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手術匯總十篇

時間:2022-11-29 03:00: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子宮肌瘤手術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子宮肌瘤手術

篇(1)

那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呢?單個肌瘤直徑在5厘米以下的,需定期復查,可暫不考慮手術。但如果有任何以下情況者,可以考慮手術。

首先是癥狀,也就是女性患者的自我感覺。如果長了肌瘤以后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甚至長期流血過多,導致貧血,嚴重到出現全身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心慌等癥狀,而藥物無法根治的,則建議盡早手術,不要拖延。

其次,子宮肌瘤長到拳頭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壓迫,出現腹部不適及一系列癥狀如尿急、尿頻、大小便困難,輸尿管、腎盂出現積水(腰背酸脹不適)等。需要強調的是,有上述癥狀的朋友不一定同時有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的表現。手術切除可解除不適癥狀,這種情況也建議適時手術。手術切除可解除癥狀,而且大的肌瘤發生惡化的幾率比小肌瘤要大。

再次,如果突然出現下腹劇烈疼痛,可能是肌瘤蒂扭轉,由于扭轉壞死的肌瘤會繼發感染,這時應緊急手術。有些肌瘤會引起不孕或流產,因為子宮肌瘤影響子宮內膜的增生和受精卵的著床發育以及胚胎的著床。因為肌瘤的存在,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容易造成流產。婦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檢查正常,原因則可能就是子宮肌瘤。

篇(2)

關鍵詞:子宮肌瘤;保留子宮;改良手術;常規手術;手術操作時間;術后恢復時間

【中圖分類號】

R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41-02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女性疾病, 致病因素較為復雜,主要治療方法是進行手術治療。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200例,分別進行常規手術治療和保留子宮改良手術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200例,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和相關檢查結果均準確診斷為子宮肌瘤,同時在患者和家屬的知情同意下進行麻醉和手術治療,隨機分為兩組患者,甲組患者100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5.50±3.00)歲,單發性子宮肌瘤患者67例,多發性子宮肌瘤33例;乙組患者100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5.00±3.50)歲,單發性子宮肌瘤患者62例,多發性子宮肌瘤38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和發病情況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排除重癥心腦血管疾病、手術禁忌癥和麻醉禁忌癥等情況發生。

1.2 治療方法V

甲組患者100例,依據患者的子宮肌瘤發病情況給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仰臥位,成功麻醉后,常規消毒手術區域皮膚,常規手術切口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治療。

乙組患者100例,麻醉方法和術前準備工作同甲組患者,患者取平仰臥位,采用保留子宮改良手術治療,打開腹腔后切開子宮肌層,將子宮肌瘤剝脫出來,良好止血無活動出血后進行嚴密縫合,觀察2-3分鐘后進行逐層縫合手術切口,在手術企鵝就縫合過程中注意靜脈滴注20萬單位縮宮素,促進宮縮止血。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生異常情況及時進行治療和處理。

1.3 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11.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 結果

乙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16.50±4.00)d對比甲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15.50±4.50)d,無明顯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40.64±14.84)min、術后患者滿意度94(94.00%)均明顯優越于甲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55.87±20.64)min、術后滿意度82(82.00%),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改良后保留子宮手術治療,術中保留子宮角部漿肌層及子宮側壁漿肌層 ,未切斷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圓韌帶及子宮動脈上行支。 不需要充分分離膀胱,對膀胱功能影響小,減少了主韌帶、骶韌帶及宮旁組織的處理,避免了輸尿管損傷,維持了盆底支撐結構。 子宮動脈下行支未切斷,盆底神經叢損傷小,有利于陰道殘端愈合,保障陰道完整供血,對性機能影響小。 保留的子宮角部及子宮兩側壁漿肌層對應縫合后,形成一肌性實體,有完整的子宮角,使保留卵巢在盆腔中保持正常位置,有利于維持卵巢正常功能及減少術后殘留卵巢綜合征的發生。改良式子宮全切術的臨床意義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正常卵巢功能的維持依賴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及豐富的血供和血中含氧量。卵巢血供來自卵巢動脈及子宮動脈卵巢支,末梢在子宮角附近吻合。文獻報道,子宮側供給卵巢的血液占,術中測定子宮切除后供應卵巢的血液減少,更有 的人其卵巢的血液主要由子宮動脈供應。傳統子宮全切術中須斷扎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及子宮動脈,雖然切除了病灶,但影響了卵巢正常血液循環,使保留卵巢萎縮及功能衰退。

常規手術切除子宮對可導致患者內分泌激素水平受到影響導致卵巢的體積縮小,功能降低,更年期時間提前和臨床癥狀加重,性生活質量降低,同時子宮全切除手術對卵巢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加快卵巢的衰竭。同時子宮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之一,失去子宮對患者精神上受到一定的影響,常導致患者術后發生抑郁情緒,不利于術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200例,分別進行常規手術治療和保留子宮改良手術治療,治療結果顯示對子宮肌瘤患者應用保留子宮改良手術治療,可明顯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提高患者術后滿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預后良好,可依據患者的情況應用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杜瓊英.子宮肌瘤保留子宮改良手術治療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2):184-185.

[2] 郭志,倪虹,劉方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16):427-428.

篇(3)

2次全子宮切除術亦稱陰道上子宮切除術、宮頸上子宮切除術

在20世紀早期,子宮切除均是保留宮頸,因為手術較簡單,可避免輸尿管損傷及預防上行感染。(1)術中所保留的宮頸1%~2%都可能發生病變導致宮頸癌,會給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同時患者也遭受痛苦;(2)由于切除了陰道上的子宮支撐點的各族韌帶,宮頸會沖擊陰道穹窿,導致“殘留宮頸—陰道穹窿脫垂”及陰道排液。

3子宮肌瘤挖除術:

(1)適應證。①子宮肌瘤有手術指征而年齡小于35歲。②可能因肌瘤原因所致的不孕。③粘膜下肌瘤或突向陰道的宮頸肌瘤可經宮腔鏡或經陰道摘除。(2)優點。①不影響女性內分泌功能(保持了H-P-0-U軸的完整性)。②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4子宮肌瘤的內鏡手術:

(1)官腔鏡下粘膜下肌瘤切除術。適應證:①患者出現粘膜下肌瘤、宮頸肌瘤和內突壁間肌瘤的臨床癥狀。②患者體內肌瘤直徑≤5cm,肌瘤數量不超過2個。對體內肌瘤≥3cm的患者,術前治療應使用縮宮藥劑GnRHa或丹那唑等藥物縮小肌瘤的體積和子宮體積,不僅避免子宮內膜增生和血管再生,還可使術中出血量降低,視野清晰,降低灌流液的再次吸收。優點為:①無需開腹手術,大大的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②子宮無切口創傷,對未生育患者,大大減少了日后進行剖宮產生育的幾率。③對于出血嚴重同時患者不要求再次生育的患者,也可進行子宮內膜切除術。

5保留部分宮體及子宮內膜的手術:

95年劉新民等專家首次提出了“保留子宮內膜的手術”方法,手術明確指出在一定范圍可切除存在大部分良性病變的宮體,保留患者2cm的子宮內膜。手術特點是:(1)不僅為患者保留下來宮頸,而且還保留了患者性激素的重要靶組織,從而盡量保持了患者H-P-O-U軸的完整性;(2)雖然術中暫時將卵巢固有韌帶和圓韌帶切斷,但在小宮體形成過程中將上述韌帶與宮體對應縫合,不僅保證各韌帶整體對宮體的支撐作用,還可以防止術后子宮脫垂的后繼癥;(3)為患者保留的2cm的子宮內膜,使患者在術后仍可維持定期的少量經血。這點可以減少患者的心理傷害;(4)手術切除患者宮內大部分好發肌瘤的工體,因此,即使術中存在疏漏導致患者肌瘤復發的可能性也極小。(1)手術方法:①雙側闊韌帶無血管區打洞安放止血帶。②自宮角兩側縱行切開雙側子宮側壁避開子宮動脈上行支達子宮峽部上3cm處,中部子宮前后壁肌層作楔切,保留內膜2~2.5cm。③0/1進口腸線連續或間斷褥式縫合粘膜下肌層,不穿透內膜,關閉宮腔。④手術者可進行間斷縫合子宮的前后壁肌肌肉層,半荷包縫合子宮側壁創面使創面縮小達到止血,成型子宮。安放止血帶時間不超過30分鐘,若30分鐘內未完成子宮成型,則放松止血帶1分鐘。(2)此術的優點:①與全子宮切除手術相比,此術相對簡單,手術可能出現并發癥如:大出血、鄰近器官損傷等幾無發生。②對患者膀胱功能影響少。手術不需分離膀胱子宮間隙和處理主韌帶,對膀胱的解剖位置和神經支配無影響。③對影響少。手術在宮體進行,對下生殖道無影響。④與肌瘤挖除術比,此術切除好發肌瘤的大部分宮體,可能解決日后的肌瘤高復發問題。⑤此術切除大部分宮體及子宮內膜,保留的內膜僅為正常的1/2~1/3,同時由于AUA血流量的減少,能很好地解決肌瘤及相關病變引起的月經過多,切除局限性腺肌病的病灶,解除痛經癥狀。

篇(4)

子宮肌瘤屬于良性腫瘤,一般情況下的子宮肌瘤不需要治療,那多大的子宮肌瘤需要治療?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沂峰說,我們一般以5厘米為界限。子宮肌瘤小于5厘米,沒有出血、疼痛等異常癥狀,可以繼續觀察不做處理,一般3-6個月做一次B超,觀察病情變化。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存在以下兩種情況就可能需要治療:

一是有臨床表現,比如月經過多。此外,就是有壓迫癥狀,比如說壓迫到直腸,有便秘感或者壓迫到膀胱,導致尿頻。

二是子m肌瘤出現變性。子宮肌瘤的變性往往發生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的子宮肌瘤會增大,對于胎兒的血供就顯得相對不夠了,就會發生紅色變性。當發生紅色變性時,病人會表現為發熱、腹痛甚至引起流產,這種情況需要治療。

手術治療微創成首選

在以前,很多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害怕手術,往往采取藥物治療。王沂峰說,治療子宮肌瘤的藥物有很多,比如一些雌激素、孕激素受體拮抗藥物能夠抑制肌瘤生長,對子宮肌瘤有一定效果,但必須要長期吃,當不吃藥的時候,子宮肌瘤又會長起來,甚至比原來更大,所以是不能根治子宮肌瘤的。因此,不建議長期進行藥物治療,要么手術治療,要么觀察。

目前,腹腔鏡、宮腔鏡治療子宮肌瘤是主流的微創手術模式。王沂峰說,宮腔鏡下對子宮肌瘤進行剔除術是治療黏膜下肌瘤的最理想的手術方式,但是子宮肌瘤直徑大于3厘米,浸潤肌層超過50%,宮腔鏡下手術治療效果不佳,此時手術時間長、手術難度大,有可能會出現子宮穿孔、水中毒、子宮粘連等并發癥。可見,宮腔鏡手術是微創,但把握不好的話,也可能變成巨創!通常,比較大的黏膜下肌瘤,就不考慮做宮腔鏡手術,但可用腹腔鏡來做,腹腔鏡下把子宮壁切開,將肌瘤挖出來,再縫補。

篇(5)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6)06(a)-010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and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yoma of uterus.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5,70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laparotomy was used,while in the research group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was adopted.Operation time,exhaust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surgery,menstrual cycle and duration were observated.Results Operation time,exhaust time,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rea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Myoma of uterus;Laparoscope;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Laparotomy

子宮肌瘤以40~50歲婦女較為多見,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其病理機制為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目前對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仍以介入性治療為主。傳統開腹手術操作存在諸多缺點,如創口較大、出血量多、恢復慢、預后瘢痕大并且可發生粘連、疼痛等并發癥,因此子宮肌瘤剔除術也逐漸由傳統開腹向微創腹腔鏡技術發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1],患者存在以下臨床癥狀:子宮出血,訴有下腹墜脹感、腰背酸痛、白帶增多,并經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和腹腔鏡檢查確診。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嚴重心、肝、腎、肺疾病。兩組患者的子宮肌瘤病變特點、部位、程度(按輕中重分級)以及持續時間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6.4±3.8)歲,子宮肌瘤平均大小為(5.4±1.7)cm,與對照組的(37.1±3.7)歲和(6.7±2.1)cm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采用仰臥位,進行全身麻醉或腹膜外麻醉。常規開腹,切口位置可選擇為下腹正中縱向切口或恥骨聯合上方橫切口,進入腹腔后可在肌瘤突出位置切開子宮漿肌層,剔除子宮肌瘤后縫合肌層殘端。

②研究組:我院應用腹腔鏡技術于子宮肌瘤剔除術,其適應證選擇為子宮肌瘤數目應

1.3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病率、術后住院時間[3-4]。手術時間:手術開始到手術結束計時。排氣時間:手術結束后,患者第一次排氣的時間。術后病率:因此次手術而導致的患者臟器損傷、尿潴留或術后感染的幾率。術后每月均定期門診隨訪,并記錄患者術后3次月經周期與月經天數。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

研究組35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及嚴重并發癥等情況發生。但研究組術后用藥劑量及時間均低于對照組。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術后月經情況的比較

對患者術后月經周期的隨訪時發現,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但研究組出現1例術后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對照組出現2例背部酸痛,2例切口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3討論

子宮肌瘤又稱為纖維肌瘤或子宮纖維瘤,是女性最常見的一種良性生殖器官腫瘤,其發生率為20%~30%。其病理機制為子宮平滑肌細胞過度增生,纖維結締組織只作為一種支持組織少量存在,因此稱之為平滑肌瘤較為準確。患有子宮肌瘤的大部分患者均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少部分可出現腹痛、月經量增多、陰道流血等臨床癥狀。有臨床治療表明,早期、積極治療子宮肌瘤(以手術為主),不僅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還能維持子宮生理功能,對女性患者的健康及預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5-7]。在傳統開腹手術操作中,因為手術人員可通過手指直接觸摸肌瘤,直視下實施操作,故手術適應證可不受肌瘤大小、位置和特點等限制。另外,傳統開腹手術操作后,子宮腔閉合較為徹底,止血效果較好。但開腹操作缺點較多,如創口較大、出血量多、恢復慢、預后瘢痕大并且可發生粘連、疼痛等并發癥,因此子宮肌瘤剔除術也逐漸由傳統開腹向微創腹腔鏡技術發展。

與傳統開腹手術操作相比,微創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術中出血量少、排氣時間短、術后住院時間短等優點[8-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術后住院時間較短,首次排氣時間間隔較短,安全性較好。但研究組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筆者推測其原因大概與手術人員使用腹腔鏡的熟練程度有關。相信隨著醫療衛生技術的逐步發展以及手術人員操作技術的逐步熟練,將會大幅度縮短手術時間。通過本研究,筆者認為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關鍵在于術中出血量的控制。為盡量減少術中出血,術中我院采用如下方法。①縮宮素的使用:將縮宮素注入到假包膜層,迫使肌瘤內部的血管收縮;②創口切開的位置:手術人員在視野清晰情況下分離假包膜可使子宮切口處出血量和剝離面的滲血量顯著性減少;③肌瘤基底部的處理:電凝后切斷子宮基底部,可阻斷子宮肌瘤重要的血液供給途徑;④縫合創口的方法:恰當的縫合技術和方法是術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止血方法。盡管微創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點較多,但由于適應證選擇的局限,尚不能代替傳統開腹手術方法[11-13]。筆者查閱文獻[14-15]發現,在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中轉開腹的情況時有發生,其原因可能與適應證的選擇不當以及術者臨床經驗不足有關。我院由于對微創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適應證選擇較為謹慎,中轉開腹的情況尚未發生。我院適應證選擇為子宮肌瘤數目應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有出血量較少、恢復較快、預后瘢痕小并且不易發生術后并發癥等較多優點,因此只要恰當選擇適應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擁有更廣闊的臨床前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慶云,張小燕.子宮肌瘤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12):950-952.

[2]李龍,王月玲.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9(4):363-364.

[3]王瑞敏,侯懿.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重慶醫學,2014,43(7):852-853.

[4]冷金花,李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相關臨床問題[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28(12):895-898.

[5]Donnez J,Tomaszewski J,Vázquez F,et al.Ulipristal acetate versus leuprolide acetate for uterine fibroids[J].New Engl J Med,2012,366(5):421-432.

[6]張建紅,楊寶珍,胡玉玲,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J].醫學綜述,2013,19(16):3066-3068.

[7]陳聃,劉毅智.開腹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182-183.

[8]姚恒,李靜文.不同術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效果和妊娠結局的比較[J].中華全科醫學,2013,15(7):8-9.

[9]游柳嬋,羅笑卿,葉菀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 19(18):44-45.

[10]王秀蘭,劉靜,邸曉君.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4,7(3):308-310.

[11]魏騫,許軍,鄒俐愛.開腹及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衛生經濟學評價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18(3):238-240.

[12]Donnez J,Hudecek R,Donnez O,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peated use of ulipristal acetate in uterine fibroids[J].Fertil Steril,2015,103(2):519-527.

[13]Bulun SE.Uterine fibroids[J].New Engl J Med,2013,369(14):1344-1355.

篇(6)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8231(2011) 09-1022-02

子宮肌瘤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同時也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逐年增高[1]。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是目前用來治療子宮肌瘤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段之一。該手術的不良反應會嚴重影響著病人的生理、心理狀態,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加之疾病本身所引起的一系列復雜的負性心理反應,都會給治療和康復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在對病人進行手術的術前、術中、術后的過程中除了對癥治療軀體疾病外,還要關心體貼患者,解除其心理障礙,增加其安全感及對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信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現將對20例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患者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患者為觀察對象,年齡34-53歲,平均43歲 。本組所有病例均存在焦慮、恐懼感,經心理護理后能積極配合手術。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手術的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項,給予心理安慰,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緊張。介紹手術及麻醉醫生的資歷和技術水平,說明手術方式的選擇會充分考慮對其以后生活的影響,讓病人感到受重視,增強對醫院的信任感;介紹同種疾病獲得成功治療的病人,用榜樣的力量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針對病人的不同顧慮,正確評估病人,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做好術前宣教,如講解手術治療的優點、方法,手術治療的意義,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減少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對年齡偏大和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反復講解、耐心解釋;針對性地加強心理護理,對病人要關心、同情,講解保持情緒穩定對疾病的重要性,動員家屬給與心理上的支持。多巡視病房,對病人語言親切,善于與病人及其家屬溝通,實施關愛性撫觸護理,讓病人感到溫暖和被關懷。使病人順利地度過圍手術期。避免劇烈活動,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爭取家屬、親友的合作和配合,充分利用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2.1.2 一般護理:加強生活護理,保持病室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新鮮,限制探視。術前營養狀況直接影響術后康復過程,護士要注意指導病人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低脂肪全營養飲食。安排合理的食譜,以保證機體處于術前最佳的營養狀況。術前要保證患者得到充分休息,為減輕病人的焦慮程度,保證充分睡眠,做完術前治療后,可給病人適量鎮靜劑,但應在術前4小時以上用藥,以減少藥物的協同作用,防止出現呼吸抑制現象。

2.1.3 手術野準備:術前一日準備,以順毛、短刮的方式進行手術區剃毛備皮,上自劍突下,下至兩大腿下1/3,包括外,兩側至腋中線。備皮完畢用溫水洗凈、拭干,以消毒治療巾包裹手術野。避免術后切口感染。

2.1.4 消化道準備:清潔腸道是術前準備的重要環節,清潔腸道內積糞,使腸道空虛,最大限度地降低腸道內細菌的數量和毒力,可減少術后感染的機會[3]。一般手術前一日灌腸1-2次,使病人能排便3次以上;手術可能涉及腸道時,術前口服番瀉葉水,少量試服,以防造成水瀉致脫水。術前禁食8小時,禁飲4小時,以減少術中因牽拉內臟引起惡心、嘔吐反應。

2.1.5 留置導尿管:子宮及附件區離膀胱較近,為避免損傷膀胱,術前半小時留置導尿管,插管動作應較柔,對精神過度緊張而致尿管括約肌痙攣,應做好解釋,取得合作后再插管。

2.1.6 做好藥敏試驗:術前按醫囑做好藥物過敏試驗,并記錄于病歷上。

2.2 術后護理

2.2.1 :患者安返病房后應去枕平臥6小時,待麻醉清醒后,病情穩定者可改為半臥位,以利于引流。生命體征平穩后,應協助病人定時翻身、拍背、咳痰,特殊情況下,配合霧化吸入,促進呼吸道痰液排出,減少肺部的并發癥。

2.2.2 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嚴密監測患者T、P、R、BP等生命體征變化。15~30min測量P、R、BP一次,待病情平穩后,延長間歇時間。維持穩定的血壓和尿量。

2.2.3 留置尿管的護理:患者術后常帶有導尿管、陰道引流管,應保持通暢,妥善固定,防止受壓、扭曲、脫出。因此護士應注意在術后加強巡視,密切觀察尿液和陰道引流液的顏色和數量,保持管道的通暢,記錄尿液和引流液的顏色、若發現尿少、無尿、血尿及引流液異常等現象,立即報告醫生。

2.2.4 飲食護理:患者術后6小時內禁食水,6小時后可流質飲食,排氣后,可進軟食,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逐漸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同時少食多餐水果蔬菜,以保證維生素及無機鹽的供應,對進食不足者,應靜脈補充營養及電解質。

2.2.5 術后活動:手術6小時后,病人可在床上適當活動,待病情穩定后,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適量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加腸道的蠕動,提前排氣。另一方面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復。

2.2.6 切口護理:術后切口應加壓包扎,及時觀察敷料是否清潔,檢查有無滲血及脂肪液化等,如有異常,及時對癥處理。一般術后第七天拆線。

2.3 術后專科護理

護士要完成好婦科的一些專業護理,比如包括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做好尿管護理,尿管拔除后協助督促及時小便。注意觀察陰道分泌物,根據陰道分泌物的改變判斷婦科疾病的變化,陰道填塞紗條者,于術后24h內取出,切口有引流條者,外敷濕透時隨時換藥,保持敷料清潔。雙側腹股溝部有負壓引流管時,應觀察引流量、性質,每日局部傷口換藥一次。根據醫囑及時完成治療及輸液。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患者發生尿潴留時,利用條件反射,讓病人聽流水聲或用溫開水沖洗會陰,引起排尿反應,或用熱水袋敷下腹部,輕輕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肌肉收縮排尿;也可用針刺三陰交等。經以上處理無效,可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使患者安全舒適地度過圍手術期。

2.4 出院指導

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平衡營養,適當鍛煉,合理用藥,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注意陰道有無異常的流液,如有異常,及時就醫。禁止盆浴兩個月,禁止陰道沖洗,注意外陰清潔,防止盆腔感染。按醫囑如期復診、接受追蹤檢查。

3 結果

通過周密細致的護理,本組病例治療效果滿意,均順利康復出院,均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4 結論

子宮肌瘤是婦產科常見的腫瘤,手術有一定的創傷,患者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憂郁、煩躁等不良的心理情緒[3]。其圍術期的護理不僅可以有效的幫助患者度過手術期,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指導患者適應術后生活、工作,而且提高手術臨床療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4]。此時護理人員應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耐心講解手術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和溝通,給患者以賓至如歸的感覺,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同時列舉周圍病友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擔憂,并說明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對其日后的生活、工作不會有太大影響,幫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子宮肌瘤為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創傷后,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較低,常會發生傷口感染和發熱,應及時給予有效的降溫和抗感染治療。手術必然會有創傷,有效的疼痛護理,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閾,主觀上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本研究通過對20例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實施有效護理,提高了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喻曉麗.32例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0,23(3):740-741.

篇(7)

【摘 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的復發及剔除術后妊娠期發生子宮破裂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福建省人民醫院收治的1 例患者診治經過。結果:本病例先后3 次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1 次宮腔鏡子宮粘膜下肌瘤切除術后足月剖宮產1 子。結論: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前臨床醫師要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掌握嫻熟的操作技巧剔除盡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復發率。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復發

1 病例資料

患者,22 歲, 乘務員,2011 年8 月因B 超發現子宮肌瘤半月, 月經量增多為平時2 倍入院。查彩超示: 子宮底右前壁囊實性混合性腫物( 大小約9.36cm×6.13cm×8.69cm),宮頸潴留囊腫,右卵巢偏大。平素體健,0-0-2-0,人流1 次,孕中期引產1 次。入院診斷:子宮肌瘤。在全麻下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右卵巢黃體囊腫剝除術,術后病理報告: 子宮平滑肌瘤,細胞生長活躍,富于膠原;(右卵巢)囊性黃體。術中出血約50ml,術后30h 排氣,術后住院4 天出院。

患者2012 年8 月自覺下腹部疼痛再發肌瘤2 月再次入院,查彩超示:子宮多發低回聲團塊(肌瘤?大者約4.2cm×3.5cm,3.0cm×2.7cm);左附件區囊性腫物;右附件區不規則無回聲區。入院診斷:子宮肌瘤、雙附件區腫物、雙側卵巢囊腫。在全麻下行腹腔鏡盆腔粘連松解術+ 子宮腫物剔除術+ 盆腔各處腫物摘除術。術后病理示:(1)(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2)(子宮)平滑肌瘤。(3)(盆腔)平滑肌瘤,輸卵管粘膜慢性炎癥。(4)(右輸卵管系膜)平滑肌瘤伴灶性出血、壞死。

患者2013 年5 月因“子宮肌瘤復發”在“福州總院”行“宮腔鏡子宮粘膜下肌瘤切除術”,術后病理示:子宮粘膜下平滑肌瘤,局部細胞生長活躍。

患者2013 年8 月因子宮肌瘤再發20天入院,查彩超示:子宮內膜增厚(約1.45cm);子宮壁混合回聲結節;左附件區無回聲區。入院診斷:(1)子宮肌瘤。(2)子宮內膜增厚待查。(3)復發性子宮多發肌瘤術后。患者有生育要求強烈要求手術治療,行腹腔鏡盆腔粘連松解術+ 子宮腫物剔除術+ 盆腔各處腫物摘除術。術后病理示:(1)(子宮底后壁、子宮)平滑肌瘤。(2)(附件贅生物)平滑肌瘤。(3)卵巢囊性濾泡。

患者末次月經2014 年6 月22 日,預產期2015 年3 月29 日。孕4 月自覺胎動,孕中期行唐氏篩查提示開放性神經管缺陷高風險,未行羊水染色體檢查。停經38+2周于省立醫院產檢查彩超示:宮內單活胎,頭位,Ⅱ - Ⅲ級胎盤,孕婦子宮肌層多發肌瘤聲像,雙側髂靜脈腔內低回聲,考慮靜脈平滑肌瘤,于2015 年3 月19 日門診擬:① G3P0 孕39+4 周宮內妊娠LOA。 ②瘢痕子宮。③子宮肌瘤剔除術后。④子宮多發平滑肌瘤。⑤雙側髂靜脈腔內平滑肌瘤。收住福建省立醫院。產科檢查宮高38cm,腹圍98cm,胎位LOA,胎心142 次/ 分,頭先露,定,胎兒估計體重:3000g,肛查工口未開,S-3,未破膜,骨盆外測量為25cm-27cm-20cm-9cm。

據上述診斷:① G3P0 孕39+4 周宮內妊娠LOA。②瘢痕子宮。③子宮肌瘤剔除術后。④子宮多發平滑肌瘤。⑤雙側髂靜脈腔內平滑肌瘤。診斷依據:停經史,早孕反應,胎動感,子宮增大與孕周相符,B超提示,結合既往史。處理: 做好術前準備后,于2015 年3 月23 日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宮產術。病理診斷報告(子宮體部):子宮平滑肌瘤,細胞密度中等,核分裂象罕見,未見壞死,伴玻璃樣變性及間質出血。隨訪兩個月母子二人一切正常。

2 討論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近年來呈上升趨勢,該術式5 年累積復發率高達62%,其中9%需要再次手術治療。相關文獻報道肌瘤復發的相關危險因素分別是術前接受GnRH-a治療、多發肌瘤、無生產史、術前子宮大小> 孕10 周、肌瘤伴有紅色變性和隨訪時間長等。該患者存在上述危險因素與體內致瘤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肌瘤的一再復發。患者盆腔子宮平滑肌瘤,可能源于腹腔鏡剔除肌瘤時肌瘤的粉碎播散導致的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但粉碎術相關的平滑肌瘤風險需要根據開腹手術操作相關的合并癥(包括死亡)進行平衡。然而子宮的存在對婦女的心理及生理有特定的作用,不應輕易切除,尤其對于未生育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保留了子宮、切口小、出血較少、疼痛程度輕、排氣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現已作為一種常規術式廣泛運用于臨床。

對于合并肌瘤的生育期婦女來說,在排查了輸卵管、排卵等因素導致的不孕可以考慮行子宮肌瘤剔除術,以幫助其受孕。剔除肌瘤的數目、大小、類型并非術后妊娠期發生子宮破裂的危險因素,肌瘤的位置(子宮后壁、宮底、宮角或與輸卵管相隔1 ~ 2cm 的肌瘤)、術者的操作方法(單純電凝止血未縫合)、術者的手術經驗不足和術后妊娠時間(<3 個月)與術后妊娠期子宮破裂高風險相關。臨床醫師術前要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掌握嫻熟的操作技巧剔除盡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復發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殖功能和維護生殖健康。

篇(8)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生率為20~30%[1],近年有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但卻嚴重影響育齡婦女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也可導致不孕、自然流產、早產及難產。這些年來,隨著婦科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逐漸向保留子宮、保留生育功能的宮、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方向發展,且生育前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增加,因而使得術后再妊娠的女性增多。

1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指征

子宮肌瘤的手術應有嚴格指征,即子宮大于妊娠10周,月經過多繼發貧血,有膀胱、直腸壓迫癥狀,肌瘤生長較快且保守治療無效。對于尚未生育的女性,在排除導致不孕或反復流產等的其他因素后,應手術治療。

2 子宮肌瘤的術式

治療子宮肌瘤的手術主要包括:(1)腹腔鏡子宮切除術;(2)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LM);(3)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4)阻斷子宮肌瘤血供的手術。手術方式的選擇應根據肌瘤的大小、位置、數目、患者年齡、癥狀、有無生育要求和意愿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這里主要討論與圍產醫學相關的后3種術式。

2.1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2.1.1 LM的開創及改進:1979年Semm[2]首次報道了漿膜下子宮肌瘤的LM手術,開創了LM的先河。該手術在腹腔鏡下剝出肌瘤,修復子宮創面,用手動或電動粉碎機粉碎肌瘤,經腹部套管取出。此術應用于臨床已20余年,但至今仍有爭議。LM術保留了子宮,不影響卵巢血運,保留了生育功能。其優點為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和粘連減少。LM是需要有縫合和取出組織等專門技術的高級腹腔鏡手術,盡管理論上LM是微創手術,但對于子宮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開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修復肌壁三步均有難度,術后的高病率、高輸血率、產前和產時子宮破裂等無一不是對手術醫師技術的挑戰。所以,LM要求由有經驗、熟練掌握內鏡縫合技巧的術者完成。為減少LM的難度,1994年Nezhat報道了結合腹腔鏡手術和腹部小切口操作的腹腔鏡輔助子宮肌瘤剔除術(LAM),該手術便于取出大的肌瘤和進行多層肌壁縫合,關閉瘤床,是用輔助的腹部小切口安全替代LM的方法。其操作難度低于LM,子宮切口縫合較好,可防止愈合缺陷,手術時間可能縮短。但LAM不是微創手術,腹部切口很難限于4cm。

2.1.2 LM切口與術中出血:Sizzi等前瞻性研究了2050例LM。37%用血管收縮劑,縱切口,用0~1號Poglactin縫合1~2層。并發癥發生率11.0%(225/2050),其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是出血(14例,6.8%)。有學者指出子宮內血管為水平方向分布,子宮的切口不宜縱切,橫行切口出血少,而且便于體內縫合。

2.1.3 LM術的妊娠子宮破裂:無手術創傷的子宮在妊娠期、產時、產后的發生破裂和穿孔的發生率為1/2500~1/1200。LM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的發生率約0.5%~1.5%,遠高于非LM者,也高于TARM。在2004年以前,文獻曾有15例LM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的報道。2004年意大利Malbert等報道了第16例。此后自2005年到2009年Medline中又檢索到7例LM術后孕20~35周妊娠子宮破裂的報道。這一現象已引起學界高度關注。

2.1.4 建議LM術后的避孕時間:術后近期妊娠,瘢痕組織愈合時間短,局部組織彈性差、炎細胞浸潤。多數學者認為術后應避孕半年到1年。

2.2 宮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

2.2.1 TCRM的術前預處理和適應證: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約占子宮肌瘤的30%。宮腔鏡除可切除黏膜下肌瘤外,還可以切除壁間內凸肌瘤和接近黏膜的肌瘤。黏膜下肌瘤常合并慢性子宮內膜炎,惡性變(平滑肌肉瘤)的危險性較大,或有出血傾向。術前應常規進行宮腔鏡檢查,除外惡性病變,必要時需宮腔鏡B超聯合檢查確定,為預防宮腔鏡手術特有的并發癥――體液超負荷和低鈉血癥性腦病,手術時間應嚴格限制在1h以內。所以,TCRM手術的子宮肌瘤不可過大,一般直徑≤5cm為宜。對直徑>5cm的黏膜下肌瘤,可口服孕三烯酮或肌注GnRH-a類藥物進行預處理,使子宮肌瘤體積縮小,宮腔空間增大,血管再生減少,以減少TCRM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難度。

2.2.2 TCRM術后妊娠子宮破裂:TCRM術為微創手術,如術時未發生子宮穿孔,術后2個月即可妊娠。

此類手術指阻斷給子宮肌瘤供血的子宮動脈,必要時同時阻斷卵巢動脈吻合支,使肌瘤因缺血而萎縮、變性、發育停滯、癥狀緩解,達到治療目的。手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2.2.2.1 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術(UAE)UAE具有臨床療效好、微創、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的特點。UAE治療后3個月可見肌瘤縮小,6個月明顯縮小,術后5年平均肌瘤縮小率40%~89%,復發率10%~20%。有生育要求者自然受孕率27%~52%。

2.2.2.2 UAO:用于治療有癥狀的子宮肌瘤,可使肌瘤體積縮小,有效改善月經過多和痛經癥狀。其治療效果與UAE相同,但患者不會出現UAE時的腹部劇痛。

隨著婦科微創技術的發展,有癥狀子宮肌瘤的剔除方法有了開腹、腹腔鏡、宮腔鏡、UAO和UAE等多種選擇。肌瘤剔除是簡單的手術,剔除肌瘤有利于生育,但手術措施不安全,可導致術后粘連和疼痛,甚至不孕;術后再次妊娠如發生子宮破裂,可導致失去子宮,甚至患者生命,術者必須審慎行事。

篇(9)

在婦科疾病中,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較高, 多為良性腫瘤。對于該癥, 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臨床更傾向于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1]。在手術期間, 做好手術配合工作也非常重要。本院對本次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 并進行了密切的手術配合,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2014年1~6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36例子宮肌瘤患者。患者年齡25~45歲, 平均年齡(34.2±4.3)歲;20例單發肌瘤, 16例多發肌瘤,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經改變、不育、腹部包塊等癥狀。肌瘤類型屬于肌壁間肌瘤或漿膜下肌瘤, 位置處在子宮前壁、后壁或宮底部。且術前進行了常規檢查, 擇期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1. 2 手術方法 建立CO2氣腹, 在臍部取一個長度為1 cm的切口, 將腹腔鏡置入盆腹腔探查;下腹部另取2個下切口, 長度在0.5~1.0 cm左右。為了減少切口出血, 可用注射器抽取6 U垂體后葉素加20 ml生理鹽水注射在子宮肌層, 使子宮平滑肌收縮而減少出血。在子宮肌瘤最突出部位用單級電凝鉤切開子宮肌層, 使肌瘤分離, 完整剝離出肌瘤, 用1-0薇喬線連續縫合子宮漿肌層創面。用電動肌瘤粉碎裝置將肌瘤粉碎變條狀后經腹壁套管取出。檢查無肌瘤殘留后, 對盆腔進行清洗, 將體內CO2氣體排空, 縫合切口手術結束。

1. 3 手術配合

1. 3. 1 手術前的準備 ①術前訪視:術前1 d, 對患者進行訪視。針對患者術前出現的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主動向其講解手術方式及其優勢、麻醉方式、注意事項、手術效果等知識, 增加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知識的了解, 減輕心理負擔[2]。同時, 充分了解患者的各種輔助檢查結果, 對手術耐受性作出初步評估。②器械及物品準備:術前準備各種手術器械, 包括氣腹機、storz攝像頭及系統、冷光源、吸引器、電刀及肌瘤粉碎裝置等[3]。注意檢查好各種器械的完整性及其性能, 并按相關規定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1. 3. 2 巡回護士的手術配合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 先對患者進行核查, 尤其是手術部位有無標識及有無戴腕帶等。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幫助患者取平臥位, 將固定好, 以免患者術中變化對手術產生影響。協助麻醉師完成麻醉, 并將腹腔鏡儀器各種線連接好, 調節好參數。術中, 對患者進行心電圖監護, 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指標, 并保持呼吸道及各種管道通暢。留意患者的受壓肢體情況, 防止過度受壓而導致神經或血管受損。術畢, 及時將儀器開關關閉, 將儀器歸位。

1. 3. 3 器械護士的手術配合 器械護士提前15 min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后整理無菌臺, 檢查器械的完好度。護士要熟悉腹腔鏡器械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驟、器械用途, 并根據手術步驟將器械擺放好, 以免管線纏繞而影響手術操作。妥善固定好腹腔鏡連線、氣腹管。配合術者建立CO2氣腹, 鏡頭進入腹腔鏡前, 要預先用溫水預熱, 并備好溫熱濕紗布, 隨時擦拭鏡頭, 以保證鏡頭的清晰。術中, 準確、快速地為操作者遞送手術器械, 準備好持針器、可吸收縫線, 以便縫合殘腔時使用。盆腔無出血后可徹底沖洗, 并放入透明質酸納, 以免盆腔粘連。排空CO2氣體后, 及時為術者傳遞縫線、持針器, 縫合切口, 貼上敷貼, 手術結束。

2 結果

本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成功率為100%。術中未出現因儀器故障、器械性能不佳、患者不配合而中止手術的情況, 術中出血少, 且術后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患者給予了較高評價。

3 小結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 多為良性腫瘤, 但若未能及時得到治療, 也會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4]。近年來, 微創技術進步較快, 也憑借其自身優勢在臨床中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 由于技術要求較高, 故術中嚴密的手術配合, 也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在圍手術期認真做好手術配合工作[5]。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對36例子宮肌瘤患者均實施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 并在圍手術期給予了高度的手術配合。比如, 術前訪視, 充分了解患者情況, 正確評估患者手術耐受性, 準備相應的手術器械、物品及藥物, 并按手術順序擺放好各種手術所需用品;術中, 協助患者取手術;協助麻醉師完成麻醉, 準確、及時傳遞手術器械等。在護士的熟練配合下, 本組均順利完成手術, 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 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 并輔以護士的熟練配合, 可提高手術成功率, 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帆, 林英, 羅秀珍.舒適護理模式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西部醫學, 2013, 25(8):1266-1267.

[2] 齊竹俊, 朱建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配合.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9):155.

[3] 孫利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護理配合.中國現代醫生, 2011, 49(12):71-72.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049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腫瘤病變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歲的中年婦女,有研究表明,至少有20%的育齡期婦女患有此病[1]。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宮肌瘤患者168例,取得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宮肌瘤患者168例,年齡21~50歲,平均352歲。瘤體直徑15~127cm,其中肌瘤單發82例(488%)。子宮肌瘤的部位包括壁間肌瘤50例,漿膜下肌瘤26個,黏膜下肌瘤6例。多發86例(512%)。所有病例術前常規檢查肝腎功能均正常,且均無凝血功能障礙,無心肝腎疾病,無生殖道急性炎癥等手術禁忌證。患者入院時存在主要明顯的臨床癥狀79例(470%);另外伴有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47例(280%),其中有5例患者伴重度貧血;伴有下腹部疼痛32例(190%);伴有白帶增多20例(119%)。

方法:①術前準備:B超檢查肌瘤的位置、大小,常規檢查血常規、白帶常規、支原體、衣原體、凝血、心電圖、肝腎功能,均正常才可以進行手術,手術時間選擇在月經流凈3~6天內。②手術方式選擇:手術方式的選擇應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肌瘤大小以及是否合并卵巢其他病變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其中,年齡≥40歲,無生育要求,肌瘤較大患者,原則上選用全子宮切除術;對于年齡35~40歲之間,無生育要求,肌瘤較大患者,可以進行保留宮頸的子宮次全切除術,但需經刮宮檢查以排除癌變的可能;對于≤35歲的年輕女性,根據意愿,有生育要求,且肌瘤較小、較少,可以選擇保全子宮的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樣需經刮宮檢查以排除癌變的可能。在手術過程中,若未合并卵巢其他病變,術中仔細探查卵巢情況,原則上應盡量保留卵巢功能。最終,手術方式選擇全子宮切除術88例,次全子宮切除術43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7例。③術后處理:術后常規抗生素處理3~5天。另外予縮宮素及止血藥以防止術后出血。術后3~6個月內行婦科超聲復查,觀察子宮肌瘤的變化。

觀察指標:⑴手術質量標準:根據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天數等指標評判手術完成質量。⑵療效判斷標準[2]:①治愈:子宮肌瘤B超下完全消失,原有臨床床癥狀恢復正常。②顯效:子宮肌瘤體積縮小>50%,臨床癥狀明顯好轉。③有效:肌瘤體積縮小20%~50%,臨床癥狀有少許好轉。④無效:肌瘤體積縮小≤20%或肌瘤未見縮小甚至長大,臨床癥狀無改善。其中,肌瘤體積變化為判斷療效標準的主要指征。

結 果

手術質量:術后根據手術質量標準統計分析發現,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全子宮切除術和次全子宮切除術相比,明顯發現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較多,但術后并發癥比例以及排氣時間、住院天數反而優于后兩者。見表1。

療效:手術后3個月復查發現,所有168例患者中,治愈63例,顯效47例,有效30例,臨床有效率83.3%。對比發現三類手術方式的臨床有效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應該注意的是,手術過程可能對子宮造成器質性的損傷,且可能引起其他并發癥,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打擊是持久的。目前的醫學觀點認為,原則上應盡量保留卵巢功能[3]。卵巢對于女性不光是生殖器官,同時也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卵巢紊亂影響新陳代謝,可能造成心血管及其他方面的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患者168例,細致分析針對不同情況下子宮肌瘤手術的選擇,為今后臨床手術方式的選擇做出指導。

參考文獻

上一篇: 旅游業發展制度 下一篇: 地稅工作思路
相關精選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V有码在线天堂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孕妇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