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44:1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司經濟糾紛真實案例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案例2王某與步某原來有業務聯系,步某將承接的工程交王某施工,并按工作量結工程款給王。在2004年的一起工程中,雙方因為工作量認識不一,繼而在給付款項上發生矛盾,后經中間人調解,以步某所認可的金額一次了斷雙方債務糾紛。王某雖勉強接受,但內心堅持認為步某少付了他5000元的工錢。后王某手下工人陸續離開王某至步某處工作,更引起王某不滿。其遂于2005年的一天,糾集數人強行挾持步某至其雇來的車輛內往城外駛去。在車內,王某伙同他人向步某逼取二萬元(稱討回欠款加上利息),并對其采用輕微暴力,還威脅步某如不答應,將帶其到外地關幾天。步某無奈,同意給付款項20000元,但王某不放心,在扣押了步某的駕駛證件后才放其離開。經步某報案,王某在相約取再次談定的10000元錢時被公安人員抓獲。
案例3吳某系本市某公司經理,因經營業務需要資金,遂通過朋友向姚某商借高利貨15萬元,并約定借期為1個月。到期后,姚某向吳某催討欠款及高額利息,吳某因公司無資金歸還,在要求延期付款遭拒后,一直避債應付。姚某遂在糾集人員上門多次催討未果后,終將吳某找到,并將吳某挾持至某賓館一房間內逼其還錢,期間,還采用毆打、讓吳某洗冷水浴及裸身示眾等暴力、污辱方法施壓,并逼迫吳某打電話借錢還債,長時間限制其人身自由,直到吳某家屬帶錢來賓館并交給姚某才讓其離開。
上述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均以挾持并控制他人人身的手段,進而逼取債務或者所謂的債務。在進行審查中,認定犯罪嫌疑人錢某、王某、姚某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綁架勒索罪、非法拘禁罪以及構成這幾個罪名的數罪爭議頗大,究竟應該如何認定上述犯罪嫌疑人行為的性質呢?一罪還是數罪呢?
上述這類以控制人身手段索取錢款案件,從刑法理論來看,實際上就是行為中既存在侵權又同時存在侵財的類似于結合犯情形的定性問題,其復雜之處在于當中還夾雜著刑事與民事的分野。因此,在對其的處理上,筆者認為,應該注意個案的具體情況,結合民事債權債務,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并根據我國刑法及其司法解釋作出準確的定性。首先,要看所謂的債務是否真實存在。盡管它不是區分該類行為屬于民事經濟糾紛還是刑事違法犯罪的唯一標準,但卻是區分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的一個重要方面。確實存在實際債權,也確實為了討債,雖不能就此排除刑事犯罪,但由于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犯意,即使有侵權行為存在,有時還表現的十分突出或明顯,但最起碼不能成立純侵財類犯罪,如搶劫、敲詐勒索罪。如果并不存在債的事實,就談不上索取債權,則在上述類情況中就可能存在侵財類犯罪,抑或侵權類犯罪,再有就是侵財與侵權的結合犯罪。因此,我們不能被一些只具有債務表象的所謂欠款蒙蔽視野,要注重債的實質要件,需要審視該債務是否得到法律法規或社會民間的認可,債權人、債務人雙方是否均明確存在債的事實,特別是雙方對債務本身這一基礎法律事實的真實性是否有爭議是區別債務實際存在的分水嶺。
案例1中,錢某所謂逼討欠款實際上是其敲詐勒索中日后交納的被勒索款,不具有債的實質要件,同時,它是犯罪行為的直接結果,也是犯罪事實本身的一個部份,被害人是否交付被勒索款,刑法將會積極反映,并作出犯罪嫌疑人勒索行為是否既遂的評價而決定相應的刑事處罰。因此,錢某逼討所謂債務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進一步勒索錢財的行為,與民事糾紛風馬牛不相及。其次,要注意審視債務的清償與債務的爭議。債務在有效清償后,雙方就不再存在民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時要注意的是民間調解處理也是一種有效的結欠行為,一旦雙方承認就應當視為債的消滅,否則無以保證經濟交往的穩定及誠信與信譽。在實際履行還款義務后,債權人再以債的名義實施控制人身索取財物的行為應當考慮存在刑事犯罪的可能,但還要注意是否存在債務糾紛或爭議。如果確實存在,且控制人身行為本身情節又顯著輕微的,則不成立構成犯罪,當然,控制人身的行為情節較為嚴重的,雖不成立侵財類犯罪,但可考慮是否成立侵權類犯罪。與此同時,要注意的是行為人假借所謂的債務糾紛實施犯罪的情形,這就需要在排除經濟糾紛的前提下,審查索取金額是否有超過實際債務之數額要求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一個雙方相對無爭議的階段并以此作為確定是為債務糾紛行為而起還是將債務糾紛作為借口行勒索之實。第二案例中,既然已調解,并無威嚇行徑,一旦認可應當視為結清。從這個意義而言,很明顯,王某的行為由于不再存在債務的前提,因此應該認定其行為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從而認定為是一起刑事案件,至于其辨稱的確實被害人少付其工錢,只是他的單方心態,并不能成立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
所謂的討要欠款加利息就更是成為無源之水、無稽之談了。退一步講,王某辨稱步某尚少付其工錢5000元,而實際上其向步某索取的是20000元,明顯超出所謂債務的金額,也同樣可以看出王某的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主觀心態。再次要區分合法債務與非法債務及何為非法債務。根據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為索取債務及非法債務非法拘禁他人的,應該以非法拘禁罪論處。也就是說,債務的合法還是非法在為索債非法拘禁他人案中并沒有區別。但在控制人身型索債的案件中,存在合法或非法債務,即使控制人身的行為方式較為激烈,一般仍應當認定為非法拘禁罪。反之,不存在合法或非法債務,構成犯罪的,則應當認定為敲詐勒索罪、綁架勒索罪或者搶劫罪。合法債務較為容易判斷,不作贅述,非法債務實踐中爭議頗多。筆者認為首先該債務應當確系成立,其次該債務的形成存在違法的情形。也就是說,其實質要件是債權人、債務人雙方均明確存在債的事實,但不為法律法規所承認或在實施違法行為中形成的實際債權,同時債務人是否履行清償義務,法律法規無需作出干預,如民間高利貸債務、賭債等等。
[關鍵詞]
經濟法;教學;方法
1問題導向法
1.1“問題導向法”的含義
問題導向法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教學重點的一種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活動,關注的是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技能、技巧的習得,是一種填鴨式、灌輸式的方法,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問題導向法則強調以問題引導教學,教學圍繞問題展開,落腳點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問題導向法的開展
1.2.1設置問題
問題導向法首要的就是要設置問題。問題設置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問題導向法能否順利開展,以及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分別設置較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的問題。比如:在講解《公司法》這一章時,筆者首先會提出一個問題:“公司是人嗎?它有哪些人格要素?”這就是一個比較宏觀方面的問題,它有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和理解“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屬性。再如:在講解《公司法》公司股東這一節時,筆者會設置“股東認定的條件或依據是什么?”這一比較中觀或微觀的問題。
1.2.2討論問題
提出問題后重點是要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討論問題。學生討論問題盡量要充分,避免草草收場。學生發言時老師應當目光專注于學生,面帶微笑。老師不能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即使學生的發言有不妥當之處,老師也要耐心傾聽,不要橫加指責。
1.2.3分析問題
老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發言依據法律知識及專業理論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見解,指出學生發言中不當或錯誤之處,對正確或有積極意義的發言進行鼓勵和表揚。
2案例分析法
2.1“案例分析法”的含義
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師結合所講授的內容,選取一個典型的經濟糾紛案例,設置問題,然后讓學生分析案例,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評析的一種教學方法。
2.2案例教學的組織或運作
2.2.1選取典型案例
案例教學是否能吸引學生,是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在于選取的案例是否典型,是否有代表性,是否生動有趣。選取一個典型的案例,案例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教師可從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高級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中選取,也可從自己親自的案件中選取。案例選擇好后,最好提前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這樣就能避免在黑板上抄寫,可有效地節省時間。比如筆者在講授《公司法》中有限責任公司組織機構部分內容時,曾選取了親自的一個案件:成都某燈飾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趙某訴公司股東會無效案,由于案件本身很有代表性,且是自己親自過的,講解起來得心應手,學生也非常感興趣,效果非常明顯。
2.2.2介紹案情
介紹案情是學生了解案情、熟悉案情的關鍵。如有條件使用多媒體,最好播放多媒體進行介紹,這樣就可以盡量把案件介紹得詳細、完整一些。如不能使用多媒體,就需要把一些關鍵的信息寫在黑板上。介紹案情要詳略得當。無關緊要的信息盡量少講,或者不講,以免掩蓋了關鍵信息。
2.2.3設置問題
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很多老師容易忽略的環節是設置問題。即老師應當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的需要,設置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解答,這樣,學生聽取老師的案情介紹才能有目標、有重點。案例教學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理解掌握所設置的問題中所包含的理論問題。在教學中,許多老師也采用了案例教學,但效果不明顯,這往往是由于沒有設置問題,或問題設置不當。
2.2.4學生分析案情,解答問題
學生分析案情,解答問題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老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切忌包辦代替,要讓學生去分析案情,解答問題,如學生有不同意見,相互之間還可展開辯論。教師要耐心地聽取學生的意見,即使學生的分析有錯誤,也不要隨意地制止或批評。如果學生在案例教學中仍然只是聽眾的角色,不能廣泛參與其中,那學生就根本得不到鍛煉,案例教學也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2.5老師評析
老師評析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方面,老師應當對學生的表現、觀點和結論進行適當的評析,肯定學生正確的觀點或結論,指出其錯誤的觀點或結論,并幫助學生分析其產生錯誤的原因;另一方面,老師也應當向學生講解自己對案件的分析,自己對法院判決的看法。這樣,學生才能對案件本身,對自己的觀點或結論有一個比較正確的了解和認識。
3模擬經濟仲裁教學
3.1模擬經濟仲裁教學的含義
模擬經濟仲裁教學是選取一個典型的經濟糾紛案例,指導學生擔任案例中的不同角色,組成模擬仲裁庭仲裁該案件,進行實戰演習。模擬經濟仲裁是一種實戰性較強、綜合性較高的實踐性教學形式。模擬經濟仲裁提供的訓練真實、自然,涉及的知識全面,運用的法律程序系統,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
3.2模擬經濟仲裁教學的要求
3.2.1學校或學院要在思想上、組織上引起足夠的重視
將模擬經濟仲裁作為經濟法實踐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納入教學計劃中,并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大綱和具體的實施方案。確立指導教師組,確定模擬仲裁庭成員及分工,制定相應的評判或考核標準,使學生認識到模擬經濟糾紛仲裁不是可有可無的活動,而是經濟法課程教學的一個必須環節。
3.2.2準備工作要充分
仲裁活動是一項十分復雜且嚴謹的準司法活動,涉及的內容和程序都非常多,如案件的選擇,角色的分配,各種仲裁文書的完成,等等,必須認真準備,才能使該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得以開展。
3.2.3嚴守組織紀律
學生對分配的任務必須按規定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仲裁過程中,要求態度嚴謹,不要把模擬經濟仲裁做成單純的節目表演。參與學生或旁聽學生更不能在仲裁庭上嬉笑打鬧,影響干擾仲裁活動。
3.3模擬經濟仲裁教學的組織或運作
3.3.1積極做好前期準備
指導教師最好先組織學生觀摩仲裁庭實際仲裁,了解熟悉仲裁庭仲裁案件的一些基本程序和規定。指導老師根據教學需要收集、選取恰當的典型案例。選取的案例,以典型的經濟合同糾紛為宜。分配角色,確定案件的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以及他們的人,成立仲裁委員會,擬定仲裁員名冊。組織討論,確定仲裁計劃,完成各種仲裁文書寫作。指導學生按照仲裁法規定的程序,完成案件仲裁的申請和受理、仲裁庭的組成等工作,讓學生熟悉案例中各種角色的特點。做好模擬仲裁庭現場的布置和宣傳工作。
3.3.2重點做好開庭的各項工作
要求不論是對事實的認定,還是對相關法律規范的援用都要基本正確和準確;嚴格按照仲裁法規定的開庭和裁決程序:如申請人提出仲裁請求、被申請人進行答辯,申請人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并相互質證,相互辯論,當事人最后陳述意見,調解,裁決,一步步進行,出色地完成案件的裁決。
3.3.3認真作好考核評定、總結工作
把學生參與實踐性教學的情況作為期末考核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督促學生積極、認真參加各項活動。教師對模擬經濟仲裁的全過程進行跟蹤考核,依據學生在模擬仲裁庭中的表現、個人的書面心得體會,評定成績。
作者:周光發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2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教材選用存在滯后性和不合理性。經濟法屬于法律體系范疇,很多法律條款經常會有被廢除和重新訂立的情況,而許多的高職院在選用經濟法課程教材時卻往往忽略了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教材版本多年不變,從而導致內容上未能跟上發展變化的要求,導致學生未能真正掌握新的法律法規的內容。此外,選用的教材涉及純粹法理研究的內容過多過深,使不具備法學基礎的高職學生感到學習難度加大而無所適從。
其次是教學方法和手段與實際應用脫離。經濟法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學生需要在掌握法律知識點的基礎上用其來解決經濟生活中的可能出現的實際問題,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還是沿用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實踐性教學的應用。即便有進行案例分析的情況,在對案例的選擇上也往往具有隨意性,知識點間缺乏必要的銜接。這些情況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獲得有效激發,學生實作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
3對策措施
針對上述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兩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如下解決思路:
3.1選用切合實際又有實踐應用價值的教材
經濟法作為一門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密切的課程,其自身性質就決定了在選用教材上的實效性。教師和有關教材訂購部門應根??相關法律條例的修訂情況適時對教材進行更新,保證教材內容的新穎性和學生所學知識內容的與時俱進。此外,高職經濟法教材的選用還要從高職學生的特點出發,保證教材內容深淺適度,選擇既能給予學生指導性和啟發性,同時又能加強其法律業務實訓的教材,使學生在掌握經濟法律條款的同時又能解決經濟法律問題的糾紛。
3.2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前所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獨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汲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啟發”的思想,積極對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創新,使教學方式得到不斷優化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在經濟法教學中最適合采用的是案例教學法。教師應該改變單純灌輸法律理論條款的無效模式,多為學生講述和分析與法律條款相關的典型經濟案例,同時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設定自己的假定角色,從角色身份出發去分析問題,分析完畢之后還可以重新調換角色身份后再進行分析,這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比如在學習《合同法》一章時,案例分析的雙務合同中可能涉及到簽訂合同的當事人A和B,在發生了合同糾紛之后就應該引導學生假設站在A和B的不同身份角度來分析面對的問題;也可以將自己想象成當事人一方的律師,為當事人進行辯護;還可以站在法院的角度對這一案例涉及的經濟糾紛進行最終的裁決。經濟案例分析是對所學相關經濟法條例的最好解讀,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真實感,又能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于應用會計學
會計學可分為理論會計學和應用會計學,其中理論會計學包括會計理論、會計史等;應用會計學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國際會計、法務會計及成本會計等,可見法務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與財務會計都屬于應用會計學。
(二)財務會計是法務會計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財務會計為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服務,法務會計為法律工作者處理法律事項服務,因此它們都屬于會計服務活動,其最終成果(財務報告與專家意見)所依據的事實材料都來自于各項經濟活動。但案件所涉及的財務會計業務通常是由會計事項和會計活動組成,而法務會計活動本身是對案件涉及的會計事項或會計活動進行檢查、驗證和鑒定,并據此作出判斷,發表專家意見,通常是在財務會計工作基礎上開展的。因此,財務會計是法務會計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二、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財務會計是為某一特定主體(會計實體)服務的,要對特定主體(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等)的經濟過程和結果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法務會計的主體不是單一主體的單一會計,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會計,凡經濟糾紛、訴訟案件中涉及到會計事項的認定、判別,均與法務會計有關。法務會計的空間范圍主要存在于三大領域:一是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二是社會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三是司法機關(檢察、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等)以及政府審計部門、紀檢部門。
(二)職能不同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財務會計有核算、監督兩項基本職能。核算職能側重對事實的描述,主要是對某一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對其結果進行報告。監督職能側重于糾正偏差,主要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以達到預期的目的。財務會計的這兩項基本職能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法務會計職能的作用范圍則遠遠超出了財務會計,不僅局限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而且在解釋財務問題、強化會計的控制職能、收集會計數據以提供訴訟支持、保護和懲戒會計職業人士以及其他有關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三)目的不同
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雖然都有“會計”二字,但二者的目的卻有著天壤之別。財務會計的目的是著重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能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所提供信息具有公開性。而法務會計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完成受托責任,它是對經濟活動(或者經濟糾紛)中的法律責任問題進行調查、取證、提出專家性意見,為法庭、仲裁或鑒定機構提供相關證據。會計
(四)內容不同
財務會計的內容是用財務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般會計事項,具體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法務會計的內容則取決于各國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及法律、法規對經濟活動、經濟行為、財產資源等規定的詳細程度,因此,不同國家及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法務會計的內容都有所不同。我國學者對當前法務會計內容的認識較為統一,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理算會計;(2)債權、債務理算會計;(3)保險賠償理算會計;(4)社會公正會計;(5)物價會計;(6)基金會計;(7)司法會計;(8)海損事故理算會計;(9)社會保障會計。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在工作程序上,財務會計有一套比較科學的、統一的、定型的會計處理程序。財務會計的工作程序即會計循環可概括為七個環節:(1)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2)過賬;(3)結賬前賬項調整與結賬分錄;(4)對賬;(5)試算平衡;(6)結賬;(7)編制財務報告。各環節具有連續性和繼起性,且憑證、賬簿、報告的格式、內容、編報程序與要求多由國家統一規定。而法務會計服務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工作程序的特殊性,大多是從接受受托責任到事件結束工作報告的報出,不存在會計期間的連續性,更不需要繼起性。一般來說,其工作程序應包括:(1)會見委托人,明確受托責任;(2)初步調查,收集有關資料;對受托任務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3)制定行動計劃,包括實施的策略、步驟、方案等;(4)獲得證據材料;(5)計算、分析;(6)報告,即將法務會計工作的最終結果以報告的形式系統表達出來。
在工作方法上,財務會計大量使用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法務會計作為一門復合性學科,不僅使用會計的方法,有時還大量使用審計的方法、統計的方法(如抽樣分析法等)及收集證據的方法等。常見的方法有:審閱查驗法、關聯核對法、座談詢問法、實物勘察法、分析比較法、綜合計算法等。
(六)執業規范不同
實現財務會計目標的關鍵在于保證財務報告的質量,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會計規范。財務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守《會計法》的有關規定,還要受到統一會計規范(如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的約束,其中,企業會計準則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會計規范形式,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法務會計的執業活動涉及三個規范,即會計準則、法務會計準則和專家證據準則(譚立,2006),前兩者為會計行業規范,后者為法律規范,三者關系密切,又相互區別。法務會計工作就是將會計語言記錄的財會事實翻譯成法律語言表述的案件事實,也就是說財會事實經由法務會計之手以專家意見形式送達法官手中,成為其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在這一過程中,法務會計準則作為會計與法律兩個職業的聯結紐帶,起到了由會計準則通向專家證據規則的橋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制定了有關法務會計準則外,許多國家的法務會計業務活動都是參照審計準則執行,但制定統一的法務會計準則仍是必然趨勢。只有建立健全法務會計準則,才能使法務會計工作有規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證執業質量,提升職業信譽,才能實現法務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準則和慣例的聯系和溝通,指引法務會計健康發展。2006年初,我國財政部頒布了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這一準則體系已基本上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完成了48項審計準則的制定或修訂工作,標志著我國的企業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已基本建設完成,為建立法務會計準則提供了基礎性框架。
(七)報告不同
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法務會計報告是法務會計工作者根據有關的財務會計資料、卷宗材料,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等,對案件或糾紛等法律事項所涉及的財務問題進行解釋、說明,并作出專業判斷所形成的一種書面結論性文件。法務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有十分顯著的區別:
1.用途和使用者不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用途在于為投資者、社會公眾、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相關會計信息;而法務會計報告適用于訴訟實踐,為法律事項承辦人、當事人等提供認定相關財會事實的專家證據。
2.反映的范圍不同。依據“會計主體假設”,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財務事實僅局限于某一會計主體的相關經濟業務;而法務會計報告不存在“會計主體”的限制,它是依照法律事項來劃定空間活動范圍,凡是法律事項涉及的會計事實都必須查清、核實,并向委托人報告。可見,財務會計報告與法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事實范圍差異較大。
3.內容和格式不同。財務會計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財務報表至少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常見的財務會計報告是以格式報表為主題,表注及相關信息和資料作為輔助,其中每張報表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法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反映了法律事項所涉及范圍的財會事實,通常情況下,法務會計報告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引言、對財務會計資料的分析論證過程和最終的結論等。如果報告人占有資料不充分或資料很少,也可發表“無法作出明確結論”的報告結果。不同經濟糾紛或案件的性質、內容不同,所依據的法律規范不完全一致,因此,法務會計報告沒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據不同的業務對象和使用對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別采用不同的格式。
一、前言
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引擎,拉動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房地產上下游行業的經營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關乎民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我國目前房地產投資過熱的大背景下,我們發現房地產市場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在特大級城市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新“地王”,而在人口增長率、流動性相對較差的二三線城市,一些地方房企則經常出現資金鏈斷裂,荒廢的工地上,留下的是尚未完工的建筑物,俗稱“爛尾樓”。這些擱置的待完工的建筑物是對經濟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對其貸款的銀行也面臨了風險,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同時也給業主帶來了長久的損失。如何將這些擱置的資源盤活,盡快、最好的發揮其經濟效益是一個長期困擾政府、開發商、業主的問題。本文旨在探索用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解決城市爛尾樓的方法,為這類問題解決提供一種思路。
二、爛尾樓成因分析
目前理論界沒有對爛尾樓有明確的定義,一種常用的標準是將已經辦理用地、規劃手續,項目投資建設后投資額已超過25%或已完成2/3工程量,因開發商無力投資建設或陷入債務糾紛,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產項目視為“爛尾”。爛尾樓的主要成因大致可以概括為:①在建樓盤開發商已經破產,無力再經營所開發的樓盤,項目不得已“爛尾”;②項目缺乏后續建設資金,融資渠道的“堵塞”是項目爛尾的重要原因;③項目涉及多方經濟糾紛,包括開發商與拆遷戶、材料供應商、施工單位、關聯方、銀行等之間的經濟糾紛,這些糾紛如果沒有得到合理解決必將導致項目的停滯,最終“爛尾”;④開發商違法違規或投資決策失誤導致工程流產,如市場定位失誤,建筑質量低劣等。由于以上一種或幾種原因的綜合影響造成了爛尾的出現。
三、爛尾樓處置方式
在我國,市場化的爛尾樓處置方式有:①轉讓(收購),包括股權轉讓和資產轉讓;②合作再開發;③債轉股(即債權轉開發權);④破產拍賣;⑤融資盤活。由于爛尾樓面臨著各方的經濟糾紛,不同項目面臨不同的處置方式,很難比較各個方法的優劣。而在西方國家,已經出現過爛尾樓證券化的先例,但在我國還沒有得以運用,下面將具體討論爛尾樓資產證券化的處理方式。
四、房地產資產證券化
所謂資產證券化,指發起人將其現在擁有的缺乏流動性且未來現金流可預測的資產構成基礎資金池,資產池現金流作為償付基礎,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將資產現金流進行瀑布形式的分配組合、通過評級機構增強信用等級,再將這個資產現金流轉變為各類市場的不同風險-收益等級的、可發行和自由收售的有價值的資產支持證券(ABS)的過程。資產證券化是西方國家金融創新的產物,在國內是否使用還處于一個長期摸索的階段,在其廣泛使用的美國,曾經給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嚴重創傷,因此,在其推廣應用和結構設計時一定要謹慎。
房地產證券化流程:由發起人(即原始權益人)發起,特定目的機構或受托人(SPV)進行資產隔離,投資銀行或評級機構進行信用增級,最后在資本市場發行ABS的結構融資過程。其中,SPV是整個資產證券化的關鍵,包括特殊目的公司(SPC)和特殊目的信托(SPT)兩種形式,它是資產證券化資金流往來的中間介質,其通過發行證券籌集資金,并將資金傳輸給發起人進行投資,最終將投資獲取的利潤返還給證券投資者,促成了資產證券化融資的進行。
五、爛尾樓的資產證券化
參照上述房地產項目的資產證券化案例,在解決爛尾樓處置問題時可將其證券化,通過資產證券化的融資功能將爛尾樓盤活。為進行爛尾樓資產證券化需進行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通過設立專項的房地產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與發起人訂立合同,對爛尾樓的真實權益進行購買,進行資產隔離后,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出售給投資者,籌集資金交付發起人對爛尾樓進行再開發。在發行債券時通過對再開發工程進度估計,設立債券贖回期限,在爛尾樓再開發完成后,才能贖回,以經營期間租金收入或完工后銷售收入作為現金流支付給投資者作為本金和利息。投資者在到期日之前如需贖回,可在二級市場或場外市場進行提前交割。基于同樣的道理,SPV也可以采用設立封閉式契約型基金的方法,向投資者出售基金份額,獲取融資。
第二,選擇投資銀行對爛尾樓資產進行信用增級,如證券出現違約則相應增信機構承擔首要賠償責任,國內一般選擇知名證券公司或信托公司進行,通過設立專項賠付基金可有效處理證券違約時投資者賠償問題。如果發行的是債券還要聘請評級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以確保債券的順利發行。
第三,發行證券募集資金必須作為專項用款用于爛尾樓的再開發,通過設立專門的賬戶,在各方的監督下進行。再開發完成后,原始權益人通過經營性收入支付投資者本金和利息。在整個資金流動過程中,必須保證資金的專款、專戶、專用。為保障資金的安全,SPV通常要選擇有良好聲譽的商業銀行進行資金托管。
六、爛尾樓價值評估
爛尾樓價值評估是爛尾樓資產證券化的關鍵。真實的評估價值是維護權益人合法權益的證據,通過政府標準評估出的價值,報送相關主管部門登記備案,將政府引入進來,成為監管者,對各方權益的保障大有裨益。
有一種評估中常用的方法對爛尾樓項目價值評估特別合適,即假設開發法。假設開發法是收益法和成本法的一種結合。即站在現在的角度,用預期項目將來的收益減去預期將來成本及相關稅費得到待估項目的價值,即:
待估爛尾樓的估價(V)={開發完成后房地產的預期售價(P)-尚需投入的成本(C)-再開發投資利息(I)-再開發投資利潤(R)-相關稅費(F)}×參數修正(ε)
其中:
P――為商業建筑建成后預期租金收入或住宅類建筑建成后預期銷售收入。
C――為根據行業標準和工程定額測算同類建筑物的續建成本(包括工程勘察、設計、招投標、質檢、監理費等)。
I――為根據工程定額測算的續建成本在建設期內均勻投入所產生的利息費用。
R――根據房地產開發行業平均利潤率β測算的利潤。
R=(P-V)×β
F――為在開發所產生的各種稅、銷售費用。
ε――為根據經濟狀況(如物價變化)和建筑功能狀態(損耗程度)的調整參數。
在運用假設開發法測算爛尾樓價值時一定要以市場信息為主導,通過詢價和尋找可比案例及查找相關定額、標準,真實、準確的反應現實經濟和實物狀況,以確保爛尾樓資產證券化的順利、可靠進行。
七、結束語
爛尾樓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解決“城市盲點”的手段在國外已有不少先例,它可以解決中小房地產融資手段的匱乏,使商業銀行在處理此類不良資產時掌握了主動權,同時又可以作為一種收益類證券為投資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資品種,但是,在國內雖然已經有一些成功案例,但是證券化的步伐停滯不前,咎其原由,是缺少一個完善的市場為資產支持證券的交易提供支撐,且在缺乏監管的狀態下,證券化產品也很難獲得投資者的信任,由此看來,在中國進行爛尾樓的資產證券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強制執行公證最常應用的是金融單位。有一個案例:某金融單位(簡稱甲方)與某公司(簡稱乙方)于2009年5月10日簽訂了一份《借款合同》和《質押合同》,以乙方持有的某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作質押,期限為一年。上述兩份合同在公證處辦理了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2010年5月9日合同到期后,乙方未能按時履行合同,甲方為避免風險請求公證處核實,要求出具《執行證書》。公證處經核實后,認為債權、債務關系明確,事實清楚,為其出具了《執行證書》。甲方持《執行證書》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依法將乙方所持有的質押股票賣出,將資金劃入甲方賬戶。這個案例的甲方就是利用強制執行公證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隨著《公證法》的頒布實施,強制執行公證已成為公證處的一項重要業務,在具體應用中要注意如下事項:
一、我國現行法律、法規、規章中有關強制執行公證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37條規定,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公證程序規則》第55條規定:債權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經公證的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公證機構可以依據債權人的申請,依照有關規定出具執行證書。
這些規定充分說明,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公證書是公證機關對債權文書的執行效力的法律確認,具有同判決書、裁定書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辦理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的債權文書必備條件
《公證程序規則》第39條規定: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公證,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債權文書以給付貨幣、物品或者有價證券為內容;(二)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三)債權文書中載明當債務人不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的承諾;(四)《公證法》規定的其他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于2000年9月1日下發的司發通(2000)107號《關于公證機構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第一條也規定了與此相一致的強制執行公證的必備條件。可見,并不是所有的債權文書均可以賦予強制執行。所以辦理此公證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一份完整的追償債款或物品的文書應該有明確的追償標的,即有關標的的名稱、數量、質量等,如果標的不清,將來難以執行; 2.借據、欠單等債權文書中約定有利息的,要有利率標準及計算方法;3.有明確的債權人和被追償的債務人;4.履行期限、地點要明確,只有到期不履行的,才可以申請強制執行;5.如有抵押擔保的,抵押物要具體落實并登記生效;6.債權文書內容必須真實合法,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債權文書不能公證。
三、強制執行公證的范圍
最高院、司法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公證機構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公證機構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范圍:(一)借款合同、借用合同、無財產擔保的租賃合同;(二)賒欠貨物的債權文書;(三)各種借據、欠單;(四)還款(物)協議;(五)以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學費、賠(補)償金為內容的協議;(六)符合賦予強制執行效力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
可見,公證機構對于一般的合同文書,不能一概而論均出具強制執行公證,只有上述范圍內的債權文書才能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否則,將給人民法院的執行帶來困難,實現不了不經訴訟而直接執行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強制執行公證的意義。
四、辦理強制執行公證的意義
由于強制執行公證有直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的權利,這大大減少了訴訟程序,降低了債務回收成本,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債權人的利益。可見,強制執行公證在債權文書履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能夠預防糾紛,避免訴訟。在申請辦理公證過程中,當事人對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均已明確,且對違反法律后果(強制執行)必須作出承諾,能夠最大限度的消除因權利、義務不清而發生的經濟糾紛,避免了訴訟,仲裁等程序。
湖南省雙峰縣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 20xx)雙民二初字第某號
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雙峰縣支行,住所地:雙峰縣永豐鎮城某大道。法定代表人金某,該行行長。委托人賀某,湖南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曾某,男,196 3年1月22日生,漢族,居民,住雙峰縣蛇形山鎮高塘村某村民組,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
被告胡某(系被告曾某之妻),女,196 5年5月1 3日生,漢族,居民,住址同上。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
被告謝某,男,1 96 8年8月2 3日生,漢族,居民,住雙峰縣蛇形山鎮龍潭江村天竹村民組,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
被告尹某,男,1970年2月5日生,漢族,居民,住雙峰縣印塘鄉宋江村某村民組,身份證號碼:xxxxxxxxxxxxxxxxxxx。
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雙峰縣支行(以下簡稱雙峰縣郵政銀行)與被告曾某、胡某、謝某、尹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栗,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吳春前擔任審判長,與人民陪審員康某、鄧某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的委托人賀某、被告曾某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胡某、謝某、尹某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進行了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被告曾某、謝某、尹某于2 01 0年9月2 8日自愿成立了聯保小組共同與原告簽訂了<小額貸款聯保協議書》及補充協議,約定任一被告自愿為原告向聯保小組其他成員發放的貸款本金、利息、罰息及原告為實現債權的費用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同日被告曾某、胡某以“進購貨物”為由向原告借款1 0萬元。并簽訂了《小額聯保借款合同》約定:“年利率為14. 4%,期限為1 2個月;還款方式為“階段性等額本息還款法”,違約責任等。原告按約向被告曾某、胡某發放了貸款本金1 0萬元。事后,被告曾祖風、胡某未按約履行還款義務,至2 020xx年8月28日止,尚欠原告貸款本金78696.18,利息(含罰息)6928. 87元,經原告多次派員催收未果,給原告造成催收損失600元。起訴要求被告曾某、胡某償還原告本息合計8562 5. 05元及后段利息、罰息,支付催收費用600元,由被告謝某、尹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在舉證期間內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
1、《小額貸款聯保協議書》及補充協議復印件l份,用以證明被告曾某、謝某、尹某為聯保小組成員,相互之間對原告向任一成員發放的貸款本金、利息、罰息及原告為催收貸款而支出的費用承擔連帶責任保證;
2、被告曾祖風、胡某出具的《農戶/商戶聯保小額貸款申請表》復印件1份,用以證明被告曾祖風、胡某系夫妻關系,被告胡某書面承諾為曾某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的事實;
3、《小額聯保借款合同》復印件l份,用以證明201 0年9月2 8日,原告與被告曾某、胡某簽訂了小額聯保借款合同,約定了貸款本金、貸款利率貸款期限、還款方式、違約責任等事實;
4、《小額貸款放款單》復印件件1份,用以證明原告于201 0年9月28日向被告發放貸款本金1 0萬元;
5、貸款催收回執單5份和領款憑證1份,用以證明原告向被告催收債務所產生的開支費用6000元的事實;
6、逾期金額表,用以證明被告曾某、胡某逾期貸款本息情況的事實。
被告曾某辯稱:借款是實,但目前經濟困難,無力償還。
被告胡某、謝某、尹某未作答辯。
被告曾祖風、胡某、謝某、尹某在舉證期限內未向本院提交證據。
經庭審質證,本院對原告提交的證據作如下確認;
原告所提交的證據1、2、3、4、5、6經本院與原件核對無異,被告曾祖風不持異議,符合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本院予以確認。
經審理查明:被告曾某、胡某系夫妻,在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被告曾某、謝某、尹某與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于2 01 0年9月2 8日簽訂了《小額貸款聯保協議書》及補充協議,雙方約定:乙方成員(曾某、謝某、尹某)自愿成立聯保小組,從2 01 0年9月28日起至2 01 2年9月2 8日止,甲方(雙峰縣郵政銀行)可以根據乙方任一小組成員的申請,簽訂多次借款合同,在單一借款人最高貸款不超過人民幣10萬元且聯合小組合計貸款余額人民幣30萬元內發放貸款,乙方任一成員國自愿為甲方向聯保小組其他成員發放的貸款提供連帶擔保責任,甲方與乙方任一成員簽訂借款合同時,不需要逐筆辦理保證手續,乙方其他成員均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保證期間從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二年,借款人申請展期或延期的,聯保小組成員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順延至展期或延期貸款到期后二年,保證范圍包括借款的本金、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因借款人違約致使貸款人采取訴訟方式所支付的律師費、差旅費及貸款人為實現債權的其他費用。
被告曾祖風于2 01 0年9月2 8日與原告訂立了《小額聯保借款合同》,雙方約定:由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向被告曾祖風發放貸款1 0萬元,年利率14.4%,借款期限從2 01 0年9月28日至2 020xx年9月28日,還款方式為階段性等額本息還款法,即貸款前三個月按月償還當月利息,此后按等額本息還款法償還,若借款人不按期歸還本息的,從逾期之日起加收50%的罰息,原告有權提前收回尚未到期的貸款,并要求借款人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胡某書面承諾對被告曾某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原告發放貸款后,被告曾某僅償還部份貸款本息,至2 020xx年8月28日止,被告曾祖風尚欠原告貸款本金78696.18元,利息6928. 87元,原告為催收逾期貸款本息,支出費用600元。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是:1、在合同履行期限尚未全部屆滿前,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是否有權要求被告曾某、胡某償還全部貸款本息并支付催討費用;2、被告謝某、尹衛國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原告雙峰縣郵政銀行與被告曾某簽訂的《小額聯保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受法律保護,被告曾某未按合同約定清償原告貸款本息顯屬違約,原告有權依照合同約定提前收回被告曾祖風尚未到期的貸款。因被告曾某未按約償還原告貸款本息,原告多次派員向被告催討,所花費的催討費用6 00元,被告曾祖風對此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告胡某、曾某系夫妻關系,該債務發生在其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屬夫妻共同債務,應由被告曾祖風、胡某共同償還。<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規定:連帶保證責任的債務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履行債務的,也可以要求其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被告曾某、謝某、尹某與原告簽訂的《小額貸款聯保協議書》及補充協議約定:被告謝某、尹某為被告曾某的借款本金及利息、罰息、實現債權的費用提供連帶責任保證,且承諾對被告曾某的借款承擔共同償還責任,被告謝某、尹某理應對被告曾某、胡某所應承擔的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謝某、尹衛國在承擔連帶責任后,有權向被告曾某、胡某追償。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曾某、胡某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原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雙峰縣支行貸款本金78696.18元,至20xx年8月28日的利息6928. 87元,支付催討費用600元,從2 020xx年8月29日起的利息、罰息按原、被告約定的利率另行計算至本判決所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時止。
二、被告謝某、尹某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謝某、尹某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被告曾某、胡某追償。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 000元,由被告曾某、胡某、謝某、尹某負擔。
如不服從本判決,可在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通過本院或直接向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婁底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吳春前
人民陪審員 康某
人民陪審員 鄧某
20xx年九月八日
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四川法銀律師事務所受A銀行L支行的委托,指派我們擔任本案人,人現發表如下意見:
一、借款及擔保合同真實、合法、有效
1.被上訴人與晉小梅(化名)簽訂的《小額聯保借款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和禁止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被上訴人已經依約發放貸款,晉小梅也已經收到貸款,因此,被上訴人的債權依法應受法律保護。
2.被上訴人與蔣中正(化名)簽訂的《商戶聯保補充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蔣中正自愿為晉小梅的債務提供連帶保證擔保。現在,被擔保人晉小梅拒不償還到期債務,保證人蔣中正依法、依約均應當承擔連帶保證擔保責任。
二、本案不適用《合同法》第52條第(一)項
上訴人主張:借款人欺詐被上訴人,損害國家利益,因此,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一)項的規定,借款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也無效。
1.“國有企業利益”不能等同于“國家利益”
國有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主體之一,與一般商事主體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與一般商事主體面臨同樣的風險與機遇,受到同樣的法律保護。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國有企業利益”,等同于“國家利益”。
退一萬步講,即使本案“陳春”(化名)與晉小梅合謀欺詐被上訴人,也不能適用《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因“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從而導致合同無效之規定。
2.上訴人是以“保護國家利益”之名,行“損害國家利益”之實
上訴人的基本邏輯是:陳春與晉小梅欺詐被上訴人——損害國家利益——借款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上訴人無需承擔擔保責任。
這一推理的最終結果就是:被上訴人的貸款無法收回。
如果郵政銀行的利益可以等同于國家利益,那么,上訴人其所主張的結果才是真正損失“國家利益”。上訴人是以“保護國家利益”之名,行“損害國家利益”之實。這是“打著紅旗,反紅旗”。
3.借款合同被確認無效的嚴重后果
貸款過程中,借款人提供的部分資料存在一定瑕疵的情況普遍存在。如果就此認定借款人損害國家利益,并確認合同無效,那么,將有大批借款合同可能被確認無效,從而導致巨額的金融資產無法收回。這必將引發嚴重的社會后果,乃至國家金融穩定。
三、被上訴人善意且無過錯,其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1.戶籍信息的查詢應以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的查詢為準
龍泉公安局的查詢結果不能直接作為定案依據。況且:龍泉公安局的查詢結果也只是說身份證號與姓名“不匹配”,但并沒有直接認定陳春的身份“虛假”。實踐中,某人更改了姓名,而其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沒有及時更新,也會出現外地公安查詢時出現“不匹配”的結果。
2.“陳春”此人非并虛假
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中,陳春的姓名與身份證號碼能相互匹配,且能查詢到相關征信記錄(詳見:陳春《征信報告》)。“陳春”此人在 20xx年10月17日還在其它銀行申請過60000元的擔保貸款,并獲得審批通過。因此,陳春此人并非虛構,而是真實存在的人。
3.被上訴人只對客戶身份信息進行“形式審查”
《關于儲蓄存單、存折密碼更換手續有關問題的批復》【銀復〔1999〕44號】規定:“儲蓄機構對儲戶提供的身份證明只進行形式審查,即審查身份證明所用材料和記載的內容在表面上是否符合身份證明管理部門的規定。儲蓄機構不負有鑒別身份證明真偽的責任。”
《支付結算辦法》【銀發[1997]393號】第17條規定:“銀行以善意且符合規定和正常操作程序審查,對偽造、變造的票據和結算憑證上簽章以及需要效驗的個人有效身份證件,未發現異常而支付金額的,對出票人或付款人不再承擔委托付款的責任”。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辦理存單掛失手續有關問題的復函》【銀函[1997]520號】第3條規定:“在辦理掛失手續時,儲蓄機構對身份證件只進行形式審查,不負有鑒別身份證件真偽的責任”。
銀行不是戶籍管理機關,更不是鑒別身份信息的專業機構,從其職責和能力要求而言,不可能對身份信息進行實質性審查。為此,人民銀行在各項規章和管理制度中,反復明確銀行對身份信息只負責“形式審查”,不負有鑒別身份證件真偽的責任(實質審查)。
本案中,被上訴人專門查詢了“陳春”的征信報告,其在人民銀行的系統中存在征信記錄,且在查詢當時信用記錄良好。因此,本案中被上訴人已經盡到了合理的審查義務。
4.借款人只有晉小梅一人,不包括“陳春”
雖然,《小額聯保借款合同》簽名處的借款人為“晉小梅”、“陳春”兩人,但是,《個人貸款放款單》證明被上訴人只向晉小梅一人帳戶(賬號:6065120)發放了貸款10萬元。
被上訴人并沒有向“陳春”發放任何貸款,與陳春之間不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因此,在一審時未將“陳春”列為被告。這完全符合法律規定。
《聯保合同》和《借款申請書》也能印證“陳春”并非借款人,只是作為借款人晉小梅的“配偶”身份簽字的。
四、關于經濟犯罪
1. 晉小梅與陳春之間是否存在共同欺詐,尚十分不清楚,更不能認定兩人已經涉嫌經濟犯罪。公安機關更沒有將本案作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偵查”,因此,上訴人主張涉嫌“經濟犯罪”,應當中止審理完全缺乏事實依據。
2.即使涉嫌經濟犯罪,本案仍然應當繼續審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發現與本案有牽連,但與本案不是同一法律關系的經濟犯罪嫌疑線索、材料,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經濟糾紛案件繼續審理。” 退一萬步講,即使陳春涉嫌經濟犯罪,本案也仍然應當繼續審理。
3.上訴人所引用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及時移送經濟犯罪線索的通知”》在“北大法寶檢索系統”以及“百度搜索”中都未查到該文件。因此,對該文件是否存在?是否仍然有效?尚不清楚。
4.本案上訴人主張涉嫌經濟犯罪的真實目的,無非是想無期限地拖延案件審理,以達到其無期限地拖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目的。
綜上所述:
1.借款合同及聯保補充協議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
2.借款人應當承擔還款責任,擔保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3.本案不適用《合同法》第52條第(一項)之規定;
4.被上訴人善意且無過錯,權利應受法律保護;
5.本案不應當中止審理。
此致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二、獨立學院營銷專業經濟法教學現狀分析
(一)經濟法課程內容繁多,綜合性強,安排課時少
經濟法是一門跨學科的交叉課程,涉及經濟學和法學領域內容。在法學體系中又是綜合性課程,涉及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通過案頭調研發現,經管類營銷專業經濟法課程內容繁多,教材大多采用大經濟法概念,即“凡是涉及經濟問題的所有法律規范”都是經濟法的范疇,內容有:企業法、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市場規制法、經濟司法制度等。這對學生學習經濟法的要求提高,需一定的基本法律知識作為鋪墊,例如民事權利主體、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的關系、法人制度、財產所有權、債權、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民事訴訟、制度等。然而營銷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課時一般從36 至 54 個課時不等,學生又缺乏法律基礎,有限課時很難滿足與專業相關的經濟法講授。
(二)營銷學生法律基礎薄弱,經濟法教學要求低
基于上述經濟法課程的特點,即使在法學專業中也是安排在高年級才開設。對于營銷專業同學來說,也一般安排在大三學年的下半學期。但是,在經濟法開設之前營銷專業同學根本沒有機會進行系統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又因繁重的課程壓力和法律本身的枯燥乏味,主動自學基本很少發生。因此,一般經濟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經管類營銷學生的教學標準和教學要求比法學專業的低,教學內容安排上法學理論講解很少,主要側重于學生掌握當前相關法律制度。這樣教師在規定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壓力隨之減輕,學習興趣也有所提高,但是因為法學理論不完備,對相近概念及法律制度安排緣由、發展演變等的理解也就存在障礙。
(三)營銷學生學習經濟法積極性低,學習方法欠佳
根據近幾年自己和其他任課教師的教學體會交流,不少教師認為一般獨立學院營銷專業的學生有以下特點: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基礎較薄弱,學習方法不科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另一方面學生表現力強、活潑好動,對動手操作、自身體驗有較高興趣。對于經濟法這門課程來說,由于涉及的法律條文多且枯燥乏味,再上經濟法本身是基礎課而非專業課,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學習動力是應付考試。筆者根據學生上課表現和師生交流了解到許多學生常常忽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認為基本原則都是些抽象的教條,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僅僅關注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何規定。然而,不同部門法的基本原則是立法、執法、司法所有活動的根本出發點,是該法的靈魂。
(四)營銷專業經濟法教師實務操作經驗不足
獨立學院營銷專業設置經濟法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經管領域法律知識,在未來營銷崗位的工作中避免法律風險及防止法律糾紛發生,并不是培養專業的法律人才,也不是簡單的普法宣傳和教育。而營銷類專業經濟法教學團隊教師與法律類經濟法教學團隊教師在教學理念上也存在差別。基于上述兩個原因,營銷專業經濟法教師的實務操作經驗就尤其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師明確學生的營銷崗位對經濟法律知識有哪些需求;另一方面需要經濟法律實務操作經驗。而根據案頭調研發現,營銷專業經濟法教師由于自身工作經歷、現有教學任務等多種原因,這兩方面都比較欠缺。
三、基于獨立學院營銷學生就業需求的經濟法教學改進措施
(一)增強經濟法教學內容的合理性
教師一般都會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培養目標、學習目的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經濟法課程由于內容繁多,而課時有限,就更需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知識儲備情況、未來就業的崗位需求。因此,獨立學院中針對營銷專業講授經濟法的教師,一方面要結合獨立學院營銷學生就業需求合理安排經濟法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與營銷職業崗位要求和就業所需的各種技能證書如高級營銷員考證相結合,而不是通類的適用于各專業的教學模塊,充分體現課程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宗旨。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中,將主要的教學精力放在營銷學生未來工作崗位最常用到的企業法、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工業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以及國家最新頒布的相關行業經濟政策中。上述各部門法中內容也較多,要想在既定課時內取得較好的效果,滿足學生未來就業需求,還要考慮以下問題:各部門法的各章各節內容中詳略如何安排? 重難點是哪些?每章內容如何開展教學?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既可以講透法律條文,還可以吸引學生興趣?課堂考核環節如何設置?哪些內容需要通過實訓項目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二)力求經濟法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1.法律理論講授教學法
經濟法課程之前,獨立學院營銷學生的法律基礎薄弱,通過講授教學法的通俗化和直接性,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利于幫助學生全面地、系統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經濟法及各部門法的知識。然而講授教學法淵源于傳統的教師中心論,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不利于學生將法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如果只采用傳統講授法難以達到經濟法的教學目標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精選案例教學方法
經濟法課程的實用性和其重要淵源是國家的經濟政策法規,都需要教師在其理論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作為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對于營銷專業學生經濟法教學,教師可以將所學營銷知識、社會熱點和經濟法相關理論結合講授,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營銷組合中的價格策略部分,企業會根據市場形勢和營銷環境變化進行價格調整,或提價或降價,此時就需要注意避免遭受反壟斷法、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的制裁。例如2013年7月2日,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5家乳企因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偏高,從2008年以來漲價幅度達30%左右,而遭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的反壟斷調查,最高處罰總額可達19億元。此次反壟斷調查或擴大至國產品牌。4日晚6點左右,國產乳企貝因美突發公告稱,近期將對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下調。
除了將社會熱點作為教學案例以外,還可以將《經濟與法》、《法律講堂》、《以案說法》等電視節目,及其他法學期刊、報紙的相關報道,結合經濟法教學內容隨時記錄并整理后選作典型案例。為增加案例的真實性和趣味性,使得營銷學生感同身受,提高對課程重視度,往屆營銷畢業生所在企業營銷崗位發生的鮮活的經濟糾紛案例也可以成為經濟法教師教學案例的來源。
精選案例后,讓學生以劃分好的學習小組為單位圍繞案例討論;隨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與其他小組進行意見交流;最后,教師在小組交流意見基礎上歸納總結。成果提交部分,要求學生結合案例分析過程和結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這也利于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能力的提高。
3.比較教學方法
為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經濟法教學中需要經常使用比較教學方法。將繁雜枯燥的法律知識點進行畫圖、列表、對比、分析。例如,要講解清楚經濟法的產生、獨立地位和性質,就必須將經濟法、民法、行政法從產生背景、調整對象、理論基礎等進行全面比較;市場準入法部分,學生要準確理解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的設立條件、事務管理、合伙人權義,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通過圖表一一列舉,二者的聯系與區別就一目了然。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歸納、制表、流程圖等方式隨機考核學生,促進學生自主、積極的探索學習。
4.開展經濟法實習活動教學法
聘請有經濟法律實踐經驗和法律理論水平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經濟行政執法人員等,開辦各種經濟法的專題講座給學生講授經濟法方面的案例及辦案經驗;學院還可以與人民法院取得聯系, 由教師帶領學生到人民法院審判庭旁聽有關經濟糾紛案件的審理, 讓學生全面了解訴訟的庭審過程和程序;條件允許的話,邀請人民法院將典型經濟案例在學校模擬法庭內現場開庭;帶領學生訪問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等行政執法部門;安排學生到消費者維權服務中心為消費者提供法律咨詢。實習活動結束后,學生要結合本次經濟法實習活動的實習目的、實習過程、實習收獲撰寫實習報告。報告和學生在實習活動中的表現,應該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這些實習活動,切實增強學生經濟法課程知識的真實感,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還可以彌補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
司法實踐中,絕大多數法院和法官認為保證保險雖然有某些擔保的屬性,但還是應該歸為保險。其主要的、核心的理由是:雖然保證保險某種程度上具有保障合同債權實現的功能,但是,界定民事法律行為法律性質的依據應當是該行為本身而不是行為的目的或者功能。無論銀行是否與保險公司簽訂了保險合作協議,特定的保證保險關系的成立,還是必須以借款人就特定的汽車消費貸款向保險公司投保并簽訂保險合同為前提。保險關系更加符合合同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應該指出的是,保證保險作為未經保監會核定的業務,其經營是違法的,其違法利益不應當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因此在法律意義上有關保證保險的合同均應屬于無效合同,對此保險公司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但這一觀點若被采納,其影響范圍將會很大,實踐中是否可行尚難預料。
2.保險單與業務合作協議之間的效力優先的問題
關于合作協議與保險條款的關系,鑒于實踐中保險合同訂立在合作協議之后,故銀行接受與合作協議不一致的保險合同,則應視為銀行和保險公司在特定保證保險關系中達成了以保險合同約定變更合作協議相應約定的默示協議。但如果銀行和保險公司在合作協議中已明確約定保險合同和合作協議約定相沖突時以合作協議約定為準的除外。
3.保證保險合同的效力
《保險合同》與《借款合同》系兩個相互獨立的合同和法律關系,相互之間不應當理解為主從合同關系。因此,法院對借款合同和保險合同之間的效力問題產生了分歧。我們認為,保證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投保人(借款人)基于借款合同對銀行應負的還款義務,如果借款合同無效,保險合同的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就失去了保險利益,根據《保險法》第12條的規定,保險合同也應當歸于無效。
保證保險合同的保險標的是投保人的依據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應當履行的還款義務,即合法的債務。投保人可能因非法借款(騙貸)或不當得利(借款合同未生效,使其喪失取得貸款的法律依據)使其對保險標的喪失保險利益,因為保險利益是受法律承認或保護的非法騙貸和不當得利均不應受到法律承認和保護。1
4.資產管理公司能否把借款人、擔保人、保險公司作為共同被告
對于將借款人與擔保人作為共同被告的問題是不存在爭議的,而能否將保險公司作為共同被告則存在截然不同的觀點。實踐中多數法院認為,保證保險合同和相關消費貸款合同是互相獨立的,彼此并無主從關聯。故除確有助于便利訴訟、解決糾紛的個案外,不宜將兩類不同的法律關系合并處理。關于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保險法司法解釋征求意見稿中,也提出了同樣的意見。
本所認為,對于債權人來說,僅就單筆貸款而言,貸款合同中約定了借款人的投保義務,而保險合同中保險事故的發生則是借款人未及時履行借款合同,兩個合同相互依存,將借款人、擔保人以及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并不違反一案一訴的原則,況且,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并無所謂的“一案一訴”的訴訟原則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采取分別訴訟的途徑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若單獨保險合同糾紛,由于保險合同一般會對違約金、罰息等內容約定免除賠償責任,因此,即使銀行勝訴,債權仍無法完全實現。
其次,若單獨借款人,盡管可以保證在訴訟結果上的完全勝訴,但保證保險作為對債權的保障措施則失去其實際的意義,對債權的切實保障不足。
再次,若將借款關系和保險合同糾紛分別訴訟,人為地加大了債權人實現債權的時間和成本。
5.保險公司的抗辯權可能對資產管理公司造成影響
雖然資產管理公司取代了銀行的地位,但是保險公司相關的抗辯權是依然存在的。
(1)保險公司的先訴抗辯權問題
實踐中,銀行不債務人及經銷商,僅保險公司的案件比較多。其的依據為銀行、經銷商、保險公司簽訂的關于合作開展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的“三方協議”以及保險公司向債務人出具的保險單。突出的問題是,為查清基礎合同的履行情況,保險人能否主張先訴抗辯權,要求追加債務人及擔保人參加訴訟。
現有案件中出現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車輛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同條款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約定:“被保險人索賠時應先行處分抵(質)押物或向擔保人追償以抵減欠款,抵減欠款后不足的部分,由保險人按本保險合同規定責任賠償。”保險公司往往據此享有先訴抗辯權。如果銀行未向其他擔保人追償前,單獨保險公司,法院應當以銀行尚不能就不保險合同行使債的請求權為由,裁定駁回銀行的。如果銀行將債權人、經銷商、保險公司一并提訟時,法院可判決保險公司對處分物的擔保或向擔保人追償后不足的部分承擔保證保險責任。
有法院對以上問題持相反的意見,因為,保證保險合同并不從屬于借款合同,也不是對借款合同的保證擔保1,因此,不存在銀行主張保險債權前,必須先借款人或先處分抵押物問題。這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個二審判決中得到了確認。
(2)保險人基于保險單的背面條款的抗辯權
保單背面條款屬于有效的合同條款,對保險單上載明的當事人各方具有拘束力。但是,銀行作為被保險人,并非是保險合同的當事人,而只是關系人。因此,保險單的背面條款并不能當然地對被保險人產生效力。因此人民法院不能單純依據保險單的背面條款而免除保險公司的賠償責任,而要結合其他相關的協議加以考察。
(3)保險人因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險事故而產生的抗辯權
根據《保險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和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若保險公司有證據證明投保人存在故意的,將極有可能免除保險責任。這種風險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是存在的。
(4)關于貸款詐騙對保險的影響
目前,只要有證據證明借款人在貸款和投保時所提供的部分文件虛假,保險公司為達到免賠的目的就會采取刑事報案的形式要求公安機關介入。但是,根據目前個人貸款的程序規定,許多貸款和投保所需的文件形式過于格式化,對于許多具備還款能力的當事人來說是無法取得的,因此提供部分虛假文件不能等同于“具有詐騙的犯罪故意”。
在法律上,確定當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貸款詐騙犯罪,應當考察當事人在辦理貸款和投保時在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不應僅依據公安機關是否立案、人民法院是否制作調查筆錄進行判定。對此,公安機關應當采取慎重的態度,應當避免輕易介入經濟糾紛,防止他人以此逃避法律責任的承擔。
參考文獻:
[1]王全弟主編,《債法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C],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陳貴民,《民商審判案例與實務》[M],群眾出版社2004年版。
[4]陸永隸主編,《金融貸款擔保案例評析》[M],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吳志攀主編,《金融法律典型案例解析》[C]第二輯,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9月版。
[6]韓良主編,《貸款擔保法前沿問題案例研究》[C],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中山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廣東天勝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1參見王全弟主編的《債法概論》115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參見《合同法》第41、42、43條,學者對此的相關理解可參見王利明主編《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181頁,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管理、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資產的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九條: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有抵押擔保的債權后,可以依法取得對債權的抵押權,原抵押登記繼續有效。
2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相關案例見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案[2001]1024號。轉自陳貴民《民商審判案例與實務》308頁,群眾出版社2004年版。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法制體系的逐步完善,法律案件中經濟案例的比重也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不斷上升,且門類日益繁多、情況逐漸復雜、手段更加隱蔽。在處理具體的案件或糾紛等法律事項時,必須同時解決事實與法律兩方面的問題,法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受其專業知識、技術方法、業務手段的局限,只能處理法律問題和簡單的事實問題,而一些較為復雜的專門性事實問題(如財務會計問題)則只能交由有特定專業資質的人員處理。于是,一種融合會計學與法學為一體、協助法律工作者查證案件或糾紛涉及的財會事實的新工具——法務會計應運而生。李若山教授認為,法務會計是特定主體運用會計知識、財務知識、審計技術與調查技術,針對經濟糾紛中的法律問題,提出專家性意見作為法律鑒定或在法庭上作證的一門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法務會計是在社會專業化分工基礎上形成的會計界對法律界的專業服務。法務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與傳統財務會計自然存在共同之處,關系比較密切,但其所服務領域、業務的特殊性,又決定了它與傳統財務會計存在區別。
一、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一)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于應用會計學
會計學可分為理論會計學和應用會計學,其中理論會計學包括會計理論、會計史等;應用會計學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國際會計、法務會計及成本會計等,可見法務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與財務會計都屬于應用會計學。
(二)財務會計是法務會計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財務會計為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服務,法務會計為法律工作者處理法律事項服務,因此它們都屬于會計服務活動,其最終成果(財務報告與專家意見)所依據的事實材料都來自于各項經濟活動。但案件所涉及的財務會計業務通常是由會計事項和會計活動組成,而法務會計活動本身是對案件涉及的會計事項或會計活動進行檢查、驗證和鑒定,并據此作出判斷,發表專家意見,通常是在財務會計工作基礎上開展的。因此,財務會計是法務會計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二、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財務會計是為某一特定主體(會計實體)服務的,要對特定主體(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等)的經濟過程和結果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法務會計的主體不是單一主體的單一會計,而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會計,凡經濟糾紛、訴訟案件中涉及到會計事項的認定、判別,均與法務會計有關。法務會計的空間范圍主要存在于三大領域:一是企業、行政、事業單位;二是社會中介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三是司法機關(檢察、公安機關和人民法院等)以及政府審計部門、紀檢部門。
(二)職能不同
會計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財務會計有核算、監督兩項基本職能。核算職能側重對事實的描述,主要是對某一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對其結果進行報告。監督職能側重于糾正偏差,主要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以達到預期的目的。財務會計的這兩項基本職能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法務會計職能的作用范圍則遠遠超出了財務會計,不僅局限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而且在解釋財務問題、強化會計的控制職能、收集會計數據以提供訴訟支持、保護和懲戒會計職業人士以及其他有關人士等方面也能提供信息支持。
(三)目的不同
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雖然都有“會計”二字,但二者的目的卻有著天壤之別。財務會計的目的是著重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能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所提供信息具有公開性。而法務會計提供信息的目的在于完成受托責任,它是對經濟活動(或者經濟糾紛)中的法律責任問題進行調查、取證、提出專家性意見,為法庭、仲裁或鑒定機構提供相關證據。
(四)內容不同
財務會計的內容是用財務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般會計事項,具體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會計要素。法務會計的內容則取決于各國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及法律、法規對經濟活動、經濟行為、財產資源等規定的詳細程度,因此,不同國家及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法務會計的內容都有所不同。我國學者對當前法務會計內容的認識較為統一,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理算會計;(2)債權、債務理算會計;(3)保險賠償理算會計;(4)社會公正會計;(5)物價會計;(6)基金會計;(7)司法會計;(8)海損事故理算會計;(9)社會保障會計。
(五)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在工作程序上,財務會計有一套比較科學的、統一的、定型的會計處理程序。財務會計的工作程序即會計循環可概括為七個環節:(1)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2)過賬;(3)結賬前賬項調整與結賬分錄;(4)對賬;(5)試算平衡;(6)結賬;(7)編制財務報告。各環節具有連續性和繼起性,且憑證、賬簿、報告的格式、內容、編報程序與要求多由國家統一規定。而法務會計服務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其工作程序的特殊性,大多是從接受受托責任到事件結束工作報告的報出,不存在會計期間的連續性,更不需要繼起性。一般來說,其工作程序應包括:(1)會見委托人,明確受托責任;(2)初步調查,收集有關資料;對受托任務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3)制定行動計劃,包括實施的策略、步驟、方案等;(4)獲得證據材料;(5)計算、分析;(6)報告,即將法務會計工作的最終結果以報告的形式系統表達出來。
在工作方法上,財務會計大量使用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法務會計作為一門復合性學科,不僅使用會計的方法,有時還大量使用審計的方法、統計的方法(如抽樣分析法等)及收集證據的方法等。常見的方法有:審閱查驗法、關聯核對法、座談詢問法、實物勘察法、分析比較法、綜合計算法等。
(六)執業規范不同
實現財務會計目標的關鍵在于保證財務報告的質量,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會計規范。財務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守《會計法》的有關規定,還要受到統一會計規范(如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的約束,其中,企業會計準則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會計規范形式,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法務會計的執業活動涉及三個規范,即會計準則、法務會計準則和專家證據準則(譚立,2006),前兩者為會計行業規范,后者為法律規范,三者關系密切,又相互區別。法務會計工作就是將會計語言記錄的財會事實翻譯成法律語言表述的案件事實,也就是說財會事實經由法務會計之手以專家意見形式送達法官手中,成為其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在這一過程中,法務會計準則作為會計與法律兩個職業的聯結紐帶,起到了由會計準則通向專家證據規則的橋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制定了有關法務會計準則外,許多國家的法務會計業務活動都是參照審計準則執行,但制定統一的法務會計準則仍是必然趨勢。只有建立健全法務會計準則,才能使法務會計工作有規可循、有章可依,才能保證執業質量,提升職業信譽,才能實現法務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準則和慣例的聯系和溝通,指引法務會計健康發展。2006年初,我國財政部頒布了1項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這一準則體系已基本上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完成了48項審計準則的制定或修訂工作,標志著我國的企業會計、審計準則體系已基本建設完成,為建立法務會計準則提供了基礎性框架。(七)報告不同
財務會計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法務會計報告是法務會計工作者根據有關的財務會計資料、卷宗材料,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等,對案件或糾紛等法律事項所涉及的財務問題進行解釋、說明,并作出專業判斷所形成的一種書面結論性文件。法務會計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有十分顯著的區別:
1.用途和使用者不同。財務會計報告的用途在于為投資者、社會公眾、政府機構等利益相關者提供經濟決策所需的相關會計信息;而法務會計報告適用于訴訟實踐,為法律事項承辦人、當事人等提供認定相關財會事實的專家證據。
2.反映的范圍不同。依據“會計主體假設”,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財務事實僅局限于某一會計主體的相關經濟業務;而法務會計報告不存在“會計主體”的限制,它是依照法律事項來劃定空間活動范圍,凡是法律事項涉及的會計事實都必須查清、核實,并向委托人報告。可見,財務會計報告與法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事實范圍差異較大。
3.內容和格式不同。財務會計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財務報表至少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常見的財務會計報告是以格式報表為主題,表注及相關信息和資料作為輔助,其中每張報表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而法務會計報告的內容反映了法律事項所涉及范圍的財會事實,通常情況下,法務會計報告的基本內容應當包括引言、對財務會計資料的分析論證過程和最終的結論等。如果報告人占有資料不充分或資料很少,也可發表“無法作出明確結論”的報告結果。不同經濟糾紛或案件的性質、內容不同,所依據的法律規范不完全一致,因此,法務會計報告沒有固定格式,通常是根據不同的業務對象和使用對象,按委托人的要求分別采用不同的格式。
4.時間要求不同。依據“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財務會計報告作為對企業不斷發生的經濟活動和資金運動的分期綜合反映,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而法務會計是在涉及會計領域的經濟糾紛和訴訟發生時,對財務事項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解釋與處理,著重于向法庭提供臨時的審計證據。
(八)對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要求不同
法務會計人員的素質同所有會計人員一樣,應包括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兩方面。道德素質方面與審計人員的要求基本相同,但在業務素質方面,法務會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復合型邊緣學科,對法務會計人員的要求也較之一般會計人員更高,要求從業者不僅必須精通會計與審計知識,以便合理解釋涉案對象的財務事實,甄別其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提供有助于法庭判決的有效證據,而且必須熟悉公司法、證券法、保險法、稅法、訴訟法和證據規則等各種法律和相關規定,這樣才能實現會計事實與法律程序的有效對接。此外,還需借助心理學中的相關知識來透析經濟行為背后的欲念和動機。總之,法務會計人員的知識層面要遠遠高于傳統財務會計人員的知識層面。
【主要參考文獻】
[1]譚立.論法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當代財經,2005,(8).
[2]成慕杰.法務會計及其人才培養初探.財會通訊,2005,(2).
[3]孟祥東.法務會計理論與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4]王文杰.法務會計相關問題研究.東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05.
[5]李若山,譚菊芳,葉奕明,洪劍峭.論國際法務會計的需求與供給.會計研究,2000,(11).
[6]譚立.注冊會計師提供法務會計服務五題.經濟管理,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