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項目風險分析及對策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6 15:55: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研項目風險分析及對策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科研項目風險分析及對策

篇(1)

一、海洋石油項目風險及風險評價指標的建立

海洋石油工程屬于高風險工程產業,作為行業的從業管理者有必要對海洋石油的系統工程進行有效的風險評價,將風險有效的控制在決策者預訂的范圍內。海洋石油行業本身的行業性質就比較特殊,而且石油行業在跨國經營中具有更多的無法預測和不確定的因素,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使其項目投資效果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國經濟政治形勢、工程實用技術、地理地質等含有大量不可預測的各種因素的負作用,從而導致負作用的存在具有潛在性和可能性,而這兩種性質很可能產生不利的結果,以至于無法實現或者無法完全實現預定目標。

我國海洋石油工程項目的系統可以進行如下分類:1、設計系統2、采辦體統3、安裝系統4、建造系統5、管理組織機構系統。以上系統都涉及大量的不確定性的風險事件,用傳統的風險描述和統計系統已經很難對系統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評價。因此我們可以引入模糊數學的理論,建立數學評價模型,對風險因素進行精確的控制。這一方法目前在工程行業被廣為采用。海洋工程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圖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項目組的管理組織機構采取的是矩陣組織機構形式,或者叫做“項目”或“產品”管理。項目組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項目管理是適合管理的需要的。因此,要對其項目管理實行風險評估,就必須對項目組本身的組織機構和管理人員綜合水平實行評價,同時也需要對各個職能部門,即對各個分公司所實行的職能,包括采辦、建造安裝、設計等管理方面進行風險評估。

從整體來看,項目組同外界環境的協調程度的風險值最高,這將成為影響這個項目組管理過程的效率和效果的最為關鍵的因素。同時,管理組織過程的協調程度也成為影響整個項目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需要重視。②管理組織的管理層次、跨度正常,屬于窄跨度組織結構,適應項目的管理和操作。權責分配符合要求。③從局部各個風險因素來看,嚴重影響組織管理的風險因素包括:a項目組人力物力資源緊張;b會出現多人對統一決策負責的現象;c決策的效率低;d.項目組命令決策不能統一貫徹執行;e項目組與職能分公司的命令容易混淆;f會造成多重任務的復雜性;g公司各項目主次順序不明確;h.項目組目標不是很明確;通過對海洋工程專家、管理人員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評價下,

首先,根據表中的指標賦以權重,設計科研項目評價和選擇指標體系。其次,科學分配指標的權重值。一般說來,諸因素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地位不能等量齊觀,應根據:這里的Aj指第j個因素在指標體系中的權重值;m為專家數;n為指標數,Rj為秩次和。通過上述公式求得表中各因素的權重為:A1=a,A2=b,A3=c,A4=d,A5=e,A6=f。然后,開關函數與單指標淘汰項目模型。在科研項目立項定量評價時,總得分高低并沒有反映課題質量的全部信息,當某一項指標的平分低于確定的底線,即使其他指標的平分都很高,此項目也被認為無資助價值,即因單因素而淘汰。在當前科研應用與經濟緊密結合的環境下,我們在進行科研項目的定量評審時,作為基礎性研究項目,若在“創新性程度”指標評分等級達不到“D”等,即低于代表分65分時,若是應用性研究項目,在“市場/地方”適應性程度指標評分等級打不到“C”等,即低于代表分75分時,即使其他指標的評分很高,該項目也可被認為沒有意義而否定。因此,在定量評價和項目選優時就需要設置開關函數,建立單因素淘汰項目制。設上述兩類指標項專家評分均值為Tj,則:當j=1時,為研究項目“創新性程度”指標項;當j=2時,為研究項目“市場/地方”適應性程度指標。tij為第i個專家在j項指標的評分值。于是項目m的開關函數為:或其中為閥值,當j=1時,=65分;j=2時,=75分。當時,項目m的單指標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納入項目定量評審;當0時,一票否決,直接否定項目m,勿須再參加后續評審。最后,項目定量評價舉例:類似,專家對某一項目x的其他五個單因素進行模糊評判后得到一個六因素評價結果矩陣:前述六因素的權重值寫成矩陣形式為:為防止“調皮”數據的干擾,我們選擇模糊矩陣算法中的主因素突出型算法:得:B=A?R=(0.2,0.25,0.25,0.23,0.16歸一化得:B=(0.1834,0.2294,0.2294,0.2110,0.1468)為了綜合定量表述評價結果,對A=“優”,B=“良”,C=“中”,D=“一般”,E=“差”分別賦值為95分,85分,75分,65分,55分,則得矩陣:即項目X經學科組10位專家定量評價所得的總分值約為76,對應等級為中偏上。

二、針對上述模型我們項目組織機構應該做到

1、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針對原材料風險,主要是控制好原材料的價格,防止施工成本超支。對于通貨膨脹風險,要事先了解國內外宏觀經濟走向,建立完善的經濟信息收集和分析制度,來應對通脹風險。針對資金風險,要做好在施工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工作,加強對工程進度款的審核與支付。針對施工風險,首先要做好施工前期的技術論證,做好對施工工程的質量控制,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質量安全教育。

2、 引入風險預警系統,構建應急機制

海洋石油工程項目的承包商要加強對風險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引入行業內最新的風險預警等系統,通過對預探井、油氣水井、油氣集輸系統等起關鍵作用的部位進行重點實時地監控,來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同時運用系統內附帶的統計和預測方法來描述和預測風險可能發生的時間和可能造成的損失。同時,海洋石油工程項目的承包商要加強防范預案和應急機制的構建工作,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來構建相應的防范預案。

3、 建立風險監控報告制度,加強對風險的全過程監控

篇(2)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5.007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7)05-0037-06

Research on the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Curation Life CycleXu Weil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 of E-Science,the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This paper attempt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nature of the ris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ere analyzed.The concept of data management life cycle was combined with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life cycle and risk management.Based on the time-process-logic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as constructed.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risk management was explored.In different stages,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isk were provided.

〔Key words〕data curation;life cycle;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risk management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科研投入與產出比率較低,科研成果轉化率不足15%[1]。隨著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海量、多維、多模態的數據如井噴式劇增,成為促進數據密集型科研創新發展的重要資源。然而,在科研進程中囿于人們認知局限、管護策略欠妥,導致科研小數據與不可重復觀測數據的丟失、長尾數據忽視、信息損失不可讀、信息共享與復用艱難等風險。為了規避科研過程中不確定性的各種風險,避免數據的重復采集與處理,促進多學科科研人員協作交流,增強科研數據的可溯源性、可重用性、可驗證性,提升科研產出的質量創新與增值效率,無疑成為當前科研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盡管國內外學者在科研項目風險、科研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服務方面關注熱烈,不乏有見地的研究成果。如:胡曉蕊(2014)[2]對科研項目財務風險做了識別與控制的界定,王靜等(2014)[3]提出了服務協作風險管理思路,朱光等(2016)[4]給出了隱私風險管理框架,楊丹(2007)[5]、蔣琰(2009)[6]、張萍等(2015)[7]探究了高??蒲泄芾砟芰Τ墒於饶P秃驮u估方法。2015年葉蘭[8]、李偉綿[9]等討論了科研數據管理模型,等等。但從動態多維視角探討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模型的研究比較罕見,鮮有文章提出了生命周期視角下科研項目風險管理,可大多圍繞時間、人員、經費、資源等維度進行綜合層面的分析,缺乏從形成機理層面深度揭示風險的來源,探知風險的可預測與可改進方略。因此,本文從內容構成及形成機理深入挖掘科研過程風險的本質,剖析科研風險管理的問題與歸因,從數據管護生命周期視角構建科研過程風險的動態管理模型,全面優化科研過程風險的管理方略。

1科研過程風險

11內涵

風險管理研究發端于企業,1989年Boehm出版的《軟件風險管理》[10]奠定了軟件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基礎,隨后在科研管理領域的研究蔚然成風,但有關過程風險研究并未引起學者們過多關注。通常,西方學者側重從經濟學、精算學等領域的客觀維度來定義過程風險,國內學者偏向以社會文化為核心的主觀維度來構建過程風險內涵。本文認為,科研活動主觀上說是人的認知過程,客觀上是實踐與認識過程,科研過程風險實質是科研人員在認識和實踐中的風險現象的表征。該風險與企業風險、社會風險不同,其特征主要有復雜性、隱匿性以及可防范性。當研究主體在選取不同的研究方式與路徑后,表現出對未知事件分析與判定的結果差異顯著,致使多種不確定性產生,即科研過程風險的復雜性;在突破未知的灰色領域探求特定指向的智力密集型科研活動時,相關后果與影響無法直接感知,各種潛在風險隱性傳遞,呈現出隱匿性;可防范性則是指不斷發展與更新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方法為科研過程風險的防范可控提供了各種可能。

12內容構成與形成機理

科研過程是科研創新質量的形成、增值效率的提升過程,主要包括以科研項目、課題等為依托的核心過程與提供支持的科研資源配置、科研輔助管理過程。本文認為科研活動為非固化不變的程序,是一項復雜的實踐與認知系統工程,一般由需求識別過程、計劃實施過程、成果形成與改進過程以及反饋過程等幾個環節相互銜接,其過程風險的內容構成可從科研項目的啟動、執行以及后續3個過程深入剖析,如圖1所示。

圖1科研過程風險的內容構成圖

由圖1可知,科研過程風險的內容構成可由啟動過程風險、執行過程風險以及后續過程風險3部分構成。科研啟動過程風險包括科研選題風險、學術構思風險以及方案擬設風險??蒲羞x題的擬定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務必需要嚴格審查,并進行風險評估[11]。選題確定后,科研主題便開始對科研課題進行學術構思,確保論據符合科研認知邏輯與事物內在規律,該環節的風險有可能導致科研活動偏離正確軌跡。而方案擬設決定了科研全局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該過程的風險會造成科研活動整個過程癱瘓。科研執行過程風險由硬件支撐風險、服務支持風險、資源配置風險組成。硬件支撐風險是指在現有網絡、圖書館、實驗室等硬件條件下,科研相應的儀器、材料、設備等是否齊全、精度如何、可供使用程度多大等風險。服務支持風險是說缺乏對科研用戶需求、科技發展情況等外界信息收集、分析、判定,使得科研機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無法確定和甄別問題本質,加上內部溝通不暢造成信息服務支持能力不足的風險。資源配置風險主要是科研成果產出過程中,時間、經費、共享數據等有關資源的調配與管護不當造成的損失??蒲泻罄m過程風險分為科研實施風險、知識表達風險以及成果轉化風險??蒲袑嵤╋L險是科研周期與具體工作進度安排、實施方案科學規范等內容不當引發的風險。知識表達風險是將個人知識轉化成組織或零散知識對科研活動負面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成果轉化風險是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產品、成果及生產力時,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低、社會價值的擬合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負向影響。

追蹤科研過程風險的形成緣由不難發現:科研過程中科研主體的主觀風險和科研過程執行或后續進程中所引發的客觀風險是科研過程風險的形成機理??蒲兄黧w的功利傾向與科研團隊的不穩定性是引發主觀科研過程風險的內在因素,應用性科研產品脫離市場與不合理的科研獎評機制是引起客觀科研過程風險的外在因素[12]。

2科研過程風險管理問題歸因

宏觀層面來看,傳統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不外乎3種類型:“終點式”考核過程風險管理、非均衡反饋過程風險管理以及“管制型”溝通過程風險管理[13]。第一種風險管理注重以科研成果最終形態為前提的風險防控;第二種風險管理傾向對科研立項數量與課題等級、初期科研經費匹配度等指標的管理,對科研項目完成情況、完成質量關注度次之,對科研過程風險管理幾乎完全忽略;第三種將科研立項考核和目標管理定位為一種管制模式,缺乏明確的管理機制和流程,無法完成科研過程的即時、全面監控與追蹤。顯然可知,現有風險管理中極其缺乏過程風險管理意識,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方式也與管理制度環境嚴重脫節,科研過程中針對性、實效性的風險管理責任制嚴重缺位[14]。

微觀層面來說,首先,現有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中大都拘泥于固定的管理流程,風險管理中過分倚重不靈活的考核機制,缺乏過程意識;過程管理中以形式主義非定期抽查為主,缺乏風險意識,無法實現主動管理。其次,大量豐富的科研原始數據被遺棄、長尾科研數據的管理不當或重用障礙等造成科研過程風險管理長效效用不足。此外,科研過程中,項目的質量要素指標復雜,交叉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的局限以及科研成果社會效用的滯后與非顯性,因而難以精準測度科研過程風險管理的內在規律與價值[15]。

3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理念引入科研過程風險管理的可行性分析2004年,英國綜合數據管理機構(Digital Curation Center,簡稱DCC)成立。2005年9月,英國巴斯大學第一屆數據管護會議召開。2006年,DCC與愛丁堡大學聯合創辦《國際數字管護期刊》問世[16]。這一系列活動,標志著“數據管護”研究的濫觴。結合國內外學者有關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界定,本文將其細化為以下階段:數據管護戰略規劃、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保存、數據利用、服務質量評價。其理念不僅明確數據作為管理對象脫離于相關領域的獨立存在性,更重視厘清產生數據并與之關聯的某領域的特征,即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應與其關聯領域活動的具體過程相結合。簡言之,數據管護生命周期可由“數據生命周期”和“領域活動過程”兩層次構成,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數據運動趨勢與其價值,主要從數據外在形式和內在價值的變遷為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提供實施的路徑與依據。隨著數據科學(Date Science)、數據自然界(Date Nature)的來臨,科學數據與信息“價值老化”生命周期衰變規律異同,它與科研工作流程緊密關聯。所以將該理念引入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一是將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中各類科研數據資源貫穿于整個研究生命周期,能實現從創建、使用、歸檔全過程的主動管理;二是從科研數據資源長期效用與可持續發展視角,使信息生命周期與科研數據價值緊密關聯;三是以定量化描述和測度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中各類數據本身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特性,能挖掘其內在規律和價值;四是以SDM-CMM為核心的管護模型強調了一種持續性的過程改進,這與數據管護生命周期下的科研目過程風險管理極具不謀而合之處,二者實施主體都屬于知識密集型組織,具有相似的管理對象,都依托于項目的開發進行,且都由輸入、輸出過程組成,也均與擬解決的質量問題密不可分。借鑒該模型理念能將生命周期過程管理和科研項目風險管理有效整合,對數據管護服務能力各階段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并綜合評價出數據管護服務各方面的成熟特征,還能為科研項目各環節提供數據管護能力的改善路徑和提升策略。

4基于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方略

41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模型的構建

411模型構建思路

在科研過程風險管理中,無論是科項目啟動前、執行中或后續過程,其過程風險的管理體系都包括風險的識別、評估、排序、緩解以及監督5個方面。數據作為科研過程的重要資源,數據管護服務能力實質表征了測度、評估和持續改善科研過程風險管理實踐的重要度量指標。數據管護服務能力的過程域及影響因子又與成熟度等級間存在一定的映射關系。因而,目蒲邢钅孔隕硤卣鞒齜,將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理念與風險管理理論方法相結合,綜合借鑒SDM-CMM模型的成熟度分級思想、風險管理體系結構、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構建出基于時間――過程――邏輯三維度的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模型。

412管理模型的構建

風險管理模型旨在增強科研過程中風險應對決策能力,預防突發事件的產生,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識別并管理整個數據管護生命周期下科研項目全過程的風險因素,提供多重風險的評估與改善能力。該模型依據科研項目的特點,以時間維度劃分科研項目不同階段,在數據管護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過程域,按照邏輯維序列,結合服務能力成熟度等級構建基于時間――過程――邏輯三維結構的科研項目過程風險管理模型。如圖3所示。

圖3科研項目過程風險管理模型圖

1)時間維――科研項目不同階段過程風險管理

如圖3所示,從科研項目啟動、執行、后續全過程的時間維度看,風險管理始終由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排序、風險緩解以及風險監督構成。首先,依據數據管護生命周期各階段關鍵過程域所關聯的子實踐的風險進行識別,主要目的是將評價數據管護服務能力的關鍵過程域分解成為公用實踐、專用實踐以及子實踐等可供評價的層次,識別整個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風險源的構成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其次,根據科研過程風險發生的概率對某項目的影響程度做出非正式的估測,對于科研數據管護各階段不確定性風險概率及影響程度進行經驗相似項目單元參照評估,建立風險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第三,根據帕累托最優原理,整合獲得對數據管護各階段所有風險源的概括性認識,并對其進行排序,集中加強對科研項目威脅較大的風險元素進行管理。第四,針對科研風險的量化結果,降低其風險產生的概率和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制定風險管理應對策略,實施有效的技術手段。最后,根據科研項目的數據變化情境,適度修改或擬定新的科研風險處置策略,跟蹤已識別的科研風險,同時監管未識別的潛在風險,確保風險應對計劃及時修補完善。

2)過程維――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過程域

本模型中,科研過程風險識別依據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過程域展開。如圖所示,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構成要素本身就是自成一體的過程,它由通用性的數據管護過程,數據采集、處理與鑒定選擇過程,數據的可視化、集成和導入過程,數據的共享與過程,數據服務質量的評價與保護過程這五要素構成了管護服務能力的關鍵過程域。關鍵過程域的組成部件是生命周期管護中某一域內的一組相關的實踐,科研過程風險實質就是過程域中各子實踐風險的集合,管控好實踐中的風險則能實現對過程域風險的有效管理。另外,實踐還包括公用和專用實踐,前者視為過程域的通用性問題,后者需建立專用風險清單。風險的識別與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應在科研項目全過程以過程域、關鍵實踐、其他子實踐為依據自始至終定期執行。

3)邏輯維――CMM成熟度等級與數據管護服務能力映射關系

從邏輯維度分析,科研過程中,若數據管護服務未執行,那么依據CMM的五級成熟度等級判別該科研項目處于零等級,只有當其在一個臨時基礎上執行,科研項目才會被初始化;如果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是根據科研項目級別設定并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此時科研項目處于可重復級;直到數據管護服務一直應用于所有科研項目的全過程,則標志著已在定義級執行;項目評估數據管護服務過程的有效性,以及管護標準的維持,意味著科研項目是在可預測級執行;在優化等級下,數據管護致力于對缺陷識別和弊端自處理。

413風險管理模型的運行機理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風險分析,實施風險管理過程,三維風險管理模型的運行機理可如圖4所示:

首先,由上述三維模型建立起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科研項目開發文檔要求和CMM的映射關聯,然后給出數據管護服務每個過程域的主要活動與輸出,根據數據管護生命周期下科研過程風險定義:R=∑ni=1(W(xi)×P(xi),其中xi(i=1,2,…,n)表示科研項目過程中風險事件,n為風險事件的數量,W(xi)為科研項目中風險事件xi的權重,P(xi)則是科研項目進程中風險事件xi產生的概率。通過對每個數據管護過程域中的活動和輸出與最佳實踐進行比較,然后識別科研項目過程中的活動與輸出是否出現偏離。科研過程中,在組織與機構對數據管護最佳實踐指導下,風險發生的概率難免發生偏離,一方面,當科研過程中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某一節點處于風險產生的概率高于最佳管護實踐下的風險出現概率,稱之為正偏離;另一方面,因科研過程中數據管護策略持續不斷的改進,使得風險發生概率減低而形成負偏離。其次,對這一系列偏離進行客觀評估,裁剪出客觀存在偏離數據管護生命周期最佳實踐的不確定性,識別數據管護主體的決策和科研數據利用主體價值目標構成的潛在威脅或造成的損失。最后,判定兩類不同主體對相同風險的承受力與收效大小、投入多寡、科研活動的主體地位以及所掌握的資源,從而實現對科研項目過程的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排序、風險緩解與監督。

42科研過程風險管理的實施

421關鍵風險因素分析體系的裁剪

裁剪就是通過以上風險管理模型中的關鍵過程域與關鍵實踐的實施情況快速定位每個具體科研過程風險因素,并在管護過程中實現對項目過程活動風險的監控與根除。從科研項目前、中、后期的科研數據管理的若干關鍵實踐、公用實踐、專用實踐等都可聚集到5個關鍵過程域中,如表1所示:①通用性的數據管護,主要目標是成立管護工作服務評議小組,根據科研用戶需求,追求高質量的科研項目管護流程,預判項目風險。②數據采集、處理與鑒定選擇,目的為獲取可靠數據,以便科研項目過程中的利用與保存。③數據的可視化、集成和導入,旨在描述和表示科研數據,便于后續研究的挖掘與使用。④數據的共享與,目標是為科技工作者共享、獲取與科研數據交互制定對應的政策和提供必備的技術基礎。⑤數據服務質量的評價與保護,目標是保障科研數據的可訪問性、復用性、合法性等。

表1關鍵過程域與關鍵實踐

關鍵過程域〖〗關鍵實踐過程評估通用性的數據管護通過項目數據來源、背景識別利益相關者;未來潛在用戶需求;建立數據管護的風險管理的量化目標;制定戰略規劃與管護計劃、政策。測評與分析;驗證實施情況數據采集、處理與

鑒定選擇制定數據質量控制政策、流程、方法、工具及數據文件政策、格式、組織形式;采集數據與數據文檔的思路、策略。測量與分析,確保數據質量;驗證其他來源數據的集成情況數據的可視化、

集成和導入制定元數據采集政策、規范、模式;制定數據生成策略、u估元數據。測評與驗證實施效果數據的共享與制定數據共享、權利與保密政策、使用規則;管理訪問支持技術和服務方式、流程、標準。測評與分析;驗證實施情況數據服務質量的

評價與保護制定數據保存、備份、管護、復用許可政策、計劃;選擇支持技術、模式、備份程序、數據遷移方案。測評與分析;驗證存儲與備份情況

表1中的關鍵實踐說明了組織機構為確保科研不同階段數據管護流程必須開展的行動、前提條件以及實現關鍵過程域必需的程序。過程評估則說明了進行風險管理所需的測量、分析過程與結論驗證。

422不同過程風險的識別與防控

風險識別是辨識所有可能影響科研過程風險因素和事件,為確認數據管護生命周期下科研過程風險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區分科研項目啟動前、進行中、后續過程所有工作流程各環節上潛在的風險因素與事件,以便為風險管理提供支持。

1)啟動過程風險的識別與防控

在科研前期啟動過程中,科研選題、學術構思以及方案擬定對科研過程風險產生直接正向顯著影響。良好的數據管護戰略規劃便于推進科研項目的有序開展,啟動過程風險識別與數據管護戰略規劃內容是否恰當、合理、周全密切相關。此階段,研究者們需明確各種國際慣例、國家政策與法規、上級機構與組織的數據共享政策,并制定適用于數據收集、組織處理、存儲備份等要素的高質量的數據管護計劃,提供包含數據管護計劃政策、計劃指南、計劃要素、計劃模板甚至具體工具等精準的計劃和資源導航,確??蒲羞^程后續工作順利進行,預防項目目標實現的安全隱患。此外,為了防范源自于啟動過程的風險,我們可以通過對已有研究基礎、條件、知識和技能進行拓展與深化,不斷確保既定的知識性投入,實現知識向生產轉化的永續活動,提升科研成果質量[17]。

2)執行過程風險的識別與防控

科研執行過程中,硬件支撐通過影響成果轉化過程間接正向顯著影響科研過程風險,服務支持通過影響知識表達過程間接正向顯著影響科研過程風險,資源配置影響不夠顯著,但科研環境對科研過程風險影響值得重視。該過程風險隱患規避可體現在數據管護生命周期的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以及數據保存三個階段的合理管護。在數據收集環節中,管護人員必須檢索查驗是否有可重用的項目數據和方法,明確產生項目數據的類型、格式指標,繼而擬訂合適的項目數據創建、收集的方法與工具;數據處理中,管護人員首先需對項目數據與文件組織規范化處理,統一規范文件命名規則、進行數據文件的版本控制、根據項目數據不同類型選取恰當元數據標準。其次,根據科研項目數據類型及預期結果精選出匹配的工具來分析和處理數據;數據保存階段,管護人員以某一時間段為頻度對科研項目數據進行存儲和備份,選擇最佳的存儲途徑、工具、系統等。另外,為了防范源自于執行過程的潛在風險,我們可以試圖構建有利于創新科研成果的良好科研環境,加強管護人員與科研團隊相互交流與溝通,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科研資源配置機制,為可持續有效的科研過程風險管理提供保障[18]。

3)后續過程風險的識別與防控

科研后續過程中,科研實施、知識表達與成果轉化都會給科研過程風險帶來正向影響。該過程風險的根除與數據管護工作的數據利用和服務質量評價緊密關聯。數據的利用就是對原始科研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從而實現數據增值。另外,為保證科研用戶能安全獲取與共享所需各類科研項目數據,采取合理的科研數據途徑,如:長尾數據的保存或刪除處理,科研小數據的儲存方式抉擇,可共享數據以論文或科研成果轉化形式發表。服務質量評價即檢驗科研項目中數據質量(各類數據文件的可執行性、兼容性、合法性、版權許可、系統平臺以及數據規模與來源等);服務實施效果(用戶服務安全性、高響應度、互操作性、可擴展性等);科研書目管護工具與技術等的評價。誠然,為了防范后續過程的風險,我們可以制定和規范明確的科研過程目標體系和責任問責機制,加強對科研過程生命周期的監管,最終實現科研質量的創新與提升[19]。

參考文獻

[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EB/OL].http:∥/,2017-03-05.

[2]胡曉蕊.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研項目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4,(25):210.

[3]王靜,郭太敏,王敏,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區域科技信息服務協同風險管理研究[J].圖書館,2014,(4):63-64,82.

[4]朱光,催維軍,張薇薇.信息生命周期視角下的大數據隱私風險管理框架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6,(1):99-103.

[5]楊丹.高??蒲泄芾砟芰Τ墒於饶P蜆嫿ㄑ芯縖D].成都:四川大學,2007.

[6]蔣琰,陳謙明,黃海,等.基于項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項目風險控制[J].管理科學,2009,(6):53-56.

[7]張萍,周曉英.高??蒲袛祿芾淼男枨笤u估方法研究[J].情報雜志,2015,(11):188-198.

[8]葉蘭.研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評析[J].圖書情報知識,2015,(2):115-123.

[9]李偉綿,催宇紅.研究數據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及在服務評估中的應用[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9):38-41.

[10]Boehm B W.Software risk management[M].Piscataway: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1989.

[11]CHAPMAN C.Key points of contention in framing assumptions for risk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303-313.

[12]周文泳,李娜.基于科研過程的科研風險形成規律與防范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23-28.

[13]肖灑,郝一峰.基于過程管理的科研項目風險防控與優化機制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6,(13):176-180,186.

[14]朱衛東,王東鵬,劉芳.科學基金項目實施過程管理研究――基于質量問責視角[J].科學學研究,2014,(9):1370.

[15]宋歌,孫建軍.科研項目學術質量評價關鍵問題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6,(5):105-109.

[16]王芳,慎金花.國外數據管護(Data Curation)研究與實踐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7):116-128.

篇(3)

一、什么是風險導向審計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始終以風險分析評估為導向,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確定審計項目次序、審計范圍重點,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提出合理性意見建議的審計活動。

風險導向審計最早在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被明確定義為“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審計計劃”;英國內部審計師協會緊隨其后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立場報告,風險導向審計的模式就此初步形成;2004年美國COSO《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把風險管理從理論延伸到實踐,風險導向審計成為主流發展趨勢;2009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將風險導向審計的觀點、方法和流程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和梳理。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也全面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準則中明確了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全面關注組織風險,以風險為基礎組織實施內部審計業務,內部審計機構應當根據組織的風險狀況、管理需要及審計資源的配置情況,編制年度審計計劃,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審查和評價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關注被審計單位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的舞弊風險,以適當方式提供咨詢服務,改善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不同于合規性審計、流程基礎審計或控制導向審計等傳統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首先要創建科學的風險評估模型,準確識別和判斷風險,根據風險類別與大小確定將誰作為審計對象、如何配置審計資源、審計的重點和范圍、審計報告側重反映哪些內容。通過對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遵循性進行分析驗證,檢查評價內控措施的貫徹執行情況,達到完善單位管理的目標。另外,相比傳統審計方式,風險導向審計的接受度更高,風險導向審計是站在被審計單位的角度,將為被審計單位查缺補漏、堵塞漏洞作為出發點,分析現用制度缺陷、提出改進措施建議,更易被采納,能夠更好地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作用?;陲L險導向審計的上述優勢,本文探討如何將其應用到資金量日趨龐大的科研領域。

二、識別和評估科研經費使用風險

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就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存在重大經費使用風險的經濟事項上。因此,在對某個科研項目實施審計之初,先要明確被審計科研項目在經費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風險的經濟事項,如“三公經費”使用、合同簽訂、政府采購程序等,然后選取某月份為樣本庫進行審計,根據審計結果,針對各類經濟事項分別建立相對應的科研經費使用風險評估矩陣。風險評估矩陣為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提供了最基礎的方法,使審計人員能夠統籌考慮被審計單位在使用科研經費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類風險。如下所示:

矩陣橫軸為樣本月審計發現的該類經濟事項違規資金金額,矩陣縱軸為樣本月審計發現的該類經濟事項違規資金占該項支出的比例,根據違規資金的金額和比例確定該類經濟事項的風險等級。矩陣將經費使用風險分為5個等級,違規資金大于5萬元且占比大于5%的經濟事項風險為5級,5級為最高風險,4級次之,以此類推,風險等級越高,產生不良影響的程度越嚴重。

同時,歷次審計報告也是了解高風險點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審計進點時,應參考包括審計署、上級主管單位、社會審計機構以及內部審計部門對該科研項目的歷次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從中可以獲取科研項目風險最有可能出現在哪類經濟事項當中,特別是那些屢查屢犯且不愿意接受整改的審計問題,有助于審計人員對項目組的風險防控意識和措施形成初步判斷。根據風險評估矩陣評估結果,結合歷次項目相關審計報告,可以對各類經濟事項發生違規資金的風險做一排序。

三、實施風險導向的科研經費審計

在確定了各類經濟事項風險排序后,需要根據風險的類別和等級,有針對性地修正調整、實施科研經費審計計劃。首先,優化配置審計資源。每個審計人員受從業年限及從業經驗類別影響,擅長的審計領域各不相同,當現有審計人員的職業能力不足以應對當前的審計項目,如,該科研項目存在大量大額進口設備通過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存在極大違規風險,而審計組中又沒有精通政府采購政策的成員時,就要適時補充調整審計組成員。其次,根據違規風險排序情況,確定審計的重點和范圍。在經過初步的經費使用風險評估后,審計組應對被審計的科研項目有個初步的判斷,對重點應關注的經濟事項有詳細的了解,接下來就是要利用風險評估結果,對各類經濟事項采取有區別的審計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談話,與被審計項目組負責人、業務主要經辦人、技術骨干等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了解內部控制是否有效運行,項目資金高風險點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等;穿行測試,在被審計項目中對某類經濟業務事項樣本處理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增加對項目流程運作的了解,并獲取有關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直接證據;符合性測試,對科研項目某類經濟業務事項的經辦過程是否符合既定程序規定進行評估;善用審計軟件,通過數據庫和編程手段尋找經費使用高風險點,提高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和效率性。最后,形成風險導向的科研經費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審計項目最重要的部分,一份好的審計報告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重點突出,能按照風險等級水映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二是撥雜去冗,能恰當反映科研項目管理環節中的過度控制和無效控制;三是切實可行,要提出科研經費使用風險控制的有操作性的建議和明確的整改措施。同時,審計報告還要符合時效性、準確性、簡潔性等特征,能給審計報告的使用人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四、科研經費風險導向審計的主要制約因素

現階段,風險導向審計在科研領域中的應用與理論發展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審計人員很難做到有效控制風險?,F用審計模式和審計觀念仍然相對滯后,科研領域的審計工作采用最多的是賬項基礎審計模式或制度導向審計模式,審計人員在審計科研經費時往往并不重視風險的識別、評估,僅僅憑主觀判斷推測出的風險水平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源于《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對風險管理的一再重申和強調,大多數審計人員已經意識到風險導向審計的重要性,但是相應的職業素質與業務能力難以匹配風險導向審計的要求,所謂的風險導向審計在審計實踐操作中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同時,科研業務本身性質較為復雜??蒲许椖康姆N類多、差異化很大,經費使用的相關制度很多都是由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等各相關部委制定,制度本身存在的固有風險很難有便捷通暢的渠道進行控制和管理;科研單位及科研項目的管理體制也決定了審計工作需要的基礎數據及信息有時無法充分獲取,另外,部分科研項目涉及的業務內容屬于高精尖技術,會產生很多專業的經濟業務往來及經費收支,審計人員作為“門外漢”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對項目的風險評估有一定的難度。

五、科研經費風險導向審計的發展對策

從現行情況看,要在科研經費審計中運用好風險導向思維,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及模式的實務應用?,F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人員的知識儲備、專業判斷、方法優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的綜合人才匱乏是制約風險導向審計在科研領域廣泛開展的最主要瓶頸。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重視對審計資源的均衡配置和多元化發展,加快對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的提升,與時俱進構建精通多領域業務的復合型審計梯隊,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在對科研經費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審計人員特別是審計組長要發揮好指向標作用,不斷強調和引入風險導向思路,真正將審計前沿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更好地使科研項目完成目標,使科研經費財盡其用。

另一方面,著力完善科研項目組管理機制??茖W合理的項目組管理機制能夠使風險導向審計的作用最大化,為風險導向審計在科研領域的應用提供有力保證。項目組應著力設計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崗位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和有效制衡,實行項目責任人負責制,明確項目責任人的責權利,并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嚴格預算約束,加強經費支出管理,做到審批手續完備、賬目清楚、內容真實、核算準確、監督措施有效運行,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強大沖擊,國內高等院校已逐漸從單一的政府撥款向多渠道融資籌資的模式轉變,在從事教學科研的同時,加強校企合作,重視企業投資,學校的教學科研、物資采購、校園建設、后勤工作等活動都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和使用,高校需要對其進行嚴格監控和管理。通過建立健全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進一步推進高校的體制改革,提高高校內部管理水平,增強高校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

一、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高校的內部控制是保證高校經營管理有序進行、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基礎,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則是保證內部控制順利展開與實施的保障性制度,是高校組織管理制度的基本組成部分。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對推進高校辦學體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是推進高校辦學體制改革的有力保障

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制約了高校應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市場經濟體制與經濟全球化都對高校辦學體制提出了新要求。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保證資產安全完整,保證教學科研順利開展。

2、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的可利用資源也日益豐富,因此,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嚴格監控就成為高校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高校管理、監督以及考核提供了依據與標準,保證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3、完善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是增強高校抵御財務風險能力的必要途徑

隨著高?;I資融資渠道的日益多元化,資金的使用及其管理控制在更大程度上給高校管理帶來的風險。雖然通過銀行貸款能及時解決高校資金短缺的困境,但也給為高校帶來了較大的還債壓力。因此高校有必要深入了解掌握財務運轉狀況,便于及時發現財務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減少高校經濟損失。

二、目前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問題

1、高校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內部控制環境還存在不少問題。部分高校對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較薄弱,在實際管理中習慣于傳統方式,偏向于計劃的制定與規劃,而忽視了對經費的管理與使用監控,高校的財務管理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控制作用。雖然制定了一些內部控制的條文規章,但是在實施中缺乏貫徹落實的精神,導致實際控制不力,影響了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破壞了內部控制秩序。

2、風險意識較薄弱

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沖擊,高校的發展與進步也不能避免市場機制所帶來的影響。然而,由于部分高校決策層風險意識薄弱,對市場信息的敏感性較低,因此對潛在隱患不能及時識別,決策的可行性不能得到保證,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導致部分高校的決策抵御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出現失誤就會影響學校正常運行。其次,由于越來越多高校選擇向銀行貸款、與企業合作等方式來籌集資金用于高校擴建,雖然在短時間里可以解決學校的財務危機,但是卻給學校帶來了長期的債務壓力和財務風險,高校不同于盈利性企業,收入渠道單一,資金周轉速度較慢、回收周期長,一旦學校盲目擴建,就容易出現資金緊張,影響學校的正常運轉。

3、控制活動不完善

一方面,決策機構職責模糊。高校在設立相關機構時沒有嚴格遵守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出現了不相容崗位未分離,如工程項目中負責人既參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制定,又是項目決策人之一;一些會計人員集記賬與審核于一身,這些都導致權責不分,留下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是對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雖然高校大都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實際貫徹執行中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形同虛設、執行不嚴,處理問題主觀隨意性較大。

4、信息化管理層次低,溝通不暢

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是高校內部控制重要環節。在現階段,雖然大部分高校的財務部門已普遍實現了會計電算化,資產管理、科研教學、學工后勤等部門也開始使用專用軟件來協助管理,但各部門都自成體系,沒有實現橫向溝通,信息不能共享。同時,由于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管理層次的增多,在學校職能部門之間、各院部之間、部門與院部之間出現信息傳遞渠道不暢,導致出現問題相互推脫責任,降低了學校處理事務效率,阻礙了高校內部管理。

5、監督不力,內部審計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監督職能主要分為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而內部監督主要是以內部審計為中心。部分高校并未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學校的財務控制難以落到實處。然而,隨著高校經費渠道的多元化,高校內部審計對象不僅包括政府教育經費、科研項目的撥款,還增加了企業、社會組織與高校合作間的項目款項,審計對象逐漸復雜化,審計難度隨之大大增加,涉及的內容越多,審計對高校經營管理的監督控制能力就會降低。還有部分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不足,對高校的審計流程不熟悉,審計效率較低,出現重“結果”輕“過程”,審計的監督作用得不到發揮。

三、完善高校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1、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良好的控制環境是指高校具有科學的治理結構、高效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領導及管理階層水平高、素質好、管理理念先進;學校的階段性目標清晰可行。內部控制是一項全方位、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單靠財務部門的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高校領導層應該不斷提高管理、、財務等方面的認識,真正體會到內部控制與高校管理之間的關系,提高高校整體內部控制意識。高校應全面加強指導學校相關財務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實施與監督工作。同時,高校應根據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則、分工與合作原則、制衡原則等優化內部組織架構,科學劃分職責和權限。如:對校務委員會、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新校區建設指揮部、國有資產管理領導小組等各種機構進行重新組合和優化,并重新確定其職責和權限,杜絕職責重疊,以確保財經工作領導小組在高校管理發揮作用。

2、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面臨的競爭也日益激烈,隨之而來的財務風險也逐漸擴大。因此,高校應建立風險預警體系,加強風險管理控制。首先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成立由學校紀委牽頭,監察審計部門、財務及相關職能部門參與的風險評估機構。其次,設定人員與公用經費支出、基建項目招投標等風險控制點,特別是對基建、后勤、政府采購的監控,并相應采取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及風險報告等措施。高校要根據學校的發展潛力、綜合實力來規劃和設計,每個投資項目、基建項目都要編制全面完整的可行性評估報告,對項目風險要充分識別,并制定清晰明確的防范措施,嚴格控制財務風險。

3、完善內部控制活動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立足于制度的貫徹執行與控制活動的不斷完善。高校決策機構首先應確保規章制度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保證各項規章制度在高校各職能部門、各級管理人員與全體職工中得以有效執行,并根據各項制度實施計劃、組織、調整經濟活動,以促成管理目標的實現。同時,制定獎懲機制,對執行效果好的部門及個人給予獎勵;反之,予以批評,從而提高制度的監督執行力度。同時,還要對控制考核的標準進行細化與量化,提高控制活動的明確度,保證考核評估工作落到實處。如,高校決策層應對學校資產負債率有明確的最高限度,把學校的財務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否則予以追究責任。

4、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系統

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管理層級的逐漸增多,傳統的“逐層請示”已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作為知識的發源地和信息的集散地,高校應以校園網為依托,圍繞財務管理系統,建立涵蓋“課題經費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學生信息綜合服務平臺”以及“校園一卡通系統”等為一體化的信息與溝通系統,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從而實現縱向與橫向的溝通、校內與校外的交流,增強信息共享程度,達到構建數字化校園的目標。借助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高校管理者可以及時掌握學校最新動態;學校教職工能明確各自的任務以及與他人的工作關系;學生能準確把握個人發展狀態,并進行及時調整。

5、加強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

高校的內審機構是學校內部監督經費合理有效使用、幫助提高經費使用效益、保障學校經濟活動健康有序開展的不可替代部門。為保障高校資金安全完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高校應該建立健全內審機制,完善內部審計工作。首先內審機構的負責人主要有高校高層領導擔任,確保內審機構的權威性與獨立性;其次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合理的內審制度,保證內審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要更新落后的內審方法,采用計算機網絡手段,保證內審工作與會計工作步調一致,兩者相互促進;最后要合理調整內審工作人員結構,提高內審效率。學校二級核算單位對于內審機構的工作要予以積極配合與支持,認真對待內部審計機構的評估意見。高校的內部審計應該對相關項目經濟效益的審計報告適度公開,并將審計結論作為高校下屬院系、部門及其負責人的考核依據。

總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提高財務管理能力,保證學校內部管理高效有序實施的重要保障。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高校內部控制機制,保證學校經濟活動穩定合理運行,促進高校健康有序發展,從而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丹.完善高校內控制度強化財務風險管理[J].教育財會研究,2009(10).

上一篇: 如何加強醫院科室管理 下一篇: 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视频 | 最新精品视频精久久综合 |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