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43: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力經濟管理專業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是2016年增補專業,專業代碼670411,屬于教育與體育大類下的體育類。
2、根據《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教育部組織研究確定了13個2016年度增補專業,其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赫然在列。
3、核心課程包括:電子競技技術、電子競技概論、電子競技裁判、賽事組織策劃、數據分析與戰術設計等。《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電競產業相關從業人員,包括電競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職業經理人、賽事策劃與執行、戰術與數據分析、場地運營與維護、俱樂部運營與管理、電競主持與主播、電競商務等相關人才。
(來源:文章屋網 )
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主要學《電子競技游戲解析》、《競技運籌學》、《電競心理學》、《競技戰隊戰術設計與優化》、《電子競技節目管理與運營》等課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是2016年增補專業。
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是一門本科專業。將圍繞游戲品種研發、IP賽事活動打造、專業戰隊運營、衍生產品開發、關聯產業服務發展等方面高標準培養電子競技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同時,還將組建電子競技專業戰隊、籌建電競職業俱樂部。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就業方向有職業電競選手,教練、領隊、分析師,媒體從業人員等。電競選手的收入主要來源一是俱樂部每個月發的固定工資,二是比賽獎金。教練、領隊、分析師。在每支參賽隊伍的背后,必定有一群默默支持他們的“幕后”工作人員。他們從事選手的管理支持和商務市場相關工作。開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的院校有河北傳媒學院、山東體育學院、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來源:文章屋網 )
隨著我國國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家對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國中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在不斷地擴大,在招生方式上,中職院校改變了以往通過考試進行統一錄取的辦法,采取更為靈活機動的自主招生方式進行招生,這一方式,使得中職學校的學生來源組成比較復雜。因此在學生的文化層次、道德水平方面比較參差不齊,這對中職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這一問題折射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往往體現為問題頻出,麻煩不斷,從而給擔當中職班主任工作的老師帶來很大的壓力,這不僅會不利于班級的管理,而且也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一、當前中職班級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學生自律性弱,配合管理度低
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是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沒有辦法就讀普通的高中或大學,且年紀尚小,一般處于15~17歲的叛逆期,所以在對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工作上的配合度較低。大多數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都存在應付狀態,也就是俗稱的“眼皮子配合”現象,即當班主任在班級的時候,學生表現的極度順從,一旦班主任轉身離開或沒發現學生立即恢復原狀,從而造成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且難度較大。我帶的是機電專業班級,對這種感覺尤為深刻,如若有一天不跟早操或晚修,出勤的人數極少,且紀律散漫。
(二)學生家長并未積極配合班主任管理工作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若家長對教育都缺乏正確的認識,那怎樣才能將學生教育好呢?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抱著將孩子“托付”給學校的心理,因為大多數學生的年紀較小,年齡尚未達到外出打工的年齡,從而把孩子送入中職學校“混日子”,并不是真正地希望孩子能學到一定的職業技能或知識。
(三)學生崗位技能不能到位
大多數的中職院校都缺乏深入的校企合作,從而導致大多數的中職院校在實訓的教學中都是采用模擬的狀態去進行,最終致使學生學習到的專業技能并不能滿足崗位的需求。與此同時,機電專業的學生的頂崗實習,會因為崗位的操作安全,失誤造成的成本等方面的考慮,難以獲得一個真正的實崗機會。即便是部分企業愿意給學生頂崗的機會,但通常都是一些對技術要求較低的崗位,所以在學生畢業前所學習到的崗位技能能不能真正的,將企業實際崗位的需求得到滿足。
(四)學生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由于機電專業提供的專業選修方向較少,往往不能將學生的學習要求得到滿足。但是機電技術的應用在各行各業較為廣泛,且企業的用工要求也較為復雜,與實際要求相比就顯得十分的狹窄。也就說明學生不能完全地適應市場需求,擇業的面較小,從而造成大量的畢業生去爭搶同一崗位。
(五)缺乏對班級活動的組織能力
班級活動是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增進學生之間友誼的有效方式。中職學生除了在進行日常的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班級集體活動,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增加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因此,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自然而然就成為班級活動的策劃者。但是在目前的中職班級活動的組織中,存在著班主任組織能力不足的問題。在開展相關的班級活動時,班主任往往缺乏良好的策劃性,在活動計劃和流程的設計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這會造成學生對班級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的能力發揮,也不利于整個班級團結性的培養。
(六)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引導性
一個好的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中職院校的學生成分比較復雜,大部分學生所處的年齡段還比較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全面。中職院校的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認知、今后自身的發展道路以及當前社會的現狀等都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甚至會遭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自身的價值觀扭曲。因此中職班主任就要肩負起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在他們的學習之余能為他們指明前進的道路。但是在目前的班級管理工作當中,中職班主任對學生的引導能力還不足,大部分的班主任都把精力放在了學生的成績以及紀律方面,卻缺少對學生內心以及思想的關注。對學生的引導不足容易讓學生繼續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會讓學生缺乏一定的上進心,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成績甚至是未來的生活規劃。
(七)欠缺一定的班級管理能力
一個好的班級需要良好的班風,良好的學習狀態以及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三個條件中,班風的建設尤為重要。一個良好的班級風氣不僅需要學生們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根據本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計劃,從中進行適當的管理和指導,從而達到對班級更好的管理班主任。但是就目前的班級管理工作狀況而言,存在著一定的欠缺。
二、中職班級管理的應對措施
(一)尊重和理解學生
大多數的中職學生特別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但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認識也不斷地在增強,往往就特別希望能夠,獲得老師的認可和尊重。那么作為班主任就要從中職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承受的多方面的壓力和誤解,給他們更多的尊重和關心。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與教師處于不同的時代背景,所以在溝通時應該考慮到“代溝”,即時代差異。不能夠事事都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學生,也應當用學生的時代視角去看待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找到最舒適的相處模式,最終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時,學生會將你作為他們的朋友進行傾訴。而不是打著“都是為了你們好”的口號,處處管著他們,強迫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情,并且沒有及時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二)主動聯系家長,與家長進行共同管理
由于大部分的家長都對中職教育存在不正確的認識,所以班主任首先是要與學生家長進行解解釋,并讓家長正確認識到中職教育的目標,以致獲得家長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及于大力的支持。如若有了家長的幫助與配合,那么在管理上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總的來說就是當班主任與學生家長達成一致,共同承擔起學生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得學生快樂學習,有所收獲。
(三)有效的組織班級活動
合理的班級活動是培養班級凝聚力的關鍵,學生在參與班級活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培養溝通的能力,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感情,同時還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運用自身所學過的知識,對其進一步的鞏固和強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有效組織班級活動。對于每一次的班級活動,在開展之前班主任可以先確定一個活動的目的和主題,根據相關主題制訂合理的班級活動的計劃。在班級活動的準備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培養他們的行動能力,并且要提前告知學生所要舉辦的班級活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提前做好準備。在班級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班主任要做好組織的工作,按照指定好的計劃讓活動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分組,提問以及比賽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并且所設計的活動環節能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身所學的技能,增強學生對自身能力的信心。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良好的班級活動能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帶來更好的效果。
(四)增強對學生的引導能力
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兩方面積極向上、健康發展是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點。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思想和文化水平上都并不成熟,他們往往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造成思想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扭曲。錯誤的思想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增大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班主任要加強自身對學生的引導能力,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
(五)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技能
雖然目前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但是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樹立信心。雖說在學歷上中職學生,沒有優勢,但是中職學生是有著專業技術才能的技工人才,它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六)選好班干部,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想要將班級的管理成效得到提高,那么作為班主任就要及時地了解班上的情況,所以就需要選好班干部。在這過程中,一定要采用民主的方式進行選拔,因為這樣的方式不但不會讓選出來的班干部受到學生的排擠,反而獲得更多的擁護。而且班干部每天都在班級里,可以通過日常的觀察,了解到學生的情況。中職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的工作,必須要改變以往的管理模式,不能把管理的工作都交由班干部來處理。因此班主任要和班干部之間相互配合,對重要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到全權負責,而班干部則作為輔助的資源。通過班干部班主任可以及時地了解到班級以及個別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班主任對重要管理工作的掌權則能保證管理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兩者結合オ能帶來更好的管理效果,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當然班級管理工作基本分為在學習上、紀律上和衛生等各方面,所以班主任需要將各個方面的制度完善。
三、結語
在本文的探討研究中發現,目前在中職班主任班級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班主任缺乏對班級活動的組織能力,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引導性以及欠缺一定的班級管理能力等。因此,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班主任要在管理的工作中做到有效的組織班級活動,增強對學生的引導能力以及增強對班級的管理能力,這樣才能進一步地做好對班級的管理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團結能力和學習成績,讓班級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F812.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1)05-0068-06
一、問題的提出及專業化和稅收專業化管理界定
從中國當前經濟特征看,企業的經營活動日趨復雜,進入了個性化及分工與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時代。分工和專業化是經濟效率提高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1] 。而經濟的發展水平越高,分工和專業化衍生的速度和水平越高。與此相對應,市場中產品類型、行業種類不斷增加、經濟組織結構多元化程度也逐漸增進。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稅收管理對象之間的差異擴大。市場中各經濟組織的專業化程度越高,管理對象之間的差異越大,單一管理模式中的管理主體越難以把握這些對象的特征。此時,原有的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水平不再適應新的管理需要,對稅收管理的專業化要求提高,進一步分工和專業化成為必要。新興古典經濟學,其形式特征是超邊際分析工具,而其理論內核則是以分工和專業化解讀經濟增長[2] ,為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界定、類型和價值及其衍生路徑提供了一種富有張力的解釋。
分析稅收專業化管理,首先需要界定專業化和稅收專業化管理。
對于什么是專業化,不同時代、不同學者有各自不同的界定。但這些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將專業化置于分工的前提下討論。從表層看,分工引致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同時,分工又以專業化為基礎。賴賓斯坦認為,專業化是生產要素向較少種類的活動集中的過程[3] 。
在人類社會衍生過程中,隨著社會發展,社會、經濟組織結構也連續不斷的發生]化。與之相伴生的是分工、專業化和效率的提高。從某一時間截面分析,分工和專業化與組織結構變遷互相推],其結果則是對系統效率的影響。而系統效率的變遷進一步推動分工、專業化和組織機構的衍生。簡單地說,專業化是對某一特定職業知識不斷增進、效率不斷提高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看,結合賴賓斯坦的理論,可以將專業化定義為,建立在分工之上、并推動分工進一步]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生產要素向較少種類的活動集中,效率包括生產和交易的效率提高。也就是說,專業化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專業化是動態的;是一個過程;伴隨生產和交易效率的提高而推進。
而稅收專業化管理,即稅收管理的專業化,是指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遷和組織結構變化,勝任某一項特定稅收管理工作所需具備的特定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的過程。與所有的專業化進程一致,稅收管理專業化是一個動態衍生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伴隨的是某一特定“職業”知識的增進和效率的提高。
二、稅收專業化管理分類
稅收專業化管理可以從專業化過程特征和實踐兩個不同的角度分析。
(一)從專業化過程特征分析
在稅收專業化衍生的過程中,理論上看,可以經由兩種路徑:有分工的專業化]進和在原有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化]進。即包括兩類稅收管理專業化,一是既存分工基礎上的稅收管理“專業化”。此時,整體看來,專業種類不變、分工不變,但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即所謂熟能生巧――稅收管理工作無分工進化(特定的情況下,指絕對的沒有分工,但一般說來,卻指以某一特定截面為起點,沒有進一步的分工),但通過技術條件的改善,推進對某一特定職業知識的增進。二是建立在進一步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化管理,即稅收管理“職業”或“崗位”進一步多樣化。下面做具體分析。
1.原有分工基礎上,通過引進新技術、加強管理人員培訓等方式,提高稅收管理過程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提高稅收管理效率的目的
這一類稅收管理專業化]進路徑,其前提是:沒有稅收管理分工的]進;出現了新的管理及相關技術。在這一前提下,稅收管理效率會有一定程度甚至是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時,這是一種外引或者稱為外生的稅收管理專業化路徑。受分工格局的局限,處在稅收管理崗位上的不同個體面對相同的管理對象和管理內容,無法持續而有力地刺激新知識的產生。同時,由于既存稅收管理分工模式的限制,相同管理崗位的行為主體面對分工不變的約束條件下,相同的管理對象,有限的時間和大腦中獲取知識興奮點有限性,都會妨礙管理效率的增進。
2.進一步分工基礎上的稅收專業化管理
建立在進一步分工基礎上的稅收專業化管理,也稱為內生的稅收管理專業化。即指稅收管理由于分工的]進,行為主體的管理對象具有更高的同質性或(和)更小的種類數量以及更多的管理專業種類,同時管理行為主體的運作范圍減小。換句話說,前一類稅收管理專業化]進是對管理主體相同的職責范圍不斷追加資源以推動管理效率的提高;第二類稅收管理專業化]進中的資源卻是投入到管理主體面對已經改變的對象過程中效率的提高。
這一類稅收管理專業化,之所以被稱為內生的專業化路徑,是因為在這一過程中,靜態地看,即使沒有資源的追加投入,也會由于分工帶來的專業化報酬遞增而提高稅收管理效率――“分工產生個人生產率的事后差異”[1]。
建立在分工基礎上的稅收專業化管理,其效率的提高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組織效率的增進和獲得管理對象信息的增進①。組織結構的選擇以及組織效率最大化的問題 ,以尋求稅務部門目標最大化。根據新興古典經濟學的組織效率定義 [4],可以將稅務部門的組織效率定義為在滿足一定的組織目標(如完成一定量的稅收收入 )的前提下,使稅務部門的分工水平和結構達到最優[5] 。而獲得管理對象信息的增進是指由于管理對象的進一步細分和類別的進一步同質化,個人過去用在不同性質對象上的管理時間資源,現在用到一個單一類別主體上,獲得知識增進,管理效率提高。
(二)從稅收專業化管理實踐分析
在實踐中,可以按稅收管理涉及的對象和內容劃分種類。
1. 稅收管理主體角度的專業化
包括稅款征收過程專業化管理、納稅評估專業化管理等等。
2. 稅源專業化管理
針對不同稅源具有的特征差異,采取同質稅源專人管理模式。這是當前理論界關于稅收專業化管理討論得最多的一個方面。
三、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分析
稅收專業化管理,本質上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稅收效率。因此對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的具體界定,需要首先界定稅收效率。
(一)稅收效率的內涵
什么樣的稅收是有效率的?是能夠獲得盡可能多的稅收收入?還是對經濟扭曲程度最低的稅收?亦或是能夠最大程度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稅收制度?
一般的,有效率的稅收至少應該符合兩個條件:籌集的收入能夠滿足國家行政的需要;這一數量稅收收入的籌集過程對經濟和納稅人的產權行為及產權收益影響最小。那么,多大的稅收規模才能滿足國家行政需要?什么樣的稅收籌集過程才符合效率的要求?這兩個問題都很難界定,從理論上看,受到廣泛“認同”的稅收和稅收征收過程符合這一效率要求[6]。
稅收效率是指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籌集一定的稅收收入所需的成本比較,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而稅收成本包括至少兩個層面:有形稅收成本和使經濟扭曲產生的成本。前者容易度量,后者則涉及到最優稅制設置的問題――即什么樣的稅收制度給經濟帶來的額外負擔最小的問題。
(二)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界定
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是指,通過包括沒有進一步分工和建立在進一步分工基礎上的管理專業化進程,提高稅收管理的信息量并增進稅收管理知識的獲得渠道和獲得量,從而提高稅收管理效率。結合上面分析的稅收效率的內涵,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分為兩個層次:降低稅收征管成本和對納稅人行為影響最小化。對納稅人行為影響最小,從稅收管理的層面看,主要是通過對納稅人干擾程度的降低和對納稅人產權運行環境的優化(通過提供服務),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的認同達到對納稅人行為扭曲最小的目的。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稅收專業化管理目標?概略地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式:
首先通過整合稅收管理資源,在稅收管理分工不變,即崗位種類和每類工作內容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增加投入、引入新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提高原有稅收管理崗位的信息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從而在完成稅收任務的同時,降低征管成本。
其次通過稅收管理崗位進一步合理化分工,提高個人專業化水平、提高管理過程迂回度,為稅收管理對象提供更廣泛和更為深入的服務,從而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的認同度,并進一步提高稅收管理效率。
第三,提高稅收管理組織效率。分工是一種組織結構 [7] ,分工水平的提高,進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是建立在組織效率基礎上的。組織結構是事物內部(及其與外部)按照一定結構與功能關系構成的方式和體系。隨著組織理論的發展,組織越來越被視為是過程性的進化體系,即事物朝著空間、時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組織結構方向進化的過程 [8] 。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稅收管理組織結構的效率會影響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程度,而且分工和專業化會進一步影響組織結構的效率。分工和專業化一方面使稅收管理精細程度提高、涉稅信息的質和量增進,準確性提高;另一方面卻使管理協調變得更加困難。稅收管理分工程度越高,完成稅收管理工作所需要面對的崗位種類就越多;而專業化程度越高,個人所掌握的知識與社會所擁有的之間的差距就越大,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和信息的壟斷性。此時,沒有任何單個的行為人能夠完全、充分地了解稅收管理過程的所有知識和信息。組織結構因此變得越來越復雜,它必須解決由于分工和專業化帶來的崗位之間的知識壁壘,并有效協調。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成本,并影響稅收管理專業化進程及其目標的達成。如果組織協調成本高于稅收管理過程中專業化]進引起的效率提高,那么這樣的專業化進程至少從短期看是沒有價值的。所以在提高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的同時,必須提高稅收管理的組織效率,才有可能達到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目的。
四、稅收專業化管理在新興制度經濟學意義上的作用分析
在上述分析中指出,稅收專業化管理的目標是推動稅收管理效率的提高。而稅收專業化管理又經由什么機制達成該目標,換言之,稅收專業化管理在稅收管理效率提高中發揮什么作用?如何發揮作用?
(一)信息缺失是稅收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
稅收管理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信息。無論是具體的稅款征收過程、各種涉稅事項的處理還是其他相關利益關系的處理,最終的落腳點都是信息的問題:信息的可獲得性、信息的真實性以及賴以做出判斷的信息的充分性等等。
1.信息缺失下的定額征收問題
在中小業戶稅收管理中,很大一部分不得不采取定額征收的方法。這種征收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在核定經營者應納定額稅額時,缺乏足夠、準確的信息,使定額征收法既不能反映經營者的稅收負擔能力,也會造成稅收流失。同時,定額征收法的使用本身就是真實信息缺乏的前提下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在一個較為粗放的稅收管理體系中,對中小業戶的稅收管理主要通過賬簿和經營過程法定記錄載體進行監控。而中型特別是小型經營業戶賬簿體系不完整、不可信,記錄經營過程的法定載體――發票很難起到真實記載業務流量的作用。除了虛開、亂開發票行為難以甄別或甄別的成本太高外,現行普通發票開具的一般規定中指出,向消費者個人零售小額商品可以不開具發票。所以在當前稅收管理制度下,這類稅收信息問題是難以根治的制度性問題。
2.稅源管理中的信息問題
對稅源狀況了解的廣度和深度,從廣義看,影響對既存稅制的正確評價也影響稅制衍生路徑的選擇;從狹義看,則使稅收收入難以及時、準確征收。而信息缺失是稅源監控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地下經濟的廣泛存在,納稅人財務報表信息的失真等等,致使稅源管理效率低下。據200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六成以上的外資企業賬面虧損,年虧損金額超過1,200億元,相當數量不實[9]。給稅收管理效率的提高帶來了很大影響。
3.納稅評估過程中的信息問題
本質上納稅評估是稅源監控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功能是為稅務稽查提供有效路徑。換言之,納稅評估過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盡可能詳盡的稅務稽查標的。通過納稅評估不僅應該獲得稅務稽查對象界定的信息――被稽查的納稅人選擇,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獲得該納稅人在合理性意義上最為可疑的指標,從而使稅務稽查更具針對性,節約稽查成本,提高稅收管理效率。現實的狀況是,納稅評估過程本身存在信息缺失問題,使其在稅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難以發揮。例如,納稅評估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預警值的設置,其準確性有助于提高稅務稽查水平的同時,還能節約稽查成本。但由于信息的非充分和不準確使其很難被準確界定,從而進一步影響了其他稅收管理環節的效率。
4.協調稅收分配中各方面利益關系過程中面臨的信息問題
稅收關系是一種具有復雜性和敏感性的關系,處理好這種關系,是稅收管理效率提高的表現也是效率提高的保證。包括直接征納雙方的關系、不同級次政府之間的相互關系等。信息的缺失使不同級次政府之間尤其是基層政府權責難以準確界定,從而使稅收管理體制界定的合理性難以規范。尤其是在處理征納雙方關系的過程中,沒有準確的信息就無法如實履行稅收管理。例如,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這10余年的時間維度內,由于產品稅與產品流轉環節密切相關,而稅收管理主體難以(或成本太高)獲得商品流轉環節的準確信息,很難了解企業產品稅真實負擔水平的信息,因此在征管中,首先不能完全按照稅法的規定嚴格履行征管制度,這甚至成為正式的規范――當時,除了經常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的形式不斷追加減免優惠甚至調低稅率外,還賦予各級稅務機關不同程度的優惠減免的權力[10] ;其次,也難以把握在行使“征管自由裁量權”的度。
總之,稅收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問題,成為稅收管理效率提高的不得不面對、難以規避的問題。
(二)稅收專業化管理推動稅收信息問題的解決,從而推動稅收管理效率的提高。
稅收管理中的信息問題或更高層次看――知識問題②,可經由稅收管理專業化過程解決。
1.稅收管理專業化有助于稅收管理中單個行為人信息和知識的增進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單個行為主體獲得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是有限的。假設個人面臨的獲取知識的約束條件包括時間和感知能力。當個體相同的時間和感知能力面臨多樣化的工作對象時,他只能對工作對象進行淺層感知,從中獲得信息并進一步歸納出的知識也相對有限;而當個體面臨的工作對象種類較為單一時,他的感知時間和感知能力的運用集中在相似的對象上,此時,在以更高的頻率關注管理對象時,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獲得的信息和知識量增進。
假定有以下兩種極端情形:存在兩種不同的稅收管理模式,A――稅收管理工作對象性質單一,具有相似的特征;B――管理工作對象性質各異、特征懸殊。再假設實踐中有三個稅收管理主體分別按A模式和B模式對a、b、c三個對象實施管理。
圖中實線箭頭表示耗費感知時間和感知力的感知過程,而虛線箭頭則表示感知過程未實際耗費感知時間和感知力。圖1-1和圖1-2中稅收管理工作中的感知對象數量相同。但圖1-1情形下,三個感知對象具有相同的特質,所以相當于所有的感知力和感知時間都傾注于同一對象上。對所有工作對象耗費的感知時間和感知力等同于花費在一個感知對象上的感知時間和感知力。而圖1-2中,稅收管理崗位面臨的三個感知對象是異質的,個體為完成管理工作,必須對a、b、c分別傾注時間和感知力,使感知時間和興奮點分散,能從中獲得的信息量相對于A這種情形,大為降低。假設A模式下個人從工作中獲得關于a的信息量L1=X,則B模式下個人從工作中獲得關于a的信息量或知識L2=X/3。前者是后者的3倍。對b、c的感知情況類似。
2.稅收管理專業化有助于組織信息和知識的增進,推動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提高稅收管理效率
組織信息和知識決定了分工和專業化水平。市場組織結構變遷中,組織信息和組織知識主要是從組織實驗中獲得,經由不斷試錯和失敗的過程尋找有效率的組織結構。但在稅收管理中,一個新的組織結構是否有效率并不能通過該組織形態在市場中的生存和發展檢驗。因此,在稅收管理專業化進程中,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隨著分工和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本有效率的稅收管理組織結構不再適應新的分工和專業化水平的要求。此時,組織結構變遷應該因循什么樣的路徑?對此“應然”路徑尋找過程中所需的信息從何而來?
在我國稅收管理變遷過程中,伴隨著多次組織結構的]化。無論是稅收管理體制還是稅收征管組織結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一變遷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是這種而不是那種]化方式?能有一種比這一稅收管理組織結構實際的衍生模式更有效率的方式嗎? 以什么為標準判斷?
為了回答這一系列的問題,舉一個征收管理組織結構變遷的例子,討論其中組織信息和知識的增進問題。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國稅收征管主要的組織結構模式是“一員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合一”。1988年開始進行改革,由傳統全能型管理制度向按稅收征管業務職能分工的專業化管理轉變。建立“征管查三分離”或“征管與檢查兩分離”稅收征管組織結構。這一轉變建立在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上,而稅收征收管理組織結構的變化,進一步推動了稅收管理的分工和專業化。從當時的制度背景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轉化,分工和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與之相適應,稅收制度由簡單走向復雜。而日趨復雜的稅收制度和越來越復雜的稅收征管對象(尤其是與計劃經濟條件比),使原來的稅收征收管理組織結構難以適應管理對象變化和稅收制度變化的要求。具體表現為,企業組織形式日益多元化,原有的“一員統管制”在新經濟制度的分工和專業化組織結構下,難以掌握征管中日益龐雜的信息量。于是征收過程、檢查過程逐漸分離,這一分工從一開始的隱性形態轉化為顯性,并最終推動征收管理組織結構的變化。為什么在這一階段稅收征收管理組織結構沒有向更為集中和統一的模式]進?也沒有向后來實行的更大程度分工和專業化的制度]化?根本原因是當時的稅收征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程度決定了這一管理組織結構]化方向。而2004年提出的“強化管理、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建立比較完善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則既是進一步分工的結果,又是進一步分工的原因。2003年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稅收征收管理職能進一步擴展,增加催報催繳、認證、審批、評估和稅源管理。稅收征收管理的進一步分工,使原有的征管組織結構不再適應,于是新的組織結構出現,包括稅收管理員制度,以適應稅收管理的分工和專業化。
因此,不僅組織結構的]進推動了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而且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進程中的信息與知識的獲得進一步推進了組織結構的優化。
五、結 語
面對市場中產品類型、行業種類及經濟組織結構的多元化,稅收管理也必須走向專業化。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稅收管理對象之間的差異擴大,原有的稅收管理分工和專業化水平不再適應新的管理要求,進一步分工和專業化成為必要。專業化程度越高,管理對象之間的差異越大,單個管理主體越難以把握這些對象的特征,對稅收管理的專業化要求越高。
從我國當前經濟特征看,進入了個性化和分工與專業化程度日益增加的時代。即使與2004年比,分工和專業化程度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拓展。2008年《勞動部職業工種目錄》中所載的工種有4,674種之多[11]。原有的稅收管理模式下,對管理對象所能獲得的信息達不到效率的要求,需要對管理對象特征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分類,以實現建立在稅收管理進一步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化進程的深入。
稅收管理對象分工和專業化的不斷]進,管理對象特征多元化,稅收管理原有的分工模式下,對管理對象信息獲得越來越困難。同時,管理對象的變遷,稅收產權收益的分享模式和以稅收界定的產權邊界相應發生變化,原有的稅收制度對產權邊界的界定是否符合效率的要求,換言之,是否有利于(或者阻礙了)管理對象新的分工和專業化模式下產權行使效率,都必須通過稅收管理過程獲得和傳遞信息。稅收管理專業化的不斷推進和優化是完成這一任務惟一、不可替代的路徑。
[注 釋] ① 這部分思想受到楊小凱教授相關分工及專業化理論的啟迪。 ② 在這部分的分析中,將知識看作:不僅獲知信息,而且還有對信息的提煉形成更加理性的認知。也就是說知識包含信息,但不僅僅只是信息,還是對信息的進一步提煉。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國富論[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
[2]楊小凱,張永生.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4.
[3]Harvey Leeibenstein. Beyond Economic Man[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楊小凱,張永生.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140.
[5]姜 濤.我國重點稅源管理 ――一個基于專業化分工理論的分析框架[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7(6):87-89.
[6]焦 耘. 征收主體行為失范問題分析[J].稅務研究.2008(5):82-84.
[7][澳]楊小凱,黃有光.專業化與經濟組織――一種新興古典微觀經濟學框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340.
[8]羅 珉.論后現代組織的概念和邊界[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6):10-13.
[9]吳建勛.發票違法及治理對策[D]. 華中師范大學,2006.
旅游業的迅速發展為酒店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際酒店集團紛紛入駐中國,具有國際視野,懂得國際行業慣例,擁有較高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和文化素養,而且擁有把握市場動態及發展趨勢的能力,精通經營管理的國際化酒店人才更顯得供不應求。因此,筆者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教學環境和合作交流幾方面研究了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以迎接未來全球國際旅游市場對國際化人才的挑戰。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近十年為國內酒店培養中低端的服務和管理型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酒店行業全球化的背景下,其人才培養凸顯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現行的課程體系不能滿足旅游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市場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缺乏國際元素;二是教材建設的國際化程度不夠;三是雙語型師資隊伍嚴重缺乏;四是校企合作的國際化程度和學生國際職場發展能力不高。[1]總體來說,缺乏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前瞻眼光、培養標準及創新戰略。所以,堅持高職教育特點,以國際化酒店行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為依據,以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國際化就業為導向,借鑒國外院校酒店人才培養成功模式,構建適合我國地域文化和國際酒店業發展需要的國際化酒店人才培養戰略,為我國酒店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行業轉型期提供人力支持。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開發路徑
(一)國際化的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酒店管理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對專業建設起到了引領作用。如今,國際酒店集團和國內一些高端酒店缺少的不僅是某一崗位的專門人才,更多的是需要集專業理論知識、外語能力、管理技能于一身的并能適應酒店行業不斷發展要求,具有國際化視野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2]所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內涵要增加,外延要擴大。筆者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崗位標準為依據,充分調研國際酒店業的行業特點和用人需求,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具備流利的外語溝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熟悉國際經濟運行規則與法律法規,掌握品牌國際經營專業知識,既有國際化的基層業務操作能力,也有國際水準經營管理潛質潛能,能勝任國際酒店企業、富有創新精神的中基層管理崗位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即國際化高品質的酒店職業經理人。當然,培養目標不能一成不變的,因為企業需求和崗位標準在不斷的變化發展,所以需要關注行業特點,不斷更新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以符合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國際化的課程設置
國際化教育的實施具體由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來體現的。為了實現酒店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酒店業國際化發展的實際需求,課程設置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優化,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盡量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形式的課程,如國際旅游概論、世界美食文化、世界酒店介紹、宴會設計、國際營銷策略、跨文化溝通、度假型酒店管理、營養學、西餐制作、西點制作、咖啡調制與品鑒、國際資格認證課程等國際化課程,豐富學生國際化酒店管理知識,讓學生享受國際上優質的課程資源,實現課程的國際接軌,確保實現國際化高品質的酒店管理人才。
(三)國際化的師資隊伍
國際化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國際化酒店人才的關鍵環節,也是適應旅游全球化發展提高辦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基本保證。[1]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合作共建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國際化教學團隊,保障國際化課程的有效實施。一是走出去,加快教師成長。一方面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其它院校尤其是國外高水平的培訓機構去進修學習或通過國際校際交流、公派留學訪學等形式,整合國內外的教育方式,提高其理論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外語水平。另一方面是結合產學融合的契機,構建“學校—酒店—學校”模式,鼓勵教師到酒店兼職或者定期回酒店掛職鍛煉或者參與海外酒店實訓項目訓練,讓師資永遠走在學科的前沿,了解酒店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從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師的教學始終與行業接軌。第三方面就是組織教師學習國際理念、國際標準和規范,參加國際權威機構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獲得國際通用的酒店職業資格證書,提升自身的國際水準。二是引進來,資源共享。一是從酒店企業或國際旅游飯店相關協會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并取得國際飯店職業資格認證的人員來校兼職擔任專業或實踐指導教師,彌補在職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和數量不足。二是定期邀請國內外酒店業界專家或酒店企業老總或高管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或指導一體化教學,給學生帶來新理念新信息新觀念新方法,使學生及時了解世界酒店業最新發展變化,增強職業責任感,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直接引進跨國企業或海外留學歸來的具備英語教學水平的專業教師,使得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能與國際接軌。
(四)國際化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國際化人才培養必須要營造地道的國際化教學環境。一方面就是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借鑒澳方教學模式,以國際五星級酒店為標準,由學校和行業企業共同投資建設配備中西廚房、中西餐廳、酒吧、前廳和操作系統軟件以及客房等高質量設施設備的真實運營教學酒店。另一方面就是實施雙語教學。國際化酒店的客人外國客人居多,為了培養跨文化交流溝通能力,實施以英語作為手段,采用原版教材,通過雙語+專業授課方式的雙語教學,打造國際化的語言教學和酒店工作環境,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溝通能力。
(五)國際化的合作交流
1.國內與國際緊密相結合,引進國際先進職教經驗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內容和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借鑒瑞士、澳大利亞等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專業品牌院校專業建設的先進職教理念,用全新的辦學機制和管理體制全方位切入國際化辦學,用國際領先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培養國際化人才。通過專業課程外包、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等形式大膽引進國際化教學資源,實現成果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和機制。
2.加大國際交流力度,提升國際職場能力認真學習國際酒店教育標準,加強與國際旅游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互換學生,合作培養,校內教學酒店課程實訓實習和海外跨國酒店集團實訓實習等途徑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力度;通過互派教師和安排教師出國培訓進修等途徑加強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學生和教師有機會親身感受中外文化差異,逐步適應各國文化,提高國際文化交際能力,促進酒店管理專業的辦學質量和國際化水平。[3]
3.開發中外合作辦學,夯實國際合作平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成為了國際化教育的一種途徑和院校辦學的營銷手段。中外合作辦學一般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與國外院校涉外機構開展合作辦學項目,時間周期一般半年至一年,比如參加“大學生暑期赴美工作旅行(WA-TUSA)”、美國迪斯尼文化使者等國際化項目,為學生打造到境外參觀、游學、培訓、留學、實習、工作等全方位、多樣化的、走出去的合作方式,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開拓視野,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化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無縫連接。第二種方式是依托與國際知名的酒店集團緊密合作關系,為學生國際國內實習和就業提供平臺,甚至可以在軟硬件方面與知名的酒店集團實現更深層的利益共享,如由國際酒店管理集團提供班徽,專門課程,企業捐贈,獎助學金、網絡授課,學校派專人負責項目教學實施,或者依托美國飯店協會教育學院等國際知名的飯店協會機構合作,實現課程的國際化師資,國際化職業資格認證的國際化和學生就業的國際化。[4]培養酒店國際化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加強國際化酒店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成為了新時期行業對高職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為大力發展酒店業乃至整個旅游業的戰略發展提供及時充足的人才支持,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曹艷芬 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孫嫘.旅游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析[J]湖北: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6):153-155.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改革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使之與當前的市場需求相吻合已勢在必行。情境教學模式是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教師將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身對知識的研究進行有效整合,設計出較為合理的模擬工作環境,通過學生對真實工作環境的模擬實驗,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高職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情境教學模式實用并易于操作,適合應用于職業教育。
一、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情境
在旅游酒店管理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這樣才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在現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對真實情境的適應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在對教學情境進行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情境,避免教學情境的設計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具有實用性,還要適合教師把握,這樣教師才能在情境教學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二、科學設計各個教學環節
在情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環節。比如對事件相關的人物關系,涉及的知識內容,事件發生的背景,需要表演的內容等環節,教師在設計情境時都要詳細了解,然后進行合理的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征進行角色分配,要對情境設計內容和材料進行收集,對表演排練、課堂內容、內容討論和點評等環節都要做好預測;對各個環節所占據的時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解決問題的對策等問題都要提前考慮到。對情境教學場景的安排,對教室環境的設計以及道具的準備都要有全面準備,要增強情境的真實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促進情境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在編排演練時做好引導工作
在整個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進而提高學生表演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分配演練任務,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地對相關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進而設計出更為豐富的教學節目,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整個排練和表演過程中,要提供合理的引導,使情境教學節目有效開展,提高學生的旅游酒店管理專業能力。
四、進行合理的點評總結
在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該表演進行總結點評,對表演的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每個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對表演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總結在表演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還加強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評價,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在現實工作中的反應能力。
五、結語
根據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情境教學模式在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境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情境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對現實工作的適應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鉅嫘攏韓澤民.澳大利亞旅游酒店管理教學特色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0(4):47-4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畢業班的同學們:
七月是xxxx夏收的季節,也是xxxx黨校2008級農村經濟管理函授村干大專班收獲的季節。二年來,xxxx黨校2008級農村經濟管理函授村干大專班的全體學員在縣委組織部的親切關懷下、在黨校教師的熱情教導下,經過全體學員的刻苦努力,完成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全部課程,順利畢業了。今天,xxxx函授站在這里為我們隆重舉行畢業典禮,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激動,在此我謹代表2008級村干大專班的全體學員向縣委組織部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以及辛勤勞動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黨校是的大學堂。二年來我們全面而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還全面而系統地學習了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法學概論、農村政策學、農村村級組織建設教程等二十門課程,我們邊學邊干,干中學、學中干,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工作學業雙豐收的成人函授教育目標。通過學習使我們更加深入地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神實質,不斷提高了我們學員的科學決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黨校是黨性煅煉的大熔爐。二年來,我們在學文化,學理論的同時,不斷加強了自身的黨性修養和黨性煅煉。突出表現在工作與學習中嚴格遵守黨校的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1-0159-02
0 引言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京津冀地區將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區域之后引領我國發展的第三增長極。區域經濟經、社會的一體化將帶來區域及周邊地區多層次、全角度的進步。現代服務業也是京津冀區域內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酒店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十分迅速。京津冀區域內的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也將面對市場對于人力資源的新需求,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展業建設。本文通過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對于酒店行業人才需求特點的分析,探討如何加強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建設。
1 京津冀一體化環境下區域酒店行業的發展趨勢
京津冀一體化是由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概念發展而來,其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共計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個地級市的80多個縣(市)。所轄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9000萬人。通過整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整合區域資源、堅持優勢互補,直面各區域內發展中所遇到的經濟、社會、自然問題,共同追求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城市集群的發展,區域內部會形成大中小型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鎮化社會,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對于酒店服務產品的需求總體將擴大。總體結構來看,高端酒店仍將集中于中心城市和重點旅游吸引物周邊,但是在區域內會形成大量的滿足社會中層需求的中檔和快捷酒店,區域內酒店行業內不同層級的酒店數量結構將會發生變化,區域內連鎖經營將成為趨勢,未來在區域內部進行競爭的酒店將會更加注重產品的差異化,通過形成針對不同目標市場的特色服務產品吸引消費者。無線互聯網的普及將影響酒店業營銷業態,這一系列變化都對酒店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京津冀一體化趨勢下對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需求的變化
通過對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所做的企業調研,目前京津冀周邊酒店行業對于高職高專畢業生的需求產生了如下變化。
2.1 人力資源總需求量進一步擴大 隨著在京津冀一體化城市集群中對于酒店需求的增加,區域內酒店行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也將大幅度增加。作為能夠吸收大量勞動力的服務型企業,酒店目前面臨著很大的人力資源缺口。
2.2 人才缺口主要體現在結構性缺口 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服務業基層員工流失嚴重,基層管理水平較低。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專科層次畢業生,畢業后將成為星級酒店的基層高素質服務人員,并具有一定發展基礎,可以成長為高素質的基層管理者。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就業市場廣闊。
2.3 既需要實踐能力也需要發展潛力 周邊酒店企業對于專科層次酒店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可以被表述為既要有實踐能力,也需要發展潛力。區域內酒店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需要大量的人才儲備,對人才的需求要點就是具備專業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高等教育使其具備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未來能夠成長為基層管理者。
2.4 職業道德與情商成為需求新要求 同時發展中的京津冀區域內的酒店對員工的要求中,越來越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如何認識自身職業,對工作、團隊、客人的態度與意識,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是企業對于酒店員工的職業道德的主要關注方面,這些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明顯優于其他低學歷社招員工。同時企業也越來越關注員工所具備的的基本情商,將其作為一個職業人應具有的基本能力看待。
2.5 需要突出的特色能力 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職業人,酒店對于其有著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夠擁有某一方面的特長,能作為酒店提供特色服務的基礎。經過調研,區域內酒店希望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能夠掌握茶藝、會展組織、多媒體設備應用、網絡應用等特色能力。
3 區域內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3.1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還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京津冀周邊區域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幾乎所有的院校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差異不大。普遍將人才培養目標表述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星級酒店管理與服務第一線工作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從事酒店服務與管理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生應具有酒店管理與服務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總體來看比較籠統,沒有特色和特點,能力要點反映不是很明確,在進一步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性指導不強。
3.2 教學團隊人才結構還存在短板 在酒店管理專業建設中,專職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都是學校很重視的要素。但是具備酒店一線管理工作經驗的專職教師比例一般沒有受到重視,企業到學校兼職的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過程參與程度不足。這樣就造成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還存在不足。
3.3 實訓環節的系統需要加強 各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各個不同實訓室之間的系統性不足,不能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流程化和系統的實訓,還處于按課程分散的狀態。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按照不同課程,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實訓室進行專項實訓,但是酒店的經營中,這些過程環節都不是零散的而是線性流程化的,學生實訓效果存在不足。
3.4 課程體系需要拓展 通過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分析,高職高專酒店管理課程體系不斷改進發展。但是總體可拓展性不足,學生在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選修課程較少,無法滿足學生按照自身發展規劃形成特長的需求。
4 對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建設提出的建議
4.1 修訂人才培養目標,突出特色 酒店管理專業需要針對京津冀一體化所凸顯出的人才需求特點,有針對性地完善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學生特色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職業資格相結合形成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特色核心競爭力。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突出踏實的職業態度、獨立的一線操作能力、較強的基層作業組織能力、特色服務能力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英語、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這些能力是企業面對京津冀一體化趨勢所需要的人才核心能力。
4.2 加強兼職教師的引進力度,在全教育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完善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訓指導專任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可以參照南方院校的優秀經驗,為酒店管理在校生配備三種導師。分別是負責生活指導的輔導員、負責學業指導的由專業課教師擔任的學業導師,由企業兼職教師甚至是優秀畢業生擔任的企業導師。三種導師能夠從不同角度,在學生接受教育的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將教學的各個環節與企業導師的指導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4.3 提升辦學條件,加強實訓基地系統化建設 更新和完善實踐教學基地的設施設備,并著重將各個實訓室用模擬酒店管理信息系統整合起來,這樣在學生進行實訓的期間可以在仿真酒店實際運營環境中重點實訓其中一個環節,讓學生能將實訓的內容與酒店的整體運營結合起來,形成更好的實訓效果。
4.4 拓展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特色能力 建立在現有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分析體系上的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借助合作院校和社會資源拓展學生可選擇的特色選修課程的范圍,并和學生課外興趣小組和社會團活動相結合,拓寬學生的能力范圍,形成符合同學自身特點的獨特核心競爭力。
5 對策實施效果分析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專科學校,其酒店管理專業設立于1999年,目前是河北省高職高專示范專業。面對市場由于京津冀一體化產生的人才需求的變化,貫徹了上述專業建設對策,通過對教師、學生、用人企業的跟蹤調研進行了效果分析。
專業建設改革實施三年來,教學效果評價數據、學生就業滿意度數據、用人企業滿意度數據如表1、表2、表3。
隨著建設“一強三優”現代電網公司步伐的加快,對電力企業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標準,對保證經濟安全、依法依規經營、提高企業效益、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作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加強和規范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做好農電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環節。
保定市共有22個縣(市)級供電企業,供電區域內,供電人口1 100萬。2007年售電量102億KWH,主營業務收入實現552 034萬元。區域內擁有110KV變化站64座,35KV變電站211座;總容量629萬KVA,110KV線路125條,35KV線路307條,10kV線路及以下線路1 530條,線路總長33 731kM。企業人數10 969人。為了搞好保定區域內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發展迅速,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在電網經營企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尤其是隨著三期農網改造工程的竣工,農電可使用資產規模迅速擴大,資產整體質量得到快速提升,供電可靠性得到極大提高,這對管理工作尤其是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滿足和適應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發展的需要,提高經濟效益是當前的首要問題。現在大多數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還比較薄弱,存在許多不規范的方面,主要表現在:
(一)產權關系沒有理順,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需要
大多企業面臨資產清理與界定、理順產權關系、調整分配結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諸多問題。躉售縣供電企業經歷了業務指導、代管和全面代管三個階段,由于歷史的原因,其產權關系尚未理順,它們還屬于地方國有企業,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各縣(市)完稅,有的還需要上交一部分利潤。隨著省電力公司對躉售縣級供電企業代管力度的步步加大,由產權不統一帶來的弊端更多的顯現,突出表現在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不夠和區域內企業協調不力。
(二)區域內企業發展不平衡
保定市區域內的22個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規模大的企業售電量達到8個億以上,小的企業才2個億多一點,售電量的差別直接影響了企業發展水平和電網建設能力。在地勢上保定屬于平原和山區交界地帶,東部和北部平原及旅游發達地區發展較快,售電收入增長穩定,南部及西部山區發展較慢。在人員結構上素質較高的單位發展快一些,人員較多,工資負擔比較重的企業發展慢一些。相對于以上客觀情況來講,其資金量的大小也是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縣公司之間資金資源的不平衡,不但影響了資金效益,也影響了經營效果。有的縣公司資金存量比較大,但投資渠道單一,大量資金閑置,有的縣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如果貸款不能及時到位,將影響公司購電費支付。
(三)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缺乏完整的財務內控體系
許多單位內控機制不健全,沒有足夠的監督和控制手段,職責不清,造成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根據我們對躉售縣級供電企業進行的內部控制測試與評價,各縣之間管理水平也不太一致,好一點兒的縣,制度相對完整一些,控制過程也比較到位;差一點的縣,內控制度相對少一些,效果就稍差。測試結果顯示,從內控制度的完整性上講,企業決策結果與執行和在建工程、存貨方面的制度普遍不夠完整;從內控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上講,對過程的記錄不夠嚴謹。
(四)財務基礎工作薄弱
首先,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政策不夠統一,雖然經過幾年的努力,躉售縣級供電企業核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交流和溝通有限,各單位采用的會計政策還不完全一致。如壞賬準備的提取,有的縣按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定提取,有的縣按稅法的相關規定提取,有的縣按自身的需要提取,有的縣干脆不提。其次,管理型財務理念還沒有形成,財務管理目的不是核算,而是通過財務管理達到提高企業效益的目的,躉售縣級供電企業需要在財務管理上下功夫。再次,常規性的財務管理問題依然存在,如影響企業損益的問題,影響資產質量的問題,影響資金安全的問題等。
(五)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會人員基礎較差,缺乏專業性的培訓,業務水平相對較低,難以適應電網發展的需要。因此,財會隊伍亟待加強。
二、解決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順產權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
由于電網企業自身的特點,躉售縣級供電企業作為農村電力銷售的重要一環,是整個電網的一部分,尤其是農網改造工程竣工后,省、市、縣三級供電企業的資產已形成大量的交叉,甚至出現了僅能從賬面劃分省、縣供電企業資產,實物資產無法劃分的局面。從資產價值看,農網改造形成的資產已大于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賬面資產,所以,躉售應進一步規范為直管,躉售縣級供電企業應改制為省電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確立省(市)電力公司與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產權關系和資本紐帶關系,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省電力公司可采用委派制方式,加強對有限責任公司的管理和監督。
(二)建立區域內資金市場是現階段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資金的盈余與短缺都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保定區域內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資金資源苦樂不均,資金富裕的單位有幾千萬的資金沉淀,資金缺乏的單位在貸款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會出現支付困難。在目前國家貨幣政策從緊的大環境下,資金成本持續走高,建立區域貨幣資金市場,調劑資金溢缺十分必要。一方面,資金短缺單位可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減輕外債壓力;另一方面,資金富裕單位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更重要的是,盤活資金可以提高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整體資金運營能力。
(三)建立統一的財務內控體系,規范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經營行為
制度是行為的保證,是對行動的約束和衡量行動的標準。躉售縣級供電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嚴謹的、統一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管理行為,確立財務管理標準。省公司針對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提出了“三統一”(即統一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核算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并制定了躉售縣供電企業財務會計制度。要使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認識到建立財務內控機制是加強和完善財務管理的關鍵,將財務會計制度落到實處。同時,還要以《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為基礎,結合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細化財務會計制度,使其成為完整的內控體系,更具約束性和操作性。內控體系的建立,將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的行為和秩序,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
(四)統一會計政策,增加財務信息的可比性
會計核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礎,各躉售縣級供電企業會計政策不統一,就缺乏統一的會計語言,嚴重影響了躉售縣級供電企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會計核算不規范,造成企業經營成果不實,難以滿足電力企業管理和發展的需要。統一會計計量基礎(抄表時間),使得售電量、供電量和線損率之間更容易比較。統一會計計價原則,使得存貨等資產價值具有可比性。統一資產質量政策,使得資產真實性水平保持一致。統一會計估計政策,使得資產價值和負債水平更接近于現實。統一會計重要性水平,防止出現同一事項不同的會計處理結果。統一會計報表格式,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只有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狀況和經營成果,才能為加強財務管理打下基礎。
此外,還應大力推進財務電算化工作。目前,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電算化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水平參差不齊,全面實施農電財務電算化,是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進程,也是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對提高會計基礎水平,保證會計核算的及時準確,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實現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變
核算型財務向管理型財務轉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充分發揮電網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是電力比國民經濟超前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更新理財觀念,提高資金盈利能力。電網企業的收益相對固定,影響了資金效率的發揮,應該更新管理觀念,重視資金效益,通過資金融通,提高資金盈利能力。其次是加強資產質量管理,建設資產優良的現代公司。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資產總量普遍較大,但資產收益率不一定很高,應該加強資產質量管理,提高資產效率。再次是加強資本運營,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電網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規模,必然通過資本運作提高競爭力。有的躉售縣級供電企業已經開始探討資本運作,如購買土地使用權以保值或擴大規模,投資新領域開展多業經營等,但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應該提高躉售縣級供電企業的整體資本運作,從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加強財會隊伍素質建設
做好躉售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電企業財會隊伍。應該按照電網“十一五”期間人力資源發展規劃,選撥和配備德才兼備的專業人員充實財會隊伍,加快現有財務人員專業知識的提高和更新,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骨干力量。盡快建設成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熟練、作風優良、結構合理”的農電財務隊伍,為農電事業的發展做貢獻。
(七)強化監督檢查,確保依法依規經營
1微課在高職連鎖經營管理《職業店長實務》課程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已經理進入“微時代”,像微信、微電影、微視頻等這些微元素在不斷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從2011年開始,“微課”在我國逐漸發展起來了,到目前為止,“微課”已經成為了一種深受到高職院校學生喜愛的一種教育形式,并逐漸融入到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因此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職業店長實務》課程推行微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激發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職業店長實務》課程教學效率。
2微課“排班表的制作”的設計與開發
2.1教學內容的選擇
職業店長實務是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一門專業的核心課程,職業店長實務課程主要面向我院即將畢業的大學三年級學生,選擇在第五學期開設。排班表的制作是“團隊管理”項目5中任務4的內容,學生學習排班的原則等理論內容,通過實際操作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排班的原則和應用。在整個職業店長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排班表的制作的內容既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大三學生能否繼續學習職業店長實務課程的重要內容,又是一直以來學生較難理解的難點問題,它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圖表制作能力,要求較高,難度較大。
2.2教學目標的設定
本次排班表的制作任務我們以學生個人為單位,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為某服裝連鎖店設計制作排班表的任務,假定該店除店長共有員工9名(1號到9號),其中:能夠勝任收銀崗位工作的人員只有3人,9名員工均能夠勝任導購等其它崗位工作,2名員工是新聘員工,該店實行每天兩班倒,AB班原則上每一周輪換一次,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個月可休息6天,如果有特殊情況,在經過店長許可的情況下可以調換AB班次,另外如果遇到周末、國家法定節日等繁忙時段可以視客流情況適當調整排班人數。員工的特許要求如下:6號員工因晚上要參加學習要求從9月10日起不排B班,5號員工因病請假一周(8月28日至9月2日),4號員工因妹妹定于9月15日舉行婚禮,要求9月13日-15日連休三天。學生以店長的角色承擔并完成今年9月份的排班工作任務,具體要讓學生達到如下目標。
能力目標:能熟悉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關于工時以及加班的規定;熟知排班的原則,建立科學的排班思路;能對給定的服裝連鎖店的背景資料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從給定的資料分析中獲取對排班有益的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確定本次服裝店9月份排班表制作所需的資料;能針對給定的資料,結合當地連鎖經營企業實際情況,根據賣場的營業時間和員工人數合理地進行排班。
知識目標:熟悉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關于工時以及加班的規定;熟知排班的原則,建立科學的排班思路;熟知賣場的營業時間和員工人數合理地進行排班。
素質目標:對各業態連鎖企業的營業時間非常熟悉,排班表的制作體現一定的學習理解能力;對給定的背景資料分析透徹,能從資料描述中找出對本次排班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體現職業店長所具備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圖表制作能力;能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和賣場中服裝店的營業特點進行排班,體現良好的理解能力與執行力。
2.3教學過程的設計
(1)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情境創設即本次課的課程導入環節,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智慧職教等網絡教學平臺、微信或者微信公眾號、QQ群等方式上傳事先錄制好的微課視頻,視頻的內容為排班表制作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等,這樣學生無論在家里或在學校都可以隨時在線碎片化學習,學生播放的排班視頻,了解排班表制作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等內容,同時根據排班表制作的要求設計微課能給學生不同于單純語言描述的立體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的興趣,拋出本節課要為某服裝店制作9月份的排班表這一主要任務,引出下個環節的教學安排。
(2)教學任務的分析。在任務分析環節,教師首先在課堂內簡單回顧視頻所學,通過PPT演練經濟法和勞動合同對工時的規定,排班原則和排班技能要求等內容,布置每個學生的任務。
(3)學生操作練習。在學生操練環節,教師會給定每個學生一套試題,每個同學的試題不一樣,讓學生聯系所學微課內容完成操作,鞏固排班表制作的教學內容,學生操練環節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服裝店9月份的排班表制作,教師在本節課內則負責技術指導和提供咨詢服務,做好隨時準確回答學生各種提問的準備工作。當然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事先提供的微課資源,通過自學的方式或者請求小組成員援助的方式,解決自己剛剛所遇到的問題。
(4)教學任務的評價。本次排班表制作的教學任務評價,要求多方參與評價,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自己、小組成員、教師、服裝店店長等,評價過程要求首先由學生通過給定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力求客觀和多維度)進行初步自評,然后由小組成員進行互評,最后有教師進行評價,盡可能使此次排班表的制作評價全面化、具體化、公平化。
(5)教學內容的小結。本環節的主要的任務是總結本次課排班表制作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反復進行思考,我們在課堂上制作的排班表與真正的連鎖企業中排班表的制作方式和要求是否完全相同或一致,學生可以通過課后恰當的網絡調查或者實地訪問找到需要的答案,從而將本次課的課堂范圍無限的延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3微課在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職業店長實務》推廣實施的幾點思考
“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構建一個短小精悍(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的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單元設計、PPT、微課視頻、教學反思、測試題庫及學生反饋、教師評價等等輔教學資源,它們之間是以某種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構筑的主題式資源單元資料庫。微課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的單一的教案、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但微課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庫。因此教師在面對同一專業不同的學生群體時,在微課內容的開發設計時一定要注意。
(1)要明確微課教學不是將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堆積。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微課完全取代課堂,而只是將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微課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認為不超過15分鐘為宜,微課使用也是恰到好處就行,微課能解決了關鍵的問題和重點的問題就行,微課能讓教學課堂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生動就行,千萬不能讓你的課堂成為了一個小小的電影院,讓你的微課視頻成為微型的電視劇或電影,讓你的學生在整段整段的電視劇或電影的視頻中慢慢地度過課堂的45分鐘。
(2)要明確微課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中適當引進微課的使用是為了解決平時課堂教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適當應用這種立體化的直觀的表現手段。所以如果我們的教學內容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方便記憶,那采用微課形式無非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的事情了。
(3)微課并不是無所不能的。在微課開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他所面向的群體,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大多不太喜歡學習,因此在開發微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設計一些對你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微課,簡單直觀地反映所遇到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你的學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