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2:16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科技創新的方法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針對制約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積極性的因素,筆者認為應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來不斷提升高等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的積極性。1)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意識。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科技創新意識,既關乎大學生個人的發展,又關乎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只有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是一些大學生對偽科學缺乏鑒別力,對科技創新缺少興趣的現實,從培育科學精神、提高思想認識等方面,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培養力度。一是從培育大學生科學精神入手,改革課程設置,豐富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培育科學精神[1]。二是從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入手,依托高校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宣傳教育活動,在宣教活動中提高大學生思想認識。三是從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興趣入手,充分利用課外活動的教育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科技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大學生科技創新興趣。此外還需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將專業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深入社會,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5]。2)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學校要在師資力量上下工夫,減輕教師授課壓力,使教師有更多精力參與和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其次要提高教師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把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與評優評先、職稱晉級掛鉤,對指導教師進行一定的課時補貼。三是嚴格科技創新項目指導教師的審核工作,使每位教師最多指導兩個項目,杜絕扎堆現象,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指導科技創新項目。3)進一步抓好制度體系建設。無規矩不成方圓,應在加強科技創新制度體系建設上做大文章,確保科技創新活動的順利推進。第一,加強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列出責任清單,規范部門職責,強化配合意識,加強溝通交流,各司其職,杜絕模糊地帶,消除責任“真空”。第二,完善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單一的人才評價機制,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先進的教育理念,需要有科學的評價體系支撐。學術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克服高校傳統評價存在的指標模糊、內容片面、方法單一的弊端,要以更寬廣的視野,發掘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從知識、能力、素質、創新等方面,全方位對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做出科學評價。“評優”“評獎學金”“研究生推免”等高校人才評價機制要修改完善。如讓科技創新項目完成較好、但考試成績并不十分突出的學生,也能在學校得到較高評價。第三,健全結題審核機制和推廣體系。首先,嚴格科技創新結題要求,并量化具體標準,例如就的期刊進行審核,對于質量差的堅決不予結題,追繳經費并減少所在學院科技創新立項的名額,對于高質量成果給予資金等各方面的鼓勵和支持。其次,聘請有關專業教師和企業家組織審查學生科技創新結題工作,并對項目的后期應用和推廣予以指導和幫助。再次,加強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把學生的科研成果推廣出去。4)進一步增加資金物質投入。要想提高大學生的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積極性,必須在資金物資方面認真規劃、加大投入才能真正有效地得以解決。一是合理安排和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經費,設立專門的科技創新基金,鼓勵和支持更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同時從經費等方面支持學生參與各類科技創新競賽。二是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將實驗室作為學生科技創新的平臺和基地,讓學有余力和有興趣的同學在實驗室更多地接觸科學研究,提高科技創新的實踐能力。三是針對山西農業大學的特點,提供更多的實驗田和實驗作物供學生進行科學研究。
1 應用TRIZ創新案例介紹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水平含量來提升在市場中的占有量,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內容就是解決企業產品的關鍵技術。本文以某企業生產的逆流冷卻干燥機分料系統為例,在設計該產品時其存在減速機電容易損壞的現象,該技術問題一直影響該產品的使用效率,因此解決該技術成為企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技術瓶頸。因此本文利用TRIZ中的問題分析方法對該設備的關鍵技術進行分析,以此找到切實可行的技術問題解決方案。
1.1 該技術問題的描述
該機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物料水分被蒸發的現象,進而造成物料水分過小而對機電的使用壽命構成影響的問題。其工作原理就是將物料進入該機械后,形成物料層,經過系統的分離,將物料進行均勻分布的過程。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國由于干燥機內的熱風與物流是直接接觸的,因此其在處理大產量的物料時,往往會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進而會導致減速電機的損壞,因此需要針對該技術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1.2 解決方案
對于上述所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要形成初步的解決思路,并且對該技術問題進行技術分析,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具體的解決方案是構建技術系統組件模型,對其根據市場要求對系統功能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當該設備的箱體面積比較大時,就會存在分布不均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從該處入手,改進分料盤及料靶。
2 TRIZ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運用機理
2.1 構思階段
在對該機械產品的性能技術進行改進創新之前,需要經過嚴密的構思階段,這個階段需要相關人員要經過大量的數據調查,市場需求分析,然后在對該設備的性能技術進行改進設計。而TRIZ理論則為構思階段提供了重要的支撐:首先TRIZ理論能夠培養技術人員的創新思維。TEIZ理論包含的智能小人法、九屏幕法以及金魚法等技巧,對激發研發人員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TRIZ理論所提供的培訓能夠讓相關人員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該方法的核心,從而將其投入到實踐中;其次提高構思效率。市場對該產品的反映會影響到該產品性能的改進與創新,以此保證企業生產的產品符合市場的要求,而TRIZ理論則可以促進企業不斷地進行創新,并且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研發技術。該理論所包含的的技術進化S曲線、技術進化規律以及需求變化規律等都會將企業的市場發展情況、企業的實際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慮,進而構思出符合市場的產品。
2.2 實踐階段
實踐階段主要是根據對機械產品性能的總體構思思路,根據構思對其進行實踐操作,以此生產出具體的實物。在一個機械產品創新生產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參與,以農業機械設備性能創新為例,其不僅需要相關設計人員的參與,而且還需要生產車間工作人員的參與,由此可見實踐環節影響因素的增多,需要及時發現有效的信息,進而提供給具體的生產,而TRIZ理論則具備該特點:首先其能夠快速準確的定位問題,并且給予解決。TRIZ理論具有一定的簡化特點,其可以將我們遇到的問題進行簡單處理,以對復雜問題的分解、細化等方式進行分析,根據矛盾矩陣對焦點問題進行直接分析,以此快速有效的找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其次幫助企業合理配置資源。該理論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盡可能降低企業的資源使用而獲得更大的功能,這對于市場競爭的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該理論也與當前構建節能型企業的戰略目標是一致的。而且該理論是在研究了大量的專利技術之后進行的總結與歸納,是綜合多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其能夠有效對資源進行優化配;最后提高了企業創新的凝聚力。該理論能夠最大功能的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力和激發他們的創新積極性,進而在企業中形成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
2.3 擴散階段
當企業在解決了具體的技術問題之后,企業的產品就會快速的投入到生產中,并且經過系列的運輸、銷售之后流入到市場中,從而為且創造與收貨利潤提供機會。而TRIZ理論則是保證企業產品被市場認可的重要依據:TRIZ理論所提供的S曲線技術系統能夠準確的對關鍵技術的解決提供幫助,判斷企業生產的設備是否符合市場技術發展的趨勢,能否滿足市場需求;另外通過TRIZ理論還可以對當前企業產品的技術進行判斷,如果該技術領先于同行業的技術,那么企業就可以擴大生產,相反企業就需要對關鍵技術進行改進與創新。
3 企業應用TRIZ科技創新的優勢
在競爭尤為激烈的當前時代,各行業要想更好地生存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積極創新。TRIZ理論是實現創新設計的有效方法,與以往的頭腦風暴法等相比,其優勢更為突出,不但對創新的內在規律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而且對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尤為重視,強調對矛盾的解決,不再逃避矛盾,另外,其隨機性也有所降低,而是在研究技術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設計開發的完整過程。大量的實踐表明,對TRIZ理論加以合理應用,能夠對問題情境進行系統分析,盡快觸到問題本質,發現存在的矛盾,并確定正確的研究方向,而且有利于突破定式思維的束縛,從多個新的角度分析問題矛盾,并估測其未來趨勢,在提升創新速度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4 推廣TRIZ理論,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
4.1 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企業要充分以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積極營造重視應用科技創新方法的氛圍: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強輿論引導,通過各種媒體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闡述實施TRIZ對企業科技創新的發展意義,在全社會形成相互弘揚科學創新的精神;其次政府要合理引導技術創新,將企業技術創新與企業員工的薪酬福利形結合,以先進的技術創新為企業員工創造豐厚的經濟利益,從而更好地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最后政府要引導企業培養先進的創新理念。企業要幫助企業全體員工樹立創新的意識,讓企業員工自覺運用科技創新意識指導技術創新活動,進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4.2 加大對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師資團隊的理論水平
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形成創新方法師資和技術人員梯隊。加強人才引進和競爭機制,實現人才的良性競爭和流動,吸引、凝聚和培養一批具有綜合交叉能力的創新方法研究與應用高層次科技人才,構建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整體科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輔助創新軟件(Invention Tool),開創創新服務網站,為創新人才培養,開展境內外創新方法學術研討、交流、論壇等活動提供平臺;建立技術難題解決案例數據庫,并進行深化推廣擴散工作。
一、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方法作為人類思維的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思維在邏輯結構上的活動程序和格式,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周密性,步驟性。邏輯思維人們對概念的判斷和推理的思維方法,人們可以借助邏輯思維間接的獲取新知的一種途徑。非邏輯思維的方式則不同于邏輯思維方式,它既遵循邏輯思維又不完全遵循邏輯思維的一種思維方法,是思維方式的邏輯沒能被形式化、規范化的一種思維方法。
創造性思維過程的邏輯性,是指其過程中包括演繹、類比推理、歸納等等。在邏輯思維方面,類比推理在科學發現與創造方面的作用很大。類比常常是科學技術研究從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橋梁。創造性的非邏輯的思維形式主要有:聯想、想象、隱喻、靈感、直覺與頓悟等等。在非邏輯思維方面,想象對于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作用很大。下面這個經典的例子就是創造性思維的應用。
相傳魯班有一次進入深山砍樹的時候,一不小心,腳下滑了一下,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于是他摘下一片葉子,仔細觀察,發現正是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上劃破了口子。他還看到了一棵野草上有兩條大蝗蟲,兩個大板牙上也排列著許多小齒,能夠很快的磨碎葉片。于是,魯班在這兩個實例上得到了啟示,因此發明了鋸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魯班發明鋸子就是運用了創造性的非邏輯的思維方式的頓悟得到的。
二、科技創新產生的源泉
創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經發現或發明成果的基礎上,能夠有新的發現,提出新的見解。創新按其實質,大致可分為發現式創新和發明式創新兩種。
當今社會科技創新的源泉主要是人的思維的創造性。創造性的思維主要包括邏輯性的思維和非邏輯的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對人的科技創新起到互補的作用,就像一輛車的兩個輪子一樣,缺一不可。各有各的優點和不足,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從創造性思維發展的縱向(發展的三個階段)來看,第一個階段是準備階段。第二個階段是“醞釀和頓悟”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審查和驗證”的階段。
前人在發明創造某個新事物的時候,同樣也遵循這個思維發展的三階段。例如: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他坐在一棵樹下,發現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他首先在腦中進行邏輯性思考,思考蘋果落下的原因,發現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然后他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醞釀和頓悟”階段,提出新的問題,蘋果為什么從上往下落,而不能往上掉呢?現在開始發散性的思考,研究,最終得出萬有引力定律;證明出來之后還要進入第三個階段――“審核與驗證”,只有自己的發明經得起實踐的驗證才能被大家接受,進而得出大家都認可的最佳的推論。這就是牛頓萬有引力發明過程的思維發展的幾個階段。
三、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對科技創新的互補作用
(一)創新思維既不排斥邏輯思維又不滿足于邏輯思維
在思維的實際過程中,一旦邏輯思維中斷,非邏輯思維變回出來為你連接到思想,讓原來的思維繼續下去。邏輯思維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等無方向可走時,非邏輯思維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非邏輯思維是邏輯思維的有益補充。
(二)想象過程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對立統一
就想象本身而言,它既有邏輯性又有非邏輯性,是邏輯性和非邏輯性的對立統一。想象是創造一個你好新形象的過程,在一個特定的性質、法律、狀態和結構形式的形成過程中,創造一個新形象的過程。這是一個真正的因素在科學和藝術的研究中克服人類的認知障礙,實現整個世界的自由和超越所有現實世界的自由。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才思,得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想象的過程中也滲透著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例如,計算器的發明,首先人們想象是否有一個東西可以代替人腦的計算幫助人們計算大的數據,這個東西肯定要會加減乘除基本方法,其次速度要快,于是再經過非邏輯的想象,有沒有一種機器可以做這樣的事情,進而計算器得以發明。由此可以說明,想象過程也是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
四、結語
邏輯思維方法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思維方式,現代科學技術主要借助它而形成發展起來,但是邏輯思維方法也是一把人類征服自然的雙刃劍。合理的利用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而不恰當的使用則會將我們推向萬丈深淵。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僅有邏輯思維方法是遠遠不夠的,人們還應有意識的加強非邏輯思維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在科技創新中,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起著互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滿場.創新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01).
由于農業生產者數量龐大,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雖然廣播電視、報刊等傳媒在農業科技成果的傳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仍然是農業科技推廣機構與農業生產者面對面的溝通。然而,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和農業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成果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和傳播特點,農業科技成果的創造者和傳遞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傳遞機制,加之由于近年來面對改革中遇到的新情況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原本效果不錯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與日新月異的新知識、新技術大量涌現的新形勢相比,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的問題日趨嚴重,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其次是科技傳播渠道建設障礙,我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發展很快,但網上資源匱乏,因此網絡用戶稀少,加之用戶入網費用的提高,進一步限制了網絡信息的開發。
2. 創新科技轉化的具體方法
2.1進行制度創新,改革農技推廣項目的撥款制度,建立推廣項目的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公開公平的農技推廣項目招投標競爭制度,改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個人發展條件,解決其長遠發展的后顧之憂,以調動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才能使農技推廣工作得以發展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加快農業科技推廣的新生力量的扶持及建設,以彌補了政府農技推廣部門的不足,填補農業科技推廣的一段真空地帶。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以農民專業協會為代表的民間科技推廣組織的作用,積極扶持、促進其健康發展。在建立扶持政策的同時還要為涉農企業等中介組織提供良好的政策空間。融技術、產品、服務于一體的中介組織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將技術成果、技術轉化、技術應用有機地聯系起來,促進農業科技信息的交流與利用,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科技信息傳播效率。結合國情,注重信息技術的先進性與實用性的有機統一,采用多種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并要加快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通過政府和民間、國內和國外等多種投資渠道,加大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的投融資力度,促進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的網絡化,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在線推廣。
2.2農業經濟多樣化發展(傳統的糧食開發機制轉向大食物開發機制,傳統的種植業二元結構機制轉向三元結構機制,使“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結構轉為“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的結構,傳統地耕地資源開發機制轉向多次增值的現代化農產品制造業機制。)必將為創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帶來新的契機,為科技成果的轉化帶來強大的需求之風。而在近期舉行的“農業科技中介機構發展戰略專家座談會”也作出大力推進農業科技中介機構建設,以依托科技中介這一“紅娘”,為科研成果與“三農”牽線搭橋的決定。大力推進農業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培育一批服務專業化、發展規模化的農業科技中介機構,造就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紅娘”隊伍,初步形成開放功能完備和高效運行的農業科技中介服務體系,以滿足各類農業科技創新活動需求。解決中國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整體市場尚不成熟,農業科技中介機構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封閉使技術信息流動不暢、科技成果缺乏實用性、小農生產形式與科技成果推廣相矛盾、中介機構的能力和認識不適應市場需求、資金不足等。科技中介的大規范建立也將為科技成果的轉化起到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4-015-001
所謂“悟”,其左邊為“心”,右邊為“吾”,那就是說“吾”必須用“心”去體會,得到的就是“悟”。換句話講,“悟”更多是“心”的工作,“悟”者不同,所“悟”也不同。
一、“悟”的理論與實踐
1.什么是“悟”
悟性就是人的意識,人意識到什么才能感覺到什么,看見什么,聽見什么,去做什么。人的創造就在意識當中,訣竅也在意識當中,意識的不同就是人的悟性。創造力是人人皆有的,就是有沒有去開發,只要你用心去開發,就能有發明。
我在教學生發明時,告誡他們:悟性是一種心態,一種你碰到問題,你能否全身心投入并積極思考的態度,所以,當你碰到難題的時候,先別問自己行不行,而是想想有什么方法解決。
2.怎樣去“悟”
我在實踐中總結了很多的發明方法,在各中小學進行科技創新講座近二百場,循循善誘,用悟來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去發現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創造發明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呢?我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發明實例啟發學生。同學們平時的學習、生活、游玩要做一個有心人,一旦發現什么,甚至晚上做夢想到一個金點子,就要學會抓住,立刻記下來,這就是靈感。
二、運用“悟”的實例
1.《自控輸液器》――設身置地的“悟”
徐凱敏同學在一次打吊滴時的設身置地,結果“悟”出了“自控輸液器”。他在一次輸液時打瞌睡,鹽水已經滴完,幸好邊上的人叫來了護士。于是他決定要發明一種自控輸液器,他畫了圖紙給我看,在滴液包里裝一個浮子閥門,等鹽水滴完浮子下沉閥門自動關閉。他問我怎樣做?我告訴他浮子用ABS塑料,關鍵是浮子的形狀要做成圓錐體,圓錐的度數要經過多次實驗才能得出最佳度數。我叫他做了多個浮子和他一起反復試驗,發明終于成功,獲得了首屆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評選一等獎,被授予首屆“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榮譽稱號。
2.《用磁鐵連接電子積木》――觸類旁通的“悟”
夏子淵同學在玩電子積木時發現電子積木經常要壞,原因是經常拆裝搭扣容易壞,這時弟弟正好在玩磁鐵,于是他觸類旁通,“悟”出了用磁鐵連接電子積木的想法,經過反復實踐制作和修改,終于發明了“用磁鐵連接的電子積木”,獲得了第二屆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評選一等獎,被授予第二屆“江蘇省青少年發明家”榮譽稱號。
“悟”是將已有的經驗嫁給了觸類旁通的思維方式!常常說某個人悟性好,重在表現理解一件事或物或某種抽象的東西時的速度快,而快的前提是取決于這個人已有的經驗知識足夠的多,并且必須具備觸類旁通的思維方式……“悟”是指“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只有一個功能,即直接認識因果關系,由效果過渡到原因,由原因過渡到效果。現實世界的直觀、聰明、機智、發明、天才等等,都是“悟”的諸多表現。缺乏悟性在本意上就叫做癡呆,也就是應用因果律時的遲鈍,是在直接掌握原因效果連鎖和動機行為連鎖時的無能。悟性是突然的領悟或者是所說豁然開朗,不是抽象中漫長推論的產物。
三、激發“悟”的方法
我在每次的發明講座中,運用觸類旁通的思維方式,列舉了大量的鮮活的學生發明作品,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運用興趣導向,舉一反三來提高學生的感悟,學生的靈感一旦激發出來,就如同洪水泄堤。
悟性是可以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積累而提升。如何去開發和培養以及積累自己的悟性?悟性就是你心無雜念,認認真真的去想一件事,如果一心二用,聰明人也會變笨的。所以,悟性關鍵在于是否去悟,如何悟。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合其中,獲得屬于自己的東西。
學生可知許多事,但卻不知所有事。但是,恰恰就有這樣的學生,能以有限的學識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融會一爐,即使沒有某方面的具體知識,卻依然可以提出有見地的想法。徐凱敏、夏子淵、晏鹿雪就是這樣的學生。閃耀吧,科技創新的小星星們,為人類美好的未來勤練勤悟。要做那顆閃耀的科技創新小星星,為實現跨世紀夢想遠航,劈波斬浪,爭做棟梁。
綜上所說,悟性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和訓練,逐步形成一種習慣。悟性必須具備四個條件是:
1.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如果還沒有具備,可以從書中學習和挫折中思考和感受。
2.具有細微的、耐心的觀察力。對細節的東西觀察越多,越仔細,獲得的感受就會越深,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自己的弱點和錯誤,并加以改善。
3.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和信心。
4.有方法和措施來保證上述3點的逐步實現。
“悟性”的三個重要特點是:
1.學習方法,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導致事倍功半,大部分“悟性”問題可能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方法造成的。
2.興趣愛好,有些人對發明不感興趣,那么他對這方面的“悟性”就比感興趣的人差。
3.遺傳基因方面,現在還沒有破解,但能通過后天的訓練彌補。
科學研究證實:人在感悟創作時,神經元受到刺激更為強烈和復雜,樹突有可能吸引其他神經元的軸突并形成新的突觸聯系,而新突觸的形成又會擴大受體面積,增加神經遞質的數量,從而有效地增加神經系統的信息處理量,增加腦的相應功能。悟性不僅對學習記憶有很大幫助,而且能拓展思維,是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創造力的一把金鑰匙。
按照波特的理論[1],產業競爭優勢是指一國的特定產業在世界市場上均衡地創造出比其它競爭對手更多財富的能力,它可以直接表現為該國的產品價格低于或質量優于其它國家的同類產品。產業競爭優勢以比較優勢為基礎,以較強的產業競爭力表現出來,集中體現了企業競爭優勢和代表了國家競爭優勢。
國內外已有不少關于科技創新、產業競爭優勢的理論研究成果。本文作者曾構建了產業競爭優勢評價模型[2],對中國醫藥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演化階段進行了實證分析;黃文青[3]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與循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趙玉林,周珊珊等[4]基于新鉆石模型對武漢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進行了評價;王家庭[5]基于中國30省區的數據對科技創新、空間溢出和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張賽飛,鄧強等[6]對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本文則以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為研究視角,分析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作用,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一)從絕對指標上看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提升
1.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整體表現。
從1995-2011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從業人員及出口額等總量指標都逐步提高,分別從1995年的965.36億元、937.09億元、53.55萬人和528.41億元提高到2011年的23 576.3億元、23 227.6億元、361.49萬人和14 265.7億元,增幅達20倍之多[7],這也反映了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在逐步形成和提升。見圖1。
圖1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提升的表現
注: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2-2012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里面沒有1996年和1997年的出口額數據
另一方面,1995-2011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從業人員、主營業務收入、企業數和出口額不僅絕對數量在增長,而且其占全國的比重一直位居首位。其中,出口額更是一直占全國總出口額的1/3以上,當年價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幾乎也是一直占全國的1/4以上。因此,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在全國具有絕對競爭優勢,而且主要是規模優勢。見圖2。
圖2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主要指標占全國比重
2.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各細分行業的表現。
從當年價總產值和出貨值兩個方面分析廣東省高技術產業五大細分行業,即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在廣東省及全國的發展情況。從當年價總產值看,1995-2011年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總產值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1995年和1999年甚至超過了70%,因此,相對于其他四個高技術行業而言,其具有絕對的優勢。其次是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其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平均也在30%以上,2003年超過了40%,因此,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在廣東省也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相反,1995年至2011年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在廣東省的優勢并不明顯,特別是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其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的比重不到0.5%,另外,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占廣東省的比重也不超過5%。見圖3。
圖3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5大細分行業總產值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比重
從出口額的角度同樣可以看出,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在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出口中具有絕對優勢,兩者之和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出口額的95%以上;而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1995-2011年三者比重加起來不到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出口額的5%,具有相對劣勢。見圖4。
圖4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5大細分行業出口額占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出口額的比重
(二)從相對指標上看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提升
為了更全面了解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情況,下面再從出口競爭力指數這個相對指標的角度進一步分析。
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其競爭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該產品所處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大小。在這里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用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on,TC)來衡量。貿易競爭力指數主要從產品的進出口的數量來分析某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具有簡單、直觀、明了等特點,能夠快速反應產品在某一時點或連續某一階段產品競爭力的變化。
高技術產業的貿易競爭力公式為:
式中:TC為高技術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Ve為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值;Vi為高技術產業的進口值。
通常,TC指標作為一個與貿易總額的相對值,剔除了經濟膨脹、通貨膨脹等宏觀方面波動的影響,即無論進出口的絕對量是多少,它均在±l之間。當其值大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大,且越接近1越大,競爭力越強;小于0時,說明競爭力弱,指數越趨近于-1,其競爭力越弱。若TC≥0.8,則該產品具有很強競爭力;若0.5≤TC<0.8,則該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若0≤TC<0.5,則具有強競爭力;若TC=0,則該產品具有一般競爭力;若-0.5≤TC<0,則該產品具有低競爭力;-0.8
由于數據有限,本文只測算了2002-1010年中國31個省級區域高技術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見表1。
由表1可見,廣東省高技術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只有2002年小于0,其余年份均是介于0和0.5之間,說明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具有強出口競爭力。
另外,與其他省級區域對比可以看出,福建、江蘇、天津高技術產業的貿易競爭力略強于廣東省,福建省高技術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最強。
二、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現狀
科技創新就是基于科技的創新,包括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它是提升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在知識經濟時代,其越來越成為促進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力量。
(一)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投入增速明顯
為促進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廣東省經濟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廣東省不斷提高對高技術產業的R&D投入力度。廣東省R&D經費內部支出在1995年只有1.735 3億元,而在2001年超過了50億元,2005年超過了100億元,2008年超過了200億元,2011年則達到了將近481億元。同時,廣東省高技術產業投入的新產品開發經費也是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2.94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581.28億元[7]。
相對而言,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而2011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分別為4.33億元和1.21億元,遠低于2007年的22.54億元和2.23億元[7]。見圖5。
圖5 1995年至2011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投入情況
(二)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產出成績斐然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專利申請數和擁有發明專利數在2011年分別達到39 338項和45 172項,達到歷史最高值。
同樣,近幾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新產品產值和新產品出口額也得到大幅度提升。2011年的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新產品產值和新產品出口額分別達到7 408.07億元和4 283.09億元,也創下歷史記錄。見圖6。
圖6 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各項科技產出指標
三、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的測度
通過前述分析可知,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和科技創新能力都得到極大提升,但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作用又如何呢?下面我們來進行具體分析。
(一)科技創新提升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測度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告訴我們,科技已成為生產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遠遠超過勞動力和資本這兩大傳統要素。同樣,本文認為科技創新在廣東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提升過程中是內生變量,因此在建立模型時把其作為單獨的變量考慮進去。
用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內部支出為解釋變量,以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為被解釋變量,取1995-2011年之間的數據,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法)進行回歸分析。由于對各時間序列取對數后不影響變量之間的關系,而且對經濟時間序列取對數后可以避免模型的異方差,因此對指標的原始數據都取其自然對數,建立雙對數函數模型進行計量檢驗:
ln Y=c=a ln X(2)
式中:Y為解釋變量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總產值;X為被解釋變量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內部支出;a=d(ln Y)/d(ln X) ,即為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競爭優勢提升所作的貢獻。運用Eviews 7.0經濟計量軟件進行計算,得到回歸模型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投入的增長與其競爭優勢的提升正相關。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內部支出每提高1%,就可以促使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提升0.661 7%。
(二)科技創新提升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各細分行業競爭優勢的測度
采取上述同樣的方法和模型,分析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各細分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作用。
以Y表示被解釋變量廣東省高技術產業i總產值的增加;ci表示廣東省高技術產業i的常數;ai表示科技創新對廣東省高技術產業i競爭優勢的貢獻度;Xi表示解釋變量廣東省高技術產業i的R&D經費內部支出,建立雙對數模型
式中:i=1,2,…,4。i=1時代表廣東省醫藥制造業,i=2時代表廣東省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i=3時代表廣東省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i=4時代表廣東省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由于1995-2011年廣東省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R&D經費內部支出數據不全,無法進行回歸分析。所以,在此就不再計算科技創新對廣東省航空航天器制造業的貢獻度。
四、結論與建議
第一,加大研發投入強度,進一步提升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優勢。
從上述分析可知,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科技投入的增長與其競爭優勢的提升呈正相關。雖然近些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投入總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其研發投入強度卻不到2%,遠低于發達國家的20%。因此應不斷提高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優勢。
第二,提高研發投入產出水平,加強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近些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技術引進經費支出和消化吸收經費支出出現下滑,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投入更多地用于了先進設備的引進,而這是不利于廣東省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因此應加強廣東省高技術產業技術引進的消化吸收工作。同時,也要加強研發投入經費的管理,提高發明專利授權數,因為這是研發使用效率的一個重要標志。2009-2011年,廣東省高技術產業的發明專利數占專利申請數的比重分別是68.06%、72.77%和65.99%,遠高于國家平均水平。因此要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合理支配研發投入經費。
第三,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和升級。
雖然廣東省是全國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大省,擁有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擁有華為、中興和騰訊等一大批創新型電子信息產業,但是其眾多關鍵的技術和產品仍主要靠進口解決。在全球家電制造產業鏈上,廣東省的家電產品也一直在中低端徘徊。因此,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實現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和升級,重點發展規模超千億元的軟件、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群。同時,也要大力發展以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力,極具產業包容性的智能家電,實現廣東省高技術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和升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廣東省高技術產業。
[ [6] 波特 邁克爾.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768.
[2] 張倩男.中國醫藥制造業競爭優勢演化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9(6):4348.
[3] 黃文青.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與循環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2941.
[4] 趙玉林,周珊珊,張倩男. 基于科技創新的產業競爭優勢理論與實證[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88100.
[5] 王家庭.科技創新、空間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30省區數據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2(11):4954.
國際金融課程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主要分析和研究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間貨幣運動規律、國際金融業務、國際貨幣金融關系以及內外均衡的實現等問題,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應用理論學科。內容上既有宏觀理論(如:國際收支理論、匯率決定理論、資本流動理論等),又有微觀實務(如:外匯交易實務,外匯風險防范實務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結合所學金融理論與實務,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經濟、金融現象和問題,在工作或生活中嘗試國際金融方面的結算和交易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探索創新型教學方法,是有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關鍵。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國際金融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的直接結果,同時國際金融的發展又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發展。在國際經濟金融一體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金融不僅與一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緊密聯系,而且涉及到一國的宏觀經濟的平衡和穩定,涉及到國際經濟金融的協調和合作。國際金融課程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主要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的問題,具有如下特點:
1.時代性。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金融范圍不斷擴大,國際金融研究的領域也隨之拓寬,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處于不斷發展與變化中,國際金融的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中加入國際金融新變化、新動向,理解、吸收、借鑒國內外專家學者國際金融研究的成果,注重國際金融乃至整個國際經濟領域的發展新動向,密切關注我國對外金融活動就成為任課老師應盡的責任。
2.實踐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一般途徑,對于國際金融來說,這一原則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一方面全球范圍內國際金融活動極為活躍,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我國開放程度的加深使外部均衡問題日益突出,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內外均衡的沖突越來越引起注意,而這一問題的表現及其解決在我國總的來說還處于萌芽階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總結。
3.應用性。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宏、微觀層面更透徹的認識經濟生活、理解國家經濟政策和金融體制改革,強調對與國際金融業務相關的經濟事務、涉外企業管理等工作所必備的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的理解和應用。如針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匯率變動的浮動和頻率加大,如何強化外匯風險管理、實現儲備資產的保值增值;針對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而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并沒有縮小這一事實,如何調節國際收支,實現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等問題,都是國際金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4.創新性。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瞬息萬變,如何創新金融工具、規避金融風險、保持外匯匯率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完善金融市場、促進各國金融關系的協調發展,是每一個國家政府關注的首要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有創新的思維。
上述這些特點要求《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當今世界金融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和金融發展趨勢,創新教學方法,擴大教學的視角,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綜合分析能力。
二、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創新
多年來,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性地靈活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案例教學常規化
案例教學法是20世紀20年代初,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創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最大優點是從歸納的角度而不是從演繹的角度展開學習,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各種類型的經濟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判斷,作出決策,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國際金融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平時生活中較難接觸到,因此學生很難理解。將國際金融的原理與當前國際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和具體實例結合起來,加大案例教學的比例,使學生通過典型案例的閱讀、開展分析與討論,加深對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培養運用理論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匯率的決定與變動一節時,可以利用當前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真實案例,講解影響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因素及人民幣升值對于我國及世界經濟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人民幣未來匯率的變動趨勢、匯率改革的基本途徑等問題。又如在講解“衍生金融工具”時,可加入巴林銀行事件的案例,引起學生的強烈關注,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求。在外匯風險管理和國際貿易融資部分,案例教學具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對案例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開拓學生思路,開發智力潛能。學生通過多方面的鍛煉,在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專業創新,以及寫作能力、語言表達和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的提高,使其具備較好的綜合素質,當其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夠很快適應環境,熟悉業務,勝任工作。
2.模擬教學情景化
模擬教學就是通過對各種真實金融交易環境的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增加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通過模擬學習,可以使學生有效解決書本上的疑惑,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熟悉工作崗位和業務流程,使其在走向工作崗位時,能夠很快適應環境,有效縮短理論與現實的距離。模擬教學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1)利用某些證券、銀行網站提供的在線模擬炒股、炒匯交易等免費資源模擬下單操作。如在講授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實務操作內容時,如套匯、套利、期貨、期權等的交易知識,我們也可采取模擬交易教學。以三角套匯為例,我們可以模擬交易市場(虛擬現實市場),由學生觀察交易市場的外匯行情變化,在三個模擬“地點”,同時下單進行外匯買賣套匯,最后計算機根據學生的多次買賣操作計算其盈利,然后根據盈利額大小進行排名,虧損的亮“紅燈”并要求其重新操作。
(2)條件許可的學校成立金融教學綜合模擬實驗室,引進或開發金融教學系統,在實驗室模擬金融企業進行證券、期貨、外匯投資分析和模擬交易。如外匯交易仿真模擬教學系統是一套可以模擬全球金融市場的實驗系統,采用寬帶網接收實時的全球同步的24小時外匯行情,進行外匯實盤模擬交易和外匯虛盤模擬交易,計算盈虧情況并查詢教師點評結果,通過模擬的交易環境加強學生對外匯知識的理解,熟悉外匯交易流程,訓練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和操盤能力。通過這樣逼真的“實戰”體驗,容易使學生對學習保持長久的興趣,養成對知識持久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實踐教學多元化
現在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都很高,社會實踐是檢測學生在校學習效果、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有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對實踐過程中實際問題和特定事件的交互式探索,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決策能力,培養有開拓精神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
社會實踐的形式可以多元化。與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銀行、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及有經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課程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專門安排時間組織學生深入社會、深入企業進行參觀、講座、論壇等,了解金融機構的組織構成、業務流程和具體操作過程,熟悉“匯買、匯賣、中間價”的使用及我國外匯管理的有關規定,建立直觀的印象;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金融主管擔任兼職教師和“金融顧問”;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各級“挑戰杯”、創業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三下鄉”等社會調研和實踐活動,了解金融環境、金融政策對企業的影響;組織學生開展經濟調研,加強學生對市場資料收集能力和洞察能力的培養,學會用理論解釋現實經濟問題,用經濟實踐來說明理論產生的背景和過程;聘請知名金融管理人員開展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級別的論壇等,通過理論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效結合縮短金融理論與現實的距離,增加學生對經濟社會的了解,強化學生對金融理論和政策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4.網絡教學互動化
國際金融課程理論性強、涉及的知識面廣、金融信息更新快、金融市場復雜多變,跨時空的網絡正好適應了金融信息化的市場要求。網絡教學以其教學容量大、方式靈活、更新快捷、互動性強、直觀生動、與現實聯系緊密等優點,使學生可以更及時、全面地了解國際金融信息和國內外金融理論的發展動態。如利用瀏覽國內外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各類交易所網站、查看國際貨幣圖樣等方法,將有利于學生直觀體驗,而提高學習興趣。通過瀏覽國內外學校、研究機構網站,參與國內外金融論壇的討論,模擬金融交易,利用實時通訊工具(如ICQ、QQ)開展交流等方法,將有效拓展學習空間,整合利用各種資源。在講外匯即期交易時,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上某些銀行公布的外匯實時行情,結合一些背景資料,分析影響匯率變化的各種因素,對外幣的走勢做出預測;結合社會金融熱點和難點,如“中國國際收支今后發展趨勢”、“人民幣升值”等開展網上討論、輔導和答疑,這無疑將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一方面強化學生對金融理論的靈活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創新、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寫好畢業論文打下基礎。
5.雙語教學規范化
雙語教學是國際金融課程的內在要求。通過雙語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對專業術語、基本知識能規范表達,能用英語進行專業理論闡述,能通過各種媒體獲取國際金融的最新知識和時事動態,提高學生國際金融的業務操作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強調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了我們的課程教學必須圍繞能力培養為中心,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重的原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應該始終圍繞這一目標,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千方百計為學生掌握知識及能力培養創造各種學習條件。
參考文獻:
[1]張欣,趙紅梅,王彤彥.工商管理專業《國際金融》課程案例教學法初探[J].經濟師,2003,(12):86-87.
[2]駱祚炎.課堂討論與案例教學的選題原則及其運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的體會[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6,(2):58-60.
(一)計算機網絡設備的因素。網絡設備是直接面向用戶的設備,是影響網絡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對網絡設備的日常維護就是對客戶終端可靠性的保證,網絡設備的交互連接能力越好,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就越高。此外,傳輸設備是計算機信息的重要工具,承擔著數據信號的接收和傳輸,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著網絡的暢通,對網絡可靠性影響也比較大。
(二)網絡管理因素。雖然計算機網絡在近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黑客的入侵手段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更新,新的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嚴重影響著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與此同時,計算機網路系統多缺乏有效的監視措施,不能對網絡的安全性進行及時的分析和評估,黑客通過系統漏洞很容易侵入計算機內部,影響著網絡的安全與可靠性。
(三)網絡結構因素。計算機網絡中的各部件連接通常都是拓撲結構,拓撲結構是網絡內各個站點之間連接的形式,也就是指工作站、文件服務器和電纜的連接形式。拓撲結構是分析網絡各種故障的前提,還是保證網絡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基礎。
二、網絡可靠性的設計原則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之間進行信息聯系的平臺和基礎,計算機網絡的設計關系著網絡的可靠性運行和網絡故障的恢復,網絡安全運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網絡的可靠性問題,計算機網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要堅持以下的原則。
(一)容錯技術和余度設計。容錯設計是指允許操作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失誤行為,容錯系統可以容忍或吸收失誤的存在,幫助操作者在已發生的錯誤中獲取信息。而余度設計是保證安全的設計手段,余度可以分為靜態余度和動態余度。采用這兩種設計原則的計算機網絡可以保證網絡在出現故障以后不出現網絡癱瘓,提高網絡可靠性。
(二)新技術應用。如上所述,黑客時刻都在進行著入侵技術的升級,計算機網絡要想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不斷采用新技術,確保網絡能夠滿足業務的要求,使網絡具有較長使用周期。同時,計算機網絡還要對系統的造價進行考慮,實現投資的最優性價比。
(三)網絡設備的使用。計算機網絡設備是計算機工作的基礎,性能良好和質量信譽較高的產品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和網絡可靠性的各項指標。計算機網絡設備最好還能實現自動或人工的維護檢查工作,方便數據的維護和灰度,進而提高網絡可靠性。因此,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設計既要選用性能良好的設備,還要對系統進行容錯和余度的設計,保證計算機網絡無論是出現故障與否,都具有良好的運行能力。
三、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設計
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評價指標有很多,包括了用戶對服務質量的滿意度、網絡故障率、網絡交換設備和傳輸設備的可靠度、網絡連通率以及故障的修復時間等。計算機網絡無論是在何地何時出現了故障,其損失都十分巨大,因此,對于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要進行以下的設計。
(一)雙網絡的結構設計。計算機雙網絡的結構設計是在現有的網絡基礎上增加一些備用網絡模式,通過冗余計算方式提高網絡的相關容錯性能。在雙網絡的結構中,一個節點連接另外兩個中心節點,節點在傳輸數據的時候只通過一個網絡,另一個網絡作為備份。這樣的雙網絡結構不僅可以實現數據的同時傳輸,還可以為主網絡提供備份。在主網絡出現故障或者是不可用的時候,備份網絡可以保證數據的傳輸,減少了計算機網絡故障對網絡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影響。
(二)網絡容錯性設計。主干并行和雙網絡中心是網絡容錯性的設計原則,容錯性設計的步驟是通過冗余計算的方法和并行設計的方式來實現用戶終端和兩個計算機網絡的中心點的連接,實現雙網絡的連接方式,提高計算機網絡容錯性。路由器和計算機網絡相連,計算機網絡線路的設計采用多路由和多線路的互通模式,由此保證了用戶終端故障不影響其他網絡用戶的使用安全,在此基礎上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
(三)計算機網絡體系設計。網絡的可靠性首先應該由擁有良好結構的體系結構和網絡層次以及先進的網絡設備組成,只有運行良好的網絡才能有良好的計算機網絡可靠性。隨著網絡需求量的增加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集中式計算機網絡逐漸被分布式網絡取代,分層設計的網絡體系模式更能適應高速網絡的要求和現代網絡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系統可以分為應用層、服務層、操作系統層以及物理硬件層,服務層主要是提供網絡的服務,應用層是滿足用戶的需求,操作系統層是各種網絡軟件,而物理硬件層則是拓撲結構。這樣的分層布局設計可以明確個層析作用,實現網絡的磁通,提高網絡可靠性。
四、結語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終端網絡用戶對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增強網絡對于故障的恢復能力和處理能力,保障數據的傳輸已經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減少或者是避免網絡故障帶來的損失,有必要在網絡運行中使用先進的設計方案和網絡設備,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整體安全性。只有進一步的發揮計算機網絡的優勢,避免其故障對可靠性的影響,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娟,李波.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優化對策[J].科技資訊,2008,21.
其次,聯系其他學科,拓展生物課程的應用空間,讓學生感受所學知識被應用的樂趣。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積極聯系其他學科知識,廣泛應用到生物課程中來,將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比如在學習遺傳變異部分知識時,使用的數學知識就比較多。比如計算配子類型,若3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3對同源染色體上,如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能產生幾種配子?可用分枝法來做:可直觀地看出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8種配子。也可用組合法來計算,轉化為數學組合題:有3個盒子,每個盒子中有2個不同元素,從每個盒子中任取1個元素,有多少種取法?學生會輕而易舉地算出2×2×2=8種的結果。再如為說明DNA分子的多樣性,若1條多核苷酸鏈中有100個4種不同的堿基,它們的可能排列方式是1個非常巨大的數字。學生也能從數字上體會到DNA中蘊藏著巨大的遺傳信息。在聯系化學知識方面,高中生物課中的細胞的化學組成部分的內容與之有密切的聯系。學習酶的專一性時,為了使學生更明確這種生物催化劑與化學催化劑的區別,我舉MnO2來說明化學催化劑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應:而作為生物催化劑的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這一類物質的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質的分解。學習糖類時,結合化學中有關知識,說明葡萄糖與果糖的同分異構關系;給出核糖C5H10O5與脫氧核糖C5H10O4的分子式,使學生直觀看出其名稱的區別;通過多糖、二糖的水解反應探討它們與單糖的關系等,都可使學生不覺得課上的死板。也可聯系物理知識探討生物學問題。比如學習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理解膜上蛋白分子多在ATP驅動下運動,那么磷脂雙分子層的磷脂分子為什么也可在一定范圍內運動呢?這里把握住分子運動論,問題便迎刃而解。在哲學知識方面,生物學中許多原理能用哲學知識幫助理解:非生物與生物界的統一性;遺傳和變異的辯證關系;蛋白質多樣性與DNA多樣性的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生物與環境的辯證關系;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矛盾對立統一的關系以及生物發展進化原理等。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夠準確應用哲學原理,理解以上思想,同時也學會了終身受益的思維方法。在地理知識方面,課本的生態系統部分與地理課有關內容重疊。介于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學習時可以采用學生試講,教師補充的辦法。新型教學方法的采用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學習的興趣大增。
再次,及時追蹤國際上的最新生物學研究成果,激發學生求知欲。我在課后,經常上網查詢一些新的生物學研究成果,關注生物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在隨后的生物課上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當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的時候,我國采取了嚴密的防護措施以防止該新型流感病毒在我國大面積流行。我適時給學生介紹對甲型H1N1流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次引發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是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經過“洗牌效應”產生的新病毒。不同的病毒相遇后交換基因,變異為新型的混種病毒,因此人類對其缺乏免疫力。這將使得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波及范圍和后續影響難以估測。但該病毒的攻擊性,人體免疫力的個體差異和人類從對抗各種流行性感冒中所獲取的綜合抵抗力都是決定這次疫情狀況的決定性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41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生每個階段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有必須的要求。聽說讀寫是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基本技能,是學生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他們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和手段。但從學生反映出的實際語言技能來看,明顯表現出不均衡的特點。
從目前情況看,初中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普遍偏低,“聾啞”現象較為嚴重。學生反映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最害怕聽力”。筆者也對本地區2013年河南中考英語試卷作過統計分析,其中聽力試題平均得分為11.71分(滿分20分),失分情況較為嚴重,失分率也是較高的。也就是說,學生反映出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明顯表現出不均衡的特點。
一、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1 、大班授課,教學效果差。
近年來是農村縣城中學裁撤合并越演越烈,市區中學生源越來越多,導致學生數量多,平均每班學生數達60―70人。筆者所在學校初一年級13個班,每個班級人數達到78人,屬于超大班額。按正常外語課要求每班30名學生為宜。如此多的人,英語教師只能籠統地播放聽力、核對答案、統一講解,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入微的聽力訓練指導和釋疑講解,也無法及時檢查每個學生的聽力訓練效果,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教師教學任務重,聽力練習課時不夠。
初中學校里,平均每個英語教師都帶2個班,有的教師常年負責3個或是4個班的英語教學,大部分英語教師兼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備課,上課,批作業,負責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管理,任務繁重。絕大多數教師平時課堂上講解課本內容,臨近考試時,才集中三四節課訓練學生的聽力,這種臨陣磨槍的教學流程用在聽力能力的培養方面,怎么可能把學生的聽力能力培養起來呢?
3、重視不夠,缺乏必要的教學策略指導。
英語聽說能力應從低年級抓起,現在農村小學幾乎都沒有開設英語課,市區小學也只不過從三年級開始,每周一到兩節課。老師主要是教學生認識幾個單詞,學說幾句常用語,偶爾播放幾次錄音。到了中學,雖說有多媒體教學手段,但真正用于英語教學,特別聽力教學方面卻很少。教師擔心課堂授課內容時間不足,不敢在聽力材料的播放講解上面花費太多時間。因而課堂上教師設置有聽力環節,但是訓練時間和訓練方式沒有太多變化,教學效果也是差強人意。
二、理論依據
《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課程目標是這樣確立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我們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由于我們忽略了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原則,教師一味地講授,忽略了聽說教學,才使學生覺得英語學習枯燥乏味,毫無樂趣;由于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機會的減少,才導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低下;由于我們忽略了通過聽說來引導、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才使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得其法,對英語學習充滿了焦慮、緊張、懷疑、厭惡,甚至逆反心理,最終才導致了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很多學生其他科目都還算不錯,就是英語差,最討厭學英語。此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廣大英語教師的深思。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體現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實踐性原則,努力為學生更多地創設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加大聽說教學的力度,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語言實踐中來,重新喚回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信心,真正體現《英語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全新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最終目標。
初中階段是英語課程的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必須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接觸英語,通過視、聽、讀等方式,多給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有了大量的有聲和文字的英語信息輸入量,才能提高接受、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英語的思維、聯想、想象、判斷和推測的能力,增強語言分析加工能力,進而豐富英語詞語的存儲,強化語言知識,促進語言的表達和創作能力。只有聽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有說的能力。特別是起始階段的英語學習,只有從視、聽、說入手,加大聽、說能力的訓練,才能培養起英語的語感,進而為讀和寫打下堅實基礎。
三、應對策略――聽說教學法
基于當前初中英語聽力教學現狀,筆者根據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聽說教學法。筆者從2011年9月開始在初一年級教學中開始實行,到2013年6月送走初三畢業生,所帶兩個班級120名左右的學生,在歷次考試中英語成績都非常突出,而聽力考試所占的20分中得分率一直在年級中靠前。這一教學法不僅對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譯能力,尤其是聽力能力極為有效,而且能真正的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流程能夠實現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與內在結合,能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能力,對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有一定的幫助。
語言學習的目標內容即是聽、說、讀、寫,同時它們又是語言學習的手段。學生必須通過大量聽、說、讀、寫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奠定基礎,為他們終生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筆者的聽說教學法在加強加強英語聽力教學的同時又于說、讀、寫并重,符合《英語課程標準》中規定的“培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最終目標,是可以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中推廣的。