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問題與建議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11 09:23: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課改的問題與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課改的問題與建議

篇(1)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管理活動日益復雜,如何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有效性已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以下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議進行論述分析,以供參考。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理念未根本改變。管理理念未發生根本轉變是阻礙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取得突破和進展關鍵因素。在新課程實施中,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可供借鑒的經驗做支撐,教學管理工作始終處理不斷摸索階段,無法很好適應新課改要求和素質教育發展需要,比如某些管理者過于關注教學結果,忽視了教學過程,使教學失去應有教育性。此外,教師教學觀也有待轉變,比如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保守,用舊的教學觀念實施新的課程教材,這顯然不利于新課改的實施。

2.教育模式不合理。新課改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素養的培養。但是現實卻是,以成績為管理依據、用成績評定學生學習是否合格、衡量教師教學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問題仍然存在,這種成績被夸大的現象使本應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活動變成了讓教師和學生頂禮膜拜的隱性束縛。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深入課改中來,開展了一系列學生創新管理活動,比如德育管理和建設、探究性學習、新課程學習和實踐等,但實際實施時,大多流于形式,而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這些都不利于三維目標的實現。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建議

1.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一套科學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對于推進新課程、深入教學改革、改變教育行為、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一所學校管理成功的關鍵要素。新課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喚新教學管理制度的構建,我們必須對中學教育現有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重新審視,結合學校實際,依據新課改要求,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新課程改革綱要為要求,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法,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比如常規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教學檔案管理制度等進行重建,充分展現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各個教學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工作機制,豐富教學管理實踐活動。

2.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實踐變革的前提,是指導一切管理活動的原則,是管理者對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態度。新形勢下,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有一個全面且理性的認知,站在全球教育發展的制高點上思考問題,聯系學校實際,定位學校管理理念,走與學校自身最符合的辦學之路。創新型管理理念的重點在于人性化,根據新課改要求,因時、因人、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模式,關注教師和學生需求,強調對教師和學生的精神激勵和思想教育,使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得到認可,進而形成一種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內在力量。

3.強化師生管理。教師和學生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兩個重點,有必要加強師生管理。首先,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全員性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樂于奉獻、以身作則、以學校發展為己任的領導班子團隊,領導全體教師摸索新課改,提高教師實施新課改的能力。其次,教師作為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的中堅力量,其素質高低直接關系著教學管理目標的實現。所以,學校在重建教學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創新教師管理,強化管理立校、科研興校的思路,定期開展教研組、備課組活動,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探尋與學生情況最符合的教學新方法,以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價值觀和人才觀為基礎,將新課程的實施與教學質量的提高結合起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4.完善教學管理評價機制。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分數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量化表征。分數雖然不能直接反映學生學習過程情況和學習質量情況,但它是學生學習的量化標志,但另一方面,不應過度關注學生考試分數,而應將眼光轉移到學生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改變上來。小學教學管理者應打破以單純以分數衡量學生學業的觀念,重建學分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配以學業質量檢測標準,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對中學生學業“量”與“質”的衡量與評定。此外,還應強化教師考核與評價,堅持定期考核與日常考核、自評與互評、個人考評與學科組集體考評相結合,增強評價的科學性和公平公正性,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結束語

總之,依據新課改要求,我們必須全面分析當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強化師生管理,完善教學管理評價機制,真正實現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目標,適應新課改對小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篇(2)

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他倡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保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倡導啟發式教學,但是新課程改革中仍然有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一、數學新課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數學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材是按照教學大綱編寫而成的,教師通過教材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教材的編寫有可能不能與本地課程安排進度適應而出現問題。

(1)教材進度與課時不符合實際情況

首先,高一要完成四本數學教材的學習,涉及函數、統計、概率等重要內容,課業內容相對繁重,但是高一學生知識程度較淺,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進而讓學生對數學失去了興趣;與之相比,高二數學內容則相對較少。

其次,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之后,數學課時嚴重不足。高中數學教材越編越厚,內容也越來越多,但是數學教學課時卻不斷收縮,導致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學生來不及消化,更談不上知識點的鞏固以及深化。正是數學新課改產生的進度不適、課時嚴重收縮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功課不扎實,產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2)高中課改新教材結構混亂,編排不當

高中新課改數學教材相對于傳統教材結構混亂,初中與高中教材內容上存在脫節現象,初中學習的知識相對瑣碎,而一進入高中除了面對厚厚的幾本數學教材之外,高中教材則直接涉及因式分解、完全立方等新概念,但是高中新接觸的新知識卻和初中的課本知識聯系不大,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讓進入高中的學生學習很吃力;此外,教材本身的結構也存在不少問題,解不等式等基礎知識尚未入門就要學習指數函數、對數函數,造成學生學習新知識存在較大難度,正是這種教材編寫結構的混亂對學生接受知識的層次帶來挑戰。

2.新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其他問題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出現主要問題是教師對新課改教學觀念認識存在偏差,教學老師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存在差別,教學目標不確定,教學內容不嚴禁,教學方式不恰當,直接影響到授課教師的積極性,間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容易造成教學模式的固化與形式化。

(1)數學課堂授課形式化嚴重

傳統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但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填鴨式灌輸的方式被壓制,部分教師為了避免填鴨式教學,數學課堂教師講授的知識點越來越少,主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鉆研知識點,使課堂流于形式化。

(2)追求教學的情景化與現代化

教學的情景化與現代化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通過現代化和情景化手段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使原本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吸引人。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過于追求情景化教學與現代化教學,片面地追求情景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教學目標出現偏離,教學內容成為附著在現代化與情景化之上的輔助工具,本末倒置。數學教學課堂追求情景化與現代化教學并非不可以,但重要的是要把情景化與現代化作為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具體、生動、富有探究性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接納數學,而不能把數學課當成趣味課。

二、針對數學新課改中問題的改進建議

1.政策性建議

新課改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需要結合當地的教學進度與安排,因此建議新教材要重點解決高中三年的知識層次結構問題,以便于高中生從高一到高三循序漸進、難易適中。

此外,建議新教材重點解決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相脫節的問題, 初中知識是為高中知識做鋪墊的,如果高中數學單刀切入,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斷層,因此需要將高中之前的知識點重點補充添加,為高中數學學習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2.教學建議

近些年來,數學試題日益新穎、靈活,不少師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試題上,卻忽視了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培養,這種題海戰術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奏效,但是對學生影響是重大的。學生不知道一個公式、定理的邏輯推演,不能掌握基本的數學公式的內在規律,一味地機械追求大量習題的解答,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

數學是一門給人樂趣的學科,它蘊含著強烈的數學思想,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也在向學生傳遞數學思維,對學生而言,掌握了數學思維才能把握數學規律,提升數學能力。

篇(3)

論文摘要:課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進只是新課改邁出的第一步,同時還需要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學習評價方法同時改革來配合地理新課程改革。該文針對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

一、教學方法方面的建議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在地理教學方法中也進行了多方嘗試,希望教學方法有所創新而且能夠切實可行。如開放式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身臨其境教學法、自主教學法等。

1.開放式教學法

開放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講授一節課之前,將印制好的教綱、考綱和自我評定的細則與學習資料一起發給學生,學生提前預習并進行自我評價后,將自我評價的標準交還教師,教師針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這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這種教學方法著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受灌輸教育方式的影響由來已久,學生習慣于應試教育。這種方法給了學生發現問題并且第一時間自己思考的機會,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變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教學基本程序為:創設情景—引導探究—發現規律—遷移鞏固。這種教學方法比開放式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方法對教師有極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課題的選擇和設置、在課堂上操作的具體流程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都要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培訓。

3.比較教學法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直觀性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內容如果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會讓學生覺得地理是個學之有用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但是地理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能體驗到。比較教學法要求我們在認識鄉土地理的基礎上,分析地物和現象的異同,有能力將身邊已知地物或現象遷移到其他方面,這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遷移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4.自主教學法

自主課堂的教學流程是設疑引趣、自主探究、練習運用、評價總結。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我效能感。這種方法適用于難度中等的學習內容。因為過于簡單的學習內容學生不經過努力很輕松就能學會,過于困難的學習內容學生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學有所得,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產生,只有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找到答案的學習內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建議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現代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變化,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隨著教學目標的變化,對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能力

現代教學方面的理論都是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但是理論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于是就要求“教師善于按地理學科的邏輯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定律、原理等進行有意義的改造,并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應有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這樣有助于教學理論的創新與驗證。”首先,要求現代教師要熟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能及時地將教育現象與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相聯系,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其次,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能夠將自己豐富、龐雜的教育經驗歸納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

2.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學內容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野外實習、觀察、測量等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教師必須具備策劃野外實踐活動的能力,比如地點的選取,野外考察的內容、程序、形式、評價等方面。

3.獨立研究地理教學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教育一線工作者,也是教育問題最早的發現者,而這些教育問題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共性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個別的教育問題就需要教師能夠發現并獨立研究解決,并將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論高度,以便與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這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三、學習評價方面的建議

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難點就在于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學內容緊跟著高考指揮棒是我國教育的一種常態,如果這種學習評價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新課程改革就是紙上談兵。

1.現行學習評價方法的弊端

現行的學習評價方法過于強調人才選拔的功能,評價方法以終結性的筆試評價為主,注重學習結果。這種學習評價方法在我國根深蒂固,弊端顯而易見。首先,學習評價的標準單一。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直接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對學生身心發展及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其次,評價目的過于單一。學習評價的目的在于篩選人才,提高升學率,這已經偏離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能包括肢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觀察認識智能”,并且這些智能的內容不斷擴大。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只是多種智能中的一方面,我國過于強調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為此放棄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再次,學習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通過筆試并根據成績排名,筆試只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考查的范圍也過于狹窄。成績排名注重跟其他人比較,忽視了學習者與自身的比較,不利于及時發現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變化。

長期以來,以上這些弊端制約了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教育走進了死胡同。

2.改革建議

(1)評價的目的應從注重人才選拔向激勵學生學習轉變。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要求,而不是單純地選拔所謂的人才。選的成績優秀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被學習成績牽絆住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或被現行的教育忽視,甚至放任自流,同時他們也失去了發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熱情。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為了促進他們進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2)評價主體應從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過度。

學生一直是學校教育的評價對象,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評價者的抵觸、厭煩的心理。評價分為內在評價和外在評價。內在評價是指自我學習評價,外在評價是指來自其他主體的評價。在具體實施中,學習評價已經由單一主體的評價過渡到多元主體協商評價,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四心評價”,即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被評價的學生本人、學生的伙伴、家長。評價主體的多元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

(3)“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

“地理學習發展性評價不是對傳統地理學習評價的全盤否定,而是在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統領下,廣泛汲取傳統評價的合理性并加以整合和創新。”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新的學習評價方式不斷涌現,雖然這些方法比終結性評價方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加強可行性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比較成熟的“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包括成長記錄法和學習契約法。1)成長記錄法雖然是新興的評價方法,但是使用范圍比較廣?,在各學科都能應用。它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重要性等同起來,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常態。2)契約法是指教師和學生共同將商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程序以契約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嚴格執行。根據完成的情況由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按照契約上的內容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建議在課后使用,比如假期、野外活動等課程中使用,在以上這些時空環境中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契約就可以使學生在較長的時間段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進程。

以上這兩種方法的運用都要求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了解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上,這樣有助于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

四、小結

新地理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改革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技能和觀念以及學習評價等各方面的變革,只靠改教材這種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能夠達到的改革效果顯然是有限的。從零散的教育現象上升到教育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同時,社會各界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員、教育者、受教育者、關心教育事業的個體都應該積極投身于這場教育革命,為課程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李雪燕.建國以來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3]王民.地理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學模式[J].教育導刊,2001,(15):68.

篇(4)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過程要詳略得當,有主有次,絕對不能平均用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明確教學的方向是什么,教學目的是什么,然后圍繞這些進行準備,精心地設計,從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出發去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切實學到知識和技能,提高綜合素質。二是抓住教學重點。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提挈全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因此,教師要明確一堂課中該抓什么,學生該掌握什么,教師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講解,可以選幾個恰當、關鍵的知識點從橫向延伸,以一點透視多點,進而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

二、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就能產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創設樂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把書本知識化為血肉豐滿、生動活潑的形象,把學生帶入“引人入勝”的環境,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巧妙導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一個成功的課堂導入如同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進而為整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式、介紹背景知識導入式、設置懸念式等,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師個人教學風格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進而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教學《二泉映月》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阿炳塑像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阿炳的特點,然后介紹阿炳坎坷的一生遭遇,由此調動學生的情緒,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

處于青少年對期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展示自己,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樣的心理,將一些故事性強或者以人物語言描寫為主要表現方法的課文創造為課堂短劇,讓學生分別飾演其中的人物角色,讓學生在演繹角色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和思想變化,進而實現對課文的深刻了解。比如教學《變色龍》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再現了課文情節,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可以將單純的語言文字用聲音、圖文、視頻等方式直觀地表現出來,將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文學性強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形象生動的表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于背影的圖片和父子情深的感人圖片,并配上《再回首》的深情歌曲,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刺激下,很快就能投入情感,沉浸在令人感動的父子之情中,這樣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課文的主題,挖掘了文章的意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優化教學方法,打造活力課堂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優化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吸取傳統教法的有利因素,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或者對各種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方法最優化的目的。現在的語文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提問法、閱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比如教學《春》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教師可以就此提問:為什么“紅”排在前面?可不可以調整一下順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進行討論,學生積極思考,最終在文章中發現作者安排的“桃樹、杏樹、李樹”的排列順序,后來的“紅”是為了呼應前面的“桃樹”。方法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知識之門的開啟,將激發學生高昂的探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活力課堂。

四、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尊重每一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理需求

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要一視同仁,就算學生提出的是比較淺顯的問題,教師也要熱情鼓勵,積極啟發引導,善于傾聽學生對教材、對問題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沒有壓力地學習,敢說、敢問、敢辯、敢寫,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二)注重師生互動,加強情感交流

篇(5)

一、基于高中數學新教材部分問題的簡要剖析

人教版新課改高中數學教材,代表了新一輪中學課程改革主流趨勢,為新世紀人才的培養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教育視野,顯示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發展影響.而綜合人教版新教材的使用,在主流趨勢的肯定中,也暴露出部分問題.

教材進度安排上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為進度安排“頭重腳輕”.如,高一上學期全面概括了“函數”與“空間幾何”“概率”與“統計”及“三角函數”等眾多內容,教學任務繁重,容量難以承受.綜合高中階段學生智力發展特點,高一思維能力尚處在高中起步期,壓力過重,極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整體下降.

新教材結構安排上的不恰當性.主要表現為知識結安排的銜接斷檔,如,新教材中“因式分解”“立方和與差”“十字交叉法”等初中教學均已剔除的內容,在無此基礎的前提下,高中突然加入“方程”“不等式”與“二項式展開”,而高中教材又未做任何基礎性補充;初中缺失“軌跡”的概念,高中再講解析幾何,學生困惑,教師面對斷檔的知識結構也手足無措;未學“解不等式”,就學習“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造成學生對“函數定義域”“函數值域”與“集合”如何運算的問題充滿了迷茫.所有這些,無形中造成教學實際困難,亟須及早解決.

二、基于高中數學新課改教學基礎性問題的全面思考

高中數學的新課程教學之中出現了很多基礎性的偏差,也值得我們做出系統、全面的思考.

(一)課堂教學一帶而過,形式化

新課改所倡導的學生互動交流,其目的在于讓每名學生參與進來、互動起來,進而達成主動進行學習的動力與愿望,全面培養積極參與的學習意識.但縱觀當下課堂教學工作,不僅學生參與度難以均衡,而且學生彼此間合作交流也難以形成主動的發展態勢,往往結果是優等生代言了小組成員的想法,后進生無一例外做陪襯.課堂教學一帶而過,形式化過濃,真正意義上的交流、互動與合作難以展開.

(二)教學模式過于追求情境化

情境教學無可非議,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形象,也勢在可為.但實際教學模式當中,有的教師曲解情境教學的本意,過于追求情境化教學,甚至為情境而徒設情境.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結合學生知識結構的具體規律,恰如其分地選擇好教學起點,而不能以“生活事例化”單純一概而論,更不能把“數學味”的數學課演化成游戲課與活動課.

(三)教學手段過于追求現代化

信息技術最大的亮點,在于現代化手段下課程內容的形象化.尤其對于抽象數學知識融合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學生對形象化過程的感受與理解,開創出數學教學的全新領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實際教學當中,有的教師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上,可謂處心積慮,但由此造成的問題也不少.有的演示課件充其量是課本的簡單搬家,起到的不過是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師將課件界面搞得風采獨具,以為五光十色中足以引領“觀眾”學習興趣,其結果大相徑庭,學生的注意力只是被聲像并茂的動畫所吸引.

三、基于高中數學新課改建設性建議的綜合探討

(一)新課改教材的建設性探討

基于目前高一教學任務過重,而高二相對輕松的糾結,建議做出教學進度的適度調整.事實上僅將高一“數學必修4”推到高二教學即可.之所以這樣考慮,關鍵在于函數作為高中數學教學重點,有其概念上、模型上及應用上的難點,而將部分內容后移,就是給學生知識反沖、綜合掌握的機會.

新教材應適度將初高中知識的脫節問題達成共識,涉及“因式分解”“立方和與差”與“十字交叉法”等知識,要么重回初中教材,要么充實于高一教材,何去何從要科學考慮,及時妥善加以解決.唯有如此,才能使知識結構銜接得當,使高中數學的實際教學工作趨于合理,發展才能更為順利.

(二)新課改教學的建設性探討

以“數學思想”貫徹教學始終.所謂數學思想,就是以數學思維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概括而言,高中數學已基本接近自然知識領域“上層建筑”,作為高中數學每一位執教者,無論秉承哪種教育觀與數學觀,數學思想必不可少.而落實到高中數學課堂,則需具體函數與方程的形象思維,數形結合的面面俱到,分類討論的互通有無思想,化歸轉化的總結歸納.

以“雙基理念”貫穿育人全程.“雙基理念”重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綜合掌握,也是新時代數學人才培養的關鍵.目前,數學測試的靈活性與新穎性愈來愈強,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如何鞏固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依托基礎的提煉創新領域問題的真解,已成為許多師生努力求索的目標.

四、結語

高中數學新課改是教育系列改革中一項長遠話題,難以一蹴而就,而如何順應新課改良好發展態勢,因地制宜解決實際問題成為新課改工作當務之急.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緊密聯系實際,積極做出應對見解與思考.

篇(6)

二、困惑下的沉思

(1)總的來說,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較高,不是盲目跟從,能經常對其進行反思,積極調整自己,并樂于為新課改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議。由此可見,教師的責任意識大大增強了。但是教師仍處于成長和適應的過程中,新課改的實施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跨越式發展的過程。

(2)新課改之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遭遇困境,其一大原因就在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它需要課程專家走出象牙塔,深入教學實際,實現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密切交流。

(3)基礎教育階段仍然應該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科研應該以教育行動研究法為主,以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實現學生的更好發展為目的[1]。

(4)教材的多樣化,絕不是盲目的、低水平的多本化。嚴格教材編寫的管理,鼓勵優質教材的競爭,防止低水平教材的重復。

三、完善新課改的幾點建議

如何讓新課改既利于教師實施,又利于學生學習,使新課改深入、全面、踏實地成為自然狀態,并被所有人接受。本人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改革教師招聘制度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要求的新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歌唱、器樂、舞蹈、說課的綜合能力。但現如今的教師招聘考試主要以各區統考的方式進行,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方面,筆試中絕大多數只考《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并未涉及音樂學科知識,面試以說課或試講為主,也很少涉及彈、唱、跳的音樂基本技能。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音樂教育是在音樂前提下的教育,不能脫離音樂本體,對教師考核也是如此,若教師基本技能不過關,也就無法用自身的表現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和創造力[2]。建議將音樂學科內容納入教師招聘考試中,體現音樂學科特點,這也是素質教育中音樂藝術更受重視的表現,更是新課改順利實施的保證。

2.開發校本課程,增加每周課時,全面提高素質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規定,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每周音樂課為三課時[3]。然而據調查,現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仍為每周兩課時。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只有增加課時,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篇(7)

一、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進展。但是,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對新課標的把握有所偏差,即更多的教師意識到了新課改的新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按照這些要求去做,存在紙上談兵的現象。

第二,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也就是說,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管知識點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的生活,對學生不夠了解,所制定出的教學方案可信性和實用性并不高。

第三,教師所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而且并不重視課堂評價工作,整個教學過程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和進展,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二、新課改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建議

通過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新課改理念下,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事業實現了更好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主觀、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用新課改的理念引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新課改理念明確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養。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地把握新課改的新要求、新宗旨和新內容,并能夠將其投入到日常實踐的教學活動中去;其次,要打破傳統的“教師本位”“應試教育”等教育理念,以新課改的理念為基準,建立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三是要敢于并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不斷地創新和突破。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改變那種帶領學生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問題的答案、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對文章的認識和感想,并引導學生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語感,讓學生從文章中感受到偉大的中華文化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情操,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用新課改的理念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新課改理念下強調有效課堂和高校課堂,所以說,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堂的40分鐘時間,在僅有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是需要一線語文教學者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能夠在備課方面精心設計,內容的選擇要在符合大綱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從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著手,課程的設計一定要精心,選用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有效、科學;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利用小組合作、分層教學等教學方法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還要通過精心的設計課堂教學作業題目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內容,并配合完善的評價機制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此一來能夠使得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3.用新課改的理念創新既有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方法的創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同時也是新課改標準中重點強調的內容。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地研究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的優勢、不足和問題,在探索中前進,在探索中完善。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習的力度,善于借鑒國內外其他學校、其他年級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并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篇(8)

家校協同是指在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資源、教育力量主動協調、積極合作、形成合力,對教育對象實施同步教育,以求使教育效果實現最大化的教育模式。家校協同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新課改對家校協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也在實踐中創造出許多新的途徑,筆者在這里與大家共同探討這些問題。

一、新課改對家校協同提出的新要求

1.新課改要求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學生的生活。“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培養具有完善個性、樂于并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生活化”的個人,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而家庭和學校不僅是學生最重要的兩個生活場所,而且是對學生生活最重要的影響者,雙方只有積極溝通、協調,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生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新課改要求學校與家庭共同構建學生的價值體系。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落實基本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可是在現實教育中,在對待學生價值體系的問題上,學校與家庭往往不太一致。比如,當學校希望學生全面發展的時候,一部分家長卻可能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在目前全社會價值體系異常復雜的情況下,這種方向上的錯位,必將大大降低教育的整體功能。所以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學生的價值體系,需要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

3.新課改期望通過家校協同保障改革順利進行。從操作層面上看,新課程改革在教學方面有許多新的方式,這些方式能不能順利實施,取決于家庭能不能積極配合。比如,在新課程改革展開以后,學生需要完成許多活動性課程教學,單純在學校范圍內不可能完成這些活動性的教學任務,家長的配合顯得尤為重要。還比如有些課程試驗區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減少或者不留家庭作業,這時家長不能理解和接受,這些家長希望老師多布置一些家庭作業,以充分安排孩子們的課外時間,這樣他們才覺得放心,才覺得老師盡到了應盡的責任,這種理解上的差異,需要通過協調、溝通來消除。

二、新課改背景下家校協同的新途徑

家校協同的具體途徑很多,傳統的方式主要是家長會、家訪等,新課程實施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又摸索出許多新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學校教育走向民主和開放的必然要求,它標志著學校教育形態的變化。它主要是由學校聘請關心學校,熱心教育事業,在教育方面有經驗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不但適時地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而且還參與學校規劃決策的討論,日常的教學管理,并且隨時可以把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學校。

2.家長開放日。學校定期向家長開放,讓家長走進課堂,了解學校,也是家校協同的新途徑。在家長開放日中,學校和老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教育活動,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機會給家長選擇。家長可以進入課堂聽課,也可以參觀學校的校情展覽。

3.教育沙龍。學校和家長通過“沙龍”的形式,定期在一起聚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交流,也是家校協同的一種新途徑。由于沙龍交流具有休閑、寬松的特征,家長和老師可以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暢所欲言,有利于家長和老師平等地交流,有利于激發家長參與教育的意識,共同提高教育能力。浙江杭州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就定期舉辦這樣的教育沙龍,深受家長的歡迎,并已漸漸成為家校協同的重要方式。

4.互動短信。學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通信公司合作,利用短信平臺與家長交流,也是家校協同的一種新途徑。學校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用短信方式將學生的個人情況,學生所在班級的情況,學校的情況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發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回復短信向學校和班主任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這樣,家長在百忙之中可以輕松掌握學生的基本動態,學校也可以通過短信了解家長的看法和建議,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浙江嘉興市實驗小學使用這種“家校互聯”短信平臺,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現在,每天閱讀滲透著老師們濃濃愛生之意的短信已經成為家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家長甚至將老師們發送過來的短信每一條都保存了下來,記錄孩子的成長史。同時,家長們也積極回復老師們的短信,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中。目前,這種“互動短信”式的協同方式已經向其他學校推廣開來。

5.網絡論壇。新課程實施中,一些學校利用互聯網創建論壇,并把論壇地址告知家長,家長和學校可以通過在論壇留言進行交流,也成為家校協同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通過論壇留言,向學校反映意見和建議,并且可以在論壇上與可以與其他家長教育經驗進行交流;學校可以通過論壇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另外,可以通過論壇把眾多家長的觀點收集起來,集中人力、精力進行分析和解答,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高學校教育的效率。超級秘書網

三、新課改背景下家校協同應注意的問題

1.學校和教師應掌握與家長合作交流的技巧,堅持主動、公正、平等和的原則,與家長和諧交流。另外,對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的協同教育,應給予更多關注。

2.家長要主動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同時,要對自己的孩子做出合理的評價,不能期望過高,眼高手低,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計劃和學習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步。

3.“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學生才是教育真正的主體。在協同教育中,家長和老師都要傾聽學生的心聲,重視學生本人的看法和觀點,讓學生參與到家校協同的活動中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向學校提出的任務是如此的復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養,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新課程實施中,只有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系、協調一致,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篇(9)

1.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誤區

誤區一:照本宣科,缺乏創新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直接采用教材中的內容,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學。這種做法節省了教師的時間,憑借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無需再花費精力鉆研教學內容。但是這種語言學習方式缺乏新意,長此以往,學生感到乏味無趣,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另外,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要求不相符。

誤區二:固守應試教育模式

在高中英語的《新課程標準》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培養。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通透理解新課標內容,甚至一些教師將新課改拋之腦后,仍按照傳統方式開展教學。尤其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教師迫于高考成績的壓力,不得不采取填鴨式教學、搞題海戰術,新課改的執行完全變了樣。

誤區三:忽略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學生的知識量達到了一定程度,必然會轉化為能力。因此,往往缺乏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系統培訓。實際上,英語作為連通世界的紐帶,更多應用于實踐中,但是在課堂中,學生真正開展語言實踐的時間和機會并不多,結果造成學生雖然學習了英語,但是不會寫、不會讀、不會說、不會聽的卻不占少數。

2.完善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建議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力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消極情感因素。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反感,歸根結底是不興趣。根據新課改要求,應樹立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積極的語言環境,將英語知識應用到真實、生動的課堂中,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基于英語學習的特殊性,應注重“學以致用”,讓學生不僅學會生詞、語法等知識,更重要的是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教師可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鍛煉聽說讀寫能力。

建議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意識

在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材的容量進一步擴大,包含更多信息容量,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感。同時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英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文化,其思考方式也有所區別。應用英語的最佳方式,就是在需要說英語時,腦海中直接采用英語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將語言脫口而出。但是很多高中學生,甚至老師都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往往以漢語邏輯翻譯英語,再套用英語語法模式,這樣就非常容易產生語法錯誤。這種“中文英語”的思維過程,降低了英語的應用效率,不能在腦子中形成直接的語言反射,往往造成英語學習僅是應付考試,卻成為了“啞巴英語”,違背了新課改中對英語教學的根本需求。因此,幫助學生樹立基本的語言意識,提高英語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可借鑒語文學科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多思考單詞和句子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以及使用結構、排列關系等,形成英語用詞用句的邏輯思路,日積月累全新英語思維模式,形成語言意識。

建議三:正確處理高考與新課改的關系

在新課程改革中,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最終目標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變過去重語法、重詞匯知識,輕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觀念。過去,很多教師花費大量時間用于講解詞匯運用、語法規則等,以提高戰術方式奠定學生英語基礎,培養出應試技能較高的學生,以應付高考教育的需要;但是在高中英語新課改的要求中,不再提倡這種學習方式,但是這引來很多教師和家長對高考成績的擔心。以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高考體制與新課改中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尚存在矛盾,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與廣泛認可,考試體制將會日趨科學、完善,并將成為今后改革的重點方向。

建議四: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學習英語,并不僅僅是會讀、會寫、應付考試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實現語言溝通。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重視發音練習。基于高中班級的人數較多、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教師無法在課堂逐一矯正學生發音。因此,提倡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以小組為劃分,每天采取一定的時間,加強對英語語調的模仿,如語句的換氣、停頓等,互相對話、互相糾正,由教師定期抽查,匯報課下練習情況。這樣,學生慢慢養成了說英語的好習慣,提高英語發音的準確性。

建議五:注重閱讀能力培養

教師應根據高中學生的個性特點、詞匯量的掌握程度等,開設閱讀課,引導學生閱讀篇幅較大的小說節選、科技文章等,幫助學生通過語言應用,感悟英語文化和世界動向。同時,在長篇閱讀中,磨練了學生的耐心,提高他們從文章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師還應推薦學生多觀看電視英語頻道、關注國外新聞,通過瀏覽網頁或翻閱數據了解國外歷史傳記等,通過各種渠道感受外國文化,不斷拓展學生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與能力。

建議六: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

注重發揮課堂評價的重要作用,主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讓學生做好復習和預習準備,在課堂中對先對已學知識點進行提問,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并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邏輯、發音標準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地位;其次,加強課后評價,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全過程表現,實行形成性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果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每個學生都應有一份綜合成績表,記錄平時的預習情況、課堂表現等多方面考核內容,并在每學期期末反饋給學生及家長。

建議七: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下的一種全新教學方式。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主要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專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最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大概模式為:首先,教師提供材料、提出問題;其次,學生分析問題、表達想法;最后,教師進行客觀評價。教師應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針對專題,提出與學生知識水平相適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找材料,通過對問題的分析過程,形成自己獨立的認識,并使用英語流利地表達出來。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職能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過程,并對結論進行綜合評價。

由上可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已經做出相應的改變,并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容忽視,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才能推動高中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雅.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英語教與學的認識[J].科教導刊.2010(24)

[2]王曉麗.一節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實景與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4)

篇(10)

通過幾年新課程改革的實行,新課改確實給基礎教育注入了生機和活力,課程理念與課堂實踐也實現了逐步融合。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推行過程中的問題有:教師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課堂“對話”的“溫度”,忽視了深度,把課堂“對話”簡單地理解為“回答問題”、課堂提問;過分追求課堂趣味性,忽視學科性:片面夸大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使用不當。對此提出如下建議:有關部門要改進師資培訓方式;教師對新課改要認識到位;教學不要走形式主義: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1、問題。

1.1教師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課堂“對話”的“溫度”,忽視了深度。把課堂“對話”簡單地理解為“回答問題”,課堂提問。為了追求課堂的所謂“活力四射”,整節課頻繁提問、隨意提問、簡單或欠科學提問,出現“滿堂問”的現象。這種現象,表面看去,學生似乎是在主動學習,其實質是教師預設好結論,然后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猜測,并以預先設定好的答案為最終目標,以此鎖定學生的思維。

1.2過分追求課堂趣味性,忽視學科性。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課堂興奮度,確實很有幫助。但有的教師為追求課堂趣味性,一堂課里做幾個小游戲或一段小品劇,有時需要十幾分鐘。課堂“溫度”倒是高了,師生感情也很融洽,卻忽視了學科性、知識性、思想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的統一。課堂氣氛雖然熱烈,但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知識,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這節課完成沒完成教學任務,似乎不重要,只要下課鈴一響就剎尾。

1.3片面夸大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課改的標志。于是,分組、交流、討論,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喜歡說哪個就說哪個。教師忙于一個個活動的組織、展開,忙于在各個小組問轉悠,課堂出現一片“生機勃勃”、“熱鬧非凡”的景象。不管學生回答對還是錯,教師都說“真棒”、“很好”;學生能獨立完成的任務依然組織學生合作。這實質上是一種“牧羊式”的教學。這種教學片面夸大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失去了教師的引導價值。

1.4多媒體使用不當。多媒體輔助教學(CAD對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過多追求教學課件的趣味性、新穎性,忽視了教學功能是不可取的。包裝華麗,令人眼花繚亂,時而插入一段音樂,時而演示卡通動畫,使課堂成了多媒體功能展覽,這樣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了課堂教學。比如有些課程,上單純的計算課或概念的講授時,就沒有用計算機輔助的必要了。因為,這時候的計算機只能起到幻燈機或小黑板的作用,完全體現不出它的不可取代的優越性。在目前的一些公開課中,有的教師只是在電腦前點點鼠標,敲敲鍵盤,甚至連板書也由電腦完全代替。學生一點筆記也沒記。

2、建議。

2.1有關部門要改進師資培訓方式。目前,新課程師資培訓主要采用理論學習的方式,雖然說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理論學習是必要的,但過分強調會使教師在接受培訓時,容易脫離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這種培訓活動本身在一定意義上實踐著“教育浪費”,它對教師的傷害遠不只是精力與財力的無效付出,更造成了教師對教學價值觀、過程觀理念與實踐的分離,這也是教師未能深入領會新課改精神實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應重視以案例研究、教師的相互交流和反思為主的培訓方式,多組織教師走出去學習,多請縣、市、省優秀教師到鄉下實踐教學。

2.2教師對新課改要認識到位。教師應不斷地加強對教學理念的學習理解,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教師應具有更寬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更強的專業適應能力;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學技能、更強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寫教學后記、案例分析、觀摩他人的教學成果、交流與探討、與學生進行反饋教學等方式不斷改進教學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實效并以此作為課改的支點,這樣才會使改革有新思路。

2.3教學不要走形式主義。不少人把新課程改革看成是課堂上所謂的“活力四射”、“生機勃勃”、“熱鬧非凡”,其實不然,課改的真正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力、塑造創新型人才。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組織好課堂落實任務,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多媒體教學不是“體現課標精神”的標簽,也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要認清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在現代教學中的優勢,輔助教師高效教學。

上一篇: 水利工程安全監理規劃 下一篇: 高效節能灌溉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伊人天堂一区二区 | 五月天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在线精品三级视频在线网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在线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