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23:1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產業發展的建議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一)從戰略高度謀劃人參產業定位與布局。人參產業是支撐北方特產大省建設的支柱性產業,人參藥食同源產品有望成為百億元量級的大宗出口商品。建議省委、省政府高起點統籌謀劃產業發展,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人參產業。一是堅持高端定位。把吉林人參定位在國寶、國粹、真正的人參宗主國,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人參民族品牌,制訂人參科技開發總體規劃,包裝人參大項目,爭取國家資金扶持。二是實施大企業集團方略。把目光緊緊鎖定在招大引強上,借助大企業和大集團的實力,整合人參產業的優勢資源,全力打造人參產業的領航旗艦。三是強化科技支撐。以“國字號”旗艦醫藥企業為龍頭,整合全省的科研資源,建立國家級科研機構,集中力量開展人參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努力實現人參產業的“科技突圍”。四是提升人參產業軟實力。人參源于中國,有4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應下大力氣發掘人參文化,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宣傳弘揚中國人參文化,從文化力層面演變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一、XX縣養老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落后。受傳統觀念影響,XX縣大部分老人對新型養老方式抱有偏見,認為只有居家養老才是最符合其內心愿望以及現實需求的養老選擇,被送到養老機構則是子女不孝順的表現,有些老人愿意到養老院養老,但是子女怕外人說三道四。相對于大城市如火如荼的養老產業,我縣的“夕陽紅”產業略微顯得舉步維艱。
(二)整體水平有限,服務質量不均衡。我縣很多的養老機構,尤其是社會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設施簡陋陳舊、服務質量不高、服務不規范、管理不健全等問題,且發展水平并不均衡,好的養老院床位難求,條件一般的則入住率不高。不均衡的發展也制約了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三)未建立起專業化服務隊伍。目前,XX縣養老機構專業護工占護工總數的20%甚至更低,剩余護工以普通務工人員為主。這些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養老護理培訓,缺乏必要的專業素養和護理技能,且護工工資沒有保障。工作的不穩定加上觀念上的排斥,使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嚴重缺乏,專業化服務的供求極度不平衡。
(三)政府對養老機構的補助政策覆蓋面有限。目前我縣很多的養老院尚支付不起需要看護老人的最低成本開支,極易出現虧本經營,總體營業狀況并不理想,進而影響了養老產業整體的發展。
(四)養老機構自購土地、房屋困難。養老機構場所的建立標準相對較高,包括相對獨立、居住寬敞、設施齊全、有活動場所等條件,租用場地不僅通常達不到這些要求,而且不利于養老機構的長期發展。但是養老機構的投資者在自購土地時又往往會有資金不足、購地手續繁瑣、無相關扶助政策等困難。
二、關于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建議
1.從內容上來說,要把本項規劃納人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年度計劃,并在四個方面做出部署:
(1)研究確立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的戰略發展目標。這其中包括電影院線建設目標,電影、電視劇、動漫等的發展目標,影視產業平臺建設目標,影視產業經濟發展目標等。
(2)構筑富有開拓性、操作性的政策保障體系。這一體系中應包括影視資金利用與投融資政策,影視人才引進與培養政策,影視拍攝與放映專項服務政策,影視精品項目孵化機制政策,影視劇本評估體系建設政策等。
(3)建立并完善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這包括整合資源形成權威的行業協會體制,并與省委宣傳部的文產辦、文藝處,省文聯的電影家協會,電影電視評論協會等對接,最終使上述機構主辦和承辦、協辦的影視活動多樣化、研討經常化、交流固定化。
(4)明確各個階段的總體工作部署以及設置系列重大專項計劃、重大項目工程等。
規劃重大專項計劃或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集中力量打造精品,以點帶面把影視產業培育為云南文化強省的支柱行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輻射南亞、東南亞,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服務。
2.從原則上來說,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敢于“抓大放小”。
一方面,政府主要做的是政策制定、氛圍營造、平臺搭建、人才培育、資金扶持等工作,其他的,應交給市場去做。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精品的創作生產,扶持那些有較高思想、藝術水準和市場價值的優秀影片的創作生產,大力支持影片在云南取景、攝制、進行后期制作,宣傳提升云南整體形象,積極支持對云南電影產業有較大推動作用影片的拍攝。
針對近年來云南電影拍片數量增長乏力的狀況,我們要改變以往的做法,不要片面追求數量,而應集中人力物力推出“大片”。這里所說的大片,不僅僅是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片,還有那些藝術上乘、制作精良,具有廣泛市場號召力的優秀電影,這樣的片子可以一當十,拍好一部,影響一片,這是我們應該大力扶持的佳作。
(二)彌補劇本創作與電影放映兩個短板
1.注重加強云南的創作力量培養。總體來看,云南省專業編劇力量薄弱,創作人員青黃不接,有待扶持和培養。這可以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建議《民族藝術研究》等刊物推出創作專刊。從近處說是讓劇本有出路,從遠處看是為尋找劇本的制片人有米下鍋,從而改變我省劇組中出現的“劇本荒”問題。二是整合各方資源,定期開辦影視劇本創作培訓班。聯合各地文聯、云南影視產業發展促進會、云南電影集團、相關高校與民營影視企業,形成合力,定期開辦影視創作培訓班。培訓班主要圍繞劇本創作,特別是已經發表的劇本,或者想要發表的劇本展開討論與培訓,切實提高培訓實效。三是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劇本評估體系。
2.在電影放映服務上,建議從兩方面進行創新。云南題材電影進人院線受阻,而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2014年開始節目飽和,每年購進數字電影的計劃降低為60部。因此不能再鼓勵數字電影和低成本電影的投資生產,云南題材電影的放映服務需要加強。一是探索在大學城進行云南題材電影、微電影專場放映服務。年輕人思維活躍,能夠迅速接受新生事物,是推動云南影視發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可探索在呈貢大學城依托某一高校,面向10多萬大學生,進行云南題材電影的專場放映,鼓勵大學生自拍微電影與實驗電影放映,鼓勵云南本土企業的作品在此放映,激發年輕人的創造活力與創作熱情。二是探索建立電影公益放映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放映機制。鼓勵云南題材電影上山下鄉,到礦區、社區、山村、軍營等地進行公映、播放,給予一定的補貼;鼓勵電影放映機構對云南題材電影進行優惠票價放映,并推介給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結合國家文化部的新農村數字院線、部隊數字院線等的補貼政策,制定云南題材電影放映的新的補貼政策;對云南本土影視企業在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上放映產生較大影響的優秀作品給予獎勵。
(三)搭建和設置具有標志性的影視交易、交流、研究平臺
建議由政府主導,統籌國內外市場,聯合企業、高校、媒體等,共同打造三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交易、交流、研究平臺,營造良好的影視業發展氛圍。
(一)從企業積聚到產業集群
以往通過園區建設,從空間上將一系列看似關聯的企業集中到一起,實現了企業積聚,但是各個企業之間并沒有相互聯系,沒有產生協同效應,競爭力較弱。而產業集群是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相關產業的廠商,以及相關的機構(如大學、制定標準化的機構、產業協會等)構成的群體,它是在某一特定領域中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產業集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分工效率并產生外部經濟、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還可以推動企業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政府要加強產業鏈和價值鏈研究,建立科學園區準入制度,嚴把審批關口,推動園區內業務外包,提供公共技術和服務平臺,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在領域上講,既要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也要培育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傳統性產業集群。
(二)重視虛擬集群建設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企業積聚的局面,并且土地資源緊缺,許多城市很難有大片土地用于產業集群的發展,而且實體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企業調整區位,成本較高,虛擬產業集群強調了虛擬(網絡園區)的作用,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產業政策集成等手段,將相關產業的企業連接起來,形成虛擬產業集群,低成本實現產業園區升級。同時,要大力發展智慧園區,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將產業鏈上的不同企業連接起來,實現空間分離的產業集群效應,不論空間上屬于哪里的企業,都可以通過會員制享受園區的服務和優惠政策,這樣不僅可以整合區域性資源,也可以整合全國乃至全球資源。通過虛擬集群和智慧園區的同步建設,加強國內各類科技園區創新、服務和管理能力,為科技園區鑄就一套超強的軟實力,從而形成以科技園區位依托的一批產業集群。
二、從鏈條來看,重視產業鏈整合
(一)動態看待產業技術的演變
高技術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從全球產業體系中動態篩選,具有戰略影響、新興涌現、持續擴散的創新驅動型產業。最主要的特征是核心技術的高頻演進、動態發展的,現實中往往是一代技術尚未形成產品,二代技術邏輯已經問世,三代技術原理著手論證,四代技術概念開始提出。在面對這樣高速演進的產業,政府政策必須從靜態思維中走出來,防止出現“支持某種核心關鍵技術產業”的提法,從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入手,培育和實現“基礎科學研究―應用科學研究―生產技術創新―使用產業研發”的完整鏈條。同時,加強關鍵技術預測,制定和實施大型科技計劃。
(二)重視產業融合
面對服務業與制造業、服務業與服務業在某些產業的融合趨勢,產業促進也必須改變以工業和服務業為清晰邊界、相互割裂的工作局面,必須建立系統的、有機聯系的產業促進體系,通過加速產業融合提升產業水平。另外,政府要通過組織大項目積極引導技術集成創新,并通過產業化完成相關高技術產業的融合,滿足我國的高端市場需求。
(三)整合產業鏈條,支持高端環節
新興技術在研發端很難受到廣泛的關注,而需要科技經紀機制等模式實現技術、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目前,普遍存在科研端和項目端脫節,項目端和產業端脫節,產業和基地脫節,沒有形成鏈條化發展。發展新興產業要堅持“研發―項目―產業―基地”和“咨詢―金融―商務服務”兩條線貫通。因此,在支持產業發展中,要動態的、有規劃的對某些產業的關鍵技術、關鍵環節進行支持,要對產業融合的節點、關鍵技術進行支持,要對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進行支持。
三、從模式來看,重視要素的集成
現代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知識的持續積累、人才的創新集群、相關配套設施的有力支持。因此,必須建立科技、人才、資本、市場等高端要素密集積聚于集成,才能實現產業的持續發展。
(一)大力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新基金,完善金融支持體系
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天使投資者主要來自醫生或律師等高收入人群和巨額遺產繼承者、民營企業的成功創業者、大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政府要加大引導力度,使這些人群成為天使投資者,擴大天使投資規模;組建天使聯盟,并借鑒美國的ACE-Net,組建天使投資者網絡,通過網絡平臺,小企業其商業計劃書,讓投資者直接和創業者溝通、交流,以及組織培訓和座談等;健全天使基金的風險管理、項目組織、專家評審、盈利退出模式以及激勵約束機制等。
加快發展風險投資。政府出資設立的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與國內外實力雄厚和經驗豐富的創業風險投資機構一起,發起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以引導投資、帶動貸款,分擔風險、分享收益為原則,引導社會資金對科技型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帶動商業銀行貸款。
繼續擴大創新基金規模和使用范圍,積極發展私募股權投資,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主要用于投資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清晰的中試及擴產項目,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傳統政府對企業的橫向的、無歧視的創新支持政策,由于政府人員對于商業和技術知識的缺乏,以及申請程序的,只能暫時減少企業的創新成本,卻不能改變企業的長期戰略構想。區域創新系統以合作創新活動和支持創新文化為特色,建設區域創新體系必須超越“科技活動相關機構”的范圍,立足整個經濟體系,著力國家創新體系的區域化。要從垂直管理向與企業合作轉變,注重打造兩個系統:知識應用與開采子系統,主要由具有垂直供應鏈網絡的公司組成;知識生產與擴散子系統,主要由公共組織組成。同時,要重視服務業創新,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服務領域的創新。
(三)建立綜合人才積聚機制
首先,建立合理的人才譜系,與衍生產業譜系相適應。要營造一個較寬的人才譜系,即不僅需要高層次的專業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較高的知識層次、較強的創新能力、掌握熟練技能的技術工人,更需要大量的熟練勞動力來構筑高性價比的勞動力池。
其次,建立人才綜合保障體系。具體政策措施包括:項目扶持資金,提供辦公用房,專家公寓,協助在合作高校申請兼職教授,個人所得稅減免,高端人士社會保障計劃,解決配偶就業和子女上學問題等。
(四)利用政府購買、稅收、補貼、價格等機制拓展市場
加大財政對消費者的補貼力度,推廣新產品。采取多種形式的政府采購政策,新興技術在研發前期沒有明確的最終產品,并不在傳統的政府采購范圍之列;而且一些中間技術或不成熟的產品可靠性差,普通用戶不會購買。可以考慮“創新采購”政策,即政府作為創新性技術(或解決方案)的先導用戶,為新興技術提供一個政府“引導市場”,來刺激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與創新活動,帶動銀行、創投和社會資金對新興產業研發的投資,促進創新產品(技術)進入市場。通過稅收改變替代產品的價格,擴大新產品的市場,如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征收傳統汽車環境稅,來刺激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四、從措施來看,重視政策獨特性
政策既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獨特性。出臺措施應該抓住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措施。以服務外包為例,中央和各地都出臺了很多的政策建議,但有幾個方面,仍需加強。
(一)設立數據自由港
目前在承接國外關于信息及信息相關服務外包的過程中,由于信息涉及企業的機密,很多企業不愿意接受信息監管。可以考慮建立一個數據通訊出口港,借鑒發展制造業外包建立保稅區的概念,只要數據來自國外,在加工處理后不在國內傳播,則可以免于監管。
(二)大力推動政府(公共部門)外包
要強化預算約束,從利益上促進各級政府節約公共服務成本,進而推進服務外包的發展。政府服務外包領域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網絡、軟件開發和維護管理;培訓教育,專業技術鑒定、檢驗、檢測;統計、論證、咨詢、課題調查研究,規劃編制、法規規章等文件的起草;政府法律顧問事務,居家養老等社會公共服務,公務活動的組織、服務,后勤服務等。
(三)組建虛擬整合平臺
服務外包企業集中在一個物理園區,沒有必要,可以組建虛擬整合平臺,主要手段是建立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如通過路纜、衛星等方式連接通信;同時提供公共技術服務,利用這些手段建立虛擬整合平臺,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五、從對象來看,重視領頭企業培育
政府要加大對領頭企業的培育,多關注和培育本土成長性好的中型企業,而不是只關注龍頭企業的引進與服務。但是由于領頭企業的識別需要專業知識和前瞻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來識別。同時,應該鼓勵行業進行重組,通過競爭和整合來培育產業中的“明星”企業,從而提高行業應變能力。
六、從動力來看,重視挖掘現有企業的潛力
(一)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繼續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重點是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可以通過規范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等形式,逐步改制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建立起激勵約束相容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增強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
目前,全市茶園保存面積為萬畝,茶葉總產噸,其中名優茶噸,普通綠茶噸,老青茶噸,年產值約萬元,其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茶園有萬畝,福鼎大白茶等良種茶園約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約畝,僅占茶園總面積的,通過調查分析制約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⒈茶園老化,品種低劣,經營管理粗放,以老青茶和低檔茶為主。生產實踐證明:缺少良種,難產名茶,茶葉效益就差。⒉加工設備陳舊老化,加工生產能力低;加工廠房破舊,衛生條件差;加工技術退化,產品質量低。⒊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茶業產業發展,生產、加工與市場脫節,不能有效利用銷售市場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⒋經營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茶葉經營者全部是承包國有、集體茶園進行生產、經營,加之承包期普遍很短,生產經營者對生產投入缺乏積極性,普遍是掠奪式經營,嚴重地制約了茶葉產業的發展。
二、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及工作重點
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興業富民為目的,以打造精品名牌,擴大赤壁市茶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目標,以發展良種為先導,以市場銷售為龍頭,以技術服務做保證,以典型戶、專業戶為示范帶動千家萬戶發展茶葉產業。
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是:改造老茶園,發展良種園,全面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擴大綠色食品和有機茶基地,爭創精品名牌,通過品牌效應擴大市場需求,新建茶葉交易市場,組建茶業集團公司,完善生產經營機制。
三、發展目標與任務
⒈五年建成以羊茶、茶庵嶺、新店、神山、趙李橋、官塘、中伙為主的個茶葉重點鎮,全市形成個茶葉重點村,個茶葉種植專業大戶,個名優茶加工大戶,新建一個茶葉市場,籌建赤壁市羊樓洞茶業集團公司,形成公司連市場,市場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茶葉生產經營新格局。
⒉五年后全市茶園面積達到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萬噸,其中名優茶達到噸,總產值達到億元。從事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經營戶突破千戶。
⒊良種茶園建設。××年引進優良品種新建畝無性系茶葉良種母本園。采取改造老茶園與發展新茶園相結合的辦法,年共發展良種茶園萬畝,其中××年畝,××年畝,年至年每年各發展畝。
⒋大力推廣無公害茶園生產技術,××年擴大無公害茶園萬畝,××年擴大無公害茶園萬畝,年全市所有茶園必須達到無公害技術生產標準。
××年申報—個綠色食品茶園生產基地,面積畝。
××年申報一個有機茶生產基地,面積畝(××年選址定點)。
⒌改造和新建個名優茶加工廠,從××年開始每年改造和新建個標準化名優茶加工廠。
⒍××年新建一個簡易茶葉交易市場,地點擬定在市特產局附近(待條件成熟籌建農副產品規范市場)。在現有品貴公司的基礎上,籌建赤壁市羊樓洞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和市場的銷售為龍頭帶動茶葉產業發展,年銷售茶葉達到萬斤。
⒎爭創優質名牌,參加省、部名優茶評選,每年創優質名牌—個。
四、主要工作措施及激勵辦法
⒈加強領導,專班常抓。茶葉是一個多年生經濟作物,其經濟周期長,經濟效益持久,也是我市的一個農業支柱產業,要發展茶葉產業,首先各級要加強對茶葉產業的領導,再就是要有專班人員常抓不懈。為此建議要有一名市級領導專抓茶葉產業發展工作,茶葉重點鎮的茶葉生產工作任務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與此同時組建赤壁市茶葉產業辦公室,安排—名專業技術人員,其主要職責是:抓好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指導與服務,督促落實各項生產任務的完成,加強與國內外茶葉產業界的聯系,聯絡茶葉協會會員,通過信息溝通,促進和指導我市茶葉產業的發展。
⒉部門支持,項目扶持、促產業發展。市發展計劃局、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特產局、科技局、扶貧辦、農業綜合開發辦、金融部門等職能部門都要支持茶葉產業發展。
⒊組建赤壁市茶葉協會,通過協會網絡生產、加工、銷售大戶,共商赤壁茶葉發展大計,協調好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達到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信息共享,利益共沾,促進茶葉產業的發展。
⒋培育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的典型戶、專業戶,通過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全市茶葉產業發展,對這些茶葉經營大戶,從技術、資金、項目、稅費優惠等途徑給予扶持,使其成為茶葉產業的標兵和帶頭人。
⒌運用科技創名牌,聘請知名茶葉專家擔任技術顧問,與茶葉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合作,建立科技推廣網絡,將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培訓納入農業培訓計劃。
⒍采取以獎代補的養事方式扶持茶葉產業發展,具體獎勵標準建議如下:
()新建良種母本園,經檢查驗收,每畝獎勵元。
()新建良種茶園,每畝獎勵元。
()鼓勵爭創精品名牌,凡新獲得省級名牌產品獎勵生產單位元,新獲國家級名牌產品獎勵生產單位元。
()取得無公害茶葉產品認證的生產單位,獎勵元;取得綠色食品茶葉產品認證的生產單位,獎勵元;取得有機茶產品認證的生產單位,獎勵元。
()鼓勵茶葉加工戶更新機械設備,爭取農機補貼政策,按購買機械價值補貼。
()銷售名優茶達到萬斤,獎勵元。
()××年組建茶葉協會、茶葉銷售公司、茶葉交易市場,每完成一項工作獎勵元。
1.2海工裝備企業普遍存在融資困難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江蘇多數海工裝備制造企業都感到融資壓力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海工裝備產業融資需求量大。海工裝備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很多油氣工程裝備是“天價”。例如,南通中遠船務承建的圓筒型超深水鉆井儲油平臺“希望一號”總造價達6億美元。同時,海工裝備產品交付訂金少,制造企業墊付比例高。常規船舶產品訂金以前是總造價的80%,現在減為40%。相比之下,海工裝備產品訂金則少得多,通常只有10%,最多為15%。(2)海工裝備產業信貸條件嚴苛。金融機構對海工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難以掌握,同時國內又缺乏權威的海工專業咨詢機構,這不僅使金融機構對具有一定建造經驗的大型企業信貸慎之又慎,而且對沒有相關建造經驗的海工企業及中小海工企業更是避而遠之。此外,國內金融機構總體上多擅長信貸業務,針對海工企業的金融創新產品不多,而且規模較小。(3)海工裝備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門檻高。除南通中遠船務等少數國有企業外,包括熔盛、新世紀、新揚子等骨干企業在內,江蘇大多數船舶及海工裝備企業屬于民營性質。即使像熔盛這樣的大型民營企業,其授信也是嚴格建立在報表業績基礎之上;而國有企業靠國資委擔保,業績差時往往也能貸到款。而江蘇省海工民營企業以中小型居多,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發展起來,規模不大,業績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差,一般難以獲得銀行信貸支持。(4)當前船市低迷對船舶及海工企業造成更大資金困難。受船舶市場蕭條的影響,銀行收緊了對船舶企業的融資信貸。由于一些船東延期付款,延期接船,甚至棄船,船舶企業投入的大量占用資金難以及時變現回收。同時,一些企業股東對造船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充滿擔憂,投資意愿降低,大量資金無序抽出。對于江蘇大多既從事船舶建造又從事海工裝備制造的企業來說,這種狀況加劇了資金困難。
1.3海工裝備產業中盲目“跟風”現象露出苗頭2008年出現國際金融危機后,特別是2011年發生歐債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船舶市場逐步進入“寒冬”。在政府相關政策的鼓勵下,江蘇不少傳統船舶企業紛紛進軍海工裝備市場,力圖借助海工裝備產業走出困境。近年來,南通市427家規模以上船舶企業中有29家轉型為海工裝備企業,全市前五強造船企業均已涉足海工領域。同時,泰州、鎮江、無錫等市一些船舶企業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挺進海工裝備行業。此外,以南通為核心的沿江地區還新建了或正在籌建一批海工裝備企業。目前,全省海工裝備項目呈現出決策快、投入大、建設速度快、產出快的特點,生產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然而,在海工裝備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少數中小船舶企業不顧自身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盲目跟進,不免令人擔憂。海工裝備與造船工業的關系,既彼此相關,又存在差異。國際上大量的海工裝備大多都是由船舶企業建造完成的,但因海工裝備的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等特性,只有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才能承擔。(1)海工裝備產業對企業的技術力量要求很高。海工裝備是典型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設計復雜,生產難度大。每個海工平臺必須根據業主使用海域的地質、水深、波浪等情況進行不同的設計,不會像三大主流船型那樣大批量訂貨生產。(2)海工裝備產業對企業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要求很高。海工裝備是高投入產業,資金需求量大。相比于常規船舶8~12個月生產周期,海工裝備項目往往需要3~4年,資金回收期長。(3)海工裝備產業對企業的產品質量和項目管理要求很高。海工裝備是高風險產業,在進軍深海的過程中,自然環境的惡劣程度超乎想象,這對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因BP公司鉆井平臺爆炸引起的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令世人震動。不同于船舶,鉆井平臺等多數海工產品在設計壽命內原則上不可能返回原廠維修,萬一出現問題必須現場處理。按照一般造船企業的管理模式去運行,不能滿足海工裝備生產要求。如果企業建造了一兩個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高投入海工平臺,就有可能被擊垮。(4)海工裝備市場需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據德國DVB預測,今后5年,作為主流海工裝備的海洋鉆井裝置和生產平臺的年總需求量約為30座(艘)。以我國三五年后占據世界市場30%計算,我國平均年建造量10座(艘)左右。即使在海工市場興旺情況下,我國年建造量充其量達到20座(艘),仍低于兩三年后我國海工裝備的制造能力。
2促進江蘇海工裝備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應對策略
2.1著力加強海工裝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充分實施現行支持海工裝備研發的財稅金融政策。積極落實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支持政策、技術改造支持政策以及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現有的江蘇省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等,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工藝,實施一批重大創新項目,全面提升海工裝備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快企業研發平臺與載體建設步伐。突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大研發投入,規模以上海工裝備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至少要高于銷售收入的2%。在加大對南通中遠船務和江蘇熔盛重工兩個海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支持力度的同時,鼓勵骨干企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努力形成以骨干企業為中心、服務全省、輻射全國的“江蘇海洋工程研發體系”。進一步發揮產業技術聯盟作用。近年來,在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主導下,先后成立了江蘇省海洋工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江蘇海洋工程產業發展戰略聯盟、江蘇海洋工程及船舶信息技術應用產業聯盟、江蘇省海洋裝備產業技術合作聯盟等,吸納了眾多從事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及制造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涉海企業作為成員單位,促進了技術創新。這4個聯盟主管部門不同,多數成員單位存在交叉重疊,應當加強聯盟之間的協作,也可適當予以整合,以期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廣泛開展國內外技術合作。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江蘇省設立研發機構,支持有實力、有條件的省內企業并購或參股國外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與省外企業、境外企業聯合開展裝備的研發和創新,鼓勵合資成立研發機構。
2.2大幅提高相關海工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率對各類海工配套設備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根據江蘇實際情況,2015年前,動力定位系統、深海錨泊系統、自升式平臺升降系統、水下生產系統及水下立管等關鍵設備和系統要實現自主設計建造。2020年前,FPSO單點系泊系統、大型油氣加工處理系統、海洋物探專業設備等關鍵設備和系統要實現自主設計建造。樹立自己的海工配套設備品牌。江蘇亞星錨鏈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和出口的船用錨鏈和海洋系泊錨鏈連續多年名列國內外同行第一,產品60%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亞星錨鏈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和國際著名品牌。要培育更多類似亞星錨鏈那樣的海工配套設備龍頭企業,樹立更多的海工配套品牌。優化海工配套業布局。由于受水深航道條件的影響,鎮江、泰州、揚州等市沿江企業很難建造海上鉆井平臺等,應當在發展海工船和海工模塊的同時,充分利用船舶配套產業發達的優勢,著重發展海工配套設備。南通市在重點發展海工裝備制造業的同時,也應加強海工配套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1-0292-01
一、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的現狀
哈爾濱市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著力制定信息產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同時制定了相關政策為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哈爾濱市在計算機應用、傳感器技術、電能儀表及自動化技術、機器人技術等學科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及先進水平。 作為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市擁有大量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以及經驗豐富的科技人員。擁有國內電工儀表行業規模較大的電子儀表制造企業。擁有信息產業重要生產基地。擁有從事計算機軟件通訊和系統集成的企業。哈爾濱市聚集了具有研發實力的高等院校,這些高校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高校還是信息技術研發的基地。這些配套企業與人才資源足以成為哈爾濱市發展信息產業的優勢。
二、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信息產業繁榮發展有賴于一個平穩、有序的產業環境,而這樣一個產業環境的建設必須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但是哈爾濱市沒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制定相應的地方規章,這樣不僅挫傷了企業家投資信息產業的熱情,更是嚴重影響了哈爾濱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也影響到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
(二)信息產業規模較小
哈爾濱市信息企業擁有真正自主產權核心技術的還很少,難以在信息產業中形成拉動作用。哈爾濱市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產業環境相比沿海省份明顯不足,市內的各信息企業之間關聯性弱,沒有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各企業基本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還存在行業和城鄉等各個方面的不均衡,信息產業主要集中城市中心的幾個區,周邊地區幾乎沒有布局信息產業。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哈爾濱市內就存在著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個行業間需求不同的客觀因素。
(三)資金和技術投入不足
歷經“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四個五年規劃階段,哈爾濱市對信息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是整體上仍低于哈爾濱市一些重大行業的資金投入。同時哈爾濱市信息企業融資渠道比較單一,企業規模比較小,難以得到金融機構資金支持。哈爾濱市也采取過一些措施嘗試解決信息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是這些措施大部分是針對一定規模以上的信息企業的,大部分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很難獲得來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扶植。因此,投入資金的不足,直接制約了信息企業發展規模的擴大,實力的迅速提升。
(四)信息產業人才缺乏及企業創新不足
哈爾濱市信息產業人才結構呈現為頭小中間大的人才結構,這種不良的人才結構也導致哈爾濱市信息產業沒有更快的發展。信息產業從業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級人才的缺乏,對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的發展是致命性的,因為這樣使得哈爾濱市信息產業難以做大做強。隨著人才市場的開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人才自由流動性大幅度提高,信息產業人才主要是根據自身勞動力價值被承認的大小來決定事業選擇。哈爾濱市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于沿海地區,加之人才觀念未能跟上時代步伐,有些甚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待遇重視不夠,使得哈爾濱市中高級人才和企業單位原有的技術、管理人才大量流失到沿海發達地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行業競爭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對高技術行業的信息產業而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否足夠強大,關乎著企業甚至是整個行業的前途和命運。大多數哈爾濱市信息企業不具備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重點產品核心技術比較落后,且在產業鏈中長期處于低端位置。這一方面是因為哈爾濱市信息產業原有的體量較小,發展基礎比較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哈爾濱市對信息企業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不足,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企業缺少進行自主創新的資金。
三、促進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完善信息產業法律法規
哈爾濱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并根據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為此應該推動信息產業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加強信息企業與哈爾濱市相關部門的溝通,共同促進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繁榮發展。哈爾濱市信息企業在地域上已基本形成一定程度的集聚,但是產業外部的服務體系還有所欠缺,因此整體規模與其他省市相比較小。因此哈爾濱市需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幫助等方法建立產業聚集程度比較高的服務支持體系,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信息產業基地。
(二)優化信息產業人才結構
信息產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哈爾濱市信息技術人才缺乏,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導致資源大量浪費,而且哈爾濱市整個信息產業技術含量偏低。要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達到信息產業發展的目的,就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因此,哈爾濱市應該積極制定相應政策,加強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多人才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信息行業優秀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充分研究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分配和激勵政策。結合哈爾濱市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引人、用人、留人制度,促進信息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科技研發隊伍的成長和壯大,鼓勵各類人才合理而有序的流動。
(三)建立信息產業溝通渠道
哈爾濱市信息產業中小企業數目多,由于中小企業技術能力較弱,同科研機構交流對話的機會很少。因此,強化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科技中介結構的作用非常必要,應該努力使之成為科技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橋梁和推動力。同時,哈爾濱市應該在技術政策方面充分強調突出創新和產學研結合的重要作用。充分鼓勵技術創新,加強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保護。同時需要健全市場競爭機制,鼓勵良性競爭,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哈爾濱市相關部門應該為信息產業發展創造好的外部環境,使科技成果能迅速的轉化為生產力。要進一步促進和扶持信息產業率先崛起,拉動哈爾濱市信息產業快速發展。同時支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加快發展,使之成為哈爾濱市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
(四)健全信息產業投融資機制
哈爾濱市應該在資金上給信息產業以強有力的支持,同時采取積極措施,為企業擴展融資渠道。哈爾濱市應該加大財政資金對哈爾濱市信息產業支持力度,尤其是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對信息產業的資金投入,應該規定財政資金支持的年增長率不得低于信息產業發展速度。這樣即可以在指標數量上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也可以將這種投入固化,從而建立政府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確保哈爾濱市信息產業資金投入需求能長期得到滿足。積極引導社會閑散資金投向哈爾濱市信息產業,建立多渠道社會融資體系,健全信息產業風險投資機制。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哈爾濱市信息產業,提高外商對哈爾濱市信息產業發展情況的認知度。抓住世界經濟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抓住我國產業發展向內陸梯度轉移的機遇,通過各種方式吸引更多外商企業在哈爾濱市投資。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4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產業綜述
根據光伏特效應原理,通過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的電能稱為光伏太陽能,與之相關的產業稱為光伏產業。在世界各國政府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視和支持下,受技術進步和法規政策逐步完善的強力驅動,光伏產業自90年代后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光伏發電產業于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電池及組件產量逐年穩步增加,2007年中國光伏企業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達到1088MWp,占世界總產量的27.2%,超過了日本和歐洲,成為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第一大生產國。
二、我市光伏產業的發展狀況
我市光伏產業起步于2003年,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市重點發展的四大千億元產業之一――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光伏產業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領導重視、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視發展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出臺了《能源產業規劃綱要》,將其納入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制定了宏大的發展目標,給予全力支持,投資新能源產業除可享受正常優惠政策外,還可得到規模為1000萬元的“專項基金”支持(2008年《關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潔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二)產業潛力大、發展快
從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萬噸、太陽能電池80兆瓦、組件230兆瓦的產能,2008年實現產值53億元,預計到2011年產能將達到:多晶硅2萬噸,拉棒、切片1萬噸,電池組1500兆瓦,總產值超500億元,成為全球知名的光伏產業基地。
(三)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集聚能力增強
我市光伏產業主要聚集在徐州經濟開發區內的光伏產業園中,建成項目有:江蘇中能硅業、江蘇艾德太陽能和寧波麥克森,簽約項目有:臺灣強茂集團年產700噸單晶項目、中美硅晶投資1億美元建設生產太陽能晶片及半導體晶片項目、中能投資2億美元的鑄錠/單晶項目等,逐步形成了從高純多晶硅、電池板、電池組件到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產業鏈,以江蘇中能為龍頭的光伏企業都聚集在徐州經濟開發區內,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業集群。
(四)產業特色鮮明、原材料具備優勢
我市光伏產業的突出優勢是多晶硅材料制備,中能硅業的多晶硅產能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現已被江蘇省規劃為省重點硅材料產業基地,預計2009年多晶硅產量能達到1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產業鏈下游的核心企業――臺灣強茂集團綜合實力強大,在太陽能電池、組件封裝以及產業延伸方面具有競爭優勢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我市光伏產業雖然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光伏產業發展環境惡化,仍存在以下四個突出問題:
(一)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巨大,我市光伏企業面臨困境
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蔓延和深入,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我市光伏產業產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沖擊很大。一是訂單巨減,如江蘇泰德太陽能產能閑置,被迫限產;二是產品價格大幅降低,企業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價格從最高時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響中能硅業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歐元匯率下降使出口企業遭受較大的匯率損失,江蘇艾德太陽能2008年10月份對歐洲出口2億多元,因歐元匯率變動減少毛利近3000萬元;四是在建項目和規劃項目壓力增大,新投資和企業擴張趨于謹慎,普遍處于緩、停觀望狀態,中美矽晶晶片、強茂單晶硅、中能硅鑄錠等簽約項目均處于緩、停狀態。
(二)上游多晶硅產能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產業發展不平衡
目前產業鏈結構不夠合理,呈現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從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產能已達1.8萬噸,不論規模還是技術都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處于下游產業太陽能電池年產能80兆瓦,與上游原材料產能相比發展滯后,同發展目標年產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產業鏈中的硅鑄錠、切片、光伏發電集成生產環節是空白,還有很大發展潛力。
(三)國內區域競爭增強,企業風險加大
國內已有20多個省市都把光伏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其中江蘇、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別擁有一批優勢制造企業集群,產業發展各具特色,全國區域之間競爭發展的態勢明顯。經過幾年高速發展,光伏產業現在已經有產能過剩的跡象,而且由于光伏產品市場嚴重依靠國際市場,產業風險正在逐漸增大。我市光伏產業未來的發展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相關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養薄弱,專業技術人才緊缺
我市光伏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緊缺,技術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產業科研機構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蘇中能”科技研發中心;二是沒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資源,目前我市各大中專院校無相關專業,而且高校與企業合作很少,僅有徐州工程學院與江蘇艾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是對人才培養,提高科研水平重視不足,目前我市尚無針對吸引光伏產業人才和支持光伏企業研發的激勵政策。
四、我市光伏產業面臨的機遇
隨著全球市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國內光伏市場開始啟動,我市光伏產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光伏產業作為國家支持的朝陽產業受到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并且經過此輪國際金融危機,部分弱勢企業被淘汰和整合,產業環境得以凈化,給具有先發優勢的地區和大型規模企業更好的發展環境。
五、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全力以赴應對金融危機,降低不利影響
為消除金融危機不利影響,應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業為中心,提高對企業的服務水平;二是做好已簽約項目的落實工作;三是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目前光伏產業處于低潮期,投資機會少,但不能忽視招商引資工作,招商人員應該積極走出去,拜訪符合我市光伏產業規劃要求的企業,加強與客商的聯系,積極參加和舉辦行業論壇,結識新的客商,宣傳我市光伏產業,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資水平上,為產業景氣時的招商引資工作做好準備。
(二)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要加大財稅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實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資體系建設;四是要加快太陽能示范應用步伐。積極與省政府協調,爭取規劃項目落戶或項目資金支持,以政府為主導建設一批示范性小區、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陽能電站,引導鼓勵全社會應用太陽能光伏電池,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意義和科普功效的應用工程,引導和推動光伏產品的普及應用。
(三)結合當前形勢,完善現有產業鏈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產技術水平,擴大產業鏈上游優勢。在上游原材料制備環節,國內多個大型多晶硅項目逐步達產,供需趨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擴大產能,應重點圍繞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通過引進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術制備多晶硅材料的企業,使生產更加多樣化,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我市多晶硅產能優勢;二是加大對中游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爭取獲得突破。硅鑄錠和切片環節位于產業鏈中端,在我市光伏產業鏈中尚屬空白,隨著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產量的增加,以及國內新開發出性價比很高的大型硅鑄錠設備,目前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爭取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在該環節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產業鏈,與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優勢;三是適度超前規劃,發展下游產業。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及其他光伏應用產品開發環節處于產業鏈下端,由于目前晶硅類電池產能總體過剩,近期投資機會不多,但隨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降低,以及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太陽能的開發及利用,不斷扶持政策,光伏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四)針對光伏產業投資特點,加強招商引資工作
一是提高重視程度,加強招商引資的組織領導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產業招商引資領導小組”,由市領導擔任負責人,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統一指揮產業發展和招商工作,統籌資源,加強組織、指導、協調、調研和規劃工作,形成專業招商力量,適應專業化、精細化招商的要求。二是發展產業集聚功能,依托龍頭企業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蘇中能多晶硅產能優勢,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對來我市投資的中下游企業提供優惠優先的多晶硅供應,其中差價政府可以給與補貼,并且政府應支持江蘇中能、強茂集團等龍頭企業擴充產能、兼并重組,擴大企業規模優勢和對上下游企業的輻射,通過政府行政行為引導企業經營活動,影響行業競爭格局,加快產業集聚,形成具有規模優勢與技術優勢的光伏產業集群,使之成為我市招商引資的重要資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舉辦光伏產業招商會,提升招商引資實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產業發達地區舉辦專題招商會,結合我市產業規劃要求來邀請有實力客商參會。四是針對投資多元化特點,加強招商項目策劃和包裝。針對光伏產業特點建立規范性和專業性的策劃和包裝機制,提升招商項目策劃和包裝水平。
(五)企業主導與政府指導相結合,提升我市光伏產業技術水平
一是緊緊抓住龍頭企業,由政府牽頭,建立產學研、科工貿群體,將政府目標和企業利益結合在一起進行運作;二是在我市有條件的大中專院校及研發中心培養光伏行業的專門人才,并積極引入國內外發達地區專業人才,制定相關人才激勵政策,提高光伏產業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縮小我市光伏產業人才缺口;三是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自主確立研究開發項目的企業給予研發資金補貼;四是加強與中科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以及實力行業組織的合作,利用他們專業水平高和對外聯絡渠道廣泛的特點,獲取光伏產業市場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術發展動態。
參考文獻
[1]關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潔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我國生物產業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無論是在產業規模,還是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均存在著很大差距。目前我國生物產業規模還很小,包括醫藥在內的廣義生物產業規模只有500億美元左右,其中現代生物產業產值約為50億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約為1%左右。生物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主要是中小型企業,缺少擁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和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產品缺乏創新,技術含量低,特別是生物醫藥產品90%為仿制品。不僅如此,目前我國生物與醫藥園區分散、分割、低水平重復問題還比較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布局分散,大多數園區遠未形成專業化分工的產業集聚效應。因此,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生物產業在技術研發階段與國際差距較小,但產業化階段差距在不斷拉大。據專家估計,前者大約相差5年左右,后者相差15―20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國生物產業在發展中受到一些重大制約因素的影響。
(一)資金制約,企業融資難
據課題組對全國1182家生物企業的調查,資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是當前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從表面上看,一是由于我國生物技術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且為高技術行業,無形資產遠大于固定資產,沒有過多的固定資產作抵押或擔保,很難得到銀行貸款;二是沒有創業板市場,中小型生物企業不能直接從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三是風險投資不發達,真正投資于生物企業,特別是投資處于種子期或早期階段的生物技術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很少,生物企業得到風險投資的支持較少。但究其原因,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滯后和金融創新不足,不適應培育新興產業和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需要。金融體制改革的緩慢,使我國非國有的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嚴重滯后。金融創新不足,使天使基金等投資于生物企業早期階段的風險投資難以形成,特別是對應于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有不同投資性質的風險投資公司(基金)進入的風險投資體系難以形成。分析美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蓬勃發展的原因,其重要因素之一是風險投資和股票市場的發達。正是這種體制性的制約,才產生了我國生物企業具有普遍意義的融資難問題。
(二)稅收政策制約,企業負擔重
生物產業是一個正在形成的新興產業。從世界范圍看,目前盡管形成一些大公司,但大多數還是中小型企業。因此,許多國家都制訂了扶持其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為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制訂了研究開發零稅收政策,從而吸引大批跨國公司到該地區建立研發中心。日本也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大公司向生物技術企業投資。但在我國,目前生物企業不僅享受不到優惠,稅負反而高于傳統產業和一般大企業。首先,增值稅率偏高。生物技術產品附加值較高,但物料投入價值低,導致進項稅額扣除少,現行增值稅稅制下生物技術企業的實際稅負明顯偏高。目前生物技術企業增值稅率實際在13―14%,大大高于傳統產業。其次,難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兩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政策。這是由于生物技術產品開發不僅耗資巨大,而且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往往長達10年左右,因而等產品開發出來上市已過了稅收優惠期。因而這一優惠政策不適應生物企業。最后,生物技術產業屬智力密集型產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較高,個人所得稅不能進行稅收抵免,企業負擔較重。
(三)“工程化”瓶頸制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不暢
生物科研成果轉化難、轉化率低是目前科研院所和企業反映最普遍的問題。從課題組所調查的地區看,生物科研成果產業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區更低。據介紹,陜西的科研成果產業化率不到5%。可以說,科研與經濟“兩張皮”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除科研體制制約因素外,一是“工程化”環節薄弱,形成產業鏈條的中游――“中試、放大、集成”等的瓶頸制約嚴重。目前一些科研成果在實驗室里的產品都達到標準,但一旦進行中試、放大和規模化生產,就不成功。從企業角度來說,這一成果仍然不能滿足生產和商品化需要。而對科研機構或科研人員來說,由于無中試基地或無資金進行中試、放大,其科研產品不能直接延伸到下游,從而造成產業上、下游鏈條的銜接不夠,大大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二是科技中介機構不發達,缺乏科技成果經紀人和有較高信譽的科技成果評估機構。在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由于缺乏公正的評估市場,企業與科研成果持有人因信息不對稱而互不信任,嚴重影響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比如,有的企業認為與專家合作困難,專家有好成果不愿出讓(想自己搞產業化)或報價太高;而科研成果持有人則認為,企業往往不守信,導致自己被騙或吃虧上當。
(四)醫療體制制約,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在目前醫院“以藥養醫”及其壟斷性醫療體制下,國家對醫藥產品降價、實現招投標等辦法,在藥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同時,銷售費用也在不斷上升,從而大幅度地擠掉了企業的利潤,致使企業研發投入下降,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后勁。醫藥企業普遍反映,在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前,企業需要“公關”的對象主要是醫院;而實行該制度后,“公關”對象又加進了其他環節,不僅沒有減輕企業成本,反而加大了銷售費用。
(五)管理體制制約,有限資源被分散分割
由于生物產業涵蓋的產業領域較廣,包括化學藥、中醫中藥、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工業及生物安全等,涉及的產業發展的主管部門較多,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衛生部、農業部、國家藥監局、國家工商局等15個部門,致使在管理體制上形成多頭管理的格局,相互之間缺乏高效協調和溝通。這種多頭管理而又缺乏協調、溝通的體制,不可避免地產生各部門從自己的管理職能出發來制定相關政策法規的現象,而各部門因職能的分割所制定的政策,要平衡和統一協調的難度也相當大,甚至還會出現相互沖突、相互矛盾的地方。這種體制性制約,不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而且造成有限的資金和資源被分散、分割,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能很好地體現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嚴重影響了我國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而在國外,為搶占世界生物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許多國家紛紛成立高層領導機構,以統籌協調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
二、加快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成立國務院生物產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國生物產業發展
為加強生物產業的統一管理,克服目前有限的資金、資源被分割、分散及其低水平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的現象,實現集中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建議成立國務院生物產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將統籌協調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發展,統籌協調相關體制改革和生物產業政策制定,統籌協調生物技術產品生產、市場銷售和安全監管,實現我國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盡快出臺促進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作為戰略性、先導性的新興產業,生物產業的發展需要國家出臺產業政策加以推動和引導。通過政策的實施,重點解決生物產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國內外資金、人才等資源投向生物產業,以促進我國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投融資政策。國家要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風險投資,特別鼓勵對生物產業的風險投資;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通道。要為生物技術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創造條件,積極支持其上市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板。國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要優先支持在我國境內從事生物技術開發及其成果轉化的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可為其貸款提供擔保。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中小銀行,為中小型生物企業提供貸款渠道。
二是稅收優惠政策。國家鼓勵在我國境內開發生產生物技術產品。對生物企業生產的國家急需的防疫用生物制品實行零稅收。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生物技術產品,先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再對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由企業用于研發和擴大再生產。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生物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新創辦的生物企業自獲利年度起,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的優惠政策。對投資于生物產業的風險投資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對生物企業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配套件、備件,除列入《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的商品外,均可享受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優惠。
石墨不僅是一種礦物,更是一種具有巨大戰略價值的稀有資源。國際市場每年需要石墨精礦粉750萬噸,而1噸精礦粉需要12噸粗礦才能生產出來。我省石墨雖然已探明儲量巨大,但面對需求同樣巨大的國際市場,我們還沒有將石墨提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稀缺資源的高度,相應的保護性開發政策措施也沒有到位。
2.產業處于粗放發展階段
一是我省石墨開采較早,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曾對雞西石墨進行了掠奪式開采。20世紀80年代,我省地質部門對全省進行了地質勘查,然后相關工作基本停頓。
二是我省在石墨開采中,除一些大礦外,其余均無正規設計及開發方案。開采多以地表露頭的礦體為基礎,向深部、周邊拓展,有礦就采,采富棄貧;大部分礦山缺少廢石場,剝離物就近堆放,有的甚至放在礦體上。亂采濫掘現象屢見不鮮。
三是礦權設置不合理。以雞西為例,因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礦權配量,僅某一個石墨礦的礦權就占雞西市儲量的70%,而其生產能力僅有7萬噸,礦權占有量過度集中。
3.產業結構不合理
從組織結構看,企業數量多、分布散、規模小。大礦產量僅為7萬噸左右,中型礦只有2萬噸左右,大部分企業的產能在1萬噸以下。
從產品結構看,主要為低碳石墨、中碳石墨和少量高碳石墨。石墨深加工制品剛剛起步,品種少、檔次低,高附加值和超高附加值的產品研發沒有跟上來。
從技術結構看,主要沿用傳統工藝技術,缺少創新,工藝設備亟待提升。
4.技術創新能力薄弱
沒有獨立的研發機構和科研隊伍,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
5.環境污染較重
我省采選企業開采隨意性^大,開采之后無復墾方案。石墨開采形成的廢棄采礦場、廢石、廢渣等亂堆濫放,廢水隨意排放,嚴重污染了周圍的土地、地表水系及礦區的生態環境。
二、我省石墨產業發展的主要建議
1.制定嚴格的保護發展規劃
由于石墨產品可用于諸多高科技領域,加之儲藏有限,在國際市場屬于稀缺資源,價格始終處于上漲狀態,其中高純度石墨,可膨脹石墨、球形石墨和石墨烯復合材料價格上漲空間更大,往往是原料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由于我國和我省對石墨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科研滯后,絕大多數處在賣原料階段,導致在國際石墨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現在如果不從戰略高度認識,不進行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很快會步稀土的后塵。因此,應盡快制定我省石墨產業保護發展規劃,分期分批有序開發,規模化開采、保護性開采,最大價值、最大效率地利用資源。再不能為一時發展,搞村村冒火戶戶冒煙,既賣不上價又浪費資源還污染環境。
2.以創新驅動石墨產業發展
面向現階段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瞄準長遠目標指向的發展制高點,利用國家石墨中心落戶雞西的機遇,迅速組織相關科研單位開展科研工作、組織高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人才,同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深度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同時,眼光向外,把石墨產品加工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招進來,向高附加值石墨產品進軍,提高我國在國際石墨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3.發揮好政府的更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