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與應用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7 15:44:2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創新與應用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技創新與應用

篇(1)

科研定位是有效開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定位不準往往事倍功半。高校科研定位必須從實際出發,以學校辦學定位為依據,根據學校的發展方向,按照“加強基礎、著重應用、強化創新、重在轉化”的基本思路,切實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實行跨學科聯合攻關,集成各種資源,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具體來講就是:重點研究型高校應面向學科發展前沿和國家戰略需要,緊密結合國家級和省級重大項目的實施,組織原創性研究和高技術開發,重點培育一批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科研項目;應用性本科院校和地方院校主要是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因而科研工作應當突出地方特色,并以教育教學為重點開展實證性與學理性相結合的研究,突出科研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高職院校則應把科研的重點放在技術服務、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上。此外,文科類高校還要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著力在特色研究上下工夫、上水平、出成果。

現代大學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引領四大職能,這是現代大學的重要特征。教學始終是大學的中心任務,而科研始終是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許多國內外名牌大學的辦學實踐都證明:科研為教學提供了新動力、注入了新活力,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更能吸引學生,使學校更有質量、更富內涵。沒有科研作支撐,教師的學識水平就不可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不可能提高;沒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名師、大師就不可能成就,高水平的一流大學也不可能辦成。因此,高校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尤其是教育教學研究,通過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創新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識和水平,使他們增長才干、提高能力。

二、明確科研的重點方向,全方位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高校要圍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結合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采取多種途徑,發揮自身優勢,與政府、企業、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大力構建各種類型、交叉集成的創新平臺,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以此全面融入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

1.重視基礎研究,提高知識創新能力

以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為主要標志,以發表高水平論文為主要形式,提升學校的基礎研究能力。以工為主的高校特別要重視從工程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以基礎研究為引領,全面提升工程技術研究的層次。博士生導師要帶頭承擔國家級、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博士學位的學術骨干和優秀青年教師應成為國家和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的主力軍,力爭實現重大科研項目立項,強化“高水平科技論文就是科研成果”的觀念,關注論文被引用情況。

2.面向重大戰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把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河南省“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高校要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和人才集中的科技優勢,圍繞全省產業布局、重大項目、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強研究,大力加強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前培育,提高爭取和承接國家及地方重大科研項目的競爭力。緊密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863計劃”及我省重大基礎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目標,積極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預研項目。

3.發揮學科優勢和特色,融入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因此,高校要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調整振興,推進科學研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度結合,推進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政府規劃與決策和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服務和支持。高校還要以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汽車、有色冶金、鋼鐵、建材、化工、食品、紡織、服裝等支柱產業為重點領域,抓好有產業化前景的項目,通過產學研合作申報省、市科技計劃重大、重點項目,爭取在電子信息、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新興產業方面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企業的創新項目。

三、推進校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可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渠道,解決企業、高校和產業化之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以及資源難以共享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科技成果難以產業化的問題,并為科研人員創造自由的創新空間,鼓勵個人創新研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1.加強校企合作,搭建科研平臺

加強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有利于選擇科研攻關重點方向和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轉化高校科技成果,實現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向企業的開放。引導企業科技人員利用高校實驗條件研發科技產品,高校為企業提供技術、信息服務,鼓勵企業在高校設立研究中心,實現企業與高校從立項到投產的全面合作。高校要積極與地方和企業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促進專家教授積極與企業家合作,主動融入以企業為主體、以應用研發為重點的技術創新活動。同時,高校要建立與市、縣政府、行業、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全面的科技合作的長效機制,實現與科研院所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建設大學科技園,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通過提地、廠房等辦法,引入企業興辦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和各類特色產業園區,校企合作承擔完成科技研發、技術改造、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項目,形成“產研分工、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鼓勵和支持教師、科研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為基礎,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申報各類高新技術產業化計劃項目,努力開發出高新技術產品,培育規模企業,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

3.充分發揮科教優勢,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充分發揮辦學行業特色和區位優勢,加強科技推廣轉化與社會服務工作。繼續加強與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互動,通過承接橫向研究項目、共同申報不同層次的科技計劃項目等形式,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四、實施創新團隊建設,加強科研隊伍建設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在學校科研發展大局中,人才特別是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作用至關重要。努力引進、培養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人才,建設一支基礎扎實、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是科研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教學和科研團隊建設,建立精干高效的專兼職科研隊伍,鼓勵他們發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爭取高級別的獲獎成果。要以團隊建設為載體建設學術隊伍,通過科研帶頭人支持計劃、創新團隊和研究生指導團隊支持計劃、高水平科研項目支持計劃,重點培養能代表學校尖端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學術團隊和研究成果。要讓青年教師盡快進入團隊,以導師制的形式帶領新參加工作的教師快速參與科研工作,設立校內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青年教師,擴大學術隊伍。還要鼓勵教師跨學科、跨院系,建立以項目為紐帶、課題組長為中心、人才靈活組合的研究團隊,促生新的團隊和研究方向。

在教學科研團隊建設中,尤其要選好用好學科帶頭人。一個優秀的人才可以帶來高級別的科研項目,更能帶出有科學研究能力的優秀團隊,產出優秀科研成果,培養出一批優秀人才。在充分發揮老教授科研作用的同時,要舍得在引進和培養人才方面投入,加大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力度,盡快選好、用好、培養好學科帶頭人。

五、創新機制體制,營造學術優良環境

創新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建立起有效的激勵和約束運行機制,是高校科研工作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1.創新管理機制

在調整科研管理體制方面要抓好三項工作:一是管理重心下移,擴大專業學院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自,機關職能轉向宏觀調控和服務保障;二是實現中心實驗室及各類實驗室由封閉管理轉向開放管理,為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創造條件;三是實行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設立科研為主、教學科研并重、教學為主型的三類崗位,確定其崗位職責和合理的工作量標準,三類崗位依據各專業學院的發展狀況按不同比例配置,做到人盡其才,各居其位。

2.完善科研評價體系

要遵循不同學科科研活動的特點和規律,遵循國際通行的學術標準,建立與學科性質、學科領域相適應的分類評價標準體系,按學部進行分類管理,實行分類評價。要堅持以鼓勵創新、服務發展為導向,正確處理短期效益和長遠目標的關系、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量”與“質”的關系、“個人評價”與“團隊評價”的關系,確立科研評價的質量導向和業績導向,抓好激勵與約束機制、科研成果評價機制和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導向明確、指導監督有力、評價科學、組織運行高效的機制。

3.著力營造科技創新的文化環境

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加強以“以人為本、需求導向,博采眾長、合作競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注重積累、勇于跨越,求是求新、力戒浮躁”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文化建設,切實加強科研道德建設;要遵守行為準則,恪守科研道德,堅決反對和糾正弄虛作假、剽竊侵權、學術霸權、功利浮躁等學術不正之風。

篇(2)

在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直觀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在科技創新教育輔導中,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資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例如,在課堂教學《細菌的代謝》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演示細菌培養以及青霉菌發現等視頻資料,再組織學生動手培養細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這種方法較傳統教學會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時思路更清晰,效率更高,有時間關注實驗背后的問題。

二、搜集信息,全面綜合

學生學會基本知識后,組織學生思考研究。在傳統教育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現在,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可查的內容,要求學生搜集相關內容,收集可用的信息,既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品質,又增強對研究的正確態度。例如,在組織學生培養細菌實驗后,布置學生上網查詢細菌與健康方面的相關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查到水質污染與細菌總數的關系,包括人體腸道細菌、部分食品細菌數指標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帶著興趣查找自己喜歡的內容,掌握其中的知識。

三、討論交流,閃現創新火花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搜集的資料較多,應用多媒體呈現信息量大的特點,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內容,課后交流。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我們能做點什么”,在討論中學生能更好地認識自我,促進其思維形成和發展。在實際中,多媒體以其聲形并茂,圖文兼顧等多種表現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往往討論的非常激烈,每位同學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通過討論,選定一兩個比較可行和有意義的主題展開研究。

篇(3)

中圖分類號:F768文獻標識碼: A

目前煙草行業正在開展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這種改革是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進行的,沒有可借鑒和復制的模式可循,但正因為此,也為煙草行業的創新提供了開闊的舞臺,現階段的行業改革更需要創新來推動改革的進程。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是煙草工業企業面臨的課題,服務創新和營銷創新則是煙草商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打造優質服務品牌的動力和源泉。

一、管理創新轉變觀念,加強內部管理是企業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是開展其他各項工作的必要條件。企業管理方式創新十分重要,我們應該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以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為主線,從煙草商業企業的制度、流程、目標、對標、創優、績效等多方面入手,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加強企業組織內部的信息交流,增強應變能力;應該按流程分責,照標準做事,進行企業流程再造,夯實管理基礎,形成系統化、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運作模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應該采用績效管理手段,通過開展績效考核、過程管理、考核評價等工作,打破身份界限,擇優選擇人才,實現員工自主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激發員工活力,不斷完善、創新企業管理方式。

二、以市場為取向的營銷創新,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樹立親情式營銷觀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卷煙商業企業的營銷觀念也要相應轉變,要樹立營銷觀念、高度重視知識、信息和智力,憑知識和智力而不是憑經驗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營銷戰中取勝;要樹立綠色營銷觀念,積極向市場提供危害小的產品;要樹立親情營銷觀念,將客戶當作自己的朋友、親人,拋棄以往“要我創新、逼我創新”的被迫式營銷思路,向“我要創新”的營銷思路轉變,通過與客戶做“朋友”,使客戶成為企業永遠的“朋友”,構筑起堅實的親情式營銷網絡。

(二)深入推進零售終端建設,發揮“示范店” 的標桿作用。

營銷方法創新最主要的是加強卷煙營銷服務體系的建設,深入推進終端建設是當前零售客戶最急需的服務需求。從目前的客戶分類來看,零售客戶以食雜店居多,占80%比例,業態較為單一,不利于零售終端的建設,應著力進行客戶經營業態的管理和提升,降低食雜店業態客戶構成比重,將其提升為便利店、煙酒店、“示范店”,真正發揮“示范店”在煙草市場的“布局標桿、形象標桿、誠信標桿”作用。同時積極開展零售戶營銷競賽活動,鼓勵零售戶之間交流卷煙經營經驗和心得,可以利用“新商盟”平臺從不同服務區域中挑選零售戶代表同臺交流、異地報告、遠程互動,并由觀摩的零售戶代表及客戶經理共同評選出優秀零售戶,授予企業榮譽稱號,如評選煙草百佳零售客戶、千家誠信經營客戶、品牌營銷之星、消費服務之星等,以展示零售客戶的終端形象風采,促進終端客戶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功能。

煙草廣告正慢慢滲入新媒體,談及當今最為便捷的手機網絡,不得不提到微信。微信朋友圈功能支持網頁鏈接方式打開,這個新功能像微博一樣引起用戶對分享的熱衷。煙草企業可以試圖與微信合作,使每一位微信用戶的煙民都能分享自己對卷煙的評價。用戶通過微信,把品牌卷煙商品一個接一個傳播開去,也就是形成了人們經常提及社會化媒體的口碑營銷,只要是有價值的東西,用戶都不會吝嗇和朋友分享,電腦上如此,移動設備上更是如此。不僅有利于加快卷煙品牌的傳播,還能過給卷煙市場帶來新活力。

三、構建便捷的創新服務體系。

(一)以情動人,推廣品牌。

在日常拜訪中,增加親情服務、貼心服務,讓客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特別是加強對需求滿足率較低、異動、潛力提升客戶的拜訪工作,更多增加了客戶經理的特色服務,有力促進卷煙零售終端建設工作,加強品牌培育管理,創新品牌培育方式,制定適合本地的品牌培育方案結合本地市場,制定出卷煙品牌培育方案,有針對性開展好本地品牌培育工作重點,提高品牌結構,穩定卷煙市場價格,提高重點品牌銷量,進而達到品牌培育效果。

(二)協助訂貨,答疑解惑。

持續抓好網上訂貨客戶的操作培訓,切實解決客戶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快對網上訂貨客戶的咨詢、建議和意見的響應實效,提高網上互動效率和服務客戶的能力;堅持網上訂貨與網上營銷相結合,通過“一條主線、三個要素、五個步驟”的循環操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客戶服務,進行市場分析,加強品牌培育,達到“自主操作、自我管理、自覺提升”的效果,夯實服務營銷基礎,努力提高服務營銷水平。

篇(4)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144-02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提升,科技創新教育作為能顯示學校素質教育水平與特色的指標之一,越來越得到學校的重視。在科技創新教育中怎樣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好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成為每一位科技輔導員應該積極學習與探究的重要教學問題。

1信息技術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指導中的應用

每年一次的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廣大熱愛科技創新的學生與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特長、潛能,提升自身科學素養的優秀平臺。輔導老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課題探究時,很關鍵的一步是指導學生怎樣運用網絡資源對所思考的創新問題進行學習與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過的創新問題或創新點,從而確定探究方向,這一步關系著課題在創新大賽中的成績檔次。如:學生發現校園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葉女貞子果實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過實驗,指導學生檢驗到它的果仁中含有豐富的三價鐵離子[1],果皮可以作為顯色豐富的酸堿指示劑。其次,通過指導學生在百度、谷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網站進行查新后,發現女貞子樹是西南地區有地域特色的綠化樹種,凈化空氣能力強,它的樹皮、樹葉、果仁可作為藥用。并且,沒有查詢到有關將女貞子果仁應用于實驗改進方面的探究。最后,確立了開展題名為《巧用女貞子果實改進的兩則學生分組化學實驗》的課題方向,并開展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該課題于2012年獲第2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又如:學生想到探究《自動澆水花盆的設計》《汽車廢氣能轉電能裝置》《灌裝液化氣冬季防凍裝置的設計》等課題,在指導學生進行網絡查新后,發現已有人應用類似的原理研究過,甚至比同學們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另外思考新的創新課題,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決問題,如:代雯同學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與澆水時的重量變化,通過自制裝置,采用彈簧原理、杠桿原理、壓強原理實施了花盆的自動澆水。該課題于2013年獲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二等獎。

2信息技術在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

2.1建立科技創新網絡平臺促進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推廣

科技創新教學是該校的一項特色教學,2010年至2015年,我帶領學校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大賽競賽項目及實踐活動,共獲全國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3個,貴州省一等獎25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59個。2014年開始,我們總結了獲獎的成果與教學方法,建立了安順二中環保創新共享交流網絡平臺,開展《高中化學校本特色環保創新教育共享交流平臺的建立與應用》課題研究,通過開設以下四個網頁窗口:“節能減排”教學實踐、“創新教育成果”“交流與討論”“您的共享資源”,實現環保創新教學資源的共享、交流與優秀成果的推廣,該課題研究獲中央電教館“十二五”2013年度專項課題立項資格。

2.2利用信息技術,積累科技創新活動音視頻優質教學資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創新大賽比賽及學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動中,我們會通過照像,攝像的方式,記錄科技活動內容,并通過利用繪聲繪影軟件,將照片、錄像制作成視頻動畫。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動中,拍攝了“航空講座、航模制作與飛行表演、理化生興趣實驗探究、科技創新作品展示與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學活動,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間,我們攝制了10多個學生在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作品的展示視頻。這些積累的視頻資料,為科技創新教學提供了真實、生動、直觀的課堂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成長。

2.3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科技創新微課及DV教學資源

有些有意義的、成功的科技創新教學活動,老師可通過總結的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微課教學視頻。如:我們總結了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的科技實踐活動作品,如:《節水減排生態道德教育創新探究與宣傳實踐活動》(獲全國一等獎)、《“低碳實驗綠色排放”化學實驗創新與實踐》(獲全國二等獎)、《“綠色責任——廢舊電池的回收宣傳與創新利用”》(獲全國二等獎)等,我們制作了《化學實驗中“節水減排”創新課題探究方法》,《實驗中“變廢為寶”的創新方法》《廢舊電池創新利用的方法》《怎樣開展植物學科環保創新課題探究》等微課視頻,通過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學科開展科技創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們還利用校本課、課外活動課、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DV視頻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墻面清洗刷的創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鋅錳原電池原理的探究》等DV視頻。這種,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重視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資源的整合與應用的現代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改變,對于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靈活性,高效性為科技創新教學服務,積極開發科技創新教學資源并通過網絡及媒體進行共享與交流,共同為學校、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144-02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提升,科技創新教育作為能顯示學校素質教育水平與特色的指標之一,越來越得到學校的重視。在科技創新教育中怎樣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好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成為每一位科技輔導員應該積極學習與探究的重要教學問題。

1 信息技術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指導中的應用

每年一次的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廣大熱愛科技創新的學生與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特長、潛能,提升自身科學素養的優秀平臺。輔導老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課題探究時,很關鍵的一步是指導學生怎樣運用網絡資源對所思考的創新問題進行學習與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過的創新問題或創新點,從而確定探究方向,這一步關系著課題在創新大賽中的成績檔次。如:學生發現校園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葉女貞子果實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過實驗,指導學生檢驗到它的果仁中含有豐富的三價鐵離子[1],果皮可以作為顯色豐富的酸堿指示劑。其次,通過指導學生在百度、谷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網站進行查新后,發現女貞子樹是西南地區有地域特色的綠化樹種,凈化空氣能力強,它的樹皮、樹葉、果仁可作為藥用。并且,沒有查詢到有關將女貞子果仁應用于實驗改進方面的探究。最后,確立了開展題名為《巧用女貞子果實改進的兩則學生分組化學實驗》的課題方向,并開展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該課題于2012年獲第2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又如:學生想到探究《自動澆水花盆的設計》《汽車廢氣能轉電能裝置》《灌裝液化氣冬季防凍裝置的設計》等課題,在指導學生進行網絡查新后,發現已有人應用類似的原理研究過,甚至比同學們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另外思考新的創新課題,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決問題,如:代雯同學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與澆水時的重量變化,通過自制裝置,采用彈簧原理、杠桿原理、壓強原理實施了花盆的自動澆水。該課題于2013年獲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二等獎。

2 信息技術在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

2.1 建立科技創新網絡平臺促進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推廣

科技創新教學是該校的一項特色教學,2010年至2015年,我帶領學校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大賽競賽項目及實踐活動,共獲全國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3個,貴州省一等獎25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59個。2014年開始,我們總結了獲獎的成果與教學方法,建立了安順二中環保創新共享交流網絡平臺,開展《高中化學校本特色環保創新教育共享交流平臺的建立與應用》課題研究,通過開設以下四個網頁窗口:“節能減排”教學實踐、“創新教育成果”“交流與討論”“您的共享資源”,實現環保創新教學資源的共享、交流與優秀成果的推廣,該課題研究獲中央電教館“十二五”2013年度專項課題立項資格。

2.2 利用信息技術,積累科技創新活動音視頻優質教學資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創新大賽比賽及學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動中,我們會通過照像,攝像的方式,記錄科技活動內容,并通過利用繪聲繪影軟件,將照片、錄像制作成視頻動畫。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動中,拍攝了“航空講座、航模制作與飛行表演、理化生興趣實驗探究、科技創新作品展示與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學活動,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間,我們攝制了10多個學生在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作品的展示視頻。這些積累的視頻資料,為科技創新教學提供了真實、生動、直觀的課堂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成長。

2.3 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科技創新微課及DV教學資源

有些有意義的、成功的科技創新教學活動,老師可通過總結的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微課教學視頻。如:我們總結了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的科技實踐活動作品,如:《節水減排生態道德教育創新探究與宣傳實踐活動》(獲全國一等獎)、《“低碳實驗 綠色排放”化學實驗創新與實踐》(獲全國二等獎)、《“綠色責任――廢舊電池的回收宣傳與創新利用”》(獲全國二等獎)等,我們制作了《化學實驗中“節水減排”創新課題探究方法》,《實驗中“變廢為寶”的創新方法》《廢舊電池創新利用的方法》《怎樣開展植物學科環保創新課題探究》等微課視頻,通過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學科開展科技創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們還利用校本課、課外活動課、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DV視頻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墻面清洗刷的創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鋅錳原電池原理的探究》等DV視頻。這種,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重視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資源的整合與應用的現代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改變,對于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靈活性,高效性為科技創新教學服務,積極開發科技創新教學資源并通過網絡及媒體進行共享與交流,共同為學校、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

篇(6)

在當今社會,缺乏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意識,所以高校要尋求突破口,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轉化與發展,增強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雖然許多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并不重視,他們大多只把這門課程作為新的教學活動的表面工程,導致學生對新課程的重視不夠。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創新創業教育在創新人才的培養、自我價值的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上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實施不足、課程建設、環境優化等不利因素。創新創業教育在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機構中迅速擴張,這種擴張是由企業家精神作為促進經濟復興和增長的工具的承諾推動的。教育部要求高校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創新素質、意志堅強、觀察敏銳、思維超前、知識豐富、科學實踐,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實現“雙百”目標,以智力安全為人才保障。大學生具有全面的知識體系、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積極的創新精神。他們是最重要、最具自主性、最具活力的創業群體,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創業精神有機地融入了中國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創新型國家的核心內涵,是人民群眾的創新素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中堅力量和領軍人物。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1]。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探索人才成長路徑,強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創新”要素,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校園文化,努力提高創新創業意識、思維方式,大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充分激發他們的創造力。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動力,高校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高科研水平,鼓勵高層次專家學者暢談學術前沿,精心引導學生,當好學術帶頭人,實現學術突破和學術引領。學習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目的是了解運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思路,最終是要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難題,完成實際工作,掌握計算機學習處理問題的辦法和解決方案。而計算機應用本身是一門枯燥領域,計算機工作流程結構嚴謹,內容符號,運算關系眾多,抽象性強,需要學生不斷練習才能將知識學懂。無論是學生學習還是教師講解都存在著極大的難度,甚至在經過漫長的學習時間后,學生雖然將理論知識理解但遇到程序設計問題卻又做出錯誤的設計答案,又或是面對實際問題無從下手,為了解決此問題,教學應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開拓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學會處理基本問題的基本思維方式。

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不重視創新和創業教育,雖然許多高校開展了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不高,他們大多只把這門課程作為新的教學活動的表面工程,導致學生對新課程的重視不夠,創新創業課程,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相關課程以理論課為主,缺乏實踐性教學,學生沒有學到實際的創業技能。(二)學校創新創業師資力量薄弱,創新創業教育涉及面廣,涉及教育、管理、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能夠獨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數量也不多,高校不重視,教師的教學活動也比較隨意,教師不愿意,也沒有機會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三)創新創業課程不能與專業有效銜接,使創新創業課程形同虛設,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在實際崗位上發揮實際作用。(四)創新創業課程缺乏實踐活動,創新創業課程不僅要與主體相銜接,而且要充分開展實踐活動。由于單純的理論教學并不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創新創業課程應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教育課程不完善,實踐活動不足也是當前創新創業課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可行性

創新是由創業環境驅動的,具備信息技術素養并不代表創新能力,也不代表創業能力。創新需要更多的技能,然后才能將創新變成濫用。用創造力這個詞作為創新的同義詞,討論了創意。在最簡單的、無背景的形式中,創新是某種事物的開始,創業精神對創新有一個特定的背景,即創新如何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使之成為一種經濟利益,或者更一般地說,是對經濟機會的追求,因此,創業環境將推動創新,因此,將創業環境的諸多方面納入計算機應用課程似乎是非常自然的。因為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具有傳統課程所不具備的優勢,能夠迅速得到學生的關注[2]。尤其是學生在接受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后,會對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做出最積極的評價,有意識地宣傳。與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相比,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更多的優勢,這必然給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帶來更大的壓力。此時,如果高校不能及時求變,創新創業的教學效果就可能得不到提高。如果學生的服務意識得不到提高,在創業過程中失敗的概率會很大,這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明顯不符。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的綜合性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

四、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融合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基本策略

為了將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應用到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中,有必要創建一個在線和離線的教學模式。計算機應用類課程是一種在線教學模式,內容相對豐富,但在教學內容上存在局限性,單純地進行理論教學是不合理的知識。我們必須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我們應該通過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然后離線實踐,通過這種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的創新性和實效性[3]。為了充分發揮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優勢,我們應該不斷地完善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創新創業課程,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上傳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課程,此外,還可以設置一個模擬考試模塊。在本課程中,學生們可以學到一些解決問題的實用方法,包括創新產品開發、市場研究和預測以及新創企業的組織管理。高校還可以設置一個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模塊,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業務的能力。其中,可以設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財務、風險投資等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完善程序設計思想與專業實際應用有效銜接的長效機制

在當前國內計算機學習中學生包括學習畢業生,能夠利用計[2]算機應用思想去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計算機學者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程序之初能夠投入全身心熱情積極學習計算機程序知識。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卻逐漸降低,原因是大部分學生再學習之初由于之前沒有的學習中并沒有了解學習程序設計的知識領域。所以在感剛剛接觸信息技術內容時新奇的領域激發學習好奇心,便能投入精力用心學習,一段時間后,信息技術入門之初的簡單內容已經學習完畢,而接下來所繼續學習的知識難度增加,相對晦澀抽象難懂,學生在遇到問題后利用自己所學習的解決辦法卻沒有得出問題答案,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熱情。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學習熱情只限于應付學校中的學業考試。這就導致學生學而不精,只掌握了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而沒有掌握熟練應用的專業程序設計技能,為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建立并完善將程序設計技術運用到實際應用中的長效機制,可采取以下方法。在學生完成相應階段的計算機程序作業學習后,分時間段組織知識匯報演講,鼓勵學生學習熱情,舉辦程序設計比賽。所選取的比賽試題即為工作中易出現的計算機應用問題,使學生將所學習的計算機知識與實際問題建立有效銜接,鼓勵學生閱讀大IT類工學圖書,拓展思維,增強學生處理問題能力。

六、結束語

融合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為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了一定的借鑒,通過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可以有效地補充我國創新創業課程,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開發提供參考。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可以有效地豐富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計算機應用類課程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了服務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

Training and Research on Innovative Ability of

Applied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

LIU Jun'an, CHEN Xiaoyi, HUANG Jusheng, TAN Jiqiu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national progress, the core of economic competition; the key factor of developing excellen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s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lies in their innovative abilities. This study begins with the discussing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innovation for futur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s, and then takes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or example, aims to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teaching innovation for training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s in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 talents.

Key word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 innovative ability; research

0 引言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專業人才知識創新能力的競爭。而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培養卓越的機電工程師,關鍵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從人類進入20世紀到現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人類智力進化的樂章和主旋律,成為整個人類科技文明進化史詩與主題。人類已經生活在一個高度運用人自身的智慧來對大自然進行設計和創造的時代,我們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各樣的物品都是人的高度智力發明設計制造的結果,設計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經被現代教育培養成了人的本能的同時卻忽略了設計本質和設計素質的研究和教育。一切的機電系統設計的背后都具有設計師的設計精神、智力及素質的高度的隱藏性及加密特性。本研究旨在通過論述創新能力對機電工程師培養的意義及原則,來探討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相適應的機電工程師創新能力的教學新模式。

1 創新能力對未來機電工程師培養的意義

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評判優秀機電工程師是否真正優秀的最重要決定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機電工程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現實是,我國創新能力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依然較大。根據2001年的有關分析數據,中國在49個主要國家中,科技創新綜合能力處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國2020年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意味著要從當前的水平再前進10位,進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達到3850萬人,名列世界第一;研發人員109萬人,名列世界第二。這是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任何國家無法比擬的最可寶貴的資源。然而,有資料分析表明,中國機電專業畢業學生應試能力強,但動手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較差,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學生存在明顯的差距。進一步而言,進入21世紀,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知識經濟與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正在極大的影響著當代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同時也對高等機電專業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些都離不開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精心的培養。

2 我校“機電工程師”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

2.1 以實踐為旨趣:加強設計、試驗、實踐教學

實踐是工程的核心,實踐教育也可以說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麻省理工學院在20世紀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的時候,明確提出“回歸工程實踐”的口號。因此在機電類的專業中開出了大量的設計課和分散在其他課程中的實驗成分。在國外的一些工科院校中更是注重實踐課的開設。

2.2 “機電工程師” 新教學思路

為了培養具有現代化機電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根據社會對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和工程實踐教育在培養人才中的地位與作用 ,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的國際化要求,結合國內外工程實踐教育現狀以及我院幾年來的改革實踐,提出了以突出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創新改革思想與改革思路。其框架圖1如下:

圖1機電專業創新教學改革實踐

其次,教學中連續以2006級至2009級機電班(含自動化專業)為試點對象,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針對機電專業基礎課、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機電裝備設計、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等課程進行優化的教學設計,努力實現介于“以教師為中心” 和“以學生為中心”兩者之間的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并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活動形式、學習方式和教學環境等的建立。

為拓寬學生思路和運用理論解決機電工程師的精神、素質以及創新能力等問題,在教學內容上,對傳統教學內容精選的同時,注重機電設計師的創新精神、專業素質、學習原理與方法的更新,加強對機電學科的歷史發展、新的設計工具與設計方法、新概念、新理論及創新設計成果的介紹,并注意選編一些與機電工程實際相關的問題,以例題和大學生創新項目指導或挑戰杯的形式反映到教學過程中。

2.3 開展大學生創新活動――提高他們的工程實踐能力

為了強化“機電工程師”工程設計能力,我們開展了大學生機電產品設計競賽等課外科研訓練活動,旨在從“聽課―作業―考試”的傳統教學方式之外為學生開辟新的第二課堂的內容,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夠運用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廣闊空間,而且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協作精神、敬業精神和嚴謹的科學作風等方面得到有效鍛煉與提高。

大學生機電產品設計競賽,旨在倡導發揚我院求實、創新,敢為人先的學風,培養和鍛煉機電工程師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通過競賽活動,豐富校園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2.4 積極引導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強化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

為了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我們在正常的教學之余,將學生組織成不同的課題組,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院從2002年起,積極組織高年級學生參加市、省和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先后獲得市級各種競賽獎項50項,省級各等級獎項30項,全國競賽各等級6項獎項好成績。在該課題的研究中,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項目的研究,為課題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在進行項目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強了學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讓學生參與科研課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是值得開展和提倡的事情。

3 結束語

以激發學生大機電系統設計精神、素質及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新教學模式,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互補性很強。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不同要求,在基本保留課堂教學環境的同時,創設多元化的軟、硬件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利用以大機電系統設計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學生、教師和實驗設備三者的交互去主動地發現、探索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認知能力。它是符合我國國情具有實際意義和可行性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具有高素質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基金項目:湖南工程學院2010年教研教改課題

參考文獻

[1]陳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4:22.

[2]趙少奎.對我國工程科技人才育用戰略的思考[J].中國工程科學,2006.1:36.

篇(8)

【摘要】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公安院校學生作為公安隊伍的后備力量,其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他們入職后能否勝任公安工作。文章對當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實證調查,分析了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情況及影響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有效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現狀

基金項目:2013年度新疆警察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JYSKQN015)。

作者簡介:王亞娟(1983—),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新疆警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基本理論、計算機課程與教學。

1問題的提出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我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明確指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方向。公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是責無旁貸的。目前,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宗教極端、民族分裂、暴力恐怖等敵對勢力活動越發猖獗,犯罪的手段日趨技術化、智能化,這為公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同時,隨著社會問題的不斷增多,社會治安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將先進的公安科技手段運用到公安工作中,掌握公安工作的主動權,是公安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公安隊伍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面收集、掌握和研判信息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公安院校作為培養未來人民警察的主要陣地,肩負著為公安隊伍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使命,公安院校只有努力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從根本上滿足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最終實現公安院校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調查,以期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的現有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水平,發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相關策略。

2調查對象、方法和內容

2.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新疆警察學院在校生作為主要調查對象,考慮到2011級學生在外實習,且綜合本、專科、各專業和民、漢學生比例等諸多因素,從2012級專科、2012級本科,2013級專科、2013級本科共四個大隊中各抽取出5-6個區隊作為發送問卷的對象,其中每個大隊至少包含一個少數民族區隊。

2.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現狀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向21個區隊發放調查問卷961份,實際回收928份,其中在正式統計前,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05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4.2%。為保證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調查實施時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調查問卷的填寫并回收,少數民族學生在填寫調查問卷時如果在漢語理解上有困難的,會專門邀請少數民族教師或學生幫忙解釋,在做最后兩個問答題時,允許學生用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答卷。問卷的數據處理與分析主要采用spss19.0軟件,部分圖表由Excel進行處理。

2.3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主要用三個方面:一是調查公安院校學生對于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識、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活動的興趣與態度;二是調查公安院校培養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即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現狀;三是調查公安院校學生對于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得到哪些支持,是否有好的意見、建議。

3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公安院校學生的基本情況調查

此次選取的調查對象中男學生共679人占總人數的75%,女學生226人占總人數的25%;被調查對象所在專業分別選定在信息安全、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偵查、治安學、法律事務等,基本覆蓋本校本、專科所有專業,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首先,在此設計了三個問題來了解公安院校學生對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認識。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表明,在公安院校學生在對自我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知上,有81.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一般,有14.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創新能力很強,還有3.6%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創新能力,這表明學生對自身的創新能力有個比較客觀的評價,認為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和專業的關系的認知上,有78.2%的學生都認為科技創新能力與專業有很大關系,表明在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時,專業是絕大多數學生首要考慮的因素;對未來從事公安工作是否需要具備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問題方面,91.8%的學生都認為未來從事公安工作時,具備科技創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科技強警戰略都比較認同,意識到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其次,為了進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認知程度和對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態度和興趣,在此設計了五個問題。根據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來看,只有5.3%的學生完全了解參加科技應用創新比賽并獲獎會給自己的學業或就業帶來什么影響,知道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重要性和為什么要參加比賽,69.7%學生只了解一些,25%的學生一點也不了解,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影響了解不多或者不了解;在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時間問題上,73.3%的學生都認為應該從大一開始培養,也就是說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始的越早越好;在對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或活動持有的態度和感興趣程度上,態度上覺得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的比例總和為90.8%,覺得非常有興趣和比較有興趣的比例總和為82.8%,這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或比賽的態度端正,愿意且有興趣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的比賽或活動中來;而在對是否會主動尋求老師參加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問題上,表示會主動的學生僅占30.9%,表示不會的學生占52.5%,表示無所謂的學生占16.6%,說明大多數學生在參與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主動性不高,雖然有興趣參與,也能認識到參與的重要性,但主動性方面明顯不足,有待提高。

表3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情況

3.3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應用能力活動太少,獲獎更是少之又少

在調查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現狀時,主要通過調查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和獲獎情況來反映。從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來看,只有25.1%的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過老師的科研項目或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比賽,而74.9%的學生表示未參加過任何有關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或比賽,除了少數11.5%的學生表示今后也不想參加,剩下的63.4%的學生雖然截至目前未參加過,但表示想參加,這表明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有很大的潛力,有待開發;在參加過幾次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方面,70.5%的學生到目前還沒有參加過,只有29.5%的學生參加過一次、兩次或者更多次,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參與度不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調查學生參與過何種創新類的比賽時,參加比賽種類主要集中在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成果獎評比活動等,具體情況詳見圖1。除了調查問卷中列出的幾種比賽外,部分學生還提出參加過飛機航模大賽、公安科技知識競賽和科技創新征文等一系列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在調查是否在比賽中獲獎的問題時,參與過比賽的227名學生中,有22%的學生表示獲得過獎項,但78%的學生均表示為獲得任何獎項,這表明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人數很少,獲獎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表4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參與、獲獎情況

圖1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比賽項目

表5影響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情況

3.4多種主客觀因素阻礙公安院校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活動

為了進一步了解公安院校學生沒有參與或不愿意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原因,在此設計了三個問題,調查結果(如表5所示)表明,在對于沒有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比賽的原因問題上,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獲得比賽信息,其次是學業重,沒精力、沒信心等,這說明學校在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不夠重視,宣傳太少,導致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參加;在調查,目前大學生要創新,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問題時,同樣多的學生選擇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物質層面的支持,這說明學生既需要學校在物質層面上能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也需要全校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的學術氛圍,這兩點都非常重要;最后在調查阻礙大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時,49.1%的學生選擇了學校教育過于死板,缺乏培養創新思維,表明學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需要。

4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對策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這一重要使命,存在著學生認識不深刻、參與活動太少、自身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等主觀問題,同時也存在學校輿論引導不深入,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等客觀因素。要解決這一現狀,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增強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意識,促進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中來,最終才能實現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

4.1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營造人人參與科技應用創新的良好氛圍

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公安院校對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使得學生對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認識也不深刻,舉得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可有可無;同時,學校缺乏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或比賽的廣泛和深入的宣傳,學生通過校內宣傳了解科技應用創新的途徑是少之又少。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是,學校決策層要站在足夠高的角度看待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認清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輿論引導,使學生也認識到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校園內形成人人參與科技應用創新的良好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校內宣傳部門的重要作用,通過多種渠道的宣傳,使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或比賽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至每個學生,杜絕學生因為無法獲得比賽信息而錯失比賽的情況再次出現。

4.2提供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建立健全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制度是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的基礎保障,一方面公安院校要加大對科技應用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例如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此項活動;另一方面要設立專職部門,負責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該項工作進入常態化,用制度來保障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穩步進行。

4.3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意識,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

目前公安院校學生普遍缺乏科技應用創新的意識,學生雖然能夠意識到科技應用創新的重要性和與公安工作重要聯系,但在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的主動性上面表現出明顯不足,這就需要一是根據科技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調整現有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改革目前的考核方式,將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納入到學生的學業評價體系中,鼓勵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脫穎而出,督促學生自覺主動的參加科技應用創新類的活動;二是要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高低對于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要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技術過硬,綜合素質好的教師在學生參與科技應用創新類活動時,引導學生發現好的創意和想法并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指導。

4.4和公安實戰部門對接,發揮公安院校的特色優勢

與其他地方高校不同的是,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有的放矢的,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未來大多數都從事公安工作,因此,在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時,必須要和公安實戰部門對接,了解公安基層單位的具體需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提前步入角色,又培養了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為科技強警戰略的推動輸送新鮮血液。

從現實情況來看,公安院校學生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亟待加強,而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遠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公安院校應根據學生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現狀情況,形成一套完善的、多維度、分層次的科技應用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張瀛心,陳建濤.公安院校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四川警察學院為樣本[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4(8):84-89.

[2]劉孝云,葉民鋒.公安院校學生職業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69-73.

[3]賀敬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4):202-203.

篇(9)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5-0158-02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政府及其各個高校都對創新創業教育非常重視,每個學校都按照自身的特點,制定了適合自己教育的具體要求;國家也為創新創業教育設置了試點單位,總結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

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方面起步較晚,而且發展比較緩慢,與我國經濟發展極不相符。本文通過研究和分析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創業現狀,總結試點院校的經驗,給出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到達推動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

由于起步比較晚,基礎比較薄弱,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仿效,每個高校自身的特點也不一樣,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比較困難,且與自身經濟發展不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家都逐步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積極開展適合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筆者希望通過總結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案。

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制度和資金保障不力問題的分析及解決途徑

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都還處于剛起步階段,沒有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作為保障,而且由于自身特點,他們也不能照抄國家試點院校的方案。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投入的改革教育,教育時間長,見效比較慢,大部分高校在這方面沒有可行的制度保障和足夠的資金投入,這使得其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比較緩慢。

基于制度和資金方面的問題,國家和地方應根據現實情況出臺一些政策給予支持。 2015年5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要求,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用于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也要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項獎勵基金,用來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做出貢獻的教學單位。實施意見同時還指出,高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有力的經費支持。各部委屬高校應按教育部規定使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積極支持品學兼優且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在校學生開展創新科研工作。其他地方高校可以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可以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一系列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實施意見還提出,從2015年起要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要取得重要進展,形成科學先進、廣泛認同、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預期目標;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

二、實施彈性學籍制度,減少學籍制度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限制

在學籍制度方面,由于沒有現成的創新創業教學的學籍制度,按照原有的教學制度,學生要在學校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后才能順利畢業,這種學籍制度嚴重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基于學籍制度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各高校應該完善自己的人才培養質量考核標準,修訂教學評價標準,使創新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成為人才質量評價的主要指標。教務處和各二級學院要修訂專業人才質量標準,修訂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案,同時根據專業培養應用型、創業型的人才,調整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形成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群。各高校應按照實際情況,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的修業時間,在校生在休學創業的修業年限可在原有的學制基礎上延長;允許保留學籍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對學業進程可以進行有效的調整;在學分認定上,探索把課外實踐和在外創業表現折算為學籍學分,通過這樣形成一份可行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案。

三、減少普通高校缺乏實踐平臺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限制

由于資金、制度等問題,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和投入力度不夠,校內的實習基地建設也不夠完善,沒有體現出產業項目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幫助。校外基地,由于資金問題建設也比較落后。這些都導致學生的知識停留在理論層面,創新創業教育實際效果比較低下。

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由于實踐平臺而導致學生教育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進高校之間實施實驗教學平臺共享機制。二是可以出臺相應的地方和學校政策,使各地區和各高校的科技創新資源能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利用。三是讓地方出臺相關校企聯合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給予的優厚政策,幫助學生達到創業的目的,同時培養一部分科技型的小型企業。四是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四、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及教學能力

如何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及教學能力,這同樣是各高校共同關注的主要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的準備上存在諸多問題,不僅教師數量不足,而且多數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但沒有在政府、企業等實務部門的鍛煉經歷,這樣的教師很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針對此問題,各個高校可以按照自己的特點以項目的實施來提高本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一是地區和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二是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三是聘請各行業的優秀人才來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四是加強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培訓,建立相關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制度。五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分配機制,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五、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這些方法能為我國各個地方院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 參 考 文 獻 ]

[1] 曹明.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35-36.

[2] 何偉,邵云飛,劉磊.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6(2):86-91.

[3] 徐曉媛,史代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與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 81-83.

[4] 朱聞亞.基于“專業-就業-創業”的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2):107-110.

[5] 楊春杰,柳舟通.中加合作項目機電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4):83-85.

篇(10)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28-03

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是教育部加強我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推進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高等學校教學工作重要的基本建設內容。為了切實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教育部于2003年決定在全國高等學校(包括高職高專院校)中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精品課程建設分校、省、國家三級建設。在精品課程多年建設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著力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2012年2月15日,教育部正式教高函[2012]2號文件,批準組織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等多個項目同時啟動建設。至此,高校精品資源共享課正式在全國啟動建設。幾年來,在我校教務處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課程組及教學團隊按照應用型工科人才的培養需要,先后建設出“機械設計基礎”(2011批準為省級精品課,2014批準升級為省級資源共享課)、“機械制圖”(2013)、“現代設計方法”(2015)三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成了“機械設計學”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群,同時建設出多部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的精品課程教材,為我國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做出了有益貢獻。

一、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與創新體會

1.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要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創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為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服務。眾所周知,我校是教育部批準建設的一所“三本院校”,其人才培養目標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因此精品課程建設必須緊密為“應用型人才”服務,亦即我國面向經濟建設的一線人才服務,而不能欲求向“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方向靠齊。為此,我們課程組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根據專業建設和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的需要,首先創新課程體系,改革課程教學內容,為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服務。如在建設“機械設計基礎”精品資源共享課中,課程組堅持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目標,進行課程整體優化組合,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圍繞“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兩條主線主要介紹其有關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設計方法等內容,將該課程傳統的18章內容精簡為12章,不僅克服了有關內容重復,而且又刪繁就簡;并對課程的基本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淡化公式推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應用性特色,既滿足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又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又如在建設“機械制圖”精品資源共享課中,課程組依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需要,并考慮到現時計算機繪圖技術發展和CAD的廣泛應用,破除了該課程內容只講尺規繪圖技術的安排,并將計算機輔助繪圖技術也列為該課程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之一。為此,創建了該課程的知識結構包括:制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點、直線和平面的投影,立體的投影,組合體的試圖,軸測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其他工程圖樣,計算機輔助繪圖等11章,內含制圖基礎、投影原理、表達方法、專業制圖、繪圖技術和計算機繪圖基礎等六大模塊的新課程體系,培養學生以國家標準為基礎繪制、閱讀工程圖樣的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根據應用型工科人才的培養需要,采用模塊化教學體系,與專業教學目標及課程體系改革相配合,精選整合教學內容,并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建設出《機械制圖》立體化教材體系;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先進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方式結合起來,開發出有效的機械制圖多媒體課件和三維動畫庫,提高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將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實行雙證制教育,每年進行1~2次中、高級制圖員職業技能鑒定,使一些畢業生借助獲得的CAD職業資格證書和計算機繪圖技能找到理想的職業,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再如在建設“現代設計方法”精品資源共享課中,課程組根據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增強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迅速將國內外出現優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可靠性設計、有限元法、工業造型設計、綠色設計、并行設計、反求工程設計等新興設計方法進行融合、創新并建立出“現代設計方法”課程新體系,不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受到學界歡迎。

2.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要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師團隊是建設精品課程的基礎。因此,要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首先要重視其教學團隊建設。幾年來,為進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我們課程組以培養青年教師為重點,制定了較好的培養計劃和措施,包括加強師德師風教育;給青年教師壓擔子;為每位青年教師配備了教學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創造條件讓青年教師走出去,到國外和國內其他大學進修學習與提高,開拓視野;建立聽課和評課制度,發揮教學監督作用;等等均已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課程組現已培養出博士2人(其中1人推薦成功并獲得獎學金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其余青年教師全部實現碩士化,不僅使青年教師茁壯成長,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使多名青年教師先后在學校舉辦的各類講課競賽中獲得競賽大獎;而且使每位青年教師均已獲得一項以上省級教改研究項目或省級科研項目,并在全國期刊上發表多篇教改論文和科技論文,多名青年教師已獲得多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并參加全國教材的編寫工作。

3.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應用現代教學手段是提高精品課程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幾年來,課程組在建設精品課程實踐中,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并積極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具體如:(1)在課程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開展“以教促學,以學生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法”,并實施了啟發式、討論式、情景式等教學法及應用;(2)加強課程實踐環節,依據“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實施“講―練―實踐”相結合,安排設計性大作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訓練與實踐能力;(3)積極將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入課堂教學,豐富課程的教學信息,加強機械設計、工程圖樣繪制的直觀教學,幾年來課程組先后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開發出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30多件,制作課程教學錄像片10余集,開發出常用機構和通用零部件的三維動畫插播片60余集,取得了較好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效果。

4.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必須建設特色精品教材。高校教材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重要工具,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搞好教材建設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是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途徑,也是衡量一所高校辦學特色的重要指標。因此,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必須建設出高水平的特色精品教材。幾年來,在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工作中,課程組一直狠抓精品教材建設工作,現已取得顯著成果。圍繞上述精品課建設,課程組在國家級重要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現代設計方法》(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第2版)》(2014,科學出版社出版)、《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2007,科學出版社出版)、《機械與工程優化設計》(2008,科學出版社出版)等教材,建設出了“現代設計方法”全國精品教材;先后出版了《機械設計基礎》(2010,機械工業出版社,全國自學考試指導教材)、《機械設計基礎》(2014,國防工業出版社)教材,建立了“機械設計基礎”全國精品教材;2014年在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機械制圖》、《機械制圖習題集》兩部教材,建立了“機械制圖”精品課教材。建設出的上述教材發行全國,受到一致歡迎,為我國應用型本科工科技術人才的培養發揮出重要作用。

5.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必須將高等學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要為高校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就必須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依據教育部對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要求,幾年來,課程組先后建設出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現代設計方法三門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包括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基本資源是指反映課程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授課教案及演示文稿、課程內容重點與難點指導、作業練習、參考文獻和授課教學錄像等反映教學活動必需的資源。拓展資源指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較為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如: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實習)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課程教學、學習和交流工具及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建設的網絡課程等。

在建設上述三門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中,課程組一直堅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以服務課程教與學為重點,以課程資源的系統、完整為基本要求,以資源豐富、充分開放共享為基本目標,注重課程資源的適用性和易用性。分別在我校校園網上,建設出上述三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內容包括:精品課程申報材料、課程介紹、教師隊伍、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大綱、授課教案(電子課程教案)、多媒體課件(.ppt格式)、教學資源庫、習題與試題庫、實踐教學大綱、參考文獻、教學與研究、教學效果與成果等(包括校外專家評價、學校教學督導專家評價、校內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課程教學錄像、學生典型CAD作品集、學生計算機繪圖作品、學生獲得的相關CAD操作技能證書等,資源內容十分豐富、全面、并完全公開,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交流。

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維護

為增強上述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資源和教學信息的時效性和創新,課程組定期(一般在兩月左右)對網上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體系中的教學資源及資料進行更新與維護。

三、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應用及成果

幾年來,在我校的支持下,課程組建設出的上述省級精品課程群得到較好的應用,并已取得如下成果。

1.幾年來,經過課程組及教學團隊的努力,經省教育廳的評審,先后建設出“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圖”、“現代設計方法”三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了課程教育資源和教學信息共享,為校內、外廣大師生提供了優質教育資源服務。

2.建設出9部精品課程教材,發行全國為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使用,為全國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做出有益貢獻。

3.幾年來,先后建設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支,省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1個,校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處;并獲的高校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優秀獎4項,為我校教育與教學工作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在上述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實踐中,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積極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特別青年教師培養,使其茁壯成長,他們一一取得多項教學、科研豐碩成果,為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優秀師資隊伍資源基礎和保障。

5.在上述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堅持以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各種創新設計競賽,幾年來先后獲得全國、省級獎18項之多。同時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積極培養學生獲取各類職業技能證書的能力,使多名學生獲得“全國信息化工程師崗位技能證書”(全國信息化應用能力考試――AutoCAD機械設計考試)和“SolidWorks操作技能證書”,為我國及我校應用型工科人才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幾年來,通過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培養出了優秀教學團隊,提高了課程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建設實踐及經驗表明,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不僅對促進高等學校課程內容體系改革與教學模式轉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促進高校專業建設、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等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號.

[2]姚恩全.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6):88-90.

[3]竹清時.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培養科技創新人才[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8,(6).

[4]張鄂.“現代設計方法”課程建設與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45-48.

[5]張鄂.“機械設計基礎”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48-150.

[6]張鄂.現代設計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 稅收征管的意義 下一篇: 生物學發展現狀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911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色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