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識別及應對措施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8 15:53:4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風險識別及應對措施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風險識別及應對措施

篇(1)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審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形勢,提高CPA以應對審計風險的能力,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CPA執業準則體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執業準則體系中的審計風險準則啟用了新的審計風險模型,即: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該模型引人了“重大錯報風險”概念,重大錯報風險包括兩個層次:財務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其中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指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與披露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審計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是財務報表審計程序的重要環節,CPA應注重對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并根據審計結果采取應對之策,以實現合理保證財務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的審計目標。

一、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審計風險準則的要求,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因素

1.經營風險因素。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產生財務后果,從而影響財務報表。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考慮經營風險是否可能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它包括四個層面:一是宏觀經濟環境。在對審計對象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宏觀經濟狀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風險因素。此外,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對那些政策敏感性企業影響較大。二是行業狀況。影響被審計單位重大錯報風險的行業因素有:(1)行業競爭程度。與充分競爭行業相比,在壟斷特征較明顯的行業中,被審計單位憑借其壟斷地位容易取得定價權并自主調節生產以實現利潤最大化,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漏報特別是蓄意舞弊的可能性明顯要比那些充分競爭的行業低。(2)行業所處的生命周期。處于創立階段的公司具有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因此其重大錯報風險較大;而處于成長或成熟階段的行業,其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誤或舞弊的可能性不大;至于衰退行業,經營業績較差,粉飾財務報表的動機比較強烈。三是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對象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會產生較大影響。四是會計政策的選擇與運用。被審單位重要項目的會計政策、行業慣例和會計處理方法的恰當性,重大和異常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重要項目及新領域使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變更之處。這些地方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使報表有失公允、合法和真實,產生重大錯報。

2.戰略風險。戰略規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被審計單位的發展方向、發展步驟和發展策略,甚至決定被審計單位的前途和命運,若不顧被審計單位自身資金、管理者能力等因素的制約而盲目擴大規模、盲目多元化,必然將導致經營失敗。

3.財務風險。同行業、同規模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指標基本相似,因此在對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將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指標與同行業、同規模的企業進行對比,如果相差懸殊而管理當局的聲明又不足以解釋這一差異,注冊會計師就需要保持合理的職業懷疑態度,提高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擴大收集審計證據的數量與質量,以支持其審計結論。

(二)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因素

新的審計風險準則及模型沒有單獨提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但指出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仍由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構成。

1.固定風險因素。它主要分為五個方面:(1)較難審查的賬戶或交易。非常規交易、關聯方交易以及這些交易形成的賬戶存在的錯報的可能性較大,在審查這些賬戶或交易時,對于注冊會計師所需的經驗判斷和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應在項目開始前進行仔細審查。(2)重要交易或事項的復雜程度。需要利用專家工作結果予以佐證的重要交易或事項的復雜程度時,重大錯報風險通常較大。(3)遭受損失或被盜用的項目。如現金、有價證券、存貨等資產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若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容易遭受損失或被挪用,重大錯報風險通常較大。(4)運用判斷的程度。如對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損失、或有負債等的認定存在著大量的估計和判斷,出錯的概率較大,重大錯報風險也相應較大。(5)易漏記的交易和事項。如銷售退回及折讓、利息的計提、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投資及其投資損益等,在正常的會計處理程序中被漏記的可能性較大,重大錯報風險比較大。

2.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內部控制是由企業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用以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循。審計對象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會產生較大影響,影響財務報表重大錯報。

財務報表整體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因素常導致管理層的財務舞弊行為,為掩蓋該舞弊行為,財務報表整體層次的重大錯報將傳遞到認定層次。由于財務報表信息來源于認定層,財務報表認定層的重大錯報風險的影響因素導致的重大錯報也將傳遞到整體層。因而,以上兩類影響因素共同影響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

二、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評估

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僅是風險分析的第一步,準確地對風險進行評估才能把握風險控制風險。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實質就是找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估計其產生的損失。從審計客體來看,被審計單位的一切經營活動成果和資產負債狀況最終都須通過財務報表予以反映。所以,財務報表本身的可靠不僅對是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直接的影響,而且對審計風險也有直接的影響,即不公允可靠的財務報表本身的風險會導致審計失敗、審計責任和審計風險。

2)將20%作為臨界點的原因:根據審計經驗和人們普遍對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金流量表中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應結合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進行,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重大錯報一般會在現金流量表上反映出來,審計人員可根據對上述兩個報表的風險評估大致估計現金流量表的風險水平。

三、設計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

CPA應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檢查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進一步審計程序是指審計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與披露等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實施的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主要是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

1.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是指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目的和類型。CPA應根據認定層次錯報風險的大小,選擇進一步審計程序。風險越高,通過實質性程序獲取審計證據的可靠性的要求越高,從而影響審計程序類型。

2.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確定何時實施,應關注下列事項控制環境錯報風險的性質和重要性與審計證據相關的期間。一般地,當重大錯報風險較高時,CPA應當考慮在期末實施實質性程序。重大錯報風險并不高時,可考慮在期中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期中實施會有助于CPA在審計工作初期,識別重大事項,及時加以解決。需要明確的是,如果在期中實施了進一步審計程序,CPA還應當針對剩余期間獲取審計證據。

3.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進一步審計程序范圍是指實施某項審計程序的數量或規模。在確定審計程序的范圍時,CPA應當考慮下列因素審計重要性水平、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計劃取得的保證程度。當保證程度提高,重大錯報風險增加時,CPA應當擴大審計程序的范圍。

隨著審計理論和實務研究的不斷發展,風險導向審計將逐步為社會所接受并得以應用,如何降低審計風險,如何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識別、評估、應對,需要我們不斷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王成勇.淺談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應對[J].會計之友,2009(09).

[2]汪初牧.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審計應注意的問題[J].商業經濟,2006(12).

[3]汪國平.審計重大錯報風險影響因素及其評價系統[J].財會通訊,2006(01).

篇(2)

2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境外電力項目的風險管理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及綜合性要求較高的管理,它的管理范圍涉及到境外電力項目投資的每一個環節。

2.1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風險管理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應用十分廣泛,而不同領域、不同企業、企業發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關于風險管理的范圍、風險管理的深度及風險管理目標各有不同,故對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也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本文結合實踐認為境外電力投資項目風險管理在內容上涵蓋企業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投融資、財務管理、法律事務、人力資源、項目開發、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等各項業務流程。實質上就是決策層在公司投資經營活動中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應對措施以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或在公司承受范圍之內承擔風險的過程。

2.2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境外電力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循環系統,具體的實施步驟可以分為風險管理計劃制定、實施、監控及調整三個階段。

3境外電力投資項目的主要風險與應對措施

篇(3)

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它的任何一次具有風險性的變化,都可能給經濟和民生帶來重創,因此,房地產項目風險的識別與應對措施對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及我國經濟市場的良好運行至關重要。對于房地產項目風險識別與應對措施,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發表淺顯的認識。

一、房地產項目風險及主要構成要素

房地產項目風險,是指投資商因對未來某房地產項目投資的決策以及客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而導致該項房地產項目投資的實際收益與期望收益產生負偏差的程度及其發生概率,即投資商在房地產項目投資過程中,遭受各種損失的范圍或幅度及其可能性,包括投資商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其主要構成要素包括房地產項目風險因素、房地產項目風險事件和建設項目風險損失三個方面:

(1)房地產項目風險因素

房地產項目風險因素是指能夠引起或增加房地產項目風險事件發生的機會和影響損失嚴重程度的因素,是事件發生的潛在條件,可將其分為有形風險因素和無形風險因素兩類。

(2)房地產項目風險事件

房地產項目風險事件是指直接導致房地產項目損失發生的非故意的、非預期的、非計劃的偶然事件,它使得風險的可能變成了現實并導致損失的后果。

(3)房地產項目風險損失

房地產項目風險損失是指由于房地產項目風險事件的發生而導致投資商投入資本的減少,或者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出現負偏差值,主要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部分。

二、房地產項目風險識別

房地產項目風險識別,是指房地產開發商對房地產投資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加以認識和辨別,并對其進行系統的歸類分析,以揭示風險本質的過程,它是房地產項目風險管理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房地產項目開發過程中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專家調查法

專家調查法是大系統風險識別的主要方法,它是以專家為索取信息的重要對象,各領域的專家運用專業方面的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驗,找出各種潛在的風險并對其后果作出分析與估計,主要包括專家個人判斷法、智暴法和德爾菲法等10余種方法,其中智暴法與德爾菲法是用途較廣、具有代表性的兩種。

(2)故障數分析法(FTA)

故障樹分析法是由瓦特森提出來的,該方法是利用圖解的形式將大故障分解成小故障,或對各種引起故障的原因進行分析,實際上是借用可靠性工程中的失效樹形式對引起風險的各種因素進行分層次的識別。這種方法常用于直接經驗較少的風險辨別,比較全面地分析所有故障發生原因。

(3)幕景分析法

幕景分析法是一種能夠分析引起風險的關鍵及影響程度的方法,一個幕景就是對項目未來某種狀態的描述,它采用圖表或曲線等形式來描述當影響項目的各種因素發生某種變化時,整個項目情況的變化及其后果。此方法可向決策人員提供最好的、最可能的或最壞的投資前景,并且詳細描繪出不同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事件和風險。

(4)篩選一監測一診斷技術

篩選一監測一診斷技術是由高德曼提出的比較實用的一種風險識別方法。篩選是依據某種程序將潛在危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類選擇的風險識別過程;監測是對某種險情及其后果進行監測、記錄和分析顯示過程;而診斷則是根據癥狀或其后果與可能的起因等關系進行評價和判斷,找出可疑的起因進行仔細檢查。

三、房地產項目風險應對措施

在完成項目風險識別之后,應針對風險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制定風險應對措施,以降低項目風險的負作用。風險應對措施主要包括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轉移、風險分散和風險利用等幾種方法。

(1)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根據風險預測評價,經過權衡利弊得失,采取放棄、中止開發活動,或改變開發活動方案,以避開風險源,達到消除風險隱患的措施。風險回避是處理風險最強有力的手段,有效的回避措施可以完全解除某種風險。

(2)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前、發生時及發生后,采取的降低風險損失發生概率,縮小風險損失程度的措施。由于風險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會產生不良后遺癥,因此,對于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種種風險,應優先采用風險控制措施。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開發商在開發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自己不能承擔或不愿承擔的風險轉移給其他經濟單位承擔所采取的措施,主要通過合同、保證、期貨和保險四種途徑,達到風險轉移的效果。

(4)風險分散與風險利用

風險分散是通過房地產開發主體和客體的分散,增加風險的承受單位數,達到減少風險的目的;風險利用是指開發商利用人們懼怕風險、追求安全的心理,通過參與確實存在風險的開發活動,依靠自身扎實的風險管理工作,興利抑弊,謀求自身最大收益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剛.論房地產開發風險[J],經營管理者.2009( 23).

[2] 孔德軍,劉冬松.建設項目中的風險識別方法[J],基建優化.2002( 4).

篇(4)

Abstract: the water plant engineering project has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quantity of one-time investment cost is huge, and high and uncertainty factors such as more features, which have led to higher risk of the project itself has, in a lot of the need to work, effectively to the risk of anticipation, completes the emergency plan. Therefore this paper in water plant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deal with model for research.

Keywords: tap water plant; Project cost; Risk identification; Deal with model

中圖分類號:X82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識別的特點

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識別主要是將項目中存在的一些風險或者是一些潛在的容易引發風險的因素,按照其產生的根源、表現的特征、產生的影響進行歸納總結,以便后期能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最大限度的減小企業獨自承擔風險的危害性,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可以說風險識別是確保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進行風險管理一項關鍵環節。由于自來水廠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工程量巨大、一次性投資成本高以及不確定性因素多等特點,這也就使得自來水廠工程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必須要重視風險識別以及管理工作。

風險本身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可確定性以及有風險所帶來的危害性,而對于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來說,還具有存在時間長、誘發因素多、涉及面廣以及多種風險相互交叉組合的特點。由于項目決策者對于風險來源的因素考慮不足,很容易給自來水廠工程項目帶來積極或者消極的影響。項目風險的分類如下表1所示:

項目風險分類依據 具體風險

按照風險控制程度 不可避免風險、可轉移風險、投機風險

按照有無預警信息 項目突發風險、有預警信息風險

按照風險分布范圍 國別風險、行業風險、企業風險

按照風險關聯程度 獨立風險、連帶風險

按照導致風險的原因 技術風險、經濟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自然風險及其它

表1 項目風險分類表

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由于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因此也就延長了風險存在的時間,而且在各個施工階段都壞存在或者潛在不同的風險因素。其中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前期是風險性因素最多的一個環節,由于事前的準備階段,項目決策者往往對自來水工程的專業知識以及項目的具體細則的認識比較面片。在這種前提下制定的一系列決策和計劃都具有不可確定性,增加了風險的誘發因素,給日后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實施造成巨大的影響。

二、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模式研究

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包括收集信息、風險形式評估以及確定風險事件并及時歸檔。其中收集信息,主要確保能夠有效的掌握誘發風險產生的一切因素,信息的深度以及廣度是決定風險預測成功與否的關鍵,但是并不是片面的追求信息收集的數量,更重要的是把握好信息的質量,也就是注重信息的可信度以及準確度。例如決策者要對自來水廠工程項目以及項目所處的環境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還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對一些潛在因素進行有效預判;風險形勢估計則主要是明確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目標、項目所處的內外環境以及資源狀況等,用更加科學以及客觀的方式重新定義原有的計劃,這樣有助于項目決策者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形式;確定風險事件并歸檔主要是在風險形勢估計的基礎上,將自來水廠工程項目中已經確定的各種風險因素按照風險類別、性質以及影響后果進行分類處理,也可以按照項目內、外不進行分類,或者是按照技術和非技術進行分類,按照項目目標以及建設階段進行分類。

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首先應該明確風險的性質以及能夠被控制的程度然后做出應對措施,例如一些風險是可以通過融資進行分散或者消除;一些風險可以通過法律、政策進行合理的解決;而一些風險則可以通過轉移給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合作者。通常情況下這些合作者都會具有很強的風險應對能力。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如下圖1所示:

圖1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應對措施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措施主要可以分為六大步驟,即評估識別風險、風險回避、風險降低以及消除、風險分離以及分散、風險轉移以及風險自留。其中評估識別風險主要是聘請專家或者專業分析師進行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識別或者進行風險模擬,在此過程中得出的風險評估結果是企業決策者指定風險應急預案的重要依據;風險回避主要是指主動回避一些可能會給自來水廠工程項目帶來巨大損失的風險,這就需要企業的決策者果斷放棄或者拒絕實施可能項目施工帶來重大損失的方案;風險降低以及消除主要是指采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將風險產生的損失降低到最小,主要可以通過做好自來水廠工程項目施工前的準備工作、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藝、完善合同將風險分擔、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增強施工人員的風險意識等;風險分離以及分散主要是通過投資與融資的方法,將企業自身的風險進行合理的分散,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危害性;風險轉移主要是將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風險轉移到有相對優勢的項目合作伙伴的手中,自來水廠工程項目潛在的合作伙伴在應對不同風險時所具備的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潛在風險合作伙伴應該在承擔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的某一特定風險方面具有特定優勢;風險自留,則是由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發起者承擔余下的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風險識別是自來水廠工程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通過對項目自身存在的一些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將項目風險回避、降低、分散以及轉移,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自身所承擔的風險以及損失,保證自來水廠工程項目繼續按照計劃進行。

參考文獻:

[1] 楊愛民.淺論工程項目管理及成本控制[J].商業會計,2008年23期.

篇(5)

【關鍵詞】 風險評估

一、公司目標

風險評估的前提是設立目標.設定目標是公司管理過程的重要組織部分,而非內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卻是內部控制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建立起目標體系,就能把各種力量、各類資源統一協調,按照目標的要求發揮作用,促使壽險公司切實的凝結為一個整體。只有先確立目標,公司才能針對目標確定風險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管理風險。目標設定是壽險公司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制定相關風險對策的基礎。

二、風險識別與評估

公司面臨的風險是指發生對公司目標的實現可能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并可以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規避和減小的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識別需要比較客觀的進行,而且為了避免忽略相關的風險事件,識別風險的過程最好與評估風險的過程區分開來。

相對于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來說,風險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內部,也產生于公司外部。對于壽險公司,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內部因素是:

(1)管理層對實現公司目標的理念意識和緊迫感。

(2)員工的勝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當性和完整性。

(3)公司資產的規模、流動性或業務總量。

(4)公司的財務狀況。

(5)信息系統電算化的程度。

(6)公司經營活動的地理分布。

(7)內部控制系統的恰當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風險是指外部環境中對公司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外部因素是:

(1)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規可能要求經營政策和策略的改變。

(2)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對有關融資、資本支出和擴張的決策產生影響。

(3)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發展會影響研發的性質和時機,或帶來采購的變化。

(4)行業競爭及市場變化: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會改變公司營銷、產品開發、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5)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經營或信息系統的改變以及強調對或有損失制定應急計劃的需要。

識別公司層面和操作層面風險后,公司需要進行風險評估。進行風險評估,必須保證風險評估人員具備相應知識和業務能力,并已經對公司的各項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風險評估才可以順利進行。總體來說,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定量方法評估,二是定性方法評估。

風險評估是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和把握壽險公司風險的內控基本要素,是識別及分析那些可能影響企業達到企業目標或事件的手段,是決定如何構建有效內控體系的基礎。目前,我國壽險公司在風險評估意識、方法、技術等方面還比較落后。主要表現為:一是風險評估的方法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層長期以來不重視風險管理和高技術人才的缺乏,我國壽險公司的風險評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財審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客觀的科學方法。這導致了風險管理的專業化程度和效率較低。

三、風險處理

在評估了風險的重要性和發生概率之后,管理層需要考慮如何管理風險。這涉及基于對風險假設的判斷,以及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發生的風險的措施包括管理層每日做出的無數決策,從確定其他供貨源或擴大產品線到獲取更具相關性的經營報告或改進培訓計劃等。合理恰當的措施會實實在在消除風險或抵銷其影響。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做出的風險應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承擔、風險轉移。評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采取風險應對措施之后的剩余風險水平是否在組織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適合本組織的經營、管理特點、成本效益的考慮。

目前,我國壽險公司普遍存在對風險管理的模糊認識、困惑甚至誤解,進而出現風險管理導向錯誤的現象。因此,一是要要強化經營風險既有損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認識,注重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關系;二是建立廣泛適應的風險決策標準;三是針對各種風險確定風險應對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進行合理分析,充分考慮現有程序對于控制已識別風險是否合適,以及完善流程以應對不斷變化中的風險等。

四、風險監控

制定了風險處理計劃后,并非一勞永逸,在公司的運行過程中風險還可能會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時刻監督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并確定隨著某些風險的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風險監控就是要跟蹤識別的風險,識別剩余風險和新出現的風險,修改風險管理計劃,保證風險計劃的實施,并評估消減風險的效果。風險監控是與控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風險監控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在控制活動的各個環節確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預防性監控、檢查性監控、糾正性監控、指導性監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風險監控形式外,還有針對某個環節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補償性監控,為加強計算機管理而實施的計算機監控等等。這些風險監控形式,合理保證了公司風險監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風險。

篇(6)

1. 公司目標

風險評估的前提是設立目標.設定目標是公司管理過程的重要組織部分,而非內部控制的要素,但它卻是內部控制得以實施的先決條件。建立起目標體系,就能把各種力量、各類資源統一協調,按照目標的要求發揮作用,促使壽險公司切實的凝結為一個整體。只有先確立目標,公司才能針對目標確定風險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管理風險。目標設定是壽險公司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制定相關風險對策的基礎。

2. 風險識別與評估

公司面臨的風險是指發生對公司目標的實現可能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并可以通過一系列防范措施予以規避和減小的損失的可能性。風險的識別需要比較客觀的進行,而且為了避免忽略相關的風險事件,識別風險的過程最好與評估風險的過程區分開來。

相對于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來說,風險因素既存在于公司內部,也產生于公司外部。對于壽險公司,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內部因素是:

(1)管理層對實現公司目標的理念意識和緊迫感。

(2)員工的勝任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恰當性和完整性。

(3)公司資產的規模、流動性或業務總量。

(4)公司的財務狀況。

(5)信息系統電算化的程度。

(6)公司經營活動的地理分布。

(7)內部控制系統的恰當性和有效性等。

外部風險是指外部環境中對公司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不確定性事件,有可能引起風險發生的外部因素是:

(1)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變化:如新的法律和法規可能要求經營政策和策略的改變。

(2)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形勢的變化可能對有關融資、資本支出和擴張的決策產生影響。

(3)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發展會影響研發的性質和時機,或帶來采購的變化。

(4)行業競爭及市場變化:競爭和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會改變公司營銷、產品開發、業務流程和客戶服務等活動。

(5)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可能導致經營或信息系統的改變以及強調對或有損失制定應急計劃的需要。

識別公司層面和操作層面風險后,公司需要進行風險評估。進行風險評估,必須保證風險評估人員具備相應知識和業務能力,并已經對公司的各項政策和程序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風險評估才可以順利進行。總體來說,風險評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定量方法評估,二是定性方法評估。

風險評估是全面、準確、及時地了解和把握壽險公司風險的內控基本要素,是識別及分析那些可能影響企業達到企業目標或事件的手段,是決定如何構建有效內控體系的基礎。目前,我國壽險公司在風險評估意識、方法、技術等方面還比較落后。主要表現為:一是風險評估的方法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由于管理層長期以來不重視風險管理和高技術人才的缺乏,我國壽險公司的風險評估主要依靠定性的、人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如委托理財審查等方式,而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客觀的科學方法。這導致了風險管理的專業化程度和效率較低。

3. 風險處理

在評估了風險的重要性和發生概率之后,管理層需要考慮如何管理風險。這涉及基于對風險假設的判斷,以及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的合理分析。降低重大的或可能發生的風險的措施包括管理層每日做出的無數決策,從確定其他供貨源或擴大產品線到獲取更具相關性的經營報告或改進培訓計劃等。合理恰當的措施會實實在在消除風險或抵銷其影響。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做出的風險應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承擔、風險轉移。評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采取風險應對措施之后的剩余風險水平是否在組織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適合本組織的經營、管理特點、成本效益的考慮。

目前,我國壽險公司普遍存在對風險管理的模糊認識、困惑甚至誤解,進而出現風險管理導向錯誤的現象。因此,一是要要強化經營風險既有損失的可能,也有盈利的可能的認識,注重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關系;二是建立廣泛適應的風險決策標準;三是針對各種風險確定風險應對措施的程序和方法。對降低風險水平所需成本進行合理分析,充分考慮現有程序對于控制已識別風險是否合適,以及完善流程以應對不斷變化中的風險等。

4. 風險監控

制定了風險處理計劃后,并非一勞永逸,在公司的運行過程中風險還可能會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時刻監督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并確定隨著某些風險的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風險監控就是要跟蹤識別的風險,識別剩余風險和新出現的風險,修改風險管理計劃,保證風險計劃的實施,并評估消減風險的效果。風險監控是與控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要使公司的風險監控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在控制活動的各個環節確立不同的控制方式:預防性監控、檢查性監控、糾正性監控、指導性監控。除了以上一般的風險監控形式外,還有針對某個環節不足或者缺陷而采取的補償性監控,為加強計算機管理而實施的計算機監控等等。這些風險監控形式,合理保證了公司風險監控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公司管理風險。

篇(7)

人為因素造成的水利水電工程的風險主要包括技術因素和政策因素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政策因素造成的風險。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離不開政策法規的支持,但是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會遇到這些政策及法規的調整,例如產業政策、稅收政策、技術政策以及財政政策等的調整,會對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投資等環節造成很大影響,從而產生一定風險;另一方面,技術因素造成的風險。由于在水利水電工程招投標過程中存在著不合理的行為,容易使得工程投資額變化加大,造成設計不合理和施工質量不達標等問題的出現。另外,水利水電工程在設計過程中還存在著選址、水文調查分析、工程地質勘測以及設計質量等方面的風險。尤其是不注意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成為工程建設的最大的隱患,造成了嚴重的工程事故和質量問題,使等建設資源大量浪費,導致投資增大。

1.2自然因素造成的風險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自然因素造成的風險有很多。包括地震、洪水、暴風暴雨、滑坡及泥石流等未知不良地質條件造成的風險,由于這些自然風險的發生不可控制,因此其發生所產生的破壞作用往往會比較大,對大壩、地下工程、水庫乃至整個工程造成巨大威脅。同時地質問題也是造成水利水電工程量增加的主要客觀原因。由于水利水電項目面臨的地質條件中,各個巖層之間具有較大的差別性,這就給設計和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造成項目在實施階段面臨巨大風險。另外,氣候的變化會導致水文的變化,項目建設期間可能碰上的惡劣氣候等因素造成的水文變化,從而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構成威脅。

二、水利水電工程中風險管理與規避的具體策略

2.1加強對風險的識別

加強風險識別是規避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風險,保證其順利完工的有效策略。所謂風險識別即對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和帶來的后果進行識別。由于水利水電工程面臨的自然條件復雜,這就使得風險因素在不斷變化,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實施的過程中,要根據制定的風險管理計劃、項目結構的設計描述以及歷史參考資料等方面進行風險的識別,從而做出詳細的風險報告,便于策略的實施。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包括流程圖法、檢查表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2.2有效進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以風險管理計劃為基礎,以風險識別為前提,進行項目風險概率、進程與影響程度的綜合考慮,運用一定的方法對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計算以及估算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因此,有效進行風險評估是減少損失的重要手段。在風險評估時,要對風險的嚴重程度、發生的可能性及風險范圍的大小、時間進行確認,以降低不確定性,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與影響。

2.3注重對風險的監控

注重對風險的監控是保證水利水電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于面臨的各種自然條件非常復雜,需要進行監控的技術手段也要不斷變化。因此,在進行風險監控時,要將風險管理和應對計劃、附加風險識別和分析等材料作為依據,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進行全程監控。通過對已經識別風險的跟蹤以及已經發生風險的監視,進行新風險的識別與預測。同時,還要對風險管理及應對計劃進行不斷的修改與糾正,以此來采取恰當的措施保證計劃的執行和實施,使水利水電工程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

2.4科學合理的進行風險應對措施的編制

要想降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風險的影響,就必須科學合理的進行風險應對措施的編制。科學合理的風險應對措施編制是以風險管理計劃為依據,以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的結果為基礎,對風險特性、項目主體抗風險能力進行重點考慮,而制定的切實可行的風險應對計劃和應對措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在風險潛伏階段,就要能夠正確預見和發現風險苗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隱患的消除和風險的規避,從而阻止風險事件的發生;而在風險發生階段,要積極實施搶救和補救措施,根據風險事件發生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控制風險事件的擴大。同時也可以將風險事件轉移至其他不會對項目造成致命影響的部位或采取自留風險的方式,盡可能將風險事件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在風險造成損失階段,要迅速對風險損失進行有效的補償,排除風險事件對項目日常進展的影響,減少間接損失。

篇(8)

(一)收集分析。

通過采取座談、調查問卷、查閱檔案、實地觀察、咨詢外部專家、官方媒體等方式,收集分析業務風險節點、操作風險節點(如流程、系統、人員等)、執法風險節點、決策風險節點等相關信息,以及內外部審計和各類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違規案件、媒體和網絡負面報道等歷史數據,全面分析對象存在的各類風險,對各類風險節點中影響對象目標實現的主要風險事件進行深入研究以求獲得較為準確的結論。

(二)風險評估。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數據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損失程度。

1.客觀評估。根據歷史上風險實際發生統計數據或是大量的試驗來估測。

①將一個已發生風險事件分解為若干個環節,通過分析計算各環節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數量來估測此類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②通過對重要項目或重要業務流程進行足夠量的模擬試驗,統計出此項目或重要業務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

2.主觀評估。根據個人經驗、預感或直覺而估測某項目發生風險的概率,屬于主觀判斷。主觀估測包括以下流程:

①根據識別風險的性質組成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由熟悉機構或項目風險因素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專家、有經驗的工作人員組成。

②由每個工作組成員使用書面形式將自己的分析估測反映出來。

③整理匯總工作組成員意見,特別是匯總意見分析情況。

④工作組討論并分析意見分歧的原因。重新分析某一變量可能出現的次數或范圍和各環節點出現問題的概率,如此重復進行,直至工作組成員意見一致。從而估測出此項目發生風險的可能及損失程度。

(三)風險應對。

根據風險分析結果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明確具體的應對措施,制定風險應對方案。

1.風險應對策略。

①在業務運行和管理活動中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

②采取適當的措施和方法將風險概率降到最小、風險程度降到最低。

③采取保險等方式將風險轉移給專門的機構或部門。

④對于可接受的風險,應密切關注其發展變化情況并及時向上級行報告。

2.剩余風險控制。對實施風險應對策略后所有的剩余風險進行持續監控,定期形成剩余風險監控報告,并及時糾正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風險應對實施后的剩余風險水平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充分考慮風險應對策略實施可能產生的新的風險,并有相關提示及處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

3.歷史分析。定期對風險識別與應對過程形成的文件和記錄如風險分析報告等進行分析,歸納風險管理歷史規律。

二、基層人民銀行風險識別與應對的不足與困難

(一)操作困難:強化風險評估與信息溝通阻滯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信息渠道不暢。人民銀行內部及與外部之間未能實現有效的溝通聯系協作制度,且報送風險信息資料單一,不能動態反映風險管理現狀。二是信息處理手段落后。風險識別、估測、應對工作尚處探索階段,系統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并不高,由于缺乏科學的評估標準,對風險環節的識別估測主要依賴定性分析與經驗判斷,存在定量分析不夠、風險大小估測不準等問題。三是應對機制建設滯后。風險信息交流僅僅依靠前期準備階段收集信息資料或進行臨時流,手段匱乏,導致風險管理綜合分析監測評價系統建設滯后。

(二)機制困境:風險應對機制靈活與監督機構僵化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人民銀行管理風險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監督約束機制。內審部門發揮著主要的內部監督作用,但實際由于內審機構沒有很強的獨立性,監督能力往往會受到管理體制以及外部干預等因素的影響,監督作用不能夠得到全面的發揮。一些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內審部門只是流于形式,獨立性缺失,行使具體的監督職能時顯得力不從心,更無法把監督機制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管理困惑:風險意識增強與人員隊伍老化的矛盾。內審隊伍的整體素質存在“短板”,知識面不全,綜合能力不高,缺乏風險管理方面的專門培訓,專業知識更新慢,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套用老文件、老辦法來處理新情況、新問題,對新風險的掌控能力差,造成內審人員素質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以致在審計檢查中底氣不足,難以發現深層次問題。

三、完善基層人民銀行風險識別與應對的建議

風險應對是根據風險估測結果和風險管理目標,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實施的過程。

(一)風險應對策略。

對風險狀況所作的估測報告,應提出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一是在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方面,要依據風險分析和估測情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實際,按照內部控制合理性原則,明確具體控制措施,在業務運行和管理活動中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或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或者采取適當的措施和方法將風險概率降到最小,將風險應對措施實施后的剩余風險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二是不同業務風險環節采取的風險應對策略也不相同,具體包括:從制度和流程設計上對各類風險進行靜態控制,如建立雙人復核制度、三級審批制度、重要崗位輪換制度等;從本單位的自我監督上對各類風險進行動態控制,如定期開展本部門或上級行的業務檢查監督、審計部門開展的履職和專項審計等;還有從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上對各類風險進行結構控制等。三是充分考慮風險應對措施實施后可能產生的新的風險,做出相關提示及處理措施,使之可控或可接受,密切關注其發展變化情況并及時向上級行報告。

(二)風險動態應對模型。

在進行風險估測的時候,結合自身的情況,建立恰當的風險估測模型,對風險產生的原因及條件進行動態跟蹤控制。將各類風險節點在控制系統中進行標明,闡明其特征、控制要素,對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予以明確,一旦發現有越界的行為,即對其進行及時的控制,盡可能的把損失降到最低。

1.制作樣本。

①將已知風險編寫為文檔。通過編寫風險陳述和詳細說明相關的風險背景來記錄已知風險,相應的風險背景包括風險問題的何事、何時、何地、如何及原因。

②根據歷史上已確認的風險事件,進行詳細陳述,并將發生風險的原因條理化說明,特別要深入分析風險事件與產生風險的條件之間的關系,條件變化與風險概率及損失度的關系,形成典型樣本,作為今后此類項目審計的啟示錄。

③對于風險節點中未發生風險事件的項目,根據主觀估測的結果,編寫風險預測樣本,詳細說明風險條件變量的變化情況。

2.交流匯總。將所有已發生風險和未發生風險的估測樣本材料通過某個平臺進行交流和共享。

①面對面的交流。通過召開研討會、座談會將各單位編寫的風險事件樣本材料進行溝通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形成風險模型。

②書面交流。通過刊物和郵件系統征集對某類風險事件或某風險節點的估測論點進行匯編,交流共享。

③根據風險節點的內容,設計一套風險樣本數據庫。所有員工都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根據不同的類別輸入其中存儲,作為一個專門為風險管理服務的共享平臺。

(三)風險識別與應對的輔助措施。

1.強化人員素質的提高在風險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如何把技術和人有效運作于人民銀行風險識別與應對,使工作的價值得到增加,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從而減少和控制風險,很明顯人員素質的提高是第一要素。要提升員工的風險意識和職業技能,采取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人民銀行員工的風險意識以及職業技能不斷提高,在各項業務管理與操作中,最大限度減少技能缺失、責任淡薄、行為隨性所造成的風險。

篇(9)

項目的系統性決定了項目風險管理不應是一項孤立的管理活動,而是貫穿于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風險管理通過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的應用,識別項目的可能風險,對經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依據評估結論,選擇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并對風險實施有效控制。

(一)風險管理的計劃編制。這是決定如何采取和計劃一個項目的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它描述的是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中,風險識別、風險分析、應對計劃的編制、跟蹤和控制構架和執行的總體思路。主要包括定義項目組成員及成員風險管理的行動方案及方式、選擇合適的風險管理方法、確定風險判斷的依據和方法、預計的投入和風險承受程度等內容。

(二)風險識別。風險識別就是對項目面臨的潛在風險因素進行判斷、歸類和鑒定。主要包括:識別并確定項目有哪些潛在的風險;識別引起這些風險的主要因素:識別項目風險可能導致的后果。識別的主要依據包括可交付物的描述、項目計劃和歷史資料。常用的識別方法有德爾法、頭腦風暴法、流程圖法、財務報表法、現場視察法、索賠統計記錄法和環境分析法等。

(三)風險分析。風險分析就是對經過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判斷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對項目的影響。風險分析可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個方面。定性分析依賴于主觀判斷,主要方法有主觀評分法、層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是風險管理中的難點,分析結果取決于數據及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方法有蒙特卡羅模擬法。

(四)風險應對計劃的編制。編制風險計劃主要是制定風險措施、計劃和安排對項目風險的控制。編制計劃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合理估計采取應對措施付出的代價和可能帶來的收益。風險應對措施主要包括風險規避、風險化解、風險遏制、風險轉移、風險消減、風險分擔、風險應急等措施。

(五)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是針對可控風險,采取風險應對措施,爭取可能機會,防止風險發生,減少風險損失的風險管理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根據項目發展和變化的情況,不斷地重新識別和分析項目的風險,調整和更新風險應對措施,實施風險控制,以確保項目目標的最終實現。

二、影響項目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原因分析

(一)理論研究對項目風險管理的實踐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其一,評價項目績效主要使用時間、成本和質量三個指標,而忽視了工作范圍、組織和客戶滿意度等指標。我國目前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引進先進的工具,單獨處理一個或兩個指標的最優化問題,而對綜合分析的研究較少。其二,理論上缺乏綜合實例的應用研究,建立的模型仿真度高但實用性較差。其三,相關研究集中于對項目單個風險的量化評估,沒有考慮到各單個風險綜合起來產生的系統性影響。

(二)項目領導層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成為制約項目風險管理有效實施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國經濟尚處于時期,項目管理尤其是項目風險管理起步較晚等原因,使得項目領導層普遍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或有的能意識到風險的存在,但出于對成本的考慮,不太愿意在資金相對短缺時在風險管理方面增加投入,在對待項目客觀存在的風險時,寧愿采取風險自留或不合理轉移的辦法,從而造成更大的執行風險;抑或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但更多地關注威脅而幾乎不去考慮項目可能帶來的機會。還有一些項目領導層期望項目無風險或小風險,這樣的項目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項目,因為風險與收益往往是呈正向變動關系的,無風險代表著將無從獲取收益,小風險則說明預期收益也較小。

(三)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環境薄弱,人才缺乏。我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專門機構進行項目研究并提供詳盡的研究報告,也沒有一家單位認真總結和介紹已完成項目的風險管理經驗。風險管理中風險的識別和分析是難點,涉及復雜的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需要很高的專業水平和很強的判斷能力,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已成為制約項目風險管理的瓶頸。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未來幾年內將需要近60萬名經過培訓的項目管理從業人員及10萬名經過論證的項目管理專業人士,以應對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項目管理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項目風險管理的社會機構職能不夠完善,成為實現項目預期目標的又一障礙。項目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需要保險、銀行等社會機構的鼎力支持。但目前在實際動作中,這些機構均未能較好地發揮對項目運作的有力監管作用。

(五)體制方面的原因。對許多大型項目而言,由于所有投資往往由政府承擔風險,而項目負責人無需也無力對風險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因此時常出現概算、決算的不良現象。單一的投資主體勢必加大項目風險,而項目主體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又有限,使得風險管理的難度也隨之增加。

三、項目風險管理有效實施對策

(一)加強相關理論研究,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我們應該充分引進、借鑒和吸收國際上先進的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加強政府研究,重點是風險管理的系統性研究、組合風險的管理策略研究、集成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及綜合實例的應用研究等方面。應加大對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這是項目風險管理發展取得突破的首要條件。要成立專門的項目管理機構,進行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較為詳盡的研究報告。同時,項目管理者應多提供相應的素材用于研究和交流,以推動項目風險管理理論的發展。

(二)增強項目領導層的風險管理意識。這對項目風險的有效實施有著決定性影響。應著力加強項目領導層對風險及風險管理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努力營造風險管理的意識環境,用系統性思維從戰略的高度來把握項目的風險管理,將其納入項目管理的整體之中,貫穿于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充分認識風險管理是威脅管理和機會管理的統一體,從而更加重視和加強項目風險管理,并在風險管理資金安排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篇(10)

[摘要]雖然財務公司風險管理興起的時間較短,但內部審計的發展卻相對成熟,將內部審計工作以風險為導向,深入應用到財務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中,可以把內部審計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參與、融入到風險管理的識別、評估以及應對等環節,進而推動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和風控水平的提升,促進財務公司更好地規范、穩健發展。

[

關鍵詞 ]風險導向;財務公司;內部審計;應用

隨著內部審計理念的發展與延伸,內部審計早已不再停留在傳統的內部控制層面,如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結構的健全性等等,都已成為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所以,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中,對經營風險的分析以及揭示等方面尤為看重。

一、財務公司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在財務公司經營管理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具有極為重要的關系,監管層面對此也高度重視,曾多次對財務公司設置獨立的內審部門、風控部門提出要求,并要求財務公司加強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成果的應用。一方面,風險管理狀況是財務公司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重要依據和重點內容。作為風險導向審計,需重點審查與評價公司風險管理狀況,作為內審機構和人員,應對風險管理過程的識別、評估以及應對風險等環節充分了解,并對其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另一方面,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推進財務公司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財務公司內審部門以風險評估結果為依據,以重要風險領域為重點,檢查公司各個部門、崗位與人員是否關注了公司目標和戰略,是否正確落實了風險管理程序,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規避、控制或轉移風險的措施,從而對其中執行不到位的事項提出審計意見并監督執行到位,從而促進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財務公司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就財務公司目前現狀而言,內部審計管理相對成熟,而風險管理尚處起步階段,各公司風險管理方法與模式多數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因此,擺在許多財務公司面前的比較現實的問題,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審計力量和資源,發揮內部審計先發優勢,將內審工作與風險管理工作融合互補,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與支持。

(一)在財務公司風險識別中的應用

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首要環節。識別風險是建立在分析所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基礎上的,把存在于公司的風險識別出來的過程。財務公司的外部風險就是財務公司在實現目標過程中,來自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比如監管政策與監管方式的改變,功能定位與支持政策的調整,外部經濟環境與所屬集團經濟形勢的轉變等等。內部風險就是在財務公司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來自內部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信息系統主要故障或中斷,人員道德品質與要求相差甚遠,業務創新與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等。因此,財務公司內審人員應以必要的審計程序實施為手段,分析財務公司內外部風險,檢查公司是否充分、適當地確認了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判斷公司是否恰當、完整的識別出風險,并把沒有識別出的主要風險揭示出來,從而發揮內審的審查、評價以及監督促進功能,推動財務公司更為有效地識別風險。

(二)在財務公司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首先內部審計應審查公司運用的評估風險方法,在對風險評估方法進行評價時,應注重把握好定性與定量尺度。一般而言,定量方法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可能優于定性方法。在未來的風險事項中,歷史數據借鑒意義凸顯時,定量評估風險方法就是通常采用的方法,它以數理統計或模型建立為依托,能夠對未來風險做出評估預測;而若財務公司歷史數據不足,很難量化風險,需要極高的成本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時,對定性評估方法進行選用就較為適合;為使評估結果客觀性提高,采用定性方法時也需充分考慮相關部門及人員的意見。

就財務公司風險評估而言,較難的環節便是量化風險。財務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在量化識別風險過程中,可以考慮監管部門風險管理相關要求,把指標分析法運用其中,利用監管部門對財務公司開展的風險評價、監測與預警等工作(如監管采集的資本充足性、流動性風險、投資風險等數據信息),利用監管指標為定量分析提供依據。例如,財務公司在評估信用風險時,便可以分析不良資產率和不良貸款率等指標,把量化的標準確定為監管標準值,對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

(三)在財務公司風險應對中的應用

一般情況下,財務公司風險應對措施的制定是結合風險的性質和承受能力進行的。財務公司內審人員受崗位特點等影響,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公司的整體情況,能夠比較客觀地認識公司的各項業務,能夠比較明白地認識管理瓶頸。內審人員在對風險應對措施是否適當和有效進行評價時,首先應該判斷,所采取的風險應對措施是否把公司風險偏好準確反映出來,是否把公司風險承受能力準確反映出來,同時,以識別公司缺陷為基礎,判斷在風險應對措施被采取之后,剩余的風險水平與公司可以接受的范圍能否吻合。內審部門和審計人員在面對出現風險控制措施匱乏的情況時,應以風險評估和檢查結果為依據,把改進措施和建議反映出來,協助公司對風險反應方案進行完善,達到強化風險管理的目的,確保各項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結論

綜上所述,就財務公司風險管理而言,內部審計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財務公司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崗位責任心和專業勝任能力,結合自己風險管理專業知識,立足獨立客觀視角,把具備價值的保證和咨詢服務提供給管理層,從而為財務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貢獻自己的積極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兵,劉力云,張立民.中國內部審計近30年發展:歷程回顧與啟示[J].會計研究. 2013(10)

[2]張曉琴.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框架構建及實施研究[J].財會通訊,2013(28)

[3]李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發展與應用分析[J].新經濟,2014(08)

[4]盛琛.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全面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5(15)

上一篇: 市場營銷未來規劃 下一篇: 經濟理論和經濟管理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