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27:2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導尿病人的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導尿術是臨床常見的護理技術操作,也是一項無菌操作技術, 因留置尿管引發的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 在我國醫院感染中的比例為20. 8%~ 31. 7% , 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為避免造成對病人的尿路、膀胱及腎臟感染,在留置導尿過程中應保持導尿區域無菌,盡量減少污染,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1 由導尿及留置尿管導致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關因素
1.1 尿路感染與性別、年齡的關系.
尿路感染與性別無關 。與年齡有關。病人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
1.2 尿路感染與尿管留置時間關系:
留置導尿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 據總醫院統計顯示,留置尿管3 d 以上的病人有31%發生尿路感染,留置5 d 以上有74 %發生,長期導尿者幾乎100 %發生菌尿(其中部分表現為無癥狀性菌尿) 。有資料表明,導尿病人菌血癥的發生率是非導尿病人的5. 8倍,其危險性也隨留置導尿管的天數而增加[2 ] 。國外報道,帶管病人中有2 %~4 %發生菌血癥和敗血癥,其病死率可高達13 %~30 %[3 ] 。由此可見,由導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嚴重性。應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足夠重視。
1.3 尿路感染與病原菌的關系:
尿液培養標本, ,革蘭氏陰性桿菌百分率(87.5%),明顯高于革蘭氏陽性菌百分率(12.5%)
1.4 尿路感染與抗生素使用的關系:
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80%),明顯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20%)。
1.5 其他
由于病人的自身原因,如機體免疫力低下、尿液滲漏、護理方法不當等因素都可導致病人的泌尿系感染。
2 預防及護理
2. 1 留置尿管的選擇
為避免尿管對尿道的損傷,選擇大小型號合適、質地柔軟的尿管,減少對尿道黏膜的刺激,減輕病人的疼痛,防止尿液滲漏。應選用硅膠尿管,有研究證明橡膠導尿管發生尿道炎者占22 % ,而硅膠管僅為2 %[4 ] 。硅膠管對黏膜刺激小,更適用于保留尿管者使用。
2.2 集尿袋的選擇及其更換時間
丹麥Coloplast 公司生產的單向活瓣集尿袋有抗尿液反流至膀胱的作用,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賀彩芳等研究提示單向活瓣集尿袋以每周1 次更換較適宜,普通無菌集尿袋每周2 次較適宜。
2.3 留置尿管更換時間的選擇
留置導尿管期間,多次頻繁地更換尿管,破壞了膀胱、導尿管及尿袋之間的密閉系統,為細菌的侵入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同時置管過程中造成的尿道黏膜損傷,為細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馮柳芳[5]對150 例留置尿管患者的觀察指出, 每2 周更換1 次導尿管較為適宜;
2.4盡量減少膀胱沖洗。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探討關于膀胱沖洗的效果,發現其對控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6],膀胱沖洗可增加感染機會或加重尿路感染。
2. 5 重視和加強會消毒護理
認真做好尿道口的清潔消毒,經常清洗會陰,保持會陰潔凈,每天兩次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尿管、會陰和肛周,每次大便后均應清洗干凈。經研究認為粘附于尿管上的0.5%碘伏[7]可在尿道口形成具有一定濃度的碘伏環境,可以有效地減少尿道口的細菌數量,防止細菌通過尿道口周圍黏膜經尿管腔外進入膀胱,從而達到預防尿路的上行感染的作用。拔除尿管前抽出氣囊內生理鹽水后,采用0. 1 %碘伏稀釋液20ml從導尿管推注至膀胱,當推注至余液2~3ml 時邊推注邊拔出尿管。可明顯降低菌尿的發生率。
2. 6增強抵抗力
根據病人病情補充營養,多飲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斷地沖洗尿道,以改善留置導尿所致的菌尿狀態。
2. 7 合理應用抗生素
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間合理使用抗生素[8]。同時醫院對抗生素的應用加以嚴格控制,預防二重感染。
3 討論
資料證明, 導尿術、留置尿管時間長、老年患者是發生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對留置導尿的患者, 在許可的情況下, 鼓勵其多飲水, 多排尿, 進行生理性膀胱沖洗,每天飲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平均每小時尿量50mL。一般不主張進行膀胱沖洗, 更不主張用有抗菌能力的藥物沖洗膀胱,避免產生耐藥菌株引發感染。總之, 由導尿引起病人的尿路感染,延長了其住院時間,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醫護人員應加強感染知識培訓, 嚴格掌握導尿指證, 預防尿路感染的最好辦法是,盡量不插尿管。樹立插入尿管就會引起感染的觀念, 不能濫用留置導尿解決尿失禁和記出入量問題。盡量縮短留置導尿時間,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盡早拔除尿管,才能使留置導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的發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琳珍,羅小鳳 潘小英醫留置導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中外醫療雜志2009 ,.9 181
[2] 劉兵,王嘉,李利華. 導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預防對策及研究進展[J ] .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1999 ,9 (3) :239 240.
[3] 王蘭,袁麗. 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 ] . 護理研究,2004 ,18 (12B) :2165 2167.
[4] 黃美坤. 女性尿路感染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J ] .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 ,7
1 臨床資料
患者彭某,男性,78歲,因外傷致會疼痛伴血尿7小時入院。入院診斷:后尿道斷裂傷。體查:恥骨上膀胱區膨隆明顯,于恥骨上4橫指可觸及增大膀胱,表面光滑、邊界清、有壓痛,無反跳痛。外口可見少許鮮血流出,根部與陰囊交界處見瘀血,腫脹約10cm×10cm大小,觸診雙側附睪稍腫大,界限不清,右腫脹約大小4cm×5cm,左腫脹約大小6cm×5cm,質地軟,壓痛明顯。行泌尿系彩超示:雙側挫傷并積血?入院后予留置導尿失敗,即送手術室在硬外麻下行尿道會師術+膀胱造瘺術。術中留置膀胱造瘺管、恥骨后引流管及三腔氣囊尿管。術后遵醫囑予輸液、抗炎、止血等對癥處理。痊愈出院。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突如其來的外傷及急診手術對患者打擊很大,加上受傷的部位很敏感,患者一般不敢主動與醫護人員交流,自然產生恐懼和復雜嚴重的心理障礙,打開溝通的橋梁,主動關心病人,主動與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耐心地向病人說明治療與護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病人情緒穩定,懂得如何配合醫護工作,這是消除心理障礙和順利治療最好的方法。
2.2 疼痛護理
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采取以下方法減輕疼痛。(1)呼吸止痛:疼痛時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時雙目閉合,想象新鮮空氣緩慢進入肺中。(2)自我暗示:當患者疼痛難忍時,醫護人員向病人講清楚,疼痛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說明機體正處在調整狀態,疼痛感是暫時的,鼓勵患者增強同病魔作斗爭的決心和信心。(3)松弛止痛:松弛肌肉,就會減輕或阻斷疼痛反應,起到止痛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嘆氣、打哈欠、深呼吸、閉目冥思等。(4)音樂止痛:疼痛患者通過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緩解疼痛,既可分散注意力,又可緩解緊張情緒。(5)轉移止痛。可通過多種形式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如看電視、講故事、相互交談、讀書看報等。
3 術后護理
3.1引流管的護理
尿道會師術后一般留置三腔氣囊尿管、膀胱造瘺管及恥骨后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是護理的重要環節,一旦發生脫出將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尤其是后尿道會師復位術則導致手術的失敗。護理時注意檢查氣囊導尿管的固定情況,氣囊內注水10~20ml,并保持持續牽引,牽引方向與腹壁30~450,牽引力量300~500g為宜,牽引時間2mo;定時測量尿道外口導尿管的長度,如有改變應考慮導尿管向內或向外松動,需及時查明原因并及時處理;每4~6h開放導尿管1次,一般置管3mo拔除。如膀胱內導尿管周圍有鈣鹽沉積出現拔管困難時,可向膀胱內注入5%碳酸氫鈉150ml并保留,可溶解尿管周圍的鈣鹽沉積,有利于導尿管的順利拔出。保持膀胱造瘺管引流通暢,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壓、折疊及堵塞,如有堵塞應及時用等滲鹽水沖洗,觀察尿液引流情況,如色澤、性質及量,每天更換引流袋1次。恥骨后引流管主要引流腹腔及恥骨后間隙積血和積液,起到觀察創口的作用,若引流量突然增多,提示出血,要密切觀察。
3.2飲食護理
排氣后即可進食,一般先進流質,逐步過渡到半流質和普食。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加強營養,有利于病人康復。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飲水量2000~3000ml,有利于尿路沖洗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及鈣鹽的沉積,也有利于保持導尿管的通暢。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食欲不振者應注意調節病人的口味,必要時通過靜脈補充營養。
3.3切口護理
術后注意觀察切口情況,保持腹壁、會陰及膀胱造瘺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如傷口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敷料。大便后應及時清洗及會,防止會陰的感染。膀胱造瘺口周圍皮膚用1%碘伏紗布覆蓋,防止造瘺口周圍皮膚的感染。尿道外口及包皮內板每天用0.05%碘伏消毒2~3次,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3.4尿外滲護理
如出現尿外滲,采用薄層0.5%碘伏紗布濕敷局部皮膚,外層覆蓋凡士林紗布可有效防止感染和以利引流,每2h更換1次,并注意觀察引流液的色澤、性質、氣味及量,有無皮膚紅腫等感染表現,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3.5擴張尿道護理
一般術后3mo拔除氣囊導尿管即可施行尿道擴張術。護理時應了解尿道狹窄的部位、程度及長度,向病人說明施行尿道擴張術的目的和重要性,告之病人術后可能出現尿道疼痛、尿道出血等現象,使病人有心理準備,減輕和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有利于病人積極配合醫護工作。術后出現疼痛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鎮靜、鎮痛、心理安慰及疏散療法等處理;出現血尿給予止血藥物。術后注意觀察排尿通暢情況,如尿流速度、尿線粗細、排尿延遲等。
3.6加強基礎護理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損傷病人, 年齡16~64歲,其中車禍15例,跌傷12例,正常性生活斷裂2例,前列腺術后半年內性生活斷裂1例。前尿道損傷18例,后尿道損傷12例。
1.2 輔助檢查 導尿試驗可以檢查尿道是否連續、完整。嚴格無菌下輕緩插入導尿管,若順利進入膀胱,說明尿道連續性沒有中斷。一旦插入導尿管,應留置導尿1周以上,以引流尿液并支撐尿道。若一次插入困難,不應勉強反復試插,以免加重損傷和導致感染。X線檢查骨盆前后位片顯示骨盆骨折。必要時行尿道造影,可確定損傷部位及造影劑有無外滲。
1.2 治療 尿潴留不宜導尿或未能立即手術者,可行恥骨上膀胱穿刺,吸出膀胱內尿液。尿道損傷排尿困難或不能排尿、插入導尿管成功者,留置尿管引流1~2周。尿道撕裂傷,不能插入導尿管者,行恥骨上膀胱穿刺造瘺,并保留2~3周。尿道撕裂傷,損傷重,伴骨盆骨折者,前尿道損傷,行尿道修補術或尿道端端吻合術;后尿道損傷,行尿道復位術。后期定期尿道擴張。尿外滲的處理在尿外滲區作多個皮膚切口,深達淺筋膜下,徹底引流外滲尿液。待病人拔除導尿管后,需定期作尿道擴張術。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尿道損傷后病人情緒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顯,活動受限,臥床時間長,情緒急躁,擔心預后不良,食欲下降,不良情緒會影響治療護理,護士要鼓勵病人能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參加娛樂活動,調動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做好家屬工作,使病人能得到更多地關懷和幫助,解除后顧之憂。
2.2 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對輕微尿道損傷和尿道挫傷無排尿困難者,可采用非手術治療,觀察病情發展,應用抗生素,根據情況進行尿道擴張。密切觀察病情,每1~2h監測血壓、脈搏、呼吸一次,注意有無休克癥狀的發生,及時給予輸液、輸血、鎮靜和止痛等支持療法。應用有效抗生素預防感染。對輕度尿道損傷排尿不困難者,僅需多飲水,保持尿量。血尿時可應用止血劑,觀察排尿通暢程度及尿的顏色性質。對留置導尿者,注意觀察尿的顏色、性質及尿量的變化,保持尿管引流通暢,保持尿道口周圍清潔,預防泌尿系感染。預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觀察體溫及白細胞變化,及時發現感染征象。膀胱過度充盈的病人可采用恥骨上膀胱穿刺抽尿,以臨時減壓,防止膀胱破裂和緩解膀胱過度充盈導致的疼痛。
2.3 術前護理
每隔1~2h測量血壓、脈搏、呼吸1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癥狀。保證休克病人輸血、輸液的通暢,補充血容量。有手術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時,積極進行各項術前準備。危重病人盡量少搬動去做檢查,以免加重損傷和休克。
2.4 術后護理 麻醉作用消失且血壓平穩者,可取半臥位,以利引流和呼吸。腎損傷、膀胱破裂、后尿道損傷術后病人,需禁食2~3日,待腸蠕動恢復后開始進食。前尿道損傷術后6h、無麻醉反應者,即可正常飲食。定時觀察體溫,了解血、尿白細胞計數變化,及時發現感染征象。加強損傷局部的護理,嚴格無菌操作,早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觀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狀及氣味。會有損傷時,早期清創至關重要,術后保持會清潔,便后用溫水擦洗,保持傷口周同清潔干燥。下腹壁或會切開引流處敷料滲濕時及時更換,避免污染手術切口。引流物一般于術后3~4日拔除,若發生感染或尿瘺則延長拔管時問。尿道損傷拔除尿管后,如有尿道狹窄,排尿不暢,需適時、定期擴張尿道。擴張時應根據尿道情況,選擇大小合適的尿道探條,動作輕緩,避免醫源性損傷及出血: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
2.5 引流的護理包括:對尿外滲行多處切開引流的病人,應注意引流液的量、色、性狀、氣味,評估引流效果及有無感染跡象,及時發現異常,防治感染,一般2~3日拔除引流物;常規做好留置尿管的護理,嚴格無菌操作,一般需留置尿管7~14日以引流尿液并支撐尿道,如為尿道修補或吻合術后,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至2~3周;常規做好膀胱造瘺管的護理,造瘺管留置時間視尿道恢復情況而定。
2.6 生活護理 滿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七潔”。
骨盆骨折病人不得隨意搬動,以免加重創傷,同時睡硬板床。多飲水,保持排便通暢,便后及時清洗,防止污染傷口。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加強造瘺口周圍皮膚護理。早期應給予低脂、高維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后期給予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的飲食,以利于骨折修復和機體消耗的補充。食欲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滿足機體的需要。監測患者皮膚狀況,包括有無發紅、水腫、損傷,對于長期臥床患者防止受壓部位發生壓瘡,建立翻身卡,指導和協助患者臥床時翻身,記錄翻身的時間、皮膚情況,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關節活動,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平整、無渣屑,沐浴時動作輕柔,浴后保持皮膚干燥。
3 討論
尿道損傷在泌尿系損傷中最為常見,精心細致,以減少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療效,縮短療程。
參 考 文 獻
臨床資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共98例,年齡60~83歲,平均72歲。其中52例病人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疾病。
護理措施
1.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前列腺增生癥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疾病,開始時癥狀不太明顯,往往未引起病人足夠重視。隨著疾病的發展,并出現尿頻,特別是夜尿次數的增多,嚴重影響病人的休息與睡眠,因增生前列腺壓迫尿道,出現排尿困難,甚至發生尿潴留、血尿等癥狀。疾病造成病人肉體上的痛苦及較大的精神壓力,留置尿管又給病人帶來很多生活的不便,病人希望盡快得到治療。前列腺增生又多為老年患者,更希望護士給予更多的照顧,幫助解決手術前后的生理和心理問題。所以注意傾聽病人所提出的問題,介紹檢查、治療的目的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解除病人的緊張心理對手術后的治療效果十分重要。另外,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視病人親友的參與作用,通過健康教育,讓他們初步了解手術過程的相關問題,最大限度地消除親屬對手術的無知與誤解,打消顧慮與擔憂,從而克服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病人的照顧護理與心理安慰,起到醫護人員難以企及的作用[2]。
(2)合并癥的護理[3]:由于前列腺增生癥均為中老年男性,常合并多種疾病,術前必須對他們全身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對合并癥在手術前進行控制以達到穩定狀態。①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監測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和心血管類藥物,手術日晨仍服用降壓藥物。②糖尿病患者監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堅持降糖治療,術前必須調整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③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鼓勵戒煙、酒,幫助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對于肺功能差者予霧化吸入,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④患有腦血管疾病而接受抗凝治療者,應于術前5天停止用藥。
2.術后常規護理
(1)密切觀察尿色變化:術后在持續沖洗過程中如有血塊、前列腺碎屑堵塞現象,應加快沖洗速度或用注射器加壓沖洗,使引流出的液體呈清澈或粉紅色,一般在術后12小時后很少再發生活躍出血。
(2)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間應每天擦洗消毒尿道口,每日在無菌操作下更換尿袋,保證尿袋低于,預防逆行感染。恥骨上膀胱造瘺的病人,定期更換造瘺口處的敷料,預防感染。術后病人因留置尿管持續沖洗,軀體移動受限,可協助翻身,應保證沖洗管有足夠的長度,以防翻身時脫出。
(3)膀胱痙攣及疼痛的護理:疼痛是因手術創傷、膀胱內持續沖洗、導尿管氣囊壓迫前列腺窩,使膀胱敏感性增加,逼尿肌受激惹而產生自主收縮。患者產生強烈尿意,造成頻繁不自主的膀胱痙攣性收縮而引起陣發性劇烈疼痛,出血程度加重,形成血塊,而血塊又堵塞管道,尿管引流不暢,嚴重者可以誘發活動性出血,導致再次手術的可能。不僅給病人帶來肉體痛苦,也加重心理和經濟負擔。術后我們用丁卡因+嗎啡+氟哌啶配方用于術后硬膜外自控鎮痛,對解決術后膀胱痙攣和疼痛,減少術后出血量,縮短沖洗時間,效果顯著[4]。在手術結束時將PCA按配方加藥后排凈空氣,與硬膜外導管連接,每小時勻速注藥,一般48小時注藥完畢。PCA用于術后鎮痛改變了傳統的間斷肌內或靜脈注射鎮痛劑的方法,通過特制的機械泵將藥物按規定濃度和速度勻速注入,由患者自己管理,當患者意識到發生疼痛和疼痛加劇時,按壓控制按鈕,將定量止痛藥注入體內,達到持續無痛的效果。
(4)預防尿潴留、尿失禁:為減輕拔除尿管后所出現的短暫尿潴留、尿失禁或尿頻現象,常用方法有:①在拔出尿管前,取2支經鈷照射消毒后的開塞露,常規消毒后剪開,經導尿管直接注入膀胱,可促使患者自主排尿,有效防止尿潴留的發生[5]。②在拔除尿管時先排空膀胱,再用生理鹽水300 ml注入膀胱,使膀胱充盈有自感強烈尿意時,借助建立起的排尿反射,使尿液排出而減少尿潴留。③一般在術后第2~3天囑病人呼吸時收縮腹肌、臀肌及括約肌,也可配合針灸或理療等輔助治療,尿失禁或尿頻一般可在術后1~2周內緩解。
3.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1)TUR綜合征:TUR綜合征是TURP術后主要并發癥之一,該癥發病率高,病因特殊,危害性大,特別早期認識不足時,常貽誤治療而導致死亡。TURP時由于大量等滲沖洗液進入靜脈系統而引起血液稀釋和低鈉血癥為主要特征的并發癥,臨床上稱為TUR綜合征。其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主要取決于被吸收液體的量。通常在手術接近結束到術后幾小時內出現,凡出現不可解釋的生命體征、神志或尿量變化,應高度懷疑本癥。一般早期表現為煩躁、稍后神志恍惚、呼吸困難、頭暈、惡心、嘔吐、心動過緩、血壓開始上升,隨后下降,血鈉<125 mmol/L即可診斷。癥狀較輕者,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反應嚴重者,可采取如下措施:抬高頭部放低下肢,肺水腫應考慮加壓給氧;用高張生理鹽水,常用3%~5%氯化鈉,在等待電解質報告時,先給100~300 ml,2~5小時緩慢靜脈輸入,應用利尿劑,速尿等利尿劑有利于加速水的排泄以及恢復正常血容量,還可同時治療腦水腫。
(2)出血:常見手術后早期出血,也可發生術后晚期出血。①術后早期出血:動脈出血點未妥善電凝而依賴氣囊壓迫,前列腺切除量不足,創面止血不完全,尤其是腺體過大或兩側葉不對稱增生時,僅做隧道切除,氣囊無法緊貼創面,可引起出血。護理措施:高血壓者術后血壓升高應及時降壓,動脈出血要止血牢固,術畢應檢查氣囊壓迫效果,術后保持導管沖洗通暢。術后常規給予緩瀉劑,以防用力排便而引起局部出血,術后5天內不宜灌腸;多臥床休息,減少坐位,防止因盆腔充盈而導致前列腺窩出血;多飲水,增加尿量以沖洗尿道;遵醫囑服用止血藥物。再配合膀胱持續沖洗,一般肉眼血尿都能消失。②晚期出血:一般于術后7~21天發生,與血塊溶解、壞死、組織脫落、感染及前列腺窩受擠壓有關。預防及治療:電凝時避免電流過強,時間過長,腺體應盡量切凈,有效控制感染,不用力排便,大便應通暢,應用止血劑,多數病人通過保守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4.出院指導 術后前列腺窩創面往往需要1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被黏膜覆蓋。健康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術后勿做用力的活動,如提重物、用力排便、活動過量等,避免增加創面靜脈壓力造成再出血的可能。②養成多飲水的良好習慣(白天飲水3 L),保證每日足夠的尿量。多飲水可沖洗創面,減少尿液對創面的刺激。③多食易于消化的飲食,預防大便干燥,必要時可服緩瀉劑。④盡量不坐得太久或騎車,以免因腹壓而引起出血。⑤不要飲酒和吸煙。⑥結合病人康復情況,避免性生活,原則上術后1個月可恢復性生活。⑦如有出血、感染、尿液阻塞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復診。
總之,對于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患者,通過重視患者術前準備,加強術后常規護理及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護理,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另外提高人文關懷理念,做好健康教育,也可促進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馬騰驤.實用泌尿外科手術技巧[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37.
[2]關惠軍,敖 兵.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術前探訪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566.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所致的一組代謝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導致各種組織器官尤其是眼、腎、神經以及血管損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為全球性疾病。目前僅次于心腦血管、癌癥,列為第三位大病。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25年糖尿病病人將上升至3億人。臨床分型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異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臨床表現:早期往往無任何明顯癥狀,也可有明顯癥狀:如多飲、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無力,即“三多一少”癥狀。可有皮膚瘙癢、反復感染及眼、腎、神經、血管病變。對25例出院后糖尿病人進行生活護理指導、健康宣教,經院后隨訪、調查,發現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1 資料
選取2008年我院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25例,對其進行生活護理指導及健康指導,并定期隨訪。選取的25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齡為46—71歲,病程4—14年不等。其中1例腎功能嚴重損害,并發眼病—視網膜病變,3例合并高血壓、腎功能損害,11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壓。
2 方法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超重及肥胖,缺乏體育鍛煉,可導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所以,通過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教育、生活護理及健康指導,能夠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礎知識、自我監測、飲食活動、運動方法,能正確合理地控制飲食,穩定血糖,減少并發癥的危害。建立個人檔案,定期監測血、尿糖,病人全程參與合作,才能堅持并達到預期效果。
2.1 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各型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過度飲酒、吸煙成為釋放生活壓力的主要方式。糖尿病人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人必須堅持規律的生活來控制飲食。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因此,飲食治療是治療各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合理地控制飲食,可以減輕B細胞的負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通過飲食治療,控制血糖,盡可能接近正常范圍,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還能維持適當的體重
。
病人每日所食蔬菜必須依照“糖尿病飲食治療規則”上指定的品種任選幾種,所食品種和副食要多樣化,不可單調,每日烹調油(植物油)不超過10g,食鹽不超6g,清淡為宜。主食做到大米、白面混合食用,做到控制總熱量,建立合理飲食結構,均衡營養,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戒煙、戒酒。
中醫養生學認為“汗要出透,水要喝夠,便要排清,才能長壽”。所以說,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每天的水要喝夠,不要等渴了才暴飲。
水對于糖尿病人極為重要,因高血糖的利用,使體內水分大量丟失,易出現缺水,對體重超標的糖尿病病人,首先減體重,晚餐可不吃,適量的飲水。
2.2 運動療法:運動可增加肌肉細胞胰島素受體的數量,提高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運動的過程是機體消耗能量的過程,使肌肉等組織消耗的葡萄糖數量增加,因而可以降低血糖。運動還能促進血液在血管中的運動,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沒有適當的運動治療,其他治療就很難取得滿意效果。
2.2.1 糖尿病病人要根據自己的心肺功能狀態進行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后臟跳動不過快,呼吸平穩,運動時吸入的氧氣能滿足人體氧化代謝之需,一般是指中小強度、節奏慢反復多次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平地慢跑、做家務等。呼吸頻率雖然加快,但應自覺呼吸流暢,微微汗出,面色紅潤,運動時間應適中,每次連續運動的時間不應少于20分鐘,但不宜超過1小時。運動前應監測血糖,過高不宜運動,過低運動前應加餐、多飲水,并攜帶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天之中較適宜運動的時間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能在飽食后即刻運動,也不可在饑餓中進行運動,應該在飯后1—2小時進行,因此時血糖水平較高,運動中不易發生低血糖,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運動時衣著鞋襪舒適,長期堅持,循序漸進。
2.2.2 運動療法并非適用于所有糖尿病病人,病人存在以下情況的應限制或停止進行運動療法;重癥心血管疾病、嚴重的糖尿病腎病、嚴重的視網膜病變-視力下降者、糖尿病足者、嚴重的直立性低血壓、血糖控制不穩定頻繁出現低血糖反應者。糖尿病病人在運動治療過程中,最易出現的問題是低血糖和意外損傷(特別是足部損傷),因而指導病人制定運動方案時,讓病人掌握預防和處理方法。
3 心理護理
隨著病程的遷延,經濟支出的增加,血糖的波動,以及逐步出現的各種并發癥,病人宜產生焦慮、恐懼心理。挫傷病人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和勇氣,通過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如:經濟、性格、病情變化及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普及一般知識外,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健康教育,隨時對其幫助及鼓勵,使患者心情舒暢,健康向上,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4 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
讓病人充分了解運動后熱量消耗增加,血糖水平會下降,可能出現低血糖,因而,要采取低血糖的預防措施:不要再空腹進行運動,應餐后半小時后開始,必須攜帶餅干、糖果,在運動中一旦出現明顯饑餓感、心慌、冷汗、頭暈、手顫等情況,提示可能是低血糖反應,應立即停止運動,及時補充攜帶食物。條件允許的病人在運動前、后應檢測一次血糖水平,以了解所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對于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病人,在運動前,餐前胰島素的注射部位宜在腹部進行,這樣肢體運動時不宜加快胰島素的吸收速度,減少發生低血糖的危害性。病人應隨身攜帶本人信息卡片,以備發生意外。
5 休息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405-01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癥。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要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必須系統、全面地對出院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教。因此,護理工作者要加強對患者心理、飲食、運動、用藥及血糖自我監測等方面指導,維持血糖穩定,防止和延緩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 臨床資料
我院內分泌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77例糖尿病患者,出院時給予護理指導,取得良好效果。
2 指導內容
2.1 心理指導: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護理工作者要用真誠的態度使之信任, 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感染患者,讓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雖不能根治,但通過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合理地控制飲食、適當地運動、科學地用藥、良好的情緒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 解除其精神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指導:根據病人生活習慣、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的需要,合理安排飲食,忌吸煙和嗜酒,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嚴格并長期堅持執行飲食治療。要合理分配食物,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包括食糖、糖果、甜點心、餅干和各種含糖飲料等,如確需甜食時,可用甜味劑來滿足患者需要。多食含纖維素高的食物,使餐后血糖下降,控制體重[1]。
2.3 運動指導:體育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一項基本措施,適當的體育活動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和體質,但須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具體制定指導方案。體育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活動。
2.4 用藥指導:病人出院時,在加強飲食和運動指導的基礎上,指導患者掌握胰島素注射的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非常重要,指導內容包括:準確使用劑量;按時注射;正在使用的胰島素,可常溫下28℃保存28天,未開封的胰島素保存于2~8℃冰箱中;注射時嚴格無菌操作等,交代患者注射胰島素可能發生的低血糖反應以及預防措施。口服降糖藥主要有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等藥物,護理工作者向患者介紹口服降糖藥的作用、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按醫囑服藥,以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2.5 血糖自我監測指導:護理工作者在病人出院前教會病人血糖自我監測的方法。指導血糖監測時,建議應用便攜式血糖儀,監測時間選擇在餐前、餐后2h、睡前,出院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較穩定,可以要求其每1~2周中選擇一天測該天4~7次血糖,并記錄不同時間的血糖水平,為門診醫生調整藥物劑量提供依據。
2.6 并發癥防治的護理指導:糖尿病并發癥是可以預防的,而預防的關鍵是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有規律的飲食、生活、運動習慣。定期門診復查,不可擅自停藥、減藥、改藥及亂用藥。如并發低血糖,指導患者一旦出現心慌、出冷汗等癥狀,及時進食糖塊、點心、含糖飲料、水果或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合理飲食和運動。
3 指導方式
3.1 門診宣教指導:門診宣教指導在醫院門診開設糖尿病宣教門診,由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的內分泌科資深護師宣教,出院患者復查時可以面對面、一對一的形式及時了解自身的健康護理指導方案,效果非常顯著。這種方式省時、省力,方便醫護人員,患者也易接受,對控制血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2 集中授課指導:集中授課是由醫院和科室組織,由內分泌科資深護師或醫師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集中講課。一般安排在周末、多媒體教室內以幻燈片形式授課,內容廣泛,患者易于接受,且直觀、生動,語言多采用方言,通俗易懂,知識普及面廣。同時病人與病人之間相互溝通,傳授經驗,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這種授課方式密切了護患關系,也鍛煉了護士的溝通能力。
3.3 電話隨訪指導:電話隨訪指導時,由專職護士建立隨訪登記本,將隨訪病人的姓名、年齡、職業、文化程度、診斷、地址、聯系電話、生理和心理狀況、病情等做記錄。指導出院后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專職護士先主動詢問病情,了解病人生活是否規律、是否堅持用藥、是否定期復查、健康狀況及自我保健情況如何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并提供有關治療、保健、護理的信息。同時解答病人的咨詢,正確預約病人來院復診時間,專職護士將每次隨訪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從而密切了護患關系,增強了病人自護能力和保健意識[2]。
3.4 其他方式指導:健康指導方式也經常采用多種方式聯合開展指導,如電話隨訪加門診宣教指導,電話隨訪加集中授課指導,電話隨訪加郵寄信函等方式指導,這些聯合指導方式更能為患者提供多渠道的健康指導。另外,舉行糖尿病知識進社區、義診活動以及讓患者參加糖尿病俱樂部等方式,也能使患者了解到更多地糖尿病防治知識。
4 體會
多年來,我們不斷的努力和實踐,通過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導,使病人有了自我參與意識,并具有對糖尿病的認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提高了自我護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通過自我監測,發現血糖異常及時調整飲食、運動計劃和用藥方案,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有效地預防和控制了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病人的住院率下降,降低了醫療費用,對控制糖尿病起到了非常積極有效的作用,這種糖尿病人的出院指導內容和方式切實可行,值得在醫療行業推廣。同時,在出院指導過程中,我們護理工作者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得到了顯著提高,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體現了護理工作者的自身價值,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在當今醫療市場醫患關系緊張的背景下,糖尿病出院指導建立了一種新型的醫患關系,使醫患關系趨于和諧,社會更加穩定,意義深遠。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月47例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資料,對全部患者采用胰島素泵治療,進行心理、飲食、適當的體育鍛煉、技術、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綜合護理措施。
結果47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無低血糖反應、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發生,安全度過孕期。
結論完善的孕期護理,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胰島素泵治療妊娠糖尿病的療效,對減少母嬰各種并發癥、確保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胰島素 泵妊娠糖尿病 護理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包括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指婦女懷孕以前已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 者,占糖尿病孕婦的 10%~20%;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才出現和發現的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大約占糖尿病孕婦的80%以上[1]。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母嬰生命健康的疾病,多見于妊娠中、晚期,近幾年來由于孕婦膳食結構不合理,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其發生率占所有孕婦的3%~5%。其病因與孕中、晚期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如人體胎盤催乳素、游離皮質醇、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明顯升高、以及妊娠對胰島素抵抗性增加有關[2]。隨著計劃生育的開展、優生優育理念的推廣,圍產兒的健康受到普遍關注,故妊娠糖尿病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控制血糖,減少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等并發癥的發生,減少新生兒畸形,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孕期,2004年1月~2013年1月,我們對47例血糖難以控制的糖尿病孕婦,在應用胰島素泵進行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了全方位的護理,使患者安全度過孕產期。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47例, 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3]。年齡23~42歲,平均28.7歲;孕34~40 w,平均37.5 w;初產婦39例,經產婦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9例,妊娠期糖尿病38例;剖宮產35例,陰道分娩12例;新生兒娩出1 min Apgar評分:8~10分43例,4~7分4例。
1.2治療方法
患者經過飲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5.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6.7 mmol/L,即開始胰島素治療。本組47例用胰島素治療2 w未能達標,改用胰島素泵治療。采用MiniMed公司的507C型胰島素泵,胰島素均為Lilly公司提供的常規優泌林針(300 單位/支),帶泵時間為14~42 d。
1.3護理
1.3.1心理護理胰島素泵治療妊娠糖尿病在國內尚未廣泛應用,大多數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表現為:擔心胰島素泵治療會損害胎兒;患者對胰島素泵的效果懷疑,擔心血糖控制不好,延誤病情,威脅孕婦、胎兒的安全;擔心24 h戴泵造成生活不便和輸注部位不適;擔心胰島素泵發生故障不知如何處理;擔心出現低血糖;擔心會長期依賴胰島素。針對以上各種心理問題,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胰島素泵是對人體胰腺的仿生模擬,它每4 min輸注1次微量胰島素并在餐前大劑量輸注。詳細介紹該產品的優越性、必要性、安全性和方便性,詳細講解有關低血糖的癥狀及處理措施。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試驗已證明胰島素泵是強化治療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性明顯降低[4];胰島素泵可避免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輕松自由;同時提供有關資料及選擇適當時機與治療成功的患者交談,使之消除恐懼、焦慮,樹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5]。
1.3.2胰島素泵的護理
1.3.2.1置泵前的護理胰島素泵為電腦控制的高科技產品,我們需要耐心教會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安裝前協助患者沐浴、更衣,檢查皮膚情況,有皮膚病者應治愈后才能裝泵,以防皮膚感染,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3.2.2置泵時的護理把物品備齊,攜至病床邊,耐心解釋,解除其顧慮。調試胰島素泵,正確抽取胰島素,調好胰島素的釋放量和餐前量。囑患者平臥,常取臍部兩側距臍4~5 cm且不妨礙活動之處為穿刺部位,新穿刺部位與上次穿刺部位應相隔2~3 cm以上。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不斷增大,接近26孕周時,皮下脂肪減少,腹部不再是最佳穿刺部位,此時應選擇臂上部及上臂外部穿刺[8]。操作者用安爾碘消毒皮膚兩遍,排氣,左手捏起皮膚,右手將針尖迅速刺入皮下,拔出針芯,用防水敷料貼固定,可以防止洗澡時水沿管道進入。開啟暫停鍵進入工作狀態,將泵置于腰帶、衣袋或褲袋等處。護士應熟練掌握胰島素泵的安裝、調試、常見報警的處理。
1.3.2.3置泵后的護理①嚴密監測血糖的變化,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置泵后前3 d胰島素劑量調整期間,最易發生低血糖。故要監測7點血糖,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 h及睡前,3 d后視血糖控制情況改為每日監測4次,患者出現不適時應隨時監測,做好記錄,為胰島素劑量調整提供可靠依據及給醫生提供患者使用胰島素泵后的療效。醫生核實胰島素的用量與碳水化和物的準確比例[9],確保餐前大劑量的準確性。患者帶泵期間不要擅自離開醫院,避免院外低血糖導致危險。我們應教育患者身邊常備有糖或巧克力等,一旦出現低血糖癥狀,立即口服。②觀察局部情況。置泵后要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硬結、出血、疼痛及過敏,如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拔除,更換穿刺點。每天檢查輸注裝置是否通暢、 輸注部位針頭有無脫落、輸注管有無卷曲及滲漏。正常情況下一般 7~10 d 更換一次輸注部位,如導管脫出,應立即更換。③摘泵。洗澡和運動時,可暫時摘泵,接頭處用無菌敷料包裹,洗澡或活動后立即帶上。摘泵時間少于1 h者可以不處理,如摘泵時間較長,應根據情況補充適量的胰島素。臨產后摘泵,分娩結束后立即監測血糖,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繼續裝泵。
1.3.3監測胎兒
由于該病對母嬰的影響都很嚴重,可致孕婦流產、早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感染、羊水過多、巨大兒、手術產及產傷率增加[10-11],致胎兒畸形、圍生兒病死率、新生兒合并癥增加[12],因此,密切監測胎兒生長發育非常重要,除了按要求進行產前檢查以外,在妊娠30 w后必須嚴密監測胎動,每日選擇固定時間于早、中、晚各1 h數胎動,胎動總和乘以4即12 h胎動,總數在30次左右,低于20次,高于40次都屬異常,嚴密監測以防意外情況發生,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1.3.4加強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認為安裝胰島素泵后,血糖控制即一勞永逸,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胰島素泵雖然精確,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故要定期檢查患者在關鍵問題上知識和技術的掌握情況,且仍需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只有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才能達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1.3.5飲食及運動療法
飲食控制和運動管理是糖尿病治療和護理的關鍵。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療措施,理想飲食應該是既能提供維持妊娠所需熱量和營養又不引起餐后血糖過高,與非孕期糖尿病飲食控制不同,孕期因胎兒生長發育需要孕婦供給營養,孕婦飲食控制不必太嚴格[6],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飲食,少食動物性食品,以免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7]。因此,強調營養均衡,每日熱卡以3.0~3.5 kcal/kg計算,其中糖類占50%、蛋白質占20%~30%、脂肪占20%~30%,告知患者少量多餐及睡前加餐,定時定量進食。運動療法也是妊娠糖尿病孕婦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但是由于孕婦的特殊生理狀況,孕婦不宜做劇烈運動。適宜的運動方法有:上肢運動、散步,每日可根據身體狀況飯后做散步活動;在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避免較重體力勞動,避開不良環境的刺激,不宜空腹運動,如果運動前血糖<5.6 mmol/L時要吃點心。
2結果
經過治療,47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沒有發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安全度過孕期,順利分娩,母嬰健康。
3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年齡的增大,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一旦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出現一系列母嬰合并癥,如酮癥酸中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感染、羊水過多、巨大胎兒、窒息、早產等[13]。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正常分泌胰島素,不得不長期依賴于每天注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給患者帶來諸多不便,且定時注射胰島素也無法保證患者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胰島素泵的應用對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較大的可能性[14],它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科技精密醫療儀器,能模擬人體胰島細胞釋放胰島素,符合正常人體胰島素分泌的生理特征,故也被稱之為人工胰島。其主要特點是維護機體對胰島素的吸收穩定,改善和穩定機體血藥動力學,還可根據患者病情和血糖的變化調節基礎量及餐前大劑量,平穩地控制血糖,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為使用者提供更靈活的生活方式,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開創了以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的全新模式,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選擇。
本研究中47例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30、60和120 min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無1例發生低血糖。胰島素泵的使用減少了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給患者帶來的不便和痛苦,使患者血糖持續保持穩定水平,更好地改善母體糖代謝狀態,不增加圍產兒和母親低血糖的危險性,且胰島素泵提供了靈活的輸注方法,為患者解除了后顧之憂。較迅速地扭轉糖毒性和由此引起的各種代謝紊亂,對應激狀態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續可變的胰島素支持及準確的胰島素用量,縮短患者初始調試胰島素用量時間,大大減少了重度高血糖及低血糖的發生率。
臨床上護理此類患者,置泵觀察及護理是關鍵,同時要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飲食管理及適當的運動指導,以將血糖控制在相對正常水平,以降低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簡而言之,胰島素泵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選擇。
參考文獻
[1]邵勇,吳味辛.妊娠糖尿病診斷的新認識[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3):141-142.
[2]廖天敏.妊娠糖尿病胰島素泵治療體會[J].重慶醫學,2006,35(9):808.
[3]錢榮立,項坤三,劉力生,等.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0, 26.
[4]周蟬英,劉道平,楊小平,等.糖尿病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8): 456-457.
[5]盛榮,王世英,王進華.胰島素泵治療10例糖尿病的護理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 (12):89-90.
[6]劉映粼,牛秀敏,陳敘.妊娠特發及相關性疾病診治[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5: 268.
[7]蔣國顏.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1.
[8]高裕慧,蔡燕.糖尿病妊娠胰島素泵治療的護理體會[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4,12(2): 45-46.
[9]王新花.妊娠合并糖尿病37例監測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6):53- 54.
[10]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509.
[11]邵冰心,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體質量指數與分娩方式和新生兒體重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1852-1853.
1 心理護理
1.1 入院時病人的心理護理:病人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緒低落,很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現為恐懼、懊喪、焦慮、抑郁。有時病人甚至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這時,護士應讓病人進入角色,即讓病人承認事實,從心理上給予耐心疏導,幫助病人及家屬了解疾病的過程,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禮貌性語言。護士在進行各項處置操作過程中,更多關心病態,讓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雖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飲食,適當的體育運動,科學的應用藥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緩其并發癥的發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長壽。
1.2 治療中病人的心理護理:治療開始后,患者較注意自己的病情變化,對其現的癥狀的改善,有關項目的檢查結果不很理想時,就會擔心疾病是否會好轉,心理負擔較重,情緒不穩定,表現為痛苦、抑郁。此時,護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識,根據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觀實際給病人做好解釋疏導工作,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療是長期的,既來之,則安之。從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
有些糖尿病患者,經多方醫治后,對自己的病情、常用藥物一知半解,憑借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點名要藥或私自停用、加用藥物。有的病人經常詢問同種病的病人所用的藥甚至偏信道聽途說,到處尋找驗方、秘方,只要涉及醫治本病,就背著醫生偷偷試用。過分迷信廣告宣傳,還有人片面地認為價格昂貴的藥就是好藥,好藥治療效果就好,忽略了對癥下藥。這時護士應向病人解釋清楚藥物的作用及用藥方案的科學性,不同的藥或同一種藥,對不同的病人有著諸多的個體差異,勸說病人堅持合理的藥物治療,耐心講解錯誤用藥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決病人的思想問題。
2 健康指導
2.1 檢查、治療過程中給予健康指導:病人確診后,下一步進行的是各種檢查、治療。這時,護士便可結合病人的具體病情進行個別宣教,內容包括:疾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并發癥的預防、自我護理常識、飲食調護、用藥常識及注意事項等。
2.2 出院指導:雖然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條件所限,患者不能長期住院治療,當病情趨于穩定,血糖、尿糖及并發癥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醫生同意出院前,護士應幫助病人學會身心兩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讓病人認識到適當的運動和飲食的控制是促進和維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導病人正確測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儀的正確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膚清潔,適當的護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會病人及家屬以無菌技術正確注射胰島素,輪換注射部位,劑量準確,了解所使用胰島素的類型、作用時間、強度及高峰期。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如不及時治療,可以造成孕產婦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患病率,屬于高危妊娠。我院母嬰同室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對5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進行包括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自我血糖監測、飲食管理、用藥以及低血糖的預防、預防感染和出院指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母嬰同室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55例。孕35周以下的孕婦22例,足月孕婦33例。分娩方式:平產30例,剖宮產25例。發生妊高癥1例,巨大兒1例。
1.2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會結核學會制訂的糖尿病診斷和治療指南,50g糖篩查大于等于7.8mmol/L;兩次空腹血糖為5.8 mmol/L,口服100g葡萄糖后1小時血糖為10.6 mmol/L,2小時為9.2 mmol/L,3小時為8.1 mmol/L。上述4個數據中,若有2個或2個以上數值等于或超過上述數值即可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1]。
1.3健康指導:指導孕產婦及其家屬了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并給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動配合治療。介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點及危害,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血糖自我監測及結果的意義,胰島素的應用及注射,心理及情緒自我調節,家庭及社會的支持,遠期糖尿病的預防等[2]。指導孕婦做好自我胎兒監護,如指導孕婦多左側臥位,自數胎動,間隙上氧增加宮內供氧,防止胎兒宮內窘迫,如有異常隨時告之醫生進行治療護理。每周測體重,宮高,腹圍1次,每天測量血壓1次,每2~4小時聽胎心1次。
1.4自我血糖監測:指導孕婦利用血糖儀用正確的方法在餐前半小時,餐后2小時各測末梢血血糖值1次。每天測空腹尿常規,根據所測值來調整飲食。
1.5飲食控制: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它能使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內,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3] 。飲食控制能降低產婦并發癥如妊高癥、產后感染等,降低胎兒并發癥如畸形兒、巨大兒的發病率。由于葡萄糖不僅是胎兒的能量物質,而且是胎兒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滿足胎兒在胚胎期、器官分化發育期和成熟期發育的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飲食既能提供維持妊娠的熱能和營養,既不會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不會引起饑餓性的酮體產生,不影響胎兒發育。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三餐定量,準時進餐,多食用富含纖維素,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按總熱量為30~35卡路里/公斤體重配餐,其中碳水化合物55%,蛋白質20%,脂肪25%。同時給予維生素、葉酸、鐵劑和鈣劑,適當限制食鹽攝人。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里,小麥優于大米,干飯優于稀飯。水果應在2餐前進食,少量,計入主食量。避免進食高含糖量的水果,比如香蕉,甘蔗等,可選草莓,獼猴桃等。多吃新鮮蔬菜,選高纖維素的食品,不易饑餓。也可選擇黃瓜,西紅柿代替水果。多吃降糖食物,如南瓜,洋蔥,豆制品及含鉻豐富的食品,如堅果,牡蠣,玉米等。
1.6治療:適當的運動可降低血糖,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并保持體重增加不至過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運動方式可選擇輕度運動如散步、中速走,持續20~40分鐘,每天最好1次,進餐后1小時進行。體重控制要求孕婦在妊娠后期每周體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當體重增加過快、體重不變或減輕時,應及時向醫生咨詢。
1.7藥物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對病情控制要求更加嚴格 如控制不滿意,經飲食療法控制后血糖還未達到理想水平時,應用胰島素調節血糖。胰島素分長效,中效,短效3種類型,應根據病人血糖控制程度來正確選擇胰島素類型。使用胰島素時,應注意抽取劑量要準確,確定適宜的注射時間。短效胰島素應在三餐前30分鐘。中效胰島素應在早餐前30~60分鐘注射,也可放在晚上睡前使用。選擇正確的注射部位,而可供選擇的部位有雙上臂外側、腹部兩側、臀部及大腿外側等部位。皮下注射胰島素的部位要經常更換,一個部位連續注射2周后就更換。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皮下組織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胰島素的吸收。靜脈注射胰島素時,應根據葡萄糖:胰島素=4 g:1u比例進行,使產婦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分娩后因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下降,應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在進行胰島素治療時要及時觀查孕婦有無面色蒼白,出冷汗等低血糖反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匯報醫師,給予葡萄糖口服。
1.8防治低血糖:妊娠期間及胎兒娩出后都有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尤其胎兒娩出后,抗胰島素因素隨胎盤娩出而迅速自血中消失,血糖急劇下降,極易發生低血糖休克。密切觀察患者臉、唇色改變,遵醫囑定時、及時監測血糖變化,注意有無眼花、心悸、氣促、心慌等低血糖癥狀,產后須臥床24 小時以上。患者安排重癥病室,設陪護,備齊搶救物品。如有以上反應,應及時給予口服或注射高滲葡萄糖,必要時給予吸氧。監測血糖、尿糖,每天3次,必要時隨時監測。注射胰島素數量準確,進餐前注射,病人納差時,應及時報告醫師,適當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警惕反跳性高血糖現象,切忌盲目加大胰島素劑量。一般認為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8.25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3.75 mmol/L為宜。
1.9預防感染:糖尿病病人的糖、蛋白、脂肪代謝紊亂,白細胞趨化性吞噬、殺菌作用均降低,機體營養不良、脫水、降低了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易誘發細菌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加強病人的消毒隔離;加強病人的口腔護理,用朵貝氏液漱口,每天2次;病房每日通風,紫外線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鐘;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頭柜等。教育孕婦不串病房以減少交叉感染;注射和穿刺嚴格無菌操作,采用碘伏和乙醇消毒法。
1.10出院指導:出院前制訂詳細的指導計劃,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勞,預防感冒,調整心理狀態,保持心情舒暢;遵醫囑堅持服藥,合理飲食定期復查,不可擅自減、停服藥;教會病人及家屬自測血糖、尿糖以及正確注射胰島素;指導病人及家屬識別低血糖反應及發生時采取的措施;注意衛生保健,預防各種感染。做好消毒隔離,室內定時通風;外出時隨時攜帶甜食和病情卡以應急需[4]。
2 討論
2.1妊娠期糖尿病分為以下幾個類型:(1)顯性糖尿病。孕婦有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三多一少),空腹血糖升高,尿糖陽性,糖耐量減低。其中部分孕婦在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經治療后受孕。部分孕婦則在妊娠后才發現患有糖尿病,分娩后糖尿病繼續存在。[轉自攜手健康網婦科頻道 xsjk.net/fuke](2)潛在糖尿病。/xsjk.net/fuke](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無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糖代謝功能正常。妊娠后出現糖尿病的癥狀和體征,部分孕婦出現糖尿病并發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巨大胎兒等),但在分娩后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均逐漸消失,在以后的妊娠中又出現,分娩后又恢復。這部分患者在數年后可發展為顯性(臨床)糖尿病。(4)糖尿病前期。[轉自攜手健康網婦科頻道 xsjk.net/fuke]這類孕婦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但孕婦則無明顯糖代謝紊亂,可在妊娠后出現類似糖尿病孕婦的并發癥(巨大胎兒、畸形兒及羊水過多等)。若干年后多數將出現顯性(臨床)糖尿病。
2.2妊娠糖尿病是妊娠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發病率高,病情變化快,與日常飲食、起居關系密切,要注意以下幾點:(1)多學習、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識[5],應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孕婦糖尿病,極易發生低血糖反應,來勢很快,需要立即搶救,輕者可口服糖水,10分鐘后癥狀消失,較重者再吃些水果或饅頭等。神志不清者要從口頰和牙齒之間流入糖粉使其溶化咽下;昏迷患者應避免喂食,以防食物被吸人肺內,而引起肺炎。如服糖10分鐘后仍未清醒,應立即送醫院搶救。(2)會自行檢驗。患者出現頭暈、惡心及心慌時,要區別是低血糖還是高血糖,是吃糖還是不吃糖,此時用尿糖試紙檢查尿液,便可對癥治療。還可用酮體粉檢查尿酮體。(3)自己調整胰島素及飲食數量。在應急時增加胰島素劑量,在病情好轉時又要及時減少胰島素劑量。[轉自攜手健康網婦科頻道 xsjk.net/fuke]。(4)注意清潔衛生。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最好不到擁擠的公共廁所,預防各種感染。(5)生活要有規律。
2.3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的護理必須根據妊娠期糖尿病臨床特點進行具體分析,進行包括:心理問題、飲食管理、糖尿病用藥、低血糖的預防、預防感染和出院等方面的指導。制訂實施護理計劃。通過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的護理指導,密切了護患關系,護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病人的主觀感受,更加關心和體貼病人,實施更為人性化、個性化、親情化的護理措施;減輕了病人的焦慮、恐懼;有效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臨床業務能力的高標準[6],提高了護士工作中主動積累經驗的積極性,促進護士對相關專業技能和理論的學習,護士的綜合素質和護理水平整體提高。總之,對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的護理指導,不僅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生活質量,而且降低母嬰并發癥,保障母嬰健康[7]。
參 考 文 獻
[1]佩玲,胡淑君.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的妊娠期管理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4,20(1):32.
[2]樊學翠,張培芳,侯元華等.健康體檢人群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7,22(19):14-15.
[3]于晶.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孕產婦及圍產兒影響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5):2063.
[4]揭彬.臨床護士掌握循證護理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護理,2005(2):18.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b)-0132-02
妊娠是復雜而特殊的生理過程,母體為適應胎兒生長,妊娠期間各系統均有較大變化,因而器官負荷增大,代謝加快,妊娠期孕婦相應地會呈現出較強的糖尿病傾向。妊娠期糖尿病嚴重影響孕婦和胎兒的身體健康,若血糖越高,糖尿病病情越重,此病的影響程度就越嚴重[1]。妊娠期所致的并發癥發生率也相應地增加。早發現、早護理和科學的飲食指導可有效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維持孕婦正常血糖水平[2]。本研究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用科學的飲食指導及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取得了明顯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年齡20~37歲,平均(27.3±1.2)歲,其中初產婦48例,經產婦12例,孕周33~41周,平均(39.5±1.4)周;對照組60例,年齡21~37歲,平均(27.5±1.3)歲,其中初產婦47例,經產婦13例,孕周32~41周,平均(39.0±2.0)周。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及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孕期檢查及普通飲食,不采取特殊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常規孕期檢查基礎上增加科學的飲食指導:逐漸限制孕婦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面、薯類等,食量控制,少吃多餐,不要進食含糖高的食物,盡量食用富含各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經常食用含鐵、鈣高的食物如牛奶、魚、蝦皮等。適量增加蛋白質飲食,特別要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質。適當限制食鹽的攝入,多吃清淡食物。并針對每位孕婦發放營養餐表格,囑其嚴格按表格的要求進食,根據血糖變化做好相應的指尖血糖監測,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并作以下護理干預:(1)向孕婦講解有關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識,提高其對此病的認知水平。指導孕婦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專科監護及產前檢查,控制孕婦飲食,監測血糖,盡量保持孕婦血糖在正常水平。若孕婦經飲食指導后血糖未在正常水平,護理人員可按醫囑給予胰島素注射。(2)加強對孕婦的心理護理,使孕婦情緒穩定,注意休息,避免進行損耗體力的活動,對孕婦尿糖、血糖及尿酮等指標進行檢測,將監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醫生,相應調整胰島素使用量,避免出現低血糖現象。(3)建議孕婦做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孕婦操、增加上肢運動等。(4)嚴格監督孕婦執行營養餐表格飲食。
1.3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孕婦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妊娠末期血糖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檢驗水準為a=0.05。
2 結果
觀察組在妊娠高血壓疾病、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胎兒生長受限及產褥感染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早產及死產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具體見表1、2。
3 討論
飲食指導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危險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妊娠期孕婦感覺自身及胎兒健康受到疾病的威脅時,極易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對孕婦妊娠結果及生理健康可造成嚴重影響[3]。護理人員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取得較好效果,與孕婦進行有效溝通后,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通過鼓勵孕婦宣泄負面情緒,及時幫助孕婦矯正錯誤觀念[4]。向孕婦講解更多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識,使孕婦對妊娠期糖尿病有更多了解,正確科學地對待此病,以最積極正確的心態配合治療。科學的飲食指導可有效減少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也可使胰島負擔減輕,改善血糖過高的狀況[5]。科學的飲食指導既可減少餐后饑餓酮癥或高血糖的發生,也可提供妊娠期間孕婦的營養需求,保證胎兒正常發育[6]。適當運動可使孕婦微循環改善,促進孕婦機體代謝,降低血糖,主要運動方式有慢跑、步行、做孕婦操及做上肢運動等[7]。肥胖孕婦可適當增加運動量,晚期妊娠者主要是以步行為主。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應盡量預防感染,因感染可誘發心力衰竭。減少探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是預防感染的有效措施[8]。同時孕婦應注意自身衛生,做好皮膚及會陰護理。護理人員應規范護理程序,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本研究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導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血糖明顯下降,與僅采用常規孕期檢查和普通飲食的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故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用科學的飲食指導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圍產期母嬰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孕產婦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保障母嬰生命健康安全[9-10]。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1-153.
[2] 孫亞平. 個性化飲食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J]. 河北醫藥,2010,32(12):1653-1654.
[3] 張彩霞,凌娟,宋俊英. 妊娠期糖尿病36例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9):53-54.
[4] 黃青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護理干預[J]. 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11:65-66.
[5] 蔡紅,孫虹. 妊娠糖尿病患者圍產期飲食護理[J]. 護理學雜志,2007,21(2):60-61.
[6] 李翠吟. 強化飲食和運動療法對妊娠糖尿病母嬰結局的影響[J]. 海南醫學,2009,20(7):198-200.
[7] 陳曉虹.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海南醫學,2010,21(10):42-43.
[8] 張利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5例妊娠結局觀察[J]. 中國基層醫藥,2009,16(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