長此以往,學生會放棄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成為“應試教育”的傀儡。
其次,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分數與升學率。由此,學生的課業負擔會不斷加重。據相關調查研究,學生的學習課程要6到7 科,平均每天學習時間要搞大十幾個小時,學生在大量的學習任務下非常的疲憊不堪,沒有時間與精力去進行獨立思考,長此以往,會在客觀上產生了一種被動型獨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現象。
1、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創建輕松和諧的民主教學氛圍
通過種種跡象表明,灌輸式、接收式的教學形式嚴重阻礙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呆板活躍、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要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為重要的就是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在講授加法計算的時候,比如“3+8+9+12”的時候,教師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講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研究,尋找創新的計算方法,在學生的不斷討論之后,教師要總結點評,公布答案,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師要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新穎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大部分的小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無味,自己不能夠提高學習自己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教材中挖掘出形象有趣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會數學。比如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教師根據數字的特殊性,結合實際生活,比如利用手指來進行運算。教師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
3、 營造活躍的課下數學文化探討模式
校園課下數學文化的探討需要以學生、教師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場所,以實際教學知識為主要內容。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活動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選出一個負責人,負責平時的學習活動與研究活動,每個小組的學習內容應該由集體成員共同的探討,總結出需要集體討論的學習內容。教師不定期的對學習活動進行檢查,檢測學生的學習與探討情況,在進行一定的指導啟發、指導與檢驗,在這種輕松地課下學習氛圍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會逐漸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不斷地得到提升。
4、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及時的抓住學生的思維的轉折點,跨越學生學習的障礙點,這個時候教師需要及時的加以引導、點撥,克服學生學習中的“卡殼”現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練習。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關系到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與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思維的訓練與培養活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便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自身思維,克服思維中的惰性,促進自己勤于思考,善于發現。
參考文獻:
[1] 王志力:《數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參考》,2010。9.
[2] 趙春發:《小學數學之怪現象》,《深圳日報》,2011,6.
[3] 李公鎮:《小學數學教育模式探究》,新疆出版社,2007,4.
幼兒是獨立性形成發展的關鍵期,適時培養幼兒獨立性有利于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然而,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家長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誤區:“就這么一個孩子,從小讓他們干這干那,于心不忍;現在孩子太小,等他們長大了再學也不遲……”在這一認識的引導下,一些家長對孩子不僅百般呵護,事事包辦,而且很少給孩子獨立去做、去想的機會,致使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質差等。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他們今后的成長道路會很艱難。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幼兒期是幼兒獨立性培養的重要時期,幼兒獨立性的培養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首要場所。家長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意識,整體、全面地理解獨立性的意義與內容,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條件和機會,全方位、多角度培養與提高幼兒的獨立性。
二、從小事入手,加強幼兒基本生活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獨立性是幼兒日后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品質,生活上的自立是獨立性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吃飯要人喂,衣服要人穿,甚至有的到了大學連起碼的生活能力都沒有。“學習上的尖子生,生活上的低能兒”就是這樣造就的。由此可見,注重對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是何等重要。5~6的歲幼兒,從生理成熟的角度來看已經具備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可從小事入手,加強對幼兒基本生活能力的訓練。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耐心教導,從飲食起居開始幫助孩子制訂行動計劃,反復訓練,如吃飯時怎樣拿筷子、端碗等,引導孩子學習生活技能,同時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自己的衣服、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鋪等。陳鶴琴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獨立自主的品質,為將來獨立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啟發幼兒多問、多思考,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6歲的幼兒完全可以獨立思考問題,有一些思想。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隨機教育,啟發幼兒多問、多思。鼓勵幼兒多做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設立一些“障礙”鼓勵幼兒自己拿主意做決定,讓幼兒獨立思考問題,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是可以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尋求答案的,家長對孩子有問必答,告訴孩子答案只會養成孩子“只問不究”的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很多家長都知道,為什么不用在孩子身上呢?一位有教育意識的家長說,過去孩子向我提問題,凡是我知道的就馬上告訴孩子,后來知道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后就改進了做法。一次和孩子路過立交橋,孩子問:“立交橋上為什么沒有紅綠燈?”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讓他先想想馬路上為什么要安裝紅綠燈,紅綠燈起什么作用?孩子想了想,高興地說:“我知道了,立交橋上的汽車是轉著圈拐彎的,橋有好幾層,汽車不會在一層上碰在一起,它不需要紅綠燈。”這樣不但促進了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而且促使孩子養成了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及習慣。
四、創造機會,培養幼兒獨立學習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我們身邊,常聽有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總不愛動腦筋,更不會獨立思考問題。特別是在考試時,只要遇到自己沒做過的題型就不知道該怎么解析。所以,沒辦法,平時就得多進行解題訓練。”于是,為了備考,學生每天都得花大量時間在題海中倦游,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更是如此,成天除了做題還是做題,仿佛習題訓練已成了提高成績的唯一途徑。對此,我們不得不質疑,如此重負的學生,他們有時間去思考嗎?這到底是學生不肯動腦筋主動思考,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呢?作為教師,我們沒理由不去深思……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存在的問題
1.學生依賴思想嚴重,不愿意獨立思考
現行教育多為接受式學習,教師大都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學生時時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每天忙于反復練習,盲目抄寫,無休止的記誦,最終使學生大腦得到了長期“不思考”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在無“疑”狀態下被動接受學習,盲從依附,思維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里,不愿意去獨立思考。
2.學生機械訓練多,不會獨立思考
由于學生長期進行死記硬背和反復機械訓練,不同程度地壓抑和妨礙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思路受限于無形的框框,造成了思維定式,思路狹窄,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致使很多學生不會獨立思考。
3.學生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雖然“減負”喊了很多年,且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文件,可迫于提高成績和升學的壓力,如今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普遍較重,每天從早到晚要連續苦戰十幾個小時,尤其是中學生更超負荷運轉,一天下來,學生早已筋疲力盡,根本沒時間和精力去獨立思考。
4.課堂存在形式化傾向,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
在新課改中,過去那種滿堂灌,教師獨占講堂的狀況大有改觀,學生增加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但是由于一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如:頻繁地安排學生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結果使學生盲從參與、眼花繚亂,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實質卻剝奪了本該屬于學生的獨立思考機會。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教育家孔子對學和思的精辟論述。可見,學習和思考兩者不可偏廢,特別是在當今瞬息萬變、知識爆炸的時代,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尤為重要。不善于獨立思考的人,會影響其各方面具體能力的培養,也不可能有效地運用各方面的能力,獨立地去分析、解決問題,特別是遇到新的、難的問題時更是束手無策。如今,許多學生在學習和解題時不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主要不是因平時習題訓練少,而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當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教師大都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講課時,往往將基本概念、規律演繹匆匆帶過,而忙于讓學生記結論,記題型,背解法。這對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十分不利,有悖于科學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更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途徑
一般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不斷提高,其思考問題的獨立性也就不斷增強。也就是說,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必須在學習階段注意培養,形成習慣。顯然,這比多解幾個題更重要。有了它,學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的動力和積極性,更有了獨立獲取知識和進行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思考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巧設問題情境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火花,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一位教師在教學《火燒云》這篇課文時,在文本拓展部分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火燒云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怎么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同時,教師要善于營造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質疑甚至批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恰當設疑,促進學生思考
思維從問題開始。通常,只有當學生面臨問題、困擾,需要新知識和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產生積極學習興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足以引起學生探索的各種疑問,且提出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單純利用舊知識和習慣方法所能解決的,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
3.實踐探索,引發學生思考
課堂上,教師應多以“學習活動”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究獲取知識。如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課,就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能動性。通過實踐和探究,學生的手、眼、腦、口多種感官同時并用,且活動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自然會引起學生的關注,更能誘發他們去主動思考,學生從中學會了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4.減輕負擔,留給學生思考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有關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越大。”可見,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和獨立思考權,盡可能減輕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盡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致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5.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不但要善于設問,還要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將來進一步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對于那些敢于發現問題、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提問的信心和水平。
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白質疑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愛問”。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告訴學生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如“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由此可見,愛問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知。同時,還可以引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告訴學生許多發明創造都起源于質疑。借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名話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
二、創設氛圍,引導學生敢問
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敢問”。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教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樹立起“師生相長”的觀念。善于換位思考,洞察學生心理,尊重生學人格,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教師要善于及時應用鼓勵性評價,給學生以“問”的信心和勇氣,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敢于質疑問難。
三、學會自學,引導學生會問
要將自學落到實處,教學生“會問”。教學中,學生不會發現問題,也就無從問起。要教學生“會問”,首先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切實安排時間讓學生去自學、去思考。然后指導學生根據重難點進一步自學質疑。此外,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主動參與,自己提出問題,集思廣益。
四、緊扣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