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培訓研修總結匯總十篇

時間:2023-01-27 22:04:1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信息技術培訓研修總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信息技術培訓研修總結

篇(1)

目前全市中小學有信息技術教師54人,年齡在35至40歲之間,達到了40人,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年輕。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活動,舉辦網絡備課活動,通過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設計的實施(上課)的教學案例課,以快樂學習、合作學習和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能力和上課能力,突破信息技術課重視操作的教學局限,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改變原有封閉、固守的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民主、和諧、科學、快樂的教學氣氛。

通過教研、培訓、網絡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白山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吉林省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使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素質在整體上有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課題引領教師開展網絡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整合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吉林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師研修論壇板塊*,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8個學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并得到聘用,對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吉林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自主開展網絡研修活動。

三、教育技術培訓基地和學校網站建設全面發展

開放農村遠程教育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加強機房日常管理工作,保持室內及設備的清潔,注意防火,及時關閉電源。加強學校計算機系統維護和網絡安全工作,保障學校機房及部室計算機網絡正常使用,為全市中小學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基地,創設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網絡環境和學校網絡辦公環境。

依托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加強××市教師進修學校網站建設*,合理規劃欄目,豐富模塊內容,集成教育新聞資訊、教師網絡研修、教師研修論壇、信息技術教育資源庫建設為一體,及時學校公開的教育教學信息,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中,“××市教師進修學校”相關信息已被百度、哥俗、雅虎等搜索網站收錄,全面推介我市教育教學成果。

基于吉林省教育信息網自助建站系統*建立全市中小學校網站體系,創建了以××市教師進修學校網、××教育督導網、××市教育科研網為信息與網絡研修為主核心網站,全面規劃全市28個教育網站體系,集教育網站\個人空間\教育論壇為一體,整合教育新聞資訊\教師博客日志\教育論壇主題,初步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網站+空間(博客)+論壇”技術模式,指導全市中小學校建立網絡研修網站,為全市中小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提高教師網絡研修的技術含量。

四、教師信息化教育取得了豐富多彩的成果

2009年,組織我市中小學教師參加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社組織的“惠普杯”中國教育信息化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信息技術教師在技術上給予指導。論文圍繞“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強化資源整合與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這個主題,結合當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涉及到推進教育信息化體制機制建設、整合教育信息化資源、服務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信息化建設對教學變革的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及網絡研修等方面,科學總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經驗。有61名教師的57篇論文參加評選,獲吉林省教育信息化論文一等獎24篇,二等獎33篇;獲國家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論文二等獎2篇,三等獎6篇,優秀獎9篇,17篇論文由中國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論壇專刊收錄(2009年7月)。

篇(2)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5)17-0018-03 

21世紀是信息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力競爭,利用信息化手段培養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許多國家的戰略選擇。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1]。因此,建設一支適應時展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才能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任何的教育改革都是外在的,只有教師的積極有效參與,才能夠將外在的教育改革目標內化為課堂上的教學實踐活動[2]。因此,我國于2013年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旨在通過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突破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不能滿足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本文以2014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為依據,探討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和培訓需求,以使新一輪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目的 

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是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基本手段[3]。目前,大多數教師比較缺乏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阻礙了學校乃至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為此,筆者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主要從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及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三方面了解城市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現狀和培訓需求,希望在新一輪的信息技術提升培訓中,切實提升中學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地理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 

2.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所用問卷是在分析2014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基礎上,參考大量文獻后編制的。問卷主要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教師個人基本情況、學校基本情況、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現狀與培訓需求,最后是一道開放題“在信息技術培訓中,您最希望提升哪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對前面調查內容的補充。 

3.問卷的實施 

筆者于2014年11月-12月主要對洛陽市和開封市的城市中學地理教師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118份,回收118份,有效問卷112份,問卷有效率為94.92%。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1.對多媒體教學常用設備操作比較熟練,需求度較低 

由調查可知,地理教師對多媒體計算機、電子白板、投影儀、幻燈機、觸控電視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六種常見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現狀方面,操作較為熟練的是多媒體計算機、電子白板和投影儀,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而在所列多媒體設備的培訓需求方面,排在前兩位的是交互式電子白板和觸控電視,需求度分別是32.61%、26.52%。 

2.檢索獲取數字教育資源的能力較強,對優秀數字資源的需求也較高 

據調查可知,經常下載地理數字教育資源的教師比例最高,達到了60.71%;想嘗試但不會和從不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地理教師僅有10人。可看出,大多數地理教師具有主動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也具備搜索和下載地理教育資源的能力。但現有網絡資源存在商業化較強、共享度較低的問題影響了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因此,高達97.33%的中學地理教師希望在信息技術培訓中了解一些獲取優秀地理數字教育資源的途徑和方法,以幫助其提升運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地理教學的能力。 

3.教學通用軟件的掌握狀況不太樂觀,但其需求度較高 

問卷主要調查了文檔處理、動畫制作、音頻與視頻處理、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六種通用軟件的掌握情況。統計結果表明,地理教師普遍對文檔處理顯示軟件(如PPT、Word)操作較為熟練,比例高達91.87%,而對其余軟件使用現狀并不樂觀,尤其是多媒體課件制作(如flash、AuthorWare等)和動畫制作軟件,一半以上的教師幾乎不會使用。 

關于地理教師對上述軟件的培訓需求情況,按照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動畫制作、音視頻編輯、圖片處理、多媒體課件制作以及文檔處理顯示軟件。此外,在訪談過程中,地理教師認為,他們目前對Word文檔的操作水平能滿足其教學需求,無需加強培訓,而對于信息化教學使用最多的PPT,他們希望能進行較深程度的培訓,如插入動畫、超文本等,提高其制作高質量課件的能力。 

4.地理學科專用軟件的掌握狀況很不樂觀,但需求度較高 

如圖1教師常用地理教學軟件的情況調查可知,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最多的地理學科專用軟件是谷歌地圖,應用頻率達到了30.42%。谷歌地圖因簡單易學、上手快得到了大部分地理教師的青睞,因此,在教學中使用得較多。其次是Word(繪圖功能)、Google Earth和Photoshop(繪圖功能)。而在地理教學中使用較少的是GIS、3Dworldmap和Marble,所占比例之和僅為9.16%。從整體來看,地理教師對地理學科軟件的應用現狀很不樂觀,缺乏主動使用地理學科軟件的意識。 圖1 教師常用地理教學軟件的情況調查 

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91.96%的地理教師希望信息技術培訓能夠提高其操作地理學科專用軟件的能力。而少數地理教師選擇不需要培訓地理學科專用教學軟件的原因,主要是受學校教學條件的制約和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影響。 

5.簡易多媒體環境下地理教師教學能力較強,需求度也較高 

在訪談過程中,大多數地理教師認為,他們能夠在簡易多媒體環境中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僅有部分教師認為其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特別是信息化教學中的教學設計方面。但由進一步調查得知,高達91.96%的地理教師仍然希望自己進一步提升簡易多媒體環境下的地理教學能力。 

6.交互多媒體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能力較差,但需求度較高 

調查得知,在教學中能較熟練操作交互式電子白板基本功能的地理教師所占比例為20.53%,而79.47%的地理教師不能熟練地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表明地理教師在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能力普遍偏低。此外,大多數地理教師不能熟練操作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功能,更不熟悉白板的內置資源與地理學科軟件。而教育信息化越來越重視交互式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運用,大多數地理教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高達90.17%的地理教師希望加強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相關培訓。 

7.教學各環節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良好,需求度高低不一 

對地理教師在各教學環節使用信息技術情況的調查發現,被調查的所有地理教師都有在教學各環節使用過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其中,課件制作和課堂講授環節使用信息技術頻率最高,所占比例分別為21.52%、19.07%;而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較少的教學環節是教學評價與反思。經調查可知,地理教師對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課堂講授、總結與復習、教學評價以及學生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培訓需求層次不一,其中,對信息技術支持課堂講授的需求度最高,達到了96.43%。 

8.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和網絡教學平臺的狀況不樂觀,但需求度較高 

調查數據顯示,61.61%的地理教師不了解“網絡學習空間”和“網絡教學平臺的”的概念和功能,僅有10.71%的教師對其比較了解,從整體來看,大部分地理教師不具備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和網絡教學平臺的信息技術能力。在有關培訓需求的調查中,82.14%的地理教師希望通過培訓提升自己應用網絡學習空間和網絡教學平臺的能力,但由于學校不具備相關教學條件和多數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差,他們僅想對其基本的操作功能做些許了解。 

9.數字化環境下構建新型教學活動的現狀不太樂觀,但需求度較高 

數字化環境主要指網絡教學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從調查的數據可看出,地理教師在網絡教學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的現狀很不樂觀,63%以上的地理教師沒有組織過相關的教學活動。又經分析可知,地理教師對在網絡教學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活動的需求度均較高,所占比例分別為81.25%、77.68%。 

10.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不樂觀,但需求度較高 

教師工作坊和網絡研修社區是支持教師進行學習、研討、交流等活動的網絡平臺,保障了教師開展常態化研修。調查可知,完全不了解兩者概念和功能的地理教師有86人,占總人數的76.79%,而對其了解的地理教師僅占總人數的7.14%,可看出,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新途徑并沒有引起大多數教師的關注。統計發現,地理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需求較高,83.03%的地理教師認為需要加強這方面的信息技術培訓。 

三、調查結論與反思 

在上述具體調查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總結出城市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現狀和對信息技術培訓的需求,主要結論有以下幾點。 

1.從整體來看,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知識現狀不太樂觀 

對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大部分地理教師信息技術知識比較匱乏,信息化教學水平不高,尤其是應用地理學科軟件進行地理教學的能力、教學通用軟件的熟練操作程度及在信息技術環境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等方面。 

2.地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方面需求較高 

總結與分析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知識需求情況發現,信息技術知識需求度排在前兩位的是優秀地理數字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而教師對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的需求度普遍較低,如:網絡學習空間、數字化環境下新型教學活動的構建等。 

3.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未深入人心 

教師工作坊和網絡研修社區是目前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而大部分地理教師對其不了解,也很少有人參與。這表明教師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方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教師常態化的專業發展手段仍停留在了傳統的繼續教育方式上。 

教師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執行者,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直接影響著信息化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培訓機構需堅持以受訓教師的學習需求和興趣為導向,分析不同學科教師的不同學習需求,才能使培訓達到預期目標[4][5]。關于中學地理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研究還需要系統的分析所有的地理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學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和培訓需求,進而構建適合中學地理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內容體系,切實提高信息技術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的意見[Z].教師廳[2013]13號文件. 

[2] Armstrong, P. Teacher pay in South Africa: How attractive is the teaching profession[R]. Maitland: South Africa,2009,15- 18. 

篇(3)

二、培訓目標

通過本周期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訓和校本研修,著力提高全體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技能水平,達到以下主要目標:

1、樹立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先進的教育理念,準確掌握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特色與內容,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配套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進行教學。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敬業愛生,為人師表,舉止文明,以學生為本,依法施教。

3、信息技術未達到初級水平的教師經過培訓,全部達到初級水平。已經達到初級水平,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省、市級骨干教師達到高級水平,并且進一步提高已經達到高級水平的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4、拓寬學科知識領域,更新學科知識結構,使廣大教師的學科水平,教育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并努力提高教學研究的能力,力求成為創新型教師。

5、指導教師學會自主學習。立足校本,積極主動地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教師自主成長,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教師自主成長的培訓機制和必要的規章制度,提高專業化水平,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6、使教師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和世界,逐漸適應學習型社會的需要。

三、集中培訓內容和學時分配

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分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教育實踐活動、遠程教育等形式。其中集中培訓的時間不少于240個學時,具體內容和培訓學時分配為:

1、師德教育:32學時,4學分,這是貫穿整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首要內容。主要通過舉辦講座,組織優秀教師報告團,看《師德啟思錄》,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及師德教育論壇等形式,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教育、法制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抓好文明禮儀教育。所學課程為:《教師禮儀》《探究教學論》《中小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見的讀本》。

2、新課程培訓:42學時,5.5學分。這是本周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核心內容。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精心組織,使教師在進入新課程之前接受不少于42學時的集中培訓,在此基礎上,轉入校本培訓。所學課程為《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走進新課程》和各學科課程標準、課標解讀及教材。

3、信息技術培訓:60學時,7.5學分。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繼續做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和考核工作,不斷提升我區教師信息技術的層次和水平。信息技術已達到高級水平的教師,可以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發揮在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所學課程為《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上、下冊》。

4、學科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培訓:88學時,11學分。具體內容包括新知識、新理念在本學科教育技能訓練中的培訓。按照基礎教育課程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知識為基礎,針對不同學科的要求,開展素質教育理論和新知識的學習,使教師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更新知識結構,更好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結合我區的教育教學實際,重點抓好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和課堂教學技能、學科教學技能的訓練工作,把教學技能與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所學課程為:

(一)小學教師用書:

語文:《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新課程教學論,小學語文》、《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小學語文》。

數學:《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堂改革》、《小學數學參與培訓教程》、《新課程教材教法》。

品德:《新課程教學法叢學》(品德與生活)。

體育:《體育新課程教學法》。

音樂:《音樂課程與示范教學案例》。

美術:《美術教學實施指南》。

(二)中學教師用書由市教育局和培訓院校確定

5、地方課程:24學時,3學分。培訓教材由市教育局根據教師的需要另行選定。

四、培訓時間安排

根據省市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部署,*~*年,全區中小學教師已有90%參加了新課程通識性培訓,1、2、7、8年級各學科教師已參加了課標、教材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區教師運用新理念推進教學改革的能力。為確保我區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順利圓滿完成,擬定于:

1、*年4月23日開始舉辦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班,首先組織小學1~3年級全體教師分語文、數學兩個學科進行培訓。中學教師由市教育局組織開始分批分專業的新周期繼續教育培訓。(中學教師的通識培訓由區師訓中心負責)

2、*年暑假對走入新課程的1~3年級、9年級教師進行課標教材培訓。并按照新課標、新教材逐年推進的安排,有計劃地組織完成小學4~6年級教師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

3、定期組織教師到中小學聽課、評課,開展課題研討,加強學習反思,有效指導我區課程改革的實施。

4、組織教師開展校本研修,制定我區校本研修的指導意見和評估管理辦法,確立校本研修培訓基地,并認真總結推廣經驗。

五、培訓要求

1、樹立先進培訓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終身學習和教師專業化理論為指導,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師培訓理論和實踐,總結以往教師培訓經驗,堅持以人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重視教師主體參與、開展實踐反思、加強合作學習、體驗成果分享,突出研訓一體,發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學習型團體建設和學習型組織建設,使教師培訓的過程成為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的過程。

2、更新培訓手段,變革培訓模式。以信息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充分發揮網絡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堅持培訓與教研、教改相結合,集中研修與分散研修相結合,短期面授和長期跟蹤指導相結合。集中培訓要把理論學習與教學觀摩、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把講授與研討交流、教學反思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不斷完善推廣專題講座式、“菜單式”、“自助餐式”,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校本研修的學時數與集中培訓學時數的比例應達到2:1以上,針對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通過自修反思,研討交流等形式進行,把學校建成教師終身學習的學習基地。積極探索以參與式為主的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強培訓基地的師資、設施建設,整合培訓資源。

根據省市新一輪教師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衛東區教師培訓中心承擔全區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培訓任務。多年的師資培訓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在新的培訓任務中,師訓中心將在先進培訓方式的實踐、新理念與中小學實際的聯系、校本培訓的實施、反思型教師的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適應教師教育發展的需要,師訓中心、局教研室、電教站的資源有必要進行有效整合,不斷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方式,優化培訓手段,大量運用電化教育設施和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技術開展培訓教學。同時為提高培訓者的素質,師訓中心還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培訓者培訓,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通過聽課指導、學習反思、課題研討、切實增強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為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的圓滿完成提供保障。

2、嚴格培訓的管理、考核登記制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長,要支持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中小學教師應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努力探討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

考核堅持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查相結合,平時考查與作業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估相結合。

考核內容包括培訓要求的各門課程,以開卷考試,閉卷考試,撰寫論文、課題研究、教育教學實踐等方式靈活進行。學員學完全部課程,考核合格,經市教育局審核驗收后發給繼續教育培訓合格證書。

3、落實各項措施,保障培訓經費。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各級政府的職責,要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按照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分級負責,確保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中小學繼續教育經費由政府、學校、教師個人共同負擔成本經費的機制。按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解決辦法》的規定,本區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的教師需交納的培訓費如下:

1)、中學教師參培院校由市教育局決定,其培訓費用由所培訓院校確定。

2)、小學教師參加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按照省市有關文件規定為,預交書費、證書費160元,培訓費240元,(除政府補助外應交160元)(已參加通識性培訓者交書費100元,培訓費110元)

七、有關政策

1、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進修期間在原單位享有的一切待遇不變,學員學習期間各單位要按有關規定酌情給予生活費和交通補助。

2、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費原則上由學員所在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書費、證書費等由學員個人負擔。

篇(4)

二、目標與任務

1、加大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級對教師的具體要求,以校為本,組織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培養教師“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結協作,和諧進取”的精神。

2、以新課程培訓為重點,按照新課程的要求,積極組織我校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及EEPO有效教育理論培訓,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大教師的教育科研培訓力度,采用“專題講座,教研論壇,個人自學”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教師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轉變。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三、培訓原則

1.堅持以校為本的原則,即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學校發展為本,立足自己,實現培訓后能提高素質,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從教師的實際出發,幫助教師有層次地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學校目標中要體現差異性,有利調動教師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自我創新。

2.堅持“教、學、研”一體化原則,把培訓落到實處,把培訓的結果顯現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

四、具體措施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修養是教師立身立教之本。加強教師的政治學習與師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師自覺遵守《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找差距,在教育、教學中約束自己,規范自己,從而達到自修、自思、自我提高的目的。

2、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創建“學習型教師團隊”,讓自覺學習在校園內蔚然成風,讓學習成為教師自覺的內在需要,形成教師自我需要的學習研究之風。本年要求教師以全縣教師EEPO輪訓為契機,要求教師在校繼續學習MS-有效教育理論,切實掌握學習方式、課型方式、備課方式、評價方式等理論及實踐知識,并做好學習筆記。

3、加強校本培訓學習。

學校是教師培養的主陣地。校本培訓具有針對性強、實效性高、受訓面大等特點,因此校本研修是教師培養的主要形式。

(1)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每周每個備課組共同研討一節新授課,并由主備人付諸實施。具體過程如下:一是由備課組長確定集體備課的題目,由主備人查閱相關的資料,形成集體備課初案;二是集體備課時間,同組成員針對初案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由主備課人進行修改后下發至同組成員。三是主備人根據修改后的教案上一節組內成員公開課,以檢查集體備課教案的可行性。

(2)加強教研組活動的管理,提高研討的實效。

按照“研培結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過舉辦培訓講座,上研究課、觀摩課,開展競賽活動、專題活動及常規教研活動,采取“實踐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開展培訓工作。

(3)開展“我的智慧課堂”活動,讓每一位教師每學期上一節高質量的校內公開課,并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做好相應的研討活動,使每一位教師在上課中得到提高,在聽課、評課中也得到提高。

(4)扎扎實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問題即是課題”,全體教師要積極根據自身要求,結合教學實際,擬定自己的課題,把課題研究真正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結合起來,努力做一個科研型的教師。要求教師堅持寫學科教學論文,積極參加省、市、區的論文、教學案例等評比活動。在分配教學任務、承擔科研課題等方面,優先考慮重點培養對象,為他們創造脫穎而出的條件,搭建成長平臺。

(5)積極鼓勵教師參加由縣教育體育局組織的各類培訓與教學教研活動,并加強管理,做到“學有收獲,學以致用”,凡外出培訓的教師,培訓后在校園內分享學習體會或上一節示范課。同時,學校借助上饒市教研室組織的網上教研的契機,讓教師與專家進行零距離接觸,產生心靈智慧的碰撞,開闊眼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6)充分利用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不斷充實,完善網絡設備,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制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4、狠抓基本功培訓,促進教師素質全面提升。

結合學校“三進”工作,扎實抓好教師的“三字一話一畫”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普通話和簡筆畫”的基本功培訓。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教師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教師的漢字書寫能力卻有所削弱。為了弘揚祖國的書法藝術,提高教師的藝術素養,學校倡導“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理念,以辦公室為單位,要求全體教師每天利用10至20分鐘時間,進行粉筆字、鋼筆字或毛筆字的練習,同時抓好教師書法興趣小組的培訓活動,在全體教師中積極開展“三字一話一畫”比賽,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

五、具體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訂培訓計劃、各教研組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各學科教研組正常開展研討活動。

3、EEPO有效教育理論培訓(一)

4、信息技術培訓:ppt制作

5、教務處組織人員參加應家小學課改聯席會及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6、全鎮小學英語和語文優質課比賽

7、課題立項、結項培訓及上報

四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論培訓(二)

2、全鎮小學數學和國學優質課比賽

3、信息技術培訓(二):ppt制作

4、教師個人“三字”練習。

5、信息技術培訓(三):文字編輯及處理(一)

6、參加課改聯盟會教研活動

五月份:

1、EEPO有效教育理論培訓(三)

2、青年教師教學研討課

3、參加課改聯盟教研活動

4、信息技術培訓(四):文字編輯及處理(二)

5、教師個人普通話、簡筆畫練習

六月份:

1、組織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

2、校本教研深化、總結與反思

3、撰寫校本研修學期總結

七月份:

篇(5)

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6月,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山西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中級培訓輔導教師的網上遠程學習,在這之前,已經參加過初級培訓的學習,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當時就已經確實感受到遠程學習的優越性,使自己在教學理論上又上一個臺階,在此,我記錄一點自己中級培訓以來的一些收獲。

一、思想認識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訓,在每個學習模塊中,都設置必選案例和可選案例,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的情況,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網絡研修,好處多多。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即時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學習,減少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可以說網頁學習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效率。可以說網頁學習的互動性,有助于我和眾多教師及時學習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現代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篇(6)

方法

作用

作為縣級培訓機構主體的教師進修學校,為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應針對教師實際,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創新辦學思路和培訓模式,以提升培訓效果。

一、深化“點、面結合”培訓方式,充分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點、面結合”的培訓方式主要是指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校本研修為主渠道的常規培訓形式。

我們堅持“走出去”“送下去”的原則,夯實培訓基礎,確保培訓質量。

“走出去”是指組織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赴先進地區考察參觀或到名校進行培訓。暑假期間,市教育局先后組織四批高中學科帶頭人、高中教學標兵、初中學科帶頭人、職教學科帶頭人赴東北師大、北京師大以及重慶幾所職業中學進行培訓學習。為了擴大培訓成果,市教育局還要求外出參加培訓的教師每人寫出培訓學習報告或學習心得體會,優中選優,在內部刊物上開辟專欄,加以介紹。

“送下去”是指組織參訓教師先培訓本單位教師,還要按照市教育局的安排,給外單位的教師進行二級培訓,以點帶面,輻射倍增。

在崗研修、自學反思式的校本研修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研究表明,教學現場指導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歡迎的形式。專業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備課(設計)、聽課(觀察)、評課(總結)、指導改進等,對教師專業成長幫助最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這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并作出了積極探索。

1.深入一線,大面積聽課,了解并掌握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將教師分成不同層次,建立教師成長檔案。

2.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用不同形式的幫扶措施,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有效實施校本培訓。對骨干教師,讓他們在全校范圍內舉行公開課,并進行說課,分學科組織教師聽課,通過說課、議課,提高做課和觀課教師業務水平。

3.對能力有待提高的教師,跟蹤聽課,開展“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方式,跟蹤一段時間后,再讓他們舉行公開課、說課等活動,讓學校同學科的教師和他們共同交流,力爭在半年時間內使這部分教師在業務上有較大的提高。

4.舉辦業務專題講座。進修學校下鄉教師每人每學期舉辦一次業務專題講座,這樣既鍛煉了進修學校教師的能力,提高了業務素質,又傳授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基層教師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可謂“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二、打造遠程教育平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依托網絡平臺開展教師培訓、研修活動,已逐漸成為教師培訓的另一種重要形式和發展方向。

近年來,教師進修學校采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多渠道的教育技術培訓,有效地提高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1.普及培訓。結合河北省繼續教育中心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初、中級培訓考核工作,面向所有的教師開展培訓。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多媒體設備的基本運用、因特網頁、收發郵件以及運用校園網與其他教師交流等。通過培訓,教師可了解信息技術能干什么,能帶給他們哪些方便,帶來了哪些沖擊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各種變革。通過培訓,將信息技術真正用于平時的辦公、教學與交流,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2.骨干教師培訓。在近年來的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在重點培訓教育理論、教學技能、教研教改等科目的同時,有意識地把教育技術作為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了骨干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并通過骨干教師的引領來帶動和輻射更多的教師。

由于我市硬件條件好,培訓組織嚴格周密,培訓各環節進行的扎實而富有成效,我市遠程網絡培訓受到了教育部、省和邯鄲市領導的肯定和表揚,我校被省教育廳推薦為教育部知行中國示范區,并榮獲“‘知行中國’班主任全國優秀項目團隊”稱號,多名參訓學員的班主任案例被“中國教師研修網”推薦為“優秀案例”。

通過開展一系列針對性的培訓,我市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高。

一是薄弱學科師資缺口得到緩解。五年來,我市共培訓音、外、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師1200多人次,其中培訓專業不對口教師500多人次,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使音、外、美、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篇(7)

一、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維。”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是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其中,計算思維是指“個體在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具備計算思維的學生能夠采用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方式界定問題、抽象特征、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運用合理的算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中。

筆者特別珍惜具有思維培養成分的課程。比如,信息技術基礎(必修)中“信息的編程加工”,教材設計只有2至3課時,每年學業水平考試停留在記憶編程加工基本過程(分析問題、設計算法、編寫代碼、調試運行)的水平上。全省高中學校多數只把這一節膚淺地一筆帶過,或直接跳過不上。而筆者卻愿意用6個課時甚至更多時間去上這部分能夠更好地培養思維能力的內容。

貴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管理和學業水平考試飽受爭議,體現計算思維和計算機文化的最核心內容“算法與程序設計”被排除在學業水平考試選修模塊之外,考試命題也多是需要記憶的知識,或者按照命題者指定的步驟操作,對思維成分的考查很少。

課程和考試的偏差,讓以往熱火朝天的信息學奧賽也基本偃旗息鼓,導致師生對信息技術教學也失去了興趣,計算思維能力不僅得不到發展,反而退化嚴重。

筆者曾為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選擇題:

觀察下面(圖1)用Flash制作小球移動的動畫過程截圖,整個動畫時長是

A.25秒 B.12秒 C.2.1秒 D.2秒

測試結果顯示,不僅絕大多數學生選錯,甚至信息技術教師也只有1/10的人能選對正確答案D,這是因為他們不能靈活應用圖中“12.0fps(每秒12幀)”的已知條件,所以也就找不到“(25-1)/12”這么簡單的計算方法。

很多信息技術課堂缺乏生氣,特別是理論課,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不好。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師自身沒有在思維層次上下足功夫,無法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更談不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于是出現了“會的學生玩游戲,不會的學生也玩游戲”的局面。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思維能力?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呢?

二、構建理想研修平臺,促進學員思維碰撞

工作室搭建了國際上流行的網絡在線課程管理與研修平臺MOODLE(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它的在線教學采用可自由組合的動態模塊化設計,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自由組織網絡教學。能夠幫助教師高質量地創建和管理網絡課程,使教育者和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平等地相互協作,并依據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

中學信息技術的學習工具主要是與因特網相聯的計算機,以便使學生真實地接觸到遠程教育體系、終身學習和社會化學習,教師培訓研修也是一樣的道理。利用MOODLE的在線培訓研修,強調教師的在線學習、互動交流與分享,從而實施主動的專業化發展。

目前,工作室在自己的MOODLE平臺上為學員規劃設計問題,準備能力測試題庫、教學參考等數字化研修資源,讓學員帶著問題在線研修,集中跟崗培訓結束后就可以進入注冊登錄,回到崗位即可跨時空交流討論、完成每周研修任務。

為研修學員所出的測試題要富含計算思維成分。例如下面的題目。

如果一張圖像大小為640×480像素,把它保存為Windows系統下16位色彩深度的bmp格式的文件,文件大小是 KB,計算式 。

學員們反映在教材與學業水平考試練習題中都沒有見過這類題目,沒想到圖像教學里面還有計算題。

又如,筆者通過學員的匯報課發現,很多教師有效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控制不好教學時間,提問也總是那幾個學生,不能激發大多數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于是,筆者通過網絡平臺把這種現象提出來,讓大家交流,發散式研討解決辦法,然后通過大家實踐、反思、研發、修改,最后得到一個很好的課堂教學管控工具――限時抽簽程序,被學員們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大面積地提高了學生課堂思考與操作的積極性。后來還被應用到其他學科和會議,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筆者充分利用教育部國培(2015)貴州高中信息技術在線研修項目線下指導專家及工作坊坊主的優勢和資源,為所有學員申請了國培研修賬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優質研修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以上研修平臺,突破了時空限制,降低了學員研修成本,提高了研修效率。此外,工作室通過在學校門戶網站開辟名師工作室專欄,把每期活動簡報對外公開宣傳,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使每一位跟崗研修學員受到激勵、鼓舞。

三、精心創設情境,啟發舉一反三

有學員反應,在外地陌生環境參加優質課比賽時,不能快速獲得學生配合,因此賽課效果總是不理想。筆者在集中培訓上說:“不可否認,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注重學科的科學性和技術性。但是‘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辯證統一,是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征,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好課雖然因學科不同有諸多差別,但都有一個重要的共性――重視課堂教學藝術。筆者為學員舉了一個“用自然樸實的導語快速與學生拉近距離”的例子。

上海一位語文教學專家來銅仁一中授課,課文是坡的《定風波》,講課前他出示一張銅仁市導游圖,然后說:“昨晚在銅仁賓館宿舍里偶爾翻看“旅游指南”才知道坡也曾經路過銅仁……”

這種信手拈來的素材,加上親切自然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后來一些學員在異地嘗試用故事導入新課,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很多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在信息技術領域取得了比計算機專業人員更大的成就,可見一個人的專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執著的精神。

四、精選案例,將思維引向深入

清華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張學政教授說:“講一千句真理不如講一個案例!”通過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案例,可以將學生從簡單獲取信息中得到的淺層興趣,提升到發揮創新能力,并獲得成功體驗的更深層的興趣。這樣,學生就不再認為信息技術課只是上上網、聊聊天,而是要發展對于自己的現在和未來都有重要意義的思維能力,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并感受學習的快樂。

有一位教師在參加高中信息技術優質課比賽時,教學“圖形圖像的格式”一課,提前十幾分鐘就講完下課了(成績自然最差)。筆者以這節課為例,請跟崗學員觀看視頻并研究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大家頭腦風暴式研討,找到了一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教師的基本功不扎實,教學設計任務簡單,師生交互問題單調乏味,思維的層次深度不夠等。然后大家提出了改進的4個任務的教學設計。

[任務1]對“任務1”文件夾內的圖像進行分析、研究,填寫表格,對比文件大小及清晰度。

嘗試分類:以上 格式為一類, 格式為另一類,分類依據是 。

[任務2]利用Windows附件中“畫圖程序”或者Photoshop軟件打開“任務2”中“101.bmp”圖像,將該圖像分別以gif等格式保存在“任務2”文件夾中,文件基本名不變,比較三種圖像的大小及色彩豐富程度,填寫表格,對比文件大小及色彩豐富程度。

思考:bmp、jpg、gif、wmf是四種常見的圖像格式,一般在網頁中常見的圖像是jpg和gif格式,而很少見到bmp格式,為什么?(隨機抽簽提問)

[任務3]將“任務3”文件夾中所有圖像類型的文件放置圖像文件夾中,并將圖像文件夾中的圖像進行分類存放。(沒有的文件夾請自己創建)

[任務4]思維拓展探究(根據學情判斷可否深入)

(1)假如你用Windows附件中的“畫圖”軟件打開一張色彩豐富的數碼圖像“梵凈山1.bmp”,然后另存為“梵凈山.gif”,發現“梵凈山.gif”圖像文件占用空間小了,但色彩質量變差了。然后你又用“畫圖”軟件打開“梵凈山.gif”圖像文件,再另存為“梵凈山2.bmp”,則 。為什么?(隨機抽簽提問)

A.梵凈山2.bmp”與“梵凈山1.bmp”圖像色彩質量與占用空間都一樣

B.梵凈山2.bmp”比“梵凈山1.bmp”圖像色彩質量差,但占用空間也少

C.“梵凈山2.bmp”比“梵凈山1.bmp”圖像色彩質量差,但占用空間可能一樣

D.梵凈山2.bmp”比“梵凈山1.bmp”圖像色彩質量好,但占用空間也少

(2)如果一張圖像為640×480像素,把它保存為Windows系統下16位色彩深度的bmp格式的文件,文件大小是 KB?計算式 。

此后,學員在不同班級進行試教時,只是導演式地把這4個任務交給學生(主體),在層層推進中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向深入,教師講得非常少,不僅保質保量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潛移默化地滲透了計算思維和有損壓縮技術,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學效果非常好。

因此,教師要做好真正的引路人,就要深刻理解、挖掘教材的思維成分,為學生精心設計促進思維遞進的任務,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五、聚焦課堂生成性問題,

用反思促進思維水平提升

《教師專業標準》別強調要“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找到新意、找到樂趣、找到靈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為學生營造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氛圍。

筆者所在貴州省高中信息技術名師工作室的跟崗研修學員,每期集中研修一周時間,重點聚焦課堂教學實踐,關注教育信息化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同時,通過觀課議課、專題講座收集信息技術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緊抓關鍵性問題深入反思,促進學員專業成長。

例如,工作室做了微課制作技術培訓后,有的教師就去嘗試利用微課教學,獲得成功后,大家討論積極。于是,筆者趁熱打鐵,提出了以下問題。

目前,反轉課堂,全國提的這么響亮,為什么?(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嘗試過嗎?(沒有);怎么實現?(不知道);我們面臨什么問題?(時間少,每周一節課;學校禁止學生使用智能終端;學生有做不完的其他學科作業……)

那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大家,去查查資料,深度思考一下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篇(8)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應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領域,它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內容和新方向。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同時,培養了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教師教育觀念和手段的變革,促進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形成。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內涵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謂職業教育信息化,就是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上,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來推動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過程。它的內涵涉及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人才培養、信息化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等方面。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教師專業發展,從構詞方式角度有兩種理解,即“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前者意指教師職業與教師教育形態的歷史演變;后者則強調教師由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的過程。從目前國內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來看,正體現這樣兩種思路和視角:一是側重外在的、關涉制度和體系的、旨在推進教師成長與職業成熟的教育與培訓發展研究;二是側重理論的,立足教師內在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專門化規范和意識的養成與完善的研究。應當說上述兩種認識和思考過程密切相關,但卻是和而不同的,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牽涉不同的領域與概念范疇,甚至研究方法和邏輯也有所區別。因此本文探討的是第二種視角,即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職業教育的,其任務是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推動職業教育教學和改革的發展,培養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勞動者,即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能夠在自身原有知識領域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創新的勞動者。要實現這一目標,職業學校的教師肩負重要的責任,他們自己首先要成為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前提下才能培養出信息化時代的人才。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所含“信息化的法規政策和法規標準”屬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范圍,所以在具體職業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不應包括信息政策和標準,僅包括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的應用、人才培養及資源建設四方面。而網絡設施建設屬于學校層面,鑒于此,筆者對“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做出如下界定,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中,職業學校教師以專業自覺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專業知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它主要包括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內容(如圖1所示)。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專業發展具有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共性,但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教師資專業發展的內涵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是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將已經掌握了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信息技術向教育、教學、培訓、實習、實訓等各個環節滲透,而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建設運用是實現教師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的基礎和主要任務。鑒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筆者將數字資源建設引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校本研修兩種專業發展模式。

(一)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職業學校立足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具體實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環境優勢,運用現代教育設備和設施,將信息技術融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教學研究中,通過教學仿真軟件、動態課程、虛擬工廠、校企課程認證等手段,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和實踐,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強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環節的銜接,在師資培養、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建構起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適應的模式(如圖2所示)。這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企業為源頭,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工廠為主題,以資源建設為載體,最終謀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企合作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企業” “基于生產實際”和“在學校企業中進行”。它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1.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達成一定的協議,中等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制訂一個具體的發展計劃;企業組織有經驗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對所需人才進行嚴密的規劃,并為所需人才量身制作出他們應當具有的技術水平或管理水平等。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技術人員、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研討,利用網絡和多媒體制作出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仿真軟件、教學網站、生產視頻等數字化資源,形成教學軟件(包),其中內容包括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企業在生產第一線的具體操作流程、企業在生產科技中的成果、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科研方向等,并及時向校企雙方反饋,選拔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教師作為培養和培訓對象,增強實效性。

2.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

教師在企業提供的教學軟件(包)等數字化資源的指導下,在校內通過網絡掌握企業生產第一線的新工藝、新技能、新方法以及企業的先進管理方法,并可通過遠程視頻、錄像來接收企業內部的新信息、新動態。教師通過對企業發送的教學軟件(包)的學習和研究,了解到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流程、技術更新、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另外,教師有疑問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與企業聯系,請教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

3.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

教師通過一定時間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在掌握了企業的管理制度、技術技能、生產一線的諸多實際問題之后,再結合自身理論知識,通過動態課程、虛擬工廠、在線輔導等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能快速適應企業生產的員工。教師通過對教學軟件(包)的學習,也能夠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企業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尤其要充分反映企業文化的內涵,把握其實質;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研究并發現企業在某方面的不足之處,并結合教學中產生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和及時反饋,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與技術改革中,進而達到校企雙方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4.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教師通過企業方在線、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傳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場景,與企業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一起進行集體備課和探討,在充分滲入相關企業文化、企業專家在線點評及相關技術培訓提升后,企業適時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作品做出評價和認證,并及時將所擁有的知識能力水平通過相應教學手段反饋給師生,做到“教學做合一”。另外,通過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將一批有工程技術背景的人才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中,適時地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輔導,進一步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跟蹤、了解企業發展信息、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掌握本專業最新技術,熟悉企業操作規范,摸清市場對人才規格培養要求等諸多內容,促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專業領域不斷拓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出許多獨特的教學方案,開發出一些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種合作必將為中等職業學校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企業也可以通過整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優質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為社會開展信息資源和遠程培訓服務。因此,對校企雙方而言,這種合作是雙贏的。

(二)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特點,通過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以教學案例研究為核心,利用網絡遠程授課、在線輔導答疑、網上討論、現場研討、專家引領等方式把學習、工作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把中等職業學校辦成開放的學習型組織,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反思、探索、研討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專業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這就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為基地,以任課教師為主體,以教學案例為主題,尋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本研修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學校”“基于課堂教學”和“在學校中進行”。它主要有四個階段:教學案例選題階段、項目獨立實施階段、項目集體研討階段和總結成果階段(如圖3所示)。

1.教學案例選題階段

校本研修首先就是選題的問題,我們最需要研究什么問題,我們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應該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討論的決定。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由教研(備課)組長組織相關理論的學習,通過網絡征集、調查、討論提出活動的主題,明確活動形式和任務,在研修活動前要對研究主題和內容進行充分而精心的準備。此階段活動設計一般分為五個步驟:集中討論、確定主題方向分期搜集、學習相關理論資料提出個性化主題集中討論、交流確定活動主題并制訂方案。

2.項目獨立實施階段

在本階段,教研組全體成員首先以獨立探索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網絡資源、開展網絡討論、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科學理論等,開展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活動,從而形成自主化的符合企業實際特點的工作途徑和方法。此階段流程一般為: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其次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位教師要利用網頁、博客、BBS、網絡空間等手段輪流匯報自己研究實踐的情況,匯聚眾長形成教研(備課)組主題研究實踐方案。

3.項目集體研討階段

教師以集體研討的方式,就教研組形成的教學方案,通過上課、聽課、評課研討的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全體成員都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各自的觀點,教研(備課)組長及時提煉和總結,達成共識。此階段主要以組員獨立實踐反思與集體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分三步走:首先,組員圍繞主題獨立或合作完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后,展開對比性課堂教學實踐,并撰寫出各自的課后反思;其次,集思廣益,交流、討論并確定一份能夠體現教研組集體意圖的共性研討教案,并開發設計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由其中一位組員公開執教(根據需要也可以讓一人多次或多人次執教),所有組員集中進行現場觀摩并進行課堂錄像;最后,組員就集體教案的課前預設和課堂實際效果進行客觀的、綜合性的分析與整理,準備現場研討交流,通過交流來,達成共識。

4.總結成果階段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是中等職業學校校本研修的四個核心要素,共同構成了校本研修的四位一體的關系。因此本階段要充分體現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四種力量。教研組全體成員通過回顧參與主題研究的過程,就自己親歷主題研究的收獲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積極修改教學案例及相關的數字化資源,并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組長在匯總組員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領及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完成本教研組的符合企業實際的主題研究報告、教案學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等網絡資源庫。此階段的活動程序為回顧過程撰寫論文交流評比總結成果。

在校本研修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借助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網絡交流的互動性,打破了“空間”“環境”“對象”的限制,促使教師、學生、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等多方合作參與,凸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企業實踐的校本研修特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走校本研修之路,構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選擇。

三、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思考

現代職業教育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又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賦予了新的內容和途徑,而專業發展模式能否在實踐中落實,能否切實提高職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性、實效性,就必須對其內在運行環境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此,僅就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談一點思考。

(一)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

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帶來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教研,從而對職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職校教師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因此,教師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迫在眉睫。

(二)建設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數字資源是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數字化資源,職校教師要有開發、整合、管理、應用的能力,要求建構起區域內的網絡教研平臺和數字資源庫的共享中心,搭建多樣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從而最大效益地發揮聯動學校的各自優勢,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三)改革信息化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數字化學校數量的不斷增加,提供數字化社會公共服務,開放學校的教育資源,提供數字課外學習支持服務,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教師專業研究的努力方向。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將重點轉移到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數字資源庫建設為主的層面,校企合作和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關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認識,它不僅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的創新,而且也有利于職業學校將教育服務融入社會,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3(8):17-20.

[2]范如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3]杜玉霞.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7):77-80.

[4]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向[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5]謝海波.網絡環境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8):104-109.

[6]包硯俠.談中職教師專業發展[J].職業技術,2013(2):38.

篇(9)

(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謂職業教育信息化,就是職業教育的師生在基于網絡環境的基礎上,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來推動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從而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滿足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過程。它的內涵涉及職業教育信息資源建設、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人才培養、信息化的政策法規和標準等方面。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教師專業發展,從構詞方式角度有兩種理解,即“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前者意指教師職業與教師教育形態的歷史演變;后者則強調教師由非專業人員成為專業人員的過程。從目前國內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來看,正體現這樣兩種思路和視角:一是側重外在的、關涉制度和體系的、旨在推進教師成長與職業成熟的教育與培訓發展研究;二是側重理論的,立足教師內在專業素質結構及職業專門化規范和意識的養成與完善的研究。應當說上述兩種認識和思考過程密切相關,但卻是和而不同的,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牽涉不同的領域與概念范疇,甚至研究方法和邏輯也有所區別。因此本文探討的是第二種視角,即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職業教育的,其任務是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推動職業教育教學和改革的發展,培養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勞動者,即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技術,能夠在自身原有知識領域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創新的勞動者。要實現這一目標,職業學校的教師肩負重要的責任,他們自己首先要成為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前提下才能培養出信息化時代的人才。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會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所含“信息化的法規政策和法規標準”屬于教育主管部門的范圍,所以在具體職業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內涵中,不應包括信息政策和標準,僅包括網絡設施建設、信息技術的應用、人才培養及資源建設四方面。而網絡設施建設屬于學校層面,鑒于此,筆者對“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做出如下界定,即在信息技術環境中,職業學校教師以專業自覺意識為動力,以教師教育為主要輔助途徑,專業知能素質和信念系統不斷完善、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它主要包括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反思與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內容(如圖1所示)。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專業發展具有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共性,但職業教育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教師資專業發展的內涵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是提升自身信息素養,將已經掌握了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促進信息技術向教育、教學、培訓、實習、實訓等各個環節滲透,而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建設運用是實現教師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的基礎和主要任務。鑒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筆者將數字資源建設引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校本研修兩種專業發展模式。

(一)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教學工廠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職業學校立足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具體實際,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環境優勢,運用現代教育設備和設施,將信息技術融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教學研究中,通過教學仿真軟件、動態課程、虛擬工廠、校企課程認證等手段,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和實踐,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強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環節的銜接,在師資培養、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方面建構起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適應的模式(如圖2所示)。這種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企業為源頭,以專業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工廠為主題,以資源建設為載體,最終謀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企合作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企業” “基于生產實際”和“在學校企業中進行”。它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1.參與設計教學資源階段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達成一定的協議,中等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制訂一個具體的發展計劃;企業組織有經驗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對所需人才進行嚴密的規劃,并為所需人才量身制作出他們應當具有的技術水平或管理水平等。在此基礎上,校企雙方技術人員、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研討,利用網絡和多媒體制作出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仿真軟件、教學網站、生產視頻等數字化資源,形成教學軟件(包),其中內容包括對所需人才的要求、企業在生產第一線的具體操作流程、企業在生產科技中的成果、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科研方向等,并及時向校企雙方反饋,選拔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教師作為培養和培訓對象,增強實效性。

2.學習研究教學資源階段

教師在企業提供的教學軟件(包)等數字化資源的指導下,在校內通過網絡掌握企業生產第一線的新工藝、新技能、新方法以及企業的先進管理方法,并可通過遠程視頻、錄像來接收企業內部的新信息、新動態。教師通過對企業發送的教學軟件(包)的學習和研究,了解到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流程、技術更新、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另外,教師有疑問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與企業聯系,請教企業中的專業技術人員。

3.校企課程的教學整合階段

教師通過 一定時間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在掌握了企業的管理制度、技術技能、生產一線的諸多實際問題之后,再結合自身理論知識,通過動態課程、虛擬工廠、在線輔導等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能快速適應企業生產的員工。教師通過對教學軟件(包)的學習,也能夠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企業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尤其要充分反映企業文化的內涵,把握其實質;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研究并發現企業在某方面的不足之處,并結合教學中產生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和及時反饋,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與技術改革中,進而達到校企雙方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4.教學反思與評價階段

教師通過企業方在線、電子郵件或網絡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傳送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場景,與企業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等一起進行集體備課和探討,在充分滲入相關企業文化、企業專家在線點評及相關技術培訓提升后,企業適時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作品做出評價和認證,并及時將所擁有的知識能力水平通過相應教學手段反饋給師生,做到“教學做合一”。另外,通過一定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將一批有工程技術背景的人才融入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中,適時地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輔導,進一步拓展了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跟蹤、了解企業發展信息、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掌握本專業最新技術,熟悉企業操作規范,摸清市場對人才規格培養要求等諸多內容,促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專業領域不斷拓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出許多獨特的教學方案,開發出一些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種合作必將為中等職業學校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技能水平的“雙師型”教師。企業也可以通過整合中等職業學校的優質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為社會開展信息資源和遠程培訓服務。因此,對校企雙方而言,這種合作是雙贏的。

(二)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指中等職業學校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特點,通過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以教學案例研究為核心,利用網絡遠程授課、在線輔導答疑、網上討論、現場研討、專家引領等方式把學習、工作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把中等職業學校辦成開放的學習型組織,為教師提供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反思、探索、研討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專業水平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基于教學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這就決定了這種模式是以中等職業學校為基地,以任課教師為主體,以教學案例為主題,尋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本研修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學校”“基于課堂教學”和“在學校中進行”。它主要有四個階段:教學案例選題階段、項目獨立實施階段、項目集體研討階段和總結成果階段(如圖3所示)。

1.教學案例選題階段

校本研修首先就是選題的問題,我們最需要研究什么問題,我們最需要解決什么問題,這應該是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討論的決定。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由教研(備課)組長組織相關理論的學習,通過網絡征集、調查、討論提出活動的主題,明確活動形式和任務,在研修活動前要對研究主題和內容進行充分而精心的準備。此階段活動設計一般分為五個步驟:集中討論、確定主題方向→分期搜集、學習相關理論資料→提出個性化主題→集中討論、交流→確定活動主題并制訂方案。

2.項目獨立實施階段

在本階段,教研組全體成員首先以獨立探索的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收集網絡資源、開展網絡討論、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科學理論等,開展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活動,從而形成自主化的符合企業實際特點的工作途徑和方法。此階段流程一般為:理論研究與企業實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其次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每位教師要利用網頁、博客、BBS、網絡空間等手段輪流匯報自己研究實踐的情況,匯聚眾長形成教研(備課)組主題研究實踐方案。

3.項目集體研討階段

教師以集體研討的方式,就教研組形成的教學方案,通過上課、聽課、評課研討的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在此過程中,全體成員都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各自的觀點,教研(備課)組長及時提煉和總結,達成共識。此階段主要以組員獨立實踐反思與集體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分三步走:首先,組員圍繞主題獨立或合作完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后,展開對比性課堂教學實踐,并撰寫出各自的課后反思;其次,集思廣益,交流、討論并確定一份能夠體現教研組集體意圖的共性研討教案,并開發設計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由其中一位組員公開執教(根據需要也可以讓一人多次或多人次執教),所有組員集中進行現場觀摩并進行課堂錄像;最后,組員就集體教案的課前預設和課堂實際效果進行客觀的、綜合性的分析與整理,準備現場研討交流,通過交流來,達成共識。

4.總結成果階段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是中等職業學校校本研修的四個核心要素,共同構成了校本研修的四位一體的關系。因此本階段要充分體現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四種力量。教研組全體成員通過回顧參與主題研究的過程,就自己親歷主題研究的收獲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積極修改教學案例及相關的數字化資源,并在教研組內進行交流討論。組長在匯總組員總結和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研究人員的引領及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完成本教研組的符合企業實際的主題研究報告、教案學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設計等網絡資源庫。此階段的活動程序為回顧過程→撰寫論文→交流評比→總結成果。

在校本研修的專業發展模式中,教師借助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網絡資源的豐富性、網絡交流的互動性,打破了“空間”“環境”“對象”的限制,促使教師、學生、專業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等多方合作參與,凸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專業引領、企業實踐的校本研修特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教師與教師間的互動、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走校本研修之路,構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選擇。

三、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思考

現代職業教育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又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賦予了新的內容和途徑,而專業發展模式能否在實踐中落實,能否切實提高職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性、實效性,就必須對其內在運行環境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此,僅就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談一點思考。

(一)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

職業教育的信息化帶來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教研,從而對職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職校教師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因此,教師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媒體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迫在眉睫。

(二)建設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數字資源是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數字化資源,職校教師要有開發、整合、管理、應用的能力,要求建構起區域內的網絡教研平臺和數字資源庫的共享中心,搭建多樣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從而最大效益地發揮聯動學校的各自優勢,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

(三)改革信息化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數字化學校數量的不斷增加,提供數字化社會公共服務,開放學校的教育資源,提供數字課外學習支持服務,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是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應用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構建信息化環境下符合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教師專業研究的努力方向。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將重點轉移到以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數字資源庫建設為主的層面,校企合作和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關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認識,它不僅促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的創新,而且也有利于職業學校將教育服務融入社會,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3(8):17-20.

[2]范如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3]杜玉霞.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7):77-80.

[4]劉萬海.教師專業發展:內涵、問題與趨向[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篇(10)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03-0012-03

【作者簡介】夏春來,江蘇省句容高級中學(江蘇句容,212400)教師,鎮江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在談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合時,著名學者、英語教育專家劉兆義指出,教育信息化并不是要全盤顛覆原有的生態環境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互聯網 ”也不是簡單地加上“技術”,而是為了更加高效的學與教,用技術增強學與教,是對原常態教學的改變和超越。為促進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本文將結合中學英語教學中信息技術使用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具體解決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教學融合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我省很多中小學教室接入了互聯網,裝備了交互式多媒體教學設備,更多的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正走入教室。面對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很多英語教師一方面非常渴望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因為缺乏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和培訓,教師只能望“機”興嘆,造成這些先進設備的閑置。教學設施的“高大上”與英語教學觀念和方式的陳舊格格不入。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有:

1.現行課程標準過于滯后,不能滿足中學英語教學對信息技術的需求。

現行的英語課程標準頒布于2003年,至今已近13年。13年前,電腦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還是奢侈品,信息技術也遠沒今天這么發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表述也只是寥寥幾行。可以想象,課程標準制定者當初在編寫課程標準時,對于日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是始料未及的,更無法預料到信息技術將給傳統英語教學帶來怎樣的變化。如今,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微課、慕課(MOOC)、翻轉課堂等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新型教學方式已走入中學英語課堂,給傳統的中學英語課堂模式帶來極大的沖擊。面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頂層設計的英語課程標準則顯得過于滯后,不能滿足英語教育在信息時代自身發展的需要,也無法從國家層面對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給予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客觀上阻礙了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

2.通識化培訓“千人一面”,英語學科特色無法彰顯。

由于目前我國在信息技術培訓方面還沒有制定出統一標準,造成一些培訓的學校或單位沒有統一的章程可循,因而技術主義在培訓過程中“大行其道”,即只教授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而較少涉及教學設計的理論、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法。總體而言,各類培訓還處于通識化階段,培訓內容不分學科,千人一面,不能結合英語學科的實際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提供具有英語學科特色的培訓。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只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的操作技能,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如何使用這些技能,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這樣的培訓華而不實,沒有實效。

3.課程資源缺乏整合,急需建設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平臺。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使學生盡可能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切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學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資源才有可能更加有效率地學習。目前,拓展英語課程資源的主要途徑來自各類英語網站。但此類網站種類繁多,如:有些網站提供教學培訓或教學資料(如,滬江英語http://,中學學科網http://等),有些網站提供英語學習的音頻視頻資料(如,UNSY英語學習頻道http://,TED http://等),涉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網站少之又少。由于沒有完備的資料庫和方便的教學平臺,很多多媒體素材或課件都由教師自己去搜索、開發、制作。課程資源的整合費時費力,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使他們失去了繼續嘗試的動力。由于缺乏足夠的學習資源,學生課堂上的引導探究,課后的自主學習都無從談起,最終,又回到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老路上。

4.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認識不足。

多年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已經形成,“傳遞-接受”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集體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已經為社會所公認。傳統的教學觀念,造成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

(1)對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之間關系認識的錯位。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出發點是英語教學而非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只是服務于實現英語教學目標的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師談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就理解為在網絡教室中采用信息技術實施英語教學的全部內容,而對是否有真正的學科教學需要考慮不足。忽視教學目標和學情,將課堂變成各種新技術展示的舞臺,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各種技術手段的展示上,而忽視了教學重點即教學內容的學習。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之間關系的錯位,讓課堂變得“熱鬧”“花哨”,給人的感覺“看上去很美”,但一節課上完后,學生記住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各種新穎的信息技術手段,可謂是本末倒置。

(2)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簡單疊加。

受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限制,很多英語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看成兩者的簡單疊加。于是,各類英語展示課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課堂換成多媒體網絡教室,課本變成了課件,書本上的文字和圖片變成了網頁……給傳統教學內容貼上信息技術的標簽,將兩者簡單地“捏合”到一起,缺乏對信息技術環境下英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和教學方式等相關因素的思考,給人的感覺是“貌合”而“神離”,是地地道道的“偽融合”。

二、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應采取的措施

1.修訂現行英語課程標準,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做好頂層設計。

現行英語課程標準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方面的缺失,使得其無法滿足信息時代英語教學的現實需求,同時嚴重束縛了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總結近年來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組織專家對英語課程標準進行新一輪的修訂。新修訂的課程標準,要突出信息時代特點,引進最新學科、信息技術思想和理論,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為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做好頂層設計。建議專家成員中除了一定比例的學科專家外,還應增加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有影響力的“大家”。同時,為了避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理論性過強、可操作性不足,修訂時還要傾聽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心聲,讓課程標準的修訂更加接地氣,成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典范。

2.彰顯培訓的英語學科特色,讓遠程培訓切實助力教師培訓工作。

如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普及信息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關鍵在教師。英特爾公司第四任總裁、原董事會主席克瑞格?貝瑞特博士認為,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要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對英語教師進行具有學科特色、有針對性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培訓應包括兩方面:一是信息技術、教育技術培訓;二是圍繞英語課程改革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技術培訓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培訓方式應該靈活多變,同時在教師培訓中,要教給教師的不是簡單的理論和技術分開的教學知識,而應注重技術與學科相結合。

工作與學習的矛盾是一直困擾各類教師培訓的一大難題,過多的培訓,往往會打亂正常的教學安排,影響培訓效果。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繼續教育的新手段,可以克服時空限制,讓教師學習工作兩不誤。近年來,中國教師研修網(http://.cn/)在遠程培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先后在鎮江、南通、泰州等地區開展了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教師只需打開電腦,根據自身需求,點播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學完相關內容后,再通過問卷、在線討論、案例設計等形式多樣的作業可以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學員對學習中一時不能理解的內容可反復觀看或在線提問,學科專家會對學員所提問題給予及時解答。

3.去偽存真,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

在各種展示課、公開課中,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調動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調節了課堂氣氛,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給傳統英語課堂吹來一陣春風,讓聽課教師贊不絕口。但回到常態課時,教師依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書,難覓信息技術的影子。教師在展示課和常態課上截然不同的表現,讓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融合總是若即若離。信息技術不能成為英語教學的“遮羞布”,只有等到重要場合才拿出來用一下。廣大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養,摒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偽融合”,讓信息技術真正走進課堂,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

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的常態化,要摒棄“高大上”,遵守實用原則。結合日常教學實際和學情,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無縫對接”。如詞匯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詞匯的講解、背誦、檢測、批改等卻因為枯燥、單調、投入時間多、效果差,一直飽受師生詬病。為調動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嘗試將金山詞霸軟件應用到詞匯教學中去。

(1)將需要背誦的詞匯輸入生詞本(見下圖)。

(2)根據需要,設置測試的試題數,題型分為:英漢選擇題、漢英選擇題、單詞拼寫。順序可選擇:隨機順序、從難到易、從易到難(見下圖)。

(3)學生詞匯記憶后,可選擇英漢選擇題、漢英選擇題、單詞拼寫三種形式進行詞匯測試(見下圖)。

學生在單詞拼寫時,如遇到單詞一時想不起來,可點擊“發音提示”,在讀音的提示下寫出詞匯。

(4)檢測結果反饋(見下圖)。

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已成為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無可替代的選擇。信息技術引入英語課堂后,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強,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識得到更深層次的滲透。將信息化教學用于中學英語教學,不僅能更好地強化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掌握英語知識點,而且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培養合作、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凱麗,李悅,趙穎.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 年度工作方案 下一篇: 審計風險評估論文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伊人大杳蕉一本v视频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