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43:59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脊柱手術的護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55-02
引言
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脊柱手術也在醫學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在脊柱手術方面上,會出現一些方面的問題,比如:硬脊膜和蛛網膜損傷。然而在脊柱手術過程中,如果沒有對損傷的硬脊膜裂口進行嚴密的縫合,會產生一些術后問題,即術后腦脊液漏。這種手術疏忽僅僅對術后病人的身體恢復產生不良的影響,更為甚者會產生化膿性腦膜炎,影響到病人生命安全。如果一旦發生化膿性腦膜炎,必須地去大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果的治療和護理,從而有利于腦脊液漏的愈合。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通過對研究小組中67病例進行行脊柱后路手術分析,探詢相應治療的研究方法,其中有7例并發腦脊液漏,創傷致硬脊膜損傷出現2例,手術醫源性損傷致硬脊膜損傷出現5例。
1.2 腦脊液漏的臨床診斷:患者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有硬脊膜損傷或腦脊液漏癥狀發生。同時手術后,患者的切口處敷料會出現滲透現象,并且滲出顏色為紅色或淡紅色,對切口處替換輔料時,切口內有淡紅色或清亮滲液,并且輔料很快對傷口處進行滲透。
1.3 腦脊液漏的臨床治療方法:對病人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針對硬膜損傷患者,醫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解決辦法。當遇到病人切口處裂縫小的情況,使用止血紗布進行封堵填塞,同時對于切口處附近的肌肉和皮下組織進行嚴密的縫合。如果遇到患者的硬脊膜缺損面積大的情況,往往不能采用直接進行縫合,一旦縫合,勢必會對患者的切口處產生馬尾或脊髓的環形卡壓。正確的做法是:在髂骨處切取比缺損面積稍大的筋膜片平鋪在缺損的硬膜表面,然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針對病人的術后護理,需要采取一下幾個方面:1)護理。對患者采用適當的臥位,具體操作為,患者在床上俯臥,抬高床尾,使得病人處于頭低腳高位,根據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側方,宜采用健側臥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臥位或俯側臥位,同時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側臥位的角度一般不超過45°,這樣做的目的是腦脊液難以滲出。2)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局部護理,具體操作為,對切口處進行加壓包扎,切口敷料干凈無菌。3)對患者進行全身治療護理,具體操作為,預防感染,配合使用相應的抗生素,同時用生理鹽水緩解低顱壓。4)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具體操作為,詳細縝密地觀察病人的病情,一定要記錄引流量和更換引流袋和拔管時間,妥善固定引流管,術后引流管不宜負壓吸引,可接無菌引流袋進行常壓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時先夾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開,手術切口處愈合,拔管后腦脊液滲出通道阻斷,腦脊液漏即可停止。5)如果病人的患病時間較長,需要防治電解質紊亂。
2 研究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發現,手術過程中,有4例通過使用填塞封堵止血紗布或生物蛋白膠覆蓋的治療方法,使得患者的切口得以快速愈合。有3例由于抬高床尾,對病人的切口部位產生一定的壓力,從而使得切口部位可在10-14天得以愈合。還有1例,在置管持續引流中,產生了一些癥狀,諸如:頭痛、惡心低顱壓等,針對產生的癥狀,醫生及時給病人進行補液,調整和管控引流量,從而使得病人的癥狀消失。患者通過手術后,由于采用的防治和護理措施得當,患者的切口處沒有任何的感染癥狀。
3 討論
通過實驗的研究,我們可以針對臨床實驗進行相關討論,脊柱手術常見的并發癥是損傷硬脊膜形成術后腦脊液漏,硬脊膜損傷累及蛛網膜的破裂,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失去了天然的屏障,然而由于沒有了天然硬脊膜的保護,閉合的腦脊液循環系統與外部環境相通,勢必會對傷口產生感染,危機患者的生命安全。針對疾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醫生一定要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對病人的傷口及腦脊液漏進行嚴密的縫合。隨著我國醫學的不斷發展,脊柱手術也在醫學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脊柱手術方面上,會出現一些方面的問題,比如:硬脊膜和蛛網膜損傷。手術過程中產生腦脊液漏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分析的情況如下: 骨折和外傷后導致的硬脊膜的損傷;骨化的后縱韌帶與硬脊膜粘連嚴重(個別硬膜有骨化);突出的椎間盤或骨贅與硬膜有粘連;醫生的手術經驗欠缺,以及手術過程中的操作出現問題等。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時,一定要謹慎避免腦脊液漏的發生。認真嚴密的手術操作,可以減少或避免腦脊液漏的產生,從而使得手術可以到達預期的理想效果。針對切口處的傷口愈合,主要收到兩種因素的影響:硬脊膜的缺損及腦脊液壓力。節段性的根動脈是硬脊膜的血液的主要來源,在進行血液分配的過程中,當根動脈在進入神經根前,把一部分血液分支到硬脊膜,從而使得硬脊膜中的血液得到足夠的供應。由于硬脊膜有充足的血液得到供應,因此,恢復和自愈能力就大大加強了。如果在手術的過程中,硬膜撕裂時,醫生必須嚴密縫合。當遇到病人的硬脊膜缺損面積大的情況,往往不能采用直接進行縫合,會導致產生對馬尾或脊髓的環形卡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切口處的軟組織提供良好的修復環境,從而使得硬膜的有效愈合。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醫學高科技的發展,很多的學者建議提倡以人工硬脊膜修補缺損者。因此,通過患者在床上俯臥,抬高床尾,使得患者處于頭低腳高位,這樣做的目的是腦脊液難以滲出,也可以減小局部壓力,加快硬脊膜缺損處組織的愈合。可見,影響硬膜愈合的主要因素是腦脊液壓力。因此,針對術后的患者,需要保持正確的臥俯姿勢,有利于身體的硬膜的快速愈合。
參考文獻
[1] 謝步章,等. 胸腰椎手術后腦脊液漏的防治[J]. 山西醫藥雜志,2008,2(37):132-133
The spinal tuberculosis round the nurs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
XuXiuying WenJing
【Abstract】spinal column tubercle often the adoption focus clearance, bone grafting, such as bone and spinal column fusion etc..For make sufferer's ability very Good of match surgical operation, insure surgical operation of success, decrea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ime detection, adopt necessity of measure, establishment detailed of nursing plan combine tight implement is a surgical operation success essential to have of assurance.
【Keywords】spinal tuberculosisround of surgical operation periodnursing
脊柱結核是一種繼發性病變,發病率約占骨與關節結核的2/3。在整個脊柱結核中,腰椎的活動度最大,所以腰椎結核的發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頸椎、骶椎較少見。
脊柱結核發病緩慢,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局部疼痛、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當椎骨嚴重破壞時,可致脊柱后突畸形,截癱等。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出現神經癥狀等手術指征時,可進行手術治療。常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脊柱融合等術式。為使患者能很好的配合手術,確保手術的成功,減少術后并發癥,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1 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多數患者病程較長,癥狀較重,住院期間心情復雜,尤其是對疾病的恐懼,擔心愈后,還有一些病人為經濟情況而愁眉不展。針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首先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安全性并舉一些成功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其次,對于癥狀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在情感及經濟上的支持,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增加信心,配合治療。
1.2服用抗結核藥物:術前要繼續服用抗結核藥物,在服藥期間,密切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和毒副反應,并向患者說明有些藥物服用時的注意事項和用藥后可能發生的反應。
1.3飲食護理: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尤其在并發膿腫后,消耗量增大,常出現低蛋白血癥,如不能及時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則很難耐受手術的創傷。所以,我們應向病人介紹飲食治療的重要性,制定合理飲食方案,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如:瘦肉、魚、蛋類、豆類、新鮮水果和蔬菜等。
1.4臥床護理:脊柱結核的患者要絕對臥床,以減輕脊柱活動,防止脊柱變形及神經受損。臥床后,由于和習慣的改變,病人不適應床上解大小便。此時,我們要講解練習床上解大小便的重要性,指導并教會其在床上解大小便的正確方法,為術后長時間的臥床做適應性的準備。
2 術后護理
2.1生命體征的觀察:了解病人的麻醉和手術情況,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進行相應的麻醉術后護理,注意觀察呼吸的變化。胸椎手術易損傷胸膜,如果術中發現有胸膜破裂,能及時給予修補,若未發現易發生氣胸等并發癥,因此,觀察呼吸的變化十分重要。
2.2:術后暫取平臥位2~3小時,以便壓迫止血,然后根據病情每2~3小時翻身一次,保持正確的方法,防止脊柱的扭曲,翻身的同時按摩受壓處皮膚及骨突出,促進血液循環,保持床鋪的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
2.3觀察切口的滲血情況:由于胸腰椎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多,術后切口常放置引流管并接負壓壺,以便引出滲出液,要務必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管腔受壓,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每
日更換引流壺。
2.4觀察脊神經功能、指導康復訓練:由于手術后脊柱不穩,手術牽拉可造成脊髓的損傷,術后應密切雙下肢運動功能,通常與術前相比較,功能有所改變,說明脊神經壓迫癥狀有所緩解。術后三日后鼓勵病人床上活動上肢,同時被動活動雙下肢的各關節,防止關節僵直、肌肉萎縮,活動量以病人的承受力來定,循序漸進,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疼痛、乏力等癥狀應暫活動。
2.5加強心理護理及生活護理:術后病人身心處于極度的痛苦狀態,要及時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多與其交流,耐心解釋各種問題,消除顧慮,配合治療。
2.6預防術后并發癥:①肺部感染:術后由于病人傷口疼痛,尤其咳嗽時疼痛加劇,病人不愿咳嗽、咳痰,容易造成呼吸道不暢而發生墜積性肺炎,故應鼓勵并協助排痰,翻身時輕拍胸背部,以于痰液的咳出。②腹脹及便秘:術后三日內禁食牛奶及豆制品,要給予流質、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這是因為術后腸管麻痹,腸蠕動減慢,加之乳制品及豆制品容易引起腹脹,此時要指導并協助患者沿結腸走向自上而下進行腹部按摩,刺激腸蠕動減輕腹脹及便秘。如有便秘,可用開塞路、石蠟油等潤腸緩瀉藥物。③防止泌尿系感染:對于留置尿管的病人,每日用0.1%的新潔爾滅清洗尿道口2次,每3~4小時或有尿意時一次,以保持膀胱的舒縮功能。每日用0.9%生理鹽水250m1+慶大霉素32萬u進行膀胱沖洗,每日更換尿袋,每周更換導尿管。④加強營養:術后病人消化功能紊亂,影響營養攝入,術后病情穩定后,應給予高蛋白、高營養、高維生素的飲食。及時了解病人進食及消化情況,對病人膳食進行合理調整。
3 出院指導
術后繼續服抗結核藥物9~12個月,服藥期間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加強營養,增加機體免疫力,避免過度疲勞,繼續臥床6個月左右,定期復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脊柱后路手術的98例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齡在21~73歲,平均年齡為(38.27±1.59)歲。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57例,硬膜外麻醉患者41例。患者手術時間在1.8~4.2h,平均時間為(2.8±0.6)h。患者的手術類型:行腰椎間盤摘除術24例,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術27例;頸椎前后路鋼板內固定術16例,胸椎骨折內固定術31例。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時間、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告知相關的注意事項;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有效緩解其不良心理反應;介紹疾病的知識和治療方法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護理。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術前訓練。在脊柱后路手術治療中,其耗費的時間比較長,由于患者一直處于俯臥位,極易產生不適感。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指導患者做一些適應性訓練,在患者面部方放置一塊硅膠軟墊,并且在膝下、左右髂部、腳脖、左右兩肋部各放置一塊海綿墊,以俯臥位姿勢保持1~2h,讓患者提前適應,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力。②的正確放置。在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保持正確額,即保持患者脊柱處于自然平直狀態,同時將肌肉松弛,患者的胸腹壁與手術臺保持懸空。為了將患者頸部充分暴露出來,需要讓患者保持頭高腳低位,同時雙肩低平向后,將頸椎椎體間隙充分暴露出來。在安置的過程中,需要在確保導管、氣管、導尿管通暢之后,讓醫護人員分開=站于患者兩側,首先將患者側成90°,然后將患者的頭背部、腰骶部、雙下肢托扶起來,確保脊柱呈水平位,將患者抬起并翻轉90°,讓其處于俯臥位。此外,在翻轉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的動作一定要準確、輕柔。③穩定。在手術過程中,有些患者的身體會發生移動,從而造成墊的滑出。因此,在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個支點,看其是否出現移位現象,特別是在脊柱外傷患者的手術治療中,必須要保障其脊柱的穩定性,否則會加重患者的神經損傷。
1.3觀察指標 有護理人員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經不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8.16%)明顯低于對照組(24.49%),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是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術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齡18~52歲,全部患者均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術后隨訪2年效果良好。
2 護 理
2.1 術前護理
2.1.1 患者準備 為適應手術臥位,術前1周即開始行俯臥位訓練,腹部墊硬枕,使身體呈拱橋型,一日二次,循序漸進,直至患者適應為止。訓練患者床上排便及有效咳嗽;,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根據患者各自不同的情況,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維生素和低脂肪飲食,并注意補充少量的鋅。多進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預防便秘,術前2周停止吸煙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和適應手術的能力,盡可能消除各種手術不利因素。
2.1.2 術前準備 手術前常規檢查,術前給予留置導尿,鼓勵患者多飲水,加強會陰護理,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皮膚備皮范圍包括整個背部,上至鎖骨上部,側至腋后線,下及臀部,左右兩側腹部,前至正中線,下至髂前上棘。如術區靠近會,消毒前可用帖膜將其封閉,防止消毒液流入,給患者帶來傷害。
2.1.3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治療造成機體創傷,甚至危及生命,患者會因此恐懼,擔心手術是否成功,疼痛能否忍受,是否會有并發癥、后遺癥等,患者情緒低落,心理壓力大,我們重視患者的心理疏導,及時和患者接觸溝通,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術前的準備及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處理的方法,以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醫護工作。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心理需求,針對具體病情,作出細致的解釋、安慰工作,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生理應激反應,使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2 術后護理
2.2.1 護理 腰椎麻醉患者術后4天給予平臥位,避免上身抬高或坐起,以減少腦脊液漏的發生或因顱內壓過低導致頭痛。生命征平穩后,注意臥位的更換,采取平臥位與左右側臥位交替。嚴格軸線翻身,避免軀體過度扭曲。為減少腰部術后切口處滲血滲液,給患者佩戴彈力腰圍。經前路手術后給予去枕平臥位,頸部空隙用小軟枕塞滿,使頸部處于輕度過伸中立位;側臥時用軟枕墊高頭部與肩平。禁忌頸部過屈或過伸及旋轉。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給予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麻醉清醒后可根據情況給予睡軟枕。硬膜外麻醉患者應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采取去枕平臥位或墊枕平臥位。
2.2.2 呼吸道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有痰液及時咳出;手術后1~3天堅持咳嗽、咳痰、擴胸運動及深呼吸運動;同時,為了幫助患者有效排痰,指導和協助患者翻身、扣背,注意扣背正確方法是從下到上,從外到內;當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采取電動吸痰。
2.2.3 傷口引流的護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勿使引流管扭曲、打折。引流管應掛于床邊,不能高于傷口位置,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及時向醫生反映病情。
2.2.4 術后活動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主張術后早期活動。術后護理需要很好地計劃與組織,制定護理計劃表,確定每天的康復治療目標。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在床上做一些局部活動,如擴胸運動、四肢關節的運動、下肢直腿抬高運動,手指、腳趾的運動等。具體執行方法如下:(1)頸椎手術患者:手術2~3天后,在醫生指導下下床活動,但一定要有頸托固定頸部。(2)除頸椎外的脊柱手術患者:術后2~3周后,傷口愈合好,在醫生指導下,戴上腰部支架可下床活動。否則,應臥床休息3~6月,方可在醫生指導下下床活動。
2.2.5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 頸髓損傷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礙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3],因神經功能的恢復要在術后1年到1年半,術后第二天即可開始進行膀胱功能訓練。無菌性間歇導尿是目前脊髓損傷膀胱功能訓練的首選方法,每天準備數根合適型號的消毒導尿管,患者感覺膀胱鼓脹時即行導尿,排盡后拔出尿管。皮膚護理 患者長期臥床,皮膚及皮下組織長期受壓,一旦形成褥瘡很難愈合,應保持被褥平軟、干燥、無皺褶、無渣屑。骨突起用棉墊、氣圈墊起,每2~3h協助患者45°軸式翻身,嚴禁脊柱扭曲。定時用溫水擦浴,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加強支持療法,改善全身營養狀況,預防褥瘡的發生。保持四肢于功能位:擺放時一定要將四肢置于功能位,防止過伸,避免血管、神經受壓,引起嚴重后果。如擺放胸腰椎前路時,要在腋窩處墊圓枕,防止臂叢神經受壓。
2.2.6 飲食 術后盡早地恢復正常口服飲食也是快速康復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研究表明早期恢復口服飲食可以減少手術后的感染并發癥 ,縮短住院時間,能有效地緩解術后惡心、嘔吐及腸麻痹,可以幫助患者更好地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患者麻醉消除后根據病情鼓勵患者進食少量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患者無不適后可進食易消化、可口、營養豐富的普通飲食,必要時可靜脈補充能量。
2.3 出院指導 出院指導的重點是自我管理[4],這是目前國內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強調病人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包括教給病人解決問題的技巧,對病人進行持續的指導,協助他們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其內容包括:傷口的自我護理,飲食的指導,日常的生活活動,保持正確的姿勢,應該避免的一些活動,如彈跳床、翻跟斗、保齡球、騎馬、滑板、溜冰、潛水及劇烈的運動,以防止內固定脫位及脊柱受傷。有腰部支具的講清如何穿戴及穿戴的時間,遵醫囑定期回院檢查,及檢查內容注意事項等。
3 體 會
圍手術期護理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中是不可缺少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圍手術期護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復。我院地處高原地區,全部觀察病例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患者并發癥少,康復較快。這個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具體體現,應當廣泛根植于護理人員的意識中,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江志偉,李 寧,黎介壽.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外科雜.2007,27(2):131~133.
【關鍵詞】 脊柱手術;腦脊液漏;護理
腦脊液漏是脊柱手術后并發癥之一,持續腦脊液漏會阻礙切口愈合,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致傷口不愈、傷口感染,甚至椎管內感染。我科自2005年以來共行脊柱手術346例,術后并發腦脊液漏7例。由于及時發現,并采取正確的處理與針對性的護理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術后并發腦脊液漏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5.3歲。腦脊液漏均發生于腰段,發生的時間為術后1~3 d,均為保守治療后治愈,腦脊液漏停止時間為4~8 d,平均4 d,無1例發生腦脊髓膜炎。
2 護理
2.1 嚴密觀察病情
術后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每小時測1次,直至平穩。觀察病人有無頭昏、頭痛、腰痛、頸項強直等癥狀,同時保持病室空氣流通,光線良好,溫度、濕度適宜。脊柱手術后一般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性質和量,早期發現腦脊液漏可以通過觀察切口引流液進行診斷。術后24 h內引流液為血性液體,一般不超過300 ml,術后第3天逐漸減少。若24 h后引流液明顯增加,色稀薄,為淡紅色或淡黃色,可考慮為腦脊液漏的可能。鑒別腦脊液漏的方法為:將一滴引流液滴于紗布上,若血跡周圍出現淡紅色血暈即為腦脊液[1]。
2.2 護理
一旦發生腦脊液漏,應及時抬高床腳20~30 cm,取頭低腳高位。同時取俯臥位對手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至關重要[2]。可以讓病人俯臥位和側臥位交替進行,即俯臥1 h后,側臥10 min,降低胸腰段壓力以減少滲出。若引流量逐漸少至100 ml以下,3 d引流管無腦脊液流出,則為腦脊液漏已痊愈。在腦脊液漏愈合前,禁止坐起或下床活動[3]。
2.3 切口護理
腦脊液漏時由于切口滲出較多,切口敷料潮濕,腦脊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不但漏口皮膚切口難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甚至波及顱內危及生命。因此,應杜絕一切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應盡快拔除引流管,更換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換藥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必要時局部加壓包扎或加密縫合。對已有感染的腦脊液漏,不能抬高床腳及腹帶加壓包扎,以免下腰部炎性腦脊液流向腦部或椎管其他部位,形成或加重腦膜炎。本組無1例病人術后發生感染。
3 預防
術中避免損傷硬脊膜,術后經切口椎旁肌放置引流管,并嚴密縫合腰背筋膜。術后返回病房,護士應安置患者于正確,避免脊柱扭曲,正確放置引流袋位置,應低于切口部位,防止逆流。術中已發生硬脊膜損傷或疑有腦脊液流出者,術后不宜負壓引流,可接無菌引流袋常壓引流,并嚴密觀察引流液量及性狀。護士應向醫師了解術中情況,有無硬脊膜損傷及硬脊膜縫合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進行針對性護理。
【參考文獻】
[1] 劉衛華,蓋 蕓.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髓損傷患者80例護理體會[j].河北醫學,2003,8(3):270.
(聲明:本站文章僅給需要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交流學習參考。翰林醫學免費 提供。部分資源由工作人員網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發現有哪部分資料侵害了您 的版權,請速與我們后臺工作人員聯系,我們將即時刪除。客服qq:88970242.后臺 工作qq:928333977)
腦脊液漏是脊柱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學者統計其發生率約為2.3%~4.9%。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除了椎管條件、粘連等本身因素外,不適當的手術操作也是造成腦脊液漏的重要原因。發生腦脊液漏后,如處理不當往往可形成腦脊膜假性囊腫、神經根損傷,嚴重者導致傷口感染不愈、蛛網膜炎或腦炎甚至死亡等[1]。我科2004年1月~ 2008年12月,共實行脊柱手術205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5例,發生率為2.4%。由于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沒有發生腦脊髓膜炎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3例,女2例,年齡46~54.5歲,平均52.1歲,均發生于胸、腰椎段的手術,3例是發生于腰椎間盤突出合并椎管狹窄者,2例為腰椎爆裂型骨折并發硬脊膜損傷的患者。發現腦脊液漏的時間為術后2~3 d,4例采用保守療法,1例給予硬脊膜重新修補后愈合。本組病例在發現腦脊液漏后,均在48~72 h拔管,然后采用加壓包扎或封閉漏口、用沙袋壓迫切口等措施,5位患者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觀察與護理
1.生命征的觀察和環境的要求
手術后遵醫囑給予去枕平臥6 h,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1次/h,并準確記錄,直至平穩。觀察病人有無頭昏、頭痛、腰痛、頸項強直等癥狀,同時注意觀察雙下肢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術中誤傷脊髓或麻醉意外。一般6 h后雙下肢尚不能動彈,甚至感覺也沒有恢復者要及時報告醫生,查找原因并作出必要的處理。病室要求安靜,空氣流通好,溫度和濕度適宜,避免嘈雜,使病人能很好地休息。
2.引流液的觀察
脊柱手術后,一般都放置引流管,這樣有利于切口滲出物的引流,促進切口的愈合。護理上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每天從近端往遠端擠壓引流管3~5次,密切觀察和記錄切口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是否發生了腦脊液漏,主要是通過觀察切口引流液來判斷的。術后24 h內引流液多為血性液,一般不超過300 ml[2]。如果第一天引流出的液體顏色較為清淡,傷口出血停止后仍有清亮的液體流出,術后3 d引流量仍>100 ml/d,則應考慮發生腦脊液漏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將引流液送檢,并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3]。
3.心理支持
脊柱手術的病人本來思想負擔就很重,他們往往擔心萬一手術失敗后會造成終身癱瘓或殘廢,再也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當發生腦脊液漏后,病人往往緊張、恐懼,這時最好由醫生給病人說明腦脊液的來龍去脈,使病人了解腦脊液可以自生;雖然發生了腦脊液漏,只要處理正確,對今后的勞動及生活都不會有影響,鼓勵病人消除恐懼心理,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4.的護理
確診為腦脊液漏后,要讓病人絕對臥床,俯臥和側臥位相交替進行,及時抬高床尾20~30 cm,防止因顱內壓過低而發生的頭痛。一般病人在拔管后用棉墊加壓包扎傷口或用包有無菌巾的500克左右的沙袋壓迫切口3~5 d。經處理后硬脊膜能夠自行修復,腦脊液漏即停止。在腦脊液停漏后3 d將患者改為平臥位[4]。
5.防并發癥的護理
引流管和傷口是最常見的感染來源。引流管要妥善放置,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受壓、扭曲和因過度牽拉而自行脫出。發生腦脊液漏后,不但切口難以愈合,而且容易引起逆行感染,重者可波及顱內,危及生命。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的發生。其中包括保持敷料和床上用品及衣物的清潔、干燥,更換引流袋時,一定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引流袋放置的位置要低于切口的出口部位,防止因引流液逆流而引起逆行感染。除了預防因引流管和傷口而引起的感染外,還要防止其他因素引起的感染,如減少人員流動;指導病人戒煙,注意保暖,進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防止呼吸道感染發生;定期翻身,多喝水,防止壓瘡和泌尿系的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6.飲食護理
術后病人由于需臥床時間長,食欲差等可導致腸蠕動減慢,容易發生便秘。飲食護理中應給病人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配合給予按摩腹部等措施,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給病人多喝水,以減輕便秘所造成的腹壓和顱內壓增高,也可以達到減少腦脊液從硬脊膜裂口滲出的目的。討 論 腦脊液漏在脊柱骨折病人中可以由骨碎塊直接損傷所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發硬脊膜撕裂傷的發生率為18%~64%;如術中未給予修復可導致腦脊液漏發生。除了原發性損傷外,大部分為醫源性。發生原因有椎管狹窄嚴重、黃韌帶肥厚壓迫硬脊膜并與其粘連、突出的椎間盤較大與硬脊囊粘連較重;按摩、多次注射類固醇藥物及多次手術后硬脊膜與周圍粘連造成手術困難、引起硬脊膜撕裂。另外術者經驗不足,手術動作粗暴等也可造成腦脊液漏[1]。本組病例均在發現有腦脊液漏后48~72 h拔管,并加壓包扎或重新縫合漏口、用沙袋壓迫切口等。經處理后傷口3~5 d硬脊膜能夠自行修復,腦脊液漏停止。腦脊液漏停止后,最好繼續保持治療,2~3天后恢復正常,防止因過早平臥造成壓力增大而再次發生腦脊液漏;避免用力咳嗽和排便等也是預防再次發生腦脊液漏的關鍵。術后用常壓無菌引流袋接引流管,一旦發生腦脊液漏,要及時給病人作好解釋工作,及早報告醫生,并根據醫囑做正確的處理和準確的記錄。床上用物、衣物和傷口上的敷料要保持清潔、干燥,這對防止感染十分重要。在此期間要特別注意全身情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差者應靜脈補充營養,以利于病人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1]初同偉,周躍,王建,等,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護理[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8,1(22):63.
[2]鐘俊,明江華,彭昊,等.腰椎手術合并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處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1,9(5):305.
【關鍵詞】脊柱側彎;圍手術
脊柱側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幾個節段向側方彎曲形成一個弧度。該畸形不單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長度都會有變化。嚴重者可影響到呼吸功能、心臟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彎度特大者會產生截癱.脊柱側彎分先天性、特發性等,以特發性多見,約占7 3%。我科自2008~2011年共收治特發性脊柱側彎病例8例,行脊柱后路脊柱側彎矯形加植骨內固定術,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脊椎側彎矯形術為重大手術,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工作非常重要,現將相關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中女5例,男3例,其中12-20歲7例,55歲1例,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兩側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均65度(40~95度)。經CT或MRI檢查確診后,行脊柱后路矯形加植骨內固定術。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脊柱側彎患者,由于身體上的畸形諸如駝背、身材矮小使得他們感到自卑,但在他們內心既對矯形抱有較大的期望,又恐懼手術的疼痛和風險。因此,我們首先以同情關心的語言問候,使患兒對醫護人員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長說明手術有關知識,術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介紹這種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及患者的擔憂。從而使他們奠定了積極配合治療、順利度過手術期的思想基礎。
2.1.2 術前檢查:檢查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及括約肌功能,常規行脊柱全長過伸過曲、左右側彎X線片檢查,肌電圖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觀察有無脊髓神經結構異常,有無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縱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 肺功能訓練:患者因脊柱畸形導致肺擴張受限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礙,術前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十分必要。因此,護理人員指導行?胸腹式呼吸、吹氣球、有效咳嗽、俯臥位訓練、鼓勵病人做擴胸運動等動作。常規測肺功能,術前即進行肺功能訓練,減少
2.1.4 床上進食及大小便的練習:術前3天訓練患者在床上進食及大小便,以適應手術后長時間臥床的需要,減少術后胃腸道不適、尿潴留及便秘,并詳細講解術前訓練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環境,使之能盡快適應。
2.1.5 飲食護理:應加強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含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更好地適應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的變化:術后24-48小時內持續給予心電監測, 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每2小時觀察并記錄一次, 病情平穩后每4小時觀察記錄1次,48小時內給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鍛煉,每天2次霧化吸入以助排痰,隨時保持呼吸道通暢。
2.2.2 護理:術后病人是否合適,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在搬運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緣。回病房后,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以便于后路手術切口壓迫止血和預防全麻術后嘔吐。6 h后協助病人軸式翻身,側臥位以45度為妥,身體下墊軟枕,預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轉造成斷棒,導致手術失敗。
2.2.3 引流管的護理:由于手術創面大、剝離深,因此滲血多,術后一般創口放置引流管,應密切觀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狀,定時擠捏引流管。引流液過少時,要及時檢查,排除血凝塊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暢;若出現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訴頭痛頭暈時,要考慮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腦脊液漏的可能,采取去枕平臥位或頭低足高位。當引流量24h低于50ml,顏色呈淡血性時可拔除引流。
2.2.4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由于術中牽拉、術后脊髓水腫、供血障礙、硬膜外血腫壓迫或周圍組織水腫壓迫,均可引起脊髓損傷。因此,除術中進行脊髓監測外,術后72h內應嚴密觀察雙下肢的感覺,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以及膝、踝、趾 關節的活動,并與術前比較對照,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2.2.5 胃腸道反應的觀察:由于手術牽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腸麻痹常有惡心、嘔吐現象,所以術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進清淡飲食,無腸道反應即可進食普通飲食。
2.2.6 飲食指導:術后3d內暫停進食易引起胃腸道脹氣的食品,如牛奶、豆漿、甜食、生冷食品等。應進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證足夠的熱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二便通暢。如果術后3d未排便給予緩瀉劑,如開塞露、麻人丸等,減少腹部脹氣。
2.2.7 壓瘡的預防:保持床單的清潔整齊,尿濕后及時更換。患者取平臥位,軸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時注意勿粗暴,嚴禁軀干扭曲,以防斷棒或脫鉤。
3 康復指導
康復鍛煉的關鍵是堅持不懈。
3.1 術后24h內應限制上肢、下肢鍛煉,48h后可在床上進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訓練,腹肌收縮,方法:緊縮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復至原來姿勢。
3.2術后4天逐步練習步行。首先側臥,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習慣坐位后,將雙腿懸在床邊,坐在床上,并逐漸嘗試下地站立和行走。剛開始時,由于脊柱矯形的關系,患者會感覺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變,會感覺身體不平衡,這些不適感覺將會隨著鍛煉次數的增加而逐漸減少。囑患者不要緊張。
4 出院指導
出院前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加強營養飲食,勿負重行走。撿東西時,盡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彎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動作,減少脊柱活動,預防內固定系統松脫。2年內限制任何脊柱不協調的劇烈的體育運動和做極度彎曲的運動和工作;繼續功能鍛煉。每3個月回院復查,不適隨診。
參考文獻
[1] 寧主編.骨科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70-179
[2] 李明.脊柱側凸三維矯形理論與技[M].上海: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1:144?
脊柱外科手術中,良好的手術可保持患者的術中安全,同時能為術者提供最佳的術野暴露,為手術成功創造良好條件。俯臥位是脊柱外科手術中最常用的,可造成患者身體負重點和支撐點的明顯改變。術者在操作中會對患者身體施加一定的壓力,再加上此類手術時間相對較長,以導致呼吸和循環功能障礙,神經損傷和皮膚壓瘡等并發癥。現將2009年1-10月對56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護理的措施和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56例脊柱外科手術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46歲。腰椎間盤摘除25例,頸椎板減壓6例,腰椎骨折復位內固定20例,頸椎板減壓+內固定+植骨融合3例,腰椎椎管腫瘤摘除術2例。
2 擺放方法
2.1 用物準備
凝膠頭托、大海綿墊(40cm×30cm×6cm)2個、小海綿墊(40cm×12cm×8cm)2個、棉墊若干。
2.2 安置
2.2.1 胸腰椎手術
全身麻醉后,麻醉師站在床頭已保護氣管插管的穩定;一人固定保護靜脈通路;另三人分別站在床兩側和床尾,扶持患者頭背部、腰骶部及雙下肢,維持脊柱水平位。搬動時要步調一致。并注意軀體的同軸翻轉,避免扭曲而加重脊髓的醫源性損傷。將患者平移至手術床一側,再以滾動法將患者翻轉180°,使其俯臥在手術床上。頭部置于特制的凝膠狀頭托固定,口鼻處于頭托空隙處,胸部兩側各放一個小海綿墊,減少胸部受壓,以保持正常呼吸。在髂部放置一個大海綿墊,兩小腿脛前置一個大海綿墊,固定下肢,保持小腿呈微曲狀態,雙腳懸空已防止足背及足頸受壓而影響血液循環[1]。兩上肢向上呈自然屈曲狀放在兩側擱手板上,肘關節下各墊棉墊加以保護并固定。
2.2.2 頸椎手術
頸椎后路手術時要求頸部充分暴露,先將患者置于俯臥位,除在胸部兩側各放一個小海綿墊外,另在雙肩及胸骨柄下橫墊一個小海綿墊,肩墊平手術床前緣。將頭部取適當的屈曲位,使下頜與胸骨柄的間距為1.5~2.0橫指,置于頭托上固定。在髂部與脛前各置一個大海綿墊,固定下肢后將手術床置頭高腳低15°~20°,利用身體重力的反牽引力拉開椎間隙。
3 結果
56例患者均手術順利,未出現循環呼吸系統功能障礙、皮膚壓傷、器官受損等并發癥。
4 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4.1 脊髓損傷的護理
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大小關節均處于無支撐無保護狀態。在安放過程中必須特別注意整個軀體同時旋轉,避免脊柱軸線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損傷。工作人員安放時應多人協作且動作協調一致,緩慢,穩妥,以保證患者安全。
4.2 循環和呼吸系統并發癥的護理
當患者處于俯臥位條件下由地心引力和機械性干涉可引起呼吸功能改變。當胸腹腔臟器因地心引力而壓迫胸腹壁,術者前臂倚靠患者的身體,及患者自身體重壓迫胸腹壁時可引起胸廓和膈肌運動受限,造成通氣不足、潮氣量下降和二氧化碳蓄積。此外,腹部只要輕輕受壓,下腔回流受阻,遠端靜脈壓即會上升,嚴重時可導致血壓下降[2]。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我們采用多重護理方案。首先,俯臥位墊可根據患者胸廓的寬窄和腹腔容量來調節中間空隙,使胸部腹部不受壓,患者在呼吸時胸廓能自然發放,腹腔自行舒縮,維持正常呼吸功能,使靜脈回流通暢;其次,密切觀察,對于術者及助手無意識地將肢體靠壓在患者軀體上的行為及時提醒;再次,術中進行有創血壓監測,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如發現因不當引發的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適當調整。本組中患者均未發生呼吸循環系統并發癥。
4.3 皮膚壓傷的護理
處于俯臥位時,兩側肩峰前側面、兩側肋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是身體的主要受力點。而且,這些部位是骨隆突處或皮膚肌肉脂肪較薄之處,長時間受壓易導致皮膚壓傷。因此,在放置后應檢查每處受力點,對特瘦弱者在關節骨隆突處再加棉墊予以保護。術后檢查患者受壓處,均未出現皮膚壓傷。
4.4 頭面部壓傷的護理
頭部固定在頭托時,前額和顴骨是頭面部主要受力點。因此擺放時應調整面部與頭托的接觸點,保證兩頰部都與頭托充分接觸,受力均勻。對于頭部偏向一側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受壓的皮膚,應每30~60min托起頭部1次,調整接觸部位緩解局部受壓。防止因長時間手術而造成頭面部皮膚受損。
4.5 眼部受損的護理
一些患者在全麻后會出現眼瞼閉合不全,長時間的角膜暴露會造成角膜干燥,增加角膜受損機會。而俯臥位時眼部受壓可導致缺血,嚴重時可造成失明[3]在擺放前先用金霉素眼膏涂雙眼并貼合眼瞼。安置頭托時應注意將患者眼部置于頭托凹陷處,避免眼部直接接觸頭托而使眼球直接受壓。在每次調整頭部位置后也要檢查眼部受壓情況。
4.6 器官受損的護理
女性患者的雙側乳房是重要的保護器官,因乳腺組織血運豐富,在俯臥位時受到擠壓容易引起損傷[4]。因此在擺放時因將雙側乳房置于懸空處,減少受壓,避免損傷。男性患者要注意外生殖器的保護。與陰囊血運豐富,皮膚薄,擺放時應避免其與墊接觸發生受壓損傷。本組中患者均保護良好,未發生損傷。
5 小結
在脊柱外科手術中做好手術護理,預防護理并發癥是手術室護士的職責。正確有效的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環境,使患者平穩渡過手術期。
參考文獻
1 錢蒨健,周嫣.實用手術室護理.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10.
關鍵詞: 脊柱結核 圍手術期護理
1 臨床資料與表現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10-50歲,平均30歲,其中6例經內科會診轉入,14例門診收入院,19例行手術治療,1例因合并截癱和結核性腦炎,保守治療。結果:15例康復,4例好轉,1例自動出院。
1.2臨床表現
1.2.1全身表現 患者常有午后低熱,食欲不佳,消瘦,盜汗,疲乏無力等癥狀。
1.2.2局部表現
1.2.2.1疼痛,受累脊柱棘突有壓痛,叩痛,神經受壓可出現放射痛。
1.2.2.2姿勢異常 如腰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頭向后仰,腰部僵如直板,拾物不敢彎腰取屈髖屈膝位,以防腰背疼痛,稱拾物試驗陽性。
1.2.2.3脊柱后突畸形,側彎。后突畸形嚴重者,胸骨向前突出呈“雞胸”畸形。
1.2.2.4活動受限,寒性膿腫及竇道。
1.2.2.5脊髓壓迫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反射,括約肌功能障礙。
2 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 脊柱結核患者因病程長,加之體質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對手術產生恐懼心理,相關知識缺乏,因此我們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耐心聽取患者提出的問題,熱心協助患者解決困難。向患者及家屬認真介紹手術的目的及意義,解釋病情及預后,使其主動配合治療法。
2.2飲食指導 告訴患者術前充足的營養是治療結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增強體質,耐受手術。
2.3 脊柱結核患者須臥硬板床,臥床休息,減少消耗。
2.4用藥護理 術前常規抗結核治療約2周,向患者說明目的,嚴密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2.5術前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各項臨床指征,為治療提供診斷依據,從而選擇最佳手術時期。術前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習慣,功能床的使用方法,為術后臥床作準備。術前備皮,清潔術區皮膚,交叉配血,術晨留置導尿,清潔灌腸,術前遵醫囑用藥等。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2(c)-066-02
腦脊液漏是脊柱手術后的并發癥,如處理不當,將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并有可能引發嚴重后果。我科2001年7月-2008年2月在施行脊柱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41例。由于及時發現,精心治療護理,無一例引起腦脊髓膜炎和晚期假性硬脊膜囊腫形成。現將治療和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35-65歲,平均49歲。均發生在腰段,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15例,腰椎骨折6例,腰椎滑脫7例,腰椎間盤突出癥7例,腰椎腫瘤6例,發現腦脊液漏時間為1-3d。
1.2治療方法
脊柱手術后須密切觀察傷口及引流情況,發現傷口引流大量淡紅或黃色清亮液體即應考慮有腦脊液漏。一旦確診為腦脊液漏立即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采取去枕平臥位。抬高床尾,保持頭低腳高位,防止或減輕腦脊液的繼續滲出,并給予廣譜高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加強支持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每日靜滴大劑量維生素C、微量元素、血漿以及清蛋白等;鼓勵患者平衡膳食,多進食優質蛋白,確保每日進食的量和質。
1.3切口的處理對策
總結以下兩組。A組:利用脊柱手術常規留置的切口引流管或者行經組織豐富區向漏口周圍穿刺一根引流管做持續引流,并保持引流管通暢,待引流量連續2d,每日少于50 ml后拔除。B組:一旦明確診斷為腦脊液漏,有引流管的盡可能早的拔除,并加壓包扎引流管出口,如加壓包扎不能阻止腦脊液從引流管出口處漏出,則在引流管出口處深縫合1-2針徹底閉合漏口。
2 結果
以上B組患者經保守治療均好轉,無一例發生感染及其他并發癥,隨訪時也無腦脊液漏相關遠期并發癥。A組中除1例治療無效,行側腦室穿刺引流外,其余5-14d拔管,未發生腦脊髓膜炎等其他并發癥。傷口均為一期愈合,全部治愈,無感染。
3 護理干預
3.1生命征的監測
密切監護患者的體溫、血壓、脈搏、呼吸,詢問患者有無頭痛、頭昏、嘔吐及意識變化。若發現血壓偏低和脈搏增快應迅速通知醫生,遵醫囑補液,輸入高滲鹽水等。
3.2護理
一旦確診腦脊液漏,應絕對臥床休息及時抬高床尾20-30 cm,取頭低腳高位,以去枕平臥位為主,俯臥位和側臥位交替進行,降低胸腰段壓力以減少滲出。做好受壓部位皮膚護理,并注意軸性翻身,1次/2h。
3.3心理護理
出現腦脊液漏后,患者和家屬十分緊張、擔心傷口的愈合及后遺癥,護理人員應及時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釋外滲的腦脊液每天可以自生,對今后的勞動及生活無影響,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3.4留置引流管患者的護理及觀察
A組治療患者的切口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患者回房后應經常巡視并引流管是否通暢,防扭曲、受壓、脫落或堵塞。患者一旦出現腦脊液漏,負壓引流器應該為呈無壓狀態。及時調整引流帶的壓力,高度。詢問患者的頭痛等;及時發現相關并發癥。特別要強調防止引流液逆流人蛛網膜下腔。造成逆行性感染。引流器每日更換,嚴格無菌操作,詳細記錄引流液的量、色及切口敷料的干燥程度。向患者說明引流管的重要性,囑其不能自行拉脫,若患者意識不清或煩躁不配合應適當給予肢體約束,并進行床頭交接班。連續2d,每天引流量少50ml,可予拔管護理,拔管后引流傷口連同深筋膜給以嚴密縫合。
3.5切口的護理及觀察
B組患者的切口護理:由于腦脊液外漏,漏口皮膚切口難于愈合,而且容易逆行感染,引起顱內感染危及生命。盡早拔除引流管后,傷口加密縫合,局部加壓包扎或腰圍外固定。觀察切口敷料滲液情況并記錄,隨時更換敷料,保持局部干燥,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指導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打噴嚏等誘發腹壓增加的因素,從而增加腦脊液漏。影響漏口愈合。
3.6行側腦室引流術患者的護理
應嚴密觀察引流的腦脊液性質、量、顏色,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滑脫,保持局部清潔、干燥。正常的腦脊液為清澈、無色、水性的液體。在引流過程中,腦脊液顏色應逐漸由深變淺,直到清亮,腦脊液量由多變少。每天腦脊液引流不能太快,每天引流量不超過300-400 ml。如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必要時作CSF培養及生化檢查。在CSF分布濃度較高時,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并監測體溫的變化。
4 討論
4.1腦脊液的原因
①原發性硬脊膜破裂;②醫原性損傷,病程長,遷延性脊柱疾病,硬脊膜與周圍組織粘連,造成手術操作困難,硬脊膜撕裂,硬脊膜已破裂而蛛網膜還沒有破裂,術后負壓吸引時蛛網膜破裂形成腦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