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43:55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創客教育教案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前言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院, 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當前技工學校在創業教育課程實施中僅局限在課堂上的理論傳授以及紙上談兵式的創業計劃書,缺乏學校在創業園等硬件設施環境上給予的支持,效果不盡如人意。而案例教學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特定情景下的人和事的客觀描述,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案例教學為出發點的創業教育的最大意義在于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提供了推動實踐的力量,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并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創造性地捕捉市場機遇,通過有效地配置各種資源,將知識轉化為現實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最終實現學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
2存在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解決創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創業者的案例加以典型化來處理,模擬成供學生思考和判斷的案例,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但是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本身起步較晚,在教學環境、師資力量、學習能力、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后,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1案例的來源缺乏實用性
目前創業教學中的絕大部分經典案例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蘋果公司喬布斯、雅虎的楊致遠等都來自于美國的哈佛商學院的教材,但是國與國之間在政治、法律、文化、價值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性使得這些案例在實際運用中,只有某種程度的思考和分析價值,實際的應用價值卻大相徑庭。而且在實際教學上,當前絕大部分職業學校還沒有建立起案例教學資料庫,沒有構建專門為創業教育提供案例素材的題庫,導致缺乏創業案例教學素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案例教學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與推廣。
2.2案例的選擇缺乏實踐性
當前在創業教育教學中,由于在案例編選方面的原因,很少能夠針對一個特定的情況,有與之合適的案例相匹配,比如說根植于一國的創業政策的典型創業案列。目前在教材中編選的案例大部分是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的舉例說明,旨在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理論知識無法和應用實踐相結合,使教學內容和生產實際脫節。
2.3案例的教學缺乏創新性
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僅僅起到引導和歸納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認為將備課時準備好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解就是案例教學,這顯然是對案例教學本質的錯誤認識。這種單一的、仍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很難實現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高素質人才的職業教育的目標。
2.4案例的討論缺乏互動性
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就是進行分組討論,小組討論的核心就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彼此觀點的相互碰撞之中,使得同學們能夠知道自己思維的局限性,養成聽取更多意見的習慣,更加豐富對典型案例的空間想象能力。但由于性格、表達能力、學識等諸多因素對個人表達的束縛,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往往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小組的其他成員都僅僅只是在旁聽,好像與己沒有任何關聯,僅僅充當一個旁聽者,使得彼此之間的互動較少。
3創業案例教學的課程設計
創業教育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原因交織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對問題的解決也只能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持續改進的過程。因此在創業案例教學中必須合理地選擇多種適宜的教學方法方式并進行優化組合、創新應用,突破傳統的案例教學模式。
3.1改變思維模式,搜集身邊的案例
首先案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既要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又要注意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教學情境,案例需要取材于現實生活,特別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生動性,使知識變得便于理解、生動有趣;其次案例材料的呈現需要遵守由易到難的規律,將創業教育諸如商業機會、SWOT分析等基礎知識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選擇設計既符合教學內容,又適合學生,也容易進行課堂發揮的案例,如本校歷年來畢業生創業的典型案例,學生對理論的了解和深化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最后,案例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不僅有一定的現實性,還能反映教學的基本原理,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能夠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比如對就業政策、法律法規、工商登記的諸多方面要有所了解。
3.2拓寬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方式的案例相結合
多媒體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授課內容更加的開放,將信息生動、活潑的提供給學生。由于創業教育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上各種最新的資源,多視角的展示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案例越真實便越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案例中的多種元素,更容易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和學習的動機,也通過表演再現案例情境,直接讓學生參與案例,既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 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3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
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之談為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不可抹殺的啟示,特別是本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創業事跡更具有現實性、感召力和說服力,有計劃地安排他們回母校與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特別在探討市場開拓、企業運營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總結將為技工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最直接而有力的證據和材料支撐,能有效的會喚起在校生群起效仿的熱情和行動,這正是目前大部分技校生所欠缺的部分。
3.4增加實踐機會,提高創業教育指導教師自身的管理能力
現在雖然許多職業學校開設有創業課程,但是執教教師卻大都缺乏創業,普遍存在紙上談兵現象。針對教師普遍理論知識較強,實踐經驗較弱的情況,學校可以組織老師多去企業進行參觀考察,了解企業實際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如何處理,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這樣才能將自身的感受、經驗總結傳授給學生。
4結束語
案例教學法在創業教育中的應用在我國職業學校中還剛剛起步,案例的教學方法也并不是簡單的用舉例的方法對創業的理論知識進行說明、解釋, 它需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作為一種資料、數據等事實供學生進行分析、討論, 讓學生體驗創業者所處具體環境的不確定性,來做出一種判斷與決策。創業的理論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案例教學的改進更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因此在創業教育的教學中,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將案例教學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教案創新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而教案內容創新則是教案創新的關鍵。新課程背景下,應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從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三方面進行教案內容創新的審視。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1、制定目標的依據。制定教學目標的直接依據是課程標準確定的課程目標。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知識的非線性和語文素養的復合性特點,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風格、認知水平、認知態度和認知能力等,還要考慮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特點、知能儲備等,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揚長補短。
2、目標的表述。教學目標的準確表述,可以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指導、激勵和評估作用。具體表述應是“(學生)能力……”,而不宜寫成“使學生”“讓學生”“提高學生”等行為動詞。教學具體目標應可觀察,可操作,可檢驗,因此要盡量用外顯行為動詞來描述學生的學習行為。結合課程標準,知識性目標可用了解(說出、背誦、辨認、列舉、復述等)、理解(解釋、歸納、說明、概述等)、應用(設計、撰寫、總結等)這些動詞描述;技能性目標可用模仿、遷移、寫出、擴展等這些動詞描述;情感性目標可用感受、體會、體驗、體悟、分享、欣賞、領悟等這些動詞描述。行為條件,表明學生在什么情境和條件下完成學習活動,如學習情境、工具、時間和空間等,可用“通過小組合作”、“在10分鐘內完成”等描述。表現程度,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水準或所達到的程度,常用表述是“能流利地朗讀”、“能寫800字左右的文章”、“能準確無誤地背誦”等等。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1、用好文本資源。雖說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教材絕對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要的還是要用好、用足文本資源。這里所說的文本資源主要是指以文字形式呈現出來的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參、課標、教輔用書等,最主要的是以經典課文為主要內容的教材。充分利用好這些文本資源,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關鍵之一。教師在備課時,自己首先要對課文有著獨到的理解,而不可盲目照搬照抄教參的觀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閱讀對話的情境,并且在和學生、文本、環境的多角度對話中,提倡多元解讀、深層解讀和個性解讀,最終和作者的視界融合,促成學生生成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其次要對文本的內涵和外延有深刻的理解,并結合課標、學期和單元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2、關注生活資源。美國教育家杜威有言:“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習需要“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物”。生活本來就是一部無字的大書,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上表現得更為突出: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語文教育為生活服務,培養學生學會生存的語文本領是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教育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是語文課程的價值所在。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將生活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將文本和生活互補并融為一體。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關注時事,將國際風云、國家大事、熱點焦點等時事新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養成關注現實的良好習慣;其次要關注時尚,網絡文化、80后作家、魔幻小說等,這些可能更接近學生生活,應在課堂上對這些時尚流行文化進行引導,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三、教學過程的安排
1、課前進行彈性預設。所謂彈性預設是指教學方案為體現學生主體而預備充分的空間,為鼓勵動態生成保留足夠的余地。我們預設教學目標,但只是基本的目標,預設目標可以在教學中修正;我們預設教學重點,但只是基本的重點,預設重點可以在生成中調整;我們預設教學流程,但也只是基本的流程,預設流程可以在實施中變化。可以修正、調整、變化的預設是彈性的預設,只有這種彈性的預設才能促進課堂上的動態生成。彈性預設的操作定義應該是精心而不是精細,預設更應預計。對教學行為要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應充分預計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可能提出的問題與爭論甚至錯誤等等,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充分預計好這些生長點出現時的應對措施,會創造更多的精彩生成。
2、課中注意動態生成。新課程認為課堂是一個復雜的有教師、學生、文本、環境組成的生態系統。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在進行“新基礎教育”研究發展性階段提出: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認為課堂應呈現生命態,是開展生成的,具有創生性。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課堂理念,即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是充滿變化的、富有個性的情景化場所;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共享知識,煥發生命激情的場所。教師要根據課堂的變化隨時注意調整課堂的節奏,利用衍生的課堂資源動態地處理課堂,真正改變見書不見人、人圍著書轉的局面,使課堂成為學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經歷,成為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
3、課后進行反思提升。由于課堂是動態生成的,因此課前預設的教學方案在真實的課堂教學情境中不可能機械地展開,而是一個根據即時的教學樣態不斷調整并生成新的教學方案的過程。因此,一節課堂生活的結束,恰恰是教師反思自己教學的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否合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切合學生實際;反思自己在課堂上實際所教的內容是不是自己想教的內容,反思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所學的內容是不是學生想學的內容,以此作為下一次教學活動的起點。在這樣“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循環往復中,教師的素質肯定會得到極大的提升,最終由教育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然王國。
總的說來,語文教案的設計要體現出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認識,并在貫徹新課改理念的過程中對相關要素進行通盤的深刻的理性思考,切忌人云亦云,照搬照抄,在設計的教案中要能看出教師對語文課程、語文教材、語文教學、學生和自身教學風格的獨到理解,已達到唯美的創新。
參考文獻:
[1] 皮連生:《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3—57.
[2] 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I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91—204.
[3] 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38.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動力,杰出人才的創新能力開辟著個體的未來。創新的核心是思維,愛因斯坦從科學創造的角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亞里士多德提出:想象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因為創新思維是一種新穎有價值,具有高度機動性和持續性,且能清楚地勾畫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所以素質教育中更應加強創新思維的培養。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兩大素質
1.1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長期以來,流行著這樣一種錯誤的觀念,即地理研究是學者們的工作,教育研究是教委教育局的專職,而中學地理教師只是一個文化的消極傳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必須能夠隨時了解和掌握地理專業內容發展變化的脈絡,在更高層次上駕馭教科書,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書。
1.2 中學地理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所固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地理教學觀念。從本質上說,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合發展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是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因此,中學地理老師應該放下“居高臨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當作權威的化身。應該是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壓制學生的見解。即使學生的想法非常的離奇,教師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而是要做大量的引導工作。地理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發表的見解,即使其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應該看到其中蘊含著創新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觀點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認真的姿態予以回應,創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躍氣氛。
2.地理創新教育應重視六個結合
2.1 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相結合。
教學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傳輸反饋過程,也是師生精神情感融合的過程。但從目前我國地理教學“一線”的情況來看,仍然存在重視單純的地理認知教學,忽視情感教育的情況。因此,在地理創新教育中,要特別重視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和認知教育并重。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情感投入,與學生建立起了融合、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設了愉悅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地理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2.2 直覺思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
直覺思維是創造力的重要成分,是地理創新性思維培養的一種重要方法。我國的傳統教學歷來注重于邏輯推理與論證的教學,而西方國家則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教學。因而,我國學生邏輯推理論證的技能較強,但創造能力較弱。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要揚長避短,要“既教猜想,又教邏輯”。
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首先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特別是知識的結構,擴大知識視野,盡可能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憑直覺嘗試解決問題。在教學中,要留有余地,允許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給予適當指導。
2.3 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相結合。
聚合思維是把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都考慮以后尋求答案,而發散思維則是圍繞著問題多方尋求答案。沒有聚合思維,就沒有創新和變革的條件和基礎;而沒有發散思維,就沒有創新和變革的想象基礎和動機。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都能通向創新之路。如人們從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的反面認識到地球自轉的方向。再如人類于1846年和1930年分別發現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等,這些都是聚合思維導致創新與發現的佐證。發散思維中的正向與逆向思維同步運用,使人類發現了許多現象、規律,也引發了新的創造性設想。李四光先生的大膽設想提出了陸相成油理論,從而打破了西方國家所謂的“中國貧油論”。思維在自魏格納躺在床上看著世界地圖奇思遐想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學說等,都說明了發散性然科學的創造活動中大有可為。
2.4 學“問”和學“答”相結合。
諾內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說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但是,在學校里學習一般是讓學生學“答”,學習如何回答別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這段話,發人深思,學校主要教學生學“答”,提問的權利大多在老師,我想這也是我國中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教給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如何提出新穎,有獨創性的問題,應成為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①為學生質疑問難做出示范;②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③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④提供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和空間;⑤靈活處理好學生提出的問題。
2.5 主體參與和老師引導相結合。
素質教育的要點之一是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只有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發揮主體的積極作用,才能使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積極引導和學生主動參與的地理教學,要做到:①重視激發興趣,啟發學生參與;②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③及時反饋調節,強化學生參與;④采用積極評價,激勵學生參與;⑤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參與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深層的參與中,通過積極自主的“做”與“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2.6 課本知識與野外實踐,實際應用相結合。
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必須注意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把課本知識在實際應用中深化、活化并升華。應盡量舉述既易理解、又貼切而新穎的實例,并要千方百計擠出時間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去觀察、分析并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課本知識與野外實踐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只要適當,就既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和學以致用,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有助于我們重視知識更新與運用的價值。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四大要素
3.1 鼓勵質疑,打破思維定勢,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關鍵。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則須疑,疑則生智,不懷疑不能見真理。善于發現問題,敢于大膽懷疑,喜歡尋根究底是創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只有在教學中切實保護學生好奇心和創新的火花,鼓勵學生質疑問題,標新立異,別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規想象,才能使學生在障礙迷局面前,通過創新思考去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3.2 激發興趣,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動力。
興趣是成就事業的沃土,是思維的“啟發劑”,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向活躍狀態,美籍華人楊振寧博士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課堂中教師以引人入勝的寓言,膾炙人口的詩歌,言簡意賅的歇后語,饒有情趣的民謠,美妙動聽的音樂,啟迪智慧的謎語,幽默動人的漫畫等來激趣、引趣、索趣,不僅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還會激發創新思維。
3.3 創繪地圖,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地理教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可將大量地理表象信息和各種地理事物在時空分布上形象直觀的概括,使繁雜的地理事物成為簡單直觀圖像,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為創新思維提供重要途徑。
3.4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沿陣地。
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大延伸了人體感官,擴大了人的視野,擴展了教學信息傳遞渠道,提高了傳遞信息的速度,它可使許多地理事物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于課堂,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編制教學軟件,自己演示和操作各種實驗,在各種知識交叉中,誘發思維,突出個性發展,鍛煉動手、動腦、想象能力,擴展思維空間。
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思維,尊重學生主動性參與的地位,讓中學地理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對于改變目前中學地理的窘境,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良方。然而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智慧潛力過程,則是一個浩大的長期工程,它需要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中學地理教材編寫者以及具有創新思維精神主體的學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對此我們是有信心和決心的。
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評估,是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正常有序進行的重要環節。評估的目的在于全面評估縣(市)區及學校各項工作的進展,及時總結實驗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為實驗工作的改進和完善提供依據,使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順利進行。同時,通過對整個實驗過程的評估,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措施和方法,以及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和教材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二、實驗工作評估的依據
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評估,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一系列課程改革的文件為依據,按照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實驗工作的要求進行。
三、實驗工作評估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評估以縣(市)區、鐵路及直屬學校作為評估對象和分析單位,進行整體評估;評估內容涉及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各個主要方面。
2、階段性。課程改革實驗是一個較長周期的研究工作,實驗的不同階段有不同性質的重點。評估將根據實驗的進展情況,分別對不同階段的發展狀況進行評估。每一階段的結果都將是實驗工作整體評價的組成部分。
3、可操作性。每一階段的實驗工作都要按實驗方案所確定的目標與任務進行。評估時,根據實驗的總目標與每一階段的任務,分解成若干項可操作的評估指標,使實施者和評估者都了解評估的標準,以期促進實驗工作的良性發展。
四、實驗工作評估的內容
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評估采取整體設計,分段實行,既重視對結果的評估,又重視對過程的評估。依據我市實施方案提出的任務的要求,從實施的準備、實施、結果等幾個階段,分別對縣(市)區、鐵路及市直學校的組織者、教師和學生,乃至社會各界分別進行考察,進而對實驗工作做出整體的綜合判斷。具體的評估范圍和內容同見附表。
五、實驗工作評估的方法
1、統一設計,分步實施。按實施的總體目標,統一設計實驗評估方案,規定對實驗的各個階段和不同的參與者進行不同形式的評估。評估隨著實施的進展,分階段實施。一般至少要為起動、過程和初步結果三個階段進行評估,根據進展情況進行專題評估等。
2、集中管理,分片落實。實驗工作的評估由市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統一組織,分為縣(市)區和市直學校進行評估。
3、自我評估與專家評估相結合。每次評估先由實驗單位自我評估,再由專家組進行評估。
六、實驗工作評估的實施
課程改革評估工作組由市專家工作組成員組成。按階段和專題等對實驗過程進行評估。
1、實驗的準備與啟動階段的評估。重點評估實施方案、實驗條件和實驗啟動情況。在實驗初期進行,一般可安排在實驗啟動后的1個月之內進行。
一、新形勢下課堂教學活動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處速發展時期,高等教育正在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更多的不再是專才而是通才,新時期對人才的培養要求使素質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必須改革,而與之相適應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也必須隨之改革[1]。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目前的課堂教學,大都采用蘇聯五十年代凱洛夫《教育學》的五個環節: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新授—鞏固練習—布置作業。這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一般規律,但不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不高[2]。因此課堂教學為適應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新時期,公安院校培養的人才,主要面向公安一線工作,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而且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公安教育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而課堂教學改革最應當受到重視。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結合大量教學經驗和案例實證分析,對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設計要盡可能消除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弊端。理工類課程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容易出現教學模式的單調化,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沉悶等問題。好的教學設計,首先是盡可能地解決這些常見的課堂教學問題。
(二)優化教學設計必須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設計不僅要有利于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注重這種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哪方面的能力培養有促進作用。素質教育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目標,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3]。
(三)優化教學設計必須強調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與邏輯關系。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一個典型的與邏輯關系,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是教師與學生同時參與的結果。
(四)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五)教學設計要能夠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應該是沉悶和拘謹的,而應該是活潑的和輕松的,但同時又不失競爭性、挑戰性和探索性。
三、公安院校工科課堂教學中常見問題的總結
(一)學生的常見問題:抄襲作業;缺乏預習動力;不主動發言;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情緒不高。
(二)教師的常見問題:學時少,信息量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教學熱情;教學模式單一。
(三)課堂環境的問題:氣氛沉悶;模式化。
四、解決課堂教學常見問題的教學模式設計思路
(一)課堂教學中嘗試引入激勵機制。從現代項目管理角度看,在一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激勵機制是一個項目具有熱情和活力的基礎。課堂教學同樣可以看成是一個系統工程項目。要使之充滿活力和創造性,激勵機制必不可少。一個好的激勵機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4]。筆者認為,不妨在總成績中分出一部分作為課堂表現成績。這樣學生的課堂的表現直接與其成績有關,可以起到激勵作用。這樣,通過習慣的養成,易于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不妨多嘗試采用一些教學方法,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課上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課堂教學設計中有必要變單一主體為多主體。這里的多主體是指除了教師和學生之外,媒體和網絡等可作為第三主體。信息高速路帶來科技知識的大爆炸。媒體和網絡等現代化的手段等也是教學主體。課堂教學的空間位置是局限的,而教學方式卻是可無限延伸的。只有打破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單一主體的格局,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三)課堂教學中引入教學內容的開放機制。課堂是大課堂,主體是多主體。內容應該以大綱為主導,但又不應該局限于書本。而是要讓教師和學生通過媒體和網絡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對現代教學活動的要求。
五、解決課堂教學常見問題的幾種教學模式設計
針對課堂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常見問題,筆者結合公安院校理工科教學實踐,總結了“啟發—研究”式,“討論—歸納”式,“協作—研究”式等幾種教學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
(一)“啟發—研究”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適合電工電子類和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例如電現象是比較常見的教學內容,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把握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研究式地對問題給出解釋。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知識的能力[5]。實施步驟如下(以安全用電為例):
1.提出問題,尋求解釋。“安全用電”一節中首先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一些問題,例如人體電阻的大小,閃電的放電回路,觸電的一些現象和危害,等等。啟發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電學知識進行解釋。學生思索的過程,其實就是嘗試運用知識的過程。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啟發研究,總結規律。教師點評,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電學原理,并進一步啟發學生總結強電環境的用電安全知識。
3.應用規律,拓展應用。利用單相和三相用電特點,針對觸電類型,最終總結用電設備的保護接零和保護接地的兩種措施及其應用,可以有效地防范觸電事故的發生。
(二)“討論—歸納”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中,討論題可以是教學內容中容易出現爭議的知識點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可以有多種實施方案的問題。實施步驟:布置討論題—學生自主學習—課上討論—總結歸納。流程圖如圖1所示。從設計方案可以看出:
圖1 課堂討論設計流程圖
1.學生借助網絡與資料檢索,最終形成知識的總結和積累,增強了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
2.知識的多方面掌握,特別是接觸許多的科技文獻,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無形中提高了科研能力。
3.課堂辯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口才及思辨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
4.有助于競爭意識和說服能力的增強。
5.討論課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必須對該題目了解得非常深入,才能把握大局并作出精彩的點評,因此有助于教師業務的提高。
6.教師通過組織討論并控制全局,有利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的培養。
7.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充分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熱情。
(三)“合作—研究”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前,首先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例如以同宿舍的學生為一組。無論是討論題的布置還是作業都可以實施分組。“合作”主要體現在知識文獻的收集于總結、理論的提出與證明、針對任務的共同合作研究。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成員的研究成果都為群體共享。合作是達到最終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6]。“合作—研究”既要表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要體現學生學習的協作性,有利于形成創造力。“合作—研究”這種方式以學習目標為導向,以合作方式為手段,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
1.“合作—研究”模式下的作業布置檢驗環節的設計方案。理工類課程的作業一般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計算才能做出,這樣難以避免抄襲作業的情況,同時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鑒于此,不妨采用分組作業。教師不用批改作業,而是通過課上抽測的形式給小組記分。實施方案流程圖如圖2所示。從設計方案看出:
圖2 作業抽測記分流程圖
(1)分組作業—抽測—個人成績記為小組分數的體制中,每個人對待作業的認真程度,直接關系到小組的共同利益。因此可以有效消除抄襲作業的現象。
(2)在共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之課堂抽測過程中潛在的比較過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3)抽測作業的過程可有效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闡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
(3)有效地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同時可以減少習題課的學時。
(4)這種方案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例如如果抽到的學生不會做或不完整則可以讓同組的其他同學補充等。還有教師要給予的適當點評,應該本著鼓勵的原則,不要過于嚴苛。
2.“合作—研究”模式下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方案。此方案適合多角度理解并總結的知識點。方案的流程為: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小組開展討論,各組進行討論和辯論,最后教師總結并記錄小組成績。可謂知識越辯越明,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例如講解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作用,以往只是教師從各個角度闡述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這樣的內容不妨讓學生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協作總結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作用,并給出解釋,各個小組派代表進行講解。學生集思廣益,形成對這一知識的深入和多角度的理解。
六、總結
關于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及對歸結問題的解決思路和創新設計方案等,都是從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得出的,并在本科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了示范性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發表拙見旨在拋磚引玉,為優化公安院校工科技術類課堂教學效果,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蘇強.談電工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J].職教論壇,2003(20).
[2]周谷平,徐立清.凱洛夫《教育學》在中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
[3]扈中平.教育目的應定位于培養“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07-0064-04
創客教育進學校的源起
2015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1]預測,“創客空間”在未來1年內將是教育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進展。2015年《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2]也顯示,創客教育將給高校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深刻變革。2015年1月4日,總理來到深圳“柴火創客空間”,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創客的影響力;2015年3月,“創客”一詞首度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要讓眾多創客脫穎而出;2015年9月,《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探索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養成數字化學習的習慣。
創客教育結合了創新教育、體驗教育、項目學習等思想,符合學生好奇又富有創造力的天性。歐美國家的很多學校開設創客課程,建立創客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提供資源和平臺。近幾年來,創客教育也逐步地走進中國校園。
創客教育進學校的四種組織模式
創客教育,如何才能成功地進入校園呢?根據已有的國內外創客教育進學校的成功案例,我們總結出創客教育進學校的四種組織實施模式(如圖1),這包括:項目學習模式、社團活動模式、統合課程模式、校企合作模式。
1. 項目學習模式:以東莞市虎門鎮東方小學為例
模式介紹
基于項目學習開展創客教育的方式,對于學習者來說是參與了一個長期的學習任務。在開展項目學習的過程中,要求他們扮演現實世界中的角色,通過工作、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學習者選擇和利用最優化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而具體的知識。通過接觸各個學科領域,學習者會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學科是如何相互聯系和相互支持的。基于項目學習組織開展創客教育時,可以選擇跨學科的項目,如設計可以調節速度的小車,這就要用到物理、數學及編程方面的知識,而對學生來說需要自己來尋找學科之間的聯系,單靠教師解釋是比較困難的,此時項目學習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目前,以項目學習模式組織開展創客教育的學校不在少數。我們以東莞市虎門鎮東方小學為例,分析其開展創客教育的路徑、方式,并從中汲取優秀的經驗。
項目學習組織模式案例介紹
案例名稱:項目學習――“設計旅游產品”
開始時間:2012年
背景說明:創客教育就是將自己的創意轉換成實際產品,東莞市虎門鎮東方小學為了讓學生能自己設計旅游產品,采用項目學習的組織模式: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模式設計出一款“旅游產品”,包括:出行路線、日期、天氣等,引導學生自己動手。
實施步驟:
第一步,確定項目主題。
學生先各自調查并選擇一個項目,再經過小組內部投票決定小組項目的主題――“設計旅游產品”。
第二步,項目分析,分配任務。
(1)通過協商,小組的同學將任務分為如下四項,分別由不同的人負責。
(2)從旅行社找到已有的旅游指南,作為參考。
(3)從書本和網絡上查找資料,下載附近的酒店信息。
(4)用Excel篩選價格合適、離景點較近的酒店。
(5)查找天氣信息,確定出行計劃包括購買車票、目的地和日期的確定。
第三步,小組合作,動手實踐。
每個小組的組長將收集回來的信息進行綜合調整,制作出一份完整的旅游計劃,包括出行的線路,出發的時間,當地的天氣、出行的交通工具等。
第四步,成果展示。
班上的各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小組出任“產品經理”向全班同學介紹“旅游產品”。
實踐效果:
這個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很高,覺得這樣的方式貼近生活,又能學以致用。同時對家長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家長對這樣的組織方式表示支持。
2. 社團活動模式:以上海大學附中機器人社團為例
模式介紹
基于社團活動模式的創客教育是學校組建社團,以學生社團為載體的拓展性、研究性課程,創客活動以社團的形式運營,形成校內社團聯盟,開展集體創客。學校可以為社團選派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促進優秀生多維度、多方向發展,各社團成員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在工作室開展一系列探索、研究,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使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
青島三中、上海大學附屬中學、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等學校都有以社團活動模式組織開展創客教育的實踐。其中上海大學附屬中學倡導學生團隊合作、動腦動手,學校大力支持各項創新研究活動。本文選取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的機器人社團為例,分析其創客教育進學校的做法。
社團活動組織模式案例介紹
社團名稱:上海大學附屬中學機器人社團
創立時間:2006年
社團介紹:上海大學附屬中學機器人社團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以機器人為載體的基本技術知識,并配有常規活動點及現代化加工車間。通過競賽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對工程技術的興趣,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社團活動模式:
常規管理:每學期開學之初完成新社員的招募后,每周將以年級分組來正常開展活動。在完成了學習計劃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之后,將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設計出自己小組的創意方案,方案通過后小組成員全力以赴地完成作品,學年結束之前通過評判小組的評判得出每個小組的最終成績。
學習模式:根據年級不同,安排的學習內容也不同。低年級的先接受有關激光切割、三維打印、編程等系列短課程的培訓,高年級的則以自主探究為主,綜合運用以前學習過的知識,參加與機器人相關的比賽或自主完成一項創意作品。
運作方式:社團采取高年級帶低年級,階梯式成長方式運作。為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學校還為社團選派了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促進優秀生多維度、多方向發展,并專設2000多平方米的創新活動中心,活動中心中有15個各類工作室。
實踐效果:社團成員在社團組織的活動及競賽中不僅學習了技能,掌握了技術,還開拓了知識面。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更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許多優秀創意發明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3. 統合課程模式:以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為例
模式介紹
統合課程是指把多課程融合,特別是科學和人文技術等不同領域的課程內容整合開展的形式。在開展創客教育時,此類相似的課程表現形式有統合課程、STEAM,以及無邊界課程等。STEAM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ematics(數學)的縮寫,旨在將原本分散的多門課程融合成一個新的整體,嘗試讓學生在綜合的學習環境中提升動手、合作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在實踐中創新,激發創造力。
目前國內外開展STEAM教育的較多,本文選取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的STEAM課程項目為例,來分析統合課程如何開展。
統合課程組織模式案例介紹
案例名稱: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進行跨學科STEAM課程項目
背景說明:Margaret E.Madden等人[3]在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進行跨學科STEAM課程項目實驗,這個項目使用SIIM(Student-Initiated Integrative Major,學習者中心的整合模式)模式[4],目的是通過設計并實施跨學科整合的課程,培養該校理工科學生的科學訓練與創新發展能力,提升創新認知技能。
實施模式:SIIM模式由一組有經驗的教師組成,以一個需要應用多學科知識的問題為基礎來設計課程,共同開發他們各自的學科,包括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數學、音樂教育、心理學、戲劇、視覺藝術和聲樂表演。該項目為每個學生開發出一個獨一無二的課程項目安排表,且每個學科會涉及一個主要領域和兩個細化的專業領域。教師還會邀請該專業領域的社會人士參與,以幫助學生學習[5]。
教師組經過協商針對某一年級的學生制定好一個適合用來進行綜合性探究的問題,并規劃好教學周期(如圖2),以明確學生和教師的任務。
實施過程:通過這個綜合學習安排,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教師據此設計出學生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學習的知識,形成項目學習課程安排表。這種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圍繞領域知識、綜合學習模塊、解決問題研討會三個層面進行。每個人的項目學習課程表會因學生自行設計的不同而不同。這里以解決沼氣和解決能源問題的兩個學生為例,列出他們的項目學習課程安排見圖3,可以看出在整合核心方面,都涉及入門課程(創造性問題的參與)、綜合學習模塊、兩個9難度綜合學習、三個6難度綜合學習模塊、介紹以學生為中心驅動的整合課程。除了上述課程之外,他們都需要擁有實習經驗并需要輔修一些必修課,如通識教育。
實踐效果:通過這個跨學科STEAM項目的設計,每個人的課題都會包括以下四個要點:(1)跨學科專業(25%-48%):這個項目是基于學生設計的,具有前瞻性的至少兩個不同專業領域。(2)綜合核心(42%-49%):基于問題的多學科、學生驅動的應用學習在課題中出現。(3)實習經驗(2%-10%):學生遠離家鄉的校園去真實環境中探索、實驗。(4)其他要點(5%-14%):生活教育和文學藝術教育。
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現有的課程結構允許與其他機構中的課程予以替換調整。每門課程或活動將確定與這兩個學科相關的專業知識,以確保課程效果與計劃目標一致。最后,通過適當的前、后檢測手段和學生的電子檔案將成為審查項目成功的重要依據。
4. 校企合作模式:以美國福賽大學為例
模式介紹
美國比較注重創新,在整體上推進全民創客行動,政府要求企業尤其是技術類、制造類企業要積極提供創造工具,為學校開展創客教育提供支持。美國眾多企業除了為中小學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外,還注重與高校的合作共贏,為高校提供相關資源支持的同時又充分結合高校的研究與開發能力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而美國不少高校也正是借助校企合作大力推動本校創客教育的發展。
校企合作組織模式案例介紹
背景介紹:美國福賽大學(FullSailUniversity)是一所享譽世界的專門培養娛樂、媒體、技術、藝術專業人才的高校,自建校以來就非常強調讓學生基于真實世界體驗的學習,提出了“真實世界教育(realworldeducation)”理念,其培養模式重在讓學生在真實世界直接體驗、參與創作,取得成果,該校一直將創新教育作為其核心教育目標。
合作方式:福賽大學通過與美國Youtube最大的視頻提供商MakerStudio合作,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一個創作創新中心,該中心是集在線視頻傳輸系統、視頻制作技巧、數字故事于一體的新的、整合性的創客空間。(1)企業的作用:為福賽大學提供創客教育技術及相關資源;(2)學校的做法:研究與開發新產品推動企業的發展。
我不僅要深入學習業務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而且還要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學習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進行系統思考、系統安排。我不管學什么,都要與推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善加利用,解決學習不夠重視,功底不夠扎實,工作成績不明顯的問題。一定要有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把學習知識、提高素質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和追求,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爭當學習型教師,要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增強教育幼兒的本領
新形勢下我要樹立“忠于職守、愛崗敬業、開拓進取、樂于奉獻”的職業道德精神,樹立熱情為幼兒服務的宗旨。在這里,我要認真學習幼兒新《綱要》,掌握幼兒新《綱要》的要點,把它實際運用到幼兒教育中。我要創設均等的機會,促進幼兒不同層次的提高;我要引導幼兒自主創作,快樂享受活動過程;我要讓幼兒欣賞自我、欣賞同伴,注重幼兒個性的培養;通過這些,完成新時期對幼兒教育的要求與目的,使幼兒健康成長。
三要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實在性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C-0147-02
一、高職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是集機械技術、電工電子技術、PLC控制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變頻器技術、數控技術等多門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核心技術課程,技術綜合性強,教學條件要求高,教學組織難度大。按照傳統的教學條件、教學模式組織教學,無法實現學生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一)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技術與技能不全面,技術綜合應用能力不強,要么是偏重機械的、要么是偏重電氣的,很難找到全面掌握機械技術、電子電氣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教師。教學過程中要么機械方面的內容講得較多,要么是偏重電氣的內容,造成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不全面,要么是機強電弱,要么是機弱電強。
(二)課程銜接不合理。在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之前的先修課程技術比較單一,機械與電氣兩類課程基本沒有太多的聯系,學生尚未形成綜合應用技術的能力。
(三)實踐教學條件不足。以往的教學條件下,通常是以數控機床的模型代替實際的數控機床,不能創造與實際工作崗位相一致的學習情境,學習載體無法與真實崗位對接。
(四)教學模式不足。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以數控機床模型機的裝調為學習手段,學習的真實性差,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項目化教學改革方案
(一)學習載體選擇。為提高課程教學對真實職業崗位的針對性,本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真實的工業型數控機床為學習平臺,選擇C6132普通車床的數控化改造為學習載體,通過真實的工作任務,完成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學習,實現課程教學與真實職業崗位的對接。
(二)教學項目設計。根據普通機床數控化改造的工作過程,結合現有設備的實際情況,設計機械裝調、電氣裝調、參數設置、精度測試四大訓練項目,共19個工作任務。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將相關的知識、技能與素養融為一體,如表1所示。
(三)教學組織實施。按照普通機床數控化改造的工作過程,以具體的工作任務為驅動,組織本課程的教學項目化教學,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形成素養。
1.機床改造后的整體功能要求:(1)主軸電動機能通過M03/M04實現正/反轉啟動,M05實現主軸停止,以及主軸的變頻無級調速功能。冷卻泵能通過M08/M09進行開/關控制。(2)進給系統能夠通過CNC指令實現位置控制,最小移動量為0.001mm。(3)四方電動刀架能通過TXXXX實現選刀及刀具補償功能。
2.普通車床的機械改造:(1)拆除掛輪箱、進給箱、溜板箱、刀架。在工作過程中熟悉普通車床的結構原理,掌握機械拆裝工藝,熟悉各種拆裝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2)大拖板、中拖板改造。在工作過程中掌握普通車床數控化改造中的典型零件加工要求與加工方法,熟悉各種加工工藝裝備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3)數控機床進給傳動系統安裝與調試。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數控機床的機械結構與工作原理,掌握數控機床機械安裝調試的要求與方法,熟悉各種裝調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
3.普通車床電氣控制改造:(1)拆除原車床的電控線路。在工作過程中熟悉普通車床的電氣控制原理,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2)主軸電動機的變頻無級調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數控機床典型主軸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掌握數控車床主軸電氣控制電路的安裝調試方法,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3)進給系統采用伺服控制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數控機床典型進給系統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數控車床進給系統控制電路的安裝調試方法,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4)刀架更換成四方電動刀架。在工作過程中學習電動刀架及其控制電路的結構原理,掌握電動刀架及其控制電路的安裝調試方法,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5)增加CNC控制系統。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典型數控系統的結構原理,掌握典型數控系統的安裝、連接與調試方法,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6)增加主軸編碼器進行主軸轉速檢測。在工作過程中學習主軸編碼器的結構原理,掌握主軸編碼器的安裝調試方法,熟悉各種電工工具的使用,形成安全操作、規范操作等良好的職業素養。
三、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的效果
為了檢驗教學改革前后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選了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中10個有代表性的知識與技能點,在教學教革前的兩個班級(共90人)與教學改革后的兩個班級(共88人)進行了比較。對比情況如表2所示。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采用項目化教學后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熟練程度提高了約15%,完全不掌握的學生人數降低了約2%。
此外,采用項目化教學改革后,也使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團隊的師資得到了很好鍛煉。在課程團隊的4位老師中,原來有兩位是強機械弱電氣的,另外兩位是強電氣機弱機械的,經過項目化教學改革后,4位老師不僅對機械與電氣、而且對數控系統的原理知識與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與教學水平上了一個臺階。
四、結論
通過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不但完成了6臺舊式普通車床C6132數控化改造,達到預期的功能與精度要求,學生通過對真實普通車床的數控化改造,有效掌握了數控機床安裝、調試、驗收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順利實現與真實職業崗位的有效對接,實際工作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得到完善,課程團隊的職教理念、施教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良好的綜合成效。
【參考文獻】
[1]GSK980TDa車床CNC使用手冊[Z].廣州: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2008
[2]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馬寧麗.《電子技術與實踐》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J].教育論壇,2009(8)
在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案例運用所指的預期目標,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1.案例的選取與準備:選取案例應注重真實性生活性,經典性基礎上的更新,注重案例與理論的和諧切入,以正面案例為主,篇幅適宜。選取貼近社會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案例,師生都要準備案例討論所需的相關知識。
2.教師提示:教師及時啟發、提示和引導,不能放任自流,不當旁觀者,具體地簡要地提出自學、討論的基本要求,并板書。
3.學生自學與討論: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和案例,深入案例,圍繞中心義題展開討論,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綜合,抓住本質,提出見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勇于堅持真理和修正錯誤,逐步把認識統一到正確觀點上來。
4.學生記錄與發言:學生的記錄與發言是他們認識見解的匯合與升華的書面化和語言規范化的重要環節,既可以鍛煉他們動手動口動腦能力,又可以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賦予他們的參與機會。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反思。
在這一方面我們做法是:在講授第二單元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二框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中,我先由學生分組共同制作非公有利經濟的表格,允許學生參閱學習資料和配套練習,并在借鑒的基礎上創新。
在分組制作前提下,相互交流,后由小組代表上講臺發言。鼓勵他們上講臺,講得好的、分分透徹的有條理的、不照搬照套、有創意的,有個別典型案例的,數據有力等等,都給予表揚,對于講錯了,偏離主題的,及時指正。
有些膽小的很緊張地走上講臺,經過一次的展示,兩次的展示,逐漸有了自信,喜歡上講臺去講,去表達,看到這些同學面帶笑容,自我挑戰,膽怯,進而取勝、成功,有了成功的體驗,作為教師的我由衷地為他們而高興而自豪,他們克服了自身障礙,通過新課改這一橋梁,邁出了對他們個人很重要的一步,他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起來了。
由學生自主觀察第40頁“牛耕地”“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溫室”情景圖案,并思考這兩個問題(1)結合圖案及所見所聞,談談對我國生產力現狀的認識。(2)我國的生產力狀況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有什么關系?
在發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上問題中,我按既定的教學目標方案,先由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討論,一般以4-6人為一組,其中輪流一人執筆記錄,小組內每人都要發言,或三言兩語,或同意反對,簡明理由,形成書面文字,待課堂發言后,經教師的提示下,由科代表填入學校統一印制的學生學習評價表課堂表現欄目內,作為學段評定學分的參考或依據。用制度來規范課堂教學,用制度學分來調動學生學習,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
5.評價:教師對學生討論過程進行評價,特別對學生課堂發言和書面表達都應予以關注,及時肯定,指出不足。還要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歸納總結,把道理講準講透講淺講好,不宜過深不宜過寬,以學生可以理解為界限。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以正面激勵為主,對案例的評價,要讓學生明確一個優秀案例的必備要素,以此來提高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評價中滲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搜索信息、分析信息、提煉信息的能力,并善于運用周邊資源,利用學校圖書館等校本資源,通過種種途徑為學習服務,提升能力,為學生自身的終身學習發展服務。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時代。20世紀在美國的哈佛大學商學院率先使用,一開始在法律教學中應用,后來逐步應用在醫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學科上面,培養了大批能夠獨立思考并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案例教學在國內推廣較晚,但得到重視,已被列入各高校的教學改革計劃。目前,很多課程都應用了案例教學,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在機械類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的研究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機械基礎課程中幾門課程中,如《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工程材料》《材料力學》等課程。
一、為何要在機械創新設計中引入案例教學
當今,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機械制造業的高速發展急需一批機械創新應用型人才。機械創新設計在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這門課所使用的教材和上課內容基本還是按“創新設計的思維基礎——創新設計技術基礎——機械演化、機械結構、機械組合創新等各類方法的介紹——創新設計實例”的主線,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加上抽象的概念較多,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該門課程中探索出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成為培養機械類創新人才研究的重點。對于機械課程,有些知識較枯燥,有些概念較抽象,有些問題較難描述,甚至無法通過討論的方式解決,給案例教學的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案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發生變革,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生力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教學案例和合理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案例教學對傳統的機械類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在機械創新設計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課前內容準備
案例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在開發案例過程中,最好對教學對象做一定的問卷調查,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比較分析,根據需要開發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形象、直觀、貼近生活、貼近生產的案例,同時要求案例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真實性。比如健身洗衣機、自動切菜機、硬幣分離機等,都是生活中常用創新型機械。
實踐表明,生活中的機械創新案例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當今互聯網發達,這些案例的收集、制作并不困難,收集之后還要進行一定的教學設計,關鍵是如何引入案例,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如何總結。
2.案例講授方式
有些案例可以直接給出答案,比如光靠文字語言無法描述很難進行討論的案例,直接可以增長學生的理論知識。對于沒有答案的案例,為了不讓學生厭倦,每堂課需要把握討論時間,討論案例設置3-5個為宜,太多的案例討論會影響課堂秩序,占用過多時間,為了提高案例教學效果,有些案例材料可提前發給學生,讓其查閱相關資料,思考一段時間,這樣的討論效果更好。
3.案例的展現方式
目前很多案例還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比較單一,實踐表明,文字加圖片、視頻等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作用,讓案例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利用文字描述、圖片結合、視頻輔助的方式,使人的視覺、聽覺都融入到課堂當中,更有利于創造情境。
三、機械創新設計案例如何展示和教學
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過程的實際,列舉幾個機械創新設計的教學案例:
案例一:在講機械創新設計的思維基礎時,首先引入一些重要發明的圖片,如帶有溫度計的保溫杯,瑞士軍刀,“房車”。通過這些學生沒有見過的發明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感覺到不同的思維方式,直接增長學生的創新理論。在講授習慣性思維時,筆者通過一段這樣的文字展示了給學生“聾啞人到五金店買釘子,說不出話來,怎么辦?”很快有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發言說“可用一只手做錘子的手勢,一只手拿著釘子的手勢給店老板看”,有學生說“寫在紙條上”。點評是“手語,五金店的老板應該可以看懂,寫在紙上也可以”,然后筆者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如果一個瞎子到這個五金店買剪刀呢?”,這時一個學生回答“用兩只手指做一個剪刀動作即可”,點評是“瞎子只是眼睛看不見,但是可以說話,他可以直接說買剪刀,看來是受到前面情景的影響,導致了思維定勢”,這時全班笑了,在歡笑中理解了思維定勢這個概念。
案例二:在講授思維方式的群智集中法的概念和優勢時,筆者以美國一家電力公司解決電線上積雪為例。講解案例之前,首先展示一些下雪后的美景圖片,加上一些小孩子堆雪人的圖片,讓學生回憶下雪天的美好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再通過一些交通被積雪弄得癱瘓的情境圖片和下雪帶來的災難數據,最后播放2008年南方雪災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積雪帶來的嚴重后果,最后引出電線結冰導致電線斷掉的畫面。提出問題“電線結冰,如何解決更好?”的問題,同時將教室里的學生分成4組討論,十分鐘后,各組代表發言,一組的學生說設計一種專用電線掃雪機;二組的學生說用電熱來化解冰雪;三組的學生說用振蕩技術來清除積雪;四組的學生說乘坐直升機去掃除電線上的積雪。點評“四種方面都是一些方法,但是方案一掃雪機可能要考慮機子重量、安裝的問題;方案二電線發熱量較小,不敵冰的降溫作用,方案三需要考慮電線的穩定性和成本,方案四需要考慮人的安全問題”。當這些方法讓學生都感覺到存在些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課堂氣氛突然變得低沉了起來,這時突然有一位學生提出一個想法,利用直升機螺旋槳產生的高速下降氣流扇落積雪。點評“直升機螺旋槳產生風力較大,不影響電線,而且適合高空作業,安全可行,比前面四種方案都要好”。原來這學生通過第四組的學生發言受到了啟發,加上自身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電扇下吃冰棒時容易掉水”,最后點評“同學們通過討論的方法最終取得了最終較好的方案,這個過程叫群體集智法,也叫頭腦風暴法。”
通過這兩個案例講授,深刻理解了定勢思維和群體集智法的概念。更掌握在創新設計中需要注意思維定勢的影響和群體集智法的優勢。
另外,筆者在講機構創新方法時,不是按教材的方法對比一些機構的區別及應用,而是通過案例的模式進行的,如“目前共享單車盛行,鏈傳動自行車依然作為主流,但是,鏈傳動自行車存在掉鏈條的情況,甚至鏈條會刮破褲子,如何設計更好的自行車”,同時展示共享自行車的圖片,以及自行車掉鏈條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這時有的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的知識提出了利用雙曲柄傳動方案,有的學生提出用圓錐齒輪傳動方案,還有的同學利用同步帶傳動方案,并且畫出了傳動的原理圖,這種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調動了學生利用機械原理知識去進行機構創新的積極性。
通過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實施,可將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在案例教學的研究過程當中,在不同的班級進行了試點,研究發現采用案例教學模式的班級,學習興趣較高,學生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也具有較多創新之處,部分還準備申請專利,有的作品還參與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并獲獎。
四、結論
本文針對案例教學在機械類課程中應用較少的問題,倡導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并通過幾個教學案例及其實施過程的展示,提出了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的優勢和開展方式,給機械類其余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辛紹杰.案例教學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8):216-217.
[2]劉樹密.淺談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5,7(4):61-63.
[3]陶平.工程案例教學在機械類課程中的運用[J].中國冶金教育,2013,(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