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52: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數字化教育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電腦的普及與互聯網的應用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和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現必將沖擊到設計藝術領域。隨著計算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數字化設備在藝術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運用多種數字化技術手段駕馭藝術表現形式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給我們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帶來巨大的革命。海德格爾指出:“倘若我們沉思,我們就要追問現代的世界圖像。”數字化技術使人類對世界的把握已經突破語言的抽象概括而更為直觀、更為圖像化了。體現高科技的數字化藝術手段,將感性的認識理念用嚴密的數學方法組織起來,并對美術設計要素進行理性化控制的數字化藝術教育必將給人們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設計思想。
一、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與現狀
現代數字化技術所提供的產品使我們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實圖像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首先是信息載體的數字化,書籍印刷,作為幾百年來最主要的信息載體,將逐漸被比特運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實現知識的數字化。這種變革使知識可以以更簡單的方式傳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讓人們獲取知識。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文字、圖像、聲音的數字化,還可將人類世界的一切物質以數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數字化使信息能夠突破國界、文化及時空的限制而任意傳播,互聯網的開通使世界變為一個地球村。數字化的進程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而這勢必導致人類的一切文明都必須轉化成批量的資訊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各種新的數字媒體,以數字方式傳輸。甚至可以這樣說,任何不能轉化輸送的事物都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作為一名教育者,更應該具備將知識轉化為電腦語言的能力,并為人類幾千年來沿襲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內涵。
二、數字化帶來的影響
從設計工具的變革到新的設計形態的產生,數字媒體的作用已日趨顯著,它使設計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數字媒介的應用給藝術設計教育帶來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高效的數字化技術工具
設計教育從美術教育中衍生而來,在傳統教學中,從概念構思到圖形設計或實體建模分成多個層次和階段,學生的設計水平相應逐步提高。設計學習是在一定的繪畫基礎、繪畫技能及在掌握了有關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進行的。在數字化時代,電腦的出現則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學習行為,大量的手工繪畫、制圖及模型工具轉變為計算機圖形設計、制圖及建模系統。電腦還替代了學生有關重復計算和公式化、格式化、優化選擇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從而使設計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學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創意構思、選擇評價等方面。當一個構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計算機去修飾、擴展、強化或試驗。專業化的電腦軟件具有準確方便的參數化、變量化的功能,在設計中只要隨時存儲變化的結果,就能隨時回到設計創造過程中的任何一點,對以前的步驟進行修改并反復調試。
2.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的出現
計算機對設計最直接的貢獻是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計算機構造物體的方式及圖像處理上的特點,使計算機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了新的風格,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傳統的手繪技法與電腦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它們有本質的區別。運用虛擬的概念而非物質實體進行設計表現,是設計表現領域的一個極為重大的變革。在平面設計中,由于掃描儀及數碼相機的出現,使設計者能直接地輸入真實圖像,通過二維或三維技術的輔助,就能模擬出逼真的虛幻世界。在立體設計中,計算機三維建模及渲染技術使設計師在觀察物體時,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各個側面及細部,同時也能在空間的視點中對形體進行構筑和修改。藝術設計語言與網頁設計語言結合,融入了互動語言和數字符號。新技術的應用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創造出新的美學形態和設計形態。
3.多學科的交融與新學科的興起
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領域的分界越來越模糊,學科交叉性發展、研究已成為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有些專業出現綜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現象;另一方面,各種交叉、綜合學科大量出現。
設計師必須掌握日新月異的電腦硬件和軟件,靈活把握視覺新語言的表達。這就促使當今的藝術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構筑新的教學體系——數碼藝術教學。數碼圖形基礎、Internet資源及傳播應用、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多媒體技術、數碼影像處理等都被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目前,藝術教育先進的國家已經將藝術設計的教育重心轉向多媒體設計,設立了新的專業——傳媒藝術設計專業、數碼電影特技專業、數碼游戲設計專業等。
4.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電腦實現了設計數據的儲存及再利用。各種設計素材、設計草圖、效果圖、制圖、圖形藝術、模型等資料都可以以數據來儲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檢索。集通訊網絡、計算機、數據庫為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網絡的出現和遠程傳輸技術的發展,使交流的發生不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國際互聯網絡也拓展了藝術設計的存在空間,使藝術設計走向了更廣泛的數字化,讓受教育者輕易地接觸大量藝術設計資訊,有利于學生形成開闊的、前瞻性的視野。
5.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沖擊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受限于繁雜重復的技能示范過程,而限制了設計過程中的偶然性、多變性。在現代計算機技術進入課堂后,直觀豐富的表現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時空的思維方式,讓設計的翅膀擺脫了美術基礎的制約,簡單的操作過程可產生多樣性的結果,這才是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核心。
互動式教學更是改變了以往單向線性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個性的發展。另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開設一直感到有必要卻沒有能力和條件開設的課程。網上通訊可以排除時空及人為因素的限制,使教師和學生能在全球范圍內檢索信息,開展教學活動和學術交流。教師的教學也從“主講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輔導者。學生的地位也轉變為有機會參與教學、參與操作、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的主動地位。只有完成這幾種轉變,才能適應數字時代對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藝術教育創新與數字化教學
在數字化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今天,高校藝術教育如何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美術人才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在數字化時代,人們憑借網絡可更快地更新藝術觀念,更快地創作藝術品,更快地把藝術運用到各個領域。在美術人才的培養上,將從傳統的、單一的某一畫種或藝術風格的臨摹、復制式的教育,發展成為傳統手法與電腦數字技術綜合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這將對現存的傳統藝術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在數字化時代,要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必須強調培養方式的創新。
雖然數字化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教學工作的每一個方面,但是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圍繞數字化的教學與學習會不會使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逐步降低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問題確實存在,但這一問題不能看作是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負面結果。一方面,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是社會問題,是社會分配不合理與傳統價值取向等各種深層次矛盾反映在大眾教育觀念中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在積極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傳統觀念中的動手能力并非都是有價值的能力。就像現代繡花工人只需了解繡花的原理、針法,而無需學會手工繡花一樣,科技進步總會使一些舊的技能失去意義,進而產生新的技能,使知識與技能達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數字化技術不僅為藝術類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也給理工科學生插上了藝術創新的翅膀,使設計藝術學科更加顯示其藝術學和工學的邊緣學科優點。筆者所在院校近幾年,已經有部分專業將理工科學生與藝術生同時招收、對照培養,工科生與藝術生的界限變得模糊,美術基礎已經不是阻止工科學生從事設計工作的障礙。
結語
我們面對的是嶄新的數字化時代,它對我們的沖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形象,而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也會因此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的應用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高效的數字技術工具,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開辟了新興的交叉學科,給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帶來了動力。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必須強調創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視覺設計、互聯網及多媒體設計,具有創意潛能,能牢牢把握藝術創新和設計未來的專門人才,這是藝術設計教育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數字化時代的美育思考.山東電大學報,2004年第1期.
[3]陳實.數字化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數字化時代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2月第1期.
[5]周發強.數字化時代我國高校綜合性美術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7卷第3期.
在資本、互聯網企業熱火朝天地布局在線教育領域,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時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卻在自己曾經擅長的領域少有發聲,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傳統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數字化的進程中裹足不前,主要還是對教育數字化的前景(或者說“錢景”)看不清楚,不敢貿然進入。我國的基礎教育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是也存在著如下的自身特點:①高度的組織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學校、課堂內部,沒有更多的課余時間來進行在線學習;②學生學習壓力很大,無論教育數字化形式上多么絢爛,但對學生來說,與課堂學習和考試一樣,都很痛苦;③終端消費者(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產品的權力,主要是被動接受教育部門、學校和家長的選擇,而學校和家長對不能夠立竿見影提升考試成績的數字資源沒有多大興趣。
我國基礎教育的上述特點決定了在我國進行教育數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產品本身質量不但要高,更要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需求,因此內容建設和平臺搭建的費用高昂,而且營銷上也必須要針對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進行整體營銷,溝通和營銷成本很高,利潤相對微薄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很難支撐。目前在內容、平臺、硬件等領域占有市場先機的大多是互聯網公司,傳統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沒有發言權。
充分認識出版社在教育數字化推進中的位置
大多數教育出版社已經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所處的落后態勢,也深刻認識到發展教育數字化根本不是討論“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討“如何做”的問題,但是在投身教育數字化大潮的進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充分的認識與分析。
教育出版社進行教育數字化的劣勢主要表現在:①觀念上嚴重滯后,總以為按照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紙質教育圖書將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對新興的教育數字化缺乏足夠認知和重視;②缺乏互聯網思維,普遍缺乏對用戶需求和體驗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的精準營銷;③缺乏資金、機制和專業人才,教育數字化過程中的內容制作、平臺建設、銷售推廣等環節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儲備,而傳統教育出版社無論是現有儲備還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有許多優勢:①作為我國教育出版行業的主力軍,傳統教育出版社比新進的互聯網企業更加熟悉我國的教育生態環境,更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需要什么,這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②無論數字出版發展到什么程度,無論是呈現方式如何新穎,對于用戶來說,內容始終是第一位的,這些恰恰是傳統教育出版社經過多年積累的最大優勢;③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就與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學校、新華書店、民營書店等進行了長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建設了暢通的線下銷售渠道。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這些線下銷售渠道依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④傳統教育出版社積累了龐大的紙質圖書用戶群,這些用戶資源是未來數字資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寶貴財富。
明確出版社在教育數字化推進中的路徑
明確了自身在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優勢和劣勢,教育出版社必須在教育數字化的進程中采取適合自己的道路,包括產品研發、技術實現、營銷推廣和實施步驟等各個方面。
1.必須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核心
傳統教育出版社最大的優勢就是內容,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必須繼續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核心。傳統教育出版社內容優勢的最大部分就是經過國家教育管理部門審核通過的教材和教輔內容,既包括依據中小學課程標準編寫的課程標準教材,也包括圍繞這些教材編寫、經過教育部門審定上目的配套同步類核心教輔,更外延至其他經過各級教育部門審定通過的中小學教學資源(如二類教材等),這些資源經過了各級教育部門的嚴格審定,在內容的科學性、適用性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傳統教育出版社必須繼續充分發揮這些內容的競爭優勢,挖掘這些內容的內在價值,做好這些內容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無論是衍生新的產品,還是進行數字資源庫的建設,都離不開這些核心內容的建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數字出版方針中就重點強調了“核心穩健”,其實就是強調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學教材資源,人教社的數字資源建設要圍繞著核心產品開發。
2.實行自主研發與外包相結合的技術模式
教育數字化進程中的技術環節包括了平臺搭建、內容建設和具體產品開發等諸多環節,與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技術環節處于明顯的弱勢,因此,要更多地尋求外部技術合作,實行自主研發與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筆者認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滿足基本需求的技術就如當年的印刷和排版技術一樣,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熟練“工種”,已經不是決定產品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領域糾結過多,可以多多采取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的模式,將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呈現方式的構思上,目前市場上已經有眾多的技術公司可以將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實現。金星教育集團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圖書增加了教師微課和實驗演示環節,增加內容的呈現方式其實就是小視頻,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很容易解決,關鍵是增加哪些微課,在實驗中給學生演示哪些內容,因此,工作重點顯然還是在核心內容的建設方面。在平臺建設中也是如此,隨著國家政策和財力的大力支持,眾多學校的三通兩平臺工程已經初具規模,極度缺乏內容,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教育部門的平臺建設標準和進展,和教育部門多多溝通合作,爭取以優質內容介入區域化教育平臺的建設。
3.充分重視線下渠道的銷售推廣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用戶資源,這些用戶資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門和教研部門,也包括新華書店系統和民營書店系統。在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集中管理程度還非常高的情況下,教育數字化的進程必須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門進行有機結合,數字產品必須通過教育管理部門的批準方可進入學校和課堂,因此在數字產品的推廣進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視線上推送方式的同時,必須對系統營銷給予高度重視。同時,巨量的紙質圖書的學生用戶更是寶貴的“入口”資源,在營銷過程中也要充分發揮紙質圖書的入口優勢,將現階段仍舊占有優勢的紙質圖書與數字資源有機結合,為線下圖書用戶提供更多的線上增值服務,以追求增強用戶粘度,同時也可以將線下用戶引流到線上,實現線下線上共同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兩年前已經開始在紙質圖書鋪設二維碼和點讀信息,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得更進一步的增值服務,同時很多用戶也會在使用線上資源的過程中接觸出版社的其他數字資源,成為出版社數字資源的潛在用戶。
4.步驟上堅持以增值服務為切入點,循序漸進
隨著科技不斷的融入生活,現代化信息技術對當今小學教育事業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代小學教育也從傳統的課堂教學逐漸轉向課堂教學加網絡課堂的方式,2000年我國開始實施“校校通”,以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學習的有效結合以及實時溝通。[1]但因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政府大量的資金投入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造成了資源浪費現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增加教學形式,提高師生教育以及學習的興趣,發揮各自的優點及特長,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對現代小學教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概念及類型
(一)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概念
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沒有明確的概念,有人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是通過信息技術處理的多媒體材料,[3]也有人認為其不僅是數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認知的工具,[4]或是各類現代化教育信息資源的整合。[5]綜合以上概念,筆者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是以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載體,形成的非物質化信息,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以及交流平臺等,都可稱為數字化教育資源。
(二)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類型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將數字化教育資源分為媒體素材、試題、試卷、課件、案例、文獻資料、網絡課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九類。但依據其性質主要可分為預制型素材資料和實時流平臺兩大類。
1.預制型素材資料
預制型素材資料資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們直接下載觀看學習的資料,如媒體素材、試題試卷等,人們可在網上自行下載,學習或練習,批改練習結果以及觀看相關學習資料。該類型的學習素材主要有量多、學習時間自由的特點,人們可自己調整學習時間段,同時網絡中學習資源豐富,人們可獲得大量相關訊息,重組碎片時間,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以及時間利用率。但對于自制能力差的學生約束能力較低,也無法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線學習交流平臺
在線學習交流平臺是由相關老師在線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給出回答與指導。該類型的教育資源受時間限制,無法自由選擇學習時間,但能夠實時有效的將老師、學生、家長聯系起來,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或者在學校的不同問題,對癥下藥,有利于根據學生的特點激發不同學生的興趣。
二、數字化教育資源使用現狀
(一)有效利用的資源形式較為單一
大多數學校的多媒體教學形式都是以PPT上課為主,多為文本、圖片等資料,將教科書上的內容搬至PPT中,配以圖片,沒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資源,活動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有的PPT教學與傳統的講義板書講課差別不是很大,造成資源利用不完全的現象明顯。
(二)教師使用數字化資源教學的能力良莠不齊
各學校教師團體年齡差距都較大,新進的年輕教師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使用更為明顯,而老教師已習慣傳統教學形式,不能較快的適應適應信息技術的變化。很多老教師甚至不會制作PPT,更不會使用網絡教學,以及數字圖書館資源。而較為年輕的老師使用這些資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與時俱進。
(三)各學校資源配備之間差距較大
現代小學教育資源差異明顯較大,城區小學與農村小學之間的教育資源配備具有明顯的差別,雖然現代教育要求每所學校都配有聯網多媒體教育資源,但城區小學資源明顯更豐富,包括數字圖書館,學校之間精品課程共享網絡平臺,以及各種視頻音頻資源。而許多偏遠農村不僅師資力量不強,學校數字化資源配備也明顯不及城區小學。
三、數字化教育資源在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過于忽視以及學科教師自身的應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學校充分意識到數字化教育在未來教育中的地位,大力發展數字化教育,重視數字化教育資源,忽視其他卻陷入了“唯技術主義”的誤區。一切以數字化技術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體地位。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應為人而服務。數字化技術應該是在以人的主導下進行,為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而進行建設。而有的學校對數字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過于依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寄希望于傳統的“粉筆與黑板”模式,雖有數字化資源,例如多媒體等,卻不知利用,以致資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另一方面,部分學科教師自身知識結構老化及自身應用能力有所欠缺,對數字化教育資源利用的理念還未轉變過來,不知數字化教育的特點與優勢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絕,無法真正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無法發揮其真正價值。
(二)客觀原因:數字化教育總體尚處于發展階段
近三十年來經濟的騰飛帶動了國家各個層面的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教育也因此來到了我們面前。一、二線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而言比較豐富,因而數字化教育水平相對較高。而三線城市及鄉村小學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匱乏,因而數字化資源配置也較差。雖然近年來國家在大力推廣數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長,我國數字化教育尚處于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規范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及評價體系,各個地區各所小學各自為政、自行其道,沒有專門的學科數字化教育網站,數字化教育設施也參差不齊,數字化教育資源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無用之功,數字化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總體而言,數字化教育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四、應用策略研究
(一)擺正數字化教育在教學中的位置
小學學校應該從管理層面上擺正數字化教育的位置,不應過分重視或忽視數字化資源。數字化教育應該是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參與教學,一切為提高教學質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數字化資源可以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一個方面,同時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加強學科教師利用數字化資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設施的投入資金,建設校園網絡。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與數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結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學教育質量與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及數字化資源共享渠道
數字化教育不應該停留在表面層次上,而應深入到深層次里面,不應停留在理論研究之中而忽視應用。我們應該以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國家教育部門的政策為主體,聯合學校及一些社會相關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教育資源課程及評價體系,分學科建設不同的專題網站,分學科搭建相關的交流平臺。同時建立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及完善資源共享渠道,使師生能夠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定時更新和整理數字化教育庫,深層次整合數字化資源,避免重復建設,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島”。在地區甚至國家層面上進行信息交流及資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門的引導下,建立優質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及共享渠道,盡可能降低數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轉變學科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推進數字化教育
數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過程的。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知識結構老化,對新事物產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賴于傳統的“粉筆與黑板”模式,這很顯然是不符合新時代新時期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對待新生事物,同時提高自身對信息時代的認知,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教育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的,積極學習新技能,將數字化技術與自身的教育理論相結合,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師生攜手共贏
數字化教育過程不應以教師為主導,同時也不能以學生為主導,而應是兩者共同合作,攜手共贏的過程。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學習質量高低是衡量教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的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動地接受,被動地理解,而在現代數字化教育下則不然,教師在數字化教育下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并進行積極互動,使教學水平在互動中得到提升,使師生情誼在互動中得到升華。
五、結語
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能夠改善小學教育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增加小學教育趣味性,同樣可以加深小學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現代小學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策略,使學校認識到數字化教育在現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統完善的課程與評價體系,同時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與學生一起提升教學質量,激發小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對現代小學教育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作者:袁濤美 單位:安義萬埠鎮大團前小學
參考文獻:
[1]杜興義.關于中小學“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鳴.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小學課堂教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電腦的普及與互聯網的應用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和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現必將沖擊到設計藝術領域。隨著計算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數字化設備在藝術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運用多種數字化技術手段駕馭藝術表現形式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給我們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帶來巨大的革命。海德格爾指出:“倘若我們沉思,我們就要追問現代的世界圖像。”數字化技術使人類對世界的把握已經突破語言的抽象概括而更為直觀、更為圖像化了。體現高科技的數字化藝術手段,將感性的認識理念用嚴密的數學方法組織起來,并對美術設計要素進行理性化控制的數字化藝術教育必將給人們帶來新的觀念、新的思維,以及新的設計思想。
一、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與現狀
現代數字化技術所提供的產品使我們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實圖像面目呈現在人們面前。首先是信息載體的數字化,書籍印刷,作為幾百年來最主要的信息載體,將逐漸被比特運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實現知識的數字化。這種變革使知識可以以更簡單的方式傳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讓人們獲取知識。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文字、圖像、聲音的數字化,還可將人類世界的一切物質以數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數字化使信息能夠突破國界、文化及時空的限制而任意傳播,互聯網的開通使世界變為一個地球村。數字化的進程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而這勢必導致人類的一切文明都必須轉化成批量的資訊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通過各種新的數字媒體,以數字方式傳輸。甚至可以這樣說,任何不能轉化輸送的事物都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作為一名教育者,更應該具備將知識轉化為電腦語言的能力,并為人類幾千年來沿襲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內涵。
二、數字化帶來的影響
從設計工具的變革到新的設計形態的產生,數字媒體的作用已日趨顯著,它使設計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數字媒介的應用給藝術設計教育帶來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高效的數字化技術工具
設計教育從美術教育中衍生而來,在傳統教學中,從概念構思到圖形設計或實體建模分成多個層次和階段,學生的設計水平相應逐步提高。設計學習是在一定的繪畫基礎、繪畫技能及在掌握了有關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進行的。在數字化時代,電腦的出現則大大改變了傳統的學習行為,大量的手工繪畫、制圖及模型工具轉變為計算機圖形設計、制圖及建模系統。電腦還替代了學生有關重復計算和公式化、格式化、優化選擇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從而使設計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學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創意構思、選擇評價等方面。當一個構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計算機去修飾、擴展、強化或試驗。專業化的電腦軟件具有準確方便的參數化、變量化的功能,在設計中只要隨時存儲變化的結果,就能隨時回到設計創造過程中的任何一點,對以前的步驟進行修改并反復調試。
2.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的出現
計算機對設計最直接的貢獻是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計算機構造物體的方式及圖像處理上的特點,使計算機創作的作品表現出了新的風格,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傳統的手繪技法與電腦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形式,它們有本質的區別。運用虛擬的概念而非物質實體進行設計表現,是設計表現領域的一個極為重大的變革。在平面設計中,由于掃描儀及數碼相機的出現,使設計者能直接地輸入真實圖像,通過二維或三維技術的輔助,就能模擬出逼真的虛幻世界。在立體設計中,計算機三維建模及渲染技術使設計師在觀察物體時,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各個側面及細部,同時也能在空間的視點中對形體進行構筑和修改。藝術設計語言與網頁設計語言結合,融入了互動語言和數字符號。新技術的應用開辟了設計傳達的新領域,創造出新的美學形態和設計形態。
3.多學科的交融與新學科的興起
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三大領域的分界越來越模糊,學科交叉性發展、研究已成為高校教學與科研的重要內容。一方面,有些專業出現綜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現象;另一方面,各種交叉、綜合學科大量出現。
設計師必須掌握日新月異的電腦硬件和軟件,靈活把握視覺新語言的表達。這就促使當今的藝術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構筑新的教學體系——數碼藝術教學。數碼圖形基礎、Internet資源及傳播應用、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多媒體技術、數碼影像處理等都被納入藝術設計教學中。目前,藝術教育先進的國家已經將藝術設計的教育重心轉向多媒體設計,設立了新的專業——傳媒藝術設計專業、數碼電影特技專業、數碼游戲設計專業等。
4.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電腦實現了設計數據的儲存及再利用。各種設計素材、設計草圖、效果圖、制圖、圖形藝術、模型等資料都可以以數據來儲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檢索。集通訊網絡、計算機、數據庫為一體的電子信息交換系統網絡的出現和遠程傳輸技術的發展,使交流的發生不必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國際互聯網絡也拓展了藝術設計的存在空間,使藝術設計走向了更廣泛的數字化,讓受教育者輕易地接觸大量藝術設計資訊,有利于學生形成開闊的、前瞻性的視野。
5.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沖擊
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受限于繁雜重復的技能示范過程,而限制了設計過程中的偶然性、多變性。在現代計算機技術進入課堂后,直觀豐富的表現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時空的思維方式,讓設計的翅膀擺脫了美術基礎的制約,簡單的操作過程可產生多樣性的結果,這才是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核心。
互動式教學更是改變了以往單向線性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個性的發展。另外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幫助我們開設一直感到有必要卻沒有能力和條件開設的課程。網上通訊可以排除時空及人為因素的限制,使教師和學生能在全球范圍內檢索信息,開展教學活動和學術交流。教師的教學也從“主講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輔導者。學生的地位也轉變為有機會參與教學、參與操作、發現知識、掌握知識的主動地位。只有完成這幾種轉變,才能適應數字時代對設計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藝術教育創新與數字化教學
在數字化離我們越來越近的今天,高校藝術教育如何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美術人才這個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在數字化時代,人們憑借網絡可更快地更新藝術觀念,更快地創作藝術品,更快地把藝術運用到各個領域。在美術人才的培養上,將從傳統的、單一的某一畫種或藝術風格的臨摹、復制式的教育,發展成為傳統手法與電腦數字技術綜合的藝術人才培養模式,這將對現存的傳統藝術教育產生巨大的沖擊。在數字化時代,要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必須強調培養方式的創新。
雖然數字化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教學工作的每一個方面,但是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圍繞數字化的教學與學習會不會使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逐步降低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筆者認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問題確實存在,但這一問題不能看作是現代數字技術的發展負面結果。一方面,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降低是社會問題,是社會分配不合理與傳統價值取向等各種深層次矛盾反映在大眾教育觀念中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在積極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同時,重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傳統觀念中的動手能力并非都是有價值的能力。就像現代繡花工人只需了解繡花的原理、針法,而無需學會手工繡花一樣,科技進步總會使一些舊的技能失去意義,進而產生新的技能,使知識與技能達到新的平衡。
此外,數字化技術不僅為藝術類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也給理工科學生插上了藝術創新的翅膀,使設計藝術學科更加顯示其藝術學和工學的邊緣學科優點。筆者所在院校近幾年,已經有部分專業將理工科學生與藝術生同時招收、對照培養,工科生與藝術生的界限變得模糊,美術基礎已經不是阻止工科學生從事設計工作的障礙。
結語
我們面對的是嶄新的數字化時代,它對我們的沖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形象,而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也會因此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腦的應用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高效的數字技術工具,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及表達方式,開辟了新興的交叉學科,給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帶來了動力。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必須強調創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視覺設計、互聯網及多媒體設計,具有創意潛能,能牢牢把握藝術創新和設計未來的專門人才,這是藝術設計教育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
[1]德馬丁·海德格爾.林中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數字化時代的美育思考.山東電大學報,2004年第1期.
[3]陳實.數字化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數字化時代對藝術設計教育的影響.河西學院學報,2002年2月第1期.
[5]周發強.數字化時代我國高校綜合性美術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7卷第3期.
學校依托業已建成校園網絡為基礎,在學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全面實施信息化管理,借此次教育信息化督導之際,近幾年來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數字校園建設工作如下:
一、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氛圍
1.確立信息化工作總體目標
為了把我校辦成素質教育的典范、現代化教育的模范,歷年來從辦學的第一天開始,學校領導就高度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建設工作,根據學校的自身情況和學校對信息化的要求,確立了學校信息化工程的總體目標:建設一個實用、適用、夠用、易用的網絡信息平臺,擁有一支具有較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批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的現代化學生,建成一個數字化教育的書香校園。在組織機構上成立由分管校長主要負責的現代教育技術領導小組,設立了與學校中層部門同級的學校信息中心,專門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
2.堅持適度超前,構建數字校園
我們一直堅持根據學校教育的發展需求,在硬件投入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分布實施,分期分批逐步添置設備,按主次、緩急,逐步完善校園網建設。今年暑期,我們對校園網絡進行了改造,構建了以有線網絡為主,無線網絡為輔的立體網絡框架,將教職工辦公室、專業教室等教學場所接入校園網絡,為全校師生隨時上學校網站查閱備課、共享資源和信息或在因特網收集資料、查找信息創造條件。適時地引入方便適用的教學、管理、電子圖書館等軟件,為建立數字化校園提供軟件支撐。
3.利用校園網絡進行資源整合
為了滿足學校教育教學的需求,我們在學校服務器上建立了五個“FTP”服務平臺,有存放各部門管理資料的“部門FTP平臺”,有存放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照片的“照片FTP平臺”,有存放示范課錄像、教學素材、常用軟件、教學光盤等的“資源FTP平臺”,存放各類教學課件的“課件FTP平臺”,以及匯集全校教師電子備課的“備課FTP平臺”。通過校園內網的主頁,五個“FTP”服務平臺與校園各部門公告整合起來,將行政管理與教學管理“一網打盡”。現在教師獲取校內的各類信息已經全部移到了校園內網上,我們還在內網開設設備報修專欄和教學調課專欄,方便相關行政部門進行后勤和教學管理,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為數字化辦公積累經驗。現在教師只要打開電腦就能做到網上“三看”:看每周工作活動安排;看學校新聞動態;看“騰訊通”和內網短消息相關信息。
二、加強學校網站建設,展示新城網上學校形象
學校的網站是我們學校對外的窗口,我們在網站首頁有七大板塊,各版塊下面還有21個二級目錄,全面展示學校的形象。學校的各類教學活動、教學成果都要通過學校網站來體現,學生家長和教育部門的領導都對學校網站也十分關注和認可,長期以來我們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逐步對網站的板塊上做相應的調整,進一步細化校園網絡的功能,使校園網站的信息量更加豐富,去年還為科研處的課題研究網絡化管理開辟專門欄目并按其要求設置板塊,為課題管理提供了方便。在校園網站上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師生取得的教學成果、校際交流等校園動態及時實時和動態更新,在第一時間為關心我們學校的家長、領導以及教育同行提供最新的校園動態和教育教學成果,努力把校園外網辦成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全方位展示了全校師生實施素質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在08年蘇州市優秀教育網站評比活動中獲得優秀教育門戶網站一等獎;去年網站參加了蘇州市中小學優秀網站評選,以后又相繼被推選參加江蘇省和全國的中小學優秀網站評選。網站獲得江蘇省中小學優秀網站評比一等獎(蘇州市區唯一的小學獲獎網站),同時推薦參加全國網站比賽,獲得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園網站稱號。
三、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信息素養
我校擁有一支年輕化的教師隊伍,他們對新事物、新理念比較敏感,對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很高,希望將信息技術引入自己的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我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校本培訓,同時還根據市電教館的要求積極探索和組織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市級以上互動遠程培訓。
針對現有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加強新加盟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提高全體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配合科研處以各種形式進行有層次、有針對性的信息技術培訓,本學期將進行電子顯示屏信息更新培訓;學生信息匯總培訓;教師博客管理培訓;各年級電腦維護管理培訓,使教師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操作方法、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方法及課件制作技能,并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和應用,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水平,以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繼續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化與整合,加大對青年教師互動電子白板技術白板專業培訓的力度,并為青年教師在教學中用互動電子白板技術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先進的設備,良好的硬件環境,只有通過全體教師在教學中的掌握和運用,才能發揮效益,才不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不僅要求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在各科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目前我校所有教師都能勝任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新技術新媒體。
四、充分利用信息平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效益
1.教學管理網絡化
(1)備課電子化、多媒體化
長期以來我們充分發揮校園網互連、互通、互動的優勢,借助備課平臺,進行無紙化備課,同時采取切實措施開展形式的教研活動,創造機會讓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年齡的教師交流在無紙化備課過程中的感受和狀態(包括態度、技術、碰到的問題等方面),不斷糾正、及時完善無紙化備課的方法、途徑,讓全體教師能共享先進的、成熟的教學方案,共享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對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資料無紙化、便捷化
學校管理中,資料檔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資料無紙化”就是借助網絡優勢進行資料管理,讓資料和紙張說“bye”。但是,從紙張資料變為電腦資料,不是一蹴而就的,為此我們經歷了從共享文件夾到FTP文件服務器,從粘貼、復制到使用模板等實踐過程,碰到了很多困難,也遭遇了無數失敗,如今可以說獲得了成功,教學計劃、作業設計、考試試卷、數據上報等等都能通過網絡快捷地直達目的地,既便于收集,又便于修改。
(3)管理網絡化、人性化
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使得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此時,網絡再一次成為我們最好的幫手。我們在校園網上布置各項工作,推薦重點文章,討論熱點問題,暢談各種觀點,交流思想和情感……教導處、科研處還利用平臺組織教研活動,舉行基本功競賽。校園網絡平臺為教師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切磋、攜手提高的最佳場所,一種充滿現代感的、友好的、平等的網絡學習氛圍已在我校形成。近年來,學校將教師調課管理、設備報修管理、“創意新城”等板塊嵌入校園內網,教師需要調課、報修、提建議等只要點擊鼠標就能完成,而相應的管理部門通過網絡就能進行審批和安排相應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學研究信息化
隨著教學管理手段的逐步自動化、規范化,教學資源的立體化、多樣化,基于信息化環境的教學過程、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和變革,教研活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現。我們嘗試讓電腦網絡參與教學研究,如自制課件評比、網絡課教案設計比賽等,都很好地體現了我校“學習自主性、合作協同性、模式多樣性”教研特點。
連續二年,在學校舉辦的教學展示活動中,科研處與信息中心聯合安排青年教師互動電子白板教學比賽活動,通過比賽來推動全校教師學習新技術的興趣,逐步提高全體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最大效度地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服務。在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參加蘇州市網絡團隊比賽獲得二等獎,潘小軍、孫姣二位教師參加蘇州市互動電子白板比賽獲得二等獎,孫姣的白板教學錄像課獲得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比賽一等獎、馬彩芳在蘇州市信息技術與課程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徐艷的錄像課“夏天的小蟲”參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NOC)教學實踐評優,獲得初賽入圍資格。楊琳娜、朱小萍彭莉娟的教學課件參加江蘇省教育協會的課件和教學設計比賽。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的音樂創作、表演、教育方式在悄然發生變化,鋼琴集體課、視唱練耳、配器乃至聲樂等等,正越來越多地被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所替代。數字化MIDI和多媒體音樂教育手段的科學性和優越性已逐步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績。
一、MIDI技術
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MIDI技術的興起,給音樂領域帶來一場革命。1982年,為了解決電子樂器的通訊問題,國際樂器制造協會的十幾家廠商會聚一堂,各抒己見,會議通過了美國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大衛·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接口”的方案,并改名為“音樂設備數字接口”,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縮寫為“MIDI”,公布于世。1983年,MIDI協議1.0版正式制定出來。1985年11月,國際樂器制造協會重新定義了一些控制器號碼。MIDI標準的成熟使各電子樂器生產廠商更加信心百倍,以空前的熱情生產出各種電子樂器,有鍵盤式的(合成器、主控鍵盤)、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擊式的(鼓機)甚至還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音源模塊(沒有鍵盤的電子合成器)供人選購和使用。所以,狹義的“MIDI”就是音樂設備數字接口。這種接口技術的作用就是使電子樂器與電子樂器,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通過一種通用的通訊協議(MIDI協議)進行通訊。廣義的MIDI則是隨著電子樂器的廣泛應用和電子合成音樂的發展,俗稱“電腦音樂”,MIDI逐漸成了電子合成樂的代名詞。一些專業音樂院校引進了MIDI設備,建成了電子音樂實驗室,開始利用MIDI技術進行音樂研究和創作。如果在計算機上裝備高級的MIDI軟件庫,還可將音樂的創作、樂譜的打印、節目編排、音樂的調整、音響的幅度、節奏的速度、各聲部之間的協調、混響等都可由它來控制完成。利用MIDI技術將電子合成器、電子節奏機和其他電子音源與序列器連接在一起即可演奏模擬出氣勢雄偉、音色變化萬千的音響效果,又可將演奏中的多種按鍵數據存儲起來,極大地改善了音樂演奏的能力和條件。
二、多媒體音樂教育
多媒體技術,即是計算機交互式綜合處理多媒體信息——文本、圖形、圖像和聲音,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系統并具有交互性技術。
多媒體音樂教育,就是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應用。
多媒體音樂教育設備由硬件設備和軟件所組成:硬件設備有多媒體計算機設備(投影儀、含聲卡、電視卡、網卡接口的計算機)、音響設備(錄音卡座、功率放大器、音箱)、音樂設備(電子合成器)、掃描打印設備(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至于音樂軟件更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而且功能越來越完善和強大。筆者對傳統和多媒體音樂教育的幾種教育方式進行分析和比較后,認為現在音樂教育的某些領域,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更加突出,高校音樂教育應揚長避短,利用多媒體音樂教育,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專業素養。
1.多媒體《鋼琴集體課》教學
傳統的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是采取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的“一對一”個別授課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中,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逐步在鋼琴基礎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生鋼琴彈奏的手形、力度、指法,以及斷奏、連奏等技巧性練習,通過多媒體音視頻教學系統,基本上可以達到鋼琴小課的效果,可減少重復糾錯,節約時間,增加效率,促進了鋼琴基礎技能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數碼鋼琴教室還具有音準穩定、不必調律、易搬動、節約琴房、易搞合奏等優點。當教師指導某一個或某一組學生的時候,根據教師的安排其他學生可以旁聽或獨立練習。教師通過控制臺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甚至集體合奏,教師用按鍵自由地安排聲部并可以按任意組合進行監聽、指導。可以記錄、播放教師及學生的演奏,為鋼琴教學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提供可能,對于改變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將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2.多媒體《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課程中的聽覺訓練對于專業音樂學生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近年來擴招致使生源專業基礎較差,課時偏少且學習年限又短,故練耳教學質量較差。為提高教學質量,在多媒體教學中把EarMaster Professional(練耳大師)Version4.0練耳教學軟件引入進行練耳教學。它包括旋律音程與和聲音程的性質及音高聽辨;原位與轉位和弦的音高聽辨;長短不一、風格各異的四聲部和聲進行聽辨;數十種調式音階的類型及音高聽辨;10多種拍子類型,1至6小節長度的節奏視奏、節奏模仿、節奏對比練習;4至12小節不等的旋律聽記等多項訓練內容。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可使學生聽覺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3.多媒體《聲樂》教學
傳統的聲樂教學中,聲樂的參照物大都是教師的演唱和大師的錄音磁帶,學生無法聽到自己真實的聲音,使其既無法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和瞬間產生的歌唱靈感,又容易造成對磁帶模仿的依賴心理,削弱了對作品的理解。練習時,老師幾乎全憑經驗和感覺,一個字或某段聲音往往要反復練習多次才能達到效果,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耗費巨大的時間和體力。采用數字化聲樂教學,用多媒體電腦、數字音頻卡、麥克風、監聽音箱以及相應的數字音頻軟件,如Cool Edie Pro(錄音軟件)、Mw3(譜曲軟件)、Cake Walk(音序器軟件)軟件就可以使聲樂教學變得直觀化,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聲音的波形高低起伏進行分析,使聲音能夠看得見,這種直觀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己的聲音為參照,切實感受到聲音的位置、咬字、音準等,從而提高學生聲樂水平。
結語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采用MIDI和多媒體系統進行交互式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學呈現多樣化,而且使抽象的音樂理論教學變得真實、生動、直觀,極大地活躍了學生的音樂思維、激發了積極性、開闊了視野,大幅度地提高了音樂教學和學習效率,電腦音樂在廣播電視、音樂錄制、音樂表演等領域已經得到普遍應用。但是,在目前高校音樂教育中,由于教學設備和教師的電腦知識水平所限,電腦音樂教學在短期內還很難普及和應用。只有很少部分教師在運用電腦音樂系統進行教學、創作和研究。作為高校音樂教育,應解放思想,積極地把計算機音序軟件、MIDI及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使其在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3-0127-04
探究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可從最一般、最有普遍意義的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入手。在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和應用現狀,研究教學設計理論、課程開發理論和學習理論,深入實際了解高職教育理論和規律的基礎上,本文嘗試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模式的構建。該模式共包含九個模塊,即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高職學習者分析、學習資源內容分析、資源環境分析、教學策略設計、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形成性評價、修改、總結性評價。前三個模塊,模式中將其置于一個橢圓形中,意指這三個模塊在實際的資源設計中常常不分彼此,交叉進行。
確定與分析資源建設目標
資源設計活動中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確定學習資源的建設目標。分析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目標,有助于在資源設計活動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開發合適的評估工具,進行資源應用結果的評估。1.確定資源建設目標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通過相關的績效分析不難發現,提升高職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的解決方法包括:提升高職校教育技術環境、加強高職校教師培訓,以及建設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等。一般說來,在教學設計領域,確定教學目標有四種基本的方法[1]:學科專家法、內容綱要法、行政命令法以及績效技術法。表1為確定資源建設目標的樣表。2.分析具體資源的教學目標加涅把學習結果分為五類[2]: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和態度。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對某一具體資源的目標進行分析,有助于精確地確定高職學習者通過該資源的學習能夠有什么具體的行為表現。表2為分析資源建設目標樣表。
高職學習者分析
資源設計中的學習者分析,主要是考慮與學習效果相關的學習者特征。通過文獻調研與實踐分析,筆者在下頁表3樣表具體的“學習者分析”步驟中提煉出了幾個有意義的因素。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的資源設計實踐活動中,這些因素不必全部包括進去,筆者只是提供了一種較為全面而有效的參考而已。該說明同樣適用于本文后面的其他樣表。
學習資源內容分析
具體資源的內容分析是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的關鍵步驟,之后的教學策略設計、媒體設計、平臺選擇、評價都要以此為依據進行。內容分析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教學設計師更好地把握內容的定位和要求,在此階段不會也不要進行任何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3]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活動中,內容分析的目的在于幫助資源設計者更好地了解不熟悉的學習者(高職生)的學習內容,從而確保資源設計的質量。一般說來,確定學習內容有三種方法[4]:主題分析、程序分析和關鍵動因分析。具體來說,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以這樣對某個具體資源建設的內容進行分析:通過主題分析,明確該資源的內容及組成要素的結構,分析的具體程度應視高職學習者在該領域的知識水平而靈活掌握;通過程序分析,明確高職學習者完成該資源的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步驟,以及步驟間轉換的線索;通過關鍵動因分析,獲取與高職教育資源相關的人際技能與態度。表4為資源內容分析樣表。
資源環境分析
資源環境分析包括兩部分:傳輸教學的環境和所學知識的應用環境,也就是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高職生學習環境與績效環境的差異性,是資源設計者應該十分重視的設計制約因素。表5為環境分析樣表。下面著重考慮真實的社會作為資源設計的績效環境的若干特征:①績效環境對高職生的導向。這里要考慮的因素是真實的社會對高職生運用所學知識的組織支持,擴展一點說是社會對高職生的關心與重視程度。②績效環境與高職生所學新知識的關聯。這是分析高職生所學新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以及是否存在哪方面的物理或環境限制。這一方面要求資源設計者多為高職生設計與真實社會相關的新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社會支持系統在高職生績效環境中的重要性。學習環境中一般考慮以下因素:①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情況。獲取高職校教學環境的客觀信息,目的是考察它對于數字化學習的適合程度,具體內容包括有多少間多媒體教室、是否已建成校園網、師機比、生機比等客觀信息。②高職校教學環境對真實社會的適應性。這里主要是考慮高職生在高職校獲取的知識,在真實社會中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兼容性。如果有差距,在高職校的教學環境中可以做哪些改變和調整,以增強知識的可遷移性。③高職校影響數字化學習的限制條件。筆者要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應該在進行策略設計和信息設計前考慮學習環境中的若干限制條件,如基礎設施、師資、資金、現有資源及應用狀況等。
資源的教學策略設計
關于教學策略的研究理論成果頗多,經過比較和甄別,筆者擬在研究時間較早、較具權威性的加涅的相關學術思想指導下進行這部分內容的分析。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以加涅的教學事件作為策略設計的起點,但是最終的學習資源策略設計應該盡最大可能兼顧到ARCS(吸引注意力,建立認知關聯,保持自信心,維持滿意感)模型的理念。上頁表6為教學策略設計樣表。
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
完成了教學策略設計之后,就可以進行學習信息的設計。關于學習信息設計,有多種不同的論述,這里援引王永鋒的觀點[4]:所謂信息設計就是將各種多媒體元素看作待加工的信息元素,思索在計算機界面中如何有效組織設計這些元素,以利于學習者有意義學習。一般來說,多媒體元素包括五大類: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多媒體學習生成理論[5]是理查德•邁耶和其合作者結合認知心理學對人類信息加工的研究以及自己十多年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指導多媒體學習與多媒體學習材料設計的定律。在進行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可將理查德•邁耶的多媒體學習理論作為重要的設計參考因素。上頁表7為多媒體學習信息設計樣表。
形成性評價
資源設計中引入形成性評價,可以從學習者那里收集到與教學材料的使用及教學效果有關的數據,從而資源可以在正式使用前修改得更能促進學習。形成性評價的步驟一般包括一對一評價、小組評價、現場試驗。[6]關于在每個步驟中具體需要考量哪些內容,筆者建議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的“形成性評價設計”的每個步驟中,將形成性評價之前的幾個教學設計步驟都作為考量內容,換句話說,將資源設計進行到現在所形成的“成果”都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內容。上頁表8為形成性評價設計樣表。
修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修改教學。在高職教育數字化資源設計中,這一步驟與上一步驟緊緊相連且緊密對應,是根據上一步驟獲得的信息來對每個考量因素做出相應的調整,修改教學樣表如上頁表9所示。
總結性評價
在資源設計活動中,總結性評價是收集數據和信息的過程,其目的是做出決策,確定是否繼續使用當前的學習資源。總結性評價的核心評價者一般不是教學(資源)設計者。總結性評價往往更需要不熟悉資源設計詳細過程的外部評價者,以便更公正客觀地看待資源的優點與缺點。
參考文獻:
[1][6]W.迪克,L.凱瑞,J.凱瑞.系統化教學設計(第六版)[M].龐維國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14.
[2]SusanElizabethCrichton,GailKopp編,汪瓊等修訂.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手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7.
[3]GaryR.Morrison,StevenM.Ross,JerroldE.Kemp著,嚴玉萍譯.設計有效教學(第四版)(DesigningEffectiveInstruction,FourthEdition)[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85.
區域高職教育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契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實現這一狀態,就要調動多方面因素,充分考慮契合的影響因子。(1)規劃契合: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為專業結構規劃的著眼點。具體內容有:理念前瞻,專業結構規劃緊貼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路突破,專業結構調整瞄準區域經濟發展路徑;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適應區域發展方式轉變。(2)主體契合:以校企合作為專業機構與產業結構對接的橋梁。具體內容有:政策導向,在“強制”與“扶持”中促進契合;利益互惠,在“共育”與“雙贏”中強化契合;技術互通,在“互助”與“共享”中推動契合。(3)微觀契合:以立體式對接提高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契合度。具體內容有:要素契合,以“關聯度”作為核心標準;載體契合,以“互動度”作為基本保障;方法契合,以“適應度”作為發展要求。
摘自《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二十七期 李守可,叢彬彬《區域性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契合度解析》
整合是職業教育研究的核心范式。(1)整合具有范式的共性特征和屬性。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基本信念,就是與學科教育相比較,一致認定它是“另一類型”的教育,它的本質內涵就是整合教育;整合是職業教育研究最具特色和創新品格的研究假設;整合是職業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和策略。(2)整合是職業教育研究全能的、通行的方法體系。從整合方法的性質看,整合不僅是形而下的具體的實踐方法,也是形而中的一般的研究方法論,更是形而上的、宏觀的、哲學層面的方法論;從整合方法的特點看,它是聯系的、綜合的和辯證的方法;從整合方法的功能看,其最重要的價值取向在于創新;從整合方法的適用性看,它是最適合職業教育的一種范式。(3)整合是一種研究的理論框架。框架是安置問題的假設和聯系,整合的框架是一個極具包容性和承載力的理論架構,整合還是一根貫穿職業教育研究的線繩和紐帶。
摘自《職教論壇》2013年第二十五期 張健《整合:職業教育研究的核心范式》
農民職業教育是一種單獨的教育類型,必須對我國農民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有清醒的認識。從外部環境看,社會輕農觀念依然十分嚴重,農民職業教育吸引力越來越小;從需求上看,務農勞動力結構性素質下降趨勢明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難度越來越大;從供給上看,涉農教育“去農、離農”現象愈演愈烈,農民職業教育被嚴重邊緣化;從條件上看,隨著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政策和項目的增多,農民職業教育條件嚴重滯后;從實施主體看,政出多門、規模小而分散、區域差異大,農民職業教育政策效益愈來愈低。推進現代農民職業教育的對策措施是:第一,強化現代農民職業教育制度重大問題研究;第二,構建現代農民職業教育制度;第三,創設現代農民職業教育重大支持政策;第四,完善現代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關鍵詞:
數字化;幼兒家庭教育
從目前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來看,數字化對幼兒家庭及家長教育理念有著重要的影響,數字化不但改變了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還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同時也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著深遠影響。結合當前幼兒家庭教育實際,數字化環境產生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只有根據數字化技術的特點以及幼兒家庭教育實際,制定具體的數字化應用對策,才能保證幼兒家庭在教育過程中正確利用數字化技術,滿足幼兒家庭教育需要。
一、數字化對幼兒家庭及家長教育理念的影響
1.數字化改變了幼兒家庭傳統的教育方式
數字化技術的出現,標志著新教育時代的到來。依靠傳統教學手段的教學方式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基于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依托數字化技術的教學方式已經開始逐漸走向家庭。無論家庭承認與否,數字化技術正在日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幼兒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數字化技術的影響,幼兒家庭教育對數字化技術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別是在教學方式上也與時俱進地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對扭轉傳統的家庭教學思路和產生新的教學理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數字化為幼兒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數字化技術作為主打的教學技術也越來越先進,給幼兒家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支撐,對原有的教學方式產生了顛覆。許多幼兒家庭在數字化技術的影響下,已經開始嘗試用數字化技術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也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對滿足幼兒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兒家庭教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數字化技術的出現,對幼兒家庭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為幼兒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3.數字化對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幼兒教育的主體時間在幼兒園,家庭教育對幼兒教育產生的影響較弱。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不斷應用,數字化對幼兒家庭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改變了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認識到了數字化技術的重要性,并在實際的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中,主動積極地采用數字化技術,以此來提高幼兒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因此,數字化對幼兒家長的教育理念會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對改變幼兒教育現狀和推動幼兒教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數字化環境給幼兒家庭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
1.數字化環境給了幼兒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及數字化環境的構建,對幼兒家庭教育影響較大。在不知不覺間,幼兒家庭已經構建了數字化系統,數字化環境也隨之產生。在這一背景下,幼兒家庭教育開始借助于數字化技術改善原有的教學活動,既增添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夠降低幼兒教育難度,使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數字化技術作為開展幼兒家庭教育的法寶。所以,數字化環境帶給幼兒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兒家庭教育能夠以此為主要的技術手段,在數字化技術的輔助下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2.數字化環境提高了幼兒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幼兒家庭教育質量與父母的文化知識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旦遇到了難題和知識盲點,幼兒家長除了尋找老師沒有可靠的途徑為幼兒答疑解惑。數字化技術的出現,給了幼兒家庭以有力的輔助。通過數字化環境的構建,在幼兒家庭中形成了現代化的教學終端,能夠隨時隨地從網絡上下載幼兒教育相關知識,并及時獲得在線解答,保證幼兒家庭教育在整體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數字化環境對提高幼兒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優勢相對明顯。
3.數字化環境解決了幼兒家庭教育的教學手段問題
在長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現金可靠的教學手段,幼兒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如何提高幼兒家庭教育質量,成為關系到幼兒家庭的重要事情。數字化技術的出現以及家庭數字化環境的具備,從技術層面解決了幼兒家庭教育教學手段不足的問題,對于提高幼兒家庭教育質量和推動幼兒家庭教育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支持作用。從這一點來看,數字化環境解決了幼兒家庭教育的教學手段問題,保證幼兒家庭教育能夠在整體教學過程中有較為先進的教學手段作為輔助,滿足幼兒家庭教育的實際需要。
三、數字化環境給幼兒家庭教育帶來的不利影響
1.數字化環境容易使幼兒沉迷網絡不能自拔
雖然數字化技術較為先進,但是如果利用不當也會給幼兒家庭教育帶來較大的制約。從目前了解的案例來看,有些家庭由于沒有控制好上網時間,導致了幼兒小小年紀就出現了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的現象,令家長痛心疾首。
2.數字化環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響
數字化環境的構建雖然為幼兒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臺,但是數字化網絡以及數字化設備本身所產生的電離輻射以及電腦、電視、手機的光波,若長時間使用會嚴重傷害幼兒的視力。因此,數字化環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會有不利的影響。
3.數字化環境改變了傳統的家長與幼兒的關系
數字化環境構建起來之后,有些家長將孩子交給了電視、電腦和手機,幼兒整天與這些電子產品為伴,與父母的關系不親近,幼兒家長也不能第一時間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現“電視兒童”“手機兒童”,長久以來勢必會改變傳統的家長與幼兒的關系。
四、數字化環境下幼兒家庭教育的具體應對策略分析
1.合理構建家庭數字化環境,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
基于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數字化技術在現代教學領域有著突出的優勢。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必須根據幼兒家庭的實際需要,構建相對應的家庭數字化環境,同時要增加教學比重,減少娛樂屬性,規范數字化技術的用途。
2.構建新型的家長與幼兒關系,正確處理數字化對家庭的影響
家長在數字化技術應用過程中,要全程參與。從思想意識上轉變,應將數字化技術作為家庭教育的輔助手段,而不是將孩子簡單的交由電子產品玩耍。所以,在應用數字化技術之后,構建新型的家長與幼兒關系并正確處理數字化對家庭的影響是首要任務。
3.積極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現代化教學
考慮到數字化技術的先進性,幼兒家庭應率先采取數字化手段進行幼兒教學。不但要積極從網絡上獲取幼兒知識,同時還應緊跟時代步伐,做好各種幼兒教學軟件的下載和使用,保證數字化手段能夠成為多數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兒上網時間,引導幼兒正確使用網絡
鑒于數字化設備對幼兒視力和身體的影響,數字化技術在幼兒家庭教育應用中,必須得到家長的監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兒的上網時間,同時還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網絡,使數字化技術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優勢,減少對幼兒身心的不利影響。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對幼兒家庭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具體影響中,不但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數字化技術以及幼兒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們應當根據幼兒家庭教育的實際需要,合理選擇數字化技術并構建數字化環境,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揚長避短,加強管理和監督,使數字化技術能夠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周筠 魏丹丹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G239.2-F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各類移動信息終端逐步取代紙質版書籍,成為人們閱讀的主要形式,這對中國傳統的出版業造成極大的沖擊,促使其進行相應的數字化出版轉型,以占據新興的數字化閱讀領域。其中,教育出版領域是三大傳統出版領域之一,其數字化轉型也勢在必行。然而,教育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存在重重阻力,需要進行廣泛的調研和分析,形成切實可行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從而助力教育出版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實現對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適應。
一、我國教育出版數字化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1.出版社對于數字化發展存在顧慮
與其他出版領域相比,教育出版領域有其特殊性,其面對的主要客戶群體為教師和學生,客戶需求相對固定,雖然在教學方法、內容和形式上有所改變,但是紙質版書籍仍然是教育活動的基本知識載體,對數字化書籍的應有相對較少,導致教育出版領域的客戶需求變動不大,這使得許多出版社對進行數字化改革存在顧慮,缺乏快速變革的動力,大多持觀望心理,僅進行小范圍或局部的嘗試。
2.教育出版的版權維護問題
一直以來,版權問題都是教育出版領域的難點問題,損害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是嚴厲打擊的方面。在傳統的出版模式下,盜版活動需要進行印刷、運輸等方面的投入,盜版的成本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盜版行為的發生。而數字化書籍,可以通過簡單的復制、粘貼完成盜版活動,盜版的投入極少,如果沒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將導致出版社的數字教育資源被竊取,損害出版社的經濟利益。就目前的數字化書籍的版權維護而言,其主要的難點在以下方面:一是復制盜版的成本極低,操作簡便,導致盜版的實現難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刺激盜版行為的出現;二是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盜版書籍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遍網絡,造成極為嚴重的侵權行為;三是網絡盜版查處的難度較大,人們可以借助聊天工具、下載工具等多種手段進行盜版資源的傳播,查處和禁止的難度大;四是當前國民的版權意識不強,人們習慣于免費下載,對于教育資源的版權歸屬問題缺乏關注,無意中成為數字教育資源的侵權主體。
3.數字出版領域的專業人才缺乏
教育出版從傳統的紙質出版物到數字出版物,兩者之間的技術跨度極大,現有的出版人才鮮有符合數字出版需要的,這導致教育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缺乏基礎的專業人才作為支撐,導致數字教育產品的研發效率低下,產品質量偏低,影響教育出版的數字化轉型。目前,針對人才問題,許多出版社采取招聘信息專業人才或外包研發工程等方式解決人才專業性不足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問題,但是相關專業人員和機構對教育出版流程、內容、模式等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產品的出版屬性受到影響。綜上,當前的教育出版領域,復合型人才奇缺,應該制定合理的人才選拔、培養措施,實現對人才素質的提升,滿足教育出版數字化的改革需要。
4.教育出版的商業模式不完善
教育出版社的最終目的在于借助出版物的銷售實現自身的業務盈利,這依賴于合理的商業模式。所以,進行教育出版的數字化轉型,其核心問題在于商業模式的完善,形成切實可行的商業模式,為出版社帶來相應的利潤回報。只有滿足此要求,出版社方能集中精力進行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出版的數字化發展。然而,當前教育出版的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并未形成完善的商業模式,嚴重影響教育出版的數字化進程。
二、教育出版數字化的商業模式構建的考慮要素分析
1.數字化的教育產品和服務
所謂數字化的教育產品和服務是指在數字化背景下,出版社向客戶群體提供的教育資源產品和服務,是傳統的紙質版書籍的替代品。通過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滿足客戶的學習和工作需要,實現出版社自身的出版獲利。與傳統的書籍相比,數字化的出版除了考慮產品以外,還側重對自身服務的提升,通過豐富的教育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實現數字化出版物的價值最大化,達到吸引客戶,提升出版銷量的目的。
2.教育出版的客戶群體需求
毋庸置疑,老師和學生是教育出版的主要客戶群體,在進行商業模式的構建時,應該將老師和學生的需求作為主要的考慮因素,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解讀,以此為出發點,實現出版社自身的消費目標定位,進而對數字教育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形成滿足客戶群體需求的優質產品和服務,實現自身業務活動的拓展。當今社會,消費者的個性化不斷凸顯,受到外部環境、自身需求等影響,對教育的數字化出版物的要求也呈現差異化,這就要求出版社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根據教育資源的類型確定主要目標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商業模式構建,實現消費市場的有效定位和占有。
3.銷售渠道
產品從出版社到客戶手中涉及到銷售渠道的問題,銷售渠道的數量和效率直接關系到產品的效率,與出版社的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在數字化模式下,產品的銷售渠道日趨多元化,給出版物的銷售以更多的分銷渠道。,這給出版社帶來新的產品銷售空間,促使其將銷售渠道的確立和完善作為商業模式的核心,通過對網絡、通信運營商、實體書銷售等渠道的開拓,形成教育出版數字化商業模式下的產品銷售渠道,為出版社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
4.收入分析
目前,教育出版社的主要收入來源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銷售產品或服務獲利,二是版權獲利。在數字化背景下,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僅僅是來源獲取形式有所差異。
三、教育出版數字化商業模式的構建策略
1.提高數字教育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出版社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商業模式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出版社應該重視對數字教育產品的研發工作。具體來說,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產品的內容,應該保證產品的內容與老師和學生的教學需要相契合,滿足教學活動各階段的使用要求;二是產品的形式,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產品形式的創新,滿足老師和學生在不同客戶端下的使用需要,降低產品的使用難度,提高操作的便捷程度;三是要求產品具有獨創性,這是產品的優勢所在,只有確保數字教育產品的獨創性,方能夠有效的保有客戶群體,為出版社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2.構建暢通的多樣化分銷渠道
當前,教育出版的產品銷售以實體銷售為主,輔以網絡購物銷售,該N分銷形式是針對實體書進行的。針對數字教育產品,除了常規的銷售渠道以外,還應該加強與通信運營商、在線網絡和高校圖書館等的聯系,構建多樣化的分銷渠道,拓展數字教育產品的分銷渠道,提高產品的銷售效率,實現對消費者市場的迅速占有。此外,還可以將產品銷售與聊天工具相結合,借助QQ、微信等實現產品的銷售,但應該注意營銷方式的規范化。
3.拓展產品的收入形式
當前,教育出版數字化的主要收入內容為產品、服務的銷售收入和版權收入,相對單一且局限,應該進行收入形式的拓展。具體來說,一是加強數字產品與實體書的聯系,通過網絡資料、學習卡等進行聯合銷售,借助實體書拓展數字產品的銷量;二是創新數字產品的銷售形式,打破圖書的整體界限,進行分章節銷售,以此增強產品的適應性,拓展客戶群體;三是構建多元化的產品形式,實現教育資源的反復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意味著重新思考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將是一場從“賣書”到“賣服務”的變革,是教育出版業向知識服務業升級的產業變革。盡管實現真正的商業贏利還需時日,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教育出版的收入來源仍將以圖書產品為主,但數字產品和服務的收入比重將逐步擴大,預示著教育出版數字化的良好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宋怡霏.變化與挑戰――教育出版數字化商業模式難點探析[J].活力,2012(12):129.
[2]宋茜茜.我國出版社數字出版發展策略及商業模式探析[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8):71.
[3]胡升華.美國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商業模式(二)[J].出版參考,2013(13):56-57.
[4]劉彤.以現代信息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應對出版業全球化競爭――中國藝術品印刷第一品牌“雅昌”的制勝之道[J].科技與出版,2012(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