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6:02:5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首先校領導和管理部門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識和了解,盡管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認識到現行的應試教育體系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素質教育應該得到提倡,尤其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墒窃陂L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很多學校為提高升學率,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根本不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難實施。很多學校只有在上級部門檢查時,偶爾開設課程,檢查過后又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雖然有些學校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課的必要性,也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但在課程實施時往往不能保證課時,因而其有效實施存在困難,更別提實施的程度。
2.教材存在的問題。教材的偏差存在于價值取向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的價值取向以學科本位或社會本位為主,這種教材只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各種知識點編入,忽視了學生的價值,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學生的健康發展。
3.課程目標、內容存在的問題。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理想化傾向比較普遍。課程目標的理想化表現為有些課程目標的制定不符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人為地杜撰,目標過于呆板,沒有意義。課程內容的理想化表現為內容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
4.課程評價存在問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撐,采用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較為混亂。目前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的評價方法都以考試的定量方法為主,這種方法不能反映學生是否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所提高,只能反映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這種評價方法是不能評價出心理健康課程實施的效果的。
二、優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1.“熱身”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始一般用于這種方法?!盁嵘怼本褪亲屓韯悠饋淼幕顒?,好比運動員參加比賽之前的準備活動。要讓學生盡快地興奮、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是“熱身”的目的,讓學生盡情地參與,大膽地展示自己。“熱身”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沒有明確的目標,讓學生開心、興奮即可;有時可以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而設計,它猶如一個序曲或前奏。“熱身”的形式不限,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場地來設計。
2.情景體驗法。心理課教學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情景體驗法就是通過教師對模擬或想象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其中去感受、體驗、分析,在具體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明了自己的心理反應狀態,對學生適應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例如,針對有些初中生常出現考試過度焦慮,教師可以設計模擬考試的場景,再現考試的場面,讓學生在場景中反復訓練,不斷強化,逐步消除焦慮;對有些學習自控能力不強的初中生,教師可以帶他們到最熱鬧的地方去看書,地點可以是學?;蛐M猓屗麄冇懻搯栴},從而測定和訓練學生的自控能力。通過情景輔導活動,學生辨別哪些情緒情感是消極的,哪些情緒情感是積極的,在學會調節的同時疏導自身的不良情緒,提升健康的情感。
3.討論分析法。討論分析法是多種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討論分析法要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讓學生針對某一專題各抒己見,通過交換意見或辯論,集思廣益,交流思想和感受,促使問題的解決。討論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兩種形式,小組討論的形式較為常用,而且效果比全班討論要好。小組討論時的組合可以是老師隨機指定,也可以是學生自愿組合,一般以自由組合為主。這樣的組合有利于學生廣泛地交往和暢所欲言。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心理健康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納入了學校德育體系,并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和重要任務。這一規定無論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教材還是教學實際中都有充分的體現,可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全過程。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蘊含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筆者對七級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做了如下歸納:七年級學生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八年級學生處在青春期過渡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處理學習分化、同學關系等各種心理矛盾;九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和就業,如何選擇和規劃未來,如何更好地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生活。以上這些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舊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學內容:(1)正確認識自己;(2)認識生命的獨特性,珍愛生命;(3)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4)知道青春期心理衛生常識,調控好自己的心理沖動;(5)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6)正確認識與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7)認識情緒的多樣性,合理發泄自己的情緒;(8)學會區分情趣與興趣,追尋高雅的生活;(9)了解好奇與從眾心理,學會自我保護;(10)學會拒絕不良誘惑;(11)積極與教師交往,提高生活適應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2)學習在社會交往中養成寬容、謙讓、合作和共享等社會行為;(13)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14)正確對待學習和生活壓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樹立對學習、事業的堅定信心,把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形成健康人格。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本身蘊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我們以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人教版)為例:七年級上下冊共有16課,分別是珍惜新起點、把握學習新節奏、珍愛生命、歡快的青春節拍、自我新期待、做情緒的主人、品味生活、學會拒絕、保護自我、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走向自立人生、人生當自強、為堅強喝彩、感受法律的尊嚴、法律護我成長。可以看出,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八年級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程中也有許多可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些都為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把握學生心態,引導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漸趨成熟。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實施心理素質培養,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漸趨成熟。對此,本人就教學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營造良好課堂教學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應該在課堂中營造師生關系和諧的良好教學環境。要做到師生關系和諧,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特別是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時,教師要面向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那些品德、智力、心理不健全的學生。這是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策略。
首先要講有機滲透。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內容所蘊含的可利用資源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任何為滲透而滲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策略就是“順其自然”.其次,要講究適度滲透。在具體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適時有度”。所謂“適時”,就是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花在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只能利用5~15分鐘時間)。所謂“有度”,一是要注意滲透高度,即滲透目標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二是要注意滲透梯度,即在了解學生個性心理及個別差異的基礎上,盡量考慮各層次學生的可接受性及滲透的循序漸進;三是要注意滲透效度,即教師要經常搜集學生的有關動態信息,適時調整滲透的策略。
3.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適當巧移植。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直接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關,有許多知識點蘊涵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師應充分利用和發掘這一資源,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巧妙的移植,以此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在新課教學的環節,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分組辯論、演小品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的主動性,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產生愉快、滿意、自信等積極的態度和體驗。
(1)心理測驗。借助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測驗及其他測評工具,有助于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2)角色的"移植"。根據活動需要,讓學生扮演活動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進行思考和體驗,揣摩該角色的思想和心理。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短劇表演。例如:在講《老師伴我成長》時,設計了一個學生在超市遇到老師打招呼的短劇。讓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老師打招呼。讓學生懂得和老師打招呼的正確方法。換位思考表演。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但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正確對待自我。例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否被別人起過外號,是否被別人捉弄過,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3)示范的作用。示范是一種借助于榜樣來學習或掌握新行為的方法。教學中,教師通過宣傳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輝形象,使學生認識到信念、精神的作用,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把榜樣的精神化入學生的人格培養之中。
(4)合作學習。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人,就要在教師的指引下學會合作學習;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拓寬他們學習知識的渠道,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社會。例如,第二單元第四課《歡快的青春節拍》,首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寫青春的詞匯和顯示青春活力的圖片,再讓學生誦讀歌頌青春的優美詩歌和散文,并讓小組之間展開競賽,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青春的美好。在這一課時中,主要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應變能力、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同時使一些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也能夠表現出來,有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總之,思想品德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徑。這不僅是因為學科課程標準、教材本身和學科教學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而且它確實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不斷滲透,不斷完善與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將進入每一個學校,進入每一間教室,進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最終定會走出一條現代教育觀念下的思想品德教育新路。
參考文獻:
[1]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Moral Courses
ZHAO Jinshi
(Pingyuan Renju Middle School, Meizhou, Guangdong 514621)
Abstract Moder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enrich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so that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students than in the past a lot of changes. Junior high students grow and change inside the huge stage, attention and proper psychological growth for students to boo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work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content. Moral teach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a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mental health program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n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the work to improve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nterest to educators.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good experience for our education workers.
Key words junior moral cours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成長處于一個關鍵的時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學生就難免會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初中階段對學生思想品德教學的課程,其對于學生心理成長的影響是深入的。下文對我國當前初中階段學生普遍心理狀態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對策,希望可以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落實,提高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其更好地實現身心全面發展。
1 現階段初中學生心理狀況
1.1 自我意識較強
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其年齡與閱歷所限制,其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全面,并且不能公允地對外界客觀事物進行判斷,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例如,筆者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部分同學的思想存在偏激的現象,認為周邊世界過于負面,思考問題時有失公允,不能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同學,在班級活動中經常存在獨處的現象,不能很好地融入到班集體當中。
1.2 適應能力不足
很多學生由于其生活條件較為優越,成長過程一帆風順,缺乏足夠的吃苦能力,并且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進入新環境當中,適應能力有所不足。在初一階段入學時期,很多學生剛剛脫離小學,走入初中校園,在面臨新環境當中,出現很多不適應的現象。很多學生不能適應初中校園的生活節奏,并且由于學習壓力大,存在厭學、厭煩的心理,難以盡快融入到初中階段的學習生活當中。
1.3 缺乏足夠的情緒控制能力
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如果不能保證足夠的情緒控制能力,就會造成過激反應。很多初中學生由于外界環境的變化,對于其心理造成一定的刺激,并且其缺乏足夠的自我情緒控制能力,難以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例如,在受到表揚時,學生經常會非常興奮,手舞足蹈。在受到批評時,往往會非常悲觀和失望。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心態,就會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1.4 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足
初中階段學生由于主觀意識較強,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能保證和諧共處。很多學生雖然具有交流的愿望,但是由于方法不佳以及不同因素的影響,造成其人際關系不夠融洽。如果學生不能保證人際關系處理水平,就會造成學生的性格孤僻,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當中,難以保證其性格健康發展。
1.5 缺乏足夠的抗挫折能力
缺乏足夠的抗挫折能力是當代初中生一個重要的心理特點,并且對于其以后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成長過程較為順利,并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挫折,從而也就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很多學生在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時,會產生一系列負面的情緒,意志不夠堅定。
2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塑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保證。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保證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交匯,并且逐漸進行滲透,巧妙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結合現階段初中學生心理狀況,設置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勢,通過組織不同的教學方式,給予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讓學生接受正確的心理健康指導。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例如,對于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表現空間,并且在不斷的引導和鼓勵下,讓其實現對自我的認識和肯定,樹立自信心。
第二,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基本準則,如果教師不能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就會對學生造成影響。教師要正視自身樹立良好形象的意義,保證對于學生有著積極的影響。初中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心態,并且對于外界環境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想象。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必須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開展教學工作。在遇到一些較為逆反和調皮的學生時,要以平常的心態來看待,為學生的成長帶來良好的指引。
第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初中思想品德課開展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自我意識水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需求,但是其內心依然存在偏激以及渴望了解的心態。如果一些不佳的心態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導,就會造成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學生與學校、家庭之間的矛盾。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和學生家庭之間的溝通,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實現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其次,要培養學生了解自我的思想。很多初中生在對自我了解和認識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造成一系列心理問題的出現。教師要對于學生進行客觀、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幫助其更好的成長。最后,加強對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挫折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很多意志薄弱的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會出現很多不良的心態。教師在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挫折應對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成長。
3 結束語
心理問題逐漸成為了困擾初中階段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問題,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以重視。在開展思想品德課程的過程中,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讓學生受到心靈的凈化,實現精神品質層面的成長。心理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形成。教師要通過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手段的創新,有效的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真正的實現課程開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曉初.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快樂閱讀,2011(4):88-89.
[2] 王紅艷.初中思想品德課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1(19):164-165.
要想培養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意識,就要讓他們先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往往和心境密切相關,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和生活狀態,積極的心態能讓人充滿活力,從而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良好的情緒對于取得成功也是很重要的,人在憤怒時往往會失去理智,而很難判斷正確的人生方向,反過來,擁有良好的情緒會讓人心境豁然開朗和清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理智的判斷正誤,找到解決方案并努力解決。另一方面,情緒能影響周圍的人,一個擁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往往有廣泛的交際圈,大家都喜歡和他交朋友,這樣人生的道路就更廣闊了。
例如,體育教育可以分為室內教育和室外教育,室外教育重在對學生進行身體機能的訓練,而室內教育則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學。教師可以每周輪換一次教育方式,讓學生身體、心理同時得到發展。在室內進行心理輔導時,教師可以給同學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如運動經驗、興趣愛好等,讓學生充滿興趣,提高對體育課的上課欲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正確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播放一些有關于體育的運動資料,如奧運會比賽,適當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一些有關于心理方面的真實紀錄片和案例,讓學生通過真實的事跡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組織學生“心理健康”訓練――強化教育
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意志能控制人的行為,對人的選擇有支配作用,體育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通過運動,能定期釋放人的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讓人的全身細胞能得到放松狀態,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滿足。而且體育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性,做反復的運動可以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達到身體和心理全方面發展。
例如,組織學生訓練,適合在室外課堂教育時使用。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其中兩個小組進行拔河比賽,第三個小組在旁邊加油助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提高了心理素質,對培養團結意識也有一定的幫助。還可以把男生和女生分成兩個小組,在跑步的基礎上,進行接力賽,這鍛煉了學生的反映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活動。
三、落實課堂“心理健康”內容――完善教育
在體育課上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要豐富課堂內容,即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義和特點,從而自主地接受學習和體育鍛煉,從而完善教育。我們常說的“心理健康”,是指身體和心理都良好的健康狀態。心理素質和身體狀態是密切相關的,兩者相互制約、共同發展。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和基礎;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又促進了心理素質的發展與提升。另外,一個人的團結意識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人的情緒呈良好的狀態,才對自己充滿自信,對生活有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才樂意與周圍的人相處和交往,才能主動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體育教師可以多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意識,教育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共享喜悅和成就。拔河運動是一個能鍛煉學生集體思想和團結意識的體育項目。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在課上進行拔河比賽,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一致的精神信念,對于班級良好的集w意識和優良班風的創建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團結意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素質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厚的基礎和顯著的優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對象一致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職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都是初中學生,同時兩者也都集中在對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導和教育方面。
2.教育內容存在交叉
雖然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且兩者的教育內容和側重點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對學生情感、意志、認知等心理層面上的正確引導和教育,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則更注重對道德認知、道德行為和觀念的引導與教育。但兩者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兩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且都是從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認知層面實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對象尚處于青少年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的思想、情感、身體健康均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做好心理引導和思想道德建設,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調整和改善,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則是通過人文熏陶和引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積極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兩者雖在途徑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卻均以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過情境體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體驗式教學就是通過假設或模擬真實場景創設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體驗并獲得個人感受,再通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經驗與感受獲得知識和經驗,并將其運用到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的過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與青少年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運用情境體驗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使其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獲得積極、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態度。例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某同學在一次期中考試中,把自己的強項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評,此時應該如何表現?教師可引導同學將自己發泄情緒、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來,再開展小組討論和教師點評,借這一情境體驗教會學生合理控制情緒和發泄壓力的方法。
2.通過案例啟發式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一個真實的或假設的案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從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獲得啟發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中有著很強的可行性。例如,蘇教版思想品德課程八年級上冊《人不能選擇父母》一課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案例:小麗看到小明的父親開車接小明放學,回到家沖自己的父母大發脾氣,抱怨父母不能開車去接自己放學。請同學就這一案例發表自己的看法,再請同學舉一些事例來表達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最后教會學生如何轉移對生活的不滿并使之成為自己奮斗的動力,同時學會感恩父母,關愛父母。
3.開展小組討論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組討論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常用方法之一,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當學生之間觀點矛盾時可能引發爭論,關于道德、情感等話題的爭論有利于使學生明辨是非,從而糾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應貫穿于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始終,對于思想品德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教師應選擇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話題、案例、情境等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小組討論,并請小組代表總結討論的結果和產生的矛盾,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要對創造性的觀點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觀分析那些錯誤觀點,尤其是指出消極的情緒和態度對人們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使學生的錯誤思想得到及時糾正,進而促使其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但在家的時間以及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出現了“三多”現象:一是外出務工的家長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長多;三是對孩子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這三多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可以說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時,現在很多家長缺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經驗,對子女過度照顧,特別是物質方面,而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特別是成績方面。還有一種現象是現在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越來越多,這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極易出現消極情感,并且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二)學校
近年來,雖然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轟轟烈烈,但其實,在很多地區,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師資匱乏,并且,學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學生心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資料的有限,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另外還有部分教師的教育方法過于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偏愛現象,這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
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能夠在面對挫折時有不畏懼的精神,能夠與朋友同學和睦相處,能夠積極面對環境帶來的任何一項挑戰。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心態,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健康的心理應是與同學、朋友能夠和諧相處,而這種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課堂。教師的人格、教師一舉一動、課堂的學習氛圍都會影響到學生。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平時盡量淡化評價,而是進行實際指導,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會給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二)發揮學生本身的力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對學生的地位輕視,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參與和熱情往往進行壓制。為此,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主體,自己成為主導,把學生向前臺推,引導他們敞開心扉暢談心里話,盡情發揮。課堂應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培育下,學生發揮其所長,補充其所短,強壯其身體,充滿其情志的積極、健康的課堂。在課堂中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信心,在面對學習中、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時,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勇氣和信心。而在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受不起在學習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說初中生,就是在大學里學生跳樓自殺等情況時而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發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習進行挫折教育,要讓學生懂得人生的長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順利的事情,只要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接光明,讓學生明白不能應為面前學習上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學習的信心。教育學生要拿出勇氣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應看到自己所擁有的特長與優勢。
在新課標高中英語課程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過程中,通過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是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英語學科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質,已成為現代教育理論和社會發展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要求。
一、創造課堂良好的心理環境
高中英語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過問卷調查、口頭了解、談心、座談等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態度和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地教學手段。通過教學活動引發學生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師生共同合作、密切配合,消除學習中的抵觸情緒和厭學心理,讓學生徹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學習英語。
二、學會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寬容、和諧、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一位高中英語教師,學會情緒調節與控制,要保持一種穩定、積極的情緒,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速度快,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言語有表現力。在教師的和顏悅色,滿腔熱情之下,學生的緊張情緒得以緩和,對立情緒得以淡化,自卑情緒得以扭轉,競爭情緒得以激發,師生關系融洽、協調,信息交流暢通無阻,形成積極、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隨之提高。反之,在教師不良心境的渲染下,學生情緒緊張,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師生間出現心理距離,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信息通道阻塞,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讓學生學習交往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學好高中英語,可是學習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極大地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于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的判斷,分析他們的薄弱環節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學生予以切實的關心,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做的練習,要面向全體分開層次,承認差別。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示,幫助他們完成。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學好英語,逐步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學會交往。
四、學會情緒調節與控制,保持一種穩定、積極的情緒
作為一位高中英語教師,學會情緒調節與控制,要保持一種穩定、積極的情緒,因為在整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解決問題速度快,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言語生動很有表現力。在教師的和顏悅色,滿腔熱情之下,學生的緊張情緒得以緩和,對立情緒得以淡化,自卑情緒得以扭轉,競爭情緒得以激發,師生關系融洽、協調,信息交流暢通無阻,形成積極、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隨之提高。反之,在教師不良心境的渲染下,學生情緒緊張,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師生間出現心理距離,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信息通道阻塞,影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接受,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初中英語教師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較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英語教師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和心理健康的承擔者,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用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促進英語教學,以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獲得和人格健全的發展。因此,英語教師除了要有健康的心理外還要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有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心理觀,
在教學中,教師要真誠接納、關愛每一位學生,努力去營造和諧、寬松、民主、愉快的教學氣氛,要善待愚鈍的、頑皮的、自卑的學生。給愚鈍的學生以愛的滋潤,使其智慧開發;給頑皮的學生以愛的感化,使其行為改善;給自卑的學生以愛的撫慰,使其信心恢復,使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解、信任和關愛下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二、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激發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首先,采用多種手段,激發興趣,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力使用實物、圖片、錄音、投影、VCD及電腦等直觀教具使課堂教學形象化、直觀化,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所學語言現象。還可利用手勢、動作等形體語言以及畫簡筆畫等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于學習英語?!缎履繕擞⒄Z》教材提供的話題大多數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就使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參與話題的討論,比如:七年級上冊第10單元的話題是“Movies(電影)”,學生都很感興趣,說起同學們喜歡的電影以及演員,他們是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八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話題“Hobbies(業余愛好)”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及膽怯等心理因素,不敢在課堂上發言,教師應多鼓勵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增強信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達,以嘗試成功的喜悅。對于進步的學生教師應及時表揚,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興趣高昂、信心百倍地投入學習之中。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拓展學生興趣。通過開展小組競賽、編排游戲、角色表演、采訪匯報等活動,使他們在學中樂、樂中學,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強對語言的感受,輕輕松松地習得語言。這樣,學生既能學語言知識,又能培養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使他們的心理素質也能得到提高。
2.滿足學生心理需要,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首先,用愛貼近學生,滿足學生安全的需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 要用自己百倍的愛心去尊重信任他們,理解寬容他們,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不擔心不焦躁,有安全感。對于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要盡量創制機會讓他們也能體驗成功喜悅。
再者,激勵啟發學生,滿足學生尊重的需要。一個默許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一聲由衷的贊許,都會極大地滿足學生的自尊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們要隨時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不失時機地鼓勵他們,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尊重的滿足。
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堅定的信心去鼓勵、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畏難情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樹立英語學習的心理優勢,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3.積極實踐分層教學,樹立和增強學生堅定的學習信心
(1)任務設計難度分層,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在課堂上,要把教學中的問題分成等級,創造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新知識時,教師應以大多數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為基點,設計難度適中,切實可行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敢于去嘗試?!缎履繕擞⒄Z》教材中的各個單元涉及的話題都是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比如在教八年級下冊第8單元時,可以先讓學生回答一般疑問句提出的簡單問題,如Do you like gifts? Have you ever got your fiends any gifts?等。接下來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曾經送給朋友的禮物,包括禮物的名稱、什么時候送的、為什么要送這個禮物給朋友等,能說多少是多少。第三步提高一點難度,可以設置某個同學下周要過生日的情景,讓學生討論:給這位同學送什么禮物好?為什么?為了得到更好地課堂效果,我把要問的問題按難易程度分為幾個等級:難度大、有發揮性的問題讓優等生答;較容易的客觀題讓中等生回答,那些簡單的問題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動起來,都有機會表現自己。這樣設計教學,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堂課中都受到關注,并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
(2)對學生學習要求分層,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課堂活動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的。同一小組內成員也存在著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小組活動可以使各種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各種的作用。在活動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協作,每個人的努力都得到了認可,即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照顧到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價值實現需要。
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應有正確的學生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首先,語文教師應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相信學生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把每一位學生都作為關注的焦點與對象。其次,教師教學時的積極情感對語文教學的效果有促進作用。教師愉快、樂觀的情緒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學生也快樂起來,使學生樂于與老師交往,喜歡聽教師講的課。要強化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挖掘新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培養健全的人格。
事實上,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材本身就是由生動、形象、富含哲理與情感的文章構建的,學生可通過閱讀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味生活。課文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認知心理的教育,而且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內容。這種教育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達出來的,而是深深地蘊藏在課文中,蘊藏在字里行間的,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其他教育因素綜合且并存的。
1.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積極樂觀就是以寬宏、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能更好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學生應該振奮精神,充滿樂觀的信念,只有這樣,才會在不斷的探索與追求之中,永遠保持青春蓬勃的朝氣,不斷開創新的業績。要讓學生明白,對于過去的一切,要永遠以科學的態度總結;以豁達的精神對待;以積極的心理接受;以加倍的努力改善。同時應該相信自己的未來永遠是光明的,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過得充實,生活才是愉快、幸福而有意義的。
2.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某些學生常會因學習壓力過大、社交能力差、生活失意等而憂郁苦悶緊張,從而產生挫折感,影響身心健康。學生可以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吸取力量,以書中的主人公作為自己行動的楷模,自覺磨煉意志,正確面對眼前的挫折,學會調適心理。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首先要接受現實,然后從多方面分析與查找原因,再盡力補救或改變,最終走出困境。
3.培養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只有端正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才能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激勵自己自覺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的教育,讓每位學生都確定自己的座右銘,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這種“以理想為目標,以動機為動力”的訓練方法,最終能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新課程標準突出了“人文性”的特點,要求教師尊重學生人格,強調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個性化,充分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教學中,要針對語文學科特點,把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采取合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交流。教育他們遇到爭議時,既要據理力爭,又要掌握語言分寸;既要各抒己見,又要集思廣益,教會學生分享目標,信任別人和做人的責任感。在實踐中,學生既學會了與人合作,又學會了關心、鼓勵他人,為今后在生活中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自信心,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5.培養學生堅忍的意志。
目前,初中生生活、學習和交往環境日趨復雜,他們的心理急劇變化,心理負擔日益沉重,尤其是日益增加的學業壓力,容易使得一些學生意志薄弱,害怕面對困難。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英雄人物事跡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培養學生堅忍的意志,讓學生心中總是感覺到有無窮的動力,而不再充滿害怕和畏懼。要不斷迎接挑戰,不斷錘煉意志,成功地踏過人生的每個重要轉折點。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引導下,在文學作品的陶冶下,被書中的故事感染,被自信自強的人格力量震撼,悟出作為一名肢體健全、風華正茂的青少年,更要以無窮的斗志和毅力迎接人生的挑戰,這有助于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
三、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中學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中學階段的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這種現象在初三更為突出。
2.人際關系不協調。由于小學時期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不協調。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主要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拿家長和有些老師的話說,“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就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發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在我們的初中這種現象已經突出,“總是想看到他”、“我總想和他在一起”、“我總想和他做同桌”、“我和他說話時心情總是很興奮”,由此平時總是感到“煩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績開始下降。由于走進了戀愛的誤區,心理沖突加劇,產生種種心理病態反映。
二、當前其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1.社會環境因素。由于現在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已經習以為常,并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使少年兒童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破壞,對抗等品行障礙的發生;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如青少年是電子游戲廳里實際消費的群體,尤為嚴重是社會上的一些影視公共場所,為了追求票房價值,經常播放兇殺,等影視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開始行兇,打架,尋求刺激,屢禁不止的黃色書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2.學校因素。學校課程與學生興趣愛好的矛盾。大多數的同學并不喜歡一些抽象或枯燥的課程,加之學?;蚪處熃虒W方面的不合理現象,勢必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生面對自己的興趣只能不斷地延后,甚至放棄,這樣當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滿足,別人又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迫自己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學生的逆反情緒只能越來越嚴重,心理會更加的不滿與叛逆。
3.家庭因素。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學生在生活上產生了極度依賴性;在性格上形成了自私性,在情感上具有了脆弱性。家庭的非科學化教育使一部分中學生失去了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農村學生家長在外地打工,沒有精力管理或督促子女的生活與學習,有些是單親家庭或“空巢”家庭,這造就了早戀的機會,有些產生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偷竊、搶劫、打架、甚至等惡劣行為。
4.學生自身因素。這個因素包括不能正確地自我認知,受挫能力弱,對一切的期望值過高,基本技能的缺乏,依賴性強,獨立性弱,意志不堅強等各種情況。
三、在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一是要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觀察應該在學生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學生的行為。在平常的教學過程、課外活動、學生的交往過程直至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注意觀察學生的精神面貌、言談舉止、行為動作、興趣愛好、待人接物的表現。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還應該讓學生建立心靈對話本,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寫到心靈對話本上,老師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后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調整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