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人才需求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8 15:53:4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會計專業人才需求

篇(1)

關鍵詞:

高職教育;會計專業;需求分析

計專業是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之一,為確保我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符合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辦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間,我們組織師生深入企業,結合畢業生跟蹤調研,開展了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狀況及預測的調研活動。針對我院畢業生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故此次調查對象以中小企業為主,尤其是烏昌周邊中小企業。

一、調研組織情況

(一)調研對象分三類:一是結合會計專業老師所服務的企業,開展調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雙基地”進行訪談;三是結合歷年畢業生就業跟蹤調研,發放問卷,開展調研。本次調研企業共126家,發放問卷130份,收回有效問卷87份,訪談企業17家,訪談人數46人;選取近三年畢業生150人抽樣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19份,訪談21人。

(二)調研目的與內容調研目的:了解行業企業一線會計工作的需求,重點了解企業會計、出納、成本核算、工資核算、收銀、倉儲管理等財務工作崗位設置及財務人才結構現狀,以及具體財務崗位對人才結構類型的要求,對知識、技能、情感和經驗的要求,對財務工作相應職業資格要求。同時了解會計行業企業未來5年經營趨勢對財務人才需求及人才規格新變化。為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提供依據。調研內容:一是新疆會計行業發展現狀;二是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情況;三是會計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四是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對教育教學的反饋。

(三)調研方法1.問卷調查法:對企業財務人員、歷屆畢業、雙基地企業發放問卷,了解企業對畢業的反饋、對財務人員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以及畢業對學校設置的課程及培養的意見與建議。2.訪談法:分兩個層面,一是企業層面,重點選擇了萬江財務、宏葉稅務師事務所、宏昌事務所等五家單位,進行了訪談;二是畢業生層面,重點選擇2010屆、2011屆、2012屆已就業的畢業生,根據其工作體會,對本專業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交流、反饋。3.專題討論和資料查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調研資料的基礎上,組織相關骨干教師、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進行研討,針對問題,學習相關兄弟院校的經驗做法,研討對策。

二、新疆會計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區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強調“五化”要同步發展,即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信息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而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均離不開準確的財務信息與合理的財務分析,依賴于高素質的財務人員,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2013年,自治區工商局出臺了《關于支持服務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若干意見》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立足工商職能服務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意見》,其中提出的“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放寬公司非貨幣出資方式”和“放寬市場主體登記住所條件”等意見為全區企業總戶數大幅增長創造了條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業總數已超過14萬家,僅2012年,全區新注冊登記各類企業2.2萬戶,同比增長了9.3%。按近五年企業平均每年8%的遞增率計算,平均每年新增各類企業1.1萬家,至少配備2名財務人員,每年新增財務人員缺口至少2.2萬人。從自治區財政廳會計處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人數已達到20.4萬人,2008年的人數是16萬多人,平均每年增長近8000人,年需求缺口達1.4萬元。根據天山網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學歷培養的財會類畢業生總數為3000人,能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比例不到50%。可見,財務人才供不應求,存在近萬人的缺口。目前,財務人員結構中,漢族占到85%以上,少數民族不到15%。少數民族財務人員匱乏已成共識,南疆財會類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從新疆地區企業需求來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會上,酒店服務人員位居第一,營銷人員位居第二,有經驗的會計人員位居第六,同時,根據日常教學實習及外聯活動中接觸的信息看,企業不斷向學校要會計類的畢業生。由于我校實行“2+1”式人才培養模式,最后一學年學生通過財務公司為期2個月的“會計孵化”即可“雙向”選擇就業。多年來,大三時,學生尚未畢業就已經就業,且供不應求。綜上所述,隨著我區“五化”推進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小企業贏得了廣泛的發展空間,會計類人才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同時,會計職業以其穩定性、重要性和經濟發展的同步性,而凸顯其職業的優越性。近五年來,會計專業一直備受學生和家長的青睞。根據企業用人的分析,會計類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在業務上突出學生的“專”,更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拓寬學生知識面,尤其是人際溝通、職業精神等方面的素質。開辦高職會計專業,滿足我區中小企業增長對出納、收銀、記賬會計等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數民族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對維護南疆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和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過對17家合作企業、46位財務骨干的訪談,當問到“貴企業對未來畢業生(擔任會計工作)的學歷要求”時,僅有11%的企業選擇高學歷,89%的企業對學歷沒有要求,“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且品德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即可錄用。這一點充分說明大多數中小企業在招聘財會人才時,不再把學歷當作錄用的唯一標準,更加注重財會人才的職業精神和實踐經驗。一般要求2年以上“實踐”經驗,并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當問及“你認為高職會計專業應當采取的人才培養模式”時,所有訪談企業都談到了應當加強實踐經歷,至少在畢業前有過半年以上企業財務工作經歷,且三年培養中實踐不能斷線,企業文化和職業精神的培養貫穿始終,尤其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方可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調研顯示,企業對會計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第二位是會計工作經驗,然后依次為:財務核算能力、電腦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術、溝通能力、稅收法律知識、團隊精神。大多數企業需要復合人才,隨著企業核算規范化,業務的互相滲透,監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單純的人才已經不是社會所需,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歡迎。根據訪談企業用人現狀結構分析,高職財會類專業學生主要集中出納(37.3%)、會計核算崗位(46.3%),少數會在收銀崗位(5%),還有部分在審計、營銷、倉管等崗位(11.4%)。可見,高職職會計專業應當著重加強學生出納能力、會計核算能力的培養,同時,關注學生人文素質、職業精神的培養,以適應新疆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四、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分析

(一)畢業生就業崗位調研通過對近三年150位畢業生跟蹤調研,調研方式采取訪談和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19份,其中訪談了21位畢業生。我院會計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為會計(占48.7%)、出納(占33.6%)。這兩個崗位就業的畢業生占到總畢業生人數的80%以上;其次是收銀、營銷、其他崗位。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增加對拓展崗位培訓的課程,以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拓寬就業面。

(二)畢業生薪酬標準調研(見表1)我院會計專業畢業生月平均薪酬為2340元左右,從上表可見月薪1800元以下的占16%,在1801—2500元的占61.3%,在2501—3000元的占15.1%,在3000元以上的占7.6%。這與就業的環境以及學生職位有關,我院培養的學生65.5%就業于烏魯木齊和昌吉,這兩個地區是新疆最發達的地區,競爭壓力大,學生多數在會計助理、會計員等初級崗位上,處于單位財務工作的底層。擔任財務主管等中級崗位的人員較少。今后,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當關注學生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強化課程改革,優化教學效果,努力縮短學生職位升遷的時間。

五、調研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高職會計專業在新疆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就業前景,尤其是對南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為增強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競爭力,必須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上深化改革,凸顯高職特色。

(一)明確培養目標面向新疆工業、農業、商業、建筑、旅游、服務等行業中的微型企業,培養具有良好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必備文化知識、會計理論知識和較強會計賬務處理技能,從事出納、會計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一線財務人員。

(二)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提高學生財務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增強就業競爭力,就必須走校企合作之路,開放辦學。結合財會專業的特點,依托財務中介公司,基于“會計工作能力需求、會計行業準則要求、學生認識規律、高中職教育規律”,將會計職業技能要求與資格證書標準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實施“校內仿真模擬”+“企業實賬演練”相結合,以項目化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技能為主線,校企合作共同構建“課證融合、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注重實訓與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加強校企合作,努力培養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強、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一線財務人才。

(三)凝練確定典型工作任務通過組織校企骨干、職教專家,采取頭腦風暴法,針對企業會計崗位設置情況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比較集中的會計、出納等崗位,研究確定會計專業畢業生從簡單到復雜的8個職業發展階段。針對每一職業發展階段,再通過頭腦風暴法,最終確定每一階段的具體任務,確定了本專業96項具體職業能力項目,為今后課程開發奠定了堅定的基礎。會計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詳見表2所示。

參考文獻:

[1]李國輝.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市場調研與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1).

篇(2)

為了解目前甘肅省財務與會計(涉稅工作)人才整體市場需求情況,同時為推動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一些借鑒意見,相關人員采取了資料搜集與統計匯總以及實地調查的方法,調查了甘肅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來各行業對財務與會計(涉稅工作)人才的需求狀況。力求通過對財經類人才的需求狀況的深入分析,對高職會計專業建設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

二、對甘肅省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的分析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甘肅省人才市場對于會計人才(涉稅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幾點總體特征。首先,崗位需求多樣化。本次調查的樣本總量中,所需求的專業崗位數為623個,可進一步分為17種不同的專業崗位,其中會計崗位的需求占總需求的36.4豫,收銀員16.5豫,出納13豫,收費員8.1豫,財務主管8豫,庫管員3.4豫,專職查賬人員3.4豫,注冊會計師2豫,經濟核算崗位2豫,預算員1.6豫,管理崗位1.2豫,審計員1豫,微型貸款借貸員0.7豫,開票員0.7豫,文秘0.5豫,電算化會計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專及以上學歷是學歷要求的重點。本次調查的有學歷要求的309個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57個單位,占16.8豫;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204個單位,占66豫;要求中專及以上學歷的有11個,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學歷的有37個,占12豫(如圖1所示)。據此可知,大專及以上學歷是蘭州市人才市場對于財務與會計(涉稅工作)人才學歷要求的重點。再次,更加注重專業資格的要求。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高職學生就業的壓力已經逐漸變成了綜合素質的競爭。據調查的數據顯示,當前企業對于財經類人才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調查中,有126個用人單位要求應聘人員具有會計專業資格證書及相關職稱。其中,要求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有51個,占總量的40豫;要求具有會計初級職稱的有20個,占16豫;要求具有會計中級職稱的有26個,占21豫;要求為注冊會計師的有18個,占14豫;要求為注冊稅務師的有11個,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對工作經驗的要求。資料顯示,當前市場,用人單位不僅要求應聘人員(尤其是財務與會計人員)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具備實際運用和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對于工作經驗的要求。本次調查資料顯示,對于工作經驗,根據崗位的技術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調查建議

(一)適應用人單位多樣化崗位需求,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據調查,崗位需求的多樣化是目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因此,專業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根據崗位多樣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養目標,以用人單位的具體崗位需求為培養目標,以崗位群設置為依據,基于各崗位工作過程設置課程內容,使得課程設置緊跟崗位要求,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

篇(3)

中 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需求一直以來是困擾專業發展的瓶頸。本文通過對會計行業企業、同類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深度調研,對調研結果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著眼于不同類型的調研對象,力求更全面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

一、調研結果

通過對會計行業企業、同類學校、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深度調研,對調研結果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基本結論如下:

(一)人才培養方向定位。根據調研分析,我校會計專業應主要面向深圳市及周邊地區的小微型制造、流通和服務等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收銀、出納、會計、倉庫管理和會計文員等崗位工作的,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崗位工作所需的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技能,兼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財會一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人才培養途徑。根據調研分析,我校會計專業應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專業建設機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三)課程體系建設。根據調研分析,我校會計專業應構建“理實交替,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定位,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及崗位能力如下頁表1所示。

(四)教學模式改革。根據調研分析,我校會計專業應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結合產業發展背景下的崗位能力變化,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內容。與企業合作,利用會計教學軟件、多媒體、網絡等信息化教學資源,實行“理實交替”的教學模式。利用計算機軟件、網絡等信息化教學資源,全面推行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現場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內容與方法,使課堂教學達到教、學、做“三位一體”的效果。

(五)師資條件。根據調研分析,我校會計專業應構建一支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優良,教研成果豐碩,理論扎實,年輕、富有創造力,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在師資配備上,應符合下頁表2要求。

二、對策與建議

(一)人才培養方向定位。在培養財會一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同時,建議針對部分學生畢業升學的需要,在人才培養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中、高職和本科的專業銜接環節中采取“相近對接”的模式。在課程設置、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標準等方面做好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之間的相互銜接。

(二)人才培養途徑。建議實施“雙境培養,理實交替;雙基為本,崗證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雙境培養,理實交替:為使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相適應,建議會計專業努力構建校企通道,在學校、企業兩個環境中開展理論與實踐的交替學習活動。積極推行“基礎學習、職業認知、專業實習、職業體驗、深入學習、頂崗學習”六層推進的理實交替培養方式,按照融合滲透、工學多次交替,有效實現學校和企業兩個環境培養人才。

雙基為本,崗證一體:在人才培養中,建議以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為根本,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精講多練,主張“練中學”,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素養、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尤其專業技能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取,使學生畢業后同時具備崗位職業能力、畢業證和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成為真正的能力型人才。

(三)課程體系建設。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及崗位能力表,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建議我校會計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開發以職業基礎能力、職業技術基本能力、職業技術專長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四個模塊組成的專業“課程包”。全面推行“雙證”制,把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納入日常教學的重要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企業生產實踐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課程對接崗位,達到“一專多能、一生多證”的目標。

篇(4)

在現階段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發展的環境下,會計電算化逐漸成為會計領域中較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實現高職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從而實現社會經濟體系環境下,中小企業電算化人才需求的有效分析,實現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就業導向的定位

在現階段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的過程中,其人才需求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其內容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大,需要大量專業化的電算化專業人才;第二,高職畢業生具有一定的能力擔任企業中的會計核工作。因此,在現階段人才培養的環境下,應該通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進行崗位人員的專業培訓,從而為企業的優化及創新發展提供有效依據[1]。

(二)在高職院校的角度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在現階段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環境下,高職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同時,就可以得到職業素質及職業能力的強化,很多學生不經過崗位職能培養就可以上崗。應該為學生構建專業化的職業規劃,使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強化自身的理論基礎,充分滿足行業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2]。

二、計電算化專業人才需求的現狀調查

(一)人才經驗成為企業人才

對于會計工作而言,主要包括了實務工作、理論工作等,在這些工作體系構建的環境下,各個企業中的會計人員需要進行核算工作的確立,將實務作為工作中的重點,從而對會計人員、企業人員進行專業性的培養,而且,企業在人才招聘的過程中,會過于注重人才的工作經營,希望他們已進入企業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之中,從而免去公司的培訓成本。

(二)會計企業中高級會計人才稀缺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外開放的力度逐漸擴大,而且跨國企業以及外國企業紛紛在國內建立了公司,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不斷擴大的發展狀態,因此,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應該充分認清市場的發展變化,充分滿足企業的基本需求。

三、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分析

(一)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目標應該與社會需求相統一

會計電算化專業在人才培養中,不僅要考察教師的教育能力以及學歷背景,還應該強調其在會計市場中的實踐經驗,通過教師行為的綜合性分析,強化教育工作的專業性,提升學生的實用能力。過程中,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實踐,從而為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據。而且也應該構建綜合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提供穩定依據[3]。

(二)合理完善會計電算化的課程體系

在引入會計點算化課程體系中,應該將會計電算化課程作為項目執行中的標準,構建教學實踐,實現課程項目與教學效果的有效展現。在課程體系構建的理論層面上,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對本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運行的現狀,構建專業化的科研學術機構,定期的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從而使人才培養呈現出理論化的發展。通過教育體系的完善,設計互動化的教學活動,提升教育應用理念下的發展空間,為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策略的優化提供良好支持[3]。

(三)人才培養方式應滿足時代的發展

在專業性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為了充分滿足時代的基本需求,教育人員除了利用教學時間之外,還可以鼓勵院校教師及學生參與到企業中,進行電算化工作的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充分結合,從而使學生在為了工作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綜合素養及基本價值[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及人才需求分析的過程中,職業院校應該在原有人才培養的基礎上,認識到電算化培養中的人才缺陷及基本不足,并在學科理論研究的角度下,完善會計電算化的課程體系,通過對社會基本運行現狀的分析,構建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充分滿足社會環境下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在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構建中,也應該做到在立足于社會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專業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國家關于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理念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而實現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徐恩景,韋麗青.會計電算化專業高技能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商業,2013,05:272-273.

[2]程養林.構建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研究――以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商業會計,2013,08:114-116.

篇(5)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04-0066-02

1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

為了解就業單位對于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情況,本文對25家就業單位的財會部門進行調研。被調查單位中有8家服務型企業、6家制造企業,此外還有商業、旅游業、物流、行業、學校以及IT行業等多種性質的就業單位。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是能夠吸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主要渠道,其中會計師事務所需求尤為突出,是學生實習和就業的良好選擇[1]。

1.1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需求

就業單位的崗位需求主要是出納和檔案管理,這些崗位的人員需求量較大,技能要求相對簡單,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培養學生普遍以此為目標。此外,總賬會計、工資核算和稅務會計也有較高的需求,債權債務核算、審計助理和財務經理、稽核等崗位也有一定需求(見表1)。可見,會計崗位需求較為多樣化,專業劃分也比較詳細,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注意崗位精細劃分。

1.2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專業能力需求

就業單位看中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職業素質和職業資格證書,此外畢業院校、社會實踐經歷、學習成績和計算機水平也是企業看中的基礎要件(見表2)。其中職業資格證書是畢業生從事會計崗位的必要條件,相關培訓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重視的基礎工作。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的提高需要會計專業建設者根據市場需求建立相應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有的放矢為企業輸送有用之才[2]。

1.3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需求

就業單位對于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力素質的要求主要是責任心、吃苦耐勞、團結能力和愛崗敬業,因此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需要在培養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語言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進取精神是學生會計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障。此外,行動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對于學生能力素質的更高要求(見表3)。

2 高?會計專業人才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2.1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

高職會計畢業生就業困難主要是缺乏社會實踐、工作經驗和畢業生供大于求。因此,大幅度進行校企合作,豐富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實習經驗,是畢業生增加競爭力的主要出路。此外,會計崗位技術性很強,畢業生的就業期望高,但是專業水平低、綜合素質不高、動手能力差,并且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這些問題容易形成畢業生眼高手低的局面,畢業生應做出客觀自我評價和就業預期。只有校企深層合作,有針對性的教學,增加就業單位與畢業生的信息溝通才能有效提高就業率(見表4)。

2.2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技能有待加強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不熟練的技能主要是報表編制和納稅申報,會計電算化技能亟待加強,這也成為人才培養的新突破點。編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以及各種會計資料的裝訂是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傳統技能,但在就業過程中看出這些技能學生掌握的仍然不扎實不過硬(見表5)。

2.3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從業中存在不足

篇(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有一定技術專長,有一定專業理論的社會勞動后備軍為教育目標的,它和普通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技能的培養必須符合當前的市場人才需求,否則就不會被市場接受,當前傳統中職會計教學培養的人才就存在無法滿足新經濟下、互聯網經濟下會計人才的多樣性、專業性需求,需要加快對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傳統的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一)中職會計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當前傳統的中職會計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專業知識機械、被動的學習,忽視了動手能力的培養。造成這一主要原因還是普通教育中的應試教育在職業教育的延續,教學目標圍繞著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進行安排,考試內容也主要以側重理論為主,學生既要學習文化課、專業課,還要準備考取對中職學生相對較難的會計從業資格證,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對較重,無暇顧及實踐課程的學習,部分學生畢業后雖然考取了從業資格證,但依然無法直接勝任單位會計工作。

(二)中職會計師資匱乏、缺乏職業培訓。當前中職的會計師資主要來源于普通高等學校會計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學校期間主要側重學習是會計理論,缺乏專業的實踐教學培訓,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校工作,又沒有接受職業培訓,在教學上難免就延續了普通高校所采用的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由于教師本身缺乏實踐教學能力,也就更無從談起對學生傳授實踐知識了。

(三)中職會計專業教材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的使用要求。當前中職的會計教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一是教材開發力度不夠,品種比較單一,同類教材重復嚴重;二是教材內容以理論為主,實踐教材相對匱乏,而且質量層次不齊;三是教材更新慢,不能適應當前會計準則、企業經濟業務發展變化,很多知識還沒出校門就已過時。四是教材編寫缺乏新意,排版形式老套,不能吸引學生興趣。

(四)中職會計實訓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目前雖然大多數中職院校都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可以基本滿足學生實訓需要,但就其配置來看,主要是配備了電腦等硬件設備,而在軟件購置上,一方面由于經費緊張導致支出安排相對較少,另一方面軟件不夠仿真或者仿真度較低,實訓內容陳舊、跟不上會計準則、稅法等內容的變化,實訓業務相對簡單或者與當前實際經濟業務不接軌,而達不到實訓效果。

二、針對當前中職會計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

(一)中職會計教學要由“理論”向“實踐”逐步轉變。對中職學生來說主要是教會他們知道該如何去做,在此基礎上再教會學生了解一點為什么要這么做,至于全面掌握為什么這么做和如何做的更好、更優,那是高職、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的培養目標了,要實現這個培養目標,當前的教學模式就必須逐步轉變,這也是中職會計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擺脫理論應試教育,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考核要求。在課程設計上,通過邀請各類不同規模大小的代表企業、行業組織參與到課程大綱的設計中,保證所開設課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大實踐課程比例,采用以“做”為核心、“教”和“學”為輔的“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

(二)加大對中職會計師資的培訓力度。要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首先,教師在思想上必須拋棄過去擅長的理論教學為主的授課方式,這對教師來說是“忍痛割愛”,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才能轉變。其次,必須加強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培訓,由于會計專業屬于非師范專業,在學歷教育上沒有相應職業師資培訓體系,教師普遍缺乏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教法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尤其隨著現代教學方式日新月異的變革,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只有加強學習,課堂教學才能變的生動有趣。最后,通過送教師進企業,加強對教師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讓每個教師至少掌握兩門以上的會計實踐教學技能,才能更好的適應教學工作。

(三)加快中職會計教材的開發和改進。對目前中職會計教學來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短時間內依然無法擺脫對教材的依賴,必須多方面對教材進行開發和改進,一是在教材內容上要盡可能多的引入實踐教材,編寫企業教學實踐案例;二是在教材的編寫形式上采取任務驅動的編寫形式,著重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分組研討學習、自主完成學習的能力;三是在教材的編排上引入微課等現代電子教學形式,結合互聯網自主學習;四是在教材的印刷上部分內容以彩色印刷,突出會計資料的仿真效果,還可以增加部分動漫形式的內容,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

(四)加大校企合作,完善中職會計實訓室的建設。為了保證實訓模擬的效果,會計實訓室就必須做到足夠仿真,全方位地模擬實際工作的生產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專業特性。在實訓室的建設上必須與企業加強合作,積極征求各類型企業、不同行業對會計專業人才標準、會計崗位操作要求及職業素養的培養要求,實訓室的建設不僅僅是要加大硬件設施上的投入,更要購買當前最新的會計仿真軟件模擬平臺,實訓的會計資料要盡量尋找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及原始憑證來模擬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實訓效果,學生畢業后才能迅速勝任單位的會計工作,從而滿足社會各類型會計人才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李玉玲.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科技創新導報,2013(16).

篇(7)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047-02

據國家教育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統計,2010―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每年都在創造歷史新高,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現狀,黨的十報告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做出了戰略部署,強調“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國家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則早在2010年就指出:“高校要根據社會需求變化,進行學科、專業方向的調整與建設,積極推進實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因此,高校專業設置要嘗試與市場接軌,應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專業人才。隨著資本運作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空前發展,會計的學科內涵和工作職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特別是近年來會計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傳統的學科領域,并逐漸形成了“現代會計”領域。如何在新的歷史形勢下做好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以便于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可以迅速進入角色,并且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帶來豐厚的效益?這個問題再一次擺在了廣大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本文結合相關問卷調查結果及教學實踐,提出了面向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教育新模式。

一、“互聯網+”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情況分析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更高,要求實現更高端的科學化發展。會計人才不只是要具有會計知識,還要具有職業素質、職業判斷、駕馭信息技術、創新意識和職業技術等能力。為此,本文進行了歷時一年的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相關方面的調查,主要以走訪和函調形式,調查對象以用人單位和財會專業部分畢業生為主。此次調查和訪談結果表明,高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和現代企業人才需求兩方面存在著問題。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職業素養有待提高。現代企業的財務部門是企業經濟發展的主要部門,會計則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中心環節,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發展的好壞。目前仍存在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缺乏一定的職業素養的現象,工作中缺乏責任心,缺少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不能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不明確個人職業發展目標。

2.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會計工作要求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會計理論知識,還能夠進行實際操作。然而,在教學課堂上,偏重視理論的講授而一定程度上忽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部分大學生在學校的時候過于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和考試,卻忽視了動手能力的培養,最終走上工作崗位時易眼高手低,難以盡快地進入工作角色或難以勝任崗位。對于會計專業學生來說,會計實訓、企業ERP沙盤模擬、VBSE綜合實訓等相關課程的教育活動應相應加強。

3.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不一致。在會計人才需求結構中,高端會計人才尤其是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級會計人才是稀缺人力資源。而高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應擺脫學科型教育、學術型教育的框框,盡量設置跨專業課程供學生選修,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級會計人才,使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相一致。

二、基于社會需求導向下的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國外大學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尤其注重教育的社會需求特性。與之相比,我國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社會參與程度要低得多。因此,本文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方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優化課程設置,注重能力的培養與個性化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既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遞,又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知識培養方面,重點教授會計基礎理論知識、會計專業知識和獨立學習能力;在素質培養方面,重點教會學生交流交際、專業運用和責任心。在教學實踐中,應根據會計實訓的專業研究成果,優化課程設置,完善基于社會需求的教育方式。在教學實驗實踐中,積極開辟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盡可能增加實訓內容。通過建立校內的模擬實驗(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和計算機模擬實驗),讓學生了解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業務,掌握各環節的會計核算,掌握企業經營成果的構成、收入和費用的核算等內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到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去參觀,或是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間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在課程設置上還應多增加選修課程。要因材施教,分類培養。

2.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依照我校當前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的要求,實踐教學有利于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完整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包括校內實訓、校外實訓以及初步科研訓練等幾個環節,每個環節的教學側重均有不同,且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其中《會計實訓》的前置課程是《基礎會計》,后續課為《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會計實訓是配合《會計學》課程所開設的一門后續實踐課程,本實訓為以后學習財會專業知識,奠定了良好的賬務處理基礎。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課程,應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銜接,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ERP沙盤模擬課程是企業管理技能訓練課程,通過模擬工業企業的若干會計年度的經濟業務,可以增加學生對企業的真實環境的感性認識,進行相關技能的演練和培訓,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實習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學生到企業內部獲得工作崗位,實際體驗企業財務工作,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切身感受會計工作的氛圍與日常工作的細節,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工作崗位。初步科研訓練大多采用畢業設計的形式,工作主要是學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選定畢業論文題目,設置研究目標,完成科研流程,從研究流程設計、研究工作開展、研究過程總結、研究論文撰寫等方面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具備一個會計專業工作者在科研方面的基本技能。

3.產學結合,校企合作。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模式,需要與市場對接,與企業需求對接,走產學結合、校企聯合的辦學之路。對于會計專業,可以選擇會計專業軟件研發公司、會計事務所、小型民辦企業、大中型商場、集團公司等企事業單位,與之開展長期的校企合作,既可建設為學生頂崗實習的基地,又可以根據企業提供的訂單進行人才按需培養,還可實質性地解決部分學生的就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考慮用人單位的合理化建議,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對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進行動態調整,同時輔以對師資的彈性評價、個性化教學及教學管理等評價方式的改革。如學校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階段,可以要求學生到企業去完成畢業論文,由教師出題、學生出力的傳統方式轉向由企業出題、教師指導、學生出力的方式,將畢業論文同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的評估、技術改造項目的評估、企業資產評估等內容緊密結合。

三、基于社會需求導向下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互動機制的構建

在社會需求導向下,民辦高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與企業需求相一致,就必須建立兩者的互動機制,建立共享平臺,針對企業提出的人才需求,民辦高校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組建實踐教學基地,展開師資與企業資源的融合研究,將校企聯合辦學全方位、立體式地推展開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需求相一致,使校企合作互惠共贏。

1.建立高校和企業共享平臺。基于雙方資源優勢,進行資源的合理交流與整合,實現教育持續穩定發展與企業效益最大化的“雙贏”目標。學校改變封閉式教學觀念,樹立開放辦學思路,積極引進校外人員來校教授、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等工作。

2.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建立高校與企業相互交流的橋梁,擴大高校信息接收范圍,增加高校的社會知名度;共同創建創新實訓實驗室,引入全新商業社會沙盤模擬系統,教授學生創新實操能力的同時,學生能更早地接受企業的職業理念,進入職業角色,產生歸屬感和責任感,增加其職業凝聚力,為企業進行專業人才“再教育”培訓服務,實現校企共贏,形成密切的互惠互利關系。

3.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高校鼓勵在崗的會計教師“走出去”,到企業掛職鍛煉,學習各項業務核算操作,彌補實踐經驗不足。在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建立“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等實踐教育中“教師+會計”、“專職教師+專職財務”有機結合的新機制。

四、結束語

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在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提議建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構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創新互動機制。實踐經驗表明,這種做法契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能夠明顯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兆信,曲小遠,施永川,曾爾雷.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新模式――以溫州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08)

[2]高子平.知識經濟維度的中國人才學:反思與重構[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3,14(1):83-90.

篇(8)

(二)學歷需求情況 與前幾年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要求相比,目前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務實與理智,以前都要求是會計本科學歷,現在對普通會計人員的錄用按需要求中專或大專學歷,甚至主辦會計也只是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而中型以上的企業招聘財務主管或財務經理則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和相關經驗。

(三)就業崗位需求情況 一般企事業單位和銀行系統會計人員的工作項目主要有:出納、審計、總賬、報表、成本核算、工資核算、納稅核算、往來結算、資產管理、財務分析、銀行柜面出納、銀行信貸、銀行結算、統計等,這些工作項目形成會計專業對應的基本職業崗位群。根據這三屆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我院畢業生就業的崗位有倉管、出納、固定資產會計、審計助理、往來會計、銷售會計、輔助會計(或會計助理),統計等崗位,此外,還有商場收銀員崗位。

(四)會計人員薪酬情況 目前臺、溫州會計行業的薪酬情況,從崗位角度來看,臺州出納的月工資一般在2000-2500元左右,倉管、輔助會計(或會計助理)崗位與出納崗位工資相仿,會計月工資在2500-3000元左右,溫州薪酬水平比臺州高出300-500元/月。主辦會計月工資4000-6000元之間,財務主管或財務經理則在8000元以上。從業務角度來看,有外貿業務的會計比內銷業務會計工資要高;從行業角度來看,銀行系統比企業會計崗位工資要高。根據對我院前二屆高職應屆畢業生就業的跟蹤調查,一般就職首月工資區間在1500-2450元之間,大部分就業學生的工資集中在1800-2000元之間。

(五)應聘者工作經驗和技能更受企業重視 目前會計行業低端人才供應相對過剩,具備持證上崗或有初級會計證的應聘人員數量大于工作崗位需求,而大多數企業不愿意在財會崗位上投入培訓費用,導致在人才市場上對財會人員的招聘要求一般要有1-2年的財務工作經驗。即要求應聘者要有實務操作經驗,不需經歷培訓就能直接上崗工作。同時,企業需要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熟練辦公自動化軟件、懂會計軟件操作,并能理論聯系實際,從實踐中摸索,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要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了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并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并熟悉納稅申報、匯繳程序。特別是那些精通稅法,能為企業合理避稅的會計人才,深受企業歡迎。此外,在臺、溫州的民營中小企業一般很少有專職的計算機專業人員,因此,對于那些有一定計算機維護和保養知識的會計人員,企業主將更為青睞。中型民營企業對主辦會計或財務經理的一般要求是具備本科以上學歷,有5年以上的相關崗位經驗,且要求有中級以上會計資格證書,但對本科文憑并不是必需的,相反,對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中級以上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則更為看重。

二、人才市場需求對會計專業的影響

(一)對會計招生規模的影響 從社會調查中可知,會計人才市場尚處于供需兩旺的境地,由于財務崗位招聘需求很多,而且每年都有新增的企業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因此,就目前我院對會計專業的招生規模看,可以考慮再爭取增加一個班級的招生指標。

(二)對會計專業教學設備、實驗實訓室投入的影響 目前,我院會計專業的教學設備、實驗實訓室主要為多媒體教室、一個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兩個電算化機房,教學軟件基本上還停留在先進院校上世紀90年代末的水平與理念上。目前,杭州先進院校的財經專業正在建設“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多專業綜合實訓室,該實訓系統包含多個企業,社保局、稅務局、工商局等政府機關,各個商業銀行,一次性可以容納100人進行實習,模擬企業內部總經理、辦公室文員、財務各崗位、采購、銷售、倉管等分崗位,政府機關各崗位、銀行柜面各崗位的實訓實習,相當于校園內的頂崗實習,這些都需要場地、資金投入。只有做強了會計招生的規模化,做實了會計學生的就業率,學校才會考慮更好地發展會計專業。

(三)對師資力量投入的影響 由于考慮到全國生源總額處于逐年萎縮狀態,我院曾擔心會計新生招到5個班級后會導致就業率下降,從而對會計教師的引進態度猶豫不決,使會計專職教師連年超負荷上課,不利于教師的后續充電。現在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經驗豐富的高級會計人才稀缺,各高職院校也很難招聘到合適的會計教師,這也影響到我院師資力量的進一步充實。

三、會計專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定位缺乏 財經類各個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無論是相對比例還是絕對數量都處于各院校前列,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滿足社會需求,將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前途與學校的招生規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然而我院目前僅僅是要求會計證硬性與畢業證書掛鉤,而并未清晰提出我院學生必須通過哪些相關的基本技能,尚未找到準確的定位。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夠合理完善 企業需要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或稱企業經濟業務核算)為主要基礎,檢測一個會計人員業務功底是否深厚的指標之一就是能否快速編制各會計要素的經濟業務會計分錄。我院《基礎會計》安排在第一學期,由于新生第一學期的實際課時偏少,如果按4節/周課時,明顯課時不足,不利于學生打下扎實的會計基礎。而《財務會計》課時也偏少,且對《財務管理》課程不夠重視,這直接影響我院學生的培養質量。現有的課程項目方面雖然設置了一些體現會計基本技能方面的課程,如在《出納實務》里有點鈔技能、票據填寫等基本功的訓練,在《計算機應用基礎》中加入了五筆打字,盡管這些技能對從事財務崗位的學生尤其重要,但這些技能卻沒有院級的硬性達標標準。如與會計技能比賽相關的小鍵盤打字這項技能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就沒提及。 在學生頂崗實習意見反饋跟蹤中,反映出學生在辦公設備使用方面存在不足,應單獨開辟一定課時用于學生熟練使用點鈔機、驗鈔機、打印機、傳真機、保險柜等辦公設備的實訓。

(三)師資力量不足 我院會計系折合成會計專任教師有9人,以2012學年第二學期為例,該學期總課時208節/周,以人均12節/周算,需17.33人,雖然高職院校辦學文件規定必須要有社會外聘教師兼課,但一方面出于校外校內教師教學效果與責任心角度,另一方面合適的兼職教師難以聘任,實際中都是盡量讓校內教師勇挑重擔超負教學任務,平均每人都在14節/周以上。這導致專任教師害怕出差、害怕外出開會、學習,因為外出期間所落下的課時必須得通過補課加以彌補, 本身教學任務就重,補課階段教學任務更重了。

(四)學習氛圍營造不足 雖說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勤奮度相對較高,但各班之間的整體差距也非常明顯,班級之間的學習風氣嚴重不均衡,缺乏同年級段、不同班級之間的競爭機制。學校里一些社團活動非常豐富,而體現專業技能的活動卻很少,即使有一些會計專業方面的活動,參與的學生人數也不多。

(五)工學結合工作不夠 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為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與企業開展廣泛合作,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將以課堂教學為主導的學校教育和以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為主導的企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為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教師下企業鍛煉獲取實踐經驗,邀請校外資深會計人進行實訓指導、講座,但在人才培養實際過程中,與其他專業相比,會計專業在第六學期之前工學結合的實效性并不強,許多學生由于缺少實際工作崗位的鍛煉,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很難做到零距離上崗。

四、會計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

(一)準確定位會計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在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要想在浙江眾多的院校中開創出我院會計學生高就業率及良好畢業生的口碑,離不開準確的專業核心競爭力定位與專業技能過硬的高素質畢業生。這種高素質來自會計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如畢業證書與《會計證》、會計初級職稱資格掛鉤,漢字輸入速度要求40字以上/分鐘,點鈔速度、電算化操作上要求獲得《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等,并提供給學生企業真賬的實務操作經歷與自信。只有讓學生在校學習的2-3年時間擁有相應的實務操作經驗,再輔以高起點的自身就業條件,就能保證畢業生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掌握上述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打造會計專業畢業生核心競爭力還要致力于會計電算化操作能力,尤其是ERP軟件的學習、計算機的軟硬件動手操作能力,這能讓畢業生計算機水平比一般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要高出很多。電算化是時代趨勢,如果在學生計算機能力訓練這方面工作做到位,學生到工作單位就業后將會因其綜合素質能力而脫穎而出。

(二)設立會計咨詢服務部 學校與臺州的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公司合作成立會計咨詢服務部,具體模式可以校企聯辦,借助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公司的影響力把企業真實的經濟業務引入到學校來,由教師帶領學生分組來完成委托企業的記賬、算賬、報賬業務。相較理工科專業在工學結合上因生產車間有強大人員容納力可以吸收實習學生,可能一個車間就可以滿足十幾個、幾十個實習學生,會計專業因企業財務部門對實習生的容納能力有限,一個企業消化實習生多則三、四人,少則一、二人,不利于學生的集中實習。而在學校成立會計咨詢服務部,將一改以往會計學生實習零散、管理困難的情況,可以做到不出校門,在教室就能接觸真實的企業賬,而且還能根據不同行業的委托企業,教授學生不同行業的賬務處理方法,解決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困難的狀況。通過教師帶領學生記賬,教師自身的會計實務經驗將更加豐富,也給新教師提供了足不出戶下企業鍛煉的機會,學生在出校門之前就已經零距離地接觸企業的經濟業務并掌握了小企業的實務操作,使《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各門課程的知識在設立賬戶、經濟核算、成本計算、報表編制上得到了融匯貫通,再結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的知識,還可以對企業進行合理化建議。為提高做賬效率,引入《會計電算化》,給每個委托企業建立一個賬套,使課堂學習的會計現代化工具真正地發揮高效作用。

(三)改變教學方法,變過去的先理論教學再實踐操作為“教-學-做結合” 對一些技能操作性強的課程,如《會計電算化》課程,高職生最怕的是先進行理論學習。往往老師在講解操作要領時,學生不是認真聽解,而是忙著按教材亦步亦趨地做練習,當操作過程出現錯誤,或教材案例稍微加以變通而超出學生反應能力時,就只能求助于任課教師,而任課教師往往因這些零星的問題而疲于奔命。對于這種情況,遇到普遍性的問題,學生都會仔細地聽,而對個別學生提出的個別具體問題,其本人會對解決方法的講解聽得聚精會神。一個系統模塊或單元章節教學與實驗完成后,總結很重要,一個系統模塊做下來,中間遇到的問題或多或少,每個學生的感受都不一樣,此時再歸納操作程序,學生才會認真地去聽,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提出,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隨著省里、國家級會計技能競賽的深入,會計技能競賽的技術性文件儼然成為高職會計教育的“指揮棒”。為達到教育部、企業對人才的應用要求,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級的選拔賽,并以此為契機,大力開展學校的會計各項技能競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氛圍。會計基礎技能掌握作為硬指標要求學生達到漢字輸入速度每分鐘40字以上,小鍵盤數字輸入速度、點鈔速度、會計經濟業務核算、電算化操作技能,每項技能競賽以班級為單位,要求全班同學必須參加,成績分為班級團體成績與學生個人成績,因每班學生人數存在差異,班級團體分采用班級算術平均分作為評判依據。設立班級團體分旨在激發每個同學的參賽意識與集體榮譽感,另外對缺乏參賽自信心的同學也有推動作用,使同班同學為了集體榮譽相互幫助、相互督促練習。

(五)加強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與教育資源 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時理論聯系實踐,也為了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我院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邀請校外專家來學校做專業討論和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邀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作兼任教師承擔本專業的部分教學任務,這樣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手能力。同時,引進教育文化企業的教育軟件資源,如會計網上實訓平臺、無紙化測評系統——會計信息化,引入《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認證考試題庫作為《會計電算化》的期末考試,促進課證結合。

(六)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鍛煉師資隊伍。高校可以選擇和財務軟件公司合作,把相關教師送到財務軟件公司鍛煉,實際參與大型財務信息系統或ERP系統的實施工作,也可以聘請財務軟件公司的技術經理經常來校給會計學教師舉辦技術講座。這樣,可以把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相關課程可以聘請軟件公司人員來講授,學校教師做助教的方法來激勵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實踐和理論水平。其次,教師要定期進行業務進修。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會計核算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軟件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與軟件開發業的迅猛發展相比,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滯后,知識更新速度慢,影響教學工作的進行, 所以教師應定期進行業務進修,接受前沿專業知識的培訓。

(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在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相對平等的關系,教師在年齡上應將自己定位于學生的兄、長上;在學習上將雙方定位于平等參與者、合作者和服務者,虛心傾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尊重學生的觀點,樂于接受學生言之有理的不同見解;在心理上鼓勵學生摒棄進入職業院校就是高考失敗者的觀點。教師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注重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與學生的平等交往中實現思想上的互相碰撞、互相激發、互相接納和互相融合。

高職辦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教學為主線,近年來我院全體會計教師獻計獻策并貫徹執行,開辟出一條適合我院情況的會計專業發展之路,努力使我院的會計專業躋入全省示范性專業行列。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伴隨社會對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教育部對各種教育機構人才培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加大人才培養扶持力度,使得高校教育發展獲得了大力的支持,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做出改革和調整。會計專業作為受益者之一,開始意識到人才培養需要從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所以基于企業人才需求對會計專業課程設計進行改革創新是高校做出的一個重要舉措。

一、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鑒于中小企業在我國占據較大一部分比例,且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逐年上升,并為社會提供了約五分之三的就業崗位,其發展空間是廣闊的,市場生命力是頑強的。所以以中小企業為對象,分析其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各方面要求與需求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合理性[1]。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人才主要來源于高校畢業生、企業內部培養、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渠道,其中高校畢業生是企業會計人才的主要來源。而財務會計相關崗位職員技能等級較之其他崗位職員技能相對較高,且大部分持有會計資格證。

當前,企業人才招聘開始將求職者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作為考察的重點對象。在職業操守方面,多數中小企業都會優先考慮應聘者的思想道德、工作經驗、學歷、專業與個人素質等因素[2]。財務工作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礎支撐,重視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對中小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只有會計職員具備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較強的專業技能,將會計業務細致準確的完成,企業才會穩定的向前發展。

二、基于企業人才需求下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創新策略

(一)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溝通能力

根據對2011年及之后畢業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跟蹤調查反映,大多數畢業生都就職于中小企業,且都表示對自己當前的工作較為滿意,有些優秀的畢業生已經升到了管理層或領導崗位。他們根據自身總結的工作經驗指出,專業知識與交際能力是對工作與自身發展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交際溝通能力,可以幫助自己在工作中做出優秀表現,可以幫助自己與大家和諧相處,而這些都有利于工作崗位的提升[3]。從這些畢業生的反饋信息考慮,高校應在會計專業課程改革設計中,增加實踐課程比例,強化實踐教學,多設置一些能夠鍛煉學生溝通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與適應能力。從企業角度考慮,高校應加強社會實踐教學,讓學生提前感受工作氛圍,積累工作經驗,加深對社會、對企業的認識與了解,為他們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二)依據企業需求,構建會計專業課程框架

根據行動導向學習理論、整合能力理論、終身學習理論等多種理論分析,都要求高校在會計專業課程設計中構建課程框架。課程框架的構建可以提高會計教學的整體性與系統性,有利于會計知識的歸納與總結,幫助學生全面、清晰的樹立各章節知識點。基于企業人才需求,對會計專業課程設計進行創新改革,要求會計專業課程框架的構建必須依據企業實際需求來進行[4]。即從企業需求出發,根據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與需求建立會計專業課程框架。可以模仿國外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方法,如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與會計教學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考試學歷就可以得到會計協會的認可;引入研究型教學,即案例探討,加強師生互動;發展雙元制教學模式,將學校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和企業職業技能實踐融合為一體,根據企業對會計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對學生的會計技能進行培養。這些先進教學方式方法能夠為我國高校會計專業課程的設計與課程框架的構建提供有力支持與豐富經驗。

(三)開設雙證書相關課程

基于企業人才需求下的會計專業課程創新實踐設計,之所以需要開設雙證書相關課程,不但是為了幫助學生順利的通過會計職業資格考試,拿到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更是為了提高會計專業人才職業技能與道德素養,提高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科學性,最終達到人才培養切實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目的[5]。如開設《會計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增加會計規章制度相關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會計結算與票據制度相關內容,了解會計審核流程。此外,增加一些會計實務方面的內容教學,如企業財產、債務、收益等報表的編制,財務糾紛的解決等相關理論知識,將現金流量表作為會計專業學生專業知識重點考察對象。

三、總結

目前,我國教育機制正處于轉折的重要時期,各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方法被應用到教學之中,學校與教師依據企業實際需求對人才進行培養意識逐漸增強。這一系列的轉變既為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創新實踐提供了有利條件,提高了會計專業課程設計的合理性,更有效提高了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因此,高校應對企業人才需求進行全面分析。

參考文獻:

[1]藺婷.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姜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篇(10)

【中圖分類號】 G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8(b)-0024-02

會計專業歷年來都是就業領域的熱門專業之一,多年來各大院校均紛紛開設并大力發展會計專業,向社會輸送了大量會計人才。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近幾年市場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給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會計專業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也已成為嚴峻的現實問題。同時,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快速發展也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市場人才需求也已開始出現不對口的情況。因此,會計專業教學必須根據市場經濟和企業管理的現實情況相應進行調整和改革,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而作為以職業教育為主要目的的高職院校,其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更是應該緊密貼合市場的發展。

1 開展此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調研的目的

本次調研于2012年暑假在珠三角地區展開,選取深圳、東莞和廣州三個城市作為重點調查地點,在每個城市分別選取不同行業的2-3家企業作為重點調查對象,同時還對這些企業中我院經貿系09級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和回訪。此次調研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考察用人單位對高職會計人才的需求數量和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進而培養出符合目前社會實際需要的會計專業人才。同時,與用人單位建立聯系,為開展校企合作、保持學校教學與社會發展同步和持續輸出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做準備。

2 此次調研采用的主要方法和形式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調查形式主要為與企業專家座談和實地考察相結合。旨在通過對企業深入的了解獲得最真實的市場信息和企業最新的人才需求信息,向企業宣傳本院的會計專業,建立起與企業直接溝通的橋梁;通過與企業專家的口頭交談,以了解用人單位的真實想法,獲得第一手資料;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能夠及時更新專業發展方向的信息,同時也能夠得到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反饋信息。希望通過此次調研,今后本院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能夠更加適應企業需求,在實務操作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3 此次調研的具體情況

此次為期三天的調研從2012年8月6日開始至2012年8月8日結束,調研企業有零售行業的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和遠華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業行業的萬科物業有限公司和彩生活有限公司,通信客服行業的鴻聯九五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物流行業的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和城市之星物流有限公司。調研過程中,通過與七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和專家進行溝通,筆者了解到,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市場呈現出以往沒有的新特點。

3.1 目前會計行業處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級人才告急的階段

各大企業有關負責人也向筆者多次反映,目前人才市場上初級會計人才已出現相對飽和的趨勢,相反中高級會計人員一直是企業人力資源競爭的對象,缺口很大。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均需從最基層的門店收銀工作做起,這類工作對專業知識要求并不高,甚至不需要相應的資格證書,換言之,企業也同樣接受非會計專業畢業生擔任此工作,因此這類人才從來都是供不應求。但是進入企業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每年只有為數不多者能夠通過公司的考核得到晉升,取得高級職業資格的更是屈指可數。在珠三角地區走訪期間,筆者還發現中國加入WTO后,隨著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跨國企業及一些外國企業家紛紛在我國沿海城市設立公司,這就需要大量熟悉國際會計準則的本土高級財務人才。因此高職會計教學應該充分看清市場需求的變化方向,不斷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設置,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3.2 零售行業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量保持穩定,人員流動比率小

盡管當前市場經濟形勢不甚理想,但是為了不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被淘汰,零售行業需要大力擴展銷售網絡,因此對于人才的需求并未減少,其中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也保持穩定。近年來零售行業大量新設門店需要配備相應數量的會計專業人員。調研過程中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新業務樂購士百貨商場的開展,計劃在未來3-5年內新開150家門店,每個門店平均配備1-2個會計人員;而遠華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表明就廣東省而言,未來每年新增門店數量將以平均100家的速度增長,并且每個門店將配備少量會計人員。另外,兩家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相比其他職位會計崗位人才流動比率較小,相對穩定。以蘇寧股份公司為例,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首先必須進入門店擔任為期一年的收銀兼前臺的職務,期滿后經考核通過后方可升任總收銀,在此期間若表現出色,并通過自身學習取得相應的專業資格證書,達到專業會計工作人員的標準,可以進入企業財務部和結算部工作。由于會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畢業生必須要在長期的工作中學習和加強專業技能,所以會計專業人才跳槽率普遍偏低,這也對企業的管理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3.3 服務行業更注重綜合型人才的儲備,而非專業人才的招聘

此次調研走訪了多家服務行業企業,包括物業公司,客服公司和物流公司。各大公司均表示,服務行業人才招聘門檻普遍較低,對優秀的高職院校畢業生比較青睞,特別傾向于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進入公司后根據每個公司的作業程序進行統一的培訓,經過多次崗位輪換最終進行個人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因此在招聘過程中,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畢業生平臺相同,機會均等,專業知識特別扎實的人才在進入企業后也能夠發揮所長。

3.4 各行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自身素質和職業道德尤為重視

在與企業專家的交流過程中,各個行業的各大企業紛紛表示,吃苦耐勞的心態,抗壓能力和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各大企業人才招聘過程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于會計崗位涉及到企業的資金活動和商業機密,會計專業人員自身的職業操守和素質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對于企業的科學管理和高層決策的正確性起決定性作用,同時也關乎企業、所有者和投資者的利益。因此近年來各行各業的企業家越來越重視會計專業人才的素質和職業道德。

4 對于此次調研情況的分析及思考

通過對以上調研情況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把握好當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趨勢,并且結合調研中了解的實際情況,將用人單位的想法和需求融入到學校教學中,是當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正確道路。

4.1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市場需求趨勢

第一,扎實的專業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企業普遍認為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夠在實踐中摸索和不斷提高,并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這些都是財務工作的基礎。同時,扎實的基本功也是畢業生完成從基層會計人員到中高級會計人才轉變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把握住機會,填補企業需求缺口。

第二,較強的綜合素質。由于當前儲備干部這一招聘方式的大力推廣,很多企業面向高職院校招聘都沒有專業的限制,這就要求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還應該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才能,不僅能夠在會計專業工作上有突出表現,更應該上升到企業科學管理和正確決策的水平。這樣的專業人才也是此次調研中許多企業,特別是服務業所急需的。

第三,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當前計算機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的賬務處理等方面,此次調研表明,各大企業均已采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核算,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開始使用ERP進行資源管理,例如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始利用SAP對公司全面業務進行資源優化管理,以適應龐大的銷售網絡和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必須掌握計算機應用這一能力,才能勝任會計崗位的相關工作。

4.2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思考

第一,加強與企業聯系,制定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改善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形勢的根本在于及時更新企業的需求信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管理的優秀人才。作為職業教育基地,高職院校應該積極開展實地調研工作,及時收集人才市場需求信息,定期邀請企業專家進行指導,針對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聽取企業專家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并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第二,重視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并注重相關能力的延伸。針對目前會計人才市場的現狀和企業的人才需求趨勢,應該加強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確保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功底,為取得更多工作機會,以及職業道路上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先決條件。同時,人才的培養不能拘泥于本專業的能力培養,而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全面素質的提升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與企業負責人的溝通和本校畢業生的反饋,筆者得知由于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影響,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在走出校門時普遍存在心理脆弱敏感,孤獨感強烈,抗壓力弱等現象,同時對于職業道德的意識并不強烈,這些都是在畢業生在職業發展道路上的隱患。因此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不應只是停留在教學改革和解決就業問題的層面,還應該在人才內在素質提升,心理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上一篇: 工程施工總承包 下一篇: 故宮博物館的設計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欧美无限制视频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二区 | 小说区图片区综合久久亚洲 | 日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