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3:2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十四五規劃經濟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年全區經濟總量達55013億元,是*年的2.16倍,占全國的30.2%,其中:北京、天津、大連、青島等中心城市人均GDP已達到或接近3000美元。*年全區地方財政收入4159億元,比*年增長1.45倍,占全國的27.9%。各省市具體情況見下表
(2)經濟結構明顯改善。區內大多數省市已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工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占GDP的比重迅速提高。如*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為67.7%,天津市第三產業比重為41%,青島市第三產業比重為41.6%
(3)對外開放成效明顯。外經、外貿大幅增長,利用外資規模大,*年全區出口總額達1440.5億美元,比*年增長1.72倍,年均增長22.2%,直接利用外資達228億美元,占全國的37.8%。各省市具體情況見下表
(4)人民生活顯著提高。“十五”期間區內各省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高的地方增加3600多元,最低也增加了近1000元。各省市具體情況見下表:
二、環*經濟區加快發展的主要經驗
從了解的情況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這所以取得顯著成效,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極”。總體上可概括成一句話:各地善于依據各自比較優勢,堅定地走符合實際又具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千方百計融入到全國乃至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去,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主要方面是:
(1)能較準確把握自身發展的比較優勢。環*地區與全國其他經濟區相比,具有五大比較優勢:
第一,地理區位十分優越。環*地區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向東、溝通韓國和日本,向北、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環*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國內外多領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第二,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環*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旅游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耕地面積達2656.5萬公頃,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之多,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3%以上。如山東,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藏有74種,其中30多種儲量居全國前10位,居前3位的有黃金、硫、石豪,石油、金剛石、菱鎂礦、鈷、鉿、花崗石、石墨、玻璃和陶瓷原料。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山東擁有全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區,原油產量占全國近1/3。煤炭儲量約2680億噸左右,相當于我省206倍,產量占全國6%。還是全國最大的黃金、海鹽生產基地。
第三,海陸空交通發達便捷。環*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是中國交通網絡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通訊網絡的樞紐地帶,交通、通訊聯片成網,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陸海空為一體的空體交通網絡,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
第四,工業基礎和科學實力雄厚。環*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是中國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有資源和市場的比較優勢。環*地區科技力量最強大,僅京津兩大直轄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就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優勢與資源優勢對國際資本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第五,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的骨干城市群。環*地區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大連、青島、煙臺、秦皇島等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沈陽、太厚、石家莊、濟南、呼和浩特等省會城市為區域支點,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交往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
(2)制定符合實際又具有特色的發展戰略。各地善于依據各自比較優勢,找到了符合實際又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并堅持不懈地加以執行。如,北京依據其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的有利地位,實施“首都經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商務中心區、金融街、奧林匹克中心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天津依托緊鄰首都,面向*的有利條件,確立了以加快推進建設高水平的現代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適宜居住的生態城區的濱海新區為主線的發展模式。內蒙古利用其擁有豐富的煤炭、礦石和草原畜牧業等資源,走構筑我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北方生態屏障為重點的發展道路。遼寧利用其擁有雄厚的重工業和裝備工業的基礎,堅定地走以老工業基地振興為戰略的發展道路。
(3)促進經濟發展的做法。*地區發展采取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歸納起來具有共性的主要是:
一是抓住發展機遇不放松,千方百計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國家實施沿海率先開放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有利時機,盡力地本地經濟帶融入到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中去,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的重工業、精細化工、科技研發基地;依據政策,大力爭取國家支持,設立了為數較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特色經濟區,創建眾多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推進生產方式轉變的各類發展平臺或載體。
二是利用區位優勢,深入推進開放開發。依托地處東北亞、向東溝通韓國和日本、向北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沿海沿邊地區多等獨特的地緣優勢,對外擴大開放,對內搞活,開展多領域、多方位合作,廣泛吸納國際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大連、青島、煙臺等已成為日韓企業的主要投資地),如通用汽車、大宇造船、LG手機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青島、煙臺和威海。培植形成了一批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知名企業集團(如海爾、海信、澳柯瑪、松下電子、三美電機和安普泰科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三是緊緊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利用環*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港口資源,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群。如大連形成了大型裝備制造、造船和遠洋運輸等支柱產業群,青島以石化、汽車、造船、家電、電子、港口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群,濟南交通設備、電子信息、冶金鋼鐵、石化化纖、機械裝備、食品藥品六大產業集群。
四是突出重點,著力打造中心城市經濟或經濟帶。增強中心城市產業基礎和擴張能力,加快人口和生產要素集聚,實現城市規模和結構層次新跨越,有重點發展壯大了一批中心城市經濟或城市經濟帶,成為了各地經濟發展增長極,支撐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有力地推進了城鎮化進程。如山東以青島、煙臺為中心的沿海城市經濟帶,遼寧的大連、丹東、營口、錦州等城市經濟區。
五是注重開展區域合作,大力推進經濟一體化。環*地區是我國較早開展省際間、大范圍、深層次多邊合作的經濟區之一,省與省、省與市之間構建了許多多邊合作平臺,并取得了比較明顯成效。如環*地區經濟聯合市長聯席會制度,在第十二次聯席會議上,就形成了有名的“天津倡議”。即大連、沈陽、濟南、青島等32個城市共同決定加強環*區域各城市間在交通、能源、產業、科技、環境、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正在著力構建一體化市場體系;形成環*地區互聯式、一體化交通網絡體系;推進區域內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大能源項目的合作;發展區域性產業基金,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重組,發展大型企業集團;探索建立區域科技項目合作機制和成果轉化平臺,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機制,建設環*地區城市協調聯動的信息服務體系等等。同時各省市區還十分注重本行政區內各地市間的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如山東就實施了“一個龍頭”、“三個突破”、“三個戰略”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思路。即突出發揮青島龍頭帶動作用,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實施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三個戰略。
六是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展開了以交通、市場體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陸海空為一體的空體交通網絡,構建了環*地區比較完善的便捷、暢通高效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展開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力地提升了整個地區的形象,為開展國際國內合作,吸引各類投資者創造了有利條件。如大連的城市建設與改造,已成為全國各地學習的榜樣,遍布城中的眾多廣場也成為一道聞名全國的亮麗風景線。
三、對我省加快經濟建設的一些啟示
回顧環*地區經濟發展的歷程,五年前,山東、遼寧等省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與我省現階段發展水平大體相同,人均GDP也剛跨過1000美元,他們推進經濟良性發展的一些經驗,對我省加快經濟建設有較好的借鑒作用。從環*地區的發展經驗看,當前我省加快發展的關鍵是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難得機遇,深度融入在全國發展的主流中去,進一步提高發揮比較優勢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堅持道路是方向、政策是手段、細節決定成敗、特色增強后勁的原則,推進經濟工作。體會到的具體啟示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要更加注重加快發展具體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實踐證明,我省找到了符合自身發展的正確道路,現在的關鍵是用什么樣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實現它。當前,我省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全省特別是各設區市要緊緊圍繞實現中部崛起,吃透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在國家重大布局中進一步找準自己的定位,強化各類針對性、操作性強的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出臺一系列具有自身鮮明特色促進發展的辦法,盡可能發揮國家政策的功效,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層次和水平。重點:一是進一步深入研究我省落實“兩個政策延伸”、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具體配套政策措施,結合需求和可能,提出實施范圍和需重點支持的詳盡建議,在爭取國家支持上做足文章。二是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崛起政策的歷史機遇,抓緊研究、出臺以國家政策支持和投入為引導、鼓勵動員全社會力量,尤其是研究如何利用國內外資源,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第二,要更進一步深入謀劃發展壯大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具體途徑。一個地方只有其產業更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才可能在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發展得比他人更快更好。我省經過近幾年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支柱產業、工業園區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地區成功經驗看,經濟要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就顯得更加重要,深入研究尋找壯大自己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有效方法,是增強發展后勁一種有效途徑。我省在加快實施好“十一五”規劃確定重大產業基地和項目的同時,應更加重視研究與這些基地和項目相關聯產業的發展趨勢,更加重視理清與自己產品相關聯的上、下游企業和產品,找準自己產品需求市場;研究利用現有資源和產品優勢,吸引關聯企業或集團來贛投資辦廠,延伸資源的深加工鏈條,加快形成發展產業集群的切實措施和辦法,培植壯大我省工業持續增長的骨架。在這方面,我省特別要注重發揮有色、鹽礦資源豐富和生態環境優良的優勢,研究加快形成有色金屬冶煉、鹽化工、綠色有機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的途徑和措施。如:為更好地建設樟樹鹽化工基地,應從現在開始加強謀劃,千方百計爭取國內外有需求有實力的下游產品企業或配套生產企業參與到基地建設來,盡可能延長產業的深加工鏈,提高基地規模與層次。
我的保險生活很精彩
記新華黃岡中心支公司經理王齊毅
“對我而言,保險已經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保險”80后王齊毅如此調侃自己。他是個標準80后大男孩,然而他在新華五年的壽險經歷中卻保持著一串令人矚目的成績:他是黃岡新華最年輕的督導;連續五年獲得優秀員工稱號;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組訓。他本科畢業后輾轉來到黃岡,五年里,時間將他由青澀變得沉穩,也讓他進行了角色轉換――由新人專員到督導專員;由謀生者到管理者;由自助者到助人者,由大男孩到大丈夫。
五年里,他先后讓小池不成為黃岡中支的領先標桿部組,黃梅營業區由當年月均不足5萬的保費平臺一躍跨到每月近百萬的大機構,團風營業區月平臺保持在30萬以上……談及到未來,用王齊毅的一句話來說“曾經的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像一首歌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如今,我覺得,只要腳踏實地,我的保險生活會更加精彩!”(特約通迅員|劉彩琴)
天不酬不勤之人
情況匯報
各位領導:
根據本次座談交流會議程安排,現將縣發展改革局牽頭的珙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情況做如下匯報。
一、傳達貫徹會議精神,籌備啟動編制工作
根據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規劃前期工作的通知》(川發改規劃〔2019〕227號)文件和市發改委工作安排,縣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部署會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實會議,正式啟動珙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二、落實意見征求征集,確定規劃編制單位
根據縣政府安排,縣發改局立即啟動規劃編制的前期重大課題和行業規劃意見征求征集工作,向全縣各部門、縣級領導干部征集征求意見。及時召開班子會,確定規劃編制單位。
三、確定編制內容,印發規劃編制實施方案
參考全市規劃編制前期重大課題和專項規劃內容,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內容已全面確認,縣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發了珙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實施方案。方案別明確了本次珙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為副組長,縣委、縣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縣主要經濟指標部門和重點行業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本次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同時,根據規劃編制工作的實際需要,可從相關部門抽調專人組成編制工作專班,落實“十四五”規劃編制協調服務工作,從組織機構上保障了工作的開展。
四、珙縣“十四五”規劃重大前期課題和專項規劃情況
本次規劃,縣政府確定了12個重大前期課題和19個專項規劃。重大前期課題涵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產業轉型發展和結構調整思路研究,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通道經濟發展研究,重大項目謀劃包裝、高效推進研究,深化區域合作、協調聯動發展機制研究,縣域副中心建設研究,人才發展規劃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研究,城鄉生態環境保護課題研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課題研究等方面;專項規劃包括:能源資源開發與利用,農業農村產業發展,生態宜居建設,工業發展,服務業發展,信息化發展,科技發展,文化旅游發展,水利發展,林竹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發展,綜合交通發展,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保護,應急體系建設,養老服務業發展。
12個重大前期課題計劃采取分類打包方式,以競爭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標落實,目前,具體招標方案正在起草中。計劃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課題拿出成果,指導“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將全面鋪開“十四五”規劃編制,2021年兩會時印發。19個專項規劃,在縣“十四五”規劃印發后一年內完成編制印發。
五、存在問題
一、成立領導機構
農業農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專班,實行責任分工,通過收集資料,下鄉調研,征求意見,開門問策,進行科學謀劃。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據縣政府“十四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工作的規劃思路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項目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特色產業發展、深化農村改革為重點,以“6個提高”為目標(1、提高農產品質量,2、提高產業效益,3、提高生產效率,4、提高農民素質,5、提高市場競爭力,6、提高農民收入),以“十大舉措”為抓手(1、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行動。2、實施高效種養業發展行動。
3、實施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4、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5、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行動。6、實施農業產業強鎮培育行動。7、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行動。8、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9、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10、實施農業科技支撐行動。)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三、工作開展情況
十三五以來,努力克服宏觀經濟發展不利因素影響,著重抓產業引導和扶持,抓項目建設,抓優質服務,抓調度協調,工業經濟實現了平穩發展,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二、“兩化融合”深入推進。
堅持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和信息化應用。截止2020年,我市的新材料有限公司和老壇酸菜有限公司獲得了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證書。著重發展電器產品、機械和電子、網絡和通信設備等電子信息制造業,以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建設為核心,加快發展物聯網、云計算、軟件產業;進一步深化了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經營和管理、銷售以及生產業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的應用。加快推進數字建設,加快了信息技術應用推廣步伐,2015年至2020年間,共建設移動網絡基站1072個,WLAN熱點4048個,數據寬帶網專線526個,鋪設光纜1800多公里。網絡無縫覆蓋市范圍全境,為我市40多萬人口提供優質網絡服務。同時,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電子商務、旅游等各個方面,構建全面共享的信息服務體系,開展了免費無線信號的試點工作。
三、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十三五”以來,我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注重發展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大力培育發展信息產業,藍劍飲品完成了產品溯源系統,十四五期間,我市所有的食品企業都將使用源頭溯源系統,保障食品安全。突出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機械裝備制造、電子電器等優勢產業的集群基地,發展配套的上下游產業,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四、立足規劃先行。
X、全力抓好專項行動綜合協調。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我委已著手X年重大重點項目收集整理,目前已拿出初稿。我們建議繼續按照“百日攻堅”模式,繼續擔當好專項行動綜合協調牽頭人。將項目建設推進細化,量化,明確項目建設的關鍵節點和完成時限,嚴格按照時序要求,推進項目建設。力爭X年全區重大重點建設項目開工率達到X%,項目達標率X%。對區委、區政府所部署的重大重點項目,主動牽頭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做到條件成熟的項目,快速高效立馬辦;條件一般的項目,創造條件果斷辦;條件不夠的項目,出謀劃策、主動運作積極辦。
X、全力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目前,國家、省市層面都已經啟動了“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前期工作,我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也已經草擬完成,并報區政府。區發改委作為全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牽頭抓總部門,將認真謀劃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改革舉措,認真起草“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在此懇請區里在領導協調、經費保障、人員安排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X、全力抓好迎省市高質量發展考評。迎省市年度高質量目標考評,是我委明年一項重要的中心工作,我委將全力以赴、迎難而上,化壓力為動力,仔細分析研判各項考核指標,認真對標對表,充分認識GDP、X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服務業十二大行業營業收入、服務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存在的問題,在找出差距的基礎上合力追趕。加強日常調度,充分發揮每位同志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溝通,提出具體的辦法措施,全力以赴把各項考核指標完成好。
X、全力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目前我委牽頭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舉措(征求意見稿)》,已廣泛征求了區直各單位的意見建議,正在修改完善,之后將報區委、區政府會議研究,通過后印發執行。這X條舉措聚焦全區營商環境中存在的企業融資難、經營成本高、審批環節多等突出問題,有針對性提出了具體解決舉措,拿出了一些“真金白銀”的政策干貨。希望文件印發下去,涉及到的區里相關部門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不打任何折扣的執行到位。
X、繼續抓好項目概算規范審批。認真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格按照《X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和《X政府投資項目概算調整管理辦法》兩個文件規定,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概算審批,力爭X年核減概算資金X億元以上。
X、全力以赴跑省進市爭資爭項。加強溝通協調,及時將掌握的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做到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積極爭取中央、省市在項目資金上對我區最大限度的支持,確保“X元素”得到更高層面的關注和更多資源的傾斜。X年力爭獲得中央、省市上級資金超X億元,項目X個以上。
【正文】
2018年初,我當選為十五屆政協常委,今年7月份從市審計局調入市政協工作。在政協常委崗位上,我能夠加強學習,深入調研,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助推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
政協委員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身份,更是肩負著為人民代言發聲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下情上達,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的作用。我通過多次深入調查研究,先后提出了《關于建立我市供暖統一報修客服平臺的建議》《關于城市道路兩側停車問題的建議》《關于建設“云軌道交通”的建議》《關于加大整頓交通秩序力度的建議》等提案,聯名撰寫了《關于共享經濟下整合客戶資源發展自媒體的幾點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提交到相關部門,得到了重視和采納。多次代表致公黨丹東市委會在市政協全會、專題常委會、對口協商會議作發言。
做好本職,完成社保審計
調入市政協前,我任審計局社保科科長,期間帶領全科同志經常加班加點,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審計任務,去年重點對我省某市和我市新農合基金及低保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成果顯著,獲得遼寧省審計廳優秀審計項目三等獎,實現了丹東地區近十年來省級優秀審計項目零的突破;2019年榮記公務員個人二等功、并評為丹東市2019年第四季度奉獻之星。
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新引擎”作用,加快推動商業貿易、文化旅游、現代物流“三大優勢型服務業”提質增效,促進體育服務、地產服務、電子商務、特色餐飲、家庭社區“五大新興服務業”做大做強,著力構建“3+5”現代服務業體系,力爭到“十四五”期末,全區服務業增加值邁上220億臺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0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帶動就業10萬人,基本建成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
一是夯實防洪基礎設施,開展中小河流及山洪溝治理。
啟動壩堤防建設工作,壩二期堤防招標工作,力年內完成建設任務,項目規劃總投資7333萬元,中央補助約4400萬元,目前檢堤防已完成招標工作,壩堤防正在進行招標;繼續推進鯉魚浩堤防、永和五期堤防(月兒壩段)前期工作,積極與省、市對接,納入“十四五”初期投資計劃,項目投資1.8億元,目前已完成項目可研,正在積極對接省廳爭取資金。加快金河鎮銅河段、吉豐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設計工作,項目已納入“十四五”投資計劃,已下達第一批次資金2093萬元,項目規劃總投資5060萬元,力爭本年度中旬開工建設;共安彝族鄉小河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項目已納入“十四五”投資計劃,投資1300萬元,力爭本年度開工建設;實施共安彝族鄉林豐災后集中安置點防洪治理工程,項目已對上爭取特大防汛經費100萬元,力爭主汛期前完成建設任務。
二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防范勝于救災”意識,進一步明確山洪災害危險區及險工險段防汛責任人,堅持不懈地落實好防汛責任制;及時做好預案修編工作,大力抓好宣傳、培訓和演練;做好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和應急搶險隊伍建設,組織好汛前大檢查,時刻準備打大仗;落實汛期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和水雨情會商制度。在“防”字上做足功夫,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再奪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新勝利。
二、啟動農村供水規范化建設,實現城鄉同質供水
“十四五”農村供水由鞏固提升轉變為規模化標準化建設。為繼續加強我區農村飲水保障工作,啟動農村供水規范化建設,從新統籌水資源配置,優化農村供水格局,以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規模化供水為主、小型集中供水為輔、分散供水為有效補充,著力構建城鄉統籌、融合發展的一體化供水網絡。啟動城鄉一體化自來水廠輸水管道工程恢復重建工作,項目總投資600萬元。
三、持續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構建生態水利環境
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為著力點,堅持水土流失防治結合,拓寬水土流失治理投資渠道,大力開展“四荒”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啟動金河鎮王村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前期對接工作,力爭本年度納入近期“十四五”投資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
四、進一步強化涉水領域監管,優化資源配置體系
一、總體情況
2020年重點推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42個,總投資2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增長15%以上。其中,續建項目26個,擬建項目16個;稅源類項目21個。
一季度,礦泉水、高速和2000萬袋食用菌加工等3個項目實現開復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5億元,同比增長16%,4月底前開復工率可分別達到44%和77%,上半年開復工率預計分別達到75%和88%。
二、保障措施
一是疫情防控以來,我局印發《關于應對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的相關意見》,積極應對疫情發展變化,主動作為、靠前服務,采取精準有效措施,積極幫助全縣項目企業樹立投資信心、營造健康的投資環境,切實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二是為全面促進項目建設擴量提質增效,印發《2020年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活動實施方案》,成立7位縣級領導包保抓總、12個責任部門牽頭落實、15位項目秘書跟蹤服務的“7+12+15”的項目服務推進組,確保縣域經濟實現新突破、各項攻堅任務取得新成績;三是聚焦“十四五”發展規劃,緊扣項目謀劃攻堅重點,印發《縣2020年項目謀劃攻堅活動實施方案》,啟動“十四五”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工作,成立領導小組,下設服務專班,定期會商、調度指導項目謀劃儲備工作,確保謀劃項目質量和數量實現“雙提升”;四是為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充分激發企業振興主體作用,依托全縣“服務企業周”活動,縣項目中心牽頭開展項目促進主體服務活動,全方位面向企業服務,助力企業戰疫情、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