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的價值匯總十篇

時間:2023-06-05 15:33:57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新媒體的價值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新媒體的價值

篇(1)

這些變化迫使紙媒體認真思考自身的價值,而價值的思考,會自然地引發對商業模式的質疑。

報紙一直以來都是兩次銷售實現盈利的;第一次銷售將報紙內容賣給讀者。第二次銷售將有商業價值的讀者賣給廣告商。在第一市場上,報紙是虧損的。用第二市場的利潤來填補第一市場的虧損后方能實現盈利。這樣的商業模式,從根子上講,是將報紙當成廣告載體來認識的。

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報紙媒體的價值要重新被認識。報紙因為人類有著對信息的需求,才有了信息收集、整理與傳播的行業,紙因其便宜、便捷的而被選作載體。因此,讀者購買報紙是在購買他所需要的內容,而不是這張紙,對內容的需要,受眾愿意付出什么樣的價格呢?我們的紙媒從業人員應該有自信。獨特、優質的新聞產品不能直接獲得收益,在商業上是說不過去的。

2006年底,《南方周末》就開始醞釀商業模式轉型,要實現第一市場盈利。當時認為,阻礙第一市場的盈利的因素,一是報紙定位、二是報紙質量、二是發行基數。

于是在2007年,南方周末進行了三項努力:

其一是定位的清晰。提出“在這里,讀懂中國”的口號。其二是報紙質量的升級。新創了“時局”板塊、“評論”板塊、改造了“經濟”、“文化”板塊及頭版,并改進了文風、提升了整張報紙的導讀性。從而實現了用產品對定位進行落實的目標。其三是重視主渠道、加強終端管理,改造了發行模式,提升發行量。

然而,在“新媒體時代”的語境中,報紙實現第一市場的盈利,不僅僅是商業模式轉變這么簡單,客觀上它與免費的互聯網內容實現了區隔,尋找到了可能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報紙回歸到內容價值第一價值的認同上來,有助于一些在商業氛圍里被忽略的價值得以回歸。

現代的傳媒從專業的信息提供者走向信息的工業化生產,其輝煌的成績,我們都看到了,但是,現代性對傳統價值的毀損卻往往被忽略。

在新媒體時代。我們當然不會逆歷史潮流讓傳媒產業回到傳統時代,但是,時代給專業的內容生產者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想象空間。如,傳媒人可以在新技術平臺上,實現非銷售導向的未來型內容生產,以特定的價值為追求目標,以個體勞作與個體合作為特征。這可能會為傳媒業在工業化大潮后開出一片新的天地。

與此同時,當內容本身實現商業價值后,從小處講,可以讓報紙在商業誘惑面前有更好的堅持。商業力量通過廣告投放影響內容企圖,越來越不可能。從大處講,傳統媒體、報紙媒體的公益屬性將得以回歸,不再以傳媒機構的商業利益為第一追求。

事實上這樣的實踐已在進行,華爾街日報的執行總編今年離職,與若干傳媒人一起建立了一個由公益基金支助的機構,以調查監督為業,以公益為目的。

篇(2)

這是歌德開放空間的個人項目。為此,主辦方請來了德國ZKM媒體博物館總策展人伯爾尼哈德?希瑞(Bernhard Serexhe)。希瑞博士自1980年代的時候初涉新媒體藝術,并有學術專著《數字藝術實踐》問世。以德國人的嚴謹、規整,看中國全新一代的藝術家,會有怎樣的沖擊呢?

80后阿角,生來對電子科技有親近感,而50后希瑞博士,有意識地拒絕網絡,甚至堅持不用智能手機。且看在展出期間的論壇上,希瑞和阿角展開的藝術史層面的交鋒。與此同時,雙方對于新媒體藝術品如何收藏,亦亮出了各自的觀點,引起論壇上聽眾的思考。

關于創作新媒體改變作品的誕生方式

“藍色的屏幕,猶如一道通往新維度的大門,藍色中運動的影子,是對日常在使用的屏幕中看到現實中影子的一種抽象化處理,這樣的結構讓我們無法判斷現實和虛擬的界限,最終放棄分辨融入其中。”對著六塊展現同樣影像,組合在一起的液晶屏,阿角如此解釋他的作品。這是一個新媒體裝置藝術作品,以gif格式構造一塊深度無限的空間。阿角說:“gif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格式,她的特點是通過反復釋放信息,讓這樣的反復,使她變得如此狡猾、極富性格。”

在微博、微信中,人們經常與gif圖像打交道,但從沒有哪一個移動互聯網用戶,會像阿角那樣,對gif格式有一種女性化的定位。

通過液晶屏展現gif格式的圖像,僅是阿角作品的一個門類。在“屏幕一代”個展上,還有一類稱作“算法表演”的作品,其尺寸可變,展示時間可變,一個個不規則的圖形,有雪花狀的,有鹽花結晶狀的,也有可變形的如同水滴質感的橢圓形的,以一種看似規則或是不規則的形狀活動著。這是阿角通過計算機程序做出的作品,他同時認為,未來的屏幕不一定是平的,也有可能就是這樣不規則的,而屏幕將無處不在。實際上,在阿角展示藝術作品的同時,一些手機廠商已經在展示曲屏手機,這就等于向阿角的預測前進了一步。

談起當今的新媒體藝術領域的創作,希瑞博士對我說:“在1980年代我從事新媒體藝術研究,并開辦博物館的時候,怎么也不會想到30年后新媒體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希瑞看來,不管是舊有的媒體,還是新媒體,都不僅僅是信使(Message),還應該成為腦筋方面的“馬殺雞”(massage),以期取得安撫人心的作用。希瑞曾經研究過經典建筑,他認為建筑本身也是媒體,傳遞著一個時代的文明、觀念。換言之,希瑞認為任何新媒體,不過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新的藝術手段,卻不見得會改變作品的誕生方式。

就像已經不再提筆早已改用電腦寫作的作家,自稱仍然是“筆者”而不是“鍵人”,新媒體藝術家已經不再使用畫筆、顏料乃至打印設備,卻仍然還是視覺藝術乃至視聽結合、時空復合的藝術作品之創作者。而他們的作品與影視作品的區別,不僅是新媒體作品可以在音畫上做到更抽象,觀念上更創新,更在于網絡的即時傳播以及即時交互,使得未來的新媒體創作延伸出無限可能。

關于影響力新媒體是否改變藝術本身

與阿角以往作品不同的是,這6件新作在體現出科技自我利用時,凸顯自身的存在,不管觀看者在場與否,它都強調與人類感官和理解的相互作用。基于上述觀點,這些作品并不存在于它們自身之中,而在一個人接收作品所傳達的感覺信息和在他從中理解到一些東西之間的互動之中。這些“東西”并不只是一種對作品的深入認識,而是深入的認知本身。

阿角是2006年開始進行新媒體藝術實踐的。當時,阿角看到了一個名為“weneedmoney not art”的網站,接觸到歐洲的新媒體,于是進行大量譯介工作。于此同時,阿角開始在網上與其他新媒體藝術家進行交流。

張冰,是中國當代藝術獨立策展人。她出任德國歌德開放空間本年度策展人。在策劃阿角個展之前,張冰與阿角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探討中,張冰也提及,如今與新媒體藝術家面對面的交流很少,主要是線上聯系。“我們的社交生活越來越多的依賴著我們手中的電子屏幕,我們的情緒也因為屏幕呈現出的信息、表情符號等變化。屏幕不再是一個信息傳遞的工具,而是影響甚至參與我們的價值判斷、社會關系和心理感受,從而與我們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張冰說。

比阿角更年輕的藝術家,甚至不再特別關注線下的觀眾互動,乃至徹底擯棄。阿角認為這些年輕藝術家群對科技的解讀更深刻,并不再工具式的運用科技做些小發明。“他們開始關注互聯網革新帶來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帶給人們的沖擊,完全視覺體驗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少。年輕藝術家開始關注軟件藝術(software art)和更輕巧的不需要線下空間的傳播展示方式。”

當然,阿角本人目前的創作狀態并不是這樣。最近,他的工作室將之前一些和制作相關的邏輯和術語都歸于“計算機輔助”。“這么做是為了避免技術迷戀以及軟件優劣的討論。”阿角說。

新媒體是否影響到藝術本身,其影響究竟有多大?哪些方面影響到了?哪些方面可能沒受影響?希瑞博士站在歐洲學者的角度,談了他對新媒體如何影響藝術本身的看法。希瑞說:“從1980年代至今,我經歷了模轉數,一致關注、研究新媒體藝術帶給社會、帶給藝術本身的變化。1990年代中期,我們就開始討論――新媒體新技術怎樣連接世界與人,研究新媒體將呈現怎樣的畫面。并探討復雜的圖像在人腦中如何處理。”1997年開始,希瑞啟動了大型的媒體研究計劃,延請800位專家、藝術家,研究新媒體對社會結構的影響。但如今,在2010年代,希瑞博士不得不放棄研究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關系。“因為變化太快,我覺得如今的虛擬社會是比現實社會更現實的社會。同時,不同的人生活的圈子不同,也許在父輩看來,屏幕是身外之物,而對年輕人來說,屏幕成了身體的一部分。”

過去,很多藝術家將新媒體當作創作的工具,而當阿角將之當作理所當然的創作本身,并將之植放到當代藝術的語境中。在未來的藝術家看來,或許,這只不過是進入全新藝術時代的門檻而已。

關于收藏新媒體作品的價值何在

希瑞博士的德國ZKM媒體博物館不僅藏有1980年代以來的許多新媒體作品,而且為了作品可以正常呈現,而購置了與作品同類同款的顯像管顯示器、液晶顯示器,每種都備了五件以上。

張冰舉了一個例子。前不久,她策劃了一個新媒體藝術展,藝術家使用的是非平面的液晶屏幕,置放在一個船艙結構里。當時有藏家要購買這件藝術品。當時大家就討論,交易的主體是船艙結構呢,還是非平面的液晶屏,還是電腦程序?無疑,既然是藝術品,就涉及到買賣與收藏。也有人問阿角,假若“屏幕一代”的作品要被收藏,那這個作品原件的屏幕壞了怎么辦?即使像希瑞博士那樣購置五臺備用機,也總有用壞的一天啊。

阿角說:“既然是購置我的作品,你買回去總得天天開機吧?只有開機,才能感受藝術的內容。我覺得五年之內應該不會壞的,五年后如果壞了,那就只能換屏。其實,這和買一幅繪畫,買一件雕塑一樣。繪畫、雕塑也有維護的必要,新媒體作品也一樣。”

當然,如果涉及到藝術品的永恒性問題,未來沒有可能的替代品來維持阿角的作品正常呈現,那這部作品作為一個“物”也就不存在了。當這個“物”失去被解讀的能力后,作品也就消亡了。阿角對之的看法是――目前更容易保存的還是文字。而假若作品消亡,收藏機構和藏家也只能慨嘆――我真的擁有過這件作品。

篇(3)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9-0301-01

1.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

1.1 傳統媒體面臨的危與機遇

新媒體的持續發展,傳統媒體這些年來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非常大地撞擊著傳統媒介的發展,持續被新媒體所擠占的傳統媒介市場,傳統媒體行業從生產內容與媒介運營層面都面對著很多挑戰,就算是在新媒體面前的廣播、電視媒體,也變得勢單力薄,期刊業更是寸步難行,困難重重的報紙業。雖然新媒體的產生讓傳統媒體的廣告市場與受眾群體在持續收縮,對傳統媒體的沖擊非常大,但是我們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到,這種侵占不等于替代,傳統媒體依然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只要傳統媒體可以開闊視野、對發展戰略進行調整、把業務范圍拓寬,由一刀切的輿論導向平臺向多方參加政府指引的公共話語平臺轉變,由平面媒體單向推送平臺向多維度的信息內容供應商、服務商轉型,主動革新自己的運作模式與經營理念,主動面對挑戰,也會為自己贏得發展的黃金機遇。

1.2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收益不一樣

新媒體的發展讓網絡傳媒公司等新媒體快速發展,廣告價格盡管比不上知名傳統媒體,但對待傳統媒體的經濟收益也足以有壓倒性的態勢。因為覆蓋面積廣的新媒體,低廉的價格,簡單的制作程序,受限制原因少,廣告金額盡管小但是數目很多,對零散資金容易吸收,產生規模性的傳播平臺,這樣循環成為了規模化效益。而傳統媒體的受眾趨向新媒體,讓企業廣告投入重點方向轉移,資金流向新媒體讓大部分傳統媒體的經營狀況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

2.新聞價值與媒體算法推送

2.1 新聞價值受到算法推送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讓“給讀者精確畫像”成為一件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喜歡時政新聞還是娛樂新聞,你喜歡籃球新聞還是圍棋新聞,通過你過往的網絡瀏覽痕跡,再配以一個設計出來的算法,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些新聞客戶端就可以很精準地為你推送你喜歡的新聞。反過來說,知道了大部分讀者喜歡什么樣的新聞,內容生產者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去生產某一類型的新聞。所以說,對主觀性極強的“新聞價值”這個概念來說,伴隨技術不斷演進而帶來的“給讀者畫像”有其積極意義。

2.2 算法推送

算法推送的優勢顯而易見,但是其問題也很突出。比如,有段時間,我在今日頭條視頻欄目上看了幾段郭德綱的相聲,結果,今日頭條就天天給我推送郭德綱的相聲,而且每天都推好多條。看得多了,就發現有兩個問題。第一,好多相聲段子是重復的,已經看過的,換了個標題又推一次,打開之后才發現已經看過了;第二,看了若干段以后,好多相聲段子里的“包袱”不再新鮮,讓我的觀看興致大減。

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3.1 以新思維為特征提升合作營銷理念

傳統媒體要在傳播、制作中獨具匠心,以創新思想為主導借助新媒體打造品牌效應,突出創新求變保持品牌的生命力。電視節目收視率的提高代表了節目關注度的提升,吸引受眾與媒體的主題往往跟進時展潮流,伴隨著網絡信息的便捷性,通過多渠道的收視可以滿足受眾隨時隨地觀看的條件和要求,及時地做出相應反饋,促進了國內傳統媒體的改版完善和提高。傳統媒體借助新媒體共同帶動、互動營銷,在互動中合作共贏豐富受眾生活,使傳統媒體改頭換面以一次次新的形象出現,以品牌+互聯網,更鮮活地立足在大眾視野中。

3.2 ⒂沒ё魑兩者融合的中心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要想有機的融合起來,首先就得以用戶為中心。在互聯網時代,要將“受眾”觀念轉變為“用戶”觀念,既要將用戶視為媒體信息的消費者,又要將其視為信息的再生產者。在用戶消費媒體信息的同時,還能將其分享給其他用戶,并在轉發信息的同時對其展開評論。比如在科技和網絡不斷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人們進行網上活動的必要工具。并且,人們與媒體打交道主要通過手機、電腦、平板以及電視進行的,這就是我們所處的多屏時代帶來的影響。而人們在接收各類信息的時候離不開視頻和移動設備,這就使得媒體消費者呈現出視頻化和移動化。

3.3 計算用戶,精準推送

以計算機算法為基礎的信息推送興起的背后,是網絡技術的進步讓人類的網絡使用行為產生可存儲、可運算和可利用的數據越來越龐大。信息推送服務的核心就是建立特定信息,使之與用戶需求之間相匹配。匹配的流程是需求識別與信息篩選的智能互動。信息推送的最終信息及信息序列與用戶需求之間的契合度是對匹配結果的直接檢驗,用戶對推送信息的接觸行為、購買行為、評價行為成為效驗結果的行為數據,也是后續信息推送的基礎數據。

“商務信息推送服務是電子商務營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過于頻繁的信息、與用戶無關的信息和難以閱讀的信息,不僅難以達到商務信息推送目的,還會給用戶帶來困擾”,影響用戶體驗,甚至引發用戶轉移行為。因此,信息推送的精準程度成為關鍵。要準確評估用戶需求,精確把握用戶興趣,實現精準的個性推送,必須不斷獲取用戶的網絡使用的一切數據,分析識別數據背后的用戶需求,推斷預測用戶信息取向和興趣點,建立用戶需求模型和興趣模型。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從海量信息中選擇切當的信息與用戶建立匹配,增強信息推送的精準程度,避免無效推送帶來的不良用戶體驗。

4 結論

信息推送技術作為信息爆炸時代的一種信息傳播模式,全面深入地滲透到互聯網的各個領域,引領新的互聯網運營理念和人類社會信息傳播模式。用戶的網絡使用數據成為信息推送服務的基礎性數據,也是互聯網營銷的深度數據資源。

參考文獻

篇(4)

中圖分類號:G210G210.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11)04-0200-01

自網絡媒體誕生以來,網絡新聞就呈現出不同于報紙新聞、廣播新聞、電視新聞的獨特風貌,尤其是在價值取向上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新聞傳播的歷史表明,新聞價值的取向決定著新聞傳播的走向。因此,探討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變化及其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本文擬在前人有關研究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探討,闡明對此問題的個人觀點,以就教于方家。

一、網絡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的變化

什么是新聞價值,它包含哪些構成要素?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新聞價值是新聞滿足受眾認知客觀現實變動情況的需要的屬性。按國內大多數學者的觀點,新聞價值通常包括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新聞價值的五要素可進一步簡化為三要素:一曰時新性,二曰重要性,三曰趣味性。包含接近性與顯著性部分內容的重要性,主要是硬新聞的新聞價值;包含了接近性與顯著性部分內容的趣味性,主要體現為軟新聞的新聞價值。無論是硬新聞,還是軟新聞,時新性都是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聞必備的一種屬性,盡管硬新聞和軟新聞有不同的時新性要求。

從新聞價值的三要素出發,本文認為網絡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某些新聞價值要素的內涵有所發展

網絡新聞傳播對新聞價值要素內涵的發展,首先體現在對時新性的發展。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時新性主要是新聞傳遞的及時性。及時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有著不同的要求。但在發展趨勢上,人們對及時性的要求總是越來越高。一方面,傳播科技的發展為新聞的及時傳播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媒體競爭的加劇總是迫使新聞工作者不得不盡最大努力來提高及時性的程度。與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的信息傳遞更為快捷。其結果,網絡新聞在價值取向上把“及時性”發展成為了“實時性”。

(二)新聞價值取向的側重點有所變化

將“及時性”發展成為“實時性”,這是網絡新聞對傳播過程的時間性要求,還沒有涉及到新聞的選擇。從新聞選擇的角度說,網絡新聞在價值取向上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在我國也許是更為根本性的變革。

傳統的新聞價值理論認為重要性、顯著性等因素比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重要,而在網絡時代,當一個讀者獲得一條新聞后,他關心的可能并不是新聞的內容,而是這條新聞會不會成為與別人聊天時的談資,成為與人交流的探路石。因此,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因素在網上新聞中的價值就相應增大了。”

(三)正在形成新的新聞價值判斷標準

從根本上說,所謂新聞價值要素,其中主要是:影響力、接近性、異常性、顯要性、及時性、沖突性和趣味性等”七項要素。實際上,不同的觀點隨處可見。不少研究者對于新聞價值要素的這種“混亂”感到困惑,也有研究者試圖尋求理論歸納的統一,但至今也沒有完全達成共識。除了理論歸納的差異外,新聞價值要素本身也在不斷發展、不斷變化,人們對新聞價值要素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一個十分重要的新聞價值判斷標準或者說新聞價值要素已經形成了,這就是實用性。

二、網絡新聞價值新取向的作用與影響

在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價值取向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引導著新聞工作者把新聞的探照燈和聚焦點投放那些被認為值得報道的地方。因此,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變化,必然對整個新聞傳播產生不容忽視的作用和影響。

(一)網絡新聞價值新取向的積極作用

新時期以來,我國的新聞改革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向前邁進。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新變化,必將進一步深化我國的新聞改革,促進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大體上,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新變化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化新聞改革。

1.從宣傳價值回歸到以新聞價值為基礎,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聞需要

在價值取向上,我國的新聞傳播向來是強調宣傳價值。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新聞價值是新聞傳播的基本規律,但宣傳價值主導新聞價值的傳統根深蒂固。人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將宣傳價值納入新聞價值之中。

2.從宣傳本位回歸到新聞本位,更好地發揮新聞的宣傳作用

以宣傳為本位的新聞傳播,往往強調“一切新聞都是宣傳”,新聞為宣傳服務。以新聞為本位的新聞傳播,則意味著媒體的基本職能和核心職能是報道新聞,滿足人們認知社會現實變動情況的信息需要。當然,新聞本位不是不要宣傳,而是要通過新聞報道更巧妙、更藝術地宣傳。

3.拓展新聞報道的范圍,進一步推動新聞的改革與開放

在宣傳本位和宣傳價值的主導下,新聞報道的范圍長期以來比較狹窄。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90年代前期,我國新聞界一直在為擴大報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不斷努力。網絡新聞對于趣味性的突出,對于實用性的開發,對于進一步拓展新聞報道的范圍,推動新聞的改革與開放,將產生深遠的作用。

(二)網絡新聞價值新取向的消極影響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網絡新聞價值取向的新變化在促進新聞改革走向深入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最主要的問題是,趣味性的凸顯對于新聞文化環境的建構可能產生某種程度的危害。

當然,新聞的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態勢,并非完全是由網絡媒體造成的。但是,網絡新聞在價值取向上的變化,至少是起到了強化或者加劇的作用。我們在看到網絡新聞價值取向變化對中國新聞傳播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到其消極影響,并且加以批評引導,從而使網絡新聞事業在兩個精神文明的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旦.《新聞傳播學》,杭州大學出版社,杭州:1995年第167頁

篇(5)

新媒體藝術作為時代藝術的主流形式,在藝術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體藝術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與傳統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統藝術是以人文觀念為基礎的,能夠更好的反映出藝術家的思想,新媒體藝術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加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形成的新興技術。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就要對傳統藝術進行研究。

一、新媒體藝術概念及重要性

(一)新媒體藝術概念

雖然新媒體藝術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人們將其理解為先進的技術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這種藝術是以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來表達先進的藝術觀念的,現在以網絡為主要傳播媒介,主要將計算機和電路傳輸連接在一起的藝術。其不僅包括光盤,還包括網絡藝術、數字錄像藝術及網絡廣播藝術等。現在的新媒體藝術是以研究為對象的,其利用的是現代化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電腦、網絡廣播為一體的新型傳播手段,作為藝術作品主要創作材料,來表達藝術家個人的獨特觀念,事實上可以將其理解為用多種手段來表現藝術作品的總稱。因此,新媒體藝術與技術的緊密相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媒體藝術概念還會有新的內涵,同時也會有新的藝術家作品出現,為新媒體藝術增添新的色彩。

(二)新媒體藝術重要性

藝術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別是現在。新媒體藝術不僅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同時也將傳統藝術和新時期的藝術聯系在一起。這種藝術在融合傳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將先進的技術融入到其中,使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以新的形勢體現出來。新媒體藝術用這種先進的手段展現出來對現在的藝術實踐和程序的過程是比較重要的,是以先進的技術作為新的藝術語言來表現的。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的藝術的載體,能準確的反映出現代藝術的特點信息密集、時空縮略、群體作用增強等。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新媒體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其不再是一種藝術,也漸漸成為人與信息之間的橋梁,成為當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們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體藝術并賦予其新的內涵,還需要將其與世界聯系在一起。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藝術手段將會越來越發達,與人們日常生活也將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未來的新媒體藝術中,文化將會成為人們交流的重點。同時新媒體藝術所擔負的使命也將會越來越重,不僅擔負著連接現實世界的使命,還擔負著與數字世界接軌的使命。只有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體藝術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新的形勢下,可以使人們對新媒體藝術更加感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反復琢磨,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去選擇、詮釋它。新媒體藝術正以一種新的態勢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與思想,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使藝術和其他領域進行有效的交流,還促進了藝術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藝術將會滲透到更廣泛的領域,不僅對藝術領域有所影響,對其他領域也將會有所影響。

二、人文價值與新媒體藝術的聯系

(一)內涵上的交叉與學科體系的相對獨立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可以將不同的載體融合在一起,科學與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重要的,當這兩種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時,科學與藝術的界限變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觀念和技術觀念在這一時代卻顯得相對融洽些,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人文觀念和技術觀念之間的界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不確定性的問題,要明確藝術與科學的概念,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只有明確的區分二者概念,并時時關注科技的新趨勢,不斷的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扎實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創作出更新、更優秀的作品來。

(二)二者互為交融和相互促進發展

這主要體現在藝術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觀念及獨特的思維方式,才能稱為真正的藝術創作,僅靠技術對其進行完善是比較空洞的、缺乏靈魂的作品。新媒體藝術的是藝術家在確定自己風格之后,以傳統藝術手段將其表現出來,再用技術對其進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藝術創作。如當代的舞蹈藝術就是通過舞蹈演員用最傳統的表演方式進行表演,再通過電視鏡頭將其保存起來,在滿足現實大眾影響的同時,也能對后世有所啟發。它打破了傳統的以書畫、壁畫為基礎的傳統藝術,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加上了現代化技術,使舞蹈藝術更具直觀性、真實性。舞蹈的編排是藝術家個性、思維的產物,其所強調的是創作的人文觀念性。而電視媒體將舞蹈藝術以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使舞蹈藝術更加生動活潑,因此,傳統藝術和新媒體藝術是相輔相成的,是人文觀念和技術的統一。如果藝術家只就傳統藝術進行創作,而不采用先進的技術對其進行加工修飾,那么這種藝術只能稱得上是藝術。如果只是一味的追逐于技術,沒有藝術家獨特的思維活動,那么藝術只能作為一種表現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體創作中,人文觀念和技術性觀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同時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只有將傳統的藝術和新技術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體藝術更好的發展。

三、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

(一)人文價值在新媒體藝術中的體現

真正的藝術是思維和技術結合,藝術作品創作蘊含著人獨特的思維,才是真正的藝術創作,而僅以技術的形式完成的藝術創作,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將藝術和思維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詮釋新媒體藝術。如2010第16屆廣州亞運會中就使用了新媒體藝術,廣州亞運會相關狀況通過記者實地采訪,通過網絡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最后以網絡的形式傳播給大眾,真正的實現一人一媒體。以互聯網的方式播報新聞和信息傳播,不僅信息源廣、姿態多樣,還能迅速、及時的向全球傳播。此外,這種信息傳播途徑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的進行修改。這種新媒體藝術不僅使人們更好的了解亞運會賽事相關情況,還能提高媒體傳播效率,同時也能將藝術創作和技術結合在一起,詮釋出新媒體藝術的價值。

(二)新媒體藝術中審美人文價值

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大眾文化傳媒時代,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將文化資源跨地區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領域的營銷態勢,是人們開始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觀。人們常將市場和消費機制也漸漸的融入到審美和藝術領域。在新時期內,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評價不僅僅是少數的專家和學者的責任,廣大的群眾有了參與評價的權利,如通過新媒體藝術傳播的電視劇、電影,其收視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眾參與并進行客觀的評價,才可以實現的。但是在評價的過程必須要適度,只有對文化有清醒的認識,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才能使真正的美學得以實現。以道家學術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種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能夠超越現實的美。道家認為現世的美是有限的,無所謂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真實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從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審美觀是以樸素、不加修飾為審美的價值原則的。常生活審美大眾化的今天,審美的視野不應該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應該向更深層次遞進。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中,新媒體藝術正以嶄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新媒體藝術不僅推動了藝術領域的發展,還促進了其與不同領域的合作,現在的新媒體藝術已經潛移默化的滲透于生產生活多個領域。要想使新媒體藝術發揮更好的作用,還要對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進行研究,以便為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湯宇時.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轉型[J].中國傳媒科技. 2010.(08).

[2] 李宏梅.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媒體產業[J].國際學術動態.2009.(01).

篇(6)

新媒體藝術作為時代藝術的主流形式,在藝術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體藝術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與傳統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統藝術是以人文觀念為基礎的,能夠更好的反映出藝術家的思想,新媒體藝術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加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形成的新興技術。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就要對傳統藝術進行研究。

一、新媒體藝術概念及重要性

(一)新媒體藝術概念

雖然新媒體藝術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人們將其理解為先進的技術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這種藝術是以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來表達先進的藝術觀念的,現在以網絡為主要傳播媒介,主要將計算機和電路傳輸連接在一起的藝術。其不僅包括光盤,還包括網絡藝術、數字錄像藝術及網絡廣播藝術等。現在的新媒體藝術是以研究為對象的,其利用的是現代化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電腦、網絡廣播為一體的新型傳播手段,作為藝術作品主要創作材料,來表達藝術家個人的獨特觀念,事實上可以將其理解為用多種手段來表現藝術作品的總稱。因此,新媒體藝術與技術的緊密相連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媒體藝術概念還會有新的內涵,同時也會有新的藝術家作品出現,為新媒體藝術增添新的色彩。

(二)新媒體藝術重要性

藝術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別是現在。新媒體藝術不僅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同時也將傳統藝術和新時期的藝術聯系在一起。這種藝術在融合傳統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將先進的技術融入到其中,使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以新的形勢體現出來。新媒體藝術用這種先進的手段展現出來對現在的藝術實踐和程序的過程是比較重要的,是以先進的技術作為新的藝術語言來表現的。新媒體藝術作為當代的藝術的載體,能準確的反映出現代藝術的特點信息密集、時空縮略、群體作用增強等。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新媒體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中,其不再是一種藝術,也漸漸成為人與信息之間的橋梁,成為當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們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體藝術并賦予其新的內涵,還需要將其與世界聯系在一起。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藝術手段將會越來越發達,與人們日常生活也將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未來的新媒體藝術中,文化將會成為人們交流的重點。同時新媒體藝術所擔負的使命也將會越來越重,不僅擔負著連接現實世界的使命,還擔負著與數字世界接軌的使命。只有將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體藝術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新的形勢下,可以使人們對新媒體藝術更加感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反復琢磨,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去選擇、詮釋它。新媒體藝術正以一種新的態勢影響著人們的行為與思想,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使藝術和其他領域進行有效的交流,還促進了藝術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藝術將會滲透到更廣泛的領域,不僅對藝術領域有所影響,對其他領域也將會有所影響。

二、人文價值與新媒體藝術的聯系

(一)內涵上的交叉與學科體系的相對獨立

當今世界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可以將不同的載體融合在一起,科學與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重要的,當這兩種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時,科學與藝術的界限變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觀念和技術觀念在這一時代卻顯得相對融洽些,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人文觀念和技術觀念之間的界限也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不確定性的問題,要明確藝術與科學的概念,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只有明確的區分二者概念,并時時關注科技的新趨勢,不斷的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扎實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創作出更新、更優秀的作品來。

(二)二者互為交融和相互促進發展

這主要體現在藝術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觀念及獨特的思維方式,才能稱為真正的藝術創作,僅靠技術對其進行完善是比較空洞的、缺乏靈魂的作品。新媒體藝術的是藝術家在確定自己風格之后,以傳統藝術手段將其表現出來,再用技術對其進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藝術創作。如當代的舞蹈藝術就是通過舞蹈演員用最傳統的表演方式進行表演,再通過電視鏡頭將其保存起來,在滿足現實大眾影響的同時,也能對后世有所啟發。它打破了傳統的以書畫、壁畫為基礎的傳統藝術,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加上了現代化技術,使舞蹈藝術更具直觀性、真實性。舞蹈的編排是藝術家個性、思維的產物,其所強調的是創作的人文觀念性。而電視媒體將舞蹈藝術以新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使舞蹈藝術更加生動活潑,因此,傳統藝術和新媒體藝術是相輔相成的,是人文觀念和技術的統一。如果藝術家只就傳統藝術進行創作,而不采用先進的技術對其進行加工修飾,那么這種藝術只能稱得上是藝術。如果只是一味的追逐于技術,沒有藝術家獨特的思維活動,那么藝術只能作為一種表現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體創作中,人文觀念和技術性觀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同時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只有將傳統的藝術和新技術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體藝術更好的發展。

三、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

(一)人文價值在新媒體藝術中的體現

真正的藝術是思維和技術結合,藝術作品創作蘊含著人獨特的思維,才是真正的藝術創作,而僅以技術的形式完成的藝術創作,不是真正的藝術。只有將藝術和思維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詮釋新媒體藝術。如2010第16屆廣州亞運會中就使用了新媒體藝術,廣州亞運會相關狀況通過記者實地采訪,通過網絡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最后以網絡的形式傳播給大眾,真正的實現一人一媒體。以互聯網的方式播報新聞和信息傳播,不僅信息源廣、姿態多樣,還能迅速、及時的向全球傳播。此外,這種信息傳播途徑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的進行修改。這種新媒體藝術不僅使人們更好的了解亞運會賽事相關情況,還能提高媒體傳播效率,同時也能將藝術創作和技術結合在一起,詮釋出新媒體藝術的價值。

(二)新媒體藝術中審美人文價值

隨著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大眾文化傳媒時代,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將文化資源跨地區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領域的營銷態勢,是人們開始關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觀。人們常將市場和消費機制也漸漸的融入到審美和藝術領域。在新時期內,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評價不僅僅是少數的專家和學者的責任,廣大的群眾有了參與評價的權利,如通過新媒體藝術傳播的電視劇、電影,其收視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眾參與并進行客觀的評價,才可以實現的。但是在評價的過程必須要適度,只有對文化有清醒的認識,并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才能使真正的美學得以實現。以道家學術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種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能夠超越現實的美。道家認為現世的美是有限的,無所謂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真實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從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審美觀是以樸素、不加修飾為審美的價值原則的。常生活審美大眾化的今天,審美的視野不應該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應該向更深層次遞進。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也在不斷的發展中,新媒體藝術正以嶄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新媒體藝術不僅推動了藝術領域的發展,還促進了其與不同領域的合作,現在的新媒體藝術已經潛移默化的滲透于生產生活多個領域。要想使新媒體藝術發揮更好的作用,還要對新媒體藝術中的人文價值進行研究,以便為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湯宇時.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轉型[J].中國傳媒科技. 2010.(08).

[2] 李宏梅.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媒體產業[J].國際學術動態.2009.(01).

篇(7)

中外文摘期刊當初“基因”同源,都是“心靈雞湯”。創刊于1922年的美國《讀者文摘》,以溫情和人性見長,“用持久的、人性的東西打敗了時尚的、熱點的東西”。通俗地講,這“持久的、人性的東西”,就是“真、善、美”,所以,它被奉為美國人的“心靈雞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文摘期刊《讀者》,創刊以來,也長期堅持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雞湯”。由于《讀者》的巨大成功,中國興起了一大批“心靈派”的文摘期刊。這些刊物以人文關懷與心靈滋養為特質,編選海內外精美佳作,核心讀者鎖定青少年,發行量都非常大。所以,長期以來,“心靈雞湯”在中國期刊市場上蔚然成風。直到2005年,《Vista看天下》及之后的《博客天下》《精品·閱讀》等相繼問世,才打破“心靈雞湯”一統“江湖”的局面。這些新銳們的共同特點,都是新聞類文摘期刊,且大多不走“心靈雞湯”的路線。新聞類文摘期刊《精品·閱讀》,明確以“縱覽天下、傳播智慧”為辦刊宗旨,一改傳統型文摘期刊那種“細水長流”式的“激揚智慧”,而是志在成為“中國人的心智讀本”。

為什么在新媒體時代,文摘期刊要舉起“心智”大旗?像早期的《讀者文摘》自創刊以來,一直是美國家庭的“最愛”。然而,當互聯網時代來臨,美國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能夠從網絡上獲取更為快捷、更為新鮮的資訊時,作為“心靈雞湯”的《讀者文摘》,便江河日下。2009年,它第一次申請破產保護。2013年2月,它又第二次申請破產保護,前后僅僅相隔四個年頭。

“心靈雞湯”的趨冷,在中國也略見端倪。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外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編撰的《傳媒藍皮書·2013年中國傳媒發展報告》顯示,雜志閱讀正從大眾人群走向高端化和精英化。作為現代都市人“心靈雞湯”的文摘類、家庭情感類雜志,讀者對其的閱讀喜好程度正在下降,并成為所有雜志類別中閱讀率下降非常明顯的種類,而深度閱讀雜志的市場保持上升勢頭。新媒體在閱讀習慣和讀者結構等方面,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速成、淺顯、功利的“淺閱讀”成為時代的特征,而當“淺閱讀”大行其道時,恰恰給建立在價值判斷基礎上的“深閱讀”帶來了市場機會,這也是深度閱讀雜志的市場保持上升勢頭的重要原因。文摘期刊濃墨重彩開發“心智大餐”,有益于期待“深閱讀”的目標讀者繼承與汲取人類智慧的精華與營養,從而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探尋明天。

那么,新媒體時代還需不需要“心靈雞湯”?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會停止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任何時候人們都需要個心靈停靠的寧靜港灣。提倡“心智大餐”,不是要此消彼長,更非為了否定。強化智慧傳播,讓“心智大餐”與“心靈雞湯”成為文摘期刊市場的強勁雙翼,交相輝映,有利于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也有利于文摘期刊市場的健康發展。

創造性“二次傳播” 再造文摘期刊風格

新媒體憑借其交互性、全息化、及時性和海量資訊等特點,改變了現代媒體的傳播格局,也加速了媒介融合。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再造文摘期刊風格,成為其打破發展的瓶頸、謀求新發展空間的題中要義。

縱觀中國文摘期刊發展史,是勇于探索創新、不斷調整自身以適應市場之需的歷史。《讀者》當初以摘編為編輯手段,所謂“博采中外、薈萃精華”,以此“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純粹的“二次傳播”。從2003年起,《讀者》利用其品牌優勢,與國內1000多位知名作家簽訂了作品使用協議,并在此基礎上推出自己的原創版,開創了中國文摘期刊引入原創的先河。另一老牌勁旅《青年文摘》也大膽探索,在其創刊25周年之際,開辟《原創地帶》欄目,刊發原創稿件。到了2000年,《讀者》由月刊改為半月刊。同年,《青年文摘》改為半月刊,并區分為紅、綠版,2005年,又推出彩版。增加原創與縮短出版周期,增強了刊物的新鮮度與時效性,也豐富和拓展了刊物的品牌內涵,但這種探索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文摘期刊“摘編美文”的編輯思路。

《Vista看天下》等新銳期刊的出現,對文摘期刊的選編格局帶來重大突破。這些新銳期刊重視專題策劃,把海量新聞資訊作為整合對象,形成了文摘期刊的新特質。現在,中國文摘期刊僅就編輯方針而言,已形成兩大陣營:一方面是以摘編為主,原創為輔,以《讀者》《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為代表;另一方面是以策劃整合為主,摘編為輔,以《Vista看天下》《博客天下》《精品·閱讀》等為代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時效優勢喪失殆盡,遑論是“二傳手”的文摘期刊。如果僅走摘編這個“華山一條道”,難避“千人一面”之嫌,這就給新銳文摘期刊的“變臉”提出了現實要求。對讀者來說,面對信息海洋,獲取信息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獲取附加值大、含金量高的優質信息,這也給以資訊整合為主要編輯手段的新銳文摘期刊在“變身”上提出了目標。這些期刊通過爬梳、整合,將信息轉化為新知識,從而實現新價值,也實現了文摘期刊的華麗轉身,變成了創造性的“二次傳播”,因此也受到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和讀者的廣泛歡迎。

文摘期刊這個“二傳手”將來在全媒體生產和全媒介傳播中怎么發展和轉變,一時還難下定論。但有一點是清晰的,讀者對象重新定位,內容向深度挖掘,由此自然生成的精選精編精整的編輯方式,必將成為文摘期刊在新媒體時代“開疆拓土”的新利器。對文摘期刊來說,不論是傳統的“王牌軍”,還是新銳的“生力軍”,大膽創新,在題材與體裁上比眼力、專業、內功,調動一切手段,切實優化結構,實現創造性的“二次傳播”,才是創新和發展的“王道”。

提供觀點 打造思想力

當擁有了博客、論壇、微博等眾多社交性平臺后,用戶成為了這些社會化媒體的主角,越來越多的讀者扮演起了記者的角色,輿論形成與傳播的去“中心化”越來越明顯。而在這一背景下,主流媒體無一不在觀點與價值競爭中鉚足勁頭,以期把握話語權,打通“兩個輿論場”,提升自身公信力、競爭力與影響力。

其實,提供觀點,打造思想力,向來是期刊的“看家本領”。國內不少新聞期刊,把提供觀點旗幟鮮明地作為自己的辦刊追求。立志做中國最新銳時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辦刊宗旨即是“觀點供應商、視覺開發商、資訊整合商、傳媒運營商”。在國外,由于新媒體的影響,一些傳統主流大刊不是縮量發行,就是停印紙質版轉向數字出版,而英國以新聞、政治經濟觀點和深度分析為主要特征的周刊《經濟學家》,卻“逆勢飄紅”,呈現出一派令人鼓舞的氣象。談及原因,《經濟學家》集團總裁海倫·亞歷山大曾說:“還是回到我們如何理解世界這個基本點,這絕對是這個品牌的亮點:形成判斷和擁有觀點。是觀點紙,不是新聞紙。”

中國傳統型文摘期刊與新聞期刊“師出同門”,都屬于期刊這個“大家庭”,但由于中國傳統型文摘期刊的讀者定位,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素養的提高和情感的釋放,所以,提供知識,傳承優秀文化,就成為它們的目標追求。如《讀者》的廣告詞即為“選擇《讀者》,也就選擇了一類優秀文化。”《青年文摘》則以“宏揚先進文化,服務引導青年”作為辦刊宗旨。當然,這不是說傳統型文摘期刊沒有思想啟迪的功能,那種春風化雨式的思想浸潤,確實收到了“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但毋庸諱言,在人人都有麥克風,輿論競爭進入觀點時代的今天,在重大事件上發聲、打造思想力、引導輿論場,不能不說是文摘期刊的“短板”。

篇(8)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媒體形式,這些全新的媒體形式也為廣告的創意設計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提供了全新的視覺廣告形式。新媒體廣告具有傳統廣告形式所不具有的勢,信息傳播能力強,信息量大,可以說,新媒體廣告已經成為廣告發展的大趨勢。因此,深入研究新媒體廣告視覺動態設計的研究價值,對于促進新媒體廣告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廣告的視覺動態設計方式

(一)基于新媒體的動態交互設計

交互性是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形式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新媒體形式比較突出的優勢。交互性是基于人的本能和科學技術而設計的一種互動式交流形式,如果能夠在新媒體廣告動態設計的過程中得到廣泛運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新媒體廣告的個性化需求。[1]在廣告視覺動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可以充分地利用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與廣告受眾進行實時的交流和互動,從而讓消費者真正地融入到廣告之中,實現實時溝通,為受眾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官體驗,從而實現提升廣告效果的目的。一般來說,在視覺動態設計的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互動技術主要有動態感應、構建真實動態場景和進行娛樂互動游戲等形式,也可以綜合運用幾種技術,從而提高新媒體廣告的交互性,實現與受眾的交流和溝通。

(二)視覺動態設計中整合媒體的應用

在傳統媒體時代,整合媒體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視覺設計和傳播方式。在新媒體時代,整合媒體依然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廣告視覺動態設計的過程中,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在當前的廣告發展形勢下,單一的媒體形式很難滿足人們對于廣告的需求,對于廣告的傳播效力也顯得有些單薄。[2]因此,在新媒體廣告視覺動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整合媒體的問題,注重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視覺動態設計的價值。

二、新媒體廣告視覺動態設計的應用價值

(一)視覺動態設計具有增強受眾體驗的價值

在當前的廣告發展形勢下,傳統的單一式廣告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時展的需要,受眾不再是之前那種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而是主動參與并體驗新媒體廣告的樂趣。所以,在新媒體廣告的視覺動態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受眾的參與性和體驗感,實現與受眾的互動。[3]另外,優秀的新媒體廣告還注重與受眾的個人經驗和情感相結合,讓受眾可以通過廣告,激發出內心的真情實感,從而產生一定的共鳴,獲得更多的感受。因此,新媒體廣告的視覺動態設計就是讓受眾盡可能地參與和體驗廣告的傳播過程,并且能夠從廣告中獲得視覺、情感等多方面的體驗,進而可以融入到廣告之中,很好地接受廣告所要傳遞的基本信息,達到新媒體廣告動態視覺設計的預期作用。

(二)廣告傳播價值

無論是哪種廣告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化傳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識,最后達成購買行為,新媒體廣告同樣也不例外。對于廣告的受眾,即消費者而言,無所謂新媒體廣告還是傳統媒體廣告,廣告形式是否能夠有效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才是關鍵。[4]當前,消費環境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消費者對于廣告也呈現出麻木的狀態,傳統的廣告形式很難再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新媒體廣告的視覺動態設計,給傳統的廣告形式賦予了一定的新鮮感,使消費者在廣告傳播的過程中,除了接收到相應的信息以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審美需求,并且還可能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這使得新媒體廣告具有了一定的存在和發展的空間。除此之外,視覺動態設計豐富了新媒體廣告的表現力,傳統廣告的靜態形式被顛覆,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觀看和傳播體驗,并且通過交互式的形式,實現了廣告的最大化傳播效果。

三、結語

作為一種新興的廣告形式,新媒體廣告具有傳統媒體廣告所不具備的多重優勢,并且憑借其豐富的表現形式、較強的交互性和準確性,大大提升了廣告的傳播效率。因此,在新媒體廣告的視覺動態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打破常規的視覺設計形式,不斷提升設計質量,從而實現新媒體廣告的最大化傳播目的。

參考文獻:

[1]朱玲玉.數字技術對新媒體廣告形式帶來的革新[A]. 2011年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全國廣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41-48.

[2]廖鵬程.論視覺傳達設計在新媒體中勝出的有效方法――以視覺廣告為例[J].大眾文藝,2016(19).

篇(9)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本文所述的新媒體,是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上的,是一種更新的媒介形態,是多種因素如社會、技術等相互磨合的一種產物。

一方面,任何媒體都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一些特定的基礎上產生起來的,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從Web1.0技術的席卷全球,到web2.0的到來,導致了第一階段的落幕。目前,數字技術和傳播工具的迅速升級,促使媒體機構將傳播霸權轉讓給了眾多普通用戶。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這種技術的誕生,也極大的改變了當前社會的心理,人們可以在一種虛擬的世界中來滿足自己和發泄情感,同時,網絡與現實的結合,新媒體將人們的生活變成了跨地區、虛擬和真實之間的一種集體狂歡。

2 新媒體新聞的傳播與當前社會文化的變遷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各種文化信息充斥著人們,無處不在,是傳統文化和當前文化之間相互補充和滲透的時代。新媒體的崛起,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繽紛呈現。采用新媒體進行新聞傳播,直接重塑了當代人們的生活,改變了原有文化介質的面貌,逐漸的變成了一種更具有真實性和參與性的網絡文化。

1)新媒體網絡文化互動。

人們正在以極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參與到新媒體文化中,構建了一道全球性的文化景觀。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主動的尋找、發現和整合各種信息內容,同時,還能夠通過網絡新媒體,來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制作歌曲、電影和新聞等,讓互聯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2)網絡是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能夠更好的拓展和補充現實關系,變成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媒體新聞傳播過程中,網絡中的虛擬生活變得更加真實,對人們的生活影響的更加深入。如人們可以在微信中自己的生活動態,他人能夠清晰了解到用戶的生活狀態,同時,還可以通過朋友圈,來增加自己的人脈,擴大自己的人際社交圈。這樣,通過朋友圈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更加的真實可靠,有效的促進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將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和虛擬網絡相互結合起來。新媒體不單單是一種傳播媒介,已經被人們當成了社會生活工具,廣泛的應用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中去。

3)新媒體成長和蔓延速度飛快,人們的生活已經被逐漸滲透。

全球化的經濟生活早已經成型,只是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其發展速度竟會如此之快,人們的文化實踐完全脫離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如Lady Gaga在當前網絡環境下,一條消息,就可以同時傳遞給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用戶,經過朋友圈和粉絲的不斷轉發,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傳播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新媒體新聞傳播文化在發展的同時,本土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認同,新媒體將當前人們之間的溝通和彼此之間的互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僅突破了時間的限制,計算機畢業論文同時還突破了地域之間的限制,有效強化了文化認同感。

3 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商業價值

當今時代具有開放性、多元化和合作的特點,依靠傳統單一的產品和封閉經營,很難在市場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在當前的經濟時代環境下,經營環境、商業模式和消費者的行為及其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所接觸的新市場和新模式也孕育了無限商機,為眾多合作伙伴和用戶選擇了一個商業新天地。

3.1 新媒體開辟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做得風生水起的網絡商城有淘寶、京東等,同時還有眾多的B2C企業爭先恐后的入駐。此種情況,明確的說明了新媒體已經成為了眾多商家在商戰中的必爭之地。新媒體的營銷和傳播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化和對等的商業社會,消費者是網絡營銷中的主體,消費者能夠積極主動的獲取相應的商品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互動等方式實現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商家能夠不受地域、時間和階層以及文化之間的限制,只要打動了消費者的心,商家所面對的網絡市場甚至是全球

化的。

3.2 新媒體新聞傳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模式

縱觀人人網、土豆網、Facebook和flicker,它們都能夠慷慨的為廣大用戶提供一種免費的服務。商家開啟了一種全新的賺錢模式,即免費服務的方式。如現在眾多的網絡游戲,游戲本身不收取費用,但是可以通過賣增值服務進行賺錢,很多商家在網絡上打出了只要關注其微博,就能夠派送相應的優惠劵,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擴大商家知名度和獲得潛在客戶。只要是能夠讓消費者滿意、覺得有趣、有創意和具有知識性的,就很容易引爆網絡,從而實現最終的盈利,如微電影《微博有鬼》就是依靠著影片創意和用戶的積極轉發,實現了一周時間被點播幾千萬次的奇跡。

3.3 新媒體的傳播聚集了新力量

新媒體既是一種協作和聚合的過程,企業通過員工、顧客和相關利益者身上持續不斷的獲取創新性的想法和思維,從而增加了戰略資本,不斷擴大機遇。如星巴克、耐克等一系列國際知名品牌都清楚的看到了此種力量,都建立了新媒體的開放平臺,積極主動的采取集體協作和其他方式合作的手段來擴大資源。在中國也不例外,很多企業也是如此,如著名的凡客誠品,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新媒體網絡的力量,有效的實現了營銷和推廣。

4 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競爭激勵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與新媒體之間的依賴程度前所未有,人們花在網絡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網絡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等密不可分。新媒體網絡不僅影響著文化,同時還創造了很多商業價值,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只能夠緊緊把握現在,努力去理解和適應當前的新媒體,力爭讓新媒體為我們的便利生活創造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車佳桓.科技傳播的商業價值——基于新媒體技術下的考量[J].中國商貿,2013(12):23-24.

篇(10)

[5](美)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范靜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3.

[6](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4.

[7](英)齊格蒙特?鮑曼.生活在碎片中――論后現代道德[M].郁建興,等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78.

[8]潘小慧.四德行論[M].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志社,2007:38.

[9][10]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202-203,254.

[11]樊浩.現代教育的文化矛盾[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22-28.

上一篇: 快速思考的方法 下一篇: 網絡溝通的含義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综合婷婷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第六页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先锋全部色资源在线免费网站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