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工作管理策略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31 15:02:1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幼兒園班級工作管理策略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幼兒園班級工作管理策略

篇(1)

【關鍵詞】幼兒園;管理;問題;策略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幼兒園管理的科學進步,尤其是新世紀的到來給幼兒園的管理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過不斷的提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來切實加強幼兒園的教育職能目標。在班級集體內生活、游戲,在班級內度過大部分時間,幼兒教師管理和組織班級活動,以幼兒發展作為管理宗旨,以進步的、優秀的管理方法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對班級內的班務進行全面管理,服務于學前素質教育,承認幼兒個性差異,尊重幼兒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幼兒正確地、有效地解決問題,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創造一個和諧、進取的班集體,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推動學前教育有序進行,為學生步入九年義務德育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幼兒主觀能動性

在目前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幼兒教師為便于個人統一整齊的管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當作幼兒的管理人和領導者,“站在幼兒之上”,“號令”幼兒,制定班級規程和紀律制度沒有考慮幼兒實際情況,忽視幼兒主觀能動性,不遵循幼兒發展和班級管理的特定規律,班級管理中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教師個人特色的管理理念、經驗主義優先、管理水平低、個人品德素養低,不能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班級文化建設成果不夠,不利于幼兒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模式下,新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和意識沖擊著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教師在改革中還沒完全整理出一套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仍在以隨意的、感性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缺乏系統性的幼兒園課程教研和探討,缺少班級管理反思與自評意識,還未形成現代化新型課程教育理念。

(二)重學習知識,輕天性培養

在幼兒園管理中常出現把幼兒當作小學生培養的現象。學前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識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中知識教育力度遠大于幼兒天性釋放和生活習慣的培養,阻礙了幼兒發展。

(三)幼兒園教育脫離家庭教育

現代幼兒園包括全托制幼兒園,家長因工作原因長期與孩子、教師缺乏溝通,將教育重任交給幼兒園,家園分離,不利于幼兒身心發展。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優化策略研究

(一)重視以人為本,服務學生

在新時期教育體系中,幼兒園班級管理必須以人為本。教師應增強責任感,以飽滿的熱情研究班級管理策略,總結日常工作中問題的癥結所在,認真反思,研究幼兒心理動態變化特征,創新教育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挑戰自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換位思考,以幼兒發展為本,以幼兒為中心和主體,引導幼兒自我參與、自我管理,自己制定班內規章制度。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幼兒主觀能動性和幼兒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有機結合,將班級管理實踐和管理理論有機結合,教師更新個人班級管理理念,經驗主義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完善和改進工作方法,發展個人素養。加大班級文化建設力度,增加人文關懷,吸取傳統育人模式中可利用的優秀經驗和方法,探究、創新并應用新型教育理念和策略,系統地、理性地處理問題,增加教師間的教研活動,時刻反思,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制定出一個科學的、合理的幼兒園班級管理體系。為幼兒發展服務,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科學管理,把管理權留給學生,“簡政放權”,“無為而治”,培養學生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團結的氛圍中創造集體“奇跡”,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承認學生個性差異,實施差異教學,因材施教。

(二)會做事,會學習,先學會做人

幼兒還處于懵懂的階段,知識教育還尚早,幼兒的天性是玩,不應該把他們束縛在教室,而是為幼兒足夠的活動空間,給幼兒創造自由的環境,在開放的空氣中自由發展,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幼兒園階段旨在培養幼兒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教師應重視引導幼兒規范日常生活行為,培養幼兒集體感,注重幼兒個性發展與性格塑造,會學習的前提是學會做人。

(三)開展校、家共同活動,家園合一

家庭才是幼兒園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幼兒園班級管理應充分發掘家長資源,幼兒園建立校訊通系統、家園欄,班主任應及時開展家長會,了解幼兒在加中表現,也可及時了解幼兒性格特點,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教師與家長及時溝通、交流,互相切磋教育經驗,共同反思,共同進步,家長積極提出有利于幼兒教育的建議和意見,在參與中推進班級管理工作,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幼兒園的不斷發展,政府也提供了很多的鼓勵與支持,這些政策與法規都極大的促進了幼兒園的發展,不僅是從數量上在不斷的增多,在規模上也在不斷的加大。但是同時也應該關注到幼兒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幼兒園應該引入新型的管理方式,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思路,改善幼兒園的環境,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034-02

幼兒園班級管理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協調組織、策劃、實施等環節,充分利用班級和幼兒園內的各種資源,從而實現班級管理目標,提高教學服務質量。在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中,管理對象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教師、家長與幼兒。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質就是協調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凝聚三者的力量,促進三者的和諧發展。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以下幾點經驗,以加強幼兒園班級管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營造溫馨的學園氛圍

幼兒園的氛圍創建是影響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和保育人員的共同努力與配合。班級教師管理者要能夠與家長、保育員進行良好的溝通,提出一些注意要點,三方做好協調工作。在幼兒園營造一種輕松溫暖的氛圍能夠給幼兒提供愉快的學習環境,這一點對于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有著重要作用。因為幼兒園是幼兒養成各種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幼兒由于年齡太過幼小,對家長的依賴性比較嚴重,這就需要幼兒園在管理過程中給幼兒營造出像家庭一樣的溫馨的環境,這有利于幼兒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例如幼兒園可以在開學之際及時召開班級會議,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如何建立班級管理制度等問題,并在會后統一意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關愛幼兒,與幼兒做朋友,獲得幼兒的好感。

二、加強教師管理工作

幼兒園教育管理工作目標是幼兒,他們天真無邪,愛玩愛動,如果教師沒有較強的責任心、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則很難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很難保證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必須加強教師管理工作,培養教師的吃苦精神,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班主任是班級管理工作的負責人,因此需要以身作則,在工作過程中要能夠樹立表率作用,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凝聚全班集體的師生力量,共同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此外,在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班主任要對班級管理進行明確分工、明確各教師的管理工作職責,從而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班主任應該在開學之際將學期任務具體分配,各教師要在任務分配后針對自己的工作職責制定教學計劃,班主任要在管理工作中加強監督與管理,確保管理工作的按時完成。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同時加強其他教師的輔助工作。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不是靠班主任一個人的職責,班級教師成員應該在管理工作中加強配合,提供協助,齊心協力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保育人員要幫助任課教師維持秩序,在幼兒吃飯時,要做好餐具、食物的發放工作,從而促進班級管理秩序。

三、提高家長的班級管理參與度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有具體條例表明,家長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尊重家長,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要能夠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來,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從而協助教師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在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主要分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幼兒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逐步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在家庭教育過程中不斷尋求新的教育方法,并開始將目光轉向校園與家庭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因此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向家長尋求意見,讓家長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加強對孩子的管理。幼兒園班主任要能夠制定班級家庭管理合作制,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糾正家長的教育方法,向家長宣傳教育幼兒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與質量。

在幼兒園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開拓思路,組織各種形式的家庭幼兒園管理合作活動。許多家長都認為教育幼兒是幼兒園的責任,自己只要把孩子放到幼兒園就好,自己就沒有教育責任了。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另外,基于目前多數家庭是獨身子女的現狀,為了保證班級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必須向家長宣傳正確的育兒經驗,幫助家長改變一味遷就子女的現狀。幼兒園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在校的表現情況,幼兒園近期開展的工作以及家園合作的模式等。家長會的目的就是要明確家園共育的重要性,讓家長認識到只有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參與到幼兒的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從而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

四、不斷對班級管理行為進行思考和矯正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特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幼兒教師,在管理班級時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征,認真分辨每個幼兒的長處,才能更好的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在啟蒙階段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設立一本“日記”,記錄他們生活學習中的點滴變化,這樣在幼兒出現問題是就能夠很快地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同時,日記也是幼師職業生涯中積累經驗的有效手段,通過研讀日記,不斷對自己的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進行反思,哪些地方需要鞏固加強,哪些地方需要轉變方式方法。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只有不斷矯正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級。

幼兒班級管理是一項煩瑣但卻意義重大的工作,作為幼兒教師,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調整,探索幼兒班級管理的新思路,幫助幼兒更好的發展,促進幼兒園管理更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篇(3)

要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就必須先對該班級幼兒的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學會利用一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善于使用激勵策略,并且重視家園合作,逐步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以此促進良好的班級常規養成。

一、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基本概念

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是保證幼兒在園一日活動有序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它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老師和幼兒共同努力來建立一定的規則,形成一套本班級所獨有的管理方式。然而,一個班級的常規管理是否有效是可以通過該班級的整體狀態和一日活動質量來體現的。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也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由此可見,班級常規管理必須回歸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兒教育中開展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的保教目標,使得幼兒既積極投入又能夠有序地參與活動。雖然常規教育往往是看似無形的,但它其實滲透在一日活動中的每個環節,是保證幼兒在園一日活動有序進行的最基本條件。而且只有建立良好有序的班級常規才可以保障幼兒在園的健康成長,因此,班級的常規培養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是絕對不可小視的。

2.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常規管理有利于營造安寧、有序、溫馨的生活氛圍,可以促進幼兒在活動中保持和諧關系,也可以確保幼兒生活有序的同時又心情愉快。而在當前班級幼兒人數日益增加的今天,幼兒老師帶班壓力日增,良好的常規管理還可以減輕老師帶班壓力。

三、利用日常活動進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策略

要建立良好班級常規的關鍵是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能有全面的了解與掌握。這是因為幼兒之間都會存在個體差異性,如果管理者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家長溝通等手段去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和行為習慣,就能夠制定出恰當的班級常規管理方法。

1.在班級日常活動的各環節進行常規教育

一個人的良好常規習慣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養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反復練習來習得的。比如說在一日生活中最基本最頻繁的盥洗常規中,我從幼兒剛剛踏入小班開始就嚴格要求他們必須按照規范的洗手順序將自己的小手洗干凈,并且在洗完手后需要在水槽中甩干水漬再去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干小手。在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幼兒都能夠在老師的監督下基本遵守以上規則,但是有個別幼兒會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趁機做些他想做而在當下不被允許的事情,甚至個別幼兒會出F以“鉆空子”為一大樂趣的現象。而我每次都會利用契機及時讓小朋友進行討論,通過情境轉化的方式,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以此來幫助他們內化自己的行為和逐步約束自己的不當做法。

在喝水或者飯后漱口的時候,我發現幼兒浪費水的現象非常嚴重。借此機會,我帶著孩子們體驗了一次實驗活動,我將水龍頭只打開一點點,在水龍頭下面放置一個小桶,一個活動下來,小朋友們驚奇地發現水早就已溢出去了。通過這次隨機教育,不僅幫助幼兒養成了節約很不起眼的幾滴水的習慣,還從側面提醒了幼兒注意小問題和防微杜漸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接水中,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遵守規則,甚至提醒他人,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自覺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

幼兒用餐也是班級常規管理中的一個大難題,如何才能夠讓幼兒干凈、安靜、快速地用餐呢?幼兒之前在用餐環節中會有吵鬧、混亂的狀況出現,現在我們每天都會進行餐前小知識講解,不僅加深幼兒對食物營養的認識,還能夠激發幼兒進食的興趣。有時候,我們還會根據班內幼兒昨天的用餐情況進行鼓勵表揚,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吃飯也需要遵守規矩。這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用餐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用餐質量。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通過點點滴滴來提醒教育幼兒,孩子們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甚至還可以自己提醒同伴,這在常規管理中是一個有趣又十分有意義的過程。

2.提高幼兒主動性,促進幼兒了解常規

到了中大班,隨著孩子自主意識的提高,我們可以在班級中設置值日生,請每個幼兒有意識地輪流擔任班級的小負責人。首先通過師幼共同討論的方式來決定任務分配,幫助幼兒明確值日生的工作,引導每個幼兒都去關注班級中的一日活動,每個幼兒都可以承擔起班級小主人的責任,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其次,引導幼兒互相提醒,互相幫助。在做值日生工作的時候,值日生需要提醒他人如何遵守規則,在提醒他人的時候,自己是需要了解清楚相關規則事項的,這有利于幼兒自己先做到,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們自我管理和班級常規管理的效率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再次,利用“值日生總結”環節對于一日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抓住契機,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及時排解并加以積極引導。最后,還可以開展“值日生”評比活動,通過一些激勵措施,提高幼兒集體意識,增強幼兒為同伴服務的積極性。

3.家園配合強化幼兒常規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是必須確保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的。只有與家長共同協作,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才切實可行。我們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都會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常規管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中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在自己家里卻變成了另一副樣子。比如說在園內自己大口吃飯,自己穿衣,而到了家中卻是不喂不吃、不幫不動的狀態。此類矛盾現象長時間保持后,也會影響到孩子們在幼兒園的主動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好家長工作,家長和教師站在統一戰線,引導家長注意幼兒在家良好常規的培養。將幼兒的一日常規教育真正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以此促進班級常規的良好管理。

四、總結

其實,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因為這項工作千頭萬緒,包含了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又滲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工作方法又是千差萬別的,它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甚至它的形勢與任務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必須在重視、利用家園合作的背景下,回歸到幼兒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和總結經驗,讓自己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水平躍上新的臺階。

篇(4)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兒童的發展受到教育機構、家庭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于學前階段的幼兒園來說,家庭對他們發展的影響作用更大;同時,幼兒園教育要取得預期成效,也必須取得家庭的配合和支持。《綱要》的論述無疑應成為我們開展家長工作的指導思想。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園的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家園兩方面結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班級教師應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園所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加強家園一體化建設,促進家園共育。

一、班級開展家長工作的意義

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一個班級的管理及孩子的教育更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配合。班級教師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將直接影響班級工作的效果和孩子的成長。班級家長工作開展的意義可概括為:①通過家長工作,家園配合一致,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②通過家長工作,指導幫助家長,發揮家教優勢,給幼兒以積極和富有成效的影響;③通過家長工作,調動家長關心、支持、參與幼兒園教育和管理的積極性,共同辦好幼兒園。

二、班級家長工作的任務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48條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家庭配合,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這一要求體現了現代化的大教育觀,確定了家園共育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具體內容有:①指導家庭教育;②加強家園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實現共同教育;③發揮班級的社會功能,更好地服務家長。

三、班級家長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

如何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教育好孩子,始終是老師們困惑的問題。①家長不了解情況,產生誤解。②家庭教育缺失,無法達到家園共育。③教師與家長難以溝通,比如有時候和家長說多了,家長感覺你好為人師,說少了又感覺交流不夠。④家、園教育觀不一致。這么多的問題,要做好家園工作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四、班級家長工作開展策略

(一)日常性家長工作開展策略

在日常的生活中,積累儲備情感。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個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身體、心理的變化,經常向家長報告,使家長感受到你對孩子的關照。要關注家長日常情緒的反應,勤詢問,使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熱情,與家長成為朋友。還要重視家長平時交代的小事,并努力完成,這樣在以后幼兒園需要家長參與的時候,家長也會積極的配合。

首先,扎實做好日常工作,把幼兒當成是自己的孩子去愛。這是做好家長工作的根本,是取得家長認可的基礎。

其次,幼兒是聯系家長與幼兒園的橋梁和紐帶,這是我們做家園聯系工作時特別要明確的。通過幼兒吸引家長、調動家長、激發家長。讓家長們感受到他參與的不是幼兒園的工作,而是幼兒的教育活動。

最后,通過家長來園接送孩子的時間,簡短的談話能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情況,有的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情況,但由于工作忙,與老師見面機會少,所以老師要經常主動與家長保持聯系,利用電話給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

(二)階段性家長工作開展策略

除日常性家長工作以外,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活動和家長進行初步的溝通、交流,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工作,達成基本共識。

在我們班,家長會家長就是主角。老師定出主題后,既要當好組織者,更要當好聆聽者、記錄者、反饋者。在家長會上,不管家長基于什么樣的教育理念,讓他們暢談,盡量讓每位家長都發言。這個過程中,老師能更好地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幼兒在家表現等情況,便于家長工作的開展。并對那些有悖于幼兒年齡發展規律的做法給予引導;對孩子們普遍存在的問題要以集體的形式進行教育;對那些好方法要進行推廣。當然,在小班剛入園時的家長會上,我仍然建議以老師為主體,這樣有利于家長對幼兒園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他們可以從老師這里獲得更多更科學的育兒方法,幫助幼兒更快地適應集體生活。

(三)在家長活動中,家長工作開展策略

利用家長開放日,讓家長體驗教師角色也是促進家園共育的好方法。從第一次開放日開始,我就告訴家長你不是只帶著眼睛觀看的旁觀者,要融入進來,孩子們上課,你也安靜上課;孩子們做操你也做操,大人小孩比一比看誰做得更好;孩子們做游戲,你也一起玩。通過開放日活動,家長們不僅了解了孩子的在園情況,體驗了教師工作的辛苦,還感受了班級氛圍,家長們也很喜歡、很認可。

(四)特殊情況下家長工作開展策略

遇到不好合作的家長怎么辦?我梳理了一下,不合作的家長有:第一種,有偏見,道聽途說,自己并不了解情況,聽到就認為是真的,這類家長普遍脾氣大,不冷靜,屬于沖動型的。對這樣的家長,等他稍微冷靜些再告訴他真實情況,還可以請其他家長與他交流。第二種,有誤解,他們按照自己的理解,錯怪了幼兒園或老師,這類家長不是不講道理,而是沒有正確理解。我們要找到癥結,看他究竟是哪方面產生了誤解。對這類家長應該擺事實,也可以請他多參加班級活動,讓他親身體驗。第三種,有氣,在其他方面覺得不平衡,所以他會故意找茬,可能真正的原因跟他所說的事情根本無關,只是一個導火索,這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先聽他說,找出原因,再提出對策。

家長與教師是共同教育幼兒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師與家長要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教師對待家長要平等、耐心、真誠,使家長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從而形成融洽的、美好的教育氛圍,更好地促進班級工作的開展。

篇(5)

班級作為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基本載體,對幼兒教育的有效開展有著重要影響。但長期以來國內對幼兒園常規班級管理的相關研究與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的現象。因此作為幼教工作的從業者,我們必須立足保教需求與行業發展需要的實際情況,對常規班級管理的有關方面進行探究,采取現實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幼兒教育向更好地方向發展。

1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班級囊括了教學內外方方面面的內容,是幼兒園內的“小型社會”。幼兒的主要活動都是在班級中進行的。幼兒園常規班級管理指在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的園內小環境中,幼師通過專業方法幫助與指導幼兒習得基本生活技能與建立社會規則的過程,旨在確保幼兒在園內的生活、游戲、學習等多項活動的順利開展[1]。常規的班級管理作為幼教中的重要基礎環節,可讓幼兒在園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滿足其基本的情感需要、挖掘其人生的興趣點、培養其責任感以及獲得生活成就感,從而樹立自信心,同時可以為小學教育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使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更好地融入社會。因此班級管理必須在觀念上引起我們幼教從業者的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加大對于班級管理工作的各項投入,在科研上加強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

2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原則

幼兒園的班級常規管理工作充滿了創造性,教師在實際管理中擁有很大的自,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顧原則的隨意發揮[2]。為了更好地保證工作的開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班級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教育,我們必須遵循以下三點原則。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創造公正合理的教育環境的基礎。幼師是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舵手”,班級活動的設計、安排與展開都由幼師來執行。從管理型幼師到服務型幼師的理念轉變,體現了幼師在從業中追求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理念。這一追求有利于為幼兒創造一個公平合理、和諧融洽的班級環境,有利于引導幼兒形成對未來生活有幫助的社會常規[3]。在保教工作中堅持師生平等原則,采取配套方法與措施,可以幫助幼兒獲得人權的基本需求,同時在無形中破除權威觀念,達到自我管理、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增值效果。有效的班級管理必須腳踏實地、結合實際、落到實處。每個班集體都有各自獨特點,要做好常規班級的管理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對單個班級內部各個要素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4]。教師要針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與生活習慣,結合其自身優點,綜合制定適合本班實際情況的、獨一無二的、現實可行的班級常規管理的目標,并具體細化到教學安排中去,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促使常規班級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從教育效果上來說,常規教育中的言傳身教遠遠勝過于單一的口頭教育。針對幼兒個性心理特征的研究發現,幼師是幼兒在兒童前期的權威人物,在幼兒心中有著與家長和朋友無法比擬的崇高地位。幼師保教工作過程中的言行舉止很容易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也很容易成為幼兒評價一切事物的標準。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幼師應該更加嚴于律己,在不斷加強自身保教能力的同時,嚴格規范自身言行,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鮮明的學習榜樣,使幼兒在班級中有直接的學習對象。

3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

幼兒園的班級管理的主要對象為7歲以下的兒童,對這一階段孩子的管理和中小學階段孩子的管理有明顯方式上的區別。如何合理利用各項資源,提高工作實效,就需要幼師在管理理念、策略、手段和模式上有所創新和發展,更好地發揮管理的藝術。幼師班級管理理念的先進程度是幼兒園常規班級管理有效性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前提。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因此不同班級出現截然不同的管理策略,自然也就呈現了各有特色的不同班級類型。追根溯源,為了促進幼兒良性發展,幼師應該樹立這樣一種理念:立足于未來社會發展的現實性需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實現班集體在教育價值和社會效益上的統一,發揮班級整合優勢讓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和諧班級環境的創造,首先離不開平等的師幼關系,其次離不開和諧向上的班級文化。《學記》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心理上接受并且親近老師,幼兒才會對幼師產生信任感,不僅要在活動中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經驗,也能聽從老師在班級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要為幼兒創造寬松舒適充滿安全感、又具有學習意義的班級環境,滿足幼兒探索活動的需要和自主選擇的意志與權力,需要幼師付出很大的精力。首先要有正確的從業觀念,把自己擺在合適的位置上,做幼兒生活中的朋友、知識上的導師、家校聯系的橋梁,而不是冷冰冰的教學管理者。其次要有科學的兒童觀念,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全身心維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把幼兒看作是平等地位中獨立的人,而不僅僅是需要生活上照顧、學習上教育的人。班級內部所形成的,由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與行為規范所構成的總和就是班級文化。班級文化集中體現在班集體的外在形象上,是一個班級的內在靈魂。班級文化是一個多元構建的過程,離不開班級環境、教師、家長與幼兒各方面的合作。作為從業者,首先發揮我們表率作用,在精神與行動上和諧友愛同事、真心關愛幼兒、同時密切聯系家長。其次發揮我們班級主導者的作用,在制定班規、設計班徽、擬定班級口號等可以實實在在體現班級內在及外在,形成本班特有文化的標記,創造出自己班級的文化風格[5]。師幼互動是幼兒班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保教工作進行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土壤,是幼兒學習生活中最主要的支柱。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建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首先,在以幼兒為主體的日常生活中強化互動意識。幼師在實際保教工作中,主動成為促進幼兒發展的支持、參與以及合作對象。更多的關注與滿足幼兒的實際情感需要,有意識的促進其主體性發展。在實際中作中引導并不斷強化這種有效師幼互動意識的建立,在實際班級一日常規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其次,在照顧幼兒生活的過程中建立互動模式。幼兒在幼兒園內的生活除了受教育之外,更多的是滿足其基本的保育需要。幼師在班級管理中對于幼兒生活的照顧,是師幼之間特有的互動模式的體現。在生活照顧的互動中,幼兒在幼師的指導下習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萌發保護性的自我意識。寓教于育,將教育融合到保育中去,可以發揮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在互動中合理照顧幼兒的情緒。幼兒第一次離開父母,這種分離所帶來的分離性焦慮以及與陌生環境、人物的不熟悉等等都可能成為幼兒情緒不穩定的誘發因素。這告誡我們在實際班級互動中不能忽視幼兒的心理感受,不能對其消極情緒置之不理,要設身處地的從幼兒的心理出發,實現與幼兒良好的共情,及時安撫與轉移其消極情緒,給予更多的關注感與積極情緒體驗[6]。結合科學高效的時間管理模式可讓班級管理工作順暢進行。幼兒在園內一天的生活、游戲與學習活動,以及常規的園內管理活動,若沒有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極易造成時間的浪費與活動的受限。實際保教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從幼兒自身階段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出發,合理安排各項活動流程,勞逸結合,科學規劃。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一成不變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我們管理工作中的結合實際原則。在滿足幼兒生理需求的基礎上,幼師一定要具備靈活安排其生活的專業素養。最后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提高管理效率。在班級管理中要做到用規章制度管人,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與規則意識。

4總結

總之,幼兒園的常規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各個環節缺一不可。作為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實際保教工作中探索發現進而解決問題,將自身的經驗成文共享,這是我們每個從業者都能做到的,對于促進幼教工作的發展也是極具影響與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姜銳.教師應對幼兒違紀行為的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2]馬蘭.偶然事件下的幼兒園班級規則生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

[3]韓姣.生活活動中新手與經驗教師師幼互動觀念及行為比較的個案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3.

[4]張立新.幼兒園初任教師專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篇(6)

二、活動目標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學習別的班級管理班級的科學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換,彼此體驗,嘗試在不同的班級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運用。

3.認識、了解幼兒園各班每位幼兒,加強師幼之間互動與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換班級實踐活動

每位教師利用自己的配班時間與其他班配班教師互換班級,在所換班級內進行保育和配班活動,觀摩所在班級主班教師的組織教學及一日活動各環節落實。安全責任隨所在班級而改變。

2.互換班級研討活動

兩個教研組分別利用各自教研活動時間研討這樣做的好處,發現自己所換班級在管理班級方面的優勢,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討優化一日常規的科學方法和策略。

3.互換班級反思活動

根據實踐活動和研討活動,寫出個人對于本次互換活動的反思和小結。意在發現別人優勢,體驗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班級工作的辛苦,找準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教育質量的目的。

一、換班實踐活動讓教師充分學習

經歷了兩周互換班級實踐活動,每位教師與其他班配班教師互換了班級,在所換班級內進行保育和配班活動,觀摩了所在班級主班教師的組織教學及一日活動各環節落實。每位教師都與幼兒園內其他7位老師進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師都有兩次機會去另外3個班級進行組織教學,充分為教師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換班期間教師的責任心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認真負責,同時,讓全幼兒園的小朋友也認識了解了幼兒園的每位教師。

二、換班研討活動讓教師暢所欲言

換班活動結束后,兩個教研組分別利用教研活動研討了相互的心得體會,發現了自己所換班級在管理班級方面的優勢,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暢所欲言,紛紛肯定其他班級工作的亮點,對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學習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兩位教師工作的細心、耐心與責任心比其他班級更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兩位教師對幼兒傾聽、進餐、戶外活動等一日常規的良好培養;看到到中二班幼兒自我管理的效果與提高幼兒自律性的優勢;了解到了大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對幼兒喝水環節的有效組織。

三、換班反思活動明確班級管理思路

根據實踐活動和研討活動,每位教師就各班工作的優勢和本班工作思路的反思兩大方面進行了書面小結。小結活動中,每位老師都能客觀真實地欣賞其他班級工作的優點,并一一列舉說明。同時,就自己班級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努力的方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如我們在交流中發現書包妨礙幼兒的一日活動和占用幼兒活動空間的局限性時,經過協商中班和大班幼兒不再帶書包來園,改變了幼兒園原有的傳統,非常有利于幼兒日常活動和教師的常規管理。大家發現大班起床后把水杯放在桌面利于監督每個孩子喝到充足數量的水,就紛紛效仿,達成了讓每位幼兒喝上充足水的一致要求。大家還紛紛愿意嘗試學習中二班讓幼兒自我管理的策略,以增強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和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總之,大家都能找準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達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教育質量的目的。正如一位老師深有體會地感慨:“幼兒園里無小事,事事是大事!”

篇(7)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3-0271-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班級管理是: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幼兒園的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便達到預定的目的。利用新策略靈活管理班級尤為重要。

1.必須以愛心、細心、耐心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幼兒園班級中幼兒教師、幼兒、幼兒家長之間是否能夠和諧發展,直接影響著班級各項工作能否始終保持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的良性循環狀態。要追求這種和諧,必須要做到三個有心。

1.1以愛心創造教師與幼兒間的和諧。教師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深深地熱愛孩子,努力以一個教師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孩子。與他們成為好朋友,讓每一個孩子獲得最大的快樂和進步。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優良的個性品質,影響和感染孩子,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開發孩子自身的潛能,在師生協力合作融洽的人際氛圍熏陶中,孩子身心才能和諧健康地成長。

1.2以細心創造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和諧。要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創造和諧,必須站在家長的角度上對待他的孩子以及不要忽視家長向你提出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建議。在家長交代的瑣事上一定要細心,才能贏得家長的心,從而創造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和諧。如對愛挑剔的家長,教師不能簡單地敷衍了事,應盡量滿足家長的要求,主動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表現,教師要以一顆平等而細致的耐心來對待家長的挑剔,以寬厚的胸懷來接受孩子家長不同的意見,以積極的態度和方法來改變家長的埋怨。對總不放心的家長,教師要主動幫助其調整好教子的心態,請家長來園參與活動,向家長推薦有關家教方面的文章,經常性地跟家長溝通交談。教師是專業人員,在與家長溝通中更應該主動些,只要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真誠地與家長交流,尊重家長平等對待家長,家長都能積極支持教師的工作。

1.3以耐心創造班級保教人員之間的和諧。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確各自職責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礎上,每個人都優質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級總體工作目標下,互助互補,才談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要以耐心的態度對待班上的每一件事。在班級管理中,不論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只要具備了對幼兒廣博的愛心,對瑣事有足夠的細心,對班級事務做到耐心,就能創造出和諧,使教師、幼兒、家長之間始終處于一種協調平衡的狀態,從而把班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2.建立良好的班風班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級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它包括:教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盥洗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和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應嘗試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并參與到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中。沒有有序的班級常規,幼兒往往不知道該做什么,教師的期望是什么,應該怎樣做會更好。幼兒是教育的主體,因此在制定班級常規時,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

常規面對的是全體師生,一旦形成就要一視同仁。尤其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差錯,我們就要及時制止并糾正。對于個別不愿服從的也要求他"別人這樣做,你也要這樣做",用集體行為來約束個別行為,保證常規的順利執行。管理班級常規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能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能善于觀察,教師與教師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進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

如:平時讓幼兒輪流當午餐值日生、午睡值日生、寢室值日生、小老師、小幫手、小督察等;人數有限的就讓幼兒自我推薦經集體同意或公平競爭;獎五角星、小太陽讓幼兒自評經集體同意或互評等。有的孩子喜歡在幼兒園吃東西后隨意扔廢紙等,通過孩子們互相監督,找到班級中存在著這么多漏洞,孩子逐漸自覺起來,每個孩子都在努力,他們也把班級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大家互相監督,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3.建立家園共育的“橋梁”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與家長在一些問題上的溝通,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關鍵,只有在家園雙方的溝通中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3.1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現在,家庭都是一個獨苗苗,有些父母老怕孩子在幼兒園不習慣,會吃虧,對老師總是不信任。這時,教師就應該“以心換心”真心與家長交朋友。如:剛入園的幾周,童童小朋友每周一來時不吃早餐,活動沒精神,周三以后就有所改善。這種情況的反復出現,引起了我的注意。與家長單獨談話后我了解到,原來孩子周末由爺爺、奶奶帶,早上陪爺爺、奶奶睡到10:00方起床,不吃早飯,午睡時隨便玩,因此周一不能馬上適應幼兒園生活,并且還因睡眠不足顯得沒精神從而影響活動。針對這些,我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早餐對孩子一日的活動及智力的影響充足合理的睡眠對幼兒身高、智力的重要作用等。通過談話,與家長很快達成共識,使童童改變了周一的“不適癥”。這說明,要讓家長信任我們,關鍵是我們要真心愛孩子,一切從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出發,誠懇地對待家長。

篇(8)

(一)幼兒園成立保教組,負責組織和管理幼兒園保健、保育,教育、教學等業務工作。

保教組由幼兒園保教主任和各年級教師、保健醫生組成。保教組由幼兒園保教主任向幼兒園園長負責。

(二)幼兒園保教組應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實際,認真討論確定幼兒園學期工作目標和階段性工作任務,有計劃地、高效地組織幼兒園保健、保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并及時進行階段性工作總結。

(三)幼兒園保教組應根據幼兒園要求和工作實際情況及時向園長匯報,按時向幼兒園園長提交工作計劃和總結。

接受園長工作指導、督促。園長對其工作進行檢查和評估。

提交計劃和總結的時間:

1、學期工作計劃應在新學期開學半月內;

2、月、周工作計劃應在月、周開始前一周內;

3、其它工作或活動計劃應在工作或活動開始之前;

4、學期工作總結應在學期結束前半月內;

5、月、周工作總結應在本月、周工作結束,下一個工作周期開始之前;

6、其它工作或活動總結應在工作或活動結束(階段結束)后一周內。

(四)保教組應與各年級組、班組討論交流,在研究基礎上指導各年級、各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確定學期、月目標,在幼兒廣泛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上生成課程和開展具體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有效組織和安排幼兒在園學習和生活。

并評估年級組、班組工作績效。切實做到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五)保教組應督促保教人員認真履行工作職責,遵守幼兒園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行為規范。

(六)保教組應督促保教人員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把家長作為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教育、教學活動,主動向家長交換幼兒在園情況。

向家長宣傳新《綱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正確引導家庭教育。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分析,積極落實,件件回復。

(七)保教組應督促各班教師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為幼兒身心發展創設和提供良好心理環境和物質環境,積極制作教玩具并引導幼兒共同參與。

根據活動和幼兒發展需要及時投放材料,為幼兒的操作、發現、探索活動提供充分的條件。

(八)保教組應督促保教人員認真做好班級清潔衛生消毒工作,保持環境和內務整潔。

做好幼兒保育工作。無工作疏忽造成的護理不當和安全事故。

1、月幼兒平均出勤率達標:中大班為90%以上,小班為85%以上。幼兒年體重、身長和血色素增長達標。

2、確保消防安全、場地安全和幼兒活動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凡住院和縫針事故都屬嚴重事故范疇。

(九)保教組應督促各班教師協調配合,做好本班工作。

定期召開班務會,及時討論、總結班級工作,對下一階段工作作出部署。班級工作有記錄,資料保管好。

(十)保教組應督促各班做好交接班、幼兒觀察和家長工作等各項工作,并有記錄,資料收集、整理好,按時入檔。

保教常規工作制度

(一)認真制定各種計劃和做好工作總結

1、預定計劃:各班組能結合《綱要》精神,分析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制定班級工作目標和教育教學、活動計劃。并在觀察、反思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做好活動、工作總結。計劃、總結按時完成。

2、生成計劃:各班組成員能根據教育教學和幼兒的需要生成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延伸和拓展主題,使幼兒在自主活動中不斷獲得體驗。業務領導須深入實際和教師一起討論、研究、完善課程方案。教師應對活動進行反思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育教學策略。

(二)認真組織幼兒半日活動根據教育教學需要和幼兒實際合理地彈性地安排兒童半日活動,認真履行保教工作職責。

活動內容豐富,過渡自然,幼兒無消極等待。教師不擅離兒童,半日活動質量高。半日活動中保證幼兒生活活動、自由活動、戶外鍛煉、游戲和其它有益活動。

(三)認真做好班務工作

1、每周五按時召開班務會,總結本周工作,安排協調好班級下周工作。

2、認真管理好班級內務,整潔、方便、舒適,有利于幼兒活動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3、確保消防安全,場地安全和幼兒活動等等安全,防止發生不安全事故。

4、按要求做好室內外清潔衛生、消毒工作。

5、根據需要和幼兒園工作安排及時做好家園聯系工作。

6、按保育工作細則做好幼兒的生活護理和保育工作,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每月中大班幼兒平均出勤率達90%以上,小班幼兒平均出勤率達85%以上。

篇(9)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班級,是幼兒園的基層組織,是實施保教任務的基本單位。它是幼兒所處的最切近環境和最具體的生活場所,對幼兒的發展具有最直接的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都直接取決于班級保教工作的成效。因此,保教人員在繁瑣而緊張的一日活動中,要使幼兒園的班級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相互關愛,營造寬松、溫馨的和諧氛圍,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寬松、愉悅、溫馨的家庭式氛圍的創設,對班級孩子的常規形成十分重要。一個班級行為常規的形成,需要班級教師、保育員、家長幾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級保教人員必須相互關愛,相互理解,協調做好家長工作,營造出寬松、溫馨的和諧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和生活的環境。

首先,小班時期是養成各種常規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這就要求我們要營造好與家庭相似的寬松、溫馨的和諧環境,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如我園小班在孩子入學前,就召開了班級管理會議,就“如何接待新入園的幼兒及家長”、“如何養成良好的常規”進行共同商討,達成一致意見,統一行動。孩子入園后,保教老師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他們,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愛心去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孩子們很快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適應了班集體生活。孩子們在相互關愛的輕松環境下,逐步養成了一日活動常規。這是保教人員共同付出愛心,創建寬松、愉悅氛圍的作用,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其次,在中大班時期,應注重對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區角的擺放、墻面的布置、主題墻、自然角的更換等,都充分尊重幼兒。于是,在我園的樓梯走廊等邊邊角角,到處都是幼兒的作品。孩子們積極參與布置環境,共同商量、共同創設,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這樣,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產生了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加強了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保護環境的教育,促使班級常規管理更加規范。

2.更新觀念、轉換角色,是加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目前,隨著《綱要》的頒布與實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保教并重,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保育員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級常規的制定,都必須讓孩子、家長、配班老師和保育員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只有全員參與,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園在開學前要召開新生家長會,以往都是由業務園長一人包辦,唱獨角戲。現在,我們進行了改革嘗試,讓帶班的老師和保育員共同參與討論:家長會應該怎樣開?家長希望了解什么內容?孩子入學前家長應做哪些準備?以及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等等。然后根據教師和保育員討論的意見,制訂了家長會會議內容和形式,以班級為單位,由帶班老師和保育員召開新生家長會,向家長介紹班級的常規管理辦法,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地方。家長會開得十分成功,反響很好,家長都特別樂意參加。通過這樣的家長會,我們嘗到了班級管理中角色轉換的甜頭。在以后的班級常規中,老師們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讓孩子自己討論制訂各種活動規則,孩子們表現積極,遵守規則特別好。

3.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園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

首先,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單純地把幼兒園當作看管幼兒的生活護理場所,對幼兒園班級的一些規則不懂得遵守和配合,這就對幼兒園的班級管理產生了負面影響。針對這些情況,我園積極向家長宣傳《綱要》和《規程》,引導家長轉變觀念,明確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保教并重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因此,園內的教師和保育員職責不同,工作內容有所側重,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老師與保育員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班級孩子的保教任務。

家長們了解了以上情況,對老師和保育員都能充分尊重,也能心情愉快地配合班級保教工作,積極服從班級的常規管理了。如小班孩子剛入園時,由于分離焦慮使得孩子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許多家長要求陪吃陪住,對老師和保育員不放心,這給剛入園的新生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于是,為了讓孩子盡快擺脫分離焦慮,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就從班級管理的角度出發,請家長在孩子入園后及時離開,由老師和保育員以教育的手段來吸引孩子,以轉移注意力。很快,孩子們適應了集體生活,哭聲漸漸被笑聲所代替,班級常規管理也漸入正軌。可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對班級管理是多么重要。

其次,明確家園結合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們或征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同時,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和行為,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早期閱讀和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篇(10)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環境中,老師幫助和指導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日常、教學、游戲等活動的有序進行,順利開展。常規管理直接影響班級的整體面貌、各項活動的質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了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

一、幼兒常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環境中,老師幫助和指導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日常、教學、游戲等活動的有序進行,順利開展。常規管理直接影響班級的整體面貌、各項活動的質量。所以,長期以來,班主任都非常重視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運用了“條款式”、“權威式”等管理方法,然而事與愿違,管得越嚴,反得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制定的規則常忽略遵守常規的主體――幼兒的心理感受與行為特征,顯得死板而教條。

(一)幼兒常規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地成長。常規看似無形,因為它不像一次教學活動那么凸顯成效,其實它無處不在,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二)幼兒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正說明幼兒期是形成和培養良好素質的最佳時期。幼兒園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教育,而且要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礎。良好的常規,可以幫助幼兒學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從服從別人管理,發展到自我管理,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良好的常規可促進幼兒在互動中和諧協調,有利于營造安寧、有序、溫馨的生活氛圍。幼兒良好的常規管理既可以讓幼兒生活有序、心情愉快,又可以讓老師帶班輕松、得心應手。

二、利用日常活動進行幼兒常規管理的策略

將班級常規帶好的基本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了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熟悉,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并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觀察所得和家長溝通的經驗,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在我班,我們給每個幼兒都準備了一個檔案夾,里面包括幼兒的照片,生日等個人信息,也包括家庭成員給他們的評價和他們的一些習慣記錄。老師可以隨時在檔案夾里增添幼兒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記錄,這樣就能讓老師很好地了解幼兒的情況。

(一)在日常活動的各環節進行常規教育。

良好的常規習慣是靠練習而形成的,例如在盥洗常規中,我要求幼兒按順序認真地把手洗干凈,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聲吵鬧,不玩水,隨手關水龍頭。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有老師在場監督的情況下幼兒都能遵守,可他們只是躲避老師的一雙眼睛,老師不看他們的時候又是另一副模樣,有幼兒洗手時故意捏住水龍頭,水噴出來灑在小朋友身上他們還很開心,但老師又不可能一直在他們旁邊,于是總是有小朋友搗亂,我就請能力強、自控能力好的幼兒來擔任小小監督員,來監督小朋友的行為。監督員將個別幼兒的行為反映給老師聽,這樣可以不放任幼兒的違規行為,減輕了老師的工作,效果很好。還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時不用自己的毛巾,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時用好幾塊毛巾擦手,毛巾掉到地上也只當沒有看見,我就通過讓小朋友進行討論,假如你的毛巾被別人弄到地上不撿起來,你的心中會怎樣?通過讓他們設身處地地討論,幼兒都說自己心中會難受,會不高興,從而使幼兒內化自己的行為,約束自己的不正確做法。在飯后漱口時,我發現幼兒浪費水的現象很嚴重,有的幼兒會接滿一杯子的開水,只喝一小半,我就跟他們講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處很大,不能白白浪費掉。我還做了一個小實驗給幼兒看,將水龍頭只開一點點,一節課下來,小朋友發現水早已經滿了。通過實踐,讓幼兒養成從節約很不起眼的幾滴水的習慣,當幼兒水龍頭沒有關緊時,我就及時提醒,逐步增強了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促使幼兒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在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經常性地對幼兒進行行為練習,也能促進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的形成。

如何讓幼兒能安靜、快速、干凈地用餐也是教師常會碰到的問題,我班孩子在以前進餐前這幾個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現在通過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兒的進步很大,每次餐前我們都會根據幼兒昨天的進餐情況或者是當日的食譜,自編一個相關的小故事,當然在故事中還少不了進餐的必要要求。而且,每天講故事的幼兒都不一樣,給每一個孩子都提供機會,這樣不僅能讓幼兒安靜地愉快地進餐,而且能讓幼兒自覺地改正一些進餐的不良習慣,大大提高用餐質量。

(二)提高幼兒主動性,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常規。

首先設置了值日生(或者小老師),并讓每個幼兒輪流擔任。讓值日生擔負起提醒同伴的責任,這樣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兒因為要提醒別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幾個值日生擔負起原來只有老師一個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兒輪流當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別人的義務,這樣就培養了責任感。對于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并加以積極的引導。其次,通過看圖講述“班級小主人”,讓幼兒明確值日生的工作。再次,學習兒歌《值日生》等,不斷強化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最后,開展評比活動,激發幼兒關心集體,為集體服務的積極性。

(三)家園配合強化幼兒常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

有一句話,我從接觸幼兒教育以來,一直記著:“學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在幼兒園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進步,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效果將會大大減弱,甚至適得其反,可見家園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說家庭是幼兒的另一個學習園地,家長是另一位老師。很多幼兒能在幼兒園老師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習慣,但在家中卻成了另一副樣子。因此,我們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在家中也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平時除了在家園聯系欄中張貼一些資料外,還發放一些先進的家教資料,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使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強化。為了強化幼兒的意識,我們還在班級中設置了“好行為好習慣”的評比欄,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讓爸爸媽媽寫下來,并拿到幼兒園,老師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進行朗讀,并在“好行為好習慣”的評比欄中貼上一朵大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效果不錯。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組活動等。在“家長園地”中,我們根據班級情況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欄內提出家園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兒的表現,許多家長對此很關注,使得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作用。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家園雙方要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這樣我們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在以上的班級管理策略和措施過程中,我班幼兒已經在音樂中建立了行為常規,例如區域時間了,就會聽著音樂進出區域;每天中午大家輪流說小故事,大大鍛煉了每個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進餐常規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采取激勵體制,并要求在一日活動中各環節中經常性地進行行為練習,例如在盥洗常規中,我要求幼兒按順序認真地把手洗干凈,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聲吵鬧,不玩水,隨手關水龍頭。我們又請幼兒每天選出小小監督員,時刻做好監督工作。一學期下來,我班的常規有了很大的進步。

總之,幼兒常規管理工作是一門學問,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幼兒常規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體現著班級整體的面貌如何,也關系到各項活動開展得如何,以及開展的質量高低。所以,做好幼兒常規管理需要老師既用心,又用腦,隨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異”“新”,將幼兒的常規工作始終貫穿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經驗。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這樣才能讓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葉立群.教育學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 加強優質護理服務 下一篇: 高效閱讀技巧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精品五月精品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久久国产一区视频
色婷婷综合精品中文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公厕 | 日本亚洲a在线 | 中文字幕少妇偷人激情在线看 |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